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之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之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之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之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之一。有意义学习是奥苏贝尔提出的与机械学习相对的概念。在学习的分类里,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其实,有意义学习就是理解学习,相反的,机械学习就是死记硬背。所以,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议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

所谓实质性联系,指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也就是学生能理解知识。其次是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比如,等边三角形概念与儿童认知结构中的一般三角形概念的关系不是人为的,它符合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有意义学习可分为三种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表征学习:是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代表什么。可抽象也可是具体实物。比如三角形,可用文字表述,可用三角形的符号表示也可用实物图形代表,都是认知内三角形的含义。

2.概念学习,有意义学习的另一类较高级的形式叫概念学习。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比如学习“三角形”这一概念,就是掌握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相连接的边这样两个共同的关键特征,也就是有三条边且是闭合图形。而与它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无关,如果“三角形”这个符号对某个学习者来说,已经具有这种一般意义,那么它就成了一个概念,成了代表概念的名词。

3.命题学习:命题是以句子的形式表达的,可以分为两类:(1)是非概括性命题,只表示两个以上的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比如“中国的首都是北京。”这个句子里的“北京”代表特殊城市,“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特殊对象的名称。这个命题只陈述了一个具体事实;(2)

概括性陈述,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里的“圆”、“直径”和“半径”可以代表任何圆及其直径和半径,这里的倍数关系是普遍的关系。

在命题学习中也包含了表征学习。如果学生对一个命题中的有关概念没有掌握,他就不可能理解这一命题。命题学习必须以概念学习为前提。所以,三种学习类型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关系。

除了学习的分类之外,奥苏贝尔还提出了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包含两原则一策略,即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作原则和先行组织者策略。

1.逐渐分化原则:即首先应该传授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这样可以为每个知识单元的教学都提供理想的固定点,即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先前知识。比如球这个概念,根据球的大小划分的话,可分为大球和小球,而大球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等,小球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等,一层一层的细化分清学习,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学习。

2.整合协作原则:是指如何对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要素重新加以组合。奥苏贝尔认为所有导致整合协调的学习,同样也会导致学生现有知识的进一步分化。因此,整合协调是意义学习中发生的认知结构逐渐分化的一种形式。即和逐渐分化相反,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学习,比如足球、篮球等属于大球,是球的一种。

3.先行组织者策略,需要注意三点:(1)先行组织者策略不是指人,而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2)它比新知识更具有概括性;(3)它是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比如一本书前面的前言、导读等都属于先行组织者策略。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 发布时间:2005-10-11 已经阅读340次 奥苏贝尔(D.P.Ausubel)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对有意义学习的描述。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为此,他仔细区分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之间的关系。 一、有意义的学习 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一论断既给有意义学习下了明确的定义,也指出了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 (一)有意义学习的标准 要判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或是机械的,必须了解符号所代表的新知 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的联系(简称为新旧知识的联系)的性质。新旧知识联系的性质既受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景的影响,也受要学习的材料本身的性质的制约。 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第一条标准是,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 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所谓实质性联系,指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 第二条标准是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 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等边三角形概念与儿童认知结构中的一般三角形概念的关系不是人为的,它符合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无意义音节和配对形容词只能机械学习,因为这样的材料不可能与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任何已有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必须在逐个字母或项目之间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完全是机械学习。在获得数概念前的幼儿,凭借他们发展较快的机械记忆能力,可以将乘法九九表口诀背熟,倘若从中抽出一句问他们,他们将不知所云,这也是机械学习。一切机械学习都不具备上述有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 (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奥苏贝尔

戴维·保罗·奥苏贝尔(David Pawl Ausubel, 1918-2008),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有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有意义的学习观以及动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对于奥苏贝尔观点的考查是教师招聘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考点。下面中公教育的资深讲师来帮助大家分析整理一下关于“奥苏贝尔”的一些重要考点。 (一)“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 从学习性质与形式来说,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 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 出题形式:通常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易错点:有些考生会把“机械学习”记成“无意义学习”。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并不等同于无意义学习。 (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解析:非人为指新知识和旧知识本身是有联系的,而不是人为因素强加在一起的。实质性指知识之间有实质性的联系,而不仅仅是字面意思看起来相近。 出题形式:常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考查有意义学习的概念;另外,也常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简述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2.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1)表征学习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这个概念中包含两个关键信息:首先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学习强调建立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即用旧知识去理解新知识;其次,新旧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必须是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非人为就是本质的、固有的联系,比如鸟和飞机,圆和椭圆,而一切认为强加的联系,如谐音联想都不属于有意义的学习。实质性的联系就是非字面的、换一种说法也能够理解,也就是说我们对知识产生了真正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得来的。 有意义学习需要具备三个条件: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没有意义的材料无法发生有意义学习;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本身要能够主动发现知识之间意义,进行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如果缺乏适当的知识则无法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这就是为什么小学生不能学微积分,因为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旧知识,无法与新知识挂钩。

2.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1)表征学习 表征学习是最低层次的一种学习方式,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简言之,就是学习单词所代表的意思。例如我们学习“apple”表示苹果就是表征学习。 (2)概念学习 概念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是区分事物的关键。概念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例如我们学习“鸟”的概念,会总结出一些共同的本质特征,如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有羽毛等等,学习这些共同的本质属性就是概念学习。 (3)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是指学习以命题形式表达的观点的新意义。命题就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都属于命题的学习。 3.意义的同化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意义的同化就是用旧知识去理解新知识,从而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关键在于旧知识的学习是否稳定、

四见奥苏贝尔

四见奥苏贝尔 奥苏贝尔历来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点考查对象,其观点理论可以说横跨整个教育心理学部分,因此,在学完理论知识之后,大部分学员的脑海里都是一片混沌状态,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拨开层层云雾,系统梳理一下奥苏贝尔吧。 一、初见奥苏贝尔之遗忘学说---同化说 主张:遗忘是一种积极的遗忘,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因此是积极的遗忘。 二、再见奥苏贝尔之“我爱学习” (一)学习的分类 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 ①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②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二)有意义接受说 1.有意义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①表征学习(代表学习/符号学习) 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 ②概念学习

概念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是区分事物的关键。概念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③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是指学习以命题形式表达的观点的新意义。 2.接受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他把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方法叫做“讲解教学”。 (三)意义的同化 奥苏贝尔认为同化理论的核心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建立联系。三种同化模式:上位、下位、并列结合。 (四)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分为陈述性组织者、比较性组织者。 三、又见奥苏贝尔之成就动机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即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是一种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是一种外部的动机。

山西教师招聘考试:谈谈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内驱力

山西教师招聘考试:谈谈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内 驱力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在教师招聘考试对这三个内驱力的考查中经常出现,并且多以结合实际情景的形式出现,三者含义相近,容易混淆,中公名师孙玮为考生结合真题、练习题进行辨析讲解,希望有助于考生牢固掌握奥苏贝尔的三个内驱力这一考点,为踏入教师岗位再迈进坚实的一步。 认知内驱力是成就动机三个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它大都是存在于学习任务本身之中的。认知内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识、理解、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简而言之就是一种求知的需求。提高学生认知内驱力的最好办法之一是使学习情境具有吸引力。 【真题回顾】 1.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产生( )。 A.成就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1.【答案】B。 2.小明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成就内驱力 2.【答案】A。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区别,认知内驱力指向知识本身,它以获得知识和理解事物为满足;自我提高内驱力指向的是一定的社会地位,以赢得一定地位为满足,是一种外部的、间接的学习动机。 对于学生来说,自我提高内驱力可以促使学生把学习的目标指向将来要从事的理想职业或学术上的成就,以便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在学习期间,自我提高的成就动机可以促使学生去追求优秀的学习成绩或较高的排列名次。 【真题回顾】 1.学生往往通过提高学业成绩来赢得他在班级中的地位和自尊,这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成就内驱力 1.【答案】B。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对当今教学的启示[1]

南方论刊·2009年第5期教育广角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对当今教学的启示 刘丽娟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浙江杭州 310036)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有意义学习的提出,以及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理论对当今教学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启示 奥苏贝尔对传统的学习理论持批评的态度。他认为,这些学习理论并不探讨在课堂里发生的学习,而只是根据实验室里的学习不加分析地外推。在他看来,“一种真正实在的、科学的学习理论主要关注在学校里或类似的学习环境中所发生的各种复杂的、有意义的言语学习,并对影响这种学习的各种因素予以相当的重视。”①有意义学习是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为此,他详细分析了四种学习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理论,以及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 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1.1 有意义学习的提出 1.1.1 对四种学习类型的分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接受学习就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因此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接受学习就不能不成为攻击的对象了。奥苏贝尔将这四种学习结合起来,理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他根据学生学习的形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他认为接受学习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内化,把要认识的知识纳入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以便将来再现或者派作他用;而发现学习无非是学生要内化的知识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去发现,在其他方面与接受式学习是相同的。他又根据学习过程的不同性质,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这既是有意义学习的定义, 也是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标 准。要判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还 是机械的,必须了解符号所代表的新 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 联系的性质,看它是不是一种实质性 的联系,是不是非人为的联系。一切 机械学习都不具备上述有意义学习的 两条标准。它有两个先决条件:首先,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要有同化新知识的适 当观念并且要表现出有意义的学习心 向;其次,所要学习的材料对学习者来 说具有潜在意义。如果学习者学习时是 任意地或逐字地来记忆所学知识并不理 解其意义,那么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就 是机械的,学习也就是机械的学习。 1.1.2 有意义学习。在对四种学习 辨别的基础上,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 义学习这一概念。他认为有意义学习 既包括接受学习,又包括发现学习。 而针对学校而言,他又认为学校中知 识的传授多半都应该是通过接受学习 而获得的,所以其学习理论特别强调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他认为在有意义 的接受学习下,有潜在意义的课题或 材料在内化过程中才能成为有意义, 而如果是机械的接受学习,那么学习 课题不是本身没有潜在意义就是没有 在内化过程成为有意义。同时他根据 上面提到的有意义学习的两个条件, 认为如果材料有意义,但学生没有学 习的心向,只是逐字逐句的记忆,或 者说学习者具有学习的心向,但学习 课题没有潜在意义的话,那么学习过 程和学习结果都不可能是有意义的。 1.2 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 奥苏贝尔认为,同化是有意义学 习的心理机制。“同化”这一概念, 最初是由皮亚杰提出来的,指的是个 体把客体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从 而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皮亚杰主要 应用“同化”这一概念来说明儿童认 知发展的内部机制,而奥苏贝尔则将 其引入学习理论领域,用以探索学生 内部的心理机制,从而赋予了“同 化”新的内涵。 他认为学生能否获得新知识,主 要取决于学生个体的认知结构中是否 已具有有关的概念。奥苏贝尔曾经写 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 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以一 言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 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 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②已 经知道的东西就是指学生原有的认知 结构,是指学生原有知识的数量、清 晰度、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 回想出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 等构成。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 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 念,当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 的有关观念相互作用时,就会导致新 旧知识意义的同化,从而形成有意义 的学习。 2.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对 当今教学的启示 2.1 正确看待各种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理顺了接受学习、发 现学习、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四者之 间的关系,摆正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 习的位置,使人们对言语讲授学习有 了进一步的认识。现代许多的事实表 明,运用发现学习获得的知识较为零 碎且费时太多,所以它一般不宜作为 获取大量信息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 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大部分地区 都是大班教学,要想使更多的学生在 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无疑 主要靠讲授学习。(下转100页) 101

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

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动机在以下三个方面起作用①动机可以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由于动机并不参与建立新旧概念、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所以并不能直接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但是动机却能通过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加强努力"、"学习持久性"和"挫折忍受力"等方面发挥出更大潜能而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有意义的学习。 ②动机可以影响习得意义的保持--由于动机并不参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所以也不能直接影响习得意义的保持,但是保持总是要通过复习环节来实现,而在复习过程中动机仍可通过使学习者在"集中注意"、"加强努力"、和"持久性"等方面发挥出更大潜能来提高新获得意义的清晰性和巩固性,从而有效地促进保持。 ③动机可以影响对知识的提取--动机过强,可能产生抑制作用,使本来可以提取的知识提取不了,考试时由于心理紧张,动机过强,影响正常水平发挥就是一个例子;反之,有时动机过弱,不能调动起学习者神经系统的全部潜力,也会减弱对已有知识的提取。 他认为,动机是由三种内驱力组成的

由于动机是驱使人们行动的内部力量,所以心理学家常把动机和内驱力视为同义词。奥苏贝尔认为通常所说的动机是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等三种成分组成的。 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获得知识、了解周围世界、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与动机,与通常所说的好奇心、求知欲大致同义。这种内驱力是从求知活动本身得到满足,所以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儿童希望通过获得好成绩来提高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地位的学习动机。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希望在家庭和学校集体中受到尊重。这种愿望也可以推动儿童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以赢得与其成绩相当的地位。自我提高内驱力强的学习者,所追求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之外的地位满足,所以这是一种外在的学习动机。 附属内驱力是指通过顺从、听话从父母和老师那里得到认可,从而获得派生地位的一种动机。这种动机也不是追求知识本身,而是追求知识之外的自尊满足(家长和老师认可),所以也是一种外在的学习动机。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它能在大家林立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占据一席之地,自成一家之言,主要是因为他的研究思路与前人相比有独到之处. 对先前学习理论的质疑 1、发现学习真的是最佳学习么? 2、什么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 3、学习的心理机制到底是什么 4、从动物得出的学习理论能有效的用来解释人的学习么 意义学习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是他对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描述。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 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⑴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⑵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联系不能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或逐字逐句的,而应是实质性的联系。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主要应采用意义接受学习,尤其是意义言语接受学习。 认知结构在意义学习和讲授教学中的作用 奥苏贝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所以,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接受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因此,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观念。

从安排学习内容这个角度来讲,要注意两个方面:⑴要尽可能先传授学科中具有最大包摄性、概括性和最有说服力的概念和原理,以便学生能对学习内容加以组织和综合。⑵要注意渐进性,也就是说,要使用安排学习内容顺序最有效的方法;构成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组织和安排练习活动。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研究认知结构,目的在于识别和控制影响意义接受学习的变量。奥苏贝尔认为,下列三种变量是须关注的:⑴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教材建立联系的有关概念是否可利用。如果可以利用这些概念,就为学习和记忆新教材提供必要的固定点。⑵这些概念与要学习的新概念之间区别的程度如何,即:要防止新旧概念的混淆,使新概念能够作为独立的实体保持下来。⑶认知结构中起固定点的强度,也影响学生能否对新旧概念作出区别。 学生是否具有起固定作用的概念,对学习是否有意义起重要作用。 意义学习的类型 一、符号表征学习 学习各种符号的意义。怎样赋予这些符号以意义的,以及构成这些符号的 意义的认知内容的性质。在奥苏贝尔看来,正因为儿童不能任意地给客体命名,这就符合了意义学习的一条准则,即符号与客体之间有实质性的联系。所以,虽然表征学习(或名称学习)在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这一连续体上,相对说来处于机械学习一端(因为物体与名称必须完全对应),但也并不完全是任意性的,因而也具有意义学习的性质。 例如:当年有儿童正正注视一条狗时,家长说:“这是一条狗”,狗这个词最初对幼儿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但听到家长话后,儿童认知内部刺激被激活,家长通过讲话和手势,向孩子表明狗这个词代表真正的狗。 二、概念学习 概念具有逻辑的和心理的意义。从逻辑上讲,要领是指在某一领域中因具有共同特征而被组织在一起的特定事物。 幼儿在概念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是要找出他所面对的一类物体的关键属性。显然,儿童所发现的关键属性(他自己赋予某一概念的心理意义),与作为概念的定义(逻辑意义)的关键属性之间,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奥苏贝尔把儿童通过归纳发现一类物体的关键属性的过程,称为概念形成。 奥苏贝尔认为,儿童现在已经习得了这个概念的外延意义(denotative meaning),但是,每个概念还具有内涵意义。内涵意义是指概念名称在儿童内部曾唤起的独特的、个人的、情感的和态度的反应。 奥苏贝尔指出,概念学习一般来说要经历上述两个阶段:⑴形成概念;⑵学习概念的名称。但对学龄前儿童说来,大多数概念的意义是通过定义习得的,定义为学生提供了概念的关键属性。定义本身也是一种“命题”。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教育教学的启示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教育教学的启示 王洪玉 (合作民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甘肃合作747000) 【摘要】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教学的需求,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本文在学习、分析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该学习理论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些启示,认为该理论有助于优化教学内容及评估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接受学习意义学习同化启示 戴维·奥苏贝尔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他在理论医学、临床医学、精神病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主要集中在学校学习理论研究领域。奥苏贝尔对传统的学习理论持批评的态度,在他的学习理论中他一方面批判了行为主义者或联结主义者将实验室里的动物心理研究直接搬入学校,从而将动物的心理简单等同于人类心理的错误做法;另一方面,他又创造性地吸收了同时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布鲁纳等人的认知同化理论和结构论思想,提出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化、先行组织者等学习论思想,并使学习论与教学论有机地结合和统一,对当前教育教学具有极大的启发。

一、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 (一)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核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是他对意义学习的描述,他极力倡导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为此,一方面,他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下了精辟的定义,从而将二者有效地区分开来。他认为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中,学生都要经历将教学内容加以内化的过程,即把新的教学内容结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只不过前者的学习内容是教师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而后者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因而,二者的过程可以说是基本相似,只不过后者比前者多了一个发现的阶段。另一方面,奥苏贝尔将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意义学习结合起来,理清了四者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接受学习未必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未必就是意义学习。如果教师讲授得法,学生学习得法,则此学习必为意义学习。而学生在发现学习中,如果只是机械地记住解决问题的“典型步骤”,而不知其所以然,则此学习必为机械学习。奥苏贝尔还在区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指出了意义学习的两大条件:一是学习者表现出意义学习的心向,即把新材料与学习者本人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的倾向;二为所要学习的材料对学习者来说具有潜在的意义,即学习材料能与学习者本人的认知结构相联系。

心理学必考人物奥苏贝尔(下)

奥苏贝尔(下) 关于奥苏贝尔的知识点历来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考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除了上篇我们讲到的,奥苏贝尔的考点还有下列内容: 查看奥苏贝尔(上),请查看订阅号的历史消息。 (进入订阅号后点击右上角人物图标—查看历史消息) 3先行组织者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例如:在学习“钢”的概念之前呈现“金属”和“合金”的概念。 四川,2013 以下关于“先行组织者”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奥苏贝尔提出 B.在正式学习之前呈现 C.往往是比学习内容概括性更高的材料 D.指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 4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代表了从认知观点来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关于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考查较少,只要知道是奥苏贝尔提出的即可。 5学习中的动机因素 奥苏贝尔主要关注的是成就动机,即学生试图获取好成绩的倾向。与众不同的是,在奥苏贝尔看来,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驱力所组成:认知驱力、自我-增强驱力、附属驱力。

所谓认知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简言之,即一种求知的需要。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 成就动机的这三种内驱力成份,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民族和不同人格结构的学生中比重各不相同,也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考查方式如下: 福建,2007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由__________、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 辽宁,2013 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答案】D;认知驱动力;D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_5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戴维·保罗·奥苏贝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先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士学位(1939)和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硕士,后又获布兰代斯大学医学博士(1943)和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1950)学位。在这所印刻着诸如杜威、桑代克、马斯洛等心理学之星的学校中,奥苏贝尔也将自己的名字写进了其中!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彰显着他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也影响着心理学学习理论的发展! 它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建立在他对学习的分类上的,经过多年的研究奥苏贝根据学习的进行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灌输)和发现学习(自主),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关系分为机械学习(无联系)和发现学习(有联系)!为此他做出了著名的分类维度图,如下! 根据图我们找到有意义学习与接受学习的交点“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学习认识你们班的新转学的同学李小乐,记住他的可能很难!但我要是说他是你们班班主任李大乐的儿子,你会忘记吗?很难忘记,那么这就是一个有意义学习的例子!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有意学习就是新材料和旧材料之间建立本质的逻辑联系的一种学习方式。或者是符号所代表的

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内在的)、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的过程。 怎么理解呢本质的逻辑联系,李小乐和李大乐的关系本质吧,他们的关系刻印在DNA中融在血里,那么李小乐和我呢显然没有关系,你们想起我的时候会想起李小乐吗?当然不会!那你想起你们班主任呢,李小乐,男,23岁,未婚,父亲是某某中学的老师李大乐!那么逻辑关系呢,谁是父亲,谁是儿子不就是逻辑关系吗! 非人为的(内在的)就是有合理或逻辑联系,他们的关系的不是我给他们规定的,我说李小乐和李大乐有关系他们就有关系了?肯定不是!实质的(非字面的)你写下和你父亲断绝父子关系的合约,你们就不是父子啦?别人提到李大乐他儿子就是指我吗?不!依旧是李小乐! 1、要求 (1)、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有意义学习对学习材料是有要求的,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进行有意义学习,学习的2个材料本身必须要具有逻辑联系才能将新材料与旧材料联系起来,才能进行有意义学习! (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由于要寻找与新材料之间的有逻辑关系,所以要求学习者必须要进行主动去探索新旧材料之间的练习!对于老师点出来的联系学生一定要自己思考看看是否确有其事!

奥苏贝尔和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比较

布鲁纳(J. S. Bruner)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他提出了“发现学习”的模式和理论,引导学生像处在科学研究前沿的科学家那样探求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戴维·奥苏贝尔(D. P. Ausubel)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他创造性地吸收了同时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布鲁纳等人的认知同化理论和结构论思想,提出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化、先行组织者等学习论思想。他们的学习理论对世界的教学和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育领域,合理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历来是有争议的问题。 一、长期的争论 1.认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是对立的。奥苏贝尔等人就坚持,“就个人的正式教育来说,教育机构主要是传授现成的概念、分类和命题,而发现教学法几乎不能成为一种高效的传授学科内容的基本方法。”。奥苏贝尔几乎将“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对立起来。他认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各自在智力发展和功能上所起的主要作用也是有差别的,大量的教材知识多半是通过接受学习而获得的,反之,日常的生活问题则是通过发现学习来解决的。也就是说,在概念、分类和命题学习中,奥苏贝尔认为只能以接受学习的方式进行,而发现教学法几乎不能成为一个高效率的传授学科知识的基本方法。他甚至坚持大多数课堂教学都是按照接受学习的路线组织起来的,而且在发展的任何阶段,“学习者要理解和有意义地应用某些原理,完全不必独立地发现这些原理。”另外,奥苏贝尔对布鲁纳从事认知结构的分析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他认为,合适的结构确实能顾及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

学生对教材理解的程度,但布鲁纳对结构的描述太复杂了,这种结构所起的障碍作用比促进作用更大些,对教师合适的结构,对学生并不合适。 2.认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并不矛盾。有的人认为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并不矛盾,发现是为了更好地接受。“为思维而教”虽与“为知识而教”是对立的教学观念,但“为思维而教”与“知识学习”却可以并肩同行。因为“为思维而教”总得经过知识学习,只不过“为思维而教”的知识学习是一种对知识的批判性考察,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获得知识虽然也是教学的目的之一,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 为思维而教”,为解决问题而教,获得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实现问题解决。”另外,有人从外,还相应培养了各种理学习的效果方面看,“在学习效果方面,两者是相互包含和补充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学生在获得一定知识解、分析的能力;有意义发现学习,学生除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自然也相应获得有关知识。此外,有意义接受学习还可以用来推理和验证发现学习的结论是否正确合理;而发现学习则用来判断和检验有意义接受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否真正掌握。” 3.认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实质是相同的。有人认为这两种理论在实质上是相同的。“奥苏贝尔与布鲁纳都认为学习是认知之重组,而认知结构由上至下分层排列,最上者概括性、包容性最强。学习的重点在于认知结构的形成,也即奥苏贝尔的“同化”、布鲁纳的“超越”。两人都强调原有认知结构的作用,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两人都重视内在的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作用。”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异同教学文案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异同? 相同点: (1)都属于认知结构范畴;都注重原有知识结构的作用;都强调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建立。(2)都强调在学习中,老师起到辅助,推动的作用,主动权在学生手中。 (3)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都是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关键是看学习的具体条件和目的。 (4)都注重学习前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构建。学生不是机械的学习,发现学习 学生主动构建认知结构,接受学习学生主动地将所学内容加以内化,形成自己的 认知结构。 (5)教师在教材讲解过程中都遵循程序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不同点: (一)学习实质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主动地进行加工活动形成认知结构,即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它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以意义和组织,并形成一个模式的认知结构。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二)学习结果 布鲁纳:形成与发展认知结构,即形成各学科领域的类别编码系统。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认知结构,即个体头脑中已形成的,按层次组织起来的,能使新知识获得意义的概念系统。 (三)学习过程 布鲁纳:学习过程是概括化的过程。即学习者通过这种概括化的活动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类目编码系统联系起来,不断形成或发展新的类目编码系统。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四)促进学习的条件 布鲁纳:知识的呈现方式,动作再现表象、图象再现表象、符号再现表象;学习的内在动机。 奥苏贝尔: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 (五)理论比较 (1)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是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即是在先前学习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又是理解和学习新知识的重要的内部因素和基础。 布鲁纳重视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对已有的认知结构的了解。并提倡发现学习。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重视认知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些观点有力地反对了机械论的学习观点。他把学习理

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

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 (一)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 1、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观点恰好与布鲁纳的发现法相反,认为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他把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方法叫做“讲解教学”,这种学习主要是适于有意义的言语学习,或者称为言语信息的学习。 2、他像布鲁纳一样主张人们通过把新的信息组织进行编码系统进行学习。他把在编码系统中最顶部的一般概念称之为归类者,因为所有的其他概念都归在它底下。 3、但他同布鲁纳不同的是他主张学习应该通过演绎的过程,即从对一般的理解到特殊,布鲁纳则主张由特殊发现一般。他认为人们得到的概念原理等是别人提供给他们,而不是自己发现的,越是组织得好、有意义,他们学得越好,越是明白意义,因而呆读死记是最无效的学习策略。讲解学习,至今在实际中仍是影响最大的方法,既便宜又好接受,能从所给予的注意程度使讲者得到强化,学生也得到强化。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之间的区别并不难理解。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派作他用。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的,而是在学生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换言之,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发现,然后便同接受学习一样,把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以便以后在一定场合下予以运用。所以,发现学习只是比接受学习多了前面一个阶段——发现,其他没有什么不同。 奥苏贝尔反复强调,认为接受学习必然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这种观点毫无根据。在他看来,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都有可能是有意义的。如果教师教学得法,并不一定会导致学生机械的接受学习;同样,发现学习也并不一定是保证学生有意义学习的灵丹妙药。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解决问题的“典型的步骤”,而对自己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却稀里糊涂,他们也可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但这并不比机械学习或机械记忆更有意义。 任何学习,只要符合上述两个条件,都是有意义学习。此外,需注意的是,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处在一个连续体的两个极端上。学校的许多学习,往往处于这两端之间的某一点上。 在课堂里的有意义学习中,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之间的对比,由于各种原因,总是偏重于接受学习。首先,由于发现学习费时大多,一般不宜作为获取大量信息的主要手段;其次,在一些学习情境里,学生必须用言语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抽象的命题。但是,只要在讲授教学中提供各种具体的经验,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因此,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主要应采用有意义接受学习,尤其是意义言语接受学习。 (二)讲解式教学的特点 奥苏贝尔的讲解式教学有四个主要特点: 1、要求师生之间有大量的相互作用。虽然以教师先讲为主,在课上始终要求学生作出反应,要抓住学生的注意。 2、大量利用例证,虽然强调有意义言语学习,但例证包括图解或图画。

教育心理学常考人物——奥苏贝尔 -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常考人物——奥苏贝尔- 教育 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13大学科专业基础知识面试技巧 代表人物:奥苏贝尔 主张: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用于解释有意义学习的保持与遗忘,他认为在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因为有意义学习总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后者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加深和扩充。 奥苏伯尔根据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的内容,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 接受学习,即学习者把以现成的定论的形式呈现给自己的学习材料,与其已形成的认识结构联系起来,以实现对这种学习材料的掌握的学习方式。 发现学习,是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

发现学习依靠学习者的独立发现。 机械学习,即不加理解、反复背诵的学习,亦即对学习材料只进行机械识记。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使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接受←→发现,机械←→有意义,这是划分学习的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之间不是互不依赖和彼此独立的。接受学习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的。 奥苏泊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有以下条件: (1)新的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2)学习者认知结构种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固定点),便于与新知识进行联系,也就是具有必要的起点。 (3)学习者还必须具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地将新旧知识关联起来的倾向。 【练习题】 奥苏伯尔认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 A.发现学习 B.程序学习 C.合作学习 D.有意义接受学习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

一、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有意义的学习 奥苏贝尔提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一论断既给有意义学习下了明确的定义,也指出了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 2、接受学习 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观点恰好与布鲁纳的发现法相反,认为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 3、认知结构同化论 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同化是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二、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局限性 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不全适用于解释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如言语技能、操作技能、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学习过程。建立在该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适用于课堂知识教学,而在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教学上却显不足。 2、奥苏贝尔只注意到学生的课堂接受学习和教师的课堂讲授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读书学习和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他没有提出读书学习的方法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3、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只谈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教学,避而不谈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4、奥苏贝尔对学习迁移的研究和论述只注重具体知识地迁移,而忽略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迁移。学习的实践经验表明,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迁移比具体知识内容所产生的迁移更普遍,意义更大。 三、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启示 1、运用同化理论优化教学内容 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有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比记住大量具体繁杂的事实更为经济省力且便于应用。从纵向看,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由高至低的认知结构,先学习那些概括性和包容性知识,再安排那些概括程度依次降低的知识,遵循“逐渐分化”的原则,便能帮助学生轻松地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使内容有效地得以缩减;从横向看,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潜在的共同特征和貌似相同的知识内容之间的不明显的区别,使学生抓住本质,从而牢固地把握新学习的内容,也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在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观念结构之间架设起一座“认知的桥梁” ,进一步完善了其同化理论,也为学生优化教学内容开辟了另一个广阔的空间。 2、运用教学评价的论述优化教学评估体系 奥苏贝尔在他的理论中首先批评了那些只看到评价负面作用的教育工作者,强调了评价的积极作用。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有利,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肯定评价的基础上,奥苏贝尔进一步指出有效测验应兼具几种特性,即信度、效度、代表性、可行性、辨别力,为优化教学评估体系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科学的考查不应该考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功夫,而要更多考查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因为创新时代要求的是具有较强理解力,能有效地创造性地使用知识、不断阐明未

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

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 在我们进行学习分类的学习的时候,奥苏贝尔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重新学习一下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理论。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基本的知识点: 从学习性质与形式来说,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 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 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 需要注意的是: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之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没有高级、低级之分。 因此,从两个维度上我们就可以对两者进行对应,得到以下表格:

而且出题者特别喜欢直接从中间部分来摘取题目,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这个二维表格的具体内容,会非常有助于我们做题。接下来我们就做两道题目来练习一下。 【例1】根据奥苏伯尔的观点,“背乘法口诀表”属于( )。 A.机械的接受学习 B.机械的发现学习 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D.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奥苏贝尔学习分类知识点。机械学习是指学习材料没有逻辑意义,不能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建立联系,或学生缺乏意义学习的态度,靠的是死记硬背的学习。“背乘法口诀表”属于机械学习。乘法口诀是固定知识故采取接受的方式,综上正确答案是A。 【例2】接受学习是一种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是一种意义学习。( )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分类。从学习性质与形式来说,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同为机械学习,也存在着机械的发现和机械接受两种,如儿童走迷宫,属于机械的发现,而学生背乘法口诀,则属于机械的接受所以接受学习和意义学习,同理,意义学习也可分为意义接受和意义发现。且二者的划分标准也有所不同,故本题一概而论,认为接受学习是一种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是一种意义学习是错误的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