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案(无答案)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案(无答案)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案(无答案)湘教版必修3

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程标准】

了解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教学方法】

通过对鲁尔区这个案例的分析,掌握运用地理案例进行学习的方法;归纳、分析、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

【自主学习】

1、结合教材58页2—24图,在图上落实:鲁尔区的位置,埃森、杜伊斯堡、多特蒙德

等城市的位置。

2.读图“德国鲁尔工业区”,回答。

(1)该区形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该区主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

(2)用区位分析法分析鲁尔区曾经繁荣的原因。

(3、)莱茵河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能力检测】

1、下图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A.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 B.石油、煤、天然气、水电和核电

C.天然气、石油、煤、水电和核电 D.煤、水电和核电、石油、天然气

2.鲁尔区将炼钢高炉建到荷兰海边,主要是为了

A.就近获得从国外进口的大量煤炭 B.就近将工业废水、废渣排人海里

C.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D.便于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

温家宝总理指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把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据有关知识回答3~5题。

3.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鲁尔区相比,突出的优势表现在

A.水源 B.交通 C.市场 D.资源

4.鲁尔区的整治措施中,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没有借鉴意义的是

A.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B.对老工业部门进行技术改造

C.调整工业布局,将钢铁工业迁移到大连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5.德国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中,不属于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影响的是

A.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冲击 B.钢铁生产总量过剩

C.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D.生产结构较为单一

读图“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工业部门名称

a b, c, d, e 其中是该工业区工业发展的基础。

(2)除图中表明的工业区位条件外,鲁尔区的发展还具有的优越条件有、。

(3)我国许多大型钢铁企业正面临着发展的困境试从鲁尔区发展的措施中提出我国传统工业发展的建议:

高中地理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命题趋向 1.理解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了解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特征,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2.以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为例,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后果。 3.理解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问题的相互关系。 4.举例说明应如何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知识梳理 1.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 的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 (2)据图说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和自然资源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 用有何变化 资源问题表现产生的原因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非可再生能源主要表现为: 集中在资源 总量小,人均 拥有量少 总储量不 足,利用效 率低,人口 数量大 积极开发新能源;采用新技术,提高利 用效率;实行保护性开发,尽可能延长 其利用期限;控制人口数量 可再生资源 (以水资源为例)水资源不足; 浪费现象严 重;污染严重 自然原因: 时空分布不 均;人为原 因:过度开 采地下水、 浪费、水质 性污染等 开源: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 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 淡化、人工降雨等措施; 节流:农业生产中,调整种植业结构,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工业生产中,提高 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强 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资源忧患意识, 倡导公民遵守《水法》,在社区、学校、 家庭中倡导节约生活用水 主要 表现 具体内容原因典型事例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 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 泰晤士河上的悲剧 环境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大量垃圾堆 放 污染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

河南省初、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大赛电子教案

2007年河南省初、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大 赛

关于转发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关于开展2013年河南省初、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评选活动的通知》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研室、市区各中学: 现将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关于开展2013年河南省初、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评选活动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见附件),请根据要求选派人员参加会议。 附件:关于开展2013年河南省初、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评选活动的通知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二○一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附件:关于开展2013年河南省初、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教研室: 为展示课改以来我省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验成果,交流教学经验,进一步推动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河南省普通中小学、幼儿教育优质课教学评选活动的通知(教基研〔2013〕314号)》的精神,按照我室年度工作计划和地理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一号通知的安排,本届初、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评选决赛阶段的活动定于2013年10月12日—17日在平顶山市举行。现将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决赛阶段内容安排 1.说课:(1)通过说课选出一等奖;(2)说课时间为10—15分钟;(3)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说课。 2.讲课:(1)从初、高中决赛教师中分别选出4—6位进行讲课;(2)采用现场课形式,讲课时间为40分钟;(3)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3.评课:(1)讲课教师所在地推荐一位教研员或教师主评,时间5分钟;(2)评委评课5分钟;(3)自由评课15分钟。 二、决赛阶段时间安排 1.初中说课、讲课、评课活动:10月12日—14日。 2.高中说课、讲课、评课活动:10月15日—17日。 三、决赛阶段地点安排 1.报到地点: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公交线路:(1)长途汽车站下车即到;(2)从火车站乘2路、4路、20路公交车到新华路站下车即可到达。 2.说课、讲课、听课地点:平顶山市三六联校。 四、附件 1.2013年河南省初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评选听课观摩活动安排 2.2013年河南省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评选听课观摩活动安排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2013年8月25日 附件1: 2013年河南省初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评选 听课观摩活动安排 1.报到时间:10月12日全天。 2.报到地点: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公交线路:(1)长途汽车站下车即到;(2)从火车站乘2路、4路、20路公交车到新华路站下车即可到达。 3.听课时间:10月13日—14日。 4.听课地点:平顶山市三六联校。

高中地理-高三地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最新

第2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课标要求】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基础积累】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组成:可持续发展是由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 3、基本内涵: ①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不仅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②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的目的都是改善,提高人类 生活水平,创造一个人人享自由、健康的社会环境。 ③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特别是保证以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 ①时间上的公平,又称。人类赖以生存的和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②空间上的公平,又称。 ③要求:之间,之间, 之间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2、持续性原则: ①核心:指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 ②要求:人类必须保持、,做到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③目标:实现、、和的相互协调。 3、共同性原则: ①核心: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各国、各地区、每个人的共同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遵义市高中地理优质课比赛听评课记录

2015年4月6日-10日遵义市高中地理优质课比赛 听评课记录(主要为评委老师发言) 绥阳中学罗红宇 2015.4.10一、罗红宇评课内容(部分讲课教师): 何艺(正安县一中) 优点:仪表正规,形象气质佳。讲授知识清楚,教学目的明确。关注每个学生学习。 不足:以传统教学为主,老师讲的太多,学生参与少。教学手段单一。有知识上的错误,课堂气氛不活跃,较沉闷。 李恒(航中) 优点:讲课语言精炼。图片,材料收集新颖典型,教学组织实施有序,讲解知识逻辑性强。教学方法恰当。 不足:口头禅太多,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的地方没给学生纠正。没对美国硅谷地中海气候的海洋性特征强进行分析。 李凌云(四中) 优点:刚开始上课时师生间相互大声问好,激发学生兴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教学,带领学生做活动,能使学生从情境和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学生参与程度高,师生互动好,最后正确的结论由学生讲出来,说明学生学懂了知识,学生的收获很大,本堂课效果显著。 不足:口语多。幻灯片呈现太多,切换频繁,使人眼花缭乱。学生回答的问题后点评不到位。学生错误回答地中海气候全年降水均匀,没有给学生纠正。 陈露(余庆中学) 优点:教态自然,形象气质佳,普通话好。能打乱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不受教材的束缚。体现了是用教材,不是教教材。前后知识过渡自然,注重收集身边的地理资料来说明、分析地理知识。 不足:传统教法,关注学生不够。过多地分析硅谷的地形,对本节课无意义。设问简单,学生没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讲课时有些字读错。 田茂胜(务川中学) 优点:讲课有激情,自信,声音洪亮。语言表达优美。注重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 不足:地道的传统教学,满堂灌。设问简单,自问自答,学生简单的附和回答。教学随意,讲课不严谨。普通话急待提高。教材钻研不够,出现许多知识性的错误, 一、田霞老师(遵义四中)点评: 1、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课程标准,联系学生实际,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以及美育目标,很好的把握学生心理,考虑个体差异进行系统设计。 2、教学进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问答的形式,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以及原有知识储备,并有机结合课本自身实际,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区域可持续发展(2)

区域可持续发展(2) (2018年·海南)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000万吨/年的产能。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B) A.市场B.原料 C.交通D.劳动力 2.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A) A.循环用水B.开发地下水 C.远程调水D.建地下水窖 3.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C) 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 B.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 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解析】本组试题以我国的煤制油技术产业化为背景,呈现我国的能源结构历史及现状,要求考生能够通过文字材料获取和解读关键信息,判断煤制油企业布局指向以及科学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和煤制油产业化对我国能源问题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和知识,判断和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第1题,考查煤制油企业的布局指向,容易题。我国目前布局的煤制油位于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这些省区普遍是煤炭储量和产量较大的区域,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B选项正确。第2题,考查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解决长期用水来源的合理途径,容易题。地表水匮乏的地区往往意味着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是很大的限制因素,虽然我国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的高耗水问题,但是长期来看其用水量也是非常巨大的。循环用水方式是对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A选项正确。开发地下水容易引发生态问题,远程调水成本太高,建地下水窖能够收集的水量有限,故排除B、C、D选项。第3题,考查煤制油产业对我国能源问题的影响,容易题。我国当前煤炭产能过剩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说明能源结构不合理,而不存在能源不足问题,排除A选项。发展煤制油产业能够减轻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但无法减轻对其他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开发的压力,排除B选项。煤制油是对煤炭的深加工利用,且煤炭变成油品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较小,能够促进煤炭产业的绿色升级,C选项正确。当前我国石油进口量每年达数亿吨,但我国煤制油规划2020年前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 3.运用资料举例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通过对各种图形的分析学会正确的读图方法、提高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3.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必然。【教学重点】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2.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意义。 【教学难点】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2.运用资料举例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对环境问题有直观深刻的感受,也知道要保护环境。但对可持续发展之路无系统深入的了解。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讲练结合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播出了一部中国拍摄的短片《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片中接受采访的中国人各用一句话描述自己对20年后的期望(图5.7)。全球公众都听到了中国强有力的声音。

师:20年后,你期望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拥有我们所期望的未来?我们先来看段视频(“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追问:视频中主要反映了目前我们面临的哪些环境问题呢? 学生:雾霾、水污染、乱砍滥伐、过量开采煤炭、地面塌陷等。 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回顾上节的内容“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然后结合视频进行点拨:“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让人们意识到单纯依靠科技去修复环境,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中产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人们迫切需要寻找一条正确的处理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出路,使人地关系逐渐走向和谐,这就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预习情况检查: 提问: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学生: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追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哪三个方面? 学生: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追问: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哪三个基本原则? 学生: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追问: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哪些人的共同努力? 学生:政府、企业和公众。 追问:为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人类已经做了哪些尝试? 学生: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等等 评价:大家对课本的阅读很仔细,预习得很不错。 三、深入分析: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过渡: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下面我们来一起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

高中地理《澳大利亚》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学案——《澳大利亚》 班级:姓名: 考纲要求:不同尺度区域(澳大利亚) 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了解澳大利亚位置和范围; ② 掌握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③ 能用整体性的原理分析澳大利亚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①通过从纬度位置、地形、 洋流等方面分析澳大利亚气 候的成因,学会分析特殊地 区的气候形成原因; ② 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 业发达的原因,学会分析某 区域农业的区位的方法。 明确各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的 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形成 整体性思维方式。 重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分析。难点:澳大利亚主要气候的形成原因。 自主探究】时间8 分钟 一、填图绘图 (1)描绘出:120°E、150°E 经线 和 南回归线。 (2)填出:太平洋、印度洋、澳大利亚 大陆、墨累河。 二、位置与范围 (1)经纬度位置:位于南半球中低纬 度,南回归线和穿过本区中部。 (2)海陆位置:东临甲,西临乙;南与南极大陆相望。 (3)范围:澳大利亚大陆、及附近的一些岛屿。 三、自然环境

1. 地形与河流:

(1) 地形特点①总体特点: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起伏和缓。 ②分布 (2) 河湖分布:C 为全国最大的河流,源于大分水岭西侧,向西南注入 ;D 为全国地势最低处。 3. 气候与植被 (1) 分布特征:呈半环状分布 (2) 环境特征:气候面积广大,以草原、荒漠为主。 4. 特有动、考拉、鸸鹋、鸭嘴兽。

三、人文地理特征 1. 人口和城市 (1) 主要分布:集中在地区。 (2) 人口增长特点:目前人口增长缓慢。 (3)主要城市:首都为堪培拉,悉尼为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2. 发达的经济 (1) 发达的农牧 业 ①优势条件:地广人稀,草场和可耕地多;自然条件适宜发展农牧业。 ②地位:是世界上重要的羊毛生产国和、羊毛输出国,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 发达的工矿业 ①优势条件:矿产资源丰富,铁矿主要集中在,海运便利。 ②地位:煤和铁矿石大量出口,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 经济转型:目前,超过工矿业和农牧业,成为澳大利亚的主导 产业。 【合作解疑】时间15 分钟 1、澳大利亚1 月气温的分布特点以及降水的分布特点?

区域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荒漠化的防治 知识点一荒漠化成因. 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知识点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技术措施 ①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 ②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 生活措施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经济措施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政策措施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旅游等 环保措施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 2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知识点一湿地的主要功能 知识点二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时可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入手。 (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结果 土壤侵蚀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初中、高中地理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视频专辑

以下为初中、高中地理视频专辑(专辑名称—视频个数) 浏览时请按下CTRL+点鼠标左键就可直接打开 这里只有几万视频中的一部分,更多视频请到https://www.360docs.net/doc/a416290689.html,浏览 -------------初中地理视频专辑列表----------------- 初中地理七八年级优质课视频专辑(46) https://www.360docs.net/doc/a416290689.html,/playlist_show/id_16580287.html 初中地理七八年级优质课视频专辑(5) https://www.360docs.net/doc/a416290689.html,/playlist_show/id_16545580.html 七八年级初中地理优质课视频专辑(42) https://www.360docs.net/doc/a416290689.html,/playlist_show/id_16545578.html 广东省新课程初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暨观摩(18) https://www.360docs.net/doc/a416290689.html,/playlist_show/id_15118090.html 初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视频(34) https://www.360docs.net/doc/a416290689.html,/playlist_show/id_15118017.html 初中地理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集锦教学视频(35) https://www.360docs.net/doc/a416290689.html,/playlist_show/id_16702151.html 新课程初中地理广东省名师课堂优质课课例(3) https://www.360docs.net/doc/a416290689.html,/playlist_show/id_16702154.html ---------------高中地理视频专辑列表------------------ 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35) https://www.360docs.net/doc/a416290689.html,/playlist_show/id_16581902.html 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专辑(23) https://www.360docs.net/doc/a416290689.html,/playlist_show/id_16581898.html 新课程高中地理名师课堂实录 https://www.360docs.net/doc/a416290689.html,/playlist_show/id_10687034.html 广东省高中地理名师课堂课例示范(19) https://www.360docs.net/doc/a416290689.html,/playlist_show/id_10686959.html 2010年浙江省高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暨观摩(8) https://www.360docs.net/doc/a416290689.html,/playlist_show/id_10686857.html 新课程高中地理特级教师课例示范(7) https://www.360docs.net/doc/a416290689.html,/playlist_show/id_10686773.html 高中地理教学视频(13) https://www.360docs.net/doc/a416290689.html,/playlist_show/id_6595332.html

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讲义解析版中图版必修3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区位因素区位分析 资源 ①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②离法国东北部的铁矿较近;③河流众多,水源 丰富 交通 ①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水陆交通便利;②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 公路网;③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联成水运网 市场德国以及西欧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1.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 2.煤炭危机 ?? ? ?? 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和新技术炼钢,使 煤炭需求量明显下降 煤炭开挖深度增加、劳动力成本上升, 使鲁尔区煤价缺乏竞争力 3.钢铁危机 ?? ? ??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增多,世界钢铁 市场竞争激烈 经济危机及钢产品替代产品的广泛 应用,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少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新技术革命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鲁尔区因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落户。 [温馨提示] 鲁尔区的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生产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各工业部门与资源基础之间联系密切,具体如下图所示: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 (1)改造传统工业: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合并和技术改造。 (2)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汽车工业、石化工业、电子工业、信息业、食品和服装工业等。 (3)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工业旅游是当前发展的一个热点。

2.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由公路、铁路和水运构成交通网,是欧洲最稠密的交通网络。 4.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思考启迪] 为了改善环境,鲁尔区采取了哪些措施治理环境污染? 提示:(1)改造河流,在鲁尔河上建立了完整的供水系统、污水净化系统,除了解决水污染外,还具有蓄水拦洪、发电、旅游等作用;(2)全区的烟囱自动报警系统全部建成,各企业都建立了回收有害气体和灰尘的装置,使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3)还特别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管理;(4)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知识点(一)|鲁尔区的兴起与衰落 ———————情景导入先思考——————— 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为2 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为优质硬煤田,露天煤矿丰富,可炼优质焦炭的肥煤占储量的3/5,煤炭所含的灰分(为3%~18%)和硫分(为 0.5%~1.5%)都低,发热量高。 (1)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对鲁尔区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提示:鲁尔区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了煤炭工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等部门,促进了鲁尔区的繁荣。 (2)鲁尔区工业发展还有哪些区位优势? 提示:丰富的水资源和便捷的水陆交通。 ————图表信息想周到———(教材P59图示) 鲁尔区优越的区位图 [信息获取]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 班级:高二()班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_大陆度表示某地的气候受大陆影响的程度。数值越大,表明受大陆影响越大。读我国东部主要地点大陆度比较表,回答1~3题。 地点纬度 距海远 近(千米) 气温年 较差(℃) 大陆度 哈尔滨45°41′510 42.4 80.3 南京32°00′300 26.3 63.9 永州26°10′516 23.1 68.5 三明26°10′192 19.5 54.4 马祖26°05′ 3 18.2 49.7 桂林25°20′450 20.3 61.9 基隆25°10′ 3 12.7 29.6 广州23°08′140 14.9 44.5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大陆度较高地区的共性特征中表现最显著的是 A.纬度较高B.距海较远 C.气温年较差较大D.地势较高 2.与其他地点气候类型有明显区别的是 A.哈尔滨B.南京 C.基隆D.广州 3.从理论上讲,表中地点所在地区的农业生产季节最长的最可能是 A.三明 B.马祖 C.基隆 D.广州 读塔里木盆地图,回答4~6题。 4.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高的地方,其原 因主要是 A.洪水泛滥 B.坡地开发 C.交通线增多 D.荒漠范围扩大 5.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是呈 A.网状分布 B.“之”字型分布 C.点状分布 D.环状分布 图3为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示地区 A.甲地与图中最高处相对高差为1744米 B.气候是影响交通线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C.乙河水量丰富,夏季为丰水期 D.南北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小 7.图示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沼泽萎缩、矿产枯竭 B.地震频发、水资源短缺 C.海洋污染、水土流失严重 D.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严重 (2013·太原模拟)读世界两区域图,回答8~9题。8.关于甲、乙两国发展农业生产相同的有利条件叙述 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历史悠久,经济丰富 D.科技发达,政府支持 9.近年来,对C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①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200 -200 -200 -2000 图例 沼泽 沙漠200 等高线城市铁路岛屿 10°E 500 35°N 1000 1544 甲乙 图3

江苏省启东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1.2 区域发展阶段

江苏省启东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 湘教版必修Ⅲ第一章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班级学号姓名 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 业产值比重等)。 2、结合“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一实例,比较说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区域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提高运用案例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 学习难点: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 二、浏览教材,自学填空 (一)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教材P8)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常用的指标有、、等。 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有什么规律?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 ……的总体发展趋势。 (二)区域发展阶段 3、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有哪些影响?(教材P8) (1)区域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型工业和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2)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分布。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对外贸易规模甚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3)区域发展状态:整个区域处于状态。 (4)区域内部人地关系:。 4、工业化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有哪些影响?(教材P9) (1)区域产业结构: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第产业在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业和 业大规模转移。 (2)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 基地。此时,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地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中心城市对于区域的 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 (3)区域发展状态:整个区域处于状态。 (4)区域内部人地关系:。 5、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有哪些影响?(教材P11) (1)区域产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向型和型全面升级。第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第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产业,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部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2)区域空间结构: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 (3)区域发展状态:整个区域处于状态。 (4)区域内部人地关系:。 补充拓展一: 区域的发展由初期开发到成长壮大,随着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城市和工业区不断地向外扩展,人地关系越来越复杂,从相对协调走向日趋紧张,企业老化,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高,以及环境问题也接踵 1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单元练习题(含详解)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一、单选题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以下四题。 1.我国政府停止开垦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A.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C.进口木材,成本低 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下图表示的四个区域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2.农业地域类型以牧牛业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在() A.甲 B.乙 C.丙 D.丁 3.俄罗斯湿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下列关于其湿地广布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 B.有永久冻土层为隔水层,不利地表水的下渗 C.夏秋季节发生凌汛使河水泛滥,溢出河道成淤水 D.濒临北冰洋,极地东北风带来较丰富的水汽 读“我国某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路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4.图中Ⅰ、Ⅱ、Ⅲ依次表示() A.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 B.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D.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 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为实现该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下途径最合适的是() A.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 C.加大对原料指向型企业的投资 D.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替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下图所示是世界著名的两条大河水系组成和流域状况,其中甲河位于南美洲,乙河位于非洲,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6.下列关于甲河、乙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河的流量比甲河丰富 B.甲河的流域面积比乙河小 C.甲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乙河的汛期出现在春季 D.甲河水流平缓,航运便利;乙河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城市流是人、物、信息、资金、技术等在城市间发生的流动现象。下表是2008年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之间的城市流强度(不包括港澳台),城市流强度是区域城市间相互联系中城市外向功能(集聚与辐射)所产生的影响量。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论文

目录 摘要 (1) 一、问题的提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2) (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方式 (2) 三、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实践 (4) (一)三门峡市的转型实践 (4) (二)唐山市经济转型实践 (4) 1开放型加工制造业的培育 (4) 2现有资源型产业的优化调整 (4) 结论 (5)

摘要 资源型城市是伴随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 ,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为国家提供了主要生产资料、巨额利润和税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资源型地区是依托当地的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而兴起或者发展起来的地区,其主要产业是围绕不可再生资源开发二建立的采掘业和初级的加工业。实践证明,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资源将逐渐耗尽,资源地区的经济转型是无法避免的,而且经济转型是一次重大的经济、社会、技术、环境的变革。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资源型地区的经济转型与发展是由不可持续的发展转变为地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资源;转型;可持续 一、问题的提出 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资源开发而建立的城市,其主导产业是围绕资源开发而建立的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主要功能是向市场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目前,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日益落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改善民生和就业日益困难。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指由区域分工深化和技术提升而引起的经济结构转换和产业转型,意味着逐步脱离矿产资源采掘与初级加工业,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不同地区的资源型城市有不同的资源类型、地理环境、周边环境,因此在转型发展中也应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 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理论 资源型城市的优势首先在于资源禀赋,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投入规模扩张的背景下,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资源型城市可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出较高增长速度。但是资源本身也存在生命周期,随着资源逐渐被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开始下降,过分依赖资源发展的城市将会面临严重的经济压力以及沉重的社会负担。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一个复合概念和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转型过程中,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将由传统的资源依赖型、单一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向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多元的发展模式转变。当前,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很多地区已经结合本地实际取得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讲课讲稿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1、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 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地表物质疏松,大风频繁,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强烈。 (2)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滥垦滥伐、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加剧了荒漠化趋势。 3、荒漠化的危害: (1)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引发饥荒;(2)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资源短缺;(3)破坏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巨大经济损失;(4)引发沙尘暴,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4、荒漠化的防治 (1)、防治措施: ①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 ④合理用水⑤控制人口增长。 (2)、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5、[拓展提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一原因:(1)自然因素:地形——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坡度较大; 降水——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 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2)人为因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垦殖,毁林开荒、轮荒、开矿(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制度,破坏林草植被。历史上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等导致地标抗腐蚀能力降低,雨水径流直接侵蚀地表。露天煤矿的建设破坏地表植被,排弃大量土石,成为水土流失新物质) 二如何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它在黄土高原上上万条。 治理重点:保持水土 A 生物措施:恢复植被,退耕还林还草。 B 工程措施:保塬,修建水平梯田(护坡),打坝淤地(固沟)。 修建水平梯田: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打坝淤地: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水中,坝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厚,土质良好。 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 原因:自然: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对其表冲刷能力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坡度大,易受流水冲刷。 人为:人类不合理劳动:过度樵采,陡坡开荒,开采矿产破坏地表植被

高中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一).doc

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一) 【考点扫描】 本专题通过对区域开发与发展条件的分析和评价,引导学生在能够对一个虚拟的区域进行剖析,能够依据材料中所提供的一系列信息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应用,并进而提出区域开发和发展的具体措施,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开发与发展的观念。具体考点有:1、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2、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和生活方式的影;3、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4、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应措施;5、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知识构建】 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的防治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概念发生地区:干旱、半干旱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西北地区地形特征东部: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干旱特征的成因内部差异贺兰山以东、以西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荒漠化的形成原因过程原因自然原因:干旱的自然环境荒漠化的地区差异合理控制人口数量、生态恢复与建设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水土流失的治理工程措施自然原因:位置具有过渡性、土壤质地具有特殊治理:保护植被,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 原因性、降水不均匀、自然灾害多发 人为原因:人口压力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破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脆弱的生态环境、尖锐的人地矛盾

【要点解析】 一、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1、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的不合理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造成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摧毁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直接威胁人类社会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空间;荒漠化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给社会和相关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引发沙尘暴,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3、荒漠化的防治。对策: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防治荒漠化应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核心,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措施:全面保护潜在荒漠化地区的现有林草植被,防止产生新的沙化土地;建设必要的防护林带,阻止沙漠对绿洲的侵袭;对正在或已经荒漠化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大力封沙、育林育草、沙地飞播、造林种草,扩大林草植被,恢复其生产力;封沙禁牧、禁樵禁采、 合理用水、生态移民。 二、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地球之肾”。①湿地的概念: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地表为浅水覆盖的地区。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和河流、湖泊、水库、稻田。②我国主要湿流域的早期18 20 河流的综合开发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地形、气候、水系、矿产 开发及其结果 世纪下半叶: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 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土地退化 植被破坏 环境污染 世纪 30 年代,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 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流域的综合开发 开发核心:河流的梯级开发 目的: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 效果: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19 世纪后期:人口激增, 掠夺式开发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扩大煤炭开采量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能源的综合利用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学案l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预习自查 一、荒漠化的含义 1.概念:是指由于_______和_________等因素所造成的________。 2.成因: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多______,风蚀强烈;土质_______;降水集中且______,水蚀强烈。人为原因是滥垦、______、滥牧及其他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二、荒漠化的危害 1.全球性的灾难:世界上有_____多个国家和地区的_______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我国有近____亿人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 2.危害:农业方面是土地退化、沙化,导致了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土地_____下降,导致粮食和牧草减产,引发饥荒,______埋没灌渠、农田、水库;交通方面是流动沙丘埋没公路和铁路,威胁交通安全,_____降低大气能见度,迫使机场关闭、公路停运等;人们的生活方面是流动沙丘埋没村庄、城市,为____提供了充足的沙源,导致沙尘暴频发,破坏了生存环境;生态环境方面是使生态环境变得更_________。 知能导学 要点突破 要点一荒漠化的含义

1.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在我国不同地区表现形式不一样.具体如下图所示: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总体来说,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了条件,人为因素加剧加速了荒漠化的发展,具体表现和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典例分析 例l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10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2—1—1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区域可持续发展导论

可持续发展导论 前言 1 通识课的必要性——接受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实施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学院学科建设和专业学习的指导思想。 2 学习内容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区域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条件及保障机制建设 3 学习方法课程特点:综合性交叉性区域性实践性。综合分析与实证解剖相结合;集中讲授与科研论文或者主题讨论相结合;明晰学习思路,掌握主要学习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发展中的问题运用学到理论撰写小论文;培养兴趣,积累资料关注发展中的问题。第一篇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 第一章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第一节人类对发展的反思(分析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一对出现发展问题的反思 1 综合问题;速度和质量问题;规模和效益问题;平衡和不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关系问题;资源需求与供给问题;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问题;财富增加和社会和谐问题。 2 社会发展阶段的演进与自然关系的矛盾 工业革命以后,人与自然关系日趋恶化。 采集文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黄色文明)——工业文明(黑色文明)——后工业文明(绿色文明信息文明)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这种关系日趋恶化。插表格 二社会实践层面上对发展观的反思 1 关于发展与发展观 发展:发展是一个过程,指食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科学史上对发展的理解:哲学家:发展是关于纯粹思维规定的辩证的演进,即把社会发展看作是与一系列逻辑概念的辩证进展相一致的这种含义上的发展。社会学家:发展的含义就是社会的进步。经济学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 广义的发展观是关于宇宙发展的见解,研究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孔德创立社会学,旨在阐明现存社会制度基础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科学。19世纪中叶,马克思第一次科学的系统的把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做了全面研究,哲学层次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社会发展理论,集中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它的集中体现。 狭义的发展理论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欠发达欠发展状态向发达状态过度的条件动力方法和途径的理论。 当下对发展观的认识 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经济变迁过程;对它的认识由发展的某一方面发展到发展的多维目标;焦点集中在两条主线交互进行: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物质资本——认为资本——社会资本;经济发展模式: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观是新的发展观。 2 传统发展观的实践 传统发展观的实践主要是经济发展观和社会发展观。 (1)经济发展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