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医治急性脑梗塞的效果研究论文

依达拉奉医治急性脑梗塞的效果研究论文
依达拉奉医治急性脑梗塞的效果研究论文

依达拉奉医治急性脑梗塞的效果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应用顺来康治疗。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结果治疗后2组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高。【关键词】脑梗塞; 急性病; 依达拉奉急性脑梗塞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及发病率高等特点,其治疗目的主要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较多,其中脑保护剂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有资料表明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脑保护作用较肯定[1]。我院2008年12月~2009年4月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2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资料入选病例50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且符合以下条件:(1)年龄在80岁以下;(2)发病在48 h以内;(3)血压在200∕100 mm Hg以下;(4)已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5)除外肾功能不全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3.3岁。对照组25

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4.5岁。2组发病期间、年龄、伴发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治疗方法治疗组: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0~14 d。对照组:顺来康30 ml+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2组患者均行一般对症处理,防治感染,控制脑水肿、血糖,调整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1.3 疗效标准2组病例均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2],并结合病残程度分级进行疗效评估。(1)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可恢复工作和操持家务;(2)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部分生活能自理;(3)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5)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6)死亡。1.4 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显著高于对照组48%(P<0.05)。见表1。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1.5 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2 体会急性脑血管闭塞发生后,梗死中心区神经细胞迅速死亡,但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发生不同程度的缺血级联反应,再灌注损伤不可避免,其中自由基损伤是引起水肿形成和神经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时有效地清除自由基是保护神经元及非神经细胞的关键。公务员之家依达拉奉是第一个作

用机制明确的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能干预脑梗死区缺血半暗带的病理生理变化,阻断缺血的级联反应,减轻再灌注损伤,延长治疗“时间窗”,增强神经细胞对缺血的耐受,阻止细胞死亡[3]。此外,依达拉奉并不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凝聚和凝血功能、出血时间,不影响肝肾功能,所以不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和加重肝肾功能的损害[4]。本资料结果显示,依达拉奉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神经保护剂,在脑梗塞的治疗中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 Jain KK.Neuroprotection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2000,9(4):695.[2] 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81.[3] 杨政,吴玉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型脑保护剂?依达拉奉[J].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2):911?913.公务员之家[4] 李保平,马金叶.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vacm?1和spselectin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41?43.

脑梗塞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

脑梗塞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 一:技术原理 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血流措施之一,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和尿激酶(UK) 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药,通过溶栓使闭塞的动脉恢复血液供应,挽救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防止发生不可逆的损伤。目前认为有效抢救半暗带组织的时间窗为4.5 h 或6 h 。由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时间窗窄,及时评估病清和做出诊断至关重要,医院应建立脑卒中诊治快速通道,尽可能优先处理和收治脑卒中患者。表1 是美国指南关于急诊室处理时间期望达到的目标国可作为今后努力方向的参考。 1. 脑梗塞诊断 (1)急性起病; (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 h 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 (4)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5)脑CT/MRI 排除脑出血。 2.现有证据 已有多个临床试验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 静脉溶栓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的治疗时间窗包括发病后3 h 、3~4.5 h 及6 h 。NINDS 试验提示3 h rt-PA 静脉溶栓组3 个月完全或接近完全神经功能恢复者显著高于安慰剂组,两组病死率相似,症状性颅出血发生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ECASS III 试验提示发病后3~4.5 h 静脉使用 rt-PA 仍然有效。 2012 年发表的IST-3 试验提示发病6 h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能是安全有效的,80 岁以上患者发病3 h 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与80 岁以下患者相似,但80 岁以上患者发病3~6 h 溶栓的疗效欠佳。最新发表的包括IST-3 试验的芸萃分析表明,发病6 h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其中发病3 h rt-PA 治疗的患者获益最大。 3.指南推荐

脑梗塞的康复治疗原则

脑梗塞的康复治疗原则 脑梗塞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重新获得步行和自理生活的能力,其中30%的患者还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者,上述两方面恢复的百分率相应的只有60%和5%。在病死率方面,康复组比不康复组也低12%。,因此,康复治疗对脑梗塞患者很重要。本期专家观点特邀胥方元主任,为您详述脑梗塞的康复治疗原则。 脑梗死患者只要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 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脑梗塞康复实质是“学习、锻炼、再锻炼、再学习”,要求患者理解并积极投入。在急性期,康复运动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反射活动,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 脑梗死的特点是“障碍与疾病共存”,采取个体化的方案,循序渐进。除运动康复外,尚应注意言语、认知、心理、职业与社会等的康复。已证实一些药物,如溴隐亭等对肢体运动和言语功能的恢复作用明显,巴氯芬对抑制痉挛状态有效,由小剂量开始,可选择应用。可乐定、哌唑嗪、苯妥英钠、安定、苯巴比妥、氟哌啶醇对急性期的运动产生不利影响,故应少用或不用。 严密观察脑梗死患者有无抑郁、焦虑,它们会严重地影响康复进行和功效。要重视社区及家庭康复的重要性。 脑梗塞的康复治疗 一、主动活动: 尽量让患者做主动运动,肌肉的收缩为减轻水肿提供了很好的泵的作用。可让患者在患肢上举位做一些活动,如手指的抓握活动、抓握木棒、拧毛巾等。 二、床上训练: 为站立和步行打基矗如:翻身,起坐,坐平衡三级训练,髋、膝、肩、踝等关节抗痉挛训练以及双或单腿搭桥训练,然后坐立位转换到立位三级平衡训练,重点是重心向患侧移位的训练。 三、保持良姿位: 所谓良姿位即抗痉挛的良好体位,患者除进行康复治疗训练外,其余时间均应保持偏瘫肢体的良姿位。平卧位和患侧卧位时,应使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健侧卧位时肩关节屈曲约90°,肘关节伸展,手握一毛巾卷,保持腕关节的背屈。良姿位可改善静脉回流,减轻手部的肿胀。 四、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根据ADL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自护方法,一般采劝替代护理”的方法来照料病人,即病人在被动状态下,接受护理人员喂饭、漱口、更衣、移动等生活护理,而自我护理是通过耐心地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患者,使患者主动参与ADL训练。脑卒中患者会有肢体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影响到日常生活能力,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100例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100例 发表时间:2011-05-31T10:32:54.0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8期作者:薛惠民[导读]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 薛惠民(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乌兰浩特 137400)【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8-0225-01 【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常规抗血小板及改善循环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结果治疗后2组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关键词】脑梗塞急性病依达拉奉急性脑梗塞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及发病率高等特点,其治疗目的主要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较多,其中脑保护剂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有资料表明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脑保护作用较肯定。我科于2009年1月~2010年10月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资料入选病例200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且符合以下条件:(1)年龄在80岁以下;(2)发病在48 h以内;(3)血压在200~100mmHg以下;(4)已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5)除外肾功能不全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3.3岁。对照组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4.5岁。2组发病期间、年龄、伴发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抗血小板及改善循环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0~14 d。对照组: 常规抗血小板及改善循环治疗,连用14 d。2组患者均行一般对症处理,防治感染,控制脑水肿、血糖,调整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1.3 疗效标准 2组病例均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1],并结合病残程度分级进行疗效评估。(1)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可恢复工作和操持家务;(2)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部分生活能自理;(3)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5)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6)死亡。 1.4 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死亡。见表1。表1 基本治愈显著进 步 进 步 无变化恶化 治疗组100 人304020100 对照组100 人1430201610 1.5 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2 体会 急性脑血管闭塞发生后,梗死中心区神经细胞迅速死亡,但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发生不同程度的缺血级联反应,再灌注损伤不可避免,其中自由基损伤是引起水肿形成和神经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时有效地清除自由基是保护神经元及非神经细胞的关键。 依达拉奉是第一个作用机制明确的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能干预脑梗死区缺血半暗带的病理生理变化,阻断缺血的级联反应,减轻再灌注损伤,延长治疗“时间窗”,增强神经细胞对缺血的耐受,阻止细胞死亡[2]。此外,依达拉奉并不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凝聚和凝血功能、出血时间,不影响肝肾功能,所以不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和加重肝肾功能的损害。 本资料结果显示,依达拉奉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神经保护剂,在脑梗塞的治疗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81. [2]杨政,吴玉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型脑保护剂——依达拉奉[J].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2):911~913.

急性脑梗最佳治疗时间

急性脑梗最佳治疗时间 急性脑梗发作的时候,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这时候往往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我们知道急性脑梗有一个治疗的最佳时间,如果耽误了治疗,常常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引起一定的后遗症问题,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这一个最佳的治疗时间一般是指六小时,如果能在六小时内及时进行治疗,会使危害降到最低。 ★急性脑梗最佳治疗时间 当脑梗塞发病的时候,如果是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会直接让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因此,在了解到自己患有脑梗塞的时候,首先就需要您了解一下脑梗塞最佳治疗时间,及时的采取治疗。 在脑梗塞急性发作期的6小时内,是得到最有效治疗的黄金时段。患者如果在这个时限内没有任何的急救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超过12小时的,绝大部分脑细胞都将由缺血发展到坏死。一旦脑细胞发生坏死,则是“不可逆”的,即不会再逆转为正常细胞,那么肢体的瘫痪和失语就不易恢复了。 ★6个小时

而在这6个小时内,最佳的脑梗塞治疗方式是溶栓治疗。如果患者不宜用溶栓治疗,也可依据自己病情选择其他药物进行治疗。但总体来说,疗效都不如溶栓治疗来得好。 经过急救的脑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楚,没有任何发病状况,身体各生命体征平稳有序,就可在48小时后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 脑梗塞的治疗方案分为两期 分别是急性发作期和恢复康复期。急性发作期的脑梗塞治疗多采用输液模式。患者在昏迷或突发意外情况时,难以进行口服药的输送。而在这病情危急时刻,又急需药物控制。这个时候,只有选择静脉输液的迅速供给,才能发挥疗效,有利于病情稳定。 其实对于脑梗塞治疗的时候,不但要注意了解脑梗塞最佳治疗时间,在首期治疗之后的恢复阶段同样需要注意,脑梗塞的恢复阶段患者不但要注意积极的进行治疗,而且其家属要注意做好患者生活中上的护理,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一、动、静脉溶栓总适应症 1、急性脑梗死; 2、发病h内(选择全身静脉内溶栓),发病在以内者(如怀疑为进展性卒中可延至12h,基底 动脉血栓可延至48h)选择动脉内局部介入溶栓; 3、年龄18-80岁; 4、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在一个小时以上,且比较严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在7~22分);如有明显瘫痪等神经定位体征者肌力低于IV级。 5、无明显意识障碍,神志不应差于嗜睡。但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有意识障碍者,也可采用溶栓 治疗。 6、脑CT无脑出血,未见明显的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病灶。或血管造影证实颅内 血栓及部位。 7、家属同意。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动、静脉溶栓总禁忌症: 1、年龄>80岁; 2、血压>200/120mmHg;经治疗后,血压能降低到160/90mmHg左右者除外。 2、活动性内出血、颅内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近期发生脑出血者;体检发现有活动 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近两周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3、神经系统症状核体征轻微(如肌力≤Ⅳ级)或病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者(如TIA); 4、口服抗凝药或出血素质者(INR>,血小板计数<100,000/mm3 ); 5、严重心、肝、肾等实质脏器疾病。 三、动、静脉溶栓总体流程 有局灶定位体征患者生化检查(血糖、出凝血全套、血常规、急诊九项、肌钙蛋白) 头部CT

低密度影或正常高密度 影 (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 以内以 内 6h以内 静脉溶栓常规治 疗动脉溶栓 (无禁忌症)(有禁忌 症)(无禁忌症) 动脉介入溶栓流程 术前处理 签署同意书、商讨溶栓药(尿激酶、爱通立)、通知介入室相关人员到位

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治疗

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治疗 (作者: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静脉溶栓;动脉留置导管治疗 介入治疗学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相结合的新兴边沿学科,有学者谓之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诊疗技术。由于其近10余年的迅速发展,对许多以往临床上认为不治或难治之症,介入治疗开辟了新的有效治疗途径。介入治疗的医生已能把导管或其他器械,介入到人体几乎所有的血管分支和其他管腔结构(消化道、胆道、气管、鼻管等),以及某些特定部位,对许多疾病实施局限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治疗较传统的治疗方法亦体现了其独特的优势。 1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的理论基础 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理论的提出,为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急性脑梗死病灶由缺血中心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缺血中心区的神经细胞离子泵和细胞能量代谢衰竭,脑组织发 生不可逆性损害,缺血半暗带的脑血流量处于电衰竭与能量衰竭之间,损伤具有可逆性,神经细胞依然存活。如何早期再通闭塞的脑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区的神经细胞,成为目前治疗的关键。介入治疗途径包括静脉溶

栓,动脉溶栓,动脉及静脉联合溶栓,溶栓治疗联合动脉成形或支架植入术,超声溶栓治疗以及动脉留置导管治疗等。 2静脉溶栓 1958年Sussmann 1〕等首先报道了溶栓治疗脑血管闭塞的方法, 即为最初的静脉溶栓途径,1995年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Neurological Disoders and Stroke , NINDS) 〔2〕的随机分组实验证明了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其具有操作简单、快捷、费用低、患者更易于接受等优点,目前静脉溶栓的药物包括链激酶、尿激酶、前尿激酶、rt拟PA链激酶静脉溶栓因其出血率及死亡率均高,已不适宜研究,尿激酶静脉溶栓为我国九五攻关项目〔3〕,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证明了急性脑梗死发病 6 h内静 脉溶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表明发病 3 h内效果较好,3 h内应用100万U与150万U效果一致,但出血风险前者较小,3?6 h应用150万U较100万U效果更好。因此我国2004年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建议在无条件采用rt拟PA时,可用尿激酶替代,而且时间窗也提出可以在发病6 h 内。但国际上较为认可rt拟PA静脉溶栓,2007年美国卒中协会成人缺血性卒中早期干预指南(ASA2007)〔4〕及2008年欧洲卒中组织缺血性卒中和短暂脑缺血发作指南(ESO2008)〔5〕推荐 3h是rt拟PA静脉溶栓的时间窗。 3动脉溶栓 1998 年PROACT(prolyse in acute cerebral thromboembolism)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

. 1.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原则是:①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间,针对不同病情、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措施。②积极改善和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促进脑微循环,阻断和终止脑梗死的病理进程。③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水肿。④急性期应早用脑细胞保护治疗,可采取综合性措施,保护缺血周边半暗带的脑组织,避免病情加重。⑤加强护理和防治并发症,消除致病因素,预防脑梗死再发。⑥积极进行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以降低致残率。⑦其他:发病后12h内最好不用葡萄糖液体,可用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或林格液加三磷腺苷(ATP)、辅酶A及维生素C等,避免在急性期用高糖液体加重酸中毒和脑损害。 2.急性期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尽量卧床休息,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大小便的护理。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如起病48~72h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以保障营养供应。应当把患者的生活护理、饮食、其他合并症的处理摆在首要的位置。另外,大多数患者、患者亲友及部分医务人员期望的是有更好的药物使患者早日康复,而忽视了其他治疗方面,如患者的饮食。由于部分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吞咽困难,若不给予合理的营养,能量代谢会很快出现问题,这时,即使治疗用药再好,也难以收到好的治疗效果。 3.脑水肿的治疗 (1)甘露醇:临床常用20%的甘露醇高渗溶液。甘露醇是最常用的、有效的脱水剂之一。脑梗死范围大或伴有出血时,常有病灶周围的脑水肿,近年来发现甘露醇还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依病情选用20%的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注,每6~8小时1次,静滴的速度要快,最好是静脉推注,要求在15~30min内注完250ml 20%的甘露醇,太慢起不到降颅压的作用。甘露醇用量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1000ml/d以下,对于老年患者或肾功能欠佳的患者,应控制在750ml/d以下,并分4~6次给药。一般应用3~5天后应减少剂量,使用时间以7~10天为宜。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除用于抢救脑疝外,快速小剂量输入(125ml)可获得与一次大剂量输入类似的效果。应用甘露醇期间要密切监控患者的肾功能变化,注意监控水、电解质变化。 (2)10%甘果糖(甘油果糖):可通过高渗脱水而发生药理作用,还可将甘油代谢生成的能量得到利用,进入脑代谢过程,使局部代谢改善,通过上述作用,能降低颅内压和眼压,消除脑水肿,增加脑血容量和脑耗氧量,改善脑代谢。 用量:一般为10%甘果糖(甘油果糖)250~500ml缓慢静点。甘果糖(甘油果糖)注射液降颅压高峰出现时间比甘露醇晚,故在抢救急性颅内高压如脑疝的情况下,首先还是推荐使用甘露醇。但是甘果糖(甘油果糖)降压持续时间比甘露醇长约2h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脑梗是一种严重的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残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的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45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居世界第一,我国脑梗总患病人数近1000万,每年新增病例大约130万,虽然预后比脑出血要好,但我国每年仍有150万人死于脑梗,即便是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幸存下来的有50%的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40%面临复发威胁,40%重残,有的偏瘫,肢体感觉丧失,肌肉萎缩,难以行动,有的口眼歪斜,吃饭说话都困难,甚至出现痴呆等精神异常,尽管他们的病状出现在一侧肢体和面部等一些不同的部位,可最终发病却都在脑子里。 脑梗治疗是在急性发作期用西药,以注射见效最快,但不适合在漫长的后遗症期、恢复期、二级预防时期使用,在此时期中药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的优势,中药里有药性温和的植物药,有药性比较强的动物药,前者容易治疗不彻底造成脑梗复发,后者容易造成患者中毒,植物药和动物药有机配伍,病配合名贵动物药牛黄麝香的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是最理想的选择。 人脑需要的各种物质是靠血液的流动传递输送的,血液在心脏的博动下流动,在流动中,将氧料氧气等各种生命物质送向全身,同时也送向脑部。血液经脑动脉流入脑组织的微细血管,通过微细血管将氧气氧料等各种生命物质源源不断的送给脑组织,再把脑组织的代谢物通过静脉运出。血液在这里每循环一次仅仅需要四到八秒钟,可见脑血管承受了多么繁重的传递使命,这也说明脑血管必须具有良好的状态才能保障脑组织的正常生理机能。 健康人和年轻人的血管,血流十分通畅,它的管腔宏大,表面光滑,富于弹性; 患高血压的病人和中老年人的血管逐渐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并粗糙,形成硬化斑块,随着斑块的增多加大,血管壁逐渐增厚变窄,阻碍了血液的流动,血流量减少,脑组织供血不足,造成了脑子的正常机能减弱。当血管狭窄或阻塞时,就会使人出现头晕头疼,健忘失眠等现象。由于脑血管变化的部位不同,往往出现不同的症状:有的人看东西模模糊糊不清楚;有的嗜好睡觉,不分场合昏昏沉沉的睡; 也有人肢体容易麻木,软弱无力;有的出现血压忽高忽低,或者恶心呕吐,这些现象常常是脑梗的先兆,多出现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当中,这也是容易发病的年龄阶段。 一旦脑血管斑块增多,血管狭窄,血流缓慢,加上血液粘稠度的增加,即血管病变和血液病变同时作用,导致脑血流阻断而发生缺血、坏死和软化,就形成了脑梗。 脑梗多形成在大中型动脉血管处,使得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等部位缺血,由于这些神经纤维下行交叉到对侧,所以左侧脑梗就会造成右侧半身不遂,同样,当右侧脑梗就会造成左侧半身不遂,因此即使抢救及时,也都留下了不同程度后遗症,据统

急性脑梗死临床分型、分期治疗(个体化治疗)原则

急性脑梗死临床分型、分期治疗(个体化治疗)原则 近年来,由于CT、MRI、DSA、SPECT、TCD等技术的发明和临床应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已经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虽然新疗法不断问世,新药物不断涌现,但治疗方面还没有重大突破,尤其重症脑梗死,经过多年的探索还未能证明至今所有的治疗方法有显著的疗效。 一、急性脑梗死治疗理论的进展 绝大多数脑梗死是由于血栓堵塞脑供血动脉引起的,而脑细胞是人体最娇嫩的细胞,血流一旦完全阻断,持续8~10分钟神经元就发生不可逆损害。大量研究证明,要挽救脑组织就必须在不可逆损害发生前的短短时间内恢复血流供应。 1、缺血阈与半暗带:正常情况下脑血流量为50ml/l00g/分,当下降至30ml/l00g/分以下时,病人出现症状;当下降至20ml/l00g/分以下时,神经元电活动衰竭(电衰竭),传导功能丧失;当下降至l5ml/100g/分以下时,神经细胞膜离子泵衰竭(膜衰竭),细胞进入不可逆损害;当下降至l0ml/l00g/分以下时,细胞膜去极化,钙离子内流,细胞最终进入死亡。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血流并未完全中断,梗死灶中心区周围存在一个缺血边缘区,这一区域内神经元处于电衰竭状态,称为半暗带(Penumbra)。如血流马上恢复,功能可恢复正常;若缺血加重细胞进入膜衰竭,成为梗死扩大部分。缺血阈与半暗带理论为早期溶栓复流治疗急性脑梗死带来希望,临床治疗的目的就是抢救半暗带。目前认为迅速溶解血栓,恢复血流是最基本、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大量的研究证明:血管闭塞3~6个小时内恢复血流,脑梗死还可能挽救,超过这段时间后恢复血流,不但难于挽救脑细胞,还可能引起再灌流损伤,继发出血、脑水肿,这段时间称为复流治疗时间窗(Time window)。 2、缺血瀑布理论:近年发现脑缺血、缺氧造成的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神经介质释放—钙过量内流—自由基反应—细胞死亡等一系列缺血性连锁反应,是导致缺血性脑损害的中心环节,称之为缺血瀑布。因此,迅速溶栓复流是大片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而确实的脑保护打断反应链则是治疗成功的基本保证,两个治疗环节相互相成,缺一

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的相关护理措施

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的相关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6-04-28T15:15:00.833Z 来源:《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1期作者:单璐璐[导读] 使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治疗时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康复,有助于降低脑梗塞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 单璐璐 (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西12病区神经内科3 浙江东阳 322100) 目的:总结急性脑梗塞早期的病情变化、治疗、临床护理措施及疗效观察。方法: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分别于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严密观察患者神志,语言,肢体功能等情况。结果:急性脑梗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使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治疗时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康复,有助于降低脑梗塞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早期溶栓、护理措施 急性脑梗塞是目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本病发病急,病因病机复杂,难于辨治,临床有“三高一低”,即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病死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急性期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减少病死率、减轻致残程度的关键。我科以静脉应用阿替普酶早期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69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4年7月—2015年6月,我科静脉应用阿替普酶早期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69例,发病时间在4.5小时内,入选病例均经CT检查诊断为脑梗塞,无出血倾向及溶栓禁忌证,年龄在40-91岁,平均72岁。1.2溶栓方法所有对象均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步骤如下:①溶栓前准备:治疗前检查患者血常规、血型、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等;②溶栓治疗,阿替普酶使用剂量为 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将总剂量的10%在注射器内混匀,1分钟内静脉注射,剩余的90%混匀后给予静脉泵入,持续1小时,记录输注、开始及记录时间,输注结束后以生理盐水冲管;③溶栓后措施:溶栓后24小时内不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不做插胃管或留置导尿管侵入性操作,治疗后的6h、24h、7 天、30天、90天行nihss评分及MRS评分,同时检测凝血四项,24小时查头颅CT。 2护理 2.1溶栓前的心理护理在一切疾病的恢复中,心理因素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溶栓治疗前除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疏导情绪,取得其信任,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便积极配合。若梗死区域在病发早期血液灌注可有效恢复,即可挽救缺血损伤的部分脑细胞,改善脑梗死预后。故急性脑梗死在超早期溶栓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及前景[1]。因此患者入院后及时主动告知患者和家属说明溶栓药物的名称,溶栓的目的、方法,溶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溶栓可能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可能出现脑出血或溶栓失败,做好家属工作,取得理解配合。 2.3溶栓中护理绝对卧床休息 24h,保持病室安静,床单位舒适,减少探视。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 2~4L/min,必要时吸痰。动态监监测血压变化,溶栓开始2h15min 监测血压1次,其后 22h 监测血压1次/h,动态评定神经功能,神经功能评分6h内评定1次/h,其后18h内评定1次/3h,以后评定1次/d。动态观察神志、瞳孔、肌力变化、病情变化和患者的主诉,密切观察患者口腔、消化道、泌尿道、皮肤黏膜等有无出血倾向,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血压升高、意识障碍加重、瞳孔不等大、肢体功能障碍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立即报告医生停止溶栓,复查头部CT、血常规、PT、PTT及纤维蛋白原,如为出血,给以出血相应的处理。2.4溶栓后护理溶栓后仍应注意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有无牙龈出血、黑便、荨麻疹等现象,护理时注意不要损伤患者的皮肤黏膜,静脉点滴拔针后延长按压针眼的时间,避免局部出血。溶栓24h后视病情尽早进行语言、吞咽、肢体功能的康复锻炼,循序渐进,促进功能恢复。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养成有益于心脑血管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饮食方面:食物不可过硬、过热、刺激性强,以防消化道出血;多食蔬菜及含纤维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3结果 我科69例符合溶栓标准的病人,平均治疗12天,生存64人,其中日常生活能自理44人,部分自理20人,无效5人(自动离院2人,并发脑出血3人),临床有效率为92.8%。 4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溶栓再通目前被认为是脑梗塞急性期治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脑梗塞约占脑卒中 80~85%左右,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高[2]。目前认为,患者在发病3~4.5h内,进行溶栓治疗是改善该病人结局的最有效的方法[3]。该法明显降低了急性脑梗塞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对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值得推广使用。 [1]姜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122 例[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袁2010袁31渊20冤院3245. [2]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第十二版)(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673-2674. [3]Wang C, Wu Z, Li N.etc.,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electric acupuncture 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multicenter trial. J Tradit Chin Med. 2014 Dec;34(6):635-40.

急性脑梗塞介入治疗

急性脑梗塞介入治疗 作者:张希中张铭秋李奋保赵洪增杨瑞民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溶栓治疗;放射学;介入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是各种原因所致脑部供血动脉发生急性阻塞,使相应部位脑组织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一系列脑组织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据Sudlow等[1]的研究,在工业化国家的45~84a 人群中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为300~500/10万,其中80%以上是缺血性脑卒中,而在远东地区(包括中国和日本)这种发病率更高[2]。由于临床上缺乏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3,4],以往的内科和外科治疗有时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因些,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手段及效果一直受到医疗界的关注。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动脉血管内溶栓技术被广泛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脑血管狭窄的脑梗塞患者,近年来在不断探索溶栓治疗的同时行血管内成形术或放置血管内支架等,以提高再通率,进一步提高疗效。现就急性脑梗塞的动脉内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支架治疗结合国内外文献作如下综述。 1 动脉内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 脑组织对缺血耐受性有限,脑动脉闭塞后其供血中心部分缺血严重,梗死将在60min内形成,而周边部分通过侧支循环得到一定的血供,虽然其生理活动消失,但尚能维持自身离子平衡,一旦血液改善可恢复正常,这就是Astrup提出的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

IP)[5]。半暗带能存在一定时间,这为临床上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时间窗[5,6]。在半暗带存活的时间内,设法将血栓溶解,解除血管狭窄,使血管及时再通,恢复脑血流灌注,就可挽救半暗带脑组织,这就是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的理论依据。文献报道介入血管内治疗在这方面有直接、微创、疗效明确、并发症相对较少等优势[7,8]。 2 适应证与禁忌症 2.1 溶栓治疗标准及溶栓时间2004年北美国际介入放射学会推荐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选择患者标准[9]:临床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治疗前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分数(NIHSSS)不少于4分,CT检查显示颅内出血或大片低密度梗塞灶,应争取在发病6h内进行溶栓治疗。就诊时CT检查无颅内出血或大片低密度梗塞灶者,溶栓时间可适当延长,但最迟不宜超过48h。 2.2 排除标准2004年北美国际介入放射学会推荐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选择患者排除标准[9]:CT显示颅内出血或大片低密度梗死灶;NIHSSS>30分;2w内有出血史或有出血倾向者;纤维蛋白原低于0.12kg・L-1或凝血酶原时间>20s;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怀疑有脓毒性栓子或心内膜炎;近期有消化道出血、手术、大创伤等;急诊降压治疗后血压仍高于200/120mmHg;休克;妊娠等。 3 溶栓药物及其剂量 溶栓药物常选择尿激酶(UK)或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其剂量和方法各家报道不一。ToshihiroUeda等[10]报道动脉内溶

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局部脑组织发生软化坏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原因是由于脑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是血管变得狭窄或者完全闭塞,导致血液供应障碍。 急性期溶栓治疗血栓和栓塞是脑梗死发病的基础,因而理想的方法是使缺血性脑组织在出现坏死之前恢复正常的血流。脑组织获得脑血流的早期重灌注,可减轻缺血程度,限制神经细胞及其功能的损害。近年来通过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认为在血液稀释血管扩张溶栓等治疗中溶栓治疗成为急性脑梗死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选择溶栓的时间窗和适应证等是目前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动物实验大鼠为4h左右,猴为3h人也应该是3h左右,提出发病后6h的疗效可疑一般文献报道用于发病后6h内是溶栓的时间窗。另外由于溶栓药物的应用带来了严重出血的危险,是否具备有经验的专科医生良好的影像学设备及监护抢救措施亦非常重要。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用尿激酶(UK)经静脉对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观察,并制订了一个初步的入选标准,结果表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较安全的但此项治疗仍在研究探索阶段。无论是动脉溶栓还是静脉溶栓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①尽早开始溶栓治疗至少在症状发生的4~6h

内可以预防大面积脑梗死挽救缺血半暗区和低灌注状态。②年龄<75岁③无意识障碍但对基底动脉血栓由于预后差即使昏迷也不禁忌④脑CT扫描排除脑出血且无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区⑤溶栓治疗可以在发病后6h以内进行若是进展性卒中可以延长到12h以内进行。⑥患者家属需签字同意 (2)禁忌证:①单纯性共济失调或感觉障碍。②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很快恢复③活动性内出血或出血性素质和出血性疾病凝血障碍性疾病,低凝状态④口服抗凝药物及凝血酶原时间>15s者,或48h内用过肝素且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低蛋白血症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出血。⑥6个月内有过脑血管病史但无明显肢体瘫痪的腔隙性梗死不受影响。6周内做过大手术或有严重创伤⑦治疗前血压明显增高,收缩压>24kPa(180mmHg),或者舒张压>14.66kPa(110mmHg)。⑧其他:曾发生过脑出血或出血性脑梗死者;3周内有胃肠道及泌尿系出血,或活动性肺结核者;月经期、妊娠期产后10天以内;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者;血小板数<10万者;溶栓药物过敏者;急性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 脑梗死的发生要及时及早地预防,才能尽可能地降低脑梗死的发生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关于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介绍

关于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介绍 脑梗塞是血液中的各种梗塞随血流进人脑动脉而阻塞脑血管,当侧支循环不能正常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那么关于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介绍是怎样的呢?以下是为您整理相关内容,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介绍 中医治疗方法分类: 第一类:活血化瘀治疗: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中医疗法,活血化瘀法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它具有抗动脉硬化形成,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够增加脑血流量,有利于梗塞病灶周围血肿水肿的吸收,改善临床症状。不适用于急性期治疗,以治本为主。对发病时间较长的脑梗塞,效果受局限。 第二类:芳香开窍治疗:以开通见长,能够疏通经络、理气活血,临床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导致的头痛,肢体疼痛效果明显。芳香开窍中药(如麝香)能透过血脑屏障直达病灶,起效迅速,疗效确切。病情容易反复,没有从根本上进行防治。 第三类:活血化瘀、芳香开窍双重治疗(典型用药如天欣泰):该治疗方法被公认是有效率最高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法,应用此法的中成药物能够对缺血性脑中风总体病因血液病变及血管病变同时起效,对针对脑梗塞“本虚标实”的特点,做到标本兼治。

天欣泰利用方中动物类、植物类和香类药上百种有效成份的配伍及协同作用,达到增效减毒、抗耐药性等多靶点治疗效果。代表方剂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其方中含有两种国家一类新药(体外培育牛黄和中国药材公司产麝香),这在心脑血管中药中极为罕见,道地取材配合现代工艺,提高疗效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成药的安全性与长效性,用于临床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改善语言障碍、肢体障碍、头晕头痛等症状的同时防止复发,效果明显。临床用药显示:坚持长期服用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能使缺血性脑中风复发率降低80%以上,死亡率降低90%以上。 天欣泰的有效成分成百上千种,同样包含能起到上述六大类西药功效的成分,例如川芎嗪、丹参酮、水蛭素、麝香酮、胆红素等上百种有效成分的协同及抗拮作用,达到多靶点综合治疗的作用。有效成份川芎嗪和水蛭素能从血液病变入手,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高效抗凝,降低血浆粘度和血浆脂质过氧化物,使血液中的脂质物质不易在动脉堆积形成血栓,并且能加速血氧自由基的清除,对已生成的动脉壁上的脂质物质能够有效清除,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为心脑创造一个良好的内环境。丹参酮和麝香酮能够增加动脉血流量,提高心脑的耐缺氧能力,保护血管壁内皮细胞,使其不易受损,预防血栓形成。总之,在脑梗塞治疗领域,重要的作用并不亚于西药,甚至功效和副作用等多项指标综合考虑的话要远远优于西药。 临床常用治疗脑梗塞中药按质量标准逐层提高的分类: 第一类:国家药典标准中药:最基本的标准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脑梗塞康复治疗

脑梗塞的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技术的应用是康复医学不同于治疗医学的特征之处。康复治疗以康复训练为主要手段,当然并不排斥临床行之有效的其他方法的应用,比如药物、手术、石膏、夹板、传统医学疗法等。 首先在脑梗塞的治疗上可靠的中西药合理并用,脑梗塞是多病因引起的慢性病,除饮食锻炼及科学护理外,只有坚持可靠用药,才能够真正从病因入手,对血栓形成及动脉硬化起到防治作用,在改善症状的同时,才能够有效防止复发。对于脑梗塞患者来说,在恢复期的治疗应以大复方道地取材,具有多靶点治疗效果的现代中成药物为主,而副作用及抗药性较高,但又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西药为辅,才能达到增效减毒,标本兼治的治疗作用。临床有效治疗脑梗塞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类西药,如拜阿司匹林;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类中药,我国现阶段唯一二次研发成功的脑梗塞治疗中药。为大复方道地取材的现代中药,能够对脑梗塞病因血液及血管病变同时(多靶点)治疗,为脑组织的恢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内环境,使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导致其他神经系统的体征得到改善,防止血栓形成、动脉硬化形成作用明显。天欣泰组方中含有两种国家一类新药(体外培育牛黄和中国药材公司产麝香),这在心脑血管中药并不多见,经道地取材配合现代工艺的二次研发,提高疗效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成药的安全性、稳定性与长效性。有些医生还建议脑梗塞患者

可同时服用有营养保护脑细胞功能的药物,如复方脑蛋白水解物片。这样首先在保证用药安全,不损伤肝肾的前提下,还能够利用可靠的中西药合理并用达到增效减毒的治疗目的,对脑梗塞患者来说非常合适。既具有西药起效快、具有明显的治疗针对性的优势,也具有大复方道地取材的二次研发现代中药的长效性强、安全性高、剂型剂量合理的优势,是脑梗塞患者防治首选用药组合。 一、把握康复治疗十大原则 1.正确地掌握康复医疗的适应证对于存在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消化道出血、高血压危象、高热等生命体征不稳定和脏器功能衰竭的脑梗死患者,应先以内、外科处理,待神志清楚、病情稳定后再开始康复治疗。 2.早期开始康复:病情稳定后24-48h开始,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研究认为,康复早期参与有利于患者瘫痪肢体的功能预后,应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3.临床性康复在“卒中单元”、“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和“急诊科”内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内科等医生合作以解决患者的临床问题,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在国内一些大医院中已经开始建立这种密切合作,独立的康复医学科也是综合性临床康复为主。4.预防性康复强调二级预防与康复同步进行,批判地接受Brunnstrom的6级论,预防“废用”和“误用”比发生“废用”和“误用”后再“康复治疗”好得名如预防痉挛比发生痉挛后再治疗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 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一、动、静脉溶栓总适应症 1、急性脑梗死; 2、发病4.5h内(选择全身静脉内溶栓),发病在4.5h-6h以内者(如怀疑为进展性卒中可延至12h,基底动脉血栓可延至48h)选择动脉内局部介入溶栓; 3、年龄18-80岁; 4、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在一个小时以上,且比较严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7~22分);如有明显瘫痪等神经定位体征者肌力低于IV级。 5、无明显意识障碍,神志不应差于嗜睡。但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有意识障碍者,也可采用溶栓治疗。 6、脑CT无脑出血,未见明显的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病灶。或血管造影证实颅内血栓及部位。 7、家属同意。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动、静脉溶栓总禁忌症: 1、年龄>80岁; 2、血压>200/120mmHg;经治疗后,血压能降低到160/90mmHg左右者除外。 2、活动性内出血、颅内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近期发生脑出血者;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近两周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3、神经系统症状核体征轻微(如肌力≤Ⅳ级)或病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者(如TIA); 4、口服抗凝药或出血素质者(INR>1.5,血小板计数<100,000/mm3); 5、严重心、肝、肾等实质脏器疾病。 三、动、静脉溶栓总体流程 有局灶定位体征患者生化检查 (血糖、出凝血全套、血常规、急诊九项、肌钙蛋白) 头部CT 低密度影或正常高密度影 (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 4.5h以内4.5h以内6h以内 静脉溶栓常规治疗动脉溶栓 (无禁忌症)(有禁忌症)(无禁忌症) 动脉介入溶栓流程 术前处理 签署同意书、商讨溶栓药(尿激酶、爱通立)、通知介入室相关人员到位 术前准备术前备药术前用药 (备腹股沟区皮肤(尼莫通NS250ml+胞二磷胆碱0.5 套尿套或停留尿管介入室已备有尿激酶NS20ml+地塞米松5mg?碘试、左下肢留置如rtPA则需取药) 针、静脉推注泵) 立即通知介入室、尽快送介入室 术后处理 术后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血压控制在160/90mmHg或患者发病前水平为宜 24小时内绝对卧床24h,24h后复查CT 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测颅规、NIHSS评分q1hX6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 作者:武燕萍脑梗塞患者度过急性期后大都遗留偏瘫、失语运动不协调等后遗症,疾病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不同的临床表现,肌肉本身并没有病变,病变在大脑。脑起搏器通过物理磁场与电场调频修复受损的大脑神经,对这些患者进行长期的诊断性治疗和随访,取得良好疗效,肯定了只要电信号紊乱就可以通过脑起搏器电、磁场调频来治疗的理论。 一、急性期治疗:原则:改善脑循环,防止血栓进展,挽救缺血半暗带,减少梗死范围,减少脑水肿,防止并发症 (一)溶栓治疗:即发病后3~6小时以内进行。可静脉给药溶栓,也可动脉给药溶栓,动脉溶栓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药物有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并发症:梗死灶继发出血或全身其他部位出血;致命性再灌注损伤和脑水肿;溶栓后再闭塞。心源性栓塞脑出血的机会更高。 (二)抗凝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必须作凝血检测。主要的副作用是出血,其中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更安全。 (三)中成药活血化瘀治疗 (四)抗血小板凝集治疗: (1)阿司匹林,常规的抗血小板预防用药,最低有效剂量为50mg 或75mg/天。急性期可增加剂量至300mg/天。用药过程不需要血液学方面的检测。 (2)抵克立得,可作为治疗用药和预防用药,剂量及用法是125~

250mg/天,进餐时口服。用药过程中应检测血象、肝功能及出凝血等。少数病人可能出现粒细胞减少、黄疸和转氨酶升高等副作用,出血时间延长,溃疡病、血小板减少症及出血性疾病者慎用。该药价格较阿司匹林贵。 (3)氯吡格雷:欧美已经开始使用,该药75mg与抵克立得250mg 的疗效相同。 (五)降纤治疗:作用是增加纤溶系统活性和抑制血栓形成,常用药物有降纤酶、东菱精纯克栓酶等。发病24小时内使用。用药过程中应检测纤维蛋白原等。 (六)血液稀释疗法:目的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和补充血容量不足,常用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苷和706代血浆等。 温馨提示:许多患者在患上脑病之后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医院去治疗,用一种焦急的心态去乱投医。在选择医院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并且专业的医院,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的治愈患者的疾病。得了脑病患者不要讳疾忌医,要积极的配合治疗,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治疗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