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UTOCAD2012中,偏移对象时采用指定偏移距离,通过,删除,图层方法之间的差别

在AUTOCAD2012中,偏移对象时采用指定偏移距离,通过,删除,图层方法之间的差别
在AUTOCAD2012中,偏移对象时采用指定偏移距离,通过,删除,图层方法之间的差别

在AUTOCAD2012中,偏移对象时采用指定偏移距离,通过,删除,图层方法之间的差别

在创建同心圆、平行线或等距曲线时,用偏移操作又称为偏移复制的方法可迅速绘制有关图形。命令:OFFSET。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1) 指定偏移距离

1.选择对象

2.单击“修改”工具栏上的(偏移)按钮,或选择“修改”|“偏移”命令,即执行OFFSET命令

3.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选择偏移对象)

4.AutoCAD提示:当前设置: 删除源=否图层=源 OFFSETGAPTYPE=0

5.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通过>: 200(根据偏移距离偏移复制对象。在“指

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提示下直接输入距离值200)

如果不断选择,不断单击,即不断按照设置的偏移距离200,继续选择对象进行偏移复制

7.AutoCAD提示:

命令: _offset

当前设置: 删除源=否图层=源 OFFSETGAPTYPE=0

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200.0000>: 200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

(2) 通过

使偏移复制后得到的对象通过指定的点。

8.选择对象

9.单击“修改”工具栏上的(偏移)按钮,或选择“修改”|“偏移”命令,即执行OFFSET命令

10.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选择偏移对象)

12.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通过>: T(在命令行中输入T)

13.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选择偏移的对象,单击),

14.在需要偏移的位置上,单击光标,对选择对象进行了偏移复制

15.再继续选择对象,再单击,可以对选择对象进行了连续偏移复制

16.AutoCAD提示:

命令: _offset

当前设置: 删除源=否图层=源 OFFSETGAPTYPE=0

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通过>: t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指定通过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第一次偏移的对象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指定通过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第二次偏移的对象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取消*

(3) 删除

实现偏移源对象后删除源对象。

17.选择对象

18.单击“修改”工具栏上的(偏移)按钮,或选择“修改”|“偏移”命令,即执行OFFSET命令

19.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选择偏移对象)

21.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通过>: E(在命令行中输入E)

22.系统提示是否在删除原对象,选择是,单击,或在在命令行中输入Y

删除了原对象

24.再继续选择对象,再单击,可以对选择对象进行了连续偏移复制,并不断删除原对象

25.AutoCAD提示:

命令: _offset

当前设置: 删除源=否图层=源 OFFSETGAPTYPE=0

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通过>: e

要在偏移后删除源对象吗?[是(Y)/否(N)] <否>: Y

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通过>: 20

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第一次偏移复制,并删除原对象)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第二次偏移复制,并删除原对象)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第三次偏移复制,并删除原对象)(4) 图层

确定将偏移对象创建在当前图层上还是源对象所在的图层上。

26.选择对象

27.单击“修改”工具栏上的(偏移)按钮,或选择“修改”|“偏移”命令,即执行OFFSET命令

28.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选择偏移对象)

30.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通过>: L(在命令行中输入L)

31.系统提示输入偏移对象的图层选项 [当前(C)/源(S)] <源>: C(在在命令行中输入C)

删除了原对象

33.再继续选择对象,再单击,可以对选择对象进行了连续偏移复制,并不断删除原对象

34.AutoCAD提示:

命令: _offset

当前设置: 删除源=是图层=源 OFFSETGAPTYPE=0

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20.0000>: l

输入偏移对象的图层选项 [当前(C)/源(S)] <源>: C

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20.0000>: 20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第一次偏移复制,并删除原对象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第二次偏移复制,并删除原对象

心电图检查和意义

教案(课时计划)

一、概述 ㈠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1、心电图:心电图是心肌产生电位变化的体表记录。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心脏在收缩之前先有生物电活动,所产生的动作电流可经体内组织传导至体表各部。如果在两个体表部位放置电极板,用导线连接至心电图机,就可描记出心脏生物电活动的曲线,此即心电图。 2、心电图功能:心电图主要反映心脏的电学活动。 ⑴对各种心律失常作出判断,明确显示心肌受损,供血和坏死现象。 ⑵观察某些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对心肌的影响,及对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 ⑶观察某些民解质紊乱所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及作为治疗的参考资料。 3、心电图缺点:对心脏功能状态及代偿情况不能直接显示。必须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才能更发好地发挥其辅助临床诊断作用。 ㈡心电发生的原理 现代心脏电生理学的深入发展为临床心电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心肌细胞电生理研究指出: 1、静息的心肌细胞保持于复极化状态,细胞膜外侧具正电荷,细胞膜内侧具负电荷,两侧保持平衡,不产生电位变化。 2、当心肌细胞一端的细胞膜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阈刺激)时,其对钾、钠、氯、钙等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膜内外正、负离子流动(主要是钠离子内流),使细胞内外正负离子的分布发生逆转,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现除极化(depolarization),使膜外侧具负电荷而膜内侧具正电荷,即产生动作电 此时若将检测电极置于体表一定位置,可测得一定的电位变化。于对向细胞除极方向的电极处,可测得正电位而描出向上的波;而于背离细胞除极方向的电极处,则可测得负电位而描出向下的波。心肌细胞完成除极后,继之出现极化状态的恢复过程称为复极化(repolarization),从而就单个心肌细胞而言,出现与除极数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电位变化。 ㈢正常心电图(ECG) 1、正常心电活动起源于窦房结,沿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的通道下传(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房室结、房室束或希氏束、左束支、右束支、Purkinge纤维网所构成),先后引起心房和心室的兴奋,此在心电图上可呈现一系列形,称为P、Q、R、S、T以及V波。 ⑴最早出现的是幅度最小的P波,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 ⑵P-R段(实为P-Q段,传统称为P-R段),反映心房的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和房室束的电活动,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始自心房开始除极,终于心室开始除极。

怎么用经纬度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

怎么用经纬度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 1、地球赤道上环绕地球一周走一圈共40075.04公里,而@一圈分成360°,而每1°(度)有60,每一度一秒在赤道上的长度计算如下: 40075.04km/360°=111.31955km 111.31955km/60=1.8553258km=1855.3m 而每一分又有60秒,每一秒就代表1855.3m/60=30.92m 任意两点距离计算公式为 d=111.12cos{1/[sinΦAsinΦB十cosΦAcosΦBcos(λB—λA)]} 其中A点经度,纬度分别为λA和ΦA,B点的经度、纬度分别为λB和ΦB,d为距离。 2、分为3步计算: 第1步分别将两点经纬度转换为三维直角坐标: 假设地球球心为三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球心与赤道上0经度点的连线为X轴,球心与赤道上东经90度点的连线为Y轴,球心与北极点的连线为Z轴,则地面上点的直角坐标与其经纬度的关系为: x=R×cosα×cosβ y=R×cosα×sinβ z=R×sinα R为地球半径,约等于6400km; α为纬度,北纬取+,南纬取-; β为经度,东经取+,西经取-。 第2步根据直角坐标求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即弦长):

如果两点的直角坐标分别为(x1,y1,z1)和(x2,y2,z2),则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为:L=[(x1-x2)^2+(y1-y2)^2+(z1-z2)^2]^0.5 上式为三维勾股定理,L为直线距离。 第3步根据弦长求两点间的距离(即弧长): 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弧长与弦长的关系为: S=R×π×2[arc sin(0.5L/R)]/180 上式中角的单位为度,1度=π/180弧度,S为弧长。 3、1度的实际长度是111公里。但纬线的距离会越考两端越小,他的距离就会变成111乘COS纬度数,经度不变。 4、南北方向算出两点纬度差,一度等于60海里,1分等于1海里,海里与公里换算关系1海里等于1.852公里。东西方向量出距离到两点间纬度附近量出纬度差,得出海里数,再乘以1.852换算成公里。可按直角三角形原理求出两点间距离。 5、度的实际长度是111公里。但纬线的距离会越考两端越小,他的距离就会变成111乘COS纬度数,经度不变(如果在同一经度)

心电轴及心脏转位

心电轴及心脏转位 (一)平均心电轴及心脏转位将心房除极,心室除极与复极过程中产生的多个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各自再综合成一个主轴向量,即称为平均心电轴,包括P、QRs、T平均电轴。其中代表心室除极的额面的QRS平均电轴在心电图诊断中更为重要,因而通常所说的平均电轴就是指额面QRS平均电轴而言,它与心电图Ⅰ导联正侧段所构成的角度表示平均心电轴的偏移方向。 (二)平均心电轴的测定方法 1.目侧法一般通过观察Ⅰ与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可以大致估计心电轴的偏移情况。如Ⅰ和Ⅲ导联的主波都向上,心电轴在0°~90°之间,表示电轴不偏;如Ⅰ导联的主波向上,Ⅲ导联的主波向下,为电轴左偏;如Ⅰ导联的主波向下,Ⅲ导联的主波向上,则为电轴右偏。 2.振幅法先测出Ⅰ导联QRS波群的振幅,r为正,Q与S为负,算出QRs振幅的代数和,再以同样的方法算出Ⅲ导联QRS振幅的代数和。然后将Ⅰ导联QRS振幅数值画在Ⅰ导联轴上,作一垂线;将Ⅲ导联QRS振幅数值画在Ⅲ导联轴上,也作一垂线;两垂线相交于A点,将电偶中心0点与A点相连,OA即为所求的心电轴。如QRsⅠ为+10;QRSⅢ为-8,作两垂线相交于a,用量角器测量Oa与Ⅰ导联轴正侧段的夹角为―19°,表示心电轴为―19°。(三)心电轴偏移及其临床意义心电轴的正常变动范围较大,约在-30°~+110°,一般在0°~+90°之间,正常心电轴平均约为+60。自+30°~-90°为电轴左偏,+30°~-30°属电轴轻度左偏,常见于正常的横位心脏(肥胖、腹水、妊娠等)、左室肥大和左前分支阻滞等。+90°~+110°属轻度电轴右偏,常见于正常的垂直位心脏和右室肥大等;越过+110°的电轴右偏,多见于严重右室肥大和左后分支阻滞等。 (四)心脏转位方向 1.顺钟向转位心脏沿其长轴(自心底部至心尖)作顺钟向(自心尖观察)放置时,使右心室向左移,左心室则相应地被转向后,故自V1至V4,甚至V5V6均示右心室外膜rs波形,明显的顺钟转位多见于右心室肥厚。 2.逆钟向转位心脏绕其长轴作逆钟向旋转时,使左心室向前向右移,右心室被转向后,故V3、V4呈现左心室外膜qr波型。显著逆钟向转位时,V2也呈现qr型,需加做V2r或V4R 才能显示出右心室外膜的波型,显著逆钟向转位多见左心室肥厚.

经纬度计算距离

根据两点经纬度计算距离 这些经纬线是怎样定出来的呢?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地轴是一根通过地球南北两极和地球中心的 假想线),在地球中腰画一个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使圈上的每一点都和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这个圆圈 就叫作“赤道”。在赤道的南北两边,画出许多和赤道平行的圆圈,就是“纬圈”;构成这些圆圈的线段, 叫做纬线。我们把赤道定为纬度零度,向南向北各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 北极就是北纬90度,南极就是南纬90度。纬度的高低也标志着气候的冷热,如赤道和低纬度地地区无冬, 两极和高纬度地区无夏,中纬度地区四季分明。 其次,从北极点到南极点,可以画出许多南北方向的与地球赤道垂直的大圆圈,这叫作“经圈”;构成这 些圆圈的线段,就叫经线。公元1884平面坐标图年,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近郊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的 经线作为计算经度的起点,即经度零度零分零秒,也称“本初子午线”。在它东面的为东经,共180度; 在它西面的为西经,共180度。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东经180度和西经180度的经线是同一条经线。各国 公定180度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避免同一地区使用两个不同的日期,国际日期变线在遇陆地时 略有偏离。 每一经度和纬度还可以再细分为60分,每一分再分为60秒以及秒的小数。利用经纬线,我们就可以确定 地球上每一个地方的具体位置,并且把它在地图或地球仪上表示出来。例如问北京的经纬度是多少?我们 很容易从地图上查出来是东经116度24分,北纬39度54分。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只要把所在地的经度测 出来,就可以确定船在海洋中的位置和前进方向。纬度共有90度。赤道为0度,向两极排列,圈子越小, 度数越大。 横线是纬度,竖线是经度。 当然可以计算,四元二次方程。 经度和纬度都是一种角度。经度是个两面角,是两个经线平面的夹角。因所有经线都是一样长,为了度量 经度选取一个起点面,经1884年国际会议协商,决定以通过英国伦敦近郊、泰晤士河南岸的格林尼治皇家 天文台(旧址)的一台主要子午仪十字丝的那条经线为起始经线,称为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平面是起 点面,终点面是本地经线平面。某一点的经度,就是该点所在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间的夹角。在 赤道上度量,自本初子午线平面作为起点面,分别往东往西度量,往东量值称为东经度,往西量值称为西

空间插值算法汇总

空间插值算法: 1、距离倒数乘方法(Inverse Distance to a Power)距离倒数乘方格网化方法是一个加权平均插值法,可以进行确切的或者圆滑的方式插值。方次参数控制着权系数如何随着离开一个格网结点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对于一个较大的方次,较近的数据点被给定一个较高的权重份额,对于一个较小的方次,权重比较均匀地分配给各数据点。计算一个格网结点时给予一个特定数据点的权值与指定方次的从结点到观测点的该结点被赋予距离倒数成比例。当计算一个格网结点时,配给的权重是一个分数,所有权重的总和等于1.0。当一个观测点与一个格网结点重合时,该观测点被给予一个实际为 1.0 的权重,所有其它观测点被给予一个几乎为0.0 的权重。换言之,该结点被赋给与观测点一致的值。这就是一个准确插值。距离倒数法的特征之一是要在格网区域内产生围绕观测点位置的"牛眼"。用距离倒数格网化时可以指定一个圆滑参数。大于零的圆滑参数保证,对于一个特定的结点,没有哪个观测点被赋予全部的权值,即使观测点与该结点重合也是如此。圆滑参数通过修匀已被插值的格网来降低"牛眼"影响。 2、克里金法(Kriging)克里金法是一种在许多领域都很有用的地质统计格网化方法。克里金法试图那样表示隐含在你的数据中的趋势,例如,高点会是沿一个脊连接,而不是被牛眼形等值线所孤立。克里金法中包含了几个因子:变化图模型,漂移类型和矿块效应。 3、最小曲率法(Minimum Curvature)最小曲率法广泛用于地球科学。用最小曲率法生成的插值面类似于一个通过各个数据值的,具有最小弯曲量的长条形薄弹性片。最小曲率法,试图在尽可能严格地尊重数据的同时,生成尽可能圆滑的曲面。使用最小曲率法时要涉及到两个参数:最大残差参数和最大循环次数参数来控制最小曲率的收敛标准。 4、多元回归法(Polynomial Regression)多元回归被用来确定你的数据的大规模的趋势和图案。你可以用几个选项来确定你需要的趋势面类型。多元回

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一、P波 P波是心房的除极波。起始部分为右房除极所形成,后半部分主要由左房除极所形成。正常P波矮小,顶稍圆钝或伴小切迹 , 其时限<0.11s。电压: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当P波方向不符合窦性P波标准、电压过高或时限过宽时为P波异常。 P波异常: 1、P波增宽。P波时限≥0.11s为增宽。P波时限 ≥0.11s,<0.12s称房内传导延缓。P波时限≥0.12s,称房内传导阻滞。典型增宽P波称二尖瓣P波,其时限≥0.12s,呈M形或双峰样,峰间距≥0.04s,部分可呈圆顶形。此改变一般在I、aVL、V3-V6导联较明显。aVR导联多呈W形。 P波增宽的临床意义: (1)左房肥大或扩大。可由“风心”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狭窄伴闭锁不全引起。也可见于部分引起左房长期负荷过重的“先心”、左心衰竭等。

(2)左房负荷过重。冠心病时,可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而引起左房内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急性左心衰竭致左房压力增高使P波增宽;单纯二尖瓣返流早期左房负荷过重使P波增宽。这集中情况心房大小均可正常。 (3)房内传导延缓和阻滞。当房内前结间束的左房分支—巴赫曼氏束(Bachmann)出现传导延缓或阻滞时,激动在房内传导顺序改变或传导时间延长,从而P波增宽。此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属老年性传导纤维退行性变所致。 (4)心房梗死。心房梗死可使心房除极顺序改变,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并有P-R段偏移。 (5)房性异位节律。房性心律心房除极顺序改变,心房激动传导最初主要为心房肌间传导,使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 2、P波电压增高。正常P波较低钝,电压<0.25mV ,当P波在II、III、aVF导联呈顶尖型,时限正常,电压大于0.25mV,如V1导联正向部分P波电压>0.2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15mV),双向时≥ 0.30mV (国家考试中心用0.20mV)称肺型P波。如V1等胸导联P

心电图导联及心电轴

心电图导联及心电轴 一、心电图导联 心脏除极,复极过程中产生的心电向量,通过容积导电传至身体各部,并产生电位差,将两电极置于人体的任何两点与心电图机连接,就可描记出心电图,这种放置电极并与心电图机连接的线路,称为心电图导联( lead)。常用的导联如下: (一)标准导联亦称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之间的电位差。 Ⅰ导联将左上肢电极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右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连,反映左上肢( L)与右上肢(R )的电位差。当L 的电位高于R 时,便描记出一个向上的波形;当R 的电位高于L 时,则描记出一个向下的波形。 Ⅱ导联将左下肢电极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右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连,反映左下肢( F)与右上肢(R )的电位差。当F 的电位高于R 时,描记出一个向上波;反之,为一个向下波(图 14-3-1)。 Ⅲ导联:将左下肢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左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联,反映左下肢( F)与左上肢(L )的电位差,当F 的电位高于L 时,描记出一个向上波;反之,为一个向下波(图 14-3-1)。 图14-3-1 标准导联的连接方式 (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只是反映体表某两点之间的电位差,而不能探测某一点的电位变化,如果把心电图机的负极接在零电位点上(无关电极),把探查电极接在人体任一点上,就可以测得该点的电位变化,这种导联方式称为单极导联。 Wilson 提出把左上肢,右上肢和左下肢的三个电位各通过 5000欧姆高电阻,用导线连接在一点,称为中心电端( T)。理论和实践均证明,中心电端的电位在整个心脏激动过程中的每一瞬间始终稳定,接近于零,因此中心电端可以与电偶中心的零电位点等效。在实际上,就是将心电图机的无关电极与中心电端连接,探查电极在连接在人体的左上肢,右上肢或左下肢,分别得出左上肢单极导联( VL)、右上肢单极导联( VR)和左下肢单极导联( VF)(图14-3-2 )

地球上两点的经纬度计算他们距离的公式

假设地球是一个标准球体,半径为R,并且假设东经为正,西经为负,北纬为正,南纬为负, 则A(x,y)的坐标可表示为(R*cosy*cosx, R*cosy*sinx,R*siny) B(a,b)可表示为(R*cosb*cosa ,R*cosb*sina,R*sinb) 于是,AB对于球心所张的角的余弦大小为 cosb*cosy*(cosa*cosx+sina*sinx)+sinb*siny=cosb*cosy*cos(a-x)+s inb*siny 因此AB两点的球面距离为 R*{arccos[cosb*cosy*cos(a-x)+sinb*siny]} 注:1.x,y,a,b都是角度,最后结果中给出的arccos因为弧度形式。 2.所谓的“东经为正,西经为负,北纬为正,南纬为负”是为了计算的方便。 比如某点为西京145°,南纬36°,那么计算时可用(-145°,-36°) 3.AB对球心所张角的球法实际上是求两向量的夹角K。 用公式*=|OA|*|OB|*cosK 可以得到 其中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004 km

假设地球是个标准的球体:半径可以查出来,假设是R: 如图: 要算出A到B的球面距离,先要求出A跟B的夹角,即角AOB, 求角AOB可以先求AOB的最大边AB的长度。在根据余弦定律可以求夹角。 AB在三角形AQB中,AQ的长度可以根据AB的纬度之差计算。 BQ在三角形BPQ中,BP和PQ可求,角BPQ可以根据两者的经度求出,这样BQ的长度也可以求出来, 所以AB的长度是可以求出来的。因为三角形ABQ是直角三角形,已经得到两个边 知道了角AOB后,AB的弧长是可以求的。 这样推出其公式就不难了 关于用经纬度计算距离: 地球赤道上环绕地球一周走一圈共40075.04公里,而@一圈分成360°,而每1°(度)有60,每一度一秒在赤道上的长度计算如下: 40075.04km/360°=111.31955km 111.31955km/60=1.8553258km=1855.3m 而每一分又有60秒,每一秒就代表1855.3m/60=30.92m 任意两点距离计算公式为 d=111.12cos{1/[sinΦAsinΦB十cosΦAcosΦBcos(λB—λA)]} 其中A点经度,纬度分别为λA和ΦA,B点的经度、纬度分别为λB和ΦB,d为距离。至于比例尺计算就不废话了

空间插值算法-反距离加权法

Show 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Interpolation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echniques for interpolation of scatter points is 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IDW) interpolation. 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methods are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interpolating surface should be influenced most by the nearby points and less by the more distant points. The interpolating surface is a weighted average of the scatter points and the weight assigned to each scatter point diminishes as the distance from the interpolation point to the scatter point increases. Several options are available for 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interpolation. The options are selected using the 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Interpolation Options dialog. This dialog is accessed through the Options button next to the 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item in the 2D Interpolation Options dialog. SMS uses Shepard's Method for IDW: Shepard's Method The simplest form of 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interpolation is sometimes called "Shepard's method" (Shepard 1968). The equation used is as follows: where n is the number of scatter points in the set, fi are the prescribed function values at the scatter points (e.g. the data set values), and wi are the weight functions assigned to each scatter point. The classical form of the weight function is: where p is an arbitrary positive real number called the power parameter (typically, p=2) and hi is the distance from the scatter point to the interpolation point or where (x,y) are the coordinates of the interpolation point and (xi,yi) are the coordinates of each scatter point. The weight function varies from a value of unity at the scatter point to a value approaching zero as the distance from the scatter point increases. The weight functions are normalized so that the weights sum to unity.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四讲 心率_心电轴与心电图伪差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四讲心率、心电轴与心电图伪差薛松维 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 心内科主任医师 一、利用心电图计算心率 利用心电图计算心率是掌握心电图实用技术的第一个体现。方法有以下几种: 1.心率计算公式法(1) 心率(次/m in)=60s/R-R间期秒数(s)。R-R间期代表了一个心动周期所需要的时间。如R-R间期为3个大格,每个大格=0.20s,3个大格=0.60s,套入公式法(1) 60s/0.60s=100,即该心率为100次/m i n。公式法(1)需要首先将R-R间期的格数换算成秒数,相对麻烦一些。 2.心率计算公式法(2) 心率(次/m in)=1500/R-R间期小格数。按照正常心电图仪走纸速度为25mm/s,心电图仪每分钟走纸为25mm×60s=1500m m,即心电图每分钟为1500个小格。如R-R间期为3个大格,3个大格=15个小格,套入公式法(2)1500/15=100,即该心率为100次/min。公式法(2)比较直接、简便易行,多被临床医生采用。 注意:公式法中所说的R-R间期只是为了更简便快捷地辨认,因为心电图波形中QRS振幅较P波振幅大得多,R-R间期比P-P间期更明显、更容易识别。实际上,正确提法应为P-P间期。因为心动周期起于P波(心房除极),终于下一个P波前(心室复极后)。正常心脏节律的心房与心室为1∶1传导关系,所以R-R间期就等于P-P间期。但在心律不齐,特别是心房纤颤时,上述公式法并不适用。 3.目测法计算心率 为了节约计算心率的时间,在心律规整时可采用简便的目测法,粗略地推算心率。此种方法虽不十分精确,但非常适合临床应用,每位医生必须掌握。首先计算R-R间期的大格数,并参考多出来的小格数加以修正。如心电图R-R间期为1个大格,心率为300次/min;2个大格,心率为150次/min;3个大格,心率为100次/min(见图4-1);4个大格,心率为75次/min;5个大格,心率为60次/min; 6个大格,心率为50次/min,以此类推。上述常用几个数据需要熟记在心。 4.心律不规整时心率计算方法 当心律不规整,如频发室性过早搏动(室早)和心房纤 ?执业助理医师(全科)进修教育讲座? 颤时,上述公式法及目测法均不可采纳,应该用以下方法计算:数出30个大格内R波(QRS波群)个数后乘以10,即为心率。30个大格的时间为6s,每分钟心率所以要乘以10。如30个大格(6s)内有10个R波,此人心率为100次/min (见图4-2)。 二、心电轴判定 1.心电轴概念 要理解心电轴(c a r d i a c e l e c t r i c a x i s)的概念,首先要理解心电向量。物理量有两种,带有大小刻度的量称为标量,如重量、长度;而带有方向的量称为矢量,如向下、向上、向前、向后。向量是一种特殊的量,既有标量又有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心电轴形成的理论比较深奥,不易理解,而且对临床实际指导意义不大。通俗一点可以解释为:心脏电的除极是在心房心室瞬间向无数个方向进行除极,因此产生无数个图形轨迹(向量),而这些向量可以相加与相减、重叠与抵消,最终形成综合向量。心电轴是个空间概念,心脏的除极由右上的窦房结开始至左下的心尖部结束。总方向是右上向左下,我们想象这就是一条从右上到左下的心电轴。 QRS波群、T波及P波均有自己的向量环,即有各自的心电轴。我们所说的心电轴通常指心室除极的QRS综合向量图,即QRS平均额面心电轴。通常用标准Ⅰ导及标准Ⅲ导的Q R S高度计算。 2.心电轴测定方法 准确测定心电轴可用爱氏三角法、六轴系统坐标法及根据标Ⅰ导与标Ⅲ导QRS高度的查表法完成。但对基层医生来说通过目测法初步判定电轴偏移与否也够用,而且简便易行。下面只介绍目测法判断电轴偏移(见图4-3)。 当标Ⅰ、标ⅢQRS波群主波均向上(即尖尖向上)为电轴正常;如果标ⅠQRS主波向下,标ⅢQRS主波向上(即尖尖相对)为电轴右偏;如果标ⅠQRS主波向上,标ⅢQRS 主波向下(即尖尖相背)为电轴左偏;如果标Ⅰ、标ⅢQRS 波群主波均向下(即尖尖向下)为电轴不确定,可能为极度右偏或极度左偏。 用爱氏三角法、六轴系统坐标法及根据标Ⅰ导与标Ⅲ导QRS高度的查表法可具体确定心电轴偏移的度数。注意 82

基于GIS的气温插值方法比较研究

基于GIS的气温插值方法比较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摘要:随着空间气温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气温的空间插值已被广泛应用而不同的插值方法因不同的地区和研究目的产生不同的效果。采用西安19个国家基本站点1983年的年平均气温数据,应用地信软件ArcGIS中的地统计学模块进行空间降水插值实验,分别采用反距离权重法、样条函数插值法和克里格方法探讨了陕西年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分析发现:三种插值方法在不同区域上各有优缺点,在本文研究年均气温分布中,克里格插值法要优于其它方法。 关键词: 空间插值; 年均气温; 地统计学; 陕西 1引言 作为生态、资源环境等相关学科基础数据源,气候信息在区域和全球尺度生态系统变化的模拟、生态系统管理、自然资源区划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4]。然而由于气象站点定位观测获取的只是局部有限的空间点数据,要想得到区域尺度的有关参数,只能利用以点代面或者空间内插和外推方法得到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数据[5-8]。 目前用于资料空间插值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反距离加权法(InverseDistanceWeight,IDW)、样条法(Splines)和综合插值法等。研究区域和时间尺度的不同决定插值方法选用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插值方法,用于不同的研究区域,所取得的结果也不同,不同的方法插值结果差别也很大[9-11]。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受诸多要素影响,由于气象观测站点稀少而且分布不均,在很多地形复杂的地区,可用的气象数据非常有限,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气候资源,根据气候要素的空间分异规律,推测无观测点和少观测点区域的气候要素值,一直是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

三种点雨量插值方法的比较研究

三种点雨量插值方法的比较研究1 戚晓明,陆桂华,吴志勇,金君良 (河海大学水问题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98) 摘 要:对距离反比、普通Kriging 和PRISM 三种常用点雨量插值算法进行了原理、适用范围和优缺点的对比分析。根据雨量站点的平面三角几何关系,提出了参证插值站点的选择方法,使得参证插值站点的选择更合理。通过具体实例,指出没有最优的点雨量插值方法,应该根据站点布设、雨量资料、地理位置和服务对象等特点,选择适当的插值算法或算法组合以及参证站选取算法,才会得到较好的插值精度。 关键词:插值, 距离反比, 普通Kriging ,PRISM 点雨量插值主要用于雨量缺值估计、内插等值线、数据格网化[1],对流域内雨量站稀少且 站点分布不合理的地区,对分析雨量二维分布变化特征、计算面雨量、解决水文尺度中分辨率和雨量站网规划等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3]。点雨量时空间插值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简化,这种方法简化了时空插值问题,变为单纯的空间插值问题。另一种是扩展,这种方法同时考虑时间维与空间维,将时空插值问题拓展为高维空间插值问题[4],目前常用的点雨量插值通常属于第一种,主要的插值方法有距离反比加权平均法、修正距离平方反比法、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降雨高程线性回归法、地理统计法、普通Kriging 和DEM 修正Kriging 法,PRISM 插值方法等[6]。本文对距离反比、普通Kriging 、PRISM 插值算法在点雨量插值中的应用情况做了对比研究。 1 三种方法插值原理 1.1 距离反比插值(IDM) 1972年,美国国家天气局开发了距离反比插值算法,是最常用的雨量插值方法之一。它 认为与未采样点距离最近的若干个参证站对待估点值的贡献最大,其贡献与距离成反比。可用下式表示: ))(1/())(1 (1 1*∑∑===n i p i n i i p i D Z D Z (1) 式中, Z *是估计值, Z i 是第i(i=1,..,n)个样本,D i 是距离,p 是距离的幂,它显著影响内插的结果, 它的选择标准是最小平均绝对误差。一般幂越高, 插值结果越具有平滑的效果,在本文p 取值为2。 1.2 普通Kriging插值 普通Kriging 插值法 [7],它既可以对点进行估计,也可以对块进行估计。可以被表示为: ) ()(?10i n i i x z x z ∑==λ (2) 式中 z(x i )(i=1,…,n )为采样值,它们分别位于区域内x i 位置;x 0是一个待估点;λi 为权, 并且其和等于1。选取λi ,使z(x 0)的估计无偏,并且使方差σ02解为: ),(),(01 x x y x j i i n i i γφγλ=+∑ = (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40371023);948项目资助课题(200317) 作者简介:戚晓明(1975-),男,内蒙扎兰屯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心电图波形及各部分意义

心电图的波形及各部分的意义(一) 心脏的活动,其兴奋传导的过程是由窦房结→心房→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枝→蒲肯野纤维→心室肌纤维。在每一心动周期内,一个典型的心电图有5 个( 或6 个) 波自左至右称为P 、Q 、R 、S 、T 及U 波( 如下图所示) ,并可分为下列部分,P -R 间期QRS 间期、Q -T 间期,及P 一R 段S -T 段等 图 12 心电图波及间期 P 波:P 波代表心房激动时所产生的电位变化。P 波的起点表示激动自窦房结达到心房,其终点表示心房全部受到激动,其方向和外形与激动在心房内传导的途径有关,其时限表示激动经过心房全部所需的时间。正常心电图的P 波向上,而aVR导联中P 波倒置:avL ,Ⅲ及V 1 V 2 等导联中P 波可向上,倒置,或呈双向:( 图13)正常向上的P 波顶部圆滑。P 波的时限不超过0.11 秒,其振

幅应小于2.5 毫M。 图 13 P 波的波型 在心电图中只要有一个导联的P 波超出正常范围,就代表P 波有异常,提示心房有病变,若无P 波常是节律问题。 2 .P -R 间期,心脏的激动经过心房,传至房室结:再下传至房室束左、右束支,后传至两心室,激动在房室结及房室束中的传导比较慢,因之P 波以后有一段间隙才发生心室激动,自P 波起点至Q 波群起点的间隙为P -R 间期。P -R 间期表示激动经过心房,房室结,房室束而达心室所需的时间。正常数值为0.12 ~0.20 秒,婴儿及心跳较速者,P -R 间期可较短。P -R 间期延长常代表房室传导阻滞。 3 .QRS 波群=Q 波是QRS 波群中第一个向下的波,R 波是QRS 波群中第一个向上的波,其前面可以无向下的Q 波,S 波是随着R 波之后的向下的波。QRS 波群代表心室受激动时电压的变化,其起点表示激动开始达到心室,其终点表示两心室全部受到激动,其时限表示激动经过心室全部所需的时间,其形状与激动在心室内传播的途径有关。由于心室各部分产生的激动的先后不一,所以QRS

经纬度距离公式

地球表面两点间距离公式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实验中学 艾东宁 摘要:本文用几何的方法得出地球表面两点间距离公式。这是地理中的一个基本公式,在许多方面都有应用。 关键词:球面 距离 经纬度 圆心角 已知地球表面两点A ),(11j w 、B ),(22j w ,求两点间球面距离。(w 为纬度,j 为经度。) 解: 如图。 a 、 b 为A 、B 两点所在的经线平面,l 为地轴,MO 、 NO 为赤道平面与此二面角的交线,O 为地心,地球半径 为R 。 过A 作AC ⊥l ,过C 作DC ⊥l ,BD ∥l 。 在△ACD 中, AC=1cos w R ? DC=2cos w R ? ∠ACB=21j j - 据余弦定理可得: 22212 )cos ()cos (w R w R AD ?+?=)cos(cos cos 221212 j j w w R -?- 又21sin sin w R w R BE DE DB ?+?=+= 因△ABD 为Rt △, 故222DB AD AB += =2AB 22R )cos(cos cos 221212 j j w w R -?-212 sin sin 2w w R + 在△AOB 中,知道AB ,且AO=BO=R 。设∠AOB=α 由余弦定理可得:=αcos 212121sin sin )cos(cos cos w w j j w w -- 若经度东为正、西为负、纬度北为正、南为负,则公式为: =αcos 212121sin sin )cos(cos cos w w j j w w +- arccos =α〔212121sin sin )cos(cos cos w w j j w w +-〕 α为A 、B 两点所成的球心角。

Surfer---九种插值方法

Surfer---九种插值方法 Inverse Distance to a Power--反距离加权插值法 Kriging--克里金插值法) Minimum Curvature--最小曲率 Modified Shepard's Method--改进谢别德法 Natural Neighbor--自然邻点插值法 Nearest Neighbor--最近邻点插值法 Polynomial Regression--多元回归法 Radial Basis Function--径向基函数法 Triangulation with Linear Interpolation--线性插值三角网法 Moving Average--移动平均法 Local Polynomial--局部多项式法 1、距离倒数乘方法距离倒数乘方格网化方法是一个加权平均插值法,可以进行确切的或者圆滑的方式插值。方次参数控制着权系数如何随着离开一个格网结点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对于一个较大的方次,较近的数据点被给定一个较高的权重份额,对于一个较小的方次,权重比较均匀地分配给各数据点。计算一个格网结点时给予一个特定数据点的权值与指定方次的从结点到观测点的该结点被赋予距离倒数成比例。当计算一个格网结点时,配给的权重是一个分数,所有权重的总和等于1.0。当一个观测点与一个格网结点重合时,该观测点被给予一个实际为 1.0 的权重,所有其它观测点被给予一个几乎为0.0 的权重。换言之,该结点被赋给与观测点一致的值。这就是一个准确插值。距离倒数法的特征之一是要在格网区域内产生围绕观测点位置的"牛眼"。用距离倒数格网化时可以指定一个圆滑参数。大于零的圆滑参数保证,对于一个特定的结点,没有哪个观测点被赋予全部的权值,即使观测点与该结点重合也是如此。圆滑参数通过修匀已被插值的格网来降低"牛眼"影响。 2、克里金法克里金法是一种在许多领域都很有用的地质统计格网化方法。克里金法试图那样表示隐含在你的数据中的趋势,例如,高点会是沿一个脊连接,而不是被牛眼形等值线所孤立。克里金法中包含了几个因子:变化图模型,漂移类型和矿块效应。 3、最小曲率法最小曲率法广泛用于地球科学。用最小曲率法生成的插值面类似于一个通过各个数据值的,具有最小弯曲量的长条形薄弹性片。最小曲率法,试图在尽可能严格地尊重数据的同时,生成尽可能圆滑的曲面。使用最小曲率法时要涉及到两个参数:最大残差参数和最大循环次数参数来控制最小曲率的收敛标准。 4、多元回归法多元回归被用来确定你的数据的大规模的趋势和图案。你可以用几个选项来确定你需要的趋势面类型。多元回归实际上不是插值器,因为它并不试图预测未知的Z 值。它实际上是一个趋势面分析作图程序。使用多元回归法时要涉及到曲面定义和指定XY的最高方次设置,曲面定义是选择采用的数据的多项式类型,这些类型分别是简单平面、双线性鞍、二次曲面、三次曲面和用户定义的多项式。参数设置是指定多项式方程中X 和Y 组元的最高方次。 5、径向基本函数法径向基本函数法是多个数据插值方法的组合。根据适应你的数据和生成

根据地球上任意两点的经纬度计算两点间的距离

根据地球上任意两点的经纬度计算两点间的距离 地球是一个近乎标准的椭球体,它的赤道半径为6378.140千米,极半径为6356.755千米,平均半径6371.004千米。如果我们假设地球是一个完美的球体,那么它的半径就是地球的平均半径,记为R。如果以0度经线为基准,那么根据地球表面任意两点的经纬度就可以计算出这两点间的地表距离(这里忽略地球表面地形对计算带来的误差,仅仅是理论上的估算值)。设第一点A的经纬度为(LonA, LatA),第二点B的经纬度为(LonB, LatB),按照0度经线的基准,东经取经度的正值(Longitude),西经取经度负值(-Longitude),北纬取90-纬度值(90- Latitude),南纬取90+纬度值(90+Latitude),则经过上述处理过后的两点被计为(MLonA, MLatA)和(MLonB, MLatB)。那么根据三角推导,可以得到计算两点距离的如下公式: C = sin(MLatA)*sin(MLatB)*cos(MLonA-MLonB) + cos(MLatA)*cos(MLatB) Distance = R*Arccos(C)*Pi/180 这里,R和Distance单位是相同,如果是采用6371.004千米作为半径,那么Distance 就是千米为单位,如果要使用其他单位,比如mile,还需要做单位换算,1千米 =0.621371192mile 如果仅对经度作正负的处理,而不对纬度作90-Latitude(假设都是北半球,南半球只有澳洲具有应用意义)的处理,那么公式将是: C = sin(LatA)*sin(LatB) + cos(LatA)*cos(LatB)*cos(MLonA-MLonB) Distance = R*Arccos(C)*Pi/180 以上通过简单的三角变换就可以推出。 如果三角函数的输入和输出都采用弧度值,那么公式还可以写作: C = sin(LatA*Pi/180)*sin(LatB*Pi/180) + cos(LatA*Pi/180)*cos(LatB*Pi/180)*cos((MLonA-MLonB)*Pi/180) Distance = R*Arccos(C)*Pi/180 也就是: C = sin(LatA/57.2958)*sin(LatB/57.2958) + cos(LatA/57.2958)*cos(LatB/57.2958)*cos((MLonA-MLonB)/57.2958) Distance = R*Arccos(C) = 6371.004*Arccos(C) kilometer = 0.621371192*6371.004*Arccos(C) mile = 3958.758349716768*Arccos(C) mile 在实际应用当中,一般是通过一个个体的邮政编码来查找该邮政编码对应的地区中心的经纬度,然后再根据这些经纬度来计算彼此的距离,从而估算出某些群体之间的大致距离范围(比如酒店旅客的分布范围-各个旅客的邮政编码对应的经纬度和酒店的经纬度所计算的距离范围-等等),所以,通过邮政编码查询经纬度这样一个数据库是一个很有用的资源

各种插值方法比较

空间插值可以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插值种类也难以举尽。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觉得虽然作者没能进行分类,但算法本身介绍地还是不错的。 在科学计算领域中,空间插值是一类常用的重要算法,很多相关软件都内置该算法,其中GodenSoftware 公司的Surfer软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内置有比较全面的空间插值算法,主要包括: Inverse Distance to a Power(反距离加权插值法) Kriging(克里金插值法) Minimum Curvature(最小曲率) Modified Shepard's Method(改进谢别德法) Natural Neighbor(自然邻点插值法) Nearest Neighbor(最近邻点插值法) Polynomial Regression(多元回归法) Radial Basis Function(径向基函数法) Triangulation with Linear Interpolation(线性插值三角网法) Moving Average(移动平均法) Local Polynomial(局部多项式法) 下面简单说明不同算法的特点。 1、距离倒数乘方法 距离倒数乘方格网化方法是一个加权平均插值法,可以进行确切的或者圆滑的方式插值。方次参数控制着权系数如何随着离开一个格网结点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对于一个较大的方次,较近的数据点被给定一个较高的权重份额,对于一个较小的方次,权重比较均匀地分配给各数据点。计算一个格网结点时给予一个特定数据点的权值与指定方次的从结点到观测点的该结点被赋予距离倒数成比例。当计算一个格网结点时,配给的权重是一个分数,所有权重的总和等于1.0。当一个观测点与一个格网结点重合时,该观测点被给予一个实际为1.0 的权重,所有其它观测点被给予一个几乎为0.0 的权重。换言之,该结点被赋给与观测点一致的值。这就是一个准确插值。距离倒数法的特征之一是要在格网区域内产生围绕观测点位置的"牛眼"。用距离倒数格网化时可以指定一个圆滑参数。大于零的圆滑参数保证,对于一个特定的结点,没有哪个观测点被赋予全部的权值,即使观测点与该结点重合也是如此。圆滑参数通过修匀已被插值的格网来降低"牛眼"影响。 2、克里金法 克里金法是一种在许多领域都很有用的地质统计格网化方法。克里金法试图那样表示隐含在你的数据中的趋势,例如,高点会是沿一个脊连接,而不是被牛眼形等值线所孤立。克里金法中包含了几个因子:变化图模型,漂移类型和矿块效应。 3、最小曲率法 最小曲率法广泛用于地球科学。用最小曲率法生成的插值面类似于一个通过各个数据值的,具有最小弯曲量的长条形薄弹性片。最小曲率法,试图在尽可能严格地尊重数据的同时,生成尽可能圆滑的曲面。使用最小曲率法时要涉及到两个参数:最大残差参数和最大循环次数参数来控制最小曲率的收敛标准。 4、多元回归法 多元回归被用来确定你的数据的大规模的趋势和图案。你可以用几个选项来确定你需要的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