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及影响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及影响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及影响

《兰亭序与中国书法艺术》论文题目: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及其影响

学生姓名: xxx 学生学号:xxx

成绩:任课教师:

学生序号:评阅日期: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及其影响

摘 要: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历史上继王羲之的第二个高峰,他对于中国书法艺术

的贡献是仅次于“二王”⑴的。颜真卿出生于盛唐时期,同时他所在的家族又是一个世代为官,以儒学传家的名门大族,据考证颜氏的第一世是春秋末期孔子著名弟子颜回。因此颜真卿从小就接触儒学,接触书法,为他的书法造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颜真卿对“二王”的书法体系加以研究,依据他们的书法特色,灵活通变,推陈出新,创造了符合盛唐审美追求的刚健雄浑的颜体。颜真卿诸书体传世最多,被称为中国书苑的一大宝库、百代楷模。启功先生曾说:“鲁公书,非独为有唐八法之宗,亦古今书苑不之祖。其铭石之作,上下千年,纵横万里,莫不衣钵相沿。”⑵

关键词:颜体,笔法,艺品,儒学,学颜

一、艺术成就

1、楷书

文人楷书是唐朝书法中最为出类拔

萃的,而颜真卿的楷书又是文人楷书的卓

越代表。颜体的楷书一改以秀劲取姿、欹

侧取势的圣教书风,融合了许多秦汉时期

的郁勃、两晋的古朴、北朝的雄浑、唐初

的秀逸和中唐的肥劲,颜体常被称为集诸

家之大成。苏轼曾说:“颜鲁公书雄秀独

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

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

殆难复措手。”⑶

颜体的楷书技巧多用外拓笔法,巧妙

地运用了藏锋和中锋,着力于点划的起

止,使点划更具有节奏感。笔画的重量感

和力量感较强,横轻竖重、横细竖粗,且

轻时笔画园劲,重时筋骨内含,会给人一

种浮雕感,

这是“二王”的书法所没有的。并且颜体更注重对称方正,外紧内松,给

人一种庄重雄浑的气度感。

2、行草书

附图1大唐中兴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另一宋拓本)

颜真卿的行草书恰到好处地融合了唐代书风“尚法”和“尚情”的两大倾向,在注重法度的同时,融入了个性的创造和性灵

的表现。颜真卿的行草书中常常可以见到篆、

隶、楷、籀的痕迹,线条多运用中锋、藏锋和

转锋,从而显得笔画苍劲有力,字形灵活多变,

墨色浓淡枯润,“有驰骋挥戈、拔剑起舞的叱咤

气概”。⑷

历代书家评论颜体的行草书有如下三大特

点:一、笔法奇特,用笔中含有篆籀气韵,改

方为圆,前锋外拓,富有弹性,与王羲之用笔

迥异;二、结构自然,无雕琢痕迹,舒和遒劲,

自然朴实;三、字体英爽,一点一画顾盼有情,

丰丽超动,神采焕发。此等评价是极高的。这

种笔法的特点和颜真卿的为官经历以及他个人

的品性是分不开,所谓字如其人,这一点在颜

真卿的身上其实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清代的杨

守敬在《学书迩言》中曾提到:“行书自右军后,

以鲁公此帖(《争座位帖》)为创格,绝去姿媚,

独标古劲。何子贞至推之出《兰亭》上。”⑸

二、不同时期特点

1、初期

50岁之前,是颜真卿书法成就的初期。在这

一时期,颜真卿师从张旭,从艰苦地自我摸索期

中脱离出来,在张旭的指导和自我的创新中,颜

体初步形成。这时的颜真卿主要追求用笔的沉着、

雄毅,以劲健立骨体,敷以较厚的血肉;结构上

整密、端庄、沉稳,由瘦长变为方正。颜真卿在

初期时虽然在书法造诣上已经有了一些成绩,但

是显然还不成熟,一味地追求“雄媚”,所以留世

的并不多,其中属《多宝塔碑》和《东方朔画赞

碑》最为著名。46岁时(天宝十四载),由于安

禄山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也

无暇顾及笔砚艺事。

2、中期

附图2 乍奉辞帖(宋绛帖本)

附图

3 多宝塔碑(北京图书馆藏明整拓本)

50~65岁,是颜真卿书法创作的中期。

这一时期中,颜体逐渐趋向成熟。此时的

颜真卿大胆变法,自出新意,使颜体形神

兼备。他加强了腕力,圆转藏锋,中锋涩

进,如印印泥。笔画多为横细竖组,钩捺

的末尾尖锋明显,捺笔有明显的一波三折

之节奏,折笔中提笔暗转,形成斜面折下,

以“折钗股”拟之。结构趋向方正端庄,

外紧内松,不因字本身结构的重心欹侧和

松紧度而有所偏倚,而是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保留了不少篆隶的面貌。

其实这一转变,与颜真卿在这一时期的个人

经历密不可分。由于正值安史之乱,唐朝的政治

局势动荡,作为忠臣的颜真卿自然受到不少奸臣

的恶意排挤。唐肃宗乾元元年,颜真卿50岁,

因御史唐旻诬告,被贬为饶州刺史;乾元三年,

颜真卿51岁,因淮南节度观察处置使李峘以“无

故生事”参奏,入京任刑部侍郎;同年,又因率

群臣上表问候迁于西内的太上皇李隆基,被权臣

李辅国遣御史诬奏,被贬蓬州长史;永泰二年,

颜真卿58岁,摄祭太庙时,以祭器不修言之于

朝,元载以诽谤时政罪贬颜真卿为硖州别驾,后

又改贬吉州别驾。同时,次兄允南和弟允臧也相

继在颜真卿54岁和60岁时辞世。正是这些生活

景况的频繁转换和人生酸甜苦辣的体验,让颜真

卿对艺术的体味也更加丰富,更加深刻。

这一时期颜真卿留世的作品是最多的,有《颜允南碑》、《麻姑仙坛记》、《郭氏家庙碑》、《鲜于氏离堆记》、《颜乔卿碑》、《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逍遥楼刻石》、《颜含大宗碑》、《臧怀恪碑》、《殷践猷碑》等等。

3、后期

65岁以后,颜真卿的书法造诣进入后期。这一

时期,颜真卿步入自己人生的晚年。历经四朝的政

治风云,六十多年来的人事纷披,基于对儒、释、

道各家的深刻认识,颜真卿对生命与书艺有了进一

步的领悟。此时的书法技艺,老辣中富有鲜活的生

机,疏淡中不乏质朴的风神,笔锋得意处更显功力

的炉火纯青。书风更趋于豪迈奔放。可谓“成熟中

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的进境,一碑存一碑的

异彩。”⑹

著名的《颜氏家庙碑》和《颜勤礼碑》便是颜

附图4 鲜于氏离堆记刻石

附图5 麻姑仙坛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翻刻本)

附图六 颜勤礼碑(1992年初拓本)

真卿晚期的作品,同时期的作品还有《干禄字书》、《妙喜寺碑》、《李玄靖碑》、《颜氏告身》、《奉命帖》、《移蔡帖》等等。

在《齐鲁诸子名家志·颜真卿志》一书中,颜真卿的这三个时期被赋予了三重不同的意境。初期的意境是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中期的意境是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后期的意境是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有如老枿枯林,却又浓花嫩蕊,一本怒生,万枝争发,生机盎然。

三、影响

在中国书法史上,艺术生命力最强,影响最广,使后世书家受益最大的。莫过于王羲之与颜真卿。颜真卿一生忠烈,在完善他刚介守正的人格同时,也完善了他刚健雄浑,超凡脱俗的书法艺术品格,这种人品与艺品的高度统一,一直受到历代书法家与评论家的推崇。

1、古代影响

颜体自出现以来,便成为楷书书法艺术的一

面旗帜。由于颜体端庄深厚,便于题署书丹、撰

写官场文书,所以很多士大夫和皇室贵族也很是

青睐。唐朝时期,学颜体最出名的莫过于柳公权

了,有“公权之学,出于颜真卿,加以盘结遒劲,

为时所重”⑺之说,也有“曼卿之笔,颜精柳骨”

⑻之论,后世也多以颜、柳并称。五代时的杨凝

式也是学颜的代表之一。他学颜与柳公权有很大

不同,他专攻行书,且刻意求古。他虽也爱好王

羲之与欧阳询的书法,但是他晚年的作品中全无

这两者的风格,全然颜真卿之笔。

宋代时期号称“宋四家”的苏黄米蔡也都学

颜真卿。苏轼学颜不拘形质,唯求意趣,他从颜

真卿变古人之法中得到启迪。苏轼的书法在法中

施意,“此‘无法’之法乃最高之法”。黄庭坚如

此评价苏轼的书法:“东坡先生常自比颜鲁公,

以余考之,绝长补短,两公皆一代伟人。至于行、

草、正书,风气皆略相似。”⑼而黄庭坚本身学颜也多与苏轼相似,也以取笔意为主。他的行书入古出新,兼容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多家风格和自己的狂放个性,也能在宋代书坛上独树一帜,后世亦有“黄体”之称。米芾学颜是以颜体为入门,在熟通颜体的基础上,再学柳、欧、褚、苏、黄、王献之,从而领悟古人笔法,进而自成一家。再而就蔡襄而言,他学颜可谓是宋人之最,结构用笔全得自颜真卿,有“宋之鲁公”之称。但他唯取形似,已无真卿风骨,几有“奴仆之诮”。

元代沿习两宋余风,也多宗颜氏。如,鲜于枢、董其昌等人,董其昌更是从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入手,以颜楷书为经纬来创作。清代中期以后,帖学由盛转衰,颜、欧、褚复为世人所重,习颜之人也随之日益增多,有刘墉、钱沣、伊秉绶、何绍基、翁同龢等人。其中钱沣是地道的学颜正宗,他的楷书骨力强健,气势雄浑,既直逼颜字的形神,又富于跌宕变化,在细微之处给人新鲜空灵之感。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也曾评价说:“

自来学前贤书,未有不变其貌而能成家附图7 颜氏家庙碑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张玮旧藏本)

者,独有南园⑽学颜真卿,形神皆至,骨力强健,人品气节,不让古人,非袭取也。”⑾

2、现世影响

颜真卿书法艺术对现代人的影响,在广度

上超过王羲之,大众对颜真卿比对王羲之会

更加熟悉一点,颜体对于书法的普及起到了

很大的作用。如今很多人,包括很多书法家,

都是以颜体为入门,打下坚实基础后,再学

习别家书体,从而各取所长,形成自家面目。

现代人学颜可分为一下三种,有的恪守颜法,

追求形似,如谭延闿;有的以形写神,形神

兼备,如舒同;有的熔古铸今,深化升华,

有我无人,卓然成家,如郭沫若、齐白石、

毛泽东。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

事家、思想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领

袖,也是一位酷爱书法的大家。他晚年的狂

草在书法界也是独树一帜,为我国的书法开

创了一代新风。毛泽东早年也从颜体入手,

在写得一手好颜体字后,吸取“二王”的行草之长,融怀素、张旭之风,推陈出新,从而自成一家。 我从小练习书法就是专攻颜体的。第一次接触颜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大气,而且端庄雄浑,字多端正对称。楷体尤其讲究外紧内松,给人一种松散中却又不失法度的感觉。在学习颜体的过程中,我也慢慢体味到颜真卿的性格品质,教会我要端正做人,严谨做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颜真卿变法的成功,颜体的创立,对于中国书法史具有重大意义。他打破了“二王”所确立的以“韵”为最高境界的观念,成为独一无二的颜式风格,并与“二王”同位千古绝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二王”即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

⑵《启功论书绝句白首》自注

⑶《苏轼文集》卷六九《书唐氏六家书后》

⑷《齐鲁诸子名家志·颜真卿志》

⑸《学书迩言》

⑹《齐鲁诸子名家志·颜真卿志》

⑺《宣和书谱》

⑻《祭石学士文》

⑼《山谷题跋》

⑽ 南园:钱沣 号南园

⑾《学书迩言》

附图8 逍遥楼刻石(1972年重刻本) 逍遥楼刻石(明拓本)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走进颜真卿的书法艺术

《走进颜真卿的书法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书法字体,感受中华文化; 2、对比颜体和其他字体的不同,感受颜真卿一生书法艺术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1.上课前,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叫“你画,大家猜”。谁来画?班长,在哪?不要害怕,不是请你画。你推荐一个班上的小画家。 2.你可是承载着全班同学的希望哦。来,上台,老师和你说句悄悄话。(悄悄话:通过祭祀,来求雨。祭祀,指供奉猪肉、羊肉。) 3.他想表达什么,谁看出来了?一有想法,就举手。 (评:有点意思了。接近了。差不多了,但还不够精准。) 4.孩子们,在古代呀,祭祀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如果今天我想通知部落里所有的人都来祭祀,怎么办? (生:告诉他。)(评:等你通知完所有的人,包括那个在大老远打猎在海上捕鱼的人儿,祭祀早就结束了。) 5.但是要像刚才/这样用画画的方式来通知,又会出现你们刚才那样你猜,猜不出来,他猜,猜不明白,等大家都猜完,祭祀已经过去了。那怎么办呢?好,我们准备上课。 二.导入 1.课前,我们通过猜画的游戏,知道了:其实图画并不能准确地表述意思,于是,便有了《仓颉造字》的这个美妙传说。 三.文字演变 1. 从最初的——甲骨文到现在的汉字,历经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慢)。(快)在之前的综合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汉字是怎么演变的呢?来,跟着老师我们一起复习复习。 2.PPT出示: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再由隶书到楷书、草书、行书。(快)汉字的魅力不仅在于能表义,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门别具风格的书法艺术(慢)。

四.碑林的欣赏 1.经过了几千年,书法艺术不断完善,直至唐代(快)更是登峰造极(慢,重音)。看,这是当时的都城西安。城中收藏了数以千计的石碑,上面刻着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西安碑林。(PPT:《西安碑林》) 2.欣赏了碑林里的作品,你有什么感受?你又有什么想说的?(2个) 3.总结:碑林里,那么多的书法作品令人惊叹。写下这些作品(快),为世人所称颂的书法家,你又了解谁呢?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你一定能说出一些书法家的名字来。 你说。你说。(那你一定知道他的字被称为?——-柳体) (评价:你知道的不少。/你有所研究。) 五.走近颜真卿 (一) 1.从古至今,书法家数不胜数。其中,被誉为中国四大书法名家的是——(PPT:柳公权、赵孟頫、欧阳询、颜真卿。) 2.而我们今天,要欣赏的就是颜真卿的书法艺术。(贴课题:(颜体)走进颜真卿的书法艺术) 3.颜真卿,何许人也(轻)?请一个同学为大家介绍。(PPT:字从下往上浮现) 正因为他在我们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所以很多人的书法入门是从颜体开始。颜体,为何会这样为我们所推崇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书法作品。 4.那,究竟怎么欣赏呢?看,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你说。(生读:章法、结构、笔画) 5.何为章法?请同学们看。(PPT) 你看,这《多宝塔》的章法,也就是这行与行、字与字之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做手势) (评价:对,这章法的工整/精美就给了初学者最好的示范。) (二) 1.(1)观察完了章法,我们再来看它的结构、笔画。它们又有什么特点呢?

评价颜真卿的书法

评价颜真卿的书法 评价颜真卿的书法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在吐露风华的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这是颜氏的书学心声,亦是颜氏高悬的鹄的。这位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而在书学上鲲鹏展翅,则经过了几乎长达三四十年岁月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继之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后世的书法家认为从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圆笔」的痕迹,和其他书法家的「方笔」不同。 颜真卿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开创者。他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

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格,称为“颜体”。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颜真卿的个人介绍颜真卿是进士出身,他是在任平原太守时始闻名于世。安禄山起兵范阳时,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颜真卿固守平原城,为义军盟主,为唐朝尽力。最后他奉德宗之命,前往叛将李希烈处劝降,不幸遇害。而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更是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颜真卿的字宛如其人,自始至终均用正锋,因此所谓颜法的定型化笔法其艺术价值较少,但此笔法却能充分发挥男性的沉着,刚毅。 中唐以后,由于藩镇割据,兵连祸结,旧有的制度已经呈现瓦解之势。颜真卿起而建立楷书新典范,正是重建新秩序的一种心经呈理反映。但是,规矩森严的楷书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毕竟是有距离的,因此唐末以后,书法艺术的发展便集中表现在行草书方面,古典的典范终于让位给个人主义的抒情作风了。

颜真卿书法大全3

颜真卿书法大全3 《祭侄文稿》 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纵28.2厘米,横72.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璉。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眾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櫬。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尔幽宅。(抚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饗。 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50岁时书。计25行,共230字。 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季明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其父与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

两郡联结,共同效忠王室。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 《祭侄文稿》有三大特色: 一、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即以圆笔中锋为主,藏锋出之。此稿厚重处浑朴苍穆,如黄钟大吕;细劲处筋骨凝练,如金风秋鹰;转折处,或化繁为简、遒丽自然,或杀笔狠重,戛然而止;连绵处,笔圆意赅,痛快淋漓,似大河直下,一泻千里。 二、开张自然的结体章法。此稿一反“二王”茂密瘦长、秀逸妩媚的风格,变为宽绰、自然疏朗的结体,点画外拓,弧形相向,顾盼呼应,形散而神敛。字间行气,随情而变,不计工拙,无意尤佳,圈点涂改随处可见。在不衫不履的挥写中,生动多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刚烈耿直的颜真卿感情的起伏和渲泄。行笔忽慢忽快,时疾时徐,欲行复止。字与字上牵下连,似断还连,或萦带娴熟,或断笔狠重;或细筋盘行,或铺毫直下,可谓跌宕多姿,奇趣横生。集结处不拥挤,疏朗处不空乏,可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深得“计白当黑”之意趣。行与行之间,则左冲右突,欹正相生,或纽结粘连,或戛然而断,一任真性挥洒。尤为精彩的是末尾几行,由行变草,迅疾奔放,一泻而下,大有江河决堤的磅礴气势。至十八行“呜呼哀哉”,前三字连绵而出,昭示悲痛之情已达极点。从第十九行至篇末,仿佛再度掀起风暴,其愤难抑,其情难诉。写到“首榇”两字时,前后左右写了又改,改了又写,仿佛置身于情感旋风之中。长歌当哭,泣血哀恸,一直至末行“呜呼哀哉尚飨”,令人触目惊心,撼魂震魄。 三、渴涩生动的墨法。此稿渴笔较多,且墨色浓重而枯涩。这与颜真卿书写时所使用的工具(短而秃的硬毫或兼毫笔、浓墨、麻纸)有关。这一墨法的艺术效果与颜真卿当时撕心裂肺的悲恸情感恰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一致。而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

颜真卿书法批评现象

颜真卿书法批评现象 颜真卿书法批评现象一、历代颜真卿书法批评的总体概况 在中国书法史上颜真卿书法现象可谓读一无二。如此说是因为,颜真卿崇高的书法地位为隔代树立。只要仔细查阅书法史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颜真卿在享有崇高地位的同时,对其批评的声音也相当激烈。孰是孰非,暂且不论。将各种观点一一清理罗列,然后再进一步结合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才是充分尊重历史的态度。下文将诸种历史观点分类列出: (一)、早期两种极端评价 一是以苏轼为首的推崇。苏轼曾在吴道子的画后作跋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平原,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这句话成为人们认识颜真卿书法成就的一个靶子,他所引起的反响恐怕连苏轼本人也是始料未及的。 在这一段话中苏轼提到了四个人,其中杜子美被后人称为“诗圣”,吴道子被称为“画圣”,韩愈有“文起八代之衰”的评价,如此排列显然表明了苏轼有意将颜真卿推到一个更高的位置。 宋代被称为“苏门四学士”的秦观在《韩愈论》中把杜甫和孔子相比:“……杜子美之与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其时而已。……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呜呼,杜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1]“集大成”是古代儒家评价孔子对上古文化所

作的总结整理之功的赞语,这是所谓的圣人的事业。在这样的评价序列中颜真卿的地位不言而喻。 二是一米芾为首的批判。米芾(1051~1107年)在对《乞米帖》的跋语中说: 颜真卿学褚遂良既成,自以挑踢名家,作用太多,无平淡天成之趣。此帖尤多褚法,石刻《醴泉尉诗》及《麻姑山记》皆褚法也,此特贵其真迹耳。非《争坐帖》比,大抵颜、柳挑踢,为后世恶札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矣。安氏《鹿肉干脯帖》、苏氏《马病帖》浑厚淳古无挑踢,是刑部尚书时合作,意气得纸札精。谓之合作,此笔气郁结不条畅,逆旅所书。李大夫者,名光颜,唐功臣也[2]。 米芾的语言总是充满着火药味,因此后人经常借用他“疯癫”的性格特征对他的言论表示怀疑。然而米芾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持批评态度,比如他对褚遂良和张旭便没有此种苛刻的评价,因此米芾的评论也应当是有他自己的标准,并非全无可以分析的价值。此则题跋给颜真卿冠以的“罪名”可谓不轻。 更早一些的类似评价来自南唐后主李煜(961-975在位),《珊瑚网》中记录了以下内容: 南唐李后主评书,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于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窘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独,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此历代宝之为训,所以琼高千古柔兆执徐[3]。

颜真卿书法作品特点

颜真卿书法作品特点 唐代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辉煌时期,产生了许多书法大家和经典作品。盛唐的颜真卿便是唐代书法的代表人物,他的书法艺术极具创造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盛唐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书法史上自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之后的又一面革新的旗帜。 一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景龙三年(709),逝于贞元元年(785),享年77岁。颜真卿出身于一个世代擅长书法、文字学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的五代祖颜之推,是南北朝时著名的学者,所著《颜氏家训》中就有关于书法和文字学的论述。颜真卿又是唐代著名训诂学家颜师古的五世从孙,父亲颜惟贞亦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家。在这种学术和艺术氛围很浓的环境里,颜真卿从小就受到熏陶和影响,他聪明好学,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书法也受到长辈们的赏识。颜真卿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登甲科,中进士,任殿中待御史。因受杨国忠排斥,天宝末年出任平原太守,肃宗即位,迁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代宗朝历官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所以后世多称他为“颜平原”或“颜鲁公”。 颜真卿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书法家。他一生勤奋好学,在书法上花了大量心血。颜真卿是一位多产的书法家,为后世留下了十分宝贵而丰富的艺术遗产,碑帖有70种之多。他的书法作品有端庄秀美、一笔不苟的小楷;有笔力万钧、气势

磅礴的大楷;有起伏跌宕、笔墨淋漓的行草。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境界开阔是他作品的风格,他是继二王之后古代书法史上的又一次大突破、大革新,为唐以后书法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颜真卿传世的著名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行书三稿》等。《多宝塔碑》全名为《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为颜真卿43岁时所作,现存西安碑林。此碑书法结体严密,端庄秀丽,初露锋芒。“虽为少作,实已别开生面”[1]。这一碑帖颇为后人所喜爱和效法,原因是易于初学,可以从中窥探出颜体楷书风格形成的轨迹。《东方朔画赞碑》是颜真卿46岁时所作,碑在山东陵县。此碑书法平整峻峭,深厚雄健,气势磅礴,是他临王羲之楷书的优秀之作。虽和王书在形体上差异很大,但既得王书之神情气韵,又具有自己之风格面貌,神明焕发而时出新意,不失清远之致。《麻姑仙坛记》大历六年(771)颜真卿63岁时作。全碑共902字,有大、中、小三种,但原石均佚,仅见刻本。此碑庄严瑰伟,是颜书之冠,为其晚年的力作,老笔生花,千锤百炼,其笔法多变,时出新意,以圆代方,风趣大增。通篇观来,丰盈饱满,行气紧密,肥瘦均匀,横竖粗细适中。结体精悍,笔姿新颖,布局适度。此碑最能体现颜书“雄壮博大,骨气奇高”的艺术风格,具有高度的创新精神和美学价值。《告伯父文稿》、《祭侄文稿》和《争座位稿》充分代表了颜真卿行草书法的风格面貌和艺术成就。《告伯父文稿》是颜真卿祭奠其伯父颜元孙时的祭文稿本。此稿行草相杂,刚劲圆熟,悲愤怒拔,具有强烈之感情,信手挥来,

试议颜真卿书法艺术风格形成历程

论颜真卿书法艺术风格形成历程 文/张同建 [摘要] 本文简略介绍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法艺术风格变化的历程,采取经典提取式、分割放大式将颜真卿的书法艺术风格形成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中期、晚期。通过大量颜真卿经典作品以及历代书论家对颜真卿的评价作为论据,分别颜真卿早、中、晚期书法艺术风格特征、人生阅历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以及这三个阶段的递变过程。 [关键词] 书法艺术风格历程 颜真卿(709—785),唐代著名书法家,字清臣,祖籍琅邪临沂人。历任太子太师、监察御史、吏部尚书、刺史等职,葬于南郊三兆。 在唐代,灿烂多姿的文化艺术几乎发展至顶峰,能记录于历史的大家层出不穷,风格各异、技艺高超,不论是诗歌还是散文,不论是绘画还是书法,都涌现出大量的经典。 吴郡孙过庭《书谱》(687)中云:古之善书者,有钟张之绝,有二王之妙,其余不足以观之。可以看出在唐代书法艺术理论完整性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高度,能够综合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书法艺术进行了归纳,已具有良好的审美观和很强技法能力、归纳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孙过庭与颜真卿不是同时期的人,彼此之间相差近百年,固然孙过庭没见过颜真卿的书法。 有理论家提出了一个观点,历史上唯一可以与书圣王羲之媲比的是颜真卿。这话题争论不休,当然我也不加以断言。颜真卿

留存的书法很多了,而且大量的都属于经典,下面简略归纳颜真卿的书法艺术风格形成的变化历程。 从颜真卿的年龄大致分为三个大节。一节是45岁以前,称为早期;二节是45岁至60岁,称为中期,也称为成熟期;三节是60岁至寿终,这时期人书俱老,称为晚期,也称为巅峰期。 一、森严出困,细腻婉柔 在颜真卿的志学之年时候,书法艺术已经非常繁荣的地步,皇室已大量收集张芝、二王等前辈书家的真迹,找工匠做拓本分赐诸王,为推动书法艺术发展做了很大贡献。颜真卿出生至45岁时间段,即早期,颜真卿与徐浩、李阳冰、岑参、韩择木,贺知章大文豪为友。颜真卿26岁举进士第,登甲科。颜真卿早期书法艺术成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高度,不过对他我们总是以历史来要求,总是太“苛刻”,相对于他后来的书法表现为“不成熟”。早期书法显示出了森严、精到、细腻,然而也有华媚之嫌。45岁前的作品《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唐工部尚书郭虚己碑》、《郭揆碑》、《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等等,估计也是很多,也许有当时或历史的原因,今天可以看到的就相对较少了,也是对于研究颜真卿早期书法艺术的一项缺憾。不过多宝塔特征性很强,可以代表他早期的艺术。多宝塔为颜真卿44岁时书,字径核桃大小,极为世人所重,在当今书法教学中也是把多宝塔作为范本在临习。多宝塔是岑勋撰,颜真卿书正文,徐浩隶额,现存于西安碑林,内容大致写的是西京千福寺沙门楚金夜读《法华经》,常见多宝佛塔,遂立志建塔之事。颜真卿是唐代的正统儒家,也信佛教,书写此碑,自然恭谨诚恳。此碑已初步形成了“雄浑”的风格倾向。其起、行、止都有明显的交代、结体平稳谨严,一丝不苟,匀称缜密,墨酣意足,在笔墨流动处颇显媚秀之姿。此书保留晋和初唐楷书的风韵,可见颜真卿注意从民间书艺中汲取营养,同时在笔法上与徐浩不乏有雷同之处,又有比张旭《郎官石柱记》气韵相出。清王澍跋此碑说:鲁公书此碑浑劲吐风神,以姿媚含变化,正其年少鲜华时意到书也。对于颜真卿早期的书法艺术就简而言之。

【最新】颜真卿的书法楷书欣赏大图高清-推荐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颜真卿的书法楷书欣赏大图高清 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一直被人们使用至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颜真卿的书法楷书图片,希望大家能喜欢! 颜真卿的书法楷书图片欣赏 颜真卿的书法楷书图1 颜真卿的书法楷书图2 颜真卿的书法楷书图3 颜真卿的书法楷书图4 颜真卿的书法楷书图5 颜真卿的书学境界 第一境界: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 在五十岁以前,可以说是第一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如果以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那末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此一阶段传世之作鲜见。如天宝元年写《张仁蕴德政碑》,天宝五年写摩崖书法禾山石壁“龙溪”二字。此时颜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相当的修养,这在张旭考问颜氏十二笔意时,颜真卿或以从张旭处领教所得,或以自己攻习所悟对答如流,使张旭深以为然。他志向高远,期在“齐于古人”。张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笔法。 在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因此,从天宝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时间,可说是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之中,无暇顾及笔砚艺事。此可为颜氏书法历练的第一阶段,也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颜真卿行书特点

,第一节颜体行书的基本风格 唐代书家颜真卿(709—785),不仅楷书取得极高成就,而 且在行书上具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行书,犹如他的楷书一样,给 人以刚健、雄厚、大气磅礴之感。他作书仿佛不是在写字,而是 在抒发某种感情。作品书写似乎很随便,字迹歪歪斜斜,长长短短,加上随意涂改添字,照得好象没有章法。事实上,这显现出 颜体行书的一大特点。这里,并不是要初学者去仿效他.这种 做法,而是通过这些表象更深一步去领悟颜体行书的艺术感染 力。 ●_ 我们欣赏或者学习古代的任何~件书法作品,,绝不能孤立地 去看待书法的用笔、结体和章法,而应把书写者以及书写的内容 结合进去,方能有较全面的理懈,特别是抒情功能很强的行书体势。由于颜真卿刚正敦厚的秉性,以及他对大好山河的热爱、对 奸臣叛贼的糟报、对骨肉品弟惨遣杀害的悲戚等等耩感,,毒激发 了创作欲时;屯一古脑儿地渗透在他的书法作品之’中,这兢淫颧体行书激励而感染读者之所在,也正是这种有感而书,不拘成法, 使得初学者难于理会。因此,可以说,他的每一件行书作品,都 饱含着炽热的感情,是作者无意于书而神采毕现的佳作。 颜体行书在艺术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建筑在他精湛的艺术 才能之上的。颜真卿学过二王,曾求教于同时代的大书家张旭。 他谙熟行书的表现技法,并把这种技法同他所创立的楷书体势熔

铸在一起,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行书风貌。只要仔细观察他的行 书,不难发现,在用笔的提按、转折,结构的宽博3F正上,大体保留了楷书的一些面目。没有楷二挡那样拘谨,写得酣畅淋漓,更富 于笔墨情趣。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颜体行书,大都是中、晚期 的作品。下面,我们选其中几篇作简单分析。 中期的颜体行书,如‘祭侄稿>,足颜真卿五1.岁时为追祭从侄季明所写的文章草稿。此墨迹跌宕多姿,雄奇挺健。用笔以中 锋为主,笔画粗细楣间,时参杂较粗的竖画以增强厚霞感,左右 两竖多呈圆弧形,转折处圆转较多,笔画的映带关系显露。结体 宽展,迎让俯仰有致,大量渴笔的运用,体现出澈切的心情。全 篇一气呵成,气势激荡。 这一时期的行书还有‘争座位帖》,是颜真卿五十六岁时写给 仆射郭某的书信手稿。此篇和‘祭侄稿'有近似之处,略感不问的 是用笔更加凝重含蓄,起笔用藏锋多,笔画粗细较均匀,结体 上,字相连藉紧凑丽又不失飞动姿态,给人以圆劲苍古之感。可 惜今天我们只能看到刻本,笔路上不如墨迹本的‘祭侄稿,清晰。 较晚期的行书作品可以举t刘‘中使帖'为代表,亦称t瀛州帖,。全帖四十一字,字迹比一般行书都要大,显得雄厚、宽畅。用笔 更加洒脱自如。这时期的艺术风格同中期相比,有着明显的不 同,用笔上带圆转的竖画,出现向内收之形,使用鳝锋较多,特 别是点和撇的出锋十分明显,笔画的牵丝较多,写得宽松、舒 展。不象中期作品那样拙朴,苍穆。同这种风格相近的还有‘湖

颜真卿正楷书写特点

颜真卿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郁勃,天真自然,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 颜勤礼碑》。此碑系颜真卿60岁时所书,气势磅礴,雄迈清整,是颜体楷书的代表作。学习阿德瓦其笔法,应“先仪骨体,后追精神”。临习颜体楷书当先掌握其特征,方能登门入室,然后学到精华。现将颜体的用笔、笔划和结构特征简介如下: 一、用笔 颜体的用笔,注重园转,故以“逆入平出”的圆笔法为主,间以“逆势切入”的方笔法。在圆转的用笔中,笔意要如“屋漏痕”。二、笔划 颜体的各种笔划,以筋力取胜。 点画,犹如坠石,力度很强; 横画、起笔、收笔较重,中间运笔略轻,但很劲健; 竖画,粗壮有力,左右竖左细右粗略呈外拱的弧状,颇有待发之感; 撇画,力到锋尖; 捺画,中部下弧,形似弯刀; 钩画,状似“鹅头”; 折画,多用转法,有的换笔分开,颇似隶法。 三、结构

颜体的结构多呈外拓式特征,或豁达端庄,正面示人;或宽博大方,雍容华茂;或以拙为巧,平中求变。 总之,颜体富有“雄”、“健”、“秀”的特征,即雄在气概上,健在用笔上,秀在变化上。临摹时,如果忽视这些特征而一味追求粗壮,就难以得到颜书的真髓,初学者不可不慎。 一、笔划练习 楷书有横、竖、撇、捺、提、点、钩、折八种基本笔划。每种笔划又有多种形态,熟练地掌握这些笔划的写法,是写好楷书的基础。临习《颜勤礼碑》也应从这里起步。 (一)横 横,按其形态的不同,可分长横、短横、左尖横和右尖横。 长横的写法:逆势平入,折锋重按,然后提笔转锋,向右中锋行笔,中段略提,到收笔处,稍提后向右下捶顿,并作圆转回锋。横画不宜写得太平,可略呈拱势或斜势。另外,写不同形式的横画,应注意笔划的长短和粗细,用笔的轻重和走向的变化。如写短横,笔法与长横相似,但短而粗。写左尖横起笔轻而收笔重。写右尖横则起笔重而收笔轻,并略向右上取势。 (三)撇 撇,按其形态的不同,可分为短撇、直撇、回锋撇和挑钩撇。撇的写法:逆势起笔后随即折锋向下顿笔,再提笔转锋向左下行笔,过中段后,边行边提,顺势撇出,但锋须送到撇尾。

颜真卿与王羲之书法艺术之比较·

王羲之与颜真卿书法艺术之比较东晋王羲之与唐代的颜真卿都是我国古代的著名书法家,现在就让我们来谈谈这天下第一二行书的作者的书法艺术。 首先我们来谈谈这;两位书法家的生平背景及其代表作。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王羲之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 颜真卿是进士出身,他是在任平原太守时始闻名于世。安禄山起兵范阳时,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颜真卿固守平原城,为义军盟主,为唐朝尽力。最后他奉德宗之命,前往叛将李希烈处劝降,不幸遇害。而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更是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颜真卿的字宛如其人,自始至终均用正锋,因此所谓颜法的定型化笔法其艺术价值较少,但此笔法却能充分发挥男性的沉着,刚毅。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中唐以后,由于藩镇割据,兵连祸结,旧有的制度已经呈现瓦解之势。颜真卿起而建立楷书新典范,正是重

颜真卿楷书风格略论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第13卷第3期 颜真卿楷书风格略论 □孙步凌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颜真卿楷书艺术的主要成就和风格特点。从颜真卿的生平和颜楷的历史地位论起,探讨了颜体楷书艺术风格的“充实”之美和阳刚雄浑之美,又分别从其笔法、结体、布白以及个人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佐证。文章 还对颜体楷书的创新精神进行了重点强调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颜真卿;书法作品;颜本楷书;艺术风格 【作者简介】孙步凌(1966 ),男,陕西大荔人;西京学院讲师,职业指导师 颜真卿是王羲之以后我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一位书法家,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对后世影响巨大。他创造的“颜体”楷书,以其雄强浑厚的阳刚之美,开辟了中国书法艺术风格的新境界。 一、颜真卿及颜体楷书的历史地位 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发展先后经历了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的演变。其中真书即楷书,也叫正书,是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的。它比隶书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隶体的波磔。楷书字体方正,笔画横平竖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作为一种书体,楷书始于汉末,至晋代王羲之时成为一种成熟的书体,唐代以后出现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楷书四大家,标志着楷书发展到繁盛时期,以后通行至今,长盛不衰。颜体楷书指的就是在我国传统书法特别是楷书发展历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位书法家颜真卿创立的楷书书体。 颜真卿(709 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开元(713 741)年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又出任平原太守。逢安禄山叛乱,联合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奋起抵抗,河北一带十七郡纷纷响应,被推为盟主。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封鲁郡公,后世因此称他为颜鲁公。后李希烈叛乱,颜真卿奉命前去劝降,被杀害于狱中。后人辑有《颜鲁公文集》。在中国书法史上,颜真卿是一位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书法家,标志着中国书法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他自幼勤奋好学,其书法受家庭和外祖家殷氏的影响,同时得到张旭的指导,他又广泛地向历代书法名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汲取营养,经过融会贯通,创造了出类拔萃、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颜楷风格。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每部作品都有独特的风格。作为唐楷艺术的开拓者和创造者,颜真卿创造了彪炳书史的“颜体”楷书艺术,以其独特的精神风貌和艺术风格,开创了中国书法的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矗立起一座艺术的丰碑,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着中国书法楷书艺术的半壁江山。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颜真卿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后世书法影响极大。千百年来,颜楷艺术影响、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人,唐以后的许多书家,都是从颜真卿的书法中汲取养分,造就了柳公权、蔡襄、董其昌、何绍基、舒同、沙孟海等一代代名垂青史的书家,使中国书法历史群星璀璨。 二、颜体楷书的艺术风格 书法艺术作品是审美对象。一个书法家的作品会显现出特有的美感,即个体的风格美。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其艺术风格不可能是单一的,必然是具有多样性的。但在多样性之中必有一种最主要的风格。那么,颜体楷书的主导风格是什么呢?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书家辈出,流派之众,门类之多,蔚为大观,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但若要驭繁以简,从审美理想、美学精神方面来概括的话,则无非充实与空灵两类。孟子讲“充实之谓美”。庄子讲“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者谓之至人”,“(至人)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儒家的孟子强调充实,道家的庄子则强调空灵,这两种不同的审美理想,体现于对艺术风格的不同追求中。颜真卿的字是充实的,而张旭、怀素则空灵飞动,不可羁络。另外,从书法审美理论来讲,书法风格可初分为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以及冲和之美,阳刚之美可细分为雄强之美和劲健之美等等。从颜真卿的诸多作品可以看出,颜体楷书具有宏大的力量、浩荡的气势,属于能够震撼人心的阳刚之美,壮丽之美、雄强之美。在雄强豪迈这一总体风格的主导之下,颜体楷书的每部作品又都具有不同风貌,如《多宝塔碑》端庄圆整,《东方朔画赞碑》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劲健,《郭家庙碑》雍容疏朗;《麻姑山仙坛记》浑厚庄严,《大唐中兴颂》方正平稳,《宋暻碑》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遒劲有力,《颜氏家庙碑》筋力丰厚等等,还有1922年出土,字画完好如新的《颜勤礼碑》风格雄迈清整等等。虽然各碑风格稍有不同,但总的风格是一致的。 在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以其典雅秀丽、萧散流美的风格树立起一座神圣而难以超越的峰巅,而颜真卿则以其雄强朴茂、浑厚圆劲的新气象成为书史上唯一能与之比肩抗衡的雄才。初唐时期以欧阳询、虞世南、楮遂良、薛稷为代表的书

(完整版)颜体结构特征

书法课:颜体书法结构特征 执教者:陈秋金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颜体书法的基本结构特征,感 受颜体楷书雄强圆厚之感,掌握毛笔的一些技法。 2.方法和过程目标:欣赏颜体作品,探究总结,通过技法来 掌握颜体书法的基本结构特征。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书法的兴趣,培养艺术审美 欣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技法来掌握颜体书法的基本结构特征 教学准备:笔墨纸砚、毛边纸、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教师展示收集的作品,启发学生观察结构特征,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在介绍作品时,配上古典音乐和古色古香的语言渲染。 2.教师拓展补充——简介颜真卿生平事迹 3.初步了解颜体特点 课件出示唐朝仕女图(丰腴之美)和颜体字例(雄强圆厚),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颜体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风格体现了大唐时期繁盛的风度。 二、发展阶段

让学生观察碑帖,交流总结出有关特征。 1.出示例字——司南体会特征之一“圆”:颜字中的竖钩都是用转笔且把转后的竖画写成弧形 2. 出示例字——公玄体会特征之二“齐”:颜字多以平正求稳,在书写时通常将大的部分收缩,小的部分展开 3. 出示例字——领绝体会特征之三“均”:在对左右结构的字的处理中,颜体字很少采用大小搭配、正斜相依来取势,而多采用左右均衡的处理方法 4. 出示例字——国风体会特征之四“疏”:颜字给给人最大的感觉是疏朗大度,这是因为颜字在书写时采用了内疏外密的处理方式。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感受特点,课件出示柳体的字例,通过对比的方式来感悟。 三、练字阶段 1.教师示范,边示范边讲解书写要点,提高练写的效果。 2.学生练习 四、学生作品展示交流

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

论文题目: 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 摘要: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是一位划时代的杰出书法家。他所创立的“颜体”楷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背后所体现出的刚正廉明的人格精神和文化底蕴更是其书法的魅力所在。本文首先通过对颜真卿生平和主要作品的研究,探究颜真卿楷书和行书的书法特色,揭示其书法背后的品格。其次,通过各朝各代书法家对颜真卿的评价,展示颜真卿书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颜真卿;书法作品;艺术特色;精神;评价 正文: 引言: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颜真卿独具风貌的书法,为后世景仰,沿袭至今,在中国书法艺术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颜真卿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忠臣义士,一生爱国爱民,鞠躬尽瘁,其忠烈之节、凛然正气,令后世高山仰止。让我们一起透过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品味作品背后的人品与艺品高度统一的伟大品格。 一、颜真卿生平简介 颜真卿(公元709一785年),生于唐中 宗景龙三年,字清臣,乳名羡门子,别号 应方。出任平原郡守时逢“安史之乱”,率 军镇守平原郡,政绩显赫,而有“颜平原” 之称。官至太子太师,因封爵鲁郡开国公, 又以“鲁公称之”。祖籍琅娜临沂(今山东 临沂),自十三世祖颜含随晋元帝南渡而定 居建康上元(今江苏江宁)起,便成为江南世 家。其七世祖自北齐入周,定居于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颜真卿就出生在长安的敦化 坊。 颜真卿家学渊源,七世祖颜之推,曾祖 辈的颜师古、颜勤礼,都是文史留香的名 师硕儒。伯父颜元孙、父亲颜帷贞都擅长 书法。颜真卿三岁丧父,母亲带着年幼的他寄居在娘家。舅父殷践酞博学正直,对外甥关怀备至,教导有加。颜真卿的姑母颜真定、二兄颜允南也是博通经史、书法的学者。在如此浓郁的文化氛围中,颜真卿日渐成长起来。 附图1:颜真卿画像

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简单介绍

吗,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简单介绍 关于颜真卿的书法成就,大家一定会想到“颜体”书法, 为官有声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颜真卿生于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颜氏家族本籍琅玡临沂,但自颜真卿的五世祖颜之推起,颜氏家族已徙居京兆长安。 颜真卿三岁时丧父,由母亲殷夫人亲自教育。他长大后,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对母亲殷夫人非常孝顺。开元九年(721年),七月,颜真卿随殷夫人南下,寄居苏州 外祖父家。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他就读于京师长安的福山寺。十月,到尚书省吏部应试。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二月,颜真卿中进士甲科。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经吏部 诠选,任校书郎。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颜真卿因殷夫人病逝,赴洛阳丁忧三年。 天宝元年(742年),颜真卿回到长安,并中博学文词秀逸科(制举考试的一种)。十月,被任命为醴泉县尉。天宝五载(746年),三月,迁长安县尉。据《云溪友议》所载,颜真卿又曾任临川内史,使“浇风莫竞,文政大行“,颇受赞誉。经两次提升,任 监察御史,奉命巡查河东、陇州。他在巡视过程中平反了五原冤狱,受百姓称赞。巡 查河东时,劾罢不孝的朔方县令郑延祚,使其被朝廷下诏终身禁止录用。 天宝八载(749年),颜真卿升任殿中侍御史,因受宰相杨国忠厌恶,被外调为东都采访判官。次年,再任殿中侍御史。天宝十一载(752年),转任武部员外郎。杨国忠 始终想排挤他,于次年将颜真卿调离京师,出任平原太守。 成就、地位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他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长处,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 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 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 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颜真卿的行书

书法鉴赏颜真卿

书法鉴赏之颜真卿 书法,通俗的说,就是富有感情的以艺术的手法表现汉字的魅力。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有书法的身影,无论是大街小巷的海报宣传还是我们每天运用书法的技巧去写汉字,都用到了书法。所以说,书法无处不在,那么书法究竟是什么?上完半学期的书法鉴赏选修课后,我们应以学术性的眼光看待。 有关书法的概念,众说纷纭。一般情况下,书法可以定义为:以汉字为载体,运用书写工具去表现内心思想情感的艺术。由定义可见,中国书法与汉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可以这样认为,书法艺术是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只不过,这时候的书法正处于“混沌萌芽”阶段。事实上,中国书法史是伴随着汉字演变的发展史。 仓颉造字,奉黄帝之命仰观日月星辰,俯察鸟兽山川,创造出了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最早的汉字来源于物象,即我们今天所说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开始,中国有了文字,随着历史的变迁,书法艺术逐渐兴盛起来 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如讲究执笔,运腕、用笔、使墨、结构、章法(分布)、气韵等等。其艺术形式往往是通过艺术来表达思想感情,理想,亦即可谓“笔情墨趣”。 书法是我国富有弹性的独特书写工具毛笔写的方式方法,并依据我国汉字造型的特点,通过艺术构思,调动艺术

手法而形成的。从形式上说,书法以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书冥之间”。由是观之,书法艺术可以说是无声之间,无形之相。书法还是人们陶冶情操的工具,中国人的许多特点,例如隐忍,刚毅与书法中的抑扬顿挫很有关系。书法艺术是传统,古典文化的一分,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谈到书法,大家往往都会想起——书圣王羲之,一个书法大家。但是你们有没有听说过颜真卿呢?他是中国古代书法成就绝不次于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家。颜体字无论楷书还是行书,都有别于王羲之,自创一家;甚至有的人认为颜的书法成就高于王羲之。 在一千二百四十八年前,历史上发生安史之乱,大唐从岌岌可危到重归和平,历时七年。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于是由唐代著名文学家元结撰文,盛请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丰功伟绩的将军作书,在山崖之下留下了千古名篇《大唐中兴颂》。他就是伟大书法家:颜真卿。 颜真卿,字清臣,家乡山东临沂,从名字不难看出,父辈对颜真卿的道德品行方面提出的要求和希冀。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

谈谈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艺术特色

谈谈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艺术特色 谈谈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艺术特色墨色字帖行草书书法作品《祭侄文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为中国书法史上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号称“天下第二行书” ,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 一。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 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 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 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 。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子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祭侄文稿》作为颜书著名的“三稿(另二稿《争坐位稿》《告伯父文稿》,)之一,曾收入宋、明、清诸代从刻本中,历代效仿者不绝,褒赞不断。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颜真卿50 岁时书。计25 行,共230 字。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父陷子死,以致巢倾卵覆” 、取义成仁之事。季明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其父与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共同效忠王室。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通篇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声泪俱下; 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肝,堪称动人心魄的悲愤之作。 这一墨法的艺术效果与颜真卿当时撕心裂肺的悲恸情感恰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一致。此稿渴笔较多,且墨色浓重而枯涩。这与颜真卿书写时所使用的工具(短而秃的硬毫或兼毫笔、浓墨、麻纸)有关。而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有很大的益处。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此稿厚重处浑朴苍穆,如黄钟大吕; 细劲处筋骨凝练,如金风秋鹰; 转折处,或化繁为简、遒丽自然,或杀笔狠重,戛然而止; 连绵处,笔圆意赅,痛快淋漓,似大河直下,一泻千里。即以圆笔中锋为主,藏锋出之。开张自然的结体章法。字与字上牵下连,似断还连,或萦带娴熟,或断笔狠重; 或细筋盘行,或铺毫直下,可谓跌宕多姿,奇趣横生。集结处不拥挤,疏朗处不空乏,可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深得“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