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教学设计

“醛”教学设计
“醛”教学设计

第二节“醛”教学设计

国兴中学严红莲

一、设计思路

从生活常识引入根据乙醛分子式预测结构波谱确定结构根据结构预测性质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由于醛基很活泼,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各种含氧衍生物相互转化的中心环节。乙醛是醛类典型代表物,认识醛类的结构和性质主要通过乙醛。本节教材在结构上介绍了乙醛的结构组成,在化学性质上介绍了乙醛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

三、学情分析

1、高二年级的学生通过高一化学必修2以及选修5前面章节的学习,已经对烃、卤代烃、苯酚等有机物性质有了大致的认识,掌握了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化学反应中可能的变化,能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图来确定机物分子的结构。知道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2、学生从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以及在掌握书写醛类与银氨溶液和Cu(OH)2的反应方程式可能会存在困难。

3、学生基本具备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价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乙醛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2)掌握醛基的检验方法;

(3)了解醇、醛、酸之间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拼球棍模型,认识乙醛的结构;

(2)了解乙醛的结构特点,初步建立起根据结构预测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培养自主学习和迁移学习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重视运用化学实验手段解决疑问,增加学生对具体化学事物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生活。

(2)通过乙醛银镜反应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乙醛与氢气的还原反应,乙醛的氧化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难点: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

2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教与学有机结合而对立统一。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师必须善于驾驭教法,指导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达成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愉快地、顺利地、认真地、科学地接受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会以下几点:

1、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2、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3、形成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善于记忆的学习习惯。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 醛

一、乙醛

1、分子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 2H 4O 结构简式:CH 3CHO 或 官能团 —CHO 2、物理性质

乙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沸点20.8℃)、易燃烧,能给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3、化学性质

①、与H 2加成(还原反应)

CH 3CHO+H 2 CH 3CH 2OH

②、乙醛的氧化反应

2CH 3CHO+O 2

2CH 3COOH

CH 3CHO+2Ag(NH 3)2OH CH 3COONH 4+2Ag↓+3NH 3+H 2O

CH 3CHO+2Cu(OH)2 CH 3COOH+Cu

2O+2H 2O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3.2醛-教案

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醛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及性质,并根据典型代 表物,认识醛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掌握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3、掌握乙醛与银铵溶液、新制C u (O 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 确书写。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 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 可能产生的影响,讨论含氧衍生物的安全使用,关注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影响。 【重难点】 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乙醛与银铵溶液、新制C u (O 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一、醛 1、定义:醛是由烃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2、表达式:R-CHO 3、官能团:-CHO 醛基 4、分类 饱和醛H 3C CHO 脂肪醛 按烃基种类 不饱和醛H 2C CH CHO 芳香醛 CHO 按醛基的数目 一元醛 CH 3CH 2CH 2CHO 二元醛 OHC CHO 饱和一元醛通式:C n H 2n O 5、命名: 普通命名法:与醇相似。 CH 3CH 2CH 2CHO 正丁醛 CH 3CHCHO 3异丁醛 CH 3 苯甲醛 系统命名法:①脂肪醛:选含有醛基的最长连续碳链为母体,称为某醛。 芳香醛:以脂肪醛为母体,芳基作为取代基。 ②由于醛基总是在碳链的一端,所以不用编号。 CH 3CH 2CHCHO CH 3CH 2-丁烯醛 2-甲基丁醛 3 CHCHO CH 2CH 2CHO 3-苯基丙醛

6 、物理性质:颜色:无色 状态:甲醛:气体 乙醛:液体 水溶性:低级的醛(C1~C3)易溶于水 气味:刺激性气味 7、用途:香料:P56[资料卡片]桂皮中含肉桂醛 CH CHO CH 杏仁中含苯甲醛CHO ; 工业原料:制酚醛塑料 医用防腐剂 甲醛 合成维纶的原料之一 合成醋酸等→乙醛 二、代表:甲醛、乙醛 甲醛:P56①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溶于水 ②用途:有机合成原料;35%-40%的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消毒、 杀菌 ③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H 2O , 结构式:H C H O 结构简式:HCHO 或HCH O 特点:所有原子公平面 乙醛:P56①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液体,密度小于水, 沸点是20.8℃,易挥发,易燃烧,与水、乙醇互溶 ②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 2H 4O 结构式:C H C H H H O 结构简式:CH 3CHO 或CH 3CH O 等效氢:两种P56核磁共振氢谱 三、化学性质 1、加成: CH 3CHO +H CH 3CH 2OH (还原反应) 催化剂 CH 3CHO+HCN 3CHOH 2、氧化:

初三化学培优计划

初三化学培优计划 根据我校九(4)班学情,结合中考目标,现将本学期对于化学课程培优计划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做好优生思想工作,为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优等生的学习成绩,首先应多与其谈心,多关爱他们,从多了解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来鼓励、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培优计划的落实,重在从培养其能力入手,训练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从而使其形成较为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二、制定目标 1.全面提高优等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让优等生从心底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心理,多锻炼其“处事不惊”的心理素质,以免其在中考中因紧张而出现“大考失常”现象的发生。 3.让优等生在“互帮、互追、互超”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不断进步。 三、培优对象 九(4)班:滑紫尧、荣甲、张伟宽、豆萌、于旭鹏 四、培优内容

目前阶段,对于化学学科来说,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以及深化探究能力的应用。就答题技巧来说,重点还应放在基础知识点的巩固记忆上,强调学生答题的规范用语,严格要求使用化学术语来答题,以免因言语不严谨而失分,因此,对于基础知识的反复记忆、提问不容忽视;而对于探究能力的培养,重在锁定中考出现的探究性考题来说,首先多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指导学生从给出材料中思考、假设、验证得出最佳答案,中考中探究性问题并不难,主要在于认真审题过程中找到与所学相关联的指示点,再加以整合、反复练习应用。究其根本,我认为,无论是优生还是潜力生,对于化学学习,基础知识点必须反复巩固记忆并会举一反三才能提高化学总体成绩。 五、主要措施 除课上多加关注外,利用课余时间和晚自习时间,对优等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堂上多创造机会引导其用自己思维大胆展示,这一点毋庸置疑,在此不再赘述; 2.为强化基础知识,严格要求“三本”必须到位,即:练习本、笔记本和纠错本,必须严格要求其跟上进度,每天督查; 3.每天至少抽出5-10分钟时间听写提问当天知识点,避免优生

乙醛公开课教案讲课稿

乙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特征,掌握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能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问题。 2.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关注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乙醛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示。 教学方法 1、通过分子模型及实物展示学习乙醛结构和物理性质。 2、结构分析,预测性质,实验探究,总结归纳。 教学用具 乙醛、2%的AgNO 3溶液、2%的氨水、10%的氢氧化钠溶液、2%的CuSO 4 溶液、水、 分子模型、多媒体、试管、胶头滴管、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探究过程

结构式 结构简式 CH 3CHO 官能团 —C H O 让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乙醛 幻灯片4 二、乙醛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 无色液体、刺激性气味 沸点 低、20.80 C 、易挥发 溶解性 与水、乙醇、氯仿互溶 密度 比水小 幻灯片5 三、乙醛的化学性质 分析乙醛结构预测乙醛应有哪些化学性质 H 发生加成反应 C 元素平均化合价-1价,有氧化性与还原性 观察 归纳物理性质 填学案 回答 与老师共同分析官能团及C 的平均化合价 思考回答 实物展示 自主归纳 训练观察及表达能 力。初步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 进行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的教育。 培养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幻灯片6 1、与氢气加成反应(碳氧双键上的加成) 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活跃学生思维,初步学会乙醛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规律。 CH 3CHO+H 2 CH 3CH 2OH 【指导学生】分析乙醇与乙醛互相转化的 两反应,得出有机化学反应中,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的概念。 分析、理解、记忆乙醇比乙醛多两个氢原子,说明乙醛发生了还原反应。表现氧化性. 培养分析理解能 力,掌握乙醛的氧 化性。 催化剂

醛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醛教学设计时间:2014-4 授课人:吴凤丽 课题第三章第二节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 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2.使学生了解醛类及甲醛的性质和用途;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思维能力及归纳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乙醛化学性质的分析,类推醛类的化学性质,对学生进行“由 特殊到普遍,由普遍到特殊”的辩证法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 1.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2.有机化学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 教学方法 1.采用导学案教学,学生提前预习课上展示的模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手段;2.采用对比分析、多媒体演示实验,并适时设疑等手段,,有利于 重点难点知识的突破与跨越,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独立 思考的习惯。3.采用了启发、对比、设疑、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观 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从而认识乙醛的重要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和 氧化反应。 授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室内装修不 合格的板 材、胶等造 成室内的空 气污染,主 要的室内杀 手是甲醛反问造成室内污染的主要气体是 什么?学生回答 贴近生活导入,有现象到 本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识链接指导学生易 犯的错误及 对比不同点根据醇类催化氧化反应的原理,写 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写后自己总结加深 印象,把本节知识和上节 内容有机结合起到承上 启下的效果

知识点一 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讲述由结构到 乙醛的性质,再 到乙醛对我们 生活的影响,尤 其是吸烟、喝酒 产生的乙醛对 身体健康的影 响,加深乙醛在 同学心中的印 象。 1、乙醛分子式:结构式:结构 简式:官能团:官能团的电子式: 2.物理性质: 乙醛是色、具有气味的 体,密度比水,沸点 是,挥发,燃烧, 能跟水、乙醇、氯仿等。 物质结构和性质 是学习的基础和 学生的掌握的重 点,增加乙醛的 危害让学生对学 习化学有一定的 积极性。 知识点二 甲醛和醛类的结构和性质介绍甲醛在生 活中无处不在 尤其在海产品、 米面加工食品、 不合格板材、胶 粘剂、洗衣店等 都能接触到,让 我们身边的人 都注意。 3甲醛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 式:甲醛是最简单的醛,也叫 醛,为色、有气味的气体, 易溶于水,它是一种重要 的,能合成多种有机化 合物。它的水溶液称为,具 有性能。 4、醛类:a、定义: b、官能团:通式: 饱和一元醛通式: c、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目增多, 溶沸点逐渐水溶性逐 渐 基本结构和性质 同学自己总结, 充分注重高效课 堂。教师讲解甲 醛的存在和危害 后,能让学生了 解甲醛在我们身 边存在的形式, 就会在生活中关 注化学,激发学 生学习化学的热 情。 知识点三 乙醛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问题一、此反应 断键的位置 问题二、此反应 又叫什么反应 并举例说明 (1)加成反应。 根据加成反应的概念写出 CH3CHO和 H2加成反应的方程式。 CH3 +H2 ?→ ? 近一步加深加成 反应、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和氧化 还原反应的关 系,能让学生对 所学知识融会贯 通。 2、氧化反应1)和银氨溶液反应教师提出问题观看乙醛和银氨溶液反应的实验 录像并回答问题 1、实验现象 2、化学方程式 3、 银氨溶液为什么现用现配?4、氨 水是否能过量?5、能否用酒精灯 直接加热? 学生带着问题看 录像,听课,起 到边欣赏边思考 的效果 2)和Cu(OH)2看录像并回答问题 1、实验现象 2、化学方程式

第三节醛和酮糖类第1课时常见的醛酮醛酮的化学性质教案鲁科版选修5

第二章第3节醛和酮糖类 第一课时常见的醛、酮醛酮的化学性质(1) 教材分析: 醛和酮是含有羰基的两类重要化合物,在官能团的转化和有机合成中占有核心地位,是有机合成的“中转站”。学生已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所了解,故要应用结构推测性质的思想方法研究醛和酮的化学性质。本节教材选取的反应依据两个方面:一与生产、生活相关;二与有机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有关。糖类与生命现象、人类生活相关,而结构与醛、酮相关,故放在本节中介绍,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糖,也加深对羰基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烃、醇的命名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密切联系,并初步建立了分类观。第二章第1节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认识有机化学反应,学生通过自我构建的有机化学理论预测醇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常见醛、酮的重要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本节课学习的基本要点,根据醛、酮的结构准确预测其性质是学生的提高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醛、酮在自然界的存在,能列举几种简单的醛、酮,并能写出其结构简式,了解其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醛、酮命名。 3.了解醛、酮的结构特点,比较官能团的相似和不同,能预测醛、酮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研讨,培养比较、分析、演绎等思维能力及参与交流研讨活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醛、酮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增强环境意识,关注有机物的安全使用。 重点难点: 重点:醛、酮在生产、生活的应用; 难点:醛、酮的物理性质及其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练结合,训练建构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完整)九年级化学培优专题训练.doc

直升班化学培优专题讲座 第一讲差量法 例 1、用氢气还原 10 克 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 克,则参加反应 CuO 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 2、将 CO 和 CO2 的混合气体2.4 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 后,得到 CO2的质量为 3.2 克,求原混合气体中 CO 和 CO2 的质量比? 例 3、将 30 克铁片放入 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 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例 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 甲烷和氧气的混合 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 30mL 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 5、给 45 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 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 1、8 克2、 7∶ 5 3、11.2 克4、 8∶ 7 7∶ 23 5、28.89% 练习 1、将盛有12 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 克时,这10 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 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 CO2混合气体9ml ,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 3.5Ml ,则原混和气体中 CO、 O2 、 CO2的体积比? 练习 3、把 CO、 CO2的混合气体 3.4 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 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 4.4 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 CO2与原混合气体中 CO2的质量比? 练习 4、CO 和 CO2混合气体18 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 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 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 )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 ) A Fe B Al C Ba(OH) 2 D Na2CO3 练习 6、在 CuCl 2 和 FeCl3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 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 克,则原混合溶液中 CuCl 2 与 FeCl3 物质的量之比为 ( )(高一试题 ) A 1∶ 1 B 3∶ 2 C 7∶ D 2 ∶ 7 练习 7 P 克结晶水合物 A ? 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 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 分子量为 ( ) A 18Pn/(P—q) B 18Pn/q C 18qn/P D 18qn/(P— q) 答案:1、96%5、 A 6 、 C7、 A

乙醛教案设计复习过程

乙醛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修(5)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二节醛 教学设计者: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07级1班任钞莲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教材分析 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由于醛基很活泼,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各种含氧衍生物相互转化的中心环节,也是后面学习糖类知识的基础。 乙醛是醛类的代表物。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的反应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定义。让学生明确有机与无机中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区别。 学好乙醛的性质,明确乙醛和乙醇、乙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能更好地掌握醛类及其与醇类、羧酸的关系,建立有机知识网络。因此本节课在这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有机物已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且知道了学习有机物该从哪些方面着手,以前对烃的学习已为学习烃的衍生物打下了基础。在前一课题中对乙醇进行了学习,学生已对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方法已经比较熟悉。通过对乙醇氧化反应,消去反应的学习,了解了有机物反应中断键的规律。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类比学习的方法。这些都为乙醛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思路分析

通过两条消息了解乙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进而提出学习乙醛的重要性。学习乙醛的时候,在上课初始提问书写乙醇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分析产物乙醛和反应物乙醇结构的不同及相互关系,在温习乙醇性质的同时,启发学生思维导入新课——乙醛。通过回忆乙醇在反应中断键的规律,从而得出乙醛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并强调醛基的书写方法。 学习了乙醛的结构,然后提出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学习乙醛的性质。通过上面的两条消息让学生总结出乙醛的物理性质;再通过与碳碳双键类比的方法学习醛基的性质,得出乙醛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做乙醛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实验,从而得出乙醛具有还原性,这样就提出问题,乙醛还能与其他的氧化剂发生反应,重点讲解乙醛与银氨溶液和新制Cu(OH)2的反应。最后通过做课堂练习题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用途和危害。 (2)掌握乙醛的结构式、官能团的书写。 (3)掌握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银镜反应实验的探究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 力。 (2)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对有机物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重视运用化学实验手段解决疑问,增加学生对具体化学事物的感性 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生活。 (2)通过乙醛银镜反应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重点难点】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3节 第1课时 醛和酮教案 鲁科版选修5

第1课时醛和酮 目标与素养:1.了解常见的醛、酮(存在、结构、物理性质)。(宏观辨识)2.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和二者的异同。(微观探析) 一、常见的醛、酮 1.醛、酮 (1)结构特点 (2)通式 饱和一元脂肪醛的分子通式为C n H2n O(n≥1);

饱和一元脂肪酮的分子通式为C n H2n O(n≥3)。 分子中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脂肪醛、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微点拨:书写醛的结构简式时,醛基中C、H、O三原子的排列顺序一定是CHO。2.醛、酮的命名:醛、酮的命名和醇的命名相似。请写出下面的两种物质的名称: 3.常见的醛和酮 名称结构简式状态气味水溶性用途 甲醛HCHO 气体刺激性易溶制酚醛树脂、脲醛树脂 乙醛CH3CHO 液体刺激性易溶— 苯甲醛液体杏仁味—染料、香料的重要中间体 丙酮液体特殊 气味 易溶 有机溶剂、有机 合成原料 二、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1.羰基的加成反应 (1)加成原理 (2)加成反应 ①加成试剂有HCN、NH3、醇等。 ②典型加成反应: 乙醛与HCN:

2.氧化反应 (1)催化氧化 乙醛催化氧化的方程式:2CH 3CHO +O 2――→催化剂 2CH 3COOH 。 (2)被弱氧化剂氧化 ①银镜反应: CH 3CHO +2[Ag(NH 3)2]OH ――→△CH 3COONH 4+2Ag↓+3NH 3+H 2O 。 ②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CH 3CHO +2Cu(OH)2――→△CH 3COOH +Cu 2O↓+2H 2O 。 微点拨:银镜反应口诀:银镜反应很简单,生成醋酸铵,还有一水二银三个氨。 3.还原反应 (1)还原产物:加H 2之后得到,产物属于醇类。 (2)与氢气加成的通式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3.2《醛》word教案

第二节 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乙醛的结构式,主要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醛基和醛类的概念 【教学重点】乙醛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过程】 一、乙醛 1.乙醛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乙醛的分子式是O H C 42,结构式是,简写为CHO CH 3。 注意 对乙醛的结构简式,醛基要写为—CHO 而不能写成—COH 。 2.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为C 8.20。乙醛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注意 因为乙醛易挥发,易燃烧,故在使用纯净的乙醛或高浓度的乙醛溶液时要注意防火。 3.乙醛的化学性质 从结构上乙醛可以看成是甲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由于醛基比较活 泼,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由醛基决定。例如,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都发生在醛基上。 (1)乙醛的加成反应 乙醛分子中的碳氧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例如,使乙醛蒸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热的镍催化剂,乙醛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说明:①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就属于还原反应。 ②从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属于还原反应的实例可知,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外延应当扩大了。 注:此处可借助flash 帮助学生理解乙醛的加成反应 (2)乙醛的氧化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叫 氧化反应。乙醛易被氧化,如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醛能被空气中 的氧气氧化成乙酸: 注意 ①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制取乙酸。

②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醛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乙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O H CO O CHO CH 22234452+??→?+点燃 乙醛不仅能被2O 氧化,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 【实验3-5】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 mL 2%的3AgNO 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此时得到的溶液叫做银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 实验现象 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实验结论 化合态的银被还原,乙醛被氧化。 注:由于该实验在必修2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做过,所以这里关键在于研究实验细节问题及方程式的书写,实验可不做。 说明: ①上述实验所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 ++↓=+423·NH AgOH O H NH Ag []O H OH NH Ag O H NH AgOH 223232)(·2++=+-+ []O H NH Ag NH COO CH OH NH Ag CHO CH 2343233322)(2+↑+↓++→+++ --+ 由于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所以这个反应又叫做银镜反应。 ②银镜反应常用来检验醛基的存在,工业上可利用这一反应原理,把银均匀地镀在玻璃上制镜或保温瓶胆。 ③配制银氨溶液是向3AgNO 稀深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直到最初生成沉演恰好溶解为止。滴加溶液的顺序不能颠倒,否则最后得到的溶液不是银氨溶液。银镜反应的实验条件是水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煮沸。制备银镜时,玻璃要光滑洁净。玻璃的洗涤一般要先用热的NaOH 溶液洗,再用水洗净。 注意 ①这里所说的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是指反应整体中某一方物质的反应。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统一性上看,整个反应还是氧化还原反应,并且反应的实质也是电子的转移。 ②结合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乙醛的还原反应可知,乙醇与乙醛之间能在不同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做本实验要注意:配制银氨溶液时,应防止加入过量的氨水,而且随配随用,不可久置。 此外,另一种弱氧化剂即新制的2)(OH Cu 也能使乙醛氧化。 【实验3-6】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 的溶液2mL ,滴入2%的4CuSO 溶液4~6滴,

《醛》的教案

第二节乙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由于醛基很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受进攻,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学化学中所介绍的含氧衍生物中,醛是其相互转变的中心环节 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通过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了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定义.从而使学生在无机化学中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在这里得到扩展和延伸。 二、【学情分析】 高二(15)班学生是面上班的学生,学生的基础不扎实,理解能力有所欠缺,通过分组实验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让学生较直观理解反应的历程。 且学生在第二节已经掌握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掌握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化学反应中可能的变化,初步知道有机化学中用氧原子或氢原子数目的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同时在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学习,开始建构“结构决定给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学习模式,知道学习一类物质通过学习一种典型代表物质,总结同一类物质的通性。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乙醛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2.乙醛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醛基是醛的官能团,紧紧抓住醛基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的特点,掌握并从结构上理解乙醛的主要化学性质。 2.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有关实验要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四、教学重点 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五、教学难点 醛的氧化反应 2. 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醛和酮教案

有机化学基础 § 3 烃的含氧衍生物 教案 §3-2 醛和酮 一、醛类 1、概念和分子组成结构 (1)醛类—由烃基和醛基相连而构成的有机物。 讲解:醛基一定要连在碳原子上,例如: 讲解:特例 (2)分子组成:饱和一元脂肪醛:C n H 2n O(n ≥1) 示性式:C n H 2n+1CHO(n ≥0) 注意:饱和一元脂肪醛的Ω=1 注意:醛基必须写为-CHO ,绝对不能写成-COH ,且C-H 不要省略。 (3)分子结构:C=O 键类似C=C ,键角为120°,例如: 设问:插入氧原子为什么影响了氢原子数目 讲解:形成了双键。 (4)类别 按 烃 基:脂肪醛、脂环醛、芳香醛 按醛基数目:一元醛、二元醛、多元醛 例如: (5)同分异构体:碳链异构和官能团异构 练习:写出C 4H 8O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用系统法和习惯法命名。 C H 3O C H O H O 苯(基)甲醛 H O 环己醛 H C H O

讲解:C 3H 7CHO 设问:还有什么同分异构体 讲解:不饱和醚和环醚,请举例。 设问:丙醛的如何变换成为丙酮 例题: 2、醛类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甲醛为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注:37~40%的甲醛溶液俗称“福尔马林”—Formalin 。 乙醛为无色液体,易挥发(20.8℃),与水和乙醇互溶。 读书:P56图3-11、12、资料卡片 (2)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氧化成酸 A 、与银氨溶液反应—银镜反应 演示:P57实验3-5 配置:1mL2%AgNO 3溶液,边振荡边滴入2%的氨水,直至沉淀刚好完全溶解。 反应:324Ag NH H O AgOH NH +++?=↓+、332AgOH+2NH =[Ag(NH )]OH 总式:32324Ag 3NH H O [Ag(NH )]OH NH ++++=+ 现象:无色溶液→白色沉淀→棕褐色沉淀→无色溶液 操作:在上述银氨溶液中滴加3滴乙醛,置于温水浴中。

(完整word版)醛酮教学设计

《醛酮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总体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主要是依据鲁科版教材第二章第三节《醛和酮糖类》进行备课的。由于平时授课用的是人教版,所以前期将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分析方法,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等知识进行了渗透,兼顾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基础进行设计。 醛和酮是含有羰基的两类重要化合物,在官能团的转化和有机合成中占有核心地位,被形象地称为“有机合成的中转站”,所以掌握醛酮的结构和性质是系统学习有机化合物知识的关键,也是后续学习有机合成的基础。所以这节课最终要体现醛酮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前面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应用结构分析预测有机物性质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特别是在学习醇的化学性质时对这种研究方法就实际应用过,因此在这部分学习中学生可以更深地理解“应用结构预测性质”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醛酮性质的差异,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分子中基团的相互影响。 课题醛酮的化学性质 课型新授课授课日期2009.11.12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醛和酮在结构上的特点。 2、掌握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对氧化剂的选择,使学生体会研究物质还原性的方法。 2、通过分析官能团和化学键的特点,推断有机物在化学反应中的断键 位置,预测其化学性质,体会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通过银镜反应、新制氢氧化铜与醛的反应,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3、4、通过交流总结,形成对“醛酮”这两类物质化学性质的初步认识。情感态度 价值观 了解甲醛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 重点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教学 难点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 方法 设疑、启发、讨论、讲解

初中化学培优补差记录

培优补差记录 时间:2012年元月8号 类别:培优 指导教师:…. 班级:901 参加学生:…… 培训主题:创新型试题的解答方法 培训内容: 1.小婧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但她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小婧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物质MgO MgCl2Mg3N2Mg(NO3)2MgCO3Mg(OH)2颜色白色白色淡黄 白色白色白色 色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婧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小婧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实验结论]根据小婧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

识? 。 2.(4分)下表列出了几种行星上的“大气”(相当于地球上的空气)的主要成分。 行星名称行星上“大气”的主要成分 木星氨气、氦气、氢气、甲烷 水星没有气体 冥王星甲烷 火星二氧化碳氮气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和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1)表内几种行星中,含有稀有气体的行星是_______ ____; (2)试推测火星上“大气”层的温度比地球表面大气的温度________(填“高”或“低”), 水星表面___________液态水(填“有”或“没有”); (3)甲烷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但火箭喷出的火焰不能点燃冥王星上的甲烷,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效果或存在的问题: 经过学习,基本上学会了解决此类创新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要领,能从题干中提取信息,加以整合,从而解答出问题。不足的是,在遇到一些没学过的化学方程式,不能根据题意快速有效的写出来,这点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加强。

《醛》名师教学设计

第二节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醛的概念、物理性质及用途; (2)掌握乙醛的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学会醛基的检验方法; (3)熟练运用醛基、羟基、羧基官能团的转化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官能团结构分析醛的反应类型及机理,锻炼推理分析能力; (2)完成乙醛与不同氧化剂的分组实验,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 (3)改进实验装置,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亲自动手实验,提高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2)借助智慧课堂软件和导学案,完成师生交互,实现高效课堂,感受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先进性; (3)改进实验,增强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发生氧化反应 【教学过程】

到大屏幕,最后给成功学生拍照 留念。 三、用途:学生归纳醛的用途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醛,感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课堂小结3分归纳总结,强调醛基、羟基、羧 基官能团的转化关系。 让学生形成有机官能团的关 系网,凸显醛的重要地位,为 后面有机合成与推断奠定基 础 课堂巩固5分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习题,使 用平板中互动软件,检查学生新 课掌握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重 点讲解 由浅入深考查所学知识点,借 助智慧课堂手段实时准确了 解学生,进一步体现高效课堂 课外延伸研究性学习:查阅资料调查乙醛 的多种制备方法,整理出反应方 程式,用平板提交研究结果 培养学生查阅整理资料、自主 学习的能力,用平板完成作 业,不拘泥形式,又一次体现 智慧课堂的强大 板书设计

初中化学培优辅导(一)

初中化学培优辅导(一) 第一讲整体解析法 1、硫酸铁和硫酸亚铁的混合物中若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铁元素的 质量分数? 2、.硫酸铁和硫酸亚铁的混合物中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3、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4、在MgSO4和NaHSO4 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S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5、由NaHS、MgSO4、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S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6、某技术员在分析醋酸溶液中溶质的含量时,测得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该溶液中醋酸的质量分数? 7、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8、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9、蜡烛燃烧前的质量为a克,燃烧后的质量为b克,生成的CO2为c克,水蒸气为d克。参与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克。 10、a克碳酸铜受热完全分解,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碳,质量减轻了b克,通入c克氢气,使氧化

铜完全被还原生成d克水,则原碳酸铜中所含铜元素的质量为(用a、b、c、d表示)克。 初中化学培优辅导(二) 第二讲差量法 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反应的铁的质量? 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至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混合气体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5.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6.把12g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冷却、再称重为13g,求原混合物中单质铜的质量。 7.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5ml,则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四册第十二章初识生活中的一些含氧有机化合物12.3家庭装潢说甲醛教案沪科版 .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四册第十二章初识生活中的一些含氧有机化合物12.3家庭装潢说甲醛教案沪科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甲醛的分子式,掌握结构式和醛基。 (2)了解甲醛的物理性质,理解甲醛的氧化反应。 (3)了解生活中甲醛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甲醛化学性质的理解,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方法。 (2)通过学生资料收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甲醛的用途和甲醛不当使用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能学会辨证地看待事物,唤起学生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2)通过甲醛超标对人体危害的知识学习,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领悟到化学与生活改善、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 (3)通过学生亲手进行的实验,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将会产生美妙的结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甲醛的结构和氧化反应。 2、甲醛的危害和防治。 难点:甲醛的银镜反应和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三、教学手段:实验和多媒体 四、学习方法:合作交流、分析归纳法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设计说明: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指出:“化学教学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优化课堂教学,从三个维度目标的落实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突出趣味性、全面性、全体性、探究性、过程性、实践性,让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探究和发现,以便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来说,本节课我的设计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紧密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源于生产实践,又要为生产实践服务。本节课是高二新教材下册第十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整个第十一章是“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有机含氧化合物”,分别介绍了乙醇、乙酸和甲醛,认识这些物质不仅对国家建设起重要的作用,而且为保护人类的生活环境,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了必需的知识基础。因此,本节课针对人们对甲醛的初步认识,从一则家庭装潢引发的甲醛事故说起,提到甲醛的危害,引发三个问题的思考,围绕这三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了解甲醛的结构、性质和用途。最后回归主题“如何减少甲醛对人体的危害”。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身边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可以改变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二、针对学生实际,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 我校是一所郊区一般学校,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知识点的落实上我的起点较低。知识点上主要掌握甲醛的结构、物理性质和氧化反应。为了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和经验的积累获得对化学知识的感受与体验,我采用学案引导方式。在甲醛的结构上,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复习乙醇氧化成乙醛的反应,再通过列表比较乙醇、甲醇、乙酸、甲酸的结构,再推断出乙醛、甲醛的结构,使学生对同系物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氧化反应的2个实验处理上,也采用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用葡萄糖代替甲醛进行实验相结合,使学生体验了官能团决定化学性质,学习有机必须抓住官能团的学习思想,在组织形式上,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方式完成实验和讨论,避免了学生的怯场。 三、渗透两纲教育,落实学生的科学发展观。 在课内和课外两大体系落实两纲教育是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市教委明确提出的。化学作为一门隐性学科,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有机渗透,而不牵强附会,尽量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润”字上下工夫。针对本节课的内容,首先用真实的案例和确切的数据分析甲醛的危害和用途,使学生能学会辨证地看待事物,并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其次通过如何减少甲醛的危害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渗透了生命教育。

2020-2021年高中化学 .3.醛和酮 糖类教案 鲁教版选修6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2.3.2醛和酮糖类教案鲁教版选修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醛和酮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培养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分析醛和酮的分子结构的特点,判断官能团与主要化学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在玻璃上镀银和检验糖尿病的方法,体验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课堂引入]通过化学2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葡萄糖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这其实就是葡萄糖分子中醛基上的氧化反应。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板书](1)氧化反应 ①与O2 [引导]醛酮都能发生氧化反应,空气中的氧气就能氧化醛。 [学生活动]写出乙醛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催化剂 [板书]2CH3CHO + O2 2CH3COOH 实用文档

②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强氧化剂 [实验探究]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边振荡边滴加乙醛,观察现象,并作好实验记录。 现象:乙醛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知识归纳]: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有哪些?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有:烯烃、炔烃、裂化汽油、裂解气、苯的同系物、醇、醛等。 ③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实验探究]乙醛与银氨溶液的反应 ●银氨溶液的配制: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3%AgNO3溶液,边振荡边滴加2%氨水,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消失,便得到银氨溶液。 ●注意事项:银氨溶液现用现配; 试管要洁净; 水浴加热; 加热时不能摇动试管; 实验结束后用稀硝酸洗涤试管。 实用文档

九年级化学培优补差措施

九年级化学“培优补差”措施 为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下达中招指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课外特制订培优补差计划,用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转差工作中,力争在2013年中招取得好成绩,让学校家长放心。 一、制订中考目标。 针对学生现状,先核定学生层次,再加大培优帮差的力度,以缩小优、中、差之间的差距,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比别人更投入,更用心,更好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才能最终达到目标。 二、教学基本思路。 1、认真学习大纲,掌握各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即常识介绍、了解、理解、掌握等层次;要研究教材,即重点、难点。做到驾驭教材。 2、要仔细备课。各课题做到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如备系统知识复习课时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复习概念,采用“比较”法,比较概念的“形”,复习名称相近,相似或易混淆的概念;比较概念的“域”,复习应用条件和范围不同的同类概念;比较概念的“同”,复习“内涵”或“外延”存在一定关系的概念;比较概念的“异”,复习不同类的概念。第二,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善于抓住核心。即:物质的性质决定存在、制法、检验和用途。认真抓住对比,如:H2、C、CO既有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注意抓住规律,知识分散、零碎,但却包含着许多规律,只要注意分析,挖掘和总结,就能掌握这些潜在的规律,如酸碱盐和氧化物的

反应规律。第三,化学计算的过程要规范,在方法的选择、格式的规范,运算的准确及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等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在严密的计算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第四,实验教学要做到在理解掌握中关注运用,并把实验教学的重点转移到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基本实验方案设计的能力培养上来。第五,对课本上的有关知识要适当记忆,记忆的方法有:要点记忆法、图示记忆法,韵语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数轴记忆法,趣味记忆法等。 3、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进行习题教学时,选择题以概念,理论为主,适当充实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实验方面题;填空题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适当增加概念理论方面的题;实验题以基本操作、物质的鉴别鉴定、重要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综合实验(组合装量图)为主,化学计算以化学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为主。 4、要讲究教法。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如上复习课时,要把知识网络化、系统化,进行列表比较,便于学生掌握;上习题评讲课时,做到既评又讲,评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情况,讲知识的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