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练习(必修②部分)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二轮练习(必修②部分)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二轮练习(必修②部分) Microsoft Word 文档

宿州市高考历史复习第二轮练习

(必修②部分)

一、选择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计51分。)

1.《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对饥民实施救助的做法值得商榷 B.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C.体现了孔子的无等级观念 D.充分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2. 经文献资料和考古证实,西汉长安城周长25公里多,城内有8条主要大街,均与城门相

通。其中贯穿南北的一条大街长达5公里多,整个街面宽约50米。长安商业繁荣,从事商业交易的有九个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活动分散在城中②是研究西汉城市与商业发展的素材之一

③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促进商业的繁荣④纸张的热销给许多店铺带来了丰厚利润 A.①②③④ B.② C.①②③ D.②④

3. 分析下图,能从图中数据得到的不合理结论是

A.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B.农耕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C.隋唐制度完善水旱灾害较少 D.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但经济仍然发展4.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A.宋代商业繁荣 B.宋代城市生活进一步丰富

C.宋代国家对商业的控制管理放松 D.宋代开始出现茶坊

5.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表中摘编自明清相关史志

资料,显示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供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①商品经济比较发达②纺织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③市镇经济繁荣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④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耕织图》是我国古代以绘图详实记录

农耕和纺织生产的系列图谱。“图绘

以尽其状,诗文以尽其情”,尤以所示

《雍正耕织图》最为精美。封建统治者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标榜农业政绩,展示农业成果

B.传达皇帝旨意,便于形象宣传

C.宣传耕织技术,重视农业发展

D.规劝社会各界,体谅农民辛苦

8.《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

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

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

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

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

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界瞩目的经济

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夕

广州十三行的兴盛说明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清政府积极开拓世界市场

C.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9.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与空白a、b、c、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鸦片走私、民族危机、出超、入超 B.开埠通商、自然经济解体、宗主国、殖民地 C.鸦片走私、财政危机、入超、出超 D.开埠通商、民族危机、商品倾销、原料出口10. 下图为近代中国茶叶新式销售渠道示意图,该流程图反映出

A.外国商人在华合法设厂 B.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

C.茶叶出口数额远超内销 D.自然经济体系完全解体

11. 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

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作者的观点是 A .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B .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C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D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12. 右图为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上

部文字为“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 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 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从材料中能够获 得的信息是

① 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 ② 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

③ 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被打破 ④ 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受西方影响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3. 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

铁路9002余公里,增长迅速,其资 本构成见右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 中国交通运输完成近代化 ② 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 ③ 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④ 政府禁止民间资本参与铁路修筑

A. ①③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③④

14.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 进口的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 单位:1000海关两

A .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B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C .“爱用国货”思想的影响

D .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壮大 15. 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节选如下:“今

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 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 之陋俗。”据此推断,当时的中国社会

年代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具(B) B\A(%) 1912—1916 15956 118 0.74 1917—1921 39269 798 2.03 1922—1926 43074 390 0.91

1927—1931 55192 998 1.81

A .废止缠足,封建束缚破除

B .女子入学,近代教育普及

C .恋爱自由,追求男女平等

D .婚俗观念,受到西方冲击

16.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在华投资总额最多的国家的相关数据统计。对其解读正确是

A .美国对华投资始终占主导地位

B .列强对华投资总体呈下降趋势

C .英国对华投资远远超出日本和美国

D .反映了英、日、美三国在华势力的消长 17.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

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 .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B .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C .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用问题

D .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18.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

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 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 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 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A .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B .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 .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 .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19.观察下列四幅图,它们最能反映

上网用宽带的 电视看数字的 手机用拍照的 出门开节能的

A .科技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B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令人不可思议

C .数字化模拟技术和通讯手段的飞速发展

D .环保和节能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20.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

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 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 当时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 .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 .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21.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参观浦东后感慨道:“决策高明,规划周密,做法聪明,这是中国 的一大奇迹。”中国这一“奇迹”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 .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

B .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1840 - 1895 1895 - 1911 1911 - 1927 1927 - 1937 1937 - 1945 1945 - 1949 国 家 英 国 英 国 日 本 美 国 美 国 美 国 总 额 (万元) 8026 33955 69627 11969 262096 4791 占列强对华 投资比重

82.5%

28.1%

44.2%

37.3%

75.5%

68.1%

C.浦东成为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 D.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22.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

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100 167 270 370 400 515 685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23. 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推

论正确的有

史实推论

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

70%下降到1841年的20%

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2.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

A.1个B.2个C.3个 D.4个

24. 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

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

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

A.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C.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D.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5. 1873年,卡内基创办了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00多美元;1881

年,卡内基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了卡内基兄弟公司,其钢铁产量占美国的1/37,每吨钢的成本为50美元;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在12美元以内。这主要说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人才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C.联合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D.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6.在1925年1月莫斯科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向政府提出:“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这一回答

A.遭到列宁等苏联共产党人的反对 B.探索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C.明确了苏联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D.对新经济政策的长期性认识不足

27. “(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的苏维埃社会,……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

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对“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说法正确的是是

①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②采用行政命令来管理国家经济

③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持续发展④帮助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8. 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

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柯立芝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加剧美国工人的贫困 B.加深了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

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D.为经济大危机的发生种下了祸根

29.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

A.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 B.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

C.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 D.推行“以工代赈”的直接目的

30. 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美国经历了由二战前的“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到二战后的“美元

坚挺,主导出口”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

A. 美元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

B. 美元贬值使美国率先走出危机

C. 美国始终是世界经济的霸主

D. 美元坚挺有利于美国商品出口

31. 下面照片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导致这样一变化出现的历

史背景是

A. “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B.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和盛行

C.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2.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的5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具体

而言: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由此得出结论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重心已转向发展中国家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D.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已经构建

33. 观察下图欧元图案,对其设计的特点的分析,错误的是

A. 纸币的颜色有灰、红、蓝、橘、绿等,

象征着各种族人民友好相处

B. 纸币的反面是桥梁的图案,象征欧洲各国联系紧密

C. 纸币的正面图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门和窗,象征着合作和坦诚精神

D. 欧元上12颗星围成一个圆圈,象征欧盟各国和谐地生活在欧洲

34. 2010年4月,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一致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

票权3.13%的世行改革方案,使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从44.06%提高到47.19%,中国的投票权从2.77%提高到4.42%,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

欧洲三强德国、法国、英国的投票权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开始走下坡路C.世行投票权的大小取决于国家的国际地位 D.中国在世界银行中的话语权扩大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5题22分,36题27分,计49分。)

35. (22分)近代以来,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扩大,经济贸易日益频繁,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在此过程中,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美国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了主导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匍篇: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_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葡萄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色也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简析其原因。(4分)

材料二英国篇: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经济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海军《火预言:2049年的世界》(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40年一1870年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进行殖

民的政治经济条件。(4分)

材料三美国篇:20世纪中期,由于美国作为一个经济巨人和超级大国的出现,全球化又获得了额外的巨大提高。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经济就已经十分强大了,只是经济保护主义和相互孤立限制了它充当全球角色。二战后,由于其工业未受到任何损失,经济变得更为强大,从此以后.美、国便担当了管理世界资本主义的重任,包括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充当核心角色。美国十分大度地保持自己对进口的开放……允许技术自由转让,通过马歇尔资助计划,美国向欧洲提供了巨额贷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当然,它在向各国提供贷款的同时。也为美国本土的一些跨国公司进入新的市场提供了机会。

——(英)罗宾〃科恩、保罗〃肯尼迪《全球社会学》(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的主要原因。(不得

摘抄原句)(8分)

材料四争鸣篇: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4)利用材料三中克林顿和卡斯特罗的观点,以“正确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写一

段短文。(6分)

37.(2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

材料二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单位:百万吨)(左下图)

材料三世界贸易总额变化(1870-1910年)(单位:10亿法郎)(右上图)

材料四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一些。不过19世纪90年代的价格一般比1873年低40%,其中钢和钢轨的价格下跌最为严重,直至1896年工业品的价格才开始出现回升的趋势,但比70年代还要低的多。且进入70年代以后在1873、1882、1890、1900和1907年共发生了五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同70年代以前相比,危机的破坏性加强了。

(1)依据这四则材料,概括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情况。(12分)

材料五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对20世纪的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在某种意义上说, 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人类还从未看到过展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

(2)运用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的观点(15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计51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B A D C A C D C B B A 题号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B D D B B A C B C C A 题号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答案 D D C D B A B A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5小题22分,36小题27分,计49分)

35. (22分)

(1) 变化: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品交换的品种增多。(2分)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2分)

(2) 条件:政治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创造了政治前

提(2分)。经济上,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2分)

(3) 原因:美国从一战后到二战后,经济日益强大;经济政策从保护主义转向开放;在战

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技术转让和提供贷款,开辟新

的市场等。(8分)

(4) 例文: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一种潮流,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在这一过程

中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占据优势,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但机遇与挑战并

存,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对策应该是积极应对,趋利

避害,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6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36. (27分)

(1) 英国工业垄断地位被打破,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汽船数量迅速增加,水上

运输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世界贸易额整体迅速增长;世界市场形成,世界性经济危机更加频繁、深刻。(12分)

(2)20世纪欧洲走向衰落,丧失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地位: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第三世界兴起(或不结盟运动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5分) 20世纪欧洲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广泛采用机器生产,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民主政治制度的推广;启蒙思想广泛传播。(5分)欧洲文明的传播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弊端: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贫富差距拉大;金融危机和能源危机等制约世界经济健康发展;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等。(5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