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理据

词的理据
词的理据

什么是词义

客观事物(这里指人脑以外的所有事物,包括一切生物、非生物、事件以及它们的行动、状态、性质等等)反映在人脑中,产生感觉(sensation),知觉(perception),表象(representation);人脑把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和抽象,形成概念(concept)。人们用语言形式把概念固定下来,成为人们交流思想的符号(sign),这就是有一定意义的词。也就是说,词的意义是"人"赋予它的,难怪英国语言学家帕特里奇(Eric Partridge)说过,"Words have no meaning; peope have meaning for them"(词本无义,人赋予之)。传统语义学家通常用三角图形来说明词义,称"词义三角"(triangle of significance):

意义(概念)Meaning (Concept)

词Word

形式Form……所指对象Referent

这个图形表示:第一,词有两个方向—“形式”和“意义(概念)”。“形式”首先是指词的语音形式,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发音,其次是指词的书面形式,也就是平常的说的拼写;与此相对的是词的意义(其核心部分是概念),也就是词的内容。每个词都有一定的形式和意义;这两方面缺一不可,统一在每个词中。第二,词义与所指对象联接在一起--一方面,词义在客观世界中是有所指的,另一方面,词义又是客观世界的某一(或某些)事物在语言中的反映。客观世界是无穷无尽、无限丰富的,客观世界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千差万别。人类语言无法完完全全地准确表达客观世界。一种语言无论词汇多么浩瀚、词义多么丰富,都不足以完完全全地准确反映客观世界。

现代语义学家对"词义三角"提出很多批评,涉及哲学、心理学等各个领域。但是如果我们从学习语言的实用目的出发,粗浅地分析词义、解释有关词义的种种现象,传统语义学提出的"词义三角"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词的理据

词的意义和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conventionality)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词都像tree那样毫无理据、纯粹是约定俗成的。在一些词语中,意义和形式之间确实存在着种种不同程度的关联。也就是说,有些词是意义和形式之间毫无联系的隐性词(opaque words),有些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有理据的显性词(transparent words)。有理据的词固然只是少数,但知道这部分词的理据(motivation),有助于对它们的理解。所谓词的理据是指词与词义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语言符号与客观事物和现实联系的依据。词的理据可以从语音、构词、语义和词源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语音分析:一切拟声词都是模拟与它所指的事物有关的声音创造出来的,分析词的发音就有可能得出真理据。如flap, bang, pit-a-pat, pop, tick-tack, cuckoo ack-ack 等等。 2. 构词分析:从共时的角度来看,简单词多数是没有理据的隐性词,英语中的简单词占的比例不大,但却是常用词。派生词和复合词却可能带有理据,因为它们是由若干语素构成的,分析词的各个组成部分就能得出其理据。如teacher, worker, leader, singer这样的派生词不是毫无理据的。它们都是动词加上施事后缀以-er构成的,表示做这些动作的人。又如:shoe-maker(鞋匠)这个复合词可以分析成shoe(鞋),make(做),和-er (表示行为主体的后缀),合起来就是"制鞋的人"。分析派生词的词缀,往往可以推导出它们的词义,例如:collapse由col(一起)+ lapse(落)组成,意思是"往一起落",由此动态形象可以联想形成"陷落"、"垮台"的概念。有些复合词不能望文生义,eggplant(茄子)里没有鸡蛋(egg),pineapple(菠萝)里既没有松树(pine)又没有苹果(apple),hamburger(汉堡包)里根本没有火腿(ham);boxing rings(拳击场)其实是方形的,midwives(助产士)可以是男的,tablecloths(桌布)可以是纸做的,silverware(餐具)可以是塑料制成的。也有些得合词因为含有喻义,所以理据不明显,例如:night-cap不但指"睡帽",而且比喻为"临睡前喝的酒";sweet-tooth更不是"甜牙齿",而是"喜欢甜食的人"。 3. 语义分析:有时候,根据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某个词表示某种意义的理据。如英语词table是从法语借用来的,table在拉丁语中为tabula,指"木板",古代木板当桌子,因此使用table作为桌子的名称。Glass作"玻璃杯"解释是因玻璃杯是玻璃制成的。Spoon一词的原始意义是"木片",汤匙之所以得这个名称是因为从前的人用木片吃东西。 4. 词源分析:从许多词的出处与其意义的关系也能得出词的理据。如:braille(盲文)源自盲文的创始人布雷勒(Louis Braille)的姓氏,walkman (随身听)这种新产品是商标转化成的普通名词。表示同一事物的词在不同的语言里可能有不同的理据。例如:汉语"火车"这个词的理据是开动这种车要有"火",表现在火车冒烟;日语里则用"汽车"()来表示,其理据是这

种车用"蒸汽"发动;而英语则用train这个词来表示,其理据是一系列的车厢连在一起。英语与汉语有些词的发音惊人地相似,例如:amorous(爱慕),back(背),bawd(鸨),cheat(欺骗),cough(咳嗽),dawn(旦),ditch(堤),give(给),murmur(喃喃),palm(巴掌),rude(鲁莽),shy(羞)等词语,英语与汉语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倒是个有趣的研究课题。

在遇到不太熟悉或难以解释的词语时,人们往往有意或无意地试图将它跟其个发音近似而熟悉的词加以联系,通过长期使用,其拼写、发音和形态结构都发生相应的变化,最后成为另外一个词,这就是所谓民俗词源(folk etymology),也有人称它为"联想词源"(associative etymology)。例如:mushroom(蘑菇)一词来自法语moucheron, 与room(房间)毫无关系,但是在借用这个法语词的时候,人们把它与英语词room相联系,从而变成mushroom。Sirloin(牛腰肉)原件surloin,源自法语surlonge,相当于英语的up-per loin,据传有位英国国王曾把一块surloin 封为sur(爵士),因此surloin也随之被改拼为sirloin。另外,crayfish(谈水小龙虾)来自法语ecrevisse,与fish 毫无关系;cockroach(蝉螂)来自西班牙语的cucaracha,与roach(石斑鱼)也毫无关系;sovereign(君主)源自法语souverain,这个词中间的g是因与reign(统治)一词相混而比现的。民俗词源的影响多表现在外来语,这是因为外来语在借用者看来是无理据的、不可分析的,所以在发音、词形和意义上就为人们的联想提供了充分的余地。在英语中,有理据的词尽管有一定的数量,但是避免望"词"生义或凭空瞎猜。有人说evil(邪恶)是live (生活)倒过来书写而创造的词,还有人说news(消息)是由north(北),east(东),west(西)和south(南)四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而成,这些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词义分析和语义场

前面已经提到,词义是词的内容,每个词有一个或几个意义,每个词义又可以进一步分析成若干个语义成分(semantic components)或语义特征(semantic features)作为区别性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s)。叶姆斯列夫(Hjelmslev)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出版的《语言理论导论》中应用于语义成分分析了"公羊、母羊、男人、女人、男孩、女孩、公马、母马"这组词。至于语义成分分析法(componential analysis)则是美国的人类学家威廉·古迪纳夫(W. H. Doodenough)于1956年提出来的。此后,美国语言学家奈达(Nida)、卡兹(Katz)和福德(Fodor)等人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方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man, woman, boy, girl都属于"人"(human)这个语义范围(即语义场,semantic field),以"人"(human)这一共同的语义成分为核心,以男性(male)女性(female),成年(adult)和未成年(young)为区别性特征,可以用图形分别表示为:

成年 man woman

未成年 Boy girl

每个词的语义又可以分别通过区别性特征表示为:

man: +人 + 成年 + 男性

woman: +人 + 成年 -男性

boy: +人 - 成年 + 男性

girl: +人 - 成年 - 男性

把每个词义分析成若干语义成分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完整地了解词义,以及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例如:adult和grown-up这一对同义词就可以表示为:+ 人+成年,另外再表明它们的文体区别,前者是正式用语,后者是非正式用语。又如man这个词的多义性可以表示为:它有两个词义,第一个词义是 + 人 + 成年 + 男性,第二个词义是 + 人。

词义研究的另一种理论是所谓的"语义场"(semantic field),这个理论最早是由德语言学家特里尔(Jost Trier)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提出来的。他认为,每个词都身居其亲属概念之间,这些词相互之间以及它们特指的那个词一起构成了一个自成系统的整体,这种结构可称为"词场"(das Wortfeld)或语言符号场(das Spraches Zeichenfeld)。其实,语义场就是同一词类的词由于它们之间紧密的联系而形成的一个词汇小体系,这些词具有它们的共有语义成分,体现了它们的概念核心。属于同一个语义场的词除了具有共同的语义成分以外,还具有各种非共同语义成分作为区别性特

征。按照区别性特征的不同,语义场可以分为同义、近义类义、反义等几种。同义语义场里的词的概念意义相同,关联意义有差别;近义语义场里的词的共同语义成分的含义在程度上有细微的差别;类义语义场里的词在非共同语义成分的种别上有差异;反义语义场里的词的非共同语义成分的含义截然相反或者相对。各个语义场之间也呈现着包含、并列、部分覆盖等错综复杂的关系。用语义场的概念来进行词汇分类和语义研究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多种语言有大致相当的语义场数目,例如:时间场、空间场、年龄场、亲属场、关系场、颜色场、食物场、衣服场、同义场、反义场等;许多语言的某个共性语义场的划分也大致相同,例如:在许多语言的颜色场里的11种基本颜色:白、黑、红、绿、黄、蓝、棕、紫、粉红、橙、灰;许多语义特征是共有的,例如[±生命]、[±人类]、[±成年]、[±雄性]等。但是,对于同样一些事物,不同的民族可能作不同的分类,在各自的语言中就有不同数量的词来表达,语义场的组成方式是不同的。汉语的侏儒在英语里细分为dwarf和pigmy;而英语的rose在汉语里细分为"玫瑰"、"蔷薇"和"月季花"。汉英语言中表示亲属关系的词为语义场提供了最好的例子。英语用十三个名词(father, mother, son, daughter, brother, sister, uncle, aunt, nephew, niece, cousin, husband, wife)和几个修饰词(great, grand, step, half, first, second, in-law)就可以反映所有的辈分、同胞、血缘关系。汉语中表示亲属关系的词要考虑年幼年长、父母关系,因此数量要多得多。如英语中brother所概括的词义相当于汉语中的"哥哥"和"弟弟"两个词的词义;uncle一词可以有"叔叔、伯伯、舅舅、姑夫、姨夫"等词的词义;而cousin更包括了汉语中"堂兄(弟、组、妹)、表兄(弟、姐、妹)"这样一系列的词义。这就是说,英语和汉语中表示亲属关系的语义场组成是不同的。列表说明如下:

汉英语言中各有一些词因为它们的词义所指的是汉、英民族中各自特有的事物,如一些服饰和食品,因而在对方语言中找不到对应的词,会出现词汇空缺(lexical gaps)。为了填补这样的词汇空缺,只能借助于创造新词、或者音译、或者借用指相似事物的词来表示。如汉语的"豆腐"在英语中意译为bean curd,也音译为tofu;英语pudding在汉语里音译为"布丁"。

在同一种语言里,一个词和另一个词的语义场之间可能含有完全相同或部分相同的地方,这时候就出现了完全同义词或部分同义词。在两种语言里,一种语言里的某个词和另一种语言里的某个词的语义场之间也可能会有完全相同或部分相同的地方,这时候就出现了完全对应词和部分对应词。完全对应词是比较少见的,如汉语的"显微镜"和英语的microscope、英语的AIDS和汉语的"艾滋病"这类完全对应词多数是属于器具名词和术语。两种语言中多数的对应词是部分对应词,即一种语言的某个词的某一或某些词义与另一种语言中的某个词的某一或某些词义相同,拿汉语的"主人"与英语的master的词义作一比较,可以发现,"主人"可以是master,也可以是"师傅"、"能手"、"名师"、"名家"。所以,不能说"主人"的词义与master的词义完全相等,而只能说这两个词的词义部分相等,换言之,这两个词的语义场部分相同。了解英语语言中词义之间的这种关系,对我们学习和领会英语词的词义,正确地进行翻译实践,是有指导意义的。

在对比两种语言的词义关系的必须谨防"假朋友"(false friends)。例如,前面提到日语的"汽车"两个汉字,不指汉语的"汽车",而是汉语的"火车"的意思,如果把日语中的"汽车"的词义误解为汉语中的"汽车",那就是上了"假朋友"的当了。汉、英词语中也有这样的"假朋友"。如汉语中的"老闺女"不是"an old daughter",恰恰相反,而是"the youngest daughter"的意思;英语dry goods不

是"干货"而是"纺织品";sweet water不是"甜水"而是"淡水";Indian summer也不是"印度的夏天",而是指"(美国北部或其它国家)晚秋的晴暖天气"。"假朋友"这一现象已经引起语言学家的重视,1995年出版的《剑桥英语国际词典》(Cambridge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nglish)甚至针对外国学生学习英语常跟本族语对照的特点,对德、法、西、俄、日等16种语言中与英语词在拼写在意义上相近的词作了提示和对照,特别指出这些容易混淆的假借词在不同语言中的微妙判别,避免学生误解。至于guinea pig不是"几内亚猪",而是"(供医学实验用的)豚鼠",字面意义同实际含义不相一致,这类词语属于"命名不”(misnomer)。Blindworm(蛇蜥)是由blind(瞎眼的)和worm (虫)组成的,这种动物的实际定义是a type of small harmless European lizard with very small eyes and no legs, that moves like a snake,因为它的眼睛很小而被误认为blind,因为它没有腿而被误称为是一种worm。英语里的titmouse(山雀)和flittermouse(蝙蝠)跟mouse(老鼠)毫无关系。桑那浴(sauna)在英语里又叫做Turkish bath,按字面意义应译为"土耳其浴",但这种洗浴方式并非源自土耳其,而是源自芬兰,应该译成"芬兰浴"。英语的thick-skinned不是"厚脸皮"(英语的"厚脸"是brazen-faced),而是"沉着"(imperturbable)的意思,它的反义词是thin-skinned(=easily annoyed,易怒的)。

语义

一词多义(polysemy)作为语言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指的是一个单一的语言形式具有两种或两种以 上密切相关的意义聚合的语言现象(Lyons, 1995)。英语也不例外,翻开词典,我们很容易发现大多数单 词都不止一个意义,有的英语单词甚至有几十个意义。这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有时 会是一种难以克服的困难。作为外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看透这种多义迷雾,揭开词语多义的本质,有 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现今的语言学领域,不少国外学者对多义性做出了很有意义的探索研究。他们运用认知语言学 中的理论解释涉及语言系统各层次的多义现象。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主要集中在词汇和句式层面。 国内学者对多义性的研究主要涉及多义词的认知理据、词汇习得及外语教学。 本文尝试从认知心理学家罗施(Rosch, 1975)提出的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出发对多义词 汇语义延伸进行认知分析,探究多义词汇语义扩展的方式,揭示其深层的认知机制,以期给多义词汇教 学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一、原型范畴理论的提出及其特征 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产生于当代语言学界和哲学界对亚里士多德经典范畴学说(classi-cal category)的批判。经典范畴理论的基本假设是:范畴是由一组充分必要条件决定的;范畴的边界是清晰的;范畴所有成员的地位均平等。20世纪50年代,维特根斯坦(W ittgenstein, 1953)对游戏game范畴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在游戏game范畴中没有各种游戏的共同特征(common property),范畴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相似性就像一个家族的成员之间在体形、相貌、眼睛的颜色、步姿、性情等等一样以类似的方式互相重叠和交叉,由此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理论(family resemblelance)。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人类学家伯林和凯(Berlin&Kay, 1969)对颜色范畴进行了研究。他们调查了98种语言,发现了基本颜色范畴和焦点色现象。他们认为,颜色的范畴并不是任意的,而是以“焦点色”为基础的。由此说明虽然人们使用的语言不同,但对最典型的颜色的认知却是一致的,具有普遍性。到了70年代,罗施(Rosch, 1975)对焦点色的心理背景进行了探索,证明焦点色是源于前语言认知(pre-linguisticcognition),焦点色在感知和记忆中是突显的,比其他颜色辨认得更准确,学习和回忆得最快,因而更有利于识别和分类。之后罗施从对颜色焦点色的研究扩展到其他物体的研究。她在对其他鸟、水果、交通工具、蔬菜等10个自然范畴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 原型范畴理论具有以下特征: (1)决定范畴的属性及数目是不确定的,相对于人的认知需要有所变 化; (2)特征也有中心的、重要的区别属性和边缘的、非重要的属性之分,其中心属性有更大的区别性, 其边缘属性与临近范畴属性交叉; (3)范畴成员之间具有互相重叠的属性组合,即所有成员享有部分共 同属性,形成家族相似性; (4)成员之间的地位不是平等的,具有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之分,具有更多共

汉语中的副词

汉语中的副词 1.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表示程度:很、非常、极、十分、最、顶、太、更、挺、极其、格外、分外、更加、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几乎、过于、尤其 表示范围:都、全、总、总共、共、统统、仅仅、只、光、净、一概、一律、一齐、单、单单 表示时间、频率:已经、曾经、早已、刚刚、正、正在、就、就要、将、将要、曾、刚、才、在、马上、立刻、、渐渐、早晚、从来、终于、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往往、永、赶紧、仍然、还是、屡次、依然、重新、还、再、再三、偶尔、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 表示处所:到处、处处、随处、四处 表示肯定、否定:不、没、没有、不用(甭)、必、必须、必定、准、的确、未、别、莫、勿、是否、不必、不曾 表示情态、方式:忽然、猛然、公然、特意、亲自、大肆、肆意、悄悄、连忙、赶紧、暗暗 表示语气:难道、决、岂、反正、也许、大约、大概、果然、居然、竟然、究竟、幸而、幸亏、偏偏、明明、恰恰、未免、只好、不妨、索性、简直、就、可、难怪、反倒、何尝、何必 同一小类的副词,语义和用法不一定都相同,有的差别还相当大。所以,同类副词在用法上的差别值得注意: 举例来说,“都、只”都表示范围,但是“都”表示总括全部,一般是总括它前面的词语,而“只”表示限制,限制它后面的词语的范围。例如 “中文(1)(2)(3)(4)班的同学都去了,只中文(5)班的同学没去。” 这一句的“都”所总括的对象是前面的“中文(1)(2)(3)(4)班的同学”,而“只”所限制的范围是后面的“中文(5)班的同学”。当然,“都”在疑问句里也可限制后面的词语。例如:在美国这么些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你都点了哪些莱? 即使同样是总括它前面的词语,情况也很复杂。比如: 这些书我都看过了。(“都”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 这本书我们都看过了。(“都”总括它前面的“我们”) 这些书我们都看过了。(脱离语境是有歧义的,“都”可以同时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和“我们”,也可以只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和“我们”中的一项。)使用副词须要注意副词的语义指向。语义指向的不同,也常常会引起歧义,须要认真分辨。比如: 小东东最喜欢大熊猫。 副总理分别会见了两个工商界团体的代表和当地的一些新闻记者。 “最”指向“小东东”指的是在所有的小朋友中,指向“大熊猫”指的是在所有

短语结构类型

短语结构类型 短语是由词和词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它主要有五种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 并列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组合而成,词与词之间是并列关系,中间常用顿号或“和、及、又、与、并”等连词。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名词+名词,如:文化教育今天或明天良师益友 动词+动词,如:调查研究愿意并实行团结互助团结和谐 形容词+形容词,如:光辉灿烂庄严肃穆万紫千红风和日丽 代词+代词,如:我和他这样那样 数量词+数量词,如:四面八方千秋万代半斤八两 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如:工厂、农村,我、你、他等。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如:春、夏、秋、冬(时间顺序),省、市、县(大小顺序),老、中、青(年龄顺序),继承和发展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逻辑顺序),男女老少金银铜铁油盐酱醋(语言习惯)等等。 偏正短语 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它们前面起修饰作用的词组合而成,即前面是修饰语,后面是中心语。 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常常用“的” 字连接。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形容词+名词,如:美丽的花朵伟大的人民浩瀚的大海 数量词+名词,如:一杯水一位顾客三斤水果 名词+名词,如:学校的图书馆祖国大地烟台的苹果 代词+名词,如:大家的心情我的老师自己的心情 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常常有“地”字。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形容词+动词,如:慢慢地走激动地演讲迅速地回答 副词+动词,如:完全相信十分思念突然发现 副词+形容词,如:非常美丽更加坚决相当迅速 主谓短语 由被陈述与陈述的两部分组合而成。被陈述的部分是主语,可以回答谓语“谁”、“什么”,一般由名词、名词性短语、代词等充当;陈述的部分是谓语,可以回答主语“怎么样”,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充当。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名词+动词,如:会议结束蝴蝶飞舞菊花开放 代词+动词,如:自己说话谁同意我们回去 名词+形容词,如:花朵鲜艳斗志昂扬阳光灿烂 代词+形容词,如:你真美丽这里清静大家激动 另外,还有特殊主谓短语,即名词做谓语。

英语词汇理据分析

英语词汇理据分析 【摘要】: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词的理据是词义构成的道理,是一个词的词素与词素之间的语义联系或一个词词义发展的逻辑依据。英语词汇的理据主要有,拟声理据(onomatopoeic motivation), 语义理据(semantic motivation),语源学理据(original motivation),形态理据(morphological motivation), 逻辑理据(logical motivation) Abstract Linguistic D.Wilkins once said“ people can express a few things without grammar, people can express noting without vocabulary. The motivation of words is the principal of word’ meaning.the main motivation of English vocabulary is onomatopoeic motivation, semantic motivation, and morphological motivation, original motivation, logical motivation. 关键词:英语,词汇,理据 一“拟声理据(onomatopoeic motivation) “通过模仿动物登的发生而形成拟声词(onomatopoeia)。英语中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词可以通过语音的模仿构成。既包括那些音与义相似,引起音与音之间联想的词。这类词的发音表示意义,例如:cat----mewfrog---croak hen----cluck等。这类词可分为以下四种: 通过模拟人类的声音构成的词。如ha-ha,hello,hi,ouch,oh等等。 根据鸟、动物以及昆虫的声音构成的词。如crow,quack,buzz,hiss,howl 等等。根据草、植物、暴风雨以及闪电自然发出的声音构成的词。如rustle,whisper,roll等等。

论介词空间隐喻的认知理据及其现实意义(一)

论介词空间隐喻的认知理据及其现实意义(一) 摘要:隐喻是两个认知域的概念之间的映射,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解释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空间隐喻是有理据的,而不是任意和约定俗成的,介词在其空间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从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投射产生了大量不同的义项,发展了丰富多彩的隐喻含义,并最终形成了介词的多义性网络。介词at-on-in构成了一个“点面体三位一体”的微观系统,它们的原型义及在时间、动作和抽象概念等方面的意义延伸,值得进行系统性地研究分析。从认知学的角度运用空间隐喻对介词惯用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对英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介词;空间隐喻;认知理据;意象图式 Abstract:Asacognitiveactivityinwhichhumanbeingsusetheexperienceofadomaintoexplainorunderstandthat ofanotherdomain,metaphoristhemappingofconceptsbetweenthetwocognitivedomains.Byanalyzin gthecognitivemotivationofprepositionalspatialmetaphor,wecansafelyconcludethatprepositionsha veproducednumerousdifferentmeaningsanddevelopedcolorfulmetaphoricalconnotations,andthe polysemanticnetworkisthusformed.Illustratedbyat-on-in,theirprototypalmeaningsareexplainedan dextendedtotime,actionsandabstractconcepts.Finally,thepaperpointsouttherealisticsignificanceof usingspatialmetaphortoexpoundprepositionalphrasesinEnglishteaching,particularlyinvocabularyt eaching. Keywords:preposition;spatialmetaphor;cognitivemotivation;imageschemata 传统上,主要是修辞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和符号学家对隐喻进行研究,而主流的生成语言学家对此是不屑一顾的,在他们看来,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不值得深入探讨和分析。自1980年隐喻研究的代表人物https://www.360docs.net/doc/a312244551.html,koff和M.Johnson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问世以来,语言学家才开始全面反思和挑战旧有的隐喻观,认为隐喻无处不在,是人类对混沌世界的知识和抽象范畴进行有序组织和概念化的有力工具,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解释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即两个认知域的概念之间的映射1]10。而这两个领域之所以能够产生映射,是缘于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同或类似的认知结构模式意象图式。何谓“意象图式”?它是人们对某些有关联的事物经过长期的反复感知后,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抽象的认知模式,是沟通抽象概念和具体意象的桥梁。意象图式不仅是一个抽象的语义规则,更是一个基本的心理图像。人脑在形成了某种意象图式之后,就会不自觉地运用业已存在的图式去认知新鲜、复杂或抽象的事物和现象,从而实现从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的隐喻性映射,衍生出丰富多彩的隐喻含义。 认知语言学家发现大多数的意象图式来自于空间概念,如“上下模式”、“里外模式”和“容器模式”等。这是因为空间作为认知客观世界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要素,在认知域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空间概念是人类最早熟知的有形而具体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将诸如时间、动作、数量、身体状况、心理活动、社会地位和价值观念等抽象概念投射到具体的空间方位概念上,其结果便是空间隐喻的大量产生。 一、介词空间隐喻的认知理据 人是万物的尺度。在认知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人类以自身躯体为体验基础去构思情景、合成图像,并细化成各种空间概念,最终通过不同的语言符号介词固化下来。英语中共有100多个介词,其中大部分的原型都是表示空间的,是人们对空间方位最重要、最直接的语言表达形式之一,为抽象思维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和路径。然而,空间介词往往表现得十分活跃,用法灵活多变,在固定短语中的意义尤为纷繁复杂,使得整个语言结构显得无理据可寻,让学习者倍感迷惑。能否正确地运用介词,已成为学习者是否真正掌握现代英语的标准之一。 人类的思维和语言是不断发展的,但相对于现实世界中无限的事物和现象而言,人类的词汇毕

(完整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一、基本教学情况 课程名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教学对象:中低级水平留学生 学生人数:3名 授课学时:45分钟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引导、图示使学生学习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个生词,并学会其读音、写法; 2、通过讲解新词语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并能在交际中使用; 3、适当对这些关于“在饭馆儿”的词语作出解释,从而扩大词汇量。 三、教学要求 1、要求能正确的掌握每个生词的读音; 2、要求能够正确书写每个生词 3、要求能运用本课生词造日常用的句子,并知道其运用的场合。 四、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或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语境具体,有助于理解。教师可采用动作表演、自由对话、分组对话等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更好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常出去外边的饭馆吃饭?” “有。” “那你们都是怎么点菜的呢?”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好吧,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的词汇,认识一下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生词导读: 给学生发印有18的生词一张纸,生词上方标注有拼音,给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熟悉。接下来用ppt展示生词,分成三组,分别让每个学生读6个,如果学生发音错误,教师进行纠正。 (三)讲解生词: 1、“正好”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上展示一张同学们坐在一起吃饭的图片,教师给出一个情景,“大家正在吃

饭,Adam正好来了” (3)让学生们自主思考“正好”的意思,引导后讲解时“这时候,刚刚好”的意思 (4)练习:模仿上面的情景,让学生分别造一个有“正好”的句子。 2、“门口”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走到教室门口,向学生提问:“老师站在哪里?” (3)向学生讲解“门口”的意思是站在门外面的意思。 3、“清蒸”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插入一个关于“清蒸”的短视频,向学生讲解清蒸是做菜的一种方法(3)向学生拓展其它的做菜方法,如炒,煮等。 4“味道”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 上展示四张关于“酸甜苦辣”的图片 (3)提问学生图片中的四种事物尝(吃)起来怎么样? (4)向学生讲解味道是舌头对于食物的感知,只有吃东西的时候才有感觉。 (5)练习:让学生就生活中常见的食物造一个关于“味道”的句子。 5、“嫩”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展示两组图片,分别是“婴儿和老人”“嫩芽和大树”,采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嫩字的理解。 (3)讲解嫩的意思是“初生而柔弱”或者“幼稚” (4)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嫩的东西,教师加以引导和纠正。 6、“香”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准备两个东西:香水和樟脑丸 (3)教师将香水拿到鼻子前面做深呼吸的动作,表示很香水;当把樟脑丸拿到鼻子前,捂住鼻子,表示难闻。用动作演绎加深学生对“香”的理解,并告诉学生香的反义词是“丑”。 7、“菜单”“叫菜”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首先先展示菜单的图片,让学生清楚什么是菜单 (3)教师准备好一份菜单,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个当服务员,一个当手里拿着菜单的客人。让学生演绎一个情景:你在餐馆拿着菜单该怎么做 (4)当客人将菜单上想吃的菜告诉服务员时,跟学生说这就叫做“叫菜”。 8、“新鲜”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一组图片进行对比:一个鲜红的苹果和一个放久了的苹果 (3)向学生讲解新鲜的意思是:新鲜形容物品生产日期很近,没有遭受过多的污染。 (4)练习: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新鲜的东西,举出几个。 9、“清淡”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两组关于食物的图片:大鱼大肉和蔬菜水果,很浓的汤和很清的汤。 (3)向学生讲解清淡的两张意思:颜色、气味等不浓;食物含油脂少的

形容词性短语

形容词性短语 1.be absent from 缺席 2.be accessible to (sb) 可到达的;可接近的,可使用的 3.be accustomed to doing 习惯于做某事 4.be ashamed of sth / to do sth. 对……羞愧,惭愧 5.be beneficial to (sth/sb) 对……有利 6.be capable of sth/ doing sth. 有能力做…… 7.be cautious about sth 对……谨慎 8.be concerned about/for 对……担心,忧虑,关心 9.be concerned with 对……感兴趣,与……有关 10.be conscious of (doing) sth 意识到,注意到 11.be consistent with 与……一致,相符 12.be crazy about 对……疯狂 13.be curious about sth 对……好奇 14.be desperate for sth. 极想,渴望 15.be enthusiastic about (doing) sth. 热情,热心做某事 16.be free from/ of sth. 不受……伤害或影响/不含有害 物的 17.be fundamental to sth/ doing ……是基础的,根本的 18.be no good doing sth. 做……没有益处,用处 19.be hard on sb. 对某人苛刻 20.be independent of sb./ sth 独立,自主 21.be junior to (sb) (职位,级别)比……低 22.be keen to do / on doing sth 渴望,热切/ 对……着迷,有兴趣 23.be likely to do 很可能做…… 24.be nervous about/of sth 对……担忧的,焦虑的 25.It is obvious to sb. that ……明显的,显然的 26.be optimistic about sth. 对……乐观的 27.be particular about ……讲究,挑剔 28.be polite to sb 有礼貌的 29.be popular with sb. 受喜爱的,欢迎的 30.be pleased with sb./sth 高兴,满意,愉快 31.be positive about sth. 积极乐观的 32.It is possible to do 有可能的 33.be proud of sb/ to do sth. 对……自豪,得意的 34.be relevant to sb/sth. 与……相关 35.be responsible for……对……负责,有责任 36.be rich in 大量含有(或提供) 37.be ripe for sth. 时机成熟的,适宜的 38.be rude to do / about sth. 粗鲁的,无礼的 39.be skeptical about/ of sth. 对……怀疑的 40.be secondary to sth. 次要的,从属的 41.be senior to sb. 级别(地位)比某人高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词汇

浑身发麻:不讲“日本汉语”就不能说话? [1108] (2009-02-09) 说起“日货”,通常是指日产的汽车、家电等。而当代汉语中也存在着“日货”,占到了当代中国汉语的70%以上(社会和文科学方面)。 属于外来语的日本汉语,对中国当代文化起着巨大的作用。 我们用老祖宗造的字,组成日本独创的词,普遍应用在日常生活里,说明一个事实:“汉语”已经成为汉文化圈共享的历史文明。 这些外来词汇只是现代化的骨架,并不是现代化的灵魂。有了现代化的骨架,却还没有足够的现代化的血肉,骨骼够大,但是营养不良,当代文化的窘境大概就在于此。解决窘境之路,不在于更换“骨架”,而在于锲而不舍地为当下的文化重建,补充现代人文的“营养”。 无处不在的日本汉语 我们看娱乐新闻,有一条说,小沈阳参加春晚之后,人气大涨;还有一条说,田亮拍了南非性感狂野写真。“人气”和“写真”这两个词,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司空见惯,可是,很少人知道,这两个词是不折不扣的外来词,是源自日本汉语的两个词。 我们再看看下面来自日本汉语的几个词: 1.解读,分析解说某项政策、观点、理论。比如,解读政策,解读谜团,解读**** 2.新锐,在某一领域新出现的有影响力的人、产品,比如,新锐人物,新锐导演,新锐汽车…… 3.职场,工作的场所,比如,职场人生,职场技巧,职场人物……

4.新人类,新人,新出现的人物,比如,常常形容90后的孩子是新人类。 5.视点,评论人的立场和观点,比如,专家视点 6.亲子,父母的孩子,比如,亲子课堂 7.达人,艺术、手艺、学术方面的大师。 8.放送,播放。比如,影视金曲大放送,新歌大放送 9.完败,以大比分,或者以明显劣势而输给对手。比如,北京国安队完败于上海申花队。 10.完胜,以大比分,或者以明显劣势而取胜对手。比如,北京国安队完胜于上海申花队。 11.上位,成熟,上路的意思,比如,他已经上位了。 12.点滴,输液的意思。 13.量贩,大量销售商品。比如,量贩式KTV,量贩式超市。 还有一些常用词汇,都来源于日本汉语,比如: 健康、卫生、衬衣、宠儿、乘客、储蓄、反感、化妆品、接吻、紧张、批评、企业、气氛、人格、肉弹、升华、生产、体育、通货膨胀、通货收缩、同情、统计、文化、文明、文学、时间、劳动、服务、白血病、鼻翼、剥离、大气污染、关节炎、抗体、麻醉药、牵引、弱视、色盲、糖尿病、听力、血压、…… 除了词汇之外,还有一些用法,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日常表达,比如 1.超……

英语中名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的区别

一、用作名词的短语叫做名词短语,通常包含一个代词或是一个名词和限定词,限定词可以在名词前面,也可以在名词后面。在名词之前的限定词可以是冠词、物主代词、所有格名词、形容词或分词;在名词之后的限定词可以是介词短语,分词短语、形容词性从句或不定式,例如: My elder brother got married yesterday. 我哥哥昨天结婚了。 That big old house is for sale. 那幢大房子正在出售。 He was scared of the snarling dog. 他害怕那只咆哮的狗。 That fat old lady is the last remaining chief of their tribe. 那个胖老太太是他们部落剩下的最后一个首领。 He was the first Indian to receive an Olympic medal. 他是第一个获得奥运奖牌的印度人。 The boy with the long hair ran fast. 那个长头发的男孩跑得很快。 像名词一样,名词短语可以在从句作主语、宾语或补语。 二、用作形容词的短语叫形容词短语,它给我们一些关于它所修饰的名词的信息,例如: I found a very small kitten. 我发现一只很小的小猫。 The lecture was extremely boring. 这个讲座非常无聊。 She wore a reddish-brown dress. 她穿着一件红棕色的连衣裙。 Your offer sounds very tempting. 你的提议听起来很诱人。 三、两者的区别 名词短语以名词为中心,在句中作主语、宾语或补语,可以出现在句中的任何地方,而形容词短语以形容词为中心,只能放在名词之前或之后。

《汉语》基本词汇表及说明

《汉语》基本词汇表说明 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基本词汇是基本词的总和,它包含的词比较少,但很重要。它使用率高,生命力强。具有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等特点。稳固性是指有的词汇在中华文化产生的较早时期即已开始使用,经历不同社会时代与文化,现在仍在使用并将继续使用的特性。如山、水、上、下、左、右等,有的随时代发展变成了多音节合成词,但词汇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没变的,而且沿着基本词汇扩展,也是汉语词汇的基本发展规律之一。能产性是指以基本词作为语素创造出来的新词,最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基本词,常常成为构成新词的基础,具有创生新词的能力。当然基本词汇中也有构词能力非常弱乃至没有构词能力的,如“你、我、姓、什么”等。全民常用性是指词汇的流行地域广、使用频率高,容易为全民族共同理解。这三个特点是针对基本词汇的整体来说的,并不是所有的基本词都具备这些特点。基本词汇可分为很多类型,下面作一个简单的分类提示。 有关自然界事物的:天、地、风、云、水、火等; 有关生产生活资料的:米、灯、菜、布、刀、笔、车、船等; 有关人体各部分的:心、头、手、脚、牙、血、嘴等; 有关亲属关系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等; 有关人或事物的行为、变化的:走、想、写、喜欢、发展等; 有关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大、小、好、坏、美丽、快乐等; 有关指称和代替的:我、你、他、她、这、那、谁、什么、怎样等; 有关数量的:一、二……十、百、千、万、斤、两、尺、寸、元、角等; 有关程度、范围、关联、语气的:就、很、最、都、全、把、和、因为、所以、吗、了等。 除基本词汇之外,还有大量一般词汇,如学校里常用的课堂、自习、辅导、讲授、作业、考试等,它们不是基本词,但在特定的范围里却是交际的重要词汇。因此在选择词汇时类似的词语也会选入词汇表,而有的虽为基本词汇,但因为与现代生活联系相对弱一些,则从词表中删除了。同时,因个人的能力、眼界所限,难免有失误之处,敬请斟酌使用并谅解,更欢迎有老师提供建议。 此词表词汇来源为国侨办《汉语》教材第一版。节选出来的生词,学生应作为常用词强化记忆。黑体字词汇为教师须重点训练、讲解部分,其余生词由教师酌情处理。

形容词短语用作状语

形容词短语用作状语 陕西勉县二中,周雨松 形容词不但可以作定语,表语和补语,还可以作状语,具有副词的功能。现归纳如下:1. 作时间状语 1) Ripe, these apples are very sweet. 成熟后,这些苹果非常甜。 2) we don`t eat vegetables raw. 我们不会生吃蔬菜 2. 作方式或伴随状语,具有补充说明谓语的作用 3) For a moment she just stood there, unable to believe what had just happed. 有一阵子,他站在那儿不能相信刚才发生的事情。 4) Overjoyed, they rushed to the front. 他们非常高兴,急步跑到前面。 5) Crusoe stared at the footprint, full of fear. 克鲁索盯着脚印看,满心恐惧。 6) He was lying in bed, awake, listening to the rushing wind. 他醒着躺在床上,静听着那急风。 7) Cheerful, efficient and warm-hearted, they will do everything to make your journey smooth and comfortable. 他们乐观,能干,热情,一定会想方设法使你一路顺风。 3. 作原因状语 8) Afraid of being scolded, for a moment, little Franz thought of playing truant. 害怕挨骂,小弗朗兹一时起了逃学的念头。 9) Easy to be with, he is warmly welcomed. 他平易近人,所以很受人欢迎。 4. 作让步状语 10) Every nation, big or small, should be equal. 国家无论大小,都应一律平等。 11) Old or young, they all like these cartoon pictures. 无论年龄大或小,他们都不得喜欢这些卡通画。 5. 作评注性状语,表示说话人的态度,看法。 12) Worse still, the lion could even carry off the baby in its mouth. 更糟糕的是,狮子甚至可能把婴儿叨走。 13) Strange, they shouldn` t arrive by now. 奇怪,他们这会应该来了。 14) Surprising, little Gauss worked out such a problem in such a short time. 真惊人,小高斯在这么短的时间就算出了这么难的题目。 6. 结果状语 15) He returned from war, safe and sound. 他安然无羔地从战场归来。

语义学论文撰写参考题目

语义学论文撰写参考题目 2011-12-01 1:07 1. 论语义学和语用学中的不同“意义” 2. 试论英语的语音象征 3. 论诗歌中的语语音象征 4. 论英语词汇的理据性 5. 论词汇的形态理据与词汇习得 6. 论英语语同形异义词与多义词的区别 7. 论多义词at/of…及其语义链 8. 论语义链与隐喻修辞 9. 从认知的角度探析常用词“take/have/go …”的多义模式 10. 20世纪后期西方语言语义学发展特点 11. 塔尔斯基的真理论概述 12. 拉考夫的认知语义学刍议 13. 跨文化英汉词汇语义差异性对比 14. 论语言意义的整合性 15. 论语言意义的三个层次 16. 语言学中的形式语义学简介 17. 论语境和词义 18. 论语境与同义关系 19. 论语义预设的表达功能 20. 语义理论在广告中的应用 21. 语义指称论与表征论的对比研究 22. 语义成分分析法综述

23. 语义学视角下的英汉语言歧义分析 24. 语义学研究模式下英语词汇意义的辩证观 25. 语义学研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6. 语义学中的“意义”-英语语义学习内容简介 27. 论语义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28. 语义学与语用学的互补性略论 29. 语义学与语用学中的意义含义之比较 30. 论语义学与英语语法教学 31. 语义学与英语听力学习 32. 语义学与英语写作 33. 语义场理论和篇章研究 34. 论语义与翻译 35. 论词的比喻义与词的比喻用法 36. 词汇语义演变的认知机制 37. 词汇语义学和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图式化研究 38. 词汇的联想意义及其语用功能 39. 词典学的新视角语义模块理论 40. 词源学与词汇语义学的关联 41. 论语用学与语义学的关系 42. 论语义蕴涵关系 43. 论语义的纵横结构与翻译 44. 论语义构成成分分析法分析英语一词多义现象 45. 论词义发展的界定和分类

古汉语中表示走路的词语

古汉语中表示走路的词语 汉语中表示“走路”的词语 行:行走;在堂上小步走。唐韩愈《师说》:“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吾师。’”步:在堂下举足慢慢走;徒步,行走。《史记项羽本纪》:“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垓下之围) 趋:跑,快走。明方苞《左忠毅公轶事》:“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小步快走,表示恭敬。《触龙说赵太后》:“入而徐趋,至而自谢。”;奔向,趋向。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在门外快步走。(《尔雅释宫》) 走:跑,逃跑。唐杜甫《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奔向,趋向。唐杜牧《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在中厅疾行。(《尔雅释宫》) 踱:漫步行走。《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奔:急走,跑。《聊斋志异狼三则》:“屠乃奔倚其下。” 在大路上疾行。(《尔雅释宫》) 跋:翻山越岭,在草丛山林中走。《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涉山川,蒙犯霜露。”涉:徒步渡水,在水中走。《吕氏春秋察今》:“循表而夜涉。”;渡深过膝的水。(《尔雅释水》) 厉:渡深过腰的水。《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 揭:提起衣服渡过潜水(不脱衣服涉水)。《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 跄:有节奏的走动。《诗经齐风猗嗟》:“巧趋跄兮。” 跕:托着鞋走路。《史记货殖列传》:“女子则鼓鸣瑟,跕履游媚富贵。” 跑:急走,奔逃。唐马戴《边将》:“红缰跑骏马,金镞掣秋鹰。” 蹽(liao):迅速地走;偷偷地走开。 过:走过,经过。《孟子梁惠王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齐桓晋文之事》)迈:行,前进。《诗经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摇摇。”(后引申为跨步或大踏步走。) 徙:步行。《易经贲》:“舍车而徙。”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晃的样子。唐皮日休《上贞观》:“天禄(兽名)行蹒跚。” 姗姗: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汉书外戚传》:“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徙涉:光着脚涉水过河。唐白居易《新丰折臂翁》:“大军徙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邋遢:行走的样子。元王子一《误入桃园》第一折:“眼见得路迢迢,芒鞋邋遢,抵多少古道西风鞭瘦马。” 徜徉:自由自在来回行走。宋曾巩《墨池记》:“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乎此邪?”;宋苏轼《武昌九曲亭记》:“相携徜徉而上。” 1 / 1

印欧语无生命与抽象名词性范畴约定中的理据性

印欧语无生命与抽象名词“性”范畴约定中的理据性摘要:名词“性”的范畴乃约定俗成,然约定非等于无理。即使是无生命名词与抽象名词,它们的语法性别,虽无自然性别基础,其约定也有据可寻。本文在结合法语、俄语、德语以及梵语等印欧语言材料,探讨这类名词语法性别标记的理据性。文章认为,理据性有单一性和多重性之别,而所谓无理实属表象,是多重历时理据在共时交叉的结果。历史语言学关于语法范畴演化进程研究的一个根本任务,即是对有关理据做出分门别类的梳理。然而,理据性不等于普遍性,不同语言其性别范畴的划分依据,有共性更有个性,有客观性更有主观性。 关键词: 无生命名词,性,约定,理据 1.引言 在典型的印欧语中,名词的性(Gender)因其在句法中的重要地位而成为语言系统中的一个基本语法范畴。这体现在修饰名词的形容词、数词、句子的谓语动词、指称名词的代词(包括关系代词、指示代词)甚至连词等,由于一致关系的要求,都可能要求和名词在“性”标记上保持一致。然而,名词性范畴的归属,特别是对无生命名词和抽象名词性范畴来说,语言社团常常缺少一以贯之、清晰可言的道理和根据。 本文旨在结合法语、俄语、德语以及梵语等印欧语言材料,探讨上述名词语法性别标记约定过程中的理据性。 2.研究综述 名词性(Gender)的范畴惟其重要,也突显其复杂。这一方面体现在其语法性别的可能数目上,虽然最常见的有三种(阴、阳、中性),但根据语言学家的调查,四种也并不少见;有些语言甚至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如非洲语言中就有甚至多达二十种的(Corbett 1991)。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在于其缺少一以贯之的确定标准。Bloomfield(1933)(提供页码)曾经说过:“似乎并没有什么实用的标准来确定同一个名词在德语里,法语里以及拉丁语里各是什么性。”Jesperson(1924)(提供页码)在《语法哲学》里也谈到:“把词语分成这三类,有时是有理据的,有时是无理据的……我们又发现雄性生物的名称是阴性或中性,雌性生物的名称是阳性或中性,无自然性别的事物或概念的名称是阳性或阴性。……意为‘桌子,思想,果实,雷’等的词在一种语言里是阳性,而在另一种语言里则是阴性。在这种杂乱五章的情况中要找到某个指导原则是根本不可能的。” 对于印欧语而言,无生命或抽象名词性的范畴有下面这些常见但难以解释的现象: (一)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中被赋予不同的语法性别。比如“房子”在俄语里是阳性,在法语里则为阴性;“死亡”在德语里为阳性,在俄语里则为阴性。 (二)在同一语言内部,具有两个以上意义的多义词被赋予不同的语法性别。比如,德语里的“See”,意为大海时是阴性,意为湖泊时则为阳性。法语里“Aigle”意 为“鹰”时是阳性,意为“旗帜”时为阴性。 (三)少数名词既可用作阳性,也可用作阴性。比如,梵语里的“积极”,法语里的“下午”、“复活节”、“会晤”等。 (四)有的词在语法上已有定性,但实际使用中可能指别的性别。比如俄语中的“Vrac” (医生)在形式上为阳性,但有可能指女医生;法语中的“Ministre”形式上为 阳性,但完全可能指女部长;德语中的阴性名词“Memme”(胆小鬼)很有可能 指男性,中性名词“Madchen”(小姑娘)意义上却是百分之百的阴性。 (五)很多语言里都有这种现象:名词性别随着单复数的改变而改变。法语中有些名词单数时为阳性,复数时为阴性。 (六)在同一语言内部,意义相近的词并非具有同一语法性别。德语里的“Uhr”(钟表)

介词to的多义性认知分析

介词to的多义性认知分析 引言 介词,按语法功能称“功能词”,用以标记事物间的关系(许国璋,1991)。语言学家常称“英语是介词的语言”(余士雄,1983),说明它是英语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词类。虽然它数量不多,且大多属于封闭类词汇,然而它的用途广泛,尤其在固定短语中的意义尤为纷繁复杂。受传统语义学(如Bloomfield,1933)的影响,大多数老师认为介词的多个义项互不相关,没有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都把介词当作“惯用法”来处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效率,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表面上近乎混乱的介词用法具有高度组织化的特征。本文从认知语法的立场出发,基于原型范畴化理论来研究介词“to”从原始空间意义到概念隐喻意义的拓展,一方面希望能够对学习者真正掌握介词的用法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希望能够推进介词的认知研究。 1原型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王寅,2007),简称原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提出的重要观点,其哲学根源于Wittgenstein的“相似性”研究。原型范畴的最主要认知特征就是其原型性。它确定了范畴内成员的地位不是平等的、而是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的。典型成员的突显性最强,最容易为人们感知。范畴内成员的关系是逐渐过渡、有层次的。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不是截然分开的。 自其创立以来,原型理论已广泛应用于众多语言现象的解释,如过去时、存在句、及物结构等。该理论弥补了传统范畴观的一些缺限,符合人类的认识特点,因此显示出越来越令人信服的解释力和广泛的适应性。对于介词研究,原型范畴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以说介词的各种意义和用法所形成的就是一个原型范畴,因为它具有原型范畴的诸多特性。本文拟从原型理论出发对介词to多义性进行解释。 2To的原型意义 原型意义是人们理解一个词的语义结构之关键。对于空间介词,原型意义是从其所表达的各种具体空间场景中抽象出来的一个空间结构的心理表征。Tyler&Evans(Tyler&Evans, 2003)在原则性多义模式中提出了五条推导介词的原型意义的检验标准。 首先,被验证的最早出现的意义可能是介词的原型意义(标准1)。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to的基本意义是“向,朝,对着(某方向或某处)”(in the direction of(sth);towards)。这个基本意义是以我们身体的物理空间体验为基础的,而在人类的空间识解中,空间概念被视为基本的概念结构(Lakoff,1987)。因此,从认知的角度看,介词to最初主要描写的是空间场景。 原型意义应在整个语义网络中占主导地位(标准2),也就是说,语义网络中的大多数义项都应与原型意义所表示的空间场景相关联。本文将分析《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列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一、基本教学情况 课程名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教学对象:中低级水平留学生 学生人数:3名 授课学时:45分钟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引导、图示使学生学习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个生词,并学会其读音、写法; 2、通过讲解新词语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并能在交际中使用; 3、适当对这些关于“在饭馆儿”的词语作出解释,从而扩大词汇量。 三、教学要求 1、要求能正确的掌握每个生词的读音; 2、要求能够正确书写每个生词 3、要求能运用本课生词造日常用的句子,并知道其运用的场合。 四、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或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语境具体,有助于理解。教师可采用动作表演、自由对话、分组对话等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更好的理解。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常出去外边的饭馆吃饭” “有。” “那你们都是怎么点菜的呢”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好吧,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的词汇,认识一下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生词导读: 给学生发印有18的生词一张纸,生词上方标注有拼音,给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熟悉。 接下来用ppt展示生词,分成三组,分别让每个学生读6个,如果学生发音错误,教师进行纠正。

(三)讲解生词: 1、“正好”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上展示一张同学们坐在一起吃饭的图片,教师给出一个情景,“大家正在吃饭,Adam正好来了” (3)让学生们自主思考“正好”的意思,引导后讲解时“这时候,刚刚好”的意思 (4)练习:模仿上面的情景,让学生分别造一个有“正好”的句子。 2、“门口”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走到教室门口,向学生提问:“老师站在哪里” (3)向学生讲解“门口”的意思是站在门外面的意思。 3、“清蒸”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插入一个关于“清蒸”的短视频,向学生讲解清蒸是做菜的一种方法 (3)向学生拓展其它的做菜方法,如炒,煮等。 4“味道”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 上展示四张关于“酸甜苦辣”的图片 (3)提问学生图片中的四种事物尝(吃)起来怎么样? (4)向学生讲解味道是舌头对于食物的感知,只有吃东西的时候才有感觉。 (5)练习:让学生就生活中常见的食物造一个关于“味道”的句子。 5、“嫩”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展示两组图片,分别是“婴儿和老人”“嫩芽和大树”,采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嫩字的理解。 (3)讲解嫩的意思是“初生而柔弱”或者“幼稚” (4)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嫩的东西,教师加以引导和纠正。 6、“香”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准备两个东西:香水和樟脑丸 (3)教师将香水拿到鼻子前面做深呼吸的动作,表示很香水;当把樟脑丸拿到鼻子前,捂住鼻子,表示难闻。用动作演绎加深学生对“香”的理 解,并告诉学生香的反义词是“丑”。 7、“菜单”“叫菜”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首先先展示菜单的图片,让学生清楚什么是菜单 (3)教师准备好一份菜单,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个当服务员,一个当手里拿着菜单的客人。让学生演绎一个情景:你在餐馆拿着菜单该怎么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