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水稻机插秧推广探讨

淮北地区水稻机插秧推广探讨
淮北地区水稻机插秧推广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f15285868.html,

淮北地区水稻机插秧推广探讨

作者:赵加留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16期

摘要分析当前淮北地区水稻种植现状,指出制约机插秧推广的因素,提出相关对策,以

促进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淮北地区;机插秧;推广

中图分类号 S511;S3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066-01

水稻直播适宜区域在里下河以南地区,淮河以北茬口、气候均不适宜水稻直播。选择直播稻种植方式,农户将自行承担杂草稻危害,基本苗难控制、后期易遭遇低温灾害(抽穗困难、结实率差及青枯死苗)威胁。因此省、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一直坚持淮北地区不宜推广直播稻种植方式。而应以机插秧为主,辅以抛秧、育秧手插等传统方式。

1 水稻种植现状

目前,水稻种植方式主要有手工栽插、抛秧、直播、机插秧4种方式。合理选择正确的水稻种植方式,是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本保障。

从实际操作的调查结果看:手工插秧从秧苗的培育到秧苗的栽插,主要靠农民手工劳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费时费力,成本较高,加之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留守家中的以老人、妇女居多,受身体条件限制,手工插秧已经很不现实,而抛秧大田管理难度较大。因此,水稻直播在淮北地区近年来比较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种植方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如直播密度大、稻田除草难、田难平、苗难全、病虫害严重,尤其是杂种稻(自生稻、稆稻)危害越来越重,基本苗难控制,后期易遭遇低温灾害(抽穗困难,结实率差及青枯死苗)威胁等风险,杂草稻是制约直播稻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淮北地区茬口、气候均不适宜实行水稻直播。而节本、省工、增效的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2 推广机插秧的优势

水稻机插秧技术经过10多年的实践与完善,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技术优势,该项技术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增强水稻抗灾能力,实现高产、优质、高效、节本统一。机插秧采用标准化育秧,用插秧机将秧苗移植到大田,行距合理、布苗均匀、深浅适度、通风透光效果好、抗病抗倒伏、病虫害少、用药量小、产量高、米质好、劳动强度低,是目前水稻种植的最佳方式。

2.1 节本

水稻插秧机行距问题及对策浅析

水稻插秧机行距问题及对策浅析 洪泽县农机推广站马振国 近年来,洪泽县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水稻机插秧技术取得了较大发展,水稻机插秧技术因具有作业效率高、抗灾能力强以及省工节本等特点正逐步被广大农户所接受。然而还是有诸多因素制约水稻机插秧的发展,笔者在推广中经常听到农户反映:插秧机行距设计的太宽。目前,本县推广的插秧机行距大都为300mm,在水稻高产栽培上可以降低移栽密度,主攻大穗,增加水稻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危害,但由于生产管理措施达不到要求,导致水稻栽插密度低,基本苗不足,最终造成穗数不足而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 一、存在的问题 1、行距偏大。目前生产的插秧机行距大都为300mm,株距有三档或多档可调,一般株距在120mm~220mm范围内,达到每亩1万~1.8万穴,每穴苗数平均在4~5棵,每亩基本苗可达4万~8万棵。但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同的育秧质量、大田质量、插秧机质量仍然有一定差异,插秧时间不能准确把握、漏插、折伤、漂秧、栽插过深、大田管理指导不到位等问题仍不可避免,直接导致基本苗不足,水稻难以实现高产,与直播稻相比失去产量优势。如果通过减小株距,提高每穴棵数,又容易引发水稻纹枯病、稻瘟病、黑条矮缩病等病虫害。 2、行距无法调整。目前市场上大多插秧机基本是照搬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插秧机,虽然日本、韩国与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基本相同,

但是由于我国经纬度跨度较大,不同地区的水稻生长环境不同,对行距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就无法满足不同地区农户的需求。即使在同一地区,由于存在水稻种植品种不同,分蘖能力不同,对插秧机行距的要求也不同。 3、邻接行距较大。机插秧过程中,在插秧机机手思想意识、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方面差别更是明显,机手在插秧过程中,行走的直线性和邻接行的行距无法准确控制,经常出现超宽行现象。在调查中发现相邻两行的行距均>300mm,一般邻接在350mm~450mm之间,最大的地方邻接行距甚至达到600mm。插不到田埂边。由于受插秧机栽插结构的影响无法插到田埂边,一般田埂300mm范围内就需要人工布秧。 二、解决方案 1、生产小行距插秧机。目前,已有不少推广部门和农机企业致力于小行距插秧机的研制和推广。其中有行距为233 mm、240mm、25 0mm。例如常州井关农机公司生产的行距25cm的高速插秧机中机南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行距为24的四轮乘坐式插秧机,然而在我国作为插秧机主要生产厂商为了保护自己的生产流水线。今年洪泽县农机局在岔河镇试验的行距为250 mm的插秧机,由于是小企业生产质量上与大企业相比差些,但是这种插秧机种植的水稻产量较一般水稻要明显高出不少。 2、增加行距调节机构。增加行距调结构,有利于多元化的水稻种植制度的推行,可以根据水稻的品种和种植环境,选择插秧所需的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一、前言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然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实现宽行、浅栽、定穴、定苗栽插)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重大技术革命。目前,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成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水稻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我省早在70就开始不断探索机械化插秧,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地推广。2004年以后在我们建阳和省内一些地方开始进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尝试和示范,此时,国家也制定出台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农业机械促进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意见》和《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强农政策,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市乃至全省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各地呈现出积极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一派大好的形势,有许多田块实现全程机械化。 截止2014年8底,建阳市共推广各类插秧机近850台(高速插秧机65台),年机插面积为8.4万亩,机插率达16.8%,平均每年机插率提高两个百分点。同时,各地也总结出不少好的行之有效的技术与推广经验。不言而喻,推广水稻插秧机具有降低劳动强度、省工、省秧田、省成本、增产和增收等优点(一是定苗、定穴,既保证秧苗个体壮实,又保证水稻群体的质量;二是保证基本苗的情况下,实施宽行栽插,以利于透光,减少病虫害;三是浅栽,以利于秧苗生根及水稻低节位分蘖,缩短返青期,增加有效分蘖),还能更好地解决“第三个弯腰”问题。据调查,每亩秧地可供给大田用秧80——90亩,通常比手插秧用地可节省约3/4以上;机插每亩可节省成本为36元以上(扣除增加亩用种平均0.6公斤,计30元);机插每亩可增产稻谷平均在36公斤以上,最终节本增收可达95元之上(增幅10%之上);回收期短,当年就完全可以回收购买手扶步进式插秧机成本。如今,有农机手说“插秧机就是印钞机”。 二、农艺部分 水稻机插秧技术体系包括耕整地技术、育秧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和插秧技术等四大部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体现着人、机、苗、田、水的作用(如下图),尤其是突出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以机械作业为核心,实现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特点(优点) 1、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粮食产量。

小度写范文[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水稻机械化模板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水稻机械化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具有省工高效、节本省田、增产增收等优点,对水稻产业化经营,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全程机械化操作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推广潜力巨大。一、机械化育插秧的优点1增产机插秧统一规格,利于保证基本苗,实行宽行窄窝,通风透光,个体和群体均衡生长良好,小苗早栽,利于早发早控,形成大穗。成都市近3年推广机插秧面积近8万亩,经测产验收亩产均在600kg左右,比一般大田增产3%~8%,验收最高亩产达到765kg。 2 省工节本机插秧育秧秧本比为1:80~100,可节省秧母田80%;每亩机插秧成本50元。比手工插秧节省3个工,节省开支100元。机插秧每天步行式可插15亩,乘座式可插50~60亩。3有利于社会化服务的推进机插秧育秧可集中统一,插秧统一,病虫害防治也可实行机防统一,由社会服务组织或个人(机手)来承担。既减轻了种植农户的劳动强度,又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二、机插秧的特点1生育期延长机插秧因缓苗期长,同期播种一般成熟期要比?秧推迟3~7天。2秧龄弹性小机插秧育秧播种密度大,一般亩播种量在100~150kg。秧苗生长拥挤,基本不分?,个体生长弱,播种后45天左右基本停止生长,随秧龄延长,秧苗素质就越差,因此适宜高产栽期的秧龄弹性就小。3本田分蘖集中,高峰期来得猛秧田密度大,秧苗素质差,移栽主茎多,且杂交稻具有很强的分?能力,高峰期来得猛。栽培上要注意控制无效分?,才能夺取高产。三、当前机插秧存在的主要问题1中大苗育插秧技术难题未解决制约了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运用。2插秧技术熟练程度不够插秧后缺穴,断垄比较严重,伤秧率、勾秧率较高,插秧过深,秧苗成活返青较慢。3茬口和用水的矛盾成都平原属三季不足、两季有余的地区,前作多是油菜和小麦,若前作收获期略推迟,用水矛盾就更大,这就严重影响了机插秧的推广。4几乎和农户对机插秧新技术还不适应部分田块技术和管理未跟上,影响了机插秧的产量和推广速度。四、育秧技术机插秧的育秧方式有:软盘育秧、硬盘育秧、双膜育秧等。在成都平原适宜推广的是软盘旱育秧。1苗床地准备(1)苗床选择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pH值在5~6.5的蔬菜地或旱地作苗床地。切忌选择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板结、碱性和杂草多的土壤做苗床。秧本比1:80~100。(2)做秧厢苗床地亩用过磷酸钙50kg、尿素20~30kg作底肥,翻耕或免耕均可。按1.9~2.0m开沟做厢,厢宽1.4m、沟宽0.5~0.6m,沟深10~15cm,整平厢面,灌透底水,用沙板或泥掌抹实、抹平,做平厢面,使秧盘能完全平铺接触厢面。2配制营养土提前7~10天在苗床地取表上,用1~1.5cm钢筛过筛,每亩大田准备细土70~80kg,其中50~60kg细上加敌克松50g、壮秧剂(峨眉山市牡丹牌)1.0kg、过磷酸钙1.0kg混合均匀作为营养土(底上),营养土pH值要调整到5.5~6.5,水分达到手捏成团、掷地即散为准,再成堆盖膜堆沤5~7天,使营养土充分熟化。盖种上为过筛的素细土。3平铺软盘和底土每亩大田用软盘20~25张。待厢面刚收水,立即牵线平铺软盘,并用手或沙板轻压秧盘,让盘底充分接触厢面,并做到做盘与盘之间紧密衔接好。紧接着平铺底土1.8~2cm(每个秧盘用营养上 2.5kg左右达到厚薄均匀),整平土面。4播种(1)品种选择选用高产、优质、抗性强、适应性广的杂交水稻主推品种。在成都平原选择品种依播期和栽插期的不同而定:①3月20日至3月31日播种,5月10日前栽插的,可选用生育期155天左右的中迟熟品种和150天左右的中熟品种。如川香9838、Ⅱ优498、Ⅱ优906、冈优188等。②4月1日至4月5日播种,5月15日前栽插的,可选用生育期150天左右的中熟品种。如宜香1577、冈优725、冈优906、金优188、冈优94~11、富优21、蓉稻8号、蓉稻415等。③4月6日至4月20日播种,5月25日前栽插的,可选用生育期145

大力发展水稻机插秧提升水稻机械化水平

大力发展水稻机插秧提升水稻机械化水平 水稻机械插秧改变了多年来手栽秧“脸朝黄土背朝天,水到膝头泥到腰”的历史,是今后水稻种植方式的发展方向。2002 年,我县在原施庄、芦蒲等镇进行机插秧试点,2004 年扩大到罗桥、古河、三灶、新沟、阜城等镇。由于原施庄、三灶等镇领导比较重视,推广面积较大。2005 年直播稻从苏南由打工农民自发引入,因其克服了三夏大忙劳力紧张和避开灰飞虱为害导致条纹叶枯病发生的矛盾,致使直播稻在我县不推自广。但由于直播稻种植方式存在播后出苗不匀不齐、杂草多而难除、连年种植杂稻多、生育期短产量低而不稳、后期如遇低温瘪粒多等弊端,直接影响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近年来引起了各级政府尤其是农业部门高度重视,我县抓住国家扶持机插秧推广工作的有利时机,创新工作思路,在全县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压减直播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深受群众欢迎。2011 年,全县水稻机插秧推广面积达18 万亩,占全县水稻总面积的29%,比2010 年增加 5 万亩,增 27.7%。 一、主要做法 1.强化责任,统筹兼顾抓落实为加快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 广步伐,我县坚持“因地制 宣,分类指导,梯度推进,点面结合”的原则,成立了水稻机插秧工

作领导小组,层层分解任务,细化落实责任。2011 年,县政府办专门下发30 号文件《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度全县秸秆机械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推广工作的通知》将插秧机推广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镇,列入年终考核目标。今年以来,县农业部门先后举办水稻机插育秧培训班、插秧机操作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50 场次,请专家讲解机插育秧技术;先后在阜城、东沟、羊寨等镇召开水稻育秧、 机插秧现场会 6 次以上。水稻机插速度快、效率高、通风好、产量高的优点已逐步被广大农民所接受。 2.政策推动,资金扶持促推广为了解决群众购置机械资金不足的困难,我县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切实把水稻插秧机械作为农机具补贴的重点。2011 年在中央、省补贴的基础上,县政府对推广机插秧进行奖励,每亩奖励10 元,同时各镇区结合自身特点,以不同方式对发展机插秧进行补贴或奖励。羊寨镇补贴 3 万元购买 3 台乘坐式插秧机,芦蒲镇每亩机插秧补贴110元,阜城镇每亩机插秧补贴40 元等,广大农民和农机手发展机插秧的信心和积极性明显增强,为水稻机插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1 年我县推广步进式插秧机127台,乘坐式插秧机14 台。同时结合省下达我县商品化育供秧项目700 亩秧池建设任务,对承担育秧任务的农机合作社,每亩秧池补贴3000元的育秧物资,降低农户购秧成本,促进水稻机插技术推广普及。 3.典型引路,三个突出显效果 我县在机插秧推广工作中做到了点、线、面结合,突出了大户、服务合作组织、示范村三个重点,取得了较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一是突出抓“点”,培植农机大户。县XX局每年扶持农机 大户20 户以上,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予以倾斜,局分管领

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软盘育秧、水田耕整、机械插秧和大田管理四个关键环节。采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一、软盘育秧 机插秧所用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秧块的标准尺寸为长58厘米,宽28厘米,土厚2-2.5厘米。在秧块的三种尺寸中,宽度和厚度最关键。与常规育秧不同,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生产中最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是软盘育秧,它是在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简化并发展起来的,投资成本低,操作相对简便,育秧成功率较高,深受农民欢迎。软盘育秧作业流程:

(一)育秧准备 根据机插秧计划面积,及早落实育秧田,备足育秧材料,确保大田、秧田及所需材料及时到位。 1.床土准备 ⑴床土选择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无污染的壤土。适宜做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或经秋耕、冬翻、春耕的稻田土。 ⑵床土用量每亩大田常规稻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公斤作床土,另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25公斤作盖土。 ⑶床土培肥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2000公斤(禁用草木灰),以及25﹪氮、磷、钾复合肥60-70公斤。提倡使用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100公斤细土匀拌0.5-0.8公斤旱秧壮秧剂。取土地PH值偏高的可酌情增施过磷酸钙以降低PH值(适宜做床土的PH值为5.5-7.0)。施后连续机械旋耕2-3遍,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 ⑷床土加工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10-15﹪,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进行过筛,要求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过筛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最新范文

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水稻是我市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我市水稻种植靠人工栽插,手段落后,作业艰苦,效率低下,农民群众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要求日益迫切。 水稻机插秧技术就是与农艺配套,利用插秧机械把水稻秧苗移栽到大田的技术,其核心技术是能满足农艺栽培要求的插秧机,其配套技术是适合插秧机使用的规格化水稻秧苗的培育方法。 为突破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这一难题,在市农机局的指导下,在区农业局的直接领导下2001--2003年间,我们对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进行了引进试验。引进韩国东洋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并摸索出与插秧机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培育技术。通过试验,我们认为,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地区适应性好,技术先进,技术性能和作业质量能完全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栽培要求,与之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的培育技术非常成熟,简单易学,易掌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成熟,便于推广 该项技术既适应当前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分散种植需要,也适应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它的推广应用,可使水稻单产提高10%左右,并可使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将广大稻农从繁重的手插秧劳动中解放出来,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二、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技术先进,技术性能、作业质量完全

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要求 (一)株距和取苗量等技术指标可量化调节,能完全满足农艺提出的基本苗栽培要求 基本苗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插秧苗合理的基本株数。它对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合理基本苗的实现是靠单位面积上所插穴数和每穴所插株数来决定的。不同的水稻品种则有不同的指标。而PF455S手扶式插秧机行距固定不变,株距有3档可调,再加上取苗量可通过纵横送秧调节机构进行30种量化调节,完全能满足不同品种的基本苗要求,因而易使水稻获得稳产,高产。这种机器的量化调节作业是人工手插作业无法相比的。 (二)标准的插秧深度,符合现代水稻浅栽理论 现代水稻栽培提倡浅栽,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低节位分蘖优势而获得高产。浅栽是早发的必要前提条件,浅栽的技术指标是表土以下2~3厘米,并非越浅越好,大于3厘米,小于2厘米,对水稻的高产都是不利的,仅仅1厘米左右的深浅变化,人工插秧不易掌握,而PF445S 型手扶式插秧机的标准插秧深度就为2.6厘米左右,就能很好地满足浅栽这个技术要求。同时,该机还设计有液压仿形和插深控制系统,保证总体插秧深度的一致性,这也是人工手插难以办到的事情。 (三)宽行、窄株距栽培规格设计,符合我国水稻栽培最佳配置方式 在基本苗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栽培行、株距的配置方式不同,则水稻产量就有所不同。因为行、株距规格不同,则形成的生态小环境则有所不同,如植株间的光照、通风条件和湿度等。目前,我国移栽

水稻插秧机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水稻插秧机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1.水稻插秧机设计要求 水稻插秧机是用于栽植水稻秧苗的机具。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寿命长。它主要包括送秧机构、传动机构、分插机构、机架和船体等组成。本设计主要完成分插机构和送秧机构的设计。 设计要求: 1)水稻插秧机应包括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 2)插秧频率120次/min。 3)插秧深度10~25mm之间。 4)发动机功率2.42kw,转速2600r/min,传动机构始末传动比i=26。 5)对移箱机构(送秧机构)的设计要求: a.每次移箱距离应与秧爪每次取秧宽度相配合,要求保证取 秧准确、均匀。 b.移箱的时间应与秧爪的运动相配合。 c.传动平稳,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必须使用可靠、耐久。 2. 工作原理及其动作分解 分插机构是水稻插秧机的主要工作部件,由取秧器(栽植臂和秧爪),驱动机构和轨迹控制机构组成。取秧器在驱动机构的驱动和轨迹控制机构的控制下,按照一定的轨迹从秧箱中分取一定数量的秧苗并将其插入土中,然后返回原始位

置,开始下一次循环动作。 秧爪在栽植臂的带动下完成取秧和插秧工作,图1中虚线给出秧爪的静轨迹图,h为插秧深度。 图1 送秧机构的作用是按时、定量地把秧苗送到秧门处,使秧爪每次获得需要的秧苗。按照送秧方向的不同,送秧机构分为纵向送秧机构和横向送秧机构。横向送秧机构,其送秧方向同机器行进方向垂直,采用的是移动秧箱法。因此,又称移箱机构。本设计采用横向送秧箱机构。 工艺动作分解: 1)秧爪按照特定静轨迹(如图1 所示)做往复运动。 2)秧箱做横向直线往复运动。(在秧爪取秧过程中,秧箱

需保持连续不断的匀速运动;在移至两端极限位置后,秧 箱自动换向。) 3.分插机构,送秧机构运动方案设计及确定 1) 分插机构的设计方案 方案甲: 评价:采用曲柄摇杆机构,主动件为曲柄,使秧爪按照特定轨迹运动。此机构设计简单,传动准确,快速。 方案乙:

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软盘育秧、水田耕整、机械插秧和大田管理四个关键环节。采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一、软盘育秧 机插秧所用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秧块的标 准尺寸为长58厘米,宽28厘米,土厚2-2.5厘米。在秧块的三种尺寸中,宽度和厚度最关键。与常规育秧不同,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生产中最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是软盘育秧,它是在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简化并发展起来的,投资成本低,操作相对简便,育秧成功率较高,深受农民欢迎。软盘育秧作业流程: (一)育秧准备 根据机插秧计划面积,及早落实育秧田,备足育秧材料,确保大田、秧田及所需材料及时到位。 1.床土准备 ⑴床土选择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无污染的壤土。适宜做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或经秋耕、冬翻、春耕的稻田土。

⑵床土用量每亩大田常规稻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公斤作床土,另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25公斤作盖土。 ⑶床土培肥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 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2000公斤(禁用草木灰),以及25%氮、磷、钾复合肥60-70公斤。提倡使用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100公斤细土匀拌0.5-0.8公斤旱秧壮秧剂。取土地PH 值偏高的可酌情增施过磷酸钙以降低PH值(适宜做床土的PH值为5.5- 7.0)。施后连续机械旋耕2-3遍,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 ⑷床土加工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10-15 %,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进行过筛,要求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过筛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需要注意的是,冬前未能提前培肥的,宁可不培肥而直接使用过筛细土,在秧苗断奶期追肥同样能培育壮秧。确需培肥的,至少于播种前30天进行。培肥时要充分拌匀,确保土肥充分交融,拌肥过筛后一定要盖膜堆闷促进腐熟。禁止把未腐熟的厩肥以及淤泥、尿素、碳铵等直接拌作底肥,以防肥害烧苗。 2?秧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被风向阳、排灌运输方便、便于 管理且当季没有喷施过除草剂的田块做秧田。常规稻秧田、大田比例 宜为1: 100。秧田选定后,首先对田块进行翻旋耕作业,翻耕深度为18?20厘米,旋耕深度为12?15厘米,旋耕后达到土壤细碎均匀,地表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newmaker 我国农业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水稻生产更显特色。20世纪中叶以来逐步完善并推广应用的高产栽培模式已成为我国大部分水稻产区的主要栽培技术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普遍应用的以肥床旱育、中小苗移栽、宽行窄株、少本浅栽为主要特点的群体质量栽培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使水稻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持续多年实现了高产稳产。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目前,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成熟,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水稻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引进消化并合资开发生产了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高性能插秧机,实现了浅栽、宽行窄株、定苗定穴栽插,并得到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应用。与此同时,这与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相得益彰,并融合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第一节新一轮机插秧技术的基本特点机械化插秧技术就是采用高性能插秧机代替人工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方式,主要包括高性能插秧机的操作使用、适宜机械栽插要求

的秧苗的培育、大田农艺管理措施的配套等内容。我国是世界上研究使用机动插秧机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掀起了发展机械化插秧的高潮。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限制,水稻种植机械化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新一轮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解决了机械技术的基础上,突出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实现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这与我国历史上前几轮推而不广的机插秧技术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一是机械性能有较大提高。水 稻机插秧的核心是技术成熟、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机动插秧机。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率先研制开发的插秧机,是针对大秧龄洗根苗的特点开发生产的,栽插作业时,秧爪不能控制自如,勾秧率、伤秧率高,作业性能极不稳定,不能适应水稻栽插“浅、匀、直、稳”的基本技术要求。新型高性 能插秧机具有世界先进机械技术,适合我国水稻生产实际,采用了曲柄连杆插秧机构、液压仿形系统,机械的可靠性、适应性与早期的插秧机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作业性能和作业质量完全能满足现代农艺要求。二是育秧方式有重大改进。历史上曾经推而不广的机插秧技术采用的是常规育秧,大苗洗根移栽,标准化程度低,费工耗时,植伤严重,始终未能摆脱拔秧洗根、手工栽插的技术模式。近年来示范推广的新型机插秧技术,采取软盘或双膜育秧,中小苗带土移栽,其

水稻机插秧合同协议书范本

编号:_____________水稻机插秧合同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达成如下劳务协议: 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甲方:自备相关设备,根据农艺要求和约定的品种、面积按时育苗,及时栽插。待栽插结束,按合同约定收取材料费、劳务费等相关费用。 乙方: 1、在甲方进田栽插-天前,自行整好田块。耕作质量应符合机插秧要求:田面平整,田间水深为-cm左右,无大量暴露的上茬秸秆。 2、本着有利作业的原则,栽插作业期间,乙方应提前安排一名工作人员跟机作业,随时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无偿帮助,积极配合甲方栽插。随时监督栽插工作。遇到问题随时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见。当天不提意见,视为默认栽插合格。 3、签订合同时预付材料费、劳务费等相关费用的%(以甲方收据为准)作为预付款,待甲方栽插完毕3日内结清全部费用。 二、特别约定 1、栽插时间:月日至日。栽插质量(缺穴率≤%,伤苗率≤%)。 (1)因甲方自身原因,造成乙方无秧苗栽插的,甲方应及时购进秧苗补插到位,否则贻误农时,由甲方承担乙方实际损失。 (2)如因乙方取水不及时或者水量过大、田间土地不平整、上茬秸秆暴露田面、田间陷车等不符合机插秧作业要求等因素造成栽插延误或栽插质量差,责任由乙方承担。 (3)如遇因不利的天气等不可抗力或者其它意外事件使得甲方所育秧苗损失造成无法按时栽插的,甲乙双方应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由甲方及时重新育秧或购进其他品种秧苗继续栽插。由此

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方案

为做好2014年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努力完成市下达我乡2014年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任务。2014年全乡推广高速插秧机10台,育秧专用播种机2台,集中育秧面积120亩,机插面积突破万亩,现结合本乡实际,制定2014年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 乡建立机插秧推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王永江、钱稳健、李忠隽、董华龙、卜明、刘小兰、朱振玉、朱华君、窦柏杨、冯德育等十名同志组成,王永江同志任组长,钱稳健、李忠隽两同志为副组长,余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冯德育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机插秧日常管理工作。 二、加强宣传引导 各村各有关单位要广泛宣传机插秧的优势和重要意义,通过典型引领,算帐对比,引导农户支持推广,参与推广。要注重技术的宣传,使广大农民尽快掌握相关技术。推广水稻机插秧,实现全面机械化工作任务重、面广、量大,各村和有关单位要牢固树立全乡“一盘棋”观念,既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又要高度协调,通力协作,搞好联动,相互衔接,共同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加强考核督促 通过制订完善方案,优化服务,严格督查,认真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努力完成推广任务。 1、明确推广范围。各村要全面落实机插秧面积,尤其是兴泰路,兴西路,绕城公路及通村公路沿线要实现全覆盖。 2、明确推广模式。加快以政府推动为市场运作的转变。今年,我乡以西农农机合作社,西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技术主导,推广机插秧。乡农业服务中心要及时对机插秧工作的进行指导、跟踪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对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考核。 3、明确激励措施。村完成机插秧300亩以上奖1000元;500亩以上奖2000元;800亩以上奖3000元。同时将考核结果将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机插秧结束后,以乡组织农技、农机推广部门踏田核实面积,并按每亩20元的标准补贴给农户。 4、明确推广方案。农业服务中心按每亩150元标准收取,提供30盘秧的育秧以及机插费用,农户需自行作田,漫田,由服务组织进行统一插秧。面积大的田块,要多订秧。各村要在4月20日前将实际落实机插面积,收取农户育秧、机插费用缴乡农业服务中心,以实际缴费面积为准,以便及时组织物资进行育秧。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方案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Luo Wenchao: experience in demonstration and extensi on of rice transplanting technology 编订:JinTai College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工作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水稻是我市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我市水稻种植靠人工栽插,手段落后,作业艰苦,效率低下,农民群众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要求日益迫切。 水稻机插秧技术就是与农艺配套,利用插秧机械把水稻秧苗移栽到大田的技术,其核心技术是能满足农艺栽培要求的插秧机,其配套技术是适合插秧机使用的规格化水稻秧苗的培育方法。 为突破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这一难题,在市农机局的指导下,在区农业局的直接领导下2001——20xx年间,我们对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进行了引进试验。引进韩国东洋PF455S

型手扶式插秧机,并摸索出与插秧机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培育技术。通过试验,我们认为,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地区适应性好,技术先进,技术性能和作业质量能完全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栽培要求,与之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的培育技术非常成熟,简单易学,易掌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成熟,便于推广 该项技术既适应当前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分散种植需要,也适应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它的推广应用,可使水稻单产提高10%左右,并可使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将广大稻农从繁重的手插秧劳动中解放出来,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二、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技术先进,技术性能、作业质量完全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要求 (一)株距和取苗量等技术指标可量化调节,能完全满足农艺提出的基本苗栽培要求 基本苗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插秧苗合理的基本株数。它对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合理基本苗的实现是靠单位面积上所插穴数和每穴

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

浅谈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水稻是海城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单产在650千克以上。虽然我地区的水稻生产水平较高,但长期以来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还是处在落后的地位,尤其在育插秧和收获两大环节上更为薄弱。而江苏、黑龙江等地在这些项目上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2009年海城市被辽宁省列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农机部门也加大了对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增加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补贴、组织技术培训、召开现场会、树立并宣传学习典型等多种推广措施,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有了迅速发展,薄弱环节亦有所突破,各项机械化技术应用水平在不断提高。 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已在海城市有了相当程度的应用,插秧和收获两大薄弱环节得以突破,具备了继续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客观需求条件。实践证明,应用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每亩可增加效益达百元以上,大部分机械化生产技术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欢迎,并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购机资金补贴等政策上的扶持。当前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开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政府重视、市场急需。因此,我们要抓住契机,积极采取推广措施,加大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广力度。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水稻生产全过程中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实施,它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农机作业的工艺流程、作物生长的农艺要求,涵盖了从耕整地、育秧、

栽植、植保、收获、干燥等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操作内容。 一、机械化整地技术 使用水田耕整机,水田驱动耙或旋耕机等机械对水田进行耕整。机耕要求耕透熟土层,覆盖平,无残茬,晒垡2~3天,水整后地面高差不过3cm,土壤柔软无僵垡。 现在水田耕整地作业,以一年耕翻、两年旋耕的轮耕方式为主。耕翻一般以秋季为主,也可在春季解冻后进行,耕翻要达到18—20厘米,耕垡彻底、均匀的要求;旋耕整地要尽量坚持旱旋耕,旱整平、旱打捻的三旱作业原则,旋耕深度达10—15厘米,土壤细碎均匀一致,地表平整,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泡田后达到花打水状态,这种作业方式可节省春季用水30%以上,给农民降低作业成本每亩10元左右,是目前我们地区水田耕整地的主要形式。良好的机械化作业质量,给机插秧作业创造了适合的土壤条件。 在水田改造的耕作过程中,对于田面差过大的可采用先进的激光平地技术进行土壤整平,激光平地机组主要由激光发射器、接收器、控制器、液压机构、平地铲和拖拉机组成,机组在持续回行作业中,按照激光测定的标高数据信号,通过控制器和液压自由控制平地铲的升降取土和卸土,刮平田块达到平整田块的作用,采用这项技术可根据土地的平整情况分3年到5年进行一次平整作业,可以使300米范围内平整度保持在3厘米左右,可以平掉原来水田的大部分田埂,相应扩大田块面积,提高土壤和灌溉利用率,同时也利于积水排放。各地经验表明,每年亩可节约灌溉用水100立方米,增加农民收入40

水稻插秧机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关于水稻插秧机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作者:————————————————————————————————日期:

水稻插秧机 1.水稻插秧机设计要求 水稻插秧机是用于栽植水稻秧苗的机具。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寿命长。它主要包括送秧机构、传动机构、分插机构、机架和船体等组成。本设计主要完成分插机构和送秧机构的设计。 设计要求: 1)水稻插秧机应包括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 2)插秧频率120次/min。 3)插秧深度10~25mm之间。 4)发动机功率2.42kw,转速2600r/min,传动机构始末传动比i=26。 5)对移箱机构(送秧机构)的设计要求: a.每次移箱距离应与秧爪每次取秧宽度相配合,要求 保证取秧准确、均匀。 b.移箱的时间应与秧爪的运动相配合。 c.传动平稳,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必须使用可靠、耐久。 2. 工作原理及其动作分解 分插机构是水稻插秧机的主要工作部件,由取秧器(栽植臂和秧爪),驱动机构和轨迹控制机构组成。取秧器在驱动机构的驱动和轨迹控制机构的控制下,按照一定的轨迹从秧箱中分取一定数量的秧苗并将其插入土中,然后返回原始位

置,开始下一次循环动作。 秧爪在栽植臂的带动下完成取秧和插秧工作,图1中虚线给出秧爪的静轨迹图,h为插秧深度。 图1 送秧机构的作用是按时、定量地把秧苗送到秧门处,使秧爪每次获得需要的秧苗。按照送秧方向的不同,送秧机构分为纵向送秧机构和横向送秧机构。横向送秧机构,其送秧方向同机器行进方向垂直,采用的是移动秧箱法。因此,又称移箱机构。本设计采用横向送秧箱机构。 工艺动作分解: 1)秧爪按照特定静轨迹(如图1 所示)做往复运动。 2)秧箱做横向直线往复运动。(在秧爪取秧过程中,秧箱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培训资料大家中午好!我今天给大家谈谈机插秧育苗技术问题。 在介绍育秧技术之前,我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机插秧技术就是用插秧机械代替人工栽插以及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机插技术在世界发达国家已基本普及,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省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我国也是世界上研究插秧机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掀起了发展机械化插秧的高潮,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插秧机械化始终没有取得突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通过引进韩国等国外先进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消化并合资开发生产了高性能插秧机,也就是目前推广应用的主要机型,这种机型设计和制造技术先进,同时通过农机与农业部门紧密合作,研究形成了与插秧机械相配套的小苗育秧技术和大田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随着我国稻作技术的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进程很快,发展势头强劲。2014年,湖南省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了820万亩,全省已有2个省辖市、9个县(市、区)、187个乡镇和3000多个村基本实现了水稻插秧机械化。 一、机插技术发展如此迅速,它有那些优点呢? 机插秧技术有四个方面的优点: 第一个优点是有利于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根据我镇2012-2014年五年机插水稻的平均产量统计,机插稻比直播稻平均增产144斤。我认为机插稻能够实现高产稳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技术优势:首先是机插稻播种期比直播提前10-15天,不仅可以应用产量潜力高的迟熟中粳品种,而且能够保证水稻的生育进程与我市的温光资源同步,有利于高产稳产;其次是插秧机的设计符合水稻高产栽培的要求,插秧机在保证大行的同时,对株距、栽插深度、秧棵大小可以人为的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多,水稻生产用工矛盾十分突出,各地农民群众都热切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十年”原始的水稻生产方式。机插秧是用插秧机高效插秧代替原始手插的高产栽培技术,彻底解除了繁重的人工插秧。机插作为水稻高效栽培发展方向在发达国家已基本普及,日、韩等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省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2006年农业部制定了《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2006-2015)》,规划明确指出在我国水稻优势产区进行以育插秧机械化着力点,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到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省政府已经把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列为2012年主要推广技术重点推广。一、我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现状 我省自2004年开始在各地广泛开展机械插秧示范,尤其是2006年承担农业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任务以来,通过引进外地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已形成盘育、双膜和棚育等比较有特色的育秧办法,使机械化插秧得到了长足发展。据统计,全省今年新增插秧机3550台,全省插秧机保有量达6700台,完成机插秧面积311万亩,同比增长53.2%。因此,农业部对我省育插秧机械化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被农业部推选作了典型发言。但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是有差距的,到2011年底我省水稻机械化插秧水平仅5%,与全国25%(黑龙江省为75%,江苏省50%)差距甚远,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综合经验与教训,制约我省机械化插秧水平的瓶颈主要一是规范育秧技术尚未过关,难育出壮秧,二是机具配置相对湖南欠合理,难实行“增密”栽培,三是机手操作欠熟练,常有插得太深僵苗,或浮苗、缺蔸断行等,这也难免使广大农民的使用机械插秧在热切中慢慢失望。因此,我们必须与农技、科研和厂方合作研究培育机插秧壮秧技术、适宜机型应用于生产,还强化培训机手,提高操作水平,进行规范化标准操作,把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迅速向全省推广普及。 二、机械化插秧机具特点与技术优势 (一)新一代插秧机特点 1、能规范栽培可对基本苗、栽插深度、株距等指标可以量化调节,机手可根据所插基本苗对每亩所插蔸数及每蔸株数进行调节。根据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厘米,也有个别机型是24厘米。株距有多档或无级调整,达到每亩1~2万蔸的密度,充分满足农艺技术要求。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修订稿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水稻是我市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我市水稻种植靠人工栽插,手段落后,作业艰苦,效率低下,农民群众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要求日益迫切。 水稻机插秧技术就是与农艺配套,利用插秧机械把水稻秧苗移栽到大田的技术,其核心技术是能满足农艺栽培要求的插秧机,其配套技术是适合插秧机使用的规格化水稻秧苗的培育方法。 为突破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这一难题,在市农机局的指导下,在区农业局的直接领导下2001——2003年间,我们对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进行了引进试验。引进韩国东洋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并摸索出与插秧机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培育技术。通过试验,我们认为,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地区适应性好,技术先进,技术性能和作业质量能完全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栽培要求,与之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的培育技术非常成熟,简单易学,易掌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成熟,便于推广 该项技术既适应当前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分散种植需要,也适应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它的推广应用,可使水稻

单产提高10%左右,并可使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将广大稻农从繁重的手插秧劳动中解放出来,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二、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技术先进,技术性能、作业质量完全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要求 (一)株距和取苗量等技术指标可量化调节,能完全满足农艺提出的基本苗栽培要求 基本苗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插秧苗合理的基本株数。它对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合理基本苗的实现是靠单位面积上所插穴数和每穴所插株数来决定的。不同的水稻品种则有不同的指标。而PF455S手扶式插秧机行距固定不变,株距有3档可调,再加上取苗量可通过纵横送秧调节机构进行30种量化调节,完全能满足不同品种的基本苗要求,因而易使水稻获得稳产,高产。这种机器的量化调节作业是人工手插作业无法相比的。 (二)标准的插秧深度,符合现代水稻浅栽理论 现代水稻栽培提倡浅栽,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低节位分蘖优势而获得高产。浅栽是早发的必要前提条件,浅栽的技术指标是表土以下2~3厘米,并非越浅越好,大于3厘米,小于2厘米,对水稻的高产都是不利的,仅仅1厘米左右的深浅变化,人工插秧不易掌握,

水稻机插秧长秧龄大壮苗技术

水稻机插秧长秧龄大壮苗技术 一、水稻机插秧是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 水稻机插秧具有省工节本、省时省力、高产高效等诸多优势,是水稻生产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政府部门对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十分重视,在财政上投入大量资金给予扶持。 机插水稻与人工栽插水稻相比,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解放劳动力。人工栽插水稻费时费力,面朝黄土背朝天,工作十分辛苦。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插秧劳动力短缺的矛盾逐年加剧,而机插秧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使外出务工人员无后顾之忧。 2、省工节本。机插水稻秧田占用面积很少,一般可由机手统一育秧,农户不必自留秧田。与传统手栽秧相比,按一亩水稻大田计算,农户减少育秧冬闲田0.6-1分地,用于种植小麦,可增加的收入30-40元,节省的育秧所用人工与种子、肥料、农药等成本支出40-50元,合计增收节本可达80元左右。 3、增产增收。机插秧栽插秧苗均匀,入土浅,秧苗根系发达,蘖多穗大,产量比传统的人工栽插水稻增产5-10%。 二、机插水稻与直播水稻相比,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有利粮食安全。直播水稻比机插秧播种期晚15-20天,抽穗开花期也明显推迟,在淮北地区,如果九至十月份气温过低,直播稻不能保证安全齐穗和正常灌浆结实,导致空瘪粒高和千粒重低而严重减产,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隐患。而机插秧高产稳产,不存在这方面问题。 2、高产稳产,节本增收。据各地调查,机插秧比直播稻平均产量要高50-100公斤。而且,机插秧的育苗和移栽均由专业服务组织或插秧机手负责,机插秧农户比搞直播稻的农户更为省事。直播稻存在很多风险,如一播全苗问题,草害问题,自生稻问题,安全齐穗和灌浆结实的问题,后茬小麦适期播种问题等。虽然直播稻早期投入较少,但综合起来,正常年景,直播稻比机插秧每亩平均减少收入50-100元。遇上灾害年份,则减产更为严重。 三、现行水稻机插秧存在的问题 要充分发挥水稻机插秧优势,农艺和农机必须配套。本地水稻机插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适栽秧龄短、前作滕茬迟、水稻生育季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