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数学同步练习:7.1.1有序数对(含答案)

七年数学同步练习:7.1.1有序数对(含答案)
七年数学同步练习:7.1.1有序数对(含答案)

7.1.1 有序数对

一、知识导航

1、我们把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数对,叫做_______,记作______。

2、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

二、达标体验

1、在潮州市凤城影剧院内,如果“11排6号”简记作(11,6),那么“4排3号”可以简记作________,(6,23)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2、在36人的方队中,纵、横各6排,若(2,3)表示第二排第三名同学,则第四排第二名同学可以表示为_______,(6,3)表示______________。

3、如图,若用有序数对(1,0)表示点A,请用有序数对表示其他各点。

B(__,__);C(__,__);D(__,__);E(__,__);F(__,__);G(__,__);H(__,__);I(__,__) 4、如图,一方队正沿箭头所指的方向前进,点A的位置为三列四行,表示为(3,4),那么点B的位置表示为(__,__),(4,3)表示的是点___的位置。

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

二、能力提升

5、如图,雷达探测器测得六个目标A,B,C,D,E,F出现。按照规定的目标表示方法,目标C,F的位置分别表示为C(6,120?),F(5,210?)。按照此方法表示目标A,B,D,E的位置时,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A(5,30?)

B. B(2,90?)

C. D(4,240?)

D. E(3,60?)

6、亮亮对同学介绍说:“我家的住址是金碧花园8栋3单元702号。”

(1)他用了几个数据说明自己家的地址?分别用了哪些数字?

(2)你能举出生活中运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例子吗?

7、如图是广州市某中学的平面示意图。

(1)若用G(6,2)表示宿舍楼的位置,试用有序数对表示出其余各点的位置;

(2)若用F(0,0)表示办公大楼的位置,E(1,2)表示教学楼的位置,试用有序数对表示出其余各点的位置;

(3)你能自己设计一种方法表示各点的位置吗?试一试。

8、如图是玲玲从家到医院要经过的街道示意图。若用(0,4)

表示玲玲家的位置,请你用“(0,4)->(0,0)->(4,0)”这样的方法

将玲玲从家到医院的其中两种行走路线表示出来。

第7题图第9题图

三、拓展创新

9、自古有“马踏八方”之说,在中国象棋中“马”走“日”,图①中的“马”下一步有A,B,C,D,E,F,G,H八种不同选择。要将图②中的“马”走到指定的位置P处,即从(6,四)走到(4,六),现提供一种走法:(6,四)->(5,六)->(4,四)->(2,五)->(4,六).

(1)下面是另一种走法,请填上所缺的一步:(6,四)->(8,五)->(7,七)->_____->(4,六).

(2)请你再写出一种走法(与前面的两种走法不完全相同即可,步数不限)。

7.1.1 有序数对参考答案

一、知识导航

1、我们把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二、达标体验

1、在潮州市凤城影剧院内,如果“11排6号”简记作(11,6),那么“4排3号”可以简记作(4,3),(6,23)表示的含义是6排23号。

2、在36人的方队中,纵、横各6排,若(2,3)表示第二排第三名同学,则第四排第二名同学可以表示为(4,2),(6,3)表示第六排第三名同学。

3、如图,若用有序数对(1,0)表示点A,请用有序数对表示其他各点。

B(0, 4);C(2, 3);D(5, 2);E(7,3);F(8,5);G(1,6);H(4,7);I(8,8)

4、如图,一方队正沿箭头所指的方向前进,点A的位置为三列四行,表示为(3,4),那么点B的位置表示为(4, 5),(4,3)表示的是点C的位置。

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

二、能力提升

5、如图,雷达探测器测得六个目标A,B,C,D,E,F出现。按照规定的目标表示方法,目标C,F的位置分别表示为C(6,120?),F(5,210?)。按照此方法表示目标A,B,D,E的位置时,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D)

A. A(5,30?)

B. B(2,90?)

C. D(4,240?)

D. E(3,60?). 纠正:D. E(3,300?)

6、亮亮对同学介绍说:“我家的住址是金碧花园8栋3单元702号。”

(1)他用了几个数据说明自己家的地址?分别用了哪些数字?

(2)你能举出生活中运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例子吗?

解:(1)他用了3个数据说明自己家的地址,分别用了8,3,702.

(2)如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用(方位角,目标到这个点的距离)来确定目标所在的位置.

7、如图是广州市某中学的平面示意图。

(1)若用G(6,2)表示宿舍楼的位置,试用有序数对表示出其余各点的位置;

(2)若用F(0,0)表示办公大楼的位置,E(1,2)表示教学楼的位置,试用有序数对表示出其余各点的位置;

(3)你能自己设计一种方法表示各点的位置吗?试一试。

解:(1)如图(1),A(1,2),B(2,6),C(1,10),D(6,11),E(8,7),F(7,5).

(2)如图(2),A(-6,-3),B(-5,1),C(-6,5),D(-1,6),G(-1,-3).

(3)如图(3),以A(0,0)表示运动场的位置,G(5,0)表示宿舍楼的位置,则其余各点表示为:B(1,4),C(0,8),D(5,9),E(7,5),F(6,3).

8、如图是玲玲从家到医院要经过的街道示意图。若用(0,4)

表示玲玲家的位置,请你用“(0,4)->(0,0)->(4,0)”这样的方

法将玲玲从家到医院的其中两种行走路线表示出来。

相似三角形同步辅导试题答案

相似三角形同步辅导1 学海导航 相似图形基础知识主要包括: 2.相似多边形概念 对应角相等,且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三角对应相等,且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3、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两个三角形只要满足: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两角对应相等;有一直角边与斜边对应成比例.这四项中的一项,这两个三角形就相似。 4.相似三角形性质 相似三角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平分线,高,中线,周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对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图形的相似错例分析 图形的相似是初中几何的重点内容之一。许多同学由于对图形的相似理解不透彻,在解决问题时出错较多。为帮助同学们在解题时减少失误,本文就易错情况做简要例析。 1.如图,在矩形、锐角三角形、正五边形、直角三角形的外边加一个宽度一样的外框,保证外框的边与原图形的对应边平行,则外框与原图一定相似的有( ) A 、1个 B 、2 个 C 、3个 D 、4个 错解:选D 正解:左图中的两个矩形不相似,因为其对应角的度数一定相同,但对应边的比值不一定相 等,不符合相似的条件; 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相似,因为其三个角均相等,三条边均对应成比例,符合相似的条件; 两个正五边形相似,因为它们的边长、对应角等所有元素都对应成比例,符合相似的条 1. 比例的基本性质

件. 故选C . 点拨:边数相同、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 A 、10 B 、8 C 、-8 D. D 、±8 错解:∵线段c 是a 、b 的比例中项, ∴c 2=ab=64, 解得c=±8, 正解:∵线段c 是a 、b 的比例中项, ∴c 2=ab=64, 解得c=±8, 又∵线段是正数, ∴c=8. 故选B . 在某幅地图上,AB 两地距离8.5cm ,实际距离为170km ,则比例尺为( A 、1:20B 、1:20000C 、1:200000D 、1:2000000 解:∵170KM=17000000CM , ∴比例尺=8.5:17000000=1:2000000. 故选D . 5.如图,在梯形ABCD 中,∠A=90°,AB=7,AD=2,BC=3, 如果直线AB 上的点P 使得以P 、A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 、 A 、2 B 、-1 C 、2或-1 D 、不存在2. 错解:正解:点拨:应 错解:正点拨:4:

《新课程课堂同步练习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参考答案

《新课程课堂同步练习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参考答案 §5.1.1相交线 一、选择题1.C 2.D 3.B 4.D 二、填空题1.∠AOD、∠AOC或∠BOD 2.145°3.135°4.35° 三、解答题 1.解:(图7)因为∠2=30°,所以∠1=30°(对顶角相等)又, 所以∠3=2∠1=60°所以∠4=∠3=60°(对顶角相等) 2.解:(图8)(1)因为,又(对顶角相等)

所以因为 所以所以(对顶角相等) (2)设则,由+=180°,可得,解得,所以 3.解:(图9)AB、CD相交于O 所以∠AOD与∠BOD互为邻补角 所以∠AOD+∠BOD=180°,又OE是∠AOD的平分线, 所以∠1=∠AOD,同理∠2=∠BOD 所以∠1+∠2=∠AOD+∠BOD=(∠AOD+∠BOD)=×180°=90° 即∠EOF的度数为90° §5.1.2垂线

一、选择题1.D 2. B 3.C 二、填空题1.不对2.40°3.互相垂直4.180° 三、解答题1.答:最短路线为线段AB,设计理由:垂线段最短. 2.解:由题意可知∠1+∠2=90°,又∠1-∠2=54°所以2∠1=144° 所以∠1=72°,所以∠2=90°-∠1=18° 3.解:(图7)(1)因为,所以,又, 所以,所以,又是的平分线,所以==45° (2)由(1)知==45°,所以=90°所以与互相垂直.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一、选择题1.D 2.B 3.B 4.C 二、填空题1.AB内错角2. AB 、CD 、AD 3. DE 、BC 、AB 、同位角 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三、解答题 1.答:∠ABC与∠ADE构成同位角,∠CED与∠ADE构成内错角,∠A、∠AED分别与 ∠ADE构成同旁内角;∠ACB与∠DEA构成同位角,∠BDE与∠DEA构成内错角, ∠A、∠ADE分别与∠DEA构成同旁内角.

苏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期中试题

七年级数学 本试卷由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三大题组成,共28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考场号、座位号、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2、答题必须用0. 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3、考生答题必须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以下各题都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出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下列汽车商标图案中,可以由一个“基本图案”通过连续平移得到的是 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a2+a2=2a4B.a2·a3=a6 C.(-3x)3÷(-3x)=9x2D.(-ab2)2=-a2b4 3.下列多项式中,能运用公式法因式分解的是 A.x2-xy B.x2+xy C.x2+y2D.x2-y2 4.如图,画钝角△ABC的高BE中,错误的个数有 5.在△ABC中,∠A=1 3 ∠B= 1 4 ∠C,则△ABC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都有可能 6.有4根木条,长度分别为4cm,7cm,9cm,11cm,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则可选择的方法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7.下列各式中,计算结果是x2-3x-28的是 A.(x+7)(x+4) B.(x-2)(x+14) C.(x+4)(x-7) D.(x+7)(x-4) 8.如图,把矩形ABCD沿EF折叠,点A、B分别落在A'、B'处,A'B'与AD交于点G,若∠1=50°,则∠AEF= A.110°B.115°C.120°D.130°

初一数学同步辅导材料

初一数学同步辅导材料(第6讲)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1.数怎么不够用了 【知识梳理】 1、负数的引入 在现实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 (1)温度是零上10℃或零下5℃; (2)运进80筐梨和运出50筐梨; (3)盈利400元和亏损300元; 在这里出现的每一对量,虽然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负数的表示方法: 用我们小学学过的数就不容易来区分这样相反意义的量了.比如,零上5℃和零下5℃都用数字5来表示就会产生误会.也就是说,我们原来学的数不够用了.大家知道,在天气预报中,零下5℃是用-5℃来表示的,“-5℃”读作负5摄氏度.这样我们就引入了负数. 像5,1.2, 2 1 ,500,……这样的数叫做 正数,它们比0大. 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 负数,如-10,-3,-2 1 ,-0.3145,……它们比0 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为了突出数的符号,也可以在正数前面加“+”号,如+5,+1.2,+2 1 ,+500,…… 有了正数和负数就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了: 3、有理数的概念: 引进了负数,我们学过的数可以分为:?? ? ??负整数 零正整数 整数和???负分数正分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 有理数. 4、有理数的分类可有两种方式: (1)??? ? ?????????? ???负分数正分数 分数负整数 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 ? ?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注意,0是一个特别的数,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一个整数,也是我们在分类时很容易漏掉的数,在学习这节时要特别注意.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详细全面精华)

第七章图形的认识(二) 一、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3线8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二、平行线及其判定 (一) 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二)平行线的判定: 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a∥b,a∥c,则 b ∥c 。 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 (一)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二)命题、定理、证明 1.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2.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数轴》同步练习

泰兴市西城初中初一数学数轴作业 命题人:吉隽知审核人:赵正霞 2011.9.5 1.规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直线叫做数轴. 2.若数轴规定了原点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原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负数所表示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正数所表示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 3.在数轴上,有理数-3与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__个单位长度. 4.在数轴上表示+2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侧,它距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侧,它距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2的点在表示-3的点的________侧,它们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个单位长度. 5.在数轴上,点A表示-1 3 ,点B表示 1 2 ,则这两个点中,离原点较近的点是_______. 6.已知点A是数轴上表示-5的点,如果将点A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那么移动后点A 表示的数为_________. 8.如图,在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 ( ) A.3.5和3 B.3.5和-3 C.-3.5和3 D,-3.5和-3 9.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 ( ) A.正数 B.整数 C.非负数 D.有理数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数轴是一条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射线 B.离原点近的点所表示的有理数较小 C.数轴上的点可以表示任意有理数 D.原点在数轴的正中间 11.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 ) A.a、b、c均是正数 B.a、b、c均是负数 C.a、b是正数,c是负数 D.a、b是负数,c是正数 12.如图,在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的点是 ( ) A.D点 B.A点 C.A点和D点 D.B点和C点 13.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a>1 B.b>1 C.a<-1 D.b<0 14.点A为数轴上表示-2的动点,当点A沿数轴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点B时,点B所表示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提优卷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提优卷 学校:班级:姓名: 一、定义题 1、定义一种新运算:a*b=(a+x)(b-y)。已知1*2=3,2*5=16,问7*5= 2、如果有一个数的平方为-1,则表示为i2= -1,那么i就被称为虚数单位。如果z=(a+bi),那么z就是一个复数,a就是后式的实部,bi就是后式的虚部。 (1)i3= i4= (2)计算 ①(5+i)(5-i)②(5+i)2+2i (3)请运用所学知识将复数化简为(a+bi)的形式 3、定义,<1>=±1,<4>=±2,<9>=±3 ...... (1)【计算】①<25>= ②<144>= ③<-16>= (2)【理解运用】,求x和y的值

二、模仿题 例题:1+2+22+23+......+299+2100 设S=1+2+22+23+......+299+2100 则2S=2+22+23+......+299+2100+2101 下式减上式得2S-S=2101-1 即S=2101-1 即1+2+22+23+......+299+2100=2101-1 【理解运用】计算,①1+3+32+33+......+399+3100②1+?+?+?+......+ 三、几何题 1、李铭是个爱钻研的好学生,最近他用四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图形(如图1-1),并发现那是一个正方形,于是他用a、b、c分别表示了直角三角形的各

个边。请回答: (1)请用两种不同方法求出此正方形的面积 方法一:方法二: (2)请用上面两个结论得出一个公式,并用文字叙述。 2、(1)如(图2-1),我们把这种图形称之为“八字形”,请你直接写出(图2-1)中∠A,∠ B,∠C和∠D的关系。 (2)请问在(图2-2)中有个八字形 (3)如果在(图2-2)中,AE、CD分别平分∠BAD和∠BCD交于点E,问∠B、∠D与∠E的关系。 四、英译汉数学几何题 (图2-1)(图2-2) (图1-1)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有序数对》教案

《有序数对》教案 教学目标 1.现实情景感受利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广泛性,能利用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 2.让学生感受到可以用数量表示图形位置,几何问题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形成形数结合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用有序数来表示位置. 难点:理解有序数对是“有序的”,并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在建国5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天安门广场上出现了壮观的背景图案,你知道它是怎么组成的吗? 原来,广场上有许多同学,每个人都根据图案设计要求,按排序列上在一个确定的位置,随着指挥员的信号,他们举起不同颜色的花束(如第10排第三产业5列举红花,第28排第30列举黄花)整个方阵就组成了绚丽的背景图章.类似用“第几排第几列”来确定同学的位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的方法. 二、师生共同参于教学活动 由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影院对观众席所有的座位都按“几排几号”编号,以便确定每个座位在影院中的位置,观众根据入场券上的“排数”和“号数”准确入座. (2)根据这个错误在书上所处的“几行”和“几列”来确定它的位置. 对于下面这个根据教师平面图写的通知,你明白它的意思吗? “今天以下座位的同学放学后参加数学问题讨论:(1,5),(2,4),(4,2),(3,3),(5,6).”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后得到共识:规定了两个数所表示的含义后就可以表示座位的位置. 思考: (1)怎样确定教师的位置? (2)排数和列数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吗?(2,4)和(4,2)在同一位置. (3)假设我们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你在图书6 1-1上标出被邀请参加讨论的同学的座位. 让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到以下共识: (1)可用排数和列数两个不同的数来确定位置. (2)排数和列数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2,4)和(4,2)表示不同的位置,若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则(2,4)表示第2列第4排,而(4,2)则表示第4列第2排.因而这一对数是有顺序的. (3)让学生到黑板贴出的表格上指出讨论同学的位置. 教师指出:上面的问题都是通过像“9排7号”第1列第5排,这样含有两个数的词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含义,例如前面的表示“排数”,后面的表示“列数”,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活动4,举出用有序数对来表示一个位置的实例,加深对有序数对的理解. 例如:人们常用经纬度来表示地球上的地点. 鼓励学生多举例,同时强调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是“有序”的. 三、巩固练习

(完整word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一、知识点: 1、“三线八角” ① 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 同位角是“F ”型; 内错角是“Z ”型; 同旁内角是“U ”型。 ② 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2、平行公理: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补充定理: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4、图形平移的性质: 图形经过平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 5、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b 、c ,则b a c b a +<<- 6、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都是线段。 ②高、角平分线、中线的应用。 7、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8、多边形的内角和: 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第八章幂的运算 幂(power)指乘方运算的结果。a n指将a自乘n次(n个a相乘)。把a n看作乘方的结果,叫做a的n次幂。 对于任意底数a,b,当m,n为正整数时,有: am?a n=a m+n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am÷a n=a m-n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am)n=a mn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b)n=a n a n (积的乘方,把积的每一个因式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a0=1(a≠0)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 a-n=1/a n (a≠0) (任何不等于0 的数的-n次幂等于这个数的n次幂的倒数) 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或者小于1)的整数记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复习知识点: 1.乘方的概念: a中,a 叫做底数,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n n 叫做指数。 2.乘方的性质: ★(1)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的正数。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第九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一、整式乘除法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ac5·bc2=(a·b)·(c5·c2)=abc5+2=abc7 ★注:运算顺序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m(a+b+c)=ma+mb+mc ★注:不重不漏,按照顺序,注意常数项、负号 .本质是乘法分配律。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乘

(完整版)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基本知识点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一、平行线 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 两条线(a,b)被第三条(c)直线所截,在截线的同旁,被截两直线的同一方,把这种位置关系的角称为同位角(corresponding angles)如图:∠1与∠8,∠2与∠7,∠3 与∠6,∠4与∠5均为同位角。 两条线(a,b)被第三条(c)直线所截,两个角分别在截线的两侧, 且在两条被截直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如图: ∠1与∠6,∠2与∠5均为同位角。 两条线(a,b)被第三条(c)直线所截,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一侧, 且在两条被截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互为同旁内角(interior angles of thesame side)。如图:∠1与∠5,∠2与∠6均为同位角。 2、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4、平移 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translation),简称平移。 5、平移的性质 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1)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2)图形平移后,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直线上) (3)多次平移相当于一次平移。 (4)多次对称后的图形等于平移后的图形。 (5)平移是由方向,距离决定的。 (6)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二、三角形 1、由三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性质 1)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由此得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在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等于60度,也至少有一个角小于等于60度)(一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中最少有2个锐角) 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1.1 有序数对 1

7.1 平面直角坐标系 7.1.1 有序数对 1.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并能用有序数对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 2.理解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一、情境导入 “怪兽吃豆”是一种计算机游戏,如图所示的标志表示“怪兽”先后经过的几个位置.如果用(1,2)表示“怪兽”按图中箭头所指路线经过的第三个位置,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图中“怪兽”经过的其他几个位置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用有序数对确定位置 【类型一】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 如图,棋子B在(2,1)处,用有序数对表示出图中另外六枚棋子的位置.

解析:根据棋子B在(2,1)处,确定棋子B所在行与列的顺序,再由此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出其他各棋子的位置. 解:A(0,0),C(3,3),D(1,2),E(4,1),F(2,4),G(5,4).方法总结:有序数对中,数的顺序需事先规定,如果规定表示列的数在前,那么表示行的数在后,然后按照这个规定来表示有序数对.【类型二】根据有序数对判断位置 如图所示是某市区的部分简图,文化宫在D2区,体育场在C4区,据此说明医院在________区,阳光中学在________区. 解析:本题首先给出的是表示文化宫和体育场的位置,即D2区和C4区,这就确定了本题中表示建筑物位置的方法,即字母表示列数,数字表示行数.故填A3,D5. 方法总结:解此类题先要弄清区域定位法中字母及数字各自表示的含义,再用已知的表示方法来确定相关位置. 探究点二:探索有序数对的变化规律 把一组数据进行蛇形排列如下图,观察并回答:1 3 2

4 5 6 10 9 8 7 … 若第4行第3个数记作(4,3),则(4,3)表示的数是8,那么(10, 3)表示的数是________. 解析:先找到数的排列规律,求出第(n -1)行结束的时候一共出现的数的个数,进一步根据偶数行是从大到小排列,求得答案即可.由排列的规律可得,第(n -1)行结束的时候排了1+2+3+…+n -1=12n (n -1)个数.因为10是偶数,所以第10行的第1个数是12 ×10(10-1)=45,所以(10,3)表示的数是45-3+1=43.故答案为43. 方法总结:探索规律的问题应从简单或特殊情形着手,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找出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将此规律进行合理的推广和应用.对于数的规律的探索,关键是要找出“突破口”,从而找出各数之间的联系. 三、板书设计 有序数对? ????确定位置确定变化规律 将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定位方法呈现给学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他们生活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一、知识点: 1、“三线八角” ① 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 同位角是“F ”型; 内错角是“Z ”型; 同旁内角是“U ”型。 ② 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2、平行公理: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补充定理: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 4、图形平移的性质: 图形经过平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 5、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b 、c ,则b a c b a +<<- 6、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都是线段。 ②高、角平分线、中线的应用。 7、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8、多边形的内角和: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第八章幂的运算 幂(power)指乘方运算的结果。a n指将a自乘n次(n个a相乘)。把a n看作乘方的结果,叫做a的n次幂。 对于任意底数a,b,当m,n为正整数时,有: am?a n=a m+n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am÷a n=a m-n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am)n=a mn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b)n=a n a n (积的乘方,把积的每一个因式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a0=1(a≠0)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 a-n=1/a n (a≠0) (任何不等于0 的数的-n次幂等于这个数的n次幂的倒数) 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或者小于1)的整数记为a310n的形式(其中1≤|a|<10),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复习知识点: 1.乘方的概念: a中,a 叫做底数,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n n 叫做指数。 2.乘方的性质: ★(1)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的正数。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第九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一、整式乘除法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ac52bc2=(a2b)2(c52c2)=abc5+2=abc7 ★注:运算顺序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m(a+b+c)=ma+mb+mc

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进了初中发现数学变难了,数学成绩下降了.分析:在小学阶段,由于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学生即使学法较差也能通过刻苦努力取得好成绩.进入初中后,随着课程的增多及学习内容的加深拓宽,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由文字发展到符号,图形……,学习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也要发生变化.如果还是用小学时的方法对待,将会因学不得法而使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这一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而成为学困生.而且数学学习的好坏会对物理,化学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初一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预习课本,学会研究 预习时应做到: 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内容. 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做到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预习过程同时更是一个研究过程. 2,注重课堂,提高能力 在听课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 (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 (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 (5)听好课后小结.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3,作好笔记,加强记忆 作好笔记要求: (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 (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 (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自己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4,做好作业,探讨规律 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要求: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要求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学会(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 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开始可有意识模仿,训练,逐步使自己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坚持"两先两后一小结"(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写好每个单元的总结)的学习习惯.从而总结出规律. 新学期开始,又一批新生进入初中,伴随着课程的增多及学习内容的加深拓宽,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由文字发展到符号、图形……,学习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也要发生变化, 一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而成为学困生。而且数学学习的好坏会对物理、化学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有序数对》基础练习

《有序数对》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1.(5分)下列各点,其中在第二象限内的点是() A.(1,2)B.(1,﹣2)C.(﹣1,2)D.(﹣1,﹣2)2.(5分)点P(3,﹣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在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3.(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1)所在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4.(5分)下列各点中,位于第二象限的是() A.(8,﹣1)B.(8,0)C.(﹣2,3)D.(0,﹣4)5.(5分)若点P(m﹣1,m+2)在y轴上,则m的值为()A.1B.﹣1C.2D.﹣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6.(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二象限内有一点M,它到x轴的距离为3,到y轴的距离为4,则点M的坐标是. 7.(5分)已知第二象限内的点A到x轴的距离为6,到y轴的距离为3,则点A 的坐标. 8.(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7)在第象限. 9.(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观察图中每一个正方形(实线)四条边上的整点的个数,请你猜测由里向外第11个正方形(实线)四条边上的整点个数共有个. 10.(5分)如图中的B点的坐标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11.(10分)已知点A(5,y﹣1),B(x+3,﹣2)分别在第一象限、第三象限内,分别求x、y的取值范围. 12.(10分)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m﹣1,2m+3) (1)当m为何值时,点P到x轴的距离为1? (2)当m为何值时,点P到y轴的距离为2? (3)点P可能在第一象限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吗?若可能,求出m的值;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13.(10分)已知:如图,写出坐标平面内各点的坐标. A(,);B(,); C(,);D(,); E(,);F(,). 14.(10分)已知点P的坐标为(2﹣a,3a+6),且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求点P的坐标. 15.(10分)在同一坐标系中选你喜欢的数字描出四个点,再将这四个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交换后描点,观察它们有何特点,把你发现的结果写下来.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点: 1、“三线八角” ① 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 同位角是“F ”型; 内错角是“Z ”型; 同旁内角是“U ”型. ② 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2、平行公理: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补充定理: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4、图形平移的性质: 图形经过平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 5、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b 、c ,则b a c b a +<<- 6、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都是线段. ②高、角平分线、中线的应用. 7、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8、多边形的内角和: 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第八章幂的运算 幂(power)指乘方运算的结果.a n指将a自乘n次(n个a相乘).把a n看作乘方的结果,叫做a的n次幂. 对于任意底数a,b,当m,n为正整数时,有: am?a n=a m+n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am÷a n=a m-n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am)n=a mn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b)n=a n a n (积的乘方,把积的每一个因式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a0=1(a≠0)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 a-n=1/a n (a≠0) (任何不等于0 的数的-n次幂等于这个数的n次幂的倒数) 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或者小于1)的整数记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复习知识点: 1.乘方的概念: a中,a 叫做底数,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n n 叫做指数. 2.乘方的性质: ★(1)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的正数.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第九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一、整式乘除法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ac5·bc2=(a·b)·(c5·c2)=abc5+2=abc7 ★注:运算顺序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m(a+b+c)=ma+mb+mc ★注:不重不漏,按照顺序,注意常数项、负号 .本质是乘法分配律.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乘

初一升初二数学一对一辅导方案

一对一VIP个性化教学部 个性化辅导方案 七(年级) (姓名)同学(科目) 首先,本方案是XXXXX一对一VIP个性化教学部依据同学一对一VIP学员情况表所提供的信息,专为同学定制的个性化方案,其目的在于充分了解同学对该学科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老师一对一的指导,让同学今后学习更快更有效!下面是对此次测试的全面系统分析: 一、智力因素分析 1.学生存在的学科问题 (1)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牢固,例:多项式次数的判断,比较代数式大小的方法,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条件。 (2)不能进行简便的计算,并且计算时还容易出现概念性的错误。例:幂的乘除运算。 (3)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不会灵活应用完全平方公式去做证明题和比较代数式大小。 2.学科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问题分析: (1)在公立校上课时可能因为老师讲解不到位,或者学生听课时不能抓住知识的重、难点,或者虽然掌握了知识的重、难点,但是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2)对数学公式只会机械的死记硬背,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完全掌握。 (3)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扎实,缺乏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或者学习时没有理解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审题时无法找出关键词和重点词,对题中的关键条件不能有 效的提取和运用,做题思路不够开阔、分析问题的思路不够清晰。例:对完全 平方公式,正着用非常熟练,但对于一些需要反过来用的题就不会了;对添加 辅助线证三角形全等很陌生。 解决方案: (1)在教学中,老师一方面对课本中已学过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复习,查缺补漏,对于易错点,设置同类型的习题,强化练习;另一方面,把往年中 考中经常出的同类型的题,进行专项测试,为学生将来的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习数学,理解是最重要的。在课堂上,老师讲到一个公式,学生如果只是会用了并没有达到目的,只有当学生真正明白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出来的,并能熟 练使用才算达到目的。 (3)在顺利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讲授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题,教会学生如何找题目中的关键词、重点词,对问题进行归类、分 析、总结,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并且在综合训练中 形成规范的做题习惯。 二、非智力因素(学习习惯、态度、方法)分析及解决方案 问题分析: (1)习惯方面:审题方面、检查错误方面不够认真仔细。 (2)态度方面:学习比较被动,不能积极主动的去找一些资料学习巩固,拓展思路; 不爱思考,遇到难一点的题就放弃了。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第一节整式】 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1)单项式的定义:像,等,都是数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注:①单独一个数与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形如形式的代数式不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注:单独一个数的次数是0次. (3)多项式的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注:①多项式概念中的和指代数和,即省略了加号的和的形式. ②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5)整式的概念: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二、定义的补充: (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注:①单个字母的系数为1; ②单项式的系数包括符号. (2)多项式的项数:多项式中单项式的个数叫做多项式的项数. 【第二节整式的加减】 一、整式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 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在合并同类项.整式的加减运算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

说明:(1)去括号是要依据去括号法则,特别是括号前是“-”时更应注意,合并同类项依据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要漏项. (2)整式加减后的次数比原整式的次数小或不变. 二、整式的化简求值: 给出整式中字母的值时,应将原式先化简,再代入所给字母的值,化简的过程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过程. 说明:化简基本运用分配律、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有时反复运用,有时也要“整体”合并同类项. 【第三节同底数幂的乘法】 一、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m,n都是正整数). 说明:(1)使用公式时,底数必须相同,底数不同的几个幂相乘,不能运用此法则,如 . (2)此公式可以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例如:(m,n,p为正整数). 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逆用 (m,n都是正整数). 说明: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逆用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一定要灵活运用. 如:等. 【第四节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乘法法则:(m,n都是正整数),即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说明:(1)乘方公式可以推广,如(m,n,p都是正整数). (2)公式中底数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7.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理解、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并能在数学图形及实际生活中正确识别平行线; 2.经历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的活动过程,提高对图形的认识、分析能力;体会说理的必要性,会进行简单的说理 ——根据图形中的已知条件,通过简单说理或推理,得出欲求结果.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线的识别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教学难点: 会进行简单的说理. 教学过程(教师) 新课引入——情景导入: 如图1为一块左、右两边已破损的板材,你能判断它的边AB 、CD 是否平行吗? 提问: 如图2,你会过直线l 外一点P 画已知直线l 的 平行线吗? (图1) l P (图2)

实践探索: 通过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的课件的动画演示初步得出“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结合图形,直接给出同位角的概念) 实践探索: 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并通过作图工具的变式使学生意识到所使用的三角板中的角度并非一定要是45°、30°、60°、90°等特殊角度,而可以是任意角度)引导学生得出当具备条件“同位角相等”时,就有结论“两直线平行”成立(如图3),而且条件“同位角相等”不成立时,不能得出结论“两直线平行”(如图4). 例题: 如图5,∠1=∠C ,∠1=∠2,请找出图中互相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 21 P E F A B D C (图3) 21 P E F A B D C (图4) B D C A (图5) 1 2

练习: 如图6,已知∠B =62°. 则:①再增加条件____________,就能使AB ∥CD . ②当增加条件“∠2的对顶角等于118°”时,AB ∥CD 是否成立?为什么? 能力检测: 运用本节课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前面提及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判断一块左、右两边已破损的板材的边AB 、CD 是否平行(课件呈现题目,留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会正确运用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说出来告诉大家. 213 E D C B A (图6) (图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