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科学记录表 资料

[VIP专享]科学记录表 资料
[VIP专享]科学记录表 资料

让科学记录本成为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导航仪

科学记录是小学科学课学习的内容之一,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在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科学记录,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科学学习的原有认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更细致地关注科学活动的现象和数据,促进思维发展和自我科学概念建构。同时科学记录本也为探究活动保留下重要的证据,并充分展现了学生科学学习中思维发展的轨迹,还可以让科学课的课外延伸做得更加扎实,促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能设计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会做简单的定量记录”。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对记录内容标准的要求看来,科学课学会做记录既是学生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如何让科学课的记录发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使科学记录不拘泥于一纸记录单、记录表的数据记录,让科学记录本成为学生对自我观点保存、表达和探究活动中思维参与,推进并发展思维的基石,笔者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运用科学记录充分暴露学生前概念,激发探究思维火花

小学生正处于人一生中发展最快的阶段,是对外界的事物最感兴趣的时候。他们所拥有的原认知也是五花八门,属于自发性的前概念思维阶段,带有强烈的年龄认知特点。学生对科学前概念的认知正是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原动力,是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的基石。

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利用自己原有认知对新知识进行探究、理解、内化的持续性过程。而只有学生产生了学习知识的欲望,才会积极、主动、持续地参与学习。所以,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该提供恰当的方法把学生的前概念充分地展示出来,正确把握学生的科学前概念思维,使之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更为教育教学所利用。因此笔者提倡大家使用科学记录本,记录下学生前概念思维。

[案例]《磁铁的两极》

本课是基于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建立了“磁铁”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进一步研究一块磁铁各部分的磁力大小。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思考一块条形(马蹄形)磁铁上磁力的分布情况,并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以下是一些学生对磁铁各部分磁力大小猜想的记录。

在学生的记录本上,学生用文字和图示描画着自己的猜想。每个学生都是经过认真思考,慎重地写下来的;每个学生都在记录,没有任何干扰,没有其他学生抢先发言的思维牵制,这让学生们的思维发生在对教师的提问、研究的事物的思考,并“畅所欲言”地记录在自己的科学记录本中,他们每个人所表达的想法是自己的,是独立的,是原始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于磁性的表达有多种方式,如用圆圈的,用实验过的铁钉,有些是用圆点,更有些是直接用铅笔的浓淡来表达,但都清晰的展现出自己的磁性大小的猜想:圆圈多的,吸引的铁钉多的,圆点、圆圈多的位置都是磁性强的部分,反之,则相应是弱,或者就没有磁性。而有些学生则认为:一块磁铁分成左右两部分,总会出现一边磁性强(吸引的铁钉、圆圈比较多),另一边磁性弱,很少有学生认为一块磁铁两边的磁性都是一样的。笔者认为,这或许与做课老师将课题《磁铁的两极》出示有一定的关联吧。

当然,不难发现,在没有任何教学铺垫的情况下,学生对于磁铁各部分磁力大小分布情况的认识,是很单薄的,甚至是一无所知,但是学生对磁铁各部分磁力大小的猜测却是丰富多彩的。当然,学生所画所记录的内容,还不足以表达他们全部的想法,所以有时候还需要用语言为自己补充。

师:“没有画圆圈的地方,那里是没有磁性吗?”

学生解释到:“那些地方(没有画圆圈的位置,)也有磁性的,是我忘记画了。”

师:“那你说说,这边的磁性是怎么样的?”

学生上台一边说一边用笔补上圆圈:“恩,这里的磁性要比这里(圈很多的地方)弱,比这里(圈很少的地方)强。”

可见,学生想表达的欲望很强烈,有时候学生的记录能力还不足以完全展现出自己所认知的,还需要用语言表述,结合记录的直观和语言的补充充分暴露学生的前概念。

由此,教师便可利用科学记录本中所展现学生的前概念,触到学生之间的不统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记录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不同的猜测,到底谁猜测的最合理、最符合实际?怎么去验证呢?”然后设计基于学生的前概念思维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自主解决问题的内驱力,从而较大程度地提高活动的参与率和有效率。

二、关注科学记录中的实验现象和数据,促进思维发展

科学课要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即科学是讲求证据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出:“科学事实是检验科学结论的唯一标准,证据是进行科学分析的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作为实验记录的一个主体内容,对事物的描述、现象的解释、规律的发现、结论的验证都有其独到的作用,所以在科学课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和重要的数据,更要点拨学生从被动记录数据到主动分析数据,自觉运用科学记录来解决问题。以此,使科学记录成为学生寻找规律、得出结论的一个重要依据和证据,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案例]《口腔里的变化》

笔者在课内让每位学生参与面包的咀嚼活动,要求学生利用照镜子对自己口腔内食物的变化做简单记录。在课内品尝食物,这样的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件多么喜欢又兴奋的事情,以往会有很多学生按捺不住,只知道吃、尝味道,而忘记了活动意图。但这节课,学生在教师明确的记录任务下都在努力地完成着,时不时张开嘴巴,用镜子照着画。在活动时间8分钟内,所有的学生认真的完成了观察记录:

学生利用观察现象知道:“食物变怎么样了”,记录还是很浅显。但第一和第二幅图片中,学生对长时间咀嚼后面包的记录:一个个圈、“变成碎片”,可能是缺乏对现象的细致观察,更可能是这部分学生错误的固有思维:牙齿咀嚼后面包变成更小的碎片,而忽略了唾液的存在。教师要利用好这个生成,才能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事实和科学的认知。同时在实验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思考并尝试找到答案:“是怎么物质使它发生变化呢?牙齿和舌头,还有水一样的物质(唾液)是怎么一起合作的”,更有些学生的思维能进一步到达:“食物吃下去后,到哪里了?又会变成什么样的?那里有什么物质在帮助食物进行变化?食物最后怎么会成为什么身体的能量呢?……”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些学生被科学记录内容激发了深入学习的兴趣思维,完成课内学习的同时更能走出课堂去延续思维的发展。

三、携手科学记录组织高效的小组研讨,发展语言思维

科学课在课内探究活动中,合作小组成员往往进行相应分工,记录工作就由小组记录员来完成,但大多数学生喜于实验而轻于记录,记录便成了记录员个人的事,只有一个人的记录、发现,使得小组内交流和研讨也无法开展。

新形势下的科学要求每个学生除了有相应的分工外,都要承担起科学记录的任务。每个学生可以将实验前的讨论、实验中的现象、实验后的发现,用简单的词、句记录、整理,这些记录都预示着学生在经历着思维发展。通过实验研究,学生收集整理数据资料,并在探究发现的第一时间作下记录;通过记录所获得的信息,能进一步分析事实隐含的理性内容。面对自己的记录本,基于科学记录本上的丰富信息,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讨论中有话可说、有想法可表达、更有证据可依靠,如此小组内的研讨就会变得更有效率;学生还能通过组内的交流反思自己在科学学习中的不足,学习其他同伴的长处,更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使其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

[案例]《口腔里的变化》

笔者让每位同学利用镜子观察,在科学记录本中画一画下排的牙齿。活动后,让每个学生对照自己画好的牙齿,向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各颗牙齿的形状以及自己是按什么形状给牙齿分类。

每个孩子都是乐于分享的,活动一开始,整个班级就活跃了起来,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开始指着自己的牙齿介绍了起来,比比谁的牙齿多,比比牙齿的形状,比比分类的方法等。教师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都能有发言的机会,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在组内融洽、平等的交流环境下,学生能大胆说话,能很快得学习到别人优秀的、有条理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更乐于倾听别人与自己共同拥有却有差异的牙齿信息,更轻松的分享自己的——“蛀牙”,这也成为了教师和学生在这节课中组内交流的新话题,同时也呼吁了保护牙齿的举动。

因此,人手一本科学记录,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研讨,研讨后的汇报也更有效率,大大提高了汇报的速度。维果茨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在于把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这一点在研讨活动中能够做到,不过这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只有当一个人设法说出他所想的事情的时候,他的想法才能逐步变得清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记录,促进学生的前语言的形成,使新的思想汇集成思维。通过思维和语言的相互作用,思维改变了语言,而语言也改变了思维,从而最终完善了学生的所想、所说、所为。

四、让科学记录贯穿科学课内外活动,推进思维深化

都说,不要把上下课铃当做学生科学探究的起点和终点。对于学生而言,课堂内外,都是科学学习的场所。课内学习是基础,课外学习是一种必要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外开展后续活动,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他们的生活经历,推动思维深化。

[案例]《沉和浮》单元后续活动

在《沉和浮》单元教学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单元科学记录的整理,复习学到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总结优点,反思不足,并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新问题。从记录本记录的新问题可见,学生对于单元学习展开了进一步的思考:

1、从生活现象想到:煮汤圆时会看到:生的汤圆沉在水底,熟的汤圆浮至水面,这是为什么?一样是萝卜,为什么北方的萝卜在水中会浮,而南方的萝卜在水中会沉?……

2、从课本中延伸的问题:怎样才能使船装载的货物更多?船从海里驶到河里时,船受到的浮力会有变化吗?……

3、从成语、文学典故等故事中想到的问题:《捞铁牛》中怀丙是怎么把八只沉到河底的铁牛捞上来的呢?我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想到的:把船上的石头放入水池中,水池的水位会变化吗?……

一节后续活动课,研究学生提出的一个新问题:“把船上的石头放入水池中,水池的水位会变化吗?”。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才会真正当成自己的事情,才会真的到课外去探究。如此,把科学探究与学生的所想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思维。同时,让学生在过程中做好记录,把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结合单元内容进行解释。在后续活动课

后,教师再给出新的课外探究的任务“将船中的木块放入水中,水池的水位会不会变化呢?”或者学生问题整理而来的《单元课外研究问题参考题库》,供学生课外研究,并要求完成《课外研究报告》:

我的研究报告

研究者:---------------

我想要研究的问题

我的猜想及理由

我的实验设计方案

我收集到的证据(可画图、可

拍照、可用文字说明)

我的实验结论及解释

让学生尝试利用课内所学知识研究并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将科学学习切实延伸到课外。同时将课外研究成果报告作为学期评价的一个部分,教师及时反馈督促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学习。

有人说:“科学记录是孩子们最好的科学书。”科学记录不仅是学生学科学的记录,也是他们成长的真实记录。教师们重视科学记录,让它充分发挥科学课记录对科学探究及在课外延伸等活动的促进作用,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加深对科学现象和数据的理解,使学生具备更高的科学素养。

科学记录既是孩子们科学课学习的内容之一,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内容直接与科学研究记录有关,如:“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记录)。”;“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等;这些充分体现了科学记录在科学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笔者就借助三下“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摸索,试着阐述自己的实践体会,现与大家分享。

一、科学记录的重要性

科学记录是展现学生参加科学探究,经历科学历程的最好见证,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水平的高低,科学活动记录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既然记录如此重要,平时教学就要多涉及记录单的设计、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记录的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笔者认为这是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简明概括。课堂教学要充分地体现和张扬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并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在教学效果上集中体现。

科学记录是孩子们最好的科学教科书。科学课记录不仅是学生学科学的记录,也是他们成长的真实写照。学生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将获得的发现和现象记录下来,这是探究事实的第一证据,在探究式科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使用绘画和符号进行记录,低年级学生主要是用直观形象的图形、简单的话进行描述性的记录,到了高年级就要用表格、文字、图表等形式来记录,特别是对数据的记录与分析,进行集体论证。因此,在整个小学阶段3-6年级科学教学中要优化科学记录,提高使用效率,从而让学生得到积累和发展。

二、科学记录的现状与思考

在各年级科学教材里面,编者都有涉及记录的板块为我们所用,我们不必过多的去重复设计,边教学边让学生在记录板块上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哪怕是不恰当的,或是错误的,我们都允许学生如实记录,因为这些记录都是他们宝贵的直接经验。伴随着科学内容的继续,记录也跟着继续,纵观当前的科学课,科学记录越来越被我们老

师所重视。在每堂公开课里,都能看到执教老师精心设计的科学记录单让学生去填写、去汇报,但课堂一结束,我们往往会看到以下现状:

1.一张记录单孤零零地飘落在地,仔细看,只有几个字,大部分为空白、“无主认领”——来不及记录或不会记录。

2.个别小组将记录单带走,随后扔进垃圾筒——对记录单的不重视。

3.一张记录单被遗弃在实验桌上,被教师当作废纸收拾了——忽视了记录单的潜在价值。

4.学生不会自己设计记录内容——依赖教师设计的记录单。

5.学生在课堂上能侃侃而谈,课后却忘了自己或他人所说的精彩之处——内容没有及时记录和整理。

不难发现这样的记录单被无情丢弃,既浪费纸张,又难以继续发挥它潜在价值,更主要的是消耗大量印刷记录单的时间做无用功。对“怎么做记录?怎么记录更有效?怎样利用记录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进程。”许多老师都忽略这方面的思考。笔者认为,这些现象与科学记录的重要性是极不和谐的。如何将枯燥的记录单变为鲜活的记录本或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多种乐于学生能接受的记录单,笔者执着思考着。

三、科学记录的改进策略

教材编写者为我们一线教师想的很周到,科学教材内容附录了科学活动记录单和单元学习评价表,减轻了我们一线教师的负担。好的设计对学生的科学探究也是很有帮助的,但如果老师们对教材后的科学活动记录单全盘吸收,这显然不符合实际的教学环境。除教材以外的记录单就需要教师自己设计,毕竟学生科学活动记录内容往往是由教师做主的,这种现状需要改变。多样的记录方法,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录?这涉及到表达方式的问题。科学教育要求学生会用多种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学生的科学活动记录要用多种方法来记录:可以文字表达,可以画图表示,可以图文结合,可以录音,可以照相,可以制造模型,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学生想得起来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都可以用。教师对于学生有创意的记录方法应该给以适当的表扬,刺激学生的创新意识多样的记录形式,科学活动记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实在不该有一个统一的形式,就怕大多数的老师都把科学活动记录局限在一张纸上,甚至局限在表格里。

在三下“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教学中,教材呈现了许多养蚕方面的记录表,它们比较零散,不利学生集中注意力形成系统,为解决这个瓶颈,笔者是这样做的。

妙用照相手段

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这就要教师不断扶持,教师也不可能对学生进行和教材编写完全一样的科学教育,因此对教材后的科学活动记录单也不能全盘吸收。在教学过程中不妨记录活动的全过程,突出主体的参与性,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不妨用照相的方法有效凸显平淡的记录,在本子上贴上照片是个不错的举措。以下是单元科学活动中的部分照片:

通过照相的方法,家长也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来,学生会要求家长把用手机或数码相机拍摄他们的活动过程,然后把照片贴在大组科学记录本上,向同学展示学习成果,形成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态度,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这项手段大大促进了学生科学记录的积极性,远远比用文字记录来的更生动更活泼。以往的文字记录存在着缺陷性,照相的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近距离的观察实验欲望,提高记录的效率。

巧用科学记录本

1.激发兴趣,人人有事做。

在三下科学教材中出现了这样的记录表,让我们再来回顾下教材P23,P24。

据笔者平时观察,学生一开始对这两张记录表能有兴趣去记录,时间久了,学生就坚持不住了,记录表一直空着。记录的重要性受到威胁,为寻求突破整合这些记录表。笔者让科学组长当小老师,负责落实这本科学记录本的开展记录,小组同学轮流记录,没有桑叶的同学就协助其他同学开展活动;至于每人保管具体时间由他们自己决定,学生也很珍惜难得的轮到机会,他们会尽全力去做好这件养蚕的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也在不断的增加。学生对科学记录意义的认识不断增强。

不妨让笔者来挑选两张记录本中的记录实况与大家分享:

学生如此富有创意记录,居然用自己独具匠心的方式去理解、作图、记录……真有点让人佩服。《小学科学课新课

程标准》指出:“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这句话得到真实印证,这些创意也值得笔者学习、深思,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肯动脑筋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说,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而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2.激发潜能,互评互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体主动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性评价也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及其在学习中所需承担的责任。通过让学生进行互评可以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责任并主动承担这个责任,比如,让他们相互打分,以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在科学课上,笔者很多时候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记录内容,但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集体汇报的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学生的记录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此外,通过学生之间对记录单的互评,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态度,互评的内容具体包括记录的内容是否准确、语句表达是否确切、探究方式是否合理、探究步骤是否严谨等。

把科学记录本由教师设计并发放的教学思路,改变成由学生在课堂中,经过教师的引导来自主设计的过程,其中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确保课堂教学任务的如期完成。也就是说,多了设计记录单的环节,如何在40分钟内完成探究。当然我们把设计记录单的过程和指导实验探究的过程进行了优化与整合,多了设计环节,也相应的减少了指导探究所需要花费的时间。

笔者和组长是这样做的:利用中午课余时间,笔者把任教的两个班级的科学组长召集到办公室,先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然后自己示范科学记录本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建议,比如:寻找养蚕的知识,便于及时了解并有目的的去养蚕,笔者寻找以下知识贴在这本本子上,甚至笔者也把学生养蚕过程中专心致志的样子拍摄下来张贴在本子上。

通过多种形式鼓励我们的科学组长,收到良好效果,他们会自觉去引领身边的同学,这样的做法大大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符合《小学科学课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建议:“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好学生是教师鼓励出来的,每个人都需要被表扬。激发潜能,互评互进是个不错的做法。3.你追我赶,相互学习。

以下是这个单元教学中的部分表格,不妨让学生你追我赶,相互学习,把文本表格进行整合,处理得更好,发挥记录的价值有利于科学活动的开展。

在这个单元教学中通过教师引领组长,组长也各司其职,向我们展现了这样精致的记录。组内同学相互竞争,人人优化科学记录,树立开放的观念,校园处处是课堂。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和盎然兴趣。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通过这个单元教学,笔者深深感受到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

努力营造你追我赶,相互学习的氛围,有利于科学记录手段的多样化,推进科学探究的深入,这样我们的学生更爱学习科学,更愿意去探究。

(三)活用科学记录单

1.教师示范引领。

在科学课堂作业本上有许多零散的记录单,难以形成系统,为缩短不必要的时间,笔者也在不断思考,例举一些

作业本上的记录单:

笔者结合“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分析,作业本上先后呈现了蚕宝宝各个阶段的记录单,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设计了第一张记录单,让学生开展记录,形成系统。

蚕的生命周期记录表1 班级: 组别: 日期

蚕卵体长身体颜色蜕皮情况进食情况蚕茧情况蚕蛹情况蚕蛾情况

2.学生自主设计。

学生经历了整个表格过程,很好的梳理了学过的知识,为了进一步辨别其中的难点: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笔者和学生又设计了第二张记录单,让学生在一张记录单里做文章,缩短无谓时间,大大提高了记录的使用价值。 蚕的生命周期记录表2 班级: 组别:

科学记录不仅是学生科学的记录,还是他们成长中的启迪锻炼。因此我们要重视科学记录,利用各种策略让科学记录更有效。为了让学生能真正体验到科学的有趣性,利用自编表格,能提高记录单的使用效率,也是基本捷径。第一次蜕皮

第二次蜕皮

第三次蜕皮

第四次蜕皮

蚕茧的大小

蚕茧的形状

蚕茧的颜色

蚕茧的轻重

蛹的外形

蛹的变化

蚕蛾的身体

卵幼虫蛹蚕蛾时间 样子 它的

一生

小结

(四)智用设计

《小学科学课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是引领者,要鼓励他们用多种灵活多样的记录形式凸显个性自我。

适应社会要从小开始,为鼓励他们,笔者在平时教学中不断表扬有创意的设计,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

目标并实施教育,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每一位学生发展个性、舒展自我,达到人的“自我

实现”,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它通过对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确立教育民主思想,充分尊重、信任、激励学生;进一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发展。

让学生来设计实验记录单,记录单中就有了他们的思想和童趣,就融入了他们的世界观和能动性。我们不主张华

而不实的设计,但我们支持并推崇在抓住了主要栏目的同时,流露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不同理解。(附部分学生个性记录)

科学活动记录和科学家的实验数据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应该体现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得

到的情感熏陶远远大于他们得到的知识内容,这种影响有可能就是一辈子的。《小学科学课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

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想象的学习,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

我们不难发现,科学记录不能只是流于课堂的形式,为了记录而记录。学生的记录做得对还是错?不能糊里糊涂

就过去了,上完课将科学记录单要保存好,特别是对于这些前后有联系的研究,在后续的研究中如果能重新审视

之前的记录,一方面能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将之前研究已解决的问题剔除出去,使学生的研究指向更为明确,另

一方面,也能使学生重新思考之前的研究,成在哪败在哪,长期以往孩子们对记录的兴趣、主动性会更强,明确

探究记录的重要性,探究的能力也会有飞速的提高。让我们在每节科学课中不断科学学习,不断快乐探究。

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

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 第一节动物的卵(四年级) 1、观察动物的卵有什么特点? 2、颜色不同、形状不同,都有小点点 3、为什么动物妈妈都要产卵呢? 4、他们都要生宝宝 5、观看视频——各种动物产卵的过程。很美丽!青蛙、蝴蝶、小鱼、小鸡(从蛋里面出来的)、鳄鱼(从蛋里出来的) 6、鸡蛋也是卵的一种。 7、回忆:鸡蛋由那几个部分组成?蛋黄、蛋清、蛋白、蛋壳 8、仔细探究一番——从外部到内部 9、实验提示:用手电筒和放大镜仔细观察——外形、蛋壳内壁、打开的鸡蛋 10、老师演示照鸡蛋的方法,照蛋壳的方法。 11、材料员领取实验器材 12、请大家讲观察工具放在桌上,一起记录表,咱们要交流成果了。(没有展示台?) 13、最外面是蛋壳,蛋壳里面有一层膜,系带、在内面有蛋白(蛋清),蛋白的内层有蛋黄,气室在鸡蛋的大头部位,蛋壳表面有许多小孔,熟鸡蛋的中间部位颜色深一点。(我发现有的孩子的放大镜使用方法不对),生鸡蛋蛋黄周围有像棉花一样的东西

14、我只顾贴上鸡蛋的结构,忘记了贴上部位的名称,请同学们帮忙贴上去。(第三次掌声了。) 15、发放补充资料 16、你按照从外部到内部的顺序汇报你的观察结果吗? 17、蛋壳那么薄,能起什么保护作用呢?用手捏一下。 18、膜防止细菌侵入,气室内有空气,给小鸡呼吸,鸡蛋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气孔,蛋白为坯胎的发育提供了养料与水分,蛋黄为坯胎提供营养,系带起稳定作用。 19、为什么鸡蛋没有一个变成小鸡呢? 20、要有适当的温度,受精卵才可能变成小鸡。 21、鸡蛋的形成——小鸡的形成视频 22、谈感受:好不容易来到世上的小鸡,鸡妈妈真辛苦! 23、每个新生命的到来都不容易,要爱惜生命,爱惜自己。艰辛、奇妙(第四次掌声) 24、鱼、鸭子、虾子、螃蟹 25、科学概念——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第二节课(六年级)《减少丢弃,重新使用》 1、主题:减少丢弃,重新使用 2、要求:积极思考,举手发言,有小礼物 3、看图片有什么想说的。如果长此下去,不会有第一幅画的美景 4、生活中的垃圾越来越多,这该怎么处理?

课堂观察记录表-小学科学

执教者姓名马丽学校沂南县第二实验小学观察者姓名邹兴花学院沂南县第二实验小学课题《有趣的发现》 观察中心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设计 观察记录 视角单项评价备注 1. 能否有效调控学习气氛?能气氛好,学生能积极 参与课堂活动 2.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举例贴合生活,能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课堂教学语言用辞是否浅显易懂, 讲解 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 音量/节奏)? 能 语速适中,言辞易 懂,条理清晰,易于 理解 4.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呈现是 否合理,效果怎么样? 合理通过移动能关注到 整个班级体5.是否指导学生学习(如自主,合作,探 究学习),是否有效? 是 能够指导学生动手 实验,一对一辅导成 效显著 6.是否倾听学生发言,是否作出即评价?是 倾听学生发言并能 够作出鼓励,能及时 的总结学生的发言7.能否通过恰当问题(如评价等)引导对 学习主题的深入思考? 是 问题设计很好,考虑 到趣味性,并时不时 引导学生逆向思维8.媒体(板书, 课件等)呈现是否合理,是 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 一般 课件的字有些多,没 有运用视频呈现不 是很直观 9.教态是否自然,沉稳、愉快?是教态自然 10.教学机智表现如何?很好能随机应变 总体评价 老师整节课调理清晰,问题设计的很好,课堂的整体气氛好,节奏适中。老师在提问之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问题,这样既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又利于学生可以积极举手发言。老师的教态自然,能够运用眼神、语音、语调、手势、动作和移动给学生及时的提醒与强调,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此外,老师不断地关注坐在教室比较靠后、靠边、靠角落的学生,让他们不会因为座位的原因被课堂边缘化。最后,老师在提问之后能够及时的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能及时的纠错以及指正,这样利于学生更好的被引导,利于他们的思路走向正确的方向。

科学实验记录表

科学实验记录表 袁丽琴 3013年 龙川县黎咀镇中心小学 科学实验记录表 2013年3月31日实验老师袁丽琴班级:四(3)班时间:下午第一节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第实验名称:运动的快慢二小组同学实验内容:利用米尺和秒表测量测量走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相同时间所走的距离,探究运动的快慢。 实验器材:米尺和秒表 实验要求:学生正确使用米尺和秒表。 实验说明:要求学生用正常的、快一些、慢一些的步伐来走相同的距离;在相同的时间用不同的速度走,比较距离。 实验结果预测:不同的速度在相同时间走的距离可能不一样,走相同的距离速度不一样,时间可能也不一样。 实验过程:1、让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速度走相同的时间,比较他们所做的距离。2、让同学们走相同的距离,比较他们的时间。实验结果:相同时间,速度快的距离长;相同的距离,速度快的时间短,反之一样。 龙川县黎咀镇中心小学 科学实验记录表 2013年5月24日实验老师袁丽琴班级:四(1)班时间:下午第三节实验小组成员:五年级第实验名称:照镜子三小组同学实验内容:做镜子的反光实验,学习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实验器材:镜子多面、纸板

实验要求:教师准备好多面镜子,实验过程中注意不要损坏镜子。实验说明:通过照镜子了解反射,学习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实验结果预测:人就能从低处看见高处的物体,或从水下看到水面的情况。 实验过程:1、利用镜子和纸板制作简单的潜望镜;2、让学生实际观察;3、理解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实验结果:潜望镜上下各有一面倾斜45度角的平面镜,外界景物反射通过上面的平面镜反射到下面的平面镜,下面的平面镜即可看到。 龙川县黎咀镇中心小学 科学实验记录表 2013年10月15日实验老师袁丽琴班级:四(2)班时间:下午第三节实验小组成员:五年级第实验名称:导体和绝缘体二小组同学实验内容:根据物体的导电性能,把我们身边的物品分为两类。实验器材:小灯泡、电线、电池、木条、塑料片、小铁片实验要求:区分电池的两极,不要损坏小灯泡。 实验说明:把电线固定在电池的两级,利用电线和(木条、塑料片、小铁片)连接到小灯泡上,观察灯泡亮还是不亮, 实验结果预测:小灯泡亮或是不亮。 实验过程:1、让学生把电线固定在电池的两端;2、一根电线剪断,中间分别接上木条、塑料片、小铁片;3、装上小灯泡;4、观察小灯泡亮与否。 实验结果:导体能通电,绝缘体不会通电。

课堂观察记录表 小学科学

执教者姓名洪琴学校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观察者姓名马珑元学院教育学院 课题《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观察中心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设计 观察记录 视角单项评价备注 1. 能否有效调控学习气氛?能气氛好,学生能积极 参与课堂活动 2.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举例贴合生活,能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课堂教学语言用辞是否浅显易懂, 讲解 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 音量/节奏)? 能 语速适中,言辞易 懂,条理清晰,易于 理解 4.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呈现是 否合理,效果怎么样? 合理通过移动能关注到 整个班级体5.是否指导学生学习(如自主,合作,探 究学习),是否有效? 是 能够指导学生动手 实验,一对一辅导成 效显著 6.是否倾听学生发言,是否作出即评价?是 倾听学生发言并能 够作出鼓励,能及时 的总结学生的发言7.能否通过恰当问题(如评价等)引导对 学习主题的深入思考? 是 问题设计很好,考虑 到趣味性,并时不时 引导学生逆向思维8.媒体(板书, 课件等)呈现是否合理,是 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 一般 课件的字有些多,没 有运用视频呈现不 是很直观 9.教态是否自然,沉稳、愉快?是教态自然 10.教学机智表现如何?很好能随机应变 总体评价 老师整节课调理清晰,问题设计的很好,课堂的整体气氛好,节奏适中。老师在提问之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问题,这样既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又利于学生可以积极举手发言。老师的教态自然,能够运用眼神、语音、语调、手势、动作和移动给学生及时的提醒与强调,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此外,老师不断地关注坐在教室比较靠后、靠边、靠角落的学生,让他们不会因为座位的原因被课堂边缘化。最后,老师在提问之后能够及时的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能及时的纠错以及指正,这样利于学生更好的被引导,利于他们的思路走向正确的方向。 课堂观察记录表(教师行为)

小学科学演示与分组实验记录单

课题实验内容实验器材 完成效果 任课教师学生代表实验时间一般良好 校园里的小动 物蜗牛对刺激有 什么反应 蜗牛、醋、酒等 神奇的水会爬的水植物花茎、红水、蓝水、烧杯 等 金属金属导电性、 延展性各种常见金属、电池、导线、 铁锤等 选择能够研究 的问题 吹泡泡铁圈、肥皂、甘油等

课题实验内容实验器材 完成情况 任课教师学生代表实验时间一般 组数 科学是……动起来的小人白纸、铅笔、小人图 做一名小科学 家 站立的鹦鹉鹦鹉卡纸、回形针 校园里的小动 物 蜗牛吃什么蜗牛、蔬菜、水果等 生命离不开水小草每天喝多 少水 小草、试管、植物油等 挤西红柿里的 水 西红柿等 神奇的水毛细现象水槽、红水、餐巾纸 水的表面张力硬币、回形针、平口瓶 水的压力可乐瓶、针、水 水的浮力烧杯、法码、橡皮泥 水的溶解糖、盐、水、烧杯等纸纸的性质各式各样的纸、滴管、放大镜、滤 纸等 纺织材料棉布与尼龙的 不同 火柴、棉布、尼龙、水、蜡烛等 金属金属光泽、导 热性各种常见金属、砂纸、热水、冷水 等 选择能够研究 的问题 吹泡泡铁圈、肥皂、甘油等乒乓球反弹高 度和什么因素 有关 乒乓球、米尺

口张小学演示实验记录单 课题实验内容实验器材 完成效果 任课教师学生代表实验时间一般良好 了解土壤了解不同土壤 的渗水性 杯子、漏斗、水、纱布等 肥沃的土壤做一个肥料袋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蔬菜等果实和种子探究种子萌发 需要的条件 四只一样大小的透明瓶子、薄纱布 根和茎认识茎的作用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瓶子、红墨 水、小刀 叶和花认识叶的蒸腾 作用 一株宽大的叶片、2只塑料袋 认识固体认识固体混合 后重量无变 化,体积有变 化 黄豆、玉米粉、天平、量杯 把固体放到水 里认识固体的溶 解与分离 适量面粉、盐、水、搅棒 认识液体知道同样多的 液体不同样重 天平、量杯、水、蜂蜜、油等 把液体倒进水 里了解液体在水 中的沉浮情况 水、蜂蜜、油 把液体倒进水 里知道热水会浮 在冷水上 盆、冷热水若干、墨水、带盖的小瓶 把液体倒进水 里认识液体倒入 水中后重量无 变化体积有变 化 水、酒精、墨水、量筒天平 雨下得有多大自制雨量器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学会使用显微镜(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 实验器材: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水纸、玻片标本若干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水滴里含有草履虫等多种微生物。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

实验内容:解释地球内部结构(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地球的内部 实验器材:地球构造模型(学生自制模型)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按现有的理论推测,地球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解释物质的变化(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蜡烛的变化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垃圾盒(或培养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蜡烛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能燃烧的气体。蜡烛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灰烬等新物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铁钉生锈了 实验器材: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长期) 实验结论: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辨别物质的酸碱性(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3、变色花 实验器材:紫包菜、热水、滴管、烧杯(紫甘蓝水若干)、不同的液体(白醋、碱水等)、不同的食物若干(面包片、馒头片、饼干等)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紫甘蓝水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绿,遇到中性物质则不会变色。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单

三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物体的浮与沉 实验时间班级: 组号: 实验材料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气球、泡沫塑料小组成员记录人: 实验目的下沉的物体就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步骤 1、把泡沫塑料放在水里,泡沫塑料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2、把气球放在水里,气球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3、把钩码放在水里,钩码沉了下去。把钩码拴在橡皮筋上,用尺子量出橡皮筋的长度,再把钩码放进水里,再用尺子量,发现橡皮筋的长度变短了,说明水中有一股力把钩码往上托了。 实验现象及结论 1、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 2、所有的物体,在水中无论就是沉还就是浮,都受到水的。下沉的钩码,由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量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所以橡皮筋比较短。 三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改变浮与沉 实验时间班级: 组号: 实验材料水槽清水瓶盖橡皮泥石块沙子 小组成员记录人: 实验目的改变物体浮与沉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实验步骤 实验一: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把橡皮泥捏成碗形;把牙膏皮展开;把铁钉放在泡沫塑料上,再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二: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 把浮在水面的小瓶装入沙子,把泡沫塑料与石块绑在一起,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三:把鸡蛋浸泡在水槽中,松开手,瞧到什么现象?往清水中加入食盐,再把鸡蛋浸没在水中,松开手,瞧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一:橡皮泥、牙膏皮、铁钉。实验二:塑料小瓶与泡沫塑料。实验三:鸡蛋在清水中 ,在盐水中。 三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时间班级: 组号:

幼儿科学区观察记录表

幼儿园观察记录表 班级:中二班观察者:xy 时间9.13地点科学区观察对象朱紫菡观察 要点 主动的参与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生活中有的东西在水中有褪色的现象 观察实录 首先我变魔术引出今天的游戏活动。我将皱纹纸浸在水里会褪色问:看清楚这张是什么颜色的?现在老师把它放在水里,仔细看,纸有什么变化?朱紫菡一边观察一边发现,纸的颜色变掉了,变深了还是变淡了?我说:东西放在水里颜色会变淡,这就叫褪色。我又问她:那么褪掉的颜色跑到哪里去了,水有什么变化? 反思 在一次收拾东西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发现,一张红色的纸掉进水里,水就变成红色的了,小朋友们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于是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注意创造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物品在水中是否褪色,从而萌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观察记录表 班级:中二班观察者:xy 时间9.14地点科学区观察对象朱紫菡观察 要点 发现生活中有的东西在水中有褪色的现象

幼儿园观察记录表 班级:中二班观察者:xy

看到他们变出来的颜色的时候我就觉得这确实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问题。 反思 刚开始这几个孩子只是出于好奇才会选择颜料来玩耍,因为颜料不是经常玩的东西,从他们没有目的的乱配色可以看出来,琪琪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她本身就记住了老师之前活动中带来的知识,并不是她在这个活动中得到的知识经验。 幼儿园观察记录表 班级:中二班观察者:xy 时间9.21地点科学区观察对象琪琪观察 要点 通过颜料感受颜色的变化 观察实录 于是我就让他们从新再实验一次, 结果我发现琪琪的滴管里的颜料比较 少,菡菡的比较多,那是因为琪琪杯 子里的颜料就比较少了,所以吸的也 不少。在看到这样的情况之后,我问, 你们发现什么了吗?他们都说没有, 于是就让他们再试一次,在过程中我 就喊停,让他们看看自己的滴管里的颜料。是不是一样的,他们发现颜料是不一样的,放在容器里之后就会产生不同的变化。 反思 另外两个小朋友从没有目的到发现不同,到询问老师之间他们是经过了思考,脑子里是有疑问的,他们的好奇心,也就是指南中指出的喜欢探究,他们对颜料产生的不同现象感兴趣了,而他们也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也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在选择颜料的时候孩子们也没有

科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科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小学科学学生学习评价方案

小学科学学科学生发展性评价建议 孙宏利 一、充分明确评价的目的 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的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评价——单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分等排队的做法,势必引起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时机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将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家长、教育管理部门等也将被邀请参与对科学课程的组织、实施、方法和效率等的评价;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任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自己科学教学的调控者。 2、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评价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单纯的书面测验和考试已经不能适应科学课程的发展,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评价势在必行。如: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杰出表现记录、测验与考试、学生成长记录袋、作业、评议等。 4、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二、准确把握评价的内容 科学课程评价所包含的内容是根据《标准》的总目标、分目标和具体内容目标而确定的。这些内容集中反应了一个学生经过3——6年级的科学课程学习后其科学素养所应达到的水平。 1、科学探究方面: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要注意鼓励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逐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而不要强调小学生科学探究的结果或水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 3、科学知识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

科学课外活动记录表

科学课外活动方案和记录 表 (2014—2015学年)

者桑中心小学 2014年10月

者桑中心小学科学课外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的科技教育工作以提高科技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工作和主要目标,向学生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形成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我校科普、科技工作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我校师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而努力。 二、发展目标 开展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到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根据学校的活动计划,从实际出发,多形式、多渠道地设计好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学生的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科技辅导员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身边科学,注意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 1、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不断钻研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使学生对失败有承受力,有顽强拼搏精神。 3、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建立科学必胜的信念,

4、通过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和运用科学的客观标准和准则,学会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社交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工作能力;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通过小实验和各种研究活动,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动手实践的能力。初步学会科学实验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三、具体工作 1、加强科学实验室的建设。 2、成立科技小制作活动小组,使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科技活动小组成员由三、四年级、五年级学生组成,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成立8-10人的学校科技活动小组。 四、活动措施 1、根据不同的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可减少不必要前活动准备,多让学生自己进行准备,采取最适合的实验材料进行活动,提高活动效益。 2、活动时老师要做适当讲解,进行必要规范的演示,学生分组要团结合作。 3、活动过程当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以保证学生活动成功率达较高水平。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实 验 名 称 加快糖块溶解的方法 实验材料糖块4粒、秒表、食盐、汤匙、水槽、冷水、热水等 实验方法实验假设: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改变:一杯冷水、一杯热水 不改变:方糖大小、杯子大小、 水的多少、都不搅拌 和 过 程 实 验 现 象 热水里的方糖先溶解 实 验 结 论 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记录人: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实 验 名 称 加快糖块溶解的方法 实验材料糖块4粒、秒表、食盐、汤匙、水槽、冷水、热水等 实验方法和实验假设: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改变: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不改变:方糖大小、杯子大小、 水的多少、水温 过 程 实 验 现 象 经过搅拌的方糖先溶解 实 验 结 论 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记录人: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实加快糖块溶解的方法

验名称 实验材料糖块4粒、秒表、食盐、汤匙、水槽、冷水、热水等 实验方法和过实验假设:碾碎可以加快溶解 改变:一杯碾碎、一杯不碾碎 不改变:方糖大小、杯子大小、 水的多少、水温、都不搅拌 程 实 验 现 象 经过碾碎的方糖先溶解 实 验 结 论 碾碎可以加快溶解。 记录人: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实 验 学会使用显微镜

名称 实验材料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 水纸、玻片标本若干 实 验 方 法 和 过 程 一、取镜和安放 1.从镜箱取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显微镜一般要安放在实验 台略偏左的位置。 2.安上目镜和物镜;(如使用学生显微镜则无此要点。) 3.不要用手触摸镜头。 二、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如使用学生显微镜则无此要点。) 2.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3.双手调节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至看到明亮的视野。 三.安装玻片标本 (自制水滴标本)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必须将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 然后用压片夹夹好,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观察水滴则需要用纱布将载玻片 与盖玻片擦干净,然后用滴管吸样本水滴1-2滴到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沿边 滴上少许碘酒,最后用吸水纸将多余的碘酒吸去。 四、观察1.用左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使物镜尽量接近玻片,但不要触 及玻片; 2.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楚物 象; 3.如还有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5.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6.整理显微镜 1.把显微镜擦拭干净,恢复原状; 2.用与取镜相同的方法将显微镜放回镜箱。 实 验 结 论 水滴里含有草履虫等多种微生 物。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的重 要工具。

教科版四下科学课堂作业本答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电》单 元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课堂练习 1.连线题。 下面哪些现象是静电现象?用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2、选择题 (1)关于静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静电只存在于非生物中,比如梳子、气球等。 B 、静电只存在于生物中。 干电池使小灯泡发亮。 梳头的时候,塑料梳子与头发相互吸引。 下雨前天 空会打雷 通电后电视机播放节目。 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冬天脱毛衣时,会看到火花并听到“噼啪”声 塑料尺在身上摩擦后,能吸起碎纸片

C、静电存在与所有的物质中,我们人身体上也带有静电。 (2) 物质中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但是物体却不显示带电原因是( C )。 A、因为静电不是电。 B、静电很弱小,人类感觉不到。 C、物体内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 (3)电路是指由( B )等电器元件连接而形成的电流通路。 A、电源、开关、导线。 B、电源、用电器、导线。 C、电源、用电器、开关。 2、点亮小灯泡 活动记录 1.(1)观察小灯泡的构造,用直线连一连各部分的名称。 玻璃泡 灯丝 金属架 连接点 (2)猜测电流是怎样移动的,试着用铅笔画一画电流的路径。 图略 2.尝试用一段导线、一节干电池点亮小灯泡,把连接方法画在表中

(1)装置图略 (2)能使小灯泡发光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点是电池中的铜帽与锌壳以及小灯泡中的金属头与金属螺纹这四个点中,灯泡中的一个点与电池中的一个点连接,其他两个点用一根导线连接的方式能使小灯泡发光。 3.在图中用红笔画出电路的路 径,并标出电流的方向。 课堂练习 1.下图中哪些小灯泡会发光?在图下相应的括号里打上“√” 下图中哪些连接会产生短路?在图下相应的括号里打上“△”。

最新科学听课记录

一、导入,认识古代夜间的计时器 1、现在是几点钟?你们是怎样知道现在的时间的? 在钟表发明以前,古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计时的? 2、古人晚上是用什么方法来计时的?(根据学生回答演示教具、ppt)沙漏ppt 老师做了一个,你们知道是用什么做的吗? 水钟蜡烛钟香钟 二、设计制作一个能计时5分钟的蜡烛钟(板书) 1、师介绍实验记录表 2、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完成记录表,最快完成并且方案合理的先发材料。 3、交流设计方案 测1次1分钟的长度就做出5分钟的蜡烛钟,科学吗? 能肯定第2个一分钟烧到的蜡烛长度同前一分钟一样长吗? 测5分钟的长度,就能肯定下一个5分钟也烧掉这么多吗? 谁有好办法,怎样才能更准确? 测2次比测一次准确,试验更多次数会更准确。但是上课时间有限,各组最多就试3次好吗? 4、各小组调整完善实验方案及实验注意事项,师分发实验材料。 5、制作蜡烛钟,表扬做的快且精美的组。 三、进一步改进蜡烛钟 1、他们组的蜡烛钟做的又快又好,可是它们计时准确吗?

比一比那一组的蜡烛钟计时更准确。 各组同时点燃蜡烛,等蜡烛烧到2分钟刻度的位置,举手告诉老师并熄灭蜡烛。 给最准确的组奖励。 2、小组竞赛,计时2分钟,看哪组的蜡烛钟计时最准确。 3、怎样改进我们的蜡烛钟,使它计时更加准确?改进我们的蜡烛钟。 4、小组竞赛,计时2分钟,看哪组的蜡烛钟计时最准确。 5、改进我们的蜡烛钟。 6、小组竞赛,计时2分钟,看哪组的蜡烛钟计时最准确。 要使我们的蜡烛钟更准确,还可以进一步的改进,有兴趣的小组回去后进一步研究。 7、古人还在蜡烛钟的基础上,还设计了会报时的蜡烛钟 四、设计会报时的蜡烛计时闹钟 1、分组制作计时2分钟蜡烛计时闹钟 2、小组竞赛,计时2分钟,看哪组的蜡烛钟计时最准确。 3、改进我们的蜡烛计时闹钟 4、小组竞赛,计时2分钟,看哪组的蜡烛钟计时最准确。 五、小结 1、上了这节科学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启示? 2、课后,你还想研究古代夜间的计时器吗?想做一个怎样的计时器?夜间的计时器

小学科学第二课堂活动记录

小学科学第二课堂活动记录 篇一:小学科技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小学科技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本学期我除了认真完成五年级的科学课教学外,还承担了学校的科技第二课堂活动的教学任务,我们把它起名叫做科技制作活动。开学初,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按照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认真选择了本学期的科技活动内容,精心编排了科技校本活动教材,力求图文并茂,新颖有趣,让学生们乐于接受而且是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活动内容。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学校还为实验室配置了工具箱,工具箱中的工具也是十分齐全。科技活动课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对科学认知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到本领,增长知识和才干。本着这一原则,我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实验,研究,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多种方法,开展科技第二课堂活动。 开学初,我对学生进行气象观测知识讲座,让每一位学生 1 都学会简单的气象观测,比如风力风向的目测法,背诵风级歌,最高最低寒暑表的观测方法,如何测量降雨量,地温及干湿球温度计的读法。学生通过一个周期的学习与培训,基本上可以独自观测记录天气状况,而且每人都写出了至少一篇观测日记。许多学生对气象观测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节假日也会到学校的气象观测场地来观测记录天气情况,充分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我们还采集了植物标本,并且学习了制作植物标本的两种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在家里建立家庭实验室,在家里开辟生物角,饲养小动

物,栽培各种植物,用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饲养与种植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真正做到了学科间的整合。 在活动中,我们力求做到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我们利用废旧电池和用过的易拉罐制作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回滚器;利用用过的小食品包装袋和旧雨伞制作了太阳灶的模型;利用口服液的小药瓶制作利用大气压原理来控制升降的升降小人;我们还请学校的技工帮助我们把废弃的玻璃切割成相同大小的长条形,制作成了万花筒和潜望镜;在晴好的天气带领学生利用课间做光的汇聚实验,到校园里的角落观察小动物,观察植物;指导学生利用废旧的饮料瓶子制作各种小饰品和小挂件…… 2 本学期由于各种原因,使活动的时间没有保证,这一点对我们的科技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时间充裕,我们的科技活动成果还会更加明显的。许多学生纷纷对我说,他们后悔当初在开学时没有报名参加科技班,还有的学生不到放假时间就问我假期能不能开办科技班,学生的这些话语深深地鼓舞着我,我知道学生很喜欢科技活动,他们需要有一个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和一个创造性学习的空间。 张府文 2014年12月23日 四格中心小学 2014年秋学期科技活动 第二课堂 工 作 总 结

[VIP专享]科学记录表 资料

让科学记录本成为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导航仪 科学记录是小学科学课学习的内容之一,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在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科学记录,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科学学习的原有认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更细致地关注科学活动的现象和数据,促进思维发展和自我科学概念建构。同时科学记录本也为探究活动保留下重要的证据,并充分展现了学生科学学习中思维发展的轨迹,还可以让科学课的课外延伸做得更加扎实,促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能设计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会做简单的定量记录”。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对记录内容标准的要求看来,科学课学会做记录既是学生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如何让科学课的记录发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使科学记录不拘泥于一纸记录单、记录表的数据记录,让科学记录本成为学生对自我观点保存、表达和探究活动中思维参与,推进并发展思维的基石,笔者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运用科学记录充分暴露学生前概念,激发探究思维火花 小学生正处于人一生中发展最快的阶段,是对外界的事物最感兴趣的时候。他们所拥有的原认知也是五花八门,属于自发性的前概念思维阶段,带有强烈的年龄认知特点。学生对科学前概念的认知正是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原动力,是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的基石。 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利用自己原有认知对新知识进行探究、理解、内化的持续性过程。而只有学生产生了学习知识的欲望,才会积极、主动、持续地参与学习。所以,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该提供恰当的方法把学生的前概念充分地展示出来,正确把握学生的科学前概念思维,使之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更为教育教学所利用。因此笔者提倡大家使用科学记录本,记录下学生前概念思维。 [案例]《磁铁的两极》 本课是基于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建立了“磁铁”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进一步研究一块磁铁各部分的磁力大小。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思考一块条形(马蹄形)磁铁上磁力的分布情况,并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以下是一些学生对磁铁各部分磁力大小猜想的记录。 在学生的记录本上,学生用文字和图示描画着自己的猜想。每个学生都是经过认真思考,慎重地写下来的;每个学生都在记录,没有任何干扰,没有其他学生抢先发言的思维牵制,这让学生们的思维发生在对教师的提问、研究的事物的思考,并“畅所欲言”地记录在自己的科学记录本中,他们每个人所表达的想法是自己的,是独立的,是原始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于磁性的表达有多种方式,如用圆圈的,用实验过的铁钉,有些是用圆点,更有些是直接用铅笔的浓淡来表达,但都清晰的展现出自己的磁性大小的猜想:圆圈多的,吸引的铁钉多的,圆点、圆圈多的位置都是磁性强的部分,反之,则相应是弱,或者就没有磁性。而有些学生则认为:一块磁铁分成左右两部分,总会出现一边磁性强(吸引的铁钉、圆圈比较多),另一边磁性弱,很少有学生认为一块磁铁两边的磁性都是一样的。笔者认为,这或许与做课老师将课题《磁铁的两极》出示有一定的关联吧。 当然,不难发现,在没有任何教学铺垫的情况下,学生对于磁铁各部分磁力大小分布情况的认识,是很单薄的,甚至是一无所知,但是学生对磁铁各部分磁力大小的猜测却是丰富多彩的。当然,学生所画所记录的内容,还不足以表达他们全部的想法,所以有时候还需要用语言为自己补充。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听课记录教学内容

溶解的快与慢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请看,这有一些白糖,老师要把它们放入这杯冷水中。仔细观察,白糖会怎么样(溶化),白糖会怎么样(溶解)白糖就开始慢慢的溶解了板书溶解 1设计方案,实验探究。 2教师引导,尝试探究 先让学生验证第一个猜想搅拌能加快溶解吗?想一想,(学生:把两个杯都盛上同样多的水,两个杯子都放上同样多的食盐,一个杯子不动,另一个用块子搅拌,看哪个杯子溶解的更快。) 板书对比实验, 生:一种用筷子搅拌,一种不用筷子搅拌, 在这个实验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快子不要碰到杯壁和杯底,)在这个实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的什么吗? 还有吗? (实验时两个杯子水要一样多,食盐要一样多,杯子要一样大,为什么杯子要一样大?生:如果两个杯子不一样大水不一样多,溶化的程度就不一样了。 学生把科学书打开到三十一页, 看课文中的中的第二自然段,仔细找实验有哪些相同的条件和不同的条件, 学生分组开始讨论。 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些提示: 1、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完成记录表一。 3、请实验操作时动作轻,声音小,勤思考。 4注意实验安全。 3、学生进行实验。 4、总结。 二、学生自行设计并完成第二、三个实验 板书能加快溶解,实验相同条件、不同条件 三、结合生活,拓展探究 评课: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是科学课程标准赋予的一项基本要求。张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主动建构的。这堂课中,教师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的过成中,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科学概念的落实。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

小学科学课听课记录-心得体会模板

小学科学课听课记录 在11月30日来自xx区各小学的专兼职科学教师齐聚xx小学多媒体教室。由xx教师带来的《运动起来会怎样》一科在此观摩研讨,赵老师首先出示了集气瓶和盖玻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其名称和用途,然后出示透明的塑料袋让学生装满一袋空气。提问:“人体的某一器官就像一个装满空气的袋子?”提问恰到好处,即形象又化难为易。人体的肺就像一个装满空气的袋子。从而轻易导入人体的肺这一器官;在学生回答完后又接连提问:“人说话时肺在如何”?“空气是从哪儿进入肺部的”?问题慢慢转向呼吸系统。感知经验往往是最直接的,“在我们做完运动后呼吸会变得怎样”?在此基础上赵老师带领学生测试平静时呼吸次数和运动后的呼吸次数。得出结论的不同,为什么运动后呼吸快,运动前满?在揭题时无声无息学生就被带入情景之中。 第二个实验室紧扣第一个问题而精心设计的,用塑料袋罩在口和嘴上呼吸十次感到呼吸难受拿下口袋紧扣袋口,这样我们就得到一袋二氧化碳,为了区分氧气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看了一段视频。氧气支持燃烧,而我们呼吸需氧气,运动后血液含氧量少,所以需要加强呼吸而得到充分的氧气。学生在做试验时教师出示了注意事项,加强安全教育。在学生明白本科重、难点后。教师又结合实际例举了运动员的肺活量,补充说明人体只有加强体育锻炼才能提高肺活量。对学生进行了锻炼身体的教育。本课赵老师教法上紧扣现实感知经验,启发和教育学生。使课上较为生动活泼,学生思维被老师牵引着步步深入。但我的疑惑是一、学生在做第一个实验时教室小而学生多,学生在教师口令中不能一致去完成动作,而密集会造成学生不必要的伤害。二、呼吸塑料袋十次后袋中空气是否就是二氧化碳,剩余的氮气哪去了?视频只能说明氧气支持燃烧。不能证明剩下的气体是什么。我认为还要认真研究一下。

科学课课堂常规

科学课课堂常规加分扣分明细表 一、教室上课: 1、上课前准备好记录本、科学材料,上课预备铃声响后立即在教室进入教室,安静的等待 老师来上课。(不遵守如大声喧哗、随便走动、没带学习用品等每次扣1分。) 2、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能回答的问题要举手,老师示意后再回答,不能在座位上 乱喊乱叫。(不认真听讲一次扣1分,不经过老师同意就在座位上回答问题一次扣1分,情节严重加倍最多扣3分。) 二、实验室上课: 1、到实验室上课带好科学书、笔记本、科学工具袋。路上要保持安静,上下楼梯靠右走,队形整齐。(不遵守如大声喧哗、插队不按队形走路、没带学习用品等每次扣1分。) 2、进入实验室以后按照座位坐好,保持安静。(大声喧哗、随便走动每次扣1分。) 3、实验时按照试验的要求操作,实验完成后按老师要求把实验器材放好,不做实验时一律不准动用实验器材。(不做实验时动用实验器材每次扣3分,在做实验时大声喧哗不按照实验要求操作每次扣3分。) 4、下课时请每个组的组长整理好本组的实验器材,交还给老师。 5、下课时带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在实验室门口排队,回教路上要保持安静,上下楼梯靠右走,队形整齐。(不遵守如大声喧哗、插队不按队形走路等每次扣1分。) 三、作业 1、独立完成作业,字迹清楚,按时上交。(不按时上交每次扣3分,作业乱做重写每次扣2分。) 2、组长收齐后交给课代表,课代表最迟在第二天早上交给老师,并把没有交的学生名单写在小纸片上夹在作业本里。 3、及时订正作业,在第二节上课前订正完有成绩,不懂可以请教老师。(不及时订正每次扣1分。) 四、加分项目 1、上课认真听讲,回答问题有见地,每次加1分。 2、做实验保持安静,按照实验要求操作,每次加1分。 3、课堂作业100分★,每次加1分。 违反以上纪律每次扣1-3分,期末90分及以上行为习惯优秀,60-89分合格,60分以下不合格。80分以上如果期末考试不合格总评合格。 2010、9

科学活动室活动记录表

科学活动室活动记录表 分类:课题研究 科学活动室活动记录表2015~2016学年第1 学期 活动 主题有孔纸片托水活动 时间2015年9月14日 我的 思考 水会不会将纸片冲掉,水会不会流出来? 科技活动内容准备材料: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 活动过程: 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 2,用大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孔. 3,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 4,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 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看到的 现象 纸片托住了水,水没有流出来。 原因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科学活动室活动记录表 2015~2016学年 第 1 学期 科学活动室活动记录表 2015~2016学年 第 1 学期 活动 主题 瓶子赛跑 活动 时间 我的 思考 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科 技 活 动 内 容 准备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活动过程: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看到的 现象 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原因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 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 因此它 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活动 主题 带电的报纸 活动 时间

小学科学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9月8题 主题:新学期伊始,传达科学教研会会议精神。 内容: 9月5日,县教研室召开科学教研组长会议,赵老师主持会议,对上学期工作进行了简单回顾,并对新学期工作进行了布署。 一、各学校汇报课题开展情况。 二、赵老师总结上学期工作量: 教学方面:教师积极性较高,教育观念和学科理念提高较快,涌现一批青年教师,教学中目标定位、细节处理较好,基本体现新课改精神。 1、加强学科校本教研,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2、加强备课力度,教学准备、材料等各环节要做好。 3、期末考试抽查:校间不平衡缩小,个别班合格率低,要尽量减少学生之间的差异。教研方面: 1、课题研究现状:每个学校都是实验学校,每个教师都是实验教师,实践中要有独创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注意问题;科学记录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可以把作业作为档案袋,收集的资料可以粘贴,测验题也可以帖贴。 2、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科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这是本学期的重点能观察操作的让学生观察操作,宏观的摸不着的、看不到的,微观的、不易收集到的,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 3、加强实验教学力度,探索方式方法,发挥科学实验室的作用。 二、本学期工作: 1、准备好课,培养青年教师。预约和随机相结合。 2、11月或12月上旬或1月,各学校推荐科学课题优秀成果。(论文、案例、课本、课件、活动、课题报告等。)

时间:9月16日 主题:教材培训谈收获 内容: 教师们大受裨益,畅谈收获。 1、还要继续积极参加教材培训,真正领会教材的编写体例及意图,这样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2、教师要都好科学课、自然课,首先要多学习,自觉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念,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正确地把握和处理教材,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 3、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和目的,对教材的知识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教材中的实验设计要做到有的放矢,由于教材的开放性比较大,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了解教材的基本思路和设计意图,完成了基本任务后,还要注意加强学生的课堂练习及课后的拓展,进一步巩固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欲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