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2

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2
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2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对照考纲复习资料

全!!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冷战的表现,杜鲁门主义,北约和华约,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P4—P7,P32

1、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①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②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推动下,苏联的国际威望有了很大提高,一批人民民主国家也相继诞生; ③为了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同盟,转而反苏、反共。

两极格局的形成的标志

北约与华约的建立

2、冷战:

3、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或冷战结束的标志):

苏联解体:1991年。

4、北约和华约:

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简表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5、冷战的表现:

(1)柏林墙的修建;(2)美苏军备竞赛;

(3)古巴导弹危机;(4)美国侵越战争、侵朝战争。

6. 古巴导弹危机漫画:

1)图中两个人物分别是谁?左边: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右边:美国总统肯尼迪.

2)扳手腕反映美苏什么态势?优势在哪一方?

态势: 美苏争霸,双方力量均势,战争一触即发.

优势:美国占优势.

3)为何未发生大战? 因为双方力量均势,都拥有核武器,双方不敢轻易动武.

7.杜鲁门主义:

(1)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全面“冷战”的开始。

(2)“极权政体”?“自由国家?”

“极权政体”——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自由国家”——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3)杜鲁门主义的核心: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全面开始。

8、易错点:1)两极格局(或东西方对峙格局)形成标志: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2)两极格局(东西方对峙格局)结束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3)“冷战”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冷战结束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二:中华人民和国的成立。土地改革。抗美援朝。P11

(一)新中国的成立:

1、时间: 1949年10月1日。(今年61周年)

重大事件(标志):开国大典

2、意义: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也是影响战后世界格局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3、新中国成立的首要任务:巩固新生政权

二)土地改革:(1950—1952年)

1、土改的内容:近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房屋等。

2、完成的时间:1952年底

3、意义:(1)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2)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三)抗美援朝

1.原因:1)保家卫国;2)巩固人民政权;3)打击国际国内反动派的气焰。

2.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英雄人物:黄继光(堵枪眼)

3.交战双方: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朝军;

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

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5.性质:美方:非正义的战争;中朝方面: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6.意义:1)保卫了中国的和平、保卫了家园;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和平的环境;

2)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3)打击国际国内反动派的气焰;

4)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7.美国将军说的四个“错误”各指什么意思?

(时)二战后人民反感战争,渴望和平;

(地)美军远离本土作战,战线太长;不如中国军队熟悉地形和作战条件;

(对手)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暴,勇于牺牲;作战上训练有素,尤其善打夜战;

(性质)侵朝战争是非正义的,抗美援朝是正义的。

8.此时的中美关系:敌对紧张。

9.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战略:1)政治上孤立;2)经济上的封锁;3)军事上包围。

10.史实:

1)美国把战火烧到我国边境,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2)派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阻止大陆解放台湾。

11.克拉克:美国陆军上将,“联合国军”总司令,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将军。

三:三大改造及其意义。“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影响。“两弹一星”。P14—P22 (一)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1953年—1956年底)

1、内容:对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方式: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办法:成立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办法:公私合营。

3、完成的时间:1956年底。

4、意义: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从1958年开始。

2、错误的原因: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缺乏经验,急于求成。

3、主要做法:

1)" 大跃进" 运动的情况是: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各地用土办法炼钢、炼铁,毁掉不少山林,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情况:农民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被收归公社所有,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表现:工业方面:大炼钢铁;农业方面:放高产卫星

5、影响:

1)自然环境:毁林炼钢和毁林开荒,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失调;

2)国民经济: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3)人们思想方面:急于求成,盲目冒进,浮夸风、假话盛行。

6、教训:尊重自然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三)“两弹一星”。

1、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为两弹一星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钱三强、航天之父钱学森。

3、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

核心:科技创新。

4、知识拓展:(今天的航天科技成就和载人航天精神)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升空,航天员:杨利伟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升空,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2008年9月:“神舟七号”升空,航天员: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四、文化大革命的起止时间,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及影响。P17

1、起止时间:1966—1976年。

2、原因:领导者过分严重地估计了我国的阶级斗争形势,采取了“大民主”的做法。

实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结束标志::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结束了这场灾难。

历史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社会进步,而是一场历史的大倒退和大灾难。

4、影响(危害):①民主被践踏,法制被破坏;

②人身受侮辱,权利被剥夺;

③使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社会伦理道德水准下降。

④国力衰退,整个国民经济频于崩溃的边缘。

5、教训:1)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崇拜。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意义。中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P23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

2、主要内容(或历史上伟大转折的原因?新时期的“遵义会议”?):

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3、意义: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二)中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1、对内改革(从农村开始)

①农村的改革:

时间:1979年从农村展开;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简称:皖;省会:合肥)

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作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成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对外开放:

①对外开放的进程:(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

1980年,在广东(简称粤,省会—广州)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简称闽)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简称琼);

西部经济特区:喀什(新疆省;简称:新;最年轻的经济特区;接壤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邻国)。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大的经济舞台,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②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意义):

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

③对外开放新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3、改革开放的意义:(1)、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

(2)、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3)、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六、经济特区和东南沿海区域经济的崛起。

(一)经济特区:内容见第五部分(地图上找位置)

(二)东南沿海区域范围:

我国的广东、福建和海南三省,统称东南沿海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是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最集中的地区。

(三)拓展:

1.深圳开发河套地区、前海地区的意义:

1)有利于深圳的自主创新;2)有利于深港合作,促进深港一体化;

3)有利于加强珠三角的合作;4)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深圳经济发展。

2.深圳经济发展的原因?(或有哪些优势?)(1980—2010年,30周年)

(1)地理位置优势:A位于东南沿海地区,交通便利,邻近港澳,地处富饶的珠江三角洲。;B侨胞众多,便于吸收外资。

(2)政策优势:深圳是最早的经济特区,享受经济优惠政策,是对外开放“窗口”,在全国起排头兵作用,是改革开放的实验场。

(3)人才优势: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外来人才和劳动力多。

(4)深圳精神:开拓创新、团结奉献、敢为天下先的拓荒牛精神。

3.深圳面临的难题:(四个“难以为继”---PRED问题)

例如:资源缺乏,面临缺地缺水,缺人口容量和环境容量,环境污染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4.深圳下一步该如何发展?(大特区时代,再创新优势。)

1)注重文化立市(11月读书月,文博会);注重自主创新,科技立市。(高交会);

2)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人才强市战略;

3)加强深港合作和珠三角的区域合作;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集约型方式,由注重速度到注重效益。

5)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节能减排,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5.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土地改革(1952年底基本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年开始)

6.鸦片战争后的开放和今天的改革开放:

1)前者是被迫开放---国家主权遭到践踏,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落后挨打;

2)后者是主动开放——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7.20世纪中国的三次巨变:

1)1911年,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民族觉醒)

2)1949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民族独立)

3)1978年,邓小平,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民族复兴)8.新中国成立后风雨历程的启示?(失误与挫折、成就)

启示: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七. “一国两制”的提出。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P26

(一)一国两制:

1、提出:1982年,邓小平。(最先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

2、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目的: 从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

(二)、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

1、香港、澳门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的形成:

香港问题: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给英国;

1898年,《拓展香港界址专条》英国租借了新界

澳门问题:1553年(明朝),澳门被葡萄牙强占;侵占近400年。

2、港澳回归的历史条件:

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威望的提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3、回归过程:

1984年底,签署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1987年7月,签署中葡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4、港澳回归的意义:

(1)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的盛事;

(2)也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3)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4)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民族精神,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三)、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台湾问题(内政问题)

1.台湾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在福建省的东边。台湾是我国的第一大岛。

2.台湾的历史演变:

(1)古代:1624年(明朝),荷兰占领台湾;1662年(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来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近代台湾问题的形成:(近代台湾的有关史实---2次分离1次回归):

1)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定,日本割占台湾;

2)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收回台湾主权;(回归)

3)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人为地与祖国大陆分离;美国干涉中国内政,阻挠大陆解放台湾。(3)现代台湾问题(现状):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1950年,美国干涉中国内政,阻挠大陆解放台湾。

3.新形势下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总方针:

前提(原则、立场)是:一个中国;

总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最佳方式),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

4.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和平统一台湾的有利因素:

(1)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坚强后盾;

(2)正确的方针:“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

(3)共同的信念:两岸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4)1987年以来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两岸直接“三通”的开启,民间往来不断;

(5)国际上认可只有“一个中国”。《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

不利因素:(和平统一台湾的阻力)

(1)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2)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

5.近几年两岸交流的事例:

(1)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台湾水果零关税进入大陆;

(3)两岸直接“三通”的开启;(通商、通邮、通航)

(4)大熊猫团团和圆圆被送往台湾;

(5)连战、吴伯雄等访问大陆。

6.台独行为的危害:1)危害台湾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安定;2)破坏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3)影响统一大业;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7.对台湾问题充满信心的原因?

1)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盛;2)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3)“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解决港澳问题。

8、香港、澳门问题的实质?(或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有什么不同?)

1)香港、澳门问题的实质:主权回归问题(或历史遗留问题)。

2)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

8.总结拓展:

1)港澳——特别行政区;深圳——经济特区;台湾——省。

2)邓小平的历史功绩:A 在经济上提出改革开放政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B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成功解决港澳问题;C是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八、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其基本解决途径P46--

1.一道难解的题:是PRED问题,即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2.PRED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或PRED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1)PRED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

2)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自然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酸雨等问题,它们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3.PRED分别代表什么?

P——人口;R——资源;E——环境;D——发展。

4.PRED四者的关系:是相互作用、互相依赖、相互矛盾的整体。

5、98年长江特大洪灾的原因:

自然因素:气候异常超强度集中降雨;

人为因素:(1)上游地区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水土流失;

(2)中下游地区某些不合理的水利工程破坏了江河的自然生态;

(3)中下游地区盲目围湖造田,蓄洪能力降低洪水水位增高。

解决问题的对策:

上游植树造林,退林,退耕,还林保持水土;中下游修建合理的水利工程;退耕还湖,增强蓄洪能力。

(一)人口(PRED中的关键因素)

1.世界人口问题和基本解决途径:(1999年10月12日世界60亿人口日)

1)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如:中国、印度;——控制人口增长。

2)发达国家: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如:加拿大、日本;——适当鼓励生育。

3)总对策(正确的人口观):一个国家的人口应适度发展。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中国人口问题:(2005年1月6日中国13亿人口日)

1)特点: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人口老龄化。

2)对策:①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唯一正确的选择)

②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③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的重要措施,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或PRED协调发展)的关键是:提高人口素质。

4)我国人口问题的负面影响?

A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

B给教育、住房、交通、医疗等带来沉重压力;

C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我国人口数量的基本状况?

新中国成立前(古代):特点是增长缓慢;原因:生产力水平低,战乱,医疗技术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或20世纪50年代后):特点是人口高速增长;

原因:(1)政治独立;(2)经济文化发展;(3)医疗卫生条件改善;(4)出生率高,死亡率低;(5)建国初期鼓励生育政策;(6)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

1978年以来(70年代以后)以及未来几十年:

特点:人口总数持续发展,但增长速度减缓;

原因: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基数大,虽保持低增长率,但新增人口仍较多。

6)我国人口文化素质低:

表现:高素质人口比例较低;文盲率高;

影响:1)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及保护环境的意识薄弱;2)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

3)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不利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对策: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7)我国人口老龄化(“银色”浪潮的冲击):

表现:青少年人口比例越来越少,老龄人口比例越来越多。

影响:1)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2)给医疗、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带来沉重负担;

对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8)我国人口老龄化和日本产生的社会背景不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日本是发达国家,经济水平有较大差距

9)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所取得的成就?(两降低、两提高)

A 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减缓了人口过快增长;

B 降低了人口对资源、资金的消耗,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给人们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等带来的压力;

C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D提高了人口的文化素质。

(二)资源:

1.世界资源状况:

1)分类: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石油资源等)

2)现状:资源短缺

3)原因:人口急剧增长,人类需求无节制

2.中国资源状况:

1)基本特征: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

2)问题:①人均占有量少②优质资源少,劣质资源多③分布不平衡④利用不科学,浪费严重。3)应对措施:①“开源节流”(最重要措施)②跨区域调配资源(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有效方法)③立法管理(例如:《草原法》、《森林法》、《水法》等④利用科技,科学开采,科学利用(关键)

4)节约资源我们应该怎么做?

A节约资源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如: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B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增强节约意识。

C同破坏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5)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举例?P54

购物使用布袋;节省纸张,回收报纸;一水多用;使用节能灯具等。

(三)环境:

1、概念: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世界环境问题:

(1)史前社会:洪水、猛兽、林火、风暴等各种自然灾害。

(2)农业社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水土流失;环境退化。

(3)工业社会:自然资源的大量损耗和破坏;“三废”污染(工业废水、废气、废渣)。

3、中国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

(1)主要表现:

A 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B 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废水、废气及固体废气物污染)。

(2)影响:①制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社会安定;③危害人类健康;④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

(3)应对措施:

基本国策:保护环境

主要方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治理方向:生态建设;环境污染治理

生态建设方面:1)建“三北”防护林(世界生态工程之最);2)防治荒漠化(生物固沙);3)恢复自然环境的本来面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牧)

治理环境污染方面:1)治理大江大河水体污染; 2)治理城市大气污染;3)治理酸雨

(4)从自己做起,当环境卫士:

爱护花草树木;植树种草;多乘公交车;拒绝在街头烧烤;不焚烧废气物。

(5)深圳污染:现象:1)水体污染;2)大气污染——灰霾天气;3)固体废气物污染。

大气污染——灰霾天气的原因: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

对策:1)大力发展公交事业,多乘公交车,少用私家车;2)报废环保不达标的汽车;3)发展清洁燃料车;4)植树造林。

(6)白色污染:白色塑料泡沫、快餐盒、生活垃圾等。

危害:1)危害生态环境,妨碍工业、农业生产;2)危害生物的生存;3)造成视觉污染,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

(7)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低碳生活:是一种环保生活态度,就是生活中减低碳的排放。例如:使用节能灯照明;自行车出行;节能减排;节电、节气、节水、节油;废物回收利用。

(8)P57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暖冬、干旱、高温):A农业产量下降,B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变动,C农业成本和投资增加。

对沿海地区的影响:A海平面上升,低洼城市被淹;B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C生态系统破坏;D 城市排污能力下降;E海岸侵蚀等。

(9)全球性环境问题:

A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使大气增温);

B臭氧层的损耗与破坏——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发现;

C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锐减——亚马孙热带雨林遭破坏;

D酸雨蔓延——德国黑森林被毁事件;

E土地荒漠化——美国“黑风暴”事件(沙尘暴—植被破坏引起);

(上述环境问题表现为自然资源的损耗与破坏。)

F大气污染——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工业革命时期燃烧煤引起)及美国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引起);

G水污染---日本水吴病事件(甲基汞污染);

F海洋污染——英国海域石油污染(原油泄露事件);

G城市垃圾污染——美国拉夫运河事件(典型的固体废气物无控填埋污染事件)

(上述环境问题表现为“三废”污染。)

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发展的道路P77

1.基本内涵:

(1)含义(核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能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要求人们必须有很高的道德水准,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2.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3、总结:一个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三个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四个国策: 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革开放。

4.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如:“生态农业”举世公认;积极参加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94年,中国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

5.南水北调工程:

引长江水到华北地区(黄河流域),地跨四大水系: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分三线: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格局。见P72

作用:引长江水到华北地区,通过黄河对水量重新调配,可协调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

6。西气东输工程(P118)---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连接西部资源产地和东部消费市场的天然气运输管道。总长4000千米。

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东到上海。

经过:新疆(新)---甘肃(甘或陇)---宁夏(宁)---陕西(陕或秦)--山西(晋)--河南(豫)--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9个省市)

3次穿越黄河,1次穿越长江。

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1)贯彻落实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2)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使自然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利用;

3)加快新疆地区经济发展,保持新疆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

4)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5)有利于东西部的共同富裕。

7。我们都来做节水标兵:见P73

1)标志?象征意义?

2)建议:随手关闭水龙头;一水多用;不过量使用洗涤剂,以免用大量的水冲洗;不向海洋、湖泊和江河倾倒垃圾等。

8。循环经济:1)生产模式: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

2)循环经济属于哪种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通过什么来实现?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通过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来实现。

3)作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9.理解PRED之间的关系:

1)关键是:人口。

原因:因为人口过多:(1)向大自然过多的索取资源(资源短缺)-----超过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失调);(2)排放的废物过多-----超过了自然界的自然净化能力(环境污染)。所以,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引发资源、环境、经济状况以及社会变动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2)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生存之本。它与环境密不可分,破坏资源的同时也在破坏环境。

3)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4)PRED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必须协调好PRED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P89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参政的民主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3、我国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民主的核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我国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的?(人民是怎样行使权力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人民依据宪法和法律,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5、我国的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全国人大行使哪些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监督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

7、我国的国家机关及其职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国务院——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国家审判机关;

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国家检察机关(或法律监督机关)

例如:最高立法权——表决《反分裂国家法》;最高监督权——审议温家宝总理的报告;

最高决定权——批准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表决举办长江三峡工程等;

最高任免权——选举胡锦涛为国家主席;决定国务院总理等。

8、我国的权力机关和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

人大产生、领导和监督其他机关;其他机关对人大负责和报告工作。

备注:人大——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其它各级人民政府)、审判机关(各级人民法院)、检察机关(各级人民检察机关)等。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统称为司法机关。

9、人民与人大代表的关系?P89。

人民依法民主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

10、人大代表行使哪些职责?P91

A、听取和收集群众的意见,向有关政府机关反映情况;

B、参与对国家和地方重大事项的决定;

C、参与对行政机关等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

D、参与选举任免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

E、参与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

11、深圳市各级机关及其关系:

权力机关-----深圳市各级人大;

行政机关------深圳市各级人民政府;

审判机关------深圳市各级人民法院;

检察机关-------深圳市各级人民检察院。

关系:深圳市各级人大产生、领导和监督其他机关;其他机关对人大负责和报告工作。

12、理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人亡政息。

毛泽东认为“民主”是能够避免“人亡政息”的新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避免人亡政息。

13、易混淆的知识点: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大、地方人大)

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十一:依法治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P98——104

(一)、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依据—宪法和法律;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1、民主制度中最大的权威是:法律。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法律是办事的准绳

2、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权威来自人民。

3、宪法的内容、地位: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一个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内容/四个环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

理解:有法可依(前提)——权力机关(人大):立法

有法必依(中心环节)——遵守法律

执法必严(关键)-----行政机关(国务院及其下属部委)——依法行政

违法必究(保障)——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公正司法

5、依法治国的意义: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法律是办事的准绳。

6、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法律的基本制度,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它的三点含义:

所有的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任何公民,都不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都不得强迫其他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

7、法律对特殊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保护,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是维护公民平等权利和人格尊严的关注。如《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

8、为推进民主进程,我们青少年的行动(启示):

我们就该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做生活的主人;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9、专制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区别

1)专制国家——国王就是法律(人治)

2)民主国家——法律就是国王(法治——法律是最大权威)

3)人治与法治的最大区别: 民主性。人治与法治最大的区别在与是不是具有民主性,人治建立在个人专断与独裁基础上,而法治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

1、公民的含义——拥有该国国籍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依据我国宪法,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2、公民与人民的区别: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是法律概念,与之相对的是外国人;人民是政治概念,与之相对的是敌人,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即大多数公民是人民。(公民>人民)

3、公民的最重要特征:公民依法享有的任何一项权利,都必然伴随着保证其实现的义务;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4、公民的基本权利:

1)公民的人身权:如:生命健康权、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人身自由权等;(生命健康权或人身自由权——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2)政治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批评建议权、要求公平待遇权、揭发权、监督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政治权利)。

3)社会经济权:例如:就业权、劳动权、社会保障权、休息权、获得物质帮助权

4)文化教育权:例如:受教育权、著作权、专利权等

5)平等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权利和义务是统一不可分的(一致性、对等性)。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2)劳动和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6、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依据宪法和法律,不得侵犯他人和合法权益;学法、懂法、守法,要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7、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或途径:

1)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转达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2)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向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或拨打联系电话;

4)或向有关公职人员当面反映情况。

8、易错知识:

1)公民最基本的权利:生命健康权(或人身自由权)。

2)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

十二.欧洲联盟、联合国、世贸组织的概况、宗旨、职能,它们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P152—160

1、当今世界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

2、国际组织:欧盟(EU)、联合国(UN)、世贸组织(WTO)。

3、“一超多强”格局的出现?(或多极化的表现?)

美国(唯一超级大国);俄罗斯(军事强国---恢复中的骆驼);中国正在崛起;

欧盟一体化;日本:经济强国。

4、世界多极化的作用: (世界多极化是好事还是坏事?)

1)是时代进步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2)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

3)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抑制单边主义;

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5)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的追求。

5、中国如何应对多极化?

1)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各国发展友好外交;

2)积极参与国际事物,提高国际地位;

3)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

4)增强国防和军事力量;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

(1)概况:前身是1967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1993年成立欧盟;全称:欧洲联盟。

(2)功能转变:单纯的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发展。

(3)欧盟一体化的表现:

A、经济上:扩充和完善共同市场,发行欧元(共同的货币),建立货币联盟;

B、外交上:推行共同外交政策和防御计划;

C、政治上:签署欧洲宪法,不断扩大规模。

(4)性质:当今世界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组织。

(5)作用:在国际舞台上努力用一个声音说话,影响越来越大。

(6)欧盟东扩的影响(理解):

1)政治上:将平衡多极世界格局和抑制单边主义,提高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2)经济上:巩固其世界第一大贸易集团的地位,在货币上将巩固欧元与美元抗衡的重要货币地位,改变欧美经济实力的对比,经济与美国并驾齐驱。

(7)成员国: 27个成员国。

联合国和《联合国宪章》

1、联合国(UN):

(1)总部在纽约;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韩国人)。

(2)性质:制定世界规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

(3)成立概况:背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产物;

成立标志: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联合国的基本法)生效,联合国成立;在《雅尔塔协定》中,成立联合国是其重要内容。

(4)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5)原则:①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③集体协作,确保非成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6)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五个)。

会员国:192个。

(7)作用:①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②推动国际合作,促进各国社会经济发展。

(8)联合国会旗:见P156

①组成:旗的底色为蓝色,图案为白色。图案是一幅从北极看去的世界地图,底部和左右两侧为橄榄枝环。

②象征意义:世界地图象征整个世界;橄榄枝象征着世界和平。

2、联合国发展的曲折历程及其作用:

1)成立初期,联合国未能较好发挥其积极作用;

是什么原因?有哪些表现?A美国操纵联合国,发动朝鲜战争;长期剥夺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B美苏争霸,长期轮番使用否决权,联合国在霸权主义面前软弱无力。

2)后来,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①联合国的壮大:世界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②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A: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B:推动国际合作,促进各国社会经济发展。P156

3、中国在联合国的重要地位及作用:(或为什么我国能在联合国发挥重大作用?)

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1945年),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为联合国的筹建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2)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为联合国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贸易的“游戏规则”

1、世界贸易组织(WTO)----全球性的经济贸易组织。

世贸组织——制定世界经济规则,是目前世界市场上应用最广泛、最具权威性的规则。

联合国——制定国际关系规则,最具广泛性、权威性。

2、世贸组织概况:

(1)时间:1995年1月1日成立(WTO)。

(2)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性质: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4)基本职能:A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B组织多边贸易谈判,C解决成员间贸易争端。

(5)作用:①较大幅度地降低了世界各地进口关税的水平,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②规定了国际贸易中的各项基本原则,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有序进行。

(6)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1)非歧视贸易原则;2)自由贸易原则;3)公平贸易原则;4)透明度原则。

(7)中国与WTO:

①加入时间:2001年12月11日。

②影响: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将给中国政府和人民带来重大的责任和挑战。(P158)

③加入WTO的利与弊:(P160)

④加入WTO,中国如何趋利避害?

A遵守规则,利用规则保护自己;B制定防范风险的政策;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D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科技水平。

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英语知识;了解并宣传WTO的有关知识。

十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P190

创新---不竭动力:1、为什么要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个人不断进步、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

2、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2)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3)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创新能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传统是民族延续的血脉。)

1、中华传统美德(或民族精神)的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2、民族精神包括:

(1)革命时期的民族精神:

五四精神——爱国、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长征精神——坚定信念、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自强不息、革命乐观主义;

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时俱进。

(2)建设时期的民族精神:

孟泰精神——艰苦奋斗、埋头苦干、公而忘私、爱厂如家;

铁人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艰苦创业、不怕苦、不怕累、勇于献身);

“两弹一星”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其核心是科技创新精神;

雷锋精神——无私奉献、乐于助人;

丛飞精神——热爱祖国、热爱深圳的忠诚品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高尚品质、关爱他人扶困助弱的道德情操、坚守理想追求卓越的价值追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思想境界;

抗震救灾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击冰雪精神----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

深圳精神:开拓创新、团结奉献、敢为天下先的拓荒牛精神。

其他:如“八荣八耻”、义工精神、航天精神等。

(3)如何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美德既要保持中华文明的特色,又要借鉴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弘扬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要在实践中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4)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永远是我们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

下学期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班级姓名 一、最佳选择(20*2=40分请同学们把选择题、判断题的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栏中,否则不计分) 1、2009年时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和《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物种起源》认为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现代人类学家认为人类可能是哪一支古猿进化来的 A 美洲古猿 B 非洲古猿 C 亚洲古猿 D 欧洲古猿 2、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中国和西方的一些上古神话传说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信息。下列中外神话与历史信息的搭配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大地女神该亚的故事----母系氏族中妇女地位崇高 B 厄瑞斯忒的传说----父系氏族向母系氏族的转变 C 炎帝和黄帝的故事----中华民族起源 D 禅让的传说----部落联盟首领的民主推选 3、货币上的图案往往是一个国家历史的缩影。据此判断,右图中的货币 来自哪个国家? A.印度 B.希腊 C.埃及 D.英国 4、下列选项,不符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这一选题的事 A 金字塔的国度 B 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峰 C 种姓制度的产生 D 《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5、你看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印度电影《阿育王》吗?阿育王的身份在印度种姓制度中属于哪一等级?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6、“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反映的是欧洲社会的什么状况? A 残酷的奴隶制 B 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 7、邮票中的历史:这张邮票以哥伦布航海为主题,是为了纪念他 A.最先到达非洲南端 B.发现了美洲 C.开辟了到达亚洲的航路 D.完成了环球航行 8、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向人们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 闻,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 A 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国家建设 B 人们在议论鉴真传法 C 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D 日本各岛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9、下列四幅图片与佛教有直接关系的事 A 释迦牟尼 B 圣诞老人 C 耶稣受难D清真寺 10、古代世界各民族创造的科技和文化为近代文明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再现早期希腊社会图景,对 西方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文学巨著是 A.《威尼斯商人》B.《圣经》C.《俄狄浦斯王》D.《荷马史诗》 11、历史课上,同学们针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展开讨论,最后认定其实质就体现在“兴”上,你认为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道德与法 治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 新河中学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政治试卷 亲爱的同学: 你走进了人生的又一处驿站,也攀上了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又一级台阶。在这个庭院里,花香满径,足够你采英撷华。当你面前的道德与法治试卷展开时,广阔的生活画卷也在缓缓打开。请认真审题,沉着答卷,成功一定属于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 A.最咼国家权力机关 B.最咼国家行政机关 C.最高国家审判机关 D.最高法律监督机关 2 .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目前所实施的发展战略的是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科教兴国战略 C.人才强国战略 D.实行计划生育 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

家……”歌曲生动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我国必须处理好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这是因为() ①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②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③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④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③D、①④ 4.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国民党大陆参访团,结 束了为期5天的“缅怀之旅” “经贸之旅”、“搭桥之旅”,返回台湾。江丙坤说,参访团最大愿望之一就是为两岸搭起一座走向和平、和谐的便桥。江丙坤率团访问大陆充分说明 () A.台湾当局已经放弃了“台独”主张 B.台湾同胞也渴望和平、盼望统一 .两岸现在己经实现了“一国两制” 5.下列 关于对外开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向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 B.对外开放要在经济、政治、化等各方面都开放 .在对外开放中,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 D.对外开放就是全面开放、全盘接收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将正确答案填写到下面的答题栏内。) 1、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表述,错误的是() A、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 B、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C、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兴起 D、其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 2、15世纪晚期,有人想横渡大西洋,跟着谁走可以成功()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资产阶级要当权 B、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C、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D、人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4、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的事件是() A、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B、宣布英国为共和国 C、1688年宫廷政变 D、颁布《权利法案》 5、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革命前,独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殖民统治 C、革命过程中未出现反复 D、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6、在某一次战役中,美军对被包围的英军散发传单说:"自独立战争开始两年来,尽管我们受了巨大的困难和挫折,但今天,你们必须投降,因为上帝正全力以赴支持我们正义的事业。"据此判断这场战役是() A、纳西比战役 B、萨拉托加战役 C、约克镇战役 D、滑铁卢战役 7、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召开 B、三级会议召开 C、攻占巴士底狱 D、建立共和国 8、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马拉说:"你们要保证人民的幸福,必须砍掉暴君的头"这里的"暴君"指的是() A、查理一世 B、查理二世 C、路易十六 D、路易十八 9、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结果是() A、建立君主专制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赢得了国家独立 10、如果让时光倒流,你生活在18世纪60年代,你在下列国家中,你能看到使用机器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漠拉比法典。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的种姓制度。 2.过程和方法: (1)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起,从国家的强盛和国王对人民的残酷奴役两方面思考,使学生认识公元前15世纪埃及帝国的实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在教师帮助下,分析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分析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古代埃及国家的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到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一大奇迹。 (2)通过新月地带的古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河流域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汉漠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专政的实质。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字塔汉漠拉比法典希伯来国家印度种姓制度 难点: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课。 【讲授新课】 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翻开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一、金字塔的国度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2500年前希罗多德就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可见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史中,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们刚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母亲河。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 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陆续出现了40多个奴隶制小国。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建立了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人们不能再称国王的名字,而要称“法老”(意为“宫殿”,相当于中国称皇帝为“陛下”)。 2.埃及国王的巨型陵墓——金字塔

历史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40分) 1、中国人从体貌特征来看,属于我们通常所说的: 2、位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古代: 3、下列最早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是古代: A、埃及 B、中国 C、印度 D、巴比伦 4、古巴比伦王国位于: A、长江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恒河流域 5、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将社会分为四个等级,下列属于统治阶级的是: A、婆罗门 B、平民 C、吠舍 D、首陀罗 6、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地位最低的是: A、婆罗门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吠舍 7、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兴起的共同原因是: A、交通便利,商业发达 B、位于大河流域,土地肥沃 C、城市兴起较早 D、统一局面出现较早 8、布匿战争的交战双方是: A、希腊---罗马 B、雅典---斯巴达 C、罗马---迦太基 D、希腊---迦太基 9、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高峰时的当政者是: A、梭伦 B、伯利克里 C、凯撒 D、屋大维 10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奴隶主阶级掌权 B、男性公民有机会参加政治生活 C、奴隶也享有民主 D、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11、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霸主的是: A、希腊 B、罗马 C、雅典 D、斯巴达 12、罗马进入帝国时期是在: A、公元前509年 B、公元前49年 C、公元前27年 D、公元476年 13、5世纪时,通过不断征服扩张,统一日本的是: A、九州 B、大和 C、土佐 D、雅典 14、7世纪中期,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的是: A、中臣镰足 B、德川庆喜 C、孝德天皇 D、明治天皇 15、日本开始进行大化改新时,中国正处于: A、秦汉时期 B、西汉时期 C、隋朝时期 D、唐朝时期 16、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 A、穆罕默德 B、耶稣 C、释迦牟尼 D、屋大维 17、对阿拉伯半岛统一起重要作用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印度教 D、佛教 18、西欧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是: A、封建国王 B、封建贵族 C、教皇和教会 D、封建骑士 19、实行有条件分封土地的法兰克宫相是: A、穆罕默德 B、屋大维 C、查理·马特 D、丕平 20、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会中的马拉松长跑,是为了纪念哪场战争中的英雄: 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九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人教版

第三次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0分) 1.右图描绘的事件引发了欧洲世界市场扩大,流通商品种类增多,商路贸易中心转移以 及人类眼界开阔,这一事件指() A.新航路的开辟 B.三角贸易 C.工业革命 D.殖民扩张 2.“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只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欧洲范围的革命”属于() A.工业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 3.“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中的第一人”是独立战争时期一位老兵的话。话中的“第一人”指的是() A.林肯 B.克林顿 C.里根 D.华盛顿 4.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对如何评价日本明治维新进行了积极探讨。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B.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D.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 5.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牛顿和瓦特的贡献分别是()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内燃机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C.发明电灯、制造汽车 D.发明电子计算机、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谱6.李刚中午给妈妈打电话说:“妈妈,下午我和同学们一起坐飞机去上海夏令营。”接着他搭轮船过江然后换乘公共汽车去机场,在这个短短时间里,他享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的成有①打电话②乘公共汽车③搭轮船过江④坐飞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罗斯福新政表明,只要充分发挥国家调节作用,那么即使不能根治资本主义的这一顽疾,至少也可减轻它的症状。“这一顽疾"是指()A.法西斯专政 B.经济危机 C.对外战争 D.世界大战8.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集合在反法西斯的旗帜下,为最终战胜法西斯奠定坚实基础的是:()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慕尼黑协定》9.现在人们出行越来越方便,主要得益于科技的不断发展。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瓦特改良蒸汽机为人类进入火车时代奠定了基础 B、19世纪美国人发明的汽船是以电作动力的交通工具 C、爱迪生的发明创造为汽车的问世做出了贡献

2018年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史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小题、共20分) 8、中世纪欧洲社会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 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一种生产方式属于() A、私有制的生产关系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D、公有制的生产关系 9、“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史学家布 哈特评论的是() A.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B.基督教的传播 C.文艺复兴D.庄园的出现 10、下图中,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航海路线是() A.①B.②C.③D.④ 11、运用比较法对比历史现象有助于形成历史概念,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下列关于英 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都发生在18世纪 B、都是为了反抗殖民压迫 C、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D、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12、1610年,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公开对议员说:“的确可以把国王叫作神,因为他对 人行使某种神权或类似的权。”他的这一言行直接导致() A、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 B、王权与议会矛盾的尖锐 B、议会成为英国的权力中心D、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 13、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下列选项属于两者一致的是() A、革命任务都是反对殖民统治 B、革命都有利于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革命最终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革命过程都非常顺利 14、对拿破仑评价的争论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是不同时期不同观点占上风的问题。历史 学家高毅教授曾说:“事实上,任何的理由都不能影响法国人把拿破仑作为自己民族的英雄来看待。”拿破仑的下列活动与该评价无关 ..的是 A.颁布《法典》,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B.恢复帝制,建立独裁政权 C.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干涉,用武力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模拟)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列关于中古西欧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 B.封建主可以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C.罗马教皇无权废立国王 D.教会在精神文化领域垄断一切 2 . 在中外近代史上,涌现出许多因领导人民反抗殖民压迫并且完成民族独立使命而名垂青史的英雄。下列人物属于这个范畴的是: 华盛顿 玻利瓦尔 毛泽东④ 章西女王 A. ④B. C. D. ③④ 3 . 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项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该项发明的发明者是() A.瓦特B.贝尔 C.马可尼D.爱迪生 4 . 下图反映新航路开辟后,人口、动植物及贵金属的流动方向。按移民、黑奴、玉米、白银的流动方向,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B.⑤②④③ C.②④③①D.①②⑤④ 5 . 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位多才多艺的巨人,他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个“巨人”是 A.但丁 B.达芬奇 C.莎士比亚 D.毕加索 6 . 德国著名法学家椰林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这里的宗教和法律分别是指() A.伊斯兰教和大陆法B.自然崇拜和民法 C.基督教和《查士丁尼法典》D.佛教和商法 7 . 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在共和国时期主持日常政务的是 A.元老院 B.保民官 C.执政官 D.公民大会 8 . 欧洲中世纪城市中,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的是 A.封建贵族 B.教会教皇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初三历史 一、单选题。 1、我校图书馆的墙上贴有一幅孔子的画像,现在想在这副画像下面增加孔子的一句名言,你认为下面哪一句最合适?()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2018孝感)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 A.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D.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3、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C.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D.国家一切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4、唐太宗的政绩中,最受后人称道的() A.革新政治,完善制度 B.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C.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D.戒奢从简,力倡节俭 5、“翻到,翻到,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唐朝什么工具() A.筒车 B.翻车 C.水排 D.耧车 6、唐玄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为() A.渤海郡王 B.怀仁可汗 C.云南王 D.颉利可汗 7、宋代元旦前后的习俗有() 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②挂年画,贴“桃符”③守岁④燃放鞭炮,穿新衣,拜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等。对这些盛世局面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为盛世局面的出现作出了直接的贡献 B.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必要条件 C.劳动人民在治世局面中过着没有剥削的幸福生活 D.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对盛世局面的出现其十分重要的作用 9、中央电视台播放过的系列纪录片《幼童》,追述了清政府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的求学生涯。片中幼童留学发生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五四爱国运动时期 10、学习了《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当时的国力虚弱,远远落后于日本 B.清朝的军事装备落后 C.清朝的军人消极避战,战斗力低下 D.清政府腐败无能,一味妥协退让 11、“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它的本质含义的理解应该是()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真题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由南美各国足球俱乐部冠亚军参加的足球联赛冠名为“解放者杯”,这是为了纪念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南美的“解放者”() A . 林肯 B . 玻利瓦尔 C . 圣马丁 D . 章西女王 2. 学会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与“印度民族英雄”这一关键词相吻合的是() A . 华盛顿 B . 章西女王 C . 玻利瓦尔 D . 拿破仑 3. 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实行资产阶级改革,推行的经济措施是() A . 废藩置县,中央直接治理 B . 废除封建身份,取消武士特权 C . 殖产兴业,废除行会制度 D . 设立新式学校,实行义务教育 4. 某校九年级学生在学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后,将二者进行了比较,概括出两次改革运动的相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A . 改革前两国都遭到西方侵略 B .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 . 改革都注重教育,提倡“文明开化” D . 改革后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5. “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文中“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A .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 . 发明了内燃机 C . 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 D . 发明了现代炸药 6. 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果是() A . 蒸汽机、汽车 B . 电灯、电脑 C . 火车、电报 D . 内燃机、飞机

7. 1885年德国工程师本茨设计生产了一种新交通工具(见下图)。这一交通工具的核心技术是() A . 使用蒸汽机 B . 使用电动机 C . 使用发电机 D . 使用内燃机 8. 2019年6月5口,省委书记杜家豪、省长许达哲指出:近年来湖南以“一湖四水”系统联治为重点,扎实推进长江岸线整治和洞庭湖下塞湖矮围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反应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类社会面临的() A . 人口问题 B . 恐怖主义问题 C . 网络犯罪问题 D . 生态环境问题 9. 19世纪后半期,欧洲某人创作了漫画(如下图),以讽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但该漫画客观上却宣传了() A . 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B . 达尔文就是一只猴子 C . 万事万物皆上帝创造 D .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10. 如果从近代科学的角度看,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下列属于他的科学发现是() A . 生物进化论 B . 相对论 C . 地圆说 D . 万有引力定律 11. 他一生命运多舛,却身残志坚,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出了《英雄交响曲》等传世名作,这位名人是()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doc

筠门岭初中 2014 届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历史月考题 班级:姓名:考号: (考试时间: 60 分钟;满分: 50 分) 卷Ⅰ(单项选择题,满分30 分) 一、选择题(15 小题,共 30 分) 请把此题的正确答案一一对应地填入下面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5 答案 1、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伟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 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这里的“开端”是指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 D.巴黎公社 2、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 处死路易十六 B. 三级会议的召开 C.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 3、美国东部时间2009 年 1 月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D. 20 日中午 2012 年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2 时左右 , 奥巴马发表就职演说,成为美国第44 任总统,也是 11 月 7 日,奥巴马再次连任美国总统。而生活在非洲的奥巴马 的祖先来到美洲大陆主要是通过 A. 三角贸易 B.美国独立战争 C.美国南北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4、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中写道:17 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 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面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了先机” 和“傲视全球” 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5、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上述两人的主要贡献分别是 A.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内燃机 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C.发明电灯、制造汽车 D.发明电子计算机、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谱 6、历史上通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的国家是 A. 美国 B. 日本 C.英国 D.德国 7、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农奴制改革都解放了奴隶,对它们的相似之处叙述正确的是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I)卷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有一则笑话说,一个婆罗门贵族因为没有带水罐又宁死不愿降低身份去使用随从吠舍和首陀罗们的水罐,最后活活渴死了。上述故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A.黄河流域 B.爱琴海地区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2 . 如图为欧洲某足球队队徽。与它的设计灵感相关的古代城邦是 A.雅典城邦 B.斯巴达城邦 C.希腊城邦 D.罗马城邦 3 .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A.《临时约法》B.《汉谟拉比法典》C.《商法典》D.《刑法典》 4 . 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携,担任公职,这是作为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以上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

A.古罗马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古埃及 5 . 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城市原有的行会组织成为一部分工匠要千方百计突破的发展障碍。这样他们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帮工和学徒的数量,并把破产的同行雇为己用。材料说明 A.分散的手工场出现B.集中的手工场形成 C.雇佣劳动关系出现D.机器大生产的出现 6 . 在法国罗浮宫,解说员指着一块黑色的石柱说:“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制定该法典的国家位于 A.尼罗河流域B.印度河流域C.两河流域D.黄河流域 7 . “著名的狮身人面像金字塔”是在下图中的 A.黄河域流B.两河流城C.尼罗河流城D.印度河流域 8 . 《查士丁尼法典》是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汇编,这说明() A.《查士丁尼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C.《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D.《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罗马法典籍,为以后的罗马法复兴奠定了基础 9 . 下列关于古代宗教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后一个创立出来的 B.伊斯兰教奉《圣经》为经典

九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

九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罗马帝国曾一度辉煌,令人神往,故有“条条大陆通罗马”一说。那么,今天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谚语的准确含义的? A.入乡随俗 B.四通八达 C.殊途同归 D.流连忘返 2、小说及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真主安拉 D.宙斯神 3、中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这一地区有一座城市最为敏感,因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把它奉为各自的圣地,这一圣地是指 A.麦加 B.麦地那 C.耶路撒冷 D.巴格达 4、“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这句话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 A. 运动产生力 B. 杠杆可以省力 C. 受力面积越小,承受压强越大 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成正比 5、如果让你给克伦威尔画像,你认为选择哪一历史事件作为背景最具代表性? A. 他在三级会议上演说 B. 他率领议会军击溃王军 C. 他领导发动宫廷政变 D. 他主持通过《权利法案》 6、拿破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他这样评价其法典的主要理由应是A.法典是他亲自审定颁布的 B.法典是一部最为完整的法律文献 C.法典彻底改变了社会面貌D.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 7、“三角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主要是指 A.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B.为资本主义发展开拓了市场 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D.为资本主义发展掠夺了原料 8、“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这首雄壮的《国际歌》创作的最初动机是为了纪念 A. 宪章运动 B.德国工人运动 C. 巴黎公社 D.《共产党宣言》发表 9、2.货币被称为一个国家的“名片”。它不仅具有经济价值,它那精美的图案上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它集流通、观赏、收藏、研究等价值于一身。那么,你知道右图这张精美的纸币应是 A.美元 B.英镑 C.印度卢比 D. 埃及镑 10、“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 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可以 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 大多数人手中……”这段话赞美的是 A.伯利克里的统治 B.亚历山大的统治

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12月25日是圣诞节,与这一节日有关的宗教和宗教人物是: A.佛教、乔达摩·悉达多B.伊斯兰教、穆罕默德 C.基督教、耶稣D.佛教、阿育王 ()2.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明治维新B.甲午中日战争C.大化改新D.孝德天皇登基 ()3.“使人类社会第一次由相互隔离、孤立的状态逐渐走向一个整体”始于: A.郑和下西洋B.新航路的开辟C.三角贸易D.工业革命的兴起 ()4.“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A.欧仁·鲍狄埃、狄盖特B.马克思、恩格斯C.爱迪生、华盛顿D.田汉、聂耳 ()5.《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C.真主安拉 D.宙斯神 ()6.著名诗人惠特曼写过一首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将林肯比喻为率领美国这艘船破浪前进的船长。以下属于林肯的历史贡献的是 A.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B.废除了美国黑人奴隶制度 C.缓和了美国经济危机D.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 ()7.1901年,法国探险队在两河流域的苏撤遗迹中发现的黑色玄武岩圆柱上,刻着一楔形文字写成的“前言”及法律条文。该法律条文是 A.《渣士丁尼法典》 B.《民法典》 C.《摩奴法典》 D.《汉谟拉比法典》 ()8.美国内战与独立战争的相同点是:

A.赢得了民族独立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D.废除了种族歧视 ()9.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 A.西欧城市的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C.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 ()10.伊斯兰教教历元年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相关: A.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B.穆罕默德病逝 C.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加城D.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二.组合列举题:(每题2分,共22分) 11.请举出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12分) 1、他是美国的“开国元勋”—— 2、他的战功铭刻在法国凯旋门上—— 3、他是英国的“护国主”—— 4、他提出的理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5、他发现美洲新大陆—— 6、他有一千多项发明,被称作“发明大王”—— 12.请举出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文献或文件名称。(10分) 1、它的发表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2、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它的发表标首次将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4、它的颁布标志着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5、它是英国宪章运动的政治纲领——

九年级历史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九年级历史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九年级备课组 一、活动主题 《历史短剧──哈姆雷特》 二、活动目的与意义 学生通过自编自演历史悲剧《哈姆雷特》,提高搜集历史资料、处理历史信息的 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法,在活动中再现历史情景,通过哈姆雷特的复仇行为,表达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的束缚的强烈愿望. 加深对文艺复兴运动的理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学科知识的学习热情, 在实践新课程中提升学生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教育理念,展现学生的艺术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历史,在对历史文物的了解中培养多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使枯燥的课堂讲述变成生动的自我参与。 三、活动对象:九年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 四、活动时间: 2014年9月(第2周) 五、活动地点:九年级各班教室 六、活动内容:《历史悲剧──哈姆雷特》 七、活动准备: 1.学生查找相关历史资料,编写剧本,进行角色扮演;对照课文上的画像,做一些头 饰(胡须等)、相关的服饰、佩剑等。 2.查找悲剧《哈姆雷特》,制作相应的剧本和插图。把班级学生分组,要求每组编演一幕短剧;对角色扮演提出一些要求,剧本编写进行相应的指导。历史短剧要尽量地再现历史,主要情节要符合历史真实。 八、活动评论总结 1历史悲剧设计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寓教于乐。 2既学到了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 针对学生实际,结合这样的历史教学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科目的认同感。 九、注意事项 教师应注意对本次表演做出指导,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历史事件。 2.教师应注意对学生时间安排的引导,引导学生注意劳逸结合,不宜花费过多的时间, 不能影响第一课堂的正常教学。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恩格斯所说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指:() A.文艺复兴运动B.新航路开辟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美国独立 2.北京2008 奥运会有一个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15 世纪末到16 世纪初,促使世界开始由相对分散走向整体的是() A.丝绸之路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 3.陈昊同学正在查找“查理一世、权利法案》、新贵族”等资料。由此可以判断他探究的相关史实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十月革命 4.虽然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但国家最高权力却掌握在议会而不是女王手中。这种制度源于法律文献() A.《1787年宪法》B.《权利法案》C.《人权宣言》D.《独立宣言》 5小李找来《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两份材料,他是为研究哪个主题准备的()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C.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D.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6.1789年7月14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下“今日无事”,他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B.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 C.拿破仑发动政变D.反法联军攻打法国 7.“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据此判断该文献是()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拿破仑法典》 8.18世纪美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后最终确立起来的政权都属于() A.君主立宪制B.共和制C.君主制D.封建帝制 9小红同学总结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A.都发生于18世纪B.都是为了反抗殖民压迫 C.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D.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10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法国颁布的《人权宣言》和美国发表的《独立宣言》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两部文献表达的共同思想是①君权神授②自由平等③天赋人权()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11人们把18世纪60年代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这里的“革命性变化”首先开始于()A.棉纺织业B.制呢业C.交通运输业D.采矿冶金业12.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铁路运输被迫中断,给交通运输带来不便。历史上,铁路改变了陆路交通的面貌,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开始于() A.英国──工业革命B.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C.日本──明治维新D.中国──洋务运动 二、材料题 13.,回答问题: (1)美国国旗中13道条纹代表最初北美13块殖民地,请问当时在这13块殖民地上的殖民者是哪个国家?(1分)哪件事使美国独立战争的火焰开始燃烧?(1分) (2)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她一手是高举火炬,一手紧握一本书。这本书是哪部文献?(1分)它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是什么?(1分)它的发表有何意义?(2分) (3)你认为美国今天的所作所为,是否遵循了这部文献的基本思想?试举一例说明。(2分) (4)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性质分别是什么?(3分)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A卷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18世纪60年代,生产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B.C.D. 2 . 阿拉伯人创造了完整的 A.几何学 B.天文学 C.代数学 D.生物学 3 .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近代欧洲哪两个重要事件影响了“人心的改变” A.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B.欧洲早期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十月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 4 . 近代以来,思想文化领域发生巨大变化。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二者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宣扬民主、科学的思想B.都发生在社会变革时期

C.都反对封建主义D.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5 . “法国历史上的重要文献,发表的时间距今230周年”,该文献是 A.《十二铜表法》B.《人权宣言》C.《独立宣言》D.《拿破仑法典》 6 . “14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了,人文主义开路、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相继取得了璀璨而辉煌的成就,群星闪烁,灿若霓虹。”下列有关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叙述,你认为有误的一项是() A.“由信仰、幻想、幼稚或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 B.运动的目的是重新学习和宣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让人们回忆起古代的辉煌 C.墨子提出兼爱非攻、莎士比亚赞扬人性高贵,都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 D.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7 . 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与奥巴马能够以黑人身份竞选总统相关的事件有: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黑奴贸易 ③《法典》的颁布 ④南北战争中黑人奴隶制的废除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 . 早期东西方文明的冲突——希波战争最终结果是() A.希腊取胜B.波斯取胜C.双方握手言和D.双方互有损失 9 . 下列情景符合1935年英法两国生产或生活状况的有() ①詹姆斯用电灯照明②卡尔用电脑制作课件③珍妮打电话给在工作的爸爸④安妮坐在汽车上用留声机播放音乐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九年级历史试题 说明:试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三个大题,总分值为80分,考试时间为4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右图所示是某同学整理的俄国1861年改革学习要点。 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是﹙﹚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2.现代工业崛起的标志是()。 A.电力的广泛使用B.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 C.棉花时代的到来D.“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 3.历史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办一期黑板报,宣传第二次工业革命,下列适合的标题是( )。 A.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B.引领时代的思考 C.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D.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 4.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工业呈跳跃式增长,1868年全国只有405家工业企业,且主要是手工工场;1893年增加到3344个,且绝大部分是机器工业;铁路里程数也呈数百倍增长;金融机构从两家增至703家。与上述各成果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A.创办新式学校,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B.允许土地买卖,实行地税改革 C.提倡文明开化,推行欧美生活方式 D.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5.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俄国1861年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有利于社会进步 C.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D.维护了民族独立 6.扩大就业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科技创新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下列职业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电报局译电员②空姐③火车司机④网络管理员 A.①④②③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①④③② 7.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是指﹙﹚ A.研制汽车 B.发明电灯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2017~2018学年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质量分析一、试卷分析 试卷卷面分析:试卷题型与中考要求一致。有选择题、材料分析、简答题。试卷重点突出,题目语言简洁直白,没有语言障碍,一目了然。试卷以课本为基本的命题素材,立足课本,落实双基,文字材料阅读理解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方面: 从学情中反映学生们整体上历史知识面狭窄,所以每节课根据学情精心备课。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但因时间关系,往往有些环节课堂有进行不完的情况,特别是自主建网,这一环节需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结综合能力,由于学生这方面能力有限,课堂进行难度很大。 三、学情方面: 优点:多数学生基本适应历史这门新学科的学习,课堂上能够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多数学生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堂堂清练习和单元清。 不足:本次试题内容整体难度不大,多数考查内容在考前的复习范畴之内,但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掌握得很不好。主要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太差。其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也是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四、从试卷看出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基本知识薄弱。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 2、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以至出现不应该有的错误。

3、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低下,语言表述能力不强。在材料解析题中表现尤为突出。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背景资料的了解程度、阅读史料的基本能力、材料知识与课本内容的有机结合等 五、今后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生学习基本功的训练:①错别字和不规范书法:学生回答问题中大量存在错误字和看不清文字,最基本的字都保证不了。②正确的记忆导向和历史学科常识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用学科常识准确的回答问题。③准确表述的训练,它涉及到学科间的渗透,是老师在平时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中,必须注重的问题。 2、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目标必须要切合学生状况等实际,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材观,确实做到因材施教,立足基础,发展能力,尤其在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目标的把握等方面,一定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基本能力的培养,以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六、采取的补救措施: 1、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对常考点、易错点、易混点进行重点排查、抓好落实工作 2、抓纪律,纪律不好,会影响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质量,期中考试后,我会加强纪律监管力度,向课堂要质量。 3、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 4、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6、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7、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门课程。学生普遍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高,成为影响历史成绩的一大因素。 六、建议: 1、以课本为主,重视落实基础知识。无论什么类型的考试测评,基础知识始终是考查的主体与重点。 2、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包括文字和图表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并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3、注意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并通过多种形式,把历史课堂变成真正的人格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乐园。 4、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实施愉快教学。要想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堂,教师要更多地创设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不断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