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两位数家两位数进位加法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两位数家两位数进位加法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两位数家两位数进位加法说课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参赛形式:说课

参赛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参赛单位:哈尔镇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

参赛者:谢小杰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各位评委老师在百忙之中为我们这些参赛老师进行指导。我是?号参赛选手,哈尔盖镇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数学教师谢小杰。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教材内容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一些分析,《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是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的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通过系统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为多位数加法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二、说教学目标—掌握基础知识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根据民族班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牢固,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的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教学引导,使学生热爱数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3、在能力目标方面,培养分析、观察、概括的能力,从已有知识中升华出新的知识内容。

三、说教学重难点—升华基础知识

本着课程标准,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学会正确计算。

为了讲清重点和难点,达到本节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学法—以授渔代授鱼

数学是培养人的思维的学科,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基于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启发、情景、讨论和练习的方法,以讨论为主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自己探索新知。

接下来,我来具体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实践探索新知

首先,教学过程当中设计了引出课题、探索新知、基础练习、能力提升、课堂总结、作业布置六个环节。

1、引出课题

一方面,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相关知识,为本课的顺利教学做好铺垫,也为进位加法的学习埋下伏笔。

第二方面,出示教材“参观博物馆”主题图,先让学生说说每个班有多少人,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进位加法算式。

2、自主探索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分为两个步骤来完成:

一是摆小棒,让学生明确单根和单根的合起来满十根捆成一捆,就是把“十个一换成一个十”。

二是拨计数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个位上满十颗珠是要怎么办?引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竖式计算,不仅让学生抓住计算进位加法的关键,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基础练习

在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之后,紧接着设计了“试一试”,加强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直接地检查对新知的掌握情况。

4、能力提升

这个环节又设计了“火眼金睛”——改错练习,,考验学生的观察力和对新知的理解力。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5、全课小结

小学生的概括能力稍微欠佳,因此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候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以及加法的笔算方法和注意要领。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6、布置作业

通过作业进一步加强理解和熟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六、说板书设计—浓缩教学精华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板书是一课时内容浓缩的精华,是教学内容精华的体现,针对本课时以计算为主,我采用了竖式算理式板书。首先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数学算式,然后由学生已有的知识转化成竖式计算,重点板书竖式计算的算理。这样,板书就成了理解竖式算理的载体,可以一目了然地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领悟竖式计算的算理。

附1: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3 6 2、个位上6+5=11,满十进一:个

+ 3 1 5 位上写1,向十位进1。

7 1 3、十位上3+3=6,再加上进位的

1,就是3+3+1=7。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的说课进行倾听和指导。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练习题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练习题 13+47=+39= 1+19=+39= 7+26=+39=+16= 18+43= 1+79= 7+34=+31=+22=+36=+19= 3+39= 17+83= 9+28= 18+47= 7+39= 9+19= 1+39= 9+27=+32= 8+57=+19= 4+37= 7+29=+36= 12+49= 4+16=+54= 19+41=+17= 8+29= 75+17= 7+73= 19+47=+13=+46= 6+19= 8+39= 8+26=+39=+16= 19+43=+34= 3+27=+19=+39=+37=+29= 38+36=+18=+13=+36=+36=+13=+38= 7+33=+45=+19= 13+69= 3+18= 7+23=+25= 4+18= 17+83= 1+19=+19=+39= 4+28=+29= 13+49= 7+23= 7+19= 16+49= 8+57= 3+58= 3+57= 3+18= 18+65=+36= 5+46= 13+47= 19+59=+39=+48= 17+34=+18= 13+49= 16+54= 3+37=+45= 1+79= 5+26= 7+33= 18+29=+42= 19+32= 17+63=+44= 65+29=+31= 7+26=+43=+26=+17= 5+75=+18=+34= 14+79= 5+39= 8+29=+26=+39=+58=+38= 7+13= 15+78= 4+76= 2+78= 13+28= 6+28= 4+36=+26= 7+63= 14+36=+46= 3+77= 15+29=+19= 16+74= 5+19=+35= 11+69= 58+29=+15=+28=+38= 15+49= 3+68= 16+55= 8+37=+34= 16+25= 7+45= 3+49= 7+24=+44= 4+67= 7+39= 16+84= 3+67= 1+19= 18+69= 3+38=+39= 19+22=+33=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高密市阚家镇徐睦小学赵明贺

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徐睦小学赵明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数位的认识及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作为基础,有一小部分学生对竖式计算也有简单的了解,对于从图中提问题,前面的学习中也有过练习。 教学重点: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教学突破:创设情景,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百度搜索:放《赶海的小姑娘》歌曲 刚才,同学们听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谁给老师说一下?这首歌曲讲的是谁,在哪里,做什么?听大海的声音,百度搜索:大海的声音。出示教学挂图,同时板书课题:大海边 老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有小朋友。

学生2:有海鸥。 学生3:······ 老师:同学们看的真仔细。图上告诉了我们一个问题。谁能找到。 学生4:一共捉了多少只大虾? 老师:同学找的很正确。并且板书。百度搜索:虾的简笔画。谁能告诉我与这个问题有关的信息有哪些? 学生5:大虾26只,大虾12只。 老师:板书:大虾26只,大虾12只。百度搜索:虾的简笔画。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小组内研究研究。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小组内探究: (学生用小棒或计算器来帮忙,动手探究,教师巡视,引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列出算式“26+12”,并说出得数。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 1 )先算20+10=30,6+2=8,再算30+8=38(小结:左边摆2捆零6根就是26,右边摆1捆零2就是12,先把两捆和一捆,把6根和2根相加。) ( 2 )先算26+10=36,再算36+2=38。(小结:左边摆2捆零6根就是26,右边摆1捆零2就是12,先把2捆零6根和一捆相加,再和2根相加。) ( 3 )先算26+2=28,再算28+10=38 (小结:先把12分成10和2,再计算。) ( 4 )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表示26,再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拨2个珠子,就是38。(先让学生边拨边说并解释。) (5 )列竖式计算:先写一个加数26,在下面写第二个加数12,把加号写在12的左边,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先计算6+2=8,最后20+10=30。(让学生边说边写。) 3、小结: 师:以上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104—108页的内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手势指向课件内容) 今天,我将从这六个方面阐述这一课的整体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把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的联系起来,体现了计算内容情境性的特点。同时提倡算法多样化,这又体现了计算方式多样性与计算活动思考性的特点。因此,如今的计算教学应该是灵动而又充满生气的课堂。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研究算法,理解算理。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十单元第104—108页的内容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背景分析——学生情况 (学生情况)透过教材,再看学生。 本课是在一年级学生已掌握20以内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基础进行教学的,同时又为今后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下基础。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学则很重要,不同的教学手段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本节课的采用的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教学准备 采用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小棒(不少于20根)卡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 口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理解“凑十”法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曾子林 教学目标: 1、通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加法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 写格式,会正确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4、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游戏教学法。3、“掌声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意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口算。 30+40=40+50=83+5=33+6=20+60= 2、指名说说以下几个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73 、6 3、40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情景图,获得信息。 师:你们看通过观察课本P8中的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看见有四个班是2-1班38人,2-2班30人,2-3班35人,2-4班34人,有两辆车,每辆车只能乘坐70人。) 师:好的,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2、通过提问,引入方法。 师:现在谁能帮老师一个忙?“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通过学生说板书: 1班和2班3班和4班 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你们看这样行不行?1班和3班,2班和4班。生1:不行。师:为什么不行?(生说:因为加起来就超过70了。)对,这样就超载,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生2:可以。师:那你说说怎么分配的?(生:1班和3班,2班和4班)那你说一说,你的理由。师:如果把1班和3班安排到一辆车那1班加3班的人数加起来就超过70人了。3、验证方案,列出算式并板书。 大家想出了这种方法,(指示黑板)这个办法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把两个班的人数相加看是否超过70人),我们来列个算式行吗?你打算怎么列?生说师板书: 1班和2班3班和4班 38+30= 35+34=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节内容9加几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6-10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9加几,因此,我紧密地围绕新课标阐述的建议,结合三维目标确立了本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会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快乐,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会用凑十法计算。教学难点:凑十法的理解及运用 二、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导取向的活动建构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一系列既联系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建构新知,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一个过程展示。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好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有过无意识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同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机会,把评价的

权力留给学生。 三、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的自主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贯穿整个课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从游戏导入。游戏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从游戏引入,9人男女生混合组与4人男女生混合组,算一算两组的总人数。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的(三种计算方法)。再通过两次的游戏(9+6,9+8)演示如何进行凑十的。 第二环节:数物结合,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算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动,因此把数的计算转化为:让学生对实物进行摆一摆得出结果,再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步骤。第一要求学生先按算式摆好,第二移动实物进行凑十,最后得出结果。在摆移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之间互评。 第三环节:数形结合,通过圈一圈,算一算,感悟算法。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从观察直观实物开始的,直观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发展时期,让学生把图形和数结合,通过图形的圈画凑成十,算出结果。再次感悟凑十法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互相评议,互相矫正,互相学习。 第四环节:抛去实物、图形的参加,直接进行数的计算。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从依赖实物、图形中走出,自己还会用凑十法算出结果吗?第一让学生填写数的拆分,第二拆分出的数和九凑成十,第三填写结果。

两位数加法竖式计算(含进位-不进位)

32 46 41 42 77 80 + 54 + 22 + 33 + 34 + 12 + 9 12 30 11 14 84 18 + 20 + 23 + 46 + 20 + 6 + 55 88 80 56 64 75 44 + 1 + 10 + 18 + 25 + 13 + 29 20 76 87 77 82 49 + 12 + 13 + 7 + 12 + 8 + 31 89 80 60 41 66 76 + 10 + 10 + 19 + 12 + 12 + 11 20 43 26 16 86 31 + 62 + 20 + 18 + 61 + 8 + 36 49 13 35 67 80 49 + 22 + 33 + 27 + 11 + 9 + 19 45 10 40 78 78 76 + 17 + 36 + 20 + 11 + 10 + 11 33 75 88 44 40 33 + 41 + 11 + 8 + 31 + 40 + 23

77 27 67 87 66 17 + 11 + 49 + 12 + 3 + 11 + 61 28 41 43 52 22 38 + 46 + 31 + 30 + 21 + 14 + 45 22 61 33 84 31 71 + 42 + 25 + 38 + 8 + 21 + 15 50 65 89 64 54 53 + 11 + 16 + 9 + 10 + 31 + 18 46 83 51 37 46 42 + 30 + 7 + 28 + 29 + 18 + 45 78 84 42 30 56 52 + 11 + 9 + 41 + 38 + 19 + 14 72 28 79 42 35 27 + 12 + 34 + 10 + 36 + 28 + 49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人教版年二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说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通过参观博物馆的情境图引出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本节课主要解决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中的对位和计算顺序问题。由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这堂课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位值图,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究、合作学习,将新知识转化、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自主地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因此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3、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明确相同数位要对齐的问题。 二、说学情。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这些都是以直观形式

向学生讲解的口算方法,学生的基础比较扎实。本节课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是在口算的基础上的提升,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重要基础。由于二年级的学生较小,我就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他们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三、说教学过程: 我对本课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假期里都谁去旅游了?玩的怎么样? 2、(出示第8题的主题图)看,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二年级的全体同学去参观博物馆。你从图上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会回答:二(1)班有35人,二(2)班有32人,二(3)班有35人,二(4)班有34人。) 3、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1)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35+2)(2)二(3)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37+2) (3)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35+32) (4)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35+37) 4、大家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真不错!(给与鼓励)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去获取数学信息,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到数学问题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体会算法,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师: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怎样列式? 生35+2= 师: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流) 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 二、自主探究: 1、验证二(1)和二(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0+30=60 ,60+6=66没有超过7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两个班可以和乘一辆车。 (3)用小棒,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4)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6+0=6,在个位写6,十位3+3=6,在十位

下面写6,所以等于66。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2、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辆车。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59+40= 20+67= 24+63= 46+53= 62+17= 35+24= 3+84= 43+40= 2、数学医院: 17+20=19 50+26= 42+3=72 1 7 5 0 4 2 + 2 + 2 6 +3 1 9 7 6 7 2 3、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非常喜欢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个足球共用多少钱呢?一身运动服又用多少钱? 4、 3 7 4 5 + 2 ? + ? 4 5 9 7 9 开放题:3 6 +6 3 你能写出几个象这样的算式。 9 9 课后小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6-10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9加几,因此,我紧密地围绕新课标阐述的建议,结合三维目标确立了本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会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快乐,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会用凑十法计算。教学难点:凑十法的理解及运用 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导取向的活动建构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一系列既联系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建构新知,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一个过程展示。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好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有过无意识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同时,我还

注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机会,把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小精灵儿童资讯站出品 三、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的自主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贯穿整个课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从游戏导入。游戏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从游戏引入,9人男女生混合组与4人男女生混合组,算一算两组的总人数。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的(三种计算方法)。再通过两次的游戏(9+6,9+8)演示如何进行凑十的。 第二环节:数物结合,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算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动,因此把数的计算转化为:让学生对实物进行摆一摆得出结果,再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步骤。第一要求学生先按算式摆好,第二移动实物进行凑十,最后得出结果。在摆移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之间互评。 第三环节:数形结合,通过圈一圈,算一算,感悟算法。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从观察直观实物开始的,直观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发展时期,让学生把图形和数结合,通过图形的圈画凑成十,算出结果。再次感悟凑十法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互相评议,互相矫正,互相学习。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

三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50题)

二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 1) 88+10= 2) 18+81= 3) 41+38= 4) 53+25= 5) 72+17= 6) 64+98= 7) 28+71= 8) 85+12= 9) 62+17= 10) 31+63= 11) 78+41= 12) 34+55= 13) 13+63= 14) 16+70= 15) 52+34= 16) 12+26= 17) 36+23= 18)14+62= 19) 12+81= 20) 25+33= 21)34+65= 22) 50+15= 23) 14+55= 24) 41+43= 25) 11+35= 26) 26+43= 27) 38+21= 28) 16+71= 29) 32+17= 30) 56+32= 31) 42+25= 32) 22+67= 33) 91+50= 34) 31+46= 35) 32+45= 36) 13+83= 37) 50+49= 38) 42+65= 39) 32+16= 40) 28+41= 41) 22+66= 42) 55+34= 43) 17+81= 44) 57+22= 45) 87+60= 46) 13+72= 47) 22+75= 48) 64+15= 49) 14+63= 50) 24+53= 二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 1) 88+10= 2) 18+81= 3) 41+38= 4) 53+25= 5) 72+17= 6) 64+98= 7) 28+71= 8) 85+12= 9) 62+17= 10) 31+63= 11) 78+41= 12) 34+55= 13) 13+63= 14) 16+70= 15) 52+34= 16) 12+26= 17) 36+23= 18)14+62= 19) 12+81= 20) 25+33= 21)34+65= 22) 50+15= 23) 14+55= 24) 41+43= 25) 11+35= 26) 26+43= 27) 38+21= 28) 16+71= 29) 32+17= 30) 56+32= 31) 42+25= 32) 22+67= 33) 91+50= 34) 31+46= 35) 32+45= 36) 13+83= 37) 50+49= 38) 42+65= 39) 32+16= 40) 28+4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进位加法》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进行详细阐述。 一、说教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会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在例题的选取上,力争取材于现实,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一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二是笔算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总结。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 3.体验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

二、说学情 学生已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等运算知识有利于学生迁移到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但学生对整百数的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并不清楚,同时由于小学生注意的分散、监督能力差,思维不够严密,所以要抓住学生的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将相邻、相近的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发觉联系,形成系统知识的整理归结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以旧引新 现代教学理论倡导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在学习新知识时,有必要找准与旧知结构类似的地方,进行同化或顺应,重新建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迁移规律,课前我设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练习。只要明确了加法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1”的问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难点也就突破了。 2.创设情境,激情引人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本课还是由儿童喜闻乐见的“乘车”这一情境引入,抓住童心,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进而讲清图意,提出问题。创设了民主、平等的氛围,诱发了学生情感的孕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解决“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人?”这一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引出两位数加两

小学一年级数学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一年级数学教案 课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3.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0+40 50+20 25+20 70+16 47+2 85+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34+5怎样口算?

引导学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师明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学习不进位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横式:34+5=_________ 教师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摆出3个整捆的和4根单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单根的小棒下面摆5根单根的小棒.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来?引导学生得出:5根单根的小棒要和4根单根的小棒合起来. 教师讲解:写竖式时一位数5要与两位数的个位数4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空出十位的位置写上加号,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 边讲边板书: 教师提问:写坚式时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是9根单根的,3个整捆的. 教师讲解: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数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3. 在原板书的基础上继续板书: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进位加法》说课稿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 《进位加法》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进行详细阐述。 一、说教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会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在例题的选取上,力争取材于现实,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一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二是笔算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总结。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 3.体验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 二、说学情 学生已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等运算知识有利于学生迁移到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但学生对整百数的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并不清楚,同时由于小学生注意的分散、监督能力差,思维不够严密,所以要抓住学生的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将相邻、相近的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发觉联系,形成系统知识的整理归结方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例题6》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例题6中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解决问题例1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逆向思维解决问题,我紧密地围绕新课标阐述的建议,结合三维目标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找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并确定解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奖励小粘贴、学具 五、教法、学法: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采用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平时习惯,以学生为主导取向的活动开展教学。 六、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的自主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贯穿整个课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复习昨天学过的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并解决问题,并为新授知识制造铺垫:发放奖励粘贴

第二环节:新授,创设情境,老师向高老师借了奖励粘贴忘了数是几个,刚才已经发下去一部分,现在剩下一部分,谁能帮帮老师,原来有多少个? (有的同学可能看到了奖励粘贴上的痕迹,较容易想到发下去几个,剩下几个,合起来就是原来的,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下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主动思考,有效进入今天的新授知识,并还原事情,出示图片,让学生有初步的画图算数意识。) 第三环节: 数形结合,利用书上例题,再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摆一摆,算一算,逆向思维突破,重现事情进过,认知求原来的数量,用加法解决。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从观察直观实物开始的,直观思维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发展时期,让学生把图形和数结合,通过用小圆片代替摆一摆,算出结果。再次感受思考过程。 第四环节:我来当老师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自己所用,给同学出相似的题,这个过程也是让学生互相评议,互相矫正,互相学习的过程。 第五环节:休息,拍手歌 一年级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有限,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帮助重新集中注意力。 第六环节:巩固习题联系, 教材第100页第5题,教材第100页第6题。 此题稍有不同,只出现了一个数以及用词“同样多”,从而引发低年级儿童对审题的重视。 小结:这几个题目都是把去掉的和剩下的两个部分合起来,求原来有多少。 (都用加法计算) 第七环节:作业:第100页练习二十三,第7题、第8题。 及时了解学生准确率,反馈教学效果。

两个两位数不进位加减法计算题100道 (67)

2位数加减法计算题 100道用时:错误: 53 - 42 = 22 + 71 = 86 - 62 = 25 + 11 = 66 + 31 = 67 - 50 = 73 - 10 = 84 - 41 = 26 - 20 = 78 - 64 = 21 + 71 = 10 + 46 = 66 - 31 = 76 - 31 = 66 - 43 = 33 + 12 = 14 + 85 = 36 - 32 = 44 - 43 = 52 - 41 = 53 + 43 = 52 + 37 = 20 + 40 = 15 - 11 = 73 + 23 = 55 - 12 = 41 - 10 = 21 + 52 = 87 - 81 = 87 - 13 = 57 - 14 = 18 - 15 = 51 + 35 = 25 + 14 = 15 + 11 = 47 + 51 = 11 + 55 = 84 - 12 = 78 - 47 = 20 + 17 = 66 - 14 = 20 + 21 = 13 + 41 = 68 + 20 = 13 + 54 = 12 + 23 = 48 + 50 = 53 - 40 = 14 + 60 = 74 - 12 = 76 - 14 = 88 - 46 = 41 + 16 = 20 + 46 = 77 - 32 = 43 - 21 = 76 - 11 = 83 + 10 = 77 - 25 = 71 - 50 = 44 + 24 = 82 + 10 = 68 - 13 = 34 - 23 = 27 - 13 = 34 + 60 = 14 + 25 = 27 + 31 = 53 + 40 = 45 + 42 = 85 - 31 = 20 + 33 = 36 - 25 = 77 - 30 = 45 - 42 = 22 + 35 = 30 + 33 = 44 - 23 = 24 + 72 = 34 + 24 =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说课稿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位于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期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孩子们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既注重了口算,又继续介绍竖式计算,体现了计算方式和方法的多样化。 二说学生 一年级下期的孩子已经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且会用多种方法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能正确地进行竖式的书写与计算。 本班的孩子在学习中对自己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积极参与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孩子已有的认知水平,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弄清“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参与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深化积极的学习情感。 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有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体会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由于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这一知识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法成为了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加法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 写格式,会正确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4、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游戏教学法。3、“掌声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意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直尺。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开火车口算 30+40=40+50=33+6= 20+60=83+5=50+5= 2、指名说说以下几个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73 、6 3、40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情景图,获得信息。 师:你们看通过观察课本P8中的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看见有四个班是2-1班35人,2-2班32人,2-3班37人,2-4班34人,有两辆车,每辆车只能乘坐70人。) 师:好的,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2、通过提问,引入方法。 师:现在谁能帮老师一个忙?“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通过学生说板书: 1班和2班2班和3班 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你们看这样行不行?1班和3班,3班和4班。 生1:不行。师:为什么不行?(生说:因为加起来就超过70了。)对,这样就超载,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生2:可以。师:那你说说怎么分配的?(生:1班和2班,2班和3班)那你说一说,你的理由。师:如果把1班和3班安排到一辆车那1班加3班的人数加起来就超过70人了。 3、验证方案,列出算式并板书。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说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说课设计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说教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会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又为以后进一步教学多位数笔算加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呈现的例题,取材于现实,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味。例题在计算过程中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二是在进位加法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掌握笔算加法。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新课程理念,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利用情景图和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笔算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进位加法的算理。 说教法: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启发法、谈话法、尝试法等各种方法的优化组合。特别是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旧知识中学习新知识。另外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老师适时点拨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学法上,本节课我采用的是知识迁移法和自主学习法。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虽处在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学时,我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利用迁移规律,抓住二年级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尝试性的自主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学具准备:小棒。 鉴于以上对教材和教法、学法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以旧引新 1.师:小朋友,你能帮小白兔找到要拔的萝卜吗?课件出示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或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设计意图】:抓住二年级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课件出示42+36、23+15、35+34等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题,全班在练习本上笔算,并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全班反馈,学生说说在笔算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堂课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笔算,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为今天学习进位加法进一步巩固笔算加法的书写:相

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1.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0+4050+2025+2070+1647+285+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34+5怎样口算? 引导学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师明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学习不进位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横式:34+5=_________ 教师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摆出3个整捆的和4根单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单根的小棒下面摆5根单根的小棒。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来?引导学生得出:5根单根的小棒要和4根单根的小棒合起来。 教师讲解:写竖式时一位数5要与两位数的个位数4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空出十位的位置写上加号,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 边讲边板书: 教师提问:写坚式时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是9根单根的,3个整捆的。 教师讲解: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数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3. 在原板书的基础上继续板书: (3)阅读教科书例1,填上得数。 教师说明:书上虚线方框中的式子是为了说明计算过程,以后做题时不用写出来。 (4)反馈练习:完成第75页做一做。 32 6=3+45=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写在书上。订正时强调: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得数的个位也和个位对齐。 3.教学例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