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四家对沈周山水画风的影响

论元四家对沈周山水画风的影响
论元四家对沈周山水画风的影响

论元四家对沈周山水画风的影响

2009年9月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Sept.2009

第3期JonrnalofSouthwestGuizhouTeachers'CollegeforNationalitiesNo.3

论元四家对沈周山水画风的影响

熊月伞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兴义562400)

摘要: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指出"山水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刘,李,

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④山水画发展至元代,一转宋画之写实画风为抒情写意之韵致,以

元四家为代表的山水画作品,创中国文人画之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至深!沈周——这个明代最大也最

具代表性的吴门画派开启者,一生师法元四家,融四家之长为一炉,并在此基础上自立法度,为吴门画

派乃及后世画家开辟了一条文人画发展的全新道路.

关键词:追摹;细沈;粗沈;融汇

文章编号:10090673(2009)03-—0095__05中图分类号:J222文献标志码:A

,开一代风气的元代文人画

"逸笔草草","聊以写胸中逸气"瓒一语道出元代山水画精神,这也是元代绘画与宋代绘画的主

要区别,即是由"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转变.正因为如此,它才会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成为我国

绘画史上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元代初期,山水画对南宋画风仍有延续,至赵孟颊出③,托古改制,力追董,巨④,兼学李,郭⑤,主张

"借古至今",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整个元代绘画,因为元代画家从不同角度均受到

了赵孟烦的影响,所

以元代绘画也有师从李郭,董巨两路的,但以师董,巨一路成就为高.董其昌说:"元季诸君子画惟两派,

为董源,一为李成,成画有郭河阳为之佐,亦犹源有僧巨然副之也.然黄,倪,吴,王之四大家皆以董,

巨起家成名,至今双行海内,至如学李,郭者,朱泽民,唐子华,姚彦卿俱为前人蹊径所压,不能自立堂

户."'嗜其昌话中所提及的元四家,既是元代山水画的杰出人物,也是中国文人画的一个崭新标志,从

赵孟颊至元四家,中国文人山水画达到了一个抒情写意的高峰.

元季四家,指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四人.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大痴道人,又号一峰道人,平

江常熟(今属江苏)人,早年出仕,做过书史,后因案牵连入狱,出狱后,已年过五十,顿觉仕途无望,心灰

意冷,遂入全真道教,卖卜为生,从此过上了隐士的生活.

子久学识渊博,通经史,晓音律,工书善画,以山水为着.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晚年杰作《富春

山居图》⑦,该图花了他近4年时间,完成时已82岁,全图以浓淡干湿的墨色勾皴而出,用笔潇洒清润,

全如写书法,自出一格,完成了中国山水画的又一次变革.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山水画……

至大痴,黄鹤又一变也."此图不仅代表黄公望个人杰出成就,而且将元代抒情写意的山水画推到了一

收稿日期:20o9—07一l8

作者简介:熊.1l拿(1981一),男(回族),贵州普安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艺术系助教,主要从美术

教学与研究.

?

95?

2009往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3期

个高峰,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中国绘画史上,他对后世影响之深之广,恐怕没有任何一个画家能过

之,和他影响差不多的只有倪瓒一位.

倪瓒,原名埏,字元镇,又字玄瑛,号云林,云林生,云林子等,别号甚多,有时还自书懒瓒,后人常称

倪迂,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云林常活动于太湖一带,所画景物均为湖中坡石一类平远景色,章法极

简,笔简意繁.其代表作《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⑧等画均是如此.他的画以简为胜,表现了文人心中那

种凄苦,高洁的美,是元代写意山水画"高逸"的代表,因此他也被后人推为"高士".到了明代,云林的画

被奉为至宝,明清山水画家没有不学他的,沈周就说过:"云林戏墨,江东之家以有无为清浊."董其昌对

他更大加推崇,日:"元时画道最甚……其有名者,唐子华,姚彦卿,朱泽民辈,出其十不能当倪黄一⑨."由

此足可以见云林在后世地位之高.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兴(今浙江嘉兴)人.一生隐居未仕,以卖

卜为生,他的画意境深幽,笔法凝重,用墨圆浑裱酣,气势磅礴,传世代表作有《渔父图》@,《芦花寒雁

图》,《溪山高隐图》等.他对后世的影响,虽稍逊子久,云林,但直至清代仍起过重大作用.

王蒙,字叔明,因隐居黄鹤山,得号黄鹤山樵,又号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为赵孟烦外孙,

中年曾为元理问小官,后隐居.元代灭亡,洪武初期复出,任泰安知州,后因明右丞相胡惟庸案诛连入狱,

并冤死于狱中.其代表作有《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夏日山居图等,其《青卞隐居图》上方隔水

董其昌题日:"天下第一王叔明画",又题:"笔精墨妙王右军,澄杯观道宗少文,王侯笔

力能扛鼎,五百年

来无此君.倪云林赞山樵诗也,此图神气淋漓,纵横潇洒,实山樵平生第一得意山水,倪元镇退舍宜矣."

从董其昌的两款题跋,足可看出王蒙山水画成就.王蒙对明清画家同样有巨大影响.

上述元四家的艺术成就,虽然和他们个人精神状态,修炼有重要关系,但他们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却

不排除后世对他们的吹捧(特别是董其昌),他们在元末明初到底有多大声名是值得商讨的,不过明,清

两代画家大都是以师法元四家起家成名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二,沈周画风的形成

明代初期,由于秀隽清逸的文人画不符合这个新生的,朝气蓬勃的朝代,便遭到了扼杀,朱元璋极力

主张南宋刚劲有力的画风O不管再有名气的画家,稍有不如意者,就惨遭诛杀,遂南宋画风兴起,以戴

进0等人为代表的"浙派"0占到了画坛主流.

明代中期,统治阶层对文化艺术的束缚已不是很严,这个时候,政治中心北移,经济繁荣,以苏州为

先,江南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这就为"吴门画派"0的崛起提供了多方面条件,以明四家(即吴门四家)0

为首的"吴门画派",最终取代了"浙派"在明代画坛的主体地位.

沈周是"吴门画派"开山祖式人物,也是吴门画派最具代表性,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为明四家之首,其

余三家皆师从于他.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长洲相城(今苏州吴县)人.其祖父沈澄(字孟渊)是王蒙的好友,工诗

善画,其父沈恒(字恒吉,号同斋),伯父沈贞(字贞吉,号陶庵),皆善画,是当时着名的画家,所以沈周自

幼便习书画,受父辈指点,并先后拜陈宽,赵同鲁为师.李日华《六砚斋笔记》云:"石

田绘事,仞得法于父,

叔,于诸家无不烂漫."这为沈周日后成功的艺术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沈周一生均在追摹元四家,同时远接董,巨,兼学李,郭,对"浙派"画法也有研究,董其昌说他"以学

元四家为佳绝."石田的画分为精细密实一路和疏简粗犷一路,亦即"细沈"与"粗沈"画风.

在早年,其画多为精细一路的"细沈"山水,以师法王蒙为主,这路风格以其《庐山高图》为代表.《庐

山高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纸本,浅降设色,纵193.8厘米,横98.1厘米,图中山势雄险,山体交差错

罗,树木丛生,一飞瀑自高山泄下,间有栈道,右下部松树下一高人抱手观山,右上题古体长歌一首,并署

款"成化丁亥端阳日,门生长洲沈周诗画,敬为醒庵有道尊先生寿".由款署看,知为其41岁时为陈宽所

作,正属其"细沈"山水风格时期,一般均认为此图全仿王蒙,笔者认为其实此图并非全仿王蒙.从构图上

看,下半部布局极似王蒙《具区林屋图》;从笔法上看,大多为仿王蒙《青卞隐居图》,《夏El山居图》一

?

96?

2009熊|II拿论元四家对沈周山水画风的影响第3期

路,如上半部山石皴法均为仿王蒙"牛毛皴".右下部的两棵松树,全仿王蒙,在王蒙的《春山读书图》中可

找到祖本.此图足可窥出沈氏学王蒙所下的苦功,并且直接影响了他的"细沈"山水画风,他的这种"细

沈"画风对文征明及后世影响极大.

从40岁左右起,沈周的画风逐渐由"细沈"向"粗沈"画风转变.50岁至60岁时已基本形成"粗沈"

风格.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他受黄公望影响较大,李日华在《六砚斋笔记》中云:"石

田绘事……中年以子

久为宗."他临黄公望的画较多,以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0最为出色,他的摹品比原作更加壮实劲厚,

而潇洒,飘灵之味逊之,恽寿平云:"黄翁画为胜国诸贤之冠,后惟沈启南得其浑厚."魏园雅集图》@

是其转变期很典型的一幅作品,整体风格已在精神中显出粗劲的趋向,画中山石就夹有黄公望多层半台

画法,且山石皴法也为子久披麻皴法,只是增加了粗重力度.

对沈周"粗沈"画风形成起重要影响的还有一位大家,那就是吴镇,李日华说他"晚年醉心梅道

人".他自己在其《卧游册》.其中一开也自题到:"淡墨疏烟处,微踪仿佛谁.梅花庵里客,端的认吾师."

他学吴镇的画也最为得力,或得用笔疏简雄劲,或具墨色苍润厚重,成为他"粗沈"画风中的一种面貌.他

作于66岁的《夜坐图,用笔简率随意,苍劲老练,为其学吴镇的晚年代表作,还有其71岁时所作的《溪

山高逸图》(广东省博物馆藏),水墨滋润,层次丰富,深得吴镇用墨之妙.很值得一提的是沈周对倪瓒一

生的追摹,他学倪瓒的画为数不少,但他自谓难学,不甚得云林之味.他自己在《卧游册》中一开题诗到:

"苦忆云林子,风流不可追.时时一把笔,草树各天涯."一生追摹云林而不得其法的遗憾心情,表露无余.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也说:"沈石田每作迂翁画,其师赵同鲁见辄呼之日:'又过矣!又过矣!'盖迂翁

妙处实不可学,启南力胜于韵,故相隔一尘也."又说:"独倪迂一种淡墨,自谓难学,盖老先生老笔密思,

于元镇若淡疏者异趣耳."云林画构图形成十分突出,故在形式上一仿便似,但云林下笔轻柔且含蓄,落

墨干淡虚松,而沈周下笔过重,落墨太实,且笔锋转折处多硬而锐折,故不能得云林

神韵.但这不仅仅是

技法上的问题,而且还和作者本人的精神状态,气质,学养等各方面有极大关联,所以沈周只适合画吴镇

厚实,雄壮一路的画,画起来也上手.但他晚年也有仿云林的佳作,如其53岁所作的《仿云林山水轴》@,

笔法枯松有致,墨色清淡而无霸悍气,故董其昌虽认为他下笔过重,但也不得不承认沈周为明朝仿倪第

人,云:"启南助以笔力,正是善学柳下惠,国朝仿倪元镇一人而已."凹虽然沈周在师法元四家中,认为

仿云林最难,但他一生都在追求云林那种冷寂,清幽的高逸境界,这对他的"粗沈"画风不无影响.

沈周的山水画中,还有兼仿几家为一体的,如其68岁时所作《仿大痴山水轴》,0虽名仿大痴,实则

将大痴的苍莽,梅花道人的雄浑,黄鹤山樵的细润融为一体,最典型的是《沧洲趣图卷》0,全画浅降设

色,画法不一,首段略似吴镇,具"粗沈"笔韵,渐次变为黄公望,再变仿王蒙,尾段略掺云林法,虽其在卷

后自跋谓学董,巨,但却与董,巨相去甚远,其实还是元四家的.再如他的《盆菊图卷》囝亦是掺用黄,王,

吴三家画法的.

沈周一生的山水画中,风格面貌甚多,正如《吴郡丹青志》中说:"其画自唐宋名流及胜国诸贤,上

下千载,纵横百辈,先生兼总条贯,莫不揽其微."他是一个集诸家之大成者.龚贤就指出:"石田翁可谓集

诸家大成,诸家者,隋至五季,若展子虔,郑虔,大,小李将军,王维,王洽,关仝,荆浩,梅花道人,倪,黄,

王,集大成各尽其致,而又融洽笔端,自成一家."0他综合诸家法后而创自身艺术风格,使他终成一代大

家——明代最大画派"吴门画派"之开启者!

三,结论

"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凡事者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经,即变其权,一知其法既工于化."此

为苦瓜和尚肺腑之言0,这也是被历代大家所认知的,沈周也不例外,他遍学诸家后,自立法度,并善于

将对立的因素和谐发地融于一体(如将元代文人画与风格迥异的"浙派"画风融为一体),开启了综合主

义之路.这不仅造就了他个人卓越的艺术成就,而且为文人画的新发展拓展了天地.

?

97?

2009正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3期

注释:

①大,小李指唐代山水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荆,关,董,巨为五代画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

成,范宽为北宋北方画家;5tⅡ,李,马,夏为南宋四家;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大痴,黄鹤为元四家之黄

公望(号大痴),王蒙(号黄鹤山樵).

②引自元?倪瓒《清竭阁全集》卷九《题画竹》.

③赵孟颊(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皇室后裔,为元代代表性画家,山水,花鸟,人物

皆工.

④董,巨为五代画家,董源(?一约962年)字叔达,南唐中主唐元宗(943—961年)时任北苑副使,

故称董北苑.巨然,江宁(今南京人),生卒不详,五代末北宋初僧人,董源弟子,着名山水画家.

⑤李,郭指五代山水画家李成(字咸熙,919-967年),北宋山水画家郭熙(字淳夫,约1000年一1090

年).

⑥引自董其昌《画弹室随笔》.

⑦《富春山居图》清代顺治年间被吴洪裕烧毁为两段,主要部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纸本墨笔,纵

33cm,横636.9cm

⑧《渔庄秋雯图》,上海博物馆藏,纸本墨笔,纵96.1m,横46.9m.《六君子图》,上海博物馆藏,纸本墨

笔,纵96.1m,横46.9m.

⑨引自董其昌《画弹室随笔》.

⑩《渔父图》吴镇一生画了很多,形式也有很多种,有长轴,短轴,长卷,短卷,此处所引为故宫博物院

藏立轴一幅,绢本墨笔,纵4.7cm,横29.7m.

⑩《芦花寒雁图》故宫博物院藏,绢本墨笔,纵83cm,横29.8cm,《溪山高隐图》,故宫博物院藏,纵

160.5cm.横73.4cm.

(《青卜隐居图》上海博物馆藏,纸本墨笔,纵110.6cm,横12.2cm.《春山读书图》,上海博物馆藏,纸

本,浅降设色纵132.4cm,横55.1cm.《夏日山居图》,故宫博物院藏,纸本墨笔,纵448.1cm,横36.2cm.

(指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等为代表的南宋院体画风,其特点是多用下笔猛烈的"大斧劈皴"

法.水墨刚劲.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为"浙派"创始人.

◎"浙派"是我国第一个以地别为派的画派,为戴进所创,其主要特点是师法南宋院体画,以粗犷豪

放见称.

(明代中期起,在江苏苏州崛起的一个强大地域性画派,以沈周发迹,文征明大振,以文征明子,侄

辈和弟子辈一大群画家为骨干.其画以师法董,巨,元四家为主.

(指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人.

⑩引自董其昌《画祥室随笔》.

(《具区林屋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纸本,浅降设色,纵68.7cm,横12.5m.

◎沈周临《富春山居图》,故宫博物院藏,浅降设色,纵36.8cm,横855cm.

引自清?恽寿平《瓯香馆画跋》.

◎《魏园雅集图》辽宁省博物馆藏,纸本,浅降设色,纵153.3cm,横47.7cm.

圆引自明?李自华《六研斋笔记》.

@《夜坐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纸本,浅降设色,纵84.5cm,横21.8cm.

《仿云林山水轴》,故宫博物院藏,纸本墨笔,纵120.5cm,横29.1cm.

@引自董其昌《画祥室随笔》.

囝《仿大痴山水轴》,上海博物馆藏,纸本,浅降设色,纵115.5cm,横48.5cm.

?

98?

2009年熊.Il拿论元四家对沈周山水画风的影响第3期

@《沧洲趣图卷》,故宫博物院藏,纸本,浅降设色,纵30.1cm,横400.2cm.

◎《盆菊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纸本,浅降设色,纵23.4cm,横86cm.

@《吴郡丹青志》,明?王犀登着.

@引自清?龚贤《自题书画全卷》.

@引自清?石涛《一画论》.石涛,号苦瓜和尚.

责任编辑:韦永康

《上接第77页)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JDearylj,SpinathFM,BatesTC.Geneticsofintelligence.EurJHumGenet,2006,14:690—700.

[2]CloningerCR.Asystematicmethodforchnicaldescriptionandclassificationofpersonali tyVariants.

Aproposal,ArchGenPsychiatry,1987,44:573—588.

【3jShawp.intelligenceanddevelopinghumanbrain.Bioessays,2007,29:962—973. [4]HruskovicovaH,DzurenkovaD,SelingerovaM,eta1.The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中国山水画不讲究形式上的相似,也就是说不太在意画得逼不逼真,而是讲究画的神韵意境,以简洁飘逸的笔法给欣赏者带去精神上的享受。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据本人的认识应具有以下要素; 1,让人看上去就感到宽广,气魄非凡。要有“方寸之间见万里”“气象万千”的气度。 2,有深度,一层一层,向远延伸,无有穷尽的感觉。 3,层次感要鲜明。块面要分隔开,让人感觉不同块面,立即知道各个块面之间的前后,左右关系。 4,你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遍文章的中心,应重点描写,交代清楚,其它的衬托部分强调意到,寥寥疏笔,点到为止,中国画强调意境,可以意到笔不一定到,不要面面具到,交代得太清楚,否则会冲淡主题,画蛇添足。 5,山水画中山石,树木力求新,奇,怪,险。让人有种新鲜感,凶险感。容易吸引观众,打动人。 6,要达到以上效果都是以笔墨来表现的,所以这是笔墨功夫非常重要,应不断练,一副画的层次高低,观此立杆见影。否则你再好意境无法达到。 7,山水画高层次,实景刻画是次要的,关键是“虚”的部分要处理好,说起来容易,要做好,却很难,因为“虚”的部分,常常是随意中产生的,搞不好,一副画就因此搞坏了。这也是水平的问题。一般达到中等水平的画家,写实一般问题都不大,要“虚”得好,就相当于写意画,难度相当高。“虚”的部分,就是给人充分想象的部分。也是意境体现的部分。非常重要。其他再引用一些高手的见解供大家参考;第一、“奇”;中国古代画论中既强调多样性又强调统一性多样性即反对平铺直叙,反对景物雷同。五代李成《山水诀》:"千岩万壑要低昂聚散而不同;迭(山献)层峦但起伏峥嵘而各异"。同时也指出,景物不能雷同而要变化,要有强烈的比照。"既追险绝,复归平正。"也就是说中国山水画通常不画缺少对比的平原景色,总是喜欢表示地形地貌对照强烈、山高水深的名川大山。关山行旅图关仝,五代宋初长安人。早年师荆浩,后又师唐代名家王维、毕宏等,有出蓝之誉。喜作宏伟山势,求意境。第二、“远”;具体说就是散点透视。中国宋代的山水画家王微说:"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也是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则提出山水画的“三远”表现法。也就是说中国山水画不

29浅析文征明的山水画艺术特色

29 浅析文征明的山水画艺术特色 李晓/ 陈炜济南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济南大学美术学院 摘要:文征明是明中期著名的画家,是明四家之一。文征明书法成就颇高,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多种题材,尤以山水画见长,将文人画的发展推向高峰。他注重师法古人,更注重师造化,以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画风格。本文通过分析文征明所处的社会、家庭环境等因素,探究文征明独特山水画风格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文征明;山水画;青绿 一、影响文征明艺术发展的因素 明代山水画的发展主要继承了宋元山水,明初戴进开创的浙派山水画师法宋代画家马远、夏圭,绘画以南宋的院体画风格为主,皴法主要为大斧劈皴,线条厚重。明中期在苏州兴起的吴门画派以沈周、文征明为代表,推崇北宋的山水画,师法董源、巨然。明晚期兴起以董其昌为首的松江派,师法董源、巨然、倪瓒、黄公望,与吴门画派的绘画风格联系密切。 作为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并不似其他画家一样幼年成才。王世贞《文先生传》中说:“先生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他七岁才能站立,八九岁语言不顺畅,行动迟缓。文征明九岁时,其父文林就让他跟随吴宽学习古文,后来跟随父亲读书,十九岁因书法较差岁试三等。文征明因此下定决心苦练书法,大量临摹智永的《千字文》,每日临摹十本才肯睡觉,二十岁师从沈周习画,二十二岁拜李应祯为师父研习书法。文征明曾任翰林待诏,但日常工作只是给嘉靖皇帝讲解经传史鉴,这对文征明来说既感觉无所作为又被琐事影响,不能专心画画。五十七岁时,文征明决定告别仕途退隐山林,回到老家苏州过起了闲适、安逸的生活。 二、文征明各时期的山水画特点 文征明精通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种题材,其中他的山水画数量最多。文征明的山水画题材大多是家乡的自然风光,于山水画中饱含对家乡的眷恋。文征明山水画风韵独特,十分注重水墨和色彩的运用。文征明成就最高的是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如《万壑争流图》、《绿荫长话图》。 (1)早年绘画风格-古朴文雅 江南水乡秀丽的风景影响着文征明的绘画特点,他的青绿山水文雅且毫无匠气,《烟江叠嶂图》是文征明早期山水画的代表作。这幅山水画采用平远的构图方法,描绘了烟峦起伏的景色,用强劲有力的线条表现山石树木,对于山川细心描绘,设色浅淡,很少使用浓墨。 文征明早期山水画中的人物和树石都取法赵孟頫,除此之外还学习黄公望、倪瓒、王蒙等画家山水画中浓密的苔点。文征明的山水画多是描绘具体的生活环境,在自然中提取景色描绘。因此在他的山水画中,大都有人物的存在,这也使得他的山水画多了一丝雅趣。 (2)中年绘画风格-色彩奔放 文征明中年时期绘画风格在设色上有所改变,不再是浅设色,而是更加浓郁,随着练习的日益精进,笔法更加老辣,画面体现着文人气韵,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是《惠山茶会图》。画面中文人雅士品茶吟诗,有人在林中散步,有人在亭中赏画,整体作品风格青绿重色,在画山石树木中融入了书法用笔,以行书的中锋笔法晕染,偶时用侧峰,对山石用石绿染色,对树干用赭石和藤黄晕染;画面中的人物采用工笔的形式,树石的形态勾勒细致,树木分布有高低、疏密之分,主次呼应,整幅画高雅精致、情景交融。 这种青绿画法是在赵孟頫、钱选的山水风格上的创新之作,装饰意味浓厚,对所描绘对象如松树、山石以写实的手法层次清晰,较少用皴擦,多反复渲染,色彩厚重。 (3)晚年绘画风格-率真野逸 文征明晚年的山水画更具内涵和深意,在构图上愈加复杂,用笔放松自如,表达内心感受的作品较多。他晚年的代表作品是《绿荫长话图》,这幅画中两人坐在绿荫树下闲聊,树旁的小路向山间隐去,耸立的松柏线条干枯淡雅,山石的勾勒细腻结实,在构图上具有深远和高远的特点。这幅图与青绿山水相比很少渲染,树木的用笔凝练,山石放松概括,近景的古树刻画精细,皴法细腻再加以晕染,中景的古松皴擦出了斑驳的树干,茂密的松针用利落有劲的线条显得整个古松越发挺拔。

中国写意山水画的特点及举例

1、以形写神,以神写意。 从古到今,中国的绘画一直围绕着一个形的问题在作文章。在绘画的初萌阶段,由于造型能力差,那时的形是简单而幼稚的,是似是而非的,也可以说是“以意表形”。随着绘画经验的不断积累,写形的功能大大提高,进入了“以形写形”的阶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画家们并不以形似为满足,逐渐认识到了“神似”的重要性。即在造型上表现对象的内在本质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才算真正达到绘画的目的。 最先提出“以形写神”理论的是人物画家顾恺之。后来引伸到中国写意画领域,逐渐比为“以神写意”的意象造型观念。是中国的写意画摆脱了自然形的限制,而追求以笔墨为载体的情感宣泻。由于开拓了表现上的自由空间,画家笔下的形象既跳出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再现的制约,又由于形的限制而避免了过于的随意性。使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形的观念,又有自我情感的表露,达到极完善的幻化境界。关于形神论的观点,历代都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北宋苏轼提出“作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虽不免过于偏颇,但观点是明确的。元代倪云林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则是文人画家的一种偏激言词。二者都没有把形神的关系界定清楚。对中国写意画的形神问题阐述的最精僻的莫过于齐白石,他说:“不似为欺世,太似则媚俗,妙在于似与不似之间”。似与不似之间就有了一定的空间,画家在作画过程中,积极地去作物象的内在本质即神韵的追求,为了达到目的,就要对物象的特征加以强调、夸张,对形进行必要的概括、取舍、归纳。这个过程叫做“遗貌取神”,这种造型观念叫做“意象造型”。 2、骨法用笔、以书入画。 “骨法用笔”是谢赫六法中第二位,它用“气韵生动”是六法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骨法”是指客观物象的形神结构,“用笔”则是用笔方法,用笔技巧和艺术表现。唐代张彦远在《论画六法》中提出“骨气形似皆本立意而归乎用笔”。说明“骨气用笔”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不但要表现客观对象的基本结构、神韵,还要表达画家的主观感情和艺术创造。在写意画中,笔墨还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为特殊的用笔方法所产生的形式美,也表现为笔墨情趣。 黄宾虹先生根据中国画的审美要求,总结前人和自己的创作经验,把用笔归结为平、圆、留、重、变五法,他说:“用笔须平,如锥划沙;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用笔须留,如屋漏痕;用笔须重,如高山堕石。”以上是用笔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至于具体操作中如何灵活掌握,还要懂得一个“变”字,要留有余地,要掌握好分寸,过分了同样也是弊病。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李可染等先生追求线条的凝重深厚,注重留的作用,因此行笔相对较慢,但也并不是处处都慢,该快时还是要快的。有的画家追求线的流畅,行笔速度相对较快,有气势磅礴、一气呵成之感。至于怎样才好,这与每个人的实践经验、审美情趣有关,不可强求一律。至于用笔中的苍、老、活、松、涩、劲、毛、挺、圆、厚的艺术效果,一个“变”字都能概括,靠在实践中去体会去灵活掌握。

一个人的世界——莫兰迪绘画艺术风格探析

Vol.33No.9 Sep.2012 第33卷第9期2012年9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Soc.Sci)意大利画家莫兰迪身处现代主义激荡的时代,但他没有受到纷繁的潮流影响,长久地居住在自己的家乡,沉醉于自我的艺术世界里。莫兰迪的作品摈弃了艳俗的色彩,画面清静淡雅,伫立于他的画前,观者会不知不觉地走入画家纯净而神秘的心灵深处。在莫兰迪的画面中,各种因素都被协调统一起来,仔细聆听,犹如一首精彩的交响乐。本文将从造型、色彩以及笔触三个方面来研读莫兰迪的绘画艺术。 一、心像与造型 或许莫兰迪的绘画不能简单地归于具象或抽象,用“心像”来概括似乎更为贴切。“心像”是指莫兰迪的作品具有形而上的意义,着重反映画家内心的情感,每幅作品都指向画家自己的心,也指向观众的心。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讲过:“没有一件艺术作品,单靠线条或色调的匀称,仅仅为了视觉的满 足能够打动人。”[1] 莫兰迪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 保持了绘画艺术的一个本质功能:绘画不仅仅是从视觉上,还要从心灵上感动观众。绘画是画家的心灵与观众之间的桥梁,当我们静静欣赏莫兰迪的作品时,会很容易由画面的表现进入画家那淡然随意、恒定安详的心境中去。 作为艺术,有一个贯穿于种种艺术门类的核心本质,那就是对人类精神的感召力。就绘画而言,不应只是满足于对人视觉的刺激,不应只是由色彩、 造型等组合而成的精美图案,还要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要让观赏者“悦目”,更重要的是“赏心”,这样才称得上是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 “大师的作品是心灵的产物”[2] ,莫兰迪在这方面给我们以深刻 的启示。 当然,在强调精神层面的要求的同时,也不能丧失现实的基础,无病呻吟。莫兰迪一直用具象的手法来表达他自己,借物象来寄托他的思想、情感。 莫兰迪的这种心像具体来说是什么样的呢?有人评论道:“站在莫兰迪的作品前,总有种莫名的感受,不大的画幅,却如一只只比肩而立的无字之碑,驻足旷野之间,在一个没有对白的世界里,任凭清风吹拂,细雨抚慰。溟蒙中几个相安无语的僧人,聆听着从天际传来的淡淡梵音,在一个没有终极的时 间里,目送一个渐渐远去的背影。”[3]这里更加强调 的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需要这样能够安抚现代人浮躁不安、惊恐甚至神经质 一个人的世界 ———莫兰迪绘画艺术风格探析 贾昌娟 (巢湖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摘 要:意大利画家莫兰迪是艺术探索之路上一位真正的思想者,他以教徒般的热忱投身于单一的绘 画主题,以他的方式诠释着他对这个可见世界的感悟。在西方,评论界曾经把他看作一个保守主义画家,一个有着意大利文化品位的地方主义者,一个缺少时代感的典型。20世纪末,莫兰迪的绘画艺术被重新审视,他作为一个 艺术革新者的价值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莫兰迪;心像;灰色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9-0232-03 图1《静物》 232--

明清绘画的主要流派及代表画家作品风格

1.明前期宫廷山水画(“浙派”) 院体与浙派山水的杰出代表是戴进与吴伟,极大了左右了院内外的职业画家的艺术追求,作为职业画家,他们不仅在艺术风格上有所区别,而且生平际遇也有所不同。(1)戴进:A.山水画:a.措景丰富,多生活实感,构图剪裁精当而境象恢弘,造型明快而富于质感,笔墨劲健而法度谨严,格调洒脱而清爽隽逸。b.山水实境中安排有情节的人物活动,粗看有气势,可“卧游”,细看又有情味,实质上是以山水为主的山水人物画:《春游晚归图》。B.追随其画风者极多,而以其籍贯,称这一派为“浙派”。(2)吴伟:A.山水画:a.用水更多,气魄更大,布景造型更简括整体,画山石用斧劈皴,横涂直抹,似若随意。 b.画中有较大人物,与山水结合,给人以简劲放纵,水墨淋漓,气势磅礴又不流于粗俗的印象,其实 是以山水为衬景的人物山水画:《柳下读书图》《梅下抚琴图》.B.以其籍贯将这派称之为“江夏派”。 2.明中期文人画与“吴门四家” “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1>吴门派画家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他们淡于仕进,优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2>继承尚意趣,精笔墨,饶“士气”的元人绘画传统,致力于宁静典雅,蕴藉风流的艺术风格,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是他们山水花鸟花的普遍特点。(1)吴门派兴于沈周,成于文徵明,是吴门派文人画的最突出的代表:A.他们以山水见长,山水画中以水墨以及水墨淡着色的作品更引人注意,并且有粗细两种面目。B.多描写江南风光或文人园林,凭借诗书画三位一体抒写情怀。<1>沈周:A.山水画:a.以粗笔为多,早期笔墨严谨细秀,晚年笔丰墨健,浑厚沉郁。b.作品构图平稳,境界宁静优雅,洋溢平和怡悦的气氛.c.尤能在温雅恬静的情调里表达恢弘的胸襟,丰富的想象与蓬勃的生命力,作品反映的审美情趣和笔墨意韵,代表了明代文人画的美学追求。B.粗笔作品《夜坐图》,细笔作品《庐山高图》:开创以山水画象征人品的表现手法。<2>文徵明:A.山水画:a. 以细笔为主要面目。b.作品情调娴静典雅,布景层叠而上缺少纵深空间表现,追求平面感.c.笔墨干枯中见秀润,设色清丽雅洁,有一股“士气”充溢其间,抒情意味更胜。B.细笔作品《绿荫清话图》《真赏斋图》。C.沈周与文徵明的花鸟画风格也有差异:a.沈周的花鸟画以水墨写意见长:《枯树八哥图》。 b.文徵明多画竹兰,优美秀雅,清润天然:《湘君湘夫人图》。(2)唐寅和仇英代表了融合院体与文人画 风的另外两种类型:A.体现了滥觞于此时的文人画家职业化与职业画家文人化。B.他们与沈,文有四个方面的不同:a.均出身下层社会.b.均以画为业.c.师承相近.d.均擅画人物。<1>唐寅:A.修养广博,才华横溢,题材范围宽广,形成以“院体”工细为主而兼具文人画笔墨的意趣与风格,尤能通过诗书画结合阐发不同寻常的立意。B.仕女画:富有时代特色,创造了细腰纤瘦,眼眉细小,樱桃小口,下巴尖尖的艺术形象。C.山水画:状物真实,抒情自然,作风沉郁潇洒:《落霞孤鹜图》。D.花鸟画:用水墨随意点染,更具秀逸,清新之趣:《古槎鸲鹆图》。<4>仇英:A.文化修养不博,画上只题名款,绘画题材较窄,专画传统题材,尤擅工笔重彩人物与青绿山水,在精丽秀美中闪现妍雅温润,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风格。 B.工笔人物画:《秋源猎骑图》《桃源仙境图》把青绿山水与工笔人物结合。 C.小写意人物画:《松溪高 士图》《蕉下弹琴图》。 3.明后期写意花鸟画(“白阳青藤”“勾花点叶体”) 明代中叶,在画史上并称为“白阳青藤”的陈淳,徐渭把写意花鸟画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1)陈淳:A. 号白阳山人,写意花鸟造型写实精当,严于剪裁.B.意境安适宁静,笔墨自由如意,也时作草书题诗,配合画意.C.画法已呈放逸,表达感情显得逸宕:《秋葵图》《山茶水仙图》。(2)周之冕:A.所画花卉,勾染点簇,设色鲜雅,逼真而富生意.B.画法兼工带写,以勾勒法画花朵,以墨色点染枝叶,被称为勾花点叶体:《芙蓉鸭图》。(3)徐渭:A.完成了水墨写意花鸟画变革的大家,号青藤,一生坎坷,形成狂傲不羁的个性。B.花鸟画:a.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赋予花卉以强烈的主观感情,直抒愤世嫉俗,激荡难平之情,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b.擅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泼墨淋漓,在“似与不似之间” 的花木形象中着眼生韵的体现.c.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充分发挥并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杂

浅谈山水画学习的心得体会 -

【标题】浅谈山水画学习的心得体会 【作者】罗礼洪 【关键词】山水画学习方法写生艺术 【指导老师】陈文安 【专业】美术学 【正文】 引言 中国山水画从古到今流传几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山水画至今流芳百世,山水画的技法千奇百怪,变化多端。应从实践中去理解、去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写生才能形象地、真实而具体地深入认识客观世界丰富和提高形象思维。写生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识再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在写生的过程去学技法和规律,掌握一般规律,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当然艺术决不是某一种事物的图解和说明,它是艺术家在深入生活中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感受。艺术也是要求对生活进行高度集中和概括,要求典型化、理想化、从而创造出比现实更美好,更富有诗意,更理想的艺术境界,创造出革命时代新的意境。 美术是创造性的工作,真正搞好是不容易的。路子要走正;还要下很大的苦功夫。“生而知之,不学而能”是没有用的,只有学而知之。对学画的人来说,天份是有高低区别,但也只是学习上有快慢之分,绘画本身应该说是很难的,因为它不仅是门学问,同时还要有很高的技能。因此我认为要了解很多学术知识。首先了解绘画基本功如下: 一、学习山水画的基本功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1、是一般的造型能力。绘画语言是以可视形象反映客观事物,造型能力不好等于没有绘画语言,造型能力,指对形象、轮廓、明暗、层次、透视等的描绘能力。即对客观事物的刻划要准确,提高一般的造型能力,是艺术发展首要的前提。 怎样对待素描?我认为学中国画,山水画学点素描是可以的,或者说是必要的,素描是研究形象的科学,它概括了绘画语言的基本法则和规律,素描的唯一目的,就是准确的反映客观形象。客观描绘的准确性、体面、明暗、层次。光线的科学道理,对中国画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我们的一些前辈画家。特别是徐悲鸿把西洋素描的科学方法引进中国,对中国绘画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这是近代美术史上的一大功绩,我想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有人说:学中国画的学了素描有碍民族风格的发展,我是不同意这样的看法,我学素描时间比较短,我曾有补习素描的打算,假若我的素描修养能再多些,对中国画创作会带来更大的好处,说西洋素描会影响发展民族风格,这是一种浅见。缺乏民族风格关键在于对民族传统的各个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没有把自己民族的东西放在主要地位,而不在于学了素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徐悲鸿先生在欧洲学习素描功力最深,造诣也最高,后来他画了大量的中国画,能说他失去民族风格了吗?我看不光没有失去,反而是促进了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发展,使民族风格发出了新的光彩,中国是一个有高度发达的传统文化的国家,在中国美术史上,一些外来的文化传入,中国都有能力吸收消化,都曾变成为有益有滋养,促

我眼中的莫兰迪静物画 浅谈创作感想

我眼中的莫兰迪静物画 ——浅谈创作感想 何永游 学院:美术学院学号:2006504222 班级:06美本2班 摘要:自文艺复兴以来众多前辈大师将写实的各方面都做到了极致,后人若单纯从技术上超越可说是天方夜谭。另谋出路是必要的。那么中国的具象写实绘画的出路在哪里呢?是否再以逼真再现客观真实为起点呢?或者读莫兰迪的静物画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莫兰迪一辈子都在画那些给自己看的小画,沉醉于自我的世界里,物我相忘,不受外界的干扰,修炼了一门独特的艺术风格:幽雅、宁静、文质彬彬乃至于含蓄,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情趣,啸声曾称他“活脱是一位西洋的八大山人”。 关键词:瓶子;山人;逸格;大巧若拙;客观 The Mo orchid Di s till life in the my eyes -Shallow talk creations feeling He yong you College:Art college registration number:2006504222 Class:06 United States originally 2 class Summary:From literature renew several a hundred years inside numerous elder generation masters almost attained realistic everyone's noodles all extreme achievement, the posterity thinks the simplicity to surmount from the technique can be treated as Arabian Nights.Strive for another exit's seem to is necessary.So and Chinesely have the exit of the elephant realistic painting where?Should or should not again with lifelike reappear objective true is point of departure?The still life which perhaps reads a Mo orchid Di can bring us some inspire.The Mo orchid Di all is draw those small paintings which give oneself see during a lifetime, deeply drunk in the worlds of ego, thing I mutually forget, be free from outside interference and fixed Lian a special art style:Tranquil and enjoyable, quite, elegant and refined in manner is as for reserved, match appreciate beauty of oriental interesting aspect very much, the roar voice once called his"lived to take off be eight person in Tashans of a western". 在现代西方绘画里,分成了具象和抽象画派两大阵营。抽象画派表现的歇斯底里、光怪陆离,虽可能有惊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但更多的是缺乏大众所需要的美感,不为大众所喜。具象画派坚守本垒,有诸如走极端的超级写实派,追求对对象的精细描绘,如质感、肌理、空间的真实再现达到变态的程度。虽然让人感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惊人,但除了显示画家高超的技巧之外,毕竟少了点表现力和感染力,而更多的表现出苍白无力缺乏生气。

美术鉴赏论文浅谈中国山水画

浅谈中国山水画 【摘要】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人的性情。 【关键词】山水画中国底蕴文化古典 一、中国山水画的起源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可追溯到三国时代,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中所叙述的《云台山图》证实了我国不但有山水画,而且起源于三国。顾恺之,字长康,江苏无锡人,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博学多才,艺术造诣很高,素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论画》极大的促进了隋代以后我国山水画的发展,而后而后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进一步的证实了我国的山水画的由来,且证实了山水画的素材来源于真山真水的写生,绝非人为臆造。

---《洛神赋图》之一,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 二、中国山水画的独立 隋朝的时候,由于政教的关系,因此绘画受到重视。隋朝绘画扔以人物或神仙故事为主,但山水画已发 展成独立的画科。展子 虔与董伯仁齐名,与东 晋顾恺之、南朝陆探微 及南朝梁张僧繇并称 前唐四大画家。展子虔历经北齐、北周与隋朝,曾在隋朝任朝散大夫,后任帐内都督。画过佛教画《法华经变》,风俗画《长安车马人物图》,但均没有传世。其山水画《游春图》,用勾勒刷法,著大青绿。空间透视安排合理,注意远近关系和山树人物的比例,能够于《游春图》-展子虔

咫尺之中,具备千里之趣。这证明了隋朝的山水画已经彻底解决“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空间处理问题,成为卷轴山水画兴起的代表作。 二、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随着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体育、音乐、外交……的发展,山水画教育开始设科,学画的人越来越多,王维、李思训、李明道、吴道子、阎立木、张萱、张燥邓等是最有名望的画家。大诗人王维曾任尚书右承、安史之乱后隐居于陕西蓝田辋川。其材艺双全能诗能画。诗歌以山水见长名扬史册,绘画尤长水墨,他的《雪溪图》、《孟浩然马上吟诗图》、《雪山图》、《辋川图》等。被宋代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成为后世文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李思训出身于唐宗,他不仅是当代最有名的大画家,而且是屡建奇功的右武卫大将军。他受展子虔的影响,从形式上推动了山水画的主体,继承了六朝和隋代的山水画的技法。他的艺术实践使唐代的山水画得到了发展,也感染了许多精专山水画家。其子李昭道就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父子的青绿山水画同水

莫兰迪艺术风格分析与研究

莫兰迪的艺术风格分析与研究 1 莫兰迪其人及艺术环境 乔吉奥。莫兰迪(Giorgio Morandi),20世纪意大利伟大的静物画家,擅长静物画和风景画创作。他1890年出生于意大利波洛尼亚小镇,波洛尼亚位于意大利北部罗曼那地区的东边,在威尼斯与佛罗伦萨之间,这是一座随处可见古老的哥特式建筑、橘红色屋顶,随处可听悠扬钟声的具有细细绵长历史的城市,这儿有欧洲最古老的现代大学波洛尼亚大学,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之一,诞出过杰出的艺术家安德烈。曼特尼亚。波洛尼亚几乎每座教堂都布满了精美壁画,沉浸着意大利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古罗马文化雄风、文艺复兴时期带来的科学气质。因此,这里的美更具有理性,人们更习惯于艺术的质朴、严谨,甚至是笨拙。而莫兰迪艺术的最高成就即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瓶瓶罐罐中。 从1907年莫兰迪在波洛尼亚美术学院学习为起点,他逐渐从一个学习艺术的学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艺术家,之前他还应征入过伍。在这个过程中,莫兰迪接触到了意大利传统绘画,接触到了塞尚和立体主义,接触到了形而上画派,这些在莫兰迪成长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莫兰迪终生定居在波洛尼亚的封达查街,终生未婚,过着近乎修士般的禁欲生活,具有苦行僧的气质。莫兰迪从不为外界琐事所扰,即使是战争年代,依然不为所动的坚持着自己的艺术信仰。 2 莫兰迪艺术风格的影响因素 2.1 塞尚 总结莫兰迪的艺术风格,塞尚无疑在他的艺术思想形成过程中起过决定性的影响。一

个艺术家的早期作品几乎总是五指练习,这种练习会交给他老一代艺术家的风格准则,直到他自己成熟到足以将他自己的风格付诸形式为止。在1912年到1916年的作品里,莫兰迪的作品中弥漫着早期的巴黎立体主义者们,如塞尚、夏尔丹的影子。 塞尚对莫兰迪的根本影响在于他颠覆性的观察方式,以及他关于自然与艺术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塞尚认为:一个人必须为自己创造一种视觉,即制作一种镜片,他必须观察那些未被人发现的自然……而这个镜片所放置的几点即是自然。同时,塞尚还认为:艺术是个人的知觉,要让这种知觉处于情感之中,然后求助于理智组织成一件作品。这里的情况又指艺术家对于自然的感觉。而莫兰迪在接触到塞尚作品后,他认为:作品的创作中应当重情绪而不是重形式,画面的形式知识情绪的附属品,对客观世界的本源性的观察才是这种情绪的动力。莫兰迪最大程度上接受了塞尚颠覆性的观察特点,通过“符合逻辑”、“不荒谬”的视觉方式来观看客观世界,并以此来揭示“抽象的现实”之本质。这一点在他晚期作品中更加清晰,比如他对外形的消解、对边缘线的淡化,对画面空间平面化的处理。虽然莫兰迪对于客观世界的本质追求同塞尚一样,透过现象找出本质是他艺术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但在实际创作中,他也反对纯形式的表现,通过对形体边缘线的彻底弱化,从而彻底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让人以全新的角度去观察客观世界。 2.2早期立体主义者的影响 莫兰迪接触立体主义是通过一本名为《巴黎晚间》的杂志。受立体主义的影响,他常常把绘画的成功归结于在创作中断然地去除所谓的尝试或是实验的想法。 由此,莫兰迪的静物画是尽可能重现物体原有的形,让物体在画面中不着痕迹地自然现出。这体现了莫兰迪在官场物体时,没有添加任何刻意的修饰,他认为:在绘画的实际操作上应当最大限度剔除“尝试”的做法,艺术家是在直接地将自己的理念和对客观世界的观照表现在画布上。

小议沈周山水画构图艺术

小议沈周山水画构图艺术 沈周是明代吴门画派前期的领军人物,和文徵明,唐寅,仇英被列为明代四大家之一,对文徵明和唐寅的绘画艺术,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终生不仕,一生优游林下,淡泊名利。在绘画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明代画评家李日华曾经记述:沈周以临摹各家画风开始,中年独宗黄公望,晚年则“醉心”吴镇,并着意模仿。沈周师法过各家风格,但是并不墨守成规,是一个勇于创新,勇于打破成规的画家。在山水画的构图方面,画家的创新性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画家不墨守山水画构图的既有形式,总是能另辟蹊径,创作出一幅幅新意焕发的作品。本文即以沈周的山水画作品为例,赏析其山水画构图艺术。一.倒影式构图 本文所谓倒影式构图,是指沈周的一种极具巧思的构图形式,画家在画面中,使得画面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相对应,就像是将上半部的物象成为下半部的倒影。这种构图形式是画家在早期比较喜爱的构图形式之一,体现了画家的对构图形式富有创意的开拓。 这幅《柳荫垂钓图》(见图1)表现的是画家们经常表现的文人树下垂钓的场景,构图简洁疏朗,意境清新,极富形式感。画面前景是呈三角形的石块,与远景最近处的三角形山石相呼应,而一个文人坐在岸边的平台上,这个平台也和远景处的平台相对应。近景倒“L”形的柳树,更是和远景中正“L”形的山体得到恰到好处的对应。这是一幅物象简单的图画,表现的主题也极为寻常,但是,画家巧妙的构思和匠心独运的安排景物的能力,使之成为一幅别具特色的倒映式山水,令人暗暗叫绝。 沈周的另一幅山水巨作《策杖图》(见图2)也是倒影式构图的绝佳范例。这幅画表现了一位文人策杖行走在山水间的小路上,整幅画大气开阔,气脉贯通,但是远景处山脊扭曲的走势给人一种不安定感。在构图上,这幅画以中景的近似于长方形的水面为中心,对近景和远景做了一个巧妙的倒影式表现。画面近景出有一条河流,自左下向左上方流去,这个走势与远景处由右下向右上方流去的河流相呼应。近景左边宽阔的石台,与远景处右边的高台地相呼应。近景右边弯曲的石堆和远景左边弯曲的山脊相呼应,似乎只是尺码不同,方向相反的石头。近景处几近水平的小径和远景中几近水平的石堆相互呼应。而近景和远景是通过八棵树木相联系沟通,统一在一个和谐的画面中。此图比上文中提到的《柳荫垂钓图》物象更为复杂,但是经过画家精心布局,繁而不乱,同样是有条不紊,和谐的倒影式构图。 二.截景式构图 截景式构图,并非沈周首创,在以前的册页和卷轴中,画家们也经常采用这种构图形式。但是,沈周将这种构图发挥的淋漓尽致,开拓了山水画的构图形式。这种截景式构图,就好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切除不必要的内容,将画家所要着重表现的内容进行放大,从而拉近画面和观者的距离。 《千人石夜游图》(见图3)描述了画家某一次的游览经历。千人石是虎丘的中心,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七里处,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是明清两代文人士大夫们送别宴会等雅集活动的首选之地。成化十五年四月,沈周行经虎丘,由于夜色已晚,就夜泊山下。沈周面对月色笼罩下的虎丘,不禁想去看看夜色朦胧下的虎丘适合景象。于是他走下船头,经过了一个个名胜景点,到达虎丘中心的千人石。这时候的虎丘,没有了白天的喧嚣,月色清明,境界开阔,让画家思绪飞扬,心灵得到了某种涤荡。后来,画家就根据记忆画下了千人石夜游

陕西教师资格考试之美术学科—浅谈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陕西教师资格考试之美术学科—浅谈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中国画自古就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科,中国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当时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在隋唐时期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接下来中公资深讲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梳理一下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宫殿壁画的大量涌现,促进了绘画的发展。这时虽未出现山水画,但出现了表现山水的图画,如东汉时期的山西平陆枣园汉墓壁画《山水图》。 二、起兴——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乱战,社会动荡不安,使得社会普遍流行着消极悲观的情绪,名士们纷纷寄情山水以逃避现实,大量的山水诗、田园画的出现促使山水画的生成。从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看出此时的山水画已经与人物画相提并论,并且已初步从人物画的陪衬中独立出来,他的人物画《洛神赋图》卷中的部分配景山水中可以看到峰、石、云、水、树的表现,领略到当时山水画的大致形貌。此时的山水画理论也已经基本成熟,而且讨论了空间的表现,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第一次将山水搬上了中国美术的表现舞台,他的《画云台山记》可算山水画论的开山之作。 在南北朝后期山水画逐渐发展成独立画科,并出现了戴逵、宗炳、萧绎等以山水画著名的画家。宗炳所著《画山水序》,是最早的山水画理论文章。 三、全盛——隋唐 隋唐结束了战乱状态,进入中国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山水画在南北朝时所显现的独立趋势,入隋以后渐渐明朗。初、盛唐之际,山水画已脱离人物故事而成独立的画科,到盛唐时,出现了画法工致、赋色浓丽和笔迹豪放、水墨减淡等不同流派,山水画由此启立门户,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 山水画的发展,首先表现在隋唐兴建的大量宫廷和台阁上,他们在设计依山傍水的建筑时,先要绘画大量山水背景,从而促使了山水画的进步。这时期出现了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璪等一大批山水画大师。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作品,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开创了青绿山水画的端绪,并且初步探讨了“咫尺千里”的透视观。《游春图》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地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成熟,山水画就是从这里开始正式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唐代的山水画具有划时代意义,具体表现为青绿和水墨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立。一派是青绿山水,“大小李将军”——以李思训及其儿子李昭道为代表。二李的画法是以墨笔勾勒轮

论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论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张利维 摘要: 中国山水画的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 关键词: 中国山水画,形神交融,工笔,构图,用笔,用墨, 中国山水画是传统画种之一。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对象。题材

有风景佳胜、名山大川、城市园林、村野乡居、舟桥楼宇等。元代以后山水画在画史上占据相当的地位。习惯上,依画法不同分为:勾勒设色,金碧辉煌,富装饰风,称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纯粹水墨者为水墨山水或墨笔山水;水墨为主、略施淡赭淡青称浅绛山水或淡着色山水;以水墨勾皴淡色打底且施青绿者为小青绿山水;几无水墨纯以彩色描绘者为没骨山水。 中国山水画历史久远,独立的山水画始发于魏晋南北朝之间,文献表明该期山水画理论已趋成熟。至隋唐,展子虔《游春图》展露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之面貌,已见其写实能力之飞跃。盛唐吴道子之山水画简练且写实,李思训之山水画富丽而典雅;张及中晚唐画家创水墨山水;敦煌壁画中出现没骨山水;五代北宋则出现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等一批名家,在真实地表现大自然和审美认识上跨入新的阶段。该期荆浩的《笔法记》、郭熙父子的《林泉高致》则较系统地总结了山水画理论。至元代,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使山水画走向抒发主观情感、创造多种风格的新途,并使山水画中诗书画的结合趋于完美。明末董其昌简化古人所创山水形象,参照书法法则,使山水画风又一变化。清代山水画一派沿袭董源、巨然和黄公望,变化古法、笔墨;另一派则强调抒发个性,面向自然,将笔墨发挥尽致以传情达意。五代两宋以后山水画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数量甚众的名家、流派,理论著述亦趋于完备,从而奠定了近现代山水名家产生的基础。 中国山水画的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即不

沈周的绘画世界

沈周的绘画世界 (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2010届李婷) 中文摘要:吴门画派的人数及及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影响是任何一个画派所不能比拟的,其画风基本上构成了明清三百年来绘画发展的主旋律,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沈周作为吴门画派的开创者,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沈周生平、绘画发展历程及其对后世影响的简单梳理,构建出沈周绘画世界的基本轮廓。 英文摘要: 关键词:沈周吴门画派山水画 一部中国绘画的历史,犹如一首抑扬顿挫的进行曲,时而奔放高昂,时而清婉平蓄,随着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着风格面貌。明代的吴门画派则是这首行进曲中的高潮。吴门画派的人数及影响是任何一个画派所不能比拟的,其画风基本上构成了明清三百年来绘画发展的主旋律,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沈周即是这个画派的开创者。 一,沈周生平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煮石生,晚号白石翁。宣德二年(1427)十一月二十一日出生于苏州府长洲县(即今江苏省吴县)相城里。自小聪明过人,长于记忆,其知识深广,经史子集、医学卜卦、传奇小说,乃至佛教、老庄之学无不涉猎,尤以诗文、绘画著称于世,称为明代最大的诗画家。其绘画方面:山水、人物、花鸟均有很高成就,影响了文征明、唐寅等吴门一大批画人,明代的绘画由于他而进入了全盛时代。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贡献,确立了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崇高地位。 每一位艺术大师的成功,均有着一定的有利因素。在沈周的成功之路

上,天资和勤奋是主要的,但社会与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引导沈周步入绘画艺术殿堂的就是其家庭。 沈周出身于书画世家。他的曾祖父沈良琛与“元四家”之一的王蒙交谊。他的祖父沈澄也爱好诗文书画,时常邀苏州的文人到相城宅第西庄雅集。沈周的父亲沈恒吉,工诗善画,他的老师是杜琼。他的伯父沈贞吉也“雅善山水”,师从山水画家沈遇,两兄弟画山水“并列神品”。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沈周从小就喜欢看父亲和伯父作画,也随沈遇学画。后来又随苏州山水画名家杜琼学画。家学的另一重要影响是沈周的父亲恒吉与伯父贞吉还一起跟从翰林检讨陈继学习诗文。陈继的儿子陈宽,因与沈家为世交,成了沈周的老师。陈宽学问渊博,擅画山水,山水师承于祖父陈惟允和黄公望、王蒙。他的教导对沈周的诗文迅速提高有很大影响。 除杜琼、沈遇外,沈周在山水画上的重要业师是刘珏。刘珏与沈周父、伯父为年轻时代的朋友,曾一起从学于陈继。刘珏还常与沈周兄弟一起出游,吟诗作画。沈周非常欣赏刘珏的山水画,他在刘珏的多幅作品上题过诗。沈周的山水画倾向“元四家”,主要取法王蒙、吴镇,喜以游历山水生活为题作画,与刘珏的影响有莫大的关系。 成化三年,沈周在相城旧宅附近构筑了一处别墅,四处遍种竹林,环境十分优雅,因而取名为“有竹居”,在这里,他开始过着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在此优雅僻静之地,他既可以“自作朝云与暮烟”尽情创作山水画,又可与友人雅集,诗文书画交酬唱和。他的一些巨幅山水画名作,如《庐山高图》、《崇山修竹图》等,就作于此间。 二,沈周的绘画历程

浅谈唐寅绘画风格及艺术成就

浅谈唐寅绘画风格及艺术成就 2007-07-17 19:51:10|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作者:谭培.指导老师:帅伟钢 内容摘要:唐寅早期绘画,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唐寅足迹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同时他又参合了马远、夏圭的构图和笔墨技巧,并广泛地涉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和元代的黄公望、王蒙诸大家的长处,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晚年画风已脱出周臣的风范,自立门户。此时细笔山水居多。唐寅的细笔山水画大多受沈周的影响, 其中也掺杂一点周臣的南宋院画风格,但不明显。 唐寅的山水画之所以有这样大的艺术成就,一方面是由于他能打破门户之见,无论北方画派、江南画派,还是南宋的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近及沈周和周臣等名画师,他都认真学习,博采众长,革新创造.最后形成自己的画风。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对自然山川有着亲身的体察和真实感受,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山真水中汲取营养,从而对他的山水画创作起着重要的滋养作用。他的作品气魄雄伟壮阔,造型严谨准确,笔墨精湛高深,都超过了同时代的一些画家。 关键词:唐寅文人画小斧劈披麻尾皴 一、唐寅的绘画风格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商人家庭,和文徵明同岁而略长数月。少有俊才,博雅多识。初学画于周臣,后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结交,人称“吴中四才子”。绘画上,他是一个取材广博的画家。山水多取法于南宋李唐、刘松年,一变斧劈皴为细长清劲线条皴法,并兼及元人法。画花鸟喜用水墨,清隽峭利,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画家。与沈周、文 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 唐寅风骨清雅的山水画由于唐寅作画很少在画上注明年份,且他的画风变化也不很有规律,所以很难推测他作画的时间,也就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不过他的画仍大致上可分为三种类 型。 1)与沈周文征明画风相近的文人山水画作品 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 唐寅早期绘画,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虽师周臣,却有胜蓝之誉。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唐寅足迹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山路松声图》为唐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图采用高远法构图,前景是古松掩映、巨岸崚嶒,山涧间有曲桥相连,桥上一高士信步缓行,一童子抱琴随后。桥下瀑布自后景高山流泻而下,时隐时现,层层飞泉是全画的脉络,它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