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城市辐射特征

第2章 城市辐射特征
第2章 城市辐射特征

第2章 城市辐射特征

辐射是影响区域气候最重要的因子。一个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纬度已经决 定了其太阳辐射的天文总量。在城市区域,由于受地表特征和大气污染城市效应的影响,接收的太阳直接辐射有别于同纬度的其它地区。因此,了解城市区域辐射特征,建立城市太阳直接辐射的理论和模式,对城市区域气候和大气边界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太阳直接辐射基本原理

地表和大气中接收到的太阳直接辐射能量,与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直接辐射

能及随时间的变化密切相关,这是地球上形成气候差异的基本因素。

2.1.1太阳高度的概念

对于在地球上一个地点来说,太阳高度就是太阳入射光方向与地平线之间的夹角,用h 表示。同一束阳光,直射地面时所照射的面积比斜射时小,并且,太阳直射时透过大气的路程较短,被大气吸收和散射程度较小。因此,地面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辐射能量必定大于太阳光斜射的地方。太阳直射与斜射的程度可以用太阳高度角来表示。

太阳高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球表面获得太阳能量数量的多少,也是地球上形成四季和五带的重要因素,并且是大气运动和地球上一切生物能量的来源。在大气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中计算太阳辐射能量时,太阳高度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由天文学公式得太阳高度角h 与测点所在的纬度?、太阳赤纬δ和当时的太阳时角0t 的关系式为

0cos cos cos sin sin sinh t δ?δ?+= (2.1)

或 0c o s c o s c o s s i n s i n s i n h c o s t Z

δ?δ?+== (2.2) Z 为天顶角。观测时的太阳时角0t ,为观测点经圈与太阳重合后,即当地正午,地球自转的角度,正午时刻时角为0,(当太阳在子午面时),此时太阳高度角记

为h 0,一般可采用()δ?--?=900h 计算,在春分和秋分日(δ=0)正午时的太阳高度为?-?=900h 。太阳时角0t 一日之中变化π2,从-π到π对应0-24时,0t 的计算式为

()12150-?=θt t (2.3)

式中θt 为真太阳时,在太阳辐射的测量和计算时要考虑真太阳时,其计算式为

()()()[]q

s q q

m E E E t t +时差-当地平太阳时-=+时差正当地平太阳时+经度订=时差日常时间平太阳时λλθ4+= (2.4)

其中λ为当地经度;λs 为当地标准时的经度(北京时 120=s λ)。上式的单位用分钟表示。真太阳时=真太阳时角+12小时;平时(日常时间)=平太阳时角+12小时;当地平太阳时=当地真太阳时-时差,北京时间=当地平太阳时-经度订正。时差的计算式为:

0002sin 3619.92cos 3495.3sin 3515.7cos 4281.00172.0θθθθ---+=q E (2.5)

()()度弧度365

36036520dn dn

?=?=

πθ (2.6) dn 是按天数排列的序号,1月1日为0,1月2日为1,依次类推,平年12月31

日为364,闰年12月31日为365。赤纬δ是太阳与地球中心连线与赤道的夹角,一年在?+5.23(夏至日,6月21-22日)到?-5.23(冬至日,12月21-22日)之间变化,可用下式计算

00

02s i n 000908.02c o s 006758.0s i n 070257.0c o s 399912.0006918.0θθθθδ+-+-= (2.7)

2.1.2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直接辐射能

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计算公式为

Z S S S cos sinh 00== (2.8)

或 )c o s c o s c o s s i n (s i n 2

00t R R S S δ?δ?+??

?

??=- (2.9)

式中0S ()

201367-?=m W S 为太阳常数;0R 为日地平均距离,R 为某时刻的日地

距离,它们比值的平方可由下式计算

0002

02sin 000077.02cos 000719.0sin 001280.0cos 034221

.0000110.1θθθθ++++=??

?

??R R (2.10) 式中0θ的计算同(2.6)式。

在气候学、环境物理和环境生态学研究中,需要研究太阳辐射的日总量、月总量或更长时期的总量,因此需要对(2.8)或(2.9)进行时间的积分。

太阳高度取决于纬度、赤纬和时角,为便于讨论太阳高度角随时间和空间的分布情况,统一取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来进行。在气候学中也有用平均太阳高度的。平均太阳高度公式为

?

?+-+-=

sinh sinh t t t t dt

dt

(2.11)

式中00t t +--为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长度。

2.1.3日出与日落时刻

在人类直觉感觉上,每日太阳自东向西运行,当太阳自地平线升至地平线以上时,成为日出;自地平线以上落至地平线以下称为日落。日出与日落包括时刻和方向两个方面。

日出时刻和日落时刻就是指日出和日落的瞬间。从日出到时刻到日落时刻之间的时数为昼长时数。计算日出和日的落瞬时时刻,须先求日出和日落时刻的太阳时角。它决定于太阳赤纬δ与测点的纬度?。在日出和日落的时刻,太阳高度角?=0h 。由(6.1)式

0cos cos cos sin sin 0sinh t δ?δ?+==

则有 δ?tg tg t -=0cos (2.12) 从(2.1)还可得到太阳方位角得表达式为

cosh

sin cos sin 0

t δω=

上式中ω是太阳方位角,从正南算起,东为-

2π,西为2

π。

(2.12)为可照时间公式。由(2.12)得出,时角t 随地点()?与季节()δ而变化。例如,在春(秋)分日,0=δ全球各地t 都等于2

π

±

,即日、夜等长;而夏

至日?=5.23δ,在?=5.66?时,π±=0t ,也就是说在北极圈内全天太阳不落。

因为(2.12)式余弦为偶函数,所以0t 有正、负值。0t -为日出时角,日出时刻为012t h -;0t +为日落时角,日落时刻为012t h +。02t 为昼长时数。当0t -

(2.12)才具有意义。 根据(2.12)式,在?>0?,δ>0?的范围内,0cos t 的值是负值,也就是0t >90?,日出在午前6时以前。因此,在北半球(?>0)从春分到秋分期间(δ>0),日出在午前6时以前,日落在午后6时以后。同理,在?<0?,δ<0?时,即在南半球从秋分到来年春分期间,也具有同样情况。当?>0?,δ<0?或?<0?,δ>0?时,则

0t <90?,日出在午前6时以后,日落在午后6时以前。

日出日落时刻随纬度和季节而不同,在赤道上?=0?,则?==90,0cos 00t t

δ不论如何变化,?t 都为此值。也就是说,赤道上一年中任何季节日出和日没时间都是午前6时和午后6时。

自赤道至极圈的地带,全年有日出日落现象,而其出没时间因季节而变化。一年内最早与最迟的日出时刻与日落时刻相差的时数随纬度增加而增加。在赤道为0时,极圈上为12时。自极圈至两极一年内只有在以春秋分为中心的春秋期间有日出日落现象。其期间的长短,随纬度的增加而缩短。在南被两极只有以年为周期的昼半年和夜半年,而无以天为周期的昼夜交替。所以,在南北两极一年内只有一次日出和日没。北极的日出发生在春分,日落发生在秋分。南极的日出发生在秋分,日落发生在春分。

在春秋分时,太阳位于天赤道,直射地球赤道。因此,?==90,0cos 00t t ,全球各地的日出时刻都是上午6时,日落时刻都是下午6时。

在夏至日,太阳位于天赤道以北23?27',日出时刻北半球早于上午6时;南半球迟于上午6时,日落时刻北半球迟于下午6时,南半球早于下午6时,见表2.1。

表2.1 冬夏至日出日落时刻(引自张惠民,1987)[4]

自春分到夏至或自冬至到来年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逐日向北移到北回归线或从南回归线逐日向赤道移动,北半球的日出时刻和南半球的日落时刻逐日提早,南半球的日出时刻和北半球的日落时刻逐日延迟。自夏至到秋分或从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逐日向南移到赤道或从赤道逐日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的日出时刻和南半球的日落时刻逐日延迟,南半球的日出时刻和北半球的日落时刻逐日提早。

上面讨论都是以太阳是一个发光点和不考虑大气的影响下的结果。实际上,我们从地球表面看太阳时,太阳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球。因此,日出时刻是

指太阳上部边缘与地平线相切的瞬间,日落时刻是指太阳下部边缘与地平线相切的瞬间。由于大气的折射作用,地平线附近的天体比实际高约34'。因此,在考虑了太阳视半径和大气折射后,所得日出和日落时刻,都比未经过太阳视半径和大气折射订正而求得的时刻要早或迟些。表4.3为考虑了必要的修正后的冬夏至日的日出和日落时刻。

表2.2 修正后的冬夏至日的日出和日落时刻(引自张惠民,1987)[4]

2.1.4 日出和日落方位角

太阳高度角h 和方位角α的计算式为

0cos cos cos sin sin sinh t δ?δ?+=

cosh

cos sinh

sin sin cos ??δω-=

(2.13)

日出、日落时的方位角即为太阳高度角h=0时刻的方位角,如不考虑太阳视半径和大气折射的影响,则上式为

?

δ

ωcos sin cos 0=

(2.14) 由(2.14)可见,已知太阳的赤纬δ和测点的纬度?,即可计算日出、日落时的方位角ω0。在北半球的春(秋)分日时,即δ=0(太阳赤纬,为日地中心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在夏至时,δ=23?27',在冬至时,δ=-23?27'),则0cos 0=ω,因而,ωE =90?和ωW =270?,即日夜等长,太阳从正东方升起,到正西方落下。在春分日以后到秋分日之前,日出、日落点都从正东、正西向北偏;在秋分日后到来年春分日前,日出、日落点都从正东、正西向南偏。日出点对于正东的偏角,称为日出幅角,北偏为正,南偏为负。日落点对于正西的偏角,称为日落幅角,北偏为正,南偏为负。任何地点在任何日期的日出幅角与日落幅角,偏向相同,偏角相等。

2.2 城市太阳直接辐射基本原理 2.2.1 影响城市日照的因素

由于城市下垫面建筑特征,城市日照特性与郊区有显著的差异,既是在城市开阔区域与同纬度同季节的平原郊区比较,其日照时间也小于空旷的郊区。由于城市建筑的遮蔽作用,城市区域日照的局地性差异远比平坦开阔的郊区大。通常把在没有云雾遮蔽太阳的情况下,从日出到日落的全天可能受到太阳照射的时间称为可照时间。而把可照时间减去受云雾遮蔽影响的时间的日照时间称为实照时间,简称为日照。因此,实照时间总是小于或等于可照时间。在开阔平地,在研究区域没有高于测点的物体或建筑物遮挡,其每天的可照时间只与地理纬度和太阳赤纬有关,可以根据一般的天文学公式计算,而实照时间还要受云雾和天气的影响。城市的日照时间,除与平地一样受地理纬度、太阳赤纬和云雾天气的影响外,还受地形、建筑物遮蔽和大气透明状况的影响。因此,在相同时间海拔高度和天气条件下,城市覆盖层的日照时间总是小于同纬度的开阔平坦地面上的日照时间。

2.2.2 城市可照时间的理论计算

城市区域覆盖层内的辐射特征不同于开阔平坦地形区域的辐射特征而非

常复杂,除受地理纬度、季节、云量和大气透明度等因素影响外,还要受到建筑物间相互遮蔽、反射、折射等的影响。它们是形成城市小气候的重要因素。将研究地点周围遮蔽物的最大高度设为H m ,遮蔽物距研究点的垂直距离为L m ,则该遮蔽物对研究点的最大可蔽视角定义为:

()m

m

L H arctg

h =ω (2.15) 当太阳在某一方位范围内(21ωω-),研究点可能接收到直接太阳辐射的条件是太阳高度角h 大于或等于该方位范围内的最大可蔽视角,即:

()ωh h ≥

或 ()0≥-ωh h

在城市覆盖层内某一点,一天内太阳的轨迹方位上可能由多个遮蔽建筑,

并且其高度也不同,因此,研究中要在不同的方位上出现多个可蔽视角。所以在计算辐射时要在不同的方位上分段计算。 类似于开阔平坦地面上的天文学公式

0cos cos sin sin cos cos cosh t δ?δ?ω+-= (2.16) 0sin cos sin cosh t δω= (2.17)

00sin csc cos ctgt t tg ctg ?δ?ω+-= (2.18)

可写出在任何坡向为β,坡度为α的斜坡或建筑上的天文学公式为

()δδsos t w t v tg u i i i si 00sin cos sinh ++= (2.19)

其中 α

ββα?α?βε?α?s i n s i n c o s s i n s i n c o s c o s c o s

s i n c o s c o s s i n =+=-=i i i w v u (2.20)

式中?伟地理纬度;δ为太阳赤纬;ω为太阳高度角;0t 为太阳时角。

利用以下三角函数关系

2

122sin ,2

121cos 0

20

2020t tg t tg

t t tg t tg t ++-=

可将(2.19)式化为

()??

?

???+++-=i i i i i si v tg u t tg w t tg v tg u M δδ222sinh 002 (2.21)

其中 2

c o s c o s 0

2t M δ

= 令,0=si h 有

()02

22

2=+++-i i i i i v tg u t tg

w t tg v tg u δδ (2.22) 方程(2.22)的解为

δ

δ

tg u v tg u v w w arctg

t i i i i i i i -++±=22222 (2.23)

现在讨论以下几种情况:

(1) 当δ2222tg u v w i i i -+=?>0时 由(2.19)可求得

()01010

sin cos 01

0t ctgt w v t h i i t t si --=??=δ>0

研究点的可照时间(小时)为15

01

02t t i -=

τ,01t 和02t 分别为始照时角和终照时角。 (2) 当δ2222tg u v w i i i -+=?=0时 由(2.19)式的二阶导数

()δcos sin cos 010120

201

0t w t v t h i i t t si

+-=??=>0

研究点全天受太阳照射,可照时间(小时)为()()

15

1020i i i t t ωωτ-=,()10i t ω和()20i t ω分别为日出方位1i ω和日落方位2i ω时的时角。

当()δcos sin cos 01012

201

0t w t v t h i i t t si +-=??=<0时,研究点在1i ω-2i ω方位内的

太阳全部被遮挡,因此,可照时间0=i τ。

(3) 当δ2222tg u v w i i i -+=?<0时

正午时刻(00=t )太阳的太阳高度角的表达式为 ()δδcos sin arcsin 0i i si v u h += (2.24)

当0si h >0时,研究点全天受太阳照射,可照时间(小时)为()()

15

1020i i i t t ωωτ-=

()10i t ω和()20i t ω分别为日出方位1i ω和日落方位2i ω时的时角。

当0si h <0时,研究点来自方位1i ω-2i ω内的太阳全部被遮挡,因此,可照时

间0=i τ。

当δtg u v t i i

i =或

=0时,

研究点刚好全天受到太阳照射,可照时间(小时)为()()

15

1020i i i t t ωωτ-=,()10i t ω和()20i t ω分别为日出方位1i ω和日落方位2i ω时

的时角。

2.2.3 城市太阳直接辐射的理论计算

设S 为地面垂直于太阳光线方向的直接太阳辐射强度,计算详见(2.8)-

(2.10)式。则在任何坡向为β,坡度为α的斜坡或建筑上的直接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的计算式为:

()t W t V U S S sin cos sin cos cos sin ,δαδδαβ++= (2.25)

式中:αββα?α?β

α?α?sin sin cos sin sin cos cos cos sin cos cos sin =+=-=W V U (2.26)

(2.25)和(2.26)式表明,任何地点的直接太阳辐射通量密度,不仅随地方纬

度、太阳赤纬和时角而变,而且还与研究地点的局地坡向、坡度而改变,当研究

地点为平地,则0=α。当研究地点周围无遮蔽物时,不管地形如何复杂,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都可用(2.25)和(2.26)式计算。但在城市区域某一地点,例如,计算某一小区由于有建筑物遮蔽时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时,需要注意在计算时间的太阳高度角h 是否大于该时刻太阳所在方位建筑物的可蔽视角(观测点在太阳方位上,遮蔽物垂直距离与遮蔽物最高点的夹角)()θh ,如果,()θh h ≥,就可按(2.25)和(2.26)式计算。如果,h <0,则不论计算结果如何,都应取0,=αβS 。这在计算起伏地形及城市区域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时应特别注意。

在不计海拔高度的影响或周围可见最高地形(建筑物)不低于研究地点的

地平面地情况下,因为研究点要受到太阳地直接照射,首先必须太阳在地平面以上,或周围没有遮蔽建筑物,即开阔平地能受到太阳照射,所以在有地形及建筑物遮蔽地情况下,研究地点日出地时间会比平地晚,而日没的时间会比平地早。所以,日照时间会比平地短。将平地日出和日没时的太阳高度0=h 和太阳时角0t 表示为:

()δ?tg tg t -=arccos

0 (2.27) 开阔平地日出和日没时的太阳方位角0ω的计算式为:

()[]?δ?ω201sin cos arccos

tg +-= (2.28) 其中负值为日出时太阳的方位,正值时为日没时太阳的方位,分别用01ω和02ω表示。

因此,只有当太阳在01ω-02ω(在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由01ω到02ω,在

南半球按反时针方向由02ω到01ω)方位之间时平地才可有日照,当太阳在这个方位之外时,不管地形和建筑物情况如何,均因太阳在地平面以下而无日照。因此,在计算中为节省时间,可直接令太阳在该方位之外(即在02ω→01ω方位之间)的可照时间00102=→ωωt t 。特别是北半球的冬季,因为地平面上的太阳总是在东西方向以南的方位内,即-90?<ω<90?,只有当太阳在这个方位以内时平地才可能受到太阳照射,也只有在观测点的南面的地形或建筑物才可能会遮挡观测点白天的太阳光线。因此在北半球冬季计算城市的可照时间时,只考虑计算点

南面的地形和建筑物的遮蔽角度即可,与观测点以北的地形和建筑物无关。在南半球正好相反。

将(2.25)和(2.26)式从研究地点始照时刻到终照时刻对时间t 积分,并利用

以下卡斯特罗公式

()

z c R S S sec 12

+=

(2.29) 表示直接太阳辐射强度S 及利用关系式02dt dt π

τ

=

将时间的微分dt 变为时角的微分dt 0,即得到城市可能直接太阳辐射日总量,即在碧空情况下的直接太阳辐射日总量。但城市大气污染,大气中会存在许多尘埃和气溶胶粒子等污染物质,而影响城市大气的透明度,所以考虑大气透明度时的城市区域太阳辐射日总量的计算式为:

()z c dt t W t V U R

S S n

i t t c

i i

cos 1sin cos cos cos sin 20

1

002

0,,1

00+++=∑?=+δδδπτ

αβ (2.30) 式中c S ,,αβ为城市地形或建筑物坡向为β,坡度为α的观测点可能直接太阳辐射日总量;S 0为太阳常数;R 为以日地距离为单位地日地距离;c 为与大气透明度有关地参数;τ为一天的时间长度;i t 0和10+i t 为研究点的始照和终照时角,一般i t 0和10+i t 每天只有一个(n=1)

,但有时也可能有两个或更多个(n ≥2),例如,城市某一研究区域以南太阳照射的方位上有多个建筑物影响观测点的太阳直接辐射的观测时即n ≥2。

将(2.2)式代入(2.30),积分后得

()()()()()∑=++++????

?

?????-++++++

---+--=n

i i i i i i i i i i c

M B B B t A A c t A A c A cA t t A t t A t t B A R S S 13210211

02125010501040101320,,cos cos ln cos cos sin sin 2πταβ (2.31)

其中 δδδδ?δ?cos ,cos ,sin ,cos cos ,sin sin 54321W A V A U A A A =====;

4

33212241,,A A B A A c B A cA B =+==

;

?

++=1

000

20

cos i i

t t i t B dt M ,其积分结果为

()()()()????

?

??

??-=---=++++时

=-当时当时小于当时大于当1,21

211,21211,1,20102

0120210221101B t ctg t ctg B t tg t tg B t f t f B t f t f M i i i oi i i oi i i

()???

?

??+--21112

0222

201t tg B B arctg B t f =

()?????

?

?????

?

--+-++-=211211ln 110

220222

202t tg B B t tg B B B t f 在(2.31)式中令0=α,即得到以下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的计

算公式:

()[]M t A t c A R S S c ++-=

02012

0,0,sin πτ

β (2.32) 其中,0t 为平地日没时的时角(取正值),0t 和M 的计算式如下:

???

?

?

?-+±=δ?δ

?tg tg tg tg arctg t 1120 ()()()()???????????

??????

-=-=-+???? ??++-+-+++-+-+++----时当,时

当时小于当时+大于当=1211,2

1,22,22ln 210210*********

2121212012120122

12

22A c A t ctg B A c A t tg B c A A t tg A c A A c A arctg A c A c c A A c

A A t tg c A A c A A t tg c A A c A A c M

在(2.31)和(2.32)式中令0=c ,相当于完全透明大气或大气上界的情况,

便得到下面计算起伏地形(或建筑遮蔽物)和平地天文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的公

式如下:

()()()[]

∑---+-=+++n

i

i i i i i i t t W t t V t t

U R

S S 01001001

02

00

,,cos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2δδδπταβ (2.33)

()002

00,0,0sin cos cos sin sin t t R S S δ?δ?πτ

+=

(2.34) 各纬度带水平面上的日出、日落时角可用(2.27)式计算。

2.3 城市建筑物墙面辐射基本原理

城市建筑墙面上直接太阳辐射是形成城市建筑区小气候和建筑节能的重

要因素,是建筑采光、采暖节能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建筑外部环境条件。研究分析各纬度带城市各个方位建筑墙面上直接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在城市规划、建筑节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在墙面上(坡度 90=α),通过单位面积墙面(或窗户)射入室内的天文

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的计算式为:

()()()f t t t t t t R S S i i i i i i ??

????---+--=

+++010*******

00,,cos cos sin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cos sin cos 2βδβδ?βδ?πτ

αβ

(2.35)

式中f 为在同纬度水平面太阳直接辐射与水平面太阳天文直接辐射之比;

R S ,,0τ所代表的意义同前;i t 0为墙面日出时角;10+i t 为墙面日落时角;β为墙面的方位,地理纬度以北纬为正,墙面(倾斜面)的方位角南向为0?、北向为180?、东向为-90?、西向为90?,其它角度依次类推;时角0t 取正午为0、上午为负、下午为正,每小时相当于15?。

1.当墙面为南向时。冬半年天文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近似的计算式为:

()()[]f t t R

S S 002

0,0,0sin cos cos sin sin δα?δα?πτ

α-+-=

(2.36) 式中平地日出时角0t 用(2.27)计算并取正值。

夏半年当δ?αδ?-+≤≤-+ 9090时,则南墙上天文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的近似计算式为:

()()[]f t t R

S S s s sin cos cos sin sin 2

0,0,0δα?δα?πτ

α-+-=

(2.37) 式中()[]δα?tg tg t s --=arccos ;其它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同前。

2.当墙面为北向时。夏半年当α>90-?+δ时,墙面上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的计算式为:

()()()()[]f t t t t R

S S s 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002

0,0,180-+++-=

δα?δα?πτ

α (2.38) 当α≤90-?+δ时,墙面上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的计算式为:

()()[]f t t R

S S 002

0,0,180sin cos cos sin sin δα?δα?πτ

α+++=

(2.39) 式中0t 由(2.27)计算;而()[]δα?tg tg t s +-=arccos ,并且取正值。

在冬半年,当α>90-?+δ时,北墙处在荫蔽之中,没有太阳的照射。 3.当墙面为东西向时。东墙和西墙的可照时间和太阳辐射日总量相同,从日出开始东墙开始受太阳的照射,正午时分太阳和东墙位于同一个子午面上,此后,太阳偏西,由于墙的遮蔽作用东墙照不到阳光。所以,东墙的始照时角

001t t -=,终照时角002=t ,这样,东墙上直接太阳辐射日总量的计算式为:

()[]0022

0,90,0cos cos cos 2t t R

S S -=

-δπτ

α (2.40) 可利用以上讨论公式计算我国不同纬度带城市的不同季节的南北向、东西向、东南向、西南向、东北向、西北向八个方位墙面的直接太阳辐射。在北半球的冬半年,一般在相同纬度上墙面的直接太阳辐射以南向墙面最大,东南和西南向墙面次之,再其次是东、西向的墙面,北墙面的直接太阳辐射在整个冬半年为零。在夏半年偏南墙面的直接太阳辐射,在夏至附近是低值中心。东、西向墙面的直接太阳辐射在整个夏半年平均而言大于其它朝向的墙面,因此,一般来说,东、西墙面在夏季所受到的太阳加热都高于其它朝向的墙面。故东、西向朝向的建筑,容易从窗户中进入较多的太阳能量。

2.4 城市散射辐射基本原理 2.4.1 城市散射辐射概述

散射辐射和直接辐射是太阳总辐射的两个组成部分,在城市覆盖层内,散射

辐射的测定和计算都比直接辐射困难的多,这是因为在城市覆盖层内测量和计算散射辐射时,一方面由于周围地形和建筑物遮挡了部分天空,会使到达仪器感应面上的天空辐射减少;另一方面测点周围遮挡天空的那部分地形或建筑物本身又有反射辐射投射到仪器的感应面上,故而要精确测定或计算城市覆盖层的散射辐射一般是非常困难和复杂的。

对于城市覆盖层的散射辐射的理论计算,主要困难是由于天空散射分布的非

均匀性(即各向异性)和周围地形及建筑物遮蔽的变化性使问题变得很复杂。因此,为简单起见,可采用天空散射各向同性的假设。在这个假设下,付抱璞等(1996)[5]曾给出在各种不同地形下的散射辐射表达式,其中对坡度为α的地形上的散射辐射s D 的表达式为

2

cos 2

α

H s D D = (2.41)

式中H D 为开阔平坦地的散射辐射。我们可以应用(2.41),令α为建筑物的可蔽视角,计算城市覆盖层内的散射辐射s D 。在天空云量较多时,(2.41)式还可满足计算精度的要求。但在晴空情况下,利用(2.41)式计算坡地或城市覆盖层的散射辐射时误差较大。Temps(1977)[6]根据实测资料提出了以下晴空各向异性的坡地上地散射辐射计算公式:

()

h h D D H m 3

,232

cos sin 12sin 12cos αβαα+??

? ??

+= (2.42) 式中h 和αβ,h 分别为太阳光线在水平面和坡面上的太阳高度角。 Klucher(1979)[7]又将(2.42)式推广为任意天空状况下的各向异性计算式:

()

h h F F D D H 3,232

cos sin 12sin 12cos αβαα+??

? ??

+= (2.43) 其中2

1???

? ??-=H

H

Q

D F 为晴朗度指数,H Q 为开阔平坦地的总辐射。

李古清、翁笃鸣(1988)[8]根据自己的观测资料提出坡面上散射辐射瞬时通

量密度D 和日平均通量密度D 的经验公式如下: ()()ωβαα

-+=cos 46.1sin 53.0cos 5.702

cos 2

h n F D D H (2.44)

()()ωβαα

'-'+=cos 42.1sin 09.1cos 1.352

cos 2

h n F D D H (2.45)

式中H D 和H D 分别为水平面的瞬时散射辐射通量密度和日平均通量密度;ω为水平面瞬时太阳方位角;h '和ω'分别为正午的太阳高度和太阳方位角;()n F 为云量n 的函数:

()l t n n n F 02.008.01--= (2.46)

式中l t n n ,分别为总云量和低云量。

下面推导一个既可适用于任何复杂地形的积分模式,又可对一些常见的规则

地形解析函数表示的计算城市各向异性散射辐射瞬时通量密度和日总量的方法。

2.4.2 城市散射辐射非各向同性的计算模式

设研究地点位于一个坡向为β,坡度为α的地区,其周围地形在任意方位上对研究点的可蔽视角为()ωh ,太阳在ω方位和h 高度角方向的天空散射辐射强度为h i ,ω,则研究点的散射辐射通量密度是

()

dh i d D h h ??=2,,20

cosh sinh π

ωαβωπ

ω (2.47)

其中αβ,h 为散射光h i ,ω在研究点的高度角,仿照坡地上太阳高度角的表达式(2.19)式,可将αβ,h 表示为 ()βωαααβ-+=cos cosh sin sinh cos sinh , (2.48)

由观测发现,天空散射辐射的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愈靠近太阳的天穹部分

h i ,ω愈强,

其最小值出现在与太阳光成90?夹角的天穹带附近。当夹角超过90?时,散射辐射又有所增强,即在太阳对面的天穹带,散射辐射也相对地较强。只有在阴天时,天空散射辐射才基本近似均匀分布。

根据研究,在晴天h i ,ω是与散射指数X(r)成正比,即

()r X i h ∝,ω

但在不同太阳高度h 下,有不同的比例系数K (h )。因此,可以近似地将h i ,ω表示为 ()()r X h K i h =,ω (2.49) 付抱璞等(1996)[5]给出一定假定条件下晴空时X (r )的表达式

()r b r a r X 2cos cos 1++= (2.50)

其中b a ,为经验常数,r 为散射光与太阳直射光之间的夹角,可由下式确定

()ωωαβαβ-+=i r cos cosh cosh sinh sinh cos ,, (2.51)

式中ωω,i 分别为散射光和太阳直射光的方位角。

关于非晴天时的情况,可采用晴朗指数F 来表示天空的晴朗程度。而阴天时

天空的散射辐射基本是均匀分布(与r 无关或关系不大),X (r )应趋近1,此

时天空晴朗指数()012

=???

? ??-=H H Q

D r F (因当阴天时H H Q D =)。在晴空则1→F ,(因晴空时H D <

→???

? ??H

H

Q

D )。因此,对于任何天空状况时的散射指数可以近似表示为:

()()

r b r F r X 2cos cos 1++=α (2.52)

于是天空散射辐射强度为

()()()()()??

????????????????-++-++=2

,,,,,cos cosh cosh sinh sinh cos cosh cosh sinh sinh 1ωωωωαβαβαβαβωi i h

b a F h K i (2.53) 将(2.53)和(2.48)式代入(2.47)式,有

()()()()()()[]

()??-+????????

???????????-++-++=2,,,,2,,,,20cosh cos cosh sin sinh cos cos cosh cosh sinh sinh cos cosh cosh sinh sinh 1π

ωα

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πβωααωωωωωi h i i i i dh b a F d h K D (2.54)

根据实际分析,付抱璞等(1996)[5]给出(2.54)中()h K 的表达式为

()()ε+=h k h K sin (2.55)

其中k 为经验常数;ε可取为10?。

这样将(2.55)代入(2.54),从日出到日落对时间(日照时数)积分,并利

用关系式02dt dt π

τ

=

将时间t 的微分变为太阳时角t 0的微分,即得到研究点的散射辐射日总量

?

-=

02

10

02t t d Ddt D π

τ (2.56)

式中τ为一天的时间长度;-t 01和t 02分别为研究点在周围没有遮蔽物时平地上日出和日落的时角。

这样,如果确定了研究点各方位(ω)的可蔽视角()ωh ,并借助天文学公式

(2.16),(2.17)和以下天文学公式:

?

δ

?δcos sin sin sinh cos cos 0-=

t (2.57)

就可由(2.54)和(2.56)式用数值计算方法求得研究点任何时刻的散射辐射通量密度D 和日总量D d 。

2.4.3 城市街道内散射辐射非各向同性的计算模式

设研究点位于一坡向为β,坡度为α地形的城市街道内,街道两旁最高建筑

物A 的最大可蔽视角为A A

A d z arctg

h =,C 的最大可蔽视角为C

C C d z arctg h =,则在方位为ω方向上,A 、C 建筑物对研究点造成的最大可蔽视角为:

()()()[]()()[]??????

???? ??--≤+≥--=+≤??

?

??--≥--==方位间与在方位间与在βπωβπωβωωβπωβπωβωωω22,cos 22,cos C

C C A A A

tgh arctg h tgh arctg h h 式中 180+=,=ββββA C 。

同时将()ε+h sin 写为

()ε

εεεεεεsin sin 211sinh cos sin 1sin sinh cos cosh

sin sinh cos sin 22??

?

??-+≈-+=+=+h h h

这样,可以求出(2.54)和(2.56)的积分求得瞬时散射辐射通量密度

(D )和散射辐射日总量D d ,即

()()()[]()()()()

()()()()[]????

?

?

???

???

??????-+++????????? ??++-++-++=A C C A C A C A A C A C h F h F h F h F b h F h F h h A E a F h K D 332211224cos cos 134sin sinh sinh cos cosh cosh 2πααπ (2.58)

()()[]εφεφτ

sin cos 4

11m u k D d +=

(2.59) 其中().;.

.,3,2,1;...,3,2,1;,;,====j i m u y C A x

()x x x x x Eh w h F --=cosh sinh sin sinh sinh cos 11αα,

()()

x x x x x w h h h C h F cosh cos cos cosh 3sin cos cos 2

23222αα+-+=, ()()[]()[]

αsin sinh sin sinh 3cos sinh sinh 2232123x x x x x x x w h w h B h F +-++=,

()()()[]()()()()()()

()()()()[]???

???????????????????????-+++++-++-++=y h T y h T y h T y h T b y h T y h T y y R h h y y R a F y y A

C C A C A C A A C A C ,,,,4,,,cos cos 1,34sin sinh sinh cos cosh cosh 332211122

2210

1πααφ, ()()x x x x x h y y R h y y y h T 21211,2sin sin 2

1

cosh sinh cos ,--

=αα, ()()()

x x x x x y h y h y y R y h T cosh cos cos cos cosh 3cos ,,6333452αα+-+=, ()()()()[]

αsin sinh sin sinh 3cos sinh sinh ,,6352343x x x x x x x y h y h y y R y h T +-++=,

()ααsin cos ,j i j i y y y y R +=,

ααcos sinh sin 1w A +=,ααcos sin 21w v C +=,

ααcos sin sin 2v h B +=,ααcos sinh cos 1w E +=,

某气象雷达站辐射环境影响评价

(辐射类)
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天气雷达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日

项目基本情况简介表
项目名称 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 法人代表 联 系 人 立项审批部门 建设性质 占地面积 总投资
**天气雷达建设项目 ** **
电磁技术应用的目的和任务
随着全国*****天气雷达网的逐步建设, *****多普勒天气雷达建设效益日益凸显, 大大提高了台风、暴雨、冰雹、雷暴、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预报和服务 能力,对航空安全、军事行动、林业生态、水利水文、云水资源利用等都产生显著效 益。从发达国家对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使用情况看,其预测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的短时预 报准确率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可提高 3%~5%,时效能提前几十分钟到数小时,这能为政 府各部门及人民群众采取准确、及时的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概 述
前 言
为了保护环境和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 、 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 ,以及《**省 辐射环境管理办法》等对伴有辐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 的环保手续,编制了《**气象雷达建设项目辐射环境影响报告表》 。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 年;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253 号;1998 年; 4.《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局令第 18 号;1997 年; 5.《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8702-88) ,国家环境保护局,1988 年; 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HJ/T10.2—1996) ; 7.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HJ/T10.3—1996) ;
2

浅谈雷达辐射信号分类识别与特征提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15911734.html, 浅谈雷达辐射信号分类识别与特征提取 作者:李梓瑞 来源:《科技传播》2017年第03期 摘要为了研究雷达信号提取和分类识别问题,军事自动化控制和指挥系统的强烈需求是雷达辐射源的有效分类识别。在现代雷达体制下,针对复杂信号的低截获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类识别方法,以提高雷达辐射源信号的个体识别率。信号脉冲无意调制特征的信号各频带能量可以由小波包变换提取反应,通过泛化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强的混合核函数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识别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证明,这样做有利于提高识别效率,证明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且性能优于传统方法。 关键词雷达辐射信号;小波包;混合核函数;雷达辐射源;分类识别 中图分类号 TN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0-0028-02 雷达最初是军事侦察的一种遥测系统,用于目标的检测、定位与测距。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它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尽管如此,如何从雷达提供的数据中识别所检测的目标一直没有解决。 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电子战对抗环境下,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不仅可以用于电子侦察,还可以作为判断敌方武器威胁的依据,在雷达对抗过程乃至整个电子战中都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于信号识别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顺应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研究并探讨脉内无意调制UMOP的特征,探索理恰当的信号识别方法。 现代战争中,雷达是取得军事优势的重要装备。雷达侦察作为雷达对抗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掌握敌方雷达类型、功能,甚至获知敌方兵种和武器部署中已成为各级指挥员的“眼睛”和“耳朵”。雷达辐射源信号的识别在雷达侦察信号处理系统中是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因此,现阶段衡量雷达对抗设备主要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就是识别雷达辐射源信号水平的高低。随着雷达的广泛应用和雷达电子对抗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剧,在高密度、高复杂波形、宽频谱捷变的雷达信号环境中,传统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国内外各大学者就这一研究领域做了一系列系统深入的研究,其中绝大部分是对雷达辐射源的信号特征的研究,都在尝试探寻新的特征提取方法,期待着能发现新特征参数,从而弥补传统五参数(脉冲宽度、脉冲幅度、载频、脉冲到达时问、脉冲到达方向)的缺陷,目前提出的新特征已有数十种。但面对数量如此众多的雷达辐射源信号新特征,其效能如何,如何甑选是目前重要又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既是现代高技术战争以及未来信息化战争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电子对抗、网络中心战中感知和多模复合制导当中被动雷达寻找器的关键技术,还是电子情报侦查系统以及电子支援系统当中的重要技术。现如今,雷达的低截获概率技术、多参数捷变以及脉

2002年中国气象辐射资料年册

2002年中国气象辐射资料年册 2002 Annual Solar Radiation Data of China 前言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源,也是地球气候形成的最重要因子。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太阳辐射观测资料在对大气运动规律研究、气候预测、农作物产量评估、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研究领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中国气象辐射资料年册》是国家气象中心定期出版的气象资料产品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和广大民众的关注,与气候有关的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天气气候与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密切。愿我们的气象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您提供更全面更完美的气象信息服务。 本期责任编辑:王颖 资料审核:杨燕茹 终审:王颖 国家气象中心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

说明 《中国气象辐射资料年册》的资料来源于气象辐射信息化资料,其资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除台湾省资料暂缺外),能较准确地、全面地反映我国太阳和地球的辐射基本状况,有助于了解我国全年不同时段内的能量收支情况,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本刊出版的《中国气象辐射资料年册》是源于1993年起全国气象辐射观测站换用新型遥测辐射仪且同时执行新的《气象辐射观测方法》后的观测资料,并使用1997年5月所制定的《全国气象辐射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对各省上报的气象辐射报表(气表-33)进行信息化后形成的气象辐射信息化资料。本刊物中的资料已经过全面检查及人机质量审核等工作环节,确保所出版的辐射要素与气表-33内的要素资料值基本一致。 本刊物包括了全国98个气象辐射观测站中的17个一级站、33个二级站(刊于P1~P50)日、旬、月、年的总辐射爆辐量和净全辐射爆辐量,48个三级站(刊于P51~P74)日、旬、月、年的总辐射爆辐量。详见附录。 一、统计项目 本年报仅作了旬总量、月总量、年总量的统计工作。 二、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依据1996年出版的《气象辐射观测方法》中的有关规定。 1、旬总量:为本旬各日总量的合计值。若本旬内缺测记录≥3天,不作旬统计, 该旬总量为缺测。 2、月总量:为本月各日总量的合计值。若本月缺测记录≥10天,不作月统计, 该月总量为缺测;若本月缺测记录≤9天时,日总量月合计的计算按如下方法:(1)日总量月平均=实际总和/实际观测天数(缺测天数除外),取小数3位,第4位四舍五入。 (2)日总量月合计=日总量月平均×该月全部天数 3、年总量:为本年各月月总量的合计值。若本年缺记录≥1个月时,不作年统计, 该年总量为缺测。 4、单位与精度 本刊中的辐射数据为爆辐量,即一段时间(如一日)辐照度的总量或称累计量。单位为MJ/m2(兆焦耳·米-2,精度取二位小数,即0.01 MJ/m2)。 三、符号含义 1、“/”为记录缺测。 2、“空白”为无观测记录。

常压下低温等离子体光辐射特性测量

第26卷,第11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Vol 26,No 11,pp2116 2119 2006年11月 Spectro sco py and Spectr al Analysis No vember ,2006 常压下低温等离子体光辐射特性测量 任庆磊,林 麒* 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 摘 要 采用常压空气辉光放电(AP GD)技术在自行设计的电极板表面产生出一薄层低温等离子体,并利用光谱诊断光学系统对所产生的等离子体进行光辐射特性实验测量;实验获取了几种电极板在几个不同加 载功率下的辐射光谱,并对光谱的辐射强度进行平均化处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此沿面A P GD 的光辐射强度与加载功率之间存在线性增加的关系,且随电极板静态电容的增加而增强。该方法可以为控制AP GD 等离子体的产生量提供一种简便可行的途径。 主题词 低温等离子体;常压空气辉光放电;光辐射特性;光谱测量 中图分类号:O 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0593(2006)11 2116 04 收稿日期:2005 08 28,修订日期:2005 12 16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A0410001)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任庆磊,1981年生,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 引 言 常压空气辉光放电(AP GD)等离子体在材料表面改性、环境保护、臭氧合成、医学和航空等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1],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为了有效地加以应用,有必要研究了解A PG D 等离子体的特性。目前对其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等特性参数的测量诊断还未见有相关文献,一直缺少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种等离子体的有效定量应用。 注意到等离子体具有光辐射特性,这就使人们有希望从其光辐射特性中获得定量描述AP GD 低温等离子体的方法。由光谱测量分析得到的光谱强度和谱线的分布与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等参数之间肯定存在某种必然的关联性质[2,3],虽然人们一时还无法给出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但光辐射特性仍然从一个侧面定量地反映了等离子体的强度。因此,本文采用光谱测量的方法对A PGD 等离子体进行光辐射特性研究,分析它的定量变化规律,试图对该类等离子体的测量诊断方法进行探讨。 1 APGD 装置及原理 A PGD 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如图1所示,主要由放电电极板和高压电源组成。电极板的基板介质材料分别有两种: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和聚四氟乙烯玻璃布,其结构为约0.1mm 厚的铜膜覆于1mm 厚的介质板两侧作为电极,电极的形式一侧为细条状,一侧为片状(示意图见图1)。电极条在介质 板上均匀相间平行分布。 Fig 1 The illustration of APGD plasma device 当对两侧电极加载高压交流电时,电极条两侧便发生放电现象,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同时发出可见的紫色光芒。 图2为所摄沿其中一块电极板平面的AP GD 实验照片。 从本质上说,这种A PGD 等离子体产生的原理是沿面介质阻挡放电。它是一种非平衡态的、非稳定的和不均匀的放电。由于两放电电极之间有一绝缘介质板,当对两电极加上高电压时,绝缘介质板表面即感应出与附于板上同侧的电极极性相反的电荷,在绝缘板表面与电极条之间建立起足够强度的电场,从而使它们之间敞开在大气压下的空气发生电离放电。由于这种空气电离放电是在高频脉冲电压作用下发生的,所以沿面AP GD 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脉冲微放电组成的。对这种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测量它的瞬态参数对于工程应用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在光谱测量实验中和数据处理

基于熵特征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1]

第20卷 第4期2005年8月 电 波 科 学 学 报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 SCIENCE Vol.20,No.4 August,2005  440 文章编号 100520388(2005)0420440206 基于熵特征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3 张葛祥1,2 胡来招2 金炜东1 (1.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dylan7237@https://www.360docs.net/doc/a15911734.html,,四川成都610031; 2.电子对抗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36) 摘 要 针对现有方法识别率低和没有考虑噪声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雷达辐 射源信号识别方法。将近似熵(A p En)和范数熵(N o En)构成特征向量,用神经网络 分类器实现自动分类识别。A p En是定量描述信号复杂性和不规则性的有效测度, N o En是定量表征信号能量分布的有效参数。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熵特征类 内聚集性强、类间分离度大,在较大信噪比范围内均能获得非常满意的正确识别率, 证实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信号识别,近似熵,范数熵,雷达辐射源 中图分类号 TN957 文献标识码 A R adar emitter signal recognition based on entropy features ZHANG G e2xiang1,2 HU Lai2zhao2 JIN Wei2dong1 (1.School of Elect rical Engineering,S outhwest J i aotong Universit y, dy lan7237@https://www.360docs.net/doc/a15911734.html,,Cheng du S ichuan610031,China; 2.N ational EW L aboratory,Cheng du S ichuan610036,China) Abstract To solve t he p roblems of low recognition rate and noise effect in radar e2 mitter signal recognition,a novel approach was propo sed.In t his approach,ap2 p roximate ent ropy(A p En)and norm ent ropy(N o En)constit uted feat ure vector, and neural network based classifiers were designed to identify radar emitter signals automatically.A p En is a good measure of complexity and irregularity of signals and N o En is a usef ul parameter for quantifying t he energy dist ribution of signals.Theo2 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 s show t hat A p En and N o En feat ures have small wit hin2class distance and large between2class distance,and can achieve very satisfying accurate recognition rate when signal2to2noise rate varies in a large range. It is p roved to be a valid and p ractical app roach. K ey w ords signal recognition,app roximate entropy,norm ent ropy,radar emitter 1 引 言 电子侦察是现代战争的先导和序幕,是现代电子战胜利的关键因素,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是电子侦察中的关键过程。由于信号特征未知、频率覆盖范围很宽和信号波形日益复杂多变,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多年来一直是电子对抗领域中非常重要且困难的研究课题。传统方法[1]直接将信号特征参数(如R F、PR I、PA和PW等)构成模式矢量,通过与识别库中的特征参数进行匹配而识别出不同的辐射 3收稿日期:2003212230. 基金项目: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N EWL51435Q T2204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60474022);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创新基金项目(2003);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教技司[2000]65号)

太阳辐射的特性

太阳辐射的特性 昼夜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而季节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的转轴呈23°27′的夹角而产生的。地球每天绕着通过它本身南极和北极的“地轴” 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每转一周为一昼夜,所以地球每小时自转15°。地球除自转外还循偏心率很小的椭圆轨道每年绕太阳运行一周。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的法线始终成23.5°。地球公转时自转轴的方向不变,总是指向地球的北极。因此地球处于运行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投射到地球上的方向也就不同,于是形成了地球上的四季变化(见下图)。每天中午时分,太阳的高度总是最高。在热带低纬度地区(即在赤道南北纬度23°27′之间的地区),一年中太阳有两次垂直入射,在较高纬度地区,太阳总是靠近赤道方向。在北极和南极地区(在南北半球大于90°~23°27′),冬季太阳低于地平线的时间长,而夏季则高于地平线的时间 长。 由于地球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因此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不是一个常数,而且一年里每天的日地距离也不一样。众所周知,某一点的辐射强度与距辐射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意味着地球大气上方的太阳辐射强度会随日地间距离不同而异。然而,由于日地间距离太大(平均距离为1.5 x 108km),所以地球大气层外的太阳辐射强度几乎是一个常数。因此人们就采用所谓“太阳常数”来描述地球大气层上方的太阳辐射强度。它是指平均日地距离时,在地球大气层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的单位表面积上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近年来通过各种先进手段测得的太阳常数的标准值为1353w/m2。一年中由于日地距离的变化所引起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不超过上3.4%。 2.2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太阳照射到地平面上的辐射或称“日射”由两部分组成——直达日射和漫射日射。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而到达地面时,由于大气中空气分子、水蒸气和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不仅使辐射强度减弱,还会改变辐射的方向和辐射的光谱分布。因此实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通常是由直射和漫射两部分组成。直射是指直接来自太阳其辐射方向不发生改变的辐射;漫射则是被大气反射和散射后方向发生了改变的太阳辐射,它由三部分组成:太阳周围的散射(太阳表面周围的天空亮光),地平圈散射(地平圈周围的天空亮光或暗光),及其他的天空散射辐射。另外,非水平面也接收来自地面的反射辐射。直达日射、漫射日射和反射日射的总和即为总日射或环球日射。可以依靠透镜或反射器来聚焦直达日射。如果聚光率很高,就可获得高能量密度,但却损耗了漫射日射。如果聚光率较低,也可以对部分太阳周围的漫射日射进行聚光。漫射日射的变化范围很大,当天空晴朗无云时,漫射日射为总日射的10%。但当天空乌云密布见不到太阳时,总日射则等于漫射日射。因此聚式收集器采集的能量通常要比非聚式收集器采集的能量少得多。反射日射一般都很弱,但当地面有冰雪覆盖时,垂直面上的反射日射可达总日射的40%。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受大气层厚度的影响。大气层越厚,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就越严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少。此外大气的状况和大气的质量对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也有影响。显然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路径长短与太阳辐射的方向有关。参看下图,A为地球海平面上的一点,当太阳在天顶位置S时,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A点的路径为OA。城阳位于S点时,其穿过大气层到达A 点的路径则为0A。 O,A与 OA之比就称之为“大气质量”。它表示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的路径与太阳在天顶方向垂直入射时的路径之比,通常以符号m表示,并设定标准大气压和O℃时海平面上太阳垂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1-3)

第一编总则 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是每个气象站的基本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 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时间变化上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准确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定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比较性——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本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是对本规范的必要补充,编制时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其内容不得与之相违背。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在认真贯彻执行本规范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中的有关内容,确保正确顺利地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任务。 本规范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1.1 观测站的分类以及观测方式和任务 1.1.1 观测站分类 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不同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国家基准气候站——简称基准站。是根据国家气候区划,以及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要求,为获取具有充分代表性的长期、连续资料而设置的气候观测站,是国家气候站网的骨干。必要时可承担业务试验任务。 国家基本气象站——简称基本站。是根据全国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需要所设置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大多担负区域或国家气象信息交换任务,是国家天气气候站网的主体。 国家一般气象站——简称一般站。主要是按省(区、市)行政区划设置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获取的观测资料主要用于本省(区、市)和当地的气象服务,也是国家天气气候站网的补充。 无人值守气象站——简称无人站。是在不便建立人工观测站的地方,利用自动气象站建立的无人气象观测站,用于天气气候站网的空间加密,观测项目和发报时次可根据需要而设定。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 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 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 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 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 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是城 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 间,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 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 ?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 北到规划界限。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 廊, 北至日荷铁路。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 北至 高压走廊。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04片区:古运河西片区,规划范围东起京杭古运河,西至北湖中路,南至外 环路。规划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7万人。本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中心,建设济宁运河之都的风貌。 ?05片区:古运河东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南起礼贤 路,北到规划边界。规划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万。该区是近期居住重点建设区域,沿古运河建设运河文化区。 ?06片区:南环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北起礼贤路, 南到望湖路。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万人。是发展居住为主的区域。 ?07片区:北湖湾东片区。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临洸俯河, 西至经北湖路。规划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1万人。商业金融业为核心,完善配套居住。传承运河文化精髓,将石佛村打造为“江北

气象辐射学.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solar radiation 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却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 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天文太阳辐射量。在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处时,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全谱总能量,称为太阳常数。太阳常数的常用单位为瓦/米2。因观测方法和技术不同,得到的太阳常数值不同。世界气象组织(WMO)1981年公布的太阳常数值是1368瓦/米2。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的99%以上在波长0.15~4.0微米之间。大约50%的太阳辐射能量在可见光谱区(波长0.4~0.76微米),7%在紫外光谱区(波长<0.4微米),43%在红外光谱区(波长>0.76微米),最大能量在波长0.475微米处。由于太阳辐射波长较地面和大气辐射波长(约3~120微米)小得多,所以通常又称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称地面和大气辐射为 长波辐射。太阳活动和日地距离的变化等会引起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一部分到达地面,称为直接太阳辐射;另一部分为大气的分子、大气中的微尘、水汽等吸收、散射和反射。被散射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返回宇宙空间,另一部分到达地面,到达地面的这部分称为散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散射太阳辐射和直接太阳辐射之和称为总辐射。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后,其强度和光谱能量分布都发生变化。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比大气上界小得多,在太阳光谱上能量分布在紫外光谱区几乎 绝迹,在可见光谱区减少至40%,而在红外光谱区增至60%。 在地球大气上界,北半球夏至时,日辐射总量最大,从极地到赤道分布比较均匀;冬至时,北半球日辐射总量最小,极圈内为零,南北差异最大。南半球情况相反。春分和秋分时,日辐射总量的分布与纬度的余弦成正比。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内日辐射总量有两次最大,年变化小。纬度愈高,日辐射总量变化愈大。 到达地表的全球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基本上成带状,只有在低纬度地区受到破坏。在赤道地区,由于多云,年辐射总量并不最高。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特别是在大陆荒漠地区,年辐射总量较大,最大值在非洲东北部。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的分布是由地球的天文位置决定的,称此为天文辐射。由天文辐射决定的气候称为天文气候。天文气候反映了全球气候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基本轮廓。

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概要

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 一、总体要求 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值班室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各省(区、市)气象局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建设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布设安装仪器,同时能满足综合气象观测发展的需要,本着适度超前,整体规划,互不影响,布局合理的原则实施相关建设。 本规范是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细化,地面气象观测场地建设和仪器布设安装必须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未作要求部分以《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为准。 新建或改造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应按本规范执行。已建气象观测场,应按本规范调整。 观测站址一般需建设围墙或围栏,当围墙与观测场围栏的距离不符合《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所规定的障碍物距离标准时,应将围墙改为通透式的围栏以改善气象探测环境。 站内建设应环保,尽量减少硬化的水泥地。 各类仪器的支架(支柱,包括地温表支撑架)、踏板应牢固、美观,用油漆涂刷为白色(除自动气象站配套风杆、观测仪器及出厂配套设备外),不得使用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材质(如反光的不锈钢等)。观测场内地沟、小路、底座、踏板等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状态的破坏。不得自行设置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各种装置。 各种电缆线应使用线管与地沟相连,线管要垂直、水平,与传感器相连处,尽可能少的使电缆线暴露在外。为防雨水流入管内,顶部应接向下的弯管。 在气象台站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标牌,告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标准。 要设置地面气象观测环境评估的公示牌,按照中国气象局统一要求公示观测环境状况证书的内容。 测站警示标志标牌和公示牌由各省按照有关要求统一制作。 有条件的台站观测值班室可以与现代气象业务综合室合并,单独设立时,要求总体美观、布局合理、便于操作维修。值班室应有防盗、防火等安全措施。

中心区的精品案例

3.6.4 中心区案例 1、Manhattan,New York 1)背景:上世纪50年代,过度的开发造成下曼哈顿交通问题严重,建筑密度过高,缺乏公 共空间等一系列问题。在另一方面,北面靠近纽约中央公园的一片区域由于具有良好的开敞环境,受到人们的喜爱。于是,下曼哈顿面临写字楼租金下跌,且一到晚上就变成中心区的“死城”。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洛克菲勒决定通过有效的规划手段复兴下曼哈顿,使之重新成为纽约金融中心。 2)市政府要求其健康平衡发展,因此采取了调控手段,各产业部门向中心积聚的过程中, 有明确的功能分区,除开通穿越中心区的地铁外,其他主要规划政策有: ?通过办公空间的扩展,改善工作环境,丰富工作生活,减少由单个机构决策所带来 的影响,增加内部交通,强化城市的经济和税收基础,增强中央商务区的核心作用,增强曼哈顿在区域和国家中的地位。 ?在城市核心区提供有力的住房市场,从周边的住房市场中拓展针对年轻家庭在中心 城区中进行生活的吸引力,通过提供步行上班的居住,减少区域中工作-家庭之间 的交通流量,并充分利用现有未能充分利用的地铁资源。 ?促进中心区就业的多样化,扩展区域中寻找就业的机会,并在大多数现有就业中心 附近通过提供新的住房来增大居住的选择性。 ?最大化地利用中心区的优美滨水区域和体量,为中心区的商务社区新的居住人口提 供服务,并提供区域性的休闲设施。为了做到这一点,滨水区必须成为未来商务核 心一个组成部分来进行设计。 ?通过最大化地区分步行交通、干线交通和服务交通,来使中心区的交通合理化,在 步行化十分高的地区(商务核心区)分流穿行曼哈顿的交通,缓解步行交通和机 动交通之间十分严重的矛盾。 ?通过在城市各个角落提供日常宜人设施和服务,通过提高公共空间和内部循环的 质量和品质(步行线路,地铁出入口,内部大众交通等等)来提高工作环境质量。 ?在货运区,以及根据需要、工业仍可存在的地方,保留目前的蓝领工作。 ?使目前主要的中心区项目(市民中心、世贸大厦、巴特利)融合到目前及将来的 下曼哈顿网络中,减少由于街道封闭而导致的交通瘫痪,并与未来的开发保持关联。 ?提高下曼哈顿与其他区域项目(尤其是东部和北部)之间的大众交通的可达性,使 之连通居民数量增长最快,尤其所急需的高技能工人汇集的居住区。 3)至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Downtown以及Midtown共同构成的曼哈顿中心区逐渐形成, 包括著名的Wall Street、Broadway、The 5th Ave.,占地约6.1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2700多万平方米。 其他的图片见PPT 2、Canary Wharf,London 1)背景:伦敦城(The City of London)是伦敦的传统城市中心。但与北美城市不同,由于 受到欧洲历史城市保护的强大传统的影响,对高层建筑采取比较严谨的态度。因此对伦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吸引私人资本投资的竞争也带来不利影响。为了满足发展需求,英国政府促成了泰晤士码头区等新城市化中心区的发展。 ?伦敦码头区:是1970年代英国新城运动偃旗息鼓之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试验。与 之前的政府占主导作用的运动不同,它是撒切尔夫人政府的自由市场政策的体现,

通信辐射源的潜在细微特征提取方法

第31卷一第5期 2016年10月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电一波一科一学一学一报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 SCIENCE一一一一一一一 Vol.31,No.5一一October,2016 唐哲,雷迎科,蔡晓霞.通信辐射源的潜在细微特征提取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2016,31(5):883-890.DOI:10.13443/j.c j ors.2016011401 TANG Z,LEI Y K,CAI X X.The extraction of latent fine feature of communication transmitter[J].Chinese j ournal of radio science,2016, 31(4):883-890.(in Chinese).DOI:10.13443/j.c j ors.2016011401 通信辐射源的潜在细微特征提取方法 唐哲1,2一雷迎科1,2一蔡晓霞1 (1.电子工程学院,合肥230037;2.通信信息控制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嘉兴314033) 摘一要一为了充分挖掘高维特征空间中辐射源的细微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全局潜在低秩表示(Global Latent Low Rank Re p resentation,GLat-LRR)的通信辐射源潜在细微特征提取方法.首先,提取通信辐射源信号的瞬时频率,通过傅里叶变换将信号投影到高维特征空间;挖掘特征样本之间全局的低秩结构和维度之间全局的潜在低秩关系,将特征样本集作为整体应用到潜在低秩表示模型中,利用维度之间低秩关系得到特征样本集的潜在部分矩阵,每个列向量即为每个通信辐射源信号的潜在细微特征向量.在实际采集的同厂家同型号FM电台数据集上,该方法提取的潜在细微特征能够显著提高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的性能.关键词一通信辐射源;细微特征;瞬时频率;傅里叶变换;潜在低秩表示 中图分类号一TN911.7一一一一一文献标志码一A一一一一一文章编号一1005-0388(2016)05-0883-08 DOI一10.13443/j.c j ors.2016011401 The extraction of latent fine feature of communication transmitter TANG Zhe1,2一LEI Yin g ke1,2一CAI Xiaoxia1 (1.Electronic En g ineerin g Institute,H e f ei230037,China;2.Science and Technolo g y on Communication In f ormation Securit y Control Laborator y,J iaxin g314033,China) Abstract一In order to full y ex p loit the fine features of transmitter in the hi g h dimensional feature s p ace,we p ro p ose a method for extractin g the fine features of communication transmitter based on g lobal latent low rank re p resentation.Firstl y,we extract the instantaneous fre q uenc y of the si g nal of communica-tion transmitter,and then transform the si g nal into a hi g h dimensional feature s p ace b y the Fourier trans-formation.Secondl y,the g lobal low-rank structure between sam p les and g lobal latent low-rank relation-shi p between the dimensions are mined.Therefore,we can p ut the whole trainin g sam p le set in the latent low rank re p resentation model and g et the latent p art matrix of trainin g sam p le set based on the low rank relationshi p between feature dimensions.Ever y column vector of latent p art matrix is the latent fine fea-ture vector of each communication transmitter si g nal.On the actuall y collected data set of the FM radios with the same model and manufacturer,the latent fine features extracted b y our method can si g nificantl y im p rove reco g nition p erformance of different transmitter radios which reflects the effectiveness and robust-ness of our method. Ke y words一communication transmitter;fine feature;instantaneous fre q uenc y;Fourier;latent low rank re p resentation 收稿日期:2016-01-14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2333,61473237);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9140C130502140C13068);总装预研项目基金(9140A33030114JB39470) 联系人:雷迎科E-mail:ton g xtz@https://www.360docs.net/doc/a15911734.html, 万方数据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研究分析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重庆西部物流城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概要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的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物流发展的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大物流产业的计划正抓紧实施,物流已经成为重庆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水路与铁路运输是重庆大物流发展中的重点,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是提升重庆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背景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我国十八个铁路集装箱节点站之一,同时更是铁道部所定中国五大铁路物流中心之一,它的开工建设,使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有条件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物流高地;市政府在重庆市主城区集装箱物流枢纽“一基地四港区”总体布局中,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确立为“一基地”,在重庆物流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沙区城市格局“东中西西”四大板块中,西部新城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重庆市主城区向西拓展的主要城市空间。它实际上承载了沙区“一区三高地”定位中的全部三个高地,即中国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二、设计目的 对作为西部物流高地的现代物流产业城,在产业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风貌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提出物流城整体概念性规划构思,并对物流城产业链进行策划及规模预测,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将物流功能及物流延伸出的商贸、居住功能三者有机融合,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使之符合现代物流高地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理念 物流顺畅统领商脉绿色环保生态宜居 四、设计构思 以缙云山、中梁山为绿化山体背景,物流城处于两山环抱之间,通过梁滩河水系以及一纵线、二横线、渝遂高速动脉,伸展、延伸,进而与重庆、西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相联系,使之成为全国中心现代物流基地。 通过打造特色的物流功能区,进而带动商贸功能、城市配套等功能,形成一个集物流、商贸、居住、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物流城。 五、中心城区分析 5.1区位分析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本次规划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坝区是重庆市的西大门和重要交通枢纽,是重庆市主城区、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通往渝西地区和成都市的必经之地,不仅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而且是重庆市的商贸和工业基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具有坚实的基础。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柳州风貌 区位关系图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 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 一. 概述 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全市辖6县4区。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 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 2 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 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 (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 区的核心城市; (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 (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 想家园。 3. 规划将城镇等级结构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大于100万;第二层次:20~50万;第三层 次:5~20万;第四层次:1~5万;第五层次:0.5~1万。 规划期内逐步形成:一个中心城市(柳州市区)、两个县级小城市(鹿寨、融安)、四个县城镇 (三江、柳江、融水、柳城)、11个重点镇(洛满镇、穿山镇、百朋镇、六塘镇、沙埔镇、东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