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思考题:

(1)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如何?

(2)人类历史为什么没有按照马尔萨斯的预言发展?

(3)既然马尔萨斯的预言失败,你认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还起作用吗?

(4)请你谈谈“中国人口太多,将来需要世界来养活中国”或“谁来养活中国?”的观点

中文名称: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英文名称: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

其他名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定义: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当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以后,总产量的增加额将越来越小的现象。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概念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且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三个前提条件1. 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比例是可变的,即技术系数是可变的. 2. 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3. 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具有同样的

效率.

二马尔萨斯的预言: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66—1834)的人口论的一个主要依据便是报酬递减定律。他认为,

随着人口的膨胀,越来越多的劳动耕种土地,地球上有限的土地将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最终劳动的边际产出与平均产出下降,但又有更多的人需要食物,因而会产生大的饥荒。幸运的是,人类的历史并没有按马尔萨斯的预言发展(尽管他正确地指出了“劳动边际报酬”递减)。在20世纪,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改变了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的食物的生

产方式,劳动的平均产出因而上升。这些进步包括高产抗病的良种,更高效的化肥,更先进

的收割机械。在“二战”结束后,世界上总的食物生产的增幅总是或多或少地高于同期人口的增长。

粮食产量增长的源泉之一是农用土地的增加。例如,从1961-1975年,非洲农业用地所

占的百分比从32%上升至33.3%,拉丁美洲则从19.6%上升至22.4%,在远东地区,该比值则从2l.9%上升至22.6%。但同时,北美的农业用地则从26.1%降至25.5%,西欧由46.3% 降至43.7%。显然,粮食产量的增加更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的改进,而不是农业用地的增加。在一些地区,如非洲的撒哈拉,饥荒仍是个严重的问题。劳动生产率低下是原因之一。

虽然其他一些国家存在着农业剩余,但由于食物从生产率高的地区向生产率低的地区的再分配的困难和生产率低地区收入也低的缘故,饥荒仍威胁着部分人群

边际效益

边际效益 边际效益marginal benefit 边际效益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大体可以这样理解,即一个市场中的经济实体为追求最大的利润,多次进行扩大生产,每一次投资所产生的效益都会与上一次投资产生的效益之间要有一个差,这个差就是边际效益。 用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最容易理解这个概念了,西方经济学里面也是这样说明的:你肚子很饿了,你只有钱可以买5个馒头吃。 第一个馒头的边际效益最大,因为你那时候最饿,最需要,你多花一点钱也愿意买;第二个的边际效益就递减了,因为有1个馒头进肚了...不是那么饿了。第五个的边际效益最小,因为那个时候你几乎已经快饱了,馒头如果卖的贵的话,你一定不会买了。每支出1个馒头的价钱产生的效益,也就是你感觉花钱买来的价值。从第一个向最后一个递减!这就是边际效益了。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是指当其它投入要素的量保持不变时如果一种投入要素不断地等量增加则在超过某一点后其产品的增量会越来越小 .杨继绳认为知识经济并不改变上述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边际效益规律认为,在一个地区或行业,当资本的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加 一单位的资本投入,其效益就会减少。具体说,比如,一个很饿的人吃第一个包子的时候觉得特香,吃到最后一个时候就觉得不是那么香了。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他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编辑本段] 概念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编辑本段]

【案例】正确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案例】正确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说明:《管理经济学》第3章第94页第4思考题) 【案例资料】 天津移动通信2000年3-11月天津移动的网络容量为110万,网络设备的固定资产原值为23亿元;2000年3-5月网络维护费为701万元,2000年6-8月网络维护费为1006万元,2000年9-11月网络维护费为1207万元;2000年6-8月天津移动用户数净增7.7万,9-11月净增用户6.5万。利用边际产量的公式计算得:6-8月每百元维护费净增用户数:MP1=DP1/DVC1=7.7/(10.06-7.01)=2.5人;9-11月每百元维护费净增用户数:MP2=DP2/DVC2=6.5/(12.07-10.06)=3.2人。 2000年12月天津移动公司六期扩容完成,网络容量达200万,网络设备的固定资产原值达40亿元,此时固定成本己经发生了变化,而由MP2>MP1可知边际收益正处于递增阶段,也就是说在固定成本规模为22亿元时,不会发生边际收益递减了,这是否与传统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矛盾。 2001年3月天津移动用户数达到110万,那时网络满负荷工作,为了确保网络运行质量,必须加大日常维护的力度。2001年4月用户数达到114万,网络超负荷运转,为了保证网络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通信质量的可靠性,除日常维护外,必须采取增加维护人员、缩短巡查时间、实时监控话务流量流向、积极抢修等措施。 结合上述资料分析如何正确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案例分析】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 2.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要注意的问题 在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要注意: 第一,其他条件不变包括两个因素:一是技术水平不变,该规律不能预测在技术水平变动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对产量的影响;一是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该规律对于所以投入要素同时变化的情况并不适用。 第二,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要经过递增、递减,甚至成为负数的过程。 第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一个以生产实践经验为根据的一般性概括,它指出了生产过程中的一条普遍规律,对于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生产函数都是适用的。 3.本案例并不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反例 根据本案例资料,天津移动通信2000年3-11月天津移动的网络容量为110万,网络设备的固定资产原值为23亿元;2000年3-5月网络维护费为701万元,2000年6-8月网络维护费为1006万元,2000年9-11月网络维护费为1207万元;2000年6-8月天津移动用户数净增7.7万,9-11月净增用户6.5万。利用边际产量的公式计算得:6-8月每百元维护费净增用户数:MP1=DP1/DVC1=7.7/(10.06-7.01)=2.5人;9-11月每百元维护费净增用户数:MP2=DP2/DVC2=6.5/(12.07-10.06)=3.2人。2000年12月天津移动公司六期扩容完成,网络容量达200万,网络设

北航经管2.管理经济学课后习题(16P)

第2章市场供求 1、为什么产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供给曲线则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①需求: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两者呈相反方向变化;②供给: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价格下跌,供给量减少,两者呈相同方向变化。 2、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因素各有哪些? ①需求: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产品价格,消费者偏好,广告费用,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化的期望;②供给:产品价格,生产中可互相替代的产品价格,产品成本。 3、为什么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需求量的变动则表现为需求量沿需求曲线移动? 因为需求不是指一个量,而是指一种关系,即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由需求曲线来表现的,故需求的变动就表现为需求的线的位移。需求量则是指一个量,由需求曲线上的某一点来表示,故需求量的变动就表现为需求量(需求曲线上的某一点)沿需求曲线移动。 4、请解释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需求、供给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需求和供给决定价格。如果用图形表示,也就是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该产品的价格,在经济学上称为均衡价格。在均衡价格上,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如果市场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就会出现供过于求,供给者之间的竞争就会促使价格下跌;如果市场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就会出现供不应求,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又会推动价格上升。所以,在竞争性的市场里,实际价格会自动向均衡价格靠拢。 5、对产品征收消费税对产品的价格和产量会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对产品征收消费税,会使产品的行业供给的线向左上方移动,从而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产量减少。 6、政府对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规定最高价格,对该产品的供求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政府应相应采取什么措施? 政府对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规定最高价格,会导致市场上商品短缺(供不应求),从而可能引起排队、走后门、黑市交易等反常现象。这时,政府为了保证公平分配,通常要实行配给制,凭票供应。 第3章需求分析 1.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一关系对于企业的价格决策有什么意义?举例说明。 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如果需求是弹性的(|p| >1), 那么提高(降低)价格会使销售收入减少(增加),即两者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如果需求是单元弹性的(|p| =1),那么变动价格不会影响销售收入;如果需求是非弹性的(|p|<1),那么提高(降低)价格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减少),即两者的运动方向是一致的。因此,为谋求销售收入最大,企业在作出价格决策时,必须考虑产品的价格弹性。 如长途电话资费,一般的收费规律是白天价格高,晚上价格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白天的电话主要供商务或公务使用,价格弹性小;晚上的电话主要是个人和家庭使用,价格弹性大。这种因弹性不同而定价不同的做法能使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达到最大。 2.请解释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并各举一例说明。 在决定企业经营什么产品时,要考虑产品的收入弹性。如果预测国民经济或本地区的经济即将出现新的高涨,则经营收入弹性大的商品更有利,因为这种商品需求量的增长将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但如果预测国民经济或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将出现不景气,则最好经营收入弹性小的商品,因为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受国民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较小。例如,在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旅游和高档汽车都是收入弹性较大的产品。因此,可以预期它们的市场将会以比经济增长更快的速度扩张。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投资者竞相在这两个行业投资。 研究产品之间的交叉弹性是为了寻找产品之间在需求上的相互联系:哪些产品是互补的?哪些产品是可以互相替代的?这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至关重要。超市经营者常常会对某些商品定超低的价格,目的就是招揽顾客。只要有许多顾客光顾超市,他们不仅会购买低价商品,而且会购买超市的其他各种商品,从而增加超市的营业额。这种定价策略就是以商品之间存在需求上的互补性为根据的。 如果产品之间替代性强,就说明它们之间互为竞争对手,在作出经营决策时就必须考虑到对方的长处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1)人类历史为什么没有按照马尔萨斯的预言发展? 因为在20世纪,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粮食产量的增加更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的改进,由此人类的粮食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2)既然马尔萨斯的预言失败,你认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还起作用吗? 起作用。因为现在看来粮食产量是增加的,但是要强调一点:任何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 (3)请你谈谈“中国人口太多,将来需要世界来养活中国”或“谁来养活中国?”的观点。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家全面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有效缓解了中国粮食紧张问题,并且科技技术大量投入到了农业上,粮食生产增加。但是,其边际产量依旧还是会递减。只有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技术含量,在边际生产达到最高峰后,此时还可以做到养活一国人的话,在其必然递减的趋势出现后,总产量还是在增加的。同时节约资源的消耗,节省粮食的输出,达到边储备边供给的状态。 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66—1834)的人口论的一个主要依据便是报酬递减定律。他认为,随着人口的膨胀,越来越多的劳动耕种土地,地球上有限的土地将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最终劳动的边际产出与平均产出下降,但又有更多的人需要食物,因而会产生大的饥荒。幸运的是,人类的历史并没有按马尔萨斯的预言发展(尽管他正确地指出了“劳动边际报酬”递减)。 在20世纪,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改变了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的食物的生产方式,劳动的平均产出因而上升。这些进步包括高产抗病的良种,更高效的化肥,更先进的收割机械。在“二战”结束后,世界上总的食物生产的增幅总是或多或少地高于同期人口的增长。 粮食产量增长的源泉之一是农用土地的增加。例如,从1961-1975年,非洲农业用地所占的百分比从32%上升至33.3%,拉丁美洲则从19.6%上升至22.4%,

《管理经济学(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决策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2) 《管理经济学》(一) 主讲教师:卿志琼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企业不同成本对决策的影响 2、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与其他目标分析 3、量本利分析的应用 4、运用均衡价格理论分析某一商品的价格趋势 5、政府税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6、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与需求的交叉弹性 7、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与应用 8、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定价战略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决策 10、需求法则与需求预测 11、论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12、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13、机会成本与决策 14、规模报酬递增、不变与递减 15、生产三阶段与管理决策 16、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 17、总利润、平均利润与边际利润 18、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19、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20、盈亏平衡点与企业决策 二、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2、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3、第1题——第7题可以加副标题。比如,第7题,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与应用——以钢铁企业为例。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决策 一、边际效用递减的含义 首先说“效用的含义。效用是指物品满足需要的程度。说某物能满足需要,面包能吃饱肚子,衣服能御寒,这就是政治经济学所讲的使用价值概念。如果考察使用价值物在多大程度上满足需求,这就是指物的效用。肚子饿了,吃一个面包和吃四个面包感觉肯定不同,也就是说“效用”不一样。经济学起源于对财富的研究,效用就是财富的量的标志,因而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效用”与“使用价值”,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重要差别的概念。 再说“边际效用”。边际”是指增量的边界。肚子饿了,面包需要吃到第几个为止?那个停止消费的临界点就是边际。处在临界点上的那个产品,例如,能够吃饱肚子的最后一个面包,就叫边际产品,边际产品的效用就是边际效用。经济学对效用的研究,重点不是研究总效用,而是研究边际效用。每个边际产品效用都是不一样的,研究边际效用就是研究效用是怎样变化的。边际效用递减就是边际效用变动的趋势,是指随着某物品供给的增加,边际产品的效用呈下降趋势。 二、举例与分析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就拿播放某电视剧这个例子来说吧。

土地经济学讲义

土地经济学 第一讲土地利用的经济法则 1、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2、地租理论 第一章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一、报酬递减的规律的含义: 影响实物产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要素的品质,二是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生产要素的品质越高,产出越高,如良种的使用使得产量增加。 报酬递减规律是研究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与实物产出之间的关系的。 含义:当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生产要素配合以生产某一个物品时,倘如其中有些因素的数量固定不变(如土地),而其他生产要素的数量不断递增单位,则起初每增加变量因素一单位,所增得的报酬是大于它前一单位的所增的报酬;及至某点以后,产量报酬又依次递减,即每次变量因素增加一个单位,所得的报酬是小于它前一个单位的。即边际报酬最终会递减,这就是报酬递减规律。 总产量 边际产量 平均产量 图: 1、边际产量最大时,总产量达到最大点。 2、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在平均产量的最大处相交。 3、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切线的斜率就是这一点的边及产量。 4、总产量曲线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就是这一点的平均产量。 第二章生产成本理论 地租理论之前,需要首先讲解西方的“生产成本理论” 一、成本的概念及分类 边际成本:生产最后一个单位的物品所支付的成本。 平均成本:总成本/总产量 总成本: 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会计成本: 我们一般所说的成本指的是会计成本,也叫显成本,是指企业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经济学上所研究的成本一般是指经济成本。 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隐成本(Implicit Cost):对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生产的要素应支付的费用。不在帐目上反映。如自有房屋作厂房,在会计账目上并无租金支出。 机会成本:在资源有多种用途时,使用目前这一种用途而损失的其他各种可能的用途所能带来的最高收入,就是使用目前这一种用途的机会成本。 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经济利润=总收入-总成本 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会计利润=总成本-会计成本 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提供的企业家才能支付的报酬,是隐成本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二、短期成本曲线 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盈亏平衡点:总收入-总成本=0 停止营业点:总收入-可变成本=0 第三章地租理论 第一节西方的地租理论 契约地租 经济地租 准地租 第二节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级差地租、绝对地租、矿业地租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地租的含义 ?地租理论的发展 一、地租的含义及其分类 1、地租(rent)rent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ndita,含义是指报酬或收入(return or yield)。 2、分类: ?契约地租(contract rent)或商业地租(commercial rent): ?经济地租(economic rent )或纯地租(pure rent) 契约地租:是指物主将土地或者财物租给他人使用时,由契约所规定的佃户按期需交纳给物主的租金。 纯地租:利用土地或者其他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减去利用所费的成本后的剩余。 两者的关系: (1)契约地租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济地租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 (2)先有经济地租然后才有契约地租,即一块土地由人们利用以从事某项

微观经济资料

案例三总结 案例三:马尔萨斯人口论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研讨题目: 1..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如何? 2/人类历史为什么没有按照马尔萨斯预言的发展? 3.既然马尔萨斯的预言失败,你认为边际报酬理论规律还起作用嘛? 4.请你谈谈“中国人口太多,将来需要世界来养活中国”或“谁来养活中国?”的观点。 课后研讨情况:课后先由组长通过讨论分配好各组员的任务,然后大家各司其职,最终通过查找资料并对其整理最后完成对PPT的制作,这过程,大家都潜移默化地产生了对马尔萨斯和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认识和个人看法,对一些不懂的概念性问题都能通过各种手段来自行解决,当然也少不了组员间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了。总体来说,我们组员都能尽心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 第一问: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且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条件:1. 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比例是可变的,即技术系数是可变的. 2. 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3. 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具有同样的效率.4..短期生产(长期的话要用边际规模报酬来分析) 第二问: 马尔萨斯的定义: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66-1834)曾经预言:随着人口的膨胀,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耕种土地,地球上有限的土地最终将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这是因为,一方面劳动的边际产出与平均产出下降,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口需要更多的食物,因此,最终人口增长比例会超过食物供给增加比例,必然会产生大的饥荒。 然而,马尔萨斯没有想到的是,技术的飞速进步,如高产搞病的良种、高效的化肥、先进的收割机械、电力和其它能源、生物技术等,改变了许多国家的食物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农业和食品的增长率显著超过人口增长。 另外,由于战争、疾病、自然灾害、观念变化及政策(如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人口也并没有按照马氏所预言的,爆炸式增长。对于中国来说,由于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13亿人口的到来整整推迟了4年;而欧洲的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人口增长率为负的现象。 因此,从历史事实来看,马氏理论建立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基础之上,对于观察工业化特定阶段的经济运行矛盾具有历史认识价值,但限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的条件,及马氏预言成立的假设条件,必然使得马氏预言最终破灭。(因为在20世纪,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粮食产量的增加更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的改进,由此人类的粮食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第三问:

马尔萨斯观察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案例名称:马尔萨斯观察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案例适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案例卢锋:《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9-80页。在编辑过程中作了适当删改。 [案例内容]: 马尔萨斯极为关注农业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后果。根据他的分析,在土地供给数量和人口增加的条件下,每个额外生产者耕作的土地数量不断减少,他们所能提供的额外产出会下降;这样虽然食物总产出会不断增加,但是新增农民的边际产量会下降,因而社会范围内人均产量也会下降。在马尔萨斯看来,世界人口增加比例会大于食物供给增加比例。因此,除非能够说服人们少要孩子——马尔萨斯并不相信人口可以由此得到控制——否则饥荒将在所难免。 在马尔萨斯生活时代,工业化进步尚未提供成熟的可以替代耕地的农业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亩产,克服人多地少的经济内部农业和食物生产边际收益递减带来的困难。从实证分析角度看,马尔萨斯的理论建立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基础之上,对于观察工业化特定阶段的经济运行矛盾具有历史认识价值。换言之,如果没有现代替代耕地的农业技术出现和推广,如果没有外部输入食物或向外部输出人口的可能性,英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工业化确实会面临马尔萨斯陷阱所描述的困难。马尔萨斯观察暗含了农业技术不变与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下降这两点假设条件。如果实际历史和社会经济状况满足或接近这两个条件,马尔萨斯陷阱作为一个条件预测(projection)是有效的。例如,这一点对于认识中国经济史上某些现象具有分析意义。在我国几千年传统农业历史时期,农业技术不断改进,但没有突破性进步;在没有战乱和大范围饥荒的正常时期,人口长期增长率远远高于耕地面积增加速度。由于越来越多人口不得不在越来越小的人均耕地面积上劳作,劳动生产率和人均粮食产量难免下降。这一基本经济面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如制度因素导致的分配不平等、外族人侵等等)影响,可能是我国几千年传统农业社会周期振荡的重要原因。 然而,马尔萨斯结论作为一个无条件语言是错误的。近现代世界经济史告诉我们,过去200多年间,农业科学技术不断取得革命性突破,与马尔萨斯生活时代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与他的推托暗含的假设条件完全不同。化肥、机械、电力和其他能源、生物技术等现代技术和要素投入,极大的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农业和食品的增长率显著超过人口增长。从历史事实看,马尔萨斯理论是对边际收益规律的不适当运用。如果说马尔萨斯当年分析还有某种历史认识价值,那么形形色色的现代马尔萨斯预言则是完全错误的。 [案例评析]: 经济生活中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一个重要规律,就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这一规律表示,给定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不变条件,某一投入不断增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最终会越来越小。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同投入对产量发生影响,在客观上依赖它们之间的互补性关系。 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这一经济学规律应注意几点。第一,如同自然科学规律一样,边

2014经济学概论期中复习题

2014经济学概论期中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稀缺性 2、实证分析 3、规范分析4.需求定理5、需求变动6、需求量变动7、替代效应8、互补效应9.市场均衡10、供求定理11.需求价格弹性12、供给价格弹性13、支持价格、14、限制价格15.替代品16.互补品、17.恩格尔定律18.效用19.边际效用20、基数效用、21、序数效用、2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23、预算线24.无差异曲线25、消费者均衡、26、边际替代率27.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28、边际产量29、平均产量、30、边际产量递减规律31、等成本曲线32、边际技术替代率33、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34、固定成本、35可变成本36、边际成本37、机会成本38、边际收益39、生产函数、40生产成本。 二、判断题 1.稀缺性仅仅是市场经济中所存在的问题。( ×) 2.经济学又被称为选择的科学。( √) 3.竞争是争夺对稀缺资源的控制。(√) 4.在一个由行政指令来协调经济活动的社会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决策是价格调节的结果。(× ) 5.“所得税税率提高会引起总税收减少”。这是一个实证表述的例子。(√ ) 6.“中国应该限制私人小轿车的发展”。这是一个实证表述的例子。( × ) 7.科学不涉及实证问题。(× ) 8.实证表述的是关于是什么的问题,规范表述的是关于将来是什么的问题。( × ) 9.经济人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在任何场合下都是自私自利的(×) 10.X商品的价格的下降.将导致Y商品的需求数量上升,说明两种商品是替代品(×)。 11.汽车的价格下降,会使汽油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 ) 12.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其互补商品的需求将上升。( × ) 13.如果对小麦的需求高度缺乏弹性,粮食丰收将减少农民的收人。( √ ) 14.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比奢侈品的需求弹性要小。( √ ) 15.如果价格和总收益呈同方向变化,则需求是富有弹性的。( × ) 16.需求价格弹性等于需求曲线的斜率。( × ) 17.一般来说,价格上升就会增加销售收入;而降价则要减少销售收入。( × ) 18.高档品因占人们的收入的比例比较大,所以它的价格弹性比较小。( × ) 19.必需品的价格弹性必定大于高档品的价格弹性。( × ) 20.如果一种商品的用途较广泛,会使该种商品的价格弹性变小。( × ) 21.供给曲线右移表示生产者在每一种价格上提供更多的产品。( √ ) 22.对厂商征税,将使产品的供给曲线左移,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上升。(×) 23.生产环境的改善会使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 ) 24.原油价格的下降会促进人们对别的替代能源的开发。(× ) 25.政府规定最高价格的政策意图是防止价格下跌。( × ) 26.对生活必需品涨价要谨慎。( × ) 27.如果需求曲线比供给曲线陡直,征收单位销售税的结果是使消费者负担更大比例的税收。( √ ) 28.维持农产品价格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其价格的大幅度的波动。( × ) 29.政府规定最高价格会使短缺现象发生;( √ ) 30.如果需求增加,需求量一定会增加。(×)

4、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大纲要求: (一)考试目的 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二)考试范围 1.土地报酬递减的含义 2.土地报酬递减的基本原理 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土地估价中的应用 (三)考试基本要求 掌握:土地报酬递减的含义; 熟悉:土地报酬递减的基本原理; 了解: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土地估价中的应用 5.1、涵义:土地报酬递减是指在技术和其它要素不变的条件下,对相同面积的土地连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报酬的增量(边际报酬)迟早会下降。 通过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我们可以确定土地利用的最佳集约度和最佳规模。通常生产需要投入所有的生产要素,而每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在达到一定限度后,其增加的收益就会递减。 为了分析它们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我们假定在一种投入量(追加的要素)变动,而其他投入量固定的情况下来进行,也就是说,假定仅有一种投入量是可变的,其他的投入量保持不变,则随着该种可变投入量的增加,在开始时,收益的增加有可能是递增的,但当这种可变投入量继续增加达到某一点以后,收益的增加会越来越小,即会出现递减现象。 4.2、土地报酬递减的基本原理 在这里,土地报酬可以理解为土地的产品产量,为了考查劳动、土地等要素组合对土地报酬的影响,我们还需要考虑平均报酬和边际报酬的规律。 1)、总报酬、平均报酬和边际报酬的概念 (1)总报酬:即总产量,可记为TP。 (2)平均报酬:总报酬除以某种要素的投入量,即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产生的报酬,可记为AP。 (3)边际报酬:对同一块连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入,最后一单位追加要素所带来的总报酬的增量,可记为MP: MP=Δy/Δx

经济理论中有一个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经济理论中有一个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说:随着投入的某一要素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是递减的。以此推出企业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都是随着产量的上升而先下降后上升的。国企冗员太多,企业的成本曲线都是处于上升阶段。减员是为了提高边际产量,从而降低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社会的一个行政机构,在“帕金森定律”的作用下,具有内在的不断扩大自身规模的冲动,冲动进一步扩大了需求,使劳动力需求处于长边位置。在劳动力溢散效应助长了员工懒惰,工作不负责任,服务态度不好等,劳动力生产力底下,严重滞存。 减员可以降低企业人力成本,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激发企业活力,增加市场竞争力。。。 企业减员增效,一是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即将企业非生产部分和间接辅助部分从企业主体分离出去,面向社会,创收节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二是下岗分流、转岗就业,即按合理用工定额,确定主体职工编制,通过竞争上岗,裁减富余人员,使多数下岗职工向非工产业转移。减员增效是国有企业改革中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同时在市场经济下随着企业的优胜劣汰,经济性裁员也将经常性发生。 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减员,一方面是对劳动力资源的阶段性闲置,造成一定的失业和社会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从而相应增强对劳动力的吸纳需求 “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实现企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企业提高劳动效率,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实施减员增效的过程中,必须要把减员增效与企业内部机构改革、行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以减员促改革,以改革求效益,并用科学的标准规范减员行为和程序。 (一)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劳动力 根据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及国家局扩大优势企业生产规模、“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战略的要求,按照精干、高效、科学的原则,进行战略性企业重组。要搞好企业的定岗、定编、定员、定责、定薪工作,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的用人机制,搞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完善定额定员标准、加大实施力度 加强工业企业定标达标工作的实施,优化工种、岗位,优化定员分布结构,制定相应的实施管理办法,督促企业自觉按最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组织生产,以最小的人工成本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力。 在调整研究的基础上,尽快编制出台商业企业定额定员标准,改变商业企业因用人无标准而造成的不科学、不规范用人的局面。同时,避免因工业企业减员分流,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第一阶段处在投入X从原点O到 2.6单位时平均产量最大点D,及其在总产量曲线上的对应点N的范围。在此阶段内,边际产量达到最高点M,与之相对应的I点叫做转向点(或反折点)。从O到I总产量曲线向下凸的一段是报酬递增阶段,其生产弹性大于1;从I点起总产量曲线开始向上凸出而进入报酬递减阶段,生产弹性自M点往后亦趋渐减,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D点,则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等,从D点起,边际产量一直低于平均产量。 在这一阶段内,每增加投入一单位变量资源,都能使产量急剧增加,每一单位平均报酬是递增的,因而是平均报酬和总报酬都递增的阶段。但是,由于本阶段投入的变量资源与固定资源(土地)在配合数量上的不足,影响生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就应该增加变量资源的投入,以使总产量和平均产量继续提高,否则,将不能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限制农业产量的增长。 2.第二阶段即X变量资源从2.6个单位Q点及其在总量曲线对应点N向右扩展到5.3单位R点及其总产量曲线对应点T的范围。在此阶段,变量资源的边际报酬小于平均报酬,且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均随变量资源增加而下降,但仍为正数,及至边际产量递减为零,这时生产弹性亦降至零,而总产量则达到最高点T。 在该阶段边际报酬与平均报酬同时递减,这对于生产的发展不仅没有妨害,而且随着变量资源投入的不断增加,能继续使总产量上升,以至最后终于达到最高点(当然,这只是在现有技术水平等给定条件下的最高点)。这表明,在集约经营中只要总产量在增长,就不必担心边际报酬和平均报酬递减。但是,一旦总产量达到最高点以后,变量资源的投放也就达到了最高点,而不易继续增加其投放量。 3.第三阶段处在投入X变量资源从5.3单位R点及其在总产量曲线上的对应点T,向右扩展的范围。在此阶段内,变量资源的边际报酬和生产弹性均为负值,而且平均报酬继续递减,总产量也趋于下降。在这一阶段,变量资源的投入量增加不但带来了边际报酬的负增长和平均报酬的进一步递减,而且导致了总报酬的递减。可见,反映在各项投入产出效果上,已无任何利益可图,因而是生产投资的终止阶段。否则,如果继续投资,则必将增大损失,投入愈多,损失愈大。 土地集约利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人们要想获得土地利用的高效益,就要有大量的生产要素的投入,在生产要素投入未达到最佳点之前,这些投入会引起土地报酬的递增。若某项固定资产投入已达到了最佳点,就不应再增加这种投入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应把所有投入(包括固定资产的投入)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变动生产要素类,按照报酬递减规律的思想,求得这些投入的最适量。投入资源的适合与否的标准主要在于投入的变量资源与固定资源(土地)的配合比例上协调与否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2章 经济发展的挑战)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 第12章经济发展的挑战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马尔萨斯人口理论(Malthusian theory of population) 答: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的“自然”倾向快于食品供给的增长。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均食品生产增长率趋于下降,从而给人口增长设置另一种障碍。一般地说,这种观点认为随着人口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标准的提高,人口倾向于更快地增长。 2.算术级数增长与几何级数增长(arithmetic progression growth and geometric growth) 答:算术级数增长与几何级数增长原本来源于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其中算术级数增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增加的数目是固定的,历年的总数目排列为等差数列的形式,假设第一年基数为2,每年固定增长的数目为1,则第二年增长的总人数则为3,以此类推。几何级数增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增长数目是按几何级数增加,历年的总数目排列为等比数列的形式,仍旧假设第一年基数为2,则到第二年的总数变为22,以此类推。 3.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 答: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特征是人均收入低,另外,人们的健康水平普遍较差,文化水平低,普遍营养不良,并且缺乏资本。许多落后国家的市场和政府机构的功能较弱,腐败和国内冲突很多。这些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却又比较高,而且同时存在着较多的人口流失,尤其是高技能劳工的流失。另外,还有许多社会指标和健康指标能体现贫穷在低收入国家所造成的影响,例如,人们的预期寿命低于高收入国家的预期寿命,教育普及率及文化水平都是最低的。 4.发展指标(indicators of development) 答:发展指标是指用于衡量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状况和水平的一系列标准。常见的发展指标有GDP指标、新生婴儿死亡率、人均寿命等健康指标等。发展指标的推出,为横向比较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有利于促进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5.发展的四大要素(four elements in development) 答:(1)人力资源 ①马尔萨斯新人口陷阱。人口的增长如此之快,以致收入停留在维持生计的水平,永远在原地踏步。非洲许多国家是高出生率和低收入率并存,仍旧在马尔萨斯的陷阱中不能自拔。

《微观经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微观经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在正确的命题前面写“√”,在错误的命题前面写“X”;每小题1分,共20分) ( X) 1. 支持价格是政府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 2. 经济分析中一般假定消费者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 3.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指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 4. 在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上每一点的需求弹性系数都不一样。 (√) 5. 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是消费者花在每一元钱上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 X) 6.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无差异曲线是可以相交的。 (√) 7.需求规律的含义是,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 X) 8. 规模经济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研究的是同一个问题。 (×) 9.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平均。 (√) 10、在一个国家或家庭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 11. 边际成本曲线总是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

点。 (√) 12. 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 13. 一个博弈中存在纳什均衡,但不一定存在占优均衡。 (√) 14.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在获得相同的满足程度时,每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与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之比。 (√) 15.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 X) 16. 经济学按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 17. 需求弹性这一概念表示的是需求变化对影响需求的因素变化反应程度 (√) 18. 消费者均衡表示既定收入下效用最大化。( X) 19. 经济学按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 X) 20. 平均产量曲线可以和边际产量曲线在任何一点上相交。 (√) 21. 在长期分析中,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划分是不存在的。 (√) 22. 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与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不相同的。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在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在短期中可以把生产要素分为固定生产要素和可变生产要素。当固定生产要素不变而可变生产要素增加时,产量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起初随着可变生产要素增加,由于固定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边际产量(即增加的产量)递增,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然后,随着固定生产要素接近于充公利用,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增加仍可以是正数,但增长率递减,这时总产量仍在增加,但速度是递减的。最后,当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反而会使边际产量小于零,总产量绝对减少。 举个例子说,一个面包坊有两个烤炉为固定不变,作为可变生产要素的工人从1个增加到2个时,面包的边际产量和总产量都会增加。如果增加到3个工人,1个工人打杂,尽管这个工人增加的产量不如第2个工人(边际产量递减),但总产量仍增加了。如果增加第4个工人,面包坊内拥挤,工人之间发生矛盾,总产量反而减少了。 5农业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各部门都存在,但在农业中最突出。三季稻不如两季稻正说明了这一点。在农业仍为传统生产技术的情况下,土地、设备、水利资源、肥料等都是固定生产要素。两季稻改为三季稻并没有改变这些固定生产要素,只是增加了可变生产要素劳动与种子。两季稻是农民长期生产经验的总结,它行之有效,说明在传统农业技术下,固定生产要素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改为三季稻之后,土地过度利用引起肥力下降,设备、肥料、水利资源等由两次使用改为三次使用,每次使用的数且不足。这样,三季稻时的总产量就低于两季稻了。四川省把三季稻改为两季稻之后,全省粮食产量反而增加了。 江苏省邢江县1980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两季稻每亩总产量达2014斤,而三季稻只有1510斤。更不用说两季稻还节省了生产成本。群众总结的经验是“三三见九,不如二五一十”。这就是对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形象说明。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也是有条件的。只有在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和固定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才正确。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不仅对农业重要,对其他部门也同样重要。企业富余人员存在,机关人浮于事,都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表现形式。“减人增效”是这一规律的运用。。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递减),称之边际效用递减法则。也叫做戈森第一法则。 边际递减效应-概述 边际替代率递减德国经济学家戈森曾提出一个有关享乐的法则: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则其带来的享受逐渐递减。由此演变出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是增量的意思。边际效用就是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能增加的满足。 心理学家用巧妙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心理物理学最核心的定律韦伯·费希纳定理就设计这个问题。结果发现人们的判断规律,不是与刺激强度直接关联,而是与刺激变化的增量密切相关。例如,人们可以在安静时中听到针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但是在嘈杂的环境中,都难以听到火车开过的声音。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通俗的说法是:开始的时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后来,收益值就越少。用数学语言表达: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y随x的变化而变化,随着x 值的增加,y的值在不断减小。 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一个没有鞋穿的人以外得到一双鞋,让他给这双鞋子评分,不管它是否赶得上潮流,是否适合他,他都立刻给这双雪中送炭的鞋子高分。接下来惊喜不断,他有机会不断地得到鞋子,但是他继续给后来的鞋子评分时,分数缺越来越低。“下一双鞋”带给他的满足感逐渐递减,这就是边际效用效应。这个效应提示我们:对物品价值的认识不是来源于物品本身,而是通过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