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学派介绍

哥伦比亚学派介绍
哥伦比亚学派介绍

哥伦比亚学派介绍

【由来】

1937年,拉扎斯菲尔德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广播研究室主任。1940年,该研究室迁到哥伦比亚大学,同时更名为应用社会学研究所,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至六十年代中期是其鼎盛期,研究局项目的一般风格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共同体,从其调查对象的样本(或人口调查)中收集资料,这种以调查为主而后结合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研究风格沿袭了拉扎斯菲尔德的经验主义研究传统,并且就其形成定量的研究方法而言,它是当时最有影响的研究机构。从此,该研究所关于传播方面的研究及理论被人称为哥伦比亚学派。

【代表人物】

一.拉扎斯菲尔德(Lazarsfeld,Paul Felix,1901~1976),

美国社会学家、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1生平

1901年1月2日生于奥地利,卒于1976年8月30

日。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在维也纳大学获数学博士学

位。二次大战期间担任美国陆军总部心理实验室主任。

战后回到耶鲁大学,主持“传播与态度改变课题”,出版

《传播与劝服》丛书。

1924年获维也纳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次年在维

也纳创办应用社会学研究所。曾任维也纳大学应用心理学讲师。后赴美国进修心理学并加入美国籍,任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他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大众传播、选举与选民心理、市场研究、民意测验、失业、教育心理、数理社会学等领域。他在社会学上最有影响的成就首推应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定量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他重视社会调查方法,讲究严格的社会统计程序和操作化过程,强调精确的定量测量和定性的评价分析。他还是民意测验中采纳社会调查方法的首创者,主持了伊里调查。他的一系列应用研究,推进和提高了美国和欧洲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发展与质量。著有《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思维》、《选民抉择》、《定性分析》和《应用社会学导论》等。

曾与著名社会学家默顿共事多年。他提出了“二级传播理论”(后发展为“多级传播”学说),为传播效果、传播机制研究开辟了道路。他还提出了“既有政治倾向的作用”,选择性接触机制,意见领袖等很有影响的概念。拉扎斯菲尔德对研究方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他通过不断改进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为传播学赢得了来自其他科学的尊重。其代表作有《传播研究》和《个人的影响力:个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等。

○2主要成就

1.将心理学控制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研究。

2.通过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尤其是说服者和发出的信息两个因素,否定了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

3.他认为,绝大多数广播电视节目、电影、杂志和相当一部分书籍和报纸以消遣为目的,对大众的鉴赏能力造成了影响。受众的平均审美水品和鉴赏力下降了。

这对精英文化而言是一种堕落。

二.默顿,R.K.Robert King Merton (1910, 7, 4~2003, 2, 23)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1生平

1910年7月5日出生于美国费城的一个工人家庭。

1931年获坦普尔大学学士学位。后进入哈佛大学学习,

师从社会学家P.A.索罗金、T.帕森斯和科学史家G.A.L.

萨尔顿,1936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3年。1939~

1941年在图雷因大学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和社会学系主

任。1941年后到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任副教授、教授

(1947),吉丁斯讲座教授(1963)。并先后担任过哥伦比

亚大学社会学系的系主任、应用社会研究所副所长、美

国社会学协会主席(1956-1957)、美国东部社会学协会主

席(1968-1969)、美国科学社会学研究会主席(1975-1976)、

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1975)等职。197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退休并荣膺特殊服务教授和荣誉退休教授。2003年2月23日在纽约逝世,享年92岁。

○2主要成就

1.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2.中层理论

3.科学社会学思想

【理论及成就】

一.开创了媒介效果研究的传统。提出“有限效果论”和“使用与满足论”。

○1有限效果理论

主要观点:大众传播没有力量直接改变受传者对事物的态度,在人们作出某种决定之际,许多其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的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等。

两级传播:观念总是先从广播

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

由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

部分。也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是按

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

这两种传播的模式进行的,即两级

传播理论。

研究过程:他们通过实证调查

揭示了大众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许多制约因素,对理解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复杂性是有意义的。

研究实例:1940年和1944年,他们研究了两次总统选举,研究结果见诸《人民的选择和选举》,该书显示,受竞选影响而改变投票意向的选民只有5%。选民从朋友、公会和工商机构获得的信息,在成长过程中从自己政党历史和政治传统中学到的东西,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相比而言,这些因素在决定他们投票选举中的威力大大胜过媒介竞选宣传的威力。

补充一:有限效果理论并非说媒介没有效果。关于媒介的效果,拉扎斯菲尔德及默顿在《大众传播、流行口味与有组织的社会行为》一书中提出了大众媒介三中强大的社会效益。1.赋予地位。2.一定程度上增强社会规范。3.麻醉精神。

补充二:大众传播媒体只能在特殊的条件下(垄断所有媒介、引导而非改变、辅之以面对面人际交流)才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

○2使用与满足理论

主要观点:大众媒介的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受众对媒介的使用。

研究实例:哥伦比亚大学的应用社会研究所刚成立时,他们花大量时间研究大众媒介。其中,赫尔塔·赫佐格对100位收听白天的广播连续剧的听众作了长时间的采访,又对2500位听众作了简短的采访,形成了一篇具有历史意义的论文《白天连续剧听众采访实录》。其结果表明,一类听众把它作为“洒泪的机会”,一类听众把它作为满足自己“白日梦”需要的机会,另一类听众将它作为待人处事的指导。

补充:要注意考虑传播效果时的一个必要前提——传播关系中的接受者是活跃而主动的人。

二.实证研究方面提出了“调查方法论”。

由于拉扎斯菲尔德本人得过应用数学的博士学位,这使他在统计调查、抽样分析、数据整理等方面游刃有余,因而得以利用这一优势不断改进传播研究方法,使之更具科学性。

经他提出并后来发展出的方法有:

三角测量法,即采用测量、收集资料和资料分析的多重方法以获得对研究对象的多侧面了解;他的社会研究方法试图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参与性观察和深度访谈、内容分析和个人传记、专题小组研究和焦点访谈结合起来。

三.创造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的原型。

哥伦比亚大学的应用社会研究所发挥着其他许多大学的研究机构模式的作用,包括阴天的许多传播学研究机构。与大学的各系相比,研究机构更加灵活,更有侧重点,也不大容易因采纳了创新方法而受到批评。这就是传播学学术领域之所以始于伊利诺伊、斯坦福和其他地方的研究机构的原因。

【批判】

一.“有限效果理论”方面的批判

“有限效果理论”的结论过于强调大众传播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脱离了现代信息社会的实情。在70年代以后,“有限效果”论受到了人们的批评。

美国左派社会学家吉特林对《人际影响》的批评:哥伦比亚学派的有限效果理论及其论证过程并没有错,关键是他们问错了问题。他们不应该把大众传播的效果定义为外在的、短期的态度和行为转变,而应该同时寻找潜在的、中长期的、

认知上的转变或者不变。(更为激进的批判学者甚至认为效果研究本身就存在疑问,追求可预测性规律带有强烈的管理视角)

二.“方法论”方面的批判

拉扎斯菲尔德的“广播研究项目”的前提和目标带有明显的适应性,新时期的广播研究也极为迎合美国媒介产业的商业特性,经验主义媒介研究者是将自己置于现行的体制之中,总体上接受它的价值和目标,并为最佳效果的发挥和改良做出论证和分析。

在哥伦比亚学派的批判者之中,最激烈的当属之前参与过应用社会研究局工作的赖特·米尔斯。他在《社会学的想像力》中将拉扎斯菲尔德的研究风格称之为“抽象经验主义”。批评它“用研究方法代替方法论”,把实证主义作为唯一的选择,高举可疑的“科学”大旗压制人们对于方法本身的探讨,不加批判地接受生搬硬套自自然科学(主要是物理学)的方法论。

但是,批判学派在客观上也提升了哥伦比亚学派的地位。正是这些反对者不约而同地把批评指向拉扎斯菲尔德和哥伦比亚学派,才显示出了后两者的重要性。

【衰落】

尽管拉扎斯菲尔德1962年在作为会长在美国社会学会发表演讲时踌躇满志,认为应用研究局开创的这种管理研究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模式。(38)但是事实证明,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研究局当时已经开始面临危机。专门研究拉扎斯菲尔德的学者莫里森认为,高校在与业界合作中,存在一个致命劣势,那就是无法做到专业化。学生作为研究人员,流动性太大,培训成本过高;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则身兼数职,在繁忙的教学与研究任务中无法做到全身心投入。当研究方法日益普及,商业调查机构兴起之后,研究局的位置就显得比较尴尬了。

【历史的角度】

“哥伦比亚学派”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过渡地带

哥伦比亚学派既不是罗杰斯在《传播学史》里描写的天使,也不是吉特林、米尔斯等人所描述的魔鬼。哥伦比亚学派自己及其支持者与反对者共同建构起了一个哥伦比亚学派的矛盾形象。对于中国研究者来说,哥伦比亚学派的形象始终是暧昧的,在许多地方研究者们选择了回避。但是如果把哥伦比亚学派的历史看成一部克罗奇意义上的“当代史”的话,它的得与失对中国传播研究的发展就存在重要借鉴意义。它所引发的学术自主性、政策研究的利弊、“产学研相结合”的困境都值得我们深思。否则我们今天许多所谓的“创新”,其实可能恰恰显示了对历史的无知。

【总结】

总的来说,哥伦比亚学派强调的是论证的逻辑性。它并不片面地认为大众传播效果有限,而是对问题的复杂性有充分的估计。在研究方法上,除了实证研究外,它还强调方法的多样性,主张方法与问题相适应。在研究的运作方式上,哥伦比亚学派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参考文献】

1.《传播研究的哥伦比亚学派及其批评者》,刘海龙

2.《浅析拉扎斯菲尔德的经验主义研究》,百度文库作者不详

3.《传播学概论》,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传播学引论》,李彬,新华出版社,2003

5. 百度百科,“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及“默顿”词条

其实在很久以前

已经有人对这些类似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并运用了那样的方法。。。

从此,该研究所关于传播方面的研究及理论被人称为哥伦比亚学派。

1937年,拉扎斯菲尔德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广播研究室

主任。1940年,该研究室迁到哥伦比亚大学,同时更名为应用社会学研究所,

两级传播理论

两级传播理论”模式

信息源

意见领袖

社会其他成员

“意见领袖”

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

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

研究实例:1940年和1944年,他们研究了两次总统选举,研究结果见诸《人民的选择和选举》,该书显示,受竞选影响而改变投票意向的选民只有5%。选民从朋友、公会和工商机构获得的信息,在成长过程中从自己政党历史和政治传统中学到的东西,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相比而言,这些因素在决定他们投票选举中的威力大大胜过媒介竞选宣传的威力。

由于拉扎斯菲尔德本人得过应用数学的博士学位,这使他在统计调查、抽样分析、数据整理等方面游刃有余,因而得以利用这一优势不断改进传播研究方法,使之更具科学性。

经他提出并后来发展出的方法有:

三角测量法,即采用测量、收集资料和资料分析的多重方法以获得对研究对象的多侧面了解;他的社会研究方法试图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参与性观察和深度访谈、内容分析和个人传记、专题小组研究和焦点访谈结合起来。

经过这样的介绍,我们也许会对哥伦比亚学派有一定错误的理解

哥伦比亚学派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至六十年代中期达到其鼎盛期,而之后,面临不断的质疑和层出的问题,不可避免地衰落了。

?拉扎斯菲尔德的“广播研究项目”的前提和目标带有明显的适应性,新时期的广播研究也极为迎合美国媒介产业的商业特性,经验主义媒介研究者是将自己置于现行的体制之中,总体上接受它的价值和目标,并为最佳效果的发挥和改良做出论证和分析。

?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中将拉扎斯菲尔德的研究风格称之为“抽象经验主义”。批评它“用研究方法代替方法论”,把实证主义作为

唯一的选择,高举可疑的“科学”大旗压制人们对于方法本身的探讨,不加批判地接受生搬硬套自自然科学(主要是物理学)的方法论。

?“哥伦比亚学派”是一个

丰富多彩的过渡地带

?哥伦比亚学派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

?哥伦比亚学派自己及其支持者与反对者共同建构起了一个哥伦比亚学派的矛盾形象。

?对于中国研究者来说,它的得与失对中国传播研究的发展就存在重要借鉴意义。它所引发的学术自主性、政策研究的利弊、“产学研相结合”的困境都值得我们深思。否则我们今天许多所谓的“创新”,其实可能恰恰显示了对历史的无知。

研究实例:哥伦比亚大学的应用社会研究所刚成立时,他们花大量时间研究大众媒介。其中,赫尔塔·赫佐格对100位收听白天的广播连续剧的听众作了长时间的采访,又对2500位听众作了简短的采访,形成了一篇具有历史意义的论文《白天连续剧听众采访实录》。其结果表明,一类人

1.宣泄的手段,

洒泪的机会,

“使她们知道,别人也有烦恼,自己就感到好受一些”。

2.作为满足自己“白日梦”需要的机会。

用肥皂剧来淹没自己的烦恼,有时用比较欢乐的情节来补偿自己生活的失败。3.将连续剧作为她们待人处事的指导。

大众媒介的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受众对媒介的使用。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合著的《大众传播、流行品味有组织的社会行动》论文是公认的一篇传播研究的经典文献,这篇论文提出了著名的大众传播的三个功能:地位赋予、社会规范强制功能和麻醉负功能。这三个概念都强调了大众传播的强大效果。因而。。。

?拉扎斯菲尔德在与阿多诺发生矛盾后发表的《评管理的与批判的传播研究》一文中仍然强调批判研究的价值,认为这两种研究传统可以相互补充。

?具体来说,就是用批判学派的眼光提出课题,用管理学派的逻辑加以证明。

表明在经历了这次不愉快的合作后,拉扎斯菲尔德仍然尊重其他的方法。强调结合

有限效果理论”的结论过于强调

大众传播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

脱离了现代信息社会的实情。

?美国左派社会学家吉特林对《人际影响》的批评:哥伦比亚学派的有限效果理论及其论证过程并没有错,关键是他们问错了问题。他们不应该把大众传播的效果定义为外在的、短期的态度和行为转变,而应该同时寻找潜在的、中长期的、认知上的转变或者不变。

尽管拉扎斯菲尔德1962年在作为会长在美国社会学会发表演讲时踌躇满志,认为应用研究局开创的这种管理研究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模式。(38)但是事实证明,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研究局当时已经开始面临危机。专门研究拉扎斯菲尔德的学者莫里森认为,高校在与业界合作中,存在一个致命劣势,那就是无法做到专业化。学生作为研究人员,流动性太大,培训成本过高;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则身兼数职,在繁忙的教学与研究任务中无法做到全身心投入。当研究方法日益普及,商业调查机构兴起之后,研究局的位置就显得比较尴尬了

猫哥说:你不可以不知道的6个学派

猫哥说:你不可以不知道的6个学派 耶鲁学派 “耶鲁学派”是由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卡尔.霍夫兰创立,属于传播学主流研究范式的传统学派,是结构功能主义与行为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主要取向是实证主义的,其成员主要是欧文.贾尼斯和威廉.麦圭尔为代表的心理学研究者,故其更为关注受众在个体单位上的心理与行为。这一旨趣在耶鲁学派之外的美国传播学界影响十分深远,除霍夫兰的二战士兵电影实验研究对电影宣传在美国士兵的观点、态度、心理激励等方面影响和传播与态度改变系列研究(耶鲁项目)的考察之外,在“以电影对儿童态度、情感及行为的影响”为主题的佩恩基金研究等经典研究中都有充分体现。但是有批评者指出,耶鲁学派的研究更多地是从(个体)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并相应地依照行为学派的观点,强调方法论上的纯粹性而排除其他,从而忽视了潜在的社会因素,是一种典型的唯名论。 哥伦比亚学派 “哥伦比亚学派”是由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拉扎斯菲尔德创立,属 于传播学主流研究范式的传统学派,是结构功能主义与行为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主要取向是实证主义的。哥伦比亚学派的效果研究主要秉承社会学的研究传统,尤其是在社会理论家罗伯特.默顿的影响下,尝试将实证研究与中层理论相结合,关注的对象并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心理与行为,而是努力拓展小群体和社会层面的研究,代表的研究有1940 年和1944 年的两次总统选举民意调查。哥伦比亚学派开创了媒介效果研究的传统,提出“有限效果论”和“使用与满足论”的理论。 多伦多学派 “多伦多传播学派”是上世纪6O 年代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者哈罗德.英尼斯、艾瑞克. 亥乌络克和马歇尔.麦克卢汉共同创立的。多伦多传播学派以胆大睿智和最具原创性的媒介理论而闻名,他们考察媒介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分析传播媒介的偏向性和基于虚拟现实的赛伯空间和赛伯文化给人们带来了的媒介新体验,强调传播媒介的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之间的平衡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研究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对文化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多伦多传播学派的媒介文化理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奠基人英尼斯提出的“传播偏向论”、核心人物麦克卢汉倡导的“媒介即讯息”和“媒介是人的延伸”以及80 年代以来戴瑞克.德科柯夫以新电子现实为研究框架所倡导的“文化肌肤论”。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是20 世纪初至30 年代围绕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形成的社会学派,继承西 美尔的社会学思想(关于社会交往和冲突),主导美国早期社会学研究,主要关注现代化进程的城市社会问题、传播的文化仪式性和社会整合问题。代表有哲学家杜威(创立实证哲学)、社会学家库利(“镜中我”和“初级群体”)、米德(“主我”与“客我”、内省式思考)、帕克(阐述“社会距离”)。库利、米德、帕克提出符号互动论,后由布鲁默总结提出。 帕洛阿尔托学派 20 世纪50 年代贝特森领导的以精神研究所为中心的组织,它以人类交往传播理论为核心,重视个体的内在动力,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影响,提出概念:元传播,双重悖论。其中还代表学者沃兹拉维克进行了许多关于人类的交流活动如何对家庭产生影响的研究,他提出了五个传播学研究的经典命题(观点相互影响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改善个体间的交流

南美洲简介

南美洲简介 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巴西、玻利维亚、智利、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和地区(法属圭亚那)其中,智利,巴西,阿根廷,是南美洲3大国。 南美洲是南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位于西半球南部,东面是大西洋,西为太平洋。陆地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北美洲相分,南面隔海与南极洲相望。总面积1797万平方公里(含附近岛屿),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按面积大小排是七大洲中的第四个。南美洲海岸线长28700公里。海岸较为平直,少岛屿和海湾。 南美洲大陆的地形可分为三个南北方向的纵列带:西部为狭长的安第斯山脉,东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原,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低地。安第斯山脉长9000公里,是世界最长的山脉,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东部为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其中巴西高原面积5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高原;中部为奥里诺科平原、亚马逊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 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温暖湿润。 南美洲的自然资源丰富。石油、铁、铜等储量皆居世界前列。森林面积占到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3%,草原面积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4%,渔业资源和水力资源也十分丰富。 地形 南美洲大陆地形可分为东西两个纵带:西部为狭长的安第斯山脉,南美洲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的60%,海拔300米至海拔3000米之间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33%,海拔3 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7%。全洲平均海拔600米。 安第斯山脉由几条平行山岭组成,山体最宽处达400千米,全长约9 000千米,大部分海拔3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也是世界最高大的山系之一。安第斯山脉有不少高峰海拔6 000米以上,其中阿空加瓜山海拔6 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南美洲东部呈平原高原相间分布。由北至南,分别是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其中亚马孙平原面积约5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地形坦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海拔300~1500米,地面起伏平缓。 地质

传播学学派整理

哥伦比亚学派:拉扎斯菲尔德、莫顿、赫佐格、斯诺 耶鲁学派:霍夫兰 芝加哥学派(单独说) 语用学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本雅明、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 弗洛姆 政治经济学派:默多克、斯密赛、文森特、史麦兹、阿芒·马特拉、 赫尔曼、乔姆斯基、麦克切斯尼 文化研究学派:霍尔、莫利、费斯克 意识形态学派:葛兰西、阿尔都塞 女权主义学派:伍尔夫 英尼斯:传播偏向论 麦克卢汉:媒介的延伸论、媒介讯息论 尼尔波兹曼:媒介即隐喻 保罗莱文森:媒介进化论 梅罗维茨:媒介情境论 经验学派

注: 哥伦比亚学派: 主要人物: 拉扎斯菲尔德(美)、《人民的选择》 主要贡献:主持伊里调查(美总统大选)、提出“二级传播理论”、“意见领袖”、“选择性接触”、倡导并确立“实地调查法”。 否定“子弹论”,开创“有限效果论”的传统;他认为绝大多数广播电视节目及书刊都以消遣为目的,对大众鉴赏能力造成了影响,受众的平均审美水平下降,对精英文化而言是一种堕落。 默顿(美)亦作“莫顿” 与拉扎斯菲尔德共同提出功能观(结构功能主义)。 内容: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 耶鲁学派: 主要人物: 霍夫兰(美):传播学耶鲁学派的核心人物,致力于态度的形成和转变的研究,他的“劝服理论”对于劝服艺术和传播技巧的研究推动了传播学的发展。 主要贡献:一是吧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二是他的研究揭示了传播效

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认早期“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依据。 芝加哥学派: 重要人物: 库利:初级群体、镜中我 米德:主我与客我;符号互动论(象征互动论) 帕克:社会互动理论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 芝加哥学派认为传播是人类关系的本质,远远超出单纯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探讨大众媒体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中的作用。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 1.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繁荣,就那些重要的欧洲理论来说,特别是德国社会学家西梅尔的理论来说,它起到了思想登陆点的作用。 2.它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3.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觉解释,取而代之强调一种观点,即后来被称为符号互动理论的观点。

哥伦比亚学派介绍说课讲解

哥伦比亚学派介绍

哥伦比亚学派介绍 【由来】 1937年,拉扎斯菲尔德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广播研究室主任。1940年,该研究室迁到哥伦比亚大学,同时更名为应用社会学研究所,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至六十年代中期是其鼎盛期,研究局项目的一般风格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共同体,从其调查对象的样本(或人口调查)中收集资料,这种以调查为主而后结合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研究风格沿袭了拉扎斯菲尔德的经验主义研究传统,并且就其形成定量的研究方法而言,它是当时最有影响的研究机构。从此,该研究所关于传播方面的研究及理论被人称为哥伦比亚学派。 【代表人物】 一.拉扎斯菲尔德(Lazarsfeld,Paul Felix, 1901~ 1976),美国社会学家、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1生平 1901年1月2日生于奥地利,卒于1976年8月30 日。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在维也纳大学获数学博士学 位。二次大战期间担任美国陆军总部心理实验室主任。战后回到耶鲁大学,主持“传播与态度改变课题”,出版《传播与劝服》丛书。 1924年获维也纳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次年在维也纳创办应用社会学研究所。曾任维也纳大学应用心理学讲师。后赴美国进修心理学并加入美国籍,任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他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大众传播、选举与选民心理、市场研究、民意测验、失业、教育心理、数理社会学等领域。他在

社会学上最有影响的成就首推应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定量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他重视社会调查方法,讲究严格的社会统计程序和操作化过程,强调精确的定量测量和定性的评价分析。他还是民意测验中采纳社会调查方法的首创者,主持了伊里调查。他的一系列应用研究,推进和提高了美国和欧洲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发展与质量。著有《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思维》、《选民抉择》、《定性分析》和《应用社会学导论》等。 曾与著名社会学家默顿共事多年。他提出了“二级传播理论”(后发展为“多级传播”学说),为传播效果、传播机制研究开辟了道路。他还提出了“既有政治倾向的作用”,选择性接触机制,意见领袖等很有影响的概念。拉扎斯菲尔德对研究方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他通过不断改进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为传播学赢得了来自其他科学的尊重。其代表作有《传播研究》和《个人的影响力:个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等。 ○2主要成就 1.将心理学控制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研究。 2.通过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尤其是说服者和发出的信息两个因素,否定了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 3.他认为,绝大多数广播电视节目、电影、杂志和相当一部分书籍和报纸以消遣为目的,对大众的鉴赏能力造成了影响。受众的平均审美水品和鉴赏力下降了。这对精英文化而言是一种堕落。 二.默顿,R.K.Robert King Merton (1910, 7, 4~2003, 2, 23)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机能主义心理学流派

学科代码: 学号: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 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精要论文 题目: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理论概述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方向:基础心理学 年级:***** 作者:***** 指导老师:****** 2015年9月21日

机能主义心理学 作者 **** 中文摘要:机能主义心理学是一个广泛而松散的联盟,因为铁钦纳的反对而被动的成为了美国心理学的第一个本土学派,机能派认为,意识是机体适应环境达到生存目的的工具;心理学的任务是对意识状态“适应功能”的描述和解释。它认为,意识状态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整体,称之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流”;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都是“本能”冲动的作用。主要包括狭义的芝加哥学派及理念更为包容的哥伦比亚学派。 中文关键词: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哥伦比亚学派 Abstract: .Key words: 引言: 19世纪末在西方,主要是美国,出现了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潮。欧洲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大多是哲学思辨性质,缺乏实验根据,所以仅仅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趋势,尚未形成成熟的学派。而刚刚完成工业革命的美国,需要实用的知识为国家服务,而发端于德国的构造主义心理学不符合当时美国的需要,于是在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和美国本土的实用主义思想的引领下,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心理的机能和功用,扩大研究范围,形成了机能主义心理学研究思潮。产生了大大小小的理论,对心理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正文: 一、机能主义产生的背景 (一)社会历史背景 自南北美独立战争以后,北美洲新大陆的条件比较优越,因此不到5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为美国心理学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和物质保障。在19世纪末美国人到德国学习实验心理学的人数量剧增。他们回国后热情传播实验心理学,各大学还掀起了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高潮,心理学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美国有了独立学科的地位。但是由于实验心理学,尤其是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并不适合美国当时的国情,无法满足美国对新型人才和新知识的需求,所以在美国产生了对传统心理学进行改造的需求。 (二)科学背景 进化论的思想源远流长,达尔文在总结前人的成果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科学进化论。达尔文的生存竞争理论在19世纪后期已经传播开来,在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这一理论所宣扬的自然选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观点正是迎合了当时美国人开拓疆土的需要和气

【重要】哥伦比亚学派介绍

哥伦比亚学派介绍 【由来】 1937年,拉扎斯菲尔德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广播研究室主任。1940年,该研究室迁到哥伦比亚大学,同时更名为应用社会学研究所,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至六十年代中期是其鼎盛期,研究局项目的一般风格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共同体,从其调查对象的样本(或人口调查)中收集资料,这种以调查为主而后结合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研究风格沿袭了拉扎斯菲尔德的经验主义研究传统,并且就其形成定量的研究方法而言,它是当时最有影响的研究机构。从此,该研究所关于传播方面的研究及理论被人称为哥伦比亚学派。 【代表人物】 一.拉扎斯菲尔德(Lazarsfeld,Paul Felix,1901~1976), 美国社会学家、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1生平 1901年1月2日生于奥地利,卒于1976年8月30 日。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在维也纳大学获数学博士学 位。二次大战期间担任美国陆军总部心理实验室主任。 战后回到耶鲁大学,主持“传播与态度改变课题”,出版 《传播与劝服》丛书。 1924年获维也纳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次年在维 也纳创办应用社会学研究所。曾任维也纳大学应用心理学讲师。后赴美国进修心理学并加入美国籍,任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他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大众传播、选举与选民心理、市场研究、民意测验、失业、教育心理、数理社会学等领域。他在社会学上最有影响的成就首推应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定量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他重视社会调查方法,讲究严格的社会统计程序和操作化过程,强调精确的定量测量和定性的评价分析。他还是民意测验中采纳社会调查方法的首创者,主持了伊里调查。他的一系列应用研究,推进和提高了美国和欧洲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发展与质量。著有《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思维》、《选民抉择》、《定性分析》和《应用社会学导论》等。 曾与著名社会学家默顿共事多年。他提出了“二级传播理论”(后发展为“多级传播”学说),为传播效果、传播机制研究开辟了道路。他还提出了“既有政治倾向的作用”,选择性接触机制,意见领袖等很有影响的概念。拉扎斯菲尔德对研究方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他通过不断改进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为传播学赢得了来自其他科学的尊重。其代表作有《传播研究》和《个人的影响力:个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等。 ○2主要成就 1.将心理学控制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研究。 2.通过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尤其是说服者和发出的信息两个因素,否定了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 3.他认为,绝大多数广播电视节目、电影、杂志和相当一部分书籍和报纸以消遣为目的,对大众的鉴赏能力造成了影响。受众的平均审美水品和鉴赏力下降了。

巴菲特198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演讲中文版

编者按: 1984年,为了纪念由Benjamin Graham和Daved L. Dodd所合著的《Security Analysis》出版五十周年,哥伦比亚大学邀请了巴菲特来主办一场演讲。这篇文章,“The Superinvestors of Graham-and-Doddsville”,乃是根据当时的讲稿改编而成。文中,巴菲特告诉我们,Graham 的追随者们如何运用Graham的价值投资法,在股市中取得非凡的成功。 (因此,文中的第一人称“我”,指的是巴菲特。) 也许有人会问:Graham和Dodd所提倡的价值投资法,是不是已经过时了呢 今天,很多学术人员会回答说:是的。他们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所以,一切有关经济状况和公司的前景的因素都会反映在股票的价格中。这是因为股市中有很多聪明的分析员,他们会尽量应用所有已知的资讯,使得股票不会偏离其合理的价格。支持此理论的人认为,股市中是没有所谓的“被低估”的股票的;而那些所谓“能够战胜市场”的投资者,也只不过是侥幸罢了。因为,根据其理论(价格已反映所有资讯),拥有“长期战胜市场”的能力,是不可能的。 无论如何,以下我将为大家介绍一批投资者。他们年复一年的,取得了比S&P500指数更好的投资成果。那么,他们的成功到底是不是纯粹的巧合或运气呢,这是值得我们来验证一下的。首先一点,所有以下例举的这些成功者都是我所认识的人,而且都是早在15年前或更久以前,就已经被认定为是优秀的投资者了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如果说,我是在今天早上才从几千个名单中选出最成功的那几个来给你们,那以下的内容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第二点,所有的这些投资记录都是经过审查的(audited)。而且,我曾向有参与这些基金的人们求证,他们这些年来所取得的回酬,证实是与这些基金的财政报告相符的。 在我们开始这项验证之前,先说一个比喻。大家想象一下,现在我们举办一个全国性的“掷硬币”赌博游戏,让全体美国人(亿)一起参加,每个人的都以1美元的赌注开始玩。第一天早上,所有的参与者将会开始押注。猜对了的人,可以赢得猜错的人的那1美元。每一天,输了的人会被淘汰出局。第二天,留下来的胜利者将继续游戏,但都必须把之前所赢来的钱全拿来做赌注。如此,(根据“掷硬币”50%的胜负几率)每过一天,就会有约一半的人出局,

哥伦比亚大学详细介绍

哥伦比亚大学详细介绍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通称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是一所美国私立研究型大学,常春藤联盟(Ivy League)成员之一。她坐落于纽约上曼哈顿地区(Upper Manhattan)的晨边高地(Morningside Heights)。她是纽约州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机构,美国历史上第五所成立的大学,也是九所美国革命前成立的殖民地学院(Colonial College)之一。 一、基本数据 联系方式 Columbia University 2960 Broadway New York, NY 10027

United States (212) 854-1754 基本信息 建校时间:1754 男女同校:是 学校性质:私立非营利 所在城市规模:大型城市 学术校历表:Semester 基本宗教信仰:- 特殊宗教信仰:- 费用数据 州内学费:$47,246州外学费:$47,246房租及伙食费:$11,396书费:$1,040学生组成数据 全日制本科生:7,111在职本科生:1,016

男性本科生:4,151 女性本科生:3,976 研究生总人数:17,923 全日制研究生:14,682 在职研究生:3,241 二、助学金统计数据 基本信息 助学金申请表提交截止日期:March 1学费担保计划:不提供预付学费计划:提供 学费分期付款计划:提供 州内学费:$47,246州外学费:$47,246助学金联系方式 电话:(212) 854-3711 电子邮箱:ugrad-finaid@https://www.360docs.net/doc/a818733013.html, 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a818733013.html,/finaid

哥伦比亚学派介绍之令狐文艳创作

哥伦比亚学派介绍 令狐文艳 【由来】 1937年,拉扎斯菲尔德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广播研究室主任。1940年,该研究室迁到哥伦比亚大学,同时更名为应用社会学研究所,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至六十年代中期是其鼎盛期,研究局项目的一般风格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共同体,从其调查对象的样本(或人口调查)中收集资料,这种以调查为主而后结合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研究风格沿袭了拉扎斯菲尔德的经验主义研究传统,并且就其形成定量的研究方法而言,它是当时最有影响的研究机构。从此,该研究所关于传播方面的研究及理论被人称为哥伦比亚学派。【代表人物】 一.拉扎斯菲尔德(Lazarsfeld,Paul Felix,1901~1976),美国社会学家、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1生平 1901年1月2日生于奥地利,卒于 1976年8月30日。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在维也纳大学获数学博士学位。二次大战期间担任美国陆军总部心理实验室主任。战后回到耶鲁大学,主持“传播与态度改变课题”,出版《传播与劝服》丛书。

1924年获维也纳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次年在维也纳创办应用社会学研究所。曾任维也纳大学应用心理学讲师。后赴美国进修心理学并加入美国籍,任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他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大众传播、选举与选民心理、市场研究、民意测验、失业、教育心理、数理社会学等领域。他在社会学上最有影响的成就首推应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定量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他重视社会调查方法,讲究严格的社会统计程序和操作化过程,强调精确的定量测量和定性的评价分析。他还是民意测验中采纳社会调查方法的首创者,主持了伊里调查。他的一系列应用研究,推进和提高了美国和欧洲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发展与质量。著有《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思维》、《选民抉择》、《定性分析》和《应用社会学导论》等。 曾与著名社会学家默顿共事多年。他提出了“二级传播理论”(后发展为“多级传播”学说),为传播效果、传播机制研究开辟了道路。他还提出了“既有政治倾向的作用”,选择性接触机制,意见领袖等很有影响的概念。拉扎斯菲尔德对研究方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他通过不断改进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为传播学赢得了来自其他科学的尊重。其代表作有《传播研究》和《个人的影响力:个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等。 ○2主要成就 1.将心理学控制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研究。

班杜拉个人简介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认知理论之父阿尔伯特·班杜拉,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现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约丹讲座教授。他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与传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批判的历史关系中逐步形成的,并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几乎平分心理学天下的当代独树一帜,影响波及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治疗以及教育、管理、大众传播等社会生活领域。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称他为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者,社会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或社会学习理论的巨匠。 阿尔伯特·班杜拉于1925年出生在加拿大的艾伯特省的蒙达,他在加拿大一个小的农业社区成长,父亲是波兰的小麦农场主。像斯金纳一样,他也是在一个小镇上长大的。1949年班杜拉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士学位。1951 年在美国衣荷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52年从爱荷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爱荷华大学学习期间,他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那时,他认为心理学家应当“把临床现象用经过实验验证的方式加以概念化”。班杜拉认为,心理学研究应当在实验中进行,以控制决定行为的因素。1953年,他到维基台的堪萨斯指导中心,担任博士后临床实习医生,同年应聘在斯丹福大学心理学系执教,1964年升任正教授。在这期间,受赫尔派学习理论家米勒(N.Miller)、多拉德(J.Dollard)和西尔斯(R.R.Sears)的影响,把学习理论运用于社会行为的研究中。由于他的奠基性研究,导致了社会学习理论的诞生,从而也使他在西方心理学界获得较高的声望;此后,除了1969华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一年外,一直在该校任教。其中,1976年至1977年间出任心理学系系主任. 班杜拉关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建构与发展,依赖于两个领域的经验研究的支持,其一为攻击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其二为偏差行为的心理治疗实践。当他设计出“宝宝玩偶实验”之后,他敏锐的感觉到,这种实验技术可以改造成一种行为治疗情境,用以矫正患者的偏差行为。这就是后来发展的“示范疗法”,其要旨初述于1963年与沃尔特斯合著的《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后进一步阐释于1969年发表的《行为矫正原理》一书。 要建构社会学习理论,摆在班杜拉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必须对历史上的各种学习理论体系进行全面的审查,从根本上动摇传统学习理论的基础,并重新针对一向为传统行为者所舍弃的意识问题,进行了一种与学习理论模型相一致的理论建构。为此,班杜拉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和理论阐释,以说明认知因素以及认知为基础的其他主体因素和自我调节能力等对学习的必要性,从而形成社会学习理论的一般学习理论观点,并集中体现在1977年发表的《社会学习理论》一书,该书的发表,标志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诞生。自《社会学习理论》一书发表后,班杜拉继续在理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文部主任刘乐宁教授谈对外汉语教师培养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文部主任刘乐宁教授谈对外汉语教师培养 刘乐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教授,中文部主任,“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认证项目”负责人) 面对拥有英语优势的听众,刘乐宁老师启发大家是否考虑利用自身汉语和英语的优势,当一名对外汉语老师,并提出优秀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三大能力。 语言能力——“TCSOL老师的英语能力甚至要好于TESOL老师” 刘教授所提到的TCSOL和TESOL分别是TeachingChinesetoSpeakersofOtherLanguages(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及TeachingEnglishtoSpeakersofOtherLanguages(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术语简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外汉语老师和英语老师。 刘老师强调,对对外汉语老师来讲,自身的汉语和英语能力都要过硬。 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不少偏误是由第一语言的负迁移造成的。如果对学生的母语有很深的了解,对于偏误产生的分析会更加到位。这也就是为什么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一定必须精通英语的原因。 那我们的母语汉语呢?是不是普通话标准,作文写得不错,就代表你掌握了汉语?刘老师随手拈来的例子可把台下的听众问住了: 当学生问你:“为什么‘一个星期’,‘一个月’是对的,却不可以说‘一个年’,‘一个天’”?你怎么回答? 当学生根据wear的意思,想当然地造出“我穿眼镜,她不穿眼镜”的句子,你怎么解释? 当学生怎么也发不好“zh,chi,shi”的读音,你怎么帮助他们正音?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汉语教师培养项目中,Educational Chinese Linguistics占很大比重,可见培训看重大家对汉语本体知识的了解。但这种对汉语言的学习,不是从描写语法,而是从教学角度出发,进行基于汉语学习者的典型错误分析及语言对比研究,尤其关注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特点。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专业全面介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专业全面介绍 哥伦比亚大学是唯一拥有新闻学院的常春藤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是全美乃至全世界最优秀的新闻学院。今天慧德留学就给大家全面介绍一下哥大新闻学专业。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简介: 1. 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的培养目标 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号称在美国所有新闻学院中排名第一,也就是世界第一。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创建于1912年9月,是由当时的报业巨人普利策立遗嘱捐资200万美元创办的。早在1902年,普利策就在他的备忘录中记载下他的新闻教育观。他写道:“我的想法是将新闻作为一种崇高的知识分子的职业,用实践的方法鼓励、教育现在、将来的从业人员。”他的梦想在1912年9月25日得以实现,哥伦比亚新闻学院成为美国培养新闻从业人员、探讨新闻现在和将来的最好学校。 “普利策奖”是由美国报坛名人、亦为哥大的新闻学院创办人——普利策设立的。哥大新闻学院也就名正言顺的担负了评审、颁发此奖项的责任。这对该校新闻学院的地位提升不少。 哥大新闻学院的目标:提供最佳机会使学生能理解并精通新闻技巧。学生在此将接受的是独一无二的自我引导形式的教育。因此,学院强调学生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努力、动机

与创造力来解决记者们经常面临的问题。学院鼓励学生报道社区的各个方面,因此,几乎从一入学起学生就要有发现与报道新闻的准备。 哥大新闻学院还用比较严格甚至眼严厉的相关制度。如保留对表现不良或其行为不合职业道德的学生拒授学位的权力、教授及其助手拥有核实你的新闻源及原始资料的权力等。 2. 专业介绍 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只招收研究生,这就是为什么学院会叫做“Graduate School of Journalism”(研究生新闻学院)。学院共设四个专业方向:报纸、广播电视、杂志、新媒介。而主要开设的学位包括:新闻学硕士和传播学博士学位,另外该研究生院还开设新闻与商业或新闻与法律等双学位课程。 3. 主要师资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拥有全美国最杰出的教师团体,这些教师都有深厚的新闻从业背景,并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学院目前有25名全职教师,其中14名教授,10名副教授,1名讲师。另外还有9名访问学者,12名荣誉教授。学院还从纽约地区的新闻业中聘请了许多客座专家,这些专家会定期或不定期就自己的从业领域或研究领域来为学生做专题讲座。由于哥大的名气和新闻学院的地位,这样的客座专家目前一共有121位,在美国新闻院校中非常少见。

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895年,在《原强》一文中首先介绍了斯宾塞及其社会学的学者是( ) A.康有为 B.严复 C.章太炎 D.谭嗣同 2.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指的是社会学的( B ) A.描述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预测性功能 D.规范性功能 3.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属于定性方法的是( ) A.介入性研究 B.问卷调查 C.社会实验方法 D.实地研究(非介入性研究) 4.初级社会关系是次级社会关系的基础,但社会关系大量表现为( C ) A.初级社会关系 B.血缘关系 C.次级社会关系 D.结合关系 5.人口资源具有两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 A ) A.社会属性 B.群体属性 C.资源属性 D.价值属性 6.在自然资源的分类中,天然气属于( A ) A.矿产资源 B.环境资源 C.生物资源 D.替代资源 7.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D ) A.文化模式 B.文化集丛 C.文化特性 D.文化特质 8.在文化的功能中,表现为提供知识和积累成果两方面的是( ) A.反功能 B.价值功能 浙00034# 社会学概论试卷第1页(共7页)

C.社会导向功能 D.整合功能 9.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 B ) A.哥伦比亚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哈佛学派 D.牛津学派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学理论逐步走向多元化,其中包括吉登斯的( D ) A.社会批判理论 B.现象学社会学理论 C.沟通理论(哈贝马斯) D.结构化理论 11.人们认知与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过程,被称为( A ) A.价值观念社会化 B.思维社会化 C.思想社会化 D.文化社会化 12.美国心理学家哈维格斯特强调人的社会化是持续一生的思想,他把人一生的社会化过程分为( ) A.五个阶段 B.六个阶段 C.七个阶段 D.八个阶段 13.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东西,被称为( B ) A.语言 B.符号 C.词汇 D.语法 14.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可以把群体分为( ) A.内群体和外群体(对群体的心理归属) 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群体的关系结构) C.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以群体成员的归属标准) 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5.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属于( A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 C.联合家庭(多代多偶家庭) D.完全家庭 16.为了使组织更有效地实现它的目标,必需使组织的结构和过程科学化和合理化,这种观点来自于( A ) A.科学管理理论 B.人际关系理论 C.组织行为理论(从人际关系演变而来) D.权变理论(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具体情况) 17.根据韦伯对合法统治的分类,世袭制属于( B ) A.魅力型(先知、圣徒和宗教) B.传统型 C.法理型(科层制) D.法治型 浙00034# 社会学概论试卷第2页(共7页)

我的哥伦比亚大学申请总结

我的哥伦比亚大学申请总结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拿到哥大每年2万多的offer,没有拿到联合国新闻部实习正式录取那句congratulation!我还有没有勇气写下这篇文章。我只知道,今晚,2011年1月24号,走在纽约116街上,天黑沉沉地像一床厚重地让人窒息的天鹅绒一般,铺天盖地都是冷空气里让人不寒而栗的阴郁,而professor 的一句话:“You have very impressive personal statement and outstanding academic achievements, we have no reason to reject you.”让我觉得,四周黑压压的楼里闪耀着全是彩色的光芒,我只知道,从此,我不会再迷路了。等这句congratulation! You have been accepted,已经太久太久了,久到当它缤纷而至的时候,我已经没有勇气发些什么帖子到太傻寄托汇报,只在这里,写下自己的心路。 毕业那年,我迷失了自己。输得一无所有。自尊,前途,爱情,事业,眼看着他们一点一点从我手中走掉。为了和EX在一起,我放弃了到手的保研,工作也不好好找,随便在天津塘沽环球雅思混了下来。我没有脸见同学,只是知道,在倒数第二次全年级聚会上,同学们有去哥大读education的,有拿全奖去威斯康星读communication的,有去法国巴黎高商读经济的,有去外交部的,有保研的,有考研的…可是,我什么都没有。席间每位同学都畅谈未来,问到我时,我手颤抖着握着酒杯,对我的老师,教了我两年的精读老师,看着我精读一路年级第一的老师说,我人生最大的理想,是成为我们班里最早结婚的人。我看到老师的眼里,全是失望,全是失望。我使劲灌醉自己,企图在酒精的作用下忘记自己的失败。最后一次全班聚会,我没有去。再后来,一个小三出现了,她轻而易举地抢走了和我一起快5年的男朋友。 没有认识我现在的老公之前,我是个懦弱而且虚荣到极点的女人。我的托业当年接近满分,但是我去连保洁的二面都没有去,因为我当时的男朋友告诉我,一个读书(他在我放弃保研后自己保研了),一个工作,是不可能长久的。我知道我自己很喜欢读书,可是我却没有勇气去考研,从小到大都是保送的我不允许自己参加升学考试,我觉得这是对我的侮辱。于是,我什么都没有,我不敢和家里说这些事情,只好欺骗家里说我在南开读研究生,其实我没有。懦弱和虚荣让我只能在自我麻醉和欺骗家人中获得一丝丝生存下去的勇气,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想过死。走在天津车水马龙的路上,我不止一次地想到,要是车撞死我就好了,我就不用那么痛苦了。洗澡的时候,水龙头的水冲刷着我的泪水,我试图回想我过去几年都做过什么,但是除了虚荣和欺骗,我什么都没有。睡觉的时候,总是做噩梦,总是梦到全班人一起去看电影,看着看着,全班人都消失了,只剩下我一个,我不知道他们都去了哪里,耳朵里总是有个声音,你在哪所学校啊。到现在为止,我已经不恨EX了,都是我当时自己不去争取的后果,怨不得别人,这个社会就是那么现实。 我终于明白,从前师姐语重心长的一句话,不要为一个男人放弃自己委曲求全,因为很多时候,你委屈也不能求全。可惜,我明白的太晚了。机会就是这样,你不去争取,他一定会走掉,学业,事业,即便男人,也是如此。没有什么东西,注定是一辈子属于你的。 在环球雅思我也不好好教书,虽然我和学生们的关系都很好,我们课间一起吃饭,甚至下了课会有学生用自行车带我回宿舍,结课的时候,一个男学生送给我一本他写的书,扉页上写道,给我最喜欢的莎莎老师,你在我心里永远是那个最棒的firstsha.后来,那个学生去了剑桥。我满是伤心,我们都是同龄人啊,都是大三大四要飞向世界各地展露拳脚的同龄人啊。可是我就这样,一天天看着我的学生飞走了,飞到LSE, 飞到剑桥牛津帝国理工,飞到悉尼墨尔本,而我,还在原地不动,甚至一直在倒退。终于有一天,我无法在课堂上激情洋溢的说着那些雅思写作,阅读,看着我的学生一个个远走高飞,辞去了环雅每个月近万的工作,暗自伤神回家复习GRE去了。此刻,我觉得,我被世界抛弃了。 太抑郁了写的我,休息一下再写吧,每次提到往事就像把自己的伤疤一块一块揭下来,而伤疤里,满是流脓的血水。天知道,我敲打这些字时候还在哭。

论述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争论

论述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争论 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因为,早在古希腊时就已经有了心理学的萌芽,但心理学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还只是一百多年的事情。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心理学在独立后的一百多年中,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冯特的心理学因此被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Structuralism)。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这样的一些基本元素后,再逐一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这一学派强调内省方法,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也就是内省。到20世纪20年代,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逐渐衰落。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Functionalism)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JohnDeway,1859~1962)等人。机能主义心理学主要活跃于1890年到20世纪30年代,与构造主义心理学展开了激烈的学派之争,两者都主张研究意识,争论的焦点是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结构,还是研究意识的功能。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因此,他的心理学思想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认为意识是像水流一样的,他称之为"意识流"。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不应局限在实验室内,还要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的。为此,后来他的一些追随者们走向了心理测量、儿童发展、教育实践的有效性等各种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基于唯心主义的思想基础,上述两个学派都未能很好地解决方法学问题。相持了几十年后,当另一个新的学派--行为主义出现后,这两个学派都日渐衰落下去。 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任务等方面都有自己明确的主张,是自觉地与构造主义相对立的学派。与之差不多同时或稍晚,在美国还有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些心理学家,早期的有卡特尔,后来有桑代克和武德沃斯等人,都是美国心理学中的机能主义总倾向的代表,不过他们并没有明确打出机能主义的旗号,其中像武德沃斯还不承认自己属于任何派别。他们的心理学主张和学术研究气氛比较自由而广泛,但也有美国机能主义的一些共同特点,因而可以归属于广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一般称为机能主义的哥伦比亚学派。这个学派有如下共同特点: 从研究心理的共同规律问题转向个别差异问题,它着重对个体的智力和能力进行研究,心理测验是主要的方法;

哥伦比亚大学

1、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八所常春藤盟校中唯一拥有新闻学院的大学。学院连续多年名列全美新闻学专业榜首。该学院可授予新闻学硕士(A.Program)和管理学硕士(M.S.Program)两种硕士学位,以及传播学博士学位(Doctor of Philosophy in Communication)。另外,新闻学院还与其他学院共同设立了5种双硕士课程,分别是:新闻学语法学、新闻学与商学、新闻学与地球环境学、新闻学与宗教、新闻学与国际关系。申请新闻学院需要提交的材料有本科GPA(入学平均成绩为3.7以上)、三封推荐信、GRE成绩、两篇Essay。国际学生需要提交TOEFL成绩(iBT成绩不低于114分,笔考不低于650分)。 2.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 密苏里大学是世界上第一个设立新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美国大学,其新闻学院目前设置了13个专业的五年制本硕连读课程、28个专业的两年制硕士学位课程和5个专业的博士课程,同时还可授予新闻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双学位。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毕业生广泛活跃于美国乃至世界各主流媒体,学院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起薪在美国大学新闻学院中都位居前列,这也导致了入学竞争十分激烈。国际申请者需要提交的材料有:完整的申请表格、两份官方成绩单(研究生GPA 不低于3.5分,本科GPA不低于3.0分)、GRE成绩(语文与数学部分成绩合计不低于1,100分)、TOEFL成绩(笔考600分以上)。申请博士学位还必须具有至少两年的新闻行业全职工作经历。 3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哥伦比亚大学中文介绍

名校档案 所在城市: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所在城市:纽约州,纽约市(NY,New York,New York) 学校排名:U.S.News 2013——TOP 4 办学性质:私立 优势专业:英语,历史,政治科学,经济,生物,音乐,戏剧,机械工程等男女比例:51:49 本科学生总数:5766人 亚裔学生比例:17% 国际学生比例:11% 学校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a818733013.html,/ 招生处信息:电话(212)854-2522,传真(212)854-1209 录取要求:

费用参考:

学校简介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The School of General Studies)建校于1754年,坐落于纽约市曼哈顿,濒临哈德逊河,在中央公园北面。它属于私立的常春藤盟校,并在2012年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综合大学排名中夺得第四位,同时也是美国《新闻周刊》世界100强大学排名第10位的学校。 1754年,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印证了哥大的创立,在当时命名为国王学院。它是每周大陆最古老的学员之一,达特茅斯学院和威廉玛丽学院与它同属皇家宪章。

因为经济问题,1857年,哥伦比亚大学(哥大)校区由曼哈顿下城迁至中城,在此后的四十年间,学校增设了医药、法律、工程、政治、建筑、哲学和理论科学等系所。于1879年,哥伦比亚大学(哥大)再迁至目前的校区,而至1912年,图书馆学系、口腔外科、新闻学院、教育学院…等先後加入哥伦比亚大学之阵容,哥伦比亚大学(哥大)正式成为一所综合大学。 学院在成立之初,创校者便提出了与近代教育思潮迥然不同的观点。在整合人道主义理念与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创校者认为成功的教学除倚赖专业教师在教材教法与专业知识的精通外,还需要专业教师了解学生在何种情况下能进行最为有效的学习。正是基于此种教育理念,学院在1890年初便推出了融合心理学、社会学的教育课程项目,成为全美第一所将教育活动推及社会关怀的学校。随后学院又开设了教育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