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模板).doc4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模板).doc4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模板).doc4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
课 题 教学目标: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课 时
1 课时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 辑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1、什么是面积? 2、请同学翻书到 80 页,请观察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假如这块长方形花坛 的长是 3 米,宽是 2 米,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 二、导入新课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得出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 6 平方米,平行 四边形面积我们还没有学过,所以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这节课我 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三、讲授新课 (一) 、数方格法 用展示台出示方格图 1、 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每个小方格代表 1 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 面积是多少?(18 平方厘米) 2、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每一个方格表示 1 平方厘米,自己数一数是多 少平方厘米? 请同学认真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出现了不满一格的,怎么数呢?可 以都按半格计算。然后指名说出数得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2、 请同学看方格图填 80 页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请学生回答发现了什么? 小结: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则它们的面积相等。 (二)引入割补法 以后我们遇到平行四边形的地、平行四边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边形的东西,都 像这样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不方便?那么我们就要找到一种 方便、又有规律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三)割补法 1、 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沿着所作的高剪下 来,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1-
教学重难点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 个性调整补充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
2、 然后指名到前边演示。 3、教师示范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刚才发现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就把从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的直 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在变换图形的位置时,怎样 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呢?现在看老师在黑板上演示。 ①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 动。 ③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慢慢 向右移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 请同学们把自己剪下来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处,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向右慢 慢移动,直到两个斜边重合。 (教师巡视指导。 ) 4、观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长方形左面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便于比较。 ) ①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 没有变化?为什么?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③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归纳整理: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 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 5、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长方形右面板书: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边形右面板书: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 6、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板书:S=a×h,告知 S 和 h 的读音。 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 a〃h,也 ” 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S=a〃h,或者 S=ah。 (6)完成第 81 页中间的“填空” 。 7、验证公式 学生利用所学的公式计算出“方格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用数方格的方 法求出的面积相比较“相等” ,加以验证。 条件强化: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底和高) (四)应用 1、 学生自学例1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讲解。 3、判断,并说明理由。
-2-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4、做书上 82 页 2 题。 四、体验 )
)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 样推导的?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 1 题。 六、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h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或 S=ah
课后反思:
-3-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
课 题 教学目标: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
课 时
1 课时
1.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应用题。 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个性调整补充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 .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 12 米,高 7 米; (2)高 13 分米,第 6 分米; (3)底 2.5 厘米,高 4 厘米 二、指导练习 1.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 250 米,高是 78 米,它的面积是多 少平方米? (1)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2)如果问题改为: “每公顷可收小麦 7000 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 千克? ①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②生独立列式,集体讲评: 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0÷10000=1.95 公顷, 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 千克 (3)如果问题改为: “一共可收小麦 58500 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 克?”又该怎样想? 与⑵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讨论归纳后,生自己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 (4)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 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地积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否则就会出问题。 2.(1)练习十五第 5 题:
1.4 厘米 2.5 厘米
-4-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
a、你能找出图中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吗? b、他们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c、生计算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d、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 (2)练习十五 6 题
让学生抓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底 和高分别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 3.练习十五第 3 题: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 (如图) ,求高。
7m 分析与解: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28 平方米,底是 7 米,求高就用面积除以底就可以了。 三、课堂练习:练习十五第 7 题。 四、作业:练习十五第 4 题。
-5-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
课 题 教学目标: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课 时
1 课时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发:1.出示平行四边形 1.5 厘米 个性调整补充 每个学生准备三种类型三角形(每种类型准备 2 个完全一样的)和一个 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2 厘米 提问:(1)这是什么图形?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 (2)底是 2 厘米,高是 1.5 厘米,求它的面积。 (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 3.既然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 可以怎样计算呢?(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板书) 二、指导探索 (一)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拿出手里的平行四边形,想办法剪成两个三角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再计算面积呢?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讨论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能帮助我们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 式吗?为什么? ②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 四 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6-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 (指名演示)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突出旋转、平移) 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5.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6.讨论: (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7、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同时板书)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同时板书) 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同时板书)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 2”?(强 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4)如果用 S 表示三角形面积,用 a 和 h 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积 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 (二)教学例 1 红领巾的底是 100cm,高 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由学生独立解答. 2.订正答案(教师板书) 三、质疑调节 (一)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教师提问: (1)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2)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 2? 四、反馈练习 (一)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12 平方厘米,求画斜线的三角形的面积.
-7-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
(二)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1.底是 4.2 米,高是 2 米; 2.底是 3 分米,高是 1.3 分米; 3.底是 1.8 米,高是.1.2 米; (三) 判断 1、 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是 4 厘米,它的面积就是 16 平方厘米。 ) (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 ) 3、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4、三角形的底是 3 分米,高是 20 厘米,它的面积是 30 平方厘米。 ) ( 五、作业:85 页做一做和练习十六 1 题 板书设计: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例 1… …
三角形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100×33÷2=1650(cm) 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8-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
课 题 教学目标:
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练习 1.是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课 时
1 课时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
教学重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个性调整补 充
(1)三角形的面积= 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
,用字母表示是

(2)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2.8 米,高 是 1.5 米。 三角形的面积是 ( 平方米。 2、练习十六 2 题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六第 6 题: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两条虚线互相平行。 ) 你还能画出和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⑴生用尺量一量这两条虚线间的距离,搞清这两条虚线是什么关系? ⑵看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⑶分组讨论如何在图中画出一个与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试着画出来 2.练习十六第 7 题 (1) 让学生尝试分。 (2) 展示学生的作业 可能有 : a、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结论,只要把原三角形分 成 4 个等底等高的小三角形,它们的面积就必然相等。而要找这 4 个等底等 高的小三角形,只需把原三角形的某一边 4 等份,再将各分点与这边相对的 顶点连接起来即可。 b、也可把原三角形先二等分,再把每一份分别二等分。 3、练习十六 9* ) 平方米,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
让学生抓住涂色的三角形的底只有平行四边形底的一半, 它的高和平行四边形
-9-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
的高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2)×高÷2,所以三 角形的面积等于 48÷4 4.练习十六第 3 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让学生列方程解和算术方法解,算术方法 176×2÷22,要让学生明确 176×2 是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课堂练习:练习十六第 8*题。 四、作业:练习十六第 4、5 题。
- 10 -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
课 题 教学目标:
梯形面积的计算
课 时
1 课时
1.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 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 这是一个三角形, 怎样求它的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 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 (2)展示台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 (3)教师导语: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 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推导公式 (1)操作学具 ①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②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③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④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操作:梯形(重叠) (2)观察思考 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a.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 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b. 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反馈交流,推导公式。 ①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③字母表示公式。 教师叙述:如果有 S 表示梯形的面积,用 a、b 和 h 分别表示梯 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 11 -
教学重难点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个性调整补充
旋转
平移
平形四边形。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S=(a+b)h÷2” 。 第二层次,深化认识。 (1)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①提问:想一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 ②学生回答,教师在展示台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引导操作。 ①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能否仿 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推导梯形面积的计 算公式呢? ②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讨论,教师作适当指导。 (3)信息反馈,扩展思路。 说一说你是怎样割补的?教师展示各种割补方法。 第三层次,公式应用。 (1)出示课本第 89 页的例题,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横截面” 。 (2)学生尝试解答。 (3)展示台出示例题的解答,反馈矫正。 (4)完成例题下面的“做一做” 。 3.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七第 1、2 和 3 题。 (2)讨论完成练习十七第 4 和 6 题。 4.全课小结。 (略)
- 12 -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
课 题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课 时
1 课时
教学目标: 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知道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图形面积的和(或差) ;能正确地进行组合图形 面积计算,并能灵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个性调整补充
“第一个图形是什么形?它的面积怎样计算?”学生口答,教师在长方形图 的下面板书:S=ab “第二个图形呢?” …… 学生分别口答后,教师在每个图的下面写出相应的计算面积的公式. 教师: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我们已经学会了,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图形 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组合图形 面积的计算。 二、 认识组合图形 1、让学生指出 92 页页的四幅图有哪些图形? 2、引导学生把下面的图形,组合成多边形(展示台上拼)
对学生的拼出的图形,有选择地出示其中的几个。 (如下所示)
- 13 -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
分别说出这些图形是由哪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
师:怎样计算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呢?(板题) 二、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1.讨论计算上面拼成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生板演其余每组完成一图) 订正,讨论第一图的两种方法。 5×5+5×6÷2 =25+15 =40(平方厘米) [5+(5+6)]×5÷2 =16×5÷2 =40(平方厘米)
2m 2.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图形也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出示例 1 题目及 图) 。 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 如果不分割能直接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引讨横虚线的作用)怎样计算这个组 合图形的面积呢?(讨论方法后,再打开书计算,同时指名板演) 5×5+5×2÷2 还能用其他的划分方法求出它的面积吗?(分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下面情况。 [5+(2+5)]×(5÷2)÷2×2 小结:一个组合图形,可以用多种方法划分成几个已经学过的简单图形,再分别 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但要注意分割图形时,应当考虑 计算的方便,特别要有计算面积所必需的数据。 (比如——图示,能容易找出所需 的数据吗?) 三、巩固初步 1.做一做/书 93 页 2.练习十八/第 1 题 3.练习十八/第 2 题 (1)由中队旗引入 (2)算出它的面积。 (单位:厘米)——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 14 -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
S 总=S 梯×2
S 总=S 长—S 三
5.练习十八/第 3、4 题 四、拓展练习 练习十八 8*
- 15 -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
课题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一)
课 时
1 课时
2、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教学重难点
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 教师准备 主体图挂图或投影。 学生收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必然的、不可能的、不确定的) ,硬 币。 个性调整补充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学生准备
一、信息交流。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并对其可能性做出说明。 师出示收集的事件,共同讨论。 2、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不确定的事件,我们现在一起来研究它们的可能性 大小。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主体图,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在击鼓传花中,谁得到花的可能性大?掷硬币呢? 生:击鼓传花时花落到每个人的手里的可能性相等,抛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和 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是相等的。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等可能性事件? 生举例….. 2、抛硬币试验 (1)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抛 100 次) 。 抛硬币总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反面朝上次数
(2)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观察。 (3)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 德?摩根 蒲丰 费勒 皮尔逊 罗曼若夫斯基 抛硬币总次数 4092 4040 10000 24000 80640 正面朝上次数 2048 2048 4979 12012 39699 反面朝上次数 2044 1992 5021 11988 40941
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
- 16 -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
近。 3、师生小结: 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 面的可能性是。 三、练习 1、P.99.做一做 2、练习二十 第 1---3 题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17 -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
课 题 教学目标: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二)
课 时
1 课时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 物。 3、 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投影仪、扑克牌 个性调整补充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1、盒子中有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 是多少?白色呢?黄色? 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 1 到 9 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 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 5 个,蓝色球 12 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 蓝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 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两个人就是,……9 个人就 是,女生的可能性也是。 师:如果 18 个学生中,男生 10 人,女生 8 人,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又各 是多少呢?……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 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 18 -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3、小结 4、巩固练习 完成 P.101.做一做。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 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 3 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 3 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三、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 1、第一题,准备 9 张 1 到 9 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2、第二题,学生在独立设计,全班交流。 3、第三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19 -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
课 题 教学目标: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三)
课 时
1 课时
1、通过罗列出两人玩“剪子、石头、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计算出其可能性。 2、了解采用“剪子、石头、布”游戏的公平性。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收集生活中的等可能性事件 个性调整补充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交流收集的等可能性事件,并说明其发生的可能性。 2、计算发生的可能性,首先看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再看发生的事件又几 种,最后算出可能性。 二、新授 1、同学们都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谁能和老师一起玩?游戏…… 这样确定谁胜谁败公平吗? 生发表意见。 下面我们就用可能性的指示,看看这个游戏是否公平? 2、罗列游戏中的所有可能。 可交流怎样才能将所有的可能都列出来,方法的交流。 小丽 小强 结果 石头 剪子 小丽 获 胜 石头 布 小强 获 胜 石头 石头 平
3、通过观察表格,总结 一共有 9 种可能;小丽获胜的可能有 3 种,小强获胜的可能也是 3 种,平的可 能也是 3 种。所以小丽获胜的可能性是,小强获胜的可能性是,二者相等,所以 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来决定胜负是公平的。 4、反馈练习 P.103.做一做 重点说明:一共有多少种可能,如何想的。 注重学生判断的方法多样化, (1)计算出单数、双数的可能性; (2)其他方法, 如双数只有一个 6,而单数则有两个,因此末尾出现单数的可能是双数的两倍, 因此这是不公平的。 三、练习
- 20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2020年的教师资格证面试即将来临,那么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占此次面试分数一定的比例,因此写一个好的教学方案板书对这次考试来说非常重要。要想取得高分通过此次考试,要对教学设计相关考点非常熟悉。那么,小编现在结合了近几年教学设计常考的题,给大家分享一下下面的模板。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认出、了解、理解、描述、会运用、会写、会算、能证明(概念、性质、含义、定理、公式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体验、探索(观察、猜想、动手操作、推理论证等)过程,提高、培养(观察分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数感、符号意识、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来讨论思想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xxx,培养xxx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找出重要的知识点) 难点:(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本节课哪些知识学生比较难掌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谈话引入或情景引入等) 教师活动:根据教材内容自制多媒体动画(或展示xxx、创设xxx 等),引出课本主题图。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与有关的数学

问题。教师指出本课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是:1.xxx;2. xxx;等学生活动:就教师的提问展开独立思考或讨论得出xxx 设计意图: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二、探究新知 环节一:动手操作,锻炼能力 教师活动:针对课本排版的第一个知识点,阐述活动和提出问题学生活动:xxxxx 设计意图:合作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感、符号意识等 环节二:团队合作,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xxxx 学生活动:xxxx 设计理念:分析推理能力、抽象能力等。 环节三:xxxx 三、多层训练,深化知识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练习题组设计如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目录 教学进度 0 学期备课 (1)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3) 第二单元:位置.......................................................... (26)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33) 第四单元:可能性 (59)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65)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06)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125) 第八单元:全册整理和复习 (130)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学期备课 备课时间: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含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位置、小学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二、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己探索出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2、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3、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尝试、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较熟练、灵活的运用面积公式计算它们的面积。 4、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之分,并能正确的找出可能性的大小。 5、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知道编码的组成;体会编码的实用性;并会自己设计简单的编码。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1.小数乘、除法。

2.简易方程。 3.多边形的面积。 难点: 1.小数的乘、除法。 2.列简易方程求解。 四、课时安排 1、小数乘法:………………………………………………..10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2、位置:…………………………………………………3课时 3、小数除法:………………………………………………….1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4、可能性:………………………………………………….3课时 5、简易方程:……………………………………………………19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6、多边形的面积:………………………………………………8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7、数学广角:……………………………………………………1课时

(完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七个教学单元及总复习,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教学代数的初步知识;图形与几何安排的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位置,初步渗透直角坐标系的思想,以及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第四单元可能性;还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了掷一掷。 与原实验教材相比主要变化有以下几点: 1.从六年级上册移来“位置” 单元,“观察物体”移到五年级下册。2.“可能性”单元根据课标要求进行了调整。 3.“数学广角”的内容进行调整。 4.“简易方程”的结构进行调整及其他单元内容的变化。 5.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由原三上移来。 三、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探索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进度表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本班共有学生比较少,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1、小数乘法 第一课时 课题: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100倍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2.会正确地计算和描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转化、对比的数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法: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1)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买3个燕子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3)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10 3 5角 × 3 × 3 1 0. 5 元÷10 1 0 5角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小学数学说课万能模板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是_____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 ___________是人教版小学数学___年级 ___册第____单元第____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______的基础上学习的,并为后面学习_____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的思维过程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如果是计算课: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及检查习惯,如果是图形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通过以上对教材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对学生认知特点的分析,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课:重难点是_____的算法以及算理,并能正确计算。图形课:重点是掌握________的计算公式,难点是转化前后图形间各部分的对应关系。概念课:比较杂,每个都不太一样,自己看书总结吧) 二、说学情 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学情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______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但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灵活运用还有待加强。这些都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法 我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时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创设情境法(故事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提问导入法等),引导启发法,直观演示法,同时辅以讲练结合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因此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真正让数学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 五、说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 首先来回顾一下教案的具体内容—— 教案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 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 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同学们要注意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不要漏掉重要的内容! 课题名称 一、教学目标 [1-3]年级 初步认识,理解,掌握.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过程中,初步学会,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

的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活动,初步体会,培养学生习惯,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4-6年级]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掌握,能熟练地。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过程,体会,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活动,体验,初步形成能力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掌握) ,能够熟练运用。 【难点】 理解(推导) 的过程,掌握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练习法、讨论法、活动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出示情境(复习旧知) 。

提练数学问题,并提问学生:。 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引出课本内容。环节二:新授 (一)合作探究 1、教师多媒体出示PPT,提出问题并分组问题: 问题1:。 问题2:。 2、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展示 小组1:。 小组2:。 4教师针对小组展示,作出评价,并进行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提升:。 (二)例题讲解 1、出示例题,学生独立思考。 2讲解例题,演示过程。强调书写步骤 环节三:巩固练习 PPT出示练习,请学生在黑板上作答,集体讲解订正。 环节四:课堂小结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补充点评,提升。 环节五:布置作业 作业1:课后练习1.2.(一二年级无书面作业)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逐字稿万能模板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逐字稿万能模板 【教学设计逐字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鞠躬)我应聘的是小学数学教师03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课题是《认识小数》,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段有趣的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看完后老师会提问大家。同学们视频观看完了,视频中的小朋友和妈妈们一起购买橡皮擦和儿童剪刀,可是这位小朋友看不懂价格标签,有哪位同学可以帮助他呢?(稍停顿环视)好!这位男同学你来帮一下他。这位男同学说,他也不看不懂标签。不过没有关系,这位同学能够站起来说明勇气可嘉!大家给他掌声!(鼓掌)有哪位同学知道呢,请积极举手!好!这位女同学你来说一下。这位女同学说,一块橡皮擦的价格是0.8元;一把剪刀的价格是3.9元,标签上是用小数表示的。这位同学回答很好,声音也很洪亮!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认识小数》。(板书:认识小数)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4幅图片,第一幅图片是一位阿姨购买西红柿,称重台上显示价格是3.45。第二幅图片是货架上的铅笔和圆珠笔的价格,分别是0.85元和2.60元。第三幅图片是医生帮小朋友量体温,温度是36.6,体温正常。第四幅是儿童购买儿童票,规定儿童身高标准,分别是1.2米和1.5米。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数字和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现在分为4个小组来讨论,讨论之后每个小组请派出代表来报告。 讨论结束了,刚才我看到大家讨论的非常激烈。现在我们分别请出4个小组的代表来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讨论结束了,我们4个小组的代表都汇报了结果,都认为这些数字都有小圆点,而整数没有小圆点,而且这些数的读法和整数的读法也不同。是的,这些小数的确和整数不同,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数字叫做小数。(板书:3.45、0.85、2.60、36.6、1.2、1.5叫做小数)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上述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按照十进制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与进位都可以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了。鉴于此,本单元的编排十分注重加强与整数乘法的练习,以便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数。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2.在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课时 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 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小数乘整数。(教科书2~3页例1,例2,“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并体会转化是学习新知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

简案模版 一、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1. 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aims) 2. 过程与方法(Ability aims)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Emotional aims) 二、教学重点难点(Teaching key point and difficult point) 1. 教学重点(Key point) 2. 教学难点(Difficult point)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Step1 Lead in): 2. 新课教学(Step2 Presentation): 3. 巩固提高(Step3 Consolidation): 4. 小结作业(Summary and homework): 四、板书设计(Blackboard design) 五、教学反思(Teaching reflection)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 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 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 (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 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列综合算式:53+38-24,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 改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3.书中练习题:先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课后继续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决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汇总]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汇总]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课题名称: 执教者:姓名单位:×省×市×县××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年级(上或下)册第×页××。 一、教材分析 主要包括:教学主要内容,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意图及特色等。),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说明:可以在教学组内或学区中心集体研讨,或专家的指导下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应体现在学习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二、学生分析 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说明:学生分析应该通过学生调研,以作为科学依据,不能仅凭经验判断。学生分析是个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结果简单代替对自己的学生分析。 已有知识基础的调研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实现,对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是更为重要的,这种分析是教师设计和修正“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学生经验、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等的调研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选择访谈对象,如对于学困生做特别的访谈。调研中可以将学生测验、访谈、小组观察等结合起来。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明: 1(教学内容分析和学生分析是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前提。因此,如果对教学内容分析的要求越透彻,对学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学和规范,学习目标的设计就越不是一件简单而迅速的工作。 2(学习目标是为学生的“学”所设计,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服务的。学习目标是个性化的,又是尊重数学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生未来学习需要的。 3(学习目标的制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但具体形式不一定逐条对应。 4(学习目标应该在下面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实在的落实。特别是教学活动中设计意图应该阐释,活动及其组织与实施是如何为达成目标服务的。 四、教学过程 主要包括 1( 活动内容: 2(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说明:指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习等;教师活动的开展—提问或提出任务,组织合作学习,组织交流,讲授等;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如学具、教具、课件等。 3( 活动的设计意图 说明:为教学活动和活动的组织实施进行辩护,辩护的出发点是分析它们是否促成了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不是简单地主观臆断是为目标服务,应该有一定的理由—数学的、教学的。更不应该写成一些没有针对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预案 《小数的乘法》 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1 小数乘整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乘整数。(教材第2~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会正确计算。 3.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会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 导入练习投影片,例题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师:我们学习过整数的乘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指名说一说) 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因数、因数、积) 2.复习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 因数15 150 1500 1.5 0.15 因数 2 2 2 2 2 积 教师投影出题,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第二栏与第一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第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第二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从前三栏中你发现了什么?(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 第四栏,不计算能知道积是多少吗?(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1/10,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缩小到原来的1/10)

从后两栏中你发现了什么?(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1/10、1/100,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缩小到原来的1/10、1/100) 掌握了这个规律,对我们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实施 1.创设学习情境,学习小数乘整数。 (1)投影出示主题图。 (2)观察主题图,了解图中的相关信息。 A. B. C. D. 3.5元 4.6元 6.4元 2.8元 (3)提问:你最喜欢哪种风筝?如果你要买风筝,你准备买哪种?买几个? 学生自由发言,阐述自己的想法,教师板书学生的不同选择。 请学生按风筝的序号说出单价和数量。 单价/元数量/个 风筝A 3.5 3 风筝B 4.6 4 风筝C 6.4 6 风筝D 2.8 5 2.自主学习。 提问:现在一位同学想买3个风筝A,请你当一回售货员,算一算总价是多少。 (1)尝试计算。 怎样列竖式计算呢?能不能把这些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 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探求计算方法。 (2)交流、分享计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3.5 3元×3=9元 3.5 5角×3=1元5角 + 3.5 9元+1元5角=10元5角=10.5元 10.5 方法三: 方法四: 4元×3=12元 3.5元=35角 5角×3=1元5角35 12元-1元5角=10元5角=10.5元× 3 105 105角=10.5元 (3)分析各种算法的算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分析、评价,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第四种算法。 提问:上面四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的关键是什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备课 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譬如,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 《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或《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优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法。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xx学区校本教研 备课本 (一) 科目: 年级: 执教教师: 年度期

一、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 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二、学段目标:

第一单元备课说明

xx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数学教案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 ×3× 3 1 0. 5 元缩小到它的1/10 1 0 5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P2做一做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 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 识来解答呢?(生试算,指名板演。) (1)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然后板书,并指名说是如何算的.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6 0 缩小到它的1/100 3 6 0 引导性提问: 0.72变成7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2×5算完了,再该怎么办? 为什么要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 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 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 将小数末尾 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25×7 0.7×4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运用 1、填空。 4. 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 教学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实例容确定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判定、合作、探究等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相关容确定) 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相关容确定) 教具、学具准备:(根据教学容准备相应的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或教授)新知:(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 2、合作探究: 3、精要点拨: 三、巩固应用:(课堂练习) 一星级题目和二星级题目:(课本) 设计意图:以基础为主,主要激发中下层生的学习兴趣。 三星级题目:(课本)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星级题目和五星级题目:(课外,) 设计意图:此题是给中上层的学生做的,从而达到培优的效果;在培优方面,我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培养他们成为“问题”少年。 四、拓展延伸: 五、作业布置: 六、课堂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学校:___________ :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一、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该批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前的知识储备和知识关联。 二、教学容(教材)分析 本单元或本课时是_____________教材___________章(模块)的第_______节,是关于_____________的容,在整册教材中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什么?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什么? 多少课时完成?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要了解或知道的概念、名称,理解什么原理、学会什么操作、掌握什么技能?) (1) (2) (3) …… 2、过程与方法(是指学生要掌握的什么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如操作的步骤、操作的原理和方法等,通常教师都容易误描述成教师通过什么过程和什么方法,使学生做了什么) (1) (2) (3) ……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该课时在知识上获取的意义教育,师生、生生的学习交往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等,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方面) (1) (2) (3) ……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 五 4 效修 嚓

中心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积的近似值,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材紧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引导学生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突出了乘法分配率的应用和教学。在练习中设计了形式多样、与日常生活密切的实际问题和计算练习,加强训练,提髙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己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乘法运算定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法奠定了认知的基础。 (2)以前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探索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进步,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基础。 (3)教学中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达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2?3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1.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及描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具准备】 将例1主题图制成课件,或用吹塑纸做好四种不同形状的风筝。 一、教学例1 (在买风筝的活动中引入小数乘整数的学习) 课件显示风筝专卖店的一角,动态、醒目地逐一闪动四种形状各异、价格不同的风筝。也可用吹塑纸剪好四种风筝一一贴在黑板上,同时标上它们的价格。 1.看图叙事导入。 2.引入付款金额的计算。 教师指着上述表格,提问:“买3个风筝(1),要多少钱呢?”请学生当一回售货员,算一算买3个风筝(1)需要的总价。 二、自主计算“3. 5元X3 =? ”,体现计算策略多样化 1.人人尝试计算。 给足时间,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经验独立算出买3个风筝(1)所需的金额。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中的不同计算思路。 2.交流、分享不同的计算智慧。 在多数学生都完成的情况下,请几位不同解题思路的学生将自己的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学生的计算思路可能有以下几种: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最新版)

《观察物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者:杜巧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形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物体、想象猜测、合理推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 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难点:1.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2.明确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

的。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教具学具: 教具:小药箱、球、圆柱体。 学具:小药箱、球、圆柱体。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 师:奇怪?为什么同样的庐山会成岭又会成峰呢?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师:这里,诗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观察。你们还想观察更多的物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观察物体(一)(板书) 二、合作探究 1.例1 (1)回忆立体图形 师:回忆一下,你知道哪些立体图形呢? (2)认识物体的三个面(正面、上面、侧面) 师:这是什么呢? (小药箱) 师:你能区分小药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摸再告诉大家。(指一人上来摸一摸、说一说)学生指正面的时候教师说:在生活中,我们通常把长方体对着我们的面叫正面,为了方便,所以写了小药箱字的这一面是正面。 师:侧面呢?他指了几个侧面?教师边指边说:这个侧面在——左面,我们叫它——左侧面。这个侧面在——右面,我们可以叫它——右侧面。现在老师考考你们,我随便指一个面,你们能说出它是小药箱的什么面吗?(教师指学生抢答) (3)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其形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