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寡人之于国也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释义: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释义: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释义:4.直不百步耳通“”,释义: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通“”,释义:

二、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数: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数: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数: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数:

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数:

2、直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直: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直:

⑤理直.气壮直:

3、发

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

②主人忘归客不发.发:

③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发: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发:

⑤百发.百中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兵:

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兵: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兵:

④穷兵.黩武兵:

5、胜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

②驴不胜.怒,蹄之胜: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胜: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胜:

6、加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加:

②臂非加.长也加: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加:

④樊哙负其盾于地,加.彘肩上加:

⑤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加:

7、食

①鱼鳖不可胜食.食: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

③谨食.之食:

8、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

②寡人之于.国也于: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

④则移其民于.河东于:

9、之

①王道之.始也之:

②寡人之.于国也之:

③填然鼓之.之: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之:

10、以

①请以.战喻以:

②以.时入山林以: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以:

④以.五十步笑百步以: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

三、古今异义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河:古义:;今义:泛指河流。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古义:;今义: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

3.弃甲曳兵而走.。

走:古义:;今义:行走。

4.五十者可以

..衣帛矣

可以:古义:;今义:常连用,表示同意。

5.是使民养生

..丧死无憾也。

养生:古义:;今义:保养身体。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填然鼓.之鼓: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

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

4.是使民养生丧死

...无憾也生:、丧:、

死:

5.谨.庠序之教谨:

6.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

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

1.非我也,岁也。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4.申之以孝悌之义。

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8.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劝学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通“”,释义:2.君子生非异也通“”,释义: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释义:

通“”,释义: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释义:

二、一词多义

1、利

①金就砺则利.利:

②非利.足也利:

2、明

①知明.而行无过矣明: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明:

③火尚足以明.也明:

3、望

①吾尝跂而望.矣望:

②日夜望.将军至望:

③先达德隆望.尊望:

④适冬之望.日前后望:

4、而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而: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而:

③而.见者远而:

④锲而.舍之而:

⑤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而:

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

5、者

①假舟楫者.者:

②不复挺者.者:

6、焉

①风雨兴焉.焉:

②圣心备焉.焉:

7、于

①而寒于.水于:

③取之于.蓝于:

8、之

①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之: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之:

三、古今异义

1.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古义:;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

爪牙:古义:;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黄泉:古义:;今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

..一也

用心:古义:;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

寄托:古义:;今义:指把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或某物身上。6.金.就砺则利

金:古义:;今义:金子,黄金。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

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曲:

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

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

9.用心一.也一:

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过秦论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外连衡而斗诸侯通“”,释义:2.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释义:4.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于仟佰之中通“”,释义: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通“”,释义:6.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通“”,释义:7.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通“”,释义:

二、一词多义

1、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及:

②及.至秦始皇及:

2、北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

②追亡逐北.北:

3、制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制: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制:

4、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兵:

②收天下之兵.兵:

③行军用兵.之道兵:

5、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亡:

②追亡.逐北亡: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亡:

6、举

①包举.宇内举:

②西举.巴、蜀举:

7、利

①因利.乘便利:

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利:

8、固

①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固:

②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

9、因

①因.遗策因:

②因.利乘便因:

③因.河为池因:

10、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之: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之:

③商君佐之.之:

④聚之.咸阳之:

三、古今异义

1.以为

..桂林、象郡

以为:古义:;今义:认为。

2.山东

..豪俊遂并起

山东:古义:;今义:指山东省。

3.皆明智

..而忠信

明智:古义:;今义:通达事理。

4.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河:古义:;今义:河流。

5.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古义:;今义: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

6.于是

..六国之士

于是:古义:;今义:连词,表承接关系,用在后面的分句里。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履.至尊而制六合履: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绳:

3.外.连衡而斗诸侯外: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

景:

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

6.外连衡而斗.诸侯斗:

7.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

8.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小:、弱:

9.追亡.逐北.亡:、北:

10.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

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

1.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铸以为金人十二。

5.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6.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师说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释义:

2.或师焉,或不焉通“”,释义: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通“”,释义:

二、一词多义

1、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

③吾师.道也师: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

⑤吾从而师.之师:

2、惑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

3、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

4、传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传: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

5、贤

①其贤.不及孔子贤: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贤:

③尊贤.而重士贤:

6、无

①孰能无.惑无: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

7、之

①择师而教之.之:

②郯子之.徒之: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之:

④句读之.不知之:

⑤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之:

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之:

8、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其:

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其: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其:

⑥其.可怪也欤其:

9、乎

①其皆出于此乎.乎:

②生乎.吾前乎:

③固先乎.吾乎:

10、于

①耻学于.师于:

②其皆出于.此乎?于:

③于.其身也于: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于:

⑤不拘于.时于:

三、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

..必有师

学者:古义:;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古义:;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圣人之所以

..为圣

所以:古义:;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4.吾从而

..师之

从而:古义:;今义: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5.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必:古义:;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6.年十七,好古文

..

古文:古义:;今义:“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7.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古义:;今义:大多数人。

8.小学

..而大遗

小学:古义:;今义:初级正规教育学校。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吾师.道也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

3.小.学而大.遗小:、大:

4.吾从而师.之师: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

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不拘于时,学于余。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5.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参考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

一、1.“无”通“勿”或“毋”,不要。

2.“颁”通“斑”,花白。

3.“涂”通“途”,道路。

4.“直”通“只”只是、不过。

5.“检”通“敛”,约束、收敛。

二、1.数①cù密、细密;②几、若干;③命运;④shuò屡次;⑤数目、数量;⑥sh ǔ计算。

2.直①仅、只;②与“曲”相对,不弯曲;③价值;⑤正确。

3.发:①指打开粮仓救济百姓;②出发;③征发、派遣;④开放;⑤发射。

4.兵: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④战争。

5、胜:①尽;②承受;③胜利;④超过;⑤优美的。

6、加:①更加;②增加;③夸大;④放;⑤施加。

7、食:①读shí,吃,动词;②读shí,名词,食物;③读sì,通“饲”,喂养。

8、于:①介词,比;②介词,对;③介词,在;④介词,到。

9、之:①助词,的;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助词,衬音,无意义;④代词,代百姓。

10、以:①介词,用;②介词,按照;③介词,把;④介词,凭借;⑤连词,因。

三、1.河:专指黄河;2.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3.走:逃跑;4.可以:可以,凭借;5.养生:供养活着的人。四、1.鼓:名词活用为动词:打鼓,击鼓进军。2.王:名词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3.树:名词活用为动词,种树。4.生:动词活用

为名词,活着的人;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死:动词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5.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6.移:使动用法,使……迁移。

五、1.判断句。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

2.判断句。这就是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

3.判断句。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

4.状语后置。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地讲给他们听。

5.状语后置。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重物行走。

6.宾语前置。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7.宾语前置。畜养鸡豚狗彘等家禽,不要错过繁殖的季节。

8.状语后置。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劝学

一、1.“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生”,通“性”,资质、天赋。

3.“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晒干。

4.“知”通“智”智慧。

二、1、利:①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2、明:①明达;②智慧;③照明。

3、望:①向远处看;②盼望;③名望;④农历每月十五日。

4、而:①连词,递进关系,并且;②连词,表修饰;③连词,表转折;④连词,表假设;⑤连词,表承接;⑥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5、者:①代词,指……的人;②代词,……的原因。

6、焉:①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②句末语气词,了。

7、于:①介词,比;②介词,从。

8、之:①助词,的;②助词,无义。

三、1.博学: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2.爪牙:爪子和牙齿;3.黄泉:地下水,很深的地下水;4.用心:因为用心;5.寄托:寄放,容身;6.金:金属制的刀剑等。

四、1.輮: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2.日:名词作状语,每天。3.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4.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5.曲:形容词用作名词,曲度,弧度。6.高: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处。7.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8.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9.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五、1.判断句。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火烤),使它成为这样的。

2.判断句。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3.状语后置。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4.定语后置。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

5.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6.固定句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达到千里远地方的办法

过秦论

一、1.“衡”通“横”。

2.“从”通“纵”。

4.“倔”通“崛”,兴。

5.“景”通“影”,影子。

6.“有”通“又”。

7.“没”通“殁”,死。

二、1、及:①赶得上,追得上,动词;②等到,介词。

2、北:①在北方,方位名词活用为状语;②败北的军队,名词。

3、制:①统率,动词;②制裁,制服,动词;③控制,动词。

4、兵:①军队,名词;②兵器,名词;③军队,名词。

5、亡:①丢失,丢掉,动词;②动词用作名词,逃亡的军队;③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6、举:①举起,拿走,动词;②攻取,动词。

7、利:①有利的形势;②锋利,形容词。

8、固:①坚持;②坚固;③顽固。

9、因:①沿袭,动词;②趁着,介词;③凭借,依据,介词。

10、之:①的,结构助词;②这,指示代词;③他,指秦孝公,代词;④到,动词。

三、1.以为:把……作为。“以”后省略了宾语“之”;2.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3.明智:聪明智慧;4.河:黄河;5.爱:吝惜;6.于是:在这时。

四、1.履:鞋子,名词作动词,登上。2.瓮、绳:名词作动词,用瓮做,用绳子系。3.外:名词作状语,对国外。4.云、响、景:名词作状语,像云彩那样,像回声那样,像影子那样。5.北:名词作状语,在北方。6.斗:使动用法,使(诸侯)相斗。7.愚:使动用法,使(百姓力量)愚蠢。8.小、弱: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9.亡、北:动词作名词,逃跑的士卒,溃败的军队。10.固:形容词作名词,险固的地势。

五、1.判断句。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

2.判断句。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用破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板的贫家子弟,是下层的人民,是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兵卒。

3.判断句,宾语前置。这是因为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就不同。

4.定语后置。冶炼它们铸造成十二个铜人。

5.状语后置。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

6.省略句,“命”后省“于”。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秦的下级官吏。

师说

一、1.“受”通“授”,传授,讲授。

2.“不”通“否”,表否定。

3.“读”通“逗”,阅读中的断句。

二、1、师:①名词,老师;②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③动词,学习;④动词,从师学习;

⑤意动用法,以……为师。

2、惑:①名词,疑难问题;②形容词,糊涂。

3、道:①名词,道理;②名词,风尚。

4、传:①动词,传授;②动词,流传;③名词,传文。

5、贤:①德才,名词;②贤能,形容词;③贤明的人,名词。

6、无:①没有;②无论。

7、之:①代词,指代人;②代词,这;③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⑤之:助词,凑足音节,无意义;⑥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无义。

8、其:①人称代词,他;②人称代词,他们;③人称代词,他们的;④指示代词,那些;⑤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⑥语气副词,表强调,真是;表反问,难道。

9、乎:①语气助词,表推测,吧;②介词,表时间,在;③介词,表比较,比。

10、于:①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②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③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④介词,表示比较,比;⑤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三、1.学者:求学的人;2.所以:用来……的;3.所以:相当于“……的原因”;4.从而:跟随并且;5.不必:不一定;6.古文:秦汉的散文;7.众人:一般人,普通人;8.小学:小的方面学习了。

四、1.师:名词作动词:学习。2.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3.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4.师:意动用法:以……为师。5.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五、1.判断句。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判断句。因此,不论地位显贵或是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被动句。不受时代风气的影响(不以从师学习为耻),向我学习。

4.宾语前置。不知道断句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

5.状语后置。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有贤能。

必修一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高中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同____)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通____) 4.失其所与,不知(____通____) 答案 1.已矣 2.共供供给 3.说悦 4.知智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古义: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古义: 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答案 1.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2.出使的人。

3.那人,指秦穆公。 三、一词多义 1.微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③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 ④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⑤微风鼓浪() 答案①如果没有②暗暗地③稍微,略微④低贱,卑下⑤微小,轻微 2.若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④若入前为寿() ⑤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答案①假如②好像③及,比得上④第二人称代词,你⑤形容词词尾,相当于“貌”“……的样子” 3.许 ①许君焦、瑕() ②杂然相许()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答案①答应,允许②赞许,赞同③这样,这般 ④表示大约的数量⑤处所,地方 4.鄙 ①越国以鄙远() 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③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④鄙人不知忌讳() ⑤孔子鄙其小器() 答案①把……当做边邑②边界地方③庸俗,浅陋,鄙俗④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⑤轻视 5.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⑤以勇气闻于诸侯() 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⑦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高中语文必修三 期末复习文言文知识 重难点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三期末复习文言文知识重难点汇总 必修3 《寡人之于国》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颁—斑,花白 3.涂不饿莩而不知发涂—途,道路莩—殍,饿死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称王。 (三)一词多义 1.于寡人之于国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至 不求闻达于诸侯在 赵氏求救于齐向 2.以请以战喻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 3.之填然鼓之衬字,不译 树之以桑衬字,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不译 4.胜谷不可胜食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5.兵非我也,兵也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将兵万人士兵 穷兵黩武战争 (四)古今异义 1.河内凶: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2.五十者可以衣帛:古,可以以之;今,一个连词。 (五)重点词语 1.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强语气。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 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表敬。 5.数罟不入洿池:密;网;池塘,洼地积水。 6.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反复陈述;义,道理。8.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9.王无罪岁:归咎,归罪;年成。 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 12. 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六)特殊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只是……罢了,不过……罢了固定句式 2.未之有也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必修三文言文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 一、通假字 1.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 2.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通“ ”通“ ”通“ ”, ”) ”) ) 5.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6. 虽有槁暴 7. 君子生非异也(“ (“ (“”通“ ”通“ ”) ”通“ ”, ”,) ) 二、古今异义 1.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 今义:表示可能、能够、同意、认可之意。 2. 然.而.不王者古义: 今义:转折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 3.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 今义:保养身体 4.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古义: 今义:认为 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6.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古义: 今义:多比喻坏人的党羽,多含贬义 7.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 今义:①托付;②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 某种事物上) 三、一词多义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 1. 数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金就砺则利(《劝学》)()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2. 利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并序》)()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劝学》) 君有疾在腠理( 《扁鹊见蔡桓公》 )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孟子·梁惠王上》 ) ( ( ) ) ( ) 4. 疾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嫉恶如仇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西门豹治邺》 ) 《史记·孙膑列传》 ) ( ( ) 《三峡》) ( ( ) )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不能称前时之闻( 《伤仲永》) 《劝学》) ( ( )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 ( ) 余知而无罪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 ) (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3. 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 ( ( ) ) 愿大王少假借之( 《荆轲刺秦王》 ) 乃以吴叔为假王( 《史记·陈涉世家》 ) ( ( ) ) 5. 闻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 ( )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 ( ) 扫后更闻香(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 ( ) 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屈原列传》) (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 ) 6. 而 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劝学》) ( ( ) ) 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 ( )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2. (二)动词的活用动词作名词 ① 填然鼓.之 ②然而不王.者 ③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也 ( ( ( ( ) ) ) ) ⑤王无罪.岁 ( )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 ( ) 名词作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

高一数学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介绍

高一数学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介绍 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 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 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 定的:属于或不属于。 (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 3、集合的表示:{…} (1)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a、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a,b,c……} b、描述法: ①区间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x?R|x-3>2},{x|x-3>2} ②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③Venn图: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曲线里面表示集合。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即:a?A (2)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即:a¢A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6、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1)—子集 定义: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7、集合的运算 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 (1)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更多学习资料和名师公开课敬请关注公众号:好分数高中圈获取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寡人之于国》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颁—斑,花白 3.涂不饿莩而不知发涂—途,道路莩—殍,饿死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称王。 (三)一词多义 1.于 寡人之于国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至 不求闻达于诸侯在 赵氏求救于齐向 2.以 请以战喻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申之以孝悌之义把 3.之 填然鼓之衬字,不译 必 树之以桑衬字,不译 以 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不 长译 4.胜 安 谷不可胜食尽 君 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 为 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 质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兵 5.兵 乃 非我也,兵也兵器 出 军队将兵万人士兵穷兵黩武 战争

2.五十者可以衣帛:古,可以以之;今,一个连词。 1

(四)重点词语 1 .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 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 5.数罟.不入洿池..:密;网;池塘,洼地积水。 6.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复 陈述; 义,道理。 8.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9.王无罪岁..:归咎,归罪。 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 12.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六)特殊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只是??罢了,不过??罢了固定句式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 三、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 形 容 词 使 动 用 法 , 使 ? ? 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高一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2、一词多义(例) 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 间至赵矣(抄小路) 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 付之度外(考虑) 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拜送书于庭(叩拜) 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 我见相如(看见,遇见) 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 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 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 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往,去)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 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 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矣(侥幸)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释义: 1.已,同“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释义: 2.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释义: 3.厌,通“餍”,知足,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通“”,释义: 4.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通“”,释义: 5.知,通“智”,明智。

二、一词多义 1、贰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不迁怒,不贰.过 1、贰:①从属二主;②再,重复。 2、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把……作为边邑;③庸俗,鄙陋;④轻视,看不起。 3、许 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杂然相许.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3、许:①答应,听从;②赞同;③约数; ④表处所,地方。 4、微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③微.言大义 ④见微.知著 ⑤国势衰微. 4、微:①假如没有;②卑贱;③幽微,精妙;④隐蔽,不显露;⑤衰败。 5、敝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③使史更敝.衣草 5、敝:①损害,衰败;②敝:疲惫;③屦

坏,破旧。 6、焉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③子亦有不利焉.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6、焉:①何,为什么;②哪里;③语气助词,如“啊”;④兼词,“于之”,在那里。 7、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⑥以.乱易整⑦阙秦以.利晋 7、以:①连词,因为;②介词,拿,来; ③连词,表顺承;④连词,表顺承;⑤介词,把;⑥介词,用;⑦连词,用来。 8、而

必修三文言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复习小卷子九:《蜀道难》知识点梳理一、实词归纳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危 危乎高哉高 危如累卵危险 正襟危坐正,端正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二、解释加点的字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10.青泥何.盘盘多么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 文言文复习小卷子十:《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为: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 轻: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二、古今异义词 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

人教版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备课基础知识一词多义 1.微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没有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暗暗地 ③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 稍微,略微 ④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低贱,卑下 ⑤微风鼓浪 微小,轻微 2.若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假如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好像 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及,比得上 ④若入前为寿 第二人称代词,你 ⑤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貌”“……的样子” 3.许 ①许君焦、瑕 答应,允许

赞许,赞同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 这样,这般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 表示大约的数量 ⑤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地方答案 4.鄙 ①越国以鄙远 把……当做边邑 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③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④鄙人不知忌讳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⑤孔子鄙其小器 轻视 5.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因为 ②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用 ③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顺承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⑤以勇气闻于诸侯 介词,凭借 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连词,表并列 ⑦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连词,表目的,来 ⑧木欣欣以向荣 连词,表修饰关系 ⑨皆以美于徐公 动词,认为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指秦穆公。 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精心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篇一 1、黄药眠(1903-1987),原名黄访、黄恍,的教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作家。他以学术上鲜明的倾向、独特的见解、丰硕《再见》 4、艾青: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蒋海澄,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5、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龚舒婷,福建泉州人。当代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着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爱国之情,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7、阿赫马托娃:俄罗斯文学的女诗人之一。她和前夫古米廖夫同时阿克梅派的杰出代表。人称“俄罗斯诗歌天空的月亮”。早期的室内抒情诗以“巫性思维”窥测人性,晚年将自己定位为“尘世的圣母”,医生持续表达对人的终极关怀和爱。

8、“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新的诗 “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全诗共373句。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 必修三文言文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 一、通假字 1.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 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通“”)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 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通“”,) 、 6.虽有槁暴(“”通“”) 7.君子生非异也(“”通“”,) 二、古今异义 1.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古义: 今义:表示可能、能够、同意、认可之意。 2.然而 ..不王者古义: 今义:转折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 3.是使民养生 ..丧死无憾也古义: & 今义:保养身体 4. 木直中绳,輮以为 ..轮古义: 今义:认为 5.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6.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古义: 今义:多比喻坏人的党羽,多含贬义 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古义: ~ 今义:①托付;②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三、一词多义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 1.数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 金就砺则利(《劝学》)()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2.利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并序》)()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3.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 乃以吴叔为假王(《史记·陈涉世家》)()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 君有疾在腠理(《扁鹊见蔡桓公》)() \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上》)() 4.疾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列传》)() 嫉恶如仇()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 5.闻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 6.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 ( ②然而不王.者() ③树.之以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知识归纳《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二、古今异义词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三、一词多义1.数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名词,数目、数量)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2.直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副词,径直、直接)3.发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4.兵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5.胜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6.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7.王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8.以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9.食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10.之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2.名词的为动用法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并序)》 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孩子生了一屋子,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然是切肤之痛,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1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2望见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枝真使我开颜。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觉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3回去吧,我要断绝与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汇总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并序)》 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孩子生了一屋子,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然是切肤之痛,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1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2望见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枝真使我开颜。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觉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3回去吧,我要断绝与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

高中语文 人教版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梳理

荆轲刺秦王备课基础知识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2.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4.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5.卒起不意(卒通猝,仓猝)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 ..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3.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4.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5.诸郎中 ..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三、一词多义 1.穷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困窘,处境困难)

②图穷而匕首见(尽、完结)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尽头) ④穷家富路(贫穷) ⑤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 2.见 ①图穷而匕首见(露出)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 ③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拜见,会见) ④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召见,接见) ⑤慈父见背(用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译为“自己”“我”) 3.引 ①秦王惊,自引而起(指身子向上起) 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 ③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牵、拉) ④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带领) ⑤引而不发(拉开弓) ⑥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4.顾 ①顾笑武阳(回头看) ②顾计不知所出(只是,不过) ③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 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⑤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却) 5.乃 ①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连词,于是) ②乃今得闻教(副词,才) ③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 ④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副词,是) ⑤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连词,表承接,于是、便)

必修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寡人之于国也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释义: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释义: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释义:4.直不百步耳通“”,释义: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通“”,释义: 二、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数: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数: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数: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数: 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数: 2、直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直: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直: ⑤理直.气壮直: 3、发 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 ②主人忘归客不发.发: ③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发: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发: ⑤百发.百中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兵: 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兵: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兵: ④穷兵.黩武兵: 5、胜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 ②驴不胜.怒,蹄之胜: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胜: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胜: 6、加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加: ②臂非加.长也加: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加: ④樊哙负其盾于地,加.彘肩上加: ⑤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加: 7、食 ①鱼鳖不可胜食.食: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 ③谨食.之食: 8、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 ②寡人之于.国也于: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 ④则移其民于.河东于: 9、之 ①王道之.始也之: ②寡人之.于国也之: ③填然鼓之.之: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之: 10、以 ①请以.战喻以: ②以.时入山林以: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以: ④以.五十步笑百步以: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 三、古今异义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河:古义:;今义:泛指河流。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课本基础知识整理

Unit 1 Friendship 知识点总结: 1.add up 合计,把…加起来 add up to 合计达到… add to 增加,增添 add A to B 把…加进…里面,把…和…相加 eg. Please add these figures up. These figures add up to 900. The bad weather added to our difficulities. Please add some salt to the water. If you add three to four, you get seven. Add three to four and you get seven. Three added to four is seven. add vt. 补充说(后接that从句或者直接引语) Eg. He added that they would return in a week. “And don’t be late,”she added. 词组辨析: 1). The time I spend in commuting every day _________ two and a half hours. 2). Colorful balloons can _____ the festival atmosphere. 3). To make sure the result was correct,she ________ the figures again and again. 高考链接: There have been several new events to the program for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A. add B. to add C. adding D. added 2.Your friend comes to school very upset. upset 此处为adj. 做主语补足语,用来补充说明主语的情况。 Eg. He went to bed cold and hungry. She got married young. The room was found empty. ▲ upset的用法: (1). adj. 心烦意乱的,不安的,不适的(多做表语) 搭配:be upset about sth. 为某事烦心be upset that… 心烦 eg. She was really upset about losing the money. I was upset that he had left without saying goodbye. (2). vt. 使不安,使心烦(upset, upset) Eg. Don’t upset yourself about it. The bad news upset the boy’s mother. 3.calm down vt./vi. (使)平静下来,(使)镇定下来 eg. The excited girl quickly calmed down. He took a deep breath to calm himself down. ▲calm adj. 平静的,镇静的,沉着的 eg. Keep calm. After the storm, it became calm again. ▲adj. calm, quiet, still, silent辨析: calm 平静的,沉着的(指无风浪或者人的心情不激动) quiet 安静的,宁静的(指没有声音,不吵闹或者心里没有烦恼,忧虑) still 静止的,不动的(指没有运动或者动作的状态) silent 沉默的,不出声的(指没有声音或者不讲话) 【一言辨异】When facing danger, you should keep calm; when taken photos of, you should keep still; when someone else is asleep, you should keep quiet; in class, you shouldn’t keep silent about the teacher’s questions. 4.have got to 不得不,必须= have to eg. I have got to go to a meeting. Have you got to go now? He hasn’t got to come tomorrow. 【说明】: have got to 很少用于过去时态。 have to 可用于各种时态,而且可与情态动词,助动词连用。 have to 强调客观需要“不得不”; must 强调主观愿望“必须” 5. concern (1)vt. (使)担忧,涉及,关系到 eg. She concerns herself about her son’s future. The news concerns your brother. ▲concern 做动词时,更多情况下用过去分词做表语。搭配: ①be concerned about/for sth. 为… 担心,关心,关注,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