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资料

生理学资料
生理学资料

名词解释

1、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及规律和功能的一门学科。

2、内环境——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3、稳态——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4、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5、单纯扩散——机体内有很多一部分小分子物质既可溶于水又可溶解于脂质,这些物质便可以由膜的高浓度一侧直接通过脂类细胞膜进入低浓度一侧,称为单纯扩散。

6、易化扩散——机体内一些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溶解度很小的物质,必须在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帮助下才能从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一侧,这种形式的扩散称为易化扩散。

7、主动转运——是通过细胞的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化形式。

8、静息电位——指细胞在安静(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这就是静息膜电位,简称静息电位。

9、动作电位——细胞在静息电位时受到刺激,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称为动作电位。

10、兴奋——活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时发生的反应。

11、兴奋性——活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2、阈值——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的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能引起组织或细胞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一般可作为衡量细胞兴奋性的指标。

13、阈电位——将能造成细胞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14、刺激——能引起细胞、组织或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

15、等长收缩——即肌肉收缩时长度保持不变而只产生张力。

16、等张收缩——即收缩时先产生一定的张力以克服阻力,当产生的张力足以克服阻力时,肌肉开始缩短,而张力不再增加。

17、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18、后负荷——肌肉在收缩开始后所承受的阻力称为后负荷。

19、兴奋-收缩耦联——指把肌纤维动作电位与肌纤维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程。

20、极化——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称为极化。

21、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22、血清——血液凝固后1h~2h,由于血凝块中的血小板激活,使血凝块回缩,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

23、生理性止血——小血管破损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数分钟后即可

自行停止,称为生理性止血。

24、心动周期——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5、每搏输出量——一次心跳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等于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心室收缩末期容量;约70ml。

26、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分心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27、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28、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29、中心静脉压——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

30、消化——摄入的食物在消化道内被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与消化液混合并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31、吸收——是指食物的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通过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循环的过程。

32、胃排空——是指胃内容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33、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34、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35、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为潮气量。

36、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肺活量。

37、时间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呼气,分别记录第1,2,3秒末所能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

38、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反映肺通气的实际效能。

39、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萎缩所进行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性呼吸变化,称为肺牵张反射,又称黑-伯反射。

40、能量代谢——在机体的物质合成与分解代谢过程中总是伴随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这就是能量代谢。

41、体温——是指机体体核温度,即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42、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肾小球滤过率。

43、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4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这种去极化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45、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这种超极化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46、牵涉痛——由内脏疾病引起特定的体表部位疼痛或痛觉过敏,称

为牵涉痛。

47、脊休克——动物在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反射能力暂时丧失进入无反应状态,称为脊休克。

48、肌紧张——是指缓慢而持续的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肌肉持续、轻度的收缩。

49、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表现为被牵拉肌肉快速而显著地缩短。

50、突触——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

51、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具有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是体液调节的物质基础。

52、允许作用——是指某激素对某一生理反应并不起直接作用,但它创造了为另一种激素起作用的条件,称为激素的允许作用。

53、应激反应——是指各种有害刺激都能引起机体同样的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称为应激反应。

54、应急反应——当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动大大增强,称为“应急反应”。

55、月经——女性从青春期起,除妊娠外,约1个月出现1次子宫内膜脱落出血,血液经阴道流出的现象,称为月经。

56、月经周期——自青春期始,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周期性作用下,子宫底部和体部的内膜功能层发生周期性变化,即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出血、修复和增生,称月经周期。

1、血清:是血液凝固过程后1~2小时,血凝块在血小板作用下发

生收缩并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2、血浆:是由搞凝的血液中分离出来的液体,其中含有纤维蛋白

3、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4、窦性心率:窦房结每发生一次冲动,心脏就跳动一次,在医学

上称为窦性心率

5、窦性心律: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

6、自律性:指心肌在无外来阻力的情况下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

特性

7、胃肠道激素:在胃肠道的粘膜内存在有数十种内分泌细胞,它

们分泌的激素统称为胃肠道激素

8、肾小球滤过: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水分

和小分子溶质透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囊腔,形成肾小球滤液的过程

9、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

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10、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作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量,

11、时间肺活量:一般在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并以最快的速度呼气,

在前几秒时间内所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

12、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3、反射中枢: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调节某一特定功能的神经细胞群

14、心率:每分钟心动周期的次数

15、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再发挥作用的化学物质

16、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17、阈电位:能使膜全面去极化的临界膜电位的数值

18、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一次跳动时射出的血液量

19、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

输出量

20、突触前抑制:是轴突—轴突的细胞活动,使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

放量下降引起的一种后膜抑制

21、突触后抑制:由于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接受信息的能力减弱

所造成的传递抑制

22、静息电位:即细胞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3、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超

滤液的量(即滤过的血量)

1、兴奋—收缩耦联:指肌膜电兴奋和肌细胞收缩过程联系起来的中

介过程。

2、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3、每搏输出量: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

4、射血分数:指每搏输出量与心舒末期容积之比的百分数。

5、心力储备:指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6、中心静脉压:指胸腔六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

7、心血管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与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集

中的部分,称为心血管中枢。

1、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收或呼出的气量

2、肺活量:在作一次最深吸气后,尽力呼出的最大气量。

3、功能残气量:平静呼气末,肺所余留的气体量。

4、肺泡通气量:实际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5、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6、吸收:被消化的小分子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等通过消化管粘

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7、体温: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8、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超滤液的量。

简答题

1、细胞膜跨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各自特点,转运物质?

答:细胞膜跨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可以分为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其中被动转运又可以分为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易化扩散还可以分为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和经通道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可以再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被动转运的特点是:1)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跨细胞膜的转运;2)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3)依靠或不依靠特殊蛋白质的帮助。

单纯扩散的特点是:1)不需要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2)

推动物质转运的力量是物质的浓度梯度;3)物质转运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因而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4)转运的结果是物质浓度在细胞膜的两侧达到平衡。

转运的物质:O2、CO2、NH3、N2、尿素、乙醚、类固醇类激素等。

易化扩散的特点是:1)需依靠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不需另外消耗细胞能量;3)选择性,特异性高;4)饱和现象;5)竞争性抑制。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的特点是:1)饱和现象;2)选择性,特异性高;3)竞争性抑制。

主动转运的特点是:1)需要消耗细胞能量,能量由分解ATP 来提供;2)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3)是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的。

2、什么是静息电位?它是如何形成的?

答:细胞在安静(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这就是静息膜电位,简称静息电位。

3、动作电位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点?

答:产生机制:

1)去极相:Na+内流形成Na+平衡电位。

2)快速复极相:K+快速外流。

3)负后电位:K+外流减弱。

4)正后电位:Na+—K+泵活动增强

特征:

1)是“全或无”的;

2)可传播;

3)在同一细胞上的传播是不衰减的。

4、试述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基本传递过程及特点?

答:当运动神经的兴奋传到轴突末梢时,接头前膜上的Ca2+通道开放,使Ca2+由膜外进入膜内,并促使前膜内的小泡前移破裂释放出乙酰胆碱,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与后膜受体结合,引起后膜对Na+、K+等离子的通透性增加,但主要以Na+通透性增加为主,引起Na+内流形成去极化,即形成终板电位。终板电位达到阈电位时,就产生动作电位而引起肌细胞兴奋。

其特点是:1)单向传递;2)时间延搁;3)易受内环境变化影响。

5、ABO血型及交叉配血的意义

答:ABO血型系统中有两种不同的抗原,即A抗原和B抗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这两种抗原,将血液分为四种类型:凡红细胞膜上只含A抗原者为A型;只含B抗原者为B型;含有A与B两种抗原者为AB型;A和B两种抗原都没有者为O型。

交叉配血的意义:既能检验血型测定是否有误,又能发现他们的红细胞或血清中是否还存在其他的血型抗原或血型抗体的不相容。

6、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有何特征?各时相产生的离子机制如何?

答:特点是复极化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升、降支不对称。

(1)去极化过程

0期:快速去极期,Na+快速内流(快反应细胞,快反应动作电位)。

(2)复极化过程

1期:快速复极初期,钠通道失活,K+的一过性外流(Ito)。

2期:平台期,Ca2+(Lca)内流和K+(Ik1,Ik)外流。

3期:快速复极末期,K+(Ik,Ik1)外流。

4期:静息期,Na+—K+泵、Na+—Ca2+交换,Ca2+泵,恢复膜内外离子正常分布。

7、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答: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1)每搏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2)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3)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主要影响脉压;5)循环血液和血量容量的比例,对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影响。

8、胃液中除水外,主要成分有哪些?它们分别是由哪些细胞分泌的?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答:成分:盐酸、胃蛋白酶、黏蛋白、内因子、无机盐等。

1、盐酸——泌酸腺的壁细胞分泌

作用

(1)激活胃蛋白酶,并提供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所需的酸性环境;

(2)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

(3)抑制、杀死胃内的细菌;

(4)与铁与钙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其在小肠的吸收;

(5)引起小肠内促胰液素的释放,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2、胃蛋白酶原——泌酸腺的主细胞合成

3、黏液和碳酸氢盐

黏液:黏膜上皮细胞和胃腺中黏液细胞分泌。

作用是:润滑,并与HCO3-构成黏液。

碳酸氢盐:胃黏膜的非泌酸细胞分泌,少量从组织间液渗入胃内。

4、内因子——泌酸腺的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作用:保护维生素B12并促进维生素B12在回肠处的吸收。

9、胰液主要有哪些成分?它们各有什么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

以什么调节为主?

答:成分:水、无机盐、有机物。

胰液中几种主要成分的作用:

(1)碳酸氢盐——中和胃酸;为小肠内的各种消化酶提供最适宜的PH环境。

(2)胰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

(3)胰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4)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分别激活为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二者联合作用可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多肽和氨基

酸。

进食后,胰液大量分泌,其分泌受神经、体液因素的双重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

10、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哪里?

答:小肠。

27、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答:雌激素的主要作用:1)促进女性副性器官的发育;2)促进副性征的发育;3)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及水与Na+的重吸收。

孕激素的主要作用:孕激素通常是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才发挥作用。其主要作用:1)使子宫内膜呈现分泌期的变化;2)使子宫和输卵管平滑肌活动减弱;3)具有产热作用;4)促进乳腺腺泡的

发育。

问答题

1、简述血细胞的生理功能。

(1)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O2和CO2,并对机体代谢产生的酸碱物质起一定的缓冲作用。

(2)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吞噬、免疫反应等来实现对机体的保护、防御功能和抵抗外来微生物对机体的损害。

(白细胞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

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3)血小反的主要功能是,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营养和支持作用,生理止血功能,凝血功能。

2、简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动脉血压是指动脉血管内血液对其管壁单位面积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动脉血压的形成是以心血管系统中足够的循环血量充盈为前提下,心室射血产生的动力和血流遇到的外周阻力相互作

用的结果。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主要是起缓冲动脉血压作

用,即心缩时动脉血压不致过高,而心舒时大动脉弹性回缩使

动脉血压不致过低并继续推动血流,因而心脏间断性血动脉内

射血,动脉内血流仍是连续的流动。因而形成动脉血压的因素

主要有:心脏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

的弹性贮器作用、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比例。

问答题

1、吸入气中CO2浓度增加和O2浓度下降分别对呼吸有什么影

响?其作用途径有何不同?

吸入气中CO2浓度适当增加,可使呼吸加强;吸入气中CO2浓度增加量过大,可引起呼吸中枢麻痹,导致呼吸抑制。CO2对呼吸的刺激作用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条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冲动传入延髓,使延髓呼吸中枢兴奋,导致呼吸加深加快;

另一条是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进而引起延髓呼吸中枢兴奋,导致呼吸加深加快,这两条途径中,后一条途径是主要的。

吸入气中O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下降可以引起呼吸加强。低O2刺激呼吸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发支反射所造成,在外周化学感受器中颈动脉体起着主要作用。低O2对呼吸中枢直接作用是抑制其活动,由于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能耐受低O2,并能为低O2所兴奋,因此低O2时来自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能对抗低O2对中枢的抑制作用,促使呼吸中枢兴奋反射性地使呼吸加强。但在严重低O2时来自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对抗不了低O2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因而可使呼吸减弱,甚至停止。1、大量饮水尿量将有何变化?简述其主要机制。

变化:尿量增多

机制:大量喝水,导致血浆渗透浓度迅速下降,当下降到低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阈值时,血管升压素(即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受抑制,从而引起尿量增加和尿液稀释。

2、何谓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试述其产生机制。

概念:在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的作用下,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的局部电位。

机制:在抑制性突触中,突触前神经末梢兴奋,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是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可提高膜对Cl-和K+的通透性,尤其是对Cl-通透的化学门控离子通道开放,由于Cl-内流和K+的外流突触后膜发生局部超极化。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

3、大量出汗尿量将如何变化?简述其主要机制。

变化:尿量减少

机制:大量出汗使机体失水,血浆渗透压浓度升高,引起下丘脑前部渗透压感受器神经元兴奋,然后传导到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再沿着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神经末梢,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从而导致尿量减少,尿液浓缩。

4、试述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瓣膜、血流、容积的变化。

心室内压

房室

动脉

血流容积

收缩期上升关开从心室射入动

减少

舒张降低开关从心房流入心增大

期室

5、影响原尿生成因素有哪些?

(1)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2)肾小球滤过膜面积

(3)滤过膜通透性

(4)肾血流量

11、从通气角度考虑,一定范围内哪种呼吸形式最有效?

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是反映肺能气效率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次/分),由分式可知,当潮气量减半而呼吸频率加倍时的肺泡通气量明显低于呼吸频率减半而潮气量加倍时的通气量,由此可见,从提高肺泡气更新率的角度考虑,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有利。

⑶试述下列情况下动脉血压发生的变化及机理。(8分)

①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②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

1.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又使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加强,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心脏的效应超过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直接效应,故心率减慢。

2.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ACh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胆碱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量减弱,心肌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速度减慢,甚至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即具有负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作用,血压下降。

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载体:与葡萄糖和某些氨基酸等物质易化扩散有关的膜蛋白质,不具有离子通道那样的结构。

特点:

①需依靠特殊膜蛋白质

? ②不需另外消耗能量

? ③饱和现象

? ④立体结构特异性

⑤竟争性抵制

离子通道:一类与离子易化扩散有关的膜蛋白质分子。

(1) 离子的选择性:即每种通道只允许一种或几种离子通过,而其他离子则不易通过或完全不能通过.(Na+通道,K+通道,Cl-通道, Ca+2通道)

(2) 门控性:即通道的开放或关闭由通道结构中的一个或两个闸门控制,由闸门控制通道开或关的过程称过门控.

化学门控:膜外侧化学信号控制

电压门控:膜两侧电位差控制

机械门控:机械变化控制

兴奋传递兴奋-收缩(肌丝滑行)耦联1.运动神经冲动传至末梢 1.肌膜AP沿横管膜传至三联管

2.N末梢对Ca2+通透性增加 Ca2+内流入N末梢内

3.接头前膜内囊泡,向前膜移动、融合、破裂

4.ACh释放入接头间隙

5.ACh与终板膜受体结合

6.受体构型改变

7.终板膜对Na+、K+(尤其Na+)的通透性增加

8.产生终板电位(EPP)

9.EPP引起肌膜AP 2.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

3.终池内Ca2+进入肌浆

4.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引起肌钙蛋白的构型改变

5.原肌凝蛋白发生位移,暴露出细肌丝上与横桥结合位点

6.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激活ATP 酶作用,分解ATP

7.横桥摆动

8.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

9.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

1.等容收缩期心室收缩的早期持续0.05s 心室开始收缩心室收缩的早期

↓↓

心室内压↑>心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房室瓣关闭半月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

心室成为一个封闭腔

心室容积不变

血液不流

室内压急剧

2.射血期

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

心室继续收缩迅速射血入动脉后↓↓室内压>动脉压心室容积继续↓(左室>80mmHg)↓

(右室>8mmHg)室内压略<动脉压↓↓动脉瓣开放射血能=血液的动能(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继续射血入动脉↓(占射血量30%)迅速射血入动脉↓

(占射血量70%)心室容积继续↓↓↓心室容积迅速↓心室舒张前期↓

减慢射血期

心室舒张期

1.等容舒张期心室舒张的早期约0.06~0.08s

心室开始舒张心室舒张早期

↓↓

生理学 复习题

生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何谓生理学?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可从哪些水平研究? 2.何谓兴奋性、刺激、兴奋与抑制、稳态、反应、反射? 3. 何谓内环境?内环境相对稳定有何生理意义?说明内环境稳态的含义? 4.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特征有哪些?何谓新陈代谢、能量代谢? 5.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些?并比较其异同及其各自在生理功能调节中的地位。 6.何谓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前馈?正、负反馈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7.反应、反射和反馈有何区别? 8.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简述细胞膜物质转运有哪些方式?被动转运的方式及其各自主要转运的物质是那些? 2.何谓主动转运、被动转运、易化扩散、单纯扩散、Na+-K+泵及Na+-K+泵的作用和意义? 3.何谓跨膜信号转导?信息物质主要包括有哪些?什么叫配体、受体? 4.跨膜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有哪几种? 5.何谓静息电位(RP)?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离子机制)? 6.何谓动作电位(AP)?动作电位各时相产生的原理(离子机制)?细胞AP的共同特征? 7.何谓阈值、阈电位、超射、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反极化、复极化状态及绝对不应期?8.阈值与阈电位的区别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阈值与兴奋性之间的关系。 9.试比较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区别。 10. 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发生哪些变化? 11.神经纤维上某点发生兴奋后,其兴奋是如何传导的? 12.何谓兴奋-收缩偶联?其结构基础是什么?Ca2+起何作用?肌丝蛋白各起什么作用?骨 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 13.何谓单收缩和强直收缩、等长收缩、等长收缩?肌细胞收缩是怎样发生的? 14.何谓肌肉收缩的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的影响因素有那几种?如何影响的? 15.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进出细胞膜的方式是什么? 第三章血液生理 1.血液组成及血量?血液的理化特性有那些?血浆渗透压的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 渗透压分别由血浆中何种主要成分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各有什么作用? 2.血液的生理功能有那些? 3.简述血浆和血清的区别。 4.下列正常值并熟记前两者的名词解释: 红细胞比容、血沉、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及分类、血小板数 5.简述各类血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其功能,尤其是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 6.什么叫生理性止血?

《医学基础》课程标准

《医学基础》课程标准 1.课程基本情况 《医学基础》就是我院助产专业学生得专业基础课,直接影响学生得专业技能与就业状况,根据社会需求,为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得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拓宽就业渠道,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我们针对《医学基础》课程跨度大得特点,仅平面教学,学生学习难度大、效果不理想等目前教学存在得问题,从优化理论教学、改进实践教学、完善考核机制与加强师资培训等多个方面入手改革《医药基础》课程得教学模式,希望通过教学改革探索高职《医学基础》课程得教学规律,建立具有高职特色得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医学知识得掌握,提高学生得综合素质。 2.课程性质 本课程就是高等职业院校助产专业学生得一门必修课程,它就是研究正常人体得组成、代谢、功能与在病理状态下人体得形态结构与功能变化及其机制得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传统课程中得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等内容。本学期学习得内容就是基础医学概论中得正常人体结构与正常人体功能。其任务就是:使助产专业得学生获取所必需得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得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她医学课程与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得能力,更好地从事医药卫生工作打下一定得基础。 3.课程定位 3、1 课程面向得专业岗位需求 通过前期得社会调研,结合近期得深入调查与论证及岗位得需求,确定课程面向得职业岗位主要有:妇产科专业医院、综合性医院妇产科、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月子护理中心、计划生育机构等。 3、2 专业课程需求 对于助产专业,《医学基础》就是一门专业核心课,为以下后续课程提供必需得理论基础,如《正常人体结构》、《成人护理》、《高级助产》、《妇科护理》、《儿童护理》、《老年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精神科护理》、《社区护理学》等 3、3 本课程与其她相关课程得关系 医学基础得前导课程有基础化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等课程,掌握有关医学得基本理论知识,为医学基础教学奠定了基础。医学基础为后面得《正常人体结构》等课程学习提供了理论知识,为后续得教学实习、护理实践打下坚实得基础。 4.课程目标 通过对《医学基础》课程得学习,使学生能概述现代医学相关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得工作任务,不仅具有妇产科护理得特色专长,还要具备普通护士得基本条件,能够应用所学得知识分析与解决生产中得实际问题,为学习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得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得职业道德观念。 具体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1)熟知人体得基本结构与功能。 (2)知道常见疾病得概念、病因、症状。 职业技能目标: (1)能够准备描述人体得基本结构与功能。 (2)能够准备识别常见疾病。 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1)培养认真细致,为人民健康负责得工作态度。 (2)培养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新得医药知识。 (3)具备良好得职业道德。

人体生理学复习资料

人体生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兴奋性: 2、动作电位: 3、血浆渗透压: 4、能量代谢: 5、主动转运: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由血浆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谓() A、血浆渗透压 B、晶体渗透压 C、胶体渗透压 D、渗透压 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出胞 3、肺活量等于() A、潮气量+补呼气量 B、潮气量+补吸气量 C、潮气量+补呼气量+补吸气量 D、潮气量+余气量 4、对能量代谢影响最为显著的是() A、进食 B、肌肉活动 C、环境温度 D、精神活动 5、测定基础代谢的条件,错误的是() A、清醒 B、静卧 C、餐后6小时 D、室温25℃ 6、主要功能是参与随意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的是() A、皮层小脑 B、前庭小脑 C、脊髓小脑 D、脊髓 7、缓慢持续地牵拉肌腱时引起的牵张反射称为() A、腱反射 B、条件反射 C、非条件反射 D、肌紧张 8、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双向传递 B、不易疲劳 C、突触延搁 D、不能总和 9、小管液浓缩和稀释的过程主要发生于() A、集合管 B、髓袢降支 C、髓袢升支 D、远曲小管 10、关于葡萄糖重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近球小管不能将肾小球滤出的糖全部重吸收 B、只有近球小管可以吸收 C、是主动转运过程 D、近球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能力有一定限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个空,20分) 1、成为细胞生存和活动直接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血小板的生理功能主要由参与性止血、、 三部分。 3、心脏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谓心动周期。 4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下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是 mmHg,脉压是 mmHg。 5、是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6、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 7、血液对机体内环境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血液的功能主要由缓冲功 能;;;; 。 8、肺换气与组织换气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通过来实现的。 9、成人每日吸收的铁约为 mg,食物中的三价只有还原成才可被 吸收。铁主要在被吸收。 10、经典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三、简答题(共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2、呼吸气体交换的动力及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3、胆汁的主要作用?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兴奋性:指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2.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3.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血液的百分比。 4.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的液体状态下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5.搏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 6.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它等于搏出量和心率的乘积。 7.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8.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9.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气体量,等于潮气量与无效腔气量之差乘以呼吸频率。 10.通气/血流比值:是指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人安静时,比值为0.84。11.肾小球滤过率:指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料量,正常成人安静时125ml/min。 12.渗透性利尿:若小管液溶质溶度升高时,小管液的渗透压随之升高。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这种利尿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13.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发生功能接触的部位。 14.牵涉痛:内脏疾患引起体表特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15.激素: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 16.允许作用:一种激素对某种生理功能没有直接作用,但它存在可大大加强另外一种激素的这种生理作用,前一激素对后一激素的这种作用。 二.填空题 反应的基本形式:兴奋与抑制。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细胞。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有完 整性、绝缘性、双向性和相对疲劳性。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精神活动。 促进蛋白质的激素:生长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1. 维持身体平衡 2.调节肌紧张3. 协调随意运动。 血浆中的抗凝物质有抗凝血酶 3 蛋白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 制物肝素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心肌收缩 力、重力和体位、呼吸运动、骨 骼肌作用。 淋巴生成的意义?1.回收蛋白 质 2.运输营养物质3.调节血浆 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 4.防 御屏障的作用 呼吸包括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 的运输、内呼吸。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作用调节大 小肺泡内压,维持大小肺泡表面 的张力容积稳定减少吸气阻力 防止肺水肿 主要的胃肠激素有促胃液素 促胰液素缩胆囊素抑胃肽 简述胃运动的方式 1.紧张性收 缩 2.容受性舒张3.蠕动 抑制胃排空的因素有肠-胃反射 肠抑胃素 三.简答题: 人体功能的活动的调节方式及 特点? (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 调节自身调节。 (2)神经调节作用迅速,准确, 短暂, 体液调节作用缓慢,但作用 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自身调节的作用较局限,可 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尚未参 与或不参与时发挥其调控作 用。 简述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形成的 机制? 神经细胞阈刺激或阈上刺 激,膜上大量钠离子通道被激 活,钠离子 大量内流,膜内负电位迅速减小 并消失,产生动作电位的上升 支。当促使钠离子内流的动力 (浓度差)和阻止钠离子内流的 阻力(电位差)达到平衡时,钠 离子净内流停止。此时动作电位 达到最大幅值,称为钠离子平衡 电位。钠通道开放时间很短,随 后失活关闭。此时膜上钾离子通 道开放,钾离子顺电位差和浓度 差向细胞外扩散,膜内电位迅速 下降,产生动作电位下降支。 血小板的基本功能:1. 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2.促进 生理性止血;3.参与血液凝固: 血小板能为凝血。因子的相互作 用提供磷脂表面。 简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 素? (1.)肾血浆流量的改变; (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3.)滤过膜的改变,包括通透 性和面积两方面的改变。 简述尿生成的过程:肾小球 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影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 吸收的主要因素包括:小管液溶 质的浓度;抗利尿激素;醛固酮。 大量饮清水时,尿量有何变 化?为什么? 尿量增多。大量饮入清水→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渗透压 感受器抑制→抗利尿激素合成 和释放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 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水的重 吸收减少→尿量减少。 严重呕吐及腹泻后尿量有 何改变,机制如何? 尿量减少。严重呕吐或腹 泻→机体水分丧失多→血浆晶 体渗透压增高→渗透压感受 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 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 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另 外,机体水分丧失→循环血量减 少→容量感受器抑制,同时血浆 晶体渗透压增高→渗透压感受 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合成释 放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 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 简单叙述视觉的二元学说 在人类的视网膜中,由于存在视 锥系统和视杆系统以上两种相 对独立的感光换能系统,分别管 理明视觉和暗视觉,这个理论被 称为视觉的二元学说 简述中枢抑制的分类 突触后抑制:1.传入侧支性抑制 2.回返性抑制 突触前抑制 简述突触传递兴奋的特征: 1.单向传递 2.中枢延搁 3.总和 4.兴奋节律的改变 5.后发放 6.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 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第一步:通过内源性、外源性激 活途径,激活因子X形成凝血酶 原激活物(Xa、V、PF3、钙离 子);第二步:凝血酶原激活物 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第三 步: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溶胶)

人体工程学课程标准

人体工程学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升本) 适用年级:二年级 课时数:90(理论40+实训50) 主编:马丽媛 主审:李平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人体工程学是以生理学、心理学、人体测量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心理特点,以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有效地、安全地、健康和舒适地进行工作与生活的科学。为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为设计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为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共分为四个大的部分,即人体工程学概述、人体工程学基础知识、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人体工程学与室外环境设施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人体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以创造最适合于人操作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使人-机-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率能为主要目标,同时,要体现以“人为核心“的设计价值观,为今后的功能性设计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人体工程学的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能力和认识的提高,为其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人体工程学概述 教学内容: 1、人体工程学的定义; 2、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 3、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人体工程学的定义;熟悉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第二章人体工程学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1、人体测量学 2、视觉系统 3、听觉系统 4、嗅觉系统 5、运动系统 教学要求: 掌握人体的结构尺寸、功能尺寸、人体测量点、人体感官系统特点,并可以熟练应用。第三章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教学内容: 1、人的行为习性; 2、人的环境行为特征; 3、环境构成和行为内容; 教学要求: 掌握人的行为习性;熟悉人的环境行为特征;了解环境构成和行为内容。 第四章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1、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2、人体工程学与店堂设计 3、人体工程学与餐厅设计 4、人体工程学与展厅设计 教学要求: 掌握人在不同环境中人体活动空间尺度的要求;熟悉家具设备空间尺度的要求;掌握知觉空间尺度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要求创造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 第五章人体工程学与室外环境设施设计 1、人体工程学与步行设施 2、人体工程学与服务性设施 3、人体工程学与无障碍设施

人体生理学补充资料(20120401)

人体生理学补充资料(20120401) Rh阴性母亲,其胎儿若Rh阳性,胎儿生后易患(新生儿溶血病) 安静时细胞内钾离子外流是通过(通道作用) 不能引起血糖升高的激素是(醛固酮) 不引起胰液分泌的是(胃酸分泌减少) 不属于胆碱能纤维的是(支配内脏的所有传出神经) 不属于牵张反射的是(条件反射) 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不包括(改变血液阻力) 大失血时尿量显著减少的原因不包括(容量感受器兴奋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胆盐的作用不包括(凝乳作用) 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有(甲状旁腺激素) 动作电位表现,错误的是(衰减性扩布). 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是因为(自律性高) 对非特异投射系统叙述,错误的是(在丘脑感觉接替核换元) 对收缩压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每搏输出量) 对心力衰竭病人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增加后负荷)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不能引起(糖原分解增加) 肝素广泛用于临床防治血栓形成,其抗凝的主要机制是(增强抗凝血酶III的活性) 感染发热的病人一般表现为(体温升高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给家兔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量减少其主要机制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增高) 给家兔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血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和尿量迅速减少,该动物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肾血流量减少) 给某患者静脉注射20%葡萄糖50ml,患者尿量显著增加,尿糖定性阳性。分析该患者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肾小管溶质浓度增加) 关于胆汁的描述,正确的是(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胆盐) 关于甲状腺激素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使心输出量增多,外周阻力增高)关于输血错误的是(Rh阴性者接受Rh阳性血液会出现血型不合的表现) 关于突触传递过程,错误的叙述是(突触前膜去极化,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减少)关于胃的蠕动,正确的是(空腹时基本不发生) 关于育龄期女性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一般比同龄男性略低) 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不包括(双向传递) 基础代谢率的测定常用于诊断(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 基础代谢率与下列哪项具有比例关系(体表面积) 激素的作用特点不包括(提供能量) 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机制是(胆碱脂酶活性降低) 脊休克的表现不包括(动物失去一切感觉) 脊休克的主要表现是(粪尿积聚) 甲状腺功能低下可引起的疾病是(呆小症)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库(经典整理)

生理学试题库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3.体液调节: 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4.反馈: 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 5.负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6.正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 二、填空题 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整体)水平研究。 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反射)。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体液调节)。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正反馈)。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负反馈)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完成的。 三、判断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 五、简述题 1.生理学研究大致分为哪几个水平? 根据人体结构层次的不同,其研究大致可分为:①细胞、分子水平;②器官、系统水平;③整体水平。 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如兴奋→抑制;抑制→兴奋。其意义是使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3.简述神经调节及其特点。 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通过反射来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形式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精确、短暂和局限。就整个机体的调节机制来看,神经调节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主导地位。 4.体液调节有哪些形式?其特点如何? 体液调节包括有①全身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主要是激素,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②局部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是某些代谢产物,如CO2、乳酸、腺苷等,特点是较局限,作用是使局部与全身的功能活动相互配合和协调。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 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2.阈强度: 固定刺激的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于某一适当值,引起组织或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3.阈电位: 能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4.局部反应: 可兴奋细胞在受到阈下刺激时并非全无反应,只是这种反应很微弱,不能转化为锋电位,并且反应只局限在受刺激的局部范围内不能传向远处,因此,这种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其本质是一种去极化型的电紧张电位。 二、填空题 1.物质跨越细胞膜被动转运的主要方式有(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2.一些无机盐离子在细胞膜上(通道蛋白质)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动。 3.单纯扩散时,随浓度差增加,扩散速度(增快)。 4.通过单纯扩散方式进行转运的物质可溶于(脂肪)。 5.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进行被动转运的因素有(膜的通透性),(膜两侧浓度差)和(膜两侧电位差)。 6.协同转运的特点是伴随(Na+)的转运而转运其他物质,两者共同用同一个(载体)。 7.易化扩散必须依靠一个中间物即(载体)的帮助,它与主动转运的不同在于它只能(顺)浓度梯度扩散。

最新生理学复习提纲

Chapter 1 绪论 名词解释 1.生理学2.兴奋性3.刺激4.可兴奋组织5.内环境6.稳态7.反射8.神经调节8.体液调节9.自身调节13.反馈信息14.负反馈15.前馈 问答题 1.人体生理学从哪些水平进行人体功能的研究?试说明各水平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2.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如何维持的?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3.在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中,神经调节是如何进行的?有何特点? 4.体液调节主要调节人体的哪些生理功能?举例说明体液调节的过程和特点。 chapter2 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1.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4.兴奋5.阈强度6.绝对不应期7.相对不应期8.静息电位9.动作电位10.阈电位11.极化12.去极化13.超极化14.超射15.后电位20.“全或无”现象21.电压门控通道22.化学门控通道23.局部兴奋24 电紧张性扩布25.时间总和26.空间总和27.量子式释放28.终极电位29.三联管结构30.兴奋一收缩耦联31.前负荷32.后负荷33.等长收缩34.等张收缩35.最适初长度6.单收缩37.不完全强直收缩38.完全强直收缩 问答题 1.简述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2.试比较以“载体”为中介和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的特点 3 .细胞膜上钠泵的活动有何生理意义? 4.试述细胞在兴奋及恢复过程中兴奋性变化的特点及产生的基本原理。 5.论述细胞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6.动作电位是如何产生的?在产生过程中Na+、K+通透性有什么变化? 7.试述细胞膜的离子通道有哪些功能状态?它们与膜的通透住有什么关系? 8.局部兴奋有哪些特点?它是如何转变成为锋电位的? 9.论述兴奋在同一细胞传导的机制和特点。 10.试用肌丝滑行理论来解释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过程. 11.论述骨骼肌兴奋一收缩耦联的具体过程。 12.改变后负荷对肌肉收缩有何影响? 13.何谓肌肉的最适初长度?为什么说在最适初长度时肌肉的收缩效果最好? Chpter 3 血液 名词解释 1.内环境2.红细胞比容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4.红细胞沉降率5.血浆胶体渗透压6.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7.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8.生理止血9.出血时间10.血液凝固11.凝血因子12.抗凝系统13.纤维蛋白溶解14.人血小板粘附与聚集15.促红细胞生成素16.凝集、凝集原、凝集素17.ABO血型系统18.Rh因子 问答题 1.何谓内环境?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有哪些作用? 2.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品作渗透压主要是由什么决定的?它们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4.生理学课程标准(临床专业)

《生理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部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理学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 , 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制,属生物医学的分支。 生理学是临床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课程 基础上开设的,并为后续基础医学课(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和临床医学课(诊断学、内科学等)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 结合基层临床工作要求以及后续基础课的授课需要,合理取舍生理学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的重难点,适当增加课程新进展 , 以便更好的为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服务。 本课程安排在第 2 学期,理论学时为52 学时,实验融入机能实验(生理相关实验16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生理学基本概念; 2.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主要功能、功能调节及机制。 3.熟悉各系统间功能联系; 4.了解机体与环境的统一关系。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正常的生命现象; 2.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及推理能力, 3.能分析不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机体功能可能出现的变化及相应机制。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3.具有沟通协调能力、团结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要求

序教学教学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学设计建议课时 号名称任务 1. 掌握内环境与稳态的 1. 能用兴奋性的 生理概念 1. 以人体的生命表 相关知识解释刺 学的 2. 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现导入 生命基激与人体反应的 基本调节机制,负反馈、正 2. 教学内容:运用举本特征联系,并用于实际 一内容反馈的概念例讲解生理基本概2(理论)及功能生活 及相 3.熟悉生理学的研究方念、研究方法,对比调节 2. 能说出人体功 关概法法讲解机体功能调 能调节的方式及 念 4. 了解生理学研究的任节方式的特点 特点 务和内容 1. 细胞1. 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 1. 通过制备蛙类 1. 从新陈代谢导入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 膜的物 现象及其产生原理坐骨神经 - 腓肠肌细胞功能的讲解 质转运 细胞 2.熟悉刺激引起兴奋的标本,能正确使用 2. 教学内容:借标本 2. 神经 的基条件;肌细胞收缩的原常用的手术器械实例讲解神经、肌细 4(理论)二细胞及 本功理 2. 能用物质转运胞的兴奋性及其表 肌细胞 能 3.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兴奋性的知识现,解决因内容抽象兴奋表 上传导的原理;肌肉收点来解释生理现学生不易理解的问 现及联 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象题 系 析 1. 血浆 渗透压 2. 血细 胞生理 功能三血液 3. 血液 凝固 4.ABO 血型及 的鉴定 输血1. 掌握血浆渗透压,各 类血细胞的正常值及生 理功能,血液凝固的基 1. 能初步鉴定ABO 本过程, ABO 血型及输血型 血 2. 能将输血原则 2. 熟悉血浆酸碱度,各及注意事项运用 种血细胞的生理特性,于临床 Rh 血型系统 3. 能利用不同的 3. 了解血沉,红细胞的手段来影响凝血 生成,抗凝物质,纤溶,的速度 红细胞脆性,红细胞凝 集 1.以输血的由来导 入血液的功能及血 型 2.教学内容: 结合腌制食品讲解 血浆渗透压内容,以 4(理论) 临床病案为例讲解 血液凝固和输血,通 过血型鉴定实验加强 对血型分型原则的理 解 血液四 循环1.心脏 1. 掌握心肌的生物电现生 理象,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脏 心脏的泵血功能,动脉 泵血机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 制)素,影响静脉回心血量 2.血管的因素 生理 2. 熟悉心音的种类和意 (血压义,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形 成、及其意义,微循环的组组织 液成及血流通路,组织液的生 的生成与回流及其影响 成)因素,心血管活动的调 3.心血节 管活动 3. 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的 调节特点,微循环的调节 1. 能用心肌细胞 的自律、兴奋、传 导和收缩特性解 1. 以人体基本生命 释心脏的泵血过体征(心率和血压) 程、机制,解释临导入循环系统 床一些心脏用药 2. 教学内容:借心血 的原理管系统的临床病案, 8(理论) 2. 能分析不同的分析心血管的功能 生理状态下,血压及机制,讲解可通过 的变化及机制多媒体课件的展示、 3. 会用组织液生或用比喻来帮助学 成的影响因素分生理解 析病生水肿出现 的原因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 答案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1.全身动脉血液变动在80-180mmHg范围内,肾血流量由于血管口径的相应变 化,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属于 A.自身调节 B.神经调节 C.正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 2.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的原因是 A.乙酰胆碱释放增加 B.刺激运动神经末梢的兴奋 C.胆碱脂酶被抑制,乙酰胆碱在运动终板处堆积 D.增加了Ca2+内流 3.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影响细胞的钠-钾泵活动时,将导致 A.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4.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 A.通透性增大 B.脆性增大 C.悬浮稳定性差 D.可塑性差 5.柠檬酸钠的抗凝机理是 A.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 B.使血浆中的钙离子成为不易解离的络合物 C.抑制凝血酶活性 D.中和酸性凝血物质 6.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甲状腺含有较多的 A.血浆激活物 B.组织激活物 C.纤溶酶 D.抗凝血酶 7.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 血型为 型型 型型 8.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将造成 A.呆小症 B.巨人症 C.侏儒症 D.肢端肥大症 9.在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D.胸内负压促进回流 10.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心肌上部 期去极化速度快 C.没有平台期 期自动化去极化速度最快 11.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常出现代偿性间歇的原因是。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人体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2、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3、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它包括同化和异化过程。 4、兴奋性:是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5、应激性:是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6:适应性:是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7生理负荷:是指机体内部器官和系统在发挥本身所具有的生物学功能,保持一定生理机能活动水平的过程中,为克服各种加载的内、外阻力(负荷)所做生理“功” 8、糖酵解:指糖在人体组织中,不需耗氧而分解成乳酸;或是在人体缺氧或供氧不足的情况下,糖仍能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分解成乳酸,并释放出一部分能量的过程,该过程因与酵母菌生醇发酵的过程基本相似故称为糖酵解(一系列酶促反应的过程)。 9、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

量恢复”。其保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水平。 10、牵张反射:有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 11、运动单位:是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运动性单位、紧张性运动单位) 12、肌丝滑行学说的过程: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即当肌肉收缩时,由z线发出的细肌丝在某种力量的作用下向A带中央滑动,结果相邻的各z线互相靠近,肌小节的长度变短,从而导致肌原纤维以至整条肌纤维和整块肌肉的缩短. 13、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产生原因:静息电位是K离子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流,造成内负外正,这是基础,当K离子的静移动两等于零时,其电位差值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这就是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由于Na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比细胞内高的多,所以他一般向内扩散,但他由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控制,安静时关闭,受刺激时,通道激活钠离子内流,造成内正外负,出现电位变化,形成峰电位上升支,最后达到一个平衡点时,钠离子平衡电位。。 14、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动力性收缩(等动收缩、离心收缩、向心收缩)静力性收缩(等长收缩)。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向心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因而引起身体运动。离心收缩是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 15、绝对力量与相对力量:一个人所能举起的最大重量为该人的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绝对力量/体重。

《生理学》复习资料2

《生理学》复习资料(2) 一、名词解释 呼吸、肺通气、肺换气、肺活量、氧离曲线、消化、吸收、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能量代谢、体温、排泄、渗透性利尿、神经递质、牵涉痛、瞳孔对光反射、暗适应、激素、月经。 呼吸:有机体利用氧气通过代谢分解有机化合物释放化学能的过程。 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呼吸道是沟通肺泡与外界的通道;肺泡是肺泡气与血液气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而胸廓的节律性呼吸运动则是实验通气的动力。 肺换气:呼吸过程中,空气在肺中的循环叫做肺换气,将所谓肺的每分钟容量,即在一分钟内经过的空气量,作为肺换气的指标 肺活量: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氧离曲线:表示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以氧分压(PO2)值为横坐标,相应的血氧饱和度为纵坐标,称为氧解离曲线或简称氧离曲线。 消化:.消化是机体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腺分泌物的酶解作用,使大块的、分子结构复杂的食物,分解为能被吸收的、分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化学物质的过程。 吸收: 物质从一种介质相进入另一种介质相的现象。 机械性消化: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管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导管,将分泌

物排入消化管内。 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而言。由消化腺所分泌各种消化酶,将复杂的各种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化合物,如糖类分解为单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小肠(主要是空肠)吸收进入体内,进入血液和淋巴液。这种消化过程叫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主要依靠消化酶(参考消化酶药物:慷彼申,多酶片,酵母等)来完成。 能量代谢、在物质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代谢是紧密联系着的。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等,称为能量代谢。体温、 排泄、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 渗透性利尿:近端小管液中某些物质未被重吸收导致小管液渗透浓度升高可保留一部分水在小管内,使小管液中的Na+被稀释而浓度降低。因此,小管液和上皮细胞内的Na+的浓度梯度减小,从而使Na+的重吸收减少或停止,Na+的重吸收减少小管液中较多的Na+又通过渗透作用保留相应的水结果使尿量增加、Nacl排出量增多,这种情况称为渗透性利尿。 神经递质:神经末梢分泌的化学组分。如乙酰胆碱等,可使神经脉冲越过突触而传导。 牵涉痛、某些内脏器官病变时,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感觉的现象,称为牵涉痛。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又称为光反射通路瞳孔对光反射传导通路为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中脑顶盖前区→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瞳孔扩约肌。 暗适应、当我们从明亮的地方走进黑暗的地方,一下子我们的眼睛就会什么也看不见,需要经过一会,才会慢慢地适应,逐渐看清暗处的东西,这一过程约20~30分钟,其间视网膜的敏感度逐渐增高的适应过程,就是暗适应,也就是视网膜对暗处的适应能力。 月经:月经,又称作月经周期,是生理上的循环周期,发生在一些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人类与其他人科动物之间。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F

本科《生理学》期终考试试卷(2008年1月16日) 一.名词解释( ′× 分) γ 二 选择题( ′× 分) 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 反射 兴奋 刺激 反应 阈值 机体内环境的 是指: 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细胞外液化学成分保持恒定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当达到 时 膜两侧 浓度梯度为零 膜内侧 的净外流为零 膜外 浓度大于膜内 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膜内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 ,钠泵运转可使 个 移出膜外 个 移入膜内 个 移出膜外,同时有 个 移入膜内 个 移出膜外,同时有 个 移入膜 个 移出膜外,同时有 个 移入膜内 近代生理学把 的定义理解为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动作电位即 判断组织 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 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刺激的频率 骨骼肌的 耦联不包括 电兴奋通过横管系传向肌细胞的深处 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导致终末池释放 肌浆中的 与肌钙蛋白结合 肌浆中的 浓度迅速降低,导致肌钙蛋白和它所结合的 解离 当肌浆中的 与肌钙蛋白结合后,可触发肌丝滑行 在强直收缩中,肌肉的 幅值变大 幅值变小 频率变低 发生叠加或总和 不发生叠加或总和 中,占时间最长的是

A.心房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 .等容舒张期 .射血期 .充盈期 房室瓣开放见于 .等容收缩期末 .心室收缩期初 .等容舒张期初 .等容收缩期初 .等容舒张期末 正常心室功能曲线不出现降支的原因是 .心肌的静息张力较小 .心肌的伸展性较大 .心肌的伸展性较小 .心肌的贮备能量较多 .心肌收缩的潜在能力较大 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主要根据是 静息电位数值 .动作电位时程长短 . 期去极化速度 .动作电位复极化速度 . 期有无自动去极 .下面关于心室肌细胞 通道的描述,正确的是 .非电压依从性 .激活和失活的速度都很快 .可为阿托品所阻断 .选择性不强,其他离子也可通过 .在去极化到 时被激活 当 的传入冲动增多时,可引起 .心迷走紧张减弱 .心交感紧张加强 .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 .心率加快 .动脉血压升高 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其原因是 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心肌肌浆网不发达, 贮存少 心肌的 特别长 .心肌有 ,会自动节律收缩 .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肺内压等于大气压的时相是 呼气全程 吸气末期和呼气末期 呼气末期和吸气中期 吸气全程 呼吸全程 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错误的描述是 减少肺泡内组织液生成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稳定肺泡容积 降低肺的顺应性 由肺泡Ⅱ型细胞所分泌 肺泡通气量是指 每分钟进出肺的气体量 进入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体量 尽力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无效腔的气体量 氧解离曲线是反映 血氧含量与空气中 分压关系的曲线 溶解于血液中的 与 张力关系的曲线 血氧饱和度与血液中 分压关系的曲线 血红蛋白饱和度与 张力关系的曲线 血氧含量与血液中 分压关系的曲线 使氧离曲线右移的原因是 分压降低 值降低 值增大 温度降低 , 降低 关于通气 血流比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安静时正常值为 比值减少意味着无效腔增大 肺底部动静脉短路增加 肺尖部无效腔增大 肺尖部动静脉短路减少 关于肺牵张反射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感受器位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壁平滑肌层 传入神经是迷走神经 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 使吸气及时转为呼气 反射中枢在延髓 关于唾液分泌的调节,错误的叙述是 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 参与唾液分泌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唾液分泌的初级中枢在延髓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唾液分泌增加 交感神经对唾液分泌起抑制作用 下列各因素中,不能引起 分泌的是 灌注幽门部粘膜 肉汤灌注幽门部粘膜 扩张刺激幽门部粘膜 刺激迷走神经 食物刺激小肠上段粘膜 能促进胰腺分泌 大量水分和碳酸氢盐,而酶的含量少 少量水分和碳酸氢盐,而酶的含量也很少 少量水分和碳酸氢盐,而酶的含量很丰富 大量的水分,而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很少 大量的碳酸氢盐,水分和酶的含量也丰富 关于 的生理作用,错误的说法是 胆固醇和卵磷脂都可乳化脂肪 可促进脂肪的吸收 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肝 在十二指肠可中和一部分胃酸 胆囊 在十二指肠也可中和一部分胃酸 下列哪项不是小肠分节运动的作用 使小肠保持一定的形状 促进化学性消化 促进吸收 推进食糜 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

生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性 1、什么叫兴奋性?(P3) 2、哪些是可兴奋细胞? 3、通常被认为是发生兴奋的客观指标——动作电位 第三节机体功能的调节 1、有哪三种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哪一种是最重要的?三种方式各自的特点(最重要是前 两种调节方式)(P4) 2、正负反馈的作用?(P6)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P9) 1、转运的层次结构(分类) 被动转运(不耗能,顺浓度差)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通道——离子 载体 主动转运(耗能,逆浓度差) 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膜电位的概念?及两种表现形式?(P16) 2、静息电位与K+的电位相当,可用其表示。 3、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起码知道上升支——Na+内流;下降支——K+外流)(P19) 4、阈电位的概念(P20) 5、阈值(也称阈强度)的概念?衡量细胞兴奋性常用的指标——阈强度(P23)

第四节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1、兴奋—收缩偶联的因子——Ca2+ 第三章血液 第一节概述 1、内环境的概念(P31) 2、 3、血浆渗透压分哪两类?及其各自的作用?(P33)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1、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P36) 基本原料——蛋白质和铁; 成熟辅助因子——维生素B12,叶酸,内因子; 调节因子——爆式促进活性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 第三节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1、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阶段(P42) 2、内源性凝血途径启动因子——FXII; 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因子——FIII; 第四节血型与输血 1、ABO血型的分型(题目千变万化,考试时自己推算)(P45) 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一节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1、哪些是工作细胞?哪些是自律细胞?(P49) 2、心肌的生理特性4个 兴奋性经历了哪几个时期?(P53) 自动节律性正常起搏点的位置——窦房结 传导性浦肯野纤维网最快和房室结区细胞最慢及其各自的意义(P56)收缩性自身特点(及与骨骼肌的不同处)(P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