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证融合”“课赛融通”和“课岗结合”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

基于“课证融合”“课赛融通”和“课岗结合”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
基于“课证融合”“课赛融通”和“课岗结合”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711559863.html,

基于“课证融合”“课赛融通”和“课岗结合”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

作者:李锐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7年第03期

[摘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以及16号文件强调,要求会计专业应以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

分析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并依据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确定各相关学习情境的具体教学内容。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提高对高职会计专业建设本质性、规律性的认识,使该专业课程设置更具有实践性、应用性。

[关键词] 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岗结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142-01

一、“岗、课、赛、证”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势

“职业院校应紧密结合企业技能岗位的要求,对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和调整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这就要求会计专业应以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分析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并依据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确定各相关学习情境的具体教学内容。为此,笔者从以下方面开始探索。

1.“课岗结合”,课程设置体现岗位需求和专业发展规律。以会计岗位和相关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可以分别设定出纳岗、会计核算岗、办税岗、财务管理岗、审计岗、销售业务岗、信贷业务岗等工作岗位。会计专业要坚持校企合作育人,由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专兼合作共建课程,坚持实践课程兼职教师授课比例达到50%以上,以确保以岗位定课程、由岗位指导课程、在课程中体现岗位的现实需求。

2.“课证融合”,课程内容以职业要求定位,证书反映课程成绩和职业水平。与会计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会计类职业资格证书,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师证书等;第二类是经济类职业资格证书,包括ERP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书。同时,某些与所求岗位对口的职业资格证书是上岗的必备条件,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书、保险从业资格证书等,如果不具备,将是获得相应职位的最大障碍。各类证书考试的通过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专业教学成果与学生职业水平。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可紧密结合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财务管理“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实施方案(DOC)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双证融通”改 革试点实施方案 一、引言 “双证融通”即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实现“一教双证”。“双证融通”是在职业教育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改革举措,是对传统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鉴定内涵的调整和充实。 1.目的 为贯彻国家和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福建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各项任务,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使学校能加快培养适应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 2.意义 ●优化培养模式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双证融通”改革试点,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实现三个有效衔接, 即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对接,真正把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及其 职业素养要求等融入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专业教学的全过程。积极 探索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紧密结合的新途径,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 质和职业能力,增强学生就业本领,使学生更加符合行业、企业等用人 单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 ●改善评价体系 通过财务管理专业“双证融通”改革试点,结合学校课程评价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特点,建立两者融通的学业评价机制。优化评价与考核 的方式方法,把职业资格证书的终结性考评转变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中

的形成性评价,学生在通过专业课程考核后,达到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 提升技能水平 通过财务管理专业“双证融通”改革试点,提高我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取得双证的比例。 。 3.主要依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19号)提出:要“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衔接的关键是“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由此可见,构建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要点就是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以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 二、 试点目标 1.试点情况 本次试点选用财务管理专业的一个标准班,学制三年,学生入学时间为2016年秋季。 2.试点目标 ● 总目标: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院财 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标准的衔接,使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完成“双证融通”相关课程后,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或助理理财规划师证(三级 )(资格证书。 ● 阶段目标: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专业标准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会计(620203) 二、职业岗位描述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面向中小企业及非营利单位,培养从事出纳、会计核算和日常会计管理以及代理记账等工作的会计人员。 出纳岗位:办理现金收支、银行转账、日记账登记、现金保管、银行存款核对以及银行账户管理等业务。 会计核算岗位:处理资产核算、权益核算、收益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编报等业务。 会计管理岗位:从事或参与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制度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 三、招生对象 招收初、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四、学制与学历 学制:初中起点三年;高中起点两年。 学历中专。 五、培养目标 为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管理岗位培养具有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和相应专业能力,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锐意进取的学习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1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 六、毕业上岗标准 完成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的学习,达到基本考核要求,成绩合格,取得 毕业证书;达到会计上岗要求,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七、课程路线与体系 八、核心课程基本内容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会计基础 学期第一学期学时 84课时 (1)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的核算和监督能力; 职(2)具有会计职业的就业能力和会计岗位(群)初步职业判断能力; 业(3)能独立完成从填制和审核凭证?设置和登记账簿?编制与报送会计报表工作; 能(4)具有严格执行会计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工作态度和“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力 要(5)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会计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 求 (6) 能自主学习会计新知识、新技术等,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 (7) 能通过各种学习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1)初步了解单位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配备的要求; (2)了解会计业务处理的一般流程; (3)理解会计概念、会计目标和会计方法的含义; (4)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含义及作用; 学 习(5)会开设会计账户,正确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简单经济业务; 目(6)会进行基本的成本计算; 标 (7)会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会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 (8)了解开展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9)了解会计报表编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会计算基本的财务报表指标; (10) 正确理解和应用账务处理程序。

浅析高职院校课证融通改革的实施与保障

浅析高职院校课证融通改革的实施与保障 摘要:以我校《连锁店营销策划实务》课程为例,对高职市场营销类课程教学设计中融合教学及职业技能证 书的考试需求的规划、实施、质量保障等环节进行分析,以实现课程与职业技能标准的无缝对接和课证融通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课证融通;教学改革;营销策划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0-0013-02 DOI:10.16657/https://www.360docs.net/doc/a711559863.html,ki.issn1673-9132.2018.10.006 《连锁店营销策划实务》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近年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技能证书调整较大,所以为适应课证融通改革的新形势,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特在《连锁店营销策划实务》课程进行课证融通改革试点,因此笔者拟介绍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新的职业证书教学的思 路和实施保障措施。 一、课证融通的主要环节设计考虑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要实现“双证”融通,需要抓好以下环节:兴趣引导,明确意义;优化计划,整合课程;考试引导,改革教法;编写资料,强化训练。同时,它还必须有组织保证,以课题为纽带形成研究团队,培养一支素质过

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我校《连锁店营销策划实务》实施课证融通改革的背景 虽然“双证”毕业在高职场院校早已成为通行做法,但近年职业资格证书的国家政策层面的变化较大,比如2016年国家层面取消了《助理营销师》的职业资格,从而增加了本专业课证融通教育改革工作的难度。一方面,“双证”融通的理念在本专业的具体课程中实施应用对于教研室的很多教师来说还是新鲜事。另一方面,学校层面虽然成立了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中心,但是却与专业的课程教?W内容存在脱节现象,并且鉴定的专业工种如果没有与专业进行无缝对接,最后肯定无法覆盖主要专业,导致“各拉各的调”。根据我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调查,学生对考证的关注度非常高,大一新生往往迫切地想要了解营销专业相关证书考试的要求,大部分的营销专业在校生希望报考与所学课程关系最紧密的职业资格考试。 三、《连锁店营销策划实务》课证融通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培养学生兴趣为主”的目标 学生是专业课程的最终使用者,他们只有积极地参与到课证融通的教学改革中,才能从中受益。那么,《连锁店营销策划实务》课证融通的实施才有意义。所以,在《连锁店营销策划实务》课证融通改革中的学期初课程认知、专业知

《会计综合实训(手工)》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会计综合实训(手工部分)》 【课程编码】C2-3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高职) 【学时数】120 【开设时间】第5学期 【编制人】会计系讲师 【审批人】会计系 【编制时间】2010年3月 一、课程概述 《会计岗位综合实训(手工部分)》是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也是我院会计专业的主干与核心专业课程。由于实际会计工作的专业性、综合性、规范性要求,以及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本课程涉及的知识和技术十分丰富。因此,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突出会计岗位专业技能;创新教学内容体系,注重岗位综合能力训练”。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强化核心专业能力和一般关键能力,学会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全部操作过程。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中需要的会计核算和管理技能,同时还学到了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和内部控制要求,以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从而完成了从理论转向实践、从单项技能向综合技能的过渡,达到(助理)会计师的基本素质。 学习领域目标:本课程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使学生正确认识会计职业;熟练运用会计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会计核算技能。通过会计综合实训,学生能够比较系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深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1.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勤奋努力、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组织管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计划和决策的能力,能立足专业,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

?39?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 J o u r n a l o f H a rb i n Vo c a t i o n a l &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会计专业 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是在职业能力课程观的指导下,系统完整地规划、编制一个或一类专业课程的过程,目的是使课程适应文化、社会、人际关系需求的变化。 一、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的原则(一)岗位需要原则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根据岗位需求,对会计职业岗位群进行工作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会计岗位对相应的岗位知识、职业能力结构和职业素质的要求,确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发,确定专业课程内容,形成“专岗(群)强能”的课程体系。(二)产学结合原则 产学结合包含三个层次:宏观层面是要促进科技、经济同教育的结合;中观层面是专业与产业部门之间在产业链条上的合作;微观层面是学校内部产学结合的运作模式。对职业学校而言,主要是指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产学结合问题。(三)动态化原则 动态化原则要求课程在保持相对稳定性的同时,要适时变化,树立新的课程开发思想,摆脱不合时宜、落后的课程开发思想,删除过时的课程内容,及时在课程中渗入有价值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使课程设置能及时适当超前的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变化而变化。 二、基于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专业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一)宽专业基础 宽专业基础是指会计专业课程开发不仅仅是针对某一职业、某一岗位群所必需的职业方面的知识和[收稿日期]2012-09-06 [作者简介]张瞳光(1976-), 女 ,管理学硕士,鸡西大学讲师。注:本文系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与评价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665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12)06—0039—02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研究 张瞳光 (鸡西大学, 黑龙江 鸡西 158100 ) 摘要:课程开发是专业深化发展,专业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科学合理的进行课程体系开发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提高专业课程岗位适应性的根本。本文主要对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职业能力;会计专业;课程开发 技能,更要立足于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立足于学生 工作的职业提升,立足于学生思维能力、情商意识以及工作后转岗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二)岗位工作任务模块化 岗位工作任务模块化是指课程开发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岗位工作任务进行模块化项目课程开发与整合,建立与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和任务相对应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岗位任务化课程模块,每一个会计课程模块就是一个或一系列会计岗位工作任务的基本单位,模块化课程涵盖了会计职业岗位所对应的知识和能力。(三)能力人格本位 在课程开发时不仅要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应用,既着眼于学生会计职业能力拓展的同时,又充分考虑学生道德素质、情商等人格方面的培养;既注重能力、技能训练课程和人格培养课程设置的独立性,又注重在能力、技能训练课程中渗透学生人格培养的统一性。 三、基于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的思路和实施(一)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首先必须弄清楚当前会计行业人才市场的供需状况和趋势、未来供需情况和趋势、会计职业职责,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工作待遇和市场需求的情形等。通过调查整理表明,从职业成长递进的角度,会计职业岗位依次为出纳员、会计员和会计主管。据调查,会计工作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第一的职业小类。会计职业需要从业者具备工作相关的技能、知识或工作经验,从业者通常须具备坚实的工作

“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711559863.html, “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作者:许洪龙殷淑英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8年第02期 摘要:本文以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项目为背景,结 合建设实践,明确了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实践“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重点研究了如何构建课程、工作岗位(岗)和职业技能标准(证)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以及如何构建“实境化历练”教学条件,供同行业教学参考。 关键词:课岗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许洪龙,硕士,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教务处教科研科科长。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专业及课程建设、应用电子技术;殷淑英,硕士,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教务处处长。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职业教育等。(山东德州 253034)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2015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课岗 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 201502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5-0087-03 当前,我国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德州职业技术学院适应社会需求,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需求,坚持产教深度合作,创新实施了“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入行业企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了“3平台+3模块”课程体系和“4层4训”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台站式”顶岗实习管理,推行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了课岗合一、学做合一的教学做一体化。创新实施了“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融通,与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融通,开展实境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1. 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素质能力为导向构建“3平台+3模块”课程体系。学校各专业通过调研,明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以岗位为逻辑主线进行工作分析,通过对完成工作任务过程的系统化分析形成的工作项目来设置课程,本着“够用、实用、应用”以及“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操作”的基本原则,通过课程整合、内容综合,按照“群”的建设理念和“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的基本要求,采用“逆向分析法”,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3平台+3模块” 课程体系。按照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的能力递进规律编制实践教学体系和岗位实践按阶段性实践要求分别编制“岗位实践指导书”与评价标准。毕业设计全部来自企业实际问题,实行真题真做,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指导,完成专项技术工作,着重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以后从事财务核算及投资分析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二)参考课时54课时;3 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本课程设计的重点是对教学内容建立三个层次,由学校、教师、学生分别在实施、教学、学习中进行选择。三个层次为:基本知识、扩展知识、链接知识。考核以基本知识为主体。 3、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4、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5、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或“掌握”、“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或“掌握”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四)内容课程框架结构

二、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会计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一)知识教学目标 1、能正确应用《新会计准则》处理各项经济业务。 2、能办理日常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并能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能进行日常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清查。 3、能填制和审核常用的银行结算凭证,能办理常用的几种银行转账结算业务。 4、能说出常用的几种银行结算方式的特点、适用范围、结算程序;能选择适当的银行结算方式为企业供、销部门办理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业务的款项结算。 5、能进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会计处理。 6、能登记总账和各种格式的明细账。 7、能填制各种纳税申报表,进行纳税申报。 8、能根据会计账簿资料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二)技能教学目标 1、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认知实习,即利用现代化教学条件,在多媒体课件中将

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一、紧跟市场形势发展,夯实专业市场调查 (一)行业社会背景分析 江苏省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在江苏经济发展中,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交相辉映,互促共进。据统计,江苏在近十年内中小企业的发展中,一直名列前茅,而且每年中小企业的数量还在保持较快地增加。中、高职学生的就业市场主体是中小企业,而江苏省现有的会计人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会计人才需求,由于苏南地区民营经济比较发达,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企业数量每年在增加的同时,原有的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旺盛需求。在具备本土经济发达的社会大背景同时,我校作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行业背景。 (二)人才供求调研分析 针对江苏省会计专业人才供求状况,我们从宏观和微观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查。近几年江苏省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会计专业在各职业学校开设非常普遍,目前全省高职开设会计专业有23所,还有很多本科院校设有会计专业,2007年高职毕业生3820人,本科1800人,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从当地行业主管部门——省财政厅会管处获取信息,未来五年江苏全省会计人员每年需新增的会计岗位大约在3万人左右,总体增长趋势比较平稳;在现有59.67万会计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16.66万,占27.92%,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251356人,占42.12%,结构需进一步优化。这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严峻的形势下显得尤其难得,这对于广大高职毕业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从财政部门的访谈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政府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未来目标是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数量、层次与质量,提升整个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应该预见,仅仅依靠外延式的需求增长很难持续,因为量上的扩张终有尽头,我们更应把注意力放在学生内在素养的提升上来,把学生的职业品质、岗位能力的培养放在教书育人的中心地位。作为高职院校,学校应培养面向经济建设第一线、面向实际的操作人才,培养出独当一面的实践型会计人才,才能更能突出高职院校“能力本位、素质同步”的比较优势。 (三)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 从学校2005年招收首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以来,共有四届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我们对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了解了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总体评价较高,整体比较满意,尤其是在主人翁意识、组织纪律观念、工作的责任心、主动性等几个方面表现比较突出;学生在校所学的基本功扎实,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实践操作能力,能基本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岗位适应能力较强。与06届毕业生相比,07届的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实践操作、社会协调、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也更能较快适应本职岗位的需求。这对于我们而言既是鼓励又是鞭策,使我们满怀信心地遵循“立德为本,致用为宗”的校训,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得更好。 二、坚持就业导向目标,明确专业合理定位 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分析基础上,我们认为会计专业基本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熟练的会计核算、电算操作以及财务管理等综合能力,并具有较强的涉税业务处理等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从事各种财务会计实务以及涉税业务处理工作的相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前言 本专业主要面向湖南省及沿海开放地区的各类中小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工作一线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诚信守法、勤奋敬业、坚持原则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掌握必备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会计实务工作能力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本专业的培养分了会计实务方向和审计实务方向。 通过多年来的打造,本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学生竞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本专业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高级职称比例67%。本专业拥有2门国家精品课程《企业纳税实务》(2008年)和《会计循环综合实训》(2010年),主编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2本,省级规划教材20本。建有11个专业实训室,一个实践平台(长沙明正会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为长沙市2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代理记账,代办工商登记,代办纳税申报服务,为湖南省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应有的职业支持,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自2008年来,本专业先后主持了5个省级的大型项目:承办了2008年和2009年湖南省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技能竞赛,2010年负责完成了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培训标准的制定,2010年负责完成了湖南省会计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的制定和抽查考试题库建立工作,并将在2010年11月承担全省会计专业1000多名学生的技能抽查考试工作。2010年,本专业还承担了教育部会计专业资源库建设项目下的一个子项目――《行业会计比较》课程建设任务。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先后共获得了18个奖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1个,省级奖励7个):在“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大赛上,2008年-2010年连续3年蝉联湖南省高职组第一名,2008年全国总决赛高职组第三名,2009年全国总决赛高职组第一名;2008-2009连续两年派学生参加湖南省教育厅举办的职业院校冬季技能竞赛—高职会计实务与电算化项目,我院的学生全部获得一等奖。此外,在2009年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专业水平评估中,本专业以雄厚的办学实力,突出的办学特色和显著的工作业绩获得优秀等级并名列全省高职会计专业第一名。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专业已经成为了湖南省高职院校的品牌专业,且在国内具有了一定影响力。 一、专业标准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各类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会计工作一线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诚信守法、勤奋敬业、坚持原则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掌握必备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会计实务工作能力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群)为:中小企业的出纳、会计核算、审计和财务管理等岗位;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会计代理、会计咨询和审计助理等岗位;财务软件的推广、培训和维护等岗位。 (二)人才培养规格

普职融通资源共享实施方案设计

普职融通资源共享实施方案 峡山中学 2014.9

普职融通资源共享实施方案 “普职融通”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校间为解决专业师资缺乏、场地及设施等不足,本着资源共享、共育人才之目的,让学生走出校园,跨地域学习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学校层面而言,通过“普职融通”,整合区域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师资、设备、设施等,打破长期以来普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格局,在实施真正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实施真正的人才共育。 从学生层面而言,普职之间的资源融通,不但消除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普通教育重理论、职业教育重实践的固式,而且普职师生之间的交流、流动,实实在在地消除了彼此间长期以来形成的藩篱,从而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社会的层面而言,通过“普职融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实践,去体验、感受职业环境,不断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从而培养出

更多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一、“普职融通”产生的背景 “普职融通”模式,非中国首创,它的产生和存在既有着历史的积淀,也有着对国外先进理念的借鉴;它的诞生和存在,既有着强大的理论支撑,也得益于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 1.历史积淀 我国大教育家行知先生,敢为人先,直面他所处的“死教育”时代,向其宣战,并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普职融通”模式的很多思想或举措大抵都源于此。美国1989 年发布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规定,所有 6 周岁适龄儿童,自上小学时就要进行与就业相关的十二种能力、六七十项“指标”的训练。这些堪称加强版的综合素质教育,单凭某一学校独自为之,肯定难以完成。英国在1986 年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制度,职业书和普通教育的文凭、证书相对应,可与普通教育高级证书一样,成为进入大学的书。英国的这一“壮举”开辟了普职互认的先河。 2.理论支撑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 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校教育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发现自己至少一个方面的长处。“普职融通”的实施,让学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会计信息化》是高职类会计、会计信息化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职称人员从事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能力、操作能力和维护能力。 二、设计思路 通过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实际工作过程的调研,分析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共同特点,细分其工作性质,按照不同的工作性质总结提炼属于该工作性质的相关知识内容和要求,从而确定相应的该课程应该讲授的内容及相应的技能内容和要求。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培养学生熟练的进行信息化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总账系统、报表系统以及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等核算子系统的操作方法;能熟练操作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财务软件,如用友ERP软件、金蝶财务软件等财务软件,能胜任单位信息化会计核算和管理岗位,教学中注意渗透思想教育,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观念。 通过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 (一)专业能力 1.熟悉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 2.会计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3.掌握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技术; 4.掌握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 (二)方法能力 1.会使用总账系统处理相关业务; 2.会使用报表系统、处理各种会计报表; 3.会使用薪酬管理系统处理相关业务; 4.会使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处理相关业务;

5.会使用购、销、存管理系统处理相关业务; 6.掌握财务软件应用基础知识、财务软件相关知识。 (三)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2.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3.具有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会计信息化课程共16个工作项目,各工作项目的工作任务如下:表4.1 会计信息化系统概述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 表4.2 会计信息化系统建立与管理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

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汽车电子电路基础》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一、学校概况 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辽宁省示范专业,目前在校生910人,专业教师19人,是我校办学规模最大、办学实力最强的专业。拥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专区,总建筑面积达1300余平米,设备总数约310余套件,价值300多万元,共设有11个实训室,其中包括中德诺浩专业实训室4个,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3个,底盘拆装与检修实训室2个,汽车电器实训室2个,主要用于白天的实训日、实习周教学和晚自习实训等。电子电路基础模块教学设施齐全,设备充足,其中教师自主研发电路实训设备6套,能够充分满足教学需求。 二、所学课程 1、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2、汽车电器与电子系统检查与修理 3、汽车电工电子基础 三、实施方案 总课时=72学时 1.[理论学时]:24学时;前6周对30个项目集中讲解和示范;4学时*6周=24学时。 2.[实训学时]:40学时;10单元,共30个项目,每个项目60分钟,分2大组实训,共进行10轮,每轮4学时;4学时*10轮=40学时。 3.[补救学时]:8学时;第1轮训练进行过程中利用后20分钟开始项目考核,考核没有通过的利用8学时进行补救教学考核,恢复清

理设备和场地。 (一)学员与师资: 1.学生分2大组,每组大15人,每小组5组=3人,教师二位,助理教师2位,每大组3名组长,共6名。组长协助老师指导小组操作并管理设备工具。 2.每个项目提供操作示范学习课件,学生按学习课件步骤操作。 3.培训过程中出现设备问题,由教师或助理教师进行调试。 (二)教学场地规划: 1.规划2个实训区域,每个区域5个工位。 2.每个桌上至少要有1台可使用的电脑,共10台电脑,并能连接无线网络。 3.每个项目的设备和工具至少备用一套,用于强化补救教学考核用。

“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文档资料

“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一、前言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指出:职业院校要加强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根据教育部该文件的要求,我们在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将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以期达到职业岗位的必备需求。 近年来,职业技能大赛应运而生,职业技能大赛是由职业教育面对新形势、站在新起点的重大制度设计,比赛规程基于专业基础、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而设计,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的内涵与竞争体系建设,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用、以赛促改”的目的。职业技能大赛近年来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已在我国大部分轻工类院校和农科类院校设置并招生。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开设于2003年,在江苏、安徽、山东、浙江等省招生,为适应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要求,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实践。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逐渐探索出“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将课程教学与岗位需求、

行业技能证书及职业大赛的需求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内涵 所谓“课岗对接”是指根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要求,构建服务于融岗位工作要求、行业要求及学生人生职业发展于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课证融合”是指人才培养规格对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培养内容对接国家职业标准,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实验、实训教学内容,把职业资格考核融入到学生的期末考核,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证代考。“课赛融通”是指将各种技竞赛项目嵌入课程教学当中,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以竞赛为动力,以竞赛内容为项目驱动,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同时参赛学生可通过参加竞赛来代替相应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申请,根据竞赛的规格和成绩获得相应的课程成绩。 三、“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1.规章制度建设是保障。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建立课证融合的各项制度、课赛融通的规范流程是“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的有力保障。建立“课程―证书”认证运行标准与管理制度,“课程―竞赛”融通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完善各项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建设,让教学督导、教学管理者、任课教师、学生明确什么是“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怎样实行“课证融合”、“课赛融通”才能更有效地实施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标准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标准 1. 概述 高级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基本具备合并报表编制、所得税计算、外币会计、租赁业务会计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技能。 课程的性质 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设计理念 摸拟实训、工学结合,学做合一,提升能力。 课程开发思路 课程设计思路主要体现高教2006(16)号文精神,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按照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内容及课程体系的改革。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教、学、做”一体化。 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工作中学会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课程设计是以工作任务驱动为线索来进行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中级财务会计”的延伸,是对“中级财务会计”的突破和扩展,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提高会计实务的工作能力,使其成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财会工作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 2.1知识目标 (1)了解高级财务会计意义及高级财务会计的概念; (2)了解高级财务会计在财务会计学科中的地位; (3)掌握高级财务会计的产生如何影响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 (4)掌握各特殊业务会计处理方法。 2.2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行业敏锐感和时代感; (2)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信息获取能力、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从事会计职业所应具有的谨慎、稳重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3能力目标 (1)能正确判断企业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特殊呈报、特殊业务、特殊行业的性质和内容; (2)能准确按照会计的专门方法对各项特殊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会计核算,具备特殊经济业务账务处理的各项能力; (3)能跟上时代发展要求,关注会计前沿的发展动态,并初步具备中小企业会计主管的能力。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郑宝凤 摘要:高职会计专业主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如何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合理改革和设置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断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社会认可度,是高职会计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市场需求出发,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就业;高职会计;人才培养 会计专业是高职院校中普遍开设的专业,其培养目标主要是向企事业单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提供职业型、技术型、应用型的会计人才,在就业市场上深受关注。但在历年的招聘会上,还是会遭遇“用人单位招不到人”和“毕业生找不到单位”的尴尬。如果把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的学生视作工厂生产的“产成品”,那么如何将生源供给质量和市场人才需求结合,就是高职会计教育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 一、我国会计人才市场用人需求现状分析 1.良好的职业道德

会计岗位是一个和“数字”打交道的岗位,它要求会计人员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地记录每一笔经济业务,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忠于职守。会计岗位更是一个和“钱”打交道的岗位,它要求会计人员以诚信的职业道德真实地记录每一笔经济业务,绝不允许弄虚作假,以公谋私。会计岗位还是一个和“人”打交道的岗位,它要求会计人员以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主动与周围的领导、各部门的同事进行沟通与交流。 2.扎实的会计业务操作技能 会计是一项实务性很强的专业工作。一般来说,企业要求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原始凭证的审核和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各类银行业务和税收业务的处理等。这些都是作为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同时在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广泛的背景下,会计人员在熟练掌握手工记帐流程前提下,还应熟练掌握一些目前广泛应用的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如金蝶、用友、管家婆等。 3.专业的税收法律法规知识 近年来,随着税制改革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是否具备税收法规知识已经成为衡量财经类人才的重要标准,尤其是纳税筹划能力。纳税筹划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鲜事物,但在国外十分普遍。随着人们对纳税筹划的关注和重视,要求成立专门的节税部门和聘任专职节税人员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在中小型企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规划

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规划 一、会计专业课程现状 目前,学科本位的思想在高职课程中的表现仍然相当明显,我国约有90%以上的院校其各专业的课程设置采用的是学科式或准学科式的课程模式。会计教育也不例外。该模式以单科分段为主要特征,以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或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课)的学科性质分段,体现为学科课程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结构。第一种是公共课、专业课;第二种是基础课、基础技术课、专业课;第三种是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术课。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在专业培养计划中仍沿用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在直接面对学生的课程教学中,从教学内容到方法手段几乎没有向能力本位转换。因此,搞好课程体系改革,必须摒弃一切旧的教育教学观念,以现代本科教育理论为支撑,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突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进行课程模式的根本性改革。 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 随着科技进步、社会需要的变化,社会实用型人才日益向综合化方向发展,职业分工日趋综合化,要求高职教育课程的专业覆盖面拓宽,结构优化;现代生产方式的合作,要求高职课程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综合性交叉职业和新兴职业的不断涌现,要求高职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职业流动的频繁,职业更替周期的缩短,要求高职课程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要求高职课程课程体系改革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培养方案及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为保证课程体系改革这一目标得以实现,我们必须坚

课证融通材料

数控技术专业课证融通材料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引产入教、双证融通、四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部分实施。而如何将数控车工和数控铣工的国家职业标准融入到核心课程标准中,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实现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融通,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是核心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难题。 “双证融通”对数控技术专业而言,是指通过高职学历证书与数控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与对应,实现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融通,达到“一教双证”的目的。是数控技术专业高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统一。“双证融通”的实质是两种标准的融通,即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融通,也就是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但旧的课程体系无法满足“双证融通”的需要,必须改革课程结构模式、课程教学手段与课程评价体系。因此,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体系改革,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结合。 1 教学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融通 1.1 数控技术专业的职业证书标准 通过到一汽轿车、一汽丰田发动机、一汽解放、一汽丰月、一汽四环、一汽物流、海拉模具、青岛海尔、北京比亚迪、大连中远造船有限公司、大连日立有限公司、大连中方亿鹏设备制造、富维江森自控电子等企业进行调研,完成岗位能力分析和职业资格分析,制订

了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确定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数控机床操作工(包括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和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工艺员(包括数控程序员)和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这也符合数控技术专业的两个培养方向,即操作加工方向和维护维修方向。专业教学标准要求本专业毕业生需取得如下中、高级证书: 1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等。 2 )国家职业技能培训证书:CAD 绘图员等。 一般中级工证书的取得是通过各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而高级工证书的取得是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和院级数控技能大赛。 1.2 数控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 数控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就业面向工业企业中的现代制造行业,可从事以下工作: 1 )普通机械加工机床操作; 2 )数控机床操作; 3 )数控加工编程; 4 )零件加工工艺方案设计; 5 )各类数控加工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与改造; 6 )数控产品的质量检验与监督; 7 )数控设备的营销和售后技术服务; 8 )车间生产组织与生产调度、车间技术组织与管理。 1.3 课程体系的架构与说明

会计专业《管理会计》课程标准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管理会计 二、课程代码:03010157 三、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 四、课程性质:职业技能核心课 五、计划学时:60学时 六、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学 七、课程定位: 会计专业是我院经济管理系的骨干专业,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对行业、企业及职业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其职业岗位和人才规格明确清晰,即:本专业为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和会计监督岗位培养具有相应操作技能,并具备良好会计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财务管理类型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依据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我院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三部分构成,共有12个公共基础学习领域,10个职业基础学习领域,10个职业技能学习领域、3个专业选修学习领域和18个公共选修学习领域。管理会计是会计专业能力模块中职业核心学习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职业核心课程。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因此《管理会计》是在《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会计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基本具备成本和控制、本量利分析、经营预测、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存货控制、责任会计等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技能。《管理会计》的任务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财会工作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提供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有《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平行课程有《成本会计》,后续课程有《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和《会计综合案例》等。 八、课程设计思路: 如何通过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达到为培养管理会计岗位知识型、技能型等应用性人才,其课程设计很重要。 首先,根据该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方法体系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方法制定教学内容。 其次,根据管理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和特点制定教学方法。由于管理会计的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并且其管理方法比较灵,不同的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