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转移到另一种社会地位的现象,社会流动不同于物理空间上的位移,而是人们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地位上的变化。

生产关系:在社会生产中阶级所处的不同地位的集团的人的集合就是阶级,生产是其他要素的前提,注重生产关系。

市场关系:不关注阶级在生产资料占有的情况,只关注商品占有,收入等市场交换领域形成的铁定关系。

社会差别:指个人和群体之间,任何可以评价出其价值高低的社会差异。社会差别是社会不平等的基础,但仅有社会差别不一定会有社会不平等。

社会评价:用一种有关的价值去评价或者是估价有差异的人会群体的特征。

社会地位:一般指在某一群体或社会中某一确定的社会位置,与社会分层联系起来指在一个社会等级体系或者分层系统中的等级位置。

先赋地位:指个人因先天获得而未经后天努力而获得的地位。

自治地位:经后天努力取得的地位。

首要地位:财富、权利、声望

名义阶段:名义阶段是社会学者对社会上具有类似特征人的主观划分。

名义阶段观:认为阶级是具有某一项同样特征的人群归类,不管他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如此,我们都把他们看作名义上的一个阶级。其观点是:1阶级并不一定形成了一个群体2阶级不一定具有阶级意识3在行为上区别其他阶级。理解:有相似的人不一定是一个群体。

真实阶级:一个有着相似的经济状况在社会活动中产生了相似的生活方式,保持着排外的界限,并具有共同的社会意识的社会群体。

真实阶级观:认为阶级是一群有着相似的经济状况在社会活动中产生了相似的生活方式,保持着排外的界限,并具有共同的社会意识的一种社会群体。观点:1作为一定阶级在经济状况行为及态度上都应该具有区别与其他阶级的特征。2各种相互的阶级其阶级意识都得到一定的发展3阶级具有排外的界限,对于社会互动,通婚,社会流动均构成界限。

等级阶级:认为阶级是一种垂直分层,根据一定数量标准处于同一个阶层上的人是同一阶级。

关系阶级:认为阶级是一种具有不同分割联系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阶级之间具有特定的社会关系,而不仅仅是一种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排列。

等级观念和关系阶级的区别:等级注重数量而关系注重性质上的不同;等级注重社会不平等的外部特征而关系注重内在原因,透过表象看到内在特征,阶级的利益结构;等级是一种静态的阶级分析方法而关系则是动态的。

阶级分析与分层研究的区别:阶级分析与分层研究是社会不平等研究的两种范式,二者的区别在于:A理论基础不同:阶级分析以冲突论为基础,分层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功能论;B划分标准不同:阶级分析以生产资料的占有这一单一维度为标准,分层研究则以收入、权利和声望等多元标准进行分层研究;C本体论不同,即是对社会是什么的回答不同。阶级分析认为社会是一个冲突的系统,社会不平等是在一种剥夺与反抗的斗争过程中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形态和形成机制,分层研究则认为社会是整合的系统,社会不平等是市场性配置过程的结果,为了激发社会成员为获取相应报酬而追求某一职位,并履行该职位所要求的职责,社会必须构造出合理的职位系统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报酬系统;D研究议题不同:阶级分析的研究议题主要有二,一为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二为集体抗争,分层研究的主要议题也有两个,一是市场形势的发展,二是地位获得的过程。E价值立场不同:阶级分析的价值立场是激进的,主张社会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需要通过革命加以改变,分层研究倾向于保守,认为社会不平等是市场形势和劳动力相匹配的结果;F方法论取向不同:阶级分析认为社会不平等首先是质的差异,然后才是量的差别,所以在实践中更倾向于做性质分析,甚至哲学思辨,而分层研究认为社会不平等只有量的差别,没有质的差异,因为体现社会不平等的权力、收入、声望、教育等都是同一标准,即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来分配的。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异同: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同一类社会现象所做的两种视角的分析和描述。社会分层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描述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内容、形式、形成的层次和分布形态,是研究社会阶层结构分化的质变过程。社会流动是从动态的角度,分析描述社会阶层结构分化中各层次间的互动、动力机制、时空范围、方向和速度,是研究社会阶层结构分化的量变过程。社会分层研究与社会流动研究互为表里,不可或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社会流动的类型:根据社会流动的方向、参照基点、原因,社会流动可相应的划分为如下三种类型: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垂直流动是指一个人从下层地位和职业向上层地位和职业的流动,或者从上层地位和职业向下层地位和职业的流动,水平流动是指一个人在同一社会职业阶层内的横向流动。垂直流动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极为重要,它影响社会的阶级、阶层和产业结构。个人一生中的流动和代际流动:个人一生中的流动,指个人在职业和地位方面的水平或垂直的流动,代际流动是两代人之间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的流动,具体操作是通过测量儿子的职业与父亲职业的异同表示出来的。自由流动和结构性流动:自由流动是指个别发生的流动,是由个人原因造成的地位、职业的变化或地区的移动。自由流动不会对社会结构和人口的分布产生重大的影响。结构性流动是相对于自由流动而言的,凡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突变,或由于某项社会发明与创造而引起的相当多的人的流动,包括有组织和无组织的流动,都是结构性流动。结构性流动会在短期内影响社会结构和人口分布的变化。

社会流动的原因: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大体可归纳为自然、人口、社会三方面:自然原因: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引起社会流动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引起的社会流动多半是空间上的流动,调节着人口和资源的重新分配。人口因素:人口是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并依靠自然资源而生存的。若人口密度超过资源的承载力,势必引起人口的向外流动。当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或过低,就会产生人口的压力或吸引力,于是出现人口流动。社会原因:表现为A社会价值观,这是引起社会流动的一个重要原因,被一定价值观肯定的东西,如地位、声望、财富等,人们竞相追求,成为推动人们向上流动的原因。B 战争、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这是社会流动的一个常见原因C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这是引起社会发生结构性流动的原因D 由发明创造引起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前三种原因由其派生。

社会流动的意义:A有利于社会保持一种开放式的社会分层结构,不断调整个人与社会分层结构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分层现象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增加社会成员改变自身社会地位的机会,促进社会公平发展;B有助于拓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接触层面,增进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了解与相互联系,加强社会整合,缓解社会冲突,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C社会流动能够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由于较高的社会地位成为对有能力人的一种奖赏,从而能够有效地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给社会系统注入强大的活力,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分层有双重作用:一方面,社会分层会起到激励作用,保持社会活力。因此,一定程度的不平等分配比平均主义更能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平均主义大锅饭,使绝大多数人丧失了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改革开放后实行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则又重新唤起社会的活力。另一方面,围绕“先富”和“后富”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又存在一些竞争和冲突,这种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稳定,制约社会发展,可见,社会分层和社会不平等也会给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在现有的社会分层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情况下,怎样将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间的差别维持在一个可以承受的限度内,就成为政策研究必须解决的一个中心问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是在对人类社会尤其是阶级社会的基本发展规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分层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对其理论的理解应从以下

几个方面入手:1社会分工是阶级起源和存在的基础。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分工和阶级是密不可分的,劳动分工是阶级产生的根本条件,或者说是前提,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阶级。2生产资料和劳动的占有关系是阶级划分的标准。马克思认为,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或劳动决定着人们的阶级属性。在私有制社会里,正是由于存在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生产资料和劳动的剥夺,社会才逐渐形成两大对立阶级,积极对抗才日益成为私有制社会的基本特征。3共同的生活方式、阶级利益和教育程度是划分阶级的必要条件。马克思同样把生产方式、利益等交互作用的因素当作划分阶级的必要条件给与了足够的重视。另外,马克思还对衡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阶级的尺度,以及阶级心理和阶级意识等问题进行了论述。由于所处时代的局限,马克思没有、也不可能对今天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分层提供现成的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在以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社会时,必须注重从我国当前生动的现实出发,不断总结和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层关系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韦伯社会主义分层理论:韦伯主要从市场角度而不是从剥削关系、生产过程中的位置去解释阶级关系,更多关注的是消费过程而不是生产过程。1韦伯强调身份认同对于阶层划分的意义,采用多元划分标准——身份、经济状况和政治权力。韦伯认为,在研究社会不平等时,把经济作为分层标准是必要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另外两个重要属性,即声誉和权力。因此韦伯主张从经济、声誉和权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2韦伯将生活机会、商品占有和收入三个方面作为划分阶级的三要素,提出了阶级体系的命题。在这三个方面中,韦伯重视的是阶级的市场关系而不是生产关系。商品的占有就是指市场机会,韦伯认为这种市场机会对于个人命运来说是一种一致状况的决定因素,在这个意义上,阶级的地位就是市场地位。3从社会共同体的视角来进行社会分层,是韦伯社会分层思想的一大特点。共同体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社会成员有着互为取向的行为作为基础,外在表现为社会成员的相互认同的感受。韦伯根据对共同体内部的权力分配的分析,提出了三种共同体的分类模式:阶级、身份群体和政党。

涂尔干主义社会分层理论:涂尔干主义关于社会分层的研究重点是社会整合,即通过对社会转型对社会秩序的挑战的研究,提出了机械团结社会和有机团结社会的命题。1涂尔干主要关注社会视力和社会秩序,致力于研究社会团结和社会秩序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如何通过阶级合作等途径得以形成和维持的条件和机制。涂尔干认为,在各种变化的社会条件中,社会分工对社会团结的影响最为明显。2涂尔干把社会团结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两种类型。机械团结是通过强烈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个体结合在一起,而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和相互依赖基础上的社会联结纽带。3涂尔干认为,正常的劳动分工的发展能促进社会走向有机团结,而反常的社会分工(失范的社会分工、强制的分工、不适当的分工)却对社会走向有机团结构成了威胁。4在涂尔干看来,工业时代的经济活动日趋专业化和复杂化,国家已无能力对其加以管理。只有各种职业共同体才有可能胜任这种对经济生活直接进行管理的任务。因此,“职业共同体”是涂尔干主义社会分层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社会分层有双重作用:一方面,社会分层会起到激励作用,保持社会活力。因此,一定程度的不平等分配比平均主义更能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平均主义大锅饭,使绝大多数人丧失了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改革开放后实行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则又重新唤起社会的活力。另一方面,围绕“先富”和“后富”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又存在一些竞争和冲突,这种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稳定,制约社会发展,可见,社会分层和社会不平等也会给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在现有的社会分层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情况下,怎样将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间的差别维持在一个可以承受的限度内,就成为政策研究必须解决的一个中心问题。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分层:依据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或现象。 2、社会地位:指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属性。具体指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3、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阶层、阶级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具体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权力、财富、声望、受教育机会等)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性。 4、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由于人们的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密切相关,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上的移动也称作社会流动。 广义的社会流动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 狭义的社会流动是指个人职业地位的改变。 5、官本位制:在改革开放前的身份制分层体系中,干部的分层是一个核心内容,人们常把它称为官本位制。以干部和官员级别的垂直分层作为大陆社会的分成体系的基础,并由此派生出全社会的分层体系。 二、简答题 1、社会学家考察社会不平等的两种范畴 1) 第一对范畴:

5、现代化国家社会结构变迁的一般趋势 1) 从传统的贵族与平民的身份制演变为雇主与雇员的阶级分层制; 2) 农业劳动阶级的衰弱和工业劳动阶级的兴起; 3) 职业分层成为社会分层的基础,职业地位成为重要的社会地位; 4) 白领阶层在人数和比例上均超过蓝领工人,白领阶层的兴起使公众参与社会积极性提高,民主平等程度也提高; 5) 庞大的中产阶级队伍开始形成,中产阶级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白领阶层,使社会贫富差距大大缩小; 6) 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现代消费品能快速地大量生产出来,日常生活必需品变得价格低廉,因而绝大多数居民都能过上小康生活,由此就避免了因争夺日常生活必需品而发生的冲突; 7) 严格的税收制度缓解了贫富分化,西方一般实行比较严格的税收制度,即个人累积税收制,从而将富人的钱转移给穷人; 8) 社会保障制度使社会绝大多数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社会福利。 7、工人地位为何下降(转型后工人权力的跌落) 经济体制转型后,经济效益从未发展目标。政府的强助权力从支持工人到支持管理者,工人只剩下自助权力。 1) 政府的目标已经转变为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政府并不特殊保护工人,而是根据工人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提供保护; 2) 单体生存和市场配置制度下,管理阶层被赋予较大的权力,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管理者可以和政府讨价还价;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十三章 社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看待社会分层现象的? 答: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是:以马克思阶级理论为渊源的理论传统;以马克斯·韦伯三位一体分层论为渊源的理论传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从所处的历史条件出发,详尽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这一理论不仅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平等现象的根源、表现、影响及发展趋势,更多地强调了社会冲突的方面,主要有以下要点: (1)指明阶级的含义,并指出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地位,特别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2)说明阶级产生的条件。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以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前提;阶级的产生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相联系,私有制使得对剩余产品的剥夺和占有成为可能。 (3)认为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是私有制条件下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认为阶级现象最终将随着私有制的铲除,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而消亡,阶级消亡意味着人类最终能够消灭社会不平等。 (5)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具体化。阶层是依据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之外的属性划分的,它或者存在于阶级内部,或者是与阶级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特殊群体。进行阶层分析要以阶级观点为指导。 (6)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结论。资本的私人占有及以此为核心形成的各种生产关系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最深刻根源,因而也是社会冲突的主要根源。以资本主义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一旦消灭私有制就有可能大大缩小整个社会的不平等差距,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对平等。

2.如何正确对待西方社会学的社会分层研究? 答:(1)西方社会学分层现象是现代西方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此起彼伏、从未间断,西方社会学者也认识到其根源在于社会不平等,而过度的冲突和斗争会引起社会动荡,形成社会运行的障碍。出于维护的目的,他们对社会分层现象也十分重视,进行了长期研究。作为这一研究的结果,他们提出了形形色色的分层理论和模式,用以描述社会差异,把握各个社会层次上人们的社会表现,预测不平等现象的发展趋势,干预和影响社会政策的制定。其主要的理论代表有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和帕雷托的精英理论。 (2)西方分层理论有明显的缺陷与不足,对于这些理论不要盲目照搬。尽管如此,仍然可以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分层理论,为我所用。 ①西方分层理论是以维护资本主义社会正常运行为目的的,它所指导的一些社会政策或措施确实对社会运行起到某种协调作用。我国虽然在基本制度上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但作为社会系统,总有些共同的结构特征及共同的运行规律。西方分层理论对维护社会系统运行的机制做了长期研究,发展出一套理论概念。有选择地借鉴这些概念,对于维护我国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来说,无疑是有益的。 ②西方分层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社会不平等。虽然分层理论认为不平等不可避免,永恒存在,甚至认为某种“适度不平等”发挥着有益的功能,但它同时也认识到,无限制地加剧社会不平等只会给社会带来灾难,因此不得不寻找缩小不平等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的途径和方法。我国目前虽然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基础,同时消灭了由此产生的经济上、政治上的根本性不平等,但毕竟还存在着阶级差别,存在着种种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消灭社会不平等,是我国社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个意义上,西方分层理论缩小不平等差距、缓和社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考试复习资料全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分层:依据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或现象。 2、社会地位:指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属性。具体指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3、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阶层、阶级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具体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权力、财富、声望、受教育机会等)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性。 4、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由于人们的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密切相关.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上的移动也称作社会流动。 广义的社会流动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 狭义的社会流动是指个人职业地位的改变。 5、官本位制:在改革开放前的身份制分层体系中.干部的分层是一个核心内容.人们常把它称为官本位制。以干部和官员级别的垂直分层作为大陆社会的分成体系的基础.并由此派生出全社会的分层体系。 二、简答题 1、社会学家考察社会不平等的两种范畴 1)第一对范畴: ①法律上的不平等:直接与社会地位相联系.具体指各个层次的社会地位享有不同的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这些相互区别的权利和义务得到社会的公认。 ②事实上的不平等:涉及具体人群间的关系.指尽管各个地位群体和个人在法

律上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由于各自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手段上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实际行使权利的差异。 2)第二对范畴: ① 稳定性不平等:指社会分层地位和处于这种分层地位上的成员具有长期固定的联系.以及社会成员长时期停留在同一阶层当中。 ② 暂时性不平等:指社会分层地位和处于这种分层地位上的成员具有短暂的、临时性的联系.社会成员有可能或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地位层次或自动跨越地位层次。 2、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的影响 韦伯的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对西方的分层研究产生深远影响.虽然现在西方对于分层的研究名目繁多.但都溯源于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主要特点有: 1) 都采用多元的分层标准。常用的有收入、职业、教育、技术、种族、性别、宗教 信仰等。 2) 都采用具有连续性的定量标准。权力、声望等都是可以量化的标准。 3) 引进了主观分层的标准.声望、地位的划分都直接取决于人们的主观评价。主观 法、声誉法等都受韦伯理论的影响。 3、帕累托精英循环理论的主要内容 精英 非精英 执政 ↑ ↓ 非执政 解读:箭头指向即精英的循环路线。 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一个社会.只有执政阶层的能 A 执政精英 C 非执政精英 B 执政层的庸才 D 芸芸众生

教育促进社会合理流动的途径和策略

一、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一)社会流动及其合理性的判定社会流动,指的是社会等级或阶层的变化,具体指个体或群体从一种社会地位或社会阶层向另一社会地位或阶层的转变,指在社会结构的范围内,人们在社会阶层中所处地位、职业上的升降与变换。社会流动既表现为个体社会地位的变更,也表现在个体社会角色的转换。现代社会中,社会位置及与此相连的社会地位总是与职业密切相关,因而社会流动便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各种职业位置之间的变动。合理的社会流动应是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进步和基于个体能力及业绩基础上公正、公平的流动。一般认为,在社会中间层规模大的社会,社会资源的配置一般都比较合理,经济社会分配差距比较小,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不会很大,这样的社会最稳定、和谐、能够可持续发展。对于个人而言,则应促进其天赋潜质的充分发展和个体价值的最大实现,向上流动不受其出身、经济地位低微的制约。(二)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双向关系社会流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科技革命和第三产业的兴起,使得横向流动加速并普遍化,纵向流动的动力日趋强烈,其标准也偏重个人的自致作用,因而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1.社会流动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作用社会流动对教育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首先,社会流动的程度影响着教育的功能变化。传统社会由于缺少社会流动,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传递文化和象征身份;现代社会由于流动程度较高,教育的经济功能的选择功能较为突出。其二,社会流动的方式影响着教育的模式。由于竞争性流动促使个人经过努力而获得英才地位,在教育目标上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去向上流动,课程便有综合性和多选修的特点,训练学生不畏失败和创新精神,分化学生也较迟。赞助性流动提倡英才教育目标,早期分化培养,课程性质大相径庭,训练学生各得其所的意识和能力。其三,社会流动的趋势影响教育改革和教育结构。现代社会的流动趋势是水平流动普遍化、纵向流动上倾化、竞争性流动占主导地位,所以教育改革要根据社会结构的需要来选择和分配人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同时还要调整教育结构去适应多样化人才的需要,满足社会民主化的要求。第四,社会流动还通过影响价值观而对教育思想、教育愿望和个人成就动机产生影响。现代社会流动性大,对名利的追求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教育的功用性价值由此被抬高,教育思想偏重于个人本位,学习动机多源于对较高社会地位和角色的追求。2.教育对社会流动的作用社会学家哈维格斯特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将成为个体向上流动的主要途径。人们越来越相信,高速率的社会流动,尤其是通过教育的社会流动,将减少贫穷阶层儿童中的英才浪费,并使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活动效率更高。教育还是促进社会职业结构合理化的动因。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素质的逐步提高,各种职业对于就业所需要的教育水平也水涨船高,雇主通过教育这一标准来选择雇员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柯林斯的“1938—1947年度美国的全国性调查”和“1967年圣弗兰西斯科地区的调查”表明:职业结构在教育系统内已被设计好了。川教育事业的普及和发展也影响着社会流动的形式。正是由于教育事业的普及和发展,社会才由传统的过去走向开放的现代,才出现竞争性的社会流动和规模较大的水平流动。随着我国“和谐社会”战略和“工业返哺农业”行动的实施,各阶层之间的社会距离和经济收入差别正逐渐缩小,阶层之间的主要差别将是消费形式和休闲方式,而这两者受教育的影响较大。

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的分析

结合父母的经历和自己的经历,试述你对社会流动的理解,并分析我国社会流动的特点。 班级:2012春社工课程:社会学概论(本)姓名:张华学号:123100120179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流动也随之不断的变化着。在现代社会之前,个体在社会层级中的位置主要是有先赋性因素决定的。直到现在社会,个体的社会阶层位置才是获致的,而不是一出生就已经注定了的。社会阶层的划分与社会流动密切相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阶层也发生着变化。对于社会阶层的研究,日益引起学者的重视。社会阶层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描述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内容、形式、形成的层次和分布形态,其目的是研究社会阶层结构分化的质变过程。社会流动主要指个人跨越阶层边界的过程,即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过程,或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根据其流动的方向可分为水平流动与垂直流动;根据不同的参照基点可分为代际流动与代内流动;根据流动原因可分为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 当代中国社会可分为三大阶层,分别为精英阶层,中间阶层以及弱势阶层。国家制度、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个人因素等影响着社会各阶层的流动,而关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特征表现,从流动的方向、流动的机会、流动现状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当代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社会分层逐渐明晰、社会流动逐渐加的趋势,其中,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同一类社会现象从两种不同的视角所做的描述。构建一个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创建体现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之一。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2001年的调查表明,当代中国属于弱势阶层的农业劳动者阶层占总就业人员的42.9%,社会中间阶层只占其中的18%,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的社会阶层结构,还只是一个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雏形,还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明显具有自发性、过渡性和半封闭性。比例应该小的农业劳动者阶层没有小下去,而应该大的社会中间阶层却没有大起来。就目前中国社会阶层流程的形态而言,虽然己经不是传统的金字塔形,但还是个中下级阶层偏大的洋葱头形。对当代中国社会来讲,合理的阶层结构应该是社会中间阶层占大多数的橄榄形结构。我国目前的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八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1、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 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不同而呈现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现象和过程。 2、社会资源:是指人们所能占有的经济利益、政治权 力、职业声望、生活质量、知识技能,以及各种能够发挥能力的机会和可能性,也就是能够帮助人们满足社会需求、获取社会利益的各种社会条件。社会资源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稀缺性,二是有用性。人们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不同,既成了对人们社会地位高低的评价依据,也成了人们社会分层地位的基本标志。 3、社会分层具体表现为人们在社会地位方面的差异。 社会地位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社会成员通过各种途径(出生、继承、社会化、就业、创造性活动等)占据种种不同的社会地位,获得种种不同的社会身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 4、社会分层的根源在于社会分工和私有制。 5、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的特点:第一,阶级分层 反映了阶级社会里社会分层的本质特征。第二,社会分层并

不都是阶级分层,不能把社会分层等同于阶级划分,不能对社会分层简单化。第三,社会分层是一种历史现象。第四,社会分层必然导致社会冲突。 6、西方社会学关于社会分层的理论有多种,但其中影 响最大的是韦伯的分层理论和帕雷托的精英理论。 7、韦伯的分层理论。韦伯主张从收入、权力、声望三 个角度划分人的社会地位。这三种东西在任何社会都是有价值的和稀缺的,因此在各种社会中,人们总要追名、逐利、争权,社会分层结构就是用等级秩序将上述活动纳入制度化轨道。韦伯的分层理论对西方分层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后的分层理论都是源于韦伯的分层理论。 8、帕雷托的精英理论。精英,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社会 集团,而是指那些具有特殊才干,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能力的社会成员。这些在不同领域获得最高分数的人可以划归一个等级,即精英人物。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精英的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 9、社会阶级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处于相同地位 的人们所组成的一种大的社会集团。

教育对社会流动、社会分层和就业的影响

教育对社会流动、社会分层和就业的影响摘要:当今教育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就单高考这一个社会热点每年都会引起社会极大地关注,我是经历过高考的人,每年高考,政府都要派出大量警车维持交通秩序,并且社会各界也都自愿发起活动为高考生提供方便。电视台也专门推出高考系列节目邀请各行业专家让他们以自己的角度来讨论高考。这些足以反映社会各界对高考得重视。所谓十年磨一剑,经历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们最终的目的就是在高考考场上取得好成绩,进入一个自己理想的大学,从而改变自己的一生。可见,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也正是社会如此关注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仅从个人角度来分析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够的,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也是巨大的,教育通过改变个人来改变社会,所以我们有必要来探讨教育对社会的影响。本文将主要论述教育对社会流社会分层和就业的影响。 关键词:教育社会流动社会分层就业 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叫做社会流动。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教育之所以能够影响社会流动主要是人们通过教育提升了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竞争力进而提升了自己的社会阶层。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教育来提升自己的社会阶层,尤其是农村的孩子,由于父辈们没有给他们提供很好的条件,他们在社会关系、社会资源方面与城里的孩子相比有很大的劣势,这就造成了农村和城里的孩子在一开始社会阶级就存在差异,并且由于没有父辈们的有效支持,他们只能通过高考这一条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是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唯一有效的途径。对于城里的孩子,教育同样重要,城里的孩子虽然社会资源比农村的孩子好些,但并不能决定什么,社会的激烈的竞争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来适应社会,可以说教育几乎是所有人在将来有所成就的必经途径。通过受教育提升了自己社会阶级的人们就会从下一阶级跃升至上一阶级甚至更高的阶级,从而促成社会流动,可以说教育是社会流动的主要动力也是主要方式。

关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认识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众所周知,印度的种姓制度已经有2000 多年的历史,在这种制度下,印度社会被分为社会地位不同的四种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社会不平等是以“等级”的形式存在的,在罗马就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到了19世纪,人们广泛使用“阶级”和“阶层”概念来描述社会中人们的地位等级。而从这些现象看来,我们就可以明确社会分层是建立在制度,法律,规范和社会结构基础上的,比较稳定持久的,已经制度化的社会不平等关系。因此,社会分层是依据一定的同一性标准,把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虽然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在不断的提高,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种姓制度依然以各种方式顽固地存在着。广大低种姓的民众和“贱民”依然没有土地,被逼在有辱人格的条件下工作,并且接受着高种姓人的虐待。翻开报纸,几乎每天都有种姓暴力的报道,或因种姓不同通婚而自杀,被杀,被烧,被裸体游街的;或因不同种姓间的世仇而血腥残杀的。至于低种姓民众在各种场合被歧视,被隔离,受虐待,受排挤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种种迹象表明社会分层早已经根深蒂固。 但是归根到底,怎么会出现社会分层呢?我想只有更好地理解社会分层的基础才能更好去认识它的现象。 根据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对社会分层理论的认识,他认为其是多维的。而在后来,他的方法被其他社会学家逐渐细致化和扩大化,最后提出了划分社会层次结构的三重标准,即财富---经济标准,声望---社会标准,权利---政治标准。 韦伯认为,财富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遇,这就是个人用其经济收入来交换商品与劳务的能力,即把收入作为划分社会阶层,阶层结构的经济标准。穷人更穷,富人更富。这句流传在民间的话,似乎一语道破了现在社会阶层的经济现状,多少人想通过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可是终其究竟,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如愿呢? 社会标准指个人在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获得的声誉与尊敬。在西方分层理论中,常常按这个标准把不同的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的社会身份群体,即那些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的生活方式,并能从他人那里得到等量身份尊敬的人所组成的群体。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经常说到的“暴发户”,不少的暴发户总以为自己的经济环境得到很好改变可以获得社会的认同,但是他们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想要处于的那个社会阶层,从一开始就不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所以要想获得认同获得尊重,我想确实需要很大的努力来改变这个社会角色。 政治标准指权力,权力不仅取决于个人或群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也取决于个人或群体在科层制度中的地位。虽说是划分社会地位一个不可缺少的标准,但是引出的问题和影响却不少。前几天,辽宁的一女大贪官被依法判处死刑,贪污金额接近一亿,一个小小的土地局科长竟然靠着不断的贪污,直升

对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认识

对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认识 社会角色的变迁导致了社会流动,社会流动同时也影响和改变了社会角色。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当我们从一个角色转变为另一个角色的时候,我们就极有可能就会造成一种社会流动。当一个人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过程叫做社会流动。也就是说这种社会角色的转变过程就是社会流动。 台湾艺人林志颖,他的生平可以说是众多角色的扮演,而且扮演得也非常成功。林志颖是集职业赛车手、歌手、演员、企业家、摄影师、摩托艇手(新的挑战)、台湾网络协会身兼数职的要员、美国/内地/台湾众多官方形象及公益代言人等等多重身份于一身。跨界之大、涉及领域之多,令人惊叹。(引用百度百科)。林志颖的这一生经历过好多不同职业的转变,也是社会角色的转变。同时他可能一人兼数职,也就是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他的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种类之多与角色之间彼此差异较大,实属不易。 另外这种角色地不断更改交替的过程造成了一种社会流动。比如说他从歌手,演员到去服兵役(其实他有服过两年兵役的,而且在部队里也非常优秀),当他不在是演员,歌手的时候,别人就会顶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歌手演员,就不会让这个位置空着。而他也以另外一个身份融入到另一个集体里,这时他就是一个普通的战士。这样就造成了社会流动。人们的职业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有所变动,同时社会角色也发生了改变,因此带动了另外一些人的社会职业以及社会角色的变动,这样的更替让社会流动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就像小河流水一样,永远是新生命。 同时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也是一种社会流动。很早以前,人们就有了阶层的概念,那时的人们争先去考状元,为的是出人头地,进入另一个社会阶层。当某个书生成功地考取了状元后,他将取代原来的官吏,而他也从低卑的阶层跃进了中层,而相对的各种剥削或者那些官员的退休以及触犯刑法的官员被撤,总之有人走了,就会有人来接替他的位置。不管哪个阶层都如此,这样的流动让社会处于一种和谐的氛围中。 社会流动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威胁,有的人被迫要改变自己原来的角色,高兴或是不高兴都要接受这个被社会给予的角色,还要努力扮演好他。如果扮演不成功,那么你就可能沦落到更下层。总之社会角色与社会流动时彼此影响的,他们的存在是让社会更加的充满生机。 社会角色与社会分层的彼此关系与影响。社会角色在社会中的每个层面都有自己的地位,人们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也就有不同的社会角色,也就需要我们努力扮演好我们

11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学概论 自考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一、单项选择题 1. (P207)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 A ) A.私有制与社会分工 B.社会人员的大规模流动 C.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 D.企业文化不同 2. (P207)广义的社会不平等即社会差别,指个人或群体间的( B ) A.等级差异 B.任何差异 C.年龄差异 D.性别差异 3. (P207)对社会不平等持广义意见的代表是( D ) A.孟德斯鸠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卢梭 4. (P207)狭义的社会不平等指个人或群体间的( C ) A.任何差异 B.文化差异 C.等级差异 D.年龄差异 5.(P208)以血统、血缘和职业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等级制度是( C ) A.种族 B.民族 C.种姓 D.氏族 6.(P208)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的人群是( D ) A.家族 B.阶层 C.民族 D.种族 7.(P208)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互相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是( B ) A.种姓 B.等级 C.种族 D.人种 8.(P210)分工理论最早的阐发者是( B ) A.卢梭 B.亚当·斯密 C.法约尔 D.孟德斯鸠 9.(P210) “分工”概念最早出现于( A ) A.《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B.《资本论》 C.《社会分工论》 D.《家庭、国家和私有制的起源》 10.(P210)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书的作者是( A ) A.卢梭 B.孟德斯鸠 C.亚当·斯密 D.圣西门 11.(P210)首次系统地进行社会不平等研究的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 A ) A.卢梭 B.亚当·斯密 C.马列比 D.杰克林 12.(P212)社会分层的实质是( C ) A.政治治地位不同的人群的划分 B.经济地位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划分 C.社会资源在社会中的不均等分配 D.体质形态不同的人群的划分 13.(P213)帕累托认为,统治精英阶级的构成及其地位不是恒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统治集团中成员的升迁或沦落都可能发生。这表述的是帕累托的( D ) A.精英阶级理论 B.精英种族理论 C.精英种姓理论 D.精英循环理论 14.(P213)(10年真题)韦伯主张从三个维度来行社会分层,即( A ) A.经济、政治和社会 B.经济、政治和教育 C.经济、政治和文化 D.政治、文化和教育 15.(P213) “历史是埋葬贵族的坟墓。”这句话出( A ) A.帕累托 B.马克思 C.涂尔干 D.摩尔 16.(P214)(11年真题)认为社会分层是社会不平等的体现,在各个时期、各个社会中普遍在,是因为社会运行过程的需要。这是( C ) A.进化论社会分层理论 B.冲突论社会分层理论 C.功能主义社会分层理论 D.韦伯社会分层理论 17.(P214)冲突论的社会分层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达伦多夫 B.伦斯基 C.布劳 D.齐美尔 18.(P215)功能主义和冲突论的社会分层理论经过了激烈的争论后,产生了一种折中的社会分层理论,其代表是( B ) A.戴维斯 B.伦斯基 C.摩尔 D.布劳 19.(P218)改革开放以后产生的新的社会阶层中,产业工人阶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 ) A.农民工 B.商人 C.公司职员 D.一线工人 20.(P219)中国规模最大的一个阶层是( C ) A.经理人员阶层 B.办事人员阶层 C.农业劳动者阶层 D.产业工人阶层 21.(P219)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的变动是 ( B ) A.社会分层 B.社会流动 C.社会控制 D.社会管理 22.(P219)被社会学界认为是第一部用现代观点论述社会流动的著作是( D ) A.《国富论》 B.《资本论》 C.《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 D.《社会流动》

社会学_中国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课程:社会学 题目:我国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及“关系”对社会流动的影响院系:地球科学系 班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901 姓名:范甬杰 学号:3090103494 老师:连连

我国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及“关系”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范甬杰 浙江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901 【摘要】:笔者对中国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分析了“关系”在社会流动中的一些现象与影响,最后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字】:社会分层社会流动关系 序言 中国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时期,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社会分层和流动也处在一个中国特色中,而在社会中,“关系”这个词又不断地突显出来,人们痛恨着别人所拥有的“关系”,又不断地寻找和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关系”来实现自己的升职之路。

一、中国的社会分层 中国的社会结构很复杂,各种专家们也根据分层的标准不同将中国的社会分层定义成各种形式,有“十大阶层说”、“十二阶层说”、“七阶层说”等等。由于笔者见识短浅,将中国的社会分层简单的分成农民、工商及政府当权者。农民阶层指拥有农村户口,依靠农地的收入生活的,也包括替人打工却没有拥有固定工作的农村户口人群。政府当权者即各种公务员,“吃皇粮”的人,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除农民和当权者阶层之外的就是工商阶层,包括常年在外有固定工作的农民工,工厂里的工人及技师、学校老师、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的工勤人员,各种从事经济活动的商人及公司管理者等等。 当代中国农民阶层毫无疑问处在社会的底层,但是工商阶层和当权者阶层无法绝对的定义谁处在高层,工商阶层在推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的力量不亚于当权者阶层,其威望及贡献甚至超越了当权者,当权者的收入可能会低于部分工商人员,但是权力完全压倒工商阶层,所以笔者将这两个阶层放置在同等位置。 二、中国的社会流动 农民、工商、当权者三个阶层形成了一定的倒三角结构,将农民流动到工商和当权者阶层可说是垂直流动,但是工商和当权者之间的转化称为垂直流动略微不妥,所以将不同层次间的流动称为跨层流动,同一层次的流动称为层内流动,而层内流动中往更高职位流动称为层内向上流动,被贬职被称为层内向下流动。

对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认识

对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认识 结合社会学所学相关理论,包括角色理论,社会互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等,谈谈对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认识。 我们可以了解,社会分层是以一定的标准区分出来的社会集团及其成员在社会体系中的地位层次结构、社会等级秩序现象。在目前的西方社会学研究中,社会分层与阶级、阶层经常混同使用,以分层研究取代阶级、阶层分析。而当前我国社会学研究中,社会分层概念与阶级、阶层概念并用。社会分层的意义较为宽泛,并涵盖阶级、阶层。一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意见认为,分层内容具体包括阶级、阶层、层界。社会流动,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叫做社会流动。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从社会分层来说,从我们的封建帝制开始,我们便以皇帝为我们社会分层的最高一层,由他为我们做决策,我们的一切都是为了他服务,曾经,君主主导人们的一切,当时人们的生死,当时的加官进爵,当时的工作,全都受到影响。然而社会流动就是说人们的加官进爵时,从一个身份变到另一个身份的转变过程。 从社会角色理论来说,每个人都扮演不同的角色。先从先赋角色上来说,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们面前我们就是他们的血亲,虽然我们是亲人,但是在社会分层上,可能我们处于不同的阶层。我们的叔叔可能是政府高官,高高在上的为国家处理事物,而我们自己的父母则可能只是最普通的农民,我们的社会阶层相差很远,但是对于我们的归属角色来说,就不会有阶级间的隔膜,我们会像普通的一家人,一起聚会聊天,教育小辈。所以从这上来说,社会分层在先赋角色上起到了不尽相同的作用。 而对于自制角色来说,这是我们努力所取得的角色,我们自己通过不断的努力而成为该阶层的一员。通过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我们从一个阶层迈向另一个阶层。在此时,通过我们自身的决定和努力,可能会从原来的阶层迈进更高的阶层,也有可能因为自己的失误从原来的阶层退到更低的阶层。这就是我们联想到了古时皇家的篡位事件,成王败寇,就是这个社会分层的一个体现,王子们倘若成功的取得王位,则就会成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什么都是他说了算,还可能会解决那些与他争王位的血亲们,这是对于那些失败的人来说,则几乎再也没有恢复的希望,只能任新帝宰割,也许会失去生命,或者终生不能在施展才能,被囚禁。社会分层在这以后就有了明显的显现,从我上边的例子来说,就可以知道我们社会分层对曾经的古代人的影响。还有就是平民百姓,他们几乎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封建帝制的古代,他们没有人权,谁有权力谁就掌控那些人的生命。倘若他们不幸的遇到了一个暴君,那血流成河也就是早晚的事了。曾想秦始皇虽统一六国,还在经济上同意了货币,还有文字等等,他是当时社会分层中的最高阶层,他做了很多有益于人们的事情,可是后来又修长城又建兵马俑,还有阿房宫,使得大量的劳动力被充公,客死他乡,家人连尸体都找不到。给广大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因此在那个时代,很多人会想要努力进学,从最底层越上枝头,不再为他人任意妄为。这个时代的社会流动不仅是为了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而是更大程度上的保全自己。那个时候,人们作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不得不去做一些很卑微的事情,或者拼命的不择手段的向上一个阶层攀爬,作为工作的一员,想的不仅是目前自己怎么样,怎么更充分的表现自己,还有不断的拓宽自己的关系网,使得自己能够更方便的上位,到上一个阶层充分的表现自己,让人赏识自己

社会分层与流动复习提纲

社会分层与流动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 1、社会分层: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主要包括阶级分层和阶层分层。 2、社会流动: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从一种社会地位或社会阶级、阶层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阶级、阶层变化的过程。换言之,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3、结构性流动:是指在某些社会结构层面上发生的社会流动,这种社会流动是由于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而造成的人们社会地位的变化。它具有流动规模大、流动速度快,变化急促等特点。 4、获致性特征:指的是靠个人后天的努力而获得的特征,比如学历或者专业技能等。如果人们的经济社会地位是靠获致性特征取得的那么这种社会就会比较公平。 5、布劳-邓肯的地位实现(获得)模型:是社会流动研究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分析方式,它主要考察和比较先赋性因素如家庭背景和后致性因素如个人能力、进取心、教育水平等对个人职业地位获得所产生的影响。认为家庭背景及一些先赋性因素决定了社会经济分层;但个人的一些致获性因素如个人的系列经历与运气,对社会分层也起决定作用。 6、没有资本家的资本主义:是指不存在一个可以“发号施令”的本土私有财产者阶级,“技术专家-管理精英”占据着权力结构的顶端,并且与新政治官僚和民意的知识分子组成了联盟的一种资本主义形式。 7、社会封闭:指的是某些社会群体所采取的一种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社会行动,即把资源和机会局限于一小部分拥有特别资格的人的范围内。也就是说,拥有较多社会、政治、经济权力的群体,为了使自己的利益得以最大化,垄断一些重要的资源和机会,以确保只有他们才能享受这些资源和机会。 8、女性主义:又称女权运动、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9、个体化不平等:这一概念是由贝克提出来的,是指生活方式和消费时间可以弱化工作认同或者其他性质的身份认同。贝克指出个体化的不平等已经取代传统社会原有的不平等,产生了一种新的不平等结构。

社会分层与流动专题研究

社会分层与流动专题研究 [摘要]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是社会结构的静态面与动态面的双重反映!本文是基于当今学者们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基础上,对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理论渊源,以及我国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现状作了一个初步的概述,正确把握社会分层和流动的关系,体现社会公平,从而对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与理论基础。 [关键词]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研究 一、社会分层理论渊源 分层最初是个地质学的概念,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分层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不同,在社会地位上呈现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现象和过程。社会学家们借用这个概念来解释社会的纵向结构,在这里所说的社会分层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它是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过程与现象。在社会学界,基本上认为社会分层根源在于社会差别的存在,正是因为有了差别的存在,就意味着有高低和层次之分,因此只要有社会差别就会有社会分层。 在西方社会学中,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马克思·韦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的核心是划分社会层次结构必须按照三重标准,它们分别是财富、威望和权力。首先,财富是经济标准,他认为依据财产的差别,就可以把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的阶层;其次,威望是社会标准,他认为个人在所处环境中得到的声誉差别,可以把社会成员划分成不同的身份群体,从而来划分阶层;最后,权力是政治标准,权力地位取决于人们强行实行自己权力的可能性和程度,权力最关键的来源是阶层制,在他看来,这三个标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又可各自独立来划分阶层结构。韦伯的三位一体社会分层理论对社会学界影响很大,也正是由于这一理论的出现,在方法论上,形成了与马克思“一元阶级分层理论“相对应的多元分层理论。美国社会学家沃纳继承和运用了韦伯的多元社会分层理论,他提出了六个阶层的划分方法:上上层,指老财阀,他们不但拥有大量的物质财富,而且具有上流社会特有的生活方式;下上层,指新财阀,他们实际上是一些暴发户,虽然在财产上不少于上上层,但却没有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上中层,也就是高级白领阶层,如医生、教授等;下中层,指所谓的下层白领阶层,如秘书、工厂职员等;上下层,就是所谓的蓝领阶层,如工厂里的技术工人,农业技术工人等;下下层,指一些没有技术专长的体力劳动者和失业者等。 除此之外,西方的社会学家还根据人们在职业分工工资收入和身份威望等方面具体而细微的差别,把社会成员划分为连续排列的若干个小层次,西方社会分层理论发展成了三大派别:第一派是阶级学派,仍主张划分社会的各阶级,这一派有两个分支:一支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以怀特为代表,另一支是以高德索普教授为代表的新韦伯学派,因为他强调从非经济资源的占有来划分社会阶层;第二派是以美国的戴蒙为代表的主张以职业声望来划分阶层;第三派是以布迪厄为代表的以人的消费嗜好或者是偏好来划分阶层。 二、社会流动理论渊源 社会流动也称“社会位移”,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社会位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 ?社会地位及其差别 ?(一)自然差别与社会差别 ?(二)社会地位:社会关系之网中的各个纽结。社会成员通过有关途径(继承、制度分配、社会化、创造性活动等)而获得、占据了各种社会地位,这些社会地位不仅能使他同其他人相互区别开来,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相关的权利、义务而规范、制约着他所参与的社会交往过程。 (三)个人社会地位的多重性:场合、素质。 ?社会分化及其类型 ?(一)社会分化及其后果:同质?a?a异质。 ?(二)社会分化的类型 水平分化:将社会成员分为不同类型的地位群体,这些群体从公认的社会价值序列看不存在高低差别,即他们的生活境况、互动影响力大体相等。 垂直分化:将社会成员分为不同层次的地位群体,这些地位群体从公认的社会价值序列看存在着高低差别,即他们的生活境况、互动影响力各不相同。 由垂直分化所造成的差别叫做社会不平等。 ?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 ?(一)阶级、阶层:一般是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 ?(二)社会不平等 ?(三)分层研究的理论视角 社会不平等? ?一日,有中国、俄国和印度三个国家的穷人,各自推选了一名“ 代表” 来到天堂,询问上帝各自的“ 平等机会” 。上帝对“ 俄代表” 说:俄国的穷人需要50 年才有平等机会。“ 俄代表” 大哭道:我是见不到了。上帝又对“ 印代表” 说:印度的穷人需要100 年才有平等机会。“ 印代表” 也大哭道:我是见不到了,可能连我的儿子都见不到了。这时“ 中代表” 连忙问:那我们呢?不料上帝大哭起来:中国呀,连我都见不到了。 中国社会不平等的表现及根源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 ?从1949年到2001年,父亲的干部身份都是影响子女获得干部地位的最主要因素。父亲具有权力资本的那些人比一般人更易于成为干部。在控制了父亲受教育程度这个自变量的情况下,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1倍 解释社会不平等的三种理论 ?马克思主义。市场中的竞争,特别是肆无忌惮的资本,是不平等的源泉。用国家的再分配来代替市场的机制。 ?自由主义。有权力介入的再分配才是造成社会不平等的根源。相反,市场机制才会提供平等的可能。 ?新制度主义。上述两者都是把不平等看作是某种经济整合机制的固有特征,而忽略了这种机制所身处其中的制度环境。 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33

社会分层与流动概述 一、社会分层含义 ?★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指社会成员因获得社会稀缺资源的不同而形成的高低有序的社会等级结构现象。社会分层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研究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方法,是地质学概念移植的结果。 稀缺资源(通常成为分层的标准)主要包括: ①权力(权威):个人或群体不管别人意志而控制或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依据韦伯研究, 权力来源于传统、优秀品质、法律制度。②财富指个人或群体所有全部经济财产。收入指个人或群体在特定时间内的以货币为单位的经济收益。③声望指一个人从他人那里获得的良好评价与社会承认。 二、社会分层研究主要内容 ★1、社会分层的标准及社会阶层的特征: ①马克思阶级划分标准;②韦伯的三维标准;③帕森斯的职业分层标准;④沃特六层次标准。★2、社会分层测量: ①不平等指数;②基尼系数;③恩格尔系数;④五等分法;⑤社会经济地位量表。 三、社会分层的必然性与影响 1.社会分层的必然性: ★稀缺资源的有限性; ★社会个体之间差异的存在; ★社会竞争的优胜劣汰性。 2.社会分层的影响: ★适度的分层形成激励机制,有利社会进步; ★合理社会分层结构有利于社会稳定; ★过度的社会分层是社会认同、社会稳定的障碍。 四、社会流动含义与分类 1、社会流动含义: ★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叫做社会流动。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2、社会流动分类: ★ A. 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 ★ B. 异代内流动与代际流动; ★ C. 自由流动与结构行流动。 五、社会流动的原因与意义 1、社会流动的原因: ★自然环境变化原因;★人口密度差异原因; ★社会制度原因。 2、社会流动意义: ★社会流动是个人发展与生活改善的基本途径: (1)资源与机会获得;(2)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 ★社会流动是社会进步发展机制: (1)合理的社会流动形成新陈代谢的社会机制,保持社会活力;(2)合理的社会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3)合理的社会流通形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差异,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4)历史表明,社会流动性高的社会都是发展较快的社会。 六、研究方法及学习意义 1、研究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