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刺法

内经刺法
内经刺法

内经刺法归类表

毛刺——皮肤浅刺,刺浮痹皮肤(九刺之一)

刺皮肤

半刺——浅刺疾出,以取皮气(五刺之一) 直针刺——引皮而刺,治寒气之浅者(十二刺之一)—— 刺皮下

浮刺——从傍针刺于肌肉,治肌急而寒者(十二刺之一)

分刺——刺分肉间,治肌肉病(九刺之一) 刺肌层 合谷刺——刺分肉间,如鸡爪,以取肌痹(五刺之一) 关刺——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五刺之一)

恢刺——直刺傍入举之前后。恢筋急治筋痹(十二刺之一) 刺筋

短刺——稍摇而深入,针至骨所,治骨痹(十二刺之一)

输刺——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五刺之一)

刺骨

输刺——直入直出,取穴少而深入,治气盛而热者(十二刺之一)——刺寒热 经刺——刺大经之结络经分,治经脉病(九刺之一)——刺经

浅刺类

深刺类

巨刺——

刺经(九刺之一) 左病取右,

缪刺——刺络(类似巨刺) 右病取左。 阴刺——左右并刺(十二刺之一)——刺寒热

输刺——刺诸经荥、输穴、脏俞,治脏病(九刺之一) 刺治 远道刺——病在上取之下,(合穴)府俞,治腑病(九刺之一) 脏腑

偶刺——一刺前,一刺后,直对病所,治心痹(十二刺之一)

络刺——刺小络之血脉,治络脉病(九刺之一)

赞刺——直入直出,多针浅刺出血,治痈肿(十二刺之一) 刺络 豹文刺——多针刺络出血,治红肿(五刺之一)

大泻刺——切开排脓泻血,刺大脓(九刺之一)——刺脓肿

傍针刺——正入一针,傍入一针,治留痹久居者(十二刺之一)

扬刺——正入一针,傍入四针,治寒痹广大者(十二刺之一) 齐刺——正入一针,傍入二针,治寒痹小深者(十二刺之一)

报刺——出针复刺,刺痛无常处之行痹(十二刺之一) 粹刺——燔针劫刺,以痛为输,取痹也(九刺之一)——火针

选穴类: 输刺(九刺)、远道刺、巨刺、偶刺、阴刺。 浅刺类:毛刺、扬刺、直针刺、浮刺、半刺 深刺类:输刺(十二刺)、短刺、输刺(五刺)

多向刺类:恢刺、合谷刺

刺法类 : 放血排脓类:络刺、赞刺、豹纹刺、大写刺 部位刺法:分刺、关刺、经刺 其他刺法:齐刺、傍针刺、报刺、焠刺

取穴原则刺类

刺血类

多针刺类

刺类操作方法类

法类

(一)九刺法

九刺法是针对“九变”而设,即所谓“凡刺有九,以应九变”(《灵枢·官针》)。变,是指不同性质的病变,所以,九刺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如何对九类不同性质的病变采取相应的刺法。《灵枢·官针》九刺总结

(二)十二刺

《灵枢·官针》中之“十二刺”是一种针对十二经病变的多种刺法。“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节”,是法度、方法的意思。十二刺在方法上变化较多,是古代刺法趋于成熟的标志。《灵枢·官针》十二刺简表

(三)五刺法

“凡刺有五,以应五藏”(《灵枢·官针》),“五刺”,就是以五藏应合皮、脉、筋、肉、骨等五体的五种刺法,故又称为“五藏刺”。现分述如下:

《灵枢·官针》“五刺”表

《灵枢·官针》之三种“输刺”鉴别

中医五脏养生之四季养生教程文件

中医五脏养生之四季 养生

傅杰英中医五脏养生之四季养生 养生就是放弃,放下,简单。 养生是减法,不是加法,不是补。 阳亢:春天耳鸣,眼充血发红,牙痛,血压高,偏头痛。 春:肝,疏泄条达,肝主筋,肝藏血,开窍于目。 伤肝:郁结压抑;过度饮酒,食品不安全;过度治疗;食品热量摄入过多(脂肪肝),久坐不动,关节不利,韧带钙化;用电脑,看电视,看书伤眼睛。 养肝:以形体舒展为主,抻拉牵引筋骨,关节,韧带,尤其是脊柱,髋关节,肩关节,手指,春季晚上用热水泡手(冬季泡脚),穿宽松的内衣裤,春捂,晨练避开马路污染,增加扩胸运动,压腿,拉筋,前后左右弯腰,跑步,要心情舒畅。 饮食:增加安抚肝脏的食物,淮山,红枣,莲子,番薯,麦芽糖,蜂蜜,胡萝卜,猪肚,黄芪。辛窜鼓舞肝脏的食物 (耳鸣,失眠,口疮,血压高,脾气躁,眼发红,不要吃,春困的人宜多吃,生脾) ,韭菜,葱姜蒜,香菜,香椿,荆芥,荠菜,春笋,春茶,红酒。保肝排毒的食物,春笋,木耳,猴头菇,香菇,生姜,辣椒,大枣,绿豆,葱(香葱沾醬,越吃越壮),洋葱,花菜,西兰花,芹菜,大蒜。 有皮肤病,呼吸道疾病,过敏体质不要吃发物,容易旧病复发:海鲜,牛肉,虾,香菜,春笋,香椿。

肝气太过,去过饮品:绿茶,决明子,夏枯草,菊花,金银花泡水喝,注意中病即止,热去即停。 肝气生发不及,无力:逍遥丸配补中益气丸。 经络:太冲,曲池,风驰,太阳,睛明,胸胁。 内热重反应在皮肤,刮痧,拔罐,稍微放点血。 夏:心,心主神明,阳中之阳, 伤心:要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阳和谐。信息爆炸;温室效应;空调使用过度;吃咸过度;心静不躁动。 养心:可晚睡,要保证午休,不要暴晒(正午),夏季前打扫空房间,为开空调做准备。 饮食:清泻暑热心火的食物,苦瓜(有胃寒凉拌放姜丝蒜汁),黄瓜,冬瓜(鸭肉煲冬瓜),西瓜,丝瓜(滚丝瓜汤,不要炒,要保留丝瓜皮),绿豆芽,灯心草,白茅根,绿豆水(水滚绿豆刚开花,皮还绿时关火,吃皮喝水),酸梅汤。养心气应苦夏的食物(汗出太多,耗散心气,全身乏力,心慌),西洋参,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应对暑湿伤脾胃的食物,扁豆,莲藕,生姜,薄荷,薏仁,藿香。 经络:刮痧,简单的放痧(放血),湿气太重,伤脾胃,吃寒凉,腹泻,灸上腹部和肚脐,后背刮痧,前面灸腹部和肚脐。 阳虚,痰湿,湿热,瘀血体质不宜用空调,夏天是瘀血体质调理的最佳时机。长期空调促发痰湿体质。 使用空调时间:夏季最热的闷热天气,中午午休,晚上睡觉(温度28-29,定时2小时),室内温度达到30度以上,室外35度以上再开空

多向透刺法

多向透刺法治疗肩痹病 肩痹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中医的病名,即西医的肩周炎。常由于感受风寒湿邪、急慢性扭挫伤、年老体虚退变所致。常发于50岁左右中年人。但因颈椎病而致的肩痹痛也常可见于20-40岁中青年人。笔者2008年4月—2011年10月采用多向透刺法治疗本病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56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最小30岁,年龄最大58岁;颈椎病15例;肩周炎30例;慢性软组织扭挫伤11例;病程最长5年,病程最短半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肩部、上臂部慢性持续性或间断性疼痛,肩部活动不同程度受限。 2.治疗方法 (1)主穴:肩贞、肩髎、肩俞、阿是穴、抬肩穴 (2)操作:各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30号,75mm毫针采用捻转进针法直刺进针,进针后针尖变换方向。其中肩贞、肩髎穴方向为斜向前、斜向上,斜向手臂方向;肩俞穴为斜向下、斜向后和斜向肩峰方向;抬肩穴为斜向腋窝方向、斜向手臂方向;对于痛点较为集中处,可选用30号,50mm毫针在局部行“齐刺”或“傍针刺”,以加强疗效,针刺深度均较深。 (3)体位 ①对于肩关节活动受限患者,通常采取坐位,先对患侧行快针强刺激,然后 嘱患者做肩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然后取健侧卧位,予以留针。留针过程中,可采取温针灸,也可配合用电针刺激和TDP神灯照射。 ②对于仅有疼痛,无活动受限,特别是由于颈椎病所致的颈肩综合症患者, 可嘱患者俯卧位,双手枕于前额下,用75mm毫针刺入穴位,变换方向后留针。 留针过程中,也可采取温针灸或配合用电针刺激和TDP神灯照射。 ③对部分症状较为轻微者,可重点针刺原发病,起针后对疼痛部位行快针, 然后嘱患者活动肩关节以缓解强刺激所致的强烈酸胀感可能带来的不适。 (3)疗程 留针25min,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休息5天继续下一疗程。 因本法刺激强度较大,故针感会较强,大部分患者起针后还会有遗留针感,以深层酸胀感为主,对于部分精神较为紧张、年老体弱者或初次接受针刺患者可适当减轻针感,以防止晕针。 3. 治疗效果 痊愈:肩臂痛、活动受限完全消失。 显效: 无效: 4. 体会 多向透刺法即《灵枢.官针》所记载的“十二刺”中的“恢刺”。“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这种刺法,是专对筋肉拘急痹痛的部位四周针刺。先从傍刺入,得气后,令病人作关节功能活动,不断更换针刺方向,以疏通经气、舒缓筋急。恢,有恢复其原来的活动功能的意思。 “齐刺”和也是“傍针刺”也均是“十二刺”中的重要刺法之一。齐刺适用于范围较小而部位较深的病变,为三针集中在一个痛点而刺;而傍针刺

中医四季养生食谱集教学文案

中医四季养生食谱集

中医四季养生食谱集 从人类的生命开始以来,盘古开天地,无论是君王还是百姓,都十分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在一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已经提到,君王众庶,尽欲全形。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健康! 中医四季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极其丰富,但其要旨不外乎是顺时养生。自然界阴阳五行运动与人体五脏六经之气的运动是相互收受通应的,《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指出一年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由于一年中阴阳消长所形成的,例如冬至-阳生,由春至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夏至-阴生,由秋之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四时阴阳消长的变化造就了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黄帝内经·灵 枢·本神篇》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避邪不至,长生久视”。视和生是延长生命、不易衰老的意思。为何能延长生命呢?是因为避邪不至——病邪不能侵袭,是顺四时而适寒暑养生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养生长寿的法宝。 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也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 春季养肝春季万物荫生,正是调养身体五脏的大好时机。按照中医“四季侧重” 的养生原则,春季补五脏应以养肝为先。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养肝也是如此。 现介绍春季养肝的几种方法。 ●推荐食疗方 1.以脏补脏,鸡为先。鸡肝味甘而温,补血养肝,为食补养肝之佳品,较其它动物肝脏补肝的作用更强,且可温胃。具体用法是:取新鲜鸡肝3只,大米100克,同煮为粥服食。可治中老年人肝血不足,饮食不佳,眼睛干涩或流泪。此外,老年人肢体麻木者,也可用鸡肝5只,天麻20克,两味同蒸服,每日一次,服用半月,便可见效。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91759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面瘫病 西医病名:面神经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鉴别诊断 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四、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1.体针

透刺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55例

透刺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30例 提要:目的:观察透刺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30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均采取透刺法。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及3个疗程后观察面瘫整体疗效;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及3个疗程后,测量用力闭眼后上下眼睑的距离及采用手法肌力检查方法评定肌力。结果:55例患者中,一个疗程后有效率63.3%;两个疗程后有效率73.3%;三个疗程后有效率76.7%。结论:透刺法对顽固性周围性面瘫不全有有明显改善。 关键词:顽固性周围性面瘫;透刺 面神经炎是指颈乳突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产生周围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又称BELL麻痹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属”面瘫”,又称“口眼歪斜”或“口僻”.面神经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相当部分患者在局部风吹或着凉后发病,因而认为可能由此引起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有些患者在急性鼻咽部感染后起病.中医认为,面瘫的发生是由于经 脉空虚,风寒热邪乘虚侵袭,经络气血阻滞,导致筋脉失养,弛缓不收而发病.对于面瘫的治疗,中医针灸是一种特色的治 疗方法,笔者自2016年6月在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学习期间,积极配合临床指导老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地与实 践相结合,在对30例面瘫患者的治疗上,以针刺透刺为主,透刺法对顽固性周围性面瘫不全有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30例患者中,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65岁,平均(34.76±15.72);病程最短30天,最长90天,平均(55.05±13.88)。其中风寒证5例,风热证7例,气血亏虚18例;其中部分患者在其他地方诊治无效而来本院.本组均属单例发病,排除格林一巴利综合征、中耳炎、腮腺炎、肿瘤、下颌化脓性淋巴结炎、颅后窝的肿瘤或脑膜炎以及脑干血管病等引起的周围性及中枢性面瘫。 1.2诊断标准. 采用《神经病学》[2]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诊断。 本组病例为急性起病,部分患者因多种原因慢性迁延,症状可持续一月甚至数月乃至数年,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完全或不完全瘫痪,额纹消失或变浅,眼裂不能闭合或闭 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口唇向健侧偏斜,不能皱额、蹙眉、闭气、鼓腮、示齿,可有耳后乳突区压痛,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丧失,听觉过敏等. 2. 病情分析 2.130例患者中,属风寒袭络型者5例,占16.7%;风热袭络者7例,占2 3.3%;气血亏虚者18例,占60%。 2.2 辨证分型:采用《针灸治疗学》[4]面瘫分型。 本病多由于经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迟缓不收而发 病。一般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皱眉、蹙额、示齿、鼓腮,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进食时食物常常停滞于病侧齿颊之间,病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少数病人可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患侧舌前 2/3味觉减退或丧失,听觉过敏等. 2.2.1 风寒型:见于发病初期,面部有受凉史,舌淡 苔薄白,脉浮紧。 2.2.2 风热型:见于发病初期,多继发于感冒发热,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2.3 气血亏虚型: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 肢体困倦乏力,面色淡白,头晕等症。 3 治疗方法参照《针灸治疗学》[4]中的面瘫治疗方法。 3.1 针刺治疗 3.1.1 针刺选穴:遵循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及经外取 穴相结合的原则,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穴为主。主穴:太阳透颊车四白透目内眦四白透目外眦地仓透颊车攒竹透睛明(均患侧)随证配穴:迎香、下关、地仓(均患侧),颧髎、风池、合谷、阳陵泉、足三里、太冲(均双侧);耸鼻不能或无力取迎香透睛明;听觉障碍翳风、听会;偏头痛取完骨或风池;眼睑闭合不全伴目干无泪者加照海、申脉。 3.1.2 操作方法:针具、穴位常规消毒,选用30号2~3 寸不锈钢毫针;穴位以上述针刺选穴中的主穴及随证配穴为主。3寸针从太阳穴进针,经过颧弓下方透向颊车穴;余穴均1.5寸针针刺,四白穴针尖方向刺向目内、外眦,攒竹穴针尖方向刺向睛明穴,迎香穴、下关穴、颧髎穴直刺合谷、风池、阳陵泉、足三里、太冲、解溪、行间、照海、申脉常规针刺法。十二岁以下患儿太阳透颊车选取2寸针,余穴采用一寸针。手法: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分钟。 加G6805电针治疗仪:选用疏密波,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宜,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2~4个疗程;电针穴位组一般以太阳阳白颊车地仓为主,可酌情选用1~2组。 另外,风寒证的患者可用远红外线进行患侧面部照射,每次15~20分钟,至面部皮肤有温热感或皮肤微红润为度, 1

浅谈四季养生

浅谈四季养生 “养生”一词,出自《灵枢·本神》,即保养生命,防病抗衰,延年益寿。《黄帝内经》中说: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也就是常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指出养生与自然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顺应自然物候的更替和变化,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养生、益寿延年。四季养生依照中医四气调神理论,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和阴历月亮盈亏的变化,应季顺势养生。四季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合一”,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即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变化!通过种方法颐养生命,主动调整自我,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正如古代医家强调“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 一年四时气候的更迭、阴阳寒热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的生命活动。欲得安康,必须依照自然界周期性的四季变化作出相应的调节。四季春、夏、秋、冬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一年中阴阳消长形成的。冬至阳生,由春到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湿,夏之热; 夏至阴生,由秋到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客观条件而存在,而是要根据自然界一切生物的规律变化来达到阴阳平衡的养生保健目的。在现代化的今天,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四时养生作为中医传统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整人的心态,维持人的健康,延缓人的衰老,提高人的寿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春季养“生”

《素问》中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杀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天充满发陈之气,白天变长,夜晚变短,所以人们应当早起工作,晚些睡觉"并且给身体一个自然生发之态,不要过分抑制自己,让机体自然平和,故“被发缓形”中医学强调顺势而为,顺应春之气机,否则阳气被抑制不畅,风温之邪易乘虚而入。 春天之时,气血经肝气的疏调渐走于外,对于体质较差的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因肝血外行而使肝血不足,因而容易出现春困,春天我们可服一些补养肝血、疏调气机的中药,如生地、白芍等。而且春季又是冷暖交替、气候多变的季节,衣着要适当厚一些,注意防寒。春季下部的血液循环比上部差,我们可以通过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泡脚,以引血下行,安定心神。 春季肝功能比较活跃,人的情绪易激动,所以我们需要顺肝调达疏泄以降赶货,不要压抑情绪,让情绪顺应自然而生机盎然,保持愉快的精神状态。我么可以通过踏春,游山玩水使情趣得以生发,开阔心胸。 夏季养“长”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这一段话摘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季是人体新陈代谢最

谢氏关刺法与止痛四穴

谢氏关刺法与止痛四穴 谢氏关刺法与止痛四穴 刘钧 发表于【中国针灸】杂志2011年9期 【摘要】 谢继光老师家传针灸谢氏关刺法治疗各种痛症、痹症,多能应手而效。关刺即针刺骨节旁与筋肉交界处,近取与远取常配合使用。止痛四穴属于关刺的远端取穴,即三间、后溪、太白、束骨四穴,左痛取右,右痛取左,若遇顽固疼痛及左右均痛,则左右共八穴皆取之。治疗局限性慢性疼痛,须配合关刺近取。虚症关刺宜补法浅刺,多取健侧,并加用脐周四边穴大补元气。谢氏关刺法常与多针法相结合,数针共作用于一穴,以增强疗效。 【关键词】谢氏关刺法止痛四穴 我师谢继光副主任医师是针灸世家,从医40余年,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工作,1997年被评为广元市名中医,已退休。他师从其父四川省名老中医谢永刚,擅长针灸、针刀、浮针、埋线、刺血。谢老师常说:“我们针灸医生必须具有高度的整体观念,善取远端,善用痛外治痛,

切勿只针患处。”极为重视应用关刺法治疗各种痛症、痹症,无论肩颈腰腿疼痛还是头胁胸腹疼痛,应用谢氏关刺法多能应手而效,疼痛越剧其效越显。对于关刺法的远取与近取,颇有心得。 1 关刺一法妙在骨肉之间 谢老师常说:“针刺治痛,当取骨节与筋肉交界处,通关过节,正当经络中枢机之所在,尤以骨突之旁最佳。”这种针刺骨肉之间的方法,就是《黄帝内经》中的“关刺”[1]。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宗非常聪明,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功效卓著的关刺法,《灵枢.官针》载:“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尽筋上”即筋肉的尽端,筋肉会于骨节,四肢筋肉的尽端都附着于关节旁,针刺此处骨肉之间,名为关刺。关刺多用于治疗痛症、痹症[2],其中大有玄机,奥妙无穷。关刺不仅可近取,还可远取。近取与远取常配合应用或交替使用。关刺法我们每日必用,颇有感悟。 2 止痛四穴关刺远取之法 谢老师的父亲谢永刚是四川省名老中医,今年已87岁高龄,曾任四川省针灸学会理事,德高望重,毕生尤为重视关刺。他认为关刺法不仅近取有效,远取疗效更佳。他总结毕生经验,用关刺远取法治疗痛症有一绝招,取手足远端指趾节旁骨肉之间的四个穴位,即三间、后溪、太白、束骨四穴,针治一切痛症,其效甚著。方法是左痛取右,右痛取左,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则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则 我国古代对一年季节的划分有四季和五季两种方法。因人体有五脏,故常用五脏与五季相对应来说明人体五脏的季节变化。《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就是以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来分别对应的。其含义是说春天肝脏功能强盛,夏天心脏功能强盛,长夏脾脏功能强盛,秋天肺脏功能旺盛,冬天肾脏功能强盛。正因为五脏与五季相应,因此在春、夏、长夏、秋、冬这五个季节应分别以相应的脏器作为养生重点。具体的保健方法如下: ○春、立春到立夏养肝之道 春天的到来,温暖的气候将会使人的活动量日渐增加,新陈代谢日渐加快。在人体内部,血液循环加快,营养供应增多,以适应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血液循环的加快主要在于血量的调节;营养供给的增加则重在消化、吸收。这些功能在中医看来,均与肝脏有密切的关系。“肝藏血”其意为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之功能。肝的另一功能是管理情志,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体对营养物的消化和吸收。在春天,人体的新陈代谢与肝脏有很大关系。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就必须保持肝脏旺盛的生理机能。如果肝脏运作失常,适应不了春季的气候变化,就有可能出现一些病症,精神病及肝病患者尤其容易在春季发病。中医的“春宜养肝”、“春应在肝”是很有道理的。 因此,春天的养生重点要放在对肝脏的保养之上。在春天三月里,切忌过分劳累,以免加重肝的负担。与此同时,肝病患者及高血压病患者,也应在春季到来之时,加强服用养肝、降压之药物,精神病患者宜于此时定期服药,避免精神受到刺激。这些都是顺应春季变化特点,保肝养肝之养生法则。 春天为何要养肝: 春天万物复苏,细菌也大量繁殖,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官,细菌大量的繁殖加大了肝脏解毒的负担,所以春天要补充肝脏能量。 养肝蔬菜、水果:白菜、菠菜、四季豆、胡萝卜、青枣、青苹果、柠檬等。 生活养肝:晚上11点-3点式肝胆经运行时间,保持正常睡眠、有益于养肝。保持心情平和、性格开朗、多穿平底鞋走路等。 ○夏、立夏到小暑养心之道 夏季是人体体内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候,室外活动多,运动量也相应增大,加上夏季昼长夜短,天气炎热,不易入睡,人的睡眠时间自然比其他季节少一些,因而体内消耗的能量多、血液循环加快、流汗也多。上面这些因素决定了在夏季

3-1 刺法灸法学考试重点

刺法灸法学 词解:头皮针、耳针、拔罐、行针、刺手、压手、直接灸、间接灸等 填空:多针刺法、行气法、逼针法/ 间答:耳穴分布规律,头针分布规律 问答:晕针的表现、处理方法,耳针的辩证治疗,得气的意义和临床表现,灸法的作用等 1.概论 ?砭石:东方 / 九针: 南方 / 灸:北方,灸师:唐代。 ?九针的名称(6页表1-1) 镵(皮肤针)/圆/鍉/锋(三棱针)/铍/圆利/毫/长(芒针)/大(火针) * 《内经》:徐疾、呼吸、开阖补泻等“泻者迎之,补者随之” * 《难经》:营卫补泻,提插补泻 * 窦汉卿《针灸指南》:首先提出十四字手法 ?泉石心《金针赋》: 用十四字加以总结继承 / 首先烧山火,透天凉等“治病八法”和“飞经走气”四法 ?杨继洲《针灸大成》首先提出“刺有大小” “十二字手法”“下手八法”/“平补平泻”和“大补大泻”的区别 * 灸法的历史:《曹氏灸方》七卷为最早的灸法专著。 2.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2.1 毫针的结构和规格: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 2.3 针刺前的准备 ?1)常用体位(6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座位/俯伏座位/侧伏座位) ?2)选择体位的注意事项 病人舒适,能够长久留针/充分暴露施术部位,医生操作方便/扎针后,不会被别人碰倒 * 揣穴:医者以手指在腧穴进行揣摸,按压,以取定腧穴的方法。 (治切)(按压)(分拨)(旋转)(摇滚)(升降)(摇滚升降)揣穴法。 2.3.3 ?消毒法 1)针具器械消毒 ①高压蒸汽灭菌法:将针具用布包好,放在高压蒸气锅内,在1.0-1.4kg/cm2的压力,115-1 23度的高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灭菌。 ②药液浸泡消毒法:将针具放入75%酒精内浸泡30-60分钟,取出用消毒巾或消毒棉球擦干后使用。/ 针和针具均泡在2%来苏尔溶液或1:1000升汞溶液1-2小时后擦干后使用。 ③煮沸消毒法:将针具用纱布包扎后,放入盛有清水的消毒煮锅内,进行煮沸。一般在水沸后再煮20-30分钟。 2.4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持针法、进针法、行针法、留针法、出针法 ?刺手、押手的概念:临床常用右手持针行针,刺手。/ 临床常用左手按压爪切穴位,押手。* 押手法:用手按压、循摄穴位皮肤和相关经脉,以协同刺手进针行针的方法。

中医四季养生 版

中医四季养生 “春三月,此谓发陈”。春天,五行属木,对应人体器官是肝脏,应多吃辣的食物,少喝果汁。 一年四季春为首,五脏春季肝当令。故此,四时养生,要特别抓紧春天生发季节的肝脏养生。按照中医的“天人相应”理论,春季为人体五脏之一的肝脏当令之时,所以,在春季养生,我们就要紧紧抓住以养肝为主线,春季养肝是纲,用适当的中医养生方法,抓住春季养肝,维护和加强人本机体阴阳平衡,从而真正做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壮目的。 春天气机升发,植物都长出了嫩芽,此时人也一样,气血经过肝气的疏调渐走于外,对于体质较差的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因肝血外行而使肝血不足,因而容易出现春困,春天我们可服一些补养肝血、疏调气机的中药,如生地、白芍、当归、枸杞、柴胡、麦芽等中药组成的方剂。另一方面,由于春天气温渐热,肝气升发,肝开窍,天目又主藏血,所以春天我们还易患与肝气有关的疾病,如:俗称“红眼病”的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等,由于血热所致的湿疹、牛皮癣在这个时候也常常发作加重。 老人们经常会在春天时提醒年轻人“春捂秋冻”这句谚语,这是因为在冬天的时候,气血都在体内运行,毛孔处于闭合状态,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阳气升发,气血渐行于外,毛孔渐开,在欲开未开之时,由于“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大,这个时候只有捂着点,才能有利于毛孔的自然开放,从而保持肝气气血的舒畅,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春季养生小常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太冲穴”。中医认为春季木旺肝火盛,如果日常生活工作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脾气大容易发火。胆红素高是西医的说法,在中医里面,就是木旺肝气盛。有一个穴位可以缓解,在脚背上的拇指和食指骨头交汇处,有一个穴位叫太冲穴,早晚穴位这个穴位可以平肝气,舒郁结。不仅春季可以自己经常按摩,日常工作被老板训了、生活遇到不平事了,都可以按摩这个太冲穴。只要常持逢事遇物心情舒朗的养生观,其实养生的根本目的也就达到了。 春天到来之时,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体各器官负荷加大,而中枢神经系统却发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肢体感觉困倦。这时千万不可贪图睡懒觉,它不利地阳气升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夏天,五行属火,对应的人体器官是心脏,应该多补充水和盐分。 夏天阳热已盛,万物繁茂。中医认为夏天内应于心,心主血脉,其液为汗。夏天我们的气血都走到了体表,毛孔开张,因而汗出较多,以利暑热的排出。这时千万不可过于贪图凉快,使毛孔闭塞,汗液不畅,暑热内闭不能外泄,轻则感冒不适,重则暑热内迫心包,致神昏谵语,变证多端。夏天开空调温度最好保持在26-28度为好,以不热为度,并且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 在夏天的时候,理应要保持情结的平稳,不要使情志过激,以保持心神的饱满。?如果暑热过盛,汗出过多,容易损伤心气,导致胸闷,心慌等心气不足症状。可服用生脉饮,方用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补养心气、麦冬清心养阴、五味子固摄心气,以益气养心,生津止渴。亦可用黄芪、生石膏为方,黄芪补气升阳,生石膏清热解暑生津。以补气清暑。 夏天一定要多喝水,要主动喝水,及时补充盐分,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做到这点。每天要喝七八杯白开水,身体要随时保持水分和补充水分,水在人体内起

静脉直刺穿刺法的观察

静脉直刺穿刺法的观察 发表时间:2013-10-24T16:17:17.5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8期供稿作者:张娜[导读] 一次穿刺成功:直刺法1760例次,斜刺法1100例次。 张娜(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三合镇卫生院 563103) 【摘要】静脉穿刺减少疼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采用静脉直刺穿刺法,成功率高,病人疼痛少。报告如下:【关键词】直刺法斜刺法静脉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354-01 1.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内科收治的2000例病人,男960例。女1040例,年龄0-82岁。每例病人分别采用直刺及斜刺法行手背或腕部浅静脉和头皮静脉穿刺,进行自身对比观察。直刺法按常规在穿刺部位的上方约6cm处扎止血带,消毒皮肤,操作者以左手拇指固定静脉,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呈20°角,由静脉正上方刺入皮下,沿静脉方向直接进入血管;斜刺法由静脉旁0.5-0.8cm 处刺入皮下,潜行0.5-0.8cm,从静脉侧进入血管。 2.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直刺法1760例次,斜刺法1100例次。病人感明显疼痛:直刺法660例次;斜刺法1740例次。 3.讨论 3.1直刺法穿刺成功率高于斜刺法。本文结果表明,直刺法一次性成功率是斜刺法的1.6倍,这是因为直刺与斜刺进针角度相同时,针梗与静脉间的实际角度不同,以20°进针为例,直刺时针头与皮肤呈20°,在静脉正上方直接进入静脉;斜刺时则针尖与静脉间实际角度为15°,几乎与静脉壁呈平行状态,进针时静脉易向一侧滑动,从而降低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如果增大角度进针,则易穿透血管。假设静脉穿刺壁与对侧的静脉壁为两条平行线,当针梗以一定的角度刺入时,把静脉腔内可容纳针梗的长度作斜边,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三角函数sina=对边/斜边,静脉的管径不变时,针梗与静脉之间的夹角越大,静脉腔内可容的针梗越短,越易出现针尖穿透对侧静脉壁的现象。尤其是静脉较细的病人则更为明显。 3.2直刺法对组织产生的疼痛明显小于斜刺法。直刺时针尖与皮肤呈20°进入静脉,而斜刺时针尖在皮下潜行一段距离,相应的增加对皮下组织及神经末梢的刺激,增加对肌纤维的牵拉及损伤,所以.疼痛较直刺法明显。

健康讲座-中医四季养生—春季养生

健康讲座-中医四季养生—春季养生 一、春季养生重养阳 ?养阳的方法——运动呼吸晒太阳 ?部位:晒后背,和脾胃。晒双腿,不抽筋。晒头顶,生头发。 ?时间:上午10点到11点(温暖柔和)。 ?人群:婴幼儿每次15—30分钟, 中青年人每次1—2小时,老年人每次20—30分钟。 ?锻炼项目‐‐根据自身体质及状况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步行、踏青、田间劳 动,行动不便的老人可就近朝阳呼吸。 二、春季养生宜养“生” 春应肝而养生,春季的特点在于阳气开始萌动,是长养人体生命活力的最佳时机。春天天气开始暖和了,身体的阳气也就开始慢慢地从闭藏状态变成一种“生”长状态。 ? 养“生”的方法——活动喝茶畅心情 ?1.户外活动,长养生机:踏青春游,慢行骑车 ?2.摆脱春困,充满生气:平卧除困,春茶提神。(卧则血归于肝。平卧时,血就会充分流到肝内,肝的气血充足、气血条达,心脑供血充足,春困便可解决) ?3.心情愉快,朝气蓬勃 ?春季养生茶:黄芪30克,枸杞子15克,菊花10克,红枣3枚。 水煎入冰糖少 许,代茶饮。

?1.养肝要会养肝气‐‐肝气指肝的“生气”, 养肝的生气目的在于振奋肝的生 机以利于生血气。(养“肝气”的方法—舒情温阳生发品) ?(1)舒畅心情:身体融于大自然,以美好的春天振奋自己的心情。 ?(2)宜吃生发之品:春韭、春笋、豆芽、香椿 ?(3)宜吃温阳补品:鸡汤、羊肉、狗肉 ?2.养肝要会养肝阴‐‐肝体阴而用阳 体阴: ?一是肝居膈下,位于腹中,属阴脏; ?二是指肝藏血,血属阴,肝脏必须依赖阴血的滋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肝为刚脏非柔润而不和。 用阳: ?一是从肝的生理功能讲,肝主疏泄,性喜条达,主升、主动,属于阳; ?二从肝的病理变化看,肝阳易亢,肝风易动。同时,肝以气为用属阳,以血为本属阴,阳主动,阴主静,因而称“肝体阴而用阳”。 养肝阴的方法:多吃枸杞与当归,减少熬夜与劳累。 ?3.养肝重在舒肝气‐‐肝主情志,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柳枝),属木应 春。所以春天应借大地复苏,万物生发之机舒畅心情;心情舒畅了,气血方能调达;气血调达了,五脏才能安和。所以春天养肝贵在舒肝理气,避免抑郁。 肝的疏泄功能影响气机的调畅。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舒肝气的方法:顺其自然调情志,橘皮萝卜畅气机。

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

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 文章目录*一、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二、中医四季养生食疗有哪些*三、老中医告诉你如何养生才能长寿 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1、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之春季养生 春天气机升发,植物都长出了嫩芽,此时人也一样,气血经肝气的疏调渐走于外,对于体质较差的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因肝血外行而使肝血不足,因而容易出现春困,可服一些补养肝血、疏调气机的中药。 2、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之夏季养生 夏天阳热已盛,万物繁茂。中医医认为夏天内应于心,心主血脉,其液为汗这时千万不可过于贪图凉快,使毛孔闭塞,汗液不畅,暑热内闭不能外泄,轻则感冒不适,重则暑热内迫心包,致神昏谵语,变证多端。 3、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之秋季养生 秋天,五行属金,对应的人体器官是肺,应该多吃“水果等酸性食物。水果等酸性食物。要收敛自己的神气,不要使神志外驰,借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4、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之冬季养生 冬季草木凋零,水寒成冰,大地龟裂,树木已成枯枝,许多动 物也已入穴冬眠,不见阳光。人地此时也顺应天地闭藏之势,气血内收,运行于内。

5、四季养生的原则 五行之气,平衡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分布在自然界中,人的身体中就暗含着五行运行变化之规律,因此才会有五脏生理这样的功能。不但如此,人又需要自然界提供身体所依赖的自然元素用于生存着,所以不法分割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这就好比古人所说的“水能浮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样,是一个即有利,又有不利方面的双仞剑。 虽然人对于自然大部分是无可改变的,但有些,还是可以预防的,只要人保证自身的五脏元气充实,让自身的血气流畅运行,就可以抵抗疾病,内存正气,让外邪不可侵犯到自身,这样就能使人的身体健康。 在了解了基本的五形运行对人体身体影响的关系后,基本可以总结得出,任何一种形式保健方法,其根本是对于人体正气的养存,及对于外邪侵袭的抵制。 养生的根本是,内养正气。不管是哪一种养生的方法,其最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保养正气,正气是指人体的精、气、神。 中医四季养生食疗有哪些春季饮食要掌握一个原则:根据气温变化,食物由温补、辛甘逐渐转为清淡养阴之品。 夏季饮食多清淡。夏季署热,人的脾胃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应适当吃些清热解毒的食物,蔬菜类如茼蒿、芹菜、小白菜、香菜、苦瓜、竹笋、黄瓜、冬瓜等;鱼类如青鱼、鲫鱼、鲢鱼等,

眼针疗法

眼针疗法 (转载)人的眼睛也不过几厘米,小小的眼白睛分成八区,容纳13个穴,各区的比例相等,但1、2、4、6、7五个区是肺、大肠、肾、膀胱、肝、胆、心、小肠,脾、胃各占二分之一,平分春色。3、5、8区是上焦、中焦、下焦,自占一个整区。眼针穴不另取穴名,属于某区即名某区名,如“上焦区”、“肝区”等,总名“眼针眶区十三穴”。穴的位置均距眼眶2毫米。整个经区也不过指头大小,与经穴和经外奇穴差不多,而一区两穴的就更小了。找穴时以瞳孔为中心,按钟表的比拟把各区分辨清楚,每个穴占据眶内眶外一定的范畴,找穴要准是首要条件。 眼图八区与脏腑的关系,口诀: 乾一肺大肠,坎二肾膀胱, 艮三属上焦,震四肝胆藏, 巽五中焦属,离六心小肠, 坤七脾和胃,兑八下焦乡。 以钟表比拟眼图表 左眼右眼 卦区顺时针进行区逆时针进行 乾 1 自10时30分至12时 1 自1时30分至零时 坎 2 自零时至1时30分 2 自12时至10时30分 艮 3 自1时30分至3时 3 自10时30分至9时 震 4 自3时至4时30分 4 自9时至7时30分 巽 5 自4时30分至6时 5 自7时30分至6时 离 6 自6时至7时30分 6 自6时至4时30分 坤 7 自7时30分至9时7 自4时30分至3时 兑 8 自9时至10时30分 8 自3时至1时30分 取穴原则 取穴即所用的穴,又名配穴。一般针灸取穴比较复杂。眼针疗法取穴只有三种方法, (1)循经取穴,眼针循经取穴,即确诊病属于哪一经即取哪一经区穴位,或同时对症取几个经区。 (2)看眼取穴据观眼识病哪个经区络脉的形状、颜色最明显即取哪一经区穴。 (3)病位取穴按上、申、下三焦划分的界限,病在哪里即针所属上、申、下哪个区。例如头痛项强,不能举臂,胸痛等均针上焦区;胃痛,胀满,胁痛等针申焦区;脐水平以下,小腹,腰臀及下肢,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均针下焦区。

中医养生练习题75966

中医养生一、单选题 1.中医认为正确的四季养生是 A. 春秋养阳 B. 夏季养阴 C. 秋冬养阳 D. 春秋养阴 E. 春夏养阳 2. 根据中医理论五味适量有益五脏,适量的苦味食品有益于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 3. 阴阳学说认为,机体健康时,阴阳之间的关系为 A. 阴阳对立 B. 阴平阳秘 C. 阴阳消长 D. 阴阳转化 E. 阴阳互根 4. 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 寒与热 B. 上与下 C. 动与静 D. 邪与正 E. 表与里 5. 七情致病,引起“气结”的情志是 A. 恐 B. 惊 C. 悲 D. 喜 E. 思 6. 下列有关情志相胜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悲胜怒 B. 怒胜思 C. 思胜恐 D. 恐胜喜 E. 喜胜怒 7. 关于劳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久立伤骨 B. 久视伤精 C. 久卧伤气

E. 久坐伤肉 &下列中何项不属于房事养生的运用原则 A. 禁欲或纵欲 B. 注意房事卫生 C. 遵守房事禁忌 D. 杜绝性生活混乱 E. 节欲 9 ?下列穴位中,哪一个是最常用的保健穴 A. 大椎 B. 合谷 C. 足三里 D. 委中 E. 列缺 10 ?四气调神是指人们为了顺应( )更迭的自然变化而主动采取各种调摄形神的方法。 A. 阴阳 B. 寒暑 C. 时令 D. 冷然 E. 昼夜 11. 以下食物属于热性的是 A. 银耳 B. 韭菜 C. 猪肉 D. 带鱼 E. 香菇 12. 五劳所伤,久视伤 A. 血 B. 气 C. 筋 D. 肉 E. 骨 13. 由国家体委普及的“简化太极拳”是在谁的基础上改编的 A. 陈氏 B. 吴氏 C. 杨氏 D. 孙氏 E. 武氏 14. 枸杞子属于下列哪类药 A. 补气药 B. 补阳药 C. 养血药

中医文化与四季养生

姓名:黄丹盛 专业班级:工商101 学号:201000701035 中医文化与四季养生 养生首先要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要根据四时的春夏秋冬的自然法则,完成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这是中医学特有的一面。中医认为人法自然,人顺四时,如果按照四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规律养生,就可以保证减少疾病的发生。 一、中医之人体四季虚寒。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贼风是在时令中没有正常气侯的时候,中医叫做虚邪贼风,这些东西都会导致人疾病发生,现在人们到了夏天唯恐空调开得不大,冬天唯恐暖气烧得不热,这其实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过去老百姓有一句话,叫做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冬天由于气血是避藏的,如果这时候太热,让气血都耗散出去,中医说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冬天如果不能够把精血很好的储存起来,春天就要得瘟病,所以建议冬天的温度一定要控制在20度左右,夏天年轻人是办公室空调,家里是空调,汽车里还是空调,这样该出汗的时候不出汗,肯定不能舒服,所以建议大家别怕费电,夏天开空调的时候开点窗子,因为空调的风和自然风绝对不一样,是一种透骨的凉,另外电扇也不要冲着自己吹,最好冲着墙吹,让它有回旋的余地。 所以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它就构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么一个自然的规律,而人的这个生命过程大家要想很好的完成大家这个生长壮老已的过程,那么在大家每一年里面,大家的春夏秋冬的四季对大家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二、中医之人体四季气血运行。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运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老百姓老说春困、秋乏,为什么春天困乏呢,因为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向外走了,内里的气血相对不足了,所以大家就感到春天的时候常常睡觉半夜就醒了,这就是因为肝阴不足了,中医认为春气与肝气相通,就是把人的气血从里面向外调动的主要脏器是中医说的肝,所以在中医学上讲春气与肝气相通。到夏天的时候,人的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这时候外面非常充盈,这时候夏气与心气相通,大家可能都有这种体会,天气特别热,汗出得特别多的时候容易胸闷气短,这就是因为在夏天,夏气和心气之间有一个相通性;秋天树叶一落的时候,人的气血从外面向里面收的时候,这时候人类的五脏里面最重要的脏器就是肺,肺气与秋气相通,肺气有什么作用呢,它有宣发与肃降的作用,它就可以使得大家的气血顺利的从外面向里面走,这个过程跟肺气直接相关;到冬天的时候,这个时令是什么时令呢,就是气血完全到里面去了,这时候它是冬气与肾气相通,按照中医学的观点,春夏秋冬,肝、心、肺、肾,这四个脏器和春夏秋冬直接相关。

面瘫中医诊疗方案

2014年面瘫(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概述 面瘫又称Bell’s面神经麻痹,俗称口眼歪斜,即西医所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多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鉴别诊断 1.中医鉴别诊断 (1)与痉证的鉴别: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而面瘫主要为口眼歪斜,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无其他肢体症状。 (2)与中风的鉴别: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呙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而面瘫则精神无异,无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症,故容易鉴别。 2.西医鉴别诊断 (1)格林-巴利综合征:周围性面瘫多为双侧性,并常伴有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容易鉴别。 (2)中耳炎、腮腺炎、乳突炎所致之周围性面瘫:多有原发病的特殊临床表现及病史,鉴别不难。 (三)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运动)。 (四)症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

刺法灸法学重点(大神总结)

刺法灸法重点整理 1.刺法、灸法、灌法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略) 2.古代的九针名称、应用及治疗作用。 名称应用治疗作用第一鑱针浅刺皮肤泻阳分邪气、泄热 第二圆针按摩分肉之间治分肉之间的病症 第三鍉针按压经脉外部(按脉勿陷)而令邪出治虚弱者 第四锋针刺出血(即三棱针)治痈热、痼疾 第五铍针切开排脓治痈肿已成脓者 第六圆利针锐利粗针,用于速刺治暴痹急性病症 第七毫针应用广泛,用治寒热痛痹扶正驱邪,治疗常见病症 第八长针用于肌肉肥厚处治深邪远痹 第九大针用于针刺放水治关节积液 3.局部多针刺法 傍针刺法:在病变局部腧穴上,先直刺一针,再在其旁边斜刺一针为傍针刺法。 适用于压痛明显、固定不移、久治不愈的痹症和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纤 维组织炎、腰背痛、足跟痛、腰椎增生症等。(所谓治留痹久居) 齐刺法: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左右(或上下)各斜刺一针的针刺方法。 主要用于治疗寒湿久居、痛点固定、压痛明显、范围较小,而又缠绵不愈的痹 症和疼痛。(所谓治寒气小深、痹气小深者) 扬刺法:是在病变局部(如疼痛处)中心直刺一针,再在其上下左右各刺一针的针刺方法。 适用于寒邪凝滞、经络气血闭阻所致的疼痛、麻木、局部肿胀,而病变范围较大、 病位浅表者。适用于风湿痛、皮神经炎、软组织损伤等。(所谓治寒气大博) 围刺:是多针向病变中心刺入,似围剿敌寇之状的针刺方法。 临床用于局限性肿块、结节、麻木、疼痛。 4.病位深浅刺法(刺皮、刺肉) 毛刺、直针刺和半刺——刺皮之法 分刺、合谷刺及浮刺——刺肉之法 恢刺和关刺——刺筋之法 短刺和输刺——刺骨之法 直针刺法:先夹持捏起穴位两旁皮肤,使其隆起,然后持针沿皮刺入,在皮下组织内深入。 “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 直刺法:将针体垂直刺入皮肤,针体与皮肤呈90°角。 5.眼部腧穴针刺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承泣、睛明、球后等眼部腧穴针刺时做到: ①进针前,嘱患者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开并固定,以充分暴露针刺部位。 ②进针时,针沿眶骨边缘缓缓刺入o.3~0.7寸,最深不可超过1.5寸。 ③进针后,一般不提插捻转。 ④出针时,动作要轻缓,慢慢地出针。 ⑤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2~3分钟,防止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