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爱肤敷料治疗老年糖尿病伤口的临床观察

多爱肤敷料治疗老年糖尿病伤口的临床观察
多爱肤敷料治疗老年糖尿病伤口的临床观察

老年糖尿病人食谱资料

老年糖尿病人食谱

老年糖尿病是成人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状态,具有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 致残和致死率高等以及药物治疗复杂等特点。老年糖尿病人更需要科学合理的营养,发挥饮食治疗的作用,并综合其他治疗,控制好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让老人安度晚年。 (1)老年人基础代谢低,活动量以及热量消耗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肥胖症患者,更应该限制热量摄入,逐渐减少体重,体重减轻往往会改善糖耐量。 (2)吸收能力差,选择食物应该清淡易消化,但要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瘦肉、鸡蛋、牛奶、豆制品) 老年糖尿病人食谱 一、粮食类 1.燕麦-降糖降脂的优选主食 燕麦中的膳食纤维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防止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 燕麦热量377千卡,每天宜吃40克。 这样吃降糖最有效:焖米饭或做馒头的时候,加入少许燕麦,可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餐后血糖的升高。 2.小米-消渴暖胃常食之物 小米中含有维生素B1,对糖尿病人的手、足和视觉神经均有保护作用(你说家里的老人有并发症,视力模糊,而小米对视觉神经有作用)小米含有丰富 的钙、磷、镁等元素,均有益于调节血糖水平。 小米热量361千卡,每天宜吃50克。

这样吃最有效:小米的氨基酸中赖氨酸太少,亮氨酸太多,而赖氨酸大量存在于和 豆类和肉类中,所以煮小米粥时加入适量的豆类或肉类,营养更丰富,更合理。 3.养麦-营养丰富的降糖佳品 养麦中的某些黄铜成分、锌、维生素E等,能改善葡萄糖耐受量。养麦升糖指数低,代替主食有有利于控制血糖。 养麦热量337千卡,每天宜吃60克。 这样吃降糖最有效:将养麦磨粉、做成饼、粥、面条、冲剂等,既能补充营养素又可降低血糖。 4.薏米-健脾利湿抗血糖 薏米中的硒元素可修复胰岛B细胞并保护其免受伤害,维持正常的胰岛素分泌功能。薏米中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排便,延缓餐后血糖上升。 薏米热量361千卡,每天宜吃70克。 这样吃降糖最有效:薏米与大米煮粥服食,可治疗风湿病,适用于糖尿病、脾虚湿泄、水肿等患者。 5.莜麦-含多种氨基酸的天然食品 莜麦蛋白质含量高,还有人体所需的8种必须氨基酸,氨基酸的组成比较平衡,赖氨酸的还量高于大米和小麦面粉。 莜麦热量376千卡,每天宜吃60克。 这样吃降糖最有效:将莜麦面擀成馄钝皮,宝如鸭肉,做成莜面馄钝,每周做两 次,不但能降血糖,尿糖,还可减轻糖尿病早期的症状。 二、豆蔬类 1.雍才-还有胰岛素样成分的降糖菜

糖尿病的营养治疗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811095578.html, 糖尿病的营养治疗策略 作者: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15期 合理控制能量 合理控制能量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能量供给根据病情、血糖、尿糖、年龄、性别、身长、体重、劳动强度、活动量大小及有无并发症确定。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者,较标准体量少10%以上的消瘦者及有消耗性疾病的人,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20%的肥胖者先给予5.02 MJ(1200kcal)/日的低能量饮食,使其体重逐渐下降,要求每周下降 0.5~1kg,當达到接近5%标准体重左右时按前述计算法给予总能量。总能量确定以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 营养素选择 选用复合碳水化合物在合理控制能量的基础上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60%左右,成人轻轻劳动强度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200~300g,相當于主食300~ 400g;肥胖者可控制在150~250g。如果 增加可溶性食品纤维摄入果胶纤维水溶液有一定黏滞度,与血糖降低呈正相关,可使抑胃多肽分泌减少。选用高纤维饮食,建议每4.18MJ(1000 kcal)能量补充12~28g食品纤维, 或每天食品纤维供给量约为40g。可溶性食品纤维,如半纤维素,果胶等有降低血糖、血脂及改善葡萄糖耐量的功效,可多用。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含葡甘聚糖魔芋精粉有降血糖功效。含可溶性食品纤维较多食品还有整粒豆、燕麦麸、香蕉、杏等。玉米和大麦可溶性食品纤维含量高于稻米。 控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心脑血管疾病及高脂血症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故糖尿病饮食应适當降低脂肪供给量。脂肪占总能量20%~30%,或按每天0.7~1.0g/kg供给。限制动物脂肪和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至少占总脂肪33%以上,供给植物油20~40g/日,P/S比值最好能达到1.5—2.5。减少胆固醇摄入,每天应低于300mg。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时应限制在200mg/日以内。每天脂肪供能占总能量比例应 选用优质蛋白质糖尿病患者糖原异生作用增强,蛋白质消耗增加,常呈负氮平衡,要适當增加蛋白质供给。成人按每天1.0~1.5g/kg,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及存在感染时,如肝肾功能良好,可按每天1.5~2.0g/kg供给。儿童糖尿病患者,则按每天2.0~3.0g/kg;如有肾功能不 全时,应限制蛋白摄入。具体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而定,通常按每天0.5~0.8g/ks供给。动物蛋白不低于蛋白质总量的33%,同时补充一定量豆类蛋白。多选用大豆、兔、鱼、禽、瘦肉等食品,优质蛋白质至少占33%。蛋白质提供能量占总能量10%~20%,总能量偏低饮食蛋白质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8版)》解读 近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内分泌代谢分会发布《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8版)》。为此,我们请该共识编写组组长、解放军总医院田慧教授进行解读。 1血糖拥有记忆,越早治疗越好 美国Joslin糖尿病中心的老年1型糖尿病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控制在6.6%,其中20%的老年患者(糖尿病病程50余年)无糖尿病并发症。 可见,良好的自我管理水平和医疗保健条件,对老年患者血糖控制有促进作用。但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诊断率和治疗率均不高,血糖总体控制水平不理想。 在中老年(年龄>45岁)人群的两项全国多省市糖尿病患者调查中,以HbA1c <6.5%为标准,血糖控制达标率分别为20.3%(2009年)和16.8%(2010年)。同时,不同区域差别较大,最低的达标率仅为8.6%。在老年糖尿病的治疗中,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和管理是重要的理念工程。 来自英国、丹麦、日本的多项研究提示我们,早期强化血糖控制可获得“代谢记忆”,即在糖尿病早期给予良好血糖控制是患者后期获益的基石,对糖尿病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治疗可获得良好结局。 2糖尿病如何早治疗? 简单来说,早治疗包括:尽早开始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TLC),及时启动降血糖药物治疗和适时开始胰岛素治疗。 ▲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的好处 我国的大庆研究、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DPS)和美国糖尿病预防研究(DPP)均显示:

单纯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TLC)可以使糖尿病发病率减少40%~58%,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和吡格列酮类药物干预,可分别降低糖尿病发病率77%、88%和54%,疗效略优于单纯TLC。 ▲ 胰岛素的使用时机 联合2~3种以上口服降糖药治疗后,HbA1c>7.0%,可以开始胰岛素治疗,推荐首选基础胰岛素治疗。 但对饮食控制差、肥胖、自身胰岛素分泌水平不低的患者,不宜过早应用胰岛素,需先严格生活方式管理,并加强有减轻体重作用的降糖药应用。 控制血糖的同时,也要尽早管理伴存的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 3个性化方案制定须5方面评估 在我国,老年人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依从性高于中青年患者,因此只要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状况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只通过血糖评估还不够 在临床上,患者甚至部分医生对于糖尿病评估方法的认识,仅局限于定期测血糖。其实,要想制定科学合理的老年糖尿病个性化治疗方案,需要从以下5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包括总体水平(HbA1c是最好的指标),实际血糖波动情况(幅度大小和影响因素),血糖变化的特点(空腹还是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短期还是长期高血糖),影响血糖控制的因素和低血糖发生的风险等。 ●了解患者自身糖调节能力,结合病程、血糖变化情况,了解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程度,有助于选择合适的降糖药。

ADA2015老年糖尿病诊治指南

ADA2015 老年糖尿病诊治指南 近期,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2015 年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对之前的标准进行了更新。该标准全文共分为14 个章节,现就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诊治指南摘要如下。推荐 1. 身体机能正常、认知完好且有明显生活质量期望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接受糖尿病治疗,目标与成年糖尿病患者接近。 2. 老年人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但所有患者均应避免高血糖引起的症状或血糖急剧升高引起的并发症。 3. 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应积极接受治疗,前提是患者未来预期能够获益。 4. 老年糖尿病患者筛查并发症应该个体化,对于将会导致身体功能受损的并发症应更加关注。 5. 应对65 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重点筛查和治疗抑郁症。 治疗目标 1. 长时间临床试验表明,对老年人采取严格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并不能够明显获益,因此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对于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或者认知障碍、功能受损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 2. 由于老年人发生低血糖原因较多且部分患者认知障碍,使得老年人低血糖相关痴呆发病率增加,对于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常规血糖筛查显得更为重要。 表1 老年人血糖、血脂、血压等控制目标。 药物治疗 1. 肾脏功能不全或严重心衰者禁用二甲双胍。 2. 由于会增加充血性心衰以及骨折的发生,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使用需谨慎。 3. 磺脲类或者其他胰岛素促泌剂以及胰岛素都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胰岛素的使用必须要求患者或者看护人具有良好的视力、认知功能和动手操作能力。 4. GLP-1 激动剂或者DPP-4 阻滞剂具有较少的副作用,但由于价格昂贵限制了两类药物的广泛使用。 2008ADA糖尿病指南解读 从指南到实践:浅谈老年糖尿病的诊治策略 老年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3年版)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精要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 老年2型糖尿病管理全球指南1

老年糖尿病健康管理

老年糖尿病健康管理 1.老年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的缺陷而导致慢性血葡萄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将老年糖尿病定义为指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西方>65岁),包括60岁以前诊断和60岁以后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久病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如眼、肾、神经、血管等慢性进行性病变。每年因糖尿病死亡300万以上,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3大杀手。 2.我国老年糖尿病的患病情况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也是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老年人群是糖尿病高发人群。2008年和2010年糖尿病筛查显示,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0.40%和22.86%,较2002年(6.80%)分别增长13.60%和16.06%,约为0.38亿和0.41亿,占糖尿病总人数的2/5。老年糖尿病发病率高且多为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随着年龄增长2型糖尿病患病率升高。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的总体趋势为: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但无显著性别差异。 3.老年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95%以上)为2型糖尿病,其发病与基因遗传与环境因素有关,环境因素在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环境因素为肥胖、饮食结构不合理、活动量不足和老龄化。 发病的两个环节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缺乏。

一、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肌肉废用性萎缩,肌肉摄取葡萄糖的能力降低,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老年人膳食结构的变化,纤维素摄入减少,相对的脂类食物增多,高热量低消耗易形成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易导致胰岛素抵抗性增加。 二、β细胞功能缺陷:①老年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原比例增多(其活性只有胰岛素的1/10),相对的胰岛素分泌量就减少。②胰岛β细胞受葡萄糖刺激后释放胰岛素较为迟缓,表现为OGTT试验的餐后血糖高 4.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一、患病率高,50岁以上约3-5倍于总人口的患病率,60-70岁为患病高峰。 二、病情轻者,起病隐匿,烦渴、多饮、多尿、消瘦的典型糖尿病症状不明显,易漏诊;老年患者症状轻的原因①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性较年轻人低,不易出现口渴多饮;②老年人常伴有肾动脉硬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致使老年人肾糖阈较年轻人高,血糖轻度增高时不出现明显的多饮、多尿症状。一般认为,老年人空腹血糖超过12~13mmol/L时才会出现多尿,故尿糖检查仅供参考。 三、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有疲乏、无力、轻度口渴、尿频、多汗、皮肤瘙痒等非特异性表现,若临床上出现2种以上症状,应检测血糖以尽早了解糖代谢情况。 四、老年患者,不论血糖高、低,更容易出现嗜睡、晕厥、昏迷、躁动或精神错乱等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

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

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 1 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 1.1 对于年龄在60~70岁之间,身体基本状况比较好,无明显大小血管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不管是使用口服降糖药还是胰岛素,将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强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也无低血糖风险者,可按强化血糖控制要求尽量接近上述标准以防止发生大、小血管并发症。不少病情较轻老年糖尿病患者,仅用二甲双胍和糖苷酶抑制剂,不需促泌剂及胰岛素,血糖达到正常,也不会引起低血糖反应,这类人血糖控制目标可接近正常范围。 1.2 对于年龄在70岁以上新发现的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身体基本状况比较好,无心脑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不应强化控制血糖水平,保持在空腹血糖6~7 mmol/L之间,餐后小时血糖8~9 mmol/L左右,HbAlc为6.5%~7.0%即可,以防止严重低血糖的发生而影响心脑功能。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神经病变所需时间平均为糖尿病发生后15年,而大多数70岁以上老人往往在此之前就死于别的疾病,所以,对7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但不能放弃血糖的良好控制,不然就将降低70岁以上发病者的10年生存率;年老与糖尿病协同作用而加快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对70岁以上老人将带来更严重的后果;高血糖容易引起许多急性并发症,如感染、高渗性昏迷和酮症酸中毒等。现在社会,老年人的预期寿命较以往提高,65岁以上非糖尿病老人平均预期寿命为15年,75岁以上者不足10年,85岁以上者不足5年,因此,应尽量控制血糖以保持预期寿命。 1.3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时,或经常出现低血糖者,这类患者承受不了强化治疗引起的低血糖风险,应根据个体情况及用药经验,血糖保持在既不发生低血糖危险又不导致高血糖与脱水症状,通常的水平是空腹:7~9 mmol/L,餐后2小时:8~11.1 mmol/L,HbAlc:7.0%~7.5%,防止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保证生活质量。 1.4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并发症时,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血糖居高不降时,应及时使用普通胰岛素尽快降低血糖,但又要不使血糖下降过快,以免诱发脑水肿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同时注意纠正脱水、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待血糖下降到13.9 mmol/L时,脱水、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已纠正,可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按上述标准控制血糖水平,有时目标要因人而异。 1.5 老年糖尿患者已经出现严重的心脑血管及肾脏疾病,或基础疾病因为年老和糖尿病更为加重,生活质量低下,对这类老年糖尿患者,血糖控制的主要目标是消除引起症状的高血糖,或控制在尿糖量偏低,不足以引起多尿症状及脱水的血糖水平,并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

2型糖尿病常用药物

2型糖尿病常用药物 2型糖尿病常用药物: (1)磺酰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 依赖性钾通道,使K+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内流,诱发胰岛素 分泌。此外,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 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常用的药物有: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波脲,格列美脲等。 格列本脲(优降糖):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在所有磺酰脲类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笨磺丁脲的200-500倍,作用可持续24小时。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和肾功 能不全者慎用。 格列波脲(克糖利):比第一代甲笨磺丁脲强20倍,与格列本脲 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作用可持续24小时。用于非胰岛 素依赖型糖尿病。 (2)双胍类:本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糖尿病人降血糖作用明显。不影响胰岛素分泌,通过促进 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 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格华止,美迪康):降糖作用较笨乙双胍弱,但毒性较小,对正常人无降糖作用;与磺酰脲类比较,本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很少引起低血糖;此外,本品具有增加胰岛素受体、减低胰岛素 抵抗的作用,还有改善脂肪代谢及纤维蛋白溶解、减轻血小板聚集 作用,有利于缓解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是肥胖型非胰岛素 依赖型糖尿病的首选药。主要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也可 用于1型糖尿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也可用于胰岛素抵抗综合症

的治疗。由于胃肠道反应大,应于进餐中和餐后服用。肾功能损害患者禁用。 (3)α糖苷酶抑制剂:竞争性抑制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阻断1,4-糖苷键水解,延缓淀粉、蔗糖及麦芽糖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阿卡波糖(拜唐平):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也不影响体重;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用于各型糖尿病,改善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可用于对其它口服降糖药药效不明显的患者。 伏格列波糖(倍欣):为新一代α糖苷酶抑制剂,该药对小肠黏膜的α-葡萄苷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苷糖酶)的抑制作用比阿卡波糖强,对来源于胰腺的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弱。可作用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 (4)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利用胰岛素的能力,改善糖代谢及脂质代谢,能有限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常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合用,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常用药物有:罗格列酮,瑞格列奈。 罗格列酮(文迪雅):新型胰岛素增敏剂,对于胰岛素缺乏的1型糖尿病分泌量极少的2型糖尿病无效。老年患者及肾功能损害者服用勿需调整剂量。 (5)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是一新型口服非磺酰脲类抗糖尿病类药物,对胰岛素的分泌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药物类似,但该类药物与磺酰脲受体结合与分离均更快,因此能改善胰岛素早时相分泌,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 瑞格列奈(诺和龙):该药不引起严重的低血糖,不引起肝脏的损害,有中度肝脏及肾脏损害的患者对该药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药物相互作用较少。 2、胰岛素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及治疗原则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及治疗原则 随着年龄增长2型糖尿病患病率升高。国外报告,在65岁以上人群中,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IGT)者占10%~20%。 1996年国内调查显示, 6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1%,IGT患病率为12.1%。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应给予个体化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老年人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加强预防,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检测血糖,必要时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行糖尿病筛查,尽早诊断。 老年糖尿病发病率高且多为2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随着年龄增长2型糖尿病患病率升高。国外报告,在65岁以上人群中,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IGT)者占10%~20%。 1996年国内调查显示, 6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1%,IGT 患病率为12.1%。2002年全国大城市调查显示,北京6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5%。 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的总体趋势为: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但无显著性别差异。 老年糖尿病起病缓慢,诊断时多无症状 “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少是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无典型症状,往往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测血糖或尿糖时才被发现。其主要原因是:①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性较年轻人低,不易出现口渴多饮;②老年人常伴有肾动脉硬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致使老年人肾糖阈较年轻人高,血糖轻度增高时不出现明显的多饮、多尿症状。一般认为,老年人空腹血糖超过12~13 mmol/L时才会出现多尿,故尿糖检查仅供参考。 老年人负荷后高血糖的比例明显高于成年人,单纯测定空腹血糖可使部分糖尿病患者漏诊,故建议同时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和OGTT试验。 老年糖尿病症状为非特异性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有疲乏、无力、轻度口渴、尿频、多汗、皮肤瘙痒、阳痿等非特异性症状,若临床上出现2种以上症状,应检测血糖以尽早了解糖代谢情况。 偶有特殊表现 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时伴有特殊表现,如肩关节疼痛、肌痛、精神心理改变、足部皮肤大疱、肾乳头坏死或恶性外耳炎,少数患者表现为低体温、多汗、恶液质、肌萎缩、认知功能减退等。 少数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 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以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事件等)为首发表现,病程隐匿。在老年人死因中,心脑血管并发症居第6位,8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明显多于年轻患者。 以急性并发症为首发表现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糖尿病高渗状态甚至昏迷,死亡率高达15%~20%。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_对策毕业论文

三峡大学全日制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准考证号: 姓名: 专业层次: 交稿时间: 联系电话: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班级:护理18班姓名:鲍琴琴指导老师:郑超英 【摘要】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结果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的、系统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护理;临床护理对策 前言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老年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疾病,老年糖尿病肾病有年龄大,病程大,并存疾病多的特点,且多年无任何明显症状,随病情发展逐渐出现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病。 1、临床资料 1.1基本资料 本组为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科室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50例,均符合1999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10例:年龄60-86岁;病程1-30年。空腹血糖(10.8 4-3.61)mmol/L,餐后(16.6 4-2.8)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1.2临床表现 患者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善饮、多食;消瘦、疲乏、皮肤瘙痒;四肢

糖尿病管理方案修订稿

糖尿病管理方案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糖尿病慢病管理 一、糖尿病 (一)概念: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血糖明显升高时可出现多尿、多饮、体重减轻,有时尚可伴多食及视物模糊。糖尿病可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为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 (二)分型: 根据目前对糖尿病病因的认识,将糖尿病分为四型: 型糖尿病:是指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型糖尿病:是指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分泌不足。 3.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现的糖代谢异常,已有糖尿病又合并妊娠者不包括在内。 4.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是因糖代谢相关基因异常的遗传性糖尿病或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糖尿病。 (三)诊断标准: 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L(200mg/dl)或空腹血糖≥L(126mg/dl)或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L(200mg/dl) 注: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复测定血糖以明确诊断。

说明:空腹指8~14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内任何时间;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血糖升高,不能依据此时血糖诊断为糖尿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 (四)病情分级:参见糖尿病并发症分级。 (五)治疗目标 纠正代谢紊乱,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维持良好健康和劳动能力,保障儿童生长发育,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六)目标血糖 1.血糖正常值: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mmol/L。 2.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值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年轻患者且没有并发症患者尽可能把血糖值控制接近正常值。糖尿病患者治疗除血糖要达到正常外,其他包括糖化血红蛋、体重指数、胆固醇、血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应控制在正常水平。 3.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值:4-6%,临床意义:反映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建议3个月复查一次,糖尿病患者一般控制在7%以内。 4.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mmHg)一般控制在130/80mmHg。

老年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的合理应用

老年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的合理应用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之一。老年人由于生理和代谢功能减退更易患糖尿病,且大多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故在降糖药物的选用上尤应慎重。 口服降糖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根据降糖药物的化学结构,可分为磺脲类和双胍类。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和增加胰岛素在周围组织中的作用,第一代药物主要有甲苯磺丁脲等,第二代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等。双胍类药物的降糖机制主要抑制糖在肠道吸收并促进糖代谢,主要有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此外,还有近年来开发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等。本文就常用降糖药在老年人糖尿病中的合理选用进行探讨。 1 甲苯磺丁脲(D860) 在临床已应用40余年,临床疗效确切,价格低廉,但服用剂量大,不良反应多,可导致致命性低血糖、肝肾功能不全、白细胞减少,磺胺药物过敏者禁用,目前有被淘汰的趋势。 2 格列本脲 降糖作用较D860强200倍,且较持久。但必须注意的是,如果剂量掌握不当,易发生低血糖,故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视血糖控制情况逐渐调整剂量,病情较轻的老年人,建议不用。 3 格列齐特 降糖作用较D860强10~20倍,除能有效降低血糖外,还可降低血小板的粘附值和聚集性,加速纤维蛋白的溶解过程,能改善由糖尿病引起的眼底病变症状,并能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代谢及血管功能紊乱。长期使用较安全,较少发生低血糖症等不良反应,尤其适用于患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但本品可导致肝功能损害,长期服用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4 格列吡嗪 降糖作用比D860强约100倍,因其代谢产物无药理作用,故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本品比格列本脲更安全。除了降糖作用外,本品还能降低血脂和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防治微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2],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尤为适用。 5 格列喹酮 本品是主要经肾排泄的磺脲类降糖药物,作用温和,可根据具体病情调节剂量,适用于饮食疗法不能取得满意效果者,特别适用于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以及并发糖尿病肾病者。 6 二甲双胍

老年糖尿病的护理

老年糖尿病护理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变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人口发展趋势,通常老年人年龄的划分标准是60岁。本课主要介绍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即年龄在60岁以上的全部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其患病特点是发病率高,患者多为2型糖尿病,起病缓慢、症状不明显、尿糖阴性,并发症多。 一、概述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的全部糖尿病患者,包括两部分病人。一部分是60 岁以后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一部分是 60岁以前确诊,而后进入该年龄组的病人。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32个调查点。根据经济收入的高低,按6个不同经济类型地区划分,即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和四类农村进行抽样。其中调查60岁及以上人群9925人,其中男性4987人占50.25%,女性4938人占49.75%;城市4617人占46.5%,农村5308人占53.5%。收集的样本男女均衡、城市均衡。 上图是60岁以上人群空腹血糖平均值,可以看到该人群空腹血糖平均是5.18,按性别差异,男性是5.15、女性是5.20,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按城乡差别,城市平均空腹血糖是5.54,农村是5.04,城市也明显高于城乡。这就提示出在老年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的倾向是女性多于男性,城市多于农村。

上图是 60岁以上人群空腹血糖的分布情况,把60岁以上的老年人按5岁为一个阶段划分、分组,可以看到各年龄组的血糖平均值。各个年龄组空腹血糖水平在第90百分位点上的值在6.01-6.60之间,明显高于 WHO 和 IDF 的诊断标准,有超过10%的老年人存在着糖调节异常。 上图是 60岁以上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明显看出发病率的高低跟经济收入排序一致。以经济最发达的大城市最高是16.97%,最贫困的四类农村为最低为1.94%。 美国是糖尿病发病率高发的国家,根据美国 CDC1999 -2002年美国居民健康状况调查,美国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是20.9%,我国老年糖尿病发病率已经接近美国这种高发病的国家。所以糖尿病是老年人群面临的一个患病率高和流行广的慢性健康问题。

中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

中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护理干预对纠正中老年糖尿病患者 饮食误区的作用 [摘要] 目的:纠正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误区,建立良好饮食习惯。方法:对68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健康教育。结果:所有患者认识到饮食控制的重要性, 88%患者纠正了不良饮食倾向。85%的患者建立了正确的饮食习惯。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进行健康教育,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疾病的良好控制。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误区;健康教育 中老年人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出现与饮食密切相关,而一些中老年人因对疾病认知能力差,记忆力下降等原因,对饮食控制模糊不清,存在不少误区,使疾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1〕。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对68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8例患者,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48~70岁,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文化修养各不相同,大专及以上26例,中小学文化程度42例,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均存在对饮食控制模糊不清,或有不良饮食倾向。 1·2患者常见的不良饮食倾向及误区:①控制主食:主食尽量不吃,副食不节制,以较多的动物蛋白和脂肪取代主食,

结果造成机体的碳水化合物供热能不足,蛋白质脂肪在代谢中分解不完全,易诱发酮症和酮症酸中毒。②饥饿疗法:认为饮食控制越少越好,使机体处于饥饿状态,结果易发生低血糖及诱发酮症和酮症酸中毒。③不吃早餐:致使机体在十几个小时不能得到能量补充,会使体内血糖波动过大。④控制正餐食量:控制正餐食量,增加零食,尤其是一些含糖量高的糕点水果等,使血糖升高。⑤禁食水果:除甜食不吃外,其他食物不控制: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最普遍的原因。⑥禁食水果:一切水果都不吃。⑦重视药物治疗,轻视饮食控制。认为反正口服降能药,控不控制饮食无所谓,使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⑧轻信偏方:长期大量进食某一种食物。而偏离了平衡膳食的轨道,导致病情恶化。 2结果 通过对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健康教育,使所有患者及家属认识到了饮食控制的重要性。88%的患者纠正了不良的饮食倾向, 85%的患者掌握并建立了良好的饮食习惯,配合药物、运动等治疗手段,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地控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3健康教育的方法 3·1随机性教育:在治疗、护理、巡视病房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如看到患者饮食不合理时及时给予纠正。 3·2座谈式教育:通过个别谈心,耐心解答患者提问,指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 发表时间:2011-05-12T09:44:03.9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刘晓利 [导读] 糖尿病(DM)是一种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在发达国家中,是仅次于癌症、艾滋病、心诱因管疾病之后第四大致人死亡的疾病。刘晓利(黑龙江省鹤岗市新一人民医院 154107)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2-0143-01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临床治疗 糖尿病(DM)是一种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在发达国家中,是仅次于癌症、艾滋病、心诱因管疾病之后第四大致人死亡的疾病。我国DM的患病率2%~3.6%,比十年前高了三至四倍。由于DM是终身疾病,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当病情稳定之后,要回家进行继续治疗。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的生理状况,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脏器功能受损及各种并发症。所以,做好老年DM患者的自我保健指导,尤为重要。笔者选取临床2009年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0例,治疗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12月确定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60~76岁,平均68岁。 1.2 治疗 1.2.1 饮食治疗饮食治疗在DM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做到“四定一不定”,即定时定量定餐定营养不定食品。不但要控制主食,也应控制鱼、肉、蛋、油等副食品的摄入,增加纤维素、维生索、钙、铁、磷的摄入。在每日饮食中,总热量以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其中,糖占总热量50~60%,脂肪占15~20%,蛋白质占15~20%,根据胃功能控制蛋白质摄入量。由于老年患者胃肠功能活动缓慢,应多食高纤维和粗粮食品,以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延缓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如玉米豆、南瓜等。合理配膳、科学调整饮食,保证基本生理需要及营养摄入,可减轻胰岛负荷,对提高胰岛素效应十分有利。 1.2.2 合理用药部分患者出院后,待病情稳定一段时间,就自行减少药量或停药,造成疾病反复发作或加重,对患者造成不良心理反应。应指导他们按医嘱正常服药,定期复查,随时调整用量,平时如有不适,要随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对使用胰岛素患者,要指导家属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抽吸剂量要准确,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免造成局部肿胀,硬节形成,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可注射的部位有臀大肌、上臂外侧、腹部及肢外侧等部位。老年人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少见。一般确诊应采用胰岛素治疗,每日2次即可。对于2型糖尿病,多数还是需要应用胰岛素注射(每日2次短效+中效混合胰岛素),剂量比中年人糖尿病少些,因为前者还有一部分内源性胰岛素分泌。 1.2.3 低血糖的防治低血糖是胰岛素疗法中较常见的副反应。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低白糖的疗状:饥饿、头晕、软弱、心悸、出汗、脉速、语言不清等,一经发现要立即服用糖水、饼干、果汁等甜食。对DM患者来说,身边最好常备甜食。重者有惊厥、昏迷、癫痫等症状,需立即送医院静注葡萄糖。对经常外出的老年患者,可随身携带疾病卡,以便随时诊治或抢救。 1.2.4 运动疗法指糖尿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体力活动的一种治疗手段,也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之一。国内外的糖尿病专家都认为合理、长期和有计划的运动,对糖尿病的治疗有许多好处。合理、长期和有计划的运动能增加末梢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运动可使活动的肌肉等靶组织对胰岛细胞的敏感性增强,加速肝糖原、肌糖原的分解和末梢组织对糖的利用,促使血糖下降。运动能加速脂肪分解,减少脂肪堆积;并可增强脂蛋白酶的活性,加速脂肪分解,促进脂肪、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的利用,以补偿葡萄糖供能不足;另一方面可使过剩的脂肪组织消耗,起到减肥和降血脂作用。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内分泌功能,胃肠功能和肾功能,改善脑神经功能,提高精神的耐受力。老年人久坐后,应做扩胸运动。在扩胸同时,可上下左右缓慢活动颈部,耸抬双肩,侧弯腰身,做深长呼吸,并不时捶打或按摩腰部肌肉。这样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腰部肌肉的血液循环,松弛大脑,振作精神。 2 结果 80例患者血糖均获良好、平稳控制。 3 讨论 老年糖尿病,起病隐匿,症状不明显,易漏诊:老年人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糖阈值可高达11.1毫摩/升,即使高血糖时尿糖常显示阴性。患者常因糖尿病的并发症而首诊于非糖尿病专科。如因视力减退首诊于眼科,如因高血压、冠心病首诊于心内科,如因足部溃疡就诊于皮肤科,因外阴部瘙痒首诊于妇科,如因足背动脉扪不到,首诊于四肢外科等。老年人的糖耐量出现减退趋势,年龄增加是导致老年人糖耐量降低的独立因素,而胰岛素抵抗是其主要致病原因。据统计,每增加10岁,空腹血糖增加0.11毫摩/升(2毫克/分升),餐后2小时血糖增加0.44~1.11毫摩/升(8~20毫克/分升)。 血糖控制常不理想,不少老年患者不想控制饮食,不愿做运动治疗,不定期检查血糖等指标。因此,老年糖尿病治疗达标者仅占20%左右。患者出院后需长期控判饮食、长期药物治疗,加之对合并症、低血糖等所致的恐惧、焦虑心理,患者易产生悲观、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DM的一般常识,推荐一些文章、书籍,使其了解DM的基本知识:饮食控制的重要意义、使用胰岛素和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如何自我监测血糖,尿糖、低血糖的预防方法等等常见情况,以帮助老年患者解除顾虑,保持乐观情绪。解除高血糖引起的临床症状,预防和延缓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防止过于肥胖或体重明显下降,避免低血糖和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保障健康和良好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帮兰,张哲,朱德亮,等.匀浆膳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效果研究.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6,23(3):6-17. [2]查良锭,周璇,崔月荣,等.实用营养治疗手册.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163-176.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8-854. [4]冯正仪,戴宝珍,顾沛,等.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5,4(3):137.

老年人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老年人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文章目录*一、老年人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二、老年人糖尿病的食疗食谱*三、老年人糖尿病的饮食禁忌 老年人糖尿病的治疗方法1、老年人糖尿病的饮食方法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老年糖尿病人中约有30%的患者只需要单纯的饮食疗法即可控制。饮食疗法的原则是: 1.1、既要饮食控制,又要营养充足,以保持理想体重。老年糖尿病人每天总热量卡可按每公斤体重30卡左右估计。蛋白质每公斤体重1.0—1.5克,需要高蛋白者可高一些。碳水化合物每天200—300克(主食4-6两)。脂肪要适量控制含饱和脂肪酸的摄人。 1.2、肥胖者每日总热量卡要低一些,以利于逐渐减少体重, 达到理想体重后糖耐量往往会显着改善。降低总热卡逐渐减少体重可按下述公式:总热量卡—250卡+30分钟活动=逐渐降体重。 1.3、老年人的饮食习惯难以改变,饮食治疗应按病情、生活习惯、体力消耗及经济条件个别制定。应使病人能充分理解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并能主动配合自己掌握。 2、老年人糖尿病的心理调节 要与人为善,平静耐心,有宽容之心,才会远离失眠、心烦和焦虑。心态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左右我们的人生,把握和调控健康,全靠自己。

3、老年人糖尿病的睡眠保健 充足的睡眠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糖尿病患者可以每天睡一个子午觉,所谓子午觉就是子时与午时都应该睡觉,子 时大睡,午时小憩,午觉缓冲子觉休整。另外,为保证睡眠质量, 睡前可以打坐半小时以静心,或用温水洗澡、泡脚。 4、老年人糖尿病的运动方法 运动能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可降低血糖。但是运动要选择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预防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在体育锻炼时,应选择中等或中等以下强度的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适合这类患者从事的运动项目有疾行、慢跑、广播体操、太极拳、自行车、游泳、跳舞、爬楼梯等。其中疾行不仅简便易行,而且健身效果明显,适用于不同年龄和体质的人群。 老年人糖尿病的食疗食谱1、枸杞子炖兔肉 取枸杞子15克,兔肉250克,加水适量,文火炖熟后加盐调味,饮汤食兔肉。枸杞子为滋补肝肾之良药,据药理研究,其有降血糖作用。兔肉有补中益气、止渴健脾、滋阴强壮之功用,《本草纲目》及《增补本草备要》均言能“治消渴”。该方适用于糖尿病之偏于肝肾不足者。肠燥胃热者不宜。 2、蚌肉苦瓜汤

老年人糖尿病用药

老年人糖尿病用药 老年人糖尿病用药1、阿卡波糖:为一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阻止肠道中的多糖分解,使单糖产生减少,可明显降低餐后血糖,且不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于轻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腹胀、腹泻、吸收不良等副作用,症状明显需要对症处理。 2、二甲双胍:是唯一的治疗糖尿病的双胍类药物,能抑制食欲,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轻体重,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单独应用很少引起低血糖反应,是老年糖尿病治疗的适宜药物,尤其适于肥胖老人。 3、磺脲类药物: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和释放,但第一代如d806、优降糖易致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第二代如达美康较为安全,很少发生低血糖反应,可作为磺脲类药物中治疗老年糖尿病的首选,糖适平适用于伴有肾病或肾功不全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血糖变化以确定适宜剂量。 4、胰岛素:用于较重或伴合并症如急性感染、坏疽、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口服降糖药无效等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选择单一品种或预混胰岛素,开始要用小剂量,逐步加量,并与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以避免剂量过大而诱发低血糖反应。 老年糖尿病用药应当注意1、特别要当心夜间低血糖

首先,老年人代谢率低,用药容易发生低血糖,尤其是服用一些长效磺脲类如优降糖时,易发生夜间低血糖。因此,对这些药,即使要用,也应避免每日3次用药。小剂量时可早晨一次服,中剂量时则早晨服2/3,中午服1/3,晚间不用。 老年人因为神经反应等比较迟缓,更易发生“未察觉的低血糖”。即当血糖下降到一般人有交感神经反应,如心悸、冷汗、头晕等症状时,老年人可能仍无感觉。一直到血糖降到出现大脑皮层反应时,才会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昏迷等。这种情况就很危险,抢救不及时易危及生命。此外,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诱发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这都是很危险的。 因此,对于血糖控制标准,老年人可较中青年人放宽2毫摩尔/升左右。如原来要求空腹血糖为4.4~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为4.4~8.0毫摩尔/升。放宽后为了便于记忆,可分别要求老人控制在8及10毫摩尔/升以下。 2、注意药物对肝肾的不良反应 有些老年人过去有肝炎、肾炎史,故用药前应先查肝肾功能。许多降糖药在肝内代谢,经肾排出。所以在肝肾功能不良时应慎重选药。在肝功能异常时不能用双胍类及胰岛素增敏剂,否则易产生肝功能衰竭。老年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不良或血糖控制不好时,应该及早应用胰岛素治疗。 3、应及早使用胰岛素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证实,诊断为糖尿病时,机体胰岛b 细胞功能已减少一半,随着病程的进一步发展,b细胞功能越来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