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茯苓药理作用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摘要: 茯苓这味药是个运用及其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类药物配伍不管寒热温湿都能发挥它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茯苓的产地,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主要功效和成分的现代研究(如茯苓素的利尿作用、茯苓多糖的对免疫功能的作用、对胃肠道菌群的影响、抗肿瘤、抗衰老的作用等)。 关键词:茯苓,利尿,镇静,茯苓多糖,茯苓素,三萜类。 1. 茯苓的基本概况: §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主产于安徽河南等地,以云南的产品质量最佳。主要含有茯苓多糖、纤维素、β—茯苓聚糖等多糖类、茯苓酸等三萜类、各种脂肪酸类等。茯苓性味甘淡,主要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要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临床上利水渗湿常与猪苓、泽泻配伍;健脾和胃常与白术人参相配;宁心安神常与黄芪、当归、远志等配伍 。 2. 影响茯苓质量的因素: §2.1自然影响因素:经调查发现茯苓的野生资源濒临灭绝,现在主要是人工的栽培,故远远其功效要远远不足于古代时候的茯苓;茯苓对生长的生态环境相当密切,如海拔、温度、湿度、土壤等等,而现在却对环境不那么重视;在栽培中其菌种的选择上差异很大,各地没有一个标准[ 2 ]。 §2.2炮制:不同炮制方法炮制成的茯苓中的总糖及多糖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总糖及多糖的含量从高到底的顺序依次为米汤制>明矾米汤制>土炒>朱砂制2>朱砂制1>生品。与生品相比较,茯苓经过炮制后,其总糖及多糖含量呈显著性增加的趋势[ 3 ]。 3. 药理作用: 3.1利尿作用: §3.1.1 其中茯苓素是起利尿的主要成分,可对Na+-k+-ATP酶和细胞中总ATP酶显著激活和茯苓素具有好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的功效。茯苓的利尿作用于实验动物的种属、清醒度或麻醉、急性或慢性实验以及生理状态的不同又密切关系。慢性实验明显利尿,急性不明显。对健康的人不具有利尿作用,但可增加水肿患者的尿液排出。 §3.1.2茯苓的 K+排出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Na+/ K+较对照组降低,可能原因为茯苓促进Na+排泄与其中含 Na+量无关( 因其 Na+含量极低) ,而增加排泄与其所含大量钾盐有关。与袢利尿药呋塞米相比,茯苓的利尿作用较持久,由电解质紊乱所引起的乏力、心律失常、肠蠕动紊乱、倦怠、嗜睡、烦躁甚至昏迷等不良反应较少[ 4 ]。 §3.1.3 给兔耳缘静脉注射茯苓水煎醇沉液,能够更加直观的反应茯苓利尿效果,试验结果可见,1.5g/kg剂量组20min、30min内排尿量增加明显,2.5g/kg剂量组药效更为明显,排尿量在给药10分钟内迅速达到高峰,40min后利尿作用趋于平稳,但尿量仍远高于对照组水平,表明茯苓对家兔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正向量效关系[ 5 ]。

吴茱萸挥发油抑菌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c8836924.html, 吴茱萸挥发油抑菌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李雯婧李国军王智魏宝阳 来源:《湖南农业科学》2014年第10期 摘要:以吴茱萸挥发油为研究对象,进行空气抑菌、平板抑菌、液体培养等试验,并通 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吴茱萸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吴茱萸挥发油对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7.86%和99.50%;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抑制效果,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效果较弱,而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果较强;经4.5%的挥发油作用24 h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与细胞间界限模糊,菌体结成团块,并且有不规则凸起或凹陷,结构破坏严重,菌内物质外漏,最后裂解成碎片。GC-MS检测的色谱峰超过100个,经鉴定吴茱萸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月桂烯、β-蒎烯、柠檬烯及罗勒烯,占总成分的78.66%。 关键词:吴茱萸;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抑菌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4)10-0016-03 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米辣子等;其果实含挥发油[1-2],气味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有小毒;具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之功效。吴茱萸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常用中药,《本草纲目》中记载该中药有“开郁化滞、治吞酸、厥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等作用。近代研究表明,该植物还具有镇痛、镇静、抗菌、降压、抗缺氧等药理作用[3]。吴茱萸挥发 油作为天然防腐剂,有抗菌性强、安全无毒、作用范围广等化学防腐剂无法比拟的优点,其研究和开发利用成了食品科学研究的热点。抗菌作用是吴茱萸挥发油多种生理活性中最重要的活性之一,作为天然的抗菌药物开发的来源,研究挥发油的抗菌作用意义重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样品吴茱萸于2011年10月初采自贵州铜仁。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吴茱萸挥发油,收集的挥发油用无水Na2SO4干燥,密封,4℃保存备用[4]。 1.1.2 菌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均由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菌种保藏中心提供。 1.1.3 培养基细菌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真菌培养基为PDA培养基。 1.2 试验方法

板蓝根的研究及概括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 题目名称: 题目类别:论文 系别:制药工程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摘要: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相关资料阐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鉴别、现代提取工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 板蓝根鉴别提取工艺板蓝根多糖含量测定药理作用临床引用 前言:为十字花科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或草大青的干燥根;或十字花科植物移蓝(Isatis tinctoria L.),以根、叶入药。为植物菘蓝或草大青的干燥根。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0~20~30厘米,直径3~8毫米。表面浅灰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横斑痕,并有支根痕,根头部略膨大,顶端有一凹窝,周边有暗绿色的叶柄残基,较粗的根并现密集的疣状突起及轮状排列的灰棕色的叶柄痕。质坚实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至浅棕色,木质部黄色。气微弱,味微甘。以根平直粗壮、坚实、粉性大者为佳。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肝、胆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毒所致的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炎症、流脑、腮腺炎、急性肠炎、菌痢、肝炎、颜面丹毒、热病发斑等。虽然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对多种病毒与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要忘记它是一味苦寒药物。所以,对于上述疾病,只有出现温热、热毒、湿热内盛证候时,才能使用。 1、鉴别 1.取板蓝根水煎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2.取板蓝根粉末0.5g,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1,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自然干燥),以正丁醇一冰醋酸一水(19:5: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板蓝根植物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狭。韧皮部宽广,射线明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黄色,类圆形,直径约至 80μm;有木纤维束。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提取工艺 板蓝根多糖的提取方法 多糖类物质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生物体内除核酸和蛋白质以外的又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科学研究已经确认糖类物质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包括抗肿瘤、免疫、降血糖和抗病毒等,而且对机体几乎无毒副作用。中药多糖因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肿瘤降血糖等药理作用,而且几乎没有毒性与副作用,因此引起国内外药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化学家们的关注。多糖是板蓝根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目前,多糖较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水提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和酶提取法等。 2.1.1 水提法 用水作溶剂来提取多糖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用热水浸煮提取,也可以用冷水浸提。水提取的多糖多数是中性多糖。一般植物多糖提取多数采用热水浸提法,该法所得多糖提取液可直接或离心除去不溶物;或者利用多糖不溶于高浓度乙醇的性质,用高浓度乙醇沉淀提纯多糖;但由于不同性质或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多糖沉淀所需乙醇浓度不同,它也可以用于样品中不同多糖组分的分级分离;还可按多糖不同性质在粗分阶段利用混合溶剂提取法对植物

板蓝根的综述8000

目录 摘要 (1) 基本概要 (2) 板蓝根的有效成分研究 (3)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研究 (4) 板蓝根的提取 (5) 板蓝根注射液的研究 (7) 板蓝根的质量分析 (8) 板蓝根的临床应用 (9) 板蓝根的不良反应 (10) 实验设计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板蓝根的研究 摘要 通过相关资料,如:对板蓝根研究的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检索出相关的研究论文、期刊,及相关的医药杂志报纸等对南北板蓝根的植物形态、性状等进行鉴别,并对板蓝根的有效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同时,通过各种实验与研究也将板蓝根注射剂应用于临床上,但不良反应颇多。因此,应在目前的研究基础上开展相对的药理学和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解决板蓝根注射液安全用药的相关问题。板蓝根的质量与其生长年限、采收季节有关,通过控制相应的生长条件可得到更优质的产品。 【关键词】板蓝根、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基本概要】 1、植物名称板蓝根又分北板蓝根、南板蓝根。 2、植物的形态板蓝根科别为十字花科,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广泛的运用,习称“北扳蓝”,另一种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在华北地区级西南大部分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习称“南扳蓝”。崧蓝的形态特征如下: (1)植株特征为二年生草本,高50-130厘米,无毛。一年生植株不高,40-80厘米;二年生者(多留种)植株较高,50-130厘米。 (2)根为直根系草本植物,根系不太发达,有分支,主根呈圆柱形,直径0.5-1.2厘米,肉质肥厚,灰黄或白色,基部光滑、无毛,多木质纤维化。 (3)茎茎直立,略有棱,上部近顶端多分枝,稍带有白粉霜。 (4)叶单叶互生,茎基部生叶,呈倒长卵形至距圆倒披针形,肥厚,呈蓝绿色,无柄,先端钝圆,基部渐窄,全缘或略有锯齿,茎生叶呈距圆状形,长6-9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钝圆,叶的基部呈耳垂形半抱与茎生,全缘或略具不明显的轮距齿样,具白粉,尖端略尖。 (5)花花黄色,四瓣式,十字形,直径3-5毫米,数朵组成复总状花序。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下旬。 (6)果实(种子)果期在5音乐下旬至6月下旬,呈短角果、距圆形,扁平,顶端钝圆凹缺或全截形,边缘有翅,长约1.7厘米,宽约4-7毫米,无毛,有短尖,基部渐窄,种子通常1粒,偶有2-3粒,呈长椭圆型,褐绿黑色,长2-3毫米。 3性状鉴别、北板蓝根:横截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狭窄,韧皮部宽广,射线明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黄色,类圆形,直径约80微米,有木纤维素,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南板蓝根:横断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内含棕色物。皮部宽广,外侧为数列厚角细胞;内皮层明显,可见石细胞;韧皮部较窄,韧皮纤维较多。细胞均木化,导管单个或2-4个,径向排列,木射线宽广,髓部细胞类圆或多角形,偶见石细胞,薄壁细胞中含有椭圆形钟乳体。 3、用量 9~15克

茯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药用价值编辑 化学成份 茯苓-药用部分[2] 茯苓菌核含多种成份: 三萜类:茯苓酸(pachymic acid),16α-羟基齿孔酸(tumulosic acid)3β-羟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 [3β-hydrox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茯苓酸甲酯(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16α-羟基齿孔酸甲酯(tumulosic acid methyl ester),7,9(11)-去氢茯苓酸甲酯[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3β,16α-二羟基-7,9(11),24(31)-羊毛甾三烯-21-酸甲酯[3β,16α-dihydrox-ylanosta-7,9(11),24(31)-TCMLIBien-21-oic acid methyl ester],多孔菌酸C甲酯(polypenic acid C methyl ester),3-氢化松苓酸(TCMLIBametenlo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去氢齿孔酸 (dehy-droeburicoic acid),茯苓新酸(poricoic acid)A、B、C、D、DM、AM,β香树醇乙酸(β-羟基-16α-乙酰氧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hydroxy-16α-acetylos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及7,9(11)去氢茯苓酸[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多糖:茯苓聚糖(pachy-man)、茯苓次聚(Pachymaran)及高度(1,3)、(1,6)、分支的β-D-葡聚糖H11(gluan H11)。其他尚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辛酸(caprylic aid),十一烷酸(undecanoic),月桂酸(lauric acid),十二碳酸酯(dodece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十二碳烯酸酯(dodecenoate),辛酸酸(caprylate)以及无机元素。 医学作用 1.多聚糖类主要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最高可达75%,为一种具有β(1→6)吡喃葡萄糖聚糖支链的β(1→3)吡喃葡萄糖聚糖,切断支链成β(1→3)葡萄糖聚糖,称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常称为茯苓多糖(PPS),具抗肿瘤活性。羧甲基茯苓糖具免疫促进及抗肿瘤作用。[2]

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

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 孙琴1*,赵剑2,张诗静1,姜黎1 (1.泸州医学院药学院,四川泸州646000;2.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研究板蓝根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手段,通过1H,13C-NMR等波谱技术及理化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板蓝根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1)正二十一烷酸、(2)β–谷甾醇、(3)靛玉红、(4)腺嘌呤核苷、(5)大黄素、(6)Fructopyrano-(1→4)-glucopyranose。结论:化合物1和6为首次从板蓝根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板蓝根;化学成分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lsatidis Radix Sun Qin1*, Zhao jian2, Zhang Shi-jing1,Jiang Li1 (1. Pharmacy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Luzhou 646000,China; 2.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Luzhou Medical College, Luzhou, 64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lsatidis Radix. Method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plant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analysis. Results: Six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n-heneicosanoic acid, β-sitosterol, indirubin, adenosine, emodin, Fructopyrano-(1→4)-glucopyranose. Conclusion: Compounds 1 and 6 are isola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e plants of lsatidis Radix. Key words: lsatidis Radix; chemical constituents 板蓝根Isatidis Radix为临床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能,临床常用于治疗病毒性及细菌感染性疾病,其抗病毒的疗效确切。已有学者[1-4]对板蓝根的醇提物和水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然而,其抗菌抗病毒的作用物质基础还并不明确,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病毒的作用物质,本论文对板蓝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离,为下一步药效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1 仪器和材料 ZF-90型暗箱式紫外透射仪(上海顾村电光仪器厂),X-4型显微熔点测定仪(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Bruker Avance 400和500型核磁共振仪(德国Bruker公司),Autospec Premier质谱仪(美国Waters公司),薄层层析和柱层析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厂),Sephadex LH-20(Amersham Biosciences),其余试剂均为化学纯或分析纯。板蓝根(Isatidis Radix)购于泸州百草堂中药饮片公司,经泸州医学院生药教研室税丕先教授鉴定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873381) [第一作者] 孙琴(1976-),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药制剂与中药学等学科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Tel:(0830)3162291,E-mail:sdy-0502@https://www.360docs.net/doc/ac8836924.html,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 板蓝根(Radix isatidis)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lis tinctoriaL. )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1],常用于治疗温热病等,是传统的抗病毒中药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理论及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的研究,对板蓝根的基础研究日趋深入,其临床应用范围也逐步拓宽。 1板蓝根的药理作用 1.1抗病毒作用 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作用,是较为广谱的天然抗病毒药物,长期以来一直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流脑、肝炎、腮腺炎、丹毒、疱疹病毒、猪细小病毒、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病 证。近年来对于板蓝根抗病毒作用的研究可分为细胞水平、胚体水平以及动物机体3个方面。 1.1.1细胞水平研究板蓝根在体外细胞水平上抗病毒作用的研究是目前关于板蓝根的研究中最常见的。研究表明板蓝根浓度在50 g/L时能完全抑制流感病毒亚甲1型、流感病毒亚甲3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2)在细胞内的复制,对猪细小病毒以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亦有较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表明板蓝根在体外抗感染实验中有较广谱的抗病毒作用[2]。胡兴昌等[3]对板蓝根凝聚素粗提液的抗流感病毒作用进行了研究。用丙酮脱脂提取板蓝根生药的凝集素,并分别测定各样品的血凝活性,用45.3 mg/mL的样品对流感病毒(A1/京防//97-53 H1N1, A1/京防/262/95)进行了体外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板蓝根凝集素对流感病毒具有显著的直接杀灭作用和预防作用以及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得出抑制流感病毒的效果与板蓝根凝集素血凝活性的高低有关。张宸豪等[4]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以抑制病毒复制指数为评价指标反映板蓝根对柯萨奇4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板蓝根在细胞水平上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效果。另有研究利用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鼠心肌细胞,制成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板蓝根(0.25-1.00 mg/mL)有一定的抗CVB3病毒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可用于进一步的动物实验研究,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5]。李闻文等[6]将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吸附于Vero-6细胞和BGM细胞,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板蓝根针剂培养,前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抗原荧光反应阴性,后者置显微

茯苓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

茯苓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 曲汉卿田鑫程南针 (甘肃中医学院) 摘要:茯苓是一味利水渗注药。传统 用于脾胃气应所致的疾饮、水肿等证。 近年来发现有治疗肝炎、心悸、精神 分裂症,乙脑后遗症、失语、要幼儿 秋季腹泻、斑秃、胃痛等新用途。 现以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为材料, 对获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 了综述,以促进获菩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综述;茯苓;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1],收载于2005版中国药典,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宁心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晕、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神农本草经》将茯苓列为上品,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代表方剂有四君子汤、五苓散、桂枝茯苓汤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2-3],茯苓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和三萜类成分,具有抑制肿瘤、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 1 .化学成分研究 1)茯苓糖 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茯苓糖(Pachymose),含量约为84. 2%,含β-茯苓聚糖(β-pachymose)、葡萄糖、蔗糖及果糖,硬烷(Albuminoid)含0. 68%,纤维素含2. 84%.有研究表明:茯苓聚糖的结构是50个β(1~3)结合的葡萄糖单位中有1个β(1~6)结合的葡萄糖基支链和1~2个β(1~6)结合的葡萄基间隔[4].β-茯苓聚糖并无抗肿瘤成分,但切除β(1~6)支链后,既可得到茯苓多糖.茯苓多糖经羧甲基化得到溶于水的茯苓羧甲基茯苓多糖(CMC),其中β-茯苓聚糖(β-Pachyman)为主成分, 2)茯苓素

茯苓素为一组小分子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它以酸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有报道从云南文山产茯苓(Poria cocos)菌核的外表皮中,用乙酸乙酯提取的部分可分离到6个萜类化合物,含茯苓酸(Pachymic acid)、松苓酸(Pmicoic acid)、块苓酸(Tumulos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松苓新酸等.茯苓素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癌活性,在体内还可拮抗醛固酮活性,另外,对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有诱导分化作用. 3)其他成分 茯苓含麦角甾醇、硬烷(Albuminoid)0. 68%,纤维素2. 84%,还有三萜类、辛酸、月桂酸、十二酸、组氨酸、胆碱、蛋白质、脂肪、酶、腺嘌呤、树胶等成分.胆碱可以增强和改善大脑机能.即茯苓多糖、茯苓糖为其主要活性成分,约占干燥品的93%,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的功能[5].茯苓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可以提高人体抗病能力,起到防病、延缓衰老的作用,还可以促进细胞分裂,抗诱变、抗肿瘤,对肝炎、鼻咽癌和胃癌患者有一定的疗效[6].随着分离和测定技术的提高,中外学者已从茯苓中分离了3种化学骨架类型的羊毛甾三萜34个化合物,用化学方法合成了一些衍生物,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7] 2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茯苓中多种成分均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国产茯苓菌核提取的茯苓素(Poriatin,三萜类混合物)体外对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的DNA有明显的不可逆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强;对艾氏腹水癌、肉瘤S180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鼠Lewis肺癌的转移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8].茯苓多糖与茯苓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一方面是直接细胞毒作用,真菌多糖能非特异地刺激网状内皮细胞和血液系统功能.另一方面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抑制肿瘤生长.主要通过4个途径来激活机体抗肿瘤的作用: 1)依赖宿主的免疫系统激活机体对肿瘤免疫监视系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杀伤肿瘤细胞. 2)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RNA的合成而实现其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 3)升高肿瘤细胞膜上的唾液(SA)含量. 4)能增强肝脏SOD活性而清除氧自由基[9].茯苓的抗癌作用大致有如下6个方面: 1)抗肿瘤作用,首先影响人体细胞的DNA,RNA及蛋白质生物合成作用,从而抑制细胞的生长繁殖,导致癌细胞死亡. 2)直接影响复制.

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

板蓝根研究进展综述 人文与法学学院14汉语言文学4 201430040406 何筠言周一班 【摘要】 目的: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板蓝根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关于板蓝根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结果:对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逐步深入,总结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与不良反应三个方面。 结论:板蓝根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技术日渐完善,为进一步揭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板蓝根研究进展-药理作用综述 【正文】 板蓝根,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瘀、利咽消肿之功效。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横生皮孔,并有支根或支根痕。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近年来,关于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文献较多,本文主要综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1板蓝根的药理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板蓝根主治“时气头痛,火热口疮,热病发斑,热毒下痢,喉痹、丹毒、黄疸、痄腮……”。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板蓝根具有抗炎、抗病毒、解热和增强免疫等作用。 1.1抗病毒作用实验表明,板蓝根对肝炎病毒(HBA及HAV)、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均有抑制作用。研究认为,板蓝根(0.25~1.00mg/ml)有一定的抗CVB3病毒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1.2抗菌消炎作用实验证明,板蓝根对革兰阳性和阴性杆菌都有抑制作用;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板蓝根的抑菌有效成分为色胺酮等一些化学方法尚未阐明的吲哚类衍生物,

板蓝根化学-药理-质量及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板蓝根化学\药理\质量及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按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方法、提取工艺方法将文献分类综述。板蓝根化学成分复杂,具有抗菌、抗病毒、促进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质量控制方法和提取工艺有待于改进。 【关键词】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提取工艺 板蓝根Radix Isatidis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能;广泛用于温病发热、发斑、喉痹、丹毒、痈肿、风热感冒等;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肝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现将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及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1、化学成分研究 生物碱类物质所含生物碱类物质中,吲哚类化合物有依靛蓝酮、靛玉红、靛蓝、羟基靛玉红、吲哚-3-乙腈-6-O- D-葡萄糖苷、2,3-二氢羟基地-氧吲哚-3-乙腈、(E)-3-(3′,5′-二甲氧基-羟基)-2-吲哚酮;(E)-2-[(3′-吲哚)腈基亚甲基]-3-吲哚酮;喹唑酮类化合物有3-羟苯基喹唑酮、4(3H)-喹唑酮、2,4,(1H,3H)-喹唑二酮、色胺酮、板蓝根二酮B;喹啉类化合物有依靛蓝双酮;含硫类化合物有告依春、表告依春、1-硫氰基-2-羟基-3-丁烯;芥子苷类化合物有黑芥子苷、葡萄糖芸薹素、新葡萄糖芸薹素、1-硫代-3-吲哚甲基芥子油苷。 2、药理作用研究 2.1抗菌作用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2.2抗病毒作用对内毒素的作用内毒素是由细菌产生的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板蓝根具有抗大肠杆菌内毒素的作用。经家兔热原检查法、鲎实验法研究证实,板蓝根氯仿提取物有抗大肠杆菌O111B4内毒素的作用,比较发现,不同产地板蓝根抗内毒素作用差异较大,有的抗内毒素作用为0.4U·L-1,而较低的只有0.001 U·L-1。有研究认为,板蓝根中抗内毒素活性物质为有机酸类。 3、质量控制研究 板蓝根中所含化学成分较多,其中抗病毒成分还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国内各专家学者对板蓝根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的争议很大。目前主要有将下列成分

茯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药用价值 化学成份 茯苓-药用部分[2] 茯苓含多种成份: 类:(pachymic acid),16α-羟基齿孔酸(tumulosic acid)3β-羟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hydrox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 c acid],茯苓酸甲酯(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16α-羟基齿孔酸甲酯(tumulosic acid methyl ester),7,9(11)-去氢茯苓酸甲酯[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3β,16α-二羟基-7,9(11),24(31)-羊毛甾三烯-21-酸甲酯[3β,16α-dihydrox-ylanosta-7,9(11),24(31)-TCMLIBien-21-oic acid methyl ester],多孔菌酸C甲酯(polypenic acid C methyl ester),3-氢化松苓酸(TCMLIBametenloic acid),齿孔酸

(eburicoic acid),去氢齿孔酸(dehy-droeburicoic acid),茯苓新酸(poricoic acid)A、B、C、D、DM、AM,β香树醇(β-羟基-16α-乙酰氧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 [3β-hydroxy-16α-acetylos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及7,9(11)去氢茯苓酸[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茯苓聚糖(pachy-man)、茯苓次聚(Pachymaran)及高度(1,3)、(1,6)、分支的β-D-葡聚糖H11(gluan H11)。其他尚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辛酸(caprylic aid),十一烷酸(undecanoic),月桂酸(lauric acid),十二碳酸酯(dodece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十二碳烯酸酯(dodecenoate),辛酸酸(caprylate)以及无机元素。 医学作用 1.多聚糖类主要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最高可达75%,为一种具有β(1→6)聚糖支链的β(1→3)吡喃葡萄糖聚糖,切断支链成β(1→3)葡萄糖聚糖,称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常称为茯

板蓝根

题目: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 【摘要】目的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板蓝根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关于板蓝根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结果对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逐步深入,总结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与不良反应三个方面。结论板蓝根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技术日渐完善,为进一步揭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板蓝根药理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on advance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s Isatidis of recent years. Methods Some literatures about Radis Isatidis were refered. Results Research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Radis Isatidis was further studie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 were summed up. Conclusion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Radis Isatidis were gradually perfecting. It’s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to the reveals in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s Isatidis. 【Key words】Radix Isatidi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review 板蓝根(Radis Isatidis),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瘀、利咽消肿之功效。本品呈圆柱形, 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横生皮孔,并有支根或支根痕。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板蓝根主要化学成份包括1-硫氰酸一2-羟基-3-丁烯、(+)5-乙烯口恶唑烷-2- 硫酮、腺甙(Adenosine)、棕榈酸、β-谷甾醇、蔗糖、靛蓝、靛玉红及精氨酸等〔1,2〕。作为传统的常用中药,板蓝根在我国河北、江苏、河南、安徽、陕西、甘肃、黑龙江等地均有栽培。近年来,关于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文献较多,本文主要综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1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板蓝根主治“时气头痛,火热口疮,热病发斑,热毒下痢,喉痹、丹毒、黄疸、痄腮……”。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板蓝根具有抗炎、抗病毒、解热和增强免疫等作用。 1.1 抗病毒作用〔3,4〕实验表明,板蓝根对肝炎病毒(HBA 及HAV)、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肾病出血热病毒(HFRSV)、单疱病毒(HSV-2)、人巨细胞病毒(HCMV)、柯萨奇病毒(CVB3)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均有抑制作用。研究认为,板蓝根(0.25~1.00mg/ml)有一定的抗CVB3 病毒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对板蓝根抗病毒的机制研究较少,有些学者认为板蓝根中所含有效成分嘌呤、嘧啶、吲哚等可干扰多种病毒DNA 的合成。日本学者Yamada 认为欧洲菘蓝中抗病毒成分之一为糖蛋白和多糖,且从该植物中分离出一种抗病毒糖蛋白,其相对分子量为7ku,其中糖为17.5%,蛋白为21.5%,氯离子为28.6%。 1.2 抗菌消炎作用〔5〕实验证明,板蓝根对革兰阳性和阴性杆菌都有抑制作用;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板蓝根的抑菌有效成分为色胺酮等一些化学方法尚未阐明的吲哚类衍生物,目前虽无有效的理化分析方法可用于这类抑菌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但许帧灿应用微生物测定法可方便地对其抑菌生物活性成分进行总的评价,重复性好。实验表明, 按一定的抑菌效价方法测定板蓝根丙酮回流值,发现1g药材相当于2 2.284μg苯唑霉素的生物效价。 1.3 对内毒素作用〔6,7〕板蓝根抗内毒素作用早在1982 年就有文献报道。近期刘云海等又提取分离并筛选出F022 部位为抗内毒素活性部位,并且证实F022 部位对于内毒素

板蓝根的有效成分研究开题

板蓝根的有效成分抗内毒素作用研究开题 报告 摘要 板蓝根为临床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功能。用于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疼腮、烂喉丹疹、大头瘟疫、丹毒、痈肿等症。目前所用的板蓝根分为两种:一种为十宇花科植物落蓝Isatis indigrotica Fort.的根,全国多数地区,特别北方地区广泛使用,习称“北板蓝”。另一种为爵科植物马蓝Strobilanthes curia ( Nees ) . Ktze.的根,华南地区及西南大部分地区习惯应用,习称“南板蓝”。两者在中医临床上均有应用,《中国药典》(2000版)规定板蓝根为十字花植物藕蓝Isatis uufigotica Fort.的干燥根,是板蓝根的主要来源。现今板蓝根在临床上常用于病毒性疾病及细菌感染疾病,尤其在抗病毒方面疗效确切。众多文献报道板蓝根对于病毒引起的流感、乙型肝炎、单纯疤疹、病毒性心肌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等多种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或预防作用,可以认为板蓝根是较为广谱的天然抗病毒药物。为进一步研究板蓝根抗病毒的成分,现将目前板蓝根化学成分和抗病毒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作以综述。 关键词:板蓝根;动态浊度法;苯甲酸;杭内毒素 板蓝根的有效成分抗内毒素作用的 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本选题意义 细菌内毒素(endotoxin)是迄今发现的生物活性最为广泛的物质之一。在众多多发常见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它可刺激机体防御系统过渡释放炎性因子,引起发热、脓毒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以至死亡内毒素拮抗剂的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的热门课题。中药材清热解毒之功效主要集中于其抗细菌内毒素和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板蓝根是传统的清热解毒中药,为十字花科植物藕蓝Isatis tinctoria L.的根,其化学成分复杂。作为清热解毒中药的典型代表,板蓝根以治疗温热病等感染性炎症疾病见长,研究

土茯苓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土茯苓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土茯苓的临床应用及功效作用的研究来了解土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通过研究得出:土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含菝葜皂甙类(smilax saponins)和提果皂甙元(tigogenin)、鞣质。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抗癌、保护心血管系统、细胞免疫抑制、利尿、镇痛、保护实验性肝损伤以及解毒的作用。 关键词:土茯苓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Glabrous Greenbrier Rhizome’s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Mingzi(tel) Teacher: good number: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Abstract:This article on soil Fuling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role of research to underst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oil Fuling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Through the research: The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of soil containing Fuling Smilax saponin (smilax saponins), and provide fruit sapogenin (tigogenin), tannin. The mai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re: anti-cancer, protect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immune suppression, diuretic, analgesic, and the protection of experimental liver injury in the role of detoxification. Key words: Glabrous Greenbrier Rhizome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前言: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块茎。根茎略呈圆柱 形,稍扁或呈不规则条块,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cm,直径2~5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有的外皮现不规则裂纹,并有残留的鳞叶。质坚硬。切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厚l~5mm,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质略韧,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无臭,味微甘、涩。常切成厚1~5mm的薄片。[1]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均有分布。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残茎和须根,洗净、晒干;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生用。 1.化学成分 本品含落新妇苷、异黄杞苷、胡萝卜苷、3,5,4’-三羟基芪、(一)表儿茶精L、琥珀酸、β-谷甾醇等皂苷、糅质、黄酮、树脂类等,还含有挥发油、多糖、淀粉等。 [2] 2.功效应用 2.1 杨梅毒疮,肢体拘挛 本品甘淡,解毒利湿,通利关节,又兼解汞毒,故对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筋骨疼痛者疗效尤佳,为治梅毒的要药。可单用本品水煎服,如土萆薢汤(《景岳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用法用量:9~15g。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 1、抗病毒 板蓝根含靛苷,对一些细菌,如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还有抗病毒作用。可用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性肝炎、流行性感冒、单纯性疱疹性口炎、咽炎以及肺炎等,有预防或治疗作用。 2、清热、退热 板蓝根中的板蓝根有机酸类化学成分,能清除人体内的毒素和过氧化自由基,从而避免了人体体温的不正常升温,能避免发烧现象的发生,保护机体不受高烧的伤害。 3、生津、清火 板蓝根性寒,味苦,不但可清热解毒,还可祛湿生津、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等,可治目赤头痛。许多凉茶即以板蓝根为主要原料。 4、凉血利咽(温热病症,咽喉肿痛)用治心胃火毒炽盛之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用治大头瘟、头面红肿、咽喉不利等,其功用与大青叶相似,但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本品则善解咽部毒证。

主治温病发热,发斑,风热感冒,咽喉肿烂,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炎,腮腺炎,喉痹等症。 用于温热病气血两燔、发热头痛、咽喉肿痛、温毒发斑、目赤肿痛、烦躁、痄腮、丹毒、大头瘟及痈肿疮毒。对病毒性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丹毒、急性与慢性病毒性肝炎,以及咽喉炎、扁桃体炎、肠炎、细菌性痢疾等均可用之。 含靛蓝、靛玉红、靛苷、β-谷甾醇、氨基酸、棕榈酸、多糖等。现代药理研究,板蓝根水煎液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其提取物能抑制病毒侵染及增殖,并有抗内毒素的作用,板蓝根还有抗炎、护肝、抗氧化、抗癌、免疫调节等作用。 1.板蓝根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板蓝根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板蓝根能使离体兔耳和大鼠下肢灌流量增加,改善家兔肠系膜微循环,降低麻醉家兔的血压,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并使小鼠心肌耗氧量下降。 3.板蓝根有解毒作用。 4.板蓝根有抗癌作用。 5.板蓝根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6.板蓝根有抗红白血病的作用。 7.板蓝根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