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工作总结(建筑)

现代学徒制工作总结(建筑)
现代学徒制工作总结(建筑)

培养技能人才助推地方产业发展

——甘肃省静宁县职教中心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现代学徒制工作总结中职学校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被企业当成廉价劳动力而导致跳槽现象频繁等问题,制约了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而现代学徒制正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先进职业教育制度。教育部于2011年9月19日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实习管理工作视频会议上提出:实习是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执行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人才,不是廉价劳动力,职业教育学生实习是国家制度,实习管理工作必须做,而且必须做好。并提出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要求。

一、实施背景

静宁县属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甘肃省中部18个干旱贫困县之一,自然条件差,而劳动力资源丰富。多年来,静宁县委、政府大力支持发展建筑业,使之成为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现拥有建筑企业5家,项目部101个,从事建筑业的人员达3万多人,年产值17亿多元。综观我县建筑业现状,存在着建筑人才资源不足、技能型人才缺乏等问题,成为静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随着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这一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可见,静宁县建筑业亟需大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是我县建筑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静宁县职教中心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创建于1985年,办学质量较高,办学效益较好。早在2002年12月,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首批示范专业”(教职成[2002]14号);2004年10月,学校被教育部、建设部确定为“实施职业院校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职成[2004]15号)。现有专业教师16人,中高级职称8人,“双师型”教师10人,教师队伍数量充足,专业实践能

力强。拥有较完备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和对外技

术培训的需要。

二、建设目标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学校为契机,决定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特制定了“岗位驱动,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实现多方向、多技能的培养目标。

2.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标准高度吻合,突破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瓶颈,实现学生技能与岗位能力的对接。构建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导向、符合建筑企业需求和学生实际的、以岗位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体现最新技术,使学生技能符合职业岗位的最新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3.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与静宁县建筑企业集团公司、静宁县八里建筑公司、静宁县建设监理公司、静宁县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教育过

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下企业锻炼的需要。

4.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证书的对接

通过现代学徒制实践,让学生接受多岗位锻炼,完成在专业培养目标中包含的各个岗位(工种)的轮岗实习任务,实现核心岗位(工种)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中级工以上标准、其他岗位(工种)达到国家职业资格初级工以上标准的目标要求。

三、实施过程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提升专业发展的内涵。

通过对静宁县及周边建筑行业、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及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的调研,回访往届优秀毕业生,在分析调查问卷和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组完成《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职业能力分析报告》《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方案》《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调研报告》《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形成了“岗位驱动,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知识技能培养的要求,加强项目课程的开发,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运用“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多地贴近工作过程实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根据职业岗位知识、能力、技能要求组织教学内容,对原有的课程进行整合。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增加平法识图部分实训;将土木工程力学与建筑结构合为一门课程《建筑力学与结构》,减少力学中的理论计算,强调会进行结构受力分析,重点强化构件构造要求和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增加工程预算实训、施工技术实训、建筑构造实训等技能实训课。通过课程解构与重构,使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更好的对接,使学生的技能与岗位能力对接。同时引入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打造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专兼结合为特色的教师队伍,为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从本专业教师队伍中选拔教学能力强、教学教研基本功扎实在建筑施工方面技术过硬,专业教学、教研能力强,能够主持专业建设规划及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主持校级以上教科研项目,并掌握本专业技术前沿动态的教师,参加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学培训和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等方式培养专业带头人。

从本专业教师队伍中选拔在建筑施工方面技术过硬,专业教学能力强,参加本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参加校级以上教科研项目,到施工现场顶岗实践锻炼,参加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学培训等方式培养骨干教师,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在职硕士,提高学历层次。

从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或是具有一定技能特长的技师,或是能工巧匠,能胜任实践技能课的教学工作和实习指导工作,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引进学校。通过教学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符合专业教育教学要求。

3.校企深度合作,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建成校内通用实训室,能够开展建筑材料及工程质量检测、工程测量、计算机绘图、工程预算及造价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程招标投标、施工资料管理等实习实训。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建成一流的全景仿真实训室,能够保证学生实习实训,又能够对建筑企业大量的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

与静宁县建筑企业集团公司、静宁县八里建筑公司、静宁县建设监理公司、静宁县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下企业锻炼的需要。在两年建设过程中,共有952人次进企业见习实习,230人次进企业生产实习,有330人次在企业顶岗实习,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14人次,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四、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指导委员会,明确职能,落实责任,为试点工作建设出谋划策,指挥、监督及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研究并提出专业发展方向,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完成。

2.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包括项目建设各种制度,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方案落实、资金落实、奖惩落实。建立健全包括专业建设管理、教学督导及教学检查、教师队伍建设、实训设施及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质量考核、毕业生就业指导等一系列制度。

3.经费保障

利用示范校建设经费、国家投资的实训基地建设经费和建筑行业企业投入的经费,用于现代学徒试点建设,采用专款专用,统一管理,为专业的内涵发展提供了经费保障。

五、示范与贡献

1.毕业学生供不应求,招生人数连年递增,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建筑专业自开办20多年来,共培养建筑人才3800多人,有16人充实了县设计公司的力量,年设计总额达9000万元,创收500万元;286人成为静宁县建筑企业行业的技术骨干,分别担任经理、副经理、技术总负责等职务,为静宁县建筑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省赛二等奖2人次、省赛三等奖4人次,市赛一等奖4人次、市赛二等奖12人次、市赛三等奖21人次的优异成绩。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获得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预算员、资料员等任意一种资格证,毕业生双证率达到90%。本县及周边县区的建筑企业来我校招收毕业生,在每年的春节前就预定一空,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反响良好。近年来,在职教中心招生困难的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是我校唯一划线录取的专业,每年招生均在200人以上,为专业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

2.大规模开展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增强了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随着国家及省市有关就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行,围绕

市县人社重点工作安排和就业再就业培训目标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依托学校的优质教师资源,在冬季非施工季节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坚持“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宗旨,面向静宁县建筑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公司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共培训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等专业技术人员1850人,举办广联达工程预算员培训400人次。职业培训工作的开展,拓宽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的途径,增强了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3.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升,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我校大量掌握一技之长的毕业生的加入,给建筑企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大量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得企业的专业技术力量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的结构更合理,各工种从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达到80%。处于龙头地位的静宁县建筑企业集团公司2013年升级为平凉地区唯一一家建设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施工区域分布在甘肃、青海、新疆、宁夏等省区,年生产能力82万平方米,年产值达12亿元,从业人员4275人。有一级建造师14人,二级建造师76人,有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预算员、材料员、资料员、取样员、机械管理员等专业技术人员476人,有起重机械操作、塔吊司机、塔吊拆卸安装工、吊篮拆卸安装工、信号工、架子工、电工、电(气)焊工、管道工、混凝土工、砌筑工、抹灰工等作业人员420人。

六、体会与思考

依托学校较为雄厚的教学资源,努力培养较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并开展大规模的建筑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了建筑企业的技术力量,对静宁建筑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静宁县经济的发展。但还存在以下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思考和解决:

1.校内基础设施不足

我校建筑专业学生多,社会培训任务繁重,学校现有建筑专业实习实

训设备还不能满足教学及培训的要求。

2.建筑从业人员对培训的认识程度不高,影响培训效果

部分从业人员观念落后,满足于挣苦力钱,加之大量农民工知识层次太低,对培训的认识不到位,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培训的效果。

3.建筑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进展缓慢

由于部分建筑企业员工的文化水平较低,思想不够开放,接受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更新观念,提高新技术新工艺对企业效益的贡献率。

总之,根据建筑企业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的实用建筑人才充实到企业中去;与企业共同制定企业员工岗位培训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的为企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新技术培训,尽快改变建筑企业从业者技术素质相对较低的局面,促进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企业大发展了将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学校的发展和专业建设上来,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形成校企双赢,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学徒,高职,教学]高职通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与实践融合研究

高职通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与实践融合研究 近年来,多数高职毕业生就业到单位后并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企业招工和学生就业呈现越来越难的状况。因此,强化实践教学,现代学徒制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了社会各界的研究热点。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这种模式下的实训内容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既符合企业的需要,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能在实践生产环境使用先进生产设备,学习新技术,了解最新工艺、设备、材料,感受企业的管理文化,加快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同时,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教学局面,是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变革。在现代学徒制中,学徒的学习是在企业中的实训和课堂上学习的有机结合,一般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约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最终达一半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一半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文就高职通信专业学生实施现代学徒制教育时,如何实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统一展开了研究。 1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中的实践环节必不可少 基础工具性、基本人文性和专业功能性是职业教育中基础课程的三个基本功能。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中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尤其对学生未入企业定岗实习前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对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职通信类学生在大一阶段,主要的学习内容为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包括《马克思主义》、《体育》、《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等,在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中加入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的实践环节并不是指单一的教学实验环节,需引入足够学时的动手实践、参观实习和课程综合实训环节。具体做法可做如下调整: (1)将《就业指导》、《职业职场规划》、《职业维权》等课程与思想政治、体育等课程有机结合。可将与就业相关类的课程作为思政、体育课程的实践环节,使学生思想、体能提高的同时接触到就业相关类的课程。形成符合高职通信类专业建设的文化课功能性课程体系,奠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能力,让学生成为心善、会说、手勤、脑活、技高、体健、忠诚的劳动者。 (2)将专业基础课的课程综合实训与企业项目挂钩,并将所有相同类课程综合实训统一结合。现在的课程实训往往只限于本门课程,内容上过于单一。在所有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完成后,可设置一门综合类的课程实训,将《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和《单片机技术》等有机地结合一起,最好是企业项目的子课题或者企业项目的演变。这样,就能避免学生学了这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设计

湖北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制定《湖北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遵循职业教育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以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为核心,以校企双主体育人、教师师傅双导师教学为突破口,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改革职业教育管理制度、招生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统筹,协调推进。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区域内职业院校开展试点工作。统筹利用好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资源,协调好教育、人社、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的关系,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坚持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切

实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合作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坚持系统设计,重点突破。明确试点工作的目标和重点,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考试评价、学生教育管理、招生与招工,以及师资配备、保障措施等工作。要着眼于探寻现代学徒制基本规律,对人才培养各环节选择改革重点,力求突破,形成特色。 (四)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试点工作按照区域试点和学校试点同步推进的原则进行。区域试点以市州为单位,重点是协调市直各部门和政校行企各方关系,研究制定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政策措施,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学校试点重点在选择好适合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专业,积极探索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教学、校企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通过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三、主要任务 (一)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职业院校与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权利和义务,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探索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双主体育人模式。探索通过建设职教集团,吸收行业、企业参与,搭建平台,推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探索校企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二)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按照“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特点,利用中职学校注册入学政策和高职学校

最新现代学徒制工作总结(建筑)

培养技能人才助推地方产业发展 ——甘肃省静宁县职教中心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现代学徒制工作总结中职学校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被企业当成廉价劳动力而导致跳槽现象频繁等问题,制约了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而现代学徒制正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先进职业教育制度。教育部于2011年9月19日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实习管理工作视频会议上提出:实习是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执行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人才,不是廉价劳动力,职业教育学生实习是国家制度,实习管理工作必须做,而且必须做好。并提出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要求。 一、实施背景 静宁县属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甘肃省中部18个干旱贫困县之一,自然条件差,而劳动力资源丰富。多年来,静宁县委、政府大力支持发展建筑业,使之成为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现拥有建筑企业5家,项目部101个,从事建筑业的人员达3万多人,年产值17亿多元。综观我县建筑业现状,存在着建筑人才资源不足、技能型人才缺乏等问题,成为静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随着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这一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可见,静宁县建筑业亟需大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是我县建筑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静宁县职教中心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创建于1985年,办学质量较高,办学效益较好。早在2002年12月,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首批示范专业”(教职成[2002]14号);2004年10月,学校被教育部、建设部确定为“实施职业院校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职成[2004]15号)。现有专业教师16人,中高级职称8人,“双师型”教师10人,教师队伍数量充足,专业实践能

清德职中现代学徒制实施情况汇报

清德职中现代学徒制实施情况汇报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清德职中现代学徒制实施情况汇报 ----实施现代学徒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2015年开学初,我校就“实施现代学徒制”项目向市教育局提交了任务表,3月份以来,县教育局高度重视,职成教科把该项工作作为我校的重点工作之一。从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大胆创新,整合资源,建立制度,努力推进现代学徒制实施。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摸底 制订方案 我们在2015年初对学校合作企业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填写项目任务表,制订了4个专业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步骤。 二、建立组织 明确职责

我们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数控、汽修、烹饪、餐旅4个试点研究工作小组,主要做好试点工作研究和推广实践等工作。 每个工作组设有专门的负责人,负责现代学徒制4个试点专业的统筹、规划、研究、成果提炼及汇总等。 三、召开会议加强沟通 为全面提高试点工作组的工作水平,更好地进行试点研究,我们召开了五个会议,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各工作小组人员会议、全体教师会议、专业教师会议、试点专业学生会议等,对试点内容进行宣传和研讨;召开了合作企业对接会议,合作企业现代学徒制专题会议,向4个试点专业的学生家长发放了告家长书,宣传试点项目的目标和重要意义。 四、建立制度落实经费 为规范试点工作,我们建立了相关制度,一是形成了清德职业中专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二是设立

了试点项目工作经费10万元,主要用于企业调研、召开研讨会、交流学习、专家指导等。 五、强力推进,效果显现 我们积极与企业联系,与学生及家长沟通,加强现代学徒制的宣传,确定了试点企业浙江利维制造有限公司、浙江省金工机械有限公司、莫干山大酒店、金银岛大酒店、清德大众汽车特约维修站等10家企业和参加试点项目的学生68人,根据企业需求,数控和餐旅专业的师生已做好前期准备,将在5月份培训后赶赴企业,参加现代学徒制模式的轮岗实训;汽修和烹饪专业将在6月份实施。 六、条件有限 问题突出 1、对“现代学徒制”的理念认识不足 虽然我们加强了宣传工作,但教师和企业仍然存在理念认识上的偏差。 一是学校教师甚至个别领导认识不足,给学徒制的实施带来了阻力。由于

校企协同创新高职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

校企协同创新高职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我国技术人才的重要输出窗口,对我国的生产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校企协同、现代学徒制是我国现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专业化程度高,难度较大。本文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校企协同创新高职现代学徒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校企协同;现代学徒制;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问题;对策 1、在汽车工业日渐发达的今天,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但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出来的汽车检测与技术维修专业方面的人才却不能更好地满足我国汽车行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校企协同、现代学徒制的开展为汽车检测与技术维修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 由于现代学徒制是让学生进入企业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学习,这将会造成企业设备及人员方面的投入增加,但是现代学徒制由于学员等各方面的限制,培养出的可用之才还是比较少,另一方面,一些现代学徒制学员在毕业后会另谋高就,这与企业以利 一、现代学徒制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领域的重要作用 现代学徒制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每一名学员将会在学校教师和师傅的共同培育下完成学业,实现了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高技能的要求,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领域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现代学徒制实现了学生与员工的无缝对接,减少了企业员工培训的费用,降低了企业成本,增加了企业的收益。其次,现代学徒制让学生走向功能工作岗位后,在工作过程中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增加毕业生的薪酬收入,提高毕业生的收入。最后,现代学徒制对学校的发展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就业率和高薪酬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壮大也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二、现代学徒制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学徒制对企业、学校和学生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现代学徒制在开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2、教师对现代学徒制的热情不高 由于现代学徒制教学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而言,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培训,在课后要针对知识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考核,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但是教师的薪酬却和普通授课班的教师薪酬没有任何差异。特别是在没有新技术和新车型吸引教师的情况下,教师的参与热情更会下降。

行业联合学院背景下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研究

行业联合学院背景下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17-01-10T14:54:29.6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5期作者:章永锋[导读] 制定学徒管理办法;校行企三方共同以岗位技能要求制定学徒期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并形成检查、反馈机制。——以浙江省装饰幕墙联合学院为例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摘要:行业联合学院是行业协会联合协会成员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一种新模式,能够整合中小企业,发挥协会的平台优势;以协会为纽带,在联合学院背景下试行现代学徒制,在实践中提出了相关保证机制。关键词:高职行业协会联合办学现代学徒制 一、行业联合办学实践 目前各职业院系与企业合作的模式有“定单教育”“顶岗实习” “校厂一体化”和“联合共建”等,这对解决学生实习、实训,为企业提供培训,企业参与专业计划制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合作中发现,如果合作的企业是大企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都会比较完善,双方的合作比较有保障。现实是,随着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大企业的容纳相对有限,作为职业院校大部分都是与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人才的走向更多的是中小企业,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合作。行业联合学院是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实践,联合学院概括为“1+1+X”。第一个“1”指学院,第二个“1”指行业协会,第三个“X”指行业协会各合作企业;三方共同参与,形成了多元主体的办学联合体。 二、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新型职业教育制度,是现代学校与现代企业双主体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模式,在2014年,教育部教职成司就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因此,现代学徒制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主要以装饰幕墙联合学院为例,在行业联合学院背景下,对现代学徒制实现做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 三、联合学院下现代学徒制实践 1.构建协同机制,实现三方育人。联合学院按照校方、行业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培养方式,构建校方、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三主体育人。 (1)校行企协同招生招工机制。制订体现现代学徒制特色的自主招生、注册入学等招生制度,校行企共同制定学生学徒入学、入职标准,共同实施一体招生全过程,实现学校、行业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招工。(2)建立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及学生自评、学校教师评价、企业师傅评价、行业鉴定的四级评价办法。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紧密结合建筑幕墙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行“产业驱动专业、岗位结合课程“的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职,职前工学交替”的原则,实现职前工学交替及职前岗位规划,学生(学徒)完成3年学业后领取相应毕业证书及行业联合学院结业证书。探索建立校行企分段育人长效机制。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分段育人方案,共同培养现代化的建筑幕墙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推进课程改革,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围绕“产业驱动专业,岗位结合课程”的要求,首先,重构建筑幕墙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其次校行企共同建设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最后校行企开发基于专业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通过三步骤,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4.加强校行企合作,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与行业协会紧密联合,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展招生,校行企三方联合开展建筑幕墙专业人才培养,按照“1.5年(识岗阶段)+0.5年(轮岗阶段)+0.5年(专岗阶段)+0.5年(顶岗阶段)”的四段式育人机制,共同授课、共同完成人才培养考核,实现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 5.共建双元师资,实现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对接。依据校行企三方的师资特点,通过校内骨干教师培养、企业师傅培训、行业技术专家培养等方式打造教师——师傅——专家一体的教学团队;构建由行业、企业单位优势技术员工组成的企业师傅资源库;完善双师型教师实践管理办法。 6.强化过程管理,实现学生管理与学徒管理对接。在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完善学分制管理和弹性学制管理等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办法;兼顾学院学习和企业学徒实训需要,制定学徒管理办法;校行企三方共同以岗位技能要求制定学徒期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并形成检查、反馈机制。 参考文献 [1]陶剑文 “2+0.5+0.5”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科教导刊,2011,(11上)。 [2]蒋承杰建筑类高职院校“1+”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 [3]张炼王怀宇王俊王嘉颖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校企从“合作”走向“融合”──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1+”模式为例.中国高教研究,2015,(07)。 [4]肖玮玮陈建成重拾师徒制,促进人才培养.科教纵横,2010,(12)。 [5]李文武青岛酒店管理学院烹饪专业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2012。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7]17号)文件要求,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及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1.学院情况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集文、理、工、商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全日制公办高等专科院校。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78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江西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和“质量提升年”活动先进单位,荣获“首届中国(江西)十大职业教育培训品牌”,“江西省第一批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西省最佳就业认同奖”、“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全省绿化模范单位”、省、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平安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以加快融入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为契机,

密切关注区域经济发展动态和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着力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院先后投资1亿多元建立了冶金技术仿真实训室、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PLC技术实训中心等100余个实习实训室;同时立足江西冶金行业,依托新钢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了60多个校外大生产实习基地。其中,仅新钢集团公司实训基地就有炼钢厂、炼铁厂等18家,实现了“零距离”培训。 学院十分重视与世界500强及中国200强等实力雄厚的企业精诚合作。目前,学院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北京首钢公司、江苏沙钢、上海米其林轮胎、韩国浦项不锈钢公司、宁波金田铜业、江西铜业、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广深高速、广州本田公司、深圳华美集团等200多家大型优质企业建立了就业伙伴关系。学院还投资2.1亿元建设了一个环境优美、风景迷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高职新校区。学院将致力建设成为专业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实训条件优良、教学管理规范、育人环境良好、冶金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合作单位情况 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新钢公司)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占地面积28508亩。新钢公司是国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下属单位主要有主体单位24家,全资子公司15家,还有新华金属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昆明滇新锰铁有限责任公司、九江四方物流有限公司等15家控股参股企业。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47 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9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391人。新钢公司资产总值107.61亿元,具有年产生铁900万吨、钢1000万吨、钢材410

学徒制总结 [新型学徒制工作阶段总结]

学徒制总结[新型学徒制工作阶段总结] 新型学徒制工作阶段总结2017年,我市通过企校合作等方式,完善政策措施和培训服务体系,加快企业后备技能人才的培养,组织有培训需求的企业技能岗位新招用人员和新转岗人员参加新型学徒培训,探索企业职工培训新模式,为提高劳动者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支撑。现阶段总结如下: 一.新型学徒制工作基本情况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是在企业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校企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本钢集团有限公司于2015年10月被辽宁省人社厅认定为辽宁省新型学徒制工作试点单位。我市以服务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创新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传统的学徒培养方式,探索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我市考察企业用人要求结合板材公司热连轧厂、冷轧厂、三冷轧厂三家单位具体岗位需求,确定三个单位为本钢集团内部试点单位,根据本钢集团公司对轧钢工、镀锌工、钢材热处理工、磨工岗位需求召开学员培训,并按照《辽宁省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由市人社局、就业服务局指导,明确职责与分工,使工作有序开展。 二.主要工作做法及工作亮点我市要求从公司签约的员工中录用“学徒”用一年的时间进行培养,使达到相应工种的中级工或高级工职业能力水平。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新型学徒制培养,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我市为此全力打造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特色培养方式,为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以下是我市新型学徒制特色教学的几大创新亮点: (一)学徒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传统的单一理论知识教学模式,实行“文理”结合,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约为4:6。理论授课根据现下年轻人的喜好,增加了新的互联网平台授课方式,建立了专门网站,并推出“微课”教学,教师将制作好的课程PPT、视频、微课上传,学员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自由安排时间上网学习,并完成作业及任务。实践培训以“师带徒”的形式完成,师傅“手把手”带徒,使工作变学习,学习促工作。 采用已形成的市级、集团级、学院级、基层厂矿级四级管理,利用网络平台沟通渠道畅通,协调问题反应迅速快的特点,充分利用微信平台进行通知发布、共享信息、反馈问题。目前已经建立了新型学徒制领导小组群、新型学徒制本钢管理群、新型学徒制培训教师群、新型学徒制学员群,管理全覆盖,使我市负责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学徒教师之间的信息,真正实现了网格化管理“无死角”。 (二)教学模式创新。我市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在专门网站上放置课程,根据三家单位工程进度及生产线运行的实际情况,对新型学徒制培训课程内容及培训方式和时间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准备与论证工作,反复磋商、对接,调整培训方案,经过最终整合及确认为73名培训人员制定了符合各工种人才区域培养计划。确定各工种总的培养学时为528学时,其中基本素质课程为各专业公共课程,专业能力课程按工种、岗位分别制定。设置理论授课AB双班制,相同内容重复讲,学员可以根据自身工作情况选择上课时间,在保证工作和休息的基础上,参加培训活动,使学习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现场培训实行一对一与学员面对面交流模式,培训教师走进产线、走入班组,一对一指导学员,贴合企业生产实际,提高教师指导效率,解决学员在实际操作上面临的问题,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队伍创新。我市为了营造更好的培养环境,推出“双师型”教师队

现代学徒制教学示例

现代学徒制教学示例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在现代学徒制下,“英才计划”实施过程及“英才计划”所体现出优势。 学徒培训又称“艺徒培训”,是指由用工单位招收学徒工,在师傅的直接教导下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学习并掌握生产技艺或业务技巧从而成为新技术工人或专业人员的一种培训方式。传统的学徒制主要是建立在手工业者为了学习生产技能的基础上的,它是在做的过程中学习。随着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各行业之间都建立起了比较大的联盟——行会,在行会的发展当中,逐渐建立和完善了学徒制。行会对于师徒制作了非常严格的规定,并且逐渐在所有行业里都得到了推广。 工业革命的出现,使得机器大量代替了工人,对手工从业者的需求量减少,对学徒制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制逐渐走向衰退,需通过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开始出现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同传统学徒制的标志性区别是职业院校是主体,企业是载体,共同培养技能性人才。以对学生的培养为核心,同时通过课程为纽带,将学校、企业组合到现代学徒制教学中来。现代学徒制不同于传统学徒制及单纯的学校教育,它的实施改变了传统教育当中理论同实践相脱节的局面,而是将教、学、做有机结合在一起,将知识和能力有机统一在一起,它实际工作场所同时也是教学场所。在工业革命后学徒制出现了衰落,但是随着当前现代学徒制的重构,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广泛,产业化结构和职业结构日新月异,现代学徒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现代学徒制普遍实施交替培训的方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校进行理论学习,而三分之一的时间需要在企业接受培训,在国外学徒制的学生甚至享有学徒工资。现代学徒制进一步密切了职业教育与劳动市场的关系,发展了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同时更好地解决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由于市场的发展方向对学徒制的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所以现代学徒制更是以经济的需求为导向,制定更为灵活多样的学习内容和培训方式,成为当前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XXXX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2011—2013) 为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学徒制,有效地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内涵,使职业教育和企业行业在人才培养上“捆绑发展”,进一步提升我校职业教育对江西经济发展尤其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贡献度。根据教育部和省政府关于在新余市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并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XXXX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1—2013)》。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逐步建立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为XXX国家新能源科技城、XXXXXXX经济区建设培养所需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XX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二、组织机构 为使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院长

副组长:XXX 常务副院长 XXX 副院长 ^^^^^^^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xxxxx。由xxx兼任办公室主任,xxxx兼任办公室副主任,xxx、xxx、xxx、xxx 为办公室成员。 三、目标任务 (一)学校与企业对接:每年新增校企合作办学单位不少于5家,至2013年达到20家以上。 (二)基地与车间对接:每个试点专业引进2家以上企业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在10家以上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4家以上企业建立核心合作伙伴关系。 (三)专业与产业对接:围绕xx钢铁、机械等产业,将冶金技术、材料工程技术、数控技术三个专业打造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 (四)教师与师傅对接:至2013年,专业课教师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比例达到85%以上,“双师型”比例达到70%,在企业聘请56名“技师型”兼职教师,建设一支100名左右的企业师傅队伍指导学徒实践。 (五)培训与岗位对接:毕业生“双证书”率达100%,中级工达到90%,就业率达98%以上。每年为企业培训职工

全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会议材料新

全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 会 议 材 料 四川省教育厅职成处编印 成都·2015年10月 目录 一、会议议程 ································································································() 二、发言材料 1.“现代学徒制”助力“现代-海鸥”利益共同体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2.现代学徒制的“成都探索” 成都市教育局····························································()3.汲取传统学徒制精髓彰显班级授课制优势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4.驻校办企,互利共赢 上海景格公司····························································() 三、国际案例选编 1.德国···············································································································() 2.英国···············································································································() 3.澳大利亚·····································································································()附录:主要国家现代学徒制一览表

学院2020年度工作总结

学院2020年度工作总结 老师们,同志们: 2020年是学院全面建设优质校的开局之年。学院坚持以 ___新时代 ___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扣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主动适应社会变革、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一年来,在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在此,我代表学院向敬业奉献,拼博进取的全体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刚刚获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刚才,大家观看了《2020工贸飞扬》视频,听了两位先进代表的发言,过去一年的工作和成绩让在坐的每一位教职工激情澎湃,热血沸腾,感动自己,也倍受鼓舞。下面,我就一年来学院的工作作一个有声总结。 学院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2020年党委扩大会议精神,找准结合点、力求新突破。 十九大召开前,通过“红心向党·献礼祖国”大型快闪活动喜迎十九大,为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氛围。此次快闪活动引起了网上和现场100多万人次的关注和互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十九大召开后,组织召开党委会、党委中心组(扩大)理论学习会、部门政治学习、党支部书记例会和十九大精神宣讲会等多种会议,学习十九大精神,让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见诸行动。学院成立了“ ___新时代 ___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深入研究领会 ___治国理政新思想新论断新战略。 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召开了思政工作研讨会,落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任务》,开展千名师生“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组织师生沿工农革命军行军路线开展寻根活动,接受 ___精神洗礼,将思政教育渗透人才培养各环节。 学院成立了“粮食文化产业研究发展中心”,积极创建全国职业院校粮食文化创新示范基地,深入挖掘粮食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举办了“献礼十九大,非遗话南昌”为主题的南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增进了人文艺术交流和传统技艺传播。 一是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重点开展收看警示教育片、赴廉政基地开展廉政教育等系列活动,增强了干部和党员的廉洁自律意识。

现代学徒制的学习总结和思考

现代学徒制的学习总结和思考 ——张风帆 正值三伏酷暑难耐,我们同行八位教师一起去享誉魅力海滨城市——大连学习为期三天的“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实践经验与对话研修班”。 授课的专家都是我国教育界关于现代学徒制实践的先行者和开拓者。通过学习了解学徒制是从西方引进的但是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与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即“双主体”和“双身份”。“双主体”是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双身份”是学生兼有学徒和学生两重身份。 授课专家分别阐述了西欧尤其德国、英国一些国家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以及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方法,更要避免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最主要的是结合我国各个省市地域地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学徒培养模式。在近几年的摸索中,我国在建立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培养模式,也有很多成功的经典案例。例如2012年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与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共同出资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在人员配置、教学管理、招生就业、资源利用等多方面实现共管共用,形成了双主体办学机制。目前,学院已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弹性学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物流管理、药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在招生的同时,企业参与面试,合格者录取为企业的预备员工,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之后学院与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签订 了“奥迪职业学校项目”合作协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车身维修技术专业形成了先招生后招工等等。 在现代学徒制的成功实施培养模式中,校企双方合作围绕企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学院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企业核心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通过岗位能力分析,系统优化人才培养全过程,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工学交替“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大亮点。企业也明确主要就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内容、学校教师与

现代学徒制下专业课教学模式的探索-最新教育资料

现代学徒制下专业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学徒制教育在中国具有很悠久的历史,但并未形成自身的体系。西方的一些国家则通过不断的摸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教育形式。现代学徒制是实施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的模式,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具有双重身份:即学生和学徒工,也就是通过师徒关系将企业中的实际操作和学校的理论学习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 1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 现代学徒制教育是一位企业中的工程师,即师傅,每次收少量徒弟,这是与传统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最大不同,虽然这样好像显得有些低效,但它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是无法替代的,也是学校传统教育的高效补充。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现的就是学校的理论学习与企业的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每周1-2天的学校理论学习,3-4天的企业实践锻炼,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约为3:7。上述是一种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组织形式,可见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下理论学时比较少,所以要求学校据此特点重新整合教学资源,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上,同时把实践作为重中之重。 2现代学徒教育模式的特点 (1)高职教育本身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现代学徒制也正是为了体现这个目标,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是为了工作而去学习,目标明确、前景明确,所以大部分学习积极性高,并且应该有一大批学生被原企业在毕业后录用。 (2)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内容由学生和企?I双方共同制定,不仅使学生能够学到理论上应知应会的知识,而且突出培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适应企业的需求。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企业最先进、最真实的生产理念、生产环境和生产设备。 (3)理想状态下,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不仅不需要缴纳费用,而且根据个人的表现还会享受学徒工资,这从另一个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是现代学徒制最具发展潜力的原因之一。 3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现代学徒制 实施方案(试行)

XX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试行)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有效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深化培训中心校企双制、工学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有关要求,结合培训中心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服务发展、就业导向,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建立校企联合招生招工为突破口,以建立稳定的企校“双师”联合传授知识与技能为关键,逐步建立现代学徒制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培训中心办学水平和铁路桥梁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二、现代学徒制的定义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中,学徒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员工。

三、重点任务 (一)建立校企联合招生招工机制 学校在合作企业中选择具有教育培训能力的企业,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合作企业需求制定校企联合招生招工方案,确定招生的专业和规模。在招生中,学徒依据企业用人标准由校企双方共同面试择优录取。为了明确学徒制培养中学校、企业、学徒三方各自的职责,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框架协议,学徒与学校、企业签订三方协议。 (二)完善校企联合育人培养机制 学校和企业依据联合培养框架协议按程序自主设置专业,共同制定学徒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做好学生实训与就业工作等,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学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的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的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其中,学校完成的教学内容由学校组织考试,企业完成的培训内容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并由企业师傅进行考核。 (三)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是适应学徒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培训的必然要求。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规定,学徒在整个培养期间实行弹性学制或学分制。学分制教学计划是指导和管理学徒培养工作的主要依据,学徒的所有学习内容均由可量化为学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岗位技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附件1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切实做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目标 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完善学徒培养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二、试点内容 (一)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学徒培养管理机制,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分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完善校企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中心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形成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 (二)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完善职业院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推进校企共同研制、实施

招生招工方案。根据不同生源特点,实行多种招生考试办法,为接受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学徒提供机会。规范职业院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学徒、学校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对于年满16周岁未达到18周岁的学徒,须由学徒、监护人、学校和企业四方签订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 (三)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校企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 (四)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完善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明确双导师职责和待遇,合作企业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考核,并可享受相应的带徒津贴。试点院校要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 (五)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学分制管理办法

现代学徒制试点案例

现代学徒制试点案例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试点案例1-4 试点案例1: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在上海农场探索“现代学徒制”(摘自:高职高专网2012年4月9日讯) 为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理事单位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上海农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这是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深入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又一新举措,也是学院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一大创新和突破,必将促进学院与企业进一步深度融合。 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的创新和发展,是指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方式。就是围绕1个标准,签好2份合同,用好3块资金,解决4个问题。可以说,“现代学徒制”是“冠名班”、“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办学形式的深化和发展,既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又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这种模式在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职业教育领域备受推崇,颇具特色,效果斐然。 这次学院与上海农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旨在按照生态健康养殖要求,围绕第三代“三自动一结合”(自动供料、自动清粪、自动环控、种养结合)养猪技术,培养农场所需的现代养猪及猪病防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试点班坚持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学校和农场跟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施双导师制和弹性学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

同开发课程,以农场生产场所作为教学的主要阵地,实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工作实践相融合。推行“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制度,学生一入学就与农场签订预就业合同,农场不仅要承担学生的部分学费,而且要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学生通过3年的学习和工作,毕业时可获得大专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农场优先录用,并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同时,设立进入、退出机制,保证该班动态、平稳、高效运行。 现代学徒制这一新的办学制度强化了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加速形成,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这与学院一直推崇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开展,谱写出了学院校企合作的新篇章,必将助推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学院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适用人才,满足企业生产实际需要,从而实现校企共同发展。 试点案例2:江西新余:改革试点现代学徒制促职业教育发展(摘自:高职高专网2014年12月3日讯) 招生与招工互通上课与上岗融合毕业与就业衔接 新余试点现代学徒制促职教发展 2011年,江西新余市开始试行以现代学徒制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学徒岗位由学校和企业统筹安排,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保障学生学徒期间工资福利、三险一金、劳动强度以及毕业后就业等合法权益,职业教育发展呈现出新面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