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效力与经济理性_农户参与新农保的行为逻辑研究_基于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的调查

动员效力与经济理性_农户参与新农保的行为逻辑研究_基于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的调查
动员效力与经济理性_农户参与新农保的行为逻辑研究_基于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的调查

动员效力与经济理性:农户参与新农保的行为逻辑研究*

———基于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的调查

钟涨宝李飞

提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农户普遍了解新农保,参保积极,但缴费水平偏低;宣传动员有助于提升农户信息了解程度,从而提升农户参保广度,但对参保深度无显著影响。当信息充分时,农户参保行为是完全经济理性行为,情理动员无显著影响;当信息不充分时,农户参保行为是有限理性行为,情理动员可以提升参保广度,但参保深度不足。社会动员效力与特定社会背景下社会成员的价值理念相关。在当前经济理性主导下,社会动员必须符合农户的经济利益。作为后发展国家,社会成员对新制度的理解与接受能力有限,社会动员具有推动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功能。

关键词:社会动员经济理性农户新农保行为

一、研究主题与文献回顾

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社会系统分化日趋复杂精细,传统的由家庭承担的众多功能逐渐从家庭这一结构中析出。这一方面是工业化大生产的直接产物,另一方面也与现代社会个人/家庭应对各种社会风险的能力有限有关。因此,西方现代民族国家普遍承担起了公民的社会福利责任。就养老保险而言,许多国家没有专门针对农民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而是把农民直接纳入全民基本保障之中(Hargreaves,ed at.,2004),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普遍比城市职工滞后(Attanasio&Brugiavini,2003;Bottazzi et al.,2006)。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国家的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0ASH007)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土地流转制度下的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福利多元主义的中国经验”(项目编号:2009RW001)的阶段性成果。衷心感谢匿名审稿人关于社会动员概念等方面的修改意见。

社会学研究2012.3

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筹资方面,各国政府都不同程度的给予财政补贴。从发展速度看,与西方很多国家相比,我国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速度是比较快的(王军,2010)。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有着独特的国情背景。1992年,民政部颁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标志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老农保”)开始建立。但由于采取“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资金筹集模式,政府财政责任缺位(汪柱旺,2006),这一制度最终以失败告终。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功能不断弱化。2000年我国整体迈入老龄化社会,农村养老问题愈加突出。2000年中国乡村老年人口数量是城镇的近两倍,乡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更高,高龄化程度更严重(柳清瑞、翁钱威,2010)。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国务院做出“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的决定,由此拉开了新一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探索。新、老农保的最大区别在于财政补助政策。针对目前的新农保试点工作,不少学者进行了理论或经验分析。学界普遍承认新农保的积极功能,但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一是从政府的角度看,存在地方政府筹资难、经办管理服务难、基金管理难、参保意识维持难、制度衔接难等问题(邓大松、薛惠元,2010;范永茂,2011;王翠琴、薛惠元,2011);二是就地区比较而言,地区间新农保发展水平不均衡,出现制度的“碎片化”(李冬妍,2011;范永茂,2011;黄瑞芹,2011);三是就农民意愿而言,年轻农民的参保意愿相对偏低,小部分农民缴费困难,“与子女相绑”的参保方式有违农民的意愿等(刘善槐等,2011)。此外,学界对于政府补贴“多缴多补”的政策存在争论,有学者认为“多缴多补”的激励机制必然会导致“利益转移”问题(王增文,2010),但也有学者认为如果缺乏内在的激励机制,将无法对农民形成有效刺激(邬家峰,2011)。

目前已有一些探讨影响农民/农户参加新农保因素的研究,普遍认为家庭收入等经济原因是制约农民参保的重要因素(张朝华,2010;黄阳涛等,2011)。农民非农经历及非农收入对农民参保的影响存在争议,有调查表明,务农时间越长(张朝华,2010)、以农业收入为来源(黄阳涛等,2011)的农民参保意愿低;但也有学者的调查得出了相反结论,认为务农者的参保积极性高,因为务农者经济收入不高,更需要参

论文动员效力与经济理性:农户参与新农保的行为逻辑研究

保来减缓养老压力(王媛,2011)。还有研究指出,农民的文化程度(张朝华,2010)、年龄、性别(王媛,2011)等也是影响农民参保的因素。上述研究主要侧重于经济理性的角度解释农民参保行为,认为农民参保与否是一个斤斤计较的结果。个别研究指出,农民参保行为中也存在一些非经济理性的因素,如村域信任对农民参保有正效应,村域信任水平越高,农民越可能缴费参保(吴玉锋,2011)。

总体而言,学界对新农保制度设计本身投入了较多关注,但对农民/农户的参保意愿和行为的研究不多,既有的研究也主要侧重于经济理性视角的分析。就当前的现实看,农户的行为受众多因素共同约制,尤其是当面临新制度或新事物时,农户行为更易受一些非理性因素影响。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实证研究,探究农户参与新农保的行为(下文简称“参保行为”)逻辑,以期为新农保的最终推广作出应有的贡献。由于农村中农户是农民最重要的重大事项决策单位,单个农民的意愿往往受制于整个农户的意志,故本文选择农户作为分析单位。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关于农户经济行为,学界一直存在经济理性(追求利润最大化)和非经济理性的争论,前者以美国经济学家T.W.舒尔茨的“理性小农”为代表,后者以美国经济学家J.斯科特的“生存小农”为代表。这些看似纷繁复杂的争论背后有着共同的目的:寻解农户经济行为的本质。从社会互构论的视角看,这种关于行为本体论的研究意义并不大,农户经济行为的逻辑是个体与社会长期互动的产物,其本身并不存在本质的规定性。农户经济行为究竟表现为理性还是非理性,与其社会发展水平和制度结构有关。结合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在农户的基本生存需要得以满足以及农户义利观发生变化的当下,中国农户经济行为总体上呈现出由生存理性向经济理性转变的趋势(翁贞林,2008)。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充分、感性因素的影响,这种经济理性更多地以有限理性的方式表现出来,即人们“主观上追求完全理性,但客观上只能有限地做到这一点”(Simon,1947)。因此,我们认为,在这一时期,农户的行为兼具理性与非理性的双重逻辑。农户的参保行为不仅是经济理性

社会学研究2012.3

的结果,而且是经济、政治、社会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本文着重探讨社会动员对农户参保行为的影响。社会动员是对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方式之一,且对农户行为仍然存在一定效力。在历次制度变革时,政府通常采用先典型示范后全国推广的方式进行,以确保制度的顺利嵌入。这当中,社会动员常常被用来引导民众自愿参与新制度。在新农保的试点工作中,社会动员同样是政府实现新制度嵌入的重要手段。当前农村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趋于多样化,电视、广播、报纸等现代媒介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信息传递功能,但这其中存在两个关键性缺陷:一是对社会事实的宣传往往比较概况,不够具体;二是受众对信息传播的信任度不够高。因此,在社会事实的具体信息传播方面,传统的人际传播不可替代,特别是村干部的宣传必不可少。而一般在新制度嵌入阶段,政府往往将宣传作为社会动员的一部分,赋予村干部双重角色,既是信息传播者,又是情理说服者,进行动员以推动农民参与。动员的绩效常常立竿见影,但如果忽视现代化进程本身需要,不符合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亦或社会成员本身并没有意识到符合自身利益需求),社会动员往往是无法持久的(吴忠民,2003)。因而农户如果不能确切看到参与的利益,其可能表现出消极参与或者退出参与,尤其是在当前基层政治权威下降、村民自治效力减弱的情况下。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在新农保试点阶段,农户的参保行为受经济理性和社会动员的双重形塑,表现出以经济理性为主导,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动员的影响。据此本文提出两个假设。

假设1:经济理性假设。农户参保行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参保的预期收益越大,农户参保越积极,这同时体现在参保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

本文的一个基本认识是:新农保政策是符合农户的长期利益需求的,参保几乎没有风险,在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农户的理性选择应是全部参保。因此在新农保推广阶段,对新农保的了解程度是农户参保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农户的家庭人口禀赋和家庭经济能力也是影响农户参保的重要因素。

假设2:社会动员假设。农户参保行为与社会动员相关,越是进行广泛社会动员的地区,农户参保越积极。从经济理性的角度看,农户的这种积极性主要体现在参保的广度而非深度上。

论文动员效力与经济理性:农户参与新农保的行为逻辑研究

(二)概念界定与变量测量

1.社会动员。其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观点是把社会动员看作社会现代化的过程,或是现代化的一种表现;狭义的观点则把社会动员集中理解为对社会中资源和人力及精神的动员,理解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前提或手段(杨龙,2004)。本文主要是在狭义层面上使用社会动员,意指政府或相关组织有目的地引导社会成员积极参与重大社会事项以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具体到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指村干部通过宣传讲解和情理说服,促使农户参与新农保的行为过程。其中,我们将通过村干部宣传讲解促使农户更全面地认识并主动参保的动员称之为宣传动员,将通过村干部的信任、面子、群体压力等在行为上促动农户参保的动员称之为情理动员。这两者是社会动员这同一行为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密不可分,相互关联。我们认为,在中国社会中的典型示范村落,其社会动员程度往往高于非典型示范村落,故测量时用“是否示范村”这一变量来指称社会动员程度的差异(见表1)。

2.经济理性。本文采用科尔曼的定义,认为理性是广义上具有目的性的活动,“对于行动者而言,不同的行动有不同的‘效益’,行动者的行动原则可以表述为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Coleman,1990)。其中,经济理性与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经济人”有关。“经济人”是指根据自己的理性来从事经济活动、选择经济行为的个人。较早的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理性行为是指选择利润最大化的行为,而之后一些经济学家以效用最大化来取代利润最大化(吕耀怀,1999)。由于新农保涉及的是投资和收益的利益问题,故本文的经济理性是指农户追求个体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经济理性假设下,信息了解程度、家庭人口禀赋和家庭经济能力是影响农户参保的三个重要因素。结合新农保制度的特点,家庭人口禀赋操作化为家庭老人比例、参保人身体健康水平两个指标;家庭经济能力操作化为2010年家庭总收入指标。

3.参保行为。本文以农户为分析单位,将参保行为分为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参保行为的广度是指单位农户中参保人口占农户总人口的比例,下文简称“农户参保人口比例”,用“P”表示。参保行为的深度是指参保农户中,单位农户参保人的平均缴费水平,下文简称“农户参保人口缴费水平”,用“Q”表示(见表1)。

表1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测量说明

概念变量名称定义或计算方法均值标准差因变量

参保广度参保深度

社会动员信息了解程度

家庭人口禀赋

家庭经济能力农户参保人口

比例

P=单位农户中参保人数?

单位农户的总人数a

.427b.266

农户参保人口

缴费水平

Q=单位农户中每个参保人

缴费水平之和?单位农户中

参保人数

469.261元c352.708自变量

是否示范村是=1,否=0.470.500

新农保了解程度

(户主)

1=完全不了解,2=了解不

多,3=大致了解,4=完全

了解d

2.77

3.964

农户家庭老人

比例

O=单位农户60岁及以上

人数?单位农户的总人数e

.222f.194

农户参保人身体

健康水平

H=单位农户中每个参保人

身体健康水平g之和?单位

农户中参保人数

3.779h.972

2010年家庭总

收入

3.586

万元

2.012

注:a计算时,没有参保的农户参保人数为0,相应地其参保人口比例为0。

b计算方法为:(P1+P2+P3+…+P n)/n,n为总户数,即样本量,为317。

c计算方法为:(Q1+Q2+Q3+…+Q m)/m,m为参保农户总数,为257。

d调查中将新农保制度细化为新农保政策的本质、政策的稳定性、基金筹集方式、养

老金构成及领取方式等方面。访问员针对每个方面对农户进行提问,根据农户的

回答情况判断其对新农保政策的了解程度。农户全部描述正确为“完全了解”,大

部分描述正确为“大致了解”,只有少部分描述正确为“了解不多”,不知道或者听

说过新农保但完全不知道具体政策的为“完全不了解”。

e计算时,没有老人的农户家庭老人比例为0。

f计算方法为:(O1+O2+O3+…+O n)/n,n为总户数,即样本量,为317。

g单个参保人身体健康水平测量:1=很差,2=较差,3=一般,4=较好,5=很好。

h计算方法为:(H1+H2+H3+…+H m)/m,m为参保农户总数,为257。

(三)调查地点及资料收集

从2009年国务院开展新农保试点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一直是新农保试点的重要地区之一。该地区的新农保主要通过个人年缴费(调查时分为200、400、600、800、1000和1200元6个档次)和集体补助社会学研究2012.3

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民提供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都存入个人缴费账户进行管理。个人缴费满15年且年满60周岁后可按月领取养老金,每月领取的养老金由基本养老金(每人每月100元,其中国家财政拨付55元,武汉市地方财政拨付45元)+(个人账户全部累积额+每年累计定期存款利息)/139两部分构成。①

新洲区最早确定了辖内双柳、阳逻、仓埠三个街道作为新农保推广试点街道。本次调查选取双柳街道,从其辖内41个村中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殷店村、周孟村和刘镇村3个村。三个村中除刘镇村经商者相对较多外,其他大部分村民以务农为主。其中,殷店村为新农保示范村,周孟村及刘镇村为非示范村。从收集的资料看,这些试点地区普遍运用社会动员推动农户参保,但相对而言示范村的社会动员力度要远远高于非示范村。示范村的村干部(包括村民小组干部)全部参与到新农保的社会动员工作中,深入农户进行新农保的政策讲解并情理动员农户参保。相反,在非示范村,由于在农户参保方面没有或只有较低的任务指标,其社会动员力度也就低得多。这里面有多种因素起作用,但最主要的是,作为示范村基层政府有严格的任务要求。在当前压力型体制下,名义上村民自治组织与基层政府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但实践中表现出的更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基层政府对村级组织有明确的工作指标,并根据业绩进行考核和奖惩。②因此对于基层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村委会一般都会认真贯彻,村干部动用各种正式与非正式关系形成一种情理压力或群体压力,最终促动农户参与。

在三个村中的问卷调查采用等距抽样方法,以户为抽样单位,首选户主填答,如果户主不在,则选择对家庭事务熟悉的成员回答。本次调查的具体时间为2011年4月。问卷采用访问式填答法,共填答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17份,有效回收率88.1%。受访者中男性占58.7%;平均年龄44.770岁;11.1%的被访对象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57.7%的人为初中,高中及以上占31.2%;51.7%的人务农,论文动员效力与经济理性:农户参与新农保的行为逻辑研究

①②

公式中的139指139个月,根据我国人均寿命71.5岁测算,从60周岁开始领取,共计139个月。

在最近的政府文件中明确表示,要“落实责任追究制。村干部有治庸问责的要求,……工作不规范、不到位、不按时间完成任务的,就是执行力不到位,要纳入治庸问责”。参见《60天扩面卓有成效鼓足干劲再战30天———把普惠全区城乡居民的好事做得更好》,武汉市新洲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http://www.xzldbz.com)。

社会学研究2012.3

48.3%的人为非农职业。农户平均家庭人口4.440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为1.010人;2010年农户家庭总收入平均为3.586万元。

三、结果与分析

(一)农户参与新农保的现状

1.农户对新农保的了解状况。调查显示,认为完全了解新农保的农户比率达到29.0%,大致了解的农户占27.8%,了解不多的占34.7%,完全不了解的仅占8.5%,说明农户对新农保普遍比较了解。从信息了解的途径看,以村干部的宣传动员为主,占60.3%,15.9%的农户是通过亲戚朋友了解的,通过电视宣传得知的占11.0%,还有部分农户是通过政府的宣传册、横幅、板报等其他途径了解的。这一结果证实了前述关于农村信息传播的理论分析,即目前农民对政策信息的获得主要依赖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自上而下的宣传。虽然随着经济发展,广播和电视在农村基本普及,互联网也正逐渐进入农户家庭,但这些现代化传播媒介的信息传播功能还比较有限。数据显示,宣传动员对农户了解新农保信息有重要影响。示范村的农户大多完全了解新农保,比例为57.3%,而非示范村的农户大多对新农保了解不多,比例为59.9%,Lambda系数为0.667。卡方检验表明,这一结果在总体中也成立(P<0.001)。说明在示范村,由于有明确的任务指标,村干部的宣传动员力度确实大得多。

2.农户对国家养老责任的认知。调查显示,77.3%的农户对“国家有责任解决每个农民的养老问题,因为这是每个农民都享有的权利”的观点表示很赞成或比较赞成,表示不太赞成或很不赞成的仅占4.1%;20.2%的农户对政府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寄以很高的期望,41.6%的农户有较高期望,期望较低或不抱期望的仅占12.9%。这说明,在社会保障体制逐步建立过程中,农户认知亦随之而变。传统的、更具道德意涵的社会保障观念①开始转变成为公民的权利认知,虽然

①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长期不健全,主要以对“五保户”等社会救济为主,

进入21世纪后才逐渐建立了农村低保、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制度。由于这一制度变迁是近年来才发生的,农民对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更多地仍是从传统社会救济的道德层面来理解,而不是作为一种权利来认知。

论文动员效力与经济理性:农户参与新农保的行为逻辑研究

这种认知可能与西方的公民权认知有所区别。

3.农户参保人口比例与缴费水平。调查对象参加新农保的农户比例达到81.0%。在所有的参保家庭中,2人参保的比例最大,占51.7%;其次为3人参保占22.2%;1人参保占16.3%;而有4人及以上参保的占9.8%。农户参保人口比例平均为0.427。现有政策规定只有年满16周岁、非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才能参保。因此,如果将每户中不符合参保范围的人口去除,参保比例会更高。参保人口缴费水平的平均值是469.261元,缴费水平偏低。

4.农户参保与否的动机。调查发现,农户参保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有:缴费水平及回报额度,比例为56.4%;政府的政策及态度,比例为54.5%;街坊四邻是否参保,比例为52.1%;参保人身体健康水平,比例为44.7%;家人的态度,比例为42.4%(详见表2)。这反映出农户参保时主要是基于经济理性,同时,政府的态度与群体压力是影响农户参保的非经济理性因素。农户不参保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困难,占总数的40.0%;觉得养老金标准太低没有吸引力的占1

5.0%;不相信新农保制度、担心政策不能长期稳定的占13.3%,不信任干部、怕交的钱被贪污的占15.0%,想先看看别人的情况,好就参与,不好就不参与的占15.0%,还有1.7%的是其他原因。这其中,经济困难是客观因素,短期内难以改变;觉得养老金标准太低没有吸引力则表明,目前“广覆盖,低水平”的制度设计不能满足部分农户的养老需求;最后三个影响因素反映了农户对政策稳定性、政策执行过程的不信任,以及由此产生的观望心态。这三者合计43.3%,反映出农户不参保虽然与经济能力有关,但也与这种不信任心理有关。

表2农户参保考虑的因素

参保考虑的因素频次(人)个案百分比(%)缴费水平及回报额度14556.4

参保人身体健康水平11544.7

家人的态度10942.4

街坊四邻是否参保13452.1

政府的政策及态度14054.5

其他2.8

注:此题为多选题,有效样本总数为257。

社会学研究2012.3

(二)农户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将农户参保行为分为参保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分别用“农户参保人口比例”和“农户参保人口缴费水平”表示,下文将分别探讨。经济学研究认为,现实中人们在看似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对信息的不完全了解(意味着“不确定性”和“风险”),往往最终导致行为结果的不完全理性,即有限理性。从行为主体看,虽然都是经济理性主导行为,但会表现出在信息了解程度不同的情况下,人们最终行为的差异。为此,本文首先建立“农户参保人口比例的整体模型”和“农户参保人口缴费水平的整体模型”,以得到总体上农户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其次,将“农户新农保了解程度”作为条件变量转换为二分变量进行条件分析,1=完全了解,0=部分了解或不了解,以探究不同信息了解程度下农户参保行为影响因素的差异,从而从更深层次地把握农户决策时的行为逻辑。同时,将“新农保了解程度”进行分组条件分析,意味着控制社会动员(是否示范村)中宣传动员的效力,这样在后文分组模型的分析中,“是否示范村”这一变量就主要体现了情理动员的效力。所有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均采用逐步回归法。

1.农户参保广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前文假设,将新农保了解程度、农户参保人身体健康水平、农户家庭老人比例、2010年家庭总收入、是否示范村作为自变量,农户参保人口比例作为因变量引进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户参保广度作影响因素分析,详见表3。

在所有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中,影响农户参保广度的变量有:新农保了解程度、农户家庭老人比例、农户参保人身体健康水平。其中,新农保了解程度影响最大,农户参保人身体健康水平影响最弱。调整后的R2为0.295,说明模型的解释力较好,可以消减29.5%的误差。从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户的参保广度基于经济理性,只有对新农保制度越了解(意味着更能认清新农保惠农的本质)、家中老人比例越高(意味着可以在短期内获得收益)、参保人身体健康水平越好(意味着可以长期收益),越倾向于参保。

为了更清晰地辨析社会动员过程中情理动员的效力,我们将“新农保了解程度”分组进行条件分析,再将其他自变量引进回归模型,结果发现,当信息充分时,调整后的R2仅为0.060,解释力很差,情理动员、参保人身体健康水平、家庭总收入对农户参保广度没有显著影响;

表3农户参保广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模型自变量和常数项标准回归

系数Beta

检验

值t

显著度容忍度

方差膨胀

因子

回归方程

检验

总体未分组情况下

信息充分情况下

信息不充分情况下常数项-1.845.066

新农保了解程度.4659.190.000.872 1.147

农户家庭老人比例.243 5.112.000.984 1.016

农户参保人身体

健康水平

.101 1.988.048.860 1.163

常数项23.582.000

农户家庭老人比例.265 2.604.011 1.000 1.000

常数项 1.150.251

农户家庭老人比例.260 4.149.000.982 1.019

是否示范村.206 3.291.001.983 1.017

农户参保人身体

健康水平

.156 2.491.013.991 1.010

R2=.302

调整后

R2=.295

F=45.113

Sig=.000

R2=.070

调整后

R2=.060

F=6.779

Sig=.011

R2=.145

调整后

R2=.133

F=12.481

Sig=.000

当信息不充分时,调整后的R2为0.133,解释力有所提高,农户家庭老人比例、情理动员、参保人身体健康水平对农户参保广度有显著影响,详见表3。对比三个模型的分析结果我们认为,当信息充分时模型几乎丧失解释力的原因在于,农户完全能够认识到新农保制度对自己的利益有促进作用,“即使投保人死亡,剩余的个人缴费资金全部返还”,从而使得家庭人口禀赋、家庭经济能力、情理动员的作用丧失或被掩盖,即农户认同“我们不管家庭经济怎样,有没有老人,健康状况如何,也不论村干部是否情理动员,反正参加不会错”。这点我们也可通过农户对新农保了解程度与是否参与新农保的卡方检验进行验证。

从表4中我们看出,在完全了解新农保的农户中,97.8%的农户参与了新农保,而在部分了解或不了解新农保的农户中,这一比率下降为74.1%,卡方检验表明这一结论在总体中也成立。在此意义上,通过宣传动员,增加农户的信息了解对农户参保具有重要意义。当信息不充分时,农户对新农保制度了解不全面,不能真正认识到新农保惠农的本质,从而在决策时更注重家庭的老人比例和参保人身体健康水平,以确保能够尽快且尽可能多地获益。情理动员此时也对农户的参保行为起论文动员效力与经济理性:农户参与新农保的行为逻辑研究

表4信息了解程度与农户是否参保的交互分类表

家人是否参保

新农保了解程度

完全了解(%)部分了解或不了解(%)

总数(%)

是97.874.181.0

否 2.225.919.0

总数(人)92224316

注:显著性检验卡方值=23.852,自由度=1,P<0.001。

到了推动作用。当信息不充分时,意味着自己拿捏不准,村干部的情理动员及其造成的情感压力、周围邻居行为的群体压力都使农户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新农保中来。农户顺从这种压力的原因:一是传统文化中的人情事理观念的作用;二是顺从群体压力,某种程度上也是基于参保行为的安全感———“大家不会错”,“即使错,也不是我一人”。

2.农户参保深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前文假设,将新农保了解程度、农户参保人身体健康水平、农户家庭参保人数、2010年家庭总收入、是否示范村作为自变量,农户参保人口缴费水平作为因变量引进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详见表5。

表5农户参保深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模型自变量和常数项标准回归

系数Beta

检验

值t

显著度容忍度

方差膨

胀因子

回归方

程检验

总体未分组情况下

信息充分情况下

信息不充分情况下常数项.686.494

农户参保人身体健康

水平

.231 3.668.000.830 1.204

是否示范村-.381-5.459.000.677 1.478

2010年家庭总收入.330 4.665.000.656 1.524

常数项 2.730.008

2010年家庭总收入.405 4.354.000.970 1.031

农户家庭参保人数-.265-2.848.005.970 1.031

常数项 1.293.198

2010年家庭总收入.182 2.307.022.816 1.226

是否示范村-.381-4.949.000.860 1.163

农户参保人身体健康

水平

.201 2.727.007.938 1.066

R2=.167

调整后

R2=.157

F=16.891

Sig=.000

R2=.271

调整后

R2=.254

F=16.165

Sig=.000

R2=.169

调整后

R2=.154

F=11.046

Sig=.000

社会学研究2012.3

论文动员效力与经济理性:农户参与新农保的行为逻辑研究

在所有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中,影响农户参保深度的变量有:农户参保人身体健康水平、是否示范村、家庭总收入。调整后的R2为0.157,说明模型的解释力一般,可以消减15.7%的误差。在农户参保行为的深度方面,家庭总收入越高,农户参保人口缴费水平就越高。这从表面看是与农户的经济水平相关,但究其实质是新农保中“多缴多补,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在发挥作用。参保人身体健康水平越好,农户参保人口缴费水平就越高。参保人越健康,受益周期便越长,“多收益越大。新农保了解程度对农户参保深度没有影响,信息充分只能提升参保广度。“是否示范村”的影响较大,标准回归系数为-0.381。这说明示范村的农户参保人口缴费水平比非示范村要低(参见表5)。

为了进一步弄清社会动员的效力,将“新农保了解程度”进行分组条件分析,再将其他自变量引进回归模型时我们发现,当信息充分时,只有家庭总收入、农户家庭参保人数对农户参保深度产生影响,调整后的R2为0.254,模型解释力比未引进条件变量时有明显上升;当信息不充分时,农户参保深度的影响因素仍然是农户参保人身体健康水平、是否示范村、家庭总收入3个变量。调整后的R2为0.154,模型解释力与未引进条件变量时基本一致(详见表5)。对比三个模型我们发现,当信息充分时,参保人身体健康水平和情理动员的影响消失,家庭总收入的影响最大,标准回归系数达0.405,农户家庭参保人数的影响也凸显,标准回归系数达-0.265(详见表5)。这种变化表明,信息充分时,真正制约参保深度的是家庭经济能力和家庭参保人数,经济条件好的农户会多缴纳一些,家中参保人数多,那么相应每个人的缴费水平就会低一些。以此来看,这种参保行为是完全经济理性的。

当信息不充分时,农户参保深度的影响因素与总体未分组时基本一致,其中是否是示范村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标准回归系数仍为-0.381。综合三个模型说明,总体未分组时社会动员的效力即为信息不充分时的社会动员效力,都由情理动员产生。进一步统计显示,当信息充分时,示范村与非示范村的农户参保人口缴费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当信息不充分时,示范村的农户参保人口缴费水平的平均值为288.5元,而非示范村的平均值为521.7元,独立样本检验显示,这一差异在总体中也存在(详见表6)。这是因为当信息不充分时,农户承受村干部情理动员的压力,遵从传统理性选择参保;同时又担心不能受益,怀疑政策的稳定性。这样,在不能确信参保的收益时,迫于村干部情理动

员的压力,就“先少交一点,再看看”、“即使损失了,也不多”。相反在情理动员比较弱的非示范村,农户则主要考虑家庭经济能力和参保人身体健康水平,最终造成非示范村农户参保深度要高于示范村。此外,当信息不充分时,农户参保人身体健康水平对参保深度的影响力略高于家庭经济能力。这表明,此时农户参保的深度是有限理性下的抉择,在不能确保收益时行为更趋保守。

表6信息不充分时农户参保人口缴费水平的独立样本t检验变量变量取值频次平均值标准差

是否示范村是115521.740408.416否52288.462195.693

注:显著性检验t值=4.988,自由度=164.4,P<0.00。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本文证实了前文提出的两个假设,农户的参保行为是追求经济理性的结果,但这其中也受社会动员的影响。

四、结论与讨论

(一)基本结论

本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农户新农保的参与行为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农户整体参保状况较好。通过村干部的宣传动员,农户比较了解新农保,积极参与,但缴费水平偏低。大部分农户赞成国家在养老中负有责任的观点,表明农户开始意识到社会保障的公民权利属性。参保时,农户主要考虑缴费水平及回报额度、政府的政策及态度、街坊四邻是否参保。农户经济能力不足、对新农保制度本身及制度执行的不信任,是农户不参保的主要原因。

2.总体而言,宣传动员有助于提升农户信息了解程度,从而提升农户参保广度,但对参保深度无显著影响。

3.当信息充分时,农户参保行为是完全经济理性行为,情理动员对农户参保无显著影响。由于认识到新农保制度的惠农本质,无论家庭经济能力和家庭人口禀赋如何,无论村干部是否情理动员,绝大多数社会学研究2012.3

论文动员效力与经济理性:农户参与新农保的行为逻辑研究

农户都积极参保。农户参保的深度主要受家庭经济能力的影响,家庭人口禀赋和情理动员影响不显著。

4.当信息不充分时,农户参保行为是有限理性行为,情理动员可以提升农户参保的广度,但参保深度不足。在参保广度方面,由于农户不能完全认识新农保的惠农本质,对长期受益的预期不确定,为了在短期内稳定地获得收益,那些家庭有老人、身体健康水平良好的农户更倾向于参保;同时,村干部的情理动员产生的情感压力和群体压力也会促进农户参保。在参保深度方面,农户选择参保时,主要考虑参保人身体健康水平和家庭经济能力;同时,在情理动员之下,农户的缴费水平偏低。这反映出信息不充分时,农户面对情理动员的行为逻辑是参与但不深入。“参与”是为了符合社会情理规范和遵从群体规则,“不深入”则体现了经济理性,在不能确定收益的情况下,控制投入以规避风险。

综上,农户的参保行为归根结底是一个经济理性行为。社会动员的效力主要体现在农户的参保广度上,宣传动员和情理动员都具有提升农户参保广度的作用。社会动员对农户参保深度的影响甚微,在信息不充分时,情理动员还使农户参保体现出广而不深的特点。其实,村干部的社会动员目标也更多地是提升参保广度而非深度。参保深度主要取决于农户自身的经济能力和价值偏好。由此看出,在新农保的试点及推广过程中,社会动员十分必要。

(二)延伸讨论

从更深远的角度看,本文回应了当前有关中国农户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即“农户经济行为究竟是经济理性还是非经济理性”?从本研究的结论看,在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主导农户行为的是经济理性的逻辑,而且由于信息不充分的影响,农户更多地表现出有限理性的一面。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信息不充分往往与农户收集信息的能力有关,如果农户收集能力较低,信息自然不充分。信息不充分还与农户较低的文化水平有关,由于有限的认知能力和计算能力,导致对信息的理解产生误差。各种非理性因素只能在信息不充分时对农户行为起作用,而且在不能看清实质的利益回报之前,这种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参与行为的广度而不是深度上。

本文还回应了现今普遍争论的有关“转型背景下,国家对农村社会动员的能力”问题。有学者认为国家对农村的社会动员能力逐渐弱

社会学研究2012.3

化(吴忠民,2003;杨福忠,2001)。但也有学者认为中国30年改革保持了动员能力的可持续性(郑杭生,2008)。本研究主要支持了后者的观点。社会动员有助于农户更加清晰地认识社会事实,从而参与到制度建设中来,在信息收集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情理动员会促使农户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新制度建设,虽然这种参与往往缺乏深度。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社会动员能力与农村熟人或半熟人社会的性质有关。在此环境下,村干部本身兼具多重角色,如政府代言人、村民利益代表、意见领袖、亲戚、邻居、朋友等,由此村干部的社会动员才能立竿见影,发挥巨大效力。相反,在高流动、高异质性的城市社会中,社会动员尤其是情理动员不一定能够发挥如此效力。而从长期看,社会动员要真正发挥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根本的是取决于动员参与的社会事项是否真正符合农户的利益诉求。否则,农户或根本不参与(信息充分条件下),或即使参与了可能也是消极的参与,最终还会退出(信息不充分条件下)。

由此,我们认为,国家对农村的社会动员能力不能简而论之。改革前后的社会背景不一样,农户的价值理念也不一致。现在学界普遍认为,改革前,国家之所以有着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主要与总体性社会下国家对各种资源的垄断有关(夏少琼,2006),这道出了经济制约或政治制约的实质,符合经典的社会交换理论的命题。①但事实上,这种社会动员能力的获得,可能还与当时普遍弥漫的政治信仰和个人崇拜的社会氛围有关。在这种氛围下,人们的行为更多地表现出马克斯·韦伯所谓的“价值合理性”、“情感性”,以及“传统理性”的特质。相反,改革之后,整个社会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此人们逐渐树立了“经济理性”的行动准则,也因此使得国家的社会动员能力下降。但如果动员参与的事项本身符合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亦或具有很高的道德属性,人们还是会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这在2003年的“非典”、2008年初南方冰雪灾害、“5.12”汶川地震等事件中已经显露出来。当动员参与的事项不符合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也不具有很高的道德属性,人们的参与热情就低得多,这在很多城市创办“文明城市”的社会动员,以及农村村民选举的社会动员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因此,

①在此情况下,出于各种物质利益和政治声誉的考虑,社会成员极可能被动参与,但其内心

并不认同。就此而言,国家社会动员能力的减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论文动员效力与经济理性:农户参与新农保的行为逻辑研究

我们认为,社会动员能力不能简单地说是“上升”还是“下降”,它取决于人们的行为究竟是以何种“理性”为主导。这里还要说明的是,在确立经济理性的价值标准的同时,现代社会还需树立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民主参与理念。目前转型中国的问题可能在于过分强调经济理性,以致于在道德建设、民主建设领域的社会动员难以奏效。

我们还要强调的是,作为一种手段,社会动员推动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具有不可少的重要功能。只要社会事项符合社会成员的价值理念,政府的社会动员与之并不冲突。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成员的现代性获得本身即是一个缓慢的进程。一项好的社会制度,如果单纯依赖社会成员自发的认识参与,其进程亦会相当缓慢。当社会成员不能充分读懂社会制度时,社会动员可以加深社会成员对社会制度的认知,从而做出理性参与的行为选择;在不能加深认知的情况下则可以优先促成社会成员行为的改变,虽然这种改变并非完全理性,但从长远看,这种参与行为本身就会促进其认知的改变,走向完全理性,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项实证研究,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前文所言,不同农户收集和理解信息的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辨别农户信息了解的个体禀赋差异。从理论上看,农户家庭成员的职业背景,尤其是家庭中是否有外出务工者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在本研究中,关于职业只区分了“务农”和“非农”,无法深入分析,这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完善、探讨。

参考文献:

邓大松、薛惠元,201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行中的难点分析———兼析个人、集体和政府的筹资能力》,《经济体制改革》第1期。

范永茂,2011,《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财政管理问题研究————以某省会城市四个县区的改革试点为例》,《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黄瑞芹,201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能力及其评价———基于湖北6个试点县(区、市)的调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期。

黄阳涛、李放、吕伟,2011,《农民参加新农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对江苏省部分试点县的调查》,《新金融》第6期。

李冬妍,2011,《“新农保”制度:现状评析与政策建议》,《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第1期。

刘善槐、邬志辉、何圣财,201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状况及对策———基于吉林省5000农户的调查研究》,《调研世界》第2期。

社会学研究2012.3

柳清瑞、翁钱威,2010,《基于人口老龄化的老年津贴供求分析》,《中国软科学》第12期。

吕耀怀,1999,《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学术论坛》第3期。

汪柱旺,2006,《农村养老保险:供给主体与制度创新》,《当代财经》第10期。

王翠琴、薛惠元,201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相关制度衔接问题初探》,《经济体制改革》第4期。

王军,2010,《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成就与展望》,《财政研究》第8期。

王媛,2011,《“新农保”参保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农户调查的Logit回归模型》,《农村经济》第7期。

王增文,201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边缘群体”利益转移问题研究———以“东莞模式”、“苏州模式”和“郊区模式”为视角》,《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1期。

翁贞林,2008,《农户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与述评》,《农业经济问题》第8期。

邬家峰,2011,《预期理论视阈中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求实》第1期。

吴玉锋,201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实证研究:一个信任分析视角》,《人口研究》第4期。

吴忠民,2003,《重新发现社会动员》,《理论前沿》第21期。

夏少琼,2006,《建国以来社会动员制度的变迁》,《唯实》第2期。

杨福忠,2001,《从社会动员能力看当前国家同农民的关系》,《黑龙江社会科学》第3期。

杨龙,2004,《经济发展中的社会动员及其特殊性》,《天津社会科学》第4期。

张朝华,2010,《农户参加新农保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广东珠海斗门、茂名茂南的调查》,《农业技术经济》第6期。

郑杭生,2008,《改革开放30年:快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从社会学视角看中国社会的几个显著特点》,《社会科学研究》第4期。

Attanasio,O.P.&E.A.Brugiavini2003,“Social Security and Households’Saving.”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18(3).

Bottazzi,R.,T.Jappelli&M.Padula2006,“Retirement Expectations,Pension Reforms,and Their Impact on Private Wealth Accumulation.”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90(12).Coleman,J.S.1990,Foundation of Social Theory.Cambridge: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argreaves,J.,M.A.Collinson,K.Kahn,S.J.Clark&S.M.Tollman2004,“Childhood Mortality among Former Mozambican Refugees and Their Hosts in Rural South Afric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33(1).

Simon,H.1947,Administrative Behavior.New York:Macmillan.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系、

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社会管理研究中心(钟涨宝)

长江大学社会学系(李飞)

责任编辑:张志敏

fected by HIV/AIDS through contaminated blood products,and the policy campaign seeking compensation and justice initiated by the patients who got infected with HIV/ AIDS through hospital transfusion.The former two campaigns were successful but the last one failed.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different outcomes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of the three collective action organizations,the use of various tactics,and the political opportunity structures shaped by problem framing schemes and the interactions with various political actors within the policy do-main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Institution:The vertical boundary struc-ture and its operation in Danwei organization Zhang Zhaoshu113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amine the decision logic,group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legitimacy acquirement strategies in the course of new institution’s im-plementation in a vertical boundary structure between decision-makers and the mem-bers of the organization.The case shows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institu-tion is firstly an operation of backstage decision,and its basic logic is to put the des-ignated person on the designated position through designated policy.Due to the ab-sence of stable consensus of a fixed group,the responses of the Danwei members bear a characteristic of checks and balances,which has reduced the possibility of institu-tional revision.To a certain degree,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s acquirement of le-gitimacy is related to the situational pressure and its influence on voting,which is constructed by ritual organizational activities.In brief,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institution is a process of overcoming the vertical boundary structure and its structural tensions.

Mobilization Effect and Economic Rationality:The behavior logic of peas-ant households’participation in new-type rural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

Zhong Zhangbao&Li fei139……………………………………

Abstract: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peasant households generally understand the new-type rural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t,but with low level of payment.Propaganda and mobilization could improve peasant households’understanding on the new social pension program,so it has positive effect on the scope of participation,but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epth of par-ticipation.When information is sufficient,pension participation is a completely ra-tional economic behavior,and social mobilization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epth of participation;when information is insufficient,pension participation is a limited rational behavior,and social mobiliza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scope of participation but lack of effect on participation depth.In short,peasant households’pension participation is an economic rational behavior,and social mobiliza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scope of participation but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depth of partici-

pation.The effectiveness of social mobilization depends on whether it meets people’s values in the specific social backgrounds.Given the dominance of economic rationali-ty in pension participation,the effectiveness of mobilization must meet peasant house-holds’economic interests.In developing countries,people’s understanding and ac-ceptance of new institutions are limited,so social mobilization has a positive function in promoting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Family Endowment,Family Decision and the Returning of Rural Mi-grants Shi Zhilei&Yang Yunyan157………………………………

Abstract:Previous studies mainly took individuals as their research subjects when analyzing why rural migrants return home,while this study adopted households as re-search subjects and examined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family endowments’effect on the returning of rural migrants from the view of new household economics.Through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family endowments on labor return,the effect of family en-dowments on individual development is estimated.The study finds that there is a “family endowment effect”:with effective use of family endowments,the returner could get higher return on investments at home;it is also the major way to achieve capability development after they return;in addition,another motive for return is that the human capital and economic capital accumulated in cities could bring higher re-turns back home.

Social Status Compensation through Transnational Practices: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remittances between two emigrant groups from South China Li Xiangyi&Zhou Min182…………………………………

Abstract:Since China implements economic reforms and relaxes its policy toward di-asporic communities,many overseas Chinese have made donations to their hometowns (qiaoxiang in Chinese)for noneconomic purposes,notably for building schools,li-braries,and ancestral shrines,which may be referred to as cultural remittances.This type of transnational practice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sociocultural development in qiaoxiang.But from our observation,patterns of transnational practices differ among emigrant groups from different places of origin.Informed by prior research,we pro-pos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social status compensation and illustrate it by analy-zing comparative data collected from fieldwork in two qiaoxiang—K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Wen Town in Hainan Province.We find that the gap in geo-political positions between the sending and receiving countries reduces the transaction costs of remittances-sending,hence increasing the ability of emigrants to make dona-tions for noneconomic purposes.We also find that emigrants’status inconsistency and their sense of belonging in receiving societies greatly influence cultural remit-tances-sending.In addition,local governments and qiaoxiang societies respond to emigrant transnational practices differently.These macro,meso,and micro factors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办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7〕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19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区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武政〔2018〕58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支持总部企业发展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武政规〔2018〕38号)、《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武发〔2018〕2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坚持以下原则:(一)优先支持重点产业。优先支持本区重点发展的下一代汽车、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通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体育旅游、检验检测等优质项目。(二)支持与贡献相适应。原则上本区对企业的所有资金支持,与企业对本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相适应。(三)就高不重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同一项目、同一事项,省、市、区出台更优惠政策和条件的,按照就高原则不重复执行,对通过本区“一事一议”享受的同类事项不重复享受。(四)诚信守诺。若被支持企业违反承诺,弄虚作假,将视情节轻重,追回已经发放的支持金或扣除其他应发放资金,并纳入失信名单。(五)守法守规。对在安全、环保、社会稳定等方面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企业,视情节 —1 —

轻重,暂缓或取消政策兑现申请资格。 本办法适用的企业或机构,必须在本区注册并依法纳税且承诺至少5年不迁离注册及办公地址、不改变在本区的纳税义务、不减少注册资本。适用的个人必须工作于满足上述条件的企业或机构。 本办法所称总部企业需满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支持总部企业发展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武政规〔2018〕38号)的认定标准。 第一条支持项目落户 (一)对新落户项目,正式投产(经营)3年内亩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0万元且亩均年财政贡献达到50万元,或亩均年财政贡献达到200万元的,按照区级财政贡献的70%给予奖励,亩均年财政贡献达到50万元的,按照区级财政贡献的50%给予奖励。原则上以上奖励应自达到条件起连续奖励3年,每年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财政贡献累计达到200万元,且已在本区经营的公司(含分公司),新设立独立法人公司,可参考原公司财政贡献,对其区级增量部分按照100%给予连续3年奖励,每年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享受本项奖励的项目不再享受其他招商奖励。 (二)对2017年1月1日及以后设立的企业经认定为总部企业的,给予落户奖励:实收资本5亿元及以上的,按照实际到位资金的2.5%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实收资本5亿元以下的,按照实际到位资金的2%给予奖励。奖励资金自认定 —2 —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2018_2019春学期8年级物理期末试题

新洲区2018~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物理试题 答卷时间 :90分钟 满分:100分2019.6 一、选择题。(每小题仅1个选项符合题意,将正确选项序号填入表格里。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实验室,用弹簧测力计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A.力 B.体积 C.密度 D.质量 2.关于小球的重力示意图,下列画法正确的是 3.如图所示的机械中,使用时不能省力,但能省距离的是 4.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5.小明快速地由一楼跑到二楼的过程中,他的功率约为 A.3W B.30W C.300W D.3000W 6.下列情景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绕地匀速运动的卫星 B.加速追赶猎物的猎豹 C.下落的苹果 D.匀速下降 的运动员 7.如图为种可感知天气变化的工艺玻璃,内装适量有色液体。A为密闭球体,B A B C D

为上端开口的玻璃管,底部与A相连。关于此工艺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瓶是连通器 B.若将此瓶从一楼拿到十楼,B管液面会下降 C.若将此瓶放在室外,起风时,B管液面会上升 D.通常晴天大气压比阴雨天高,则阴雨天静置室内B管液面比晴天低 8.如图所示,小明用矿泉水瓶和小玻璃瓶制作了一个“浮沉子”他将装有适量水 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矿泉水瓶内的水面上,矿泉水瓶内留有少量空 气,拧紧瓶盖使其密封.当用力挤压矿泉水瓶子,可以看到矿泉水瓶内的小玻璃 瓶下沉;松手,会看到小玻璃瓶又浮起来了.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它的浮沉,而 且随着挤压力度的变化,我们还能控制小玻璃瓶悬浮在矿泉水瓶中的任一位置关 于“浮沉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力挤压矿泉水瓶时,小玻璃内的气体密度不变且下沉 B.潜水艇的原理与“浮沉子”的浮沉原理相同 C.“浮沉子”下沉时,矿泉水瓶底部受到的压强变小 D.“浮沉子”上浮时,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9.有一种叫“蹦极”的游戏,游戏者将根有弹性的绳子端系在身上,另一端 固定在高处,从高处跳下,如图所示,图中a点是弹性绳自然下垂时的位置, c点是游戏者所到达的最低点,在游戏者由跳台至最低点c的过程中,空气阻 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中游戏者在a点的动能最大 B.整个过程中游戏者力势能的减小量等F他的动能增加量 C.游戏者在c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D.a点到c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小 10.人体中的许多部位都具有杠杆的功能如图是人用手托住物体时手臂 的示意图,当人手托5kg的物体保持平衡时,肱二头肌收缩对桡骨所施 加力的大小一定 A.大于5kg B.大于49N C.小于49N D.等于49N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活塞式抽水机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提起活塞时,阀门关闭(选填“A”、“B"),管外的水在的作用下进入圆筒。 12.上图是台球比赛中的情景,击球前台球静止在球台上,台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 (选填“平衡力”相互作用力");击球后,球离开球杆仍能向前运动是由于的缘故,而球的速度越来越小,是因为受到的作用 13.右上图为奥运会升旗示意图,A装置是滑轮,使用它的目的是。 14.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武汉市新洲区2018-2019年九年级上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武汉市新洲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 数学试题 答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2019.11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 A. x≥0 B. x≥-2 C. x≥2 D. x≤-2 2.方程x(x-1)=2的解是() A.x=-1 B.x=-2 C.x1=1,x2=-2 D.x1=-1,x2=2 3.下面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4.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4x+3=0的两个根,则x1x2的值是 A.4 B. 3 C.-4 D.-3 5.已知相交两圆的半径分别是5和8,那么这两圆的圆心距d的取值范围是 A.d>3 B. d<13 C. 3<d<13 D. d=3或d=13 6.有两个完全重合的矩形,将其中一个始终保持不动,另一个矩形绕其对称中心O按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每次均旋转45°,第1次旋转后得到图①,第2次旋转后得到图 ②,…,则第10次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图①~④中相同的是 A.图① B.图②C.图③D.图④

7.不解方程,判定关于x的方程x2+kx+k﹣2=0的根的情况是 A.无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两个实数根 D.随k值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判定 8.某品牌电脑2009年的销售单价为7200元,由于科技进步和新型电子原材料的开发运用,该品牌电脑成本不断下降,销售单价也逐年下降.至2011年该品牌电脑的销售单价为4900元,设2009年至2010年,2010年至2011年这两年该品牌电脑的销售单价年平均降低率均为x,则可列出的正确的方程为 A.4900(1+x)2=7200 B.7200(1-2x)=4900 C.7200(1-x)=4900(1+x) D.7200(1-x)2=4900 9.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OBC=30°,则∠BAC的 度数为 A.30° B.45° C.60° D.70° 10.如图,铁路MN和公路PQ在点O处交汇,∠QON=30°,公路PQ上A处距离O点240米,如果火车行驶时,周围200米以内会受到噪音的 影响,那么火车在铁路MN上沿MN方向以72千米/小时 的速度行驶时,A处受到噪音影响的时间为 A.12秒B.16秒 C.20秒 D.24秒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计算:= ;(-)2= ; - = .12.已知点A(3,2),则点A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180°后的对应点A1的坐标为. 13.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为,则实数的值是 . 14.两个数的差为8,积为48,则这两个数是 . 15.国庆期间某单位排练节目需用到如图所示的扇形布扇,布扇完全打开后,外侧两竹条AB、AC的夹角为120°,AB的长为30cm,贴布部分BD的长为20cm,则贴布部分的面积约为 cm2(π取3)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的半径为5,点P为直线y=-x+4上的一点,过点P作⊙O的切线PC、PD,切点分别为C、D,若PC⊥PD,则点P的坐标为.

论线性经济到循环经济的发展

论线性经济到循环经济的发展 摘要:工业革命后,线性经济的发展使矿产资源日益枯竭,并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应运而生,使地球上有限的矿产资源得以循环使用,使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线性经济清洁生产资源再生 资源是制约人类文明文明的决定性因素。 16世纪,由蒸汽机引发的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为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一场浩浩荡荡的对资源的“掠夺战”开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落后的生产技术、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以及人们在极小的付出后获得的极大的回报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经济的经营模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商人的亲睐。随着制造业的高度发展,线性经济“重开采,轻再生”的模式不仅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生产规模大,不断被“发现”的矿产资源也被严重透支,还给后代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生态债”,能源短缺开始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据统计,中国GDP,至少有18%依靠生态和资源的透支。 人们开始反思如何改变现状,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生产过程的末端,对产生的污染物实施有效的治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环境的破坏趋势,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与线性经济相伴随的末端治理凸显其局限性。首先,传统的末端治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生产所带来的污染。其次,末端治理成本较高,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末端治理使企业满足于在环保法规内生产,而阻碍了环保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第四,末端

治理阻碍社会技术的革新。 在不可逆转的资源枯竭的现状下,“再生”成为唯一的解决办法。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即将到来的宇宙飞船式经济》一文中首先提出人类未来的经济法则应该像宇宙飞船中的“封闭经济系统”那样通过循环进行物质的再生产。 近半个世纪,资源开发的经济成本与环境代价加大,部分国家甚至已经开采使用深海能源,能源价格上涨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与此同时,近三百年来产生的“工业废物”却在不断增加,精明的商人发现了这座巨大的“金矿”并开始“转型”利用废物提炼有用的原材料,加速了回收利用的技术。社会生产逐渐开始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资源再生时代”结束了“资源掠夺时代”,“循环型社会”在逐渐成型、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循环经济的生产发展模式,对企业本身、对环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促使人与自然走向和谐!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改革的重中之重! 从企业的角度看,循环经济不仅节省了原材料,也降低了企业的排污量,真正做到“降耗”、“减排”;另一方面,废弃物的循环使用让企业原材料物质流减少,促进企业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从区域的角度看,建设如丹麦卡伦堡工业园之类的生态工业园,使得不同的企业之间互相消解所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实现范围内企业间的共生,减少废料的产生与处理费用,促进物料的循环使用,同时实现经济增长与环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2013年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武汉市新洲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数 学 试 题 答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0.04的算术平方根是 A .0.02 B .0.2 C .-0.2 D .±0.2 2.若点P 在y 轴的右侧,距离每条坐标轴都是1个单位长度,则P 的坐标为 A .(1,1) B .(-1,1) C .(1,-1) D .(1,1)或(1,-1) 3.若点P (a ,1-a )在第二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0 B .a <1 C .a >1 D .0<a <1 4.二元一次方程组???=-=+1 y x 22y x 的解是 A .???==2y 0x B .???==1y 1x C .???-=-=1y 1x D .???==0 y 2x 5.“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设鸡为x 只,兔为 y 只,则所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A .???=+=+94y 2x 35y x B .???=+=+94 y 2x 435y x C .???=+=+94y 4x 235y x D .?? ?=+=+94y 2x 235y x 6.不等式-3x ≤9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7.若a >b ,则下列不等式不一定成立的是 A .a +m >b +m B .a (m 2+1)>b (m 2+1) C .-2a <-2b D .a 2>b 2

8.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A .了解某班学生的身高情况 B .调查春节晚会的收视率 C .了解某水库中鱼的种类 D .调查市场上牛奶的质量 9.下列说法:①5与25的算术平方根;②(-4)3的立方根 是-4;③(-2)2的平方根是-2;④-1的平方根与立 方根都是-1,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0.如图,AB ∥CD ,EF 交AB 于点E ,交CD 于点F ,EG 平分∠ BEF 交CD 于点G ,若∠1=40°,则∠2的度数是 A .40° B .50° C .60° D .7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1,1),B (-1,1),C (-1,-2),D (1,-2).把一条长为2013个单位长度且没有弹性的细线(线的粗细忽略不计)的一端固定在点A 处,并按A-B-C-D-A-…的规律紧绕在四边形ABCD 的边上,则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 16.如图,一条河流的某段河水流向经B 、C 、D 三点拐弯后与原来相同,若∠ABC=120°, ∠BCD =80°,则∠CDE= . 14题图 15题图 16题图 三、解答题(共9小题,共72分) 17.(本题6分) 计算:|32-|+38-+2)2(-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街办事处 二〇一七年七月

为更好地保障“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根据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的统一部署,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进行调整。 一、主要目标执行情况 (一)耕地保护压力大 规划期内,沌口街严格保护耕地,落实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推进网格化管理,但因新增建设占耕量较大,但街内耕地后备资源有限,到2015年末,全街耕地面积565.60公顷(实有耕地563.66公顷,可调整耕地为1.94公顷),已低于规划确定的目标(721公顷)。 (二)新增建设用地空间已使用完毕 规划实施以来,沌口街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2010-2015年,全街累计获批新增建设用地606公顷,6年时间内使用了98%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二、调整的必要性 (一)适应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汉南区融合发展,保障重点项目落地的需要 2014年1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托管汉南区,根据

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两区将按照“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相协调的思路,推动两区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完善交通体系,促进两区在行政管理、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六个方面实现一体化。但现行规划已经没有剩余空间,亟需调整完善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适应两规合一、多规融合的需要 2014年以来,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对都市发展区内的控规导则进行了优化,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也组织编制了《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一体化规划》,客观上导致了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的不一致;当前,武汉市正在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对军山街土地利用做出了新安排,各行业各部门也编制了“十三五”规划,迫切需要开展土地规划调整完善,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规划用地方面做好承前启后,推进两规动态合一。 四、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通过规划调整完善,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强化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8-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数值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B.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0mm C.最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37℃ D.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50N 2.在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抽出罩中的空气,声音越来越大 B.钢尺伸出的长度越长,音调越高 C. 蜡烛火苗抖动是因为声音传播信息D.开启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 3.如图所示,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小明看到发令枪旁边有一块圆形的档板,关于它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便于起跑线处的同学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白烟 B.便于终点计时裁判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白烟 C.便于终点计时裁判听到发令枪的响声 D.便于减弱发令枪产生的噪声 4.下列现象中由于汽化形成的() 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B.夏天,自制冰箱保鲜 C.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冬天,屋檐下的冰凌 5.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D.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6.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b、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P a、P b、P c、P d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反射).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 A.P d、P c、P b、P a B.P a、P b、P c、P d C.P c、P d、P a、P b D.P b、P a、P d、P c 7.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再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2019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高中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理)试题

2019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高中高三上学期期 末数学(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已知全集U=R,集合?,则A∩(U B)= () A.B.C.D. 2. 若复数满足,则的共轭复数的虚部是() A.B.C.D. 3. 已知条件关于的不等式有解;条件 为减函数,则成立是成立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 已知函数f(x),若角的终边经过点,则 的值为() A.1 B.3 C.4 D.9 5. 若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其首项,, ,则使成立的最大自然数是() A.198 B.199 C.200 D.201 6. 设双曲线(,)的渐近线与抛物线相切,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A.B.C.D.

7. 某产品的广告费用万元与销售额万元的统计数据如表: 广告费用 2 3 4 5 销售额26 39 49 54 根据上表可得回归方程,据此模型预测,广告费用为6万元时的销售额为()万元 A.65.5 B.66.6 C.67.7 D.72 8. 已知P是△ABC所在平面内﹣点,,现将一粒黄豆随机撒在△ABC内,则黄豆落在△PBC内的概率是() A.B.C.D. 9.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B.C.D. 10. 过函数图象上一个动点作函数的切线,则切线倾斜角的范围为() A.B.C.D.

11. 已知椭圆和双曲线有共同焦点,,是它们的一个交点, ,记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分别,,则的最小值是() D.3 A.1B.C. 12. 已知函数,若方程有四个不等实根 ,时,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最小值为() A.B.C.D. 二、填空题 13. 已知实数满足,则的最小值 为. 14. 已知,则二项式的展开式中的系数为_______. 15. 从名志愿者中选出人,分别参加两项公益活动,每项活动至少有人,则不同安排方案的种数为_______.(用数字作答) 16. 已知是定义在上的不恒为零的函数,且对于任意的,满足 ,,(),().考查下列结论:①;②为偶函数;③数列为等差数列;④数列为等比数列.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车都产业领军人才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车都产业领军人才” 申报书(创业人才项目)填写说明 1、请按照《填写说明》的要求填写完整信息,不得空项、漏项。 2、请填写全面、真实的信息。 3、外国语请尽量按惯例翻译成中文。 4、可根据内容适当调整字体及单元格高度,但请勿调整宽度、增加或删减表格内的项、或改动表格格式,所填写的内容可根据申请人实际情况加页。 5、装订要求为:所有申报材料请用A4纸,胶印,封面、封底为110克以上白色亚光纸分别装订,申报书一式10份,申报的其他附件材料1份。同时,报送电子文本。 一、封面 (一)申请人 指申报“车都产业领军人才”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中的核心成员,是所在企业的主要创办人且为主要股东(股权一般不低于30%,一家企业只能申报一名创业人才),企业成立时间5年以内(2011年1月1日以后成立),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已处于中试或产业化阶

段。 (二)申请单位 指已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的企事业单位。每个单位每次限报1人(团队)。 (三)所在园区 指申请人工作单位所在园区。 (四)项目名称 指高层次人才拟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实施的技术含量高、产业化程度高的项目名称,每个人(团队)每次限申报1个项目。 (五)所属产业 根据实施项目实际,从信息技术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与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及其他产业等7个选项中择一填入。其中信息技术产业包括激光、光通信、新型光电显示、半导体照明、光伏太阳能、消费电子、集成电路、位置信息服务、物联网、下一代无线通信与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移动互联网、光电仪器等领域;生命健康产业包括生物制药、化学药制剂、中药及植物药、医药服务外包、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生物质能、生物信息、生物制造等领域;智能制造产业包括数控机床、清洁能源装备、装备用电子系统及核心模块等领域、智能电网等领域;新材料产业包括高性能结构材料、

新洲概况

新洲概况 新洲是武汉市正在崛起的新型城区,扼守武汉东大门,地处中国内陆黄金十字交叉点,是鄂东北地区和豫、皖、赣等进入武汉的水陆要冲。全区版图面积1 500平方公里,人口98.7万,辖10街3镇1个经济开发区和1个风景旅游区,是全国闻名的“双孢蘑菇之乡”、“建筑之乡”,享誉荆楚的“教育之乡”和“民间艺术之乡”。 新洲发展潜力巨大,是武汉新一轮城市拓展的重要功能区域,西门子、阿海珐、武钢等一批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纷纷入驻。 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34亿元,全区工业企业发展到193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48家增加到180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3亿元,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4家,过10亿元企业6家。2007年至2009年,连续3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十强。 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3亿元,新型商贸业态不断涌现,中百、中商、武商、工贸家电等大型商企进驻新洲,新洲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期。 “十一五”期间,邾城作为新洲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以建设适宜创业发展和休闲居住的生态特色中等城市为目标。实施“南扩、西移、东展”的城市扩张战略,构建“一城两街(邾城和辛冲)”的大邾城建设发展格局。2010年,邾城城区人口15万人,建设用地15平方公里;2020年,邾城城区人口20万人,建设用地20平方公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永安大道、齐安大道、西陵大街、邾城老堤、古城大道、文昌大道、龙腾二路、龙腾三路、龙腾四路、龙腾五路等主干道的延伸、拓宽、完善配套及五金工业园区道路,构建邾城完整的六纵六横道路骨架。着力提升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积极调整商贸业态结构,大力发展专业店、专卖店等业态形式,继续完善超市、连锁店、农产品市场等人民生活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引进建设高档次的星级酒店,提升消费水平,把邾城打造成全区商贸金融和服务业的中心。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已成为武汉市重要的增长极和现代制造业基地。随着武汉开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聚集和城市社区的扩展,完善城市功能,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开发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开发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十一五期间,开发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以上,高考录取率保持在70%以上。公共文化服务健康发展,推动了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公共卫生体系和重大疫情应急处理机制逐步健全。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体育场馆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群众体育活动日益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低生育水平获得进一步巩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根据武汉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本规划所指社会发展主要涵盖人口和计划生育、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民政等领域。 一、“十一五”计划实施的基本情况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现辖两个街道,辖区常住总人口约1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万,人口自然出生率控制在9‰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程度尚不明显。外来流动人口总量增加,管理难度大。

(二)教育事业。 开发区目前共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3所,其中中专、高级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各1所,高中3所,单设初中6所,小学10所,公民办幼儿园11所。全区共有中小学教职员工1617人,专任教师1323人,其中小学483人,初中404人,高中265人,职校和幼儿园171人。 十一五期间,军山街划归开发区管理,我们坚持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稳步推进和实施,特别是新建社区小学和优质高中,改建扩建部分老校,形成规模办学和规模效应,调整布局,整合资源,优化设施,提高质量等工作都让老百姓得到了教育的惠及。一方面让小学和初中上档次,从而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需求。另一方面,教育内部各学校强化管理,加强教研,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切实使自己成为教育品牌,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前,开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已达到或接近中心城区的平均水平,已成为开发区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建设中的亮点。 尽管近几年来开发区教育规划布局实施情况成绩显着,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是蔡甸在开发区以其周边的新建小区没有配建学校,其孩子上学给我们的学校带来一定的压力,这一块的协调一直存在一定的问题;二是目前生源自然增长急剧下降,机械增长急剧加快且不稳定,调整的幅度和调整频率过快,造成学校不稳定。 (三)卫生事业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卫生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全区不同隶属关系的医疗机构共80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乡镇卫生院1

2020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高三(上)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2020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高三(上)期 末联考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关于原子物理知识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β衰变的实质是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B.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必须使它们的距离达到10﹣10m以内,核力才能起作用C.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D.对于一个特定的氡原子,只要知道了半衰期,就可以准确地预言它将在何时衰变 2. 已知均匀带电球壳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电势处处相等.如图所示,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半球面上,Ox为通过半球顶点与球心O的轴线.A、B为轴上的点,且OA=OB.C、D为直径上的两点,且OC=OD.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A点的电势与B点的电势相等 B.C点的电场强度与D点的电场强度不相同 C.A点的电场强度与B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D.在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重力不计的带正电粒子,该粒子将沿A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3. 高速公路的ETC电子收费系统如图所示,ETC通道的长度是识别区起点到自动栏杆的水平距离.某汽车以21.6km/h的速度匀速进入识别区,ETC天线用了0.3s的时间识别车载电子标签,识别完成后发出“滴”的一声,司机发现自动栏杆没有抬起,于是采取制动刹车,汽车刚好没有撞杆.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

为0.7s,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该ETC通道的长度约为() A.4.2m B.6.0m C.7.8m D.9.6m 4. 科学家计划在2025年将首批宇航员送往火星进行考察。一质量为m的物体,假设在火星两极宇航员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的读数为F1,在火星赤道上宇航员用同一把弹簧测力计测得的读数为F2,通过天文观测测得火星的自转角速度为,设引力常数为G,将火星看成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则火星的密度和半径分别为() A.; B.; C.; D.; 二、多选题 5. 如图,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则有() A.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摩擦力为 B.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摩擦力为 C.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 D.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 6. 如图所示,三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C从图示位置分别以相同的速度v0水平向左抛出,最终都能到达坐标原点O.不计空气阻力,x轴所在处为地面,

武汉市新洲区中考语文试卷

武汉市新洲区中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和运用 (共3题;共13分) 1. (5分) (2019八下·义乌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四月,明亮的日子。揽一缕和煦,看草长①________飞,花丛间游荡;携一抹欣慰,听雨语风唱,小巷口徘徊。花开的日子,我把心事种在花ruǐ里,等到秋风吹起,结出果实累累;耕耘的日子,我把心思系在蒲公英的翅膀上,希望,如地方戏的婉转。清丽②________长…… (1)选择划线字“结”的正确读音是() A . jiē B . jié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ruǐ 花________ (3)根据语境给出①②两处选择最恰当的字是() A . 莺;棉 B . 鹰;绵 C . 莺;绵 D . 鹰;棉 2. (3分) 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凡尔纳的小说《________》以巧妙的构思、惊险的情节,将________与幻想结合,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奇遇。小说中,作者通过船长________(人物)——这一反抗压迫的战士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殖民主义、奴隶制和压迫者的反抗。 3. (5分)(2019·长沙)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古典诗歌中亘古不变的思念之情,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例如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把客居的寂寞转化为重逢的希冀,抒发相思之苦。 (3)古文中有许多含义深远,激发斗志的名句。例如《<论语>十二章》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来激励志士仁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应坚定志向。 二、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 4. (15分) (2017八下·东台月考)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据报道,第24届汉堡世界鸟类学大会宣称,全球约1万种鸟类中,大约2000种鸟类的生存面临危机,仅2005年,175种鸟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第25届巴西世界鸟类学大会上专家警告,在未来的50年内平均每年将有一种以上鸟类从地球上灭绝,死于非命的数量将逐年增加。

湖北省武汉新洲区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数量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湖北省武汉新洲区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数量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报告导读 本报告针对武汉新洲区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数量现状,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武汉新洲区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数量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武汉新洲区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数量提供重要参考。 武汉新洲区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数量数据分析报告对关键因素户籍人 口数量,常住人口数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武汉新洲区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数量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 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此报告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武汉新洲区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数量数据分析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武汉新洲区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数量现状 (1) 第二节武汉新洲区户籍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 一、武汉新洲区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三、武汉新洲区户籍人口数量占全省户籍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 四、武汉新洲区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武汉新洲区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武汉新洲区户籍人口数量同全省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武汉新洲区常住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武汉新洲区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武汉新洲区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武汉新洲区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武汉新洲区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十三五规划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 规划的通知 武政〔2017〕11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经研究,现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 2017年4月14日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 按照《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为推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十三五”时期加快建设与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践创新驱动和开放驱动“双轮”驱动战略,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5年,东湖开发区企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062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8.0%,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2015年,全口径财政收入达

到222.4亿元。在科技部发布的115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实力排名中,东湖开发区2013和2014年连续两年排名第三,较2010年前进两位。 (二)主导产业跃上新台阶,企业实力快速提升。“十二五”时期,东湖开发区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和高技术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小微企业加速涌现、“瞪羚企业”快速成长、领军企业不断壮大。截至2015年底为止,全区已集聚世界500强企业近百家。 (三)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时期,东湖开发区强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以工研院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青桐”系列创新创业计划。5年来,东湖开发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造能力在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居第二位,排位前进2位。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获得重大实质性突破,走在全国前列。 (四)科技新城功能不断完善,“两型”社会建设卓有成效。“十二五”期间,东湖开发区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引领作用,累计编制各类规划126项,城建投入从2010年的123.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92亿元。5年来,科技新城建设全面推进,未来城、综合保税区、智能制造园拔地而起,八大产业园区竞相发展,对外对内交通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东湖开发区实现由单一的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科技新城的完美蝶变。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十二五”期间,东湖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住房及社会事务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教育资源日益充实,学校数量不断增加。文化服务内容极大丰富,多种形式的大型活动顺利举办。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均完成规模目标。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2021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2021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共11题;共39分) 1. (5分)根据拼音,工整地写出汉字,并给画线字注音。 偌大()刹那()蜷曲()清lìè()洗濯()贮()蓄 2.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 . 萌发(méng)棱镜(léng)粗犷(guǎng)迫不急待(jí) B . 静谧(mì)凄冷(qī)莅临(lì)咄咄逼人(dūo) C . 池畦(qí)冷冽(liè)干躁(zào)绿茵菌(yīng) D . 高邈(miǎo)湛蓝(zhàn)姿容(zī)痒嗦嗦(yǎng) 3. (2分) (2019七下·莲湖期末)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仰幕窘迫鞠躬尽瘁迥乎不同 B . 彷徨浑浊锋芒必露锲而不舍 C . 凛冽取缔沥尽心血当之无愧 D . 调羹深霄慷概淋漓妇孺皆知 4. (2分)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茂密的树林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高大的厂房。 B . 在娱乐圈销声匿迹两年之久的张韶涵,最近带着他的电影新作《影子爱人》走进观众的视野。 C . 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 .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新知识,使自己获得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5. (2分) (2019八上·台山期中)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考试时又没有按照要求仔细审题,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删去“那怎么”) B . 在学校开设的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制作”等课程。(删去“尤其”或“更”) C . 马航MHB370失踪后许多中国大陆的游客纷纷取消去马来西亚旅游的预约。(将”许多”调到“游客”前) D . 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的金秋时节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删去“的金秋时节”) 6. (2分)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 . 饱含深情的歌唱、热烈奔放的舞蹈、如梦似幻的空中特技……等精彩纷呈的表演令人目不暇接。 B . 我不知道这条路我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 . 《中国达人秀》是东方卫视制作的一档真人秀节目,自2010年7月25日开始,每周日晚在东方卫视播出,

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其对策

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其对策 徐林实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18)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还处在重工业的加速期,高耗能的产品仍占相当大的比例,并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问题。而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大量消耗及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之间的矛盾,缓解人口众多与资源相对短缺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黑色GDP:绿色GDP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937(2005)05—0046—03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还处在重工业的加速期,高耗能的产品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基本上处于依靠物质要素的投入来增加产品数量的粗放型模式,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而环境战略尚没有真正地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没有做到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效地协调起来,经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环境与发展的对立统一观已不单纯是哲学家们研究的课题,它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按照传统认识,经济学家对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非稀缺的“环境物品”视为没有经济价值的公共物品,是独立于经济物品之外的、在成本核算中没有量化的可以自由取用的物品。

2005年,由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发表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中指出:在环境领域,全球过去5O年内人口急剧增长,人类对生态资源采取了过度的开发和使用,有60%以上的生态系统资源没有被可持续利用。自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基于经济的复兴,人类将土地变为耕地的面积几乎等于I8和l9两个世纪的总和。地球10%~30%的珍稀野生动物已濒临灭绝,15个生态系统中只有4个环境 有所改善,其中,淡水资源已难以承受人类的需求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可见,随着自然资源的日益短缺,适宜的环境已不再是大自然的无偿赠予,环境已成为稀缺的经济物品。矿业开采对地壳的改变,诱发了多种地质灾害,破坏和影响了地下水和地表水;大气的污染带来了气候异常变迁;化学物质、生活废弃物对土壤和水的污染等等这些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改变已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并对人类的生存延续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更新了环境在经济中的位置。新的价值观认为资源是有限的,把过去认识中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变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素、制约要素和生产力要素,从新的系统观的角度,把人、自然、科学技术等要素看成一个大系统,从新的经济观的角度要求经济活动要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范围内进行,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都共赢。循环经济的技术范式是,加大资源的循环利用,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