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国家高程基准与56黄海高程解析

85国家高程基准与56黄海高程解析

85国家高程基准与56黄海高程

85国家高程基准是指以青岛水准原点和青岛验潮站1952年到1979年的验潮数据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所定义的高程基准,其水准点起算高程为72.260米。

56年黄海高程基准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该原点以“1956年黄海高程系”计算的高程为72.289米。

两个高程转换时很简单的,加上他们之间的差值就可以了,56黄海高程=85国家高程基准+0.029,比如说85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程是52.326,那么转换为56黄海高程的话,就是52.326+0.029=52.355

各种高程的换算关系

港口水利工程高程、水位关系转换 56黄海高程基准和85国家高程基准的关系 国家85高程基准其实也是黄海高程基准,只不过老的叫“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新的叫“1985国家高程基准”,新的比旧的低0.029m 我国于1956年规定以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程系统,从而结束了过去高程系统繁杂的局面。但由于计算这个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并用精密水准测量接测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得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和1956年黄海高程的关系为: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0.029m。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废止。 各高程系统之间的关系 56黄海高程基准:+0.000 85高程基准(最新的黄海高程):56高程基准-0.029 吴淞高程系统:56高程基准+1.688 珠江高程系统:56高程基准-0.586 我国目前通用的高程基准是:85高程基准

一直没搞清楚56黄海高程基准和85高程基准的关系!总算搞明白了!还不明白的看一下吧! 标高/绝对标高/高度/建筑标高/结构标高 绝对标高:相对对海平面的高度, 海平面的标高规定为0,在以上的为正值, 以下的为负值,相平的为0,也叫海拔高度,高程 相对标高:对于一个地区, 通常市政国土部门会测量出某个特定的、固定的点的绝对标高, 其他的测点相对于绝对标高的高度,其上为正,下为负; 建筑标高:建筑标高和结构标高差别在于装修,通常情况下,施工放线会在结构高度上作出而不是装修高度,一些地区经常忽略掉建筑标高和结构标高的差别。 以上的量单位只能是米(m)高度,值具体的、竖直方向上的距离 只能为正或者0,不能为负数,单位是毫米(mm) 在生产建设和手工计算习惯意识里, 标高;是在建筑房屋时所用的一个术语,一般都是建筑第一层地面是0点,在建筑方线时以这一平面为基点,向下或向上算高度! 高程;通俗地讲,就是某一水平面或一点,与相对照的海平面平均高度的高差,其高程即海拔为多少米,称为水准点。 从某一指定基准面起算的地面点的高度,称为高程。由于选用的基准面的不同,因而可产生不同的高程系统。采用平均海平面,即大地水准面作为高程起算面建立起来的高程系统,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这

高程控制方案

高程控制方案 1.2.1 网点布设 1.高程网点布设的准备工作:确定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避开交通干道主路、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振动区以及其他可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点。 (2)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在建筑区内,其点位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建筑物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邻近建筑物基础的深度。 (3)基准点、工作基点之间宜便于进行水准测量。当使用电子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观测时,应尽可能使各点周围的地形条件一致;当使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时,用于联测观测点的工作基点宜与沉降观测点设在同一高程面上,点间高差不应超过±10mm,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应设置上下高程不同但位置垂直对应的辅助点,以传递高程。 2. 高程网点布设的实施: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标石的选型及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准点的标石应埋设在基岩层或原状土层中,可根据点位所在处的不同地质条件,选埋水准基点可按高程控制点标石的型式进行埋设; (2)高程控制点标石的型式: 1)基岩水准基点标石应按图1-1的型式埋设:

图1-1岩层水准基点标石(单位:cm)1-抗腐蚀金属标志;2-钢筋混凝土井圈;3-井盖; 4-砌石土丘;5-井圈保护层 2) 浅埋钢管水准标石应按图1-2的规格埋设: 图1-2浅埋钢管水准标石 3)混凝土三角高程点墩标标石应按图1-3的规格埋设:

(a)岩层点墩标(b)土层点墩标 图1-3混凝土三角高程点墩标标石 4) 铸铁或不锈钢墙水准标石应按图1-4的规格埋设: 图1-4铸铁或不锈钢墙水准标石(单位mm) 5) 混凝土三角高程点建筑物顶标石应按图1-5的规格埋设: 图1-5混凝土三角高程点建筑物顶标石(单位cm) (3)工作基点的标石可按点位的不同要求,选埋浅埋钢管水准标石、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或墙脚、墙上水准标志等。 (4)标石的型式:可按本施工工艺高程控制点标石的型式的规定执行。特殊土地区和有特殊要求的标石规格及埋设,应另行设计。

基准点埋设方法

沉降观测方法 起算点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沉降测量的成果,我司施工期间的施工监测工作中,拟在南北两岸均设置深式监测基准点。施工及运营期间对这些基准点进行保护,作为本工程长期变形监测的基准。 高程基准点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i.高程基准点应避开交通干道主路、地下管线、河岸、滑坡地段以及其它可能使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方; ii.高程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水准深埋基准点设计图及埋设方法 深埋水准点的埋设结构如下图,标杆和套管均选用优质镀锌 管,保护管采用Φ65mm,标杆采用Φ25mm,镀锌管性能较好 ,能满足长期使用的要求。 埋设施工流程如下: 1.钻孔,设备安装作到稳固、周正,并且天车、立轴、孔口 中心成一线,保证开孔质量,施工中采用正循环钻进方法, 钻孔同时记录地层分布,确保深入第二含水层5m以上深度; 2.清孔换浆,钻孔结束后,清除孔内沉渣,配置新鲜优质泥 浆,粘度18~19,比重1.05左右,注入钻孔替换孔内泥浆; 3.保护管安装,清孔同时作好下护管的准备工作,丈量好长 度,将标底连接在护管底部,按顺序逐节下入并记录,确保 一次准确到位; 4.压标,使用钻机主动钻杆将保护管压到设计位置,再将保 护管返提40cm,保证标底不受上部土体变形的影响; 5.标杆安装,按设计深度下入安装好扶正器的标杆,下入到 标底的接头处时将标杆顺时针旋转,使标杆、标底接头对接拟紧,注意上扣长度,并轻拉标杆确保与标底对接情况; 6.安装标头装置,做窨井保护。 平面基准点设计图 在水准基准点的砌体种插入平面控制点标志,平面控制点标志可采用长为30-40cm、Φ14-Φ20钢筋,钢筋顶端应锯十字标记,底端5cm处弯成勾状。如下图:

海拔高程换算

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 1985国家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60米。 废黄河零点高程”=吴凇高程基准-1.763(米)[南海] 废黄河零点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0.161(米) 废黄河零点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0.19(米) 1956年黄海高程”=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0.029(米) 1956年黄海高程”=吴凇高程基准-1.688(米) 1956年黄海高程”=珠江高程基准+0.586(米)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1956年黄海高程-0.029(米)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1.717(米)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珠江高程基准+0.557(米) 高程基准是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原点。国家高程基准是根据验潮资料确定的水准原点高程及其起算面。目前我国常见的高程系统主要包括“1956年黄海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和“珠江高程基准”等四种。 1.“1956年黄海高程” 我国于1956年规定以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叫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程系统,从而结束了过去高程系统繁杂的局面。该高程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1956年黄海高程”=“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0.029(米) “1956年黄海高程”=“吴凇高程基准”-1.688(米) “1956年黄海高程”=“珠江高程基准”+0.586(米) 2.“1985国家高程基准” 由于“1956年黄海高程”计算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叫“1985国家高程基准”,并用精密水准测量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废止。1985国家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60米。习惯说法是“新的比旧的低0.029m”,黄海平均海平面是“新的比旧的高”。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1956年黄海高程”-0.029(米)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1.717(米)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珠江高程基准”+0.557(米) 3.“吴凇高程基准” “吴凇高程基准”采用上海吴淞口验潮站1871~1900年实测的最低潮位所确定的海面作为基准面,该系统自1900年建立以来,一直为长江的

海图基准面、深度基准、标高等常用参考标准

1.平均海平面(mean sea level) 计算平均海面最简单的方法是算术平均方法。可分为日平均、月平均、年平均和多年平均海平面等。一般以多年的年平均海面的平均值作为长期的平均海面。 2.高程基准 目前,我国采用的是“1985国家高程基准”。它采用了1952-1979年的资料,对青岛验潮站的平均海面重新计算,以19年的资料为一组,滑动步长为一年,得到10组以19年作为一个周期的平均海面,然后再取其平均值作为高程基准。吴淞零点是以比实测最低水位略低的高程作为水尺零点。系根据吴淞站(现东海船厂内)1871年至1900年实测资料,于1901年确定一个略低于最低潮位作为吴淞零点,并于1920年引测到松江佘山,建立永久性测量标志,吴淞零点比全国统一基准面黄海平均海面(青岛)低1.63米(又说低1.717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0.029m。 3.深度基准 就大地测量而言,采用平均海面作为水深测量的基准面,可以使水深与陆地高程得以统一。但在海图编制中,常采用一个低于平均海面的参考面作为深度基准面。 4.理论深度基准面(theoretical sea level datum) 1956年起,海军司令部海道测量部在全国海洋测绘中,统一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作为深度基准面,同时也作为潮水位高度和潮汐预报水位的起算面。 根据1990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海道测量规范》(GB12327-90)规定,原来作为海洋测绘深度基准面的理论深度基准面改名为理论最低潮面。同时规定,在计算理论最低潮面时,增加2个长周期分潮进行长周期改正,因此计算理论最低潮面的分潮从11个增加到13个。 5.海图基准面(chart datum) 即海图所载水深的起算面,又叫深度基准面。 定义1:海图及各种水深资料所载深度的起算面。 定义2:海图及港口航道图中水深的起算水平面。 水深测量通常在随时升降的水面上进行,因此不同时刻测量同一点的水深是不相同的,这个差数随各地的潮差大小而不同,在一些海域十分明显。为了修正测得水深中的潮高,必须确定一个起算面,把

中国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的换算是令人困扰的一个严重问题。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多个高程系统,例外部门例外时期往往都有所区别。可以查到的资料相当匮乏。先收集整理如下。 一.常用高程系统 (1) 1956黄海高程系统 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衡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该原点以“1956年黄海高程系”计算的高程为72.289米。 (2) 1985国家高程基准 由于计算这个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从头计算黄海平衡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并用精细水准测量接测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 (3)吴淞(口)高程系统 清咸丰十年(1860年),海关巡工司在黄浦江西岸张华浜建立信号站,设置水尺,观测水位。光绪九年(1883年)巡工司根据咸丰十年至光绪九年在张华浜信号站测得的最低水位作为水尺零点。后又于光绪二十六年,根据同治十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871~1900年)在该站观测的水位资料,制定了比实测最低水位略低的高程作为水尺零点,并正式确定为吴淞零点(W.H.Z)。以吴淞零点计算高程的称为吴淞高程系,上海历来采用这个系统。民国11年(1922年),扬子江水利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确定长江流域均采用吴淞高程系。1951年,华东水利部规定,华东区水准测量暂时以吴淞零点为高程起算基准。吴淞高程系与1956年黄海高程系的基面差。江苏省水利厅于1953年以精细水准测量方法施测了佘苏线(佘山—苏州)、佘高线(佘山—金丝娘桥—高桥—张华浜)和佘张线(佘山—张华浜)等3条水准路线,观测高差纳入华东地区高程

85国家高程与吴淞高程区别.doc

85国家高程与吴淞高程区别 国家85高程基准其实也是黄海高程基准,只不过老的叫“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新的叫“1985国家高程基准”,新的比旧的低0.029m,吴淞高程系统该高程系统比较混乱,不同地区采用数值不一,如采用,需要仔细核对。 上海地区吴淞高程系基面比1956年黄海高程系基面低1.6297米。 宁波:“1985国家高程基准”注记点=“吴淞高程系统”注记点-1.87 嘉兴::“1985国家高程基准”注记点=“吴淞高程系统”注记点-1.828 85国家高程基准及高程系简介 85国家高程基准是指以青岛水准原点和青岛验潮站1952年到1979年的验潮数据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所定义的高程基准,其水准点起算高程为72.260米。 吴淞与废黄河、黄海、八五基准点的关系: 1、吴淞=废黄河+1.763m; 2、吴淞=黄海+1.924m; 3、吴淞=八五基准+1.953m。 一、吴淞零点和吴淞高程系:清咸丰十年(1860年),海关巡工司在黄浦江西岸张华浜建立信号站,设置水尺,观测水位。光绪九年(1883年)巡工司根据咸丰十年至光绪九年在张华浜信号站测得的最低水位作为水尺零点。后又于光绪二十六年,根据同治十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871~1900年)在该站观测的水位资料,制定了比实测最低水位略低的高程作为水尺零点,并正式确定为吴淞零点(W.H.Z)。以吴淞零点计算高程的称为吴淞高程系,上海历来采用这个系统。民国11年(1922年),扬子江水利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确定长江流域均采用吴淞高程系。1951年,华东水利部规定,华东区水准测量暂时以吴淞零点为高程起算基准。 二、吴淞高程系与1956年黄海高程系的基面差。江苏省水利厅于1953年以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施测了佘苏线(佘山—苏州)、佘高线(佘山—金丝娘桥—高桥—张华浜)和佘张线(佘山—张华浜)等3条水准路线,观测高差纳入华东地区高程控制网,参加国家测绘总局主持的1957年中国东南部地区精密水准网平差。平差后的水准点高程均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佘山水准基点既有黄海高程(44.4350米),又有吴淞高程(46.0647米),两者之差为1.6297米,即在上海地区吴淞高程系基面比1956年黄海高程系基面低1.6297米,远离上海的地区,同一点的两个高程值之差会略有不同。 三、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1985国家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60米

工程测量规范GB-(高程控制)

工程测量规范GB-(高程控 制)

作者: 日期: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条文说明--高程控制测量 4. 1 一般规定 4. 1 . 1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仍然沿用《93规范》的等级系列。 对于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适用的精度等级,《93规范》是按四等设计的,但未明确 表述它的地位。本次修订予以确定。 本次修订初步引入GPS拟合高程测量的概念和方法,现说明如下: 1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GPS拟合高程测量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均有很大的进展。 2从工程测量的角度看,GPS高程测量应用的方法仍然比较单一,仅局限在拟合的方 法上,实质上是GPS平面控制测量的一个副产品。就其方法本身而言,可归纳为插值和拟合两类,但本次修订不严格区分它的数学含义,统称为“GPS拟合高程测量”。 3从统计资料看(表9),GPS拟合高程测量所达到的精度有高有低,不尽相同,本次修订将其定位在五等精度,比较适中安全。 4. 1 . 2区域高程控制测量首级网等级的确定,一般根据工程规模或控制面积、测图比例尺或用途及高程网的布设层次等因素综合考虑,本规范不作具体规定。 本次修订虽然在4. 1. 1条明确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和GPS拟合高程测量的地位,但在应用上还应注意: 1四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网应由三等水准点起算(见条文4. 3. 2条注释)。 2 GPS拟合高程测量是基于区域水准测量成果,因此,其不能用于首级高程控制。 4. 1 . 3根据国测[1987]365号文规定采用“ 1985国家高程基准”,其高程起算点是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高程值为72. 2604m。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及相应的水准原点高程值为72. 289m,两系统相差-0. 0286m。对于一般地形测图来说可采用该差值直接换算。但对于高程控制测量,由于两种系统的差值并不是均匀的,其受施测路线所经 过地区的重力、气候、路线长度、仪器及测量误差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须进行具体联测确定 差值。 本条“高程系统”的含义不是大地测量中正常高系统、正高系统等意思。 假定高程系统宜慎用。 4. 1 . 4高程控制点数量及间距的规定,是根据历年来工程测量部门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便于使用且经济合理。 4. 2水准测量 4. 2 . 1关于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1本规范水准测量采用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的精度系列与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相同。虽然这一系列对程 测量来讲并不一定恰当适宜,但从水准测量基本精度指标的协调统一出发,本规范未予变动。五等水准是因工程需要而对水准测量精度系列的补充,其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仍沿用《93 规范》的指标。 2本条所规定的附合水准路线长度,在按级布设时,其最低等级的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3cm左右(已考虑起始数据误差影响)。 3本条中的附合或环线四等水准测量,工测部门都采用单程一次测量。实践证明是能达到规定精度的;因为四等水准与三等水准使用的仪器、视线长度、操作方法等基本相同,只 有单程和往返的区别;按此估算,四等水准单程观测是能达到规定精度指标的。 4关于山地水准测量的限差。

国家标准高程区别说明

85国家高程基准 85国家高程基准是指以青岛水准原点和青岛验潮站1952年到1979年的验潮数据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所定义的高程基准,其水准点起算高程为72.260米。 54北京坐标系 54北京坐标系即54国家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 西安坐标系 80西安坐标系即80国家坐标系,采用国际地理联合会(IGU)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椭球参数,大地坐标原点在陕西省泾和县永乐镇的大地坐标系。 我国常用高程系统大全: (1) 波罗的海高程波罗的海高程十0.374米=1956年黄海高程中国新疆境内尚有部分水文站一直还在使用“波罗的海高程”。 (2) 黄海高程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该原点以“1956年黄海高程系”计算的高程为72.289米。 (3) 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于计算这个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

为计算依据,并用精密水准测量接测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得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和1956年黄海高程的关系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0.029m。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废止。 (5) 广州高程及珠江高程广州高程=1985国家高程系+4.26(米)广州高程=黄海高程系+4.41(米)广州高程=珠江高程基准+5.00(米) (6)大连零点日本入侵中国东北期间,在大连港码头仓库区内设立验潮站,并以多年验潮资料求得的平均海面为零起算,称为“大连零点”。该高程系的基点设在辽宁省大连市的大连港原一号码头东转角处,该基点在大连零点高程系中的高程为3.765米。原点设在吉林省长春市的人民广场内,已被毁坏。该系统于1959年以前在中国东北地区曾广泛使用。1959年中国东北地区精密水准网在山海关与中国东南部水准网连接平差后,改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大连基点高程在1956年黄海高程系的高程为3.790米。 (7) 废黄河零点江淮水利测量局,以民国元年11月11日下午5时废黄河口的潮水位为零,作为起算高程,称“废黄河口零点”。后该局又用多年潮位观测的平均潮水位确定新零点,其大多数高程测量均以新零点起算。“废黄河口零点”高程系的原点,已湮没无存,原点处新旧零点的高差和换用时间尚无资料查考。

四大常用坐标系及高程坐标系

四大常用坐标系及高程 坐标系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我国四大常用坐标系及高程坐标系 1、北京54坐标系(BJZ54) 北京54坐标系为参心大地坐标系,大地上的一点可用经度L54、纬度M54和大地高H54定位,它是以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为基础,经局部平差后产生的坐标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大地测量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再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正规的,全面的大地测量和测图工作,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参心大地坐标系。由于当时的“一边倒”政治趋向,故我国采用了前苏联的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并与前苏联1942年坐标系进行联测,通过计算建立了我国大地坐标系,定名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因此,1954年北京坐标系可以认为是前苏联1942年坐标系的延伸。它的原点不在北京而是在前苏联的普尔科沃。 北京54坐标系,属三心坐标系,长轴6378245m,短轴6356863,扁率1/; 2、西安80坐标系 1978年4月在西安召开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会议,确定重新定位,建立我国新的坐标系。为此有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为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数据,即IAG75地球椭球体。该坐标系的大地原点设在我国中部的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位于西安市西北方向约60公里,故称1980年西安坐标系,又简称西安大地原点。基准面采用青岛大港验潮站1952-1979年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 西安80坐标系,属三心坐标系,长轴6378140m,短轴6356755,扁率1/298.

水准点引测要求精编版

当盛、36脚湖站水准点设计要求 一、水准点设计与埋设 1、在当盛、36脚湖监测站()附近不同位置各设三个水准点,并作好编号。二个基本水准点为暗标水准点,一个校核水准点为明标水准点。相互间距离以300~500米为宜,且不在一直线上。 2、水准点标石选点及埋设应按照GB 12897-91相关规定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1)基本水准点(暗标水准点)由垫层、基座、标准盖及水准点封盖组成。垫层尺寸为700×700×200(mm),砼强度等级为C10,基座尺寸为上部截面300mm×300mm,下部截面400mm×400mm,高4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标志盖尺寸200 mm×100mm,水准点砌筑维护坑上盖钢筋混凝土盖尺寸为900×900×450mm,壁厚100mm,见图1。

图1 基本水准点结构示意图 2)校核水准点(明标水准点)由垫层、基座、标志盖组成。垫层尺寸为700×700×200(mm),砼强度等级为C10,基座尺寸为上部截面300mm×300mm,下部截面400mm×400mm,高4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标志盖尺寸200 mm×100mm,见图2 。

图2校核水准点剖面图 3)、每个水准石顶面的中央应嵌入一个圆球部主铜或不锈钢的金属水准标志。标志须安放正直,镶接牢固,其顶部应高出标石面1~2cm。 3、每个水准点点位选定后,应设立一个注有点号、标石类型的点位标记,并按GB 12897-91附录A中的A2格式,填绘水准点之记。在选定水准线路线的过程中,须按附录A中的A1规定绘制水准路线图。对于水准网的结点,须按附录A中的A3格式填绘结点接测图。 4、高程引测 1)基本水准点高程,应从不低于国家三等水准点按三等水准测量标准接测,据以引测的国家水准点,在复测或校测时,不宜更换。 2)从不低于国家三等水准点或基本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标准接测校核水准点、井口固定点、井口附近地面固定点高程。 3)水准基面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基点施工要求

一、基准点设置 1、竖向位移基准点布置竖向位移观测的高程基准点不应少于3 个,基准点离所测建筑距离较远致使变形测量作业不方便,设置工作基点。高程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基准点须埋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其点位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建筑基础深度的2 倍,高程基准点也可选择在基础深且稳定的建筑物上。在工程压力传播范围之外预先合理埋设BM1、BM 2、BM3 三个基准点,为了测量方便,视现场情况设置基准点。可选用浅埋钢管水准标石或墙上水准标志等。 2、竖向位移基准点测量基准点使用前,采用假定高程系统使用精密水准仪对三个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三个基准点高程依据。 3、水平位移基准点布点水平位移基准点应基坑变形区域以外,宜设置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 4、水平位移基准点测量基准点平面坐标数据以假定相对坐标系为依据,布设导线联测三个基准点,经平差后的坐标数据做为工程基准点平面已知数据。 二、监测点布置 1、基坑及支护结构 1)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3 个。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或基坑坡顶上。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水平间距宜为20m~5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1 个。围护墙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水平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宜为2m~4m。 2)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杆件上。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 个,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钢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3 部位或支撑的端头;混凝土制成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3 部位,并避开节点位置。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3)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地质条件复杂处的立柱上,监测点不宜少于立柱总根数的5%,逆作法施工的基坑不宜少于10%,且不应少于3 根。立柱的内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受力较大的立柱上,位置宜设在坑底以上各层立柱下部的1/3 部位。

我国常见高程系统及转换关系

高程基准是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原点。国家高程基准是根据验潮资料确定的水准原点高程及其起算面。目前我国常见的高程系统主要包括“1956年黄海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和“珠江高程基准”等四种。 1.“1956年黄海高程” 我国于1956年规定以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叫“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程系统,从而结束了过去高程系统繁杂的局面。该高程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 “1956年黄海高程”=“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0.029(米) “1956年黄海高程”=“吴凇高程基准”-1.688(米) “1956年黄海高程”=“珠江高程基准”+0.586(米) 2.“1985国家高程基准” 由于“1956年黄海高程”计算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叫“1985国家高程基准”,并用精密水准测量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废止。1985国家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60米。习惯说法是“新的比旧的低0.029m”,黄海平均海平面是“新的比旧的高”。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1956年黄海高程”-0.029(米)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1.717(米)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珠江高程基准”+0.557(米) 3.“吴凇高程基准” “吴凇高程基准”采用上海吴淞口验潮站1871~1900年实测的最低潮位所确定的海面作为基准面,该系统自1900年建立以来,一直为长江的水位观测、防汛调度以及水利建设所采用。在上海地区,“吴淞高程基准”=“1956年黄海高程”-1.6297(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1.6007(米),远离上海的地区,

我国四大常用坐标系及高程坐标系

我国四大常用坐标系及高程坐标系 1、北京54坐标系(BJZ54) 北京54坐标系为参心大地坐标系,大地上的一点可用经度L54、纬度M54和大地高H54定位,它是以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为基础,经局部平差后产生的坐标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大地测量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再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正规的,全面的大地测量和测图工作,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参心大地坐标系。由于当时的“一边倒”政治趋向,故我国采用了前苏联的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并与前苏联1942年坐标系进行联测,通过计算建立了我国大地坐标系,定名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因此,1954年北京坐标系可以认为是前苏联1942年坐标系的延伸。它的原点不在北京而是在前苏联的普尔科沃。 北京54坐标系,属三心坐标系,长轴6378245m,短轴6356863,扁率1/298.3; 2、西安80坐标系 1978年4月在西安召开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会议,确定重新定位,建立我国新的坐标系。为此有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为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数据,即IAG75地球椭球体。该坐标系的大地原点设在我国中部的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位于西安市西北方向约60公里,故称1980年西安坐标系,又简称西安大地原点。基准面采用青岛大港验潮站1952-1979年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 西安80坐标系,属三心坐标系,长轴6378140m,短轴6356755,扁率1/298.25722101 3、WGS-84坐标系 WGS-84坐标系(WorldGeodeticSystem)是一种国际上采用的地心坐标系。坐标原点为地球质心,其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Z轴指向国际时间局(BIH)1984.0定义的协议地极(CTP)方向,X轴指向BIH1984.0的协议子午面和CTP 赤道的交点,Y轴与Z轴、X轴垂直构成右手坐标系,称为1984年世界大地坐标系。这是一个国际协议地球参考系统(ITRS),是目前国际上统一采用的大地坐标系。GPS广播星历是以WGS-84坐标系为根据的。 WGS84坐标系,长轴6378137.000m,短轴6356752.314,扁率1/298.257223563。 由于采用的椭球基准不一样,并且由于投影的局限性,使的全国各地并不存在一至的转换参数。对于这种转换由于量较大,有条件的话,一般都采用GPS联测已知点,应用GPS软件自动完成坐标的转换。当然若条件不许可,且有足够的重合点,也可以进行人工解算。 4、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英文缩写为CGCS2000。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全球地心坐标系在我国的具体体现,其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如下: 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2101, 地心引力常数G M=3.986004418×1014m3s-2 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rads-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高程控制测量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高程控制测量 一般规定 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依次为二、三、四、五等。各等级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四等及以下等级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五等也可采用 GPS 拟合高程测量。 首级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加密网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测区的高程系统,宜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测量时,可沿用原有的高程系统;当小测区联测有困难时,也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 1~3km,了业厂区、城镇建筑区宜小于 lkm。但一个测区及周围至少应有 3 个高程控制点。 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1 的规定。 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 i,DSl 型不应超过15″;DS3 型不应超过 20"。 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补偿误差△a 对于二等水准不应超过 0.2″,三等不应超过 0.5″。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因瓦水准尺,不应超过 0.15mm;对

于条形码尺,不应超过 0.10mm;对于木质双面水准尺,不应超过 0.5mm。 水准点的布设与埋石,除满足 4.1.4 条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将点位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或稳定的建筑物上,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当采用数字水准仪作业时,水准路线还应避开电磁场的干扰。 宜采用水准标石,也可采用墙水准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应符合附录 D 的规定。 埋设完成后,二、三等点应绘制点之记,其他控制点可视需要而定。必要时还应设置指示桩。水准观测,应在标石埋设稳定后进行。各等级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4 的规定。 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重测后,对于二等水准应选取两次异向观测的合格结果,其他等级则应将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较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取三次结果的平均数。 当水准路线需要跨越江河(湖塘、宽沟、洼地、山谷等)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准作业场地应选在跨越距离较短、土质坚硬、密实便于观测的地方;标尺点须设立木桩。 两岸测站和立尺点应对称布设。当跨越距离小于 200m 时,可采用单线过河;大于200m 时,应采用双线过河并组成四边形闭合环。往返较差、环线闭合差应符合表 4.2.1 的规定。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6 的规定。

我国常用的高程系统

我国常用的高程系统 (2012-04-15 16:31:57) 转载▼ 分类:测天量地 标签: 教育Array 高程基准是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原点。国家高程基准是根据验潮资料确定的水准原点高程及其起算面。目前我国常见的高程系统主要包括“1956年黄海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和“珠江高 程基准”等四种。

1.“1956年黄海高程” 我国于1956年规定以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 叫“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程系统,从而结束了过去高程系统繁杂的局面。该高程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 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1956年黄海高程”=“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0.029(米) “1956年黄海高程”=“吴凇高程基准”-1.688(米) “1956年黄海高程”=“珠江高程基准”+0.586(米) 2.“1985国家高程基准” 由于“1956年黄海高程”计算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 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叫“1985国家高程基准”,并用精密水准测量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废止。1985国家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60米。习惯说法是“新的比旧的低0.029m”,黄海平均海平面是“新的比旧 的高”。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1956年黄海高程”-0.029(米)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1.717(米)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珠江高程基准”+0.557(米)

基准点埋设技术交底

埋桩技术要求 一、埋设加密控制桩的外观要求 1、控制桩选用不锈钢材料或者铜质标芯,表面加工成凸形球面状,中线十字丝应该清晰而且不能太粗以保证对中的精度。应统一定做。 2、控制桩点号应采用标准字模板刻注在混凝土上,混凝土上方标注项目名称+点号,(点号由分部区分如一分部第一个加密点可写成 QN1-001以此类推),下方标注XXXX测绘或XXXXXXXX文字”,字体统一为5CM高*4CM宽,仿宋体GB2312,字体应该美观、清晰。字体和点号刻注完采用红色油漆进行喷底。 3、混凝土台使用模板浇注,提前做好埋设所用的模板,提前选好位置并把底板浇筑好(注意底板与上部的接茬)。埋石在现场浇灌,先浇灌底部(70×70×30厘米),待基本凝固后再用模板浇灌上部,并插入铜质标心,保持标心垂直和半球露出混凝土。待顶部表面基本凝固后写上点名。表面应该人工抹面,大小为30cm*30cm的标准正方形,混凝土表面不宜太高或者太低,以高于周围地面2—5cm为宜。也可以采用先预制,后现场埋设,但是埋设时也必须采用现浇混凝土进行固定。 4、控制桩应高于混凝土表面5—10mm。 整个埋设过程如下图所示: 挖坑浇底 抹面点号刻注

200 1 00300450 300250450 1501 2 3 4 5 6 广大铁路埋设控制点参考图 二、埋设的技术要求 (一)、平面控制点 1、点位分布均匀,图形结构好,在特大桥两侧均匀布设,同时考虑在基础施工完成,桥墩起来后两侧不好通视,最好在桥梁一侧也埋设一个相互通视的控制点。 2、控制点在线路横向方向50—150米之间,沿线路纵向方向在300米以上,控制点至少能和相邻的一个控制点通视。 3、考虑GPS 观测的技术要求,桩点的视野开阔、对天通视良好(障碍物仰角大于15度);距离高压电线至少300米。

85高程基准和测绘方面的一些专业名词解释

85国家高程基准及高程系简介85国家高程基准是指以青岛水准原点和青岛验潮站1952年到1979年的验潮数据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所定义的高程基准,其水准点起算高程为72.260米。 吴淞与废黄河、黄海、八五基准点的关系: 1、吴淞=废黄河+1.763m; 2、吴淞=黄海+1.924m; 3、吴淞=八五基准+1.953m。 一、吴淞零点和吴淞高程系:清咸丰十年(1860年),海关巡工司在黄浦江西岸张华浜建立信号站,设置水尺,观测水位。光绪九年(1883年)巡工司根据咸丰十年至光绪九年在张华浜信号站测得的最低水位作为水尺零点。后又于光绪二十六年,根据同治十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871~1900年)在该站观测的水位资料,制定了比实测最低水位略低的高程作为水尺零点,并正式确定为吴淞零点(W.H.Z)。以吴淞零点计算高程的称为吴淞高程系,上海历来采用这个系统。民国11年(1922年),扬子江水利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确定长江流域均采用吴淞高程系。1951年,华东水利部规定,华东区水准测量暂时以吴淞零点为高 程起算基准。 二、吴淞高程系与1956年黄海高程系的基面差。江苏省水利厅于1953年以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施测了佘苏线(佘山—苏州)、佘高线(佘山—金丝娘桥—高桥—张华浜)和佘张线(佘山—张华浜)等3条水准路线,观测高差纳入华东地区高程控制网,参加国家测绘

总局主持的1957年中国东南部地区精密水准网平差。平差后的水准点高程均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佘山水准基点既有黄海高程(44.4350米),又有吴淞高程(46.0647米),两者之差为1.6297米,即在上海地区吴淞高程系基面比1956年黄海高程系基面低1.6297米,远离上海的地区,同一点的两个高程值之差会略有不同。 三、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1985国家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的高 程是72.260米。

水文的高程基准

水文的高程基准 水文资料的利用不会仅限于单站,因此站网观测资料就一定需要有系统性,各项要素也需要具有技术上的一致性。水面相对于某个起算面的自由高度即是水位。因此在水文站网实施水文测验,水位观测必须要有统一的高程基准,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各地曾经采用各自的高程基准,以致不同测站的水位无法直接相互衡量、比较,给资料的使用带来不少麻烦。由此可见,高程基准的控制不仅是水位观测的重要基础也是整个水文测验最重要的基础,水位起算基准面、水尺零点基准等就成为关键的技术内容之一 1 基面与高程控制系统 1.1 基面 静止的水面所形成的曲面被称之为水准面,水准面是重力等位面。水准面的重要物理特征是曲面上各处重力相等,物体在水准面上作平移运动时重力不做功,也可以说水准面上水面是静止不流动的。以水为平,海拔为高,水准面就是用以衡量高度的参照面。为了得到可以普遍适用的高程基准面,需要一个能符合整个地球物理性质的统一的水准面,这个环绕地球的封闭的水准面被称之为大地水准面。因为客观条件不同,人们实际确定的大地水准面就会有所不同,把经过某一个特定位置点的大地水准面称为基面,作为高程的起算基准面。例如经过青岛验潮站平均海平面的“黄海基面”。 1.2 高程及其方向 在很多水文测验和测量教材中都给出了高程的定义:高程是地面点到高度起算面的垂直距离。但是,都没有细说高程的方向和从起算面出发去往某地面点的高程增长路径。测绘学意义上,高程是某地面点在地球重力方向上的高度。由于地球内部质量分布的不均匀,致使地球重力场不是一个简单和规则变化的力场,水准面也就呈现为不规则起伏的曲面。空间上每一个高度都可以有一个水准面,水准面之间的距离就是高差,俗话说“水往低处流”,其实所谓高低,虽然表现出是空间落差,实际上是重力位差。高程既然沿重力线为方向增减,那么某一地点精确的高程,其方向线是曲线。因此,椭球体的地球表面上每个点高程其方向都是不同的。某一位置点沿着地球重力线(曲线),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