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1用户手册

神舟1用户手册
神舟1用户手册

神舟 I 号用户手册
神舟系列开发板资料之
神舟 I 号用户手册
STM32神舟系列开发板产品目录: 神舟 I 号:STM32F103RBT6 (不带 TFT 神舟 I 号:STM32F103RBT6 + 2.4"TFT 神舟 I 号:STM32F103RBT6 + 2.8"TFT 神舟 II号:STM32F103VCT6 (不带 TFT 神舟 II号:STM32F103VCT6 + 2.8"TFT 神舟 II号:STM32F103VCT6 + 3.2"TFT 神舟III号:STM32F103ZET6 (不带 TFT 神舟III号:STM32F103ZET6 + 2.8"TFT 神舟III号:STM32F103ZET6 + 3.2"TFT 神舟 IV号:STM32F107VCT6 (不带 TFT 神舟 IV号:STM32F107VCT6 + 2.8"TFT 神舟 IV号:STM32F107VCT6 + 3.2"TFT 触摸彩屏) 触摸彩屏 触摸彩屏 触摸彩屏) 触摸彩屏 触摸彩屏 触摸彩屏) 触摸彩屏 触摸彩屏 触摸彩屏) 触摸彩屏 触摸彩屏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4400046.html,)出品
第 1 页,共 182 页

神舟 I 号用户手册
声 明
本 手 册 版 权 归 属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4400046.html, 所 有 , 并 保 留 一 切 权 利 。 非 经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4400046.html, 书面同意,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摘录本手册部分或全部 内容,违者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档为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4400046.html, 网站推出的神舟 I 号 STM32 开发板配套用户 手册,详细介绍 STM32 的开发过程和神舟 I 号的使用指导。 本文档如有升级恕不另行通知, 欢迎访问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4400046.html, 获取最新 手册文档及最新固件代码。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4400046.html,)出品
第 2 页,共 182 页

神舟 I 号用户手册
目 录
硬件篇 ....................................................................................................................................................................... 7 1.1. 神舟 I 号 STM32 开发板简介.................................................................................................................. 7 1.2. 神舟 I 号开发板硬件原理设计详解...................................................................................................... 13 1.2.1. 处理器最小系统............................................................................................................................. 13 1.2.2. LED 指示灯 .................................................................................................................................... 19 1.2.3. 按键 ................................................................................................................................................ 19 1.2.4. USB 接口与电源 ............................................................................................................................ 20 1.2.5. 液晶显示模块................................................................................................................................. 20 1.2.6. USB 转串口接口 ............................................................................................................................ 21 1.2.7. EEPROM ........................................................................................................................................ 22 1.2.8. Micro SD 卡座 ................................................................................................................................ 22 1.2.9. 无线模块 ........................................................................................................................................ 23 1.2.10. 温度传感器..................................................................................................................................... 24 第二章 软件篇 ....................................................................................................................................................... 26 2.1. 2.2. 2.3. 2.4. 2.5. 摘要......................................................................................................................................................... 26 RVMDK 简介 ......................................................................................................................................... 26 新建 RVMDK 工程 ................................................................................................................................ 26 软件仿真................................................................................................................................................. 35 在线调试................................................................................................................................................. 40
第三章 基本操作篇 ............................................................................................................................................... 52 3.1. 如何安装 JLINK 驱动程序 .................................................................................................................... 52 3.2. 如何使用 JLINK 仿真器软件 ................................................................................................................ 54 3.2.1. 如何使用 J-FLASH ARM 烧写程序到芯片 FLASH..................................................................... 54 3.2.2. 使用 J-Link command 设置和查看相关调试信息 ....................................................................... 59 3.3. 如何给神舟 I 号板供电.......................................................................................................................... 60 3.1.1. 使用 USB 供电 ............................................................................................................................... 60 3.1.2. 使用外接电源供电......................................................................................................................... 60 3.1.3. 使用 JLINK V8 供电....................................................................................................................... 60 3.4. 如何使用 JLINK V8 下载固件到神舟 I 号开发板 ............................................................................... 61 3.5. 如何通过串口下载一个固件到神舟 I 号开发板 .................................................................................. 63 3.6. 如何在 MDK 开发环境中使用 JLINK 在线调试................................................................................. 66 3.7. 神舟 I 号跳线含义.................................................................................................................................. 69 第四章 实战篇 ....................................................................................................................................................... 69 4.1. 流水灯实验............................................................................................................................................. 70 4.1.1. 流水灯试验的意义与作用 ............................................................................................................. 70 4.1.2. 试验原理 ........................................................................................................................................ 70 4.1.3. 硬件设计 ........................................................................................................................................ 71 4.1.4. 软件设计 ........................................................................................................................................ 71 4.1.5. 下载与测试..................................................................................................................................... 72 4.2. 315M 无线模块扫描实验 ...................................................................................................................... 73 4.3.1. 无线模块实验的意义与作用 ......................................................................................................... 73 4.3.2. 实验原理 ........................................................................................................................................ 73 4.3.3. 硬件设计 ........................................................................................................................................ 73 4.3.4. 软件设计 ........................................................................................................................................ 73 4.3.5. 下载与测试..................................................................................................................................... 77 4.3. 串口实验................................................................................................................................................. 79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4400046.html,)出品
第 3 页,共 182 页

神舟 I 号用户手册
4.4.1. 串口实验的意义与作用................................................................................................................. 80 4.4.2. 实验原理 ........................................................................................................................................ 81 4.4.3. 硬件设计 ........................................................................................................................................ 82 4.4.4. 软件设计 ........................................................................................................................................ 82 4.4.5. 下载与测试..................................................................................................................................... 84 4.4. 独立看门狗(IWDG)实验 .................................................................................................................. 86 4.5.1. 独立看门狗的意义与作用 ............................................................................................................. 86 4.5.2. 实验原理 ........................................................................................................................................ 86 4.5.3. 硬件设计 ........................................................................................................................................ 90 4.5.4. 软件设计 ........................................................................................................................................ 90 4.5.5. 下载与测试..................................................................................................................................... 91 4.5. 窗口看门狗试验(WWDG)................................................................................................................ 91 4.6.1. 窗口看门狗实验的意义与作用 ..................................................................................................... 92 4.6.2. 实验原理 ........................................................................................................................................ 92 4.6.3. 硬件设计 ........................................................................................................................................ 92 4.6.4. 软件设计 ........................................................................................................................................ 92 4.6.5. 下载与测试..................................................................................................................................... 93 4.6. 内部温度传感器实验 ............................................................................................................................. 94 4.7.1. 内部温度传感器实验的意义与作用 ............................................................................................. 94 4.7.2. 实验原理 ........................................................................................................................................ 94 4.7.3. 硬件设计 ........................................................................................................................................ 95 4.7.4. 软件设计 ........................................................................................................................................ 95 4.7.5. 下载与测试..................................................................................................................................... 95 4.7. 定时器中断实验..................................................................................................................................... 97 4.8.1. 定时器中断实验的意义与作用 ..................................................................................................... 97 4.8.2. 实验原理 ........................................................................................................................................ 97 4.8.3. 硬件设计 ...................................................................................................................................... 100 4.8.4. 软件设计 ...................................................................................................................................... 101 4.8.5. 下载与测试................................................................................................................................... 102 4.8. IIC EEPROM 访问实验........................................................................................................................ 103 4.9.1. IIC EEPROM 访问试验的意义与作用........................................................................................ 103 4.9.2. 试验原理 ...................................................................................................................................... 103 4.9.3. 硬件设计 ...................................................................................................................................... 105 4.9.4. 软件设计 ...................................................................................................................................... 105 4.9.5. 下载与测试................................................................................................................................... 106 4.9. DMA 实验 ............................................................................................................................................ 107 4.10.1. DMA 实验的意义与作用 ............................................................................................................. 107 4.10.2. 实验原理 ...................................................................................................................................... 107 4.10.3. 硬件设计 .......................................................................................................................................110 4.10.4. 软件设计 .......................................................................................................................................110 4.10.5. 下载与测试.................................................................................................................................... 111 4.10. SYSTICK 实验.........................................................................................................................................113 4.11.1. SysTick 实验的意义与作用 ...........................................................................................................113 4.11.2. 实验原理 .......................................................................................................................................114 4.11.3. 硬件设计 .......................................................................................................................................114 4.11.4. 软件设计 .......................................................................................................................................114 4.11.5. 下载与测试....................................................................................................................................114 4.11. 待机唤醒实验........................................................................................................................................115 4.12.1. 待机唤醒实验的意义与作用 ........................................................................................................115 4.12.2. 实验原理 .......................................................................................................................................115 4.12.3. 硬件设计 .......................................................................................................................................116 4.12.4. 软件设计 .......................................................................................................................................116 4.12.5. 下载与测试....................................................................................................................................117 4.12. SPI 实验 .................................................................................................................................................118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4400046.html,)出品
第 4 页,共 182 页

神舟 I 号用户手册
4.15.1. SPI 实验的意义与作用 .................................................................................................................118 4.15.2. 实验原理 .......................................................................................................................................118 4.15.3. 硬件设计 ...................................................................................................................................... 120 4.15.4. 软件设计 ...................................................................................................................................... 121 4.15.5. 下载与测试................................................................................................................................... 122 4.13. SD-USB 读卡器实验............................................................................................................................ 122 4.16.1. SD-USB 读卡器实验的意义与作用 ............................................................................................ 122 4.16.2. 试验原理 ...................................................................................................................................... 122 4.16.3. 硬件设计 ...................................................................................................................................... 122 4.16.4. 软件设计 ...................................................................................................................................... 123 4.16.5. 下载与测试................................................................................................................................... 123 4.14. MICRO SD 卡实验................................................................................................................................. 124 4.18.1. Micro SD 卡实验的意义与作用 .................................................................................................. 125 4.18.2. 实验原理 ...................................................................................................................................... 127 4.18.3. 硬件设计 ...................................................................................................................................... 127 4.18.4. 软件设计 ...................................................................................................................................... 127 4.18.5. 下载与测试................................................................................................................................... 129 4.15. USB 实验 .............................................................................................................................................. 130 4.19.1. USB 实验的意义与作用 .............................................................................................................. 130 4.19.2. 试验原理 ...................................................................................................................................... 130 4.19.3. 硬件设计 ...................................................................................................................................... 131 4.19.4. 软件设计 ...................................................................................................................................... 131 4.19.5. 下载与测试................................................................................................................................... 131 4.16. 温度传感器器实验 ............................................................................................................................... 132 4.20.1. 温度传感器器实验的意义与作用 ............................................................................................... 133 4.20.2. 试验原理 ...................................................................................................................................... 133 4.20.3. 硬件设计 ...................................................................................................................................... 133 4.20.4. 软件设计 ...................................................................................................................................... 133 4.20.5. 下载与测试................................................................................................................................... 134 4.17. 2.4G 模块通信试验 .............................................................................................................................. 135 4.21.1. 2.4G 模块通信实验的意义与作用 .............................................................................................. 135 4.21.2. 实验原理 ...................................................................................................................................... 135 4.21.3. 硬件设计 ...................................................................................................................................... 136 4.21.4. 软件设计 ...................................................................................................................................... 137 4.21.5. 下载与测试................................................................................................................................... 141 4.18. TFT 触摸屏实验................................................................................................................................... 142 4.22.1. TFT 触摸屏实验的意义与作用 ................................................................................................... 142 4.22.2. 实验原理 ...................................................................................................................................... 142 4.22.3. 硬件设计 ...................................................................................................................................... 143 4.22.4. 软件设计 ...................................................................................................................................... 143 4.22.5. 下载与测试................................................................................................................................... 144 4.19. ADC 实验 ............................................................................................................................................. 145 4.22.6. ADC 实验的意义与作用 .............................................................................................................. 146 4.22.7. 实验原理 ...................................................................................................................................... 146 4.22.8. 硬件设计 ...................................................................................................................................... 146 4.22.9. 软件设计 ...................................................................................................................................... 147 4.22.10. 下载与测试 .............................................................................................................................. 147 4.20. RTC 实时时钟实验 .............................................................................................................................. 149 4.22.11. RTC 实时时钟实验的意义与作用 .......................................................................................... 149 4.22.12. 实验原理 .................................................................................................................................. 149 4.22.13. 硬件设计 .................................................................................................................................. 150 4.22.14. 软件设计 .................................................................................................................................. 150 4.22.15. 下载与测试 .............................................................................................................................. 151 4.21. UCOS+UCGUI 程序实验 ..................................................................................................................... 152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4400046.html,)出品
第 5 页,共 182 页

神舟 I 号用户手册
第五章 实验现象 ................................................................................................................................................. 181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4400046.html,)出品
第 6 页,共 182 页

神舟 I 号用户手册
硬件篇
本章将详细介绍神舟I号STM32开发板的硬件,从神舟I号的整体硬件资源,产品特点到各个硬件 模块,进行详细的介绍,通过本章节,将使大家对该开发板的整个功能特点与硬件功能模块有一个详 细的了解。 本章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1.1.神舟I号STM32开发板简介; 1.2.神舟I号STM32开发板硬件详解; 1.3.神舟I号STM32开发板使用注意事项;
1.1. 神舟I号STM32开发板简介
神舟I号STM32开发板是一款基于STM32F103RBT6的开发板,面向学生以及想从事STM32开发的 工作者等广大爱好者, 神舟I号开发板功能强大, 外围资源齐全, 性价比非常高, 尺寸为67mm * 82mm。 神舟I号STM32开发板的产品外观及对应各功能模块说明如图表1所示:
MINI-USB 接口
MCU 启动模 式配置
扩展接口座
315M 无线模 块接口
电源芯片与 指示灯
MINI-USB 转串口 电位器 AD JTAG/S WD 下载/ 仿真接口 5V 转 3.3V 电源 芯片(背 面) PL2303x USB 转串 口芯片 Micro SD 卡座(背 面 2.4 寸 LCD 预留 安装孔
STM32F103 RBT6 高 性 能处理器
2.4/2.8 寸 LCD 接口
RTC 实时 时钟电池
LED 流水 灯 整板复位 按键
扩展接口座
2.4G 无线模 块接口座
温度传感 器接口
EEPROM 24C02
用户功能 按键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4400046.html,)出品
第 7 页,共 182 页

神舟 I 号用户手册
图表 1 神舟 I 号开发板外观与功能
神舟I号开发板板载资源如下: ◆ STM32F103RBT6, ARM Cortex-M3 内核,ARM Cortex-M3 内核,主频 72Mhz,内 部含有 128K 字节的 FLASH 和 20K 字节的 SRAM ◆ 1 个 USB _MINI 全速接口 (包括+5V 电源的输入) ◆ 1 个标准的 2.4 / 2.8 寸 TFT LCD 接口,支持触摸屏,分辨率 320X240, 26 万色(包 括 1 个 SD 卡接口) ◆ 1 个 Micro SD 卡座 ◆ 1 个 2.4G 无线通信模块接口 ◆ 1 个 315M 无线通信模块接口 ◆ 1 个温度传感器接口 ◆ 1 个 IIC 接口的 EEPROM 芯片,24C02,容量 2K 比特 ◆ 1 个 USB 转串口接口,PL2303x 芯片(包括+5V 电源的输入) ◆ 1 个复位按钮,控制整板硬件复位 ◆ 2 个用户功能按钮 ◆ 1 个电源指示灯(绿色) ◆ 3 个用户状态指示灯(LED1~LED3:绿色) ◆ 2 个启动模式选择配置接口 ◆ 1 个 RTC 后备电池座,并带电池 ◆ 1 个标准的 JTAG/SWD 仿真调试下载接口 ◆ 1 路电位器(可调电阻)模拟输入,可以做模数转换实验 ◆ 支持从 JLINK 取 5V 电源或 3.3V 电源 ◆ 除晶振占用的 IO 管脚外,其余大部分 IO 口全部引出到扩展双排插针 从上面的板载资源可以看出,神舟I号开发板板载资源非常丰富,基本包括STM32爱 好者常用的硬件资源。此外,开发板还将处理器所有GPIO接口通过双排插针接口引出, 非常方便产品的功能扩展和其他功能模块调试,让你的开发变得更加简单。 神舟I号开发板的特点包括: 1) 外观小巧。整个板子尺寸为67mm * 82mm。 2) 性价比高。功能强大,但价格便宜 2) 设计灵活。板上除晶振外的所有的IO口全部引出,可以极大的方便大家扩展及使 用。 3) 资源丰富。板载近十种外设及接口,让你领航STM32。 4) 调试方便。和主流调试仿真工具JLINK V8完美结合,让您快速找到代码的BUG。 5) 触摸彩屏。320X240分辨率, 26万色TFT LCD,带触摸功能,让您设计出迷人的 GUI。 6) 教程齐全。共计近二十个实例,使用ST标准库,方便用户修改升级。
接下来我们详细介绍神舟I号开发板的各个功能。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4400046.html,)出品
第 8 页,共 182 页

神舟 I 号用户手册
STM32F103RBT6 处理器 开发板使用了STMF103系列中的高性能、高配置的Cortex-M3内核32位处理器STM32F103RBT6, 72M主频,LQFP64封装,片内FLASH容量:128K,片内SRAM容量:20K。 STM32家族主要产品系列家谱如下图所示,如下图所示: 1)
图表 2 STM32 家族主要产品系列家谱
STM32F103的产品列表出下图所示,神舟I号开发板选用的是外设资源和管脚资源较为丰富的64 脚LQFP封装的STM32F103RBT6芯片,充分满足广大爱好者的评估开发需求。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4400046.html,)出品
第 9 页,共 182 页

神舟 I 号用户手册
图表 3 STM32F103 产品列表
2.4/2.8 寸 LCD 接口 该接口是一个目前比较通用的LCD液晶触摸屏接口,一个32芯LCD接口引出了LCD控制器和触摸 屏的全部信号,它的线序兼容市面上在售的主流触摸屏模块,比如https://www.360docs.net/doc/a314400046.html,推出的液晶模块、 红牛开发板使用的液晶模块、STMSKY开发板使用的液晶模块等。 320 x 240的显示分辨率64万色可以逼真的显示图片、文字和菜单等,配合触摸功能实现灵活的控 制,我们提供已经调试成功的LCD液晶屏和触摸屏的示例代码。该接口是一个目前比较通用的LCD接 口,可以用来连接很多市面上在售的液晶模块,比如https://www.360docs.net/doc/a314400046.html,推出的液晶模块、红牛开发板 使用的液晶模块、STMSKY开发板使用的液晶模块等都可以用于这个接口。 2) 2.4G 无线模块(可选配件) 神舟I号提供了1个2.4G模块接口, 直接支持深圳云佳科技的NRF24l01模块。 使用该2.4G无线模块, 可以与其他2.4G无线模块相互通信,可尝试无线通信的乐趣。本模块作为选配件。产品图片如下。 3)
315M 无线模块(可选配件) 神舟I号提供了1个315M模块接口,可通过遥控控制进行远程控制。主要用于轿车,摩托车等相关 私人财产的安防控制。接触它,使用它,便可清楚安防的无线遥控原理原来就是这么简单。相关产品 4)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4400046.html,)出品
第 10 页,共 182 页

神舟 I 号用户手册
和模块如下所示。
SD 卡接口 (Micro SD) 除了前面提到的无线模块以外, 神舟I号还自带Micro SD卡接口。 Micro SD卡作为常见的存储设备, 是很多便携设备的存储媒介,比如手机存储卡等。常听到手机支付概念,就是使用microSD RFID 模 块安装在手机的microSD插槽,从而使手机成为可用于支付的NFC设备。有了它,我们的开发板就相 当于拥有了一个大容量的外部存储器,不单可以用来提供数据,也可以用来存储数据,使得我们的板 子可以完成更多的功能,同时,我们利用ST官方网站提供的资料,已经成功的通过USB接口将SD卡接 口变成为SD读卡器,感兴趣的爱好者可通过我们的产品,获取相关的源码。 5) 温度传感器(可选配件) 此温度传感器为 DALLAS 公司推出的单总线数字温度计,型号为 DS18B20。利用此温度传感器, 我们可以检测周围环境温度,或是运用于机箱以及温度受控的环境中,通过检测环境温度,设置告警 信息,启动散热装置,达到自动降温的效果。通过源码设计,可以将检测到的温度以数字形式从串口、 或是 LCD 屏上显示。 6)
SPI FLASH(LCD 屏上安装) SPI Flash存储器它具有掉电数据不丢失、快速数据存取速度、电可擦除、容量大、在线可编程、 价格低廉以及足够多的擦写次数 (一百万次) 和较高的可靠性等诸多优点,在嵌入式应用得到广泛引用。 神舟I号LCD屏板载了一片16M比特容量的SPI Flash芯片W25X16,非常适合我们存储一些不常修 改的数据。 7)
I2C EEPROM 用于掉电数据保存,因为STM32内部没有EEPROM,我们这里外扩了24C02,可用于设备的一些 配置数据,或一些不需要经常修改的数据保存。
8)
9) USB 接口 标准的 USB SLAVE 接口,其他主设备,如 PC 电脑可通过此接口与神舟 I 号通讯,另外,该接口也可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4400046.html,)出品
第 11 页,共 182 页

神舟 I 号用户手册
以作为神舟 I 号的电源输入,由 PC 或其他 USB 主设备提供电源。
10) USB 转串口 此处将STM32F103RBT6的USART1通过PL2303x芯片进行电平转换,接口方式为MINI-USB,实 现了一个3线USB转串口。管脚定义如下: 管脚 信号 2 D3 D+ 5 GND 11) 电位器 神舟I号STM32开发板,提供了一路可调电阻设备,通过这一路可调电阻可以学习STM32处理器 的AD功能。 12) LED 灯 神舟I号提供了4路LED指示灯,其中一个LED作为电源的指示灯,另外三个LED(LED1、LED2、 LED3)可作为程序点灯功能使用,比如用于流水灯控制,或是其他功能的辅助点灯之用。分别与 GPIOA2、GPIOB2、GPIOA3三个管脚连接,当管脚为低电平时,对应的LED指示灯亮。 13) 复位按钮 该按钮是神舟I号的整板硬件复位按钮,当按键按下时,STM32处理器,液晶等将复位。 14) 通用按钮 神舟I号,除了前面提到的复位按键这一特殊功能按键外,还提供两个用户按键,通过编程,按下 不同按钮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详细请阅读后续例程的详解。 15) BOOT 选择跳帽 STM32F10x处理器一共有三种启动模式,可以通过这一跳线进行选择,具体的跳帽设置与启动模 式选择关系如下表。 BOOT1(J8) BOOT0(J7) 功能 ANY OFF User Boot(默认) OFF ON System Boot ON ON SRAM Boot 16) RTC 实时时钟 STM32内部RTC功能非常实用,经常用于实时时钟计数,计时,以保证系统时钟的同步。它的供 电和时钟是独立于内核的,可以说是STM32内部独立的外设模块,RTC内部寄存器不受系统复位掉电 的影响。 在神舟I号STM32开发板上,我们采用外部电池供电和32.768K晶体来实现真正RTC(实时时钟) 功能。同时,如果RTC电池没有安装的情况下,可以通过J9跳线帽来去掉RTC时钟功能,而不影响系 统正常运行。
17) 电源芯片与电源指示灯 由于STM32F103RBT6是3.3V的工作电压,因此,我们需要将外部电源输入或者USB提供的5V电 源转换成3.3V的工作电压。在神舟I号这一块开发板上,采用了ASM1117-3.3V这一常用电源转换芯片 来实现这一功能。另外,为了方便用户确认电源是否已经正常提供,开发板还提供了一个绿色的电源 指示灯,当开发板上3.3V电源正常时,指示灯亮。 18) JTAG/SWD 接口 标准的20针JTAG, 直接可以和ULINK或者JLINK连接的, 同时支持SWD (因为STM32支持SWD) 。 可以用于调试STM32,更方便的开发软件。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4400046.html,)出品
第 12 页,共 182 页

神舟 I 号用户手册
19) 扩展接口 神舟I号将所有的GPIO的使用标准双排插针引出,方便大家的实验和测试,调试其他模块或功能 扩展。
1.2. 神舟I号开发板硬件原理设计详解
下面详细介绍神舟I号各功能模块的硬件实现与原理。
1.2.1. 处理器最小系统
神舟I号处理器选择的是STM32F103RBT6,STM32F103的型号众多,作为一款中高端开发板,我 们选择了其中最高配置的型号,让用户可以使用STM32F103系列的所有外设,和体验它的强悍功能。 MCU部分原理图如下:
图1.2.1.1
MCU部分原理图
JTAG/SWD接口 JTAG(Joint Test Action Group)联合测试行动小组)是一种国际标准测试协议(IEEE 1149.1兼容)。 标准的JTAG接口包括TMS、TCK、TDI和TDO,通过JTAG接口,我们可以烧录和调试程序,神舟I号 的JTAG接口的硬件连接如下图所示,可以与目前主流的JLINK V8仿真器配合使用。另外STMM32还 有SWD接口,SWD只需要最少2跟线(SWCLK和SWDIO)就可以下载并调试代码了,它与JTAG接口 是共用的,只要接上JTAG,你就可以使用SWD模式了。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4400046.html,)出品
第 13 页,共 182 页

神舟 I 号用户手册
JTAG/SWD接口的信号定义如下:
实时时钟 STM32的VBAT采用CR1220纽扣电池和VCC3.3混合供电的方式,在有外部电源(VCC3.3)的时 候,CR1220不给VBAT供电,而在外部电源断开的时候,则由CR1220给VBAT供电。这样,VBAT总 是有电的,以保证RTC的走时以及后备寄存器的内容不丢失。 相关电路如下: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4400046.html,)出品
第 14 页,共 182 页

神舟 I 号用户手册
当安装了电池后,将J9的跳线帽断开。VBAT管脚由电池供电,如没有安装电池,将J9使用跳线 帽短接,VBAT管脚由+3.3V系统电源供电。 VDD与VDDA电源 VDD与VDDA是STM32处理器数字/模拟转换(ADC)电路需要使用到的模拟参考电源和模拟电 源输入。 相关管脚定义如下:
在神舟I号板上,VDD和VDDA电源相关电路如下图所示: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4400046.html,)出品
第 15 页,共 182 页

神舟 I 号用户手册
STM32F103RBT6处理器 STM32F103RBT6处理器的GPIO口和其他的功能接口分别与神舟I号板的各功能模块连接, 处理器 部分电路如下。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4400046.html,)出品
第 16 页,共 182 页

神舟 I 号用户手册
嵌入式专业技术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4400046.html,)出品
第 17 页,共 182 页

神舟一到十号飞船 资料

神舟一号飞船发射地点: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 神舟二号飞船发射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返回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返回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神舟四号飞船发射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返回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返回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航天员:杨利伟神舟五号,即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09时00分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轨时间:115.5小时 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2005年10月11日1时升空。发射地点在九泉卫星发射中心,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运送升空的运载火箭是长征二号F型火箭,2名航天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七号,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 神七上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 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 神舟八号飞船 发射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主要任务:与天宫一号对接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八号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艘,为无人目标飞行器。神舟八号为改进型载人飞船,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功能。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 主要任务:与天宫一号对接 搭载人数:2男1女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女) 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计划中的一艘无人驾驶航天器,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第4艘载人飞船。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第一次将中国女航天员载入天空。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2012年6月18日执行了自动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中国较为熟练的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及载人航天技术的进一步成熟。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将第一次执行手动载人交会对接任务。2012年6月24日,刘旺在景海鹏与刘洋配合下航天员成功执行。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第一次带活体蝴蝶。

最新航天知识科普材料资料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 一、航天知识 1、我国发射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是: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发射的“东方红一号” 2、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的时间是: 2003年10月16日 3、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名字是:神舟”五号 4、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航天员是:杨利伟 5、中国的载人飞船是“神舟”系列,有两层含义: 一是音同“神州”,二是“神奇的船(宇宙飞船)”的意思 6、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有:前苏联,美国,中国 7、航天:指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在地球附近空间或太阳系空间飞行。 8、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9、航天包含哪些内容? 2000年11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把航天活动归纳为航天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航天技术是手段;空间应用是目的,属于改造世界的范畴;空间科学则属于认识宇宙的范畴。 10、人类已研制出几种载人航天器? 人类现已研制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3种载人航天器。 11、载人航天器各有什么用途? 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主要用于接送航天员和货物,且在太空飞行时间一般不超过20天,又可称为天地往返运输器;空间站在太空长期运行,不返回地面,主要用于观天看地、研究空间科学、太空生产和在轨服务等。 12、我国的神舟号飞船由几个舱段组成? 神舟号飞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采用“三舱一段”构型,即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推进舱和轨道舱上各有一对太阳能帆板。推进舱在飞船的最下部,返回舱在中间,轨道舱在上部,附加段在飞船的最顶端。 13、神舟号飞船“三舱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推进舱是飞船在空间运行及返回地面时的动力装置;返回舱是飞船起飞、飞行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乘坐的舱段,也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轨道舱是航天员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的场所,装有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的。在载人飞行交会对接前,它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14、飞船返回地面时,是所有舱段都返回吗? 不是。飞船返回地面时,只有返回舱一个舱返回地面。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后,轨道舱可以留在轨道上继续工作半年左右。 15、神舟号飞船由多少个分系统组成? 共有13个分系统:结构与机构、制导导航与控制、数据管理、测控通信、热控制、推进、电源、有效载荷、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仪表照明、应急救生、回收着陆等。其中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仪表照明、应急救生系统,在卫星上是没有的。 16、神舟号飞船的返回舱是什么样子? 神舟号飞船返回舱的外形像一口中国古代的大钟,呈大钝头倒锥体,它在飞船的中部,为密闭结构,其上部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

神舟飞船资料

一、1999年11月20日发射的神舟一号到2002年12月30日发射的神州四号都是不载人的无人实验飞船。 二、神舟五号: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 2003年10月15日,注定要载入历史的名册。这一天,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实现航天员单人单天飞行。航天员杨利伟也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神州五号于2003年10月15日9时00分发射,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返回,当杨利伟经过21小时28分钟的太空行程返回陆地后,迈出舱门面对欢呼人群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三、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飞行 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09时00分,返回时间:2005年10月16日20时33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四、神舟七号: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秒,返回时间: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五、神舟八号: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发射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返回时间: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这一次也是无人飞船,神州八号的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 六、神舟九号:航天员“开”飞船 发射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返回时间: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神舟九号之前的载人航天,从发射到返回都采用自动控制,不需要人手动干预,而“神舟九号”进行的是人控交会对接。如果说以前是航天员“坐飞船”的话,神九的航天员就是在“开飞船”了。航天员要掌握飞船姿态和轨道的控制权,就如同开车,既要控制方向,又要控制速度。 七、神舟十号:从“试运行”到“正常运营” 发射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返回时间:2013年6月26日8时07分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八、神舟十一号:至今持续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 发射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返回时间:2016年11月18日下午 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在轨飞行32天,并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为中国空间站建设打下基础。

神舟五飞船介绍

神舟五号十大焦点 1、什么时候能升空? 从今年9月15日神舟五号进入发射倒计时以来,随着发射日期被初定为10月15日至17日之间,人们的期望值也日渐提高。神舟五号成功升空那天,将被永远记入史册,成为中国航天历史的里程碑。 2、到底在哪里发射? 人们一直认为神舟五号将在酒泉发射,其实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并不在酒泉,而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南部,之所以将内蒙古境内的卫星发射基地命名为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是因为该地点在戈壁滩中,远离城区,附近较为著名的城市就是酒泉,因此得名。 3、神舟五号是什么模样? 从之前的图片来看,神舟五号与早前升空的神舟四号十分相似,都是由轨道舱、返回舱及能源舱三部分组成。不过神舟五号的前部是圆柱体,并非神舟四号的半球形,其内部空间有5.5平方米,可坐3个人。 4、第一位宇航员是谁? 人们对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是谁最有兴趣。目前,12名宇航员和两名从俄罗斯留学归来的教练正在基地进行最后训练,他们均有资格出征太空。这14名宇航员都曾接受国内心理专家精心设计的心理问卷测试,均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目前,前3名的人选已经排定。 5、宇航员穿什么衣服? 据了解,不论是准备发射,还是在飞船或太空站工作,宇航员会根据太空任务的不同,穿着不同的衣物,这些衣物不但舒适而且可以保护他们。 6、神舟五号带些什么? 在神舟五号小小的内部到底都要装些什么东西呢?据报道,神舟五号会携带1公斤左右的植物种子,而且舱内备有手枪、匕首等自卫武器,以防止返回舱未能在预定地点降落时,宇航员可以对付野兽、鲨鱼等危险动物或敌人。 7、神舟五号能转多少圈? 神舟五号进入太空后将先以远地点350公里左右、近地点200公里左右的椭圆形轨道运行,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共绕地球飞行14圈。

神舟一到神舟十一飞船简介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资料 神舟一号 飞船名:神舟一号飞船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飞船简介: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入轨后,地面的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同地,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 神舟二号 飞船名:神舟二号飞船 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试验项目: 我国第二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神舟三号 飞船名:神舟三号飞船 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飞船简介: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无论卫星还是飞船,在发射升空时,人们都无法看到她的庐山真面目。这是因为火箭顶端的整流罩要把她们严密地遮挡保护起来。 与神舟一号、神舟二号飞船相比,神舟三号从外形和结构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不同的只是在内部所做的一些改进。具体来说,神舟三号飞船是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部分组成。返回舱在飞船的中部,为密闭结构,其前端有舱门,供宇航员进出轨道舱使用。其外形为大钝头倒锥体的钟形。据介绍,神舟号的返回舱容器是世界上已有的近地轨道飞船中最大的一个。返回舱是航天员的座舱,是飞船惟一可再入大气层返回着陆的舱段,舱内设置了可供三个宇航员斜躺的座椅,座椅下方设有仪表盘和控制手柄、光学瞄准镜。 轨道舱位于飞船的前端,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形,在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阵、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机构。轨道舱是宇航员在轨道飞行期间的生活舱、试验舱和货舱。

神舟1——10号飞船资料

神舟1-10号飞船资料 神舟一号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返回时间: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二号 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3秒 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神舟三号 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着陆时间:2002年4月1日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 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着陆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航行任务: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评论反应:中国第一艘可载人的处于无人状态的飞船。 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 着陆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航行任务:考核工程载人环境,获取航天员空间生活环境和安全的有关数据,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统间的协调性。 评论反应: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航天员:杨利伟

神舟号飞船的资料

神舟号飞船的资料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资料 神舟一号 飞船名:神舟一号飞船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飞船简介:

是中华人民 __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入轨后,地面的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同地,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 神舟二号 飞船名:神舟二号飞船 发射时间:xx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返回时间:xx年1月16日19时2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试验项目: 我国第二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神舟三号 飞船名:神舟三号飞船 发射时间:xx年3月25日22时15分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返回时间:xx年4月1日

神舟飞船历次发射详尽资料

神舟飞船历次发射详尽资料 飞船名称发射时间返回时间在轨时间航天员 神舟一号 1999-11-20 06:00 1999-11-21 3:41 21小时无人 神舟二号 2001-01-10 01:00 2001-01-16 19:22 6天多无人 神舟三号 2002-03-25 22:15 2002-04-01 6天多无人 神舟四号 2002-12-30 00:40 2003-01-05 19:16 6天多无人 神舟五号 2003-10-15 09:00 2003-10-16 06:28 15小时杨利伟 神舟六号 2005-10-12 09:00 2005-10-17 04:00 4天多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09-25 21:10 2008-09-28 17:37 2天多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八号 2011-11-01 05:58 2011-11-17 19:32 16天多无人 神舟九号 2012-06-16 18:37 2012-06-29 10:00 13天多景海鹏、刘旺、刘洋(女) 神舟十号 2013-06-11 17:38 2013-06-26 08:07 14天多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 神舟十一号2016年10月待发射 神舟五号航天员简历 杨利伟男,汉族,辽宁绥中人,大学文化程度,1965年6月出生,特级航天员,副军职,少将军衔,两次荣立三等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神舟六号航天员简历 费俊龙,男,汉族,江苏昆山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一九六五年五月出生,一九八二年六月入伍,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副师职,上校军衔。曾任空军某飞行学院飞行技术检查员,飞过歼教五等机型,安全飞行一千七百九十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一九九八年一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八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今

神州飞船资料

神州飞船资料 1、神舟一号,飞船名: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 2、神舟二号,飞船名: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3、神舟三号,飞船名: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4、神舟四号,飞船名: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5、神舟五号,飞船名: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09时整。 6、神舟六号,飞船名:神舟六号飞船,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 7、神舟七号,飞船名: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景海鹏,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 8、神舟八号,飞船名: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发射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9、神舟九号,飞船名:神舟九号飞船,航天员:景海鹏(指令长)刘旺、刘洋(女),发射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 10、神舟十号,飞船名:神舟十号飞船,航天员:聂海胜(指令长)、张晓光、王亚平(女)发射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13秒。11、神舟十一号,飞船名神舟十一号飞船,航天员:景海鹏(指令长)、陈冬,发射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 1、飞船的重量 火箭起飞重量479吨,火箭加上飞船重量约44吨,其它的都是液体推进剂。因此,火箭的90%都是液体,比人体含水量还大。 飞船重量为8吨多,占船箭组合体起飞重量的六十二分之一:要把一公斤的东西送入轨道,就得消耗62公斤的火箭重量。神舟六号飞船比神舟五号在重量上有所增加,因此发射神六的火箭也重了不少。 2、轨道高度 在变轨成圆形轨道后,“神5”和“神6”一样,都是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在轨飞行速度是7.820185Km/s。 3、飞船的温度 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热控制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范含林说:飞船飞行过程中,向阳面舱外温度超过100摄氏度,背阳面为零下100摄氏度。舱内温度被自动控制在17至25摄氏度,航天员也可进行手动调节。相对湿度控制在30%到70%之间。 飞船返回时的速度很快,跟大气层的摩擦产生的温度达到1600多度,而飞船内要保持20多度。 4、飞船发射时为何有碎片掉落? 火箭在托举飞船飞离发射塔架腾空而起时,箭体不断地掉落一些碎片。这是为什么呢?

神舟飞船的资料

神舟飞船的资料 篇一:神舟飞船历次发射详尽资料 神舟飞船历次发射详尽资料 飞船名称发射时间返回时间在轨时间航天员神舟一号1999-11-20 06:00 1999-11-21 3:41 21小时无人 神舟二号2001-01-10 01:00 2001-01-16 19:22 6天多无人神舟三号2002-03-25 22:15 2002-04-01 6天多无人 神舟四号2002-12-30 00:40 2003-01-05 19:16 6天多无人神舟五号2003-10-15 09:00 2003-10-16 06:28 15小时杨利伟 神舟六号2005-10-12 09:00 2005-10-17 04:00 4天多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2008-09-25 21:10 2008-09-28 17:37 2天多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八号2011-11-01 05:58 2011-11-17 19:32 16天多无人 神舟九号2012-06-16 18:37 2012-06-29 10:00 13天多景海鹏、刘旺、刘洋(女) 神舟十号2013-06-11 17:38 2013-06-26 08:07 14天多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 神舟十一号2016年10月待发射 神舟五号航天员简历 杨利伟男,汉族,辽宁绥中人,大学文化程度,1965年6月出

生,特级航天员,副军职,少将军衔,两次荣立三等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神舟六号航天员简历 费俊龙,男,汉族,江苏昆山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一九六五年五月出生,一九八二年六月入伍,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副师职,上校军衔。曾任空军某飞行学院飞行技术检查员,飞过歼教五等机型,安全飞行一千七百九十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一九九八年一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八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今年六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梯队成员。 聂海胜,男,汉族,湖北枣阳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一九六四年九月出生,一九八三年六月入伍,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副师职,上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一千四百八十小时,为空军一级飞行员。一九九八年一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八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曾入选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今年六月,入选“神

神舟飞船系列简介

神舟一号1999年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并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中国在原有航天测控网的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地面测控系统和分布于公海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 5神舟二号 2001年 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6神舟三号2002年 试验项目 “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这次发射,逃逸救生系统也进行了工作。这个系统是在应急情况下确保航天员安全的主要措施。飞船拟人载荷提供的生理信号和代谢指标正常,验证了与载人航天直接相关的座舱内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 7神舟四号 发射时间:2002年 中国第一艘可载人的处于无人状态的飞船。 8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 航天员:杨利伟 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 新技术应用 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其中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式,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动报警。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之后,航天员也能通过逃逸火箭而脱离险境。 9神舟六号 发射时间:2005年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技术应用:飞船的种类非常多,但最常用的是卫星式载人飞船。 神舟六号飞船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起点很高,飞船具有承载3名航天员的能力; 其次是一船多用,航天员返回后,轨道仓可以在无人值守的状态下,作为卫星继续利用半年,甚至可以在今后进行交会对接实验;第三是返回舱的直径大,最后是飞船返回,非常安全,在这方面已经进行过全面的测试。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主要反映在:首先是新材料领域,其次是电信领域,第三是图像技术,第四是特种食品,第五是特种纺织材料,第六是电子控制系统的进步,第七是生物医学体系的进步 飞船改进 神舟六号的改进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围绕两人多天飞行任务的改进。 二、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 三、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

神舟飞船简介

神舟一号 中国飞船揭开神秘面纱 发射: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返回: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经过21小时飞行,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成功着陆。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考核了飞船重要的5项技术:舱段连接和分离技术、调姿和制动技术、升力控制技术、防热技术和回收着陆技术。 神舟二号 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 发射:2001年1月10日1时0分03秒 返回: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虽然也是无人飞船,却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 神舟三号 搭载特殊乘客“模拟人” 发射: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返回:2002年4月1日16时54分 飞船上搭载了一个特殊乘客——“模拟人”,可以模拟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时的脉搏、心跳、呼吸、饮食、排泄等等多种重要生理参数,为把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打下了基础。 神舟四号

设计了8种救生模式 发射: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返回: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试验涉及测控与通信、飞船和火箭、发射场、主着陆场和备用着陆场、航天员、陆地和海上应急救生等系统。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共设计了8种救生模式,以确保在不同阶段若出现意外都能保证航天员安全返回,证明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进入成熟期。 神舟五号 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 发射: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 返回: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航天员:杨利伟 2003年10月15日,注定要载入历史的名册。这一天,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实现航天员单人单天飞行。航天员杨利伟也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当杨利伟经过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返回陆地后,迈出舱门面对欢呼人群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 实现多人多天飞行

神州10号飞船的资料

神州10号飞船的资料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飞船简介 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即“921工程”,在“921工程”设计之初,便确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天地往返,航天员上天并返回地面; 第二步,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和太空行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等多项任务,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 第三步,建立空间站。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 神舟一号 飞船名:神舟一号无人飞船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飞船简介: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入轨后,地面的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同地,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 神舟二号 飞船名:神舟二号

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试验项目: 我国第二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 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

有关神舟飞船的资料

有关神舟飞船的资料 神舟一号 发射时间: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 次飞行,也是最近3年连续17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起飞约10分钟,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搭载物品: 一是旗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会旗等;二是各种邮票及纪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麦等农作物种子,此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 技术应用: 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地面测控系统和分

布于公海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 评论反应: 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二号Array发射时间: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 3秒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六十五次飞行,也是继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二十三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飞船起飞十三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试验项目: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 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 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

神舟号飞船信息——神舟三号介绍

神舟号飞船信息——神舟三号介绍 发射时间: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 火箭点火升空10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 2002年4月1日。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 6天零18小时/108圈。 搭载物品: 处于休眠状态的乌鸡蛋;进行空间试验的有效载荷公用设备十项,四十四件之多,包括:卷云探测仪、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地球辐射收支仪、太阳紫外线光谱监视仪器、太阳常数监测器、大气密度探测器、大气成分探测器、飞船轨道舱窗口组件、细胞生物反应器、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固体径迹探测器、微重力测量仪、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据介绍,微重力测量仪、返回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三次参加飞船试验;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多任务位空间晶

体生长炉和轨道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二次参加飞船试验;其余设备均是首次在太空作试验。 试验项目:“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这次发射,逃逸救生系统也进行了工作。这个系统是在应急情况下确保航天员安全的主要措施。飞船拟人载荷提供的生理信号和代谢指标正常,验证了与载人航天直接相关的座舱内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

神舟飞船资料

神舟飞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神舟号飞船) 跳转到:导航, 搜索 汉漢▼ 显示↓ 神舟一号飞船模型(比例1:40) 神舟飞船是由中国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第一次完成载人飞行。神舟号飞船与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相似,但具备全新的结构和更大的尺寸。神舟号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构成,总长约9米,总重约8吨。神舟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中部的草原上。 目录 [隐藏] ? 1 结构 o 1.1 推进舱 o 1.2 返回舱 o 1.3 轨道舱 o 1.4 附加段 ? 2 任务 ? 3 已执行任务 ? 4 计划中的任务 ? 5 参考资料 [编辑]结构

神舟飞船结构 [编辑]推进舱 推进舱位于飞船的后部,外形为圆筒状,装有4台主发动机和姿态控制发动机,两侧装有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阵。推进舱主要用于飞船的姿态控制、变轨和制动,以及向飞船提供电力。 [编辑]返回舱 返回舱位于飞船的中段,外形呈钟形,直径2.5米,空间约6立方米,设计可容纳3名航天员,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飞船。航天员在火箭升空时和重返大气层时穿着航天衣躺在返回舱里的座椅上。返回舱的底部有热盾用于抵御直接撞击大气时的高温。由于返回舱不是纯粹的球体,在重返大气层时仍然可以获得一定的气动升力,产生减速的功能。 [编辑]轨道舱 轨道舱位于飞船的前段,通过舱口与后面的返回舱相通,外形呈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形。轨道舱是宇航员在轨飞行期间的生活舱、试验舱和货舱。在飞船发射前,航天员先通过轨道舱的水平舱门进入飞船,在下降到返回舱里。与联盟飞船不同,神舟飞船的轨道舱具有自己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导航和推进系统。与飞船分离后,轨道舱仍然可继续在轨工作半年以上。上次发射的轨道舱可以同与下一个飞船进行交会对接,这样就节省了交会对接的发射次数,降低了载人航天计划的总体费用。 [编辑]附加段

神州10号飞船的资料

神州10号飞船的资料 篇一: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飞船简介 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即“921工程”,在“921工程”设计之初,便确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天地往返,航天员上天并返回地面;第二步,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和太空行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等多项任务,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 第三步,建立空间站。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 神舟一号 飞船名:神舟一号无人飞船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飞船简介: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

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入轨后,地面的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同地,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 神舟二号 飞船名:神舟二号 发射时间:20XX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返回时间:20XX年1月16日19时2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试验项目: 我国第二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 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

历届神舟飞船详细资料与简介_作文素材

历届神舟飞船详细资料与简介 本文是关于作文素材的历届神舟飞船详细资料与简介,感谢您的阅读!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历次航行目的、飞行时间、着陆地点、宇航员及简历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1999年11月20日—2012年6月16日): 历次航行目的发射时间飞行时间返回时间发射地点着陆地点 宇航员及简历: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刘旺、刘洋 神舟一号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返回时间: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二号 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3秒 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

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神舟三号 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着陆时间:2002年4月1日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 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着陆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航行任务: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评论反应:中国第一艘可载人的处于无人状态的飞船。 ========================================= 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 着陆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航行任务:考核工程载人环境,获取航天员空间生活环境和安全的有关数据,

神舟十一号飞船及中国航天精神班会课资料讲解

神舟十一号飞船 神舟十一号飞船是指中国将于2016年10月17日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载人飞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神舟十一号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经于北京时间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发射;2016年10月17日发射的神舟十一号飞船,搭乘2名男性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对接,进行人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在此之前, 将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试验,通过考核后将于2017年4月中旬,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开展推进剂补加等相关试验。[1]2016年8月13日,飞船从北京空运至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曾透露,在中国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中,我国最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它的规模不会超过国际空间站。基本型空间站大致包括一个核心舱、一艘货运飞船、一艘载人飞船和两个用于实验等功能的其他舱,总重量在100吨以下。其中的核心舱需长期有人驻守,能与各种实 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接。(只有当我们)具备了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才有资格发射核心舱。

为此,我国在海南文昌新建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3] 而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发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6] 2016年10月中旬,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搭乘2名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对接,进行宇航员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2013年的在轨实验时间是15天); 此后,还将在文昌发射场进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试验,通过 考核后将于2017年4月中旬,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开展推进剂补加等相关试验。[8]神舟十一号飞船拟在10月17日发射,主要承担航天员运送和空间站技术验证两大核心任务。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之后,还要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飞行30天,而这也将是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