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1.(2015·江苏泰州·30)“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指的是()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答案】A

2.(2015·四川成都·2)图1所示的六个字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经营理念。它来自于()

A.李冰修筑都江堰的治水思想 B.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建设思路

C.李春设计赵州桥的巧妙思想 D.明成祖营建北京故宫的构想

【答案】A

3.(2015·重庆B卷·2)工程造福人类。使“水旱从人”,让当地获得了“天府”美誉的古代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

A.四川B.湖北

C.广西 D.陕西

【答案】A

4.(2015·湖北孝感·1)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器与牛耕

【答案】D

【内容标准】

(2)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内容标准】

(2)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一、选择题

1.(2015·四川成都·1)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A.奖励耕战 B.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

【答案】D

2.(2015·四川宜宾·2)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措施中,调整生产关系的措施是()A.兴修水利工程 B.推行重农抑商

C.承认土地私有 D.推广牛耕生产

【答案】C

3.(2015·贵州黔西南·3)战国时期,使秦国能够最终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的事件是()

A.商鞅变法 B.李悝变法

C.管仲改革 D.秦孝公改制

【答案】A

4.(2015·山东聊城·3)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这突出地说明,商鞅变法()

A.没有改变土地制度 B.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C.严重缺乏群众基础 D.违背了历史潮流

【答案】B

5.(2015·湖南郴州·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变法,其中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下列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B.颁布均田令

C.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D.奖励耕战

【答案】D

6.(2015·山东济南·1)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秦成为第一大强国”。推行“秦国新法的代表人物是()

A.管仲 B.商鞅

C.秦始皇 D.北魏孝文帝

【答案】B

7.(2015·湖南邵阳·2)1912年,毛泽东同志在《商鞅徙木立信论》中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商鞅之法”不包括

...()

A.颁布均田令 B.奖励耕战

C.承认土地私有 D.推行县制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8.(2015·江苏徐州·27)(6分)史实与推论:在人类历史上,社会进步往往与重大改革相伴而生,与科技创新息息相关。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或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史实或史料推论判断

(1)“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韩非子·和氏》商鞅变法这一措施体现了“以德治国”的理念。

(2)他(达·芬奇)是画家、雕塑家、数学家,

还是一名哲学家……(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的勇气和热情,才能使人类精神从经院的暗室,冲向色彩缤纷的新天地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他“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着

的是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

(3)“在剑桥大学,牛顿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他几乎从来不参加娱乐活动,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有时干脆忘记了吃饭。”

——《大国崛起·英国》牛顿废寝忘食地工作,取得的

最主要成就是提出了相对论,

为原子能的开发提供了理论

依据。

(4)……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日本勇于吸收外来文化推动

社会进步,对我国继续深化改

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革、扩大开放具有借鉴意义。

(5)1921年俄共布“十大”后,受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哈默劝说,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哈默、福特之所以能在苏俄开

设工厂,主要是因为苏俄实行

了经济政策。

(6)罗斯福称“产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有深远意义的立法。”美国的工业产值1935年比1933年几乎翻了一番。罗斯福新政创造了“国家干

预经济”的模式,加强了政府

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彻底避免

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答案】(每小题1分,共6分)

(1)×(2)√(3)×(4)√(5)√(6)×

9.(2015·山东烟台·27)(12分)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2015年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是人类历史的鲜明主题,每一次改革都引人深思。【破旧立新】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1)改革必然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商鞅变法中最直接触动旧贵族“奶酪”的措施是什么?最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又是什么?(2分)

【勇往无畏】

材料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2)改革需要大无畏的勇气。谭嗣同因为哪次变法而从容就义?揭开这次变法序幕的事件是什么?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高等教育方面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你认为是什么?(3分)【顺势而为】

(3)改革通常由问题倒逼而生。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4分)

改革名称面临问题措施性质

洋务运动内外交困①以“自强”为口号,兴办近代 B ;

以“ C ”为口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②创办近代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封建统治者

的自救运动

1861年改革 A 盛行;

资本主义工

业发展缓慢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自由

③农奴可获得一块份地,但须赎买

D

【民富国强】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简表

1978年1992年2002年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343.4 1826 7073 28762

(4)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观察上表,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的召开促进了新时期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两次会议在经济方面分别做出了哪些重大决定?(3分)【答案】27.(1)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承认土地私有。(2分)

(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公车上书;京师大学堂。(3分)

(3)A :农奴制;B :军事工业;C :求富;D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分)

(4)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分)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10.(2015·黑龙江龙东·29)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聚焦三农》栏目的内容,定位于报道和解析三农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农业是天下之根本,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问题。

材料一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右图

材料三 “驱除鞑虔,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四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 材料五

材料六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材料七 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

阅后请回答:

(1)材料一内容出自哪一历史事件?(1分)

(2)材料二图是唐代出现的哪一农业灌溉工具?(1分)

(3)根据材料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哪一内容是解决土地问题?(1分)

(4)根据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什么法令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分)

(5)观察材料五,农村开始富裕,生产迅速增长得益于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采取哪一重要措施?(1分)

(6)材料六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1分)

(7)材料七是俄国历史上哪次改革?(1分)

【答案】29.(1)商鞅变法。(2)筒车。(3)民生。(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1861年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1.(2015·湖南衡阳·27)(12分)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改革】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5.02亿千克

1981年产粮 6.70亿千克

1982年产粮 7.15亿千克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材料二如果说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的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2分)

(2)据材料二,指出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2分)

(3)试比较以上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2分)

【近代改革】

材料三右图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中学习“西方文明”的主要表现有哪些?(3分)

【现代改革】

材料四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并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推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分)有何意义?(2分)

【答案】(1)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2 分。答对一项记1分)(2)基础: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2 分)

(3)相同:都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2 分)

(4)表现: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改革封建军制,创办近代化军队;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3 分。答对一项记1分)

(5)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 分);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 分)。

12.(2015·广东梅州·16)(6分)翻开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创新是贯穿古代史的一条明显主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记述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材料二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商君”在当时哪个国家实行变法?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2分)

(2)材料二的内容是历史上哪个朝代推行的改革措施?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历史作用?(2分)

(3)材料三反映的选拔人才的创新制度是什么?这一创新制度完善于哪一朝代?(2分)【答案】16.(1)秦国;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2)北魏;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3)科举制度;唐朝。13.(2015·江苏无锡·42)古今中外,世界各国有过许多改革与调整,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求变化,求发展,求进步,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脉络,也是中国探索繁荣富强道路的根本方向。

材料一(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1)请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1 分)

材料二如果曾国藩开辟了西化之路的话,左宗棠和李鸿章则是斗志昂扬地紧握了西化的火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2)材料二中的“西化”指的是晚清以“自强”“求富”为口

号的哪一次运动?(1 分)

材料三 2014 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为纪念这位伟人,央视一套特播出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该剧播出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人们的热议。对邓小平改革开放的评价,有人说:“世界上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人像邓小平那样通过他的政策使几亿人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

(3)邓小平所提出的改革开放是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决策?该会议除了提出改革开放外,还有什么内容?谈谈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3 分)

材料四 1929 年 10 月 24 日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黑色星期四”,那一天纽约股票市场

竟有一千三百多万股股票在一天内被抛售出去,全国为之震动,从此美国的经济就像雪崩一样,开始全面滑坡。

(4)当时哪一位总统挽救了美国经济的衰退现象?其颁布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分)

【答案】(1)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2)洋务运动。(3)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是改革开放的开端。(4)罗斯福。“对工业的调整”。

14.(2015·贵州黔东南州·23)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治国方针也应随之与时俱进,改革是时代的要求和必然的选择。中外曾出现过许多著名的改革,并对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哪次改革为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这次改革与土地相关的措施是什么?(2

分)

(2)19 世纪中后期,俄国和日本通过改革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请写出两次改革的名称。(2 分)

(3)美国为摆脱1929—1933 年经济危机,进行了改革,请写出这次改革的名称及特点。(2 分)【答案】23.(1)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2分)(2)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2分)(3)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2分)

15.(2015·辽宁沈阳·16)观看下面两组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1975年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的“尚武”精神。秦国商鞅量是秦统一后官定标准升量。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商鞅还在秦国范围内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曾受到变法打击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被车裂而死。商鞅虽然被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商君之法”在当时已经深入民心。后世有人说:“百代犹得秦政法。”

图二: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其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文教方面,设立京师大学堂等机构培养人才。维新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把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政变后,新政内容除设立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1)图一中的文物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1分)

A.实物资料 B.文献资料

(2)从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关于变法方面的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3分)

(3)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措施是否行之有效。请你依据这个标准判断商鞅变法或者戊成变法是否成功(任选其一),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2分)

【答案】16.(1)A。(2)可从变法时间、变法者、变法内容、变法结果、变法影响、颁布文献等方面回答。(3)商鞅变法成功,变法措施并未被废除。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并且深入人心,对后世影响深远。戊戌变法失败,因为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的措施几乎都被废除了。

大变革的时代

“大变革的时代”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 (一)导入新课: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导入框中“立木为信”的故事,提出问题:商鞅为什么要发起变法?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 教师总结出:战国时代是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的时代”。这个大变革时代的到来,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绝大的关系,下面我们就先从生产发展讲起。由此导入新课。(二)新课讲授 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以前学的内容,在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普遍使用的哪些生产工具? 【学生回答】:原始社会时期,主要工具是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夏、商、周三代是青铜时代,但在农具使用上仍以木、石为主, 西周时才使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2 【教师】:非常好! 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本中P36页《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图, 【教师提问】:生产工具又是由什么材料制成呢?比较一下以上众多材料的生产工具, 如果是你的话,你会选择哪种质量的生产工具? 【学生回答】:铁, 后者: 铁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民和我们的同学一样聪明, 他们当时也选择了铁器来作为生产工具。图片中的铁器就是当时铁制农具的一部分。1950年,在河南辉县的一个魏国墓葬里,出土了铲、锄、犁、、斧、削等铁器多达93件;其中铁器达85%。这说明铁制农具在战国时期已非常普及。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动动脑筋,为什么铁农具在当时能这么快推广呢? 【学生回答】: 答案一:铁农具比石农具和青铜农具坚固、耐用,而且锋利。 答案二:还需一个条件,那就是需要有那么多的铁。 答案三:大量铁的生产需要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而技术上也必须提高而且推广。 【教师总结】:我把大家说的内容概况一下就是:一是铁农具与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二是当时的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 【教师讲授】:除了生产工具出现变化外,耕作的动力也发生了变化,看一下,人们利用什么来帮忙拉犁耕田呢? 【学生回答】生:牛 【教师讲授】:对,人们找到憨厚老实的牛来帮忙耕田,也就是由人力耕作变为畜力耕作。我们可以从一些事件来看一下,比如说在春秋时期,人们常用牛来起名,如孔子有个弟子叫冉耕,字伯牛的,还有一个叫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一个大夫姓牛,字子耕,那么通过这些个人名,说明在春秋时期,确实已经出现了牛耕,而且可以知道牛耕现象已经相当普遍。【教师过度】:当铁器和牛耕出现之后,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所以在战国的时候,就出现了名闻世界的都江堰工程。 2、著名的都江堰 【教师提问】:阅读课文回答,都江堰是哪国、谁负责修筑、一个怎样的水利工程? 【学生回答】:都江堰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初一7大变革的时代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一历史导学案 第二单元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编制人:郭兰波复核人:使用日期:2012.9.24编号:07 【授课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 【学习目标】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都江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 【自主学习】 1、_____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______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我国至迟在__________已使用牛耕,__________牛耕进一步推广。______是 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______和牛耕的推广,使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显著提高。 4、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______在岷江中游修筑的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 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获得了__________的美称。 5、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 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__________效果最显著。 6、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___________逐步确立起来。____________代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展示探究】 1、说一说,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 2、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和目的。 3、说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4、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战国时开始出现铁农具 B、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C、春秋末年牛耕进一步推广 D、春秋时铁器和牛耕普遍使用 2、春秋时期,生活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使用青铜工具 B、重视使用肥料 C、使用铁农具 D、人们进行大规模的集体耕作 3、中国古代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西周早期 B、西周晚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4、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战国时期四川的水利工程是() A、青城山 B、都江堰 C、郑国渠 D、随县编钟 5、商鞅变法中,最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A、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予爵位 B、建立县制 C、承认土地私有 D、奖励耕织 6、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军队战斗力提高的是() A、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予爵位 B、建立县制 C、承认土地私有 D、奖励耕织 7、商鞅变法中,能使秦国国富兵强的措施有() 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生产③奖励军功④推广县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变法的最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称霸天下的欲望 C、缓和阶级矛盾 D、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强大 二、说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课后反思】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1)

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正页)

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副页)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导言引入新课 由立木取信的故事导入。 教师小结导入: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的时代”,而生产力的发展是引发这场“大变革”的重要原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情况; 二、讲授新课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提问:如果给你一块实验田,让你亲手耕种,你会选用哪种农具?为什么? 接着提问: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 3、铁农具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当时标志着生产力提高的另一个因素是牛耕。那么我国大约在什么时期就开始使用牛耕了? 用牛耕以前人们是怎样耕地的? 请两组同学上台演示:一组演示用耒耜翻地(倒退)、另一组表演人拉犁翻地(前进),不久,拉犁者脚步变得吃力,并不断用手擦汗。 提问:看完表演你有什么体会?怎样解决人体力不足的问题好呢? 学生认真听,认真看,议论并请学生发言。 学生阅读小字并适当补充铁器加工的资料 学生通过回答,比较出铁农具的优越性。 从铁农具的优越性和冶铁业的发达两方面回答 学生通过回答掌握知识点 表演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出牛耕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牛耕也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副页)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总结: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劳动效率,为精 耕细作、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也为开山凿渠 提供了便利,因此,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兴修水利。其中最 著名的是秦国的都江堰。 二、著名的都江堰 1、课前我们已经做了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 你的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为什么李 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都江堰呢?大家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小组讨论一下,然后进行回答。 所以治理岷江,人们早已望眼欲穿。公元前3世纪,李冰被秦王任命为蜀郡郡守,成为这个地方的最高长官。李冰有着远见卓识、又通晓天文地理知识,而且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为解除水患,造福百姓,他深入高山峡谷,观山势,察水情,寒来暑往,日夜操劳,制订治水方案。 假如这时你是李冰的参谋,你会给他怎样的参考方案? 总结:刚才通过几位同学的演示和讲解,我们了解了都江堰的工程原理,它根据防洪灌溉的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控制内江、外江的江水流量,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了,至今还在造福于人民,这样高超的设计和工程质量不能不令人赞叹! 人们千秋万代颂扬着李冰的功业,请看61页李冰石像和石像旁的诗句:“始知秦太守,伯禹亦不如”传说李冰为了治水废寝忘食,终于在一个漫天风雪的黄昏,他拄着黄荆拐杖,举步艰难,昏倒在雪地上,数日后与世长辞。李冰的事迹光照史册,中国人永难忘怀。 学生小组讨论后,指图讲解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并由各组代表说出各自治水方案。 学生介绍:李冰的治水方针是“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田”,他精心设计,调动大量民工投入修建,终于完成了集防洪、灌溉,航运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 学生认真听,并深受教育。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以及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2分钟)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 二、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13分钟) 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时期。 2、牛耕进一步推广时在()时期。 3、负责都江堰这一工程建造的是()国的()。

4、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是()。 5、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国君是()。 6、经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三、合作探究:(10分钟) 1、说一说,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 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四、达标训练:(10分钟) 基础训练P15第一题 五、堂清检测: 默写自学提纲内容,要求全过。 附:板书设计 一、农业的进步: 1、春秋时期,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 2、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秦国李冰在岷江修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二、商鞅变法: 1、背景:生产力的发展。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4、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导学案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备课人: 李继军使用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示标自学】: 1、展示学习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2、自主学习:(学生看课本,同时完成以下内容,教师巡视检查,完成后小组交流订正) 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⑴、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时期,广泛使用。⑵、我国至迟在已使用牛耕,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㈡、著名的都江堰: 时间:时期;建造者:秦国蜀郡太守;地点:江; 特点:闻名世界的__________工程 ㈢、商鞅变法:时间:;人物:商鞅、; 目的:确立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内容:⑴、政治上建立,加强中央集权;⑵、经济上承认私有,允许买卖,并奖励;⑶、军事上根据_______授予爵位和田宅. 作用:秦国经济得到发展,____________加强,发展成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㈣、封建社会的形成: 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形成,阶级和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合作精讲】:(教师以提问的形式讲解,简单的一笔带过,较难的细致讲解) 1、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哪些发明?分别是在何时出现和推广使用的?他们的使用有何意义? 2、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是哪一项?谁在什么地方主持兴建的?发挥了什么作用? 3、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背景是什么?

大变革的时代

序号04 主备人:赵亚飞 审阅人 : 秦海龙 审核人: 王亚锋 班级: 姓名: 时间:2013-10-8 第1页(共1页)张洪中学七八年级政史备课组 《大变革的时代》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说出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能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重点难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学法指导】 阅读浏览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 自学讨论法:组内要相互讨论,各抒已见,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知识链接】 复习提问:西周末年,周幽王做出了哪一件蠢事?(烽火戏诸侯)后果怎样?(诸侯再也不听周天子的号令,西周在公元前771年灭亡了。东周虽然建立起来,但周天子已处于傀儡地位。)到了战国初年,相继发生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等事件,说明某些大夫的势力已超越诸侯了。新生的政治势力要求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们怎样进行改革变法呢?请看课本“导入框”。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农业 1._____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_____时,铁农具使用反围扩大。 2.______末年已使用牛耕,_____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3.______和_____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二)水利 4._______时期,___国蜀郡太守______在岷江中游修筑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三)商鞅变法 5.公元前_____年,_____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6.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用:经过商鞅变法,_____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我国封建国家形成了。 8.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有哪些变化?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活动一、谈谈铁农具和牛耕分别出现时期?给社会带来什么好处? 活动二、都江堰工程时间、修建者、历史作用? 活动三、探究商鞅变法背景、内容、历史作用如何? 【当堂测评】(个人展示) 1.与“徙木立信”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管仲 B.齐桓公 C.孙膑 D.商鞅 2.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3.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 A.铁农具 B.选种 C.牛耕 D.治虫害 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力图称雄天下的 C.周王室日渐衰微 D.阶级斗争的尖锐 5.战国时期是( ) A.奴隶社会的衰落时期 B.封建制的确立时期 C.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D.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时期 6. 和 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7.秦国蜀郡太守 在岷江中游修筑的 ,是闻名世界的 工程。 8.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 ,发展 ,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 9.公元前 年,商鞅在 支持下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 国家。 10.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和 的矛盾。 【课堂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布置】P37、P39动脑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新人教版

大变革的时代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西周末年,周幽王做出了哪一件蠢事?(烽火戏诸侯)后果怎样?(诸侯再也不听周天子的号令,西周在公元前771年灭亡了。东周虽然建立起来,但周天子已处于傀儡地位。) 讲述过渡:到了战国初年,相继发生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等事件,说明某些大夫的势力已超越诸侯了。新生的政治势力要求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们怎样进行改革变法呢?请看33页“导入框”。

学生讨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当时正处于大变革的时代。由于生产的发展,要求变法;而改革变法,则必须取信于民。)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阅读33—34页有关课文,进行活动: 1、先看37页“自由阅读卡”,了解“铁氏三兄弟”的区别,再根据34页“动脑筋”: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原因有二:它在性能上比石器和青铜器优越;当时的冶铁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 2、37页“活动与探究2”,分析材料:这个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牛的生理特征和习性,为利用畜力进行生产创造了条件;也反映了当时牛耕已经很普遍的史实) 二、著名的都江堰 指导学生阅读34页“正文”和“阅读文字”,观看35页“文献资料”和插图,讨论回答: 1、后人为什么认为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他主持修建成都江堰) 2、都江堰有什么作用?(消除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号称为“天府之国”) 三、商鞅变法 指导学生阅读35—36页“正文”和“阅读文字”,结合观看“文献资料.商鞅语句”和插图“商鞅舌战守旧群臣”,讨论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和结果怎样?( 1 依靠武力胁迫其他诸侯国承认自己的领导地位,是春秋争霸战争的目的,结果是大量减少了诸侯国的数目,逐渐趋向统一; 2 通过富国强兵,吃掉敌手,准备统一中国,是战国兼并战争的目的,其最终结果是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那时社会阶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有怎样的变化?(一些土地由国家所有变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材解析)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课标要求 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以都江堰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通过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讨论商鞅在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应用多媒体与教师的提问相结合,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开垦耕地面积扩大;通过角色扮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引导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冶铁技术的发明、农业技术的领先地位、闻名世界的都江堰,都说明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自古以来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为改革而献身是了不起的。 重点和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导学 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根据平面图分析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了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从此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变革都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 变化的“大变革的时代”。那么,我们现在来学习一下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里社会生产等各方面的状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通过结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态势,推出紧跟时代步伐,邓小平时代必然加入市场经济因素的必要性,引出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块: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经济体制改革》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难点】 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美国周刊》邓小平封面 教师提问:这是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大变革的时代余荣

大变革的时代余荣 Lele was written in 2021

第三界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参赛者:余年荣 工作单位: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大湾中学 邮编:546103 电话: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大湾中学余年荣 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本课简要介绍了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教材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通过较多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容易掌握本课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战国时期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认识到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 通过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结局、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巩固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改革,并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大量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等更多课堂活动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查找资料、讨论,引导学生培养探索性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201x-202x年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1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要求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2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李冰与都江堰的修建; 3、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以及封建城市的兴起; 4、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能力方面: 1、通过讲述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 会变革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小结,归纳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农业手工业技术的 世界领先情况,以培养学生综合、概况历史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观看“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图”,并结合课文中有关内容,引导学生 认识都江堰的作用,使学生学会利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识图、用图的能力。 思想方面: 1、通过介绍大变革时期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名闻世界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 的修建,以及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大变革时期,生产力的提高,最终导致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而相对优越的封 建制度,反过来双促进了生产力的更快提高,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说明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落后的社会制度,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规律。

3、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通过对商鞅变法意义的讲解,使学生认识 到正是由于实行了行之有效的变法改革,才使得原本并不十分富强的秦国强大富裕起来,为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教学重点:农业的发展、都江堰的修建和商鞅变法。 教学难点:各国变法的历史背景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阅读、讨论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告诉学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在五霸争雄,七国并存的战场背后,是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发展的标志是什么?世界闻名的都江堰是怎样修建的?那时的农业、手工业、商业有什么特点? 一、农业的发展 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教师首先提问:在春秋战国以前,农业和手工业工具以什么为主?估计学生回答有些困难,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回忆以前讲过的知识,得出答案:以石器和铜器为主。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图,边指图边讲解:在春秋后期,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铁质工具开始在农业和手工业部门使用。到了战国时期,铁农具已经广泛使用。在构成生产力的诸因素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因此,铁农具的经广泛使用就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

2019年精选鲁教版初中六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8课 大变革的时代习题精选五十七

2019年精选鲁教版初中六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8 课大变革的时代习题精选五十七 第1题【单选题】 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小明: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其表现不包括( ) A、战争频繁发生 B、铁农具和牛耕使用 C、江南经济开发 D、诸子百家争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观察下图,能从图上直接得出的信息是( ) A、李冰组织民众修建 B、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 C、战国后期修建,沿用至今 D、使成都成为“天府之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②消除了岷江水患③修建于春秋时期④灌溉了大片田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下图都江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 B、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西边的外江用于分洪 C、内江之水通过“飞沙堰”引人支流,灌溉农田 D、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B、城濮大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与长平之战都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著名战例 C、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春秋无义战”,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 D、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秦朝时李冰修建了都江堰,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学案(含答案)

学案1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 [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1.发展的表现 (1)铁器和牛耕逐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有了更大的发展。 (2)兴修水利工程,战国三大著名水利工程有魏国的西门豹渠、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遗惠至今。 2.发展的影响 (1)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私田大量增加。 (2)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3)新兴地主阶层力量壮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4)各国统治者希望通过变革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概念阐释]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重点精讲] 想一想哪些因素促使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大变革的时代? (1)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潮流出现的根本原因。春秋末期,随着铁农具、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封建生产关系出现,且逐渐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 (2)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掌握政治权利。 (3)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进行要求各国国君通过内政改革增强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取得战争的胜利。 (4)法家思想提供了变法改革的理论武器。 深化探究 材料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图二战国时期贵族 的铁制农具用的牛形酒容器 图三战国嵌错赏功宴乐壶及壶上的水陆攻战纹饰 思考 (1)图一和图二各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两幅图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图三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答案(1)①图一反映出生产力发展,出现铁制农具。图二反映出牛耕推广。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逐步推广,推动了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推动了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同时图二也是社会存在——牛耕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一种反映。 (2)战争是战国时期的显著特点。 二、赋税改革和诸侯国的卿大夫夺权 1.赋税改革 (1)齐桓公任用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土地的多寡肥瘠征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 (2)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私田的合法性,规定无论公私土地一律按亩收税。 (3)秦国实行“初租禾”。 2.卿大夫夺权 (1)概况:鲁国三桓执政、韩赵魏三家分晋及田氏代齐。 (2)影响:冲击了分封制和宗法制。 [重点精讲] 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目的和作用: 春秋时期的各国改革仅仅是局部领域的改革,直接目的是富国强兵,在争霸战争中取胜;根

历史: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要求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李冰与都江堰的修建;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以及封建城市的兴起;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能力方面:通过讲述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变革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介绍大变革时期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名闻世界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修建,以及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大变革时期,生产力的提高,最终导致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而相对优越的封建制度,反过来双促进了生产力的更快提高,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说明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落后的社会制度,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规律。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通过对商鞅变法意义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实行了行之有效的变法改革,才使得原本并不十分富强的秦国强大富裕起来,为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业的发展、都江堰的修建和商鞅变法。 教学难点:各国变法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阅读、讨论等方法。 【课前延伸】 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C.楚庄王 D.秦穆公 2.晋楚争霸时,楚国势力最北达到() A.长江流域B.渭水流域C.淮河流域D.黄河流域 3.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的是() A.尊王攘夷B.退避三舍C.卧薪尝胆D.纸上谈兵 4.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国家是() A.齐 B.晋C.楚 D.燕 5.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①管仲改革②城濮之战③勾践灭吴④葵丘会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④②③ 【课内探究】 1:自主学习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人教新课标 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学法]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春秋、战国相关多媒体、形式图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 二、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2.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3.统治者统治面临危机。[公田不治诸侯争霸] 三、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四、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法,提问最彻底的变法在哪国?引出秦国商鞅变法。 二组同学介绍商鞅。[以多种形式展示]

商鞅最主要的功绩是变法.,那么变法的具体情况怎样? 讨论: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讨论,制定变法措施。 用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内容。 1、背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课本把它归纳成为三条。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4、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 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讨论问题:秦孝 附:板书设计 一、农业的进步: 1、春秋时期,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 2、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秦国李冰在岷江修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二、商鞅变法: 1、背景:生产力的发展。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4、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 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课大变革的时代完整版

第课大变革的时代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本课简要介绍了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教材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通过较多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容易掌握本课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战国时期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认识到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 通过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结局、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巩固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改革,并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大量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等更多课堂活动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查找资料、讨论,引导学生培养探索性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业技术和农业科学的领先地位、闻名世界的都江堰,说明我国古代经济、技术都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也说明我国劳动人民有着高度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通过对都江堰防洪灌溉工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等环保意识。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并理解到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 ☆设计思路 1、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2、课前导学: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根据平面图分析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了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 ☆教学资源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大变革的时代

大变革的时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牛耕等生产工具的使用情况,理解先进生产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通过分析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现象,认识到封建生产关系比奴隶制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学法:分组教学,学生自学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布置研究任务。一组:研究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二组:搜集商鞅的有关资料。三组:用历史短剧的形式表现出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四组:调查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 2.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国庆长假就要到了,请同学们谈谈打算怎样度过假期? 你们知道上世纪70年代人们是怎样过假期的吗? 四组同学进行了调查,请他们展示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改革开放]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 二、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导学案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学习目标: 1、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3、李冰与都江堰的修建 4、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 学习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学习难点:三个子目的联系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文,将重难点勾画出来,并完成下列的填空题,如有疑问标在书上)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铁农具时期开始使用。到时,使用范围扩大。 2、牛耕开始使用。时期进一步推广。它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 次。 B、著名的都江堰是时期,在修建。功能是和。造福,使成都平原变成“”。 C、商鞅变法 1、背景: (1)春秋以来,大量被开垦出来。 (2)一些奴隶主转化为,租种地主土地的人成。 (3)战国时期,为了,各国先后掀起变法运动,以秦的变法效果最显著。 2、内容: (1)国家承认,允许。 (2)奖励 (3)建立。 3、作用: (1)秦国的得到发展。 (2)军队增强。 (3)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4、各国变法的影响:逐步确立起来。和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形成了。 二、合作探究展示 1.讨论解决: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当时标志着生产力提高的另一个因素为什么是牛耕? 2.选生表演本课导言“立木为信”的故事,师即兴提问:这个故事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呢?这启示同学们,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什么品质? 3. 出示问题组,学生抢答,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商鞅变法的内容及意义: (1)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 (2)这些措施有利于哪个阶级? (4)对整个国家又有什么影响? 4.讨论39页动脑筋,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四、系统归纳: 五、巩固练习 1.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B.牛耕的推广 C.肥料的使用和适时耕种D.大兴水利工程 2.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其地理位置处在战国时的() A.齐国B.楚国C.赵国 D.秦国 3.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国君变法的直接原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称雄天下的欲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