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司法考试系统强化阶段刑法总则卷(M)

2012年系统强化阶段刑法总则卷(M)

试卷说明:

本阶段学习任务:结合大纲,全面复习,建立框架,梳理考点。

本阶段学习方法:教材法条为主,增加做题练习。

考查内容:覆盖考点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1—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甲、乙通奸,合谋杀乙的丈夫,甲搞来毒药给乙,由乙下毒。乙在丈夫的饭里下毒后,想起了丈夫对自己不错,于是赶紧把丈夫饭碗打掉,说饭里有禽流感病毒,不能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均成立犯罪中止

B.甲成立未遂,乙成立犯罪中止

C.甲成立犯罪预备,乙成立犯罪中止

D.甲成立犯罪预备,乙成立未遂

2.2005年3月1日,张某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缓刑考验期内未发现张某有漏罪,也未发现张某犯新罪。但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公安机关发觉张某在缓刑考验期内曾强奸一名妇女。那么正确的做法应当是:

A.视为原判刑罚已执行完毕,仅以强奸罪对张某判处新的刑罚

B.原判刑罚不再执行,仅以强奸罪对张某判处新的刑罚

C.撤销缓刑,对强奸罪做出判决,并将其与原判刑罚实行并罚

D.撤销缓刑,对强奸罪做出判决,并将其与原判刑罚实行并罚,之后再减去已经过的缓刑考验期限

3.张某(39岁)被邻居李某无理殴打后,伺机报复。次日,见李某的女儿(15岁)独自在地里干活,张某便让自己的小儿子(13岁)替父报仇。小儿子听后拿起铁锹砍死了李某的女儿。关于本案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父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

B.张某的小儿子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张某无罪

C.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其小儿子不构成犯罪

D.张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4.2003年2月,张某、李某先后在深圳市注册成立了深圳市甲公司、乙公司,与香港丁船务有限公司相互勾结,买通部分监管码头的武警、海关官员,大肆进行走私食品、汽车、通讯器材、不锈钢板等犯罪活动。张某参与走私98次,偷逃应缴税额人民币3亿多元;李某参与走私21次,偷逃应缴税额2600多万元。本案应当如何处理:

A.张某、李某、甲公司、乙公司构成走私罪的共犯

B.张某、李某构成走私罪的共犯

C.甲公司、乙公司构成走私罪的共犯

D.属于单位走私,张某、李某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5.关于因果关系,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甲与乙都对丙有仇,甲见乙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5毫克毒物,且知道5毫克毒物不能致丙死亡,遂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添加了5毫克毒物,丙吃下食物后死亡。甲投放的5毫克毒物本身不足以致丙死亡,故甲的投毒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B.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向乙的胸部猛推一把,导致乙心脏病发作,救治无效乙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则应视甲主观上有无罪过而定

C.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暴力,造成乙重伤休克。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隐匿罪迹,将乙扔入湖中,导致乙溺水而亡。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甲故意伤害乙并致其重伤,乙被送到医院救治。当晚,医院发生火灾,乙被烧死。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6.薛某(女)因走私毒品罪被判处死刑,但死刑执行书因故迟迟未下达。待到死刑执行之时,法医发现其在等候执行期间与看守她的狱警李某通奸,现已有身孕。该案如何处理?

A.不能执行死刑,因刑法规定死刑不适用于已怀孕的妇女,应立即停止执行并将情况上报

B.可以执行死刑,刑法规定死刑不适用于审判时怀孕的妇女,薛某怀孕是在审判后

C.可以执行死刑,只是要等到薛某生产之后一定时间

D.可以执行死刑,因其是与狱警通奸而怀孕,其行为带有规避刑法的性质

7.下列哪种情形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A.甲伪造货币又出售、运输伪造的货币

B.乙因为受贿而枉法裁判的

C.丙为了骗购外汇而伪造有关公文

D.丁出售、运输假币构成犯罪,同时又使用假币

8.行为人以下行为不适用我国刑法的是:

A.中国公民谭某去美国留学,在美国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B.福建省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周某随团探亲去日本,在日本诈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C.我国解放军某部队军人张某因公务出国在菲律宾,因财物被盗,为生活所迫抢夺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D.美国公民琼斯将代为保管的居住在美国的我国公民赵某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9.狩猎人丙为了击中野兽而对可能击中他人持放任态度,结果击中丁并造成丁死亡。丙对丁的死亡主观方面的形态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10.民警甲将涉嫌卖淫的妇女乙带回派出所调查,并发现乙是吸毒人员,报公安局依法决定对乙强制戒毒。甲送乙前往戒毒所途中,乙特别告诉甲,她家中还有因中风偏瘫而生活无法自理的老母亲丙无人照顾,甲以为乙撒谎。没有理会。10天后,丙的尸体在家中被发现,经法医鉴定是饥渴而死。关于本案正确说法是:

A.甲构成玩忽职守罪,是纯正不作为犯

B.乙构成故意杀人罪,是不纯正不作为犯

C.甲不构成犯罪

D.乙构成遗弃罪,是纯正不作为犯

11.下列哪种情形属于想象竞合犯?

A.甲某为了偷取石油,将输油管砸坏,窃取了大量的石油,引起了火灾,涉嫌盗窃罪和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B.甲某伪造身份证件用于诈骗,并且骗取了数额较大的财物,涉嫌伪造身份证罪和诈骗罪

C.甲某为了强奸乙某,强行闯入乙某的住宅,然后将乙某强奸,涉嫌非法侵入住宅罪和强奸罪

D.甲某将乙某绑架作为人质,向乙某的父母索要巨额赎金未成,便残酷地将乙某杀害

12.一日夜,某商店门开着,甲骑车路过,看四下无人看店,就进去拿东西,10分钟后,乙从此路过,也进去拿东西,甲装好价值2万元的货物,但搬不动,就叫乙帮忙搬到车上,后甲走,乙又回店中,拿起自己装好的1万元的货物走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是同时犯,不是共犯,对各自所窃物品的价值负责,甲2万,乙1万

B.甲、乙先是同时犯,后形成共犯,对共同窃取的物品负责,都偷3万

C.甲、乙先是同时犯,后形成共犯,甲2万乙1万

D.甲偷2万,是主犯,乙帮甲偷2万,可定从犯,另乙对自己偷的1万元负责

13.关于刑罚体系,下列哪一选项说法正确?

A.家住A县的甲被判处管制,在其远在B县的亲属死亡时,甲也不可以自己决定是否去参加葬礼

B.乙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其在缓刑考验期间驾车劳动时不小心将另一服刑罪犯李四压死,对乙应当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

C.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D.附加刑不能独立适用

14.陈觉远在抢劫时造成被害人重伤,法院以抢劫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13年,并处罚金4万元,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5万元。经查,陈某个人财产只有8万元,对本判决的财产部分应当如何执行?

A.罚金和赔偿经济损失以陈某现有财产按同等比例同时执行 ,不能执行的罚金部分折算成监禁期间

B.先执行赔偿经济损失5万元,剩余的3万元作为罚金执行,不能执行的部分减免

C.先执行罚金4万元,剩余的4万元赔偿给被害人

D.先赔偿经济损失,剩余部分执行罚金

15.李某将一批数额巨大的假烟销售到邻省,找肖某帮忙寻找买主,答应肖某按所卖香烟数额提成,并将一部分货物存放在肖某家。李某在卖假烟的过程中被公安机关查获,在审讯时,李某交代肖某家中还藏有一部分假烟。公安机关根据李某的交代,从肖某家中将假烟搜出。李某的这种行为属于:

A.自首

B.立功

C.坦白

D.报案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共谋杀丙,二人携带枪支来到丙的住处,甲向丙开了一枪,将丙打伤。甲看到丙很痛苦,就自动停止射击,退到屋外。乙开枪将丙杀死。甲成立犯罪中止,乙成立犯罪既遂

B.甲、乙共谋杀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前去杀死了丙。甲成立犯罪预备,乙成立犯罪既遂

C.甲、乙共谋杀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前去杀丙,但在举枪射击时,被对方一脚踹倒在地动弹不得。甲成立犯罪预备,乙成立犯罪未遂

D.甲、乙、丙三人共谋对丁女实施轮奸,共同对丁女实施暴力后,甲、乙实施了奸淫行为,但丙因丁女的苦苦恳求,出于怜悯放弃了强奸行为。本案中,甲、乙、丙都成立强奸罪的既遂

17.下列关于减刑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在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可以减刑

B.乙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在执行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应当减刑

C.丙被判处无期徒刑,在执行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可以减刑

D.丁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人民法院根据其犯罪情节,可以对其限制减刑

18.甲某日深夜因为形迹可疑被巡逻的警察盘查,即交待了自己盗窃他人笔记本电脑的事实。在侦查人员对其审讯期间,他又揭发了贩毒集团的首要分子乙贩卖毒品的事实,并提供了乙可能隐匿的地点,根据这一线索,侦查机关顺利将乙追捕归案。对甲盗窃罪的处罚,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9.下列哪一选项说法不正确?

A.张三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其自动投案

B.李四被抓获归案后,向公安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李四不成立自首,不可以从轻处罚

C.王五在故意杀人后,逃亡的过程中因难以忍受良心的谴责,到公安机关主动投案,供述了自己的罪行,并交代了他所知晓的范某抢劫银行的事实,协助将范某抓获归案,范某被判处无期徒刑,对于王五不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赵六杀人后担心受到法律追究不主动报案,其父报案后将赵六捆绑送到司法机关,赵六虽然交代了杀人的全部事实和经过,但不成立自首

20.下列哪一行为不构成紧急避险?

A.山洪爆发,甲为了逃生将乙家的围墙以及部分财物损坏

B.甲驱使自家豢养的大猎狗扑咬乙,乙一棒将猎狗打死

C.司机甲驾一客车(车内有乘客40人)下山,刹车突然失灵,甲连踩刹车数次未果。此时左边是悬崖,右边是峭壁,甲急忙将方向盘打向右边,结果客车撞在巨石上,造成车内多人重伤

D.轮船行驶中遭遇暴风,船长甲为避免轮船倾覆,下令把船上的部分货物抛入海中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1—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对于排除犯罪事由中的被害人承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承诺者要对被侵害的法益具有处分权限,才构成被害人承诺

B.承诺者必须对所承诺的事项的意义、范围具有理解能力

C.只要被害人承诺就可以排除侵害人犯罪

D.承诺必须出于被害人的真实意思

2.下列选项中哪些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A.某甲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正在撬保险柜,忽听门外有人走动,以为被发现,跳窗逃走

B.某乙用猎枪瞄准正在骑马的周某,欲将其打死,枪响后即逃走,结果将马打死,周某负轻伤

C.某丙煽动某少数民族群众分裂国家,被群众扭送到公安机关

D.丁花5千元从一孤寡老人手中“收养”2岁男童,在以3万元价格转让给张三的过

程中被警察当场抓住的

3.刑法解释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刑法规定的含义与精神,也有利于刑法的正确实施以及刑法的发展和完善。关于刑法解释的方法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04年《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刑法第213条规定的“相同的商标”,是指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完全相同,或者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商标。此为扩大解释

B.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刑法第151条第1款规定的“货币”是指可在国内市场流通或者兑换的人民币、境外货币。此为缩小解释

C.刑法第201条规定,“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构成逃税罪,由此学者们认为因偷税被给予三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构成逃税罪。此为当然解释

D.1979年刑法第59条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

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第88条规定:本法所说的以上、以下、以内,包含本数在内。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1990年曾在电话答复中指出: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减轻处罚,应是指低于法定刑幅度的最低刑处罚。此为补正解释

4.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

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

5.下列关于行为对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A.甲持枪抢劫银行,枪是甲抢劫罪的行为对象

B.脱逃罪没有行为对象

C.乙强奸丙,丙是乙强奸罪的行为对象

D.赌博罪的行为对象是赌资

6.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预备的有:

A.甲某为实施爆炸案,自制了炸药,但又担心被抓获后要终身在监狱中度过,左思又想,放弃了这一计划

B.乙某欲对下班回家的丙某实施抢劫,于是一直尾随丙某,准备在周围无人时下手,不料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只得悻悻离开

C.丁某因妻子有了第三者而不堪舆论压力被迫离婚,但心中始终觉得是一种耻辱。他多次扬言不会放过那个第三者,要让第三者家破人亡

D.戊某为了盗窃某高校计算机房中的电脑,在计算机房周围进行“踩点”,引起了教学楼值班人员的注意,报告给学校保卫部门将丁某抓获

7.对下列哪些情形应当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

A.甲某犯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B.甲某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C.甲某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D.甲某犯抢劫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

8.关于犯罪主体,下列哪些说法不正确?

A.脱逃罪与破坏监管秩序罪的主体是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

B.伪证罪的主体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辩护人与诉讼代理人

C.贷款诈骗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D.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而不能是单位

9.采取法定符合说认定下列事实认识错误,结论正确的是:

A.甲具有盗窃财物的故意把金项链误认作手表窃取,属于同一构成要件范围内的错误中的对象错误,该错误并不阻却对窃取的金项链成立盗窃罪既遂

B.乙具有盗窃财物的故意将一个妇女的提包窃取,窃取后打开提包才发现内装有三份国家绝密文件,属于不同构成要件的错误,因为甲行为时并无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故意,不成立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仅成立盗窃罪

C.丙在打猎时把同伴误认作野猪而射杀,属于不同构成要件的错误,因为甲根本没有射杀同伴的故意,仅涉及是否成立过失犯罪问题

D.丁在拐卖妇女时把男人(以男性为主的中性人)误认作妇女拐卖,属于不能犯,不以犯罪论处

10.下列关于主犯、从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在一起闲谈。乙说:“偷东西,哪个都会干,比如趁商店快下班时躲藏在商店里不要走,然后等到夜深人静时,拿点里面的东西再想办法出来就是了。”丙听后,便于当天如此这般,潜入某商店盗窃几件衣服。乙教唆丙犯罪,是主犯

B.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首要分子也不一定是主犯

C.甲、乙、丙、丁四人组成了一个犯罪集团,共同实施抢劫、盗窃活动,推选甲为头领,对每次活动进行总策划。但每次实施犯罪行为时,甲均未参加,实际指挥是乙。后此集团被司法机关摧毁。该犯罪集团中,甲和乙均是主犯

D.对于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11.关于教唆犯,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甲某唆使乙某(15岁)诈骗他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甲某不是教唆犯

B.甲某唆使乙某找人杀害丁某,乙某出面雇佣丙某将丁某杀害,乙某的行为是教唆犯

C.甲某唆使乙某盗窃财物,遭到乙某的拒绝。甲某构成盗窃罪

D.甲某唆使乙某盗窃某银行,并向其教授打开银行保险柜的方法,甲某构成盗窃罪和传授犯罪方法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12.下列有关立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审查是否构成立功,不仅要审查办案机关的说明材料,还要审查有关事实和证据以及与案件定性处罚相关的法律文书

B.犯罪分子检举、揭发的他人犯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C.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是指根据犯罪行为的事实、情节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案件已经判决的,以实际判处的刑罚为准。

D.根据犯罪行为的事实、情节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因被判刑人有法定情节经依法从轻、减轻处罚后判处有期徒刑的,应当认定为重大立功。

13.按照权力内容构成和运行方式的不同,刑罚权可以分为以下哪几种?

A.制刑权

B.定罪权

C.量刑权

D.行刑权

14.根据刑法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哪种犯罪分子,不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其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A.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

B.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

C.假释的犯罪分子

D.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15.下列关于假释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对于因杀人、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当他们被减刑后,如果剩余刑期低于10年有期徒刑,则可以假释

B.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按照先并后减的方法实行数罪并罚

C.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遵守了各种相关规定,没有再犯新罪,也没有发现以前还有其它罪没有判决的,假释考验期满,剩余刑罚就不再执行

D.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如果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16.孙某因强奸罪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第3年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在此情况下,下列哪些做法对孙某可以适用?

A.假释

B.减刑

C.缓刑

D.暂予监外执行

17.下列关于犯罪主观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下暴雨,岩石松动,某隧道随时有可能塌方,甲为将机械救出来,下令工人冲进隧道抢运,这时发生塌方,致数人死亡,甲的主观方面为疏忽大意的过失

B.在年会射击表演中未受过专门训练的甲与人打赌,射击女演员头顶的酒杯而击中女演员致死,甲是间接故意,构成故意杀人罪

C.甲与乙在甲的座落于山中的别墅度假时,二人在阳台上以院中果树上的果子为靶,比试枪法。甲妻提醒,别打到对面山上的人。甲用望远镜仔细观察,未见任何人影,二人便开始比赛。不料打死一砍柴人,甲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D.甲深夜在山林中采伐树木,巡夜的守林人乙听到砍伐声,为了不惊动盗伐者寻声悄悄接近。被砍伐的树木倒下,砸死了乙,对于乙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18.丁某因犯走私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没收财产,汪某等5人得知这一消息后,提出丁某向他们借过钱,要求丁某偿还。在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时须符合哪些条件?

A.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

B.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一切债务

C.经债权人提出请求

D.在没收财产的数额内偿还

19.下列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有:

A.黄某被姚某殴打后扬言要报复,姚某听说就拿出一把菜刀,被许某劝阻在一旁,此时黄某想先发制人,就从姚某手中夺过菜刀,将其砍成重伤。对于黄某行为的认定

B.孙某身强力壮,对体弱的张某不满,伺机报复,一日见其和女友在一块,遂调戏侮辱其女友,张某看不过就抡起一根铁棍扑向孙某,孙某轻而易举地夺下铁棍,并借口防卫将张某手臂打折。对于孙某行为的认定

C.一个晚上,一便衣民警甲夜晚巡逻,在检查三轮车时被远处的司机乙误认为窃车贼,司机乙立即找了几个人手持铁棍赶到现场,而民警甲也以为遭坏人袭击,双方因误会而发生冲突,甲开枪将乙打死。对于民警甲的行为的认定

D.一日夜晚,吴某在一僻静小巷行走,见一陌生人突然袭击他,遂挥拳将其打倒在地。后查明此陌生人为一狂暴性精神病人,经常袭击路人,已造成好几起轻伤事件。结果精神病人被吴某打成轻伤。对于吴某行为的认定

20.下列属于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情节的是:

A.甲在一人对其行凶抢劫但并未危及其生命的情况下用棍棒将其打死

B.乙为躲避仇人的伤害,抢了路人的电动车并致使路人重伤

C.丙被胁迫参加一个抢劫团伙

D.丁犯盗窃罪后自首且又供出了一批盗窃团伙,成立重大立功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1—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D.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2.下列行为能够独立构成犯罪,不按共犯处理的有哪些?

A.协助他人实施组织卖淫犯罪

B.煽动他人颠覆国家政权

C.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

D.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

3.吴某犯招摇撞骗罪,情节严重,应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判处有期徒刑。吴某行为的刑事追诉期限应当是: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关于首要分子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首要分子只能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人

B.首要分子只能是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C.首要分子都是主犯

D.首要分子既可以是主犯,也可以不是主犯

5.下列不能根据属地原则确立我国刑法适用效力的有:

A.甲劫持一架法国航空公司的飞机迫降在我国首都北京机场

B.美国人乙在我国的民用航班上因与丙发生争执,将其打成重伤

C.丙为杀害丁,从国外邮寄投放了毒药的点心给在北京的丁,结果丁食用后身亡

D.我国的一列国际列车驶入俄罗斯境内时,美国人戊盗窃德国人己的财物(数额较大)

6.下列关于罪数形态的表述,正确的是哪些?

A.甲为抢劫他人财物而过失致人重伤,甲的行为属于结果加重犯

B.个体商贩乙对正在执行执法检查任务的城管队员实施暴力,致其手臂受伤,经鉴定为重伤,对乙应以妨害公务罪与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

C.丙为了牟利,以低价购买了一批不合格的残次产品,经过处理后冒充合格产品出售给消费者,非法获利约十万元。工商机关接到举报后,派工作人员来到丙的商店进行调查。面对工商人员的正常执法活动,丙进行辱骂,并且还抄起一根木棍将前来调查的工作人员打成轻伤,对于丙应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妨害公务罪择一重罪处罚

D.丁为了诈骗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丁构成诈骗罪与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属于牵连犯

7.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B.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C.对于数罪并罚但宣告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

D.虽然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低刑为3年有期徒刑,但只要符合缓刑条件,仍然可以适用缓刑

8.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甲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形?

A.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D.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9.甲因犯叛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刑罚执行完毕后第10年,甲又犯间谍罪,被判有期徒刑5年,则甲是否构成累犯?

A.不构成累犯,因后罪是在前罪执行完毕后7年所为

B.构成一般累犯,因前后两罪均为故意犯罪

C.构成一般累犯,因前后两罪均判有期徒刑

D.构成特殊累犯,因前后两罪都是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无论后罪在前罪处罚执行完毕的任何时候所为,都以累犯论处

10.下列有关犯罪人的处罚,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甲(17周岁)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若甲符合缓刑的条件,则对甲可以适用缓刑

B.乙(76周岁)犯失火罪,对乙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丙犯贪污罪,因其犯罪时尚未满75周岁,即使审判时已满75周岁,也可以根据其犯罪情节对其适用死刑

D.丁(76周岁),其长年来虐待其女儿,并用针头、铁钳等工具对其施加暴力,造成其女儿重伤,其残忍手段引起公愤,对丁也不适用死刑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20分)

案情:甲告诉乙想找人杀丙,乙于是告诉丙说不如先下手为强,并介绍丙买枪和弹药。行凶之日,丙错拿玩具枪“行凶”,甲因此毫发未伤。之后丙日日随身携带真枪,某日于酒店门口遇见甲,丙朝甲开枪,却误中旁边的丁,丁不治身亡。甲得知事情真相后异常愤怒,出于杀害乙的目的,将混入毒药的果汁放在乙经常经过的田间道路旁,结果甲的女儿到此处玩耍,喝了该果汁之后死亡。

问题:分析甲、乙、丙三人的刑事责任。

本资料由中华考资网独家整理提供,仅供学习交流之用! 中华考资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d6080841.html, QQ:948509293 8397488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