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修部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时训练 选修4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修部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时训练 选修4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修部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时训练 选修4

选修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时训练选修4

一、选择题

1.(加试题)(2016·浙江嘉兴高三基础测试)对于“焚书坑儒”事件,唐代司空图曾写道:“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仇,儒祀而家。秦坑儒耶?儒坑秦耶?”明朝李贽却说:“(李斯建议焚书)大是英雄之言……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司空图和李贽的观点相互矛盾,故均不可信

B.司空图的生活时代更加接近于秦朝,故可信

C.历史的真相是多元的,对历史人物不必苛求

D.历史评价具有差异性,这是正常的历史现象

答案 D

解析“观点相互矛盾,故均不可信”,不合逻辑,故A项错误;“生活时代更加接近”,并不必然更真实可信,故B项错误;上述材料是历史评价,而不是史实,与“历史的真相”不符,故C项错误;上述材料对于“焚书坑儒”事件的解读,体现了“历史评价”的不同角度,故D项正确。

2.(加试题)(2016·舟山学考命题交流)唐太宗认为,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磬万物以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有鉴于此,唐太宗( ) ①休养生息、轻徭薄赋②选贤任能、虚怀纳谏③设立三长、打击豪强④用法宽简、制定唐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由题干可知唐太宗认为隋炀帝贪婪暴虐导致亡国,因而吸取教训实行了一系列措施,①②④都属于采取的措施,之后出现了“贞观之治”,故①②④正确;“设立三长”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故③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

3.(加试题)(2016·金华学考命题交流)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我军进击,大战于乌兰布通,贼军数万阵山下,依林阻水,以万驼缚足卧地……谓之驼城……我军隔河而阵,以火器为前列……遂破其垒”。这一战役( )

A.打击吴三桂平定三藩之乱

B.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

C.打击准噶尔叛乱分裂势力

D.击退沙俄在东北地区的侵略

答案 C

解析题干中出现地名“乌兰布通”“驼城”,这些地名应该是新疆地区,三藩之乱发生在云南,故A项错误;攻占澎湖发生在台湾,故B项错误;准噶尔叛乱属于新疆地区,故C项正确;击退沙俄在东北地区,故D项错误。

4.(加试题)(2016·宁波学考检测)1700年,当清政府商讨出兵新疆平叛时,康熙帝认为“今欲用兵,兵非不敷,但虑路远,运饷艰难”,并列举汉代赵充国屯田平羌故事,遂“敕所司留意”。材料主要表明康熙帝( )

A.认为出兵新疆劳民伤财将激化社会矛盾

B.从维护新疆安定角度考虑屯田问题

C.命令户部尽力为出兵新疆做好物资准备

D.力主屯田西北以促进边疆开发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主要是说“路远,运饷艰难”,并没有说激化社会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中“运饷艰难”,并列举汉代赵充国屯田平羌故事的信息说明康熙帝从屯田的角度来维护新疆安定,故B项正确;“敕所司留意”是留意屯田,不是做物资准备,故C项错误;材料中主要论及依靠屯田来推进军事行动,是稳定新疆局势,而不是边疆的开发,故D项错误。5.(加试题)(2016·宁波学考检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这五句话中所体现的理念包括( )

①平等团结②友好相处③以礼治国④和平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反映了平等团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了友好相处;“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反映了和平发展。6.(加试题)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了自己的“中庸之道”,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他在政治上是( )

A.反对民主制的激进派B.反对奴隶制的激进派

C.温和的民主派D.激进的民主派

答案 C

解析“中庸”反对的就是过度和不及,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有三个选项带有“激进”,由此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为C项。

7.(加试题)(2016·衢州学考检测)1651年,为了与荷兰争夺海上霸权,克伦威尔颁布了( )

A.《大宪章》B.《航海条例》

C.《权利法案》D.《独立宣言》

答案 B

解析《大宪章》颁布于1215年,故A项错误;《航海条例》是克伦威尔执政时期为争夺海上霸权而颁布的法案,故B项正确;《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故C项错误;《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颁布,故D项错误。

8.(加试题)(2016·丽水学考检测)1791年华盛顿总统通过了宪法10条修正案,规定美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请愿、携带武器等权利。此举( )

A.使他赢得“国父”的尊称,连任两届总统

B.体现了《人权宣言》所蕴含的美国立国精神

C.反映出他行使总统否决权,维护民主制度

D.保障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完善了1787年宪法

答案 D

解析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与发展所作出的一系列贡献,使得他赢得了“国父”的尊称,题干中只体现了其某一方面的贡献,不全面,故A项错误;《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总统否决权,故C项错误;题干中提到美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请愿、携带武器等权利,说明人民的政治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故D项正确。

9.(加试题)(2016·桐乡命题交流)孙中山认为,“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为此他( ) A.核定地价,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发展实业,推动全国铁路建设

C.领导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建立政党,扶持民族工业发展

答案 B

解析中华民国建立后没有涉及解决农民土地方面的政策,故A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法令奖励发展工商业,故实行民生主义是从发展实业着手,故B项正确;领导革命不属于实现民生主义的内容,故C项错误;建立政党是指孙中山组建同盟会,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前,故D项错误。

10.(加试题)(2016·浙江金丽衢十二校查缺补漏)列宁指出:“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的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作用。”马克思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是在( )

A.《共产党宣言》

B.《〈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C.《莱茵报》

D.《德法年鉴》

答案 B

解析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但这并不是第一次,故A 项错误;在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导言中马克思第一次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进行了探索,故B项正确;马克思虽然也为《莱茵报》撰稿,但并没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进行探索,故C项错误;《德法年鉴》与此题无关,故D项错误。

11.(加试题)(2016·台州学考检测)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编写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剧中有这样的台词:“他们都宣布我的思想死了。”“不断宣布一种思想死了,不正可以证明这种宣布的虚妄吗?”材料中的“思想”对无产阶级的斗争产生的深远的影响是( ) A.肯定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B.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C.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D.指导了巴黎公社革命

答案 C

解析解题时首先注意题干命题意图是考查“深远的影响”。A、B两项不是深远影响;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直接指导巴黎公社革命,排除D。答案选C。

12.(加试题)(2016·金华学考检测)“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里的“新的理论”主要是指(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答案 B

解析邓小平的最大功绩就是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新时期的发展指明了道路。A、C、D三项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13.(加试题)(2016·奉化学考检测)下边材料为广东顺德档案馆所存一首描写留美幼童的新诗。其中“铁路工程师”的主要成就是( )

A.担任全国铁路督办B.修筑淞沪铁路

C.铺设唐胥铁路D.设计和修建京张铁路

答案 D

解析题干中所提到的在留美幼童中“出现的伟大铁路工程师”应当是詹天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詹天佑的主要历史功绩是设计和修建了京张铁路,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14.(加试题)(2016·浙江嘉兴高三基础测试)某科学家的墓志铭这样写道:“他以超乎常人的智力,用他所发明的数学方式,第一个证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形状,彗星的轨道和海洋的潮汐……让人类欢呼曾经存在过这样伟大的人类之光。”该科学家是( )

A.伽利略B.开普勒

C.牛顿D.爱因斯坦

答案 C

解析牛顿确立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的意义,符合“用他所发明的数学方式,第一个证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形状,彗星的轨道和海洋的潮汐”,故C项正确。15.(加试题)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他( )

A.否定了牛顿的力学原理

B.借鉴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学说

C.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

D.修正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

答案 C

解析题干题项是围绕着对“相对论”的认识和评价。经分析可知:爱因斯坦否定的是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不是力学全部,A项排除;拉瓦锡学说主要是化学领域,B项排除;相对论没有修正质能转换理论,D项排除;C项符合题干表述之意,是正确答案。

二、非选择题

16.(加试题)(2016·宁波学考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祜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jū:审问)案禁系”之权。——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材料二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的《贞观政要》卷二《求谏》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

答案(1)特点:增加人数;增设下属部门;扩大职权(赋予拘禁权力)。

(2)原因: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做法: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以御史制度约束官吏;正人与正己相结合。

17.(加试题)(2016·宁波学考检测)孙中山与张謇,一位是近代中国的大政治家,被誉为“国父”;一位是近代中国的大实业家,被尊为“实业之父”。他们均为中国早期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开拓者。

材料一1895年张謇在《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中说“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并提出“天下将沦”,唯实业和教育“有可救亡图存之理”。1910年南洋劝业会召开期间,张謇发起劝业研究会,提出振兴实业首推发展棉业和铁业。

材料二1894年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民国之后,孙中山提出《实业计划》以振兴实业,其主要内容为:

(1)建设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和南方大港三大世界级港口;(2)修筑总共10万英里长的六大铁路系统;(3)修筑100万英里长的公路网;(4)整治长江、淮河、黄河等内河水系;(4)通过大规模移民开发边疆;(5)全面开采煤、铁、石油、有色金属等矿藏;(6)发展轻重工业和现代农业,规划衣、食、住、行等涉及民生的各项实业。——摘编自马敏《孙中山与张謇实业思想比较研究》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张謇和孙中山实业思想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和孙中山实业思想产生的原因。

答案(1)相同:认为实业乃救国之本;借鉴西方实业经验。

不同:①优先发展方向:棉纺与钢铁工业——交通与运输;②主张更多基于地方、民间立场——主张则更多基于全局、国家立场。

(2)原因: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剧;张謇和孙中山的爱国情怀;中国与西方的现实差距;西学东渐的影响。(言之成理、答对三点即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