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水平加强层的研究

高层建筑水平加强层的研究
高层建筑水平加强层的研究

关于高层建筑中设置水平加强层的研究

前言

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蓬勃发展,其特点是向高度更高、体形更复杂、功能更齐全、综合性更强的方向发展。在高层建筑结构中,水平荷载的影响更大,结构的侧移成为设计中主要的控制指标。近几年,我国的工程师也纷纷采用这种体系建造了一些大型的高层建筑工程,水平加强层体系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应用。为了使这种结构体系在实际工程当中得到更好的运用,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设置水平加强层的作用机理和最佳位置分析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水平加强层的概念

加强层是在高层建筑中某一个或某几个部位从核心筒或核心剪力墙伸出并与外框柱连接在一起的水平构件,加强层的高度往往是一层楼高,其刚度比其他水平构件大数十倍,故有的文献在研究加强层对高层建筑的影响时称为刚性层或水平刚性层。

1.1水平加强层突出的优点是

(1)设置水平加强层后将引起结构主要内力的重新分布,可明显改善结构受力状态,使内力分布更趋于合理,充分发挥了结构自身的抗侧潜能,从而有效减小结构侧移,增大结构抗侧刚度;

(2)经济价值:一是在满足使用功能和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减小了剪力墙、筒体和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尺寸,增大了使用面积,提高了净毛面积比、有利于建筑的使用,增强了建筑的售租竞争力;二是由于减小了剪力墙、筒体和柱等构件的截面尺寸,与不设水平加强层的相应结构相比,可节约砼10~16%左右。

1.2水平加强层设置位置

当建筑仅设置一道刚性加强层时,对比《高规》,以设置在建筑的上部为最佳,中部为其次;当建筑设置两道刚性加强层时,以设置在建筑的上部和下部为最佳,顶部和中部其次[7]。

不考虑水平加强层的弯曲变形影响(即假定其刚度无穷大)时,设置三个水平加强层的最优位置为0.243H﹑0.534H﹑0.777H处[8]。

考虑水平加强层的弯曲变形比不考虑水平加强层的弯曲变形的最优值略小。由于水平加强层的刚度不可能无穷大,在荷载作用下,必然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因此实际工程设计中,在选择最优值时,可以不考虑水平加强层弯曲时最优值的适当降低作为设计值较为合理。

2.常用的加强层结构

在高层建筑中,加强层的设计可结合设备层一起考虑。由于设备层对采光的要求较低,可以不开或少开窗,并可在不妨碍设备布置的前提下增设内部支撑,或沿其周边局部加固,因此设备层可以成为刚度很大的加强层。

也可以在设计时结合避难层一起考虑。由于避难层可以少开窗,并在能保证避难功能的

前提下,在内部设支撑,采取周边局部加固的方法增加刚度,起到水平加强层的作用。

框-筒结构是设置加强层常用的结构,在工程实践中加强层也往往设置在框-筒结构中。如图一和图二分别为一框-筒高层建筑的平面图和立面图,较好的表达了水平加强层的布置。

图1 一般框—筒结构的平面图

图2 1-1剖面图

3.水平加强层作用机理分析

在层数很多、高度很大的建筑结构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两个问题:1.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水平位移过大;2.作为主要受力构件的中心剪力墙或筒体承受的弯矩过大。如果靠增大截面尺寸或增设抗侧力构件,必然影响到建筑的使用,这时就可考虑在一定高度位置设置加

强层。在水平方向设置了水平刚性伸臂后,它与外柱作用,使外柱产生轴向拉力和压力(如图3和图4所示),形成一个力偶平衡了一部分外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大大减少了结构的侧移,并加强了整个结构的刚度。

图3 框-筒结构核心筒受侧向力的弯矩图

图4 带水平加强层后的核心筒弯矩图

在顶部设置一加强层后,由于加强层使外柱产生轴向拉力和压力,它们组成一力偶平衡了一部分外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减小了核心筒承受的力矩,如图5(b),从而降低了结构顶点的位移和层间位移;当设置两道或三道加强层以后,效果更为理想,见图5(c)。

图5 加强层对位移的影响

3.1框架-核心筒结构设置水平加强层的机理分析

在框架-核心筒的高层结构中,水平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来共同承担:①核心筒体的弯矩;②外框柱中的弯矩;③外框柱的轴向拉压力形成的整体力偶矩。

由于核心筒的抗侧刚度远大于外框架,故水平力大部分均由它来承担,核心筒受力下体现为弯曲变形,这在超高层结构中将会产生很大的顶点位移,而改善这种受力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提高整体力偶矩的作用。这种整体力偶矩的有效形成取决于内筒与外框架之间连系梁及裙梁的刚度,这是没有设置水平加强层的情况。在设计中,框架与筒体的连接常常是采用一种介于刚接和铰接之间的节点形式,其传递整体弯矩的能力比较差。而水平加强层的设置则能大大改善这种状况。当设置水平加强层后,将引起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构件内力的重分布,使得内筒、剪力墙、框架柱和梁的内力大小及方向发生显著的变化,而这种内力的变化则是朝着有利于减小结构侧移的方向变化,从而达到减小结构侧移的目的。计算表明,有了水平加强层后,结构整体抗弯能力增强了许多,克服了剪力滞后效应,进一步有效地发挥周边框架柱的轴向刚度作用,使之承担更多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倾覆弯矩,从而进一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侧刚度,既能满足建筑平面功能的要求,又能满足结构的位移、强度、稳定、延性的要求。

3.1.1实例与加强层的布置方案

某10层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柱截面500mm×500mm,梁截面300mm×600mm,②~③轴间为竖向剪力墙,剪力墙厚t=200mm,水平连通墙(即水平加强层)的高度为一层高h=4m,厚度取t=200mm。砼E=2.1×10 4N/mm2,G=1.05×10 4N/mm2,各楼层处均受外荷载P=200kN。现对下面4种水平加强层的设置情况进行内力侧移分析:

图6 标准立面计算图

①方案A(图7-2):不设水平加强层;

②方案B(图7-3):在顶层设置一个水平加强层;

③方案C(图7-4):在第6层设置一个水平加强层;

④方案D(图7-5):在第3、7层共设置两个水平加强层。

图7 4种方案变形的比较

设置水平加强层后引起的这种结构内力重新分布的具体规律是:使得结构中决定侧移大小的主要内力(包括剪力墙(内筒)的弯矩、外框架柱梁的弯矩和剪力)都明显减小,外框柱轴向拉压力组成的反向力偶矩明显增大,有效地减小了结构侧移,提高了结构整体抗侧刚度。换句话说,水平加强层使高层框-剪(筒)结构的整体弯曲效应大大增强,侧移明显减小。外框柱轴向拉压力及其组成的反向力偶矩明显增大的原因在于:设置水平加强层后使外框柱的轴向拉压变形增大,同时,外框柱的轴向变形刚度又很大,因此,在外框柱中产生的轴拉压力就明显增大,其所组成的反向力偶矩也就明显增大。增加设置水平加强层的数量,

可使高层结构侧移进一步减小,但是顶点侧移减小的速度会逐渐减慢,即随着水平加强层个数的增多,结构侧移减小的速度逐渐减慢,效果越来越弱。因此,在一般高度范围内的高层建筑结构设置水平加强层的数量一般取1~2各为宜,最多不要超过3个。

3.2筒中筒结构设置水平加强层的机理分析

目前国内外对高层框架-筒体中设置加强层的作用和效果研究较多,而对筒中筒结构设置刚性加强层的效果研究较少,而后者,在实践中可明显感到加水平刚性加强层的效果不如前者。

本文通过对某48层筒中筒结构在35层处设置水平刚性层效果的计算分析,提出筒中筒结构设置水平刚性层的作用机理在于提高翼缘框架的轴向抗侧作用,影响设置加强层效果的主要因素在于外框筒裙梁的刚度。算例分析:某八角形筒中筒结构(如图8所示),48层,高161.40m,八个角部设置了由剪力墙围成的刚度较大的角柱或角筒,由于上部结构的平面变化,在35层转换层处做了刚性加强层[16],加强层是由整层高的内外筒之间的连梁(墙)和周围裙梁组成,刚度很大。计算中分别考虑设置和不设置35层刚性加强层两类方案。通过一系列计算和分析比较,可了解加强层的作用机理。

图8 计算结构平面图

图9为A、B方案X向地震作用下侧移及层间相对变形曲线。从曲线上看,加强层对于结构侧移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结构的上部,设置加强层使得侧移曲线在32层附近反弯,层间相对变形曲线在20层以上就有明显减小,如果不设置加强层,结构的最大层间相对变形将上移至38、41层处。图9实线表示设置加强层后结构的侧移和层间相对变形曲线,虚线表示的是不设刚性加强层的情况。

图9 侧移及层间相对变形曲线比较

外框柱轴力的变化:外框筒轴力分布反应着框筒结构的空间作用,特别是翼缘柱的轴力大小影响外框筒承担整体倾覆力矩的作用。图10给出了在X向地震力作用下7#翼缘柱柱轴力沿高度变化曲线。1#柱由于靠近腹板框架中轴,因而图中A、B两方案轴力均较小,图中没有示出;而7#柱位于翼缘框架中部,不设置加强层的B方案由下至上轴力减小,在34层处轴力接近0;而设置加强层后,在24层以上轴力未见减小,在34层处仍有1600KN。

图10 7#柱轴力沿高度变化曲线

因此可以认为刚性大梁的作用主要是使得翼缘框架柱轴力增大,从而提高结构的整体空间作用,因而也就减少了筒中筒结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侧移和相对层间变形,但由于外筒的空间作用,在无刚性加强层时7#翼缘柱的轴力已经较大,加强层仅对附近局部数层柱内力影响较大,相对效果较小。由图2–10还可见,加强层附近柱剪力(弯矩)增大,加强层的设置对结构整体受力规律影响不大,水平地震作用略有增加,因此就整体而言,对结构构件截面选择、配筋基本没有影响。

综上所述,加强层作用原理在于提高结构翼缘框架参与整体抗弯的能力。对于框架-筒体结构,这是一种有效经济的减少侧移的手段,而且,层间相对位移减小的幅度大于顶点位移减小的幅度。对筒中筒结构而言,由于翼缘框架参与空间作用已经较强,设置刚性层的效果不如框架-筒体结构明显。

4.水平加强层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在风荷载作用下,设置加强层是一种减少结构水平位移的有效方法;但在地震作用下,加强层的设置将会引起结构刚度﹑内力突变,并易形成薄弱层,结构的损坏机理难以呈现”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的延性屈服机制。在地震区采用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宜慎重,并需采取有效措施。

4.1加强层引起结构刚度的突变

框架-核心筒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若结构整体刚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有两种途径可提高结构整体刚度。其一,采用刚度很大的“刚性”加强层;其二,在调整增强原结构刚度的基础上,设置“有限刚度”加强层。这两者在概念上有很大的差异。前者从概念上强调用“刚性”加强层增强结构整体刚度,往往还希望使整体刚度越大越安全,其结果反而会使结构刚度突变,内力剧增,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在加强层附近容易形成薄弱层而破坏。后者从概念上强调尽可能调整增强原结构的刚度,采用“有限刚度”加强层只是弥补整体刚度之不足,而且只希望结构整体刚度满足规范的最低要求,以减少非结构构件的破损。采用“有限刚度”加强层其目的是尽量减少结构刚度突变和内力的剧增,仍希望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还能呈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4]的延性屈服机制,避免结构在加强层附近形成薄弱层。

4.2加强层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

加强层引起的结构内力突变和产生薄弱层的情况,基本概念可归纳为下面三点:

1)核心筒墙肢在地震作用下所受内力的突变是很明显的,设置两道加强层后,核心筒墙肢

沿高度弯矩图发生急剧变化,在加强层的上、下几层弯矩大幅度增加,核心筒墙肢的剪力在加强层的上、下几层同样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2)外围框架柱在地震作用下所受内力的突变也是很明显的(未包括垂直荷重产生的内力)。柱的轴力在加强层的下层突然增大,柱的弯矩和剪力在加强层的上、下均急剧增加。

3)加强层的水平伸臂构件(或周边环带)承受很大的剪力和弯矩,加强层仅布置水平伸臂

构件时,其承受的剪力和弯矩最大;在布置水平伸臂构件的同时,再布置周边环带,则所受剪力

和弯矩降低较多。加强层上、下楼板由于翘曲的影响,有些部位承受双向弯矩,其主应力符号发生改变。仅布置两道水平伸臂时,楼板的翘曲影响较大,在布置两道水平伸臂同时再加周边环带,则楼板的翘曲影响较小。

图11水平伸臂构件刚度变化的影响

设置“有限刚度”加强层将涉及刚度的选择问题。图11所示为水平伸臂构件刚度变化与结构顶点位移,加强层上、下外框架柱弯矩,核心剪力墙弯矩的关系曲线。由图可见,水平伸臂构件刚度当大于某一值J2后,如继续增加其刚度,则对结构顶点位移及柱和墙的内力影响

均很小;当水平伸臂构件刚度小于某一值J1时,其刚度的减少将比较明显地影响结构位移和

内力。水平伸臂构件的“有限刚度”将尽可能选择在小于J1的范围内,以减少整体结构刚度

突变和内力剧增。

5.结论

(1)水平加强层对减小结构侧移的作用机理是较显著的,它的设置可以使结构整体受力趋于合理,有利于结构构件的设计;受加强层作用递减率的影响,加强层个数不宜太多[7][16],应该从经济、合理两个方面来确定适当的加强层数量。

(2)在抗震设计时,地震作用下,框架-核心筒结构宜采用“有限刚度”的水平加强层,强调尽可能调整增加原结构的刚度,对结构整体刚度只要求满足规范的最低值,“有限刚度”的水平加强层只是弥补整体刚度的不足,以减少非结构构件的破损,按《抗震规范》的要求最大限度的减少在加强层附近结构刚度的突变和加强层附近结构内力的剧增,避免结构在加强层附近形成薄弱层,使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能呈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延性屈服机制。

参考文献

[1]方鄂华,钱稼茹,叶列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余安东.用水平加强层控制高层结构的侧移.建筑结构学报,1988(6):34~40

[6]刘建新.水平加强层减小高层建筑结构侧移的机理分析.烟台大学学报,1997(2):137~143

[7]刘建新.水平加强层最佳布置的优化设计.兰州铁道学院学报,1997(2):12~16

[8]刘海卿,戴君武,刑瑞东.筒中筒结构刚性加强层作用机理分析.埠新矿业学院学报,1996(4):439~443

[9]马永祥,郝运成.水平刚性层在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第十一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1990,第三卷

[10]汪大绥,严敏.刚性楼层的受力特性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第十一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1990,第三卷

[11]A.Rutenberg,https://www.360docs.net/doc/a915820571.html,teral Load response of tall bullding structurals.Engineering&Structural

Dynamics.1987,1(9):215~230

[12]YuAn dong.The Best Position of Strengthen Story in Tall Building structures.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all Buildings.Hong Kong and Shang hai,1988,690~696

[13]Staffofd Smith B and Coull A.Tall Building Structures,Wiley:New York.1991

[14]Hoenderkamp JCD and Snijder HH.Simplified Analysis of FacadeRigger Braced High-rise Structures.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2000,(9):309~319

[15]Staffofd Smith B and Salim I.Parameter Study Of Outrigger-braced Tall Builing Structures.Journal of Structural Dibision,ASCE 1981,107(10):2001~2013

[16]J.W.Mc Nabb and B.B.Mubdi.Drift Reduction Factors for Belted High-Rise Structure. Engineering Journal AISC,3th,1975,32(10):88~91

[17]Huang shimin,Weilian.Study on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With Horizontal Strengthened Stories[A].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all Building[C].Hong Kong,1998,14(5):4~10

[18]B.S.Taranath.Optimum Belt Truss Locations for High-rise Strutures.Structural Engineer,1975,22(8):108~120

[19]J.C.D.Hoenderkamp and M.C.M.Bakker.Analysis Of High-Rise Braced Frames With Outriggers.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2003,12(8):335~350

高层住宅建筑的基础结构设计

高层住宅建筑的基础结构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建设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住宅建筑越来越普遍,不仅缓解了城市的建设用地,还最大程度运用了空间,高层住宅建筑基础结构的设计是项比较复杂系统的工程,本文就高层住宅建筑的基础结构设计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基础结构;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economy,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mon, not only to ease the city construction land, but also maximizing the space, the design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infrastructure is a complex systems engineering, this articlethe basic structural design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words: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frastructure; design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住宅建筑被建设,这种高层住宅建筑不仅有效缓解了城市用地面积,还最大化地运用了空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科技迅速发展,人们对高层住宅建筑要求越来越高,进行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时,对其合理性及经济性的把握是很重要的。 一、基础结构设计概述 1.高层住宅总体指标控制 在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时,要对地震及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限值进行计算,从而判断其结构抗震是否符合要求,并对地震及风荷载作用之下建筑物底部的剪力及总弯矩进行判断,还有自振周期及结构振型曲线等均应进行计算判断,这些相关的总体指标能够对高层住宅建筑进行总体判别,当周期太短及刚度太大时,会造成地震效应增大,并导致不必要材料浪费,可刚度太小的话,结构变形就会增大,影响其使用性能。对结构布置扭转实施控制时,需要考虑偶然偏心对地震作用的影响,高层住宅建筑竖向构件最大层间位移及水平位移不能比该建筑楼层平均值1.2倍要大,对于顶层构件可暂不考虑。 2.高层住宅建筑中的基础结构设计 在基础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构件延性,可依据相关规范进行梁内恰当钢筋的配置,现在短肢剪力墙高层住宅为满足埋置深度要求,通常会设置地下室,其基础所采用的是桩筏基础,对桩给予合理选型,能够对整个高层住宅地下室设计经济性产生很大影响。在基础选型上可进行方案比较,并选出较为合理经

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一、高层办公楼建筑的相关知识。 1、高层办公楼建筑的概念。 高层办公楼建筑是为各种组织机构办公活动使用的高层建筑物。它是高层建筑和办公建筑的集合和交汇,它既具有高层建筑的共性,又有办公建筑的特性。 2、高层办公楼建筑的发展历史。 国外近代高层办公楼建筑始于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在产业革命后,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较快。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法国首先广泛应用钢筋混凝土,给建筑结构方式和建筑造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近代高层办公楼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我国高层办公楼建筑在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初虽已有初步发展,但那时多为外国资本占有,只是在近十多年才开始有较快的发展,因此它是一种技术引进。在国内,高层办公楼建筑首先在上海、天津、武汉等租界地出现,一般均具有较高的建筑技术、设备和装修水平,并达到较高的施工质量,与西方同时建筑大致相仿。 3、高层办公楼建筑的特点。 现代高层办公建筑大多采取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公司或者部门联合办公的形式,有时可能兼设公寓、旅馆、商场等各种服务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办公人员对工作和生活的需求。简单地说就是四大特点:高层、灵活、综合、智能化。 4、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总平面设计。 A、用地环境现状及规划。 现代办公楼的设计应对用地周围进行必要的调查,周围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总平面及方案构思。办公楼设计构思形成的过程就是适应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适应城市规划对于土地综合利用的要求,对用地进行地下、地面、地上的综合利用。 b、适应城市规划对于交通组织方面的要求,包括机动、非机动交通,人流货流路线,步行路线的组织。 c、适应城市规划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要求,包括空间的功能、大小、尺度、高度和造型等要求。 d、适应城市规划对于建筑物之间关系方面的要求,包括与周围建筑物的和谐统一等。 B、停车场与停车库。 高层办公楼建筑,容纳大量人流,建筑的外部空间则需承担这些人流和货流在平面上的聚散。总平面设计必须有良好的交通组织:合理分设出入口及步行道、自行车道、汽车道与停车场。其中停车场和车库的设计已经成为总平面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停车场的建筑面积:小汽车按每车位25m2计算,自行车按每车位1.2m2计算。 停车库的建筑面积:小汽车按每车位40m2计算,自行车按每车位1.8m2计算。 坡道的设计不应是从上到下坡度不变的斜线,而是上、下两端3.6m长度坡度应变缓,以防止损伤汽车并减轻坡道行驶的不适感。我国规划部门往往要求坡道斜度在1/8以下。C、处理上的难点。 在高层部分与低层部分的处理存在以下难点,设计时应有所考虑。 a、高层部分和低层部分的交通路线处理。 b、地下结构及变形缝的处理。 c、机电系统方案及管理方式。 d、高层部分和低层部分的施工方案及工期。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主要是指建筑本身的高度或层数超过一定的范围,这类建筑均被称之为高层建筑。对于高层建筑的界定各国均有着不同的标准,如美国将7层或是24.6m以上的建筑称为高层建筑,英国则是将高度≥ 24.3m的建筑称为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注意内容: 高空作业多 主要是由高层建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由于高层建筑楼高层多,从而使得垂直运输工作量相对较大。高空作业需要处理大量的建筑材料、机具设备以及人员运输等工作,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该环节的安全问题,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工程量大 由于高层建筑的工程总量较大,分项工程项目较多,从而形成了多单位、多工种共同作业的局面,尤其是一些较为复杂且大型的高层建筑,总承包与分包涉及多个单位和部门,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十分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组织计划以及协调管理等方面的难度,应在施工过程中强化集中管理。 基础埋深度较深 由于高层建筑本身体量较大、高度较高,故此其整体稳定性至关重要。为有效地确保高层建筑稳定性能够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地基基础的埋深度应不小于建筑实际高度的1/12,若采用的是桩基础结构,除应不小于

建筑高度的1/15外,还应有至少一层的地下室结构。 施工周期长 据不完全统计,普通的高层建筑施工周期大约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方可完成。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及装饰的施工周期是最长的,务必制定行之有效的施工措施来缩短施工周期。 施工要求相对较高 在大部分的高层建筑施工中, 主要结构材料采用的基本都是现浇钢筋混凝土,这就需要对钢筋连接、模板加工、结构安全以及高性能混凝土等施工技术进行重点研究。同时,建筑消防、装饰、防水等要求也相对较高,这些都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与思考(8)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915820571.html, 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与思考 作者:管连斌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2期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当中,建筑科学与建筑技术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高速发展。在城市地区,地皮越来越紧缺,同时要求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因此高层房屋建筑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亲睐,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分析、思考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施工技术的提高必然促进我国房屋建筑行业发展。而由于土地资源稀缺,高层建筑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已经成为了主力,尤其是在城市建筑中,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一道风景线。决定房屋建筑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在于施工技术,但是,传统建筑施工技术已经无法完全满足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标准要求,所以加强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成为建筑施工行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因而,本文将围绕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技术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探讨。 一、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特点 就主体结构的施工而言,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类似于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但是,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也有其特殊性。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在逐层施工的方法上是相同的。但是就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来看,两者就有较大的区别。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房屋建筑高度的增高和体量的增大,必然造成施工难度增大,施工技术产生差异。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特点概括为:高、深、大、长。 1、高。高层房屋建筑尤其要注意高空作业的控制。高空作业需要解决好材料、机具设备、制品和人员的垂直运输等工作。在整个施工程中,一定要注意做好高空安全保护、防火、用水、用电、通讯、临时厕所等问题,现场要注意提高安全意识,防止高空物体坠落而造成损失。 2、深。高层房屋建筑的的另一个特点是:深。意思是指基础埋置深度深。高层房屋建筑必须满足整体稳定性,所以地基埋置深度必须满足规定的深度要求。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一般至少在地面以下5m;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甚至达20m以上。深基础施工会遇到很多困难,其中之一就是地基的处理问题,尤其是在软土地基上施工时,有很多方案可供选择,这样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之一就是: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 3、大。高层房屋建筑的的第三个特点是:大。意思是指高层建筑体量大,工程量大。高层建筑施工中有很多独特的地方:工程量大;工程项目多;涉及单位多;施工工种多;施工方

高层建筑施工关键技术论文

高层建筑施工关键技术探析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我国现代建筑尤其高层建筑的现代施工技术的进步充分展现了我国建筑水平的提升,如何在已形成的成熟工艺上继续加以改进,是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所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特点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in our country, our country modern architecture of high-rise building especially moder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gress fully showing the our country building, the level of ascent, how in the mature technology has already formed continue the improved, i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from personnel should think about important issues. keywords: high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高层建筑作为现代社会中的新型的建筑形式,其建筑施工水平综合反映了科技发展水平,是展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的有力体现,也是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飞速发展,

住宅小区总平面设计应注意的相关规范

住宅小区总平面设计应注意的相关规范、标准、规定 一基地出入口 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第8.0.5 条×°;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 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基地机动车出人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 ⑵与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 5m; ⑶距地铁出人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 ⑷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人口不应小于20m; ⑸当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⑹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3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269条快速路、主干路两侧一般不得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 二、基地内道路和消防车扑救场地 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 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 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 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当建筑物沿 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高层民用建筑,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占地面积大于3000㎡的商店建筑、展览建筑等单、多层公共建筑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 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对于高层住宅建筑和山坡地或河道边临空建造的高 层民用建筑,可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但该长边所在建筑立面应为消防车登 高操作面。 消防车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m; ⑵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的要求; ⑶消防车道与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障碍物; ⑷消防车道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m; ⑸消防车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 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m×12m;对于高层建筑,不宜小于l5m×l5m;供重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m×18m。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高层建筑应至少沿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l/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消 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该范围内的裙房进深不应大于4m。 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建筑,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确有困难时,可间隔布置, 但间隔距离不宜大于30m,且消防车登高场地的总长度仍应符合上述规定。 :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高层建筑在我国现阶段已是不可缺少的建筑类型之一,其中涉及到的施工技术比较多,相关人员需要规范施工环节,提高高层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本文将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标签: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0 引言 高层房屋建设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体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在高层房屋建设中根据建筑工程的要求不同,往往会涉及到不同的建筑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下文将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基础技术、节能技术、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技术以及防水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展现我国建筑行业各种技术的应用。 1 高层房屋建基施工技术 1.1 桩基技术 桩基技术是高层房屋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其中在建筑工程中使用较为频繁的主要是混凝土灌注桩技术。桩基技术使用时为保证水泥浆能够顺利注入桩侧或是桩的底部,往往需要借助压力的作用来完成。此外,桩基技术应用在实际工程建筑中,可以有效降低桩的成本。 1.2 深基坑支护技术 深基坑支护技术中的内支撑主要使用的材料是混凝土以及钢管等,并且基坑呈现出各式各样的形状,其中圆环式的深基坑能够保证在实际施工中承受住来自各方的作用力,并保持平衡状态,充分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深基坑支护技术中往往会牵涉到土钉墙,它具有价格便宜,易于操作的优点,并且土钉墙主要是应用在软土地区。若房屋建筑工程对施工环境以及周边建筑物环境等因素要求不高时,可以使用此种土钉墙。 逆作法技术也是深基坑支护中常常会应用到的,其在高层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具有较多层时应用颇为广泛。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使用该项技术能够极大地缩减施工成本,并且还会相应地提高工程质量。目前,该项技术还在地铁、车站等具有地下结构的工程中得到了应用。 2 高层房屋建筑节能施工技术 高层房屋建筑外墙墙体施工中,施工人员一般会选择整砖平砌的方式,进行砖承重墙施工,在设置过程中,孔洞应该与下部保持垂直,并且长圆还需要顺着

高层建筑规范调研报告

高层建筑规范调研报告 一、调研地点:xxxx建工楼B座 二、调研时间:2010-12-3 三、调研人员: 四、调研目的:通过对高层建筑的实地调研,进一步掌握在课堂上学习的设计规范,检验该栋建筑是否符合规范,另外也为今后的设计打下良好的概念基础。 五、调研步骤: 1、整体了解: 建筑有13层,共40米左右。根据规定高于50米的教学类建筑属于一类建筑,所以B座属于二类建筑。 2、总平面设计 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表5.13要求,建筑入口处应进行无障碍设计,B座楼前的无障碍坡道入口净宽1.05 m.,坡度1比6,不满足规范,扶手的高度为850 m m和650 m m,满足规范。 总平面设计与主要干道相邻,中间有绿化带隔开,消除噪声干扰,满足规范要求。 楼侧消防车道为4.07m,能够满足消防车的正常进入,且路灯的高度大于4米,车道尽头有一个面积大于12*12的回转车场。符合规范要求。 B座裙房与旁边A座间距为大于6 m.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2.2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5.2.2的规定,与其他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除本节的规定外,应符合本规范其他章的有关规定。 表5.2.2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

A座属于二类建筑与裙房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不小于6m。满足规范要求。 B座共设有2个安全出入口,其中主要出入口有效通过宽度为1.6m,不满足规范,高度为2.2 m. 楼内屋顶设有吊顶,采用石膏板属于难燃烧体,并设有自动喷水装置满足消防规范要求 3、测量楼梯、电梯: 楼内共有3部楼梯,能够满足疏散要求,宽度:1.28m;能够满足100人安全疏散,踏步:宽:280mm,高:150mm;宽度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宽度280mm。栏杆高:850m m,扶手分高低设置,分别是850 m m和650 m m ,满足规范要求。梯井:其中一个楼梯的梯井宽850,远大于规范规定的60-200,不满足要求,其余两部楼梯的梯井的宽都是180,满足规范要求。 其中主要楼梯、电梯设置在楼的边缘位置满足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要求,而且在设计上采用了防烟楼梯间,靠机器排烟,采用了防火门。满足规范要求。 电梯共有两部,有消防电梯一部,根据规范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超过32m的居住建筑和其他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1台。 2.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2时,不应少于1台; 3.当每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m2但不大于4500m2时,不应少于2台; 4.当每层建筑面积大于4500m2时,不应少于3台。 5.符合消防电梯要求的客梯或工作电梯可兼作消防电梯。 B座建筑的建筑面积小于1500平方米。满足规范要求。 4、厕所: 无障碍厕所的设置:门宽600 m m,不符合规范,平面尺寸是1220*1950,不符合规范且内部没有抓杆,不满足规范, 盥洗槽水嘴中心与侧墙面净距为0.4m<0.55m,不满足规范要求。 并列盥洗槽水嘴中心间距为0.79m>0.70m,满足规范要求。 单侧并列盥洗槽外沿距离对面墙的净距为2.45m>1.25m,满足规求。 并列小便器的中心距离为0.8m>0.65,满足规范要求。 厕所隔间距对面小便器的净距为2.45m>1.3m(外开门时),满足规范要求。 洗手池高0.81m>0.6m满足规范要求。 厕所内分前室、后室,内部有连通天井的窗户通风,满足规范要求。 5、室内房间 房间疏散门宽度一般都在1.5m左右。房间面积一般都在50—90平米。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5.20.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技术要点 郭军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技术要点郭军 发表时间:2018-04-02T16:09:11.5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作者:郭军[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不断发展,经济不断进步,建筑业也开始繁荣发展。而它的发展也给高层建筑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为了能更好地解决居住与用地问题,普遍建立高层楼房。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南京市 211200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不断发展,经济不断进步,建筑业也开始繁荣发展。而它的发展也给高层建筑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为了能更好地解决居住与用地问题,普遍建立高层楼房。由此在建筑建设上也出现了新的挑战,保障高层建筑质量的关键是建筑高层施工特点和技术。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钢筋;混凝土 1高层建筑的施工特征 1.1施工特征特征:①施工工期长,有时可能跨季,遇到雨季或者冬季必须停工。在施工前必须合理安排时间;②高层建筑的楼层一般都比较高,为了加强稳固,它的地基会比较深,通常为6m左右。还应该建立一个地下室,主要是用于稳固地基,也可以用来当做车库等;③层数多,结构种类也多,作业难度大,技术也比较复杂;④安全性能差,包括防火灾性;⑤高层施工,用水用电比较麻烦,高空作业产生的垃圾部方便处理,因此高层建筑管理难度大;⑥施工场地的周围环境比较复杂。需合理安排施工场地,保障施工时场地的材料可以不移动或者少 移动,保证材料的充足,而且还要考虑商品材料和半成品材料的问题。 1.2高层建筑的特性高层建筑的楼层高度不断上升,可能导致建筑内部的结构发生变化。如果变形比较大的话,墙体可能会出现裂纹或者墙体的油漆掉落。因此在施工高层建筑的时候,要注意整体的布局,一定要使其具有抗压作用,保障建筑有一定的刚度。建设的建筑物都具有一定的抗震性,高层建筑也是如此。但高层建筑的承受能力和普通的建筑物不同,它的抗震性能的要求也不同,在设计高层建筑的时候必须加以考虑,保证高层建筑施工后的整体质量。高层建筑整体压力的参数发生改变是因为其内部承受的压力较大,而且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内部轴出现变形。这对于建筑物中梁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影响,严重的话有可能会导致梁的移动。产生这个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点:①高层建筑内部的构件位置出现移动或者是发生了变形;②高层建筑物内部的柱子发生了变形,中间的柱子和周围其他的柱子发生了不同的变形,使得整体发生了变形,影响了整体的支撑水平。为了避免内部轴的变形,在设计高层建筑的时候就要考虑齐全,把内部轴的变形范围控制在可变型范围内。 2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要点 2.1混凝土施工(1)高层建筑施工时,混凝土是最常用的材料,混凝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因为如果混凝土的质量不好的话,就会影响到建筑结构的稳定可靠。所以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加强混凝土的配合。这主要在于水泥、砂石骨料的用量和里面水量的比重,以及砂石骨料的质量。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有混凝土裂缝,为了防止和减少出现混凝土裂缝,必须要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2)混凝土通常采用泵送技术。泵送技术的流程:安装混凝土泵机、混凝土输送管道,以及固定输送管道,进而完成混凝土和水泥砂浆的泵送。高层建筑对混凝土要求很高,在施工时泵送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还可以采用“双掺技术”,即施工时在混凝土中加入化学剂或者粉煤灰。混凝土施工采用泵送技术,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缩短工期,而还可更大化的发挥混凝土的作用。(3)混凝土的后期养护也很重要,然而现在很多施工单位都忽视养护。为了快速施工,不追求质量,只追求速度,对于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不到位,没有做好混凝土的工作,导致混凝土配比出现问题,强度不足,以至于对施工造成影响。其它条件也能对混凝土养护造成影响,比如气候条件、温度变化和周围的环境等。为了提高混凝土养护的效果,在养护的时候,要时刻注意到周边环境。因为混凝土的种类有所不同,所以养护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养护混凝土的时候,养护时间要依据混凝土的配比来确定。 2.2钢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时,钢筋工程施工有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固性、结构强度。必须提高钢筋施工的技术,提高其质量,让其更加科学合理。主要是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①相关技术人员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了解施工的各种细节问题,充分掌握施工中各个结构的构造,深入透彻的了解施工图纸;②控制柱钢筋的位置,防止出现钢筋移位这种错误,以免无法满足图纸要求;③固定螺纹接头,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2.3逆向施工技术逆向施工技术在高层施工上是很常见的一种技术。它主要是根据地下室的轴线位置或者高层建筑上的支护结构,找到相关的位置来进行内部浇注。当然也可以采用支撑柱,来实现对整个施工整体的支撑。另外,支撑点也可以是高层建筑的底板,在封底之前,开挖土方然后进行浇注。高层建筑施工时运用逆向施工技术,可更快的顺利完成基层建设的施工,为后边的作业打好基础。而且逆向施工时,地上地下同时作业,可以缩短施工时间,还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2.4预制模板技术施工建设标准层结构具有很强的重复性。而且导致施工建设质量受到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应用纵向结构,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施工的进程。目前,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采用了滑膜法,这样不仅减少了高空交叉作业,还提高了施工建筑整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滑膜法的主要应用是在钢筋筒壁的结构和剪力墙的结构中,在建筑物的底部族长滑升模板,采用分层浇注来满足建筑物标准的浇注高度。 3结束语 随着现在社会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出现在人们面前,高层建筑也开始使用新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高层建筑的楼层也在不断增加,规模也越来越大,高层建筑在建筑行业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但是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对于高层建筑的施工人员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施工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本身技术水平,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自身的学识,突破自身技能,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问题,而且还要注意高层建筑的进度。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不断进步,高层建筑也不断得到更新的发展。参考文献: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继而阐述了如何提高高层房屋建筑的基础施工技术,接着论述了高层房屋建筑外墙的节能施工技术,最后本文阐述了房屋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和养护以及防水施工技术。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策略 1、现代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特点 (1)高层房屋建筑的“高”。1)高空作业多。现代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高空作业比较多,在高空作业中尤其要解决好材料、机具设备、制品以及人员的垂直运输问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做好高空作业安全保护、用电、用水、通讯、防火以及临时厕所等问题,避免物体坠落打击事故的发生。1)施工技术要求高。当前我国国内低层、多层建筑基本上是采用砖混结构,而高层房屋建筑则是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钢混和钢结构也逐步得到应用。以钢和钢筋混凝土为主要结构以及较高的施工技术是现代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一个特色,在现代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应重视各种工业化模板、钢筋连接、建筑制品、高性能混凝土以及结构安装等建筑施工技术[1]。 (2)“大”。现代高层房屋建筑的体量比较大,建筑施工工程量比较大。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高层房屋建筑平均建筑面积为1.5万m2左右。因为工程量比较大,建筑工程项目业就比较多,涉及单位以及工种比较多,这也给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计划、组织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深”。我国高层房屋建筑具有较大的基础埋置深度。为了保证现代高层房屋建筑的整体稳定性,一般情况下,地基埋置深度不应该小于整个建筑物高度的1/12。如果采用桩基,那么桩基深度不应该小于整个建筑高度的1/15。 (4) “长”。现代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周期一般比较长,平均周期为2年左右,这就需要进行季节性施工(雨施、冬施)。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中,项目组可能通过缩短结构以及装饰施工周期的方式来缩短整体工程施工周期。 2、高层房屋建筑的基础施工技术 (1)基础埋置较深。根据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规定,在高层房屋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上,天然地基不应该低于建筑高度的1/12,桩基不应该低于建筑高度的1/15,其中桩长不应该计算在深度内。为了充分使用地下空间,现代高层房屋建筑通常将地下室建为3-4层,深度达到20多米,深基础工程已经成为建造高层房屋建筑的重要条件。 (2)正确处理好主房与裙房的基础关系。在高层房屋建设中,处理好主房与裙房之间的基础关系建筑功能的需要,高层房屋建筑通常设置主楼和裙房,并且

高层建筑风环境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高层建筑风环境及其影响研究 江清源 概述 随着经济特区的发展,一座座标志性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人们自然关心风这个自然因素对这些高层建筑有什么影响?反过来这些高层建筑围又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风环境?它对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施工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近年来风工程研究工作者都在对高层建筑的风环境进行研究。 所谓“高层建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世界高层建筑委员会在1972年召开的年会上曾建议将高层建筑分为四类:即9~16层最高50米者为第一类;17~25层最高75米者为第二类;26~40层最高100米者为第三类;40层以上高于100米者为第四类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10层以上就称为高层建筑。但目前的标准已定为:20层左右为中高层建筑;30层,高100米左右为高层建筑;50层,高200米以上为超高层建筑。 国外高层建筑及其群体所造成负面影响——不良风环境问题,甚至风灾,事故频发,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国近几年来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屋顶搭盖物被大风吹毁的事例也不少。如上世纪末回族自治区某宾馆在偶发阵风作用下,一片幕墙玻璃飞落,当场把在宾馆门口迎宾的新娘子砸死。还有大学逸夫楼在一夜大风劲吹下,所有的幕墙玻璃几乎都被吹毁。至于台风季节建筑物、结构物、幕墙玻璃及覆盖物等被风吹毁的事例,在沿海城市更是屡见不鲜的事实。如9914#台风登陆吹倒了会展中心施工塔吊,太古飞机工程公司机库钢板屋面被风掀翻,也是人所共知。 除上述建筑物及其群体在大风中其覆面材料或构件被毁坏的事例外,由于建筑物的体型及其群体布局不当而给行人及地面交通、生活环境等带来的不良风环境影响的事例也更多。 在大风季节时,高层建筑及其群体的布局,可能造成对自身及其围不良风环境,甚至风灾的课题,已责无旁贷地展现在今日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部门、施工单位的面前。如同城市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采光权纠纷等环境问题一样,能否在高层建筑的规划与布局伊始,事先就密地考虑到优化风环境,防不测风灾,而进行认真的论证和试验,这已成为评估城市建设规划优劣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显然,良好的风环境指的是,在气象工作者给出的某一大区域里风特性的条件下,为了使人们工作、居住生活与活动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城市规划与设计部门能否力求以最小的代价去营造一个安全而舒适的风环境,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之需。本文笔者尽所能地收集国外带有普遍性的高层建筑风环境问题的详实资料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析 徐磊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析徐磊 发表时间:2018-07-09T15:12:24.88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作者:徐磊 [导读] 本文就高层建筑的自身特点,就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方面,谈谈自己的建议。 摘要: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的发展迅速很快,建筑朝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本文就高层建筑的自身特点,就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方面,谈谈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施工质量 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层数多,高度大,结构类型多样,体型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工艺技术要求高,材料用量多,施工工期长,专业性强,工序多,交叉作业多,结构自重大,受力特点、设计依据与一般多层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对结构的安全度要求特别高,对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建筑电气、排水部分、通风与空调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和施工后浇带施工等方面谈谈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 1 建筑电气 建筑电气包含了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信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建筑物防雷、接地及安全等。建筑电气设备具有的特点是:用电设备多,如弱电设备、空调制冷设备、消防用电设备等;电气系统复杂;电气线路多,有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线路、音响广播线路、通讯线路、高压供电线路及低压配电线路,线路敷设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供电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高,常采取双电源进线供电或自备柴油发电机组,以保证重要负荷的用电;用电量大,负荷密度高;自动化程度高。 1.1 供配电方式配电制式多采用TN-S系统,供电方式多采用放射式或树干式,利用强电竖井敷设电缆桥架。照明部分有楼梯、廊道、商场、车库、设备用房的正常照明、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灯、室外环境照明,均应随土建施工预留到位,应在事前、事中对线路的走向、方位、标高等对照设计进行校核和检查,必须密切配合土建施工同步进行,防止出现错漏。 1.2 防雷接地高层民用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来自雷电的反击或感应电压,也是可以造成自动化、智能化系统的电子设备的损坏和严重破坏。因此对防雷接地应予以高度重视,应按防雷类别的要求认真的实施,不能马虎了事。应利用桩基主钢筋、地梁主钢筋与柱内主钢筋作防雷引下线按规定要求达到数量。变配电室应按规范要求做接地环网。 1.3 电梯安装高层民用建筑物内一般设有消防电梯、乘客电梯、货梯、自动扶梯,观光电梯等,垂直运输设备,只是功能不同,产品品牌和数量的差异而已。电梯安装的要求是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 1.4 预留预埋与土建的密切配合:各种管线与竖井(如强电井、弱电井、水井、风道、桥架)均与土建施工密切相关。其预留、预埋必须按规范要求随土建施工同步进行。首先应清楚线路走向、标高、方位,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并应考虑电气线路与其他管线、设备的交叉、平行间距的要求。避免以后不必要的开凿、剔打工程量。注意在混凝土中预埋塑料电线管应使用重型管,不得使用轻型塑料管,线路敷设应以捷径为宜,以利节省投资、控制造价。 2 排水部分 高层建筑室内给排水系统要求相对较高,如发生供水断水或排水堵塞事故,影响范围大、后果严重,因此必须保证高层建筑有安全可靠的水源和合理的管网布置,以保证供水的连续性和排水的顺畅。给水部分一般分别设消防水池、生活水池或生活水箱、消防水箱或生活消防合用水箱,屋顶设消防水箱。室内给水管道不应穿越变配电房、通讯机房、大中型计算机房,计算机网络中心等,并应避免在生产设备上方通过,给水管道不得敷设在烟道、新风风道、风管、电梯井道、排水沟内,给水管道不得穿越大便槽、小便槽且立管离大小便槽端部不得小于0.5m,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生活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净距平行不小于0.5m,交叉不小于0.15m,且给水管应在排水管的上面,给水管道暗敷时不得直接敷设在结构层内,给水管道穿越地下室或地下建筑物的外墙处、穿越屋面处应设置防水套管,室外明设给水管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防止光污染,塑料给水管道在室内宜暗敷,塑料给水管不得与水加热器或热水炉直接连接应有不小于0.4m的金属管做过渡。高层建筑内设备多,管道压力较大,各专业工种交叉打架多,各个专业工种应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尤其应注意建筑结构梁下(可利用)高度能否满足风管、空调新风机组、给排水管道、桥架等管线、设备安装高度要求,避免达不到装饰净空高度要求,此事应在审图时予以充分重视,并召集各专业人员按规范要求作统筹安排。重点控制厨房,厕所的防水工序。进行灌水试验,排水立管要100%的进行灌水、通球试验,并全部通过。 3 通风与空调工程 高层建筑多有空调机组以供夏季制冷,冬季供暖。车库及梯间设通风及防排烟管道与风井。屋顶设置正压加压风机,以满足良好的通风环境。为此施工过程必须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严格执行,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尤其是事前的预控工作,严把强制性条文的实施。按照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的特点对风管制作、风管部件制作、风管系统安装、通风与空调设备安装、空调制冷系统安装、空调水系统安装、防腐与绝热、系统调试、工程综合效能测定与调整进行三大控制,即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管道与设备的连接,应在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与水泵,制冷机组的接管必须为柔性接口,柔性短管不得强行对口连接。 4 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从建筑的功能上一般上部要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部则需要大空间的轴线布置。上述要求与结构合理、自然布置正好相反。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应当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结构的正常布置与建筑功能之间就产生了矛盾。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以和常规相反的方式进行布置。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这种转换层广泛应用于剪力墙结构及框架-剪力墙等结构体系中。 不管采用何种转换形式,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仍是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结构形式。同时,由于转换层位置越来越高,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也时有应用。对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及带转换层筒体结构这两类转换结构,通过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变化情况的分析,可得出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分别是:转换层设置高度、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等效刚度比、转换层结构与其上层结构侧向刚度

高层住宅建筑平面设计的探析

高层住宅建筑平面设计的探析 发表时间:2019-01-09T16:19:23.34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作者:郭振兴 [导读] 我国经济发展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但是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导致现如今由平面扩建到立体拔高的新型建筑发展模式的诞生。 悉地(北京)国际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但是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导致现如今由平面扩建到立体拔高的新型建筑发展模式的诞生。同时,人们对于高层住宅的接受程度日益增高,其需求量也随之上升。设计者对于高层住宅建筑的平面设计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以及人们的诉求发生相应的变化,来达到令消费者满意的水平。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平面设计 1进行高层建筑平面设计的方法 1.1私人区域的平面设计工作 1.1.1卧室的设计 在高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是卧室的设计,业主在进行房屋选择的过程中,首先会对是否安静、舒适进行考虑,依照房屋整体的面积来划分卧室。在符合日常居住要求的条件下,可以进行衣柜等位置的预留,并且让使用阶段的满意度提升,卧室的墙壁需要具有隔音的效果,在整个格局布置的过程中,需要有整体性防止一些承重柱或者突然的墙体对整个室内布局进行破坏。 1.1.2厨房的设计 设计厨房位置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产生的油烟是否会影响卧室和客厅进行考虑,依照使用的经验,在房屋设计的过程中,厨房一般布置在房屋的入口处,在食物采购的过程中,防止出现大范围的搬运,并且能够确保室内的清洁,对于油烟的问题需要专门设计排风排烟设施。布局要合理,功能要强大,防止油烟向休息区域弥漫。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厨房部分还需要重点突出吸油烟机的位置和管道的位置,科学合理的布局,能让这些设备的功能最大化,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对能源损耗情况进行控制。 1.1.3卫生间的设计 在设计厕所的时候,需要对暗厕和明厕进行区分,显而易见,明厕是直接获得采光的,暗厕是没有的。在我国南方的广大地区,由于天气条件相对比较湿热,如果在使用暗厕,就会影响人们的使用效果,造成一些问题。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进行暗厕的设计,对于一些无法进行外窗设计的暗厕,首先需要对其关注的问题就是通风和串味,要想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再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变压式排气管道的设置,尤其是在入口处,还要进行防火回止回阀的加装。 1.2公共区域的设计。 公共区域需要对住户的需求进行考虑,需要进行人性化的设计,比如说要保证婴儿车和残疾车可以顺利的通过,为了防止用户在搬运大型货物的时候出现困难,可以在入口处进行坡道的设计在大堂内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信报箱的设计,其是通风设施和采光设施的设计,第三是采暖的设计。 1.3电梯的设计 在高层住户建筑施工共平面设计的过程中,电梯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由于电梯的使用对住户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分析和研究电梯。在我国高层公共建筑当中,电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交通工具,因此在每栋楼电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是否可以设计两台电梯。在对电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紧凑的布局,以便居民在使用的过程中观察电梯操作,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居民在使用的过程中更为便捷,电梯是整层用户的公共交通工具,因此不可以单独对其长时间进行发展使用,在电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防止出现用户的房屋大门直接正对电梯的情况,另外在消防安全的角度角度进行分析,两台电梯的设计距离不能过近。也不能过远,这样是为了让人们选择电梯的过程中记得进行合理配置。在电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保障消防,电梯有客货组合模式,让电梯的使用效率提高。 1.4垃圾收集空间的设计 在高层建筑住宅设计的过程中,每一层的公共屏面内需要进行垃圾收集空间的设置,这个区域的面积不需要特别大,只需要能够容纳一个符合居民区使用需要的垃圾桶就可以了,在进行垃圾桶摆放位置选择的过程中需要在电梯的附近进行设置,这样在运输和清理垃圾的过程中,就能省下一部分物力和人力。 2建筑平面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2.1根据客观条件,确定设计方案 建筑工程平面形态的可持续发展最关键是要从建筑物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势地形、地方经济水平、开发商建设成本控制等角度出发来对建筑平面形态与内外结构进行科学地设计与布局,基本的设计原则就是积极顺应自然条件、客观条件,因为任何偏离了客观实际和现实条件的建筑平面设计不仅不能达到低碳、节能、环保的目标,还可能增加建筑的建设与运行成本,也就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失去了设计的意义。 其中建筑平面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最关键是要参照当地的自然条件,具体包括:气候条件、风力、温度、光照等。例如:南方沿海地区,气候特点体现为:夏热冬暖、海洋气候明显,为了达到节能目标,通常的建筑物采用围护构造,特别是中外墙结构要采用热工性能,由于南方地区终年气候温热多雨,实际的建筑平面结构就要重点进行防水、防雨、防渗漏等水,确保建筑物能够及时地排除水体,建筑物顶部设计要增大坡度,由于阳光强烈照射,外窗设计需要控制阳光的照射,做好遮阳工作,以及隔风、噪音等的设计。屋面结构则要重点从热工性、防雨、防渗透几大方面考虑,也就是要结合气候条件,本着顺应客观因素,回避不良因素的原则来合理地设计。 2.2采用环保材料与高新工艺 建筑平面形态的可持续设计与发展最关键是要采用环保、节能型建材,而且也要选择高新技术与工艺。这是因为环保节能材料本身具有高度的生态性、安全性、环保型,能够保护人体受材料的威胁,确保人身健康,对于可持续建筑工程来说必须采用节能环保性材料,同

关于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

关于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8-05-29T14:21:23.75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作者:李洪君 [导读] 与一般的建筑工程比较来看,高层建筑具有着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用到相当多先进的施工技术。 上海上局消防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如今,我国的经济在飞速的进步,建筑行业也在快速的发展,高层建筑工程也越来越多。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复杂的技术。为了能够保障高层建筑施工可以达到预期的成效,施工人员一定要对高层建筑工程各方面的情况有足够的了解。鉴于此,本文主要就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与分析,旨在为同类工程研究及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与一般的建筑工程比较来看,高层建筑具有着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用到相当多先进的施工技术。下面,笔者就将对此进行详细的论述与分析。 一、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高层建筑工程所用到的技术要比以往更加的先进且丰富,笔者将会在这篇文章中对这些技术进行介绍,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我国的建筑行业做出贡献。 首先,建筑基础属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极为关键的环节,属于之后一切施工的基础,施工人员一定要重视这方面的施工工作。在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之后,人们发现钻孔桩基础施工技术能够辅助桩基础施工进行质量的大幅提升。此项技术具有明显的承载能力强、抗干扰性大并且所占有的土地面积较少等特性,并且逐渐的在当今的高层建筑工程中受到了愈发紧密的关注。 笔者对此进行过研究,发现钻孔桩施工具有着相当多的类别,并且涉及到许多层面的内容。例如说数据测量和材料加工等方面的工作,都涵盖在其中。不过也正是因此,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中钻孔桩施工技术可能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而受到约束,若是其中某个环节出现状况,就有可能导致桩基施工成桩没有办法满足相关的标准。例如说出现混凝土离析问题。 钻孔桩基技术和工程各环节的联系非常的紧密,一旦出现了状况,之后的维护工作就难以进行下去。在进行施工之前,一定要确保准备工作做到位,要确保测量足够精准,管控工作非常的关键。如果想要保障施工质量能够令人满意,技术方面的支持必不可少,施工人员一定要注意先进技术的引入和学习。在进行灌注桩施工时,工作人员需要通过钻孔机亦或是进行人工挖孔,一步步的开始向下挖掘,等到成孔之后,就需要安置钢筋笼,而且要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工作。工作人员在预制桩时,一定要认真的遵循相关的要求,否则就会给整体的工程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此外,为了最大程度的保障施工质量能够满足相关的要求,就一定要认真的对其展开管控,工作人员要尽可能的确保现场土层表面足够的平齐,这对于之后的施工来说非常的关键。如果想要有效的运用人工挖孔方法,就一定要把土料的运输工作做到位,而且务必要确保施工足够的安全。在成孔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需要针对成孔展开检验。如果工作人员想要利用机械挖孔方法,就应该做好作业面各方面的优化工作。 而在进行预制桩施工时,混凝土桩和钢桩属于当今高层建筑预制桩的类别之一,在具体的施工里,工作人员需要结合项目的具体状况,在进行正式的施工之前,展开科学严谨的研究与推断。沉桩方法具有相当多的种类,例如说锤击打入法和振动沉桩法等等,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工作人员对其展开严格的把控,而且要确保作业面四周土体结构足够的稳定。 二、预制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在进行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时,通常来说标准层建筑具有最大的比率,这方面的建设具有比较高的重复性。在这个阶段,灵活的应用竖向结构对于施工质量的提升有很好的效果,并且可以有效减少延误工期情况出现的概率。在高层建筑中应用竖向结构比较常见的施工方法大概有爬模法和滑膜法。结合笔者多年的经验来看,滑模法和爬模法具有很多的共同特性,主要由以下几点:(1)机械化正在成为建筑工程的主流。现如今人们的科技水平发展非常的迅猛,机械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建筑行业。在进行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时,机械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让施工更加的安全,并且节约了非常多的人力成本,整体的建筑行业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2)如果从结构方面进行思考,其有着非常出色的整体性。在进行滑膜与爬膜施工时,用到最多的为分层浇筑法,并且具有极好的连续性,保障了施工质量。 (3)施工效率非常的高。省去了许多繁琐的工作。对于模板施工来说,其关键的技术有下面几项:1)剪力墙模板 通常来说,剪力墙模板用到最多的就是满堂架整体连接、加固模式,应用最多的工艺如下:钢筋验收、止水条布设、安装限位撑筋以及内侧膜,之后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校验以及加固。 2)柱模板 在进行柱模板和剪力墙模板施工安装时,柱模周围需要安置柱间剪力撑。在这个时候,还应该和满堂架共同构成整体拉结力体系。在进行施工建设时,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验收与安装工作,一定要做好校正、加固工作。 3)梁板模板 接下来我们说梁板模板。在结束了初始的铺设作业之后后,工作人员需要绑扎框架梁钢筋,在通过了验收之后,再展开施工安装。进行安装时,工作人员需要认真的遵循施工规范,按照科学合理的顺序进行施工。 4)楼梯模板 在进行浇筑时,工作人员需要努力保障楼梯模板施工不会出现变形的状况,要尽可能的确保稳定连接。 三、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3.1 混凝土配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