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学生: ***********

指导教师: *********************

专业:会计学

班级:********************

2011年5月

哈尔滨剑桥学院

毕业论文任务书

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

毕业设计审阅评语

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

毕业设计答辩评语及成绩

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摘要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ER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使企业内部控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ERP环境,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尤为重要,ERP系统作为一个管理信息平台,为推广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加强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变化与分析,本文首先对内部控制ERP系统的理论进行了阐述,然后指出了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最后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如何建立和完善的内部控制。研究的意义在于分析我国企业目前内部控制的现状,实施ERP企业内部控制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善建议,以促使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朝着规范、有效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我国企业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关键词: ERP系统;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

ERP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problem

Abstract

As the network of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electronic computer technology develops further, ERP as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s core and components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used, Make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is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How to adapt the ERP environment , establishing conesponding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ERP system as a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provides powerful tools, Strengthen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change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first of internal control of ERP system theory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n points out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s problems, And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Finally and combined with typical case analysis on how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internal control. Research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our country enterprise at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 Implement ERP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under the premise of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internal control evaluation system. On this base, puts forward som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To promote our country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toward norms, effectively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This to our country enterprise has reality and long-term significance Key words:ERP system;Internal control;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I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1 绪论 (1)

1.1研究的背景 (1)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1.2.1 研究的目的 (1)

1.2.2 研究的意义 (2)

1.3 研究的内容及基本思路 (2)

1.3.1 研究的内容 (2)

1.3.2 研究基本思路 (2)

1.4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3)

1.5 研究的过程 (4)

2 ERP与内部控制相关理论概述 (5)

2.1 ERP的概述 (5)

2.1.1 ERP的概念及管理思想 (5)

2.1.2 ERP系统的应用特点 (6)

2.1.3 ERP的发展历程 (9)

2.2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基础 (10)

2.2.1 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 (10)

2.2.2 内部控制的功能分析 (12)

2.2.3 内部控制的发展与演变 (12)

2.3 内部控制与ERP的联系 (14)

3实施ERP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 (15)

3.1 实施ERP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15)

3.2 实施ERP企业内部控制要素分析 (16)

3.2.1控制环境 (16)

3.2.2 风险评估 (16)

3.2.3控制活动 (17)

3.2.4信息和沟通 (17)

3.2.5 监督 (17)

3.3 实施ERP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面临的问题 (18)

3.3.1 ERP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再造 (18)

3.3.2 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较差 (18)

3.3.3 数据的所有权较低 (18)

3.3.4 网络环境和系统应用的安全性较弱 (19)

3.3.5 复合型人才短缺 (19)

4 实施ERP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若干对策 (20)

4.1 完善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造 (20)

4.1.1 对业务流程进行评估 (20)

4.1.2 确定业务流程控制关键点 (20)

4.1.3 岗位职责合理设置 (21)

4.1.4 确定合理的控制方式 (21)

4.2 ERP信息系统数据控制的对策 (21)

4.2.1ERP系统数据输入控制 (21)

4.2.2ERP系统数据处理控制 (22)

4.2.3ERP系统数据输出控制 (22)

4.3 日常操作系统管理控制的对策 (23)

4.3.1 系统管理控制 (23)

4.3.2工作人员权限分工 (23)

4.3.3 系统应用控制 (24)

4.4 ERP信息系统安全控制的对策 (24)

4.4.1 加强技术控制 (24)

4.4.2 网络控制 (24)

4.4.3 系统开发和初始化控制 (25)

4.5 提高人员素质的对策 (25)

4.5.1 人员技能培训 (25)

4.5.2 激励制 (26)

4.5.3 业绩评价制 (26)

4.5.4 工作人员在实施ERP时应注意的问题 (26)

5 案例分析 (27)

结论 (32)

致谢 (33)

参考文献 (34)

附录 (35)

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我国一些中小企业面临很大冲击,中小企业技术方面能否实现升级,内部控制能否进一步完善是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目前,国内外有关企业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行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归结为内部控制的缺失,企业要适应这种竞争必须具有高效的管理。因此,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市场应变能力是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ERP引入我国已经20多余年的历史了,但在实践中实施的成功率却很小,但ERP 作为企业日常运营管理工具,涉及到预算、计划、订单、作业、核算、考核等多个管理层面。企业只有在ERP环境下内审或内控的需求更大了,特别是对信心的风险管理,在ERP环境下有力的保证所出具的信息是真实性,同时ERP给企业带来有目共睹的效益。而此时的内部控制,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适时地进行调整。由于在ERP环境下,企业的管理流程发生巨变,从而使得内部控制的环境与之前大大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是内部控制的重点有对人的控制为主变为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控制。在ERP环境下研究企业的内部控制就成了我们必要研究的课题。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二十世纪至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中国制造在全球经济的舞台上正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成了众多企业“信息化”所追求的目标。

在ERP环境下研究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的前提下,同时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存在、可靠和及时提供,保证企制定的各项管理方

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秩序有效地进行。并且.尽量压缩、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企业达到更大的盈利目标。预防和控制且尽早尽快查明各种错误和弊端,以及及时、准确地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

1.2.2研究的意义

目前,国内对于ERP环境下内部控制的研究刚刚起步,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与发展,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使企业鼠标距离代替了物理距离,虚拟经营代替了实体组织,扁平化网络组织代替了垂直的复杂的网络组织结构。在ERP环境下有利于弥补企业管理不足,有利于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度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有利于增强了企业内部管理功能,ERP还有效的整合企业组织结构,通过 ERP形成的企业内部网络,部门之间的沟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使企业组织结构分化明显,企业成员之间分工明确。ERP的实施必然会引发企业管理机制的变革和业务流程的重组,使部门以企业目标为导向,以信息传递方式紧密相连,而不以具体业务形式进行组织。总之,ERP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可以降低库存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素质,企业实施ERP 是大势所趋。

1.3 研究的内容及基本思路

1.3.1 研究的内容

本文第一章分析课题所研究的背景,第二章对ERP和内部控制作了简要阐述,主要阐述了ERP和内部控制的概念、特点、以及功能,并详细的阐述了其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第三章又研究了实施ERP企业内部控制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从实施ERP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另一方面是从实施ERP企业内部控制要素分析,最后是从实施ERP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面临的问题作了阐述与分析。第四章根据面临的问题从各个方面提出若干对策。第五章主要是在ERP环境下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如何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1.3.2 研究基本思路

总体上来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必须承认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近年来ERP的广泛应用对内部控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ERP新型管理控制理念下分析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变化,阐述ERP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具

体控制实务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揭示内在的本质,进而提出完备的对策。本文提出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分析这些存在的问题,最后解决这些问题简单而易懂的思路为出发点,以使具有复杂产权结构和组织层次的企业在ERP环境下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最后结合案例是研究的效果呈现的淋漓尽致。

1.4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我国目前企业实施ERP的动机具有多样性:约70%的企业选择ERP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0%的企业是为了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和提高企业管理思维;5%的企业为提高企业员工士气;还有5%的企业仅仅为提高企业形象。然而,ERP就像一个烫手的山芋,让人想碰又不敢贸然伸手,目前ERP在我国的实施现状并不乐观。在过去的10多年中,我国企业投向ERP(包括MR-PⅡ)的80多亿元资金有80%左右不见成效。为什么企业使用的ERP失败率如此之高?最主要的原因是ERP系统的导入对企业传统营运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冲击是根本上的、全方位的、深层次的。ERP的实施绝不只是一项计算机工程,而是涉及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理念更新的艰巨的管理工程。据调查资料显示,90%以上的“企业当家人”均坦言从未预料到ERP项目的引进竟会给企业原有的管理体系带来如此大的冲击和挑战。决策层思想上准备不足,员工培训跟不上,管理观念没有及时转变,组织与管理模式没有及时调整,ERP项目尚未实施就已经埋下了失败的隐患。决策人引进ERP的初衷是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但当发现ERP的引入会对企业既定的管理体系和利益结构产生冲击,尤其是当ERP管理触动某些核心人物的利益而遭到各种阻挠和抵触时,决策人要么缺乏应对的心理和准备,要么因种种利害关系的平衡而不得不将ERP闲置在一旁,不了了之。耗资巨大的ERP系统成了“聋子耳朵”或“面子工程”。这种现象在大型企业尤为突出。大型企业组织机构复杂,管理层次较多,因而改革的难度就更大。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中小企业实施ERP项目的相对较少,且中小企业中制造企业所占比重较高。国外则反之,非常注重工作的流程化和法制管理的人文管理,因此ERP帮助其将其工作规范化和流程化,严明的奖罚措施帮助其实现法制化管理。特别在财务上有直接体现,国外对财务造假有最严厉的惩罚措施。在这种环境下,ERP起到了一个如虎添翼的作用。这两种对比直接体现在国内外的 ERP实施成功率上,国外是 70%左右,国内是不到 30%。但我国ERP企业也在日益完善。

1.5 研究的过程

国际、国外内部控制的研究和施行方面都有一个由浅至深的发展历程,本文研究内部控制经过四个阶段:第一是内部牵制阶段,第二是内部控制制度阶段,第三是内部控制结构阶段,第四是内部控制框架阶段,本文研究ERP也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是六十年代时段式MRP系统,第二是七十年代闭环式MRP系统,第三是八十年代的MRP II系统,第四是九十年代的ERP系统,并且对ERP的未来作出了展望,以下在研究的过程中结合逻辑图经行阐述,最后结合案例经行具体分析。

2 ERP与内部控制相关理论概述

本文在具体分析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之前,本章先对涉及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进行解释,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做好铺垫。

2.1 ERP的概述

2.1.1 ERP的概念及管理思想

(一)ERP概念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概括地说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而ERP 系统是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不仅仅是信息系统。ERP可以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与外部市场资源,为企业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创造最优解决方案,最终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概念层次如图所示:

图 2-1 ERP概念层次

(二)ERP的管理思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已不足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换句话说,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

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2、精益生产、并行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LeanProduction)”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即企业按大经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Manufacturing)”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并行工程SE(SimultaneousEngineering)”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3、体现了集成管理思想

ERP系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业务管理信息平台,将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外部供需链上所有的资源与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这种集成能够消除企业内部因为部门分割造成的各种信息隔阂与信息孤岛。如果ERP系统能够将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供应链管理SCM软件集成起来,则构成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完整解决方案。ERP系统将企业业务明确划分为由多个业务结点联结而成的业务流程,通过各个业务结点明晰了各自的权责范畴,而各个结点之间的无缝联结,实现了信息的充分共享及业务的流程化运转。所以我们说,企业实施ERP系统,根本的目的不在于为了引进一套现代化信息系统,更重要的是运用ERP系统来对企业的业务进行重新输理与优化,实现生产经营的精细化与集约化,而带来的好处就是成本的降低、生产周期的缩短、响应客户需求的时间更快、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1.2 ERP系统的应用特点

(一)ERP系统的应用优点:

1 提高工程开发效率,促进新产品的开发。

实施ERP系统,是建立在统一的数据库上的,很容易获取企业内部控制需要的有关数据,同时还可以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

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是简单的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加强与客户的的联系,提高了工作效率。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到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并行工程”组织生产。同时在ERP环境下企业的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按部就班地按统一的计划做自己的工作,使得企业井井有条的进行,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将新产品打入市场。在生产过程中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提高开发效率,促进新产品开发。

2 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ERP系统建立规范了基础数据管理体系。基础数据主要包括物料主文件、产品结构表、工艺过程、客户档案、价格及质量等基本信息。解决手工业务管理形成的数据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的问题。其次,ERP作为整个企业的通信系统,使得企业整体合作的意识和作用加强,通过准确和及时的信息传递,可以把大家的精力集中在同一个方向上。最后,建立完整的业务流程控制。强调企业信息化不是简单的部门级完成基本业务的管理,它将为企业建立一套集成的业务流程控制系统。这样就省去了许多重复劳动,解决了部门间信息传递速度慢、经常失真,基层管理人员劳动强度大,领导意图难以实施等问题。在ERP环境下使得有计划、有控制的管理成为可能。

3 ERP 能解决多变的市场和均衡生产之间的矛盾。

市场是多变的,而企业希望生产活动是均衡的,这是制造企业面临的基本矛盾。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的规律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过去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发展到现在的“供过于求”。当今企业的经营方针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对企业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倾向,使产品的花色品种大量增多,而且客户的采购提前期和交货期都在缩短,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应用软件ERP,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重组企业的业务流程,可以使企业快速地获取市场的信息和客户的需求,企业的管理系统能快速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市场预测,编制出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快速组织生产和采购活动,解决市场变化与均衡生产的矛盾。

4 ERP能解决库存管理的难题

ERP的核心部分MRP,MRP可以根据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和库存记录,对每种物

料进行计算,指出合适将会发生物料短缺,并提出建议,以最小库存量满足需求并避免物料短缺。不仅解决了物料短缺,同时解决了库存积压。由于ERP系统要求每种物料都必须有专人负责,这样按照上述的功能,既能把物料需求、供应时间和数量计算清楚,而且能够分清责任,降低库存量和挤占的资金,库存损失可以随时降低。

(二)ERP系统的应用缺点

因为ERP具备很多优点,受到了很多企业青睐,很多企业开始引进ERP,但对于不同的企业其成效有很大差别,可见ERP系统也并非一定能给企业带来好处,从实践的来看,ERP系统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弊端。

1 企业管理基础薄弱

ERP系统是制造技术、先进管理思想和与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的产物,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提高为最终目的软件系统,其实施的成功必然要建立在一定的管理基础之上。国内企业的管理基础与国外企业有很大不同,只有符合国情的系统,才可能达到实施目的。但目前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偏低,劳动生产率低下,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混乱,管理方法和技术陈旧,致使重要信息输入、处理、输出、反馈不及时,信息资源不系统、不完整,缺乏连续性和正确性,大部分企业不具备直接实施系统的条件。据统计,由于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国内企业不能按时获取准确的数据或难以获取数据,而导致系统运行效果差或无法运行。因此,如果不考虑企业现实,在管理基础不满足实施要求的情况下,盲目地上信息化,只能导致实施过程困难重重,并最终导致实施效果不佳甚至失败。

2 缺乏资金,建设成本高

企业因其资本不够雄厚,长期以来未受到厂商的重视,造成企业产品少,投入高的问题。实施一方面需要计算机等硬件的投入,包括计算机、传输设备、网络设备、检索设备等;另一个就是涉及其软件平台的购买或开发,这些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企业普遍存在缺乏资金的问题,运作资本通常只能支付一般生产中的技术活动,他们可能更关心的是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生产上,而用于企业信息化、教育培训和技术变化中的其他需求就不够了。随着全球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技术需求变得日益复杂,资金上的缺口也越来越大。而且,目前我国企业的信贷担保机制还不完善,存在着贷富不贷贫的现象,越是需要资金的企业贷款的难度越大,即企业“企业贷款难、银行放款难。”

3 认识不足,理念更新慢

企业管理者更倾向于实物系统,而不愿投资无形的管理信息系统。人们大都偏向于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认为更加放心,对于ERP这类无形的管理系统有不信任的感觉。当实施ERP系统与实际利益相冲突时,企业管理者更偏向于眼前的利益。因为ERP系统并不是简单的应用软件,它需要一段时间修改、适应,才能更好地融人到企业日常运作当中。这段时间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不同的,有的需要两至三个月,有的则需要半年甚至更长,而企业管理者更在意这段时间当中企业损失的利益,所以,ERP系统的实施便被搁置了。另外在国有制企业中,ERP系统的应用势必导致多余岗位的撤销,由此便会产生一定的裁员,对于人员的安抚工作加大了ERP系统运行难度。同时,在已经应用了ERP系统的企业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其不能很好地运行,工作方式的转变和员工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也会导致对ERP系统的不适应。

2.1.3 ERP的发展历程

ERP的发展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五个阶段。从四十年代到至今ERP的发展逐步完善,使企业的管理逐渐走向成熟。如图所示:

图2-2 ERP的发展趋势

第一阶段四五十年代订货点法:最开始的库存管理,它是一种以统计方式来控制库存,即当实际库存降低到顶点或不低于安全库存时,按规定的订货数量提出订货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其最大的缺陷是它没有按照物料真正需求的时间来确定订货日期。

第二阶段六十年代:MRP(物料需求计划),60年代中出现的一种管理技术与方法。

是一个生产计划与库存管理系统,在需要的时间里得到恰好需要得物料数量。缺陷MRP (物料需求)计划,出现到成功应用,只局限于物料的管理,还达不到企业生产管理要求。

第三阶段七十年代:闭环MRP(物料需求)计划,出现到成功应用,但只局限于物料的管理,还达不到企业生产管理要求,于是,在MRP的基础上,对其功能上进行了扩充,把优先顺序计划、能力计划、优先顺序控制与能力控制等四大基本功能,即:把能力需求计划CRP(Capacity Requirements Planning)、采购计划和车间作业等纳入,从而使计划更加切实可行。成为MRP+。缺陷库存计划与物料信息集成\与其它作业无联系。

第四阶段八十年代: MRP II(制造资源计划)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采购等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体化系统。在MRP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系统增加了对企业生产中心、加工工时、生产能力等方面的管理,以实现计算机进行生产排程的功能,同时也将财务的功能囊括进来,在企业中形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闭环管理系统,这种管理系统已能动态监察到产、供、销的全部生产过程。

第五阶段今天的ERP:在现在ERP的概念外延可能更加广泛,几乎是企业信息化的代名词。进入ERP阶段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企业级的管理系统更为成熟,系统增加了包括财务预测、生第五产能力、调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功能。配合企业实现JIT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生产资源调度管理及辅助决策的功能。成为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及决策的平台工具。

2.2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基础

2.2.1 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关于内部控制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内部控制是由人来制定并有人来实现的,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对它负有责任。他并非仅仅是规章制度、条款、手册和表格,而是涉及到企业各部门中每一层级的人员。内部控制是通过企业的管理层和职员来推行的,内部控制的目标控制机制也是由人来制

定而反过来内部控制又影响、制约着人的行为。

2.部控制能帮助企业达成其经营管理目标,预防资源的损失,帮助企业保证其财务报表可靠和循环相关的法令,维护企业的声誉等。总之,内部控制能帮助企业实现目标,避免走歪路。

3.部控制用于实现机构的战略目标。这类目标笼统地可归纳为管理和经营的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还有对现行法规的遵从性三个方面。

4.部控制对机构的经营管理所能提供的仅仅是基本的保证,而不是绝对的保证。内部控制无论多么健全,运行多么顺畅,它也只能对机构的目标提供基本的保证,因此,一方面任何一个内部控制的个人独特背景、技术能力的缺陷等,都可能对内部控制系统造成障碍。其次内部控制也不能避免管理人员错误的判断和决定,也不能控制不利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再次,内部控制所能做到的,是把企业是否达到目标这个信息传递给管理阶层,但不能把一位先天不足的经理变成优秀的经理,最后,政府的政策,竞争对手的行为或经济情况等因素的变化,都不在管理阶层的控制范围内。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

一般来说,企业资金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

1.事前防范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内控规章制度,包括《企业财务管理办法》、《企业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资金计划管理办法》、《企业资金授权审批管理办法》等一些与资金管理相关的制度。在企业的资金管理过程中,要合理设置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各司其职,建立财务控制和职能分离体系。充分考虑不兼容职务和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各部门、各岗位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格局。另外企业还应当建立严格的审批手续,授权批准制度,以减少某些不必要的开支。明确审批人对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主要体现在保障货币资金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资金安全性控制。其范围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应付票据的控制。主要方法有:账实盘点控制、库存限额控制、实物隔离控制等。

3. 事后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