常见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汇编

常见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汇编
常见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汇编

常见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汇编

龙口一中郇树波

[教学目标]通过例句,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的知识,掌握常见实词的基本义项和用法

[教学内容]1—6册文言文中《教学大纲》规定的常见实词

[教学设想]文言实词属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内容,要阅读文言文,要准确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好实词。本专题旨在

以课本为基础,通过课文的例句,总结实词使用的意

义和规律。

[时间安排]7课时

[教学时间]2004年3月1日——2004年3月6日

[教学过程]

一、书①书写②文字③书信④书籍,有时指书本知识⑤书法⑥《尚书》的简称

⒈使人遗赵王书⒉秦御史前书曰⒊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⒋书不云乎?

⒌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⒍得鱼腹中书二、请①请求②请教,请示,请命,发问③拜访,遇见④邀请

⑤副词,表示尊敬对方,多用在对话中,或希望对方做某事

1、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臣请完璧归赵

3、于是公子请朱亥

4、数请之

5、乃请宾客

6、请奏瑟

7、俯身倾耳以请 8、乃请荆卿曰

9、请为将军筹之

三、对①朝着,向着,面对②回答,应对,多指下对上,卑对尊的回答

1、对镜贴画黄

2、以实对之

3、两岸青山相对出 3、孟子对曰

四、幸①幸运②侥幸③宠爱,宠幸④特指皇帝到某处⑤希望⑥副词,表示尊敬对方,用于对方对待自己或其它的行为,意思是您这样做使我感到幸运⑦副词,幸亏,幸而,表示借以免除困难的有利情况

1、故幸来告良

2、大王亦幸赦臣

3、冀幸君之一悟

4、吾君方幸玄珠阁

5、而如姬最幸

6、即幸留,我幸皆杀之矣

7、三生有幸知幸与不幸

五、许①答应,允许②赞许,赞同③表示大约的数量④象声词 h ǔ

1、曳屋许许声

2、宁许以负秦曲

3、一百许里

4、凡如是十许字

5、时人莫之许也

6、不得便相许

六、负①背;肩负,担负②凭,靠,依仗③蒙受,遭受④违背,辜负⑤失败

1、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2、宁许以负秦曲

3、秦贪,负其强

4、深负重创

5、决负约不偿城

6、故不战儿强弱胜负已判矣

七、立①站立②竖立,直立③设立,建立,订立,确立④即位,嗣位⑤副词,立刻,马上

1、相如因持璧却立

2、大石侧立千尺

3、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4、其余以俭立名

5、作计乃尔立

6、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

7、长子顷襄王立

8、故不可立拔

9、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 10、立诛杀曹无伤

八、交①交叉,纵横交错②交往,结交,交情,盟约③交相,互相④一并,一起⑤交付,交纳

1、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2、疏条交映

3、中外交荐

4、限六日交清

5、觥筹交错

九、设①设置,陈设,安排②开设,建立③连词,假设,如果

1、设酒杀鸡作食

2、乃设九宾礼于廷

3、设以炮至

4、设轻重九府

十、引①拉开弓②延长,伸长③牵引,拉,拔④引导,率领,招致,延请,引诱,吸引⑤避开,退却⑥取出来,拿出⑦援引,引用

1、丁壮者引弦而战

2、引领而望

3、相如引车避匿

4、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

5、引次江北

6、引赵使者蔺相如

7、引军北还 8、自引而起

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10、引经据典,引以为戒,引喻失义十一、恐①惶恐,惊恐,恐惧②威吓,吓唬③害怕,担心④副词,恐怕,表估计担心

1、待之恐不易以

2、刑人如恐不胜

3、秦城恐不可得

4、恐不任我意

5、赵王恐舟人大恐

十二、毕①完成,结束,完毕②副词,都,全

1、毕礼而归之

2、政治未毕通也

3、众妙皆备

4、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十三、卒①步兵②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一卒③死④完毕,结束⑤副词,终于,到底⑥通“猝”

1、从吏卒

2、初,鲁肃闻刘表卒

3、全卒为伤,破卒次之

4、供养卒大恩,可以卒千年

5、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6、五万兵难卒合

7、卒然边境有急 8、卒惶急不知所为

十四、士①男子,特指未婚男子②奴隶主贵族的最低一级,经常泛指做官的人③具有某种品质和技能的人④士兵⑤读书人⑥狱官

⑦通“仕”

1、某非良士

2、缙绅士大夫萃于左丞相府

3、仁而下士

4、众士仰慕

5、敬贤礼士

6、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7、管夷吾举于士

十五、将jiāng ①扶,持②拿,用③率领④从,随顺⑤打算,欲⑥即将,将要⑦能够,会⑧把⑨连词,表选择,抑或⑩连词,表假设⑾语助词,无义,用在动词后

1、出郭相扶将

2、于是将雌剑往见楚王

3、贵客将自何所至也?

4、将奈何?

5、固将愁苦而终穷

6、三年将拜君赐

7、必将有盗 8、可将身后托汝

9、将蓟至于古之立言者 10、今后吾将再病

11、打将出去

十六、将 jiàng ①将领,带兵者②带兵

1、上使外将兵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十七、抚①抚摩②按,握③抚慰,安抚④抚养⑤巡抚,官名

1、又以手自抚其颈曰

2、抚剑而前

3、及说备使抚表众

4、汝其善抚之

5、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6、权抚其背曰

十八、走①跑,逃跑②奔向,趋向

1、君乃亡赵走燕

2、直走咸阳

十九、事①事情,事物②事务,国事,政事③事业④事故,事端,变故。多指重大政治军事事件⑤从事,做,用⑥侍奉,为……

服务

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2、天下事谁可支柱者

3、足以立事

4、国家无事

5、共事二三年

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7、忧勤国事

二十、礼①泛指我国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②指与等级制度相对应的礼节、仪式③礼貌④以礼相待

⑤礼物⑥指“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

1、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2、毕礼而归之

3、秦师轻而无礼

4、敬贤礼士

5、礼轻情意重

6、本之礼以求其谊

二十一、计①算账,计算②盘算,谋划,考虑③计策,谋略,方法

1、以一人生三计之

2、窃计欲亡走燕

3、举大计亦死

4、吾计决矣

二十二、难nán 与“易”相对

1、天下事有难易乎?

2、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3、五万兵难猝合

二十三、难nàn ①灾难,患难②反驳,诘责③敌,愁怨

1、今操芟夷大难

2、所谓交相问难

二十四、愿①愿望,心愿②愿意,乐意③希望

1、富贵非吾愿

2、臣愿奉璧往使

3、愿早订大计

二十五、案①古代盛食物的木制托盘②几案,短小的长方桌③文书,案卷④审查,考察,察看⑤向下压,引申为按下不用⑥按照,依照⑦④⑤⑥

也可以作“按”

1、举案齐眉

2、取案上器击伤夫人

3、案末二人立决

4、召有司案图

5、成妻纳钱案上

二十六、方①与“圆”相对的形体②方正,正直③方圆,纵横,古代称面积的用语④方位,方向⑤地方,区域,方面⑥方法,办法,道理,原则⑦比方,比拟,相比⑧两船并行⑨副词,正在⑩副词,才,刚刚⑾副词,将要⑿介词,当,在

1、直射方圆两炮台

2、志行忠方

3、今齐地方千里

4、东方千余骑

5、果肴非远方异珍

6、必多方钩致

7、此人可方比干 8、操军方连船舰

9、余方心动欲还 10、祥符中方有人见之11、吾方高驰而不顾 1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二十七、修①修饰,装饰②整治,治理,修理③修建,兴建,修造④修养,培养⑤研究,学习⑥高,长⑦善,美好⑧撰写,编写⑨修订,修改,改正

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则修文德以来之

3、修守战之具

4、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5、怠者不能修,圣人不期修古

6、邹忌修八尺有余

7、其修士不能以货赂人

8、掌修国史,修书一

封,欲自修改

二十八、朝①朝见,谒见,进见古代下见上的通称,后专指臣见君②拜访,拜见③朝廷④上朝⑤朝代

1、序八州而朝同列

2、明日造朝

3、入朝见威王

4、此吾太祖常德间持此以朝

5、传上言谓康熙乾隆咸丰三朝有开懋勤殿故事

二十九、私①私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②偏私,偏爱③私自,私下偷偷的④据为己有⑤私下贿赂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臣之妻私臣

3、燕王私握臣手曰

4、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5、袖金以私之

6、乃遂私见樊於期三十、蔽①遮蔽,遮掩,掩护②隐藏③蒙蔽④概括

1、常以身翼蔽沛公

2、蔽林间窥之

3、王之蔽甚矣

4、一言以蔽之

三十一、面①面容②面向,对着③当面④平面,表面⑤方面1、满面尘灰烟火色 2、面山而居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亦低于山顶之平面

5、三面临江

6、南面召见

三十二、庭①庭院,院子②厅堂③通“廷”,朝廷

1、自缢于庭树

2、大庭广众

3、拜送书于庭

4、庭有琵琶树

5、胡瞻尔庭有悬鹑兮

三十三、名①名字、名称②命名,定名,叫做③说出,解释④名义,名分⑤名声,名望,功名⑥有名,出名,著名⑦量词,用于统计人数

1、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2、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

3、莫可名妙,莫可名状

4、操虽托名汉相

5、品其名位

6、淮左右都

7、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8、愈以是得狂名

三十四、文①线条定错的圆形,花纹。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纹”

②华美,有文采与“质”相对③文字④文章,文辞⑤文化礼乐制度⑥与“武”相对,指非军事的⑦掩饰,文饰⑧谥号,勤学好问叫文

1、其中多斑小鱼

2、此犹文轩之如敝舆也

3、其文漫灭

4、洵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

5、则修文德以来之

6、文不能取胜

7、文过饰非 8、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三十五、进①前进,走上前去②到朝廷,出来做官③进献,推荐

1、余船以次俱进

2、逡巡不敢进

3、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4、于是相如前进缶三十六、齐①奇异的,罕见的,不寻常的②出人意料的

1、天下齐秀

2、出奇制胜

三十七、好①容貌美②美,善③友好,友善④以便,便于

1、秦氏有好女

2、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3、外结好孙权

4、青春做伴好还乡

三十八、好(hào)喜爱喜好

1、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2、不好交接俗人

三十九、出①出来,出去,与“入”相对。引申为来到、出动、活动。②外,对外,与“入”并用。③出产,生产,产生,出生。

④出现,露出,显露,引申为突出,杰出。⑤献出,拿出,排除,提出,发出,说出,流出。⑥支纳,支出。⑦超出,超过。

1、已而相如出

2、出则接遇宾客

3、殚其地之出

4、既非挺出地上

5、莫出计所出

6、汪然出涕曰

7、量入为出,租税从何出 8、无出其右者

9、其出人也远矣

四十、极①房脊,脊檩②极点,尽头,最高地位③至,极尽,到极点,达到最高程度④穷尽,终了⑤抚此,最,非常,极其

1、屋极有窗而达气

2、至治之极

3、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4、感极而悲者矣

5、词极激切

6、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四十一、观①看,观看,阅览;观察,考察;观赏②值得观赏的景物,景象

1、臣观大王无意偿赵城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四十二、观guàn ①宗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②道

教的庙宇③楼台之类的建筑物

1、臣观大王无意偿赵城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3、大王见臣列观

四十三、求①寻找,寻求,访求②追求,谋求③探求,探索,追究④要求,请求,祈求⑤乞求,索求,索取,需求

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归而求救国之策

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赵使平原君求救

5、小人寡欲则多求妄用

四十四、险①地势不平坦,崎岖②险要,险阻③阴险④危险

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2、江山险固

3、此乃荣贼心计险极巧极之处

4、历险数次

四十五、鼓①一种打击乐器②击鼓,特指击鼓进攻③奏乐,弹奏④鼓动,振作⑤特指鼓风冶铁⑥更鼓,古时夜间击鼓报更,故为“更”的代称,如“三鼓”即“三更“

1、雷鼓打震

2、一鼓作气

3、令赵王鼓瑟

4、漏鼓移则番代

四十六、是①对,正确,与“非”相对②指示代词,此,这,这样③系词,表示肯定判断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是己而非人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3、皆是水凿之穴

4、唯利是图,唯命是从

四十七、遗①给予,赠送②递给,递送,转送

1、使人遗赵王书

2、留待作遗施

四十八、得①得到,获得②心得,收获③符合,适应④得意⑤表示客观情况,容许,可译为“可以,能够”⑥必须,应当⑦同“德”

1、秦城恐不可得

2、往往有得

3、必有得天时者矣

4、洋洋自得

5、未得与项羽相见

6、必得定纵而还

7、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四十九、谓①告诉,对……说②说,常用于评论人或物③认为,以为④称为,叫做

1、相如谓臣曰

2、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3、谓颜太师以兵解 ]

4、虽不谓吾言为是

5、此之谓失之本心

五十、至①到,到达②达到极点或某种程度③副词,表示最高程度,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前后,可译为“极”“最”④介词,表示时间、处所或者数量的程度,可译为“到”,或不译出⑤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提起另一话题,“至于”⑥连词,用以指出突出的事

例,可译为“甚至”

1、豫州令欲何至

2、技盍至此乎

3、事之至难解者

4、使人发书至赵王

5、至其可人之口者

6、至废孟子而不立

五十一、察①观察,仔细看②看清楚,明察,洞察,了解③考察,审察,体察

1、向察众人之议

2、察今可以知古

3、夫传言不可以不察

五十二、异①不同的,不同②奇特,奇怪,特殊,特别③别的,另外的

④惊异,诧异

1、君子生非异也

2、寻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

3、无它异也

4、渔人甚异之

五十三、生①生长,长出②出生,诞生③生育,养育④生存,活着⑤生命⑥生活⑦一生⑧产生,发生⑨生产,制造⑩与“熟”相对⑾对读书人的称呼

1、及其茎叶既生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舍生取义者也

4、其势不俱生

5、以一人生三计之

6、哀吾生之无乐兮

7、穷予生之光阴疗梅也哉 8、别有忧愁暗恨生

9、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10、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五十四、可①许可,认可,肯定,赞许②适合,合适,好③副词,大约④副词,难道⑤助动词,表值得或应当⑥助动词,表示可以或能够⑦连词,却,可是

1、无所不可

2、吾子好道而可吾文

3、至其可人之口者

4、潭中鱼克百许头

5、于人为可饥

6、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7、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五十五、备①完备,齐全②准备,预备,防备③详尽,全部

1、吾所以侍侯生备矣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请备述之

五十六、秋①秋天,秋季②年③指某个时期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一日三秋千秋万代五十七、能①能力,能事,才能②有能力或有能力的人③能够,可能

1、虽有千里之能

2、所谓以能问于不能

3、寡人非能好古人之乐也

五十八、兼①本意为一手持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件事或占有几样东西;兼任,兼攻,兼有②副词,表另一方面,可译为“还”“同时”“再加上”③加倍④并吞,兼并⑤副词,全部

1、兼韩魏燕赵宋中山之众

2、兼仗父兄之烈

3、晨夜兼道

4、又光有兼并之家

5、兼收并蓄,兼听则明

五十九、去①离开,走了②逃离,逃亡③去掉,花掉,放开,与“取”相对④过去的⑤距离,距⑥往,到……去⑦表动作行为的趋向,用在动词或动宾短语后

1、脱身独去

2、欲呼张良与俱去

3、唯陈言之务去

4、去日,去事

5、去今之墓而葬焉

6、今日还家去

六十、师①古代2500人为一师,泛指军队②传授,传达③传布,流传

1、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2、圣人无常师

3、吾师道也

六十一、传chuán ①传递,传送②传授,传达③传布,流传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师道之不传也久已

六十二、传 zhuàn ①驿舍,客舍②驿车,传达命令的马车③文字的记载,古书④传记⑤诠释或解释经文的字

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作七十列传

3、舍相如广成传舍

4、臣窃观上世之传

5、遽传不用

六十三、道①道路②途径,方法,法度③道德,道义④道理,规律,正道⑤主张,学说⑥说,讲⑦明清时省府之间所设置的监察区⑧介词,从,由⑨“导”,引导

⒈操引军从华荣道步走⒉于是废先王之道

⒊得道者多助⒋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⒌益慕圣贤之道⒍何可胜道也哉

⒎旋升宁夏道⒏其次利道之

六十四、惑①疑惑,糊涂②迷惑,蛊惑

六十五、受①接受,承受②遭受,遭到

六十六、贱①价格低,与“贵”相对②卑贱,地位低

六十七、圣①通达事理,圣明②圣人,具有最高道德和智慧的人③指学问技艺,有特高成就的人④封建时代对皇帝的美称

⒈是故圣益圣⒉诚意开张圣听

⒊圣心备焉⒋师圣,画圣

六十八、愚①愚昧,愚蠢②欺骗,愚弄③自称的谦词

六十九、群①羊群②众,众多③成群地

七十、足①脚②器物的脚③充足,足够,够④补足⑤满足⑥助词,能够,足以,值得,配

1、东坡现右足

2、三足鼎立

3、其事不一而足

4、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5、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

七十一、攻①攻打,进攻,攻占②用功,深入研究

七十二、经①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②南北行的道路③常规,原则④历代被尊崇为典范的著作和宗教的典籍。⑤旧时图书分类四部(经、史、子、集之一,即儒家经典)⑥经过,经历⑦治理⑧界限⑨人体的经脉

七十三、中zhōng ①内,里②中间,当中③半,一半④不高,不下。如,中等⑤适中,折中⑥心中,内心

中zhòng ①符合,适合②命中,射中目标③受到,遭受

④中伤

1、木直中绳,其曲中规。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欲中守法

七十四、疾①病,生病,多指轻病,一般的生病②痛苦③毛病,缺点④厌恶,憎恨⑤妒忌,⑤义又写作“嫉”⑥快,急速,敏捷,猛烈

1、时操军中已有疾

2、疾痛惨怛

3、必有窃疾也

4、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5、草枯鹰眼疾

6、声非加疾也

七十五、致①送达②传达,表达③招致,导致④取得,得到⑤致使,以致⑥到,达到⑦意志,情趣⑧穷尽,极尽⑨归还,交还1、请致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 2、致殷勤之意

3、不可屈致也

4、致食客三千人

5、何意致不厚

6、而致千里

7、先享其无穷逸致矣 8、参之离骚而致其幽

七十六、假jiǎ①借,租赁②凭借,借助③机遇,支付④宽容⑤“伪”与“真”相对⑥连词,表假设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假舟楫者

3、汉人不可假大兵权

4、宽假

七十七、绝①断,切开,断绝②停止,消灭,灭绝③横渡,跨越④独特,卓绝⑤全然,绝对⑥极,非常

1、以绝秦望

2、夜久语声绝

3、而绝江河

4、拍案叫绝

5、绝无踪响

6、至险绝处

七十八、兴 xīng ①起来,起②兴起,建立,兴办③发动,发出

④兴旺,兴盛

1、风雨兴焉

2、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3、兴师与楚战

4、兴复汉室

xìng 兴趣,兴致

1、兴尽晚回舟

七十九、功①成绩,功效②功业,事业③功劳,功勋④功德,恩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功业相反也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4、而功不至于百姓者

八十、强qiáng ①弓强有力②强大,强盛,与“弱”相对③健壮,有力强悍④胜过,优越,好⑤有余,略多

1、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可以穿鲁缟者也

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3、然后可以刚健强力

4、博闻强志

5、赏赐百千强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强qiǎng ①竭力,尽力②勉强,逼迫

1、将军强留之

2、终不可强留之

八十一、用①使用,采用,利用②任用③功用,作用,用处④费用,资财⑤介词,同“以”,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或手段,可译为“拿……,凭……”等,也可不译⑥介词,同“以”,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或目的,可译为“因为、为了、由于”⑦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起点,可译为“由、从”⑧介词,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以、把”⑨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来”。

八十二、行①走,出门,行进②运行③做,实行④动作,行为⑤品行,行为,这个意义旧读作xìng。⑥传布,流行⑦规律⑧行酒⑨副词,将要,即将

1、行道之人弗受

2、而知日月之行

3、将挟兵力以行大事

4、视为止,行为迟

5、其辱人贱行

6、残贼公行

八十三、识①知道,懂得②认识,认得,识别,辨认③知识,见识

八十四、信①言语真实,真实,诚实②相信,信任③送信的人,信使,有时指“媒人”④消息,音讯,书信⑤副词,表肯定,实

在,的确⑥副词,随意,随便⑦信用,讲信用⑧信物,凭证

1、皆明智而忠信

2、君之不信

3、自可断来信

4、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5、烟涛微茫信难求

6、低眉信手续续弹

7、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8、今行而无信

八十五、谢①道歉,谢罪②辞谢,辞别③谢绝,推辞④感谢,道谢⑤告诫,告诉⑥发问⑦凋谢,衰亡

1、长跪而谢之曰

2、乃谢客就车

3、阿母谢媒人

4、虽死必谢

5、谢汉使曰

6、使军谢罗敷

7、及花之既谢

八十六、坐①古代的一种行为姿势②座位③因……得罪或得过④入罪,定罪⑤介词,因为,由于⑥副词,空,徒然,白白的

八十七、举①擎起,抬起,拿起②提出,拿出③行动,举动,发动,推行,兴起④推荐,选拔⑤科举考试,赴试与考中都叫“举”

⑥功课,占领⑦全,皆,尽⑧成就,成功

1、举剑欲击之

2、举其一不计其十

3、举大计亦死

4、举孝廉不行

5、举乡试

6、杀人如不能举

7、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8、函谷举

9、莫令事不举 10、凡举世必循法以动八十八、胜shēng ①能承担,能承受②尽

胜shang ①胜利,与“负”相对②战胜,取胜③胜过,超过④优美的⑤胜地,胜景

八十九、斗dǒu ①古代酒器②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③星名,北斗

斗dòu ①打架,争斗②战斗

九十、置①放到一边,放弃,丢下②搁,放置,安放③摆,设④立,建立,竖立⑤购置,添置,备办⑥驿站,如:置传zhuan ,置邮

九十一、发①发射,放,本意是把箭射出去,后也指放枪,放炮,放火②派遣,派出,打发③出,出发,起程④发送,送出,递交⑤起,起用,兴起⑥征发,征调⑦发出,发布,吐除,流露,抒发⑧发生,发作,发难,发动,爆发,发散⑨开,启封,打开,拿出,发放,掀开,启开,揭开,启发⑩暴露,败露⑾量词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2、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3、主人忘归客不发

4、使人发书至赵王

5、舜发于畎亩之中

6、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

7、每发一声 8、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9、发图 10、恐前语发

九十二、顾①回头看,看,瞻望②眷念,顾惜,顾及,考虑,照顾③探望,拜访④副词,用在谓语前面,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意料,常情之外,可译为“反而”“竟然”“却”⑤连词,表示轻微的转折

九十三、明①明亮,光明②照亮,照明③明白,清楚,清亮,明确④英明,贤明,聪明,高明⑤阐明,说明,证明⑥明显⑦视力,眼力⑧眼睛亮,视力好⑨次,下一个。如:明年,明日⑩朝代名(明)

九十四、病①疾病,生病。注意:古时轻者为疾,重者为病②疲惫,困乏③毛病,弊病④担心,忧虑,苦恼

九十五、节①本指竹节,引申为木节,骨节等②节骨眼,关键③节令,节日④符节,旌节⑤节度,法度⑥气节,操守⑦礼节⑧节制,节约,精简⑨一种古乐器⑩节奏,节拍⑾段,部分

九十六、望①远望,观看②看望,探望③盼望,希望,期望,欲望④名声,名望⑤埋怨,责怪⑥临近,接近⑦介词,引进处所,可译为“向着,朝着”⑧农历每月十五

九十七、列①行列,位次②排列,开列,安排,摆放③众,各如:列位,列国

九十八、固①坚固②坚持,执意③巩固,稳固,安定④固执,顽固⑤鄙陋,固陋⑥符词,本来,原来,当然,必定⑦符词,仍然

九十九、止①脚,后写作“趾”②停止③居住,栖息④挽留,居住⑤禁止,阻止⑥副词,只是,仅仅

一〇〇、欲①要求,想要,希望,喜欢②欲望,愿望③情欲,贪欲④助动词,表情理上必须如此,可译为“要”“应该”⑤助动词,表示要做某事的意志,可译为“要”“想要”⑥副词,表行为或情况就要发生,可译为“要”“将要”

1、可汗问所欲

2、暴秦之欲无厌

3、利欲熏心

4、大王必欲急臣

5、胆欲大而心欲小

6、鸡鸣外欲曙

一〇一、数shǔ①计算②一一列举③责备,数落

1、艨冲斗舰乃以千数

2、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3、数之曰

一〇二、数shù①数目,数量②表示不定数,几,几个③天命,

命运,定数

数shùo屡次

一〇三、乘ch?ng ①坐,驾②升,登③防守④趁,利用,凭借1、独与迈乘小舟 2、乘鄂渚而反顾兮

3、令户出一男于乘城

4、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乘shang ①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②数词,古时一车驾四马,故为“四”的代称

一〇四、治①治理,管理②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③医治④惩治,惩处⑤对付,抵御⑥处理,从事⑦整理,整顿⑧修筑,修造⑨树立,建立⑩地方政府所在地

1、刘表治水军

2、明于治乱

3、不治恐益深

4、则治之如所言

5、共治曹操

6、单于使卫津治其事

7、于是约车治装 8、治居第于封丘门内

9、治威严 10、州治德仅县

一〇五、辞①供辞,口供②审讯③言辞,语句,有时指命令或借口④告诉,致词⑤推辞,推托,不接⑥告别,离别⑦文体的一种

一〇六、厚①物体上下两面的距离,与“薄”相对②深,重,大,多③重视,优厚,优待④忠厚,笃实,不刻薄⑤浓厚,纯厚,纯正

一〇七、兵①兵器,武器②军事,战争③军队④兵士,士兵

1、谓颜太师以兵解

2、斯用兵之效也

3、兵精良多

4、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5、以起兵不克

一〇八、通①通过,通行,到达②畅通,贯通③顺利,通畅④沟通,疏通⑤流通,交换⑥往来,交接,勾通⑦通达,通晓,精通⑧变通,改换⑨通报,传达,宣传⑩调和⑾副词,表示总括全部,“全部”“普遍”⑿量词,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尾整个过程为一通,即“一遍”

1、遇泥泞不通

2、中通外直

3、政通人和

4、叶叶相交通

5、商而通之

6、数通使相窥观

7、遂通五经 8、主簿通语言

9、以通八风 10、六艺经传皆通习之11、事事四五通

一〇九、制①制造,制作②写作,著作③禁止,遏制④控制,

掌握⑤制裁,制服⑥规定,制定⑦规章,制度⑧帝王的命令⑨规模,规制⑩裁制衣服

1、其牙机巧制

2、履至尊而制六合

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4、今也制民之产

5、其制稍异于前

6、增其旧制

7、鸿篇巨制

一一〇、余①代词,我,我的②其余的,多余的,剩下的③遗留,剩下④余暇,闲暇⑤表示整数后的零数⑥以后,以外

1、此余之所得也

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3、空余泪痕

4、有余以告焉

5、覆压三百余里

6、于啼泣之余

一一一、亡①逃跑,逃亡②失掉,丢失③灭亡,消亡④死亡

1、欲亡赵走燕

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3、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4、父母早亡

一一二、北①败,败逃②方位名词,与“南”相对③南宋时以指蒙元王朝或军队

1、追亡逐北

2、北救赵而南却秦

3、予更欲一觇北

一一三、金①金属的通称②黄金③货币④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先秦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镒,一镒称为一金,后来以银为货币银一两为一金⑤金黄色⑥金属制成的器具

1、金城千里

2、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

3、秦已贬之金千金

4、持千金之货币物

5、青项金翅

6、鸣金收兵

一一四、利①锐利,锋利②言语锋利,会说话③利益,好处,与“弊”相对④顺利,便利⑤赢利,利润

1、蚓无爪牙之利

2、谈锋犀利

3、人各自利也

4、操军不利

5、商人重利轻别离

一一五、势①势头,力量的趋向②趋势③势力,权势④局势,形势,情势⑤态势,样子,姿态

1、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2、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3、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一一六、破①破了,残破,完整②破坏,打破,冲破,粉碎③打败,攻破,攻克④揭穿,道破,说穿

1、山河破碎风飘絮

2、秦王恐其破壁

3、为击破沛公军

4、一语道破,破除迷信

一一七、力①气力,力量,能力②努力,尽力,极力

1、自食其力

2、力主变法

一一八、思①思考,想,有时引申为想法②四亩,想法,希望

③思绪,心情

1、暮寝而思之

2、池鱼思故渊

3、愁思出门啼

一一九、起①起立,站起来②起床③起身,动起身,采取,行动④起义,起事,闹事⑤产生,兴起,发生⑥发动⑦起用,出仕,做官⑧出身⑨开始,说起,来自⑩隆起,凸起,耸立⑾创立,兴建⑿起来,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上

1、夫起大呼

2、起视四境

3、沛公起如厕

4、豪杰并起

5、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6、吴中孙兆奎以起兵不克

7、起樗里子于国

8、应元起掾吏

9、项庄拔剑起舞 10、石峰片片突起

一二〇、弱①软弱,衰弱,懦弱,瘦弱,与“强”相对②丧失,减少③年幼

1、会盟而谋弱秦

2、又弱一个焉

3、曾不若孀妻弱子

一二一、终①终了,最后,结束,与“始”相对②生命完结,死③副词,表示经过较长的过程出现的结果,可译为“终于”“终归”“到底”④副词,表示从开始到最后的全过程,可译为“始终”“总”

1、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2、终老不复取

3、终不可强夺

4、终不能加胜于赵

一二二、与 yú语气词,后来写作“欤”。①用于句末,表疑问,可译为“吗”或“呢”②用于句末,表反问,可译为“吗”③用于句末,表推测,可译为“吧”或“吗”④用于句末,表感叹,可译为“吧”或“啊”⑤用于句中,表停顿,“嘛”

与 yǔ①给予,授予②结交③赞许④帮助⑤通“举”,表示在所说的范围内没有例外,可译为“全”“都”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偕同者,可译为“和”“跟”“同”⑦介词,引进比较对象,可译为“和、跟、同”或“比”⑧介词,引进行为的对象,可译为“给”“替”⑨连词,表联合,可译为“和”“跟”“同”⑩连词,表选择,常与“不如”“不若”“岂若”等配合,可译为“与其”

1、则与斗卮酒

2、与嬴而不助五国

3、吾与点也

4、吾不与胜者

5、吾令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6、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7、从上观之适与地平

8、常与人佣耕

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0、与使吾先死也

一二三、与 yù参加,参与蹇叔之子与师

一二四、远①遥远,久远(空间或时间)②深远,远大③疏远,远离④差距大

1、劳师以袭远

2、举类迩而见义远

3、远小人

4、其出人也远矣

一二五、约①颤,束缚,系,套②绳索,绳子③约束,束缚④简明,简略,简要,宽⑤节俭⑥订约,约定⑦指约定的事,盟约

⑧邀请,约集⑨副词,大约,大概

1、于是约车治装

2、其文约,其辞微

3、以约失之者鲜矣

4、约以连兵大举

5、不敢稍逾约

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一二六、杂①各种颜色相配合②混合,掺杂③交错,交会④不纯,杂乱,纷纷⑤副词,表示范围,都、共

1、杂彩三百匹

2、彼此错杂

3、嘈嘈切切错杂弹

4、吾又惧其杂也

5、杂曰

一二七、宰①上古时辅佐君主统治国家的最高官吏,如:宰相,宰辅②家臣,古代奴隶主家中掌管家务的总管③指地方官吏,即邑宰,县令④主宰⑤杀牲畜,割肉

一二八、赞①扶助,辅佐②称赞,赞美,夸耀③《汉书》《后汉书》《晋书》等纪、传的结尾部分有“赞”,略等于一个总评④文体的一种,一般用于赞扬,多用韵文写成⑤告诉,介绍

1、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2、自赞于平原君曰

3、遍赞宾客

一二九、责①索取②要求,求③责备,责罚④责任

1、令以责之里正

2、将以责成人之道

3、如君实将责我以在位久

4、救护之责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复习 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如:天涯若比邻。(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名词,水池。如:墨池记。6.出:(1)动词,出现、露出。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chu,名词,地方。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如:处江湖之远。 8次:(1)名词,层次。如:不可计其层次矣。(2)动词,编次、编排。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动词,跟从,跟随。如:择其善者而从之。(2)动词,依从。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如:来从楚国游。(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如:不足为外人道也。(2)名词,道路。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如:伐无道,诛暴秦。(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6)名词,道义。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1.得:(1)动词,得到。如:既出,得其船。(2)动词,达到。

常见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3

常见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汇编 龙口一中郇树波 五十一、察①观察,仔细看②看清楚,明察,洞察,了解③考察,审察,体察 1、向察众人之议 2、察今可以知古 3、夫传言不可以不察 五十二、异①不同的,不同②奇特,奇怪,特殊,特别③别的,另外的 ④惊异,诧异 1、君子生非异也 2、寻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 3、无它异也 4、渔人甚异之 五十三、生①生长,长出②出生,诞生③生育,养育④生存,活着⑤生命⑥生活⑦一生⑧产生,发生⑨生产,制造⑩与“熟”相对⑾对读书人的称呼 1、及其茎叶既生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舍生取义者也 4、其势不俱生 5、以一人生三计之 6、哀吾生之无乐兮 7、穷予生之光阴疗梅也哉 8、别有忧愁暗恨生 9、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10、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五十四、可①许可,认可,肯定,赞许②适合,合适,好③副词,大约④副词,难道⑤助动词,表值得或应当⑥助动词,表示可以或能够⑦连词,却,可是 1、无所不可 2、吾子好道而可吾文 3、至其可人之口者 4、潭中鱼克百许头 5、于人为可饥 6、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7、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五十五、备①完备,齐全②准备,预备,防备③详尽,全部 1、吾所以侍侯生备矣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请备述之 五十六、秋①秋天,秋季②年③指某个时期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一日三秋千秋万代 五十七、能①能力,能事,才能②有能力或有能力的人③能够,可能 1、虽有千里之能 2、所谓以能问于不能 3、寡人非能好古人之乐也 五十八、兼①本意为一手持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件事或占有几样

东西;兼任,兼攻,兼有②副词,表另一方面,可译为“还”“同时”“再加上”③加倍④并吞,兼并⑤副词,全部 1、兼韩魏燕赵宋中山之众 2、兼仗父兄之烈 3、晨夜兼道 4、又光有兼并之家 5、兼收并蓄,兼听则明 五十九、去①离开,走了②逃离,逃亡③去掉,花掉,放开, 与“取”相对④过去的⑤距离,距⑥往,到……去⑦表动作行为的趋向,用在动词或动宾短语后 1、脱身独去 2、欲呼张良与俱去 3、唯陈言之务去 4、去日,去事 5、去今之墓而葬焉 6、今日还家去 六十、师①古代2500人为一师,泛指军队②传授,传达③传布,流传 1、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2、圣人无常师 3、吾师道也 六十一、传chuán ①传递,传送②传授,传达③传布,流传 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师道之不传也久已 六十二、传zhuàn ①驿舍,客舍②驿车,传达命令的马车③文字的记载,古书④传记⑤诠释或解释经文的字 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作七十列传 3、舍相如广成传舍 4、臣窃观上世之传 5、遽传不用 六十三、道①道路②途径,方法,法度③道德,道义④道理,规律,正道⑤主张,学说⑥说,讲⑦明清时省府之间所设置的监察区⑧介词,从,由⑨“导”,引导 ⒈操引军从华荣道步走⒉于是废先王之道 ⒊得道者多助⒋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⒌益慕圣贤之道⒍何可胜道也哉 ⒎旋升宁夏道⒏其次利道之 六十四、惑①疑惑,糊涂②迷惑,蛊惑 六十五、受①接受,承受②遭受,遭到 六十六、贱①价格低,与“贵”相对②卑贱,地位低 六十七、圣①通达事理,圣明②圣人,具有最高道德和智慧的人③指学问技艺,有特高成就的人④封建时代对皇帝的美称 ⒈是故圣益圣⒉诚意开张圣听 ⒊圣心备焉⒋师圣,画圣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知识点汇总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⑤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指出”是动词。其次分析词类活用还要和同音词区别开来。有的词读音相同,写法也相同,但如果它们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讲课教案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 1、基本字词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 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⑤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指出”是动词。其次分析词类活用还要和同音词区别开来。有的词读音相同,写法也相同,但如果它们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就不是词类活用。如“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中的“足”是指“脚”,是名词;而“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句中的“足”是“充足”的意思。 (1)故

文言基础突破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文言基础突破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以戎籍隶辽之义州卫。钦少颖敏,习举子业辄鄙.之曰:“为学止于是耶?”取《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既.别,肖其像事之。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玺书至而母适.病死,乃上疏恳辞。 (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 1.与“习举子业辄鄙.之曰”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孔子鄙.其小器 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解析:选B。文中的“鄙”为动词,意为“轻视”,B项与之相同。A项,形容词,粗野而又地位低微。C项,名词,边界地方。D项,形容词,庸俗,见识浅。 2.与“即日上疏解.官去”的“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上心知公材,怜其枉,部议力持之,乃命解.官归里 解析:选D。文中的“解”指辞官,D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剖开,特指解剖动物的肢体。B项,动词,解释,解答。C项,动词,理解。 3.与“既.别,肖其像事之”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既.克,公问其故 B.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C.既.来之,则安之 D.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解析:选A。文中的“既”为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或动作的完成,“已经……”或“……以后”,A项与之相同。B项,副词,表范围,全、都。C项,连词,既然。D项,连词,“既……

初中文言文实词释义及翻译方法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常用实词及翻译方法 一.常用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1.安 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3.从 (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

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6)在。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7)堂房亲属。例:赠从弟(《赠从弟》) (8)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4.得 (1)能够。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2)领会。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4)实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得意。例:怡然自得(《童趣》) (6)得到,获得。例:优劣得所(《出师表》) 5.道 (1)(正确的)方法。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8个文言虚词及120个文言实词的用法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文言实词用法归纳

语文专项突破——文言实词 1.爱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动词,爱护) 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动词,爱惜)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动词,吝惜)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动词,喜欢,爱好) ⑤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通“薆”,隐藏) 爱:同“薆”,隐藏。见:同“现”,出现。说:通“悦”,喜爱 2.安 ①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形容词,安稳) ②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 (形容词,安逸,舒服) 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 ④君安与项伯有故 (疑问副词,怎么 ) ⑤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安定) 【释义: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3.被 ①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蒙受,遭受)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介词,表被动) ③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动词,通“披”,披散) ④被明月兮佩宝璐(《涉江》)(动词,通“披”,穿) 【身上披挂着珍珠佩戴着美玉】 4.倍 ①尤倍重于三十年前(《〈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加倍) 【比三十年前更是加倍重大。】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动词,通“背”,违背) 【希望你详细向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的。】 5.本 ①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并序)》)(本来,原来) ②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本源) ③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树干) ④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稿本,诗稿) ⑤君子务本(《论语?学而》)(根本) 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本着,按照)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容易吗?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6.鄙

初中文言常见实词、虚词意义及用法汇总(2)

初中文言常见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汇总 180个必背文言实词 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 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 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犹得备晨炊) 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 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 7.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薄如钱唇) 8.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策勋十二传)⑤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 ⑥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 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 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①承当,承受。(当之无愧)②应当。(当奖率三军)③将要。(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⑤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⑥抵挡。(“锐不可当”) 19.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②道义。(伐无道,诛暴秦)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20.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② 敌人(盖以诱敌) 23.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②慰问(人皆吊之) 24.度:①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恶:①怎么(恶能无纪)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⑦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凡:①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②总共(凡三往) 29.方:①见方(方七百里)②长方形(方以长)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分:fēn ①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②分配,分给。(必以分人)③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④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 31.奉:①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否:①同“不”没有(尊君在否)②恶、坏(陟罚臧否) 33.夫①那(予观夫巴陵胜状)②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③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④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①沿,顺着(便扶向路)②搀扶(出郭向扶将) 35.拂①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②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③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福:①赐福、保佑(神弗福也)②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富:①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②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更:①重新(即更刮目相待)②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③互相(更相庆)④再、又(更上一层楼)⑤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苟:①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②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③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固:①本来(固众人)② 顽固、固执(汝心之固)③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20个文言实词用法集释

120个文言实词用法集释 1.爱ài (1)名词。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2)动词。 ①爱护。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②疼爱。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③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④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⑤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⑥通“”,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 (3)形容词。吝啬,小气。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2.安ān (1)动词。 ①抚慰,安抚。上下齐同,则宜抚安(《赤壁之战》) ②使……安定。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论积贮疏》) ③养生。衣食所安,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④安置。安营扎寨(成语) (2)形容词。 ①安心,安适。敬亭亦无所不安也(《柳敬亭传》)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副词。 ①表反问,哪里,怎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哪里。沛公安在(《鸿门宴》) 3.被 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2)动词。 ①覆盖。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遭受,遇到。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3)介词。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读音二:pī,通“披”。 动词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②披散,散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倍bèi (1)动词。 ①加倍。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②通“背”,违背,背叛。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2)副词。更加,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本běn (1)名词。 ①根本。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②农业。今背本而驱末(《论积贮疏》)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 思:①思考,想②思念:国乱则思良相 起:①站起,起来②兴起,发动:将军起兵江东(赤) 弱:与“强”相对 终:①完结,终了:惜其用武之不终也(《六国论》)②始终:终不能加胜于赵(廉)与:(yǔ)①给予②结交,亲附: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 (yù)参加:蹇叔之子与师 速:①迅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②招致:始速祸焉(六) 败:①与“胜”相对②衰落,凋残:霜中败叶(芙)③残破:于败堵丛草处(促) 使:①使者②出促③派遣 爱:①爱护,爱惜②吝惜 君:①对对方尊称:今为君计(赤)②道德高尚的人,做官的人: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③君主 适:①适合②女子出嫁:始适还家门(孔) 穷:①贫穷②阻塞交通:日暮途穷(成语)③穷尽:欲穷千里目(《登鹳雀楼》)④不得志:穷则独善其身(《孟子》)⑤处境困难:人穷则反本(屈) 乱:①无秩序,与“治”相对:悖乱不可以治国(察)②乐章的尾声:乱曰(屈) 遣:①派遣②送走:遣去慎莫留(孔) 作:①兴起:有圣人作(五)②劳动:昼夜勤作息(孔)③著作:作《二京赋》)(张)④制作:作浑天仪(张) 相:①宰相、国相②容貌③辅助或辅助的人:无物以相之(游)④互相:黄泉下相见(孔)⑤动作偏指一方:登即相许和(孔) 取:①与“舍”相对②取出:青取之于蓝(劝)③选择:须取无茎叶时采(梦)④通“娶”:终老不复取(孔) 结:①构造:结庐在人境(饮)②结交:愿结友(廉) 岁:①年:不终岁(促)②年龄:成有子九岁(促)③年成:岁恶不入(论) 令:①命令,法令②县令③时令:群葩当令时(芙) 报:①回复:求人可使报秦者(廉)②报答,报复:将军之仇报(荆)③上报: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 靡:(mǐ)①没有,无②倒下,后退 (mí)浪费 纳(内):①接纳,接受:距关勿内诸侯(鸿)②放入:内所著披袄中(记) 转:①转动:转侧床头(促)②迁职:再转为太史令(张) 伏:①趴:有虫伏棘根(促)②敬词:伏惟启阿母(孔) 复:①再,又②恢复:成子精神复旧(促)③通“”(夹层):复道行空(阿)

文言实词虚词练习(教师版)

文言实词、虚词练习 1.“故”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无缘无故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D.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安与项伯有故 1.答案:A,均为“旧”。B,事故;缘故。C,故意,特意;所以。D,衰老;旧交。 2.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固请,召有司案图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鄙人固陋,不知忌讳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2. 答案:B,本来。A坚持,坚决。C,鄙陋。D,坚守 3. 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 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 答案:B,看。A拜访。C顾惜,顾念。D副词,反而,却。 4. 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 C.等死,死国可乎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4. 答案:B,国都,京城。A国家。C国事。D国家 5. 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C.今公子故过之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5. 答案:D,超过。A过错。B责备。C拜访 6. 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后患无穷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D.故军之患于军者三 6. 答案:B,担心,忧虑。A祸患。C忌讳。D危害 7.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云霞明灭或可睹C.或王命急宣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7. 答案:D有的人。A有时。B或许。C有时。 8.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D.疾恶如仇 8. 答案:C,大。A嫉妒。B锐利。D憎恨。 9.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B.卒不去,故及于难 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9. 答案:C,比得上,赶得上。A追上,赶上。B遭受。D涉及,牵连 10. 与“若即若离”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B.匪来贸丝,来即我媒 C.项伯即入见沛公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10. 答案:B,接近,靠近。A如果。C当时。D立即,马上 11.与“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既而得其尸于井B.既来之,则安之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11. 答案:B,已经,……之后。A既而:不久。C全,都。D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12. 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假”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狐假虎威B.不假思索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12. 答案:D,宽容。ABC均为“借助” 13. 与“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的“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侯生乃屏人间语曰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3. 答案:C,间或。A悄悄。B从小路。D参与

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

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 书: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③字④书籍 请:①请求②邀请:乃请宾客(信)③拜访:公子闻之,往请(信)④表敬副词 对:①回答:奏对称旨(谭)②对着:对酒当歌(成语) 幸:①幸运: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论)②帝王到某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六)③宠爱、宠幸:如姬最幸(信)④侥幸:幸复得此妇(孔)⑤表敬副词:大王亦幸赦臣(廉) 许:①答应:宁许以负秦曲(廉)②表示不确定的零数:高可二黍许(核) 负:①倚仗:秦贪,负其强(廉)②承担: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黄)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廉)④辜负:吾上恐负朝廷(左)⑤背⑥败 立:①站立②直立:大石侧立千尺(石)③即刻、马上:赵立奉璧来(廉) 交:①交往:臣以为布衣之交(廉)②交互:叶叶相交通(孔)③接触:交头接耳(成语) 设:安设、设置:设九宾于廷(廉) 引:①导引:左右引相如至(廉)②牵、拉: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察)③引退:引次江北(赤) 恐:①担心:秦王恐其破璧(廉)②害怕:舟人大恐(石) 毕:①完、尽:录毕,走送之(送)②都,全:靡不毕现(屈) 卒:①步兵②死③终于:卒相与欢(廉)④通“猝”:卒然边境有急(论) 士:①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②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③有才能的人:胜不敢复相士(毛)④士兵 将:①将领②带领:使将将其军归魏(信) 抚:①安抚:则宜抚安(赤)②巡抚:以大中丞抚吴者(五) 走:①快跑:持剑盾步走(鸿)②趋向: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 事:①事情②侍奉:以地事秦(六) 礼:①礼仪:毕礼而归之(廉)②礼貌:秦则无礼 计:计策、谋划:莫知计所出(指)爱语文网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爱,ài 动词 ①爱护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 ④吝惜,舍不得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⑤珍惜,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假使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⑥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奉养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已经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文言实词“要”用法详解

文言实词“要”用法详解 本文是关于文言实词“要”用法详解,感谢您的阅读! TAG:文言实词要用法文言实词“要”用法详解 读音一:yoà ①形容词,重要 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失街亭》 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重要,简要)《狱中杂记》 译文:增加或删节那些重要的语句,奉命执行的人没有谁能分辨真假。 ②形容词,险要 筑石寨土堡于要隘(险要) 译文:村民们在险要的地方筑起石墙、土堡垒等防御工事 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译文:向北收取了险要的城池和地区。 ③形容词,简要,切要 可谓要言不烦也。《三国志》 译文:可以说是(说话行文)简明扼要。 ④动词,希望 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希望) ⑤动词,符合,适合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符合,适合)《察今》 译文:凡是先王的法令制度,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的。

⑥动词,总结,概括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总括、概括)《治平篇》译文:总之,社会长治久安,天地不能不增加人口 ⑦名词,要点、关键 要在安国家,利人民(要点、关键)《盐铁论》 译文:关键在于安定国家,利于人民 读音二:yāo ①名词,腰 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实。《战国策齐人有冯谖》 译文: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女子,楚国的人便少吃饭 ②动词,同“邀”,邀请 张良出,要项伯(同“邀”,邀请)《鸿门宴》 译文:张良出去,邀请项伯。 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译文: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 ③相约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相约,誓约)《孔雀东南飞》 译文:虽然我与府吏立下誓约,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 ④缔结 以要晋国之成(和)。《国语晋语三》 译文:来缔结晋国的和好(和晋国讲和) ⑤求,取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复习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常见”指《考试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指的是语境义。) 2、掌握古汉语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 [知识重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能力重点]根据语境,正确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复习方法] 采用看讲练结合的方法进行复习巩固。 一.考点阐述: 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的是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高考对实词考查常常是固定的唯一的意义,这就是需要具备根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1.文言常见实词的范围 ①在文中的含义,这是所给的条件;②常见的实词,这是考查的范围。 2.什么是文言常用实词 一般地说,凡是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的古今词义不同的字均可算是文言常用实词。3.文言常用实词的特点 ①单音性───单音词占绝大多数,双音词主要是联绵词、叠音词、象声词、偏义复词以及外来词,为数不多。 ②多义性——这和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原则上是一样的,但现代汉语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的意义,在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③近义性——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古代汉语中可能分得很细,形成一系列近义词,如关于“看”的动词有20多个;“马”的名词也有20个以上。

④活用性——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用作其他词类,名词可用作动词、副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又可以活用为名词,又有使动、意动等特殊的动宾处置关系。 ⑤通假性——用语音相同,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二.命题规律 ①放在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题中考,分值为3分,每年必考。 ②题型: a.要求考生直接判断词义的对错; b.判断古今同义或异义的情况。要求考生以比较来辨别词义的差异,求得正确。 第一课时 [复习重点] 1、实词的用法和含义是高考的常考题,复习重点是一词多义和通假字。 2、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一.常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 1.一词多义有什么特点?(有多个义项,这些义项之间不是平等并列的关系;一词多义 主要指:1、词的本义;2、引申义;3、比喻义;4、借代义;5、假借义;多义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义是唯一的) 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以上的义项。一般来说,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高考要求的常见的多义词共有120个,平时要扎实掌握课本中出现的常用实词的意义,逐课积累,并努力培养根据一定的语境来分析、判断词义的能力。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1)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指的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

常用文言实词用法

常用文言实词用法 (仅以此11个实词为例) 1 爱 ①爱,亲爱,友爱。《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故以其爱不若燕后。”《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也。” ②亲爱的,心爱的。李朝威《柳毅传》:“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③爱护,爱戴。《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④怜惜,爱惜。《左传?子鱼论战》:“若受重伤,则如勿伤。”苏洵《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⑤舍不得,吝啬。《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又:“吾何爱一牛?” ⑥喜爱,爱好。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 按:àn ①用手摁压。《梦溪笔谈?活板》:“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②抚,握。《五人墓碑记》:“缇骑按剑而前。” ③控制,抑止;放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④查看,巡察。高启《书博鸡者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⑤核查,查验。张溥《五人墓碑记》:“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按语”即本此义。 3 白:bái ①白色。《史记?鸿门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大王。”[白丁]无功名的人。刘禹锡《陋室铭》:“往来无白丁。” ②光亮,明亮。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③纯洁,皎洁。白居易《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明白;洗雪。高启《书博鸡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⑤禀告,告诉。柳宗元《童区寄传》:“虚吏白州,州白大府。” 4 拜:bài ①表示恭敬的礼节,跪地,两手合抱于胸前。《史记?鸿门宴》:“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②拜访,拜见。《孔雀东南飞》:“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 ③拜谢。《左传?秦晋肴之战》:“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重要用法

1.爱 舍不得,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2.安 代词,怎么: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代词,哪里,什么地方:沛公安在。《鸿门宴》 3.被 覆盖: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遭受: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加在……之上: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 介词,表被动: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pī通“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pī通“披”,分散,散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4.倍 背弃,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5.本 树木的根: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根本,基础:王欲行之,则何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 推原,考察: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入于人欤?《伶官传序》。 本来,原来: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

这、那:用芽者自从本说。《采草药》 6.鄙 边远的村邑: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鄙陋,见识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 自谦之词: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7.兵 兵器,武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军队: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争,军事: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 用兵的策略:故上兵伐谋。《孙子·谋攻》 8.病 重病,病重:子疾病,子路请祷。《论语·述而》 疲劳,劳累: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弊病,毛病: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 担忧,担心: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不顺利,窘困:吾向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9.察 选拔,考察和推举:前太守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洁白的样子: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