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硅谷模式成功的经济与制度分析

美国硅谷模式成功的经济与制度分析
美国硅谷模式成功的经济与制度分析

作者简介:钟坚(1965—),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

《学术界》(双月刊)

总第94期,2002.3 ACADEMICS IN CHINA

No.3May.2002美国硅谷模式成功的经济与制度分析

○钟 坚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摘要〕美国硅谷成功的经济因素有:优美自然环境的吸引力、斯坦福大学的衍生力、国防军费的初始动力、风险资本的孵化力、高科技产业的聚集力;文化是硅谷经济的原动力、知识是硅谷经济的源泉、创新是硅谷经济的核心、风险是硅谷成功之母。崇尚竞争的创业环境、开放流动的学习风气、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人力资本的制度安排、非常完备的法制环境、市场是硅谷的真正孕育者。

〔关键词〕硅谷模式;硅谷成因;硅谷文化;硅谷制度

〔中图分类号〕F43/47(712).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698(2002)03-0224-20

一、硅谷成功的经济因素

1.优美自然环境的吸引力

优越的地理环境是硅谷成功的要素之一,高科技人才对环境品位要求很高。它靠近太平洋,全年的平均气温在60至80华氏度以内,湿度不高,毫不感到潮湿。如果在炎热的夏天下午,岛上的气温上升时,旧金山有名的雾气就会通过金门大桥滚涌而至,把气温冷却下来。这种每天发生的清凉现象,曾被形容为“大自然的空调”。由于硅谷东西两面均有大山挡住,没有美国东南部的飓风,南部的酷暑和洪水,北部的冰天雪地,四季如春。旧金山本身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基础设施完善,四季长青,环境优美,有美丽的海滩和众多的国家公园。

穿行于硅谷,触目所见,没有摩天大楼,没有烟囱,只有成荫的绿树、草坪和掩映其间的一—

4

2

2

幢幢两三层的建筑。这些建筑形态各异,有的只是单幢别墅,有的则连成一片,但都优雅而宁静。如果不是眼前不时闪过的Cisco 、Sun 、Intel 、Oracle 等熟悉的品牌,几乎浑然不觉已置身硅谷。宽广的旧金山海湾地区似乎也是人见人爱的工作环境和理想居住区。硅谷地区的通信设施发达,交通便利,拥有高等级公路4条,湾区主干道101国道纵贯硅谷、州际280、680和880公路横贯硅谷,区域17、85、87和237公路形成网状交通枢纽,有5座跨海大桥连接旧金山海湾。在旧金山、圣何塞和奥克兰国际机场,平均每分钟就有两架飞机起降。

虽然这个地区房价高昂,但是,加利福尼亚北部的居民,仍然比世界上其他绝大多数地方的居民享受着高得多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里各类文化、娱乐、教育设施齐备,犯罪率低。因此,海湾地区继续吸引着寻找好生活的年轻人和受过很好教育的美国人,以及寻找职业的亚洲、拉丁美洲移民。这就不足为奇了。这种情况造成了具备高度才能的科学技术人才的聚集地。它一方面为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提供了优美环境和人才供给,另一方面为产品装配线工作的无技术劳动力的蓄水池。50年代和60年代。企业家纷纷在硅谷建立公司,别处的公司也纷纷迁入硅谷,而当地的大学培养出想留在阳光灿烂的加利福尼亚州的科学、工程毕业生,就地为这些公司提供了现成的随手可得的人才。由于优越的地缘环境造就了独特的人缘环境是硅谷高技术产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没有这个条件,硅谷可能永

远不会起飞。

〔1〕当然环境因素非决定性因素,否则就无法解释硅谷独特的经济现象。2.斯坦福大学的衍生力

斯坦福大学是硅谷诞生的摇篮。正因为这一知识和人才的聚集地,最终孵化和造就了硅谷。台湾籍女作家邓海珠认为,硅谷于50年代初具雏形,斯坦福大学是一个重要因素,斯坦福研究“园区把大学与工业结合,形成理想的科学园区模式,新竹园区也是采此观念。由斯坦

福园区慢慢向南扩大,就形成了今日的硅谷。”〔2〕英国学者Nicholas Valery 在其书《工业创

新》中认为,斯坦福大学是硅谷的成功之源。硅谷的奠基人是特曼,是他劝说斯坦福大学把一片桃树林变成校园型的工业区。斯坦福工业区如今是加州最大的制造商惠普公司和施乐公司的Palo Alto 研究中心(PARC )的所在地。时至今日,斯坦福大学仍是硅谷发展的引擎,每

年新创立的企业同它培养出的工程学和商学毕业生几乎一样多。

〔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认为,硅谷“附近两所大学的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教授和大学毕业生在建设充满活力的新创办公司中起着重要作用。好的大学也许是发展新工业中心的必要条

件”〔4〕。据说,雅虎创始人之一的杨志远就是被“工程师创造硅谷,斯坦福创造工程师”这句

话打动而进入斯坦福大学获得电机工程学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

〔5〕斯坦福大学工—

522—美国硅谷模式成功的经济与制度分析

〔1〕〔2〕〔3〕〔4〕〔5〕〔美〕罗伯特?斯莱特:《计算机帝国:创造神话的精英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310页。

《参考消息》2000年8月2日。

〔英〕Nicholas Valery :《工业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第37-38页。

〔台〕邓海珠著:《硅谷传奇:看谁称霸科技王国》,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

〔美〕汤姆?福里斯特:《硅海武士:日本信息技术产业称雄世界的故事》,新华出版社1996年2月出版。

学院的一座楼里先后诞生了三家著名公司:太阳微系统(SUN )、硅图(SGI )和思科(Cisco )。太阳微系统的英文SUN 就是斯坦福大学网络(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 )的缩写。

需要指出的是,斯坦福大学并没有“校办工厂”或“校办企业”。它办的工业研究园区当年象征性的价格出租给创业公司。它的技术专利办公室只是帮助教授申请专利。学校的几十亿美元的基金交给一个资本管理公司做多样化投资以分散风险,其中只有很小部分投在风险投资公司,但大学不参与所投资企业的管理。在这个意义上,学校并不经商。学校的基金主要来源于校友和成功企业家对学校的捐赠。虽然斯坦福大学是硅谷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和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它还不是决定性因素。在斯坦福大学建立研究园以后,美国有几十所大学也仿照这个模式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区,但基本上没有起色。迈阿密大学的研究区甚至连一家企业都没有吸引过来。最有可能和硅谷抗衡的是波士顿128公路地区,它附近有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但是,起步较早,智力条件或其他条件较好的128公路地区,却远远落后于硅谷。可见,在这后面还有更深层的因素。正如加里?贝克尔所指出,“好的大学也许是发展新工业中心的必要条件,但仅有这个条件还不够。拥有科技力量很强的大学

的其他地区(如厄巴纳伊利诺伊大学)没有很多高技术公司。”

〔1〕3.国防军费的初始动力

军事拨款对硅谷早期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40年代,圣克拉拉谷还是农业区,主要以杏和核桃园闻名。那里除了少数小的电子公司以外,唯一的地方工业就是小型食品加工和配送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随后的冷战重绘了美国经济的蓝图。战争吸引了众多的人们来到旧金山湾,加人到军事工业当中。联邦政府通过引导资源流向大学实验室,发展军工技术来刺激新的行业和地区的发展。斯坦福大学的科研人员,作为国防和航天合同的主要受益人,成为加利福尼亚北部经济转型的先锋。他们在雷达、固态电子学和计算机方面的开拓性研究,促使技术和供货在当地集中,这吸引了一些成熟公司,并促进了新企业的形成。创业和技术进步的过程最初由联邦政府资金支持,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才开始自我维持,其时硅谷作为美国电子创新和生产中心的地位也已确立。1932年成立的里顿工程实验室,后来渐渐发展成为里顿工业,成为军事电子系统的主要生产者,万瑞公司生产的速调器在战争中成为美国地对空和地对海反潜艇雷达的核心部分。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坦福大学的大量教学科研人员被征用到东部参与军事技术研究,而这一地区的公司则主要为军方生产战争器材,如坦克、装甲车、通讯设备等。走101公路经过山景城,就会看到广阔的海空军基地Moffett FieLd ,巨大的机棚、广大的停机坪,还有世界上最大的风洞实验室。这一大片地方是属于联邦政府的,除了空军基地外,还有航太总署的单位,以及马丁洛克希德公司。里士满、奥克兰和通往太平洋的大门旧金山,拥有便利的军事装备和工业中心,仅莫非特海陆空军站就吸引了好几千的军事人员。早期的硅谷是由国防工业带起来的,军事拨款在硅谷发展早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的一个时期中,美国国防部购买了硅谷的芯片总产量的4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防技术逐渐商业化,由政府和民间共同开发、使

622—学术界2002.3?学者专论

〔1〕《参考消息》2000年8月2日。

用和经营,如快捷公司的集成电路就是应国防之需而做的,后来才找到消费市场,应用在手提收音机、助听器、电脑等方面。此外还有移动通讯、互连网、VCD 、DVD 等产品都是源于军事科研成果。1959年,仙童公司获得1500万美元合同,为“民兵式”导弹提供晶体管。1963年仙童公司又获得为“阿波罗”宇宙飞船导航计算机提供集成电路的合同。1958年到1974年间,五角大楼向硅谷的公司采购了10亿美元的半导体研究成果和产品。在20世纪70年代风险资本开始兴旺之前,联邦资金对硅谷创业和技术进步的推动是不能怀疑的。当然,关于军事采购在美国半导体产业的起源和发展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的争论,持续不断。抱怀疑态

度的人们指出,许多军事研究资金,事实上都在命运不佳的项目死胡同中浪费掉了。

〔1〕当然,军费的支持不是硅谷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同样受军费支持,甚至更多支持的波士顿128公路地区,最后却远远落在了硅谷后面。对此,萨克森宁认为,“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虽然战争和电子研究及生产的军事资金的大量流入改变了这两个地区的状况,但是不同的起点决定了它们未来发展的轨道,硅谷的先驱者们试图通过复制波士顿的技术来克服本地区工业发展较晚的缺点。但在努力模仿这一模式的同时,他们不知不觉地改变了它。这个地区的建立者没有受到先前工业传统的束缚,创立了有自己特色

的技术区域。”〔2〕从这里是否也印证了一条道理,这就是“过去没有”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情,

也许是一个地区后发展的一大优势。

4.风险资本的孵化力

高技术不仅是一个高风险的产业,而且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没有大量资本的支持,就不可能开发出高技术及其成果,更不可能把这些技术和成果产业化。如果说,硅谷早期高技术产业的形成是主要靠军事研究经费和国防采购支持的话,那么硅谷中后期到现在的发展则主要靠风险资本的支撑。福里斯特认为,“企业资本家对硅谷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西海岸的风险资本,往往比较充裕。的确,这就是在这方面占首位的硅谷之所以能够起

飞的一个原因。”〔3〕萨克森宁也说,“风险资本产业是这个新兴行业崛起的经济引擎。风险

资本家们不仅是其关键的资本来源,而且也是当地社会及职业系统的中心人物。”

〔4〕然而人们在谈论硅谷时,往往注重的是硅谷的高技术及其产品,以及高技术企业家非凡的表现,而忽视隐藏在台后的风险投资家。而正是这些风险投资家以其对未来市场的洞察,对现代金融工具的掌握,并与高技术企业家的联手,才推动了硅谷经济的腾飞。可以说,没有风险投资家、“天使”投资人、战略投资家和投资银行家参与,就没有硅谷高技术企业家的成

722—美国硅谷模式成功的经济与制度分析

〔1〕〔2〕〔3〕〔4〕〔美〕安纳利?萨克森宁:《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上海运东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第43-44页。

〔美〕汤姆?福里斯特:《硅海武士:日本信息技术产业称雄世界的故事》,新华出版社1996年2月出版,第58页。

〔美〕安纳利?萨克森宁:《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上海运东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第12页。

〔美〕汤姆?福里斯特:《硅海武士:日本信息技术产业称雄世界的故事》,新华出版社1996年2月出版,第56页。

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政府联系出台鼓励投资和对中小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了风险投资的发展,投资逐步取代军费成为硅谷创业者的主要来源,而大学也与产业之间形成了更为开放和互惠的纽带。风险投资具有资金放大器功能,为硅谷高技术产业化提供了资金支持。据对硅谷的一项调查表明,70年代以后成立的风险企业,有30%把风险资本作为主要创业资金来源,15%的企业则表示,在头5年中,风险资本是他们最主要的资金支持。苹果、英特尔、太阳、思科、恒心等一批批著名电子企业都是得益于私人风险投资。到90

年代初期,硅谷已经吸引了60多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帮助创办了1700多家高技术企业。

〔1〕风险投资具有孵化器功能,硅谷企业提供管理等增殖服务。正如萨克森宁所说:“风险资本家们为注资的企业带来技术技能、操作经验和行业接触的网路以及现金资本。硅谷的风险资本家们卷入企业的程度是不同寻常的,他们在经营计划和战略方面为企业家出谋划策,帮

助寻找共同的投资者,招募重要的经营管理人员,并在董事会中供职。”

〔2〕这就是说,风险投资不仅给新创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而且风险投资家往往还要运用自己的经验、知识、信息和人际关系网帮助高技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开拓市场,提供增殖服务。在硅谷,高技术知识与金融手段交叉,股票市场与技术市场融合,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联手已成为

推动该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在纽约,货币由专业金融公司来管理,而在硅谷,风险投资家们更倾向于创建新的公司,然后再把它卖出去。他们的投资一旦出了问题,他们定会参与其中,给予帮助。同时,硅谷的风险资本产业不是开始就有的,而是在原有的技术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不是反过来。

此外,硅谷不仅建立了与风险投资相关的健全的法律制度,高效运作的风险资本市场,以及多样化的中介服务机构,而且还建立了联结政府与风险投资机构、国内风险投资家与外国投资家和外国金融机构交流业内信息,规范同业经营行为的自律组织。

5.高科技产业的聚集力

哈佛大学波特教授认为,群是长期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群中的企业能够获得范围(Scope )经济收益。专业化的要素可更方便的获得,互动的增加可使创新更加容易。技术的

不断溢出给别的企业带来利益。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在“簇集型”(Clusters -Places )和“社群

型”

(Cummunities )的条件下,经济的成功容易发生而且持久。硅谷和好莱坞属于前者的代表,而犹太人和海外华商属于后者的代表。这就涉及到硅谷成功的又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硅谷高度集中的产业密度。产业集聚(Industrial Cluster ),是创新因素的集聚和竞争动力的放大。波特认为,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能够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从世界市场的竞争来看,那些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其产业内的企业往往是群居在一起而不是分居的。群聚区能够提高生产率,能够提供持续不断的公司改革的动力,促进创新,催发新

822—学术界2002.3?学者专论

〔1〕〔2〕〔3〕仇向洋:《硅谷成功的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东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4月。〔美〕安纳利?萨克森宁:《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上海运东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第44页。

李永周:《美国硅谷发展与风险投资》,《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第11期。

企业的诞生。首先,产业集聚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同一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能够使得厂商更有效率地得到供应商的服务,能够物色招聘到所需要的员工、能够及时得到本行业竞争所需要的信息,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配套的产品和服务,并在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方面提供降低成本。这些都使得群聚区域内的企业能够以更高的生产率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有利于其获得相对于群聚区以外的企业更多的竞争优势。其次,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创新。产业集聚是新企业诞生的催生婆。集中的顾客群降低了设立新企业的投资风险,投资者容易发现市场机会,创业者容易发现产品和服务的缺口,受到启发建立新的企业。企业所需要的设备、技术、信息、员工等都能在区内解决。同时,集聚促发了企业家的集体学习和同业之间的非正式交流。再次,产业集聚有利于竞争。竞争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产业集聚带来和加剧了同行业企业间的竞争,优胜劣汰,促进企业发展。当然,产业集聚同样有利于企业间的合作。

硅谷集中了大量高度分工、相互交融的产业元素,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产业集群。狭长的硅谷虽然穿越过30个城市,但就整体而言它就像是个单一完整的高技术工业城,其中塞满

了7,000家电子、软体公司(1996年数字),以及超过7,000家的制造商。

〔1〕大小企业比邻密集,产生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综合聚集效应,相互之间得以交流、沟通、碰撞,产生新的火花。正如一个形象的比喻,“这么多公司密布在硅谷,就像芯片上的晶体管”。和传统企业自给自足、垂直整合(Vertical Intergration )的结构不同,硅谷选择的是竞争和合作交互、正式生意往

来和非正式信息交流共存的所谓“交往建构”

(S ocial Architecture )。通过每个企业的进一步专业化生产,通过联合采购共同的原材料得到优惠以及共同开展市场营销等,合作可以使企业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企业在群中的聚集使专业基础设施、法律、金融和其他的专业服务得以发展,特别是适合它们需要的人也会聚集到那里。集群还有利于知识和信息外溢。硅谷由此形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技术交流网络和最发达的技术扩散机制。

这种集群生态,进一步造就了硅谷创业和成功的肥沃土壤。这实质上是高技术产业的聚集效应在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在硅谷的发散型工业系统中,商业联合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圣克拉拉地区制造集团(SCCM G )、西部电子制造商协会(WEMA )、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协会(SEML )等行业组织沟通产业联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硅谷成功的制度因素

1.文化是硅谷经济的原动力

尽管世界上有众多的科学园区,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科学园区真正可以与美国“硅谷”相提并论。且不要说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园区了,就连美国除硅谷之外的其他科学园区也难望其项背。一个科学园区要成功举办,必须具备一些基本要素,如依托大学和科研机构、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密集的风险投资基金、密集的高素质科技人才等,但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由此并不能完全“克隆”出硅谷来。这要看你是否能形成一种与硅谷相似

922—美国硅谷模式成功的经济与制度分析

〔1〕〔美〕《商业周刊》1997年。

的科技人文环境。因为缺少硅谷的人文环境和土壤,就会出现“高开低走”、“物种变异”,甚至可能会夭折。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评价萨克森宁《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一书中认为,尽管128公路与硅谷开发相近的技术,在同一市场上活动,结果却是后者蒸蒸日上,前者逐渐走上衰落。作者令人信服地证明,发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存在的制度环境和文化背景完全不同。作者写道:人们,包括硅谷人,往往都没有意识到硅谷那种合作与竞争的不同寻常组合连同其它要素共同构成的制度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成就。其实,正是硅谷的这种地区优势是使硅谷企业迅猛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吴敬琏得出结论:我们如果希望本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地发展起来,就不能只盯着物质资本或技术本身,而要把主要

的注意力放到创建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本作用的经济体制、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去。

〔1〕硅谷产生出来的令人兴奋不已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使硅谷闻名遐尔,但,这远不是硅谷最,硅谷最精彩的东西是其增长和创新的工作方式与精神。萨克森尼安教授多年来一直在研究硅谷的特性,他说“仅仅拥有硅谷的基本因素并不意味着就能创造出该地区具有的那种活力。事实证明,那种认为只要把科学园区、风险投资和几所大学拼凑在一起就

能再建一个硅谷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2〕世界梦想成为硅谷的地方数不胜数,但是几乎还没有哪个已成为硅谷的竞争对手。硅谷的“形”是比较容易仿效的,但要仿效硅谷的“神”却并不怎么容易。硅谷是不可复制的,硅谷不是世界上一两个最为成功的公司的诞生地,而是几十个这样的公司的诞生地,它制造出凭自己本领取得成功的成千上万个较小的公司。在这里,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高技术创业活动是否成功不仅与创业者的素质有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与文化氛围有直接关系。文化氛围是否适合创新或者是否促进创新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说科技是一双不断向前高飞的羽翼,人文就是翼下源源不绝的风。没有了风的支持,再巨大的双翼也飞不远;惟有让人文创造的风不停地吹拂,科技的翼才能飞向更辽阔的未来。

美国《商业周刊》发表文章说:“硅谷的魅力,令人想一探究竟:它到底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财富规模?它如何从一片杏树和梅树园,变成今天世界高科技的重镇?在转变的过程中,创意是如何被大胆的提出并付诸实现?……在这篇硅谷风云录的背后,我们发现了硅谷所特有的文化:绝对相信大脑潜能、崇尚思考、试验,拥抱科技新知以及勇往直前、无畏风险。而硅谷周遭的学校和研究单位,正是这种文化长久以来最强力的孕育者。”“硅谷成功的绝大的原

因,是在于一个无法量化的因素———硅谷的文化。”

〔3〕1996年美国《商业史评论》冬季刊发表文章指出“如果硅谷更经常地被模仿而不是照搬,它依然会成为一种迷人的、富有影响力的地区发展模式,尽管肯定不是唯一的一种模式。”“找出硅谷成功的要素———一个与产业界有密集联系的实力雄厚的研究型大学、创业型的公司和

032—学术界2002.3?学者专论

〔1〕〔2〕〔3〕〔美〕《商业周刊》1997年。

钟坚:《世界硅谷模式的制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

钱颖一、肖梦主编:《走出误区:经济学家论说硅谷模式》,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学术文化环境、进取型风险资本市场、扶持型的政府组织、宜人的气候和一个技术园———要比

把它们整合成有助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成功的秘诀容易得多。”

〔1〕有趣的是,硅谷人对社会环境有惊人的适应能力。人们不管原先从世界上什么角落,不管以前的文化差异有多大,只要来到了硅谷,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适应这个地区的节奏、压力和氛围。据说很多中国人来到硅谷后,马上就会讲英语,适应吃面包和一日两餐的习惯。这既反映了硅谷文化的包容力和开放性,又体现了硅谷文化的熔炉力和渗透性。

2.知识是硅谷经济的源泉

知识是价值的源泉。硅谷高技术产业成功因素固然有很多,但关键因素是硅谷具有密集的技术和知识,正是通过密集知识和技术的交互激荡,才能不断创造出高科技的新产品。而密集的知识和技术又离不开大学,大学才是硅谷的知识中心、学术智库和创新源头。比如一个新的制造芯片的企业,其成本不少于10亿美元,而建筑厂房、基建设备的原材料相对于成本来说根本不值得计入其内。高成本主要表现在设备中科学知识含量上,因为那些使设备运转所需要的技术相当复杂。每一块芯片都是人类智慧和科学知识的结晶。

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知名学府所孕育出来鼎盛的学术研究风气和技术开发能力,对美国硅谷产生了深远影响,因而被喻为是硅谷心脏。美国西海岸这两所大学每年培养的博士生数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两倍,除了大量供应一流的工程师以外,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分校还是半导体、计算机和机电一体化等科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中心。这两所世界级科学和工程学研究大学积极地投身于硅谷的工业之中,创造出令美国其他地区无法媲美的技术环境。美国《商业周刊》曾发表文章指出:“从表面看来,创造财富以及想办法创造出与众不同,也许就是整个硅谷成功故事中的主题曲。但若是仔细剖析硅谷成功的秘诀,就会发现其背有的文化———‘没什么不可以’、‘破除常规’———等交互运用。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

校等学术重镇,对于这种强调创意的大脑文化,自然有其不可抹灭的功劳。”

〔2〕斯坦福大学是硅谷发源地和心脏。这里有被称为“美利坚知识之源”的格林图书馆,有世界一流的大学教授和大学毕业生,透过教室的玻璃窗,可以看见明净的蓝天上盘旋着试翼的雏鹰。斯坦福大学是硅谷的中心,知识的黑洞,各种座谈会、演讲会,各种思潮、智力的聚焦点。客观地说,拥有一流的大学的地方不只有硅谷一个地方,但像斯坦福大学培养一流创业人才的大学并不多见。斯坦福大学为硅谷提供了众多的工程师、律师、银行家和风险资本家,尤其是资产上亿的企业家。而且不断地派生出新公司,如英特尔、惠普、苹果、太阳微系统、硅图、思科、雅虎、……等等,恐怕没人能清楚地知道,斯坦福大学究竟派生出多少公司出去。由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和学生创办的高技术公司成百上千,创造了硅谷65%的产值和超过25万个工作机会。

硅谷之所以会成为美国高技术产业的中心,在很大程度上是仰赖于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办校时就立下“赋予学生以直接有助于社会实际应用和个人事业成功”的办学宗

132—美国硅谷模式成功的经济与制度分析

〔1〕〔2〕〔美〕《商业周刊》1997年。

钟坚:《世界硅谷模式的制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

旨。这一宗旨得到了斯坦福大学师生始终不渝的遵循和实践。早在20世纪50年代,这所大学就在硅谷建立起学工密切配合的研究园,使大学研究工作与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紧密结合,工商业与科研、大学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为硅谷的发展提供了无尽的智慧源泉和动力。水平的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这是惠普公司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斯坦福大学创立了课堂、实验室与大量实地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做顾问的方式与周围社区工商界和政府机关建立密切联系甚至自己创业;注意发现学生中的创业苗子并加以鼓励、扶持;与周围工商界合办研究院;代学生申请专利(代付申请费、专利所得学校、系、发明者各得1/3);学校高水平的课堂教学通过闭路电视直接输送到企业,等。

斯坦福大学和工业界密切结合已成为一个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典范。有人把斯坦福大学比成硅谷的摇篮,把当年鼓励自己学生办公司的特曼教授比做“硅谷之父”。美国《商业周刊》指出:“今日硅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聚集学术精英、科技天才、无限想象力及资金四射

的科技殿堂,造就它的温床———斯坦福大学功不可灭。”

〔1〕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位于斯坦福大学北部的30公里处,于1868年建校,属于州立大学,学生人数近3万。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也成为硅谷工业重要的技术来源。20世纪50年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工程学系规模尚小时,迅速扩大了电子工程学系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规模,其作用相当于MIT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培养出来的工程师几乎与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样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毕业生包括英特尔创办人高顿?摩尔及安迪?葛洛夫也以其独有特质及长处影响硅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精英们也造就了许多科技新趋势,其中包括了关键性资料库的发明、目前广为人知的Unix 系统以及微处理器运算效能提升的精简运算指令集架构等。科技上的成就,也创造出许多科技巨星。此外,还有加利福尼亚的州立大学和社区大学,如圣何塞州立大学(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圣克拉拉大学(Santa Clara University )、福特希尔学院(位于帕洛阿尔托山)、米逊(Mission )社区大学(位于圣克拉拉)、De Anza 大学(位于丘珀蒂诺)等,加上有近10所专科学校和几十所技工学校。这些也是硅谷技术基础设施中的重要因素,但这一点

却常常为人所忽视。〔2〕正是硅谷周遭优秀大学林立,它们分别在科学、工程、应用技术的发

展与推广,以及人才的培育、技术的支持等方面,为硅谷注入了顶尖学术智能的活力,成为硅谷创新的引擎动力,源源不绝。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已取代了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和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教育必将上升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首要位置上,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中心。而作为知识经济集中代表的硅谷经济,对知识和教育集约程度无疑就要求更高。没有强大的知识中心,就不可能有密集的人才群体,更没有长久的创新,也就无所谓硅谷。

对于这一点,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田长霖院士就说过,一个高科技园区成功的重—

232—学术界2002.3?学者专论

〔1〕〔2〕〔美〕安纳利?萨克森宁:《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上海运东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第46-47页。

〔美〕《商业周刊》1997年。

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一个知识中心。硅谷两所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每年毕业1600个博士、旧金山有1000个美国科学院院士、30多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他说,中国人喜欢一窝蜂,几乎每个地方都在谈论知识经济,都在谈科学园。恕我直言,香港大学离国际水准差一段距离;清华、北大是世界著名学校,在培养尖端人才上还须努力。我有个观点:应该是教科兴国,因为先有教育,然后才有科技。他还说,日本搞了筑波高科技城,他们觉得要做就大大地做,结果没有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很好的大学在旁边,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最优秀的人才都不愿去。而且研究机构搬进去,研究人员还住在市中心,每天上班

两个小时,也没有成功。韩国大田也是这个问题。〔1〕可见,办科学园区,搞“硅谷”,仅有大学

是不行的,但没有大学更不行,因为大学是硅谷经济之本,硅谷经济的应有范畴和源头。

3.创新是硅谷经济的核心

硅谷长盛不衰,其奥秘何在?创造是人类精神之本、力量之源。硅谷的增长是由创新驱动的。有人说硅谷是“成功的家园、创新的沃土”。“创新已成为20世纪末工业的信仰。经营

者把创新看作是增加利润和市场份额的关键。”

〔2〕创新不仅打破了旧的模式,而且其回报远远超过一般商业行为。美国对17项成功创新的调查表明,其整体平均回报率为56%。而

过去30年间,所有美国商业投资的回报率为16%。

〔3〕专家们普遍认为,硅谷的成功诀窍不是芯片,不是软件,不是电脑,而是创新,不断地创新。硅谷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形成了创新的观念和风气,建立起了创新的制度和环境。正如美国学者克里斯托弗?梅耶所说:“硅谷产生出来的令人兴奋不已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使硅谷闻名遐迩,但这远不是硅谷最引人入胜的地方,硅谷最精彩的东西是其增长和创新的工作方式与精神。这种增长和创新的工

作与精神源于惠普公司,并在硅谷这一独特的环境下日复一日逐渐强大起来。”

〔4〕钱颖一教授指出:“硅谷这块土地原以农业为主,特别盛产大樱桃,直到20世纪70年代还到处可见樱桃树。在外人看来,硅谷是高科技的圣地。但是从来没有人或政府定义过什么是高科技,或高科技含量。硅谷是变化的,60年代硅谷的主导产业是半导体,70年代是处理器,80年代又是软件,90年代则是互联网。硅谷是变化的。”“硅谷也不是永远增长,整个创新过程是一

个新陈代谢、时起时伏的过程。”

〔5〕1999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访问了美国的硅谷,他在硅谷的记者会上说,他和特区政府官员都深深感受到硅谷无穷的创作动力。这股力量促使硅谷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心脏,美国人创新意念的摇篮。梅耶认为,“硅谷经济学:利润下降、时间飞逝……走向未来。”“硅谷产品的生命周期只有短短的六个月。这意味着如果你不是不断地研制新产品,你就只有呆在一边,没有东西可卖。高科技领域成果的产品价格从产品研制出来之时的价格到其生命结束时的价格一路下滑。其下滑程度几乎是每一

332—美国硅谷模式成功的经济与制度分析

〔1〕〔2〕〔3〕〔4〕〔5〕〔美〕钱颖一:《硅谷的故事:关于硅谷的学术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美〕克里斯托弗?梅耶:《创新的增长———硅谷的启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第1页。

〔英〕Nicholas Valery :《工业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第2页。

〔英〕Nicholas Valery :《工业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第1页。

朱芸:《校园经济:新经济的心脏》,《经济时刊》2000年第2期。

季度达25%(更经常地,每年都是这个数)。”“关于边际利润,美国硅谷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犹如正在下滑的电梯。撞对了窗口,就会把你从下滑的电梯中带回到顶端,而在电梯的顶端,你能赚到无以数计的金钱;如果你来晚了,那你就只能挣扎着挣一点点小钱。这种环境无条件地要求创新。在硅谷,没有创新,就难于生长,不生长,就得死。创新是要求,不是选择。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十年前卖一个产品走红,十年后还想凭这个产品一统天下,这样的好事,

只有可口可乐才能摊上,而可口可乐在世界上只有一家。”〔1〕英特尔总裁格鲁夫说过“你越

成功,就越多人想分一杯羹,而且一杯杯地分下去,直到你一无所有。企业成功本身,就蕴涵

了毁灭的种子。企业面前只有两条路———变革或灭亡。”

〔2〕美国商业周刊是这样评价硅谷的:“硅谷能够重复不断再生的能力———这也是硅谷生存繁荣的重要特质。”“硅谷这样的霸主地位,能够维持多久呢?永远!因为硅谷既是发动这场经济革命的前进引擎,又是一应俱全的商业模型,它更称得上是美国所有创业家的梦想之土”。“硅谷文化的中心思想,是一种‘凡事都有可能’的态度。”萨克森宁指出,“硅谷的独特优势是,创造新市场的能力。”“硅谷的发展极为迅速,新创企业的发展必须跟上。硅谷的全部文化可以归纳为两个字:变化。我们嘲笑人们更换工作的频繁程度,有这么一个笑话,说你可以换工作,但不必换停车场。与此相关的文化认为变化好,迅速的改变是兵家常事,这些对你的简历并不产生负面影响。……这就是

你作为初创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一种迅速决断、迅速行动、迅速变化的文化氛围。”

〔3〕正如英国学者Nicholas Valery 所指出,“即便是成功的企业,尤其是那些地位优越者,忽视突破性创新也很危险。也许无法按订单制造创新,但是公司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莫过于:创造适合激进想法的发展条件。有一点是清楚的,即所有大的创新都需要保护和长期的扶

持,有时需要25年的时间。”〔4〕台湾“半导体之父”张忠谋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过:科技的发

展在于创新。创新,对高技术产业、对硅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更重要的是硅谷有一个创新的环境。“这完全因为在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像硅谷一样汇聚了如此众多的专业技能把创新推向市场。正是这种地方服务网路使得硅谷的创新如此容易。这个服务网包括从芯片设计师、软件专家到专利律师,从高技术营销人员到人才物色和攻关专家,更不用提聪明绝顶

的风险的投资家。”〔5〕硅谷人衣着简单、举止随便,外表看不出谁是老板,谁是雇员。他们思

想活跃,不墨守成规,新点子层出不穷,并使其迅速转变为新技术、新产品,占领新的市场。他们竭力找寻自家产品的弱点,不时拿出更好的产品来击败自己的原有产品。无论国籍、肤色和性别,只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就可以进入硅谷,并站稳脚跟。他们一有机会就可自立门户,另辟蹊径,甘冒风险,独闯天下。人们说,若有三个硅谷人在一起,他们的话题必然是办公司。他们确信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

432—学术界2002.3?学者专论

〔1〕〔2〕〔3〕〔4〕〔5〕〔英〕Nicholas Valery :《工业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第38页。

〔英〕Nicholas Valery :《工业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第19-20页。

钟坚:《世界硅谷模式的制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

〔美〕汤姆?彼德斯:《管理的革命》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出版。

〔美〕克里斯托弗?梅耶:《创新的增长———硅谷的启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第38-39页。

可以说,硅谷经济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的成功典范。正如美国《商业周刊》所指出:“硅谷所特有的无畏失败、勇于创新冒险、科技创意不断突破、不断追求超越的激烈竞争、永不停止前进的步伐……等一切的发展、成功轨迹,还是值得

全球其他地区的企业引为借鉴。”

〔1〕4.风险是硅谷成功之母

创新的人创造了创新的环境,创新的环境又培育了创新的人。但创新往往又是与风险联系在一起的。硅谷的文化给予创立公司者最高的敬意。萨克森宁说:“该地区的文化鼓励冒险,也接受失败。”一位从128公路地区迁到硅谷开办电脑公司的创业者这样描述这种文化:“这里的新公司动作要很快。硅谷的文化是一种变革的文化:同业压力和社会压力支持冒险。”。这种社会文化氛围对硅谷技术创新活动起到润滑油的作用。

首先,硅谷这里有冒险氛围。西部淘金热时,从四面八方涌入这里的硅谷先人们,就是奔着梦想来的。在当时的美国东部,就鼓励年轻人到西部去冒险、开发、创业,金子的发现正好成了一天赐良机。当时是淘金子。半导体发明后,这里又成了一片热土,虽然已从淘金子换成了淘知识、淘智慧,但仍继承了当年敢于冒险的传统。萨克森宁说:“该地区的文化鼓励冒险,也接受失败。”在世界许多地方,技术或决策上的失误是一种耻辱,会断送人的前程,而在硅谷,对于失败却极为宽容,许多公司奖赏那些甘冒风险的人,而不是惩罚因冒险而遭失败的人,从而推动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能大胆地尝试创新。在硅谷的激烈竞争中,也许只有1/10的人能获得成功,但失败者也因进行了尝试而受到称赞。在硅谷,失败并不是一个污点,而是未来成功的识别证。硅谷不仅证明了个人的自由创造欲望才是经济发展中最核心的推动力,而且把尝试和失败视作自由创造所必须的成本。有人说硅谷是资本市场的宠儿,是拿全世界的钱在“赌”,所以不怕失败。如果钱可以堆砌成硅谷的话,那么有太多地方早在硅谷之前就可以成为硅谷,在硅谷之后也能复制出硅谷了。事实上,硅谷从G arage (车库)生意到G lobal (全球)生意转化过程中依靠的动力,乃是无数个人和创业企业公司此起彼伏、永不衰竭的创新冲动,以及对这种冲动全面而有效的保护。台湾“半导体之父”张忠谋先生认为科技的发展在于创新。要创新最重要是两个因素:一是创新;二是冒险精神。这两个方面像双胞胎似的。怕失败不行,没有创意也不行。但是亚洲文化不鼓励创新,主要是怕失败,失败不起。其实亚洲的年轻人并不比美国的年轻人怕失败,但社会因素和文化,总是让这些创新的人付出的代价太多,在亚洲的失败要比在美国失败的代价高,美国人失败几次都没关系,且引以为荣。

其次,硅谷这里有风险资本。要创新新产品或新服务,需要巨大的成本或时间。维持硅谷齿轮高速运转的润滑油,自然是巨额资金。高科技产业的成功遵循拇指法则,即十个之中只有一个成功者。硅谷风险家每日都与风险为伍。当他们投资创建一个新的公司的时候,尤其是当他们得投入上亿资金来启动公司的时候,他们就有了上亿美元的风险资本。风险资金是一个投资于未上市的、新兴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中的权益资本,

532—美国硅谷模式成功的经济与制度分析

〔1〕〔美〕《商业周刊》1997年。

是一种承担高风险、谋求高回报的资本形态。风险投资是初创高技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在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硅谷高科技产业群的形成、发展与壮大,都与风险资本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著名公司都是由风险投资公司培育而成。风险投资已真正成为硅谷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再次,硅谷有风险规避机制。美国1971年全国证券交易商自动报价系统(NASDAQ )股票市场的建立,为硅谷公司上市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且解决了高成长的高技术公司发展的市场融资和风险分散的问题。绝大多数硅谷公司上市时还不赢利,因此没有资格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 YSE )上市。于是NASDAQ 股票市场为这些公司上市开了方便之门。公司上市既是通过资本市场筹措资金的重要方式,又是创业获得回报重要手段和激励创业者的主要动力。从1990-1997年,NASDAQ 市场筹得近1000亿美元。若按上市公司的比例推算,NASDAQ 市场为美国高技术公司注入了750亿美元,这个数字是美国私人风险资本总额的2倍多。除了上市以外,还可以把公司卖掉,尽管硅谷的经济是世界上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但硅谷的经济也有失败和风险的时候。事实上,使硅谷独一无二的因素是这里的失败和风险真正成为增长和成功过程的一个方面。

5.崇尚竞争的创业环境

要能使创新变成现实,成果变成产业,就必须有一个适宜创业的环境,而硅谷自然形成的创业环境天下又有什么地方能及?硅谷是一种一应俱全的商性模型,是美国乃至世界所有创业家的梦想之土:附近顶尖大学跟企业体紧密连结、交流,创业投资的资金管道不虞匮乏,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卓越科学家、工程师如潮水般涌入,以及大大小小的各种高技术周边产业。硅谷飘满创意(idea )的空气,滋养着硅谷的每一个人。当你天天呼吸着别人的更新更快更大胆的想法时,你的眼光自然在变宽,你的灵性自然被点燃,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然在增值。

创新与创业是两个密切联系但又不相同的概念。创新(Innovation )可以在已有的企业中实现,也可以通过建立新企业实现。创业(Start -up )指的是在已有企业之外建立全新的企业。非常有趣的是,硅谷许多创新不是发生在已有的、技术力量和资金都很雄厚的大企业,而是产生在那些看上去既无技术力量,又无资金的新立企业。许多创新是通过创业来实现的。斯坦福大学的特曼教授,是创设这种优越文化格局的个中先驱,他全力鼓励鼓吹个人创业和追求卓越科技的精神。他的两名学生正是在他的鼓励下,把创意变成为实际行动,成立日后著名的惠普公司,并且在风起云涌的潮流带动下,一个又一个的科技创新从研究室里被带到市场上付诸实施,从而如雨后春笋般的,在硅谷孕育出一家又一家的高技术新公司。硅谷以其良好的商品化、市场化氛围,使其在将理念创意化作创业行动方面,几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成立新公司过程中所需整合的各方资源,从资本家、企业家、金融家到专业设计人员、营销人员等等环节,在硅谷早已成为高度效率化之下,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

从1995年到1996年短短一年,根据普来斯?华特豪斯公司(Price Waterhouse )的统计,硅谷就成立了900家公司。1997年更惊人,光第一季度就有147家新公司成立。就如同从事网络业务的E ?Trade 集团总经理寇特(Christos M.Cotsakos )形容说:“我从来没见过任何地方

632—学术界2002.3?学者专论

像硅谷一样,一来到这里,就会闻到空气中那股令人振奋的气味。这地方,简直就像是圣地一

样。”〔1〕硅谷一位律师盖瑞?利贝克(G ary Reback )就说过:硅谷就像爆玉米花的容器一般,先加入一些创业家,再加入创投资金,新公司、新创意就会像玉米花一样,四处飞散。如此容易创立公司,还只是硅谷整套成功公式中的一部分而已;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应该归于硅谷特有的文化:强调创意、观念的研发利用。但由于这种高度依赖创意的文化特质,使得硅谷竞争异常激烈,公司倒闭也变成家常便事。尤其是在1985年到1986年间,电脑工业过度投资和竞争,造成公司倒闭、科技人员失业,整个硅谷甚至被称为“死亡之谷”。但危机也通常就是转机,这次的危机,再加上原本狂热追求创意的特质,反而造就硅谷特有的积极竞争态度。当然,硅谷一贯以低门槛、低投入的产业起步,一旦拥有核心创新技术,就一登龙门,身价百倍。这种产业模式意味着硅谷真正有创造力、有活力的主体实际上是在中小企业手中。不少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的核心创新技术往往掌握在小公司和少数电脑天才手中。硅谷成千上百万的中小企业在硅谷文化的簇拥下惟有两条路可求得生存:一则上市;二则被巨无霸收购。如Cisco 公司2000年一年就兼并了34家中小公司。

今日的全球竞争强度和步伐对硅谷来说,简直是老生常谈。高科技产业是世界性,竞争而是世界性的。高科技产业并不一定等于高获利,它整体成长确实大于其他产业,但这绝不保证,只要进来就通通可以获利。现实往往是,成功的企业眩惑了众人耳目,却忽略了竞争激烈之下,其实也不乏失败者。在硅谷,竞争残酷,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事实上,在硅谷只有少数人得以美梦成真。平均每10家新公司,只有一家得以存活,其中9家就只有梦想破灭的份而已。硅谷的文化给予创立公司者最高的敬意,人们的社会地位更多地是由技术交流成就而不是由经济成功所决定。

6.开放流动的学习风气

硅谷是一个多元化的移民社会,是一个最能容纳多元文化的地方。白人、黑人、黄种人……英语、西班牙语、汉语、印度语……相互沟通的是计算机语言,才能和特长决定你的位置。加州是美国吸收外来移民最多的地方,在最大程度上代表着机会的开放。如果说加州更像美国,那硅谷更像世界,硅谷深深吸纳着世界,世界各地精英云集,使硅谷成为新移民之谷。在这里,一座十几万人的小城市可以容纳十几种信仰,在1500所中学里你能听到52种语言。激烈的竞争并不妨碍竞争者相互之间的平等交流。硅谷有许多这样一些地方:马车轮、圆屋、俱乐部、协会等,下班后走到一起,喝上一杯,传传谣言、自吹一番。众所周知,这样随便的谈话,是获取有关竞争对手、顾客、市场和技术最新情况的重要信息来源,甚至在一些流言蜚语中发现其极有商业价值的一面。在一个技术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的行业中,这种非正式的交流比传统论坛更有价值。强有力的信息网路是使硅谷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信息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极端重要的,在硅谷,人们普遍认为,信息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硅谷工作,最基本的方法是开放,用开放吸纳各地各人的思想。硅谷的管理具有灵活、不拘形式、富于创造精神和不受传统观念束缚。各公司差不多都采取了一种所谓“开门”政策,经理和下级可以

732—美国硅谷模式成功的经济与制度分析

〔1〕〔美〕《商业周刊》1997年。

随时交谈以解决经营和个人所遇到的问题。许多公司每天都有“多面手”会议,会议公开好主意和好想法,并对这些注意和想法予以评价。高级管理者从这些研讨中找出对组织有价值的创新思想,然后,再进行交流,分享这些创造性思考。在一个没有条条框框的环境中,公司领导非常负责地接纳和提供有利于提高结果的要求和建议。在硅谷,大多数工作难于体现他们所制定的规定和条例,硅谷既是独立的,又是开放的。甚至有的公司规定,不允许在新思想涌现之初说三道四。硅谷公司领导、员工要不断寻视外部环境,几乎像雷达一样不断寻求新的思想、信息和机会。萨克森宁把硅谷的商业文化和其他地区进行比较:硅谷的交流模式与别处迥然不同。这里更加开放,你不必担心是否有人在你周围走动。人们不仅倾向于离经叛道,而且还刻意地刺激各种不同想法。创新的思想火花在不经意的地方出现。勇敢者从意想不到的赞助者处获得支持。在硅谷,人们对组织结构几乎没有概念。在硅谷,是地区及其网路成了经济活动的依托,而不是单个的公司。

硅谷的开放性还表现人员的高流动性。硅谷以它超乎寻常的快速跳槽而著称。70年代,硅谷的电子公司平均每年的雇员变动为35%,而在小公司,则高达59%,很少会有技术人员一直在一家公司工作。一位研究该地区计算机职业生涯的人类学者得出结论:硅谷的工作年限平均为两年。在硅谷,换个工作不像在其他地方会破坏个人、社会或职业的联系。没有换过公司的人很急切地要解释一下原因;而换过好几次公司的人,倒不需要为他的行为找什么理由。流动成了常态。更有趣的是,这里的人们换工作,连车位都不用换。高流动率迫使科技公司就经验丰富的工程人才展开激烈竞争。20世纪70年代的硅谷里猎头公司比比皆是。公司开始用慷慨的奖金、股票期权和有趣的项目来吸引顶尖人才。试图用法律阻止员工离开公司的早期努力付诸东流,大多数公司开始接受高流动性,将其视作该地区的经营成本。该地区的公司在地理位置上的接近为工作的流动提供了便利。

由于人们不断地在硅谷的公司间流动,他们的道路重复交迭;同事可能成为顾客或对手;今天的老板可能成为明天的下属。这些关系超越了部门和职业的界限。更主要的是,这种人才流后面,带来的是源源不断的技术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一步促进生产各要素的自由流动,使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硅谷的资本、技术、产品和人在全球流动,让硅谷成为“世界上最没有边界的产业的家园”。正如萨克森宁所说:“硅谷是这样的一个环境:它便于两个往日同事邂逅相遇,它能使技术在不自觉中杂交衍生,它能使技能和技术频繁组合,它能使信息顺畅流通(通常以一种闲言碎语的形式),它能使当地社区不断学习进步。与此相适应,公司及

社团组织不但鼓励纵向的交流,而尤其方便于横向的灵活的交流。”

〔1〕7.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硅谷精神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崇尚团队合作。“硅谷悖论”在于竞争需要不断创新,而创新反过来又需要公司间的合作。法兰克?派斯特指出:“成功胜利绝不是偶然的,必须经由团队合作、全员努力;当然还要有卓越的领导者扮演改革和火车头的角色,才能带领团队走

832—学术界2002.3?学者专论

〔1〕俞孔坚等著:《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从硅谷到中关村》

(序言部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出版。

出阴霾迎向阳光,进而挥别失败超越成功巅峰。”〔1〕安纳利?萨克森宁也指出:“即使在强大

的竞争压力下。内在的忠诚及对优势技术的共同协议也把本行业的成员们团结起来。本区的公司都在竞争市场份额和技术领导地位,同时它们又都依赖这个地区独树一帜的合作实

践。‘硅谷悖论’在于竞争需要不断创新,而创新反过来又需要公司间的合作”。

〔2〕硅谷人才荟萃,人人抱负很高、个性极强,有时还有点傲慢自大,但他们尊重科学、重视精神,公平竞争,极少内斗陋习和官场作风。长期以来,个人成就的观念在硅谷占有优势。现在这种观念产生了变化,认识到了社区的价值和竞争同等重要。他们常说,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靠整个团队。正如哈佛商学院的一个案例中形容惠普模式所说的:它包括参与性的模式。它支持甚至要求个人的自由和主动性,并同时强调目的为众人所知和团队精神。

孕育技术创新的组织平台范围非常广泛,最小的单元是从具有创新力的个人开始,其次是组织,组织中最小的单元是具有创意的专案团队,再大一点就是厂商,再大就是产业聚落,如美国硅谷。硅谷这个地区的许多经理,或在斯坦福大学上学时就相互认识,或是在商业活动、政治活动中结识对方。企业间这种亲密的联系使形成共同的组织变得更容易。但是,这种团体却不可能在洛杉矶或波士顿地区出现,因为那里的公司太分散了。美国圣何塞的一位记者曾经写道:“在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的作用,那里的电子工业中有一种非同寻常的合作精神。”《财富》杂志一位记者曾于70年代早期参观过硅谷,他以相同的笔调描述了那里的技术合作:“那里的公司之间有一种让人惊诧的合作,其紧密程度不亚于日本人,这种合作源于

个人间的交流。它进一步加强了圣克拉拉的优势地位”。〔3〕萨克森尼安说:“硅谷的经验很

清楚:创业是集体的而不是个体的过程。它依赖于集体学习的广泛过程,特别是在一个地方社区里。这种技术社区通过今天在印度很少采用的协作方式而建立:不同大小、成立时间和特色的公司之间的协作,公司和大小或研究机构之间的协作,以及公司和金融机构(特别是风

险投资)之间的协作。”

〔4〕8.人力资本的制度安排

硅谷的成功说到底是吸引人才的成功。没有人才其他一切都无济于事。硅谷中的精英人才,远比其他产业来得多而密集。正是由于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不断聚集硅谷,才造成了硅谷的不断发展和繁荣。而这要归功于硅谷对人力资本的制度安排。

硅谷的活力也算是美国梦(American Dream )完整的体现:即使是在车库里想出来的一个点子,都有可能变成一座金矿。在这里,家世背景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财富均沾的文化———

932—美国硅谷模式成功的经济与制度分析

〔1〕〔2〕〔3〕〔4〕〔美〕安娜李?萨克森尼安:《班加罗尔:亚洲的硅谷?》,《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年第2期。

〔美〕安纳利?萨克森宁:《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上海运东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第36页。

安纳利?萨克森宁:《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上海运东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第51页。

〔美〕法兰克?派斯特等:《抱团打天下:美国施乐公司团队精神创造奇迹》,海南出版社1997年3月出版,序第1页。

就是硅谷的股票选择权文化。技术型公司所拥有的最大资产就是公司员工的智慧。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新观念和大胆革新。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硅谷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人的价值受到普遍尊重。让员工富起来,是硅谷成功又一大法则。高科技主要依靠的资源是人才和知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人才是知识的载体、加工者和创造者。一切创造、一切变化都离不开人。谁拥有更多高素质的高科技人才,谁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这里涉及到的是一个人力资本的问题。高技术公司发展和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创业者核心团体的人力资本,而不是取决于货币资本的投入。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人力资本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生产能力。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 ?舒尔茨所言:“人力资本是一种严格的经济学概念

……它之所以是一种资本是因为它是未来收入或满足、或未来收入与满足的来源。”

〔1〕也就是说,人力资本同其它资本一样,只是一种获取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所凭借的一种手段,体现了一个人所具有的能力的经济价值,具有稀缺性和生产性的特点。在现代经济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成为增长的引擎,人力资本的要素功能被不断强化。人力资本参与收入分配是硅谷经济发展中的一大制度创新。没有制度创新,就不可能带来硅谷源源不断的人才聚集。硅谷不要求人们无私奉献,而且鼓励人们都富起来,公司习惯于对做出贡献的给予重奖,慷慨地给予公司股份,激励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员工持股是驱动硅谷发展的魔棒。正如一位风险资本家所言:“股票是硅谷的乳汁。给职员股票,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他们没有一定的公司所有权,系统运转起来就没怎么有效了”。每个员工都可以在公司草创时期以低价入股,等到公司股票上市,股票大涨时再以高价卖出。为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硅谷高科技公司普遍实行员工持股计划(ESOP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 )。ESOP 主要是在经营阶层和公司创立者间进行分股。再加上美国股市投机性极高的特性,让高科技公司的员工较其它产业的人,有更大的机会得以快速积累财富。由于高科技的附加值看涨,有的公司股票成倍甚至几十倍地涨,很容易使硅谷人有更大的机会得以快速致富。高科技产业的高获利令人眩目,而其中所孕育出的一批“科技新贵”,更是众人羡慕的焦点。美国人年平均工资一般在3万美元左右,而硅谷人均年收入高达8万美元,为全美最高。

硅谷所采取的给予慷慨的购股选择权(Stock Option )和授予股份的做法是让员工拼命工作和不断创新的核心内容和原动力。员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可以使劳动力直接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强化员工对公司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很自然的,高科技产业就如同一块大磁盘,不但凝聚投资者的目光,吸引了最多的资金,也吸引了最优秀的人才不断加入,并可以激发硅谷人的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进取精神与协作精神。

9.非常完备的法制环境

美国硅谷成功的经验,吸引世界各国和地区竞相推出类似的计划,但成就却一直无法超越硅谷,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一般国家和地区所效仿者,乃是硅谷亮丽的表面,也就是租税

042—学术界2002.3?学者专论

〔1〕转引自李建民著:《人力资本通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8月出版,第43页。

优惠、人才与创业投资等因素,却忽略了硅谷成就背后所依据的法律规范基础。因此,在探讨美国硅谷成功的因素时,实在不能忽略美国硅谷所凭借的法律基础和法制环境。

为了打破这种研究与应用分离的樊篱,从1980年起,美国国会改变过去政府将研发成果一把抓的策略,转而准许接受联邦经费补助的计划执行单位,例如非营利的大专院校与研究机构,甚至国家实验室,都能取得研究成果的智能财产权并加以利用;此外,还突破过去不得对私人企业专属授权的禁忌,同意负责研发成果的执行单位,能对企业界以专属授权的方式,进行产业化、商品化。以此相关,主要有三个法案:一是史蒂文生———魏德技术创新转移法案(The Stevenson -Wylder Technology Innovation Act of1980);二是贝杜尔法案(Berduer Act of 1980);三是联邦技术转移法案(Federal Technology Transfer Act of 1986)。从美国有关技术转移与权利归属的相关法案法规来看,任何科技研究计划虽然有获得联邦政府全部或一部分的经费支持,但是,为了达成将研究成果尽快商品化的目标,美国政府宁愿放弃其可主张的专利权益,让给计划执行单位。这种做法成为近年来硅谷,乃至美国其它地区高科技采用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石。这种立法的变革,促使企业界与研究机构合作的意愿大增。研究机构既然可以对其成果自行加以利用,使得许多著名的研究机构或大学不但可以透过授权的方式获得稳定的收入,更透过设立衍生公司(spin -offs )的方式,直接与技术人员或是创业投资公司,投入高科技行列。此外,美国政府还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如1953年颁布了《小企业法》,用法律手段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此后,美国政府又陆续制定了十几个有关法律,如《小企业政策法》、《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所有制法》、《制度缓和法》、《公正平等法》、《扩大中小企业输出法》、《中小企业投资奖励法》、《中小企业资本形成法》和《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法》等。

尽管硅谷地区与美国其他地区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具有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社会经济体制和法律环境,但硅谷这方面的优势仍然是明显的,即加州的法律环境更为宽松,如硅谷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律(主要用于防止雇员辞职时泄露公司商业秘密)远不如其他州执行得那么严格,这有利于人才流动和信息交流,从而极大地增强硅谷的活力。

10.市场是硅谷的真正孕育者

硅谷是市场的产物。德国《世界报》2000年7月19日发表了诺贝尔奖经济学得主加里?贝克尔的题为《硅谷的秘密———高技术基地需要灵活性而不是补贴》一文指出;“在欧洲和亚洲,有许多国家开始通过国家的支持来促进本国高技术基地的发展。但对硅谷进行多年观察之后,我相信充满活力的工业区需要灵活的经济环境,而不是政府的工业政策。”“显然硅谷并不是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壮大起来的。有活力的工业区落户在何处,部分是靠幸运和偶然。而硅谷的发展历史表明,名牌大学、灵活的劳工市场和金融市场以及消除官僚主义障碍

对吸引高技术企业做出了贡献。”

〔1〕加州圣马特奥市The Chasm Group 咨询公司主席杰佛里?摩尔认为,“在造就市场和利用市场资本方面,地球上没有其他地方比硅谷更为成功。但这两点都需要高瞻远瞩,都意味着你可以把今天的股市价值转化为明天实现的竞争优势上。

142—美国硅谷模式成功的经济与制度分析

〔1〕《参考消息》2000年8月2日。

硅谷的公司在制造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方面无人能比。”

〔1〕应该说,美国联邦政府和加利福尼亚州政府从一开始并没有打算计划要建立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工业园区,也没有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制定专门的政策。硅谷完全是由市场这个“无形之手”孕育的产物。结合市场需求发展高技术产业是硅谷企业成功的重要动力。硅谷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与当时的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并互为因果。硅谷从来没有真正想成为高技术领域的主导力量。1939年的时候,硅谷还是一片杏园。在随后的50年里,硅谷以一种顺其自然的方式不断发展,而当今的仿效者所采取的则是一种人为的、受政府推动的发展计划。仙童半导体公司派生出英特尔公司,惠普公司派生出苹果计算机公司,如此不断发展,从而使硅谷最终积聚起巨大的财富和众多的人才,并引起连锁反应,一直发展到今天这种局面。硅谷滥觞于大学,不是来自政府的规划。硅谷的企业家比较崇尚自由,尽量避免与政府打交道。而政府也很明智,不随便插手企业的事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政府、军方向企业订货纯粹是契约行为,双方是平等的。战后,政府和军方对硅谷大量投资,特别是在基础研究等方面,如航空航天技术,这为硅谷后来的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新知识来源。同时,政府任由硅谷企业转为民用并不加以干涉。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电子企业的低价竞争,硅谷企业面临灭顶之灾,在一些企业的求援下,美国政府才出面帮助,制定反倾销政策,但就是如此,政府也没有直接干预企业的具体事务,而只是从政策上提供帮助。同样,政府对待大学也是如此。这样企业完全拥有技术创新自主权,大学也有办学的自主权。据说,中国许多政府代表团访问硅谷,很想了解地方政府在硅谷形成中发挥了哪些作用,都喜欢问这个问题,中国领事馆也帮忙请过硅谷一些城市的市长给他们讲讲,结果大家听得都比较失望,因为这里的政府似乎没有怎么介入硅谷的发展,只是按法律履行应尽义务而已。

当然,硅谷的成功也离不开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作用主要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如早期国防支持和军事采购,硅谷的大环境的营造,大学、研究机构投资,都离不开政府的作用。通过定单方式,美国国防工业多次向硅谷的一些高技术研究项目提供联邦补贴,用于研究开发。但是,应该注意到,政府在硅谷发展中几乎总是以顾客(Customer )身份而不是组织者(Organizer )身份出现的。只是在最近几年,由于硅谷的过快膨胀所带来的诸多公共问题,政府才开始通过和私人机构合作的方法,来研究基础设施、区域环境等规划问题。在政府和工业界携手合作方面,当然,作为走市场化模式的硅谷并不是完全没有付出代价。硅谷尽管有成功的一面,也有鲜为人知的败笔。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土地短缺问题,造成房地产价格十分昂贵。据圣何塞劳工联盟的资料显示,钱是硅谷商界最不用发愁的问题。然而,事实上,除了创投资金以外,硅谷什么都缺:道路、办公室、甚至是优秀的工程师与经理,从居民和企业界挣扎困境来看,若干企业领袖甚至怀疑硅谷的繁荣扩张还能持续多久。硅谷的企业花在找办公室的时间比寻找资金的时间还要长。从某种限度而言,硅谷已无拓展的空间。这主要是因为硅谷许多公司都是两层楼的建筑,没有充分利用土地的缘故。二是交通拥挤问

242—学术界2002.3?学者专论

〔1〕〔美〕卡伦?索斯威克:《新经济规则:硅谷新生代重新洗牌》,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序言部分。

美国重要经济数据介绍

美国重要经济数据解读 1、联储局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声明 市场的敏感度:非常高 重要性: 市场在联储局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每年8次的会议前夕,总是喜欢猜测和预测该次会议对利率政策的取向,甚至连语气和用词都斤斤计较,主要是FOMC是决定美国利率走向的主宰者,而利率是美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它的变化都会令消费支出、公司利润、政府预算及股票债券和美元的价值都受到影响。利率不单直接影响到美国,也直接影响到香港,因为香港实行的是联系汇率,所以在众多的美国经济数据当中,FOMC的会后声明,可以说是对香港市场的影响最为直接的美国经济数据或指标。而每当FOMC的会后声明与市场的预测有所出入时,或用词语气方面有所改变时,都难免引起投资市场的波动。 需要留意: 联储局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由19位成员组成,包括7位联邦储备委员会委员和12位地区联邦储备银行主席。FOMC只有12位人士具有投票权,7位委员和纽约联储银行主席具有永久投票权,剩下4个投票席位由其余成员轮任。

2、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市场的敏感度:非常高 重要性: 这个指标是市场上最瞩目的经济指标之一,通胀(缩)率是联储局决定是否加息的最主要参考指标,而消费者物价指数则是最重要的通胀(缩)指标。通胀(缩)会影响到民生、政府的财政政策和民间的所有经济活动。通胀(缩)对于投资市场来说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它制造了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给股市会带来波动和风险。 如何计算: 包括8个主要类别的商品和服务:1. 住宅(42.1%), 2. 食品和饮料(15.4%), 3. 交通运输(16.9%),4. 医疗(6.1%),5. 服装(4.0%), 6. 娱乐(5.8%),7. 教育和交流(5.9%),8. 其他和烟草(3.8%)。美国劳工部会对23000个零售商和87个城市的机构进行电话调查,经过整理后得出有关的数据。 需要留意: 为了使统计保持稳定性,减少一些波动性较大的因素,政府也会同时发表一个叫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ORE-CPI),该指数排除了食品和能源等不稳定的成分,被认为是一个最能反映通胀的经济指标。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季节性因素的调整,比如对某些农产品的价格要作出这样的处理。对于通胀,联储局有一个容忍的范围,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市场的变动主要居于市场预测与实际数字的差异而产生的,以下各项指标都有一样的情况。 3、就业形势分析 市场的敏感度:非常高 重要性: 工人的工资是家庭的主要收入,就业的人越多,工资的增长都是推动消费的主要因素,而美国的经济增长动力源于此,就业数据疲弱意味着美国经济疲弱。因此,经济指标当中很少象这个指标那么具影响力,而指标是由一系列的劳动市场指标所组成。由于公布的时机是在月份结束后的第一个周五,时效性也不用怀疑。就业形势报告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失业增长率。如何计算: 调查主要分为家庭调查和机构调查两种,综合起来就可以得出就业形势的轮廓。机构调查的数据更受到专业人士的欢迎。 需要留意: 除了失业增长率外,我们还要留意非农业就业数据、工作时数变化和每小时或每周收入等等细分数据。调查是基于对于个人收入的预期,预期的时间为1-5年,调查结果分为初值和终值。 4、每周失业救济申请人数: 市场的敏感度:高 重要性: 这个指标同样是市场上最瞩目的经济指标之一。因为就业是涉及到未来的经济发展动力,所以这个是一个前瞻性的指标。目前美国是个完全消费型的社会,消费意欲是经济的最大动力所在,如果每周都有不少美国人丢掉工作的话而申请失业救济的话,会严重抑制消费信心。而由于数据每周都公布,是投资市场的焦点所在,失业人数的大幅增加,美国政府的财政压力也就随之增大,对于得了“双赤绝症”的美国经济来说也是一个考验,所以政府也会采取相应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动力。 如何计算: 加总各州一周截至到周六的申请人数即可得出数据。 需要留意: 这里要注意的是申请人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首次申请,第二类是持续申请。同时由于数据每

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比较及经验典型案例研究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专题 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比较及经验:典型案例研究 设置开发区是促进区域发展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并带动其他区域的发展。从国内外开发区的形成和发展来看,一些典型开发区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市场和政府在开发区中的作用也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而有所差别。通过比较研究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可以为目前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一、国外开发区模式 (一)美国硅谷 1、硅谷概况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包括圣塔克拉拉郡及其与圣·蒙特尔、阿拉米达、圣塔克鲁兹等郡邻近的部分,总面积约3880平方公里,人口243万(2005年)。硅谷是世界一流园区的典型代表,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高技术开发所效仿的对象。 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是硅谷崛起和初步发展时期。硅谷的发展模式,即“学术-工业综合体”,以及风险资本与创新公司的初步结合基本定型。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是硅谷的大发展时期。1971年微处理器的发明使生产微机成为可能。微处理器使硅谷从而也使整个美国进入了微电子时代。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硅谷由低潮重新走向高潮,软件业的崛起很快使硅谷度过了危机,硅谷的非物质化进程,使硅谷率先进入了“信息社会”。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硅谷大规模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又带来了软件业的昌盛。这是软件业和网络业同时大发展时期,也是硅谷的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思维领域发生根本变化的时期。 2、硅谷的发展模式 硅谷成功的原因得益于大学、政府的作用和风险资本投资、战争政治环境以及创新企业家的革新等,但从发展模式看,主要有以下三种: (1)从机制上讲,硅谷首创了一种科、技、产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其中政府起重要的中介力量。这种“硅谷现象”是科技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也是整个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最大特色。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是硅谷发展的内在动力,它在硅谷产生了三大划时代的变化:第一,改变了硅谷的生产力结构,使得知识也即高科技迅速成为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即第一位的生产力;同时也改变了生产力中劳动者的结构以及生产工具的性质和功能。第二,改变了硅谷的经济结构,使硅谷直接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后工业社会,即以高科技为主导的知识社会,第一次使非物质生产在硅谷经济中远远超过了物质生产,硅谷渐渐变成一个高水准的研究和控制中心——即硅谷主要的微电子公司的总部和复杂的研究、产品设计以及新的以技术为基础的创新公司建立的场所,而不是生产和制造中心。第三,改变了硅谷的阶级结构和职业结构,产生了一个新的中产阶级,即包括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其他技术人员在内的技术专家阶层,这一阶层已经代替了农场主成为硅

美国主要经济数据

影响白银白银价格的经济数据因素 1.国内生产总值GDP~正比美元,反比白银 通常GDP越高,意昧着经济发展越好,利率趋升,汇率趋强,金价趋弱。投资者应考察该季度GDP与前一季度及去年同期数据相比的结果,增速提高,或高于预期,均可视为利好。 2.工业生产指数~正比美元,反比白银 指数上扬,代表经济好转,利率可能会调高,对美元应是偏向利多,对白银利空;反之为利多。 3.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正比美元,反比白银 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以百分比来表示,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现当指数高于50%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利多美元,利空白银。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一般预期联邦准备局可能会调降利率以刺激景气。利空美元,利多白银。 4.耐用品订单~ 正比美元,反比白银 若该数据增长,则表示制造业情况有所改善,利好美元,利空白银。反之若降低,则表示制造业出现萎缩,对美元利空,利多白银。 5.就业报告~正比美元,反比白银 由于公布时间是月初,一般用来当作当月经济指针的基调。其中非农业就业人口是推估工业生产与个人所得的重要数据。失业率降低或非农业就业人口增加,表示景气转好,利率可能调升,对美元有利,利空白银;反之则对美元不利,利多白银。6.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正比美元,反比白银 一般来说,生产者物价指数上扬对美元来说大多偏向利多,利空白银:下跌则为利空美元,利多白银。 7.零售销售指数~正比美元,反比白银 零售额的提升,代表个人消费支出的增加,经济情况好转,如果预期利率升高,对美元有利,利空白银;反之如果零售额下降,则代表景气趋缓或不佳,利率可能调降,对美元偏向利空,利多白银。 8.消费者物价指数~正比美元,反比白银 讨论通货膨胀时,最常提及的物价指数之一。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有通货膨胀的压力,此时中央银行可能藉由调高利率来加以控制,对美元来说是利多,利空白银。反之煮熟下降,利空美元,利多白银。不过,由于与生活相关的产品多为最终产品,其价格只涨不跌,因此,消费者物价指数也未能完全反应价格变动的实情。 9.新屋开工及营建许可建筑类指标~正比美元,反比白银 因为住宅建设的变化将直接指向经济衰退或复苏。通常来讲,新屋开工与营建许

美国经济数据走势分析跟踪

莫尼塔全球宏观研究云平台 莫尼塔(上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宏观经济和大宗商品研究观点更新美国经济数据走势跟踪图册 刘晨悦 莫尼塔全球经济和商品研究部 2014年3月

美国经济数据走势跟踪核心提示 消费者信心3月出现回落,经济领先指标持续上涨 工业产出2月上涨0.6%,地区制造业指数大幅反弹 2月耐用品订单大幅反弹,工厂订单略微走弱 轻型汽车销售出现改善,零售销售3个月来首次上涨 10.4%0.6%0.4% 商业库存月上涨,批发库存上涨,零售库存上涨 核心CPI同比维持1.6%,强美元使得PPI继续维持低位 首申走低,就业报告虽有天气因素拖累仍超预期 消费者收入和开支数据持续向好,通胀维持低位 1月贸易赤字基本持平 房价涨幅有所回升,成屋销售1、2月份持续下滑

消费者信心3月出现回落,经济领先指标持续上涨 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与Conference Board 消费者信心指数 经济领先指标(LEI )同比和环比增速 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 经济领先指标同比(%)6070809075808590Conference Board 消费者信心指数(右轴) 0.511.522.5051015经济领先指标环比(%,右轴) 30 405055 606570-2-1.5-1-0.50-20 -15-10-521%79907%205009/0109/0710/0110/0711/0111/0712/0112/0713/0113/0714/01 -2.5 -25 09/0109/0710/0110/0711/0111/0712/0112/0713/0113/0714/01 密西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3月初值下跌2.1%至79.9,其中当前情况指数上涨0.7%至 96.1,但消费者预期下跌4.9%至69.4。 C f B d 05% Conference Board 的经济领先指标(LEI )2月上涨0.5%,是三个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这主要受益于营建许可、利差和制造商订单的改善。

美国宏观经济指标解析

美国宏观经济指标解析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定义:用以衡量全国国内财货与服务产值的经济活动总金额。分为实际GDP 与名义GDP,实际GDP是名义GDP中除去物价变动因素后所得到的。 制作方式:从生产方衡量GDP的制作方式为:GDP=C+I+G+(X-M) 即:GDP = 消费商品与服务支出(C)+ 投资品支出(I)+ 政府商品与服务支出(G)+ 净出口 [ 出口(X) - 进口(M)] 发布时间:GDP 是季度数据,美国商业部的经济分析局(BEA)每月以初次估计和随后两次的修正形式公布这一信息。第一季度的GDP 先期报告即初次估计公布于四月底,其余各季度的数据公布依次类推至七月、十一月和隔年一月。第一次修正报告被称为初步,一般于该季度末后两个月公布,第二次修正报告被称为修正后或最终, 一般在初步估计后三个月公布。 数据解读:GDP指标是探讨经济基本面的情况用以分析经济发展目前是处于何种状态。GDP增速加快表明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对生产资料的消费需求会增加。市场一般会认为强劲的GDP增长表明经济的高速发展,预示着通货膨胀或者Fed 要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利率上升、债券利率下跌;GDP增长低或为负值时,表明经济活动停滞或完全衰退,利率下降、债券利率上升。在与市场的期待值相提并论时,实际发布的经济成长率或者衰退率经常左右金融市场的走势。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a618725037.html,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定义:以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针,用以衡量城市消费者与工资收入者购买的一定数量与质量的商品与服务价格的变化,也能衡量同样一组财物货物及服务的成本变化,内容包括食物、能源、衣物、住屋、交通、医疗及教育等。 制作方式:劳工部(Labor Department)以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针。目前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是以1982年至1984年的平均物价水准为基期,涵盖了房屋支出、食品、交通、医疗、成衣、娱乐、其它等七大类,364种项目的物价来决定各种支出的权数,服务份额约占57%,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 ?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包括圣塔克拉拉郡以及其与圣蒙特尔、阿拉米达、圣塔克鲁兹等郡邻近的部分,总面积约3880平方公里,人口243万(xx年)。硅谷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现已成为世界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在高技术杂志《WIRED》评出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高技术园区,美国硅谷以其硬件、软件和网络开发领域的优势在排序中名列榜首。 硅谷作为美国信息社会“最完美的范例”,“世界微电子之乡”,是美国最为成功的高技术开发区之一。硅谷不但开拓了新的产业,更重要的是开拓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风险投资、孵化器、股份期权、科技园等。硅谷不仅是美国西部经济第二次开发的典型代表,而且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高技术开发所效仿的对象。硅谷的崛起使美国社会从工业时代过渡到信息时代,开创了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先河。 2000年,硅谷地区的GDP总值超过3000亿美元,占美国全国的3%左右。2004年地区人均收入53000美元,是美国全国人均收入的1、6倍。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之一:产业发展 美国硅谷形成的是一种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相关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群,是技术多元化的经济

全文结束》》年,硅谷中主导产业群主要有以下七类:计算机和通信硬件生产;半导体和半导体器材生产;电子元件生产;生物医学,包括生物制药,医疗设备和生命科学的研发;软件,包括软件发行商和软件服务;创意和创新服务业,包括技术服务和商业服务(比如人力资源和法律事务);综合艺术、设计和技术的有关的创造服务(比如图表设计、广告、营销);公司办公室,包括总部,分支机构和地方办事处。 近几年,硅谷创意和创新服务产业群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硅谷七大产业集群中,创意和创新服务产业群的企业数量最多,从业人数仅次于软件业,成为硅谷的第二大产业集群。创意和创新服务还是过去5年间从业人员数唯一保持增长的产业群。 创意型人才渗透到硅谷各行各业中。硅谷的"创意先锋"不仅仅包括艺术家或其他的专业工作者,硅谷地区绝大部分就业人员都要求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创意型人才渗透到硅谷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中。以硅谷所在的圣塔克拉拉郡为例,62%的非技术工人和70%的技术工人的工作中都要求具有一定量或大量的创意。 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微电子、半导体到计算机网络产业再扩大到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硅谷发展初期以晶体管、半导体制造业等技术行业为主导,著名的企业有英特尔、苹果、太阳微系统等。20世纪70年代末硅谷开始转向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著名的企业有思科、雅虎等。硅谷在完成初期的资本积累以后,由于其持续的创新能力与经济的快速发

美国版权制度与版权经济的经验借鉴

美国版权制度与版权经济的经验借鉴 摘要反观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版权制度建立已有相当的时间,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了调整,结构趋于成熟,丰富的建设经验对于我们的版权制度建设是非常有利的。美国作为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国家,其加强版权的立法保护,除了有其司法实践的需要之外,重点在于通过制度的调整促进其国内的产业变革及其经济发展,版权制度的改革最直接的经济目标就是促进其国内的版权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版权制度版权产业版权经济 一、美国的版权制度发展简析 美国是世界上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政府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主要扮演一个“仁慈调节者”的市场管理的角色。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的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了对世界经济的主导性影响,在版权保护等制度性变革方面,美国也同样是起着“领军”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就不断的调整其国内的版权法律体系,通过对于版权法的修订加大对版权所有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以其协调版权经济与版权市场中“版权人”、“版权产业”和“版权产品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平衡。美国于1998年10月颁布了《数字千禧版权法》(DigitalMillenniumCoyright Act of 1998,缩写为“DMCA”)。这一法案是数字化时代下网络著作权立法的尝试,同时也是网络形成的初期著作权利益冲突折衷的产物。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著作权人为中心,加强对其权益的保护,同时又对网络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简称ISP)的责任予以限制,以确保网络的发展和运作。美国国内版权保护立法的改进以及美国积极推动世界的版权立法活动, 充分反映了美国政府对版权制度是很重视的。 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市场的变化也越来越快,各种针对于版权保护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出版商和美国政府的工作惯例推动之下,美国版权保护的立法工作也加快了速度。自1978年美国的现行版权法实行以来,大概每年都要进行修改。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自1992年1月1日至1993年7月的一年多的时间中,美国制定的法案、修正案等就有33个。立法速度的加快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的特殊立法机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付现代新技术对于版权保护的冲击和影响。由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各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美国加快了加入国际公约的脚步。1988年,美国加入《伯尔尼公约》。为了适应1996年12月公布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CT)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WPPT)的要求,美国又对其版权保护的法案进行了修订,1998年颁布的《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便顺势而生。该法案的一个主要目的和作用就是衔接两个公约。 随着数字技术的高度发展,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对原有的版权保护方式带来了冲击,怎么解决当前高技术发展情况下出现的版权纠纷问题就成了美国国内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版权保护法案修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将新形势的版权产品扩展到版权保护法案的框架之内。美国的版权保护立法比较及时,并且及时根据国内经济发展的情况作出调整,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整个的立法保护制度运行直接并有效率。另外,美国的立法保护中对于版权作品的合理使用范围的及时调整以平衡作者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这一点更是对我们的改革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光谷与硅谷:科技金融模式创新借鉴及路径选择

光谷与硅谷:科技金融模式创新借鉴及路径选择 胡新丽,吴开松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收稿日期:2014‐03‐13基金项目:国家民委科研项目(12ZNZ 005);湖北省科协重大课题(HBKX 2013ZCYJ 08)作者简介:胡新丽(1981-),女,湖北荆州人,博士,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政务、政府管理创新、E -g overn ‐ ment 2.0;吴开松(1964-),男,湖北松滋人,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府危机管理、基层政府管理。 摘 要: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面临如何借鉴美国科技金融创新硅谷模式,如何利用硅谷成功经验提升总体创新实力的问题。侧重于东湖示范区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基于东湖示范区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的基本状况,对比美国硅谷的科技金融创新模式,提出了构建科技金融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构建互联网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加强科技金融创新文化建设、探索科技金融模式创新、构建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东湖示范区;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DOI :10.6049/kjjbydc .2013120395 中图分类号:F 83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4)09‐0015‐04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 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经济的核心,金融与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有机结合将极大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与效率。科技金融创新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加速器,其重要性已获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标志着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东湖示范区)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在创新总体实力、科技金融、人才战略等方面,东湖示范区排在我国现有自主创新示范区最后,迫切需要借鉴国内外其它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成功经验,增强科技与金融聚集辐射能力,形成“中三角”合作共赢、优势互补、长期稳定的区域金融产业合作,携手助推“中三角”冲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国内外学术界在探讨科技金融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目前科技与金融最重要的研究文献为Carlota Perez (2002)的枟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枠。Carlota 详细描述了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基本范式,即技术-经济范式,金融资本与新技术革命两者存在的互动关系,以及金融资本对于重大技术创新发生和扩散的重要意义。新技术早期的崛起是一个爆炸性增长时期, 风险资本家为获取高额利润,迅速投资于新技术领域,继而产生金融资本与技术创新的高度耦合,从而 出现技术创新的繁荣和金融资产的几何级数增长[1] 。 Calderon Ceasar 和Liu Lin [2] 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金融建设有助于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经济发展。Le ‐ vine [3] 提出金融市场上的资产组合能有效化解技术不确定性所产生的流动风险。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金融概念被正式使用是在1994年广西南宁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首届理事会上,即“我国科技金融事业是根据科技进步与经济建设结合的需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科技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形势推动下成长发 展起来的”[4] 。 1 东湖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探索 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 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型安排。国内学者房汉廷[5] 指出,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活动与金融创新活动的深度融合,是由科技创新活动引发的一系列金融创新行为。科技金融的范式为技术—经济,即技术革命是新经济模式的引擎,金融是新经济模式的燃料,二者融合构成新经济模式的发展动力。东湖示范区一直重视利用货币和资本两个市场,在金融服务、金融制度与金融产品创新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美国主要经济数据详解和公布时间

美国主要经济数据详解和公布时间 美国是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经济的好坏将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此研究分析美国经济指标是我们了解世界经济形势一个有效手段,也是黄金价格短期波动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美国公布的经济指标主要包括了以下几大部分内容:国民收入和生产、工业生产和订单、固定资本投资与建筑、就业与失业、国内贸易和商品库存、综合商品价格。以下我们将就其中一些重要指标进行简要分析。 1、国内生产总值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a618725037.html, 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该国各个经济部门在一定时期(一年或者一季)内所生产的没有扣除资本消费(Capital consumption)的全部商品和劳务总值。所谓的资本消费指的是固定资本折旧。也即是指不论谁在该国拥有生产资产,其产出均应计入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例如:外国公司在美国设立子公司,即使将营利汇回其位于其它国家的母公司,其营利仍是美国GDP的一部份。GDP是代表一个国家境内的全部经济活动,反应经济增长的基本情况,用以分析经济发展目前是处于何种状态。GDP增速加快表明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对生产资料的消费需求会增加。 实质GDP是每季数据,第一季的先期报告(advance)公布于四月底,其余各季分别公布于七月、十月与隔年的一月。对于任何一季的报告,第一次修正报告称为“初步”(preliminary),第二次修正报告称为“修正后”(revised)或“最终”(final)。 2、工业生产指数 工业生产指数(Industrial production index)是衡量制造业、矿业与公共事业的实质产出重要的经济指标,工作生产指数是反应一个国家经济周期变化的主要标志。 工业生产指数由美国联邦准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oard)搜集资料,其引用数据不是确实生产数据,绝大部分是估计数据(因资料搜集不易)。样本为250家个别企业,代表27种不同的工业,以1987年为基期。内容有三种不同类别(1)所有工业:(2)市场分类:包括最终产品、中产品和原料市场;(3)工业类别:包括制造业(耐用品与非耐用品)、矿业及公用事业。工业生产指数是反应经济周期变化的重要标志,可以以工业生产指数上升或者下降的幅度来衡量经济复苏或者经济衰退的强度。工业生产指数稳步攀升表明经济处于上升期,对于生产资料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美国于每月15号公布上个月的工业生产指数的统计结果。 2、新屋开工率(Housing Start)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a618725037.html, 新屋开工率也是反映经济周期变化的一个指标,由于经济周期的变化,居民的收入也相应的变化,在经济衰退时期,新屋开工率会出现明显下降,而在经济复苏期,新屋开工率会出现明显上升。新屋兴建分为两种:个别住屋与群体住屋。个别住屋开始兴建时,一户的基数是1,一栋百户的公寓开始兴建时,其基数为100,依此计算出新屋开工率(Housing Start).专家们一般较重视个别住家的兴建,因为群体住屋内的单位可以随时修改,资料通常无法掌握。新屋开工率与建照准许率的增加,显示出市场景气看好,对于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 美国于每月的16号至19号间公布新屋开工率。 3、产能利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a618725037.html, 产能利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是工业总产出对生产设备的比率。涵盖的范围包括生产业、矿业、公用事业、耐用品、非耐用品、基本金属工业、汽车和小货车业及汽油等八个项目。代表上述产业的产能利用程度。如果产能利用率在90%以下,且持续下降,表示设

探究美国崛起的历程

探究美国崛起的历程 1、美国崛起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2、按事件逐个回忆知识点。 (1)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a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b经过: 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 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胜利:1781年约克镇战役 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c领导人:华盛顿 d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f 宪法:1787年宪法颁布,三权分立,成立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 g历史意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运动。 h启示: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独立是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基本条件;制定和完善民主的政治制度。 (2)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 a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 b导火线: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c转折点: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结果:北方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 e领导人:林肯 f性质:既是内战,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g历史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H启示: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3)罗斯福新政 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目的:消除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措施:1、改革金融,恢复银行信用2、整顿农业3、调整工业(中心措施) 4、兴建公共工程。 意义: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启示: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调控;改革创新等。 (4)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特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20世纪九十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原因:制定适时的经济发展策略;重视教育、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5)冷战政策 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目的:称霸世界 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6)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富尔顿发明汽船。 第二次:美国在电力方面领先其他国家;爱迪生发明碳丝灯泡;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第三次:第三次科技革命从美国开始。 启示: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 (7)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采取中立政策,1917年参战,成为战胜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采取中立政策,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美国卷入战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召开雅尔塔会议等;向日本投掷两枚原子弹,成为战胜国。 启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创造和平的发展环境。 三、探究美国崛起的原因? 1、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通过罗斯福新政,消除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4、战后经济发展,制定适时的经济发展策略;重视教育、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5、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生产力,迅速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 6、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本土都远离战火,开始都采用中立政策,向战争双方出卖军火,发了战争横财;后期参战,成为战胜国,捞取战利品。 …… 四、探究美国崛起给中国的启示。 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独立是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基本条件;制定和完善民主的政治制度;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制定适时的经济发展策略;重视教育、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调控;改革创新等;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创造和平的发展环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引进先进科技,走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6月。

硅谷的简介及由来

●硅谷的简介及由来 硅谷(Silicon Valley)位于加利福尼亚以北,旧金山湾区南部的圣塔克拉拉谷地;一般包涵圣塔克拉拉和位於东湾的佛瑞蒙市。最早是研究和生产芯片的地方,后来这个名词引申为所有高技术企业聚集的地方。现在是当今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资讯科技产业的龙头。此外该地也有一些文化设施,如创新科技博物馆。 硅谷这个词最早是由Don Hoefler在1971年创造的。它从1971年的1月11日开始被用于《每周商业》报纸电子新闻的一系列文章的题目-美国硅谷。之所以名字当中有一个“硅”字,是因为当地的企业多数是与由高纯度的硅生产的半导体及电脑相关的。而谷则是从圣塔克拉拉谷中得到的而后来东湾两岸地区的加入也使硅谷迅速的发展起来。 ●硅谷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末硅谷崛起和初步发展 特点是发展相对缓慢,微电子业还未真正崛起,主要是对半导体、大型计算机和仪器仪表等的生产和制造,影响远不及东海岸的电子业和半导体业。 1955年 建立第一个半导体实验室肖克利晶体管公司,是硅谷电子工业发展的起点。

1957年 被称为“八人叛逆帮”,年龄均低于30岁的八个科学家离开肖克莱实验室而创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 1959年 仙童半导体公司的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和德州仪器公司的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间隔数月分别发明了集成电路 20年代70年代初-80年代中期大发展时期微电子时代1971 年微处理器的发明使生产微机成为可能。微处理器使硅谷从而也使整个美国进入微电子时代,是计算机真正普及,也是计算机真正影响到人类各个领域的开始。 真正名扬四海是1971年硅谷英特尔公司发明第一台微处理机(MCS-4)开始,而1976年苹果微型电脑在硅谷问世更成了脍炙人口的传世佳话。 到1981年,硅谷已有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军事电子学、系统设备、精密仪表等高新技术企业1744家。集结着30个以上高新技术生产的跨国公司总部。半导体及相关器件生产占全美国的21.8%,电子计算机设备、电气测量器件生产分别占全美国的12%以上,导弹与航天火箭的相关生产占全美国的22%。硅谷技术产值达115亿美元,居美国第一。硅谷作为一个高新技术发展模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美国主要经济数据及其影响

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市场机制较为健全,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在世界市场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经济数据作为其经济状况的指标,其变化以及好坏程度,对世界经济都有重要影响。以下是美国主要的经济数据。 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市场机制较为健全,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在世界市场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经济数据作为其经济状况的指标,其变化以及好坏程度,对世界经济都有重要影响。以下是美国主要的经济数据: 就业报告:每个月第一个星期五公布前一个月的统计结果。 个人所得:每月的第四个星期。 消费者物价指数:每月第三个星期。 新屋开工率(HousingStart):每月的16号至19号间公布。 领先指针(LeadingIndicators):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美联储每隔6星期的星期二召开一次定息会议。 欧洲央行每隔4星期在美联储会议的下一星期的星期四召开一次会议,但其中一次为非定息会议。 以下为几个重要数据的介绍: 1.利率的调整,代表各国的货币政策动向,作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和杠杆,影响了本国和外国经济投资的成本、利润等,也影响了国民的消费、投资等活动,其对于汇率的影响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会议(包括市场预期和结果,但有时预期与结果一致时市场却会走出相反结果,这在今后再做介绍)。有一点需要指出有时虽然某国政府虽然没有调整利率的表示,但只要市场有这种预期,或者在其他国家已采取了行动的情况下,市场会预期该国必然会采取类似行动,使该国货币的汇率产生大幅波动。 2.就业人数(美国非农业就业人口),它作为反映一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预示着该国经济当前与前景发展的好坏,势必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制定,因此对汇率产生重大作用。 3.国民生产总值,目前各国每季度公布一次,它以货币形式表现了该国在一个时期内所有部门的全部生产与服务的总和,是不同经济数据的综合表现,反映了当前经济发展的状况。 4.生产价格(物价)指数,显示了商品生产的成本(生产原材料价格的变化),对未来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了今后消费价格、消费心理的改变。 5.消费物价指数,反映了消费者目前花费在商品、劳务等的价格变化,显示了通货膨胀的变化状况,是人们观察该国通货膨胀的一项重要指标。

数据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美国某行业的投入产出情况

数据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美国某行业的投入产出情况实验目的 1.利用数据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美国某行业的投入产出情况,并用多种统计方法检验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 2.利用CES生产函数检验是否使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模是较为合适的。 实验报告 1、问题提出 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生活水平,因此研究分析产出受那些因素的影响以及是如何被影响对于把握生产规律并进而提高生产效率有着极大的意义。 2、指标选择 从经济学原理的课程学习中可以知道,产量Y主要是被这几个因素所决定:技术水平(T),资本量(K),劳动(L),人力资本(H)自然资源(N)。根据已有的数据资料,为达到实验目的,并且简化实验模型与分析,只分析劳动与资本量这两个因素的投入对产出的影响。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分析美国某行业投入与产出情况。选择样本容量为27的样本,分析劳动量,资本与产出的关系。 3、数据来源 数据由老师提供,详细数据见表1

4.数据处理 将表1中的实验数据化为其对数,方便建模时分析,如表2所示

5.09565.367985.228105.50465.35375 6.537576.115426.571165.770005.534065.465694.946845.0372 15.481766.28549 7.355535.368866.987586.25715.71986.728255.648975.015755.560336.209795.6174 94.8978 表2 5.数据分析 而且没有发现明显产出越多。投入越多,K与资本L可以明显的发现劳动量数据,1观察表. 不符合实际的数据。但是其中的幂函数关系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 6.建立模型 通过数理经济学的学习我们还了解到,生产函数常以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幂函数的形式出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最初是美国数学家柯布(Cobb)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Douglas)共同探讨投入生产关系时创立的生产函数,他们根据历史资料,研究了1899-1922年美国资本和劳动对生产的影响,认为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产出与投入的劳动力??LAKY?及资本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其中Y表示产量,A表示技术水平,K表示投入的资本量,L表示投入的劳动量,α、β分别表示K和L的产出弹性。

《美国经济评论》20篇百年经典经济论文导读

《美国经济评论》20篇百年经典经济论文导读 2014-09-13经济学茶座 由美国经济学联合会主办的《美国经济评论》创刊于1911年,是在美国影响最大,也是世界知名遐迩的经济学期刊之一。为纪念创刊100周年,期刊特邀了阿罗(K.J.Arrow)、伯恩黑姆(D.Bernheim)、费尔德斯坦(M.S.Feldstein)、麦克法登(D.L.McFadden)、波特巴(J.M.Poterba)与索洛(R.M.Solow)等六位著名经济学家,成立了“20篇最佳论文”评选委员会,在该刊100年来刊登的数千篇文章中,甄选出对经济学发展与实践产生深远、重大影响,且富有创造性的20篇最佳论文。2011年第1期《美国经济评论》出版了百年纪念特刊,开辟了百年论坛专栏,并公布了中选结果。膺选论文都名重一时,代表了每一时期经济学的最高学术水平,同时整体再现了百年来在经济学领域艰辛跋涉、不断探索的历史发展轨迹,反映了美国主流经济学的基本走向。 为了提选最具开创意义和积厚流广的论文,评委会首先使用了JSTOR (JournalStorage)系统的论文引用和查询数量作为参考指标进行初选。其后,为避免因论文引用与查询数量指标的内在缺陷可能导致早期刊发的经济学家的文章被漏选或误选,评委会对若干著名经济学家的相关文章也给予了重点关注。最后,评委会每个人以自己对于质量和重要性的判断为标准,从已选论文中再作遴选,授予20篇论文为百年最佳论文。其中,12篇论文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独著或合著的经典论文。现给出这20篇膺选最佳论文的导读,以飨读者,让读者感受这些经济学经典文献所蕴含的内在价值。论文导读按文章发表先后顺序排列: 《生产理论》(1982)C.W.柯布与P.H.道格拉斯著 本文研究了1899-1922年间美国制造业的资本、劳动与产出的关系,分析了这一时期劳动与资本两类要素对产出的影响,首次提出并使用了此后以其名字命名的不变弹性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其一般形式为:P=ALαKβ,式中,P、L、K分别为产量、劳动、资本,A、α、β为三个参数。当α+β=1时,α、β分别表示劳动、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份额。该函数以其简单的形式描述了人们所关心的一些性质,是经济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函数形式,被用于表示生产、效用函数以及理论与实证经济学其他方面。他们用机器、工具、设备与建筑量测资本,制造业工人数表示劳动,经过对1899-1922年间有关经济资料的分析与估计,得到美国制造业以1899年为基准的不变价格的产量、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数据,并总结出生产函数:P=1.01L0.75K0.25,该函数表明这一期间的总产量中,劳动与资本所得的相对份额分别为75%与25%。他还通过数理分析,探讨了该函数的基本性质。 《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1945)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著 本文主要阐述了经济体系的本质及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他认为经济社会的基本问题是社会中的知识利用问题。知识分为两类:科学知识与原理;特定时间与地点的特殊情况的知识。在经济活动中,众多参与者各自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大量知识,分散在不同经济个体中。知识的分散使经济计划成为必要。哈耶克认为计划体制有三种,即中央计划、分散计划与介于二者之间的行业计划,即垄断,这些体制的效率取决于哪种体制能更充分利用知识。由于知识障碍,中央计划当

中美经济数据对照表

美国在任谁摆布答:强势美元和中国 2015年10月20日12:20 来源:凤凰国际iMarkets 美国副总统拜登访问中国 美国这个经济体过去就像身后跟着一群小喽啰的彪形大汉,常常炫耀自身力量。 即使这些日子确实曾经存在过,也早就结束了。尽管与主要的经济竞争对手相比美国仍不算开放,但进出口贸易也占了这个国家经济总量的30%。这个数字创下了记录新高,是数十年前的约3倍。 其结果是:美国的利率政策和相关事宜是由全球各地发生的事情所支配的,并且由此造成的局面相当糟糕。这就是美联储上月决定不加息并可能将之推迟到2016年的缘故。

美联储正为3个因素所掣肘: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美元的强势和美国国内通胀情况。这些因素是紧密连在一起的。 先看中国。中国经济放缓使得股市在8月和9月暴跌,令美联储不敢轻举妄动。央行官员们担心,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继续减缓,其可能产生溢出效应。 由于美国的经济数据不多,投资者本周将重点关注中国的第三季度国民生产总值报告。官方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经通胀因素调整后同比增长6.9%,,但名义GDP仅增长6.2%。此前外界认为,若这个数字跌至6.5%以下,另一波股市动荡就会随之而来了。 雷蒙·詹姆斯金融公司(Raymond James)的首席经济学家斯各特·布朗称:“人们对从中国传出来的消息感到心惊胆战。”不过,他认为这些担忧有些过虑了。 由于中国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美联储的高层官员担心,加息所带来的坏处要比好处多。他们尤其担忧,加息会使本来已经非常强势的美元进一步升值。 汇率达到10多年来新高的美元已经重创了依赖出口的生产商和公司,因为外国人必须为美国制造的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这些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