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法理论变革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5-01-10

作者简介:刘爱军,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环境管理。

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法理论变革的影响

刘爱军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环境法理论也随之发生着变革。近年来,众多学者对环境法理论的变革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生态文明的法律观,承认自然界及其生物具有内在价值,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学理论支持。

关键词 生态文明;环境法理论;变革

中图分类号 O9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5)03-0140-0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经济繁荣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个矛盾,人类将最终毁灭自己。正是这种清醒的认识,推动着人类文明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和实践变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进而成为全球的时代潮流,它预示着人类进入一个全新的文明时代,即生态文明时代。在生态文明时代,传统的环境法理念已难以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需要一种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品质的新环境法律理论,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1 传统环境法理论不足的审视

传统的环境法理论由于深受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深深打上了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烙印。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是在近代机械论世界观以及牛顿力学和笛卡儿哲学基础上形成的。狭隘的人类中心哲学就是这种思想的典型代表。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大自然是为了人类而创造。笛卡儿的二元论哲学也为这种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他认为,动物不应得到道德关怀,因为动物是无感觉无理性的机器。他坚持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和拥有者。

人类中心主义,往往把人类的利益看成是唯一的、绝对的,把自然界看成人类获取自身利益的工具。它否认自然界的价值,把自然界仅仅看成是人类作用的客体。认为人类是生物圈的中心,具有内在价值,其道德地位优于其他物种,其他物种都没有内在价值,仅具有工具价值。由

于这种观点片面强调主、客二分,片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分离和对立,极力倡导人类征服自然、主宰自然,无视自然界其他生命的存在,这种理论也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当代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还直接导致了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市场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它往往只考虑个体或小群体的利益,而忽略了整体利益,没有把市场经济的个体利益驱动与保护生态环境所必需的对整体利益的关怀统一起来。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传统的环境法理论片面地维护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而忽略了对自然界的保护,即使有时规定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也带有很深的功利主义色彩,也很难发挥保护自然环境的作用。因此,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修正深受人类中心主义影响的传统环境法理论,研究探讨具有实践意义的符合生态文明的法学理论。

2 环境法学理论研究现状的考察

(1)环境权理论。环境权理论的提出,其目的在于将环境权作为私权,通过私法机制,来弥补公法在优化环境资源配置、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方面的不足。环境权理论的思路是:以罗马法上的 公共信托规则 为理论支援,创设 环境权 这一新型权利,赋予每个人对环境享有权利,由于环境具有 整体性 、 共有性 和环境侵害具有 公害性 ,所以侵权行为人只要侵犯了某一公民的环境权,就意味着对 群体 环境权的侵犯和对一定 社会利益 的侵犯。这种权利上的制衡将达到人类对自然环

!

140!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年 第15卷 第3期 CH INA PO PUL AT 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 NT Vol .15 No .3 2005

境的合理利用,以此实现主体间的秩序平衡,并最终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但是,环境权理论的建立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理论障碍,即其理论内容与环境法价值定位出现悖论。环境权理论内容的本质在于, 环境权是人类有关环境的权利,而不是环境拥有的权利,由环境权所产生的利益仍然归属于人类主体。其反映的本质仍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由此可见,环境权理论与传统的环境法理论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它也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类对环境的滥用和侵害,但其与生俱来的人类中心主义性质并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自然环境仍被视为 客体,逃不脱自然 异化的陷阱。人与自然的冲突并未得到真正解决,它所做的只是把由环境产生的利益在人类社会范围内以新的标准加以重新分配。

(2)主体资格延伸理论。近年来,许多法学家开始探讨环境法主体资格延伸问题,许多学者主张扩大主体范围,承认自然的主体资格,从而消除划分主、客体的二元论矛盾,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消除环境危机奠定理论基础。主体资格延伸理论在法学理论界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反对者认为,自然体没有自我意识、没有行为能力,主体资格延伸理论造成了层次上的错位。支持者认为,主体资格的法学构造为 权利能力???主体???行为能力,行为能力问题是在确认主体资格之后予以解决的具体法技术问题,主体资格延伸理论是消除环境危机的基本理论基础。关于主体资格延伸理论的争论至今尚未停息。笔者认为,法学理论目前确实没有发展出相应的、较为成熟的法律技术以实现自然体的主体资格,但不能以此来否认自然体具有享有法律主体资格的正当性,这是两个论说层面的问题。

(3)生态中心主义理念。生态中心主义是在西方绿色生态保护运动中兴起的一种价值理念,又称为深生态学、原旨生态主义,是西方生态运动中的主流意识形态,也是西方各国绿党共同尊奉的基本理念。它反对一切权威主义的技术解决方案,反对一切人类中心主义,强调自然界的内在价值,认为这是比人类更深的价值。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持后现代立场,批判现代文明,主张崇拜自然,反映了对新自由主义秩序的消解和对公正和谐均衡发展的世界新秩序的美好期盼。然而,生态中心主义就其本质而言,是以无政府主义为其政治底色的,深深带有反制度主义的痕迹。随着绿党在西方的发展壮大,以生态中心主义为核心的绿色意识形态越来越反映在西方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立法过程中,其理念对立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4)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如自然保护主义、人本主义、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论等等,它们都主张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人类在对环境进行改造的同时必须给自然以有意识的补偿,人类在这种改造与补偿的双重过程中,获得了自身真正的存在与发展。这些理论探讨,对于修正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发挥了重要作用。

3 从生态文明角度看环境法理论研究重点

工业文明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但这种发展由于其自身的不完善性,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灾难,把人类带入了严峻的生态困境之中。为了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秩序,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积极有益的探索。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Rachel Ca rso n)#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开始了人们对人类与自然共同生存问题的思考。1968年罗马俱乐部的诞生,则是人类生态意识走向成熟的里程碑。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有115个国家代表参加的第一次人类环保会议,开始了全球性的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上个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爆发了大规模的生态保护运动。1980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起草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明确使用了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明确界定了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1997年#京都议定书?等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的制定和生效,标志着全世界的生态保护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伴随着上述探索,近现代的环境法理论也从不同角度对工业文明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对如何解决生态危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尽管不同学者的理论观点有所差别,但他们理论的核心都是主张废除人类中心主义的理念,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都赞同用生态文明来取代工业文明。

笔者认为,人类原有的环境法理论在即将出现的、新的生态文明面前,受到了挑战,原有环境法理论的内涵、外延及其功能将重新调整和变更。因此,我们必须从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法律保障的角度,来转变环境法理论研究的方向,探讨具有很强实践意义的、以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符合生态文明法律观的环境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的终极目标,也是生态文明法律观的核心内容。因此,生态文明法律观必须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始终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法理论研究的重心。建立生态文明的法律观,就是要以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来审视自己的行为,建立真正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平等的、公正的法律秩序,倡导人与人、

!

141

!

刘爱军: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法理论变革的影响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共存共荣。

(1)破除人类中心论,建立人类平等观。生态文明的法律观所要求的人类平等,其核心是从人类生存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视角,对自己的发展行为实行自律,也就是说,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人人有发展的权利,人人有维护他人发展权利的职责,实现人类的真正平等。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全球共同利益的代内平等;二是体现社会未来利益的代际平等。代内平等的法律原则,要求任何地区和国家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别的地区和国家的发展为代价。任何地区、国家以及任何人,都没有以自我为中心无限制发展的自由,要在地区、国家和全球范围内实现共同发展。代际平等的法律原则,要求不仅注重同代的、横向的人际伦理,而且还要关注世代之间的人际伦理,即建立纵向的、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平等的、协调的伦理关系;不仅注重维护人类现实的共同生活、共同发展、共同完善的客观秩序,而且同时注重建立适应人类未来生活、未来发展和完善的客观秩序。

(2)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建立人与自然平等观。生态文明所追求是一种人同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文明,它既开发自然又保护自然。而与之相应的生态文明法律观,则必然要求体现人与自然平等的法律理念,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法律秩序。它认为人类应当善待自然,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来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与其他生命形式的共同发展。因而,人与自然平等的法律理念,不再以人为唯一的尺度,不再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它把法律对象由人扩展至自然界,承认自然界与人有同等的存在和发展的权利,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以 人???自然共同体的协同进化与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给自然赋予应有的法律地位。

(3)体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区别于以往的环境法理论,生态文明法律观是一种包含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的新理念,它反对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反对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的功利主义思想,主张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共荣,而不是单纯以经济的增长为发展的目标。同时它又反对绝对生态保护主义,认为要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认识和利用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4)强调把后代人的利益和自然界也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生态文明的法律观强调在立法时,不仅要将当代人纳入法律规范的范畴,而且还必须把后代人和其他生物也纳入法律规范的范畴,从法律上确保他们的权利和利益,以消除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从而实现人类共同体与生态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生态文明的法律观要求法律制度应围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精心设计,既要体现人的权利,也要反映生态自然的权利。

(编辑:田 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刘湘溶.生态文明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30.[Liu

Xiangrong.Discus sion of Ecological Civili zati on[M].Changsha:Hunan Educational Pres s,1999:30.]

[2]吕忠梅.绿色民法典:环境问题的应对之路[J].法商研究,2003,

(6):3~6.[Lv Zhongmei.the Green Civil Code:Way to Deal wi th En

vironment Problems[J].Research on Law and Bussi ness,2003,(6):3~

6.]

[3]詹献斌.对环境论理学的反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版),1997,

(6).[Zhan Xianbi n.Introspection of Environmental Ethics[J].J 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philos ophy edi ti on),1997,(6).]

[4]陈泉生.可持续发展与法律变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154.[Chen Quans heng.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La w Improvi ng [M].Beijing the Law Press,2000.154.]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ransformion Of Environmental Theory

LIU Ai jun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Shandong Qingdao266003,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d us trial Civilization theory being replaced b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 environmental law theory i s being transformed si multaneously.In recent years,many scholars have conducted a hot discussi on abou t the transforming of environmen tal theory.The ecologism law Theory acknowledges the internal value of natures and creature,and gives high priority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 ween the hu man and nature,and provides a strong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 ecolog ical civilization;environmental Law theory;transforming

!

142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年 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