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茶叶生产现状、特点及发展建议

安徽茶叶生产现状、特点及发展建议
安徽茶叶生产现状、特点及发展建议

安徽茶叶生产现状、特点及发展建议

我省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茶园面积仍居全国第二、三位,产量位居前五,产茶、制茶历史悠长,名茶众多,中国十大经典名茶安徽占有三四。但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由于多方面因素,茶叶生产开始停滞不前,在全国的地位出现下滑,与周边省份出现差距并逐渐拉大,茶叶生产面临严峻局面。

一、安徽茶叶生产的现状和特点

安徽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整体地貌基本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山地、皖南皖西山区三类。全省国土面积中,山地占31.2%,丘陵占29.5%,平原占31.3%,山地及丘陵占全省超过60%,适宜茶叶种植,特别是南部黄山和西南大别山区,是我省茶叶的主要生产加工地。

(一)茶园面积虽居全国前列,但近年发展缓慢,产茶大省优势逐渐丧失。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省茶园已经达到100多万亩,基本保持在全国前列。1990年达到178万亩,占全国茶园面积的11.2%,仅次于浙江和云南,居全国第三位,而采摘面积超过云南,位居第二位。但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种种原因,茶园面积增长缓慢,出现波动,占全国比重逐年下降,位次下滑,2010年虽突破200万亩,但占

全国的比重下降为6.8%,2012年224.5万亩,占全国6.6%,茶叶大省的地位有所动摇。

全国茶叶生产前十位省份茶园面积

单位:万亩

(二)茶叶产量虽逐年有所增加,但增长比较缓慢,茶叶生产几近低谷。1987年我省茶叶产量突破5万吨,达到5.1万吨,占全国产量超过10%。经过近20年,2006年才突破6万吨,2012年9.5万吨,但占全国的比重下降为5.3%。从发展看,1991年到2000年由于茶园面积下降8.7%,产量

下降15.3%,占全国的比重下降为6.6%;2012年产量比2000年增长1.1倍,平均每年增长6.4%,慢于全国的8.4%,福建的8.1%、云南的10.8%,增长相对较慢。

全国茶叶生产前十位省份茶叶产量

单位:吨

(三)茶叶品质优异,口味风格俱佳,品牌优势突出。我省主要产茶地区大多分布在皖南黄山及皖西大别山山脉,茶园面积占到全省的92.6%,产量94.2%,由于地理和气候

条件非常适宜茶叶生长,出产茶叶品质高,感观强,香气足,口感好,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历次全国十大名茶评选,均有多个品牌列入其中,这在全国各省是绝无仅有的。除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全国十大名茶外,还有近年来不断开发的新产品、新品牌,在历次评选中屡屡获奖夺标。

历史上,安徽茶叶在全国不论面积、产量和品质都占有着显赫地位,近年来我省茶叶生产发展缓慢,在全国位次下滑明显,茶叶大省的地位几近丧失,品牌几近沦落。2012年,全省茶园面积224.5万亩,比上年增长8%,茶叶产量9.5万吨,增长8.9%,面积和产量均已降为全国第七位。

二、茶叶生产滑坡的主要原因

(一)推动不足,投入不够,造成基础发展滞后,茶园建设缓慢。上世纪90年代之后,我省对发展茶叶生产重视不够,基础建设投入不大,同其他产茶大省比较,茶园更新、开发落后。从发展看,1990年至2012年,全省茶园面积只增加46万多亩,增长26.1%,年平均增长1.1%,平均每年增加2万多亩。其中,2000年至2012年间增加62万亩,增长38.1%,不仅低于全国的增长1.1倍,更低于河南、湖北的增长3.2倍和1.1倍的速度。而上世纪90年代初比我省茶园大不了多少的云南,目前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茶园,达到584.5万亩,产量从低于我省近1万吨,发展成为我省的

近3倍,达到27.2万吨;更有1990年茶园面积和产量与我省基本相当的福建,2012年面积已是我省的1.5倍,产量是3.4倍。这是我省茶叶生产发展缓慢以致落后的重要原因。

(二)生产单一,管理粗放,茶叶全年单产过低,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从全国来看,我省茶叶单产始终较低,直到本世纪初亩产一直维持在30公斤以下的水平,大大低于全国平均40公斤左右的水平,2012年,我省茶叶亩产42.5公斤,仍低于全国平均52.3公斤近10公斤。一方面,由于基础建设欠账太多,更新改造没有跟上,茶树老化、退化现象严重。同时,新技术推广缓慢,良种覆盖面积小,直接影响了茶树产出提高。另一方面,传统的生产方式限制了整体产量的提高,由于我省主要从事绿茶生产,为满足口味品质的需要,茶农大都注重春茶生产,采摘季节基本保持春天一季,大量放弃夏秋茶采摘生产,也造成全年单产过低。

(三)加工延伸不够,效益不佳,茶叶生产附加值较低。安徽茶叶除一些传统名优精品外,大多停留在初级产品上,技术含量不高,加工明显不足,有些甚至沦为外销的原料,茶产品的延伸不够,产品附加值低,效益不佳。从出口情况看,基本为低档次茶叶或原料,获得的收入不高。据商务部门数据,2012年全省出口茶叶33241吨,出口额1.072亿美元,仅为3.22美元/公斤,约合人民币20元/公斤。此外,我省茶叶种植的效益也不高,2011年,亩均产值仅1623元,

低于全国2348元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周边各省,一定程度影响了茶农茶叶生产的积极性。

(四)品牌弱化,开发不足,品牌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安徽茶叶虽好,品牌历史久远,名声响亮,但长期以来管理宣传不够,开发不足,一些产品虽注册了商标品牌,但由于面积小,产量少,不能满足供应,品牌认知度不高,认同度不强,不能形成有效市场。同时存在品牌杂乱现象,几乎是县县有名茶,村村有品牌,据相关资料,目前全省注册茶叶商标超过1000个,名牌茶产区茶叶商标注册超过400个,按2012年茶叶产量95374吨算,平均每个商标仅有95吨的产量。另外,一些地方只注重注册商标,抢注所谓品牌,不注重基础建设,热衷于参展评选,有些产品有名无实,多为概念,空有虚名。

三、安徽茶叶发展振兴的几点建议和思路

针对安徽茶叶发展的严峻形势,要重振安徽茶叶威名,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引领,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升质量效益为目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安徽茶产业。

(一)增大各项生产投入,促进茶叶生产总体较快发展。一是要做好我省茶叶生产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尽快改变当前下滑局面。二是要加强基础性投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重点进行基础性的开发和研究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和

应用,增强发展后劲;同时积极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三是要建立健全茶叶生产服务体系,加强技术普及和培训,做好病虫害预报防治,开展市场监测,及时提供供求信息,解决产品销路。同时,要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扶持和鼓励茶叶生产。

(二)扩大规模调整结构,促进茶叶产量和品质提升。目前,我省茶园尚还遗留不少上世纪60-80年代的老茶园,树龄老化、品种混杂现象比较严重,造成鲜叶品质下降,产量逐年递减,这是我省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亟待加以改造提高。要加强茶园的开发,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加强无性系良种繁育,提高良种普及率,扩大无性系茶园面积;增大科技运用和投入,扩大建立无公害、标准化生态茶园;通过土地流转、连片开发,整合现有分片零散茶园,积极开辟新茶园,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升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三)深化茶产品加工,促进茶叶生产水平提高。我省作为历史上全国重点茶叶生产省份,传统的生产方式根深蒂固,既保持了名牌精品的原始风格,但也带来了生产发展的滞障,是我省茶叶生产亟待转变的方面。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种植、生产模式,加快品种改良;延长鲜叶采摘时期季节,提高鲜茶采摘率,特别要注重夏秋茶的采制和利用。二要根据不同季节时期原料特性,开发新品种,丰富成品茶种类,满足不同档次、不同消费的需要。三要转变茶叶加工传统,

在品种和类别上做文章,利用夏秋茶制作青茶、黑茶等其他类别茶叶,增加成品茶产量。四要发展茶叶精深加工,进行茶叶外围产品开发,将茶产品向茶饮料、茶保健、茶餐食、茶用具等方向延伸,提高生产附加值。

(四)扩大茶叶品牌宣传,促进茶叶强省重新崛起。安徽不乏茶叶名品,著名品牌,但品牌老化,杂乱的现状,不能不引起重视。要振兴和维护好已有的老字号、老品牌,把它作为宝贵的资源,充分加以发挥和利用;管理和整合好现有众多品牌,解决好品牌杂乱,相互挤兑问题;要大力宣传品牌,树立品牌战略观念,通过招商、推介、展会等形式,把品牌打出去,产品推出来,效益搞上去。

(五)拓展茶叶生产概念,促进茶产业全面发展。我省茶区大多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优美自然景观,围绕着我省历史品牌名茶,以茶叶为主线,挖掘其历史文化的渊源,用历史讲文化,以历史带产品,以自然促旅游,以旅游带茶品。同时,要按照产业化的经营模式,种茶与制茶,制茶与销售,茶叶与文化,茶叶与健康,茶叶与旅游等相互融合、衔接,推进茶产业的拓展和延伸,带动相关产业,促进茶产业全面发展。(作者:安徽省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处副处长李方启)

2020中国茶叶进出口分析情况

2020中国茶叶进出口分析情况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叶生产大国。近几年,中国茶叶生产快速发展,茶叶种植面积扩大,茶叶产量不断增长。 红茶仍是主要进口品种 中国茶产业在2019年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总产量以及产值等主要指标均创新高,与此同时,困扰产业发展的产销矛盾也日益突出,消费人口与消费总量增速持续趋缓,市场存量继续增加。 面对国内茶叶市场内销趋缓局面,2019年,我国进口茶叶数量仍在持续提升。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进口茶叶4.43万吨,同比增长22.25%,其中红茶进口量为 3.64万吨,占总量的83.77%。进口茶叶总金额为1.87亿美元,同比增长5.06%,其中红茶进口额为1.26亿美元,同比增长7.07%,占总金额的67.3%。 具体到地区来看,2019年,我国进口茶叶超过千吨的地区共8个,其中浙江、福建以及江苏分列前三,进口茶叶量均在7千吨以上,浙江以9260.5吨的茶叶进口量排名第一。另外五个千吨以上茶叶进口量的地区是广东、北京、上海、广西以及安徽。 出口品种绿茶最多 出口方面,2019年,面对摩洛哥、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的可预见性下降,中国茶企及时调整战略布局与结构,全年茶叶出口呈现出总量盘整、价额大增的态势,量价额均创历史新高。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茶叶出口数量36.65万吨,同比上升0.52%;

金额为20.20亿美元,同比上升13.61%;出口均价5.51美元/公斤,同比上升13.14%。 从品种来看,目前,我国茶叶出口仍以绿茶为主,2019年绿茶出口量为30.39万吨,同比增长0.33%,占总量的82.92%;绿茶出口额为13.18亿美元,同比增长7.77%,占总额的65.25%。 从出口国家/地区来看,2019年,中国茶叶在传统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制约出口在局部市场出现下降的两大因素包括技术壁垒和关税壁垒。 在技术壁垒方面。一是中国茶叶对摩洛哥这一最大传统市场的出口量仅为7.43万吨,同比下降4.2%;主要原因是该国于2019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进口茶叶农残限量新标准。二是欧盟不断增加农残检测项目,提高农残限量标准,使中国茶叶对欧盟出口量仅为2.8万吨,出口金额为1.2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5%和12.1%。 在关税壁垒方面,2018年,美国是中国茶叶出口(量、额)的第四大贸易国。受贸易战影响,2019年9月1日起,美国对中国茶叶征收15%的关税,致使2019年中国对美国出口茶叶1.47万吨、出口额为0.70亿美元,同比分别下滑5.2%和21.35%。 具体到地区来看,2019年,我国出口茶叶超过万吨的地区共7个,其中浙江、安徽、以及湖南分列前三,出口茶叶量均在3万吨以上,浙江以15.88万吨的茶叶出口量排名第一。另外4个万吨以上茶叶出口量的地区是福建、湖北、江西以及四川。

茶叶生产现状的思考

茶叶生产现状的思考 凤庆是滇红之乡,有上千年种植茶叶的历史,全县现有茶园面积27万亩,年产茶叶达万吨。笔者通过对凤庆茶叶生产加工的初步调查,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想与热衷于凤庆茶叶事业的同志一起商榷。 一、凤庆茶叶人文地理优势 凤庆县是世界着名的“滇红”之乡,是全国十大产茶县之一,是国家出口商品茶叶基地县和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县。拥有西南地区最大、出口红茶最多、获自营出口权的茶叶加工企业——云南滇红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加工茶叶的6000吨以上。全县累计建成茶园万亩,高优生态茶园万亩,投产面积22万亩,茶叶产量达万吨的滇红工夫茶、滇绿茶、普洱茶、花茶、奶茶使凤庆声誉四海,名振五洲,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着名茶乡。凤庆县有龙润茶业公司、六大茶山茶业公司等知名企业在凤庆注资建厂,共有27家茶叶加工企业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 凤庆县,位于东经99°31′~100°13′,北纬24°13′~25°02′之间,海拔最低为营盘镇三塔河口919米,最高为雪山黄竹林主峰米。垂直高差米,形成典型的立体气候和立体农业结构。素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干凉同季,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之美称。具有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优点,雨量充沛、年温差小、日差较大;无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特点:无台风、暴雨、寒潮、低温。具有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所需要的光、水、热、气条件,得天独厚。 二、凤庆茶叶市场现状 凤庆县茶叶产业在县委政府的扶持政策下,种植面积、茶叶产量在全国全省来讲位列前茅,尤其XX年普洱茶热引来茶叶市场升温,切切实实给农民带来了实惠。而XX年过后,茶叶市场一阵严寒低迷,茶叶初制茶平均价格从每市斤20多元急降至到每市斤几元钱,这种状况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困惑,凤庆茶产业要不要继续发展呢 实际上凤庆茶叶有它独特的地理优势、品质优势、品牌优势的,凤庆茶叶生长在相对的海拔、气候、土壤环境中,茶叶中物质含量优于其它茶种,凤庆滇红工夫红茶等优质产品在茶叶市场上,仍有强势的竞争力,所以凤庆茶应从技术层面上发掘其市场潜力。

中国茶叶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分析范文

中国茶叶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世界茶叶80%产在亚洲。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大产茶国的茶叶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80%。中国茶叶产量从2000年的67.6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93.4万吨,增长了38.1%。茶叶产值从2000年的9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55亿元,增长了72.2%,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并且在2005年,我国茶叶产量超过印度,重新夺回第一大产茶国地位,实现了以吴觉农为代表的近代茶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因素。 当前,我国茶叶产量、国内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资金支持,茶叶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资本进入,茶叶新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及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都为我国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1、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茶叶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并且通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措施,促进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在西部开发、扶贫政策和退耕还林等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各主要产茶省都发展了相当数量的新茶园。茶农在茶叶良好经济效益促进下,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并且加大了对老茶园的改造力度,淘汰了一些生产效益低的茶园。我国茶园面积由2000年的108.9万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130万公顷,增长了19.4%。近年来新发展的茶园基本上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建设的,生产能力高、茶园投入力度大,从而使得我国茶叶产量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2、企业的多元化。 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茶叶企业发生结构性变化,大多数国有加工、流通茶叶企业实现了股份化、民营化转制。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是北京市第一家实行改制的“老字号”茶叶企业,改制后的股本为3000万,国有(企业)参股20%,10%社会法人股,主要是两家上游生产企业,其他70%职工股。改制后企业的机制变活了,企业有了自主权,有了资金积累,通过几年来的运作,张一元的年销售量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茶叶产业的发展,也吸引国内大的集团纷纷进入茶叶领域,云南制药企业盘龙云海和云南白药集团已经开始涉足茶产业。白药集团认为普洱茶的发展过程与云南白药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初期都是小家小户分散式生产,后来随着工艺技术改进,规模化生产成为必然。云南澜沧江啤酒集团也把开发茶产品作为今后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与此同时,个体私营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发展油茶产业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推动山区综合开发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我国油茶资源分布、种质资源、经营模式、加工利用、经济效益等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指导我国油荼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油茶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油茶产业是个古老而新兴的产业,一直处于起伏不定的发展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油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茶的价值得到了重新认识,带来了油茶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机遇。2006年,国家林业局专文下发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鼓励扶持发展油茶产业。2009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20)》(以下简称《规划》)出台后,油茶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1油茶产业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后,通过科技进步和大力发展生产力, 中国已在很大程

度上实现并保障了粮食安全,但反差很大的是,食用油供需矛盾突出,始终无法实现自给自足。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 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占国内总需求60%多的食用油以弥补缺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油供求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人口越来越多,城镇人口快速增加,直接推动了粮油需求总量的刚性增长;耕地越来越少,到2007年底已降为1.2亿hm2,遏制耕地减少趋势的压力十分巨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由过去主要吃粮向吃更多的肉蛋奶、由吃普通油向吃高档油的方向转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比较效益不断降低,提高农民发展粮油生产的积极性面临新的困难。从国际上看,随着石油价格的变动和粮食需求的增长,粮食危机的困局在持续演化,粮食安全面临的不确定性在增加。这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构成极大威胁,维护粮食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 自我国加入WTO后,国内许多食用油品不同程度地受到市场冲击,但茶油产业却迎来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中国耕地资源刚性短缺,扩大草本油料植物种植必然会与粮争地,进而危及我国粮食安全。发展木本粮油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不仅不占用耕地,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资源来种植其他农作物,从而大大缓解耕地的压力。同时, 发展油茶生产,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分流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油茶产业现状

茶叶行业分析报告

茶叶行业分析 1、茶行业现状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园面积为世界第一,茶叶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历年来,我国茶产品出口也呈现了大幅增长势头,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一种精神饮品、一种情感饮品、一种文化饮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和追求。目前,茶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六大保健食品之首,可以预测,茶将成为21世纪世界“第一大饮料”。 2、茶行业发展前景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有6大茶类,20个产茶省,8000万茶农,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国。中国茶和中国茶文化也日益为全球消费者所熟悉和接受,中国茶“走出去”有着广阔的前景,茶叶出口屡创新高。 但中国茶产业仍存在一些“硬伤”,一是茶叶生产的标准体系和卫生安全体系建设滞后;二是茶类丰富,产量大,品牌少;三是在中东等地区市场上的影响力、知名度还不够;四是茶叶出口经营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五是欧盟、日本等市场对食品安全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茶叶出口环境不容乐观。为此,我国茶叶行业应该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善: 1)、切实加强源头控制,尽快完善预警机制。出口茶叶的生产可推行“公司+基地”模式,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和加工,以龙头带源头,彻底改变茶叶收购分散、难以实施有效监管的局面。2)、推进发展有机茶叶,加快开拓多元市场。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有机食品贸易的发展,有机食品将成为今后发展潜力和前景巨大的产业。 3)、提高品牌意识,强化认证制度。 3、阿里巴巴关于“茶叶”买家分布情况 内贸方面,在alibaba买家分布中,福建、浙江、广东买家数占37%,其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4. 阿里巴巴“茶叶”企业概况 目前通过阿里巴巴搜索“茶叶”有183805条产品供应信息,在公司黄页中查询到40858家公司信息。这些企业中有很多实现了从做网站、做推广、找买家,谈生意、成交等一站式的业务模式。(数据截止2008-10-23)。如下图所示: 阿里巴巴部分茶叶行业企业 公司名称合作年限公司名称合作年限南靖县书洋南香茶厂 1 开化县杜康茶业有限公司 6 恩施馨源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1 陕西省午子绿茶有限责任公司7 重庆市开县龙珠茶业有限公司 1 吉首市康合茶行 2 重庆得川茗茶有限公司 2 杭州亨达茶业技术开发公司7 浙江临安九诚茶业有限公司 3 杭州临安昱岭食品有限公司 6 安溪县魁斗镇佳珍茗茶行 1 莱州市东方桑茶研究所 5

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文/谢雅玲陈永昌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茶叶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茶叶贸易发展迅速。在激烈的贸易竞争中,福建省的茶叶贸易是一个怎样的发展现状,有哪些发展优势和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探索和发展福建茶叶贸易现状,对福建茶叶经济效益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大、竞争力的提升和贸易量的增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福建茶叶的地位 福建省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茶叶流通体制改革,我省茶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我省农村经济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优势产业。2009年,福建茶叶生产呈现乌龙茶质优价高、红茶产销两旺、白茶量稳价升的良好态势,全年茶叶生产总产量26万多吨,居全国第一位;茶叶出口创汇5734万美元,同比增长8.6%。 二、福建茶叶的出口现状 据统计2009年月,中国出口茶叶数量为302,949.3吨,同比增长2.0%,金额为70,495.4万美元,同比增长3.3%,平均单价为2,327.0美元/吨,同比增长1.3%。而其中福建省出口茶叶数量为1,254.41吨,环比增长2.7%,金额1,221.7万美元,环比增长59.4%。出口量在全国第五位。 三、福建茶业贸易发展的优势条件 福建茶叶贸易发展在多个方面占有主要优势。主要有第一,自然条件优越,劳力资源丰富。第二,福建茶叶茶类多、良种多、名优茶多,品种资源丰富、茶类品种齐全。第三,政策支持力度大。近年来国家加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各项措施上都有较大支持。第四,福建港口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区域优势明显。第五,科技不断进步。科技利用率不断提高,在茶叶产品的深加工方面也取得进展,保健茶、速溶茶及茶食品的开发利用,茶叶中有效物质的提取应用等,足以表明福建茶叶在生产、加工方面都具备了较高的科技水平。第六,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日益增强,茶叶的保健和药用功能倍受关注。近年开发出来的罐装茶汁、瓶装茶饮料,在市场上十分畅销,并成为饮料市场的主打产品. 四、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1、成本居高不下。福建省茶叶生产科研成果整体水平不 高。为科研而科研的传统研究模式与生产、市场不对接,导致许多研究项目的成果不能推广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成果转化率较低,一些先进实用的茶叶生产科技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应用。 2、经营模式粗放、加工和深加工环节薄弱。福建省茶叶生

中国茶叶市场分析报告完整版

中国是茶叶原产地和第一生产、消费大国,有上千年的饮茶历史,茶叶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现在的国内茶叶市场看似波澜不惊,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众多茶叶企业亟待破茧而出。 国内茶叶市场问题 目前我国茶叶市场整体需求趋于饱和,消费增长速度低于茶叶生产能力的扩张速度,呈现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历史积淀的影响,我国的茶叶市场呈现如下特点: 1.多:茶叶种类多,行业企业多。 由于历史、地理原因,我国茶叶种类众多,大约有上千种茶叶,仅名茶就有两百种左右,而每一种茶叶因采摘时节、产地不同又可分出众多子类。 与茶叶种类多相对应的就是我国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大约8000万茶农、7万家茶企。 2.乱:管理无序,标准缺失。 产品种类和行业企业众多本就容易形成混乱的市场局面,而行业管理不健全和产品标准的不易操作更导致了茶叶行业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 近年来,各地大建茶叶城、茶叶批发市场,甚至一个城市建有多个批发市场,超出了市场的需要,结果导致市场内商户的销量和利润越来越薄。而且批发市场由个体商户组成,自身所普遍存在的散、乱、杂和不易监管等特点,很容易发生漫天要价的情况。管理的松懈也导致食品行业普遍推行的QS认证在茶叶行业得不到有效执行。 我国现行茶叶品质标准中,关于茶叶的感官品质都采用定性语言描述,消费者难以理解和应用,致使标准在交易定价中很难发挥作用,形成实施上的标准缺失情况。普通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往往难辨良莠,听任一些不良茶商的信口胡言,以次充好,长此以往也会抑制消费者需求。 此外,行业内还存在假冒伪劣、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也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3.弱:企业实力弱,品牌意识弱。 我国茶叶企业数量虽多,但多数都非常弱小,规模上亿的企业屈指可数,而且没有能够主导行业发展的企业。2008年,7万家茶企共实现茶叶总产值300亿元人民币,而同年仅联合利华立顿一家茶加工企业年产值即达到23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茶叶产值的2/3强。 我国多数企业还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阶段,采用传统粗放经营模式,通过分布在各地的同乡和批发商销售。产品也主要依靠散装形式销售,茶企普遍缺乏品牌意识。目前我国有7万家茶厂,注册了自己品牌名称的还不到1000家。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 告

编号:FS-DY-24416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茶叶是**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茶叶向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我们对**茶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乡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乡位于盈江县西北部,属地带。乡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势起伏较大,主要以山地丘陵、小坝子为主,平均海拔1760米。国土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04亩(水田7160亩,旱地18488亩),森林面积138235亩。**乡是盈江县茶叶的重要产地,现全乡已建立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术推广体系,已积累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已实现传统生产工艺向现代生产工艺转变,已创制出“**山”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XX年授予州政府接待专用茶

叶称号。XX年末,全乡茶叶初制所7个,精制茶厂1个,茶叶精制生产线2条,精制生产能力3 万公斤,茶叶科技队伍15人。茶叶面积10776亩,产量107万公斤,产值542万元,农民茶叶收入235元。产量、产值、茶农收入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3%、76.3%和58%。 二、茶叶是促进**乡山区、半山区、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乡茶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茶叶遍及全乡所有村组,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61%。茶叶发展村社中30%的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茶叶。 三、**乡茶叶产业发展已出现良好态势。全乡规模连片茶园10776亩,规模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的有1家。茶叶加工企业实力逐渐增强。有机茶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生产基地步伐加快,全乡已建立3652 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XX 年新植茶园352亩,XX年新植1400亩,XX年新植2350亩,XX年新植1426亩。 四、**乡茶叶产业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xxx”以来,**乡茶叶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发展中仍存在下列问题:

浅析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析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以“农业富、旅游兴、生态美”为主题,积极探索符合XX实际的特色集镇建设路子,着力实施“六项行动计划”,大力夯实农村基础设施;着力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经过多年发展,XX镇茶叶种植面积已超过1.8万亩,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如今,XX镇茶文化为主要特色的集镇品味不断提升,社会经济效益日益凸显,茶叶产业已跃居“三大产业”(茶产业、养殖业、蔬菜产业)之首,成为全镇第一大支柱产业。当前,如何加快茶产业发展,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对茶产业、茶经济、茶文化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概况 XX镇位于XX县东部,距县城40公里,南连A镇,西邻B 镇,北抵C镇、D镇,全镇总面积70.4平方公里,辖岚丰、XX、高果、茅岗、和平、XX等6村(社区)42个村民组,共4801户、17557人。XX镇地处中、低、丘地带,海拔为820-1112.6米之间,镇址XX街海拔924.3米,全镇平均海拔910米,最高点XX社区尖峰顶海拔1112.6米,最低处XX村小龙洞海拔820米,地貌属黔北高原边缘的低山丘陵地带,地表岩石主要以碳酸

盐岩和砂岩为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降水量900-1100mm,无霜期320天,年均总日照时数为1112小时,年平均温度15℃,全年主导风为东北方向,风力多为1-4级。镇内有水库两座,马桥水库135万立方米,穿洞水库240万立方米,另有丰富的地下水为全镇部分村镇提供人畜饮水。土地类型为山地黄壤和黄色石灰土,PH值偏酸性,为茶叶的健康生长及优良品质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保障。 通过多年努力,XX镇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作为引领发展的理念,坚持走“农业富镇”发展之路,立足镇情实际,大力实施农业板块经济,大力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以打造“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平台,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贵州XX贡茶茶业公司发展贡茶产业,打造茶旅休闲产业,建成了万亩茶叶产业基地,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互联网+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着力打造山地高效生态农业,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二、发展现状 (一)布局合理,基地建设强力推进。XX镇总体规划编制于2011年,规划期限为20年,即2011年~2030年。集镇规划总面积3平方公里,近期规划集镇人口5000人,远景规划集镇人口9000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80.24平方米。《规划》将XX

黄冈市茶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黄冈市茶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黄冈市是湖北省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目前存在茶叶总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等问题。本文主要就黄冈市茶叶生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经验总结。 标签:茶叶现状对策 茶叶是黄冈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已成为黄冈市当前效益农业的主要发展支柱产业。具有显著特色和地域优势的黄冈茶产业已成为黄冈市部分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发展黄冈市茶叶经济已迫在眉睫。 一、黄冈市茶叶生产现状 1、黄冈市茶叶总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湿度大,无霜期长,适合茶树生长。黄冈市产茶历史悠久,在唐代黄冈就有宫廷贡品茶,宋代朝廷在蕲州就设有专营茶叶的机构。改革开放以后,黄冈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茶叶经济,现在黄冈市七县二市一区均产茶叶,茶园面积共计30万亩,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达50余万人,茶叶总产量6500吨,总产值5亿元。今天,黄冈市正发展成为湖北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 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导的农业生产体制下,黄冈市的茶叶产业资源被分配到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几千余家企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80%从事生产的茶叶企业,茶园面积在500亩以下,产值在10万元以下,有近一半面积的茶园在农户手中,从事加工的茶叶企业平均年生产能力在1000公斤以下,销售以个体户零售为主,经营分散,缺乏具有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茶叶企业。 2、黄冈市茶叶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 茶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入世对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使黄冈市茶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部分地方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农户”的管理运作模式,发展壮大了一批茶叶企业,使他们生产的茶叶占据了黄冈30%以上的市场份额,主导着黄冈市高档茶叶的生产消费市场。尽管如此,黄冈茶叶企业的发展仍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80%以上的茶叶企业的生产销售人员是以农村务农的农民为主,文化素质普遍低下,缺乏技术骨干,难以接触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管理粗放,产品技术含量低,故导致黄冈茶叶在低附加值产业链上徘徊。

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历经十余年,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产业化进程来看,目前都不是十分成熟,消费短期内可能很难显著增长。尽管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机会,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仍然进展缓慢。本文主要以北京地区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商用轿车)为研究对象,实地考察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和与政府的协商状况,同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影响电动汽车购买的因素,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作出合理展望。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未来展望 一、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背景 早在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设计的电动汽车包括3类: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并以这三类电动汽车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动、动力蓄电池为“三横”,建立“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基本跟上了全球的步伐,大体站到了世界同一起跑线。自此之后,我国陆续出台了大量产业相关政策,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上了日程,这在我国汽车史上还是头一次。自2004年起,在国家的长远规划和能源政策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被多次强调。从2005年开始,我国政府出台了优化汽车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清洁汽车、电动汽车政策措施,明确了201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的5%~10%;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50%以上的发展目标。 2006年财政部针对实施新消费税政策时明确规定:对混合动力汽车等具有节能、环保特点的汽车将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在新目录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鼓励产业。很多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及制造,都已列入了国家鼓励范围,享受鼓励政策。 2008年8月31日,在2008(首届)中国绿色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科技部部长首次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明确目标:到2012年,国内将有10%新生产的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2009年,我国新能源车的发展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几乎每个月甚至每周都在出台政策和制度保证电动汽车更好和更快发展。 2010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世界主要经济体相继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旨在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以抢占产业制高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进入实质性政策扶持阶段。该阶段不仅把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

2020茶叶行业现状及前景趋势

2020年茶叶行业现状及 前景趋势 2020年

目录 1.茶叶行业现状 (5) 1.1茶叶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5) 1.2茶叶市场规模分析 (7) 1.3茶叶市场运营情况分析 (7) 2.茶叶行业存在的问题 (10) 2.1茶叶单产低 (10) 2.2劳动效率低 (10) 2.3组织化程度低 (10) 2.4茶叶的标准化程度低 (11) 2.5缺乏龙头企业 (11) 2.6行业服务无序化 (12) 2.7供应链整合度低 (12) 2.8基础工作薄弱 (12) 2.9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3) 3.茶叶行业前景趋势 (14) 3.1茶叶正在回归日常饮品的属性,自饮茶展现出新的增长潜力 (14) 3.2消费习惯随消费群体的分化进一步细分,多元化的消费观念成为茶 叶消费的新趋势 (14) 3.3创新产品和新的茶叶衍生品,将进一步满足不断分化的消费需求14 3.4品牌内涵变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费者感知且独具特色的品牌将崭露

头角15 3.5产业规模化是趋势 (16) 3.6发展空间广阔 (16) 3.7消费需求多元化 (16) 3.8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与品牌 (17) 3.9电商成为茶叶重要销售渠道 (18) 3.10用户体验提升成为趋势 (18) 3.11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18) 4.茶叶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20) 4.1茶叶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20) 4.2茶叶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20) 4.3茶叶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20) 4.4茶叶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21) 5.茶叶行业竞争分析 (22) 5.1茶叶行业竞争分析 (22) 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22) 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22) 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23) 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23) 5.2中国茶叶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3) 5.3中国茶叶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4)

济南市茶叶市场发展现状

济南的茶叶市场历史概况 以1984年为标志,济南茶叶内销市场才完全进入了市场经济,国内茶叶市场的开放是在茶叶产大于销的背景下进行的,所以济南国内茶叶内销市场,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是,它是由推销库存产品开始的,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结果、生产、加工型的茶企业带着鲜明的生产型企业的特色,暨没有品牌,又没有直接的产品销售的通路,近二十年以买方为主的济南内销茶市场一直没有摆脱产品推销的阴影,二十年来,为卖而卖,为解决产品的销路,由自产内销的门市到销区茶叶批发市场的形成,茶农自产自销彻底颠覆了计划体制下的一级站、二级站的批发网络,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异地销售。目前济南茶叶内销70-80%靠的是这种产销见面的市场批发模式。为适应市场需求而作出的产品结构调整,传统历史名茶的挖掘,名优茶的应市,给了消费者极大的挑选余地,同时也培育和刺激了新的消费,促使了内销市场的稳定增长。二十年来,在茶文化和名优茶热的双重作用下,传统的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瓦解,二十年前,从济南为中心的华北、东北、西北等北方市场,花茶的消费要占据95%以上,二十年后,花茶的比重已下降到不到60%,绿茶、乌龙茶,普洱茶呈快速增长之势,尤其是绿茶,在2003年的那场非典以后,绿茶有益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绿茶的增长速度超过20%。二十年前时名茶生产还刚刚起步,市场总容量不到1万吨,二十年后,名优茶市场销量已达20万吨。茶叶消费正逐渐成熟,尤其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茶有益于健康的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拥有接近1亿人口的山东内销市场,消费前景乐观。 山东省济南茶叶市场网统计的数据显示: 到2004年,全国的茶园面积为127万公倾,茶中产量为万吨,内销为55万吨,内销金额155亿元(人民币),出口为万吨,出口金额为亿美元。 2005年预计,茶园面积为130万公倾,茶叶产量为87万吨,国内销售为57万吨,内销金额为166亿元,1-10月份茶叶出口为万吨,金额为亿美元。 济南茶叶市场概况 济南是目前济南茶叶内销市场最有前景的一个区域,济南不仅有着1400万居民人口,而且是联系全国及世界的旅游城市,据济南茶叶流通协会数据,济南茶叶消费值约20个亿,有茶叶经营商户8000多家,占据济南城区的主要终端通路。 济南市民消费的茶,一般习惯于称散茶再包装,或简易纸袋包装,礼品茶流行礼盒包装。春茶上市或节假日的礼品茶是各商家获得利润的主要来源,他们靠平时积累的回头客和利用各种关系建立起的企事业的团购作为目标客户。 济南茶市的销费结构: 市场消费:5年前,济南市民的花茶消费在80%-90%之间,如今花茶的比重已下降到60%。部分消费群体已转向绿茶、乌龙茶及其他茶。有资料显示,济南市民消费的层次为:花茶30元-60元/斤,礼品茶为90-160元/斤之间,名优绿茶的定位在120-150元/斤之间。 礼品茶消费对象为济南市的企事业单位和团体、驻京机构、游客等,在茶文化的作用下济南

闽北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闽北是福建省的主要茶产区,茶类繁多,有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花茶五大茶类。武夷大红袍、肉桂、闽北水仙、正山小种红茶、蒸青绿茶、政和大白茶、闽北茉莉花茶等名扬海内外。茶业是我市的传统农业主导产业,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探索茶叶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做大做强闽北茶产业,倍受政府及农民的关注,对闽北知名度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展、竞争力的提升和贸易流量的扩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闽北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闽北茶叶生产的发展 闽北是乌龙茶的起源地,产茶历史悠久,盛产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茉莉花茶等五大茶类,南平十个县(市、区)均产茶。2011年,南平市茶叶种植面积53.6万亩,较2000年增加2.18万亩,增长4.2%;总产量51000吨,其中绿毛茶21280吨,红毛茶5997吨,乌龙茶19960吨。受近年茶叶市场价格一路上扬的影响,2005-2011年,全市茶叶总产量增加16518吨,增长47.9%,年均增加2753吨,增长6.7%;茶叶产值屡创新高,2011年茶叶产值达22.95亿元,年平均增幅高达39.4%。

表一 1978—2011年南平市茶叶生产情况 单位:万亩、吨、 (注:以上数据源于统计年鉴) (二)闽北茶叶加工业的发展 多年来,南平市委、市政府对茶叶产业化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茶业富民战略,以“稳定、品牌、诚信、文化”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保护品牌为重点,以练好内功为契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茶业产业化进程,使茶产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兴盛局面。 1、茶叶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 “武夷岩茶热”的持续升温,进一步提高了闽北茶叶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使乌龙茶成为企业投资的热点,

茶行业分析

一、行业概况 1.茶叶行业的定义 茶树属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我国的茶树有14属,397种。 本文所指的茶叶行业主要是指从事茶叶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单位或者个体组织而成的体系。 2.我国茶叶行业的发展历史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历史非常悠久。据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三千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发现于神农时期,流行与唐朝,鼎盛在宋代。深入发展于明代,后一直流传至今。 100多年以前,中国茶叶一直垄断着世界茶叶市场,但后来由于生产者缺乏组织,栽培技术落后,繁重的税收以及政治上的不稳定等原因,中国逐步衰落,曾一度落后于印度、斯里兰卡。从1969年到2000年间,随着国际茶叶市场的起起伏伏,国内茶叶行业也一直处于不稳定发展状态。直到2005年,中国茶叶产量达到93.4万吨,茶叶产值达到155亿元,重新夺回世界第一大产茶国的地位。 纵观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的脉络,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因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①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的各级政府开始注重发展茶行业,并且采取了一些退耕还林、西部开发等政策,促使茶园种植面积扩大,茶行业经济发展,茶叶产量快速增长。 ②投资者支持 目前,我国爱茶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茶行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消费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增多,也促进了茶行业的积极发展。 ③新技术开发 随着近年来茶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茶叶加工由手工作坊发展到流水线生产作业,不仅提升茶叶加工的效率,还能提高产品的质量。 ④产品开发 技术进步的同时,茶企已越来越重视茶叶新产品、新品种的研发,不断丰富市场选择,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 3.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西方国家对中国茶的品质了解甚少,高中档茶还远远没有被西方发达国家所认识,造成了所谓中国茶“一一二三”的现状,即种植面积第一,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二,创汇额第三。 根据中商情报提供的数据:2012年,据18个产茶省上报数据汇总,我国茶叶种植面积为3578万亩,同比增加201.3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达到2233万亩,同比增加8.2%。2012年,我国茶叶生产克服早春低温等不利气候影响,面积、产量和产值同步增长。干毛茶总产量176.1万吨,同比增加16万吨;干毛茶总产值953.6亿元,增加166.7亿元。按茶园面积计算,全国茶叶平均亩产量49.2公斤,提高1.8公斤;亩产值2664元,提高335元。 我国茶叶出口品种也在不断增多。目前,我国出口茶叶70%是绿茶,其中以珠茶、眉茶等中低档茶为主;乌龙茶主要销往日本;普洱茶主要出口周边国家和地区;红茶出口呈恢复性增长。尽管我国茶叶出口数量不断增加,出口品种也有

我国茶叶出口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茶叶出口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茶叶出口现状及趋势分析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科技创新任重道远转型升级大势所趋 我国茶叶出口现状及趋势分析 虽然2010年我国茶叶出口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仍存有不少瓶颈需突破,茶企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加强宣传推广力度,走科技兴茶之路。同时要注意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需政府、行业、企业联手互动,形成合力,才能尽快、尽早实现茶业崛起,提升我国茶业的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发展突飞猛进,茶叶出口量、出口额屡创历史新高,骄人成绩难掩背后隐忧,行业发展面临诸多棘手瓶颈问题,行业全面转型升级是中国茶引领世界茶叶发展潮流大势所趋。 2010茶叶出口金额创新高 自2005年以来,茶叶出口量始终徘徊在28-30万吨,2009年突破30万吨,创历史新高,2010年出口30.24万吨,同比基本持平,但出口金额再创新高,达7.84亿美元。分析来看,2011年,我国茶叶出口有以下几大特点: 首先,绿茶、花茶、普洱茶出口量上升,红茶、乌龙茶出口量下降。2010年,我国绿茶出口23.42万吨,同比增2.12%,金额5.67亿美元,同比增8.07%,实现连续9年量价齐增;花茶出口7356吨,同比上升24.4%,出口金额3990

安徽茶叶生产现状、特点及发展建议

安徽茶叶生产现状、特点及发展建议 我省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茶园面积仍居全国第二、三位,产量位居前五,产茶、制茶历史悠长,名茶众多,中国十大经典名茶安徽占有三四。但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由于多方面因素,茶叶生产开始停滞不前,在全国的地位出现下滑,与周边省份出现差距并逐渐拉大,茶叶生产面临严峻局面。 一、安徽茶叶生产的现状和特点 安徽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整体地貌基本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山地、皖南皖西山区三类。全省国土面积中,山地占31.2%,丘陵占29.5%,平原占31.3%,山地及丘陵占全省超过60%,适宜茶叶种植,特别是南部黄山和西南大别山区,是我省茶叶的主要生产加工地。 (一)茶园面积虽居全国前列,但近年发展缓慢,产茶大省优势逐渐丧失。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省茶园已经达到100多万亩,基本保持在全国前列。1990年达到178万亩,占全国茶园面积的11.2%,仅次于浙江和云南,居全国第三位,而采摘面积超过云南,位居第二位。但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种种原因,茶园面积增长缓慢,出现波动,占全国比重逐年下降,位次下滑,2010年虽突破200万亩,

但占全国的比重下降为6.8%,2012年224.5万亩,占全国6.6%,茶叶大省的地位有所动摇。 全国茶叶生产前十位省份茶园面积 单位:万亩 (二)茶叶产量虽逐年有所增加,但增长比较缓慢,茶叶生产几近低谷。1987年我省茶叶产量突破5万吨,达到5.1万吨,占全国产量超过10%。经过近20年,2006年才突破6万吨,2012年9.5万吨,但占全国的比重下降为5.3%。从发展看,1991年到2000年由于茶园面积下降8.7%,产

对我区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对我区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一、铜仁地区茶叶生产发展变迁和优势 (一)铜仁茶叶发展的历史变迁 铜仁地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贵州通志》记载,石阡茶叶“始于唐代,种茶、饮茶遍及于明朝,岁约出10万斤”。据陆羽茶经载(成书于公元760-780年)“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其思、播、夷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我区的石阡、思南、印江、沿河、德江县属思、夷州地区。明清时期石阡坪山茶已在全国享有盛名。《印江志》记载:明永乐年间梵净山绿茶被列为朝廷“贡品”。《沿河县志》中记载“姚溪茶、野茶坨昔皆为贡品”。由于历史原因,相当的一段时期内,茶叶生产以自给自足为主,发展较慢。石阡县茶叶生产规模相对较大,在50年代初,茶园面积达到万亩,成为贵州省被国务院表彰的两个县之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茶叶得到了较大规模发展,我区利用日本“黑字还流”贷款和综合农业开发项目,把茶叶作为支柱产业之一重点开发,发展茶叶生产基地近3万亩,并相继组建了石阡、松桃、印江及沿河县4个茶叶公司和地区武陵山茶场。进入21世纪,地委、行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茶叶领域内引进了山东天目茶业集团、浙江嘉盛武义茶叶公司、和泰茶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外商企业,依托外商的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激活了国有资产,茶叶产业焕发出活力。 (二)铜仁地区茶叶发展优势 优势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品种资源。铜仁是贵州最适宜种茶的中心区域,是名优绿茶的重点产地。全区宜茶地主要是黄壤、红壤、黄棕壤等ph值为4.5-6酸性土壤类型,质地疏松、底土无硬盘层、排水性好、坡度适中;宜茶地有120万亩以上,土壤富含硒等微量元素的面积20万亩以上;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13.6-17.5℃,≥10℃的日数,积温在4000-5700℃,降雨量为1100-1400毫米,空气湿润,相对湿度大,是全国日照低值区之一。日照为1067-1497小时,日照率25-33%;光照中漫射光多。全区现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资源120余种,是省保存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份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