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造假的形式、危害及治理2

企业会计造假的形式、危害及治理2
企业会计造假的形式、危害及治理2

企业会计造假的形式、危害及治理

专业:财务管理

学生:向勇年级:2012级论文类别:案例分析指导老师:王霞

摘要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不仅能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而且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监管制度薄弱的情况下,不少企业铤而走险,昧着良心做假账,据相关资料统计,企业会计造假也逐渐成为我国财政的最大问题之一,严重危害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企业会计造假的手段多样,危害严重,治理难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以万福生科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为例,简述企业会计造假的形式、危害并提出治理的办法。

关键词:万福生科会计造假造假危害治理办法

1 万福生科会计造假

1.1 万福生科

万福生科集大米结晶葡萄糖、大米高蛋白、高麦芽糖浆等淀粉糖系列产品生产、销售,粮食收购、储备及科技研发为一体,是稻米深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企业,坐落在湖南常德沅江边上。2011年9月27日,它以每股25元的发行价成功登陆创业板,加上超募资金,共募集4.25亿元,曾被多家劵商誉为“新兴行业中的优质企业”。而在2012年9月起万福生科被监管层调查, 2012年10月26日,万福生科公告造假事实,公司2013上

半年虚增营收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虚增净利润4023万元,而且隐瞒了公司上半年循环经济型稻米精深加工产线项目长期停产的事实。

1.2 造假后果

会计造假危害就是指会计造假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造成的伤害或损失。首先,我们来看我国企业会计目标。我国的企业会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因此,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成为财务报告的目的;二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1]可想而知,我们的会计资料一旦造假,我们的会计目标就无法实现:财务报告使用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真实信息;股东们也不清楚自己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

1.2.1 经济危害

我们常说会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市场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信用经济。我国会计基本准则第九条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权责发生制的一个隐含条件是存在完备的社会信用基础。我们要谈论的经济危害,可以把它细分一下。我们假设把本单位和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经济称为“小范围经济”,将地区政府,国家总的经济称为“大范围经济”,于是,我们也分别从这两方面来论述。

1.2.1.1 “小范围经济”危害

我们认为企业会计造假实际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会计造假不但不会使我们的企业经营得更长久,反而会导致我们企业随时面临倒闭的危险,我们还是来以万福会计造假案为例来说明。万福生科2012年半年度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其一,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虚增净利润4023.16万元;其二,2012年上半年万福生科循环经济型稻米精深加工生产线项目因技改出现长时间停产,对万福生科业务造成重大影响,但万福生科对该重大事项未及时履行临时报告义务,也未在半年度报告中披露。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万福生科的造假导致了该企业的资金的流失,钱都到哪里去了?想必都分给那些造假人员了吧!另一方面,会计造假可能导致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出现错误,在一份假的财务会计报告面前,你怎么去提取有用信息?怎么去做决策?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的水平。[2最后,企业会计造假导致企业失去信誉,破坏企业形象。企业形象对企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企业形象会使投资者对其产生好感,便于扩大企业的影响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2.1.2 “大范围经济”危害

会计造假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就整个社会而言,会计资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会计资料的质量直接影响资料使用者。会计资料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资料,是记录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重要载体,是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进行宏观调控、改善经济管理、评价财务状况、防范经营风险、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造假也不利于我们国家的资源优化配置,因为我们会计资料的使用者包括了政府部门。会计造假不仅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导致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的失误,还会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滋生腐败,甚至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最终扰乱社会的经济关系、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再回头来看万福生科的造假案,一家集大米结晶葡萄糖、大米高蛋白、高麦芽糖浆等淀粉糖系列产品生产、销售,粮食收

购、储备及科技研发为一体,是稻米深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的企业,其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影响力,这次会计造假案一出,其造假的金额让人们对本来低迷的中国股市变得更加失望,可谓是雪上加霜。

1.2.2 社会危害

会计造假的最大根源便是诚信的丢失。作为一家企业,诚信是其道德价值观的体现。万福生科造假案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巨大关注,我想是因为它凭借造假上市,凭借造假圈钱,而且造假的金额巨大影响范围广的缘故。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要求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职业时应当实事求是地做事,讲信用,重信誉,信守承若。这样一家大型的上市公司出现会计造假,再次挑衅着社会诚信问题,引起不良的社会风气。再者,诚实守信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的最基本道德规范,更是经常与钱财打交道的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操守。可以说,会计人员是否诚信,是企业是否诚信的基础,而企业诚信则是社会诚信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诚信是企业的生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缺乏诚信企业,是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长远竞争优势的,是最终必然退出市场的。会计造假者宁虚作假、见利弃义,违背基本的职业道德,可以说是丧失了最起码的社会公德,也就不可能成为现代经济活动诚信的“守门员”,更不可能使管理者、政府和社会公众相信他们所提供的的会计资料,也就难以获得社会应有的尊重。

2 万福生科会计造假形式

2.1虚增收入

根据年报显示,万福生科的主要产品有:大米淀粉糖、大米蛋白粉(饲料级、食用级)、米糠油和食用米等系列产品,大多数产品的销售收入被随意编造,比真实收入虚增四五倍是平常事,有的产品根本没有销售也凭空虚造收入。在万福生科十多种产品中,收入造假最离谱的是麦芽糊精。在公司中报中,该产品的销售收入达到1124万元。但南方周末记者从多个渠道证实,万福生科今年没有销售过麦芽糊精。这意味着,麦芽糊精收入虚增超过100倍。从万福生科发布的中报更正数据也可看出,此前造假的中报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7亿元,更正后此项数据仅为8217万元人民币,收入总额虚增1.8亿元。更令人吃惊的是,万福生科2011年下半年成功上市从股市圈走近4.25亿资金,仅仅过了9个月业绩就“变脸”——亏损1117万元。

2.2 虚构客户

为了提高收入,万福生科虚构了东莞市常平湘盈粮油、湖南省傻牛食品、湖南祁东佳美食品、怀化小丫丫食品和津市市中意糖果5大客户交易金额。把总交易金额3976.55虚报为17150.33.

2.3 银行流水陷阱

有业内人士表示,万福生科上市前采用真金白银式财务造假,监管部门的突破口在于,从公司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的银行账户入手,揭穿“一条龙”造假上下游资金运作的伪装。然而,目前不管是投行还是会计师,都无权限延伸核查发

行人上下游的银行账户。中介机构的权限仅在于对万福生科本身的银行流水进行核查,这里面就可能存在陷阱。有知情人士透露,中介机构在核查中基本通过万福生科的银行对账单进行,而相当部分银行对账单没有显示“对方户名”,亦即从银行对账单入手核查银行流水时,不清楚交易对手名字,这就给了公司浑水摸鱼的机会,将上游经纪人账户打进的钱包装成下游大客户的回款。

2.4 虚增资产

2012年上半年,万福生科的在建工程在没有项目转入固定资产的情况下在建工程账面余额从8675万元增至1.80亿元,增加了9323万元。公司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只有5883万元,报表中的数据却是预付账款增加了2632万元。应付账款是增加了,可增加金额去仅只有区区379万元。

2.5 虚构合同

万福生科在“销售合同”一节中披露了与华源粮油经营部签订的两份合同:2011年6月5日,公司与东莞樟木头华源粮油经营部签订《采购合同》

2011年7月3日,公司与东莞樟木头华源粮油经营部签订《采购合同》

同样,与傻牛食品厂也有三份合同被一同披露:

2011年6月4日,公司与湖南省傻牛食品厂签订《采购合同》

2011年7月2日,公司与湖南省傻牛食品厂签订《采购合同》

2011 年9月1日,公司与湖南省傻牛食品厂签订《采购合同》

这两家企业的老板或老板娘均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与万福生科早已无生意往来。编制假合同目的,是让虚假业务看起来真实合理。据其介绍,伪造客户收入的工作相对繁琐,需要私刻客户假公章、编造销售假合同、虚开销售发票、编制银行单据、假出库单等一系列造假工序的配合,才能让虚增销售收入看起来合理。要让虚增的销售额没有破绽,甚至要到税务部门为假收入纳税。

2.6 中介机构核查中存在盲区

“万福生科是典型的‘一条龙’造假”,有接近调查组的知情人士表示,此种造假方式即企业根据真实的“投入产出比例”虚拟采购、生产和销售流程,炮制假购销合同、假入库单、假检验单、假生产通知单等。甚至公司从供应链数据造假入手,在ERP系统上自动生成虚假的财务数据。多年前的东方电子(2.93,0.12,4.27%)案即真金白银式财务造假的典型,其欺诈特点是资产并没有虚构,银行存款余额是真实的,这种财务造假不管是从利润表入手还是资产负债表入手都很难发现,从物流、现金流、商流、税收或供应链角度也都很难发现。“此案暴露出了中介机构尽职调查存在的很多问题,在核查手段上的一些盲区也值得我们深思”,某中介机构人士表示,在无权像监管部门那样通过上下游银行账户入手,较难打到公司“一条龙”造假七寸的情况下,就意味着中介机构在做上下游访谈和函证时要更专业、更独立。除了访谈发行人上下游,可能还需要访谈竞争对手和行业专家,因为上下游与发行人存在利益关系,有串通一气作“伪证”的可能,而竞争对手和行业专家的独立性则会强很多。

3 会计造假原因

3.1 万福生科造假系统性强

万福生科造假遍及进、存、产、销各个经营环节,参与造假的人员很多。在执行过程中,由覃学军总体策划、统一分配任务,过程就像流水线,每个参与人员只需完成各自的部分,然后移交给下个环节负责的人,等全部流水线结束后,整套假账也顺理成章地诞生了。

3.2 造假隐蔽性强

稽查负责人感叹到,“调查中直接发现问题的难度很大”,因为账套的资金流水与银行的资金流水在日期、金额上逐笔一一对应,但问题却在于名称的造假,这个过程中能演变出许多不同的形式。例如原本是由张某通过银行打回的款项,但对应的银行回单上的账户名称却被改成了万福生科的某名客户称。“如果只对流水是对不出问题的,这就需要深度追查这个资金究竟从哪里来的。形式上很逼真,但内容的确是假的。”

3.3 造假的独立性是很高的

万福生科把所有东西都做的很全,从购销合同到入库单、检验单、生产单、销售通知单以及采购销售发票等,这些单据凭证由专人开具。由于万福生科对应的粮食收购方都为农户或粮食经纪人,不能开具发票,因此采购发票也由万福生科开具,这样就能把所有的单据凭证全部自己解决,而不依赖外部的力量,具有很高的造假独立性。

3.4 造假过程采取了成本倒算制

因为整个公司财务是按计划去造假,而非真实情况。所以财务人员会根据虚增后的各产品销售收入、毛利率以及生产消耗率直接倒算相关生产财务成本,达到了产销平衡。既然是算出来的,整个资产负债表一定平衡的,不能直接简单的找到问题所在。真假业务混淆交织在一起,万福生科不像有些公司的造假,一些笔是真的,剩下的可能都是假的,它的一笔业务里既有真数也有假数,真假交织在一起,所以给核实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4 会计造假治理办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会计造假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会计造假也是屡禁不止,为了防止和治理会计造假,我们认为必须从净化我们的会计环境,加强企业道德建设、加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方面着手,从而防止和治理我们的会计造假。

4.1 提高我国会计执业和注册会计师入门门槛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等都需要会计,而且会计职业也被人们称做“越老越值钱”的行业,因此,报考会计相关证书考试的人数逐年上升。我们以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为例,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会计入门的必须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因此,我们要想从根源上净化会计环境,得先从想会计入门的人身上下手,只有教育好他们,培养好他们,使他们树立好牢固的会计职业道德,我们的会计环境才能得到很大的净化。所以我们认为应该提高我国会计职业的入门门槛,培养那些真正从心里遵守会计和其他财经法律、法规的会计专业人才。

具体的做法便是我们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采用“笔试加面试加平时考核”的形式,如果某人想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不仅笔试成绩合格,面试合格,而且要求参试人员平时遵纪守法,没有任何处分。同理,我们要想考取注册会计师也采用这样的办法。

4.2 发挥更强的会计政府监督体制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这样的问题,当企业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不起作用时,政府监督就愈发的重要。拿万福生科会计造假案来讲,当我们企业与审计单位同流合污时,我们的政府监督起到了多少作用呢?随着会计的发展,我国会计政府监管工作的对象不断扩大,监管的方式和方法不断变化,依据的法律、法规以及会计准则、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使会计政府监管的效率得到了提高,监管工作调整的范围得到了扩大。虽然我国的会计政府监管工作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市场中不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现象来看,我国目前的监管体制仍然存在很多弊端:政治因素和经济环境对我国会计监管的不利;监管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会计人员管理不规范;监管手段缺乏效率和科学性;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机制建设的滞后。[3]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积极面对,想办法完善我们的会计政府监督体制。我国的会计工作实行的是政府领导为主,因此,加强我国的会计监督体制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认为会计政府监督就是要对单位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进行监督,只有这样,我们的会计工作才能更加规范,会计造假也能得到很大的减少!

4.3 建立强有力的会计奖惩制度

从万福生科造假案中,我们竟然的发现造假收益远远大于造假成本:该企业五年半虚增收入9.05亿元,最终的处罚却只是罚款30万元;实际控制人一手导演的全面造假,使得个人身家暴增10亿元,同样却只是罚款30万元。因此,我们要加大会计奖惩制度,违法必严惩,试问,那一个企业董事和会计人员不或多或少了解我们的会计法律,因此,知法犯法是十分恶劣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了明确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的行政责任和形式责任两种形式。万福生科造假案发生后,人们都在讨论万福生科是否被终止上市,最终结果是万福生科仍然可以上市,我们不禁想问为什么?为什么一个帐从头到尾都是假的企业被查处后还能上市?相关部门的解释是我们已经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了最严厉的惩罚!由此可见,我国对会计造假行为的惩罚制度不够严厉。我们的会计法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会计造假起到威慑作用,可是造假利益远远大于造假成本,威慑从何说起,因此我们要罚就严罚。我们有罚就有奖,,可是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奖励永远都只会颁给那些对会计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而忘记了那些普通但又踏实工作,爱岗敬业的会计人员,一个人的付出得不到别人的肯定,是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我们国家要设立专门的“会计奖励和惩罚基金”,该基金会的作用就是利用罚款来奖励会计人员。

4.4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控制的重要内容。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资源的配置效果和企业的经济收益,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

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具有的重要作用。[4]在很多企业,企业内部控制往往没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对会计来讲,企业内部控制一要控制会计从业人员,二要控制会计信息。控制会计从业人员就是要保证会计人员的质量,控制会计信息就是要保证会计信息的来源、使用的规范。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是十分重要的,可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企业内部控制常常变成口号,要解决这种现象,我们就要按照前面所述的加强我们的政府监督。试想,如果我们的财政部门不定期对企业进行抽查,查看企业内部控制,查看我们企业会计信息是否来源规范,我想即使单位负责人有在大的胆子也会收敛的。

4.5 加强独立审计能力

审计是人类为了建立对某种标准的遵循性而进行的评价过程,其结果是得出一种意见(或结论)。[5]也可以这样理解为审计是对资料作出证据搜集及分析,以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然后就资料及一般公认准则之间的相关程度作出结论及报告。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活动,独立性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特征;审计的基本职能不仅是监督,而且是经济监督,是以第三者身份所实施的监督。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会出现偷税漏税、假账等违法情况,这时就需要发挥审计的作用,提高审计的质量,承担面向社会提供客观公允会计报表的任务。一个企业离不开会计,同样也离不开审计。可以将独立审计程序的方法特征概括为:以有效控制审计风险为基础,以提高审计效率为根本,以保证审计质量为最终目标。[6]为了提高独立审计能力,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意见:第一,提高审计从业人员门槛,保证审计人员的质量;第二,通过政府监督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第三,加强审计人员法制建设;第四,会计事务所对同一企业审计实行审计人员轮流制度。

5 结语

近些年来,像万福生科这样的例子可谓频频发生,其严重影响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破坏证劵市场正常运行,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我们必须严厉治理,加强三位一体式监督。现在,我们是发现一个惩治一个,我们觉得不如从源头上治理会计造假行为,提高会计行业的入门门槛。另外,会计造假的背后是社会诚信道德的丧失,社会需要诚信,只有建立好会计诚信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造假。同时,我们的法制建设应该更加的全面,更加具体,要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我们会计的奖惩制度应该并存。此外,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应该积极借鉴他国的经验,多多进行国家交流,创新思维,杜绝造假。

参考文献:

[1]林钟高,顾远,戴新民.财务会计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3

[2]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

[3]吴作章.我国会计政府监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2

[4]唐国平.会计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

[5] C.W.尚德尔.审计理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4

[6]赵保卿.独立审计程序与方法[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4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及审计防范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及审计防 范 一、会计造假的涵义及其构成 (一)会计造假概述 国内相关学者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主要采用了不同的分类方式。吴联生(2003)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为规则性失真、行为性失真以及违规性失真。李爽(2002)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为无意失真和故意失真两种。有的学者还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为技术性失真、时效性失真以及制度性失真等等。通过综合性的分析可以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体分被动性失真和主动性失真。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内容进行解释: (1)被动性失真。被动性失真在一定程度上与行为人的主观意志没有直接的关系,由于会计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会计信息在获取的过程中容易被误解,进而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发生。 (2)主动性失真。利益相关者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不惜采取欺骗的手段进行财务造假,本文主要提到的会计造假就属于会计失真的一种,称为主动性失真。当利益相关者为了获取不正当的利益时,将会通过会计信息所生成的报告中进行造假和伪造信息的真实性,进而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发生。会计造假主要的特征如下:所谓会计造假,就是通过伪造会计信息进而隐瞒不正当获取利益的行为,会计造假是主观性的行为,会计造假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虚假信息,进而会给利益相关者带来一定得损失。

(二)会计造假的主体 会计人员是会计造假的主体,也是主要的操作者之一,由于会计人员掌握足够的会计资料,所以会计人员可以轻而易举的就完成会计信息的生成,进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一定的情况下,会计人员由于领导施加的压力和工薪的诱惑,使得会计人员因此而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但是,会计造假行为的主体并不仅仅是指会计人员新型做假账的行为,包括了参与到会计造假行为的所有人员。根据职位和部门的不同,对于会计造假主体可以是高层管理人员、会计人员、董事长以及监管机构等。 (三)会计造假的表现 (1)资产不实。通常情况下,企业通过高估企业资产进行提升股票的价格,包装企业的整体形象。资产高估的主要行为手段包括:第一,将当期确认的费用进行资本化管理,进而计入相应的资产类科目中。第二,对于低估的资产,应该计入到减值准备或者摊销中,在进行计提和摊销折旧,将具体的资产减值进行及时的处理。第三,虚构企业资产项目,例如虚增应收账款项目等。 (2)负债不实。第一,虚增负债,当企业不按照规定进行确认负债时,将债务重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虚假处理,进而使企业高估负债的情况,主要的目的在于减轻纳税义务等。第二,虚减负债,例如,企业随意更改经济业务、资产和负债科目对冲等。虚减负债在一定成为上就是企业为了达到上市公司的具体要求而做出的行为。 (3)利润不实。第一,虚增利润,例如,提前确认收入和制造虚假收

会计造假的现状

会计造假的现状 会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会计存在的目的是为真实记录经济活动,客观反映经济活动成果,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或单位运营成果和会计工作质量集中体现,但是,出于各种利益的考虑,会计记录和结果被篡改,被利益方所利用,欺骗公众、监管者和其他相关利益方,一旦谎言被揭露,就形成财务丑闻。但是越来越多的财务丑闻,也激发了社会各界对财务信息质量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其实这就是财务造假问题。对于造假问题,从会计这个职业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伴随左右,对投资者的伤害也是惨痛的。 从国际上看,美国世界通信公司、安然公司、国际商业信贷银行、环球电讯、凯马特,英国的巴林银行、意大利帕拉玛特公司等赫赫有名的国际大公司均因为财务造假败露,而轰然倒下,其中,安然公司的投资者所受损失高达790亿美元,世通公司投资者所受损失高达1140 亿美元,帕拉玛特 案给意大利造成的损失可能高达国民生产总值的1%。纳斯达克公司前主席麦道夫利用虚构事实,粉饰财务数据,骗取大量投资者约500亿美元,事情败露后,造成投资者巨大损失,如西班牙桑坦德银行损失约23.3 亿欧元、汇丰银行损失约15 亿美元、瑞士银行业损失约42 亿美元、法国巴黎银行损失约4.7亿美元、日本野村证券损失约3.06亿美元、加拿大皇家银行损失约6.01亿美元等等。从国内看,银广夏、蓝田股份、郑百文、琼民源、亿安科技、秦丰农业、科龙电器等大量上市公众公司也是因为财务造假,让大量投资者血本无归。2002 年银广夏连续16 个跌停、蓝田股份股价从22.95 元(复权后)跌到3.02 元,琼民源在一年时间里,股价由最低1.55元(复权后),直冲至26.4 元,最大涨幅达到1528%,停牌前股价为23.49 元,套牢大量投资者。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和职业行为的准则。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规范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它在制度无法弥补缺陷时起到修正作用,是会计法治的人文基础。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一旦缺失,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公允性将无从谈起,这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已迫在眉睫。曾有人这样评论:“会计人,因长于计算,所以精深;因职业禀赋,所以正直;因事务繁杂,所以勤勉;因责任重大,所以端于高贵的灵魂”。 一、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当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象,已经不是个别或者说是少数问题,而是成为影响会计 工作健康开展的普遍反映。据2006年《经 济日报》报道:“中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中国80%以上企业信息存在不同程

(完整版)会计造假的危害

一、虚假会计信息带来的危害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对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的评估、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等,都密切相关。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状况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还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秩序。会计造假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会计造假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就整个社会而言,会计资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会计资料的质量直接影响资料使用者。会计资料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资料,是记录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重要载体,是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进行宏观调控、改善经济管理、评价财务状况、防范经营风险、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造假不仅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导致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的失误,还会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滋生腐败,甚至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最终扰乱社会的经济关系、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2、会计造假严重败坏了会计行业的诚信。诚实守信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的最基本道德规范,而作为经常与钱财打交道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更应诚信第一,真实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事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诚信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如果没有诚信,企业要想能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

展,简直是痴人说梦,其最终的结局就是破产关门。而会计造假者弄虚作假、见利弃义,违背基本的职业道德,连最起码的社会公德都没有,怎指望他们把好经济活动的“关口”?怎能让投资者、管理当局、社会公众相信他们的会计资料呢?又怎能让我们会计业和会计人员受到社会的尊重呢? 3.虚假会计信息危害会计行业本身导致社会环境恶化。会计信息真实性程度如何,直接影响了会计行业可信度的高低。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会计师受迫于企业与企业管理当局而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但由于会计师是会计信息的主要生产者,财务丑闻一旦曝光,虚假的会计信息给其使用者造成决策上的误导和经济损失,使得社会公众利益无以保障,社会经济活动无信可言,人们首先就会对会计师产生怀疑,进而产生对会计行业的不信任感,导致会计行业的信誉危机,这无疑会危害到会计行业本身的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 每一家现代工业企业都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这是做假账最 方便快捷的途径. 为了抬高当年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 账交易(所谓关联企业是指与上市公司有股权关系的企业,如母公司、子公司等;关系企业是指虽然没有股权关系,但关系非常亲密的企业). 顾名思义,既然是赊账交易,就绝不会产生现金流,它只会影响资产 负债表和损益表,决不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因此,当我们看到上市 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损益表上出现巨额利润增加,但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出现大量现金净流入时,就应该开始警觉:这 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赊账交易操纵利润? 赊账交易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一般工业企业回收货款的周期都 在一年以下,时间太长的账款会被列入坏账行列,影响公司利润,因此 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易解决掉.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让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把货物退回来,填 写一个退货单据,这笔交易就相当于没有发生,上一年度的资产负债表 和损益表都要重新修正,但是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已经太晚了. 打个比方说,某家汽车公司声称自己在某年度卖出了1万台汽车, 赚取了1000万美圆利润(当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会注明是赊账 销售),这使得它的股价一路攀升;到了第二年年底,这家汽车公司突 然又声称上一年度销售的1万辆汽车都被退货了,此前宣布的1000万美圆利润都要取消,股价肯定会一落千丈,缺乏警惕的投资者必然损失 惨重.

在西方,投资者的经验都比较丰富,这种小把戏骗不过市场;但是在中国,不但普通投资者缺乏经验,机构投资者、分析机构和证券媒体都缺乏相应的水平,类似的假账陷阱还真的骗过了不少人. 更严重的违规操作则是虚构应收账款,伪造根本不存在的销售记录,这已经超出了普通的“操纵利润”范畴,是彻头彻尾的造假.当年的“银广夏”和“郑百文”就曾经因为虚构应收账款被处以重罚.在“达尔曼”重大假账事件中,“虚构应收账款”同样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可以是委托理财,可以是某种短期借款,也可以是使用某种无形资产的款项等等.让我们站在做假账的企业的角度来看问题,“其他应收款”的操纵难度显然比“应收账款”要低,因为“应收账款”毕竟是货款,需要实物,实物销售单据被发现造假的可能性比较大. 而其他应收款,在造假方面比较容易,而且估价的随意性比较大,不容易露出马脚.有了银广夏和郑百文虚构销售记录被发现的前车之鉴,后来的造假者倾向于更安全的造假手段;“其他应收款”则来无影去 无踪,除非派出专业人士进行详细调查,很难抓到确实证据.对于服务 业企业来讲,由于销售的不是产品,当然不可能有“应收账款”,如果要做假账,只能在“其他应收款”上做手脚.在中国股市,“其他应收款”居高不下的公司很多,真的被查明做假账的却少之又少. 换一个角度思考,许多公司的高额“其他应收款”不完全是虚构利 润的结果,而是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的结果.早在2001年,中国上市公司就进行了大规模清理欠款的努力,大部分欠款都是大股东挪用资金的结果,而且大部分以“其他应收款”的名义进入会计账目. 虽然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早已被视为中国股市的顽症,并被 监管部门三令五申进行清查,但至今仍没有根治的迹象.在目前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下,大股东想企业资金简直是易如反掌;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做假账,但肯定是一种违规行为. 14、与“应收账款”相连的“坏账准备金”.

浅析财务造假的危害与防范

浅析财务造假的危害与防范 摘要:财务造假不仅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他们根据失实的财务信息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而且还会使政府、上一级等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对单位和社会均有很大危害。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财务造假;财务报表 网络报道:一名会计师在公开场合被一男子狠抡耳光,后查实该施暴男子倾其所有购买了一家公司的股票最后血本无归,原因是他得到信息只是一份作假的财务报表。无独有偶,在本市一家曾位居全国百家之列的大型零售企业,销售额报道超三亿,股指一度每股超二十八元,后来财务造假败露,两位领导被判入狱,股指低至每股5元……其实,在我国乃至整个世界,财务作假最后导致巨亏倒闭之类事件相当普遍。 一、财务作假动机 (一)业绩考核 经营业绩,其考核办法一般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如利润(或扭亏)计划的完成情况,投资回报率、产值、销售收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均是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甚至外部考核如行业排行榜,主要也是根据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来确定的。此些考核,不仅涉及到企业总体经营情况的评价,还涉及到企业厂长经理的经营管理业绩的评价,并影响其提升、奖金福利等。 (二)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 在市场经济上,作为企业型的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一般不愿意贷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企业。然而,资金又是市场竞争取胜的四要素(产品质量、资金实力、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之一。在我国,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缺局面。因此,为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货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难免要对财务报表做假。 (三)发行股票 股票发行分为首次发行(IPO)和后续发行(配股)。在IPO情况下,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且经营业绩要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此外,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也与盈利能力有关。为了多募集资金,塑造优良业绩的形象,企业在设计股改方案时往往对财务报表做假。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内容摘要 一个诚实守信的企业也是一个会计信息真实的企业,其良好的会计信息信誉充分展现了企业的财务支撑力,能更好的集攒社会口碑。本文拟分析会计造假的危害及治理对策,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出发,阐述会计造假的定义和危害,我国的会计信息现状以及加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意义;其次通过云南绿大地这个案例浅析我国现阶段公司自身内部引起的会计造假和其外在原因,具体包括:内部控制环境失效、利益推动、会计信息交流不对称、会计制度有选择性、外部监督不力等。最后总结案件带来的启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制度

目录 一、会计造假现状与表现 (1) (一)会计造假的含义与分类 (1) (二)会计造假的历史和现状 (1) (三)会计造假的危害 (2) 二、分析--云南绿大地欺诈案 (2) (一)背景介绍 (2) (二)原因分析 (3) (三)处罚结果 (5) 三、会计造假的成因分析 (6) (一)公司自身存在的内在原因 (6) (二)会计造假的外在原因 (7) 四、规范和完善会计造假的启示和建议 (8) (一)合理的企业治理架构 (8) (二)实现内、外部审计相互制约 (8) (三)防范会计信息从业人员的违规行为 (9) (四)关注审计意见与应收账款激增 (9) (五)完善法律法规及建立惩罚机制 (9) 五、结束语 (9)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会计造假一直是困扰社会的一个大问题。随着会计失真的丑闻不断出现,这些会计造假的大案一个一个大大地打击着股民的信心,破坏着市民给予他们的信任。上个世纪末,银广夏、红光实业等会计造假丑闻不胜枚举。而2007年华尔街金融危机的爆发,又让全世界为之一惊。2011年的五粮液财务造假曝光后,会计造假这个极其严重的现象又成了社会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因此,探究会计造假的根源,分析并找到会计造假的主观与客观原因,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标本兼治。 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真实、规范化,也是市场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垫脚石,更是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是一种维护他们利益的具体体现。“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①,作为一种用来提供会计信息作为基本职能的经济管理活动,会计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大会计信息披露的改革,对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解决会计造假这一复杂的问题还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路程。 一、会计造假现状与表现 (一)会计造假的含义与分类 1.会计造假的含义无论会计信息是否失真,会计信息都能作为信息系统的工作成果和可靠性情况的重要衡量标准。 会计造假是指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言,它已经失去了其真实客观性。会计造假可大致上分为故意失真和非故意失真②。非故意失真是技术不够熟练的会计人员,不经意的疏忽大意等因素导致的,相对比较容易攻克和改正。故意失真是指会计等人员在企业管理当局的指派同意下,借助会计准则给予企业的灵活性有偏见性的或引导性的提供信息,或者违反会计准则、制造虚假账簿③。这是最有害的、后果也是最严重的,同时更是最难去预防防范和让人察觉到的的失真行为。 (二)会计造假的历史和现状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低下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拦路虎。随着会计造假这个问题得到大量的关注,我国证监会也渐渐开始重视并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报告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造假是需要成本的,要多交税,要封口费,配合造假的公司要给好处费。大家为何还拼命造假?事实上,财务造假都是目的性很强的造假,上市公司绝不会一味的把利润做高而造假。IPO要包装,上市前三年利润要递增,否则保荐机构无法交待,后续融资会受到影响。增发有指标,股权激励有指标,不能连续三年亏损等等。 审核者之所以没有发现企业粉饰业绩及财务造假,其根原归纳为二:一是无知(即缺乏知识),二是无能(即有知识而不为),无知之错可以补救原谅,无能之错绝不姑息。这其中的要害是态度问题,审核者要明白自己是干什么的,干这项工作的要求标准是什么,唯有端正态度,才能谈得上杜绝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上市公司通过财务造假可以得到巨大的利益,现列举如下: 1.通过财务造假,可以让一些不符合上市标准的企业获得上市“圈钱”资格; 2.通过财务造假,可以让一些获得了上市资格的公司能够以更高的发行价格来发行新股; 3.通过财务造假,可以让上市公司顺利地取得再融资的资格并以更高的价格进行再“圈钱”; 4.通过财务造假,可以推高上市公司股价,可以让大小非顺利高价套现,远走高飞。 因此,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力非常大,那是犹如“力比多”失调般的冲动。另外,目前的现实环境对造假者处罚都非常轻,其造假成本之低已到难以想象的地步:比如,对于通过财务造假的上市者,法律只是对其予以罚款了事,而且罚款金额不超过募资金额的5%,这可比银行的贷款利率还低得多。 比如,对于帮助财务造假的事务所和CPA,几乎没什么处罚,事情败露后,很多时候是这些造假所主动被合并到更大一点的事务所去了,人还是那些人。

比如,对于保荐人出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保荐书,《证券法》规定可以没收业务收入,并处以业务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撤销相关业务许可。但这样的法律规定从未得到贯彻执行。 正因为处罚如此之轻,中国股市造假盛行也就不足为怪了。只有不包庇造假者,进而对造假者实施严刑峻法,中国的股市才有希望,才不会彻底沦落为让老百姓痛恨的“圈钱市”。 以下是常见的造假方式和审查重点: 1、虚增中介费用。 很多公司要补很多税,这还好说,在账面会体现,更多的公关费是在账面没法体现的,这个钱一般是老板自已掏。等上市后,公司是大家的了,这笔钱老板还得要回来,怎么办。一是保荐机构把发票开大,把多出来的部分返回给老板,反正募集资金是要把中介费用去掉的。二是上市后想办法把这笔钱要回来。 2、虚增收入。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有的是将收入提前确认,有的是将收入推后确认,有的根本就是无中生有的收入,很多公司的前五大客户不注明客户的名字,这样的公司问题最大,所以去年证监会专门就这个问题出了一个文件。典型公司如紫鑫药业(002118,股吧),绿大地等。在A股诸多财务陷阱之中,虚增利润是最常见的手法。通过虚构交易业务、虚增资产、虚增收入精心打造了一个骗局。比如绿大地的具体操作手法为:一、将公司的名称加入生物科技的字样,以迎合市场和投资人的喜好;二、注册了一批由绿大地实际控制的公司,利用其掌控的银行账户,操纵资金运作;三、伪造合同、发票和工商登记资料,虚构交

财务报表造假形式及案例

财务报表造假形式及案例 会计造假分为三步:第一步会计凭证造假,第二步会计账簿造假,第三步是财务报表造假。财务报表造假的手段主要有:利用资产类账户隐瞒亏损虚增利润、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利用特殊时点的时间差调节利润、虚报亏损、根据行业平均比率指标直接在财务报表中进行调整等手段。以下以财务报表会计科目为依据,结合相关造假步骤和手法进行分析。 3.1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现金造假形式包括贪污现金和挪用 现金等;银行存款造假形式包括制造余额差错为以后贪污做准备、擅自提现、混用“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公款私存、出借支票、转账套现、涂改银行对账单、支票套物、出借账户等;其他货币资金造假形式包括账户设置不合理、未将需要退回的专户存款及时结清等。 案例:白条抵库,现金收支业务入账不及时 (1)某企业2008年12月31日库存现金余额3,186.30元。2009年1月20日现金日记账余额2,496.30元。2009年1月21日查账人员对该企业库存现金进行盘点,结果如下: ①现金实有数1,882.02元。②在保险柜中发现下列收据已收、付款,但尚未入账。职工 李某10月10日预借差旅费600元,已经领导批准。职工刘某借据一张,金额420元,未经批准。有已收款但未记账凭证5张,金额2400元。③银行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为2400元。④1月1日至20日,现金收入7050元,现金支出7740元。 (2)1月20日现金日记账的余额2302.02=2496.30+405.72-600 1月20日现金实有数2302.02=1882.02+420(未经批准,属于白条,不能用于冲抵现金) 由此可见,在1月20日,除了白条抵库和应入账而未入账的现金收支外,现金账实是相符的。 (3)倒退至2008年12月31日现金应有数2992.02=2302.02+7740-7050 与2008年库存现金3186.30元,因此,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现金的数额是虚假的,正确的数额应该是2992.02元。经查是现金收支不及时入账所致,例如职工陈某10月10日预借差旅费600元,合规但出纳未及时入账,调账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陈某600 贷:库存现金600

毕业设计论文-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中国某某某某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姓名: 000000 班级学号: 0000000000 系 (部):经济管理系 专业:会计电算化 指导教师: 0000000000 开题时间: 2008-6-4 完成时间: 2009-10-28 2009年 10 月 28 日

目录

课题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一、课题(论文)提纲

二、内容摘要

三、参考文献 浅谈民营中小企业资金筹集 00000 中文摘要:本文披露当前存在于经济领域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情况,分析会计信息造假的动机、危害,提出防范对策,强调重点应该放在

加强会计环境建设上面,设想了在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建设、强化会计内外监督、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治理。关键词:会计造假;动机;危害;防范与治理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并且成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同时, 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如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第五号显示,共抽查了159户企业和为这些企业出具审计报告的11 7 家会计师事务所。被抽查的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 47 户; 所有者权益不实的有1 55户; 利润总额不实的有157 户。会计信息失真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它使造假者获取非法利益, 坦诚者受到伤害,最终导致市场经济的不公平竞争; 社会道德败坏,经济秩序混乱, 甚至可能带来国家宏观调控失策等。很少题词的朱镕基总理曾亲自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十六个大字作为校训。由此可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做假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着重披露会计信息造假的动机与危害。只有把其造假动机和危害充分揭露出来,才能采取相应对策,从源头上进行治理。 1.会计造假的动机 企业出于各种各样的动机,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人为修饰的方法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甚至已达到登峰造极以假乱真的

论企业假账的危害与防范治理对策

论企业假账的危害与防范治理对策 姓名:汪盛兰 班级:会计学院审计学1班 学号:201330075132 成绩:

一、前言 在今天,会计行业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行业,会计人员的努力也对经济的发展起来了很积极的作用。可是,其中也突出地存在了假账的问题。何为假账,关于假账的解释是在企业、公司等里的单位领导人员、会计人员及其他有关当事人为了达到某些非法目的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故意在账务处理等方面造假,违反国家有关财务会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导致财务会计资料信息失真的一种舞弊行为。 在我国现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会计假账满天飞,做假账是经常可以发现的社会现状。在有的企业准备了几本帐,给自己看的就是真的,这也就是俗称的‘内账’;但是呢,给上级领导、税务机关检查人员等等看的往往是假的,数字或者夸大或夸小,视为了粉饰成绩还是偷漏税的目的不同而做假账,这就是人们常常所说的‘外账’。甚至有些企业的负责人招聘会计或财务人员的标准,就是看他们会不会做假账。真实的账领导想当然的要掌握清楚,可是,对外的账目差不多就是视领导的心意而随心所欲了。近年来,因为假账而锒铛入狱的事件屡有发生,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日益严重。2013年康美药业的‘假账门’事件令社会震惊,最后证监会涉入调查。而国内第一手机商TCL也爆出了假账丑闻...... 二、假账的危害 会计假账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产生的损失和消极后果具有巨大的破坏性 和杀伤力。做假账和假账导致的负面影响有很多: 1、会计假账导致微观决策失误 微观是从具体的小范围个体角度看待做假账:有关的企业、事业单位,有计划、有组织、有规律地对本部门、本单位经营管理和财务核算工作,但是提供的有关会计、统计和业务信息资料却不是真实的、准确的。这样的话,自然会导致企业同行间的恶性竞争,构成了对那些合法经营者的巨大威胁,加剧了竞争的不公平性。另外,因为无论是什么企业都不能离开及时、准确、真实的各种会计消息,但可悲的假账的会计信息不真实,而这样企业高层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就难以做出正确的生产和经营的决策,也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这也仅仅就是会计假账导致微观决策失败的主要原因。 2、会计假账形成宏观调控错位 宏观角度是大范围的整体角度分析问题:各级的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对经济领域的假账活动,会扰乱正常的国家税收秩序。而经济与社会各方面之间的联系密切,做假账导致的危害也极易引发全行业、配套企业甚至到全社会范围的连锁反应,这样会影响到资源的合理分配。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不可能再像从前计划经济体制下靠单一的财政拨款的行为,而是在向多元化的投资发展。而会计假账会使国家的宏观调控错位,很可能会扰乱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序流动,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3、会计假账阻碍市场体制完善 会计假账直接会导致的是利税和其他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间接影响了正常的经营秩序,因此做假账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而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扰乱正常的、健康的、规范的市场。所以说会计假账会阻碍市场体制的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4、会计假账削弱国家经济实力 会计假账导致的系列恶果反映在国家整体上汇削弱我国的经济软实力的核

海外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

海外集体诉讼警示录:14%的在美上市公司被诉 集体诉讼漩涡 海外上市(尤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正在面临一波集体诉讼的汹涌浪潮。2005年春节前后,即有两家明星公司——前程无忧和新浪,被美国律师事务所告上了法庭。 在新浪一案中,美国人似乎是太吹毛求疵了。他们对新浪主要有三点指控:1、没有主动及时的披露中国移动MMS服务条款变化和启用新的MMS服务结算平台对新浪业务的影响,或披露不完全。2、没有披露公司为达到业绩目标,而日益对“算命”、“星象”、“情色”短信息服务产生的收入依赖。3、没有预计到政府打击在线、短信算命服务对新浪现金流的影响。(详见《“中国概念股”海外集体诉讼备忘录》) 中国观察者一般认为,政府行为以及中国移动公司的政策调整,新浪均难以掌握。 与新浪的遭遇相似,各领一时风骚的中国明星公司,纷纷被卷入了集体诉讼的法律旋涡。 自从2001年6月29日,中华网被告上美国法庭以来,先后有网易、中国人寿、UT斯达康、中航油、新浪、前程无忧等7家公司遭遇了集体诉讼。除了网易与投资者达成庭外和解之外,其余6家尚未结案。 《新财经》发现,2004年以来,遭遇海外集体诉讼的中国公司数量,有一种迅速放大的趋势。 集体诉讼进入高峰期,同时意味着海外IPO的黄金时代过去了。自1993年首家H股青岛啤酒上市以来,海外资本市场的“中国概念股”数量已经多达百家。 如果说,2004年之前,到美国上市还象征着一个财富、荣耀、梦想、国际化的故事;之后,赴美上市难度增大,对已经上市的公司则意味着更多锤炼和考验。 坏苗头已经出现了。迫于美国严格的监管法律压力,多家中国公司望而却步。2004年12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取消了在纽约上市的计划,转往伦敦证券交易所。原本计划在香港、美国同时上市的中国外运公司,最后也取消了在美上市计划。

2019会计造假真实案例

会计: 会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kuài jì。(英文名称为Accounting)会计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会计工作,二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会计工作是根据《会计法》、《预算法》、《统计法》核对记账凭证、财务账簿、财务报表,从事经济核算和监督的过程,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工作人员是进行会计工作的人员,有会计主管、会计监督和核算、财产管理、出纳等人员。 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进行月计、岁会。亦即,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两者合在一起即成会计一词。 会计造假: 会计造假是指企业领导和财务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度,做假账和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行为。 会计造假类型: 从会计信息反映的角度来看,会计造假表现为两种类型:会计事项造假和会计报表造假。 会计报表造假是故意谎报某些财务价值,造成增强获利能力的假象,从而欺骗股东和债权人等利害相关人。 会计事项造假通常旨在方便盗窃,或将公司的资产转变为个人所有或使用。 会计造假危害:

会计造假的危害性很大,具体表现在: 会计造假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被误导而制订出错误决策,破坏市场运行机制; 损害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侵犯公司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使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通过隐匿收入、虚列支出偷逃国家税款,导致国家税收流失; 助长个人贪污腐败行为的滋生; 使尚未成熟的证券市场饱受虚假错误信息的冲击,严重误导证券投资者的行为,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影响社会安定。 会计造假最后所导致的结果是国家受损失,少数人中饱私囊。 会计造假形式: 目前,企业会计报表造假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虚增资产,虚增利润;二是虚增负债,隐瞒利润。前者主要是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因为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领导人的升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后者主要是私营企业和个人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因为这类企业不注重业绩,更关心的是如何逃避国家的税收,少接收政府有关部门的摊派。 1.资产虚增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科龙事件 根据科龙公布的年报显示,2000 年科龙全年巨亏达8.3 亿元,2001 年更是达到14.76 亿元,转眼到了2002 年居然实现净利1亿元。如此巨大的反差之下,隐藏的是并不少见的利润大清洗的财务手段,即2002 年的扭亏的巨大“贡献”来自于2001 年的巨亏。科龙2001 年费用总额21 亿元之巨,2002 年仅为9 亿元,扭亏之术可见一斑。当然,如此扭亏为盈是建立在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的大幅变化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的变化。 2006年7月16日,中国证监会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责任人的证券违法违规行为做出行政处罚与市场永久性禁入决定。这是新的《证券市场禁入规定》自2006年7月10日施行以来,证监会做出的第一个市场禁入处罚。本文拟通过分析科龙电器违法违规行为中的会计审计问题,讨论其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一)科龙财务舞弊手法分析 事实证明,顾雏军收购科龙后,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净利润的大起大落属于人为调控,扭亏神话原来靠的是做假账。 1.利用会计政策,调节减值准备,实现“扭亏” 科龙舞弊手法之一: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编造虚假财务报告。经查,在2002年至2004年的3年间,科龙共在其年报中虚增利润3.87亿元(其中,2002年虚增利润1.1996亿元,2003年虚增利润1.1847亿元,2004年虚增利润1.4875亿元)。 仔细分析,科龙2001中报实现收入27.9亿元,净利1975万元,可是到了年报,则实现收入47.2亿元,净亏15.56亿元。科龙2001年下半年出现近16亿元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计提减值准备6.35亿元。2001年的科龙年报被审计师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到了2002年,科龙转回各项减值准备,对当年利润的影响是3.5亿元。可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其巨额资产减值计提及转回都是“公允”的?如果2001年没有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和广告费用,科龙电器2002年的扭亏为盈将不可能;如果没有2001年的计提和2002年的转回,科龙电器在2003 年也不会盈利。按照现有的退市规则,如果科龙电器业绩没有经过上述财务处理,早就被“披星戴帽”甚至退市处理了。可见,科龙电器2002年和2003年根本没有盈利,ST科龙扭亏只是一种会计数字游戏的结果。 2.虚增收入和收益 科龙舞弊手法之二:使用不正当的收入确认方法,虚构收入,虚增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经查,2002年科龙年报中共虚增收入4.033亿元,虚增利润近1.2亿元。其具体手法主要是通过对未出库销售的存货开具发票或销售出库单并确认为收入,以虚增年报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根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科龙电器2004年第四季度有高达4.27亿元的销售收入没有得到验证,其中向一个不知名的新客户销售就达2.97亿元,而且到2005年4月28日审计时仍然没有收回。此后的2003年和2004年,同样是在顾雏军和格林柯尔的操纵下,科龙年报又分别虚增收入3.048亿元和5.127亿元,虚增利润8935万元和1.2亿元。这意味着在顾雏军入主科龙之后所出具过的3份公司年报都存在财务造假,将不曾实现的销售确认为当期收入。 3.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金

虚假财务报表的常见表现形式及其识别

虚假财务报表的常见表现形式及识别方法 --利用会计方法的选择调整财务报表的有关数据 利用会计方法的选择形成的虚假财务报表,手段较为隐蔽,技术更为高级,更难以识别,常见的手段有: (1)调整收入确认方式,使利润虚增或虚减。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可以采取三种收入确定方式:A、销售行为完成(商品已销售,商品发出,取得权利;劳务已提供),无论货款是否收到,即可视为收入实现;B、按生产进度确认(完工程度或工程进度);C、按合同约定确认,主要指分期付款销售方式。同时规定,在确认营业收入时,还应扣除折扣、折让、销售退回。造假时,企业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收入确认方式,或调整扣除项目。 (2)调整存货等计价方法,从而虚增、虚减资产和费用。如通过选择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使帐面资产或产品成本费用虚增、虚减。 (3)调整折旧计提方法,延长或缩短折旧年限,虚增、虚减成本费用,从而调整利润的高低。 (4)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现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但目前资产重组被利用来做假帐,典型做法有:A、借助关联交易,由非上市的企业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B、由非上市的企业将盈利能力较高的下属企业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C、由上市公司将一些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公司的企业。 这些做法的特点一是利用时间差,如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前进行重大资产买卖,确认暴利;一是不等价交换,即借助关联交易,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母公司之间进行“以垃圾换黄金”的利润转移。 (5)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主要方式有:A、虚构经济业务,人为抬高上市公司业务和效益;B、利用远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C、以旱涝保收的方式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抬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D、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E、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或分摊共同费用调节利润。 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最大特点:一是亏损大户可在一夜之间变成盈利大户,且关联交易的利润大都体现为“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入”,但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赚取的“横财”,往往带有间发性;另一个特点是非上市公司企业的利润大量转移到上市公司,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6)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亏。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谨慎原则,企业的潜亏应当依照法定程序,通过利润表予以体现。然而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往往在股份制改组、对外投资、租赁、抵押时,通过资产评估,将坏帐、滞销和毁损存货、长期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以及递延资产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冲抵“资本公积”,从而达到粉饰会计报表,虚增利润的目的。 (7)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根据国际惯例,资产是指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即使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列入了资产负债表,严格的说,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由此产生了虚拟资产的概念。所谓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资产项目。 企业通过不及时确认、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从而达到减少费用,虚增利润的目的。(8)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

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学校代码14199学号01110108 分类号密级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教学部商学教学部 专业名称会计学 年级2011级 学生姓名付瑞红 指导教师刘吉雅 2015 年04月30日

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企业经营者所面临的竞争也一天胜过一天,企业获取利润的空间也越来越小。会计法规制度的完善是促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怎样通过有效管理会计人员的行为,来减少财务造假的发生,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有许多要注意的事情,其中,对财务造假手段的控制尤为重要,它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本要素。财务造假的有效防范是当前经济市场化现状下不能缺少的重要内容,对企业健康发展的影响深远。 就目前的经济现状而言,国内外财务造假事件频繁发生,造假不只是国内问题,也成为了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同时,严重损害了国民的经济利益。如何很好的解决财务失真现象已然成了经济界的焦点问题。对财务中存在的造假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普及对财务造假现象与本质的正确认识,而且可以为有效治理财务造假现象提供参考对策和依据。本文首先对造假的概念、特征及原因做了简单阐述;其次分析了财务造假的危害及手段;最后给出了几点防止财务失真的措施。 关键词:财务造假,手段,防范措施

Analyses the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financial fraud Author’s last name: Fu RuiHong Teachers name: Liu Jiya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the acceler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e competition faced by the business operators are a day than a day, the enterprise profit space also more and more small. The perfection of accounting law system is the main factor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how to through effective management accounting personnel's behavior,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financial fraud, the present is an urgent need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enterprise in daily business activities, there are many thing to pay attention to, among them, the control of the financial fraud mean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t is the basic elements of enterprise stable development. Effective guard against financial fraud under the marketization of China's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is not lack of important content, has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n terms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financial fraud occurred frequently, fraud not only the domestic problems, has become a global hot issue. At the same time, serious damage 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interests. How a good financial distor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economic problems. Of financial fraud problems in study, not only can spread of financial fraud phenomenon and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and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fraud phenomenon countermeasure and basis. This paper on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asons of the fraud did briefly; Secondly analyzes the harm of financial fraud and means; Finally some measures to prevent financial distortion. Key words: financial fraud, mean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