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我读汪曾祺

人间有味是清欢--我读汪曾祺
人间有味是清欢--我读汪曾祺

人间有味是清欢

——读汪曾祺的《随遇而安》

初夏黄昏,我信步上了流动图书馆的大巴,随手挑了一本汪曾祺的精选集《随遇而安》。

说是随手,其实还是有刻意的成分在里头。近年来物质条件好转,想看什么书基本能够满足,导致我看书的口味日益刁钻,我读书如同交友,宁愿对着一个老朋友终日叙旧,也不愿意敞开心扉去结纳新知。

汪老的这些文章,比如说《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比如说《肉食者不鄙》,我都是读过不下十遍的了,可总是百读不厌。那日还有幸看到一篇特别好的小品文《无事此静坐》,篇名出自东坡的一首诗: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汪老创作亦得此法,“静思往事,如在目底”,难怪,他笔下的旧时故交风土人情都鲜活异常。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人们曾给予了汪曾祺不低的评价,但就我看来,汪曾祺还是远远被低估了。汪老师承沈从文,依我的一己之见,沈从文的小说固然是清新朴实,却难免还残存着几分乡野气,汪曾祺的小说,那才是繁华落尽见真淳,实际成就应在其师之上。

人的家庭背景有时实在是太重要了,沈从文长于乡间,纯属自学成材,而汪曾祺可是出生于不折不扣的书香世家,才几岁的时候就跟着乃祖乃父学文学书学画。沈从文写小说写散文,都有拼尽全力乃至用力过猛之嫌,而汪曾祺的创作,完全可以看作是艺术化生活的一样附属品。

汪曾祺的小说,是中国传统文人小说的典型代表,原因无他,盖汪老本身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典雅文人,所幸,文人惯有的酸腐气他全没有。沈从文的《边城》,将美丽的湘西小城凤凰描绘得如诗如画,汪曾祺的《受戒》、《大淖纪事》等,也勾勒出了一个清新脱俗的江南水乡。两者都是以诗人的眼光来描绘那些原生态的、未受现代文明污染的“边城”,细细比较之下,汪曾祺的小说将师父沈从文追求的诗性进一步升华,比如说《受戒》,浸透了诗情画意,用清淡的笔墨白描出了一幅宁静优美的世外桃源图。

汪老自幼习画,少年时也是“以画名”,我们看《受戒》,脑子里会相应地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大致是因为他以画家的眼在捕捉风景,再以诗人的心感受之,然后再以文人之手闲闲地写出,仿佛那些文字都是自然不过地从他胸中流淌出来的,他写来毫不吃力,我们读来也毫不吃力。汪老喜欢疏朗清淡的画风,很显然,他的文风也是和此一致的。

我一直认为,要写出好的作品来,一定是极其热爱生活,对生活有着高出流俗的认识。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利欲熏心的人,一个视工作如生命的人,能有闲情逸致去用笔记录生活中的美好。

在汪老的笔下,真的是万物静观皆自得,无一事不美,读他的散文,我们了解到,他是一个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敢尝试的美食家,一个与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儿子,一个爱画画爱赏花爱呼朋引伴的才子,一个命运坎坷但仍随遇而安的达人。汪曾祺用一支笔,将我们带到了人生的另一处境界,此处多白云,只可自怡悦。

读汪曾祺的文章,总会让我想起苏东坡那句著名的词:人间有味是清欢。在《随遇而安》这本集子中我们看到,对于汪曾祺来说,夜阑人静,披衣望月,是清欢;时鲜上市,偶尝佳肴,是清欢;好友来访,把酒交盏,更是难得的清欢。

在文坛,汪曾祺是个传奇,这传奇就在于他的大器晚成。汪老六七十岁的时候才开始真正的创作生涯,之前虽也有所涉猎,基本上是玩票性质。所以,他的文章中极少有铜臭味和尘嚣气,洋溢着的是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和几丝高蹈向上的白云气息。

小的时候,我对张爱玲式的金碧辉煌沉郁苍凉大为惊叹,慢慢大了,才能慢慢领略到汪曾祺这种清新雅致的好处。汪曾祺给我的启示远在文章之外,旧时的文人,不管生活境遇如何变更,他们总是固守着对生活的一种情趣,而这种闲情清欢,已慢慢消失在光阴的

尘埃之中。

这些年来,我的心变得是何等地粗糙了,只有在读这样的美文时,才能重拾起一两分所谓纯粹的真我。

这个真我,向往的是此处多白云,只可自怡悦,向往的是蛙声一片柳暗花重,向往的是高山流水风荷一一举。

做个隐士,其实才是我的志向所在。虽贫贱,我也不改其乐。

《冬天的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冬天的树 马亚伟 ①去郊外,迎面看到一棵落光了叶子的白杨树。这样大树在城乡接合 地带,界碑一样立着。树的东面,就是千里沃野。广的自然与喧xiāo的城市仅仅一树之隔。 ②这棵树我见过,春夏之际,它高大郁,去不透风的枝叶撑起一顶绿 色的大伞,村里的村民有时会到树下纳凉。这样大树太了,得让人想 到它在地底下盘根错节的样子,它的根须一定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城市的好几次版围扩张,都止于它的脚下。 ③仰望这裸树,我不由凛然一农。我第一次注意到它落光了叶子的样 子那一刻我想到了一个词——风骨。是的,朔风凛冽中,它就那么有 风骨地站立着它褪去了春夏季雍容的华服袒露出健壮坚硬的骨。它不 再用宽大的叶子歌唱春花秋月而是用寒风中的长吟来诵读冬的诗篇。 它置身旷野仿佛一位身披铠甲的将军你看它多么胸有成竹,它知道风 刀霜剑将会来袭,大军即将压境,它不慌不忙地抖落了最后一片枯叶, 准备迎接一场史诗般壮烈的战投。 ④它要迎战冬天了。它辈起手臂,倔强..地屹立在北方的原野上,撑起 一方天地,无惧无畏,坚强隐忍一场霜味,让世界陷入寒冷之中,灵 们心惊胆战地躲了起来,可是它没有丝毫畏惧。风声呼啸,它却在寒 风中唱起欢歌,显出慷慨豪迈的气概。它的棱丫直指高空,像必胜的 手势。狂风一次次吹响号角,它依旧是威风凛的样子,欢乐地投入战

斗。因为有它,冬天并不显得萧条冷寂。它傲然挺立昂扬向上张开手臂与遥远的阳光紧紧相握。有一两只麻雀飞过枝头,它也友好地打着招呼。它在乐观昂扬地迎战,胜利一定是属于它的。 ⑤冬天的树,是大自然中真正的智者。它历经风霜,看尽人世沧桑, 修炼出一颗豁达淡然的心。它卓然独立,多少岁月浮沉都在它眼底过。不管多么地动山摇的变迁,它都是一副我自然不动的神态。它与蓝天大地为友,胸怀博大得能够装得下春夏秋冬,性情坚毅得能够承受得住风雪霜寒。没有什么能让它弯下腰来,也没有什么能够动它。自然 界的一切痛击来临时,它都会豪壮地一饮而尽,毫不畏惧。 ⑥冬天的树,直指高空,它无言地昭示人们:。 ⑦一棵树,只有经历过无数个冬天,才能牢牢地扎根于大地,成就昂 然挺立的一生。 151.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倔强 xiāo ..(________)喧.(______) 152.阅读选文第③④段,说说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风骨”。153.《冬天的树》与《白杨礼赞》都是托物言志类散文。请结合选文 说说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处。 (知识链接)托物言志一般是通过对事物(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 自己的志向和意愿,要求事物的主要特点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相似点。 154.阅读马亚伟笔下“冬天的树”,在下面横线上写下你对人生的 认识与思考。(不少于80字)

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

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⑧我颇具歪才,善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

汪曾祺《冬天》阅读答案

汪曾祺《冬天》阅读答案 汪曾祺 ①天冷了,堂屋里上了槅子。槅子,是春暖时卸下来的,一直在厢屋里放着。现在,搬出来,刷洗干净了,换了新的粉连纸,雪白的纸。上了槅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②床上拆了帐子,铺了稻草。洗帐子要捡一个晴朗的好天,当天就晒干。夏布的帐子,晾在院子里,夏天离得远了。稻草装在一个布套里,粗布的,和床一般大。铺了稻草,暄腾腾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 ③不过也还是冷的。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升火。晚上脱了棉衣,钻进冰凉的被窝里,早起,穿上冰凉的棉袄棉裤,真冷。 ④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懒觉。棉衣在铜炉子上烘过了,起来就不是很困难了。尤其是,棉鞋烘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 ⑤我们那里生烧煤的铁火炉的人家很少。一般取暖,只是铜炉子,脚炉和手炉。脚炉是黄铜的,有多眼的盖。里面烧的是粗糠。粗糠装满,铲上几铲没有烧透的芦柴火(我们那里烧芦苇,叫做“芦柴”)的红灰盖在上面。粗糠引着了,冒一

阵烟,不一会,烟尽了,就可以盖上炉盖。粗糠慢慢延烧,可以经很久。老太太们离不开它。闲来无事,抹抹纸牌,每个老太太脚下都有一个脚炉。脚炉里粗糠太实了,空气不够,火力渐微,就要用“拨火板”沿炉边挖两下,把粗糠拨松,火就旺了。脚炉暖人。脚不冷则周身不冷。焦糠的气味也很好闻。手炉较脚炉小,大都是白铜的,讲究的是银制的。炉盖不是一个一个圆窟窿,大都是镂空的松竹梅花图案。手炉有极小的,中置炭墼(煤炭研为细末,略加蜜,筑成饼状),以纸煤头引着。一个炭墼能经一天。 ⑥冬天吃的菜,有乌青菜、冻豆腐、咸菜汤。乌青菜塌棵,平贴地面,江南谓之“塌苦菜”,此菜味微苦。我的祖母在后园辟小片地,种乌青菜,经霜,菜叶边缘作紫红色,味道苦中泛甜。乌青菜与“蟹油”同煮,滋味难比。“蟹油”是以大螃蟹煮熟剔肉,加猪油“炼”成的,放在大海碗里,凝成蟹冻,久贮不坏,可吃一冬。豆腐冻后,不知道为什么是蜂窝状。化开,切小块,与鲜肉、咸肉、牛肉、海米或咸菜同煮,无不佳。冻豆腐宜放辣椒、青蒜。我们那里过去没有北方的大白菜,只有“青菜”。大白菜是从山东运来的,美其名曰“黄芽菜”,很贵。“青菜”似油菜而大,高二尺,是一年四季都有的,家家都吃的菜。咸菜即是用青菜腌的。阴天下雪,喝咸菜汤。 ⑦冬天的游戏:踢毽子,抓子儿,下“逍遥”。“逍遥”是

(完整版)高考一模汪曾祺《异秉》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异秉》阅读练习及答案 【天河一模】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22分) 异秉 汪曾祺 ①这是一家门面不大的药店。药店的“同仁”,一律称为“先生”。先生里分为几等。一等的是“管事”,即经理。保全堂的管事姓卢。二等的叫“刀上”,管切药和“跌”丸药。“刀上”是个技术人员,薪金最高,在店中地位也最尊。保全堂的“刀上”是全县头一把刀,他姓许。 ②其余的都叫“同事”。他们的职务就是抓药,写帐。“同事”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每年都有被辞退的可能。辞退时“管事”并不说话,只是在腊月有一桌辞年酒,算是东家向“同仁”道一年的辛苦,只要是把哪位“同事”请到上席去,该“同事”就二话不说,客客气气地卷起铺盖另谋高就。保全堂的陶先生,就已经有三次要被请到上席了。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终于没有坐上席,是同行店伙纷纷来说情:辞了他,他上谁家去呢?谁家会要这样一个痰篓子呢?这岂非绝了他的生计?这样,陶先生就只有更加勤勉,更加谨慎了。每逢他的喘病发作时,有人问:“陶先生,你这两天又不大好吧?”他就一面喘嗽着一面说:“啊,不,很好,很(呼噜呼噜)好!” ③“先生”以下,是学生意的。药店管学生意的却有一个奇怪称呼,叫做“相公”。 ④保全堂现有的“相公”姓陈。 ⑤陈相公脑袋大大的,眼睛圆圆的,嘴唇厚厚的,说话声气粗粗的——呜噜呜噜地说不清楚。 ⑥他一天的生活如下:起得比谁都早。起来就把“先生”们的尿壶都倒了涮干净控在厕所里。扫地。擦桌椅、擦柜台。到处掸土。开门。这地方的店铺大都是“铺闼子门”,——一列宽可一尺的厚厚的门板嵌在门框和门槛的槽子里。陈相公就一块一块卸出来,按“东一”、“东二”、“东三”、“东四”、“西一”、“西二”、“西三”、“西四”次序,靠墙竖好。晒药,收药。太阳出来时,把许先生切好的“饮片”、“跌”好的丸药,——都放在匾筛里,用头顶着,爬上梯子,到屋顶的晒台上放好;傍晚时再收下来。这是他一天最快乐的时候。他可以登高四望。看得见许多店铺和人家的房顶,都是黑黑的。看得见远处的绿树,绿树后面缓缓移动的帆。看得见鸽子,看得见飘动摇摆的风筝。到了七月,傍晚,还可以看巧云。七月的云多变幻,当地叫做“巧云”。那是真好看呀:灰的、白的、黄的、桔红的,镶着金边,一会一个样,像狮子的,像老虎的,像马、像狗的。此时的陈相公,真是古人所说的“心旷神怡”。其余的时候,就很刻板枯燥了。碾药。两脚踏着木板,在一个船形的铁碾槽子里碾。倘若碾的是胡椒,就要不停地打喷嚏。裁纸。用一个大弯刀,把一沓一沓的白粉连纸裁成大小不等的方块,包药用。刷印包装纸。他每天还有两项例行的公事。上午,要搓很多抽水烟用的纸枚子。把装铜钱的钱板翻过来,用“表心纸”一根一根地搓。保全堂没有人抽水烟,但不知什么道理每天都要搓许多纸枚子,谁来都可取几根,这已经成了一种“传统”。下午,擦灯罩。药店里里外外,要用十来盏煤油灯。所有灯罩,每天都要擦一遍。晚上,摊膏药。从上灯起,直到王二过店堂里来闲坐,他一直都在摊膏药。到十点多钟,把先生们的尿壶都放到他们的床下,该吹灭的灯都吹灭了,上了门,他就可以准备睡觉了。 ⑦陈相公已经学了一年多生意了。陈相公老是挨打。学生竟没有不挨打的,陈相公挨打的次数也似稍多了一点。挨打的原因大都是因为做错了事:纸裁歪了,灯罩擦破了。这孩子也好像不大聪明,记性不好,做事迟钝。打他的多是卢先生。卢先生不是暴脾气,打他是为他好,要他成人。有一次可挨了大打。他收药,下梯一脚踩空了,把一匾筛泽泻翻到了阴沟里。这回打他的是许先生。他用一根闩门的木棍没头没脑的把他痛打了一顿,打得这孩子哇哇地乱叫:“哎呀!哎呀!我下回不了!下回不了!哎呀!哎呀!我错了!哎呀!哎呀!”陈相公挨了打,当时没敢哭。到了晚上,上了门,一个人呜呜地哭了半天。他向他远在故乡的母亲说:“妈妈,我又挨打了!妈妈,不要紧的,再挨两年打,我就能养活你老人家了!” ⑧王二每天到保全堂店堂里来,是因为这里热闹。别的店铺到九点多钟,就没有什么人,保全堂正是高朋满座的时候。这些先生都是无家可归的光棍,这时都聚集到店堂里来。还有几个常

汪曾祺《戴车匠》阅读答案(三)

汪曾祺《戴车匠》阅读答案 汪曾祺《戴车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戴车匠 汪曾祺 戴车匠是东街一景。车匠是一种很古老的行业了。所谓车匠,就是在木制的车床上用旋刀车旋小件圆形木器的那种人。 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左邻是侯家银匠店,右邻是杨家香店。戴家车匠店门面很小,只有一间,地势却颇高。店里正面的板壁上有一副一尺多长,四寸来宽的小小的朱红对子,写的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不知这是哪位读书人的手笔。但是看来戴车匠很喜欢这副对子。板壁前面,是作坊。作坊放着两张车床。车匠坐在坐板上,两手执定旋刀,车旋成器,这就是中国的古式的车床,——其原理倒是和现代铁制车床是一样的。 靠里的车床是一张大的,那还是戴车匠的父亲留下的。老一辈人打东西不怕费料,总是超过需要的粗壮。这张老车床用了两代人,坐板已经磨得很光润,所有的榫头都还是牢牢实实的。 戴车匠起得很早。在别家店铺才卸下铺板的时候,戴车匠已经吃了早饭,选好了材料,看看图样,他这就

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人走到 他的工作之中去,是可感动的。中国的工匠,都是很勤 快的。好吃懒做的工匠,大概没有。 有的时候,忽然,他停下来。那就是想到了一点什 么事。或是刘长福托他斡旋一件什么事,那一头今天该 给回话;或是儿子塾师过生日,该备一点礼物送去;或 是澡堂里听来一个治风湿痛秘方,他麻二叔正用得着……似乎他每天派给自己多少工作,把那点工作做好,即为满意。能分外多做几件就很按捺不住得意了。他自 然可以有时间抽一袋烟,喝两口茶,伸个懒腰。 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做得了 的东西,都悬挂在西边墙上,真是琳琅满目,细巧玲珑。 车匠的木料都是坚实细致的,檀木——白檀,紫檀,红木,黄杨,枣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戴车匠 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 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 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 脚上,很好看。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 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 看半天。 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

花园汪曾祺阅读答案花园汪曾祺阅读答案

花园汪曾祺阅读答案花园汪曾祺阅读答 案 花园 汪曾祺 我每天醒在鸟声里。我从梦里就听到鸟叫,直到我醒来。我听得出 几种极熟悉的叫声,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个固定的枝头。 有时一只鸟冒冒失失飞进那个花厅里,于是大家赶紧关门,关窗子,吆喝,拍手,用书扔,竹竿打,甚至把自己帽子向空中摔去。可怜 的东西这一来完全没了主意,只是横冲直撞的乱飞,碰在玻璃上, 弄得一身蜘蛛网,最后大概都是从两椽之间的空隙脱走。 园子里时时晒米粉,晒灶饭,晒碗儿糕。怕鸟来吃,都放一片红纸。为了这个警告,鸟儿照例就不来,我有时把红纸拿掉让它们大吃一阵,到觉得它们太不知足时,便大喝一声赶去。 我为一只鸟哭过一次。那是一只麻雀或是癞花。也不知从什么人处 得来的,欢喜的了不得,把父亲不用的细篾笼子挑出一个最好的来 给它住,配一个最好的雀碗,在插架上放了一个荸荠,安了两根风 藤跳棍,整整忙了一半天。第二天起得格外早,把它挂在紫藤架下。正是花开的时候,我想那是全园最好的地方了。一切弄得妥妥当当后,独自还欣赏了好半天,我上学去了。一放学,急急回来,带着 书便去看我的鸟。笼子掉在地下,碎了,雀碗里还有半碗水,我的鸟,我的鸟呐!父亲正在给碧桃花接枝,听见我的声音,忙走过来,把笼子拿起来看看,说:你挂得太低了,鸟在大伯的玳瑁猫肚子里了。哇的一声,我哭了。父亲一面推着我的头回去,一面说:不害羞,这么大人了。 有一年,园里忽然来了许多夜哇子。这是一种鹭鹜属的鸟,灰白色,据说它们头上那根毛能破天风。所以有那么一种名,大概是因为它 的叫声如此吧。故乡古话说这种鸟常带来幸运。我见叽叽喳喳的做 巢了,就去告诉祖母,祖母去看了看,没有说什么话。我想起它们 来了,也有一天会像来了一样又去了的。我尽想,从来处来,从去 处去,一路走,一路望着祖母的脸。 园里什么花开了,常常是我第一个发现。祖母的佛堂里那个铜瓶里 的花常常是我换新。对于这个孝心的报酬是有需掐花供奉时总让我去,父亲一醒来,一股香气透进帐子,知道桂花开了,他常是坐起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六)及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下列每小题 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ě) 眼翳. (yì) 暧暧. (ài) 狐肷.(qiǎn) B.漫溯. (sù) 孱.头 (càn) 攻讦. (jié) 媲.美(pì) C.瘐.毙 (yǔ) 敛裾. (jū) 炽.热 (zhì) 沉沦之渐.(jiàn) D.烜.赫(xuǎn) 喋.血 (dié) 敕.造(chì) 汆.汤(cuān) 2.下列句子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B.蝉的隧道大都深达四十厘米左右。 C.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D.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暗然致于泣下。 3.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阅“有史可稽”中“稽”的读音和意义,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先查“禾”部,然后在“十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意义为“查考”。 B.先查“禾”部,然后在“十五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意义为“拖延”。 C.先查“日”部,然后在“十一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意义为“查考”。 D.先查“日”部,然后在“十五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意义为“拖延”。 4.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行的旅人。(拟人) B.许多俄国字本身就现出诗意,犹如宝石放射出神秘的闪光。(比喻) C.苏比站定了不动,两手插在口袋里,对着铜纽扣直笑。(借代) D.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拟人)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等活动,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B.“你打碎了我的盘子,”她很低沉地说,“我的小儿子没有饭吃了。” C.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D.三月的扬州是个美丽的季节。 6.下列各项中,作品、文体、作者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A.《长江三峡》——散文——刘白羽 B.《我的母亲》——散文——胡适 C.《林黛玉进贾府》——长篇章回体小说——曹雪芹 D.《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小说——汪曾祺 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3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下列每小题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汪曾祺 冬天 的阅读题目及答案

汪曾祺 冬天 的阅读题目及答案 冬 天 汪曾祺
①天冷了,堂屋里上了(gé)子。子,是春暖时卸下来的,一直在厢屋里放 着。现在,搬出来,刷洗干净了,换了新的粉连纸,雪白的纸。上了子,显得严 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②床上拆了帐子,铺了稻草。洗帐子要捡一个晴朗的好天,当天就晒干。夏 布的帐子,晾在院子里,夏天离得远了。稻草装在一个布套里,粗布的,和床一 般大。铺了稻草,暄腾腾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 ③不过也还是冷的。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升火。晚上脱了棉衣, 钻进冰凉的被窝里,早起,穿上冰凉的棉袄棉裤,真冷。 ④放了寒假, 就可以睡懒觉。 棉衣在铜炉子上烘过了, 起来就不是很困难了。 尤其是,棉鞋烘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 ⑤我们那里生烧煤的铁火炉的人家很少。一般取暖,只是铜炉子,脚炉和手 炉。脚炉是黄铜的,有多眼的盖。里面烧的是粗糠。粗糠装满,铲上几铲没有烧 透的芦柴火(我们那里烧芦苇,叫做“芦柴”)的红灰盖在上面。粗糠引着了, 冒一阵烟,不一会,烟尽了,就可以盖上炉盖。粗糠慢慢延烧,可以经很久。老 太太们离不开它。闲来无事,抹抹纸牌,每个老太太脚下都有一个脚炉。脚炉里 粗糠太实了,空气不够,火力渐微,就要用“拨火板”沿炉边挖两下,把粗糠拨 松,火就旺了。脚炉暖人。脚不冷则周身不冷。焦糠的气味也很好闻。手炉较脚 炉小,大都是白铜的,讲究的是银制的。炉盖不是一个一个圆窟窿,大都是镂空 的松竹梅花图案。手炉有极小的,中置炭墼(jī)(煤炭研为细末,略加蜜,筑成 饼状),以纸煤头引着。一个炭墼能经一天。 ⑥冬天吃的菜,有乌青菜、冻豆腐、咸菜汤。乌青菜塌棵,平贴地面,江南 谓之“塌苦菜”,此菜味微苦。我的祖母在后园辟小片地,种乌青菜,经霜,菜 叶边缘作紫红色,味道苦中泛甜。乌青菜与“蟹油”同煮,滋味难比。“蟹油” 是以大螃蟹煮熟剔肉, 加猪油“炼”成的, 放在大海碗里, 凝成蟹冻, 久贮不坏, 可吃一冬。豆腐冻后,不知道为什么是蜂窝状。化开,切小块,与鲜肉、咸肉、 牛肉、海米或咸菜同煮,无不佳。冻豆腐宜放辣椒、青蒜。我们那里过去没有北 方的大白菜,只有“青菜”。大白菜是从山东运来的,美其名曰“黄芽菜”,很 贵。“青菜”似油菜而大,高二尺,是一年四季都有的,家家都吃的菜。咸菜即 是用青菜腌的。阴天下雪,喝咸菜汤。

中职单报高职语文试卷

施秉职校2012——2013学年度中职单报高职语文半期考试试卷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制卷人:白雪 一、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写在答题表中相应的题号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联袂.(mèi)冗.长(rǒng)绮.丽(qì)袅娜.(nuó) B. 隽.永(juàn)回溯.(shuò)禅.让(shàn)贮.藏(zhù) C.炽.热 (chì) 支撑. (chēng) 奇葩.(pā) 幼稚.(zhì) D.龟.裂 (guī) 诉讼.(sòng) 泥泞.(nìng) 败绩.(j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一意狐行十载寒窗义愤填膺人言可畏 B.力挽狂澜三足顶力人微言轻大气磅礴 C.不可救要中流砥柱风烛残年化险为夷 D.与人为善才疏学浅川流不息无关宏旨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A.我国古代人早已认识到:“人性善恶可变”,关键在教育。 B.“哎!”陈红忽然拍着巴掌说:“有了,有了!” C.上哪儿找钥匙呀,你? D.这次实验是否正确?是值得论证的。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就此事件,我新华社发表声明。 ( 2)她就是这部小说中主人公的 (3)他们两位素昧谋面,还要请你一下。 A.受权原型引见 B.授权原形引荐 C.授权原型引见 D.受权原形引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B.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6.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①她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②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③在一个孩子的眼里,她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④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 A.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比喻 B.①夸张②设问③排比④比喻 C.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夸张 C.①比喻②反问③夸张④夸张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都灵冬奥会的花样滑冰双人滑的比赛中,张丹、张昊在冲击世界上最高难度的的后内接环四周跳 跃时失误,张丹重重地摔在冰面上,膝盖严重受伤。,, 。他们勇敢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征服了全场观众,也征服了现场裁判,最终赢得了一枚银牌。 ①所有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 ②在所有的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的时候 ③简单包扎后的张丹与张昊重新回到冰上继续比赛 ④冰上却出现了张昊和简单包扎后的张丹 ⑤两人顺利地完成了其他高难度动作 ⑥其他高难度动作完成得很顺利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人最爱听评书了,经常听得出神入化 ....,有时听起来竟忘记了吃饭和睡觉。 B.这位教授正在讲堂里口若悬河 ....地讲着法律知识,她的儿子却在家中被执法机关缉拿归案。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 ....,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素养、举止言谈等都显得格格不入 ....。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汪曾祺,浙江人,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喜剧家。 B、梁实秋,我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10.下列作者与作品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舒庆春--《我的母亲》 B、季羡林--《幽静悲剧》 C.王鼎钧--《脚印》 D.罗贯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第2卷非选择题(110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0分)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征。诬否且不论, 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 ......,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豪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

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原文阅读练习与答案

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原文阅读练习与答案 ①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②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图章初宗浙 派, 中年后治汉印。 他会摆弄各种乐器, 弹琵琶, 拉胡琴, 笙箫管笛, 无一不通。 他认为乐器中最难的其实是胡琴,看起来简单,只有两根弦,但是变化很多,两 手都要有功夫。他拉的是老派胡琴,弓子硬,松香滴得很厚——现在拉胡琴的松 香都只滴了薄薄的一层。他的胡琴音色刚亮。胡琴码子都是他自己刻的,他认为 买的不中使。他养蟋蟀,养金铃子。他养过花,他养的一盆素心兰在我母亲病故 那年死了,从此他就不再养花。我母亲死后,他亲手给她做了几箱子冥衣——我 们那里有烧冥衣的风俗。按照母亲生前的喜好,选购了各种花素色纸作衣料,单 夹皮棉,四时不缺。他做的皮衣能分得出小麦穗、羊羔、灰鼠、狐肷(qiǎn)。 ③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 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 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 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 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 第二人。 清明节前, 小麦还没有“起身”, 是不怕践踏的, 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 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他用钻 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 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桥、亭、球是中空的,里面养了金铃子。从外面 可以看到金铃子在里面自在爬行,振翅鸣叫。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 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的通草花瓣,做 了一个重瓣荷花灯, 真是美极了, 在小西瓜 (这是拉秧的小瓜, 因其小, 不中吃, 叫做“打瓜”或“骂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 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 羡慕。 ④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 但不强求。 我小时, 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 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 要能及格,就行了。他画画,我小时也喜欢画画,但他从不指点我。他画画时, 我在旁边看,其余时间由我自己乱翻画谱,瞎抹。我对写意花卉那时还不太会欣 赏,只是画一些鲜艳的大桃子,或者我从来没有见的瀑布。我小时字写得不错, 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 我写写《张猛龙》。这建议是很好的。到现在我写的字还有《张猛龙》的影响。 我初中时爱唱戏, 唱青衣, 我的嗓子很好, 高亮甜润。 在家里, 他拉胡琴, 我唱。

汪曾祺的戴车匠阅读理解答案

汪曾祺的戴车匠阅读理解答案 戴车匠是东街一景。车匠是一种很古老的行业了。所谓车匠,就是在木制的车床上用旋刀车旋小件圆形木器的那种人。 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左邻是侯家银匠店,右邻是杨家香店。戴家车匠店门面很小,只有一间,地势却颇高。店里正面的板壁上有 一副一尺多长,四寸来宽的小小的朱红对子,写的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不知这是哪位读书人的手笔。但是看来戴车匠很喜欢 这副对子。板壁前面,是作坊。作坊放着两张车床。车匠坐在坐板上,两手执定旋刀,车旋成器,这就是中国的古式的车床,——其 原理倒是和现代铁制车床是一样的。 靠里的车床是一张大的,那还是戴车匠的父亲留下的。老一辈人打东西不怕费料,总是超过需要的粗壮。这张老车床用了两代人, 坐板已经磨得很光润,所有的榫头都还是牢牢实实的。 戴车匠起得很早。在别家店铺才卸下铺板的时候,戴车匠已经吃了早饭,选好了材料,看看图样,他这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 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人走到他的工作之中去,是可感动的。中国 的工匠,都是很勤快的。好吃懒做的工匠,大概没有。 有的时候,忽然,他停下来。那就是想到了一点什么事。或是刘长福托他斡旋一件什么事,那一头今天该给回话;或是儿子塾师过生日,该备一点礼物送去;或是澡堂里听来一个治风湿痛秘方,他麻二 叔正用得着……似乎他每天派给自己多少工作,把那点工作做好, 即为满意。能分外多做几件就很按捺不住得意了。他自然可以有时 间抽一袋烟,喝两口茶,伸个懒腰。 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做得了的东西,都悬挂在西边墙上,真是琳琅满目,细巧玲珑。

汪曾祺《侯银匠》阅读题及答案

侯银匠 汪曾祺 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爹作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噗嗤一声笑了。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侯菊说: 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我要这项花轿。 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 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 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她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轿子一动,银铃碎响。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您多保重。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项花轿。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 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陆家人多,众口难调。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烂饭,公公婆婆爱吃焖饭。侯菊竞能在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 公公婆婆都喜欢三儿媳妇。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簿都交给了她。她实

汪曾祺《枇杷晚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枇杷晚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共18分) 枇杷晚翠 ①昆明云南大学的教授宿舍区有一处叫“晚翠园”,月亮门的石额上刻着三个字,字是胡小石写的,很苍劲。我们那时常到云大去拍曲子,常穿过这个园。为什么叫“晚翠园”呢?是因为园里种了大概有二三十棵大枇杷树。《千字文》云“枇杷晚翠”,园名用的便是这个典。这句话最初出在哪里,我就不知道了,实在是有点惭愧。不过《千字文》里的许多四个字一句的话不一定都有出处。比如“海咸河淡”,只是眼前的一句大实话,考查不出来源。“枇杷晚翠”也可能是这样的。这也是一句实话,只不过字面上似乎有点诗意,不像“海咸河淡”那样平常得有点令人发笑。 ②枇杷的确是晚翠的。它是常绿的灌木,叶片大而且厚,革质,多大的风也不易把它们吹得掉下来。不但经冬不落,而且愈是雨余雪后,愈是绿得惊人。枇杷叶能止咳润肺。我们那里的中医处方,常用枇杷叶两片(去毛)作药引子。掐枇杷叶大都是我的事。我的老家的后园有一棵枇杷树。它没有结过一粒枇杷,却长得一树浓密的叶子。不论什么时候,走过去,一伸手,就能得到两片。回来,用纸媒子的头子,把叶片背面的茸毛搓掉,整片丢进药罐子,完事。枇杷还有一个特点,是花期极长。头年的冬天就开始着花。花冠淡黄白色,外披锈色的长毛,远看只是毛乎乎的一个疙瘩,极不起眼,甚至根本不像是花,不注意是不会发现的,不像桃花李花喊着叫着要人来瞧。结果也很慢。不知道什么时候,它的花落了,结了纽子大的绿色的果粒。你就等吧,要到端午节前它才成熟,变成一串一串淡黄色的圆球。枇杷呀,你结这么点果子,可真是费劲呀! ③把近几年陆续写出的谈文学的短文编为一集,取个什么书名呢?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晚翠文谈》。这也像《千字文》一样,只是取其字面上有点诗意。这是“夫子自道”么?也可以说有那么一点。我自二十岁起,开始弄文学,蹉跎断续,四十余年。而发表东西比较多,则在六十岁以后,也真够“费劲”的。呜呼,可谓晚矣,晚则晚矣,翠则未必。 ④我把去年出的一本小说集命名为《晚饭花集》,现在又把这本书名之曰《晚翠文谈》,好像我对“晚”字特别有兴趣。其实我并没有多少迟暮之思。我没有对失去的时间感到痛惜。我知道,即使我有那么多时间,我也写不出多少作品,写不出大作品,写不出有分量、有气魄、雄辩、华丽的论文。这是我的气质所决定的。一个人的气质,不管是由先天还是后天形成,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人要有一点自知。我的气质,大概是一个通俗抒情诗人。我永远只是一个小品作家。我写的一切,都是小品。就像画画,画一个册页、一个小条幅,我还可以对付;给我一张丈二匹,我就毫无办法。中国古人论书法,有谓以写大字的笔法写小字,以写小字的笔法写大字的。我以为这不行。把寸楷放成擘窠大字,无论如何是不像样子的——现在很多招牌匾额的字都“放”出来的,一看就看得出来。一个人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就可以比较“事理通达,心气平和”了。在中国文学的园地里,虽然还不能说“有我不多,无我不少”,但绝不是“谢公不出,如苍生何”。这样一想,多写一点,少写一点,早熟或晚成——我的一个朋友的女儿曾跟我开玩笑,说汪伯伯是“大器晚成”,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偶尔爱用“晚”字,并没有一点悲怨,倒是很欣慰的。 ⑤三十多年来,我和文学保持一个若即若离的关系。有时甚至完全隔绝,这也是好事。我可以比较贴近地观察生活,又从一个较远的距离外思索生活。我当时没有想写东西,不需要赶任务,总还是比较自在,比较轻松的。经过三四十年缓慢的有点孤独的思想,我对生活、对文学有我自己的一点看法,并且这点看法正像纽子大的枇杷果粒一样渐趋成熟。这也是应该的。否则的话,不白吃了这么多年的饭了么? ⑥我不否认我有我的思维方式,也有那么一点我的风格。但是我不希望我的思想凝固僵化;

《鉴赏家 汪曾祺》阅读答案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专给大宅门送果子。他的果子的好处,第一是得四时之先。市上还没有见这种 果子,他的篮子里已经有了。第二是都很大,很香甜,很好看。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过,有疤的、 挤筐、变色、过小的都剔下来。他的果子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的,是“树熟” ——不是在米糠里 闷熟了的。他出去买果子比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什 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和园主打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夫,也不知道这些路道。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可资谈助,对身体也好。他很 少得病,就是因为路走得多。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 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 端午前后,批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 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 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两个儿子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 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两位大布店的‘先生’,有个卖果子的老爹, 不好看?”儿子连忙解释:“不是的。你老人家岁数大了,老在外面跑,风里雨里,水路旱路,做儿 子的心里不安。”“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又说,“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这里有一种风俗,早早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添福添寿。儿子依了他。 叶三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他一来就是半天,给季匋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大气都不出。看到精 彩处,情不自禁地深吸一口气,小声惊呼。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对叶三可例外,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 也不是谀媚。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好在哪里?”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 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诗:深院悄无人,风拂紫 藤花乱。季匋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何以见得?”“老鼠把 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对!”季匋民最爱画荷花。他画的都是墨荷。他佩服大家李复堂,但是画风和复堂不似。李画多凝重,季匋民飘逸。李画多用中锋,季匋民微用侧笔。李复堂有时水 墨淋漓,粗头乱服,意在笔先;季匋民没有那样的恣悍,他的画是大写意,但总是笔意俱到,收拾 得很干净,而且笔致疏朗,善于利用空白。他的墨荷参用了张大千,但更为舒展。他画的荷叶不勾筋,荷梗不点刺,且喜作长幅,荷梗甚长,一笔到底。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 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大爷,你这画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

(记叙文阅读题)翠湖心影汪曾祺阅读答案

翠湖心影汪曾祺阅读答案记叙文阅读题 翠湖心影 汪曾祺 ①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有什么办法呢,因为它非常贴切。 ②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翠湖每天每日,给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因此,昆明人——包括外来的游子,对翠湖充满感激。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小了,不够一游;太大了,游起来怪累。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

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我是在翠湖才认识这种水生植物的。我以后也再也没看到过这样大片大片的水浮莲。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拔刺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 ③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到昆明来考大学,寄住在同济中学的 宿舍里,几乎每天都要到翠湖。学校已经发了榜,还没有开学,我们除了骑马到黑龙潭、金殿,坐船到大观楼,就是到翠湖图书馆去看书。这是我这一生去过次数最多的一个图书馆,也是印象极佳的一个图书馆。图书馆不大,形制有一点像一个道观。非常安静整洁。有一个侧院,院里种了好多盆白茶花。这些白茶花有时整天没有一个人来看它,就只是安安静静地欣然地开着。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门没有开,我们就在外面等着。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拔,拨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这个小图书馆藏书似不少,而且有些善本。我们想看的书大都能够借到。过了两三个小时,这位于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出来的古典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十二点:下班!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