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的创始者简介

伊斯兰的创始者简介
伊斯兰的创始者简介

伊斯兰的创始者简介

穆罕默德于西元571年出生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属于古莱须部落(Quraysh)的哈须姆氏族。虽然祖父为望族,但他的父亲在他出生前已去世,家道中落。幼时根据阿拉伯人习俗母亲将他送到贝督因部落中抚养以学会坚忍的生活态度,在此期间曾有传说他被天使开膛。五岁时他的母亲去世,先后由祖父和伯父抚养。在十三岁那一年他跟随着伯父的经商队到处作生意,因此虽身为文盲但见过世面,重要的是在此时接触了犹太教徒与基督徒,也许对日后创建伊斯兰有所助益。成长后的穆罕默德固定每一年会抽出一个月的时间,独自到距离麦加三哩远的洞穴去祷告及默想。二十五岁时在叙利亚接受了四十岁的寡妇哈蒂嘉的求婚,两人育有六子女(但儿子夭折)。

穆罕默德在青年时期即因为人诚信而受时人称赞,拥有“阿敏”称号,亦即“诚信之人”。生意人遇上仲裁纠纷时常请他做裁判,而哈蒂嘉正是因欣赏其才能将自己托付给他。

在他四十岁的那年,穆罕默德声称他在洞穴中默想时遇见了天使长加百列。阿拉真主派加百列启示他创造一个宗教,此事称为“天启”,加百列并命令他“你读!”,借此将古兰经的内容传授给他。经过一段惊慌期与镇定期,穆罕默德接受自己是阿拉派遣的使者,要引导真主的信徒,踏上正道,从此开始一生的传教事业。

他所创立的宗教“伊斯兰”(是“顺服神的旨意”的意思),以古兰经为依据,经中列出许多规条,包含食衣住行各方面,真主所给予的指示。此外也教导穆斯林(信奉伊斯兰者)道德规范与应守的礼仪。

伊斯兰认为,真主阿拉是唯一的神,这位神和基督宗教的“上帝”,犹太教的“耶和华”所指称为同一者。Allah在阿拉伯语原意即为“神”,跟犹太民族使用的希伯来语“神”Eli是同根字。因此穆斯林并未“禁止”其他的宗教,而且在古兰经中承认耶稣、亚当、亚伯拉罕、摩西等人与穆罕默德同为先知,虽然穆斯林认定穆罕默德是最伟大也是最后一位先知,但是绝对不崇拜使者,因为他跟其他先知一样都是凡人。

穆罕默德归真后,其继位者称为哈里发,其意为继承者,而不敢称先知。他所建立的“温玛”(Ummah)应译为“社群”,既非国家也非团体,而是综合两者政教合一之系统。

穆罕默德虽然身为“统治者”,但一生俭朴,身无长物。其多妻一事,导因于当时争战许多寡妇乏人照顾,以及与敌方和解联姻所以迎娶,其中多有年事已高者,不可说是贪恋美色。至于其幼妻阿伊莎,九岁嫁给穆罕默德,是阿拉伯半岛上适婚年龄(只要月经来临即可嫁人),而穆罕默德五十二岁,以当时标准为人夫并不算晚。在中东地区十四岁女孩嫁与四十岁男性是常见之事,在犹太旧约全书中就

曾经提到:“不可贪恋你的岳母”,可证此况。而且阿伊莎与穆罕默德感情甚笃,在先知归真后甚至成为圣训(穆罕默德生前行谊)主要来源提供者。

他的扩张建立了一个穆斯林大国,这是在他身后继位的哈里发逐渐完成的。穆罕默德在世时为人宽厚,虽然曾经在壹次战役中杀尽所有敌人(这些犹太人曾经叛变),但是除此之外他都让被征服地的人民归化;对于不愿入教者只是多收税金,并未杀害,比起一般的“帝国征服”完全不同。因此虽然武力手段不可避免的使用,但是已经将伤害减到最低。伊斯兰的传播已经是世界上几大宗教(尤其是西方宗教)中造成伤害最少的,今日的“恐怖攻击”并非为传教发生,当然有其可书可诛之处,但此事完全不相关。伊斯兰倡导仁慈,而个人所想所为所诠释者皆不代表宗教本身,更不能代表创建者;这点在其他宗教、其他团体、甚至国家中都是相同的道理。

伊斯兰传到中国后,首先为西部边疆一带民族所信奉,因其见面时以阿拉伯语“兄弟”(Akhu)互称,故音得名“回族”,后来又称其信仰为“回教”。此称呼只在中国境内使用而非别称,该以“伊斯兰”为正。

传播与发展

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地区性单一民族的宗教发展成世界性的多民族信仰的宗教,是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通过不断对外扩张、经商交往、文化交流、向世界各地派出传教师等多种途径而得到广泛传播的结果。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后,伊斯兰教进入“四大哈里发时期”,随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对外征服,伊斯兰教向半岛以外地区广泛传播,史称“伊斯兰教的开拓时期”。661年起,伊斯兰教进入阿拉伯帝国时期,历经伍麦叶王朝和阿拔斯王朝,地跨亚、非、欧三大洲,伊斯兰教成为帝国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经济和学术文化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史称“伊斯兰教发展的鼎盛时期”。13世纪中期随着异族的入侵,帝国境内东、西部诸多地方割据王朝的独立,阿拉伯帝国解体。中世纪晚期,伊斯兰世界并立着奥斯曼、萨法维、莫卧儿三大帝国;其中奥斯曼帝国版图和影响最大。史称“伊斯兰教第三次大传播的时期”。18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伊斯兰世界,许多国家逐步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伊斯兰世界各国人民在“圣战”和教派运动的旗帜下,多次掀起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斗争,给殖民主义者以沉重打击。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伊斯兰国家相继独立,大致形成当今伊斯兰世界的格局。伊斯兰教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传播和发展,有着不同的特点。

四大哈里发时期(632~661)。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后,由他的—最亲近的门弟子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阿里先后继承他的事业,称“哈里发”(意为安拉使者的继承人)。四大哈里发执政的30年间,对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艾布·白克尔执政期间,平息了也门南部、叶麻麦、哈达拉毛及巴林东部以伪先知图莱哈、穆赛利迈、赛贾赫(女)等为首所发动的武装叛乱,征服了变节者,重新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巩固了麦地那政权。同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开始对外征战和扩张。欧麦尔执政时,乘波斯、拜占庭连年战争力量削弱之机,先后征服了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拉克、波斯、埃及等地,并采取凡归信伊斯兰教者免交人丁税的政策,吸引被征服地的居民多改奉伊斯兰教,使伊斯兰教发展成世界多民族信仰的宗教。他初步确立了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司法制度、

军事制度、土地制度和年俸分配制度。他还制定了伊斯兰教历,以622年7月16日作为纪年元旦,以纪念穆罕默德由麦加迁徙麦地那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奥斯曼执政时,继续西进征服北非,攻占伯尔克、的黎波里、迦太基;在东部征服亚美尼亚,重新平定了波斯和呼罗珊地区的叛乱,远征军在中亚到达巴尔赫、喀布尔和伽色尼,并促使这些地区的众多居民改奉子伊斯兰教。为统一伊斯兰教思想、指导宗教活动和立法,在艾布.伯克尔时所辑录的《古兰经》原抄本的基础上,经再次搜集、反复对照、核订和考证、编纂成奥斯曼定本《古兰经》,为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向世界的传播提供了经典依据。阿里执政时,因伊斯兰教上层领导集团争夺哈里发权位的斗争进一步激化,导致了穆斯林之间的内战,发生了骆驼之战、隋芬之战和纳赫拉万战役,出现了彼此对立的政治派别,此后,伊斯兰教在政治和宗教思想上陷于分裂。661年,阿里被刺后,四大哈里发时期结束,继之而起的是以家族掌权的王朝时代。

伍麦叶王朝(661~750)时期.661年,由伍麦叶家族出身的穆阿维叶(600~680)所创建,定都大马士革。王朝在稳定局势并残酷镇压了异己力量的反抗后,从7世纪中叶起,继续大规模向外扩张。在东部,沿波斯前进,先后占领了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继而征服了外高加索,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势力直达帕米尔高原。在西部,首先占领迦太基,后征服了马格里布地区,消灭了拜占庭在北非的残余势力,柏柏尔人接受了伊斯兰教。711年,以柏柏尔人为主力的阿拉伯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进攻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占领比利牛斯半岛大部分地区,将伊斯兰教传入西南欧。732年,阿拉伯军队袭击高卢(今法兰西共和国)西南部,战败后撤回比利牛斯山以南,伊斯兰教向西方的传播,遂到此为止。8世纪中叶,其版图东起印度河流域,西临大西洋,北界咸海,南至尼罗河,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在政治上;改哈里发的选举制为世袭制,使哈里发国家成为一个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在经济上,游牧的阿拉伯人开始迁徙新征服的地区,由游牧转入定居;从事农耕和经商。分封土地、统一币制、完善税收,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在文化上,王朝法定阿拉伯文为官方和各地通用的语言,促进了阿拉伯语的广泛传播。吸收被征服地区,包括希腊、拜占庭、波斯、印度等地的先进科学与文化,开始形成多民族的“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在宗教上,采取减免人丁税,招募军队等政策,鼓励异教徒改奉伊斯兰教。在各地兴建庄严的清真寺,作为宗教活动和教育的中心,著名的有大马士革伍麦叶清真寺、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凯鲁万的欧格白清真寺等,并附设有宗教学校,赐封有大量瓦克夫土地。以《古兰经》和圣训立法,向各地派出教法官和传教师,主持司法和宗教活动。反映政治和宗教思想斗争的各种派别相继出现。什叶派等派别形成。王朝末期,统治者横征暴敛,宫廷生活腐化,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哈瓦利吉派和什叶派多次举兵反抗,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人民起义。750年王朝被呼罗珊艾布·穆斯林领导的起义所推翻。由穆罕默德叔父阿拔斯的后裔艾布·阿拔斯夺取了哈里发地位,建立了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王朝(750~1258)时期。750年,由艾布·阿拔斯(722~754)所创建,定都巴格达。在政治上,哈里发自诩为“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奉行宗教和世俗并重的政策。承袭波斯的行政管理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哈里发为最高领袖。由于任用波斯人担任首相,使波斯人取得了实际的统治地位。以哈里发为首的官僚体制,代替了阿拉伯的贵族统治。王朝在最初的100年间,因对外大规模征战

的结束,出现了安定的政治局面,生产力有较大的发展,经济和对外贸易繁荣。国内主要城市商旅云集,对外垄断海上贸易,阿拉伯商人的足迹遍及亚、非、欧各地。随着阿拉伯语的广泛传播,各族穆斯林共同创造的伊斯兰文化蓬勃发展,出现了黄金时代。王朝在各地创办宗教学校、图书馆、天文台和医院,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哈里发马蒙创办巴格达“智慧馆”掀起集体翻译运动的高潮。广罗各族不同信仰的学者,收集、保存、翻译、研究古希腊、波斯、印度的古典科学文化著作,取得杰出成就。这一时期,在医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哲学、历史学、地理学、文学、语法学等方面,成就辉煌,穆斯林人材辈出。在宗教上,王朝已经完成了征服地区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的过程,伊斯兰教成为帝国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变成穆斯林的社会生活方式。伊斯兰教的宗教学术如教法学、古兰经学、圣训学、凯拉姆学、苏菲学等都有较大发展。逊尼派、什叶派已由早期的政治派别转变为宗教派别,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教义和学说。穆尔太齐赖派得到很大发展,在马蒙统治时期其学说被奉为国教。艾什尔里派教义逐渐发展成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学说。以安萨里为代表的教义学家将苏菲派思想引入正统信仰,成为伊斯兰教宗教哲学的一种形式。9世纪中叶后,由于王朝实行封建分封制,各地总督和封建主割据一方,帝国逐渐四分五裂。10世纪时,北非、埃及什叶派的法蒂玛王朝(909~1171)、西班牙的后伍麦叶王朝(756~1031)同阿拔斯王朝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945年什叶派的布韦希王朝入主巴格达,哈里发仅保留宗教领袖的地位。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进入巴格达,哈里发成为塞尔柱素丹手中的傀儡。继之而来的是十字军东侵(1096~1291)和蒙古人的西征,阿拔斯王朝终于在1258年被蒙古旭烈兀所灭亡。

奥斯曼帝国(1299~1922)时期。13世纪初,奥斯曼土耳其人在中亚细亚兴起。1299年,其部落首领奥斯曼一世称素丹,正式建立奥斯曼国家。1453年,素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并迁都于此,更名为伊斯坦布尔。15世纪末,帝国已占领整个小亚细亚及巴尔干半岛,将伊斯兰教传入西南欧地区。16世纪是帝国的强盛时期,先后占领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叙利亚、埃及、巴格达、美索不达米亚、的黎波里、阿尔及利亚、希贾兹和也门等国家和地区。伊斯兰圣地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也在帝国的控制之下。其疆域已包括以前的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大部分领土,成为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伊斯兰帝国。从素丹赛利姆一世始,素丹自称哈里发,雄踞伊斯兰世界的领袖地位。帝国奉逊尼派教义为国教,以哈乃斐学派教法为立法、司法的准则。制定了以伊斯兰教法为核心的行政、刑法、瓦克夫等实体法规,完善了伊斯兰立法体系。政府设“伊斯兰委员会”作为国家管理宗教的权力机构,起维护信仰和监督教法实施的职能和作用。帝国大力倡导和赞助伊斯兰教育和学术文化,在各地建有大量华丽的清真寺、各类宗教学校、苏菲道堂、图书馆,并培养宗教学者和官吏。比克塔希教团和毛拉维教团等苏菲教团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17世纪,帝国随着统治者内部的腐败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日趋衰落。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亚非两大洲展开了掠夺殖民地的斗争,奥斯曼帝国成为欧洲列强的角逐场。1798年,法兰西共和国拿破仑·波拿巴一世率领的侵略军占领了埃及,欧洲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奥斯曼帝国遗产”的激烈争斗,导致了奥斯曼帝国的彻底崩溃。1922年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帝国,废除了素丹和哈里发制。

16世纪,伊斯兰世界出现了与奥斯曼帝国相抗衡的波斯萨法维王朝和印度的莫卧儿王朝。16世纪初在伊朗兴起的什叶派的萨法维王朝(1502~1722),其版图东至阿富汗,西达幼发拉底河,北抵阿姆河,南临波斯湾,立什叶派为国教。掀起了波斯伊斯兰文化的复兴。16世纪中期帖木儿六世孙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莫卧儿帝国,其领土达南亚次大陆的整个北半部,确立了伊斯兰教在该地区的统治地位。

伊斯兰教早期向世界的传播,与阿拉伯帝国的向外征服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自10世纪后,伊斯兰教在非洲、亚洲和东南亚的广泛传播,以及伊斯兰化的过程,通常是通过商人的贸易活动、文化交流和传教师的传教活动而实现的。在东非,通过阿拉伯移民和商人,伊斯兰教沿苏丹和尼罗河渐渐向东传入内地,迄13世纪,索马里及东非沿海地区和海上许多岛屿的居民接受了伊斯兰教。在西非和中非,穆斯林商人、学者和苏菲传教师穿越撒哈拉沙漠,把伊斯兰教传入内地部族。13世纪末,定居中亚的蒙古人后裔改奉了伊斯兰教。14世纪后,苏菲派传教师将伊斯兰教传播到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南亚次大陆的孟加拉等地区。7世纪中期,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的穆斯林商人及学者,通过海陆的“丝绸之路”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13世纪末,西印度古吉拉特的穆斯林商人将伊斯兰教带入印度尼西亚群岛,17世纪伊斯兰教在印尼和马来半岛占优势。14~15世纪,伊斯兰教通过商人和传教师传入菲律宾南部。20世纪以来,通过穆斯林移民、劳工、商人和学者传人西欧和北美,并取得较大进展。

伊斯兰又称伊斯俩目,在阿拉伯语有顺从、和平和安宁之意,英文写作Islam。这是一个顺从真主安拉胡、崇尚和平、祈求安宁的宗教。伊斯兰教喜爱的绿色就代表着和平之意。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世界的国家遍布亚、非两个大洲,总体算来也有大约五十个。此外,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这些国家包括一些西方国家诸如英、美、俄、法、德等国家。据统计,全世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总数约在十亿人,仅次于基督教徒的人数。有迹象表明,伊斯兰教徒人数有在几年以后超过基督教徒人数的趋势。其中有很多基督教徒在接触、深入研究了真正的伊斯兰教教义后自然会归信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科学的宗教,它鼓励人们通过真科学对宇宙、世界进行认识和思考,从而使信仰更加坚固。穆圣(算烂拉胡而来习我散来埋)说:“学者的墨汁浓于烈士的鲜血。”就是让穆斯林们要努力学习知识,不盲从、不迷信。因为伊斯兰是光明的、从真主降下的正教,它是科学的、充满真理的,盲从和迷信不会认识它,只会损害它伊斯兰教主张和平,主张对人应有慈爱之心。真主说:“你当以善待人,象真主以善待你一样;你不要在地方上搬弄是非,真主确是不爱搬弄是非者。”(古兰经28章77节,马坚译本)按教法规定,每一位有能力的穆斯林都应该向穷苦人伸出援助之手。伊斯兰教法严格,对于一个穆斯林,他口中吐了脏字儿就应该向主做忏悔,在背后谈论别人就是干罪,不力行五功、饮酒既是大罪了,更不要提无故伤人、杀人了。真正的穆斯林都是敬畏真主、遵纪守法的人。伊斯兰教分为逊尼和什叶两大派系。逊尼派为主流派别,又被称为正统派,分布在大多数伊斯兰国家,我国也是逊尼派;什叶派的大国为伊朗,还存在于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比如伊拉克等国。两派的分别主要在于对于穆圣(算烂拉胡而来习我散来埋)继承人的合法性的承认上。按什叶派的观点,只有阿里巴巴及其直系后裔才是合法的继承人,而逊尼派承认阿布·伯克尔、欧麦尔、

奥斯曼前3任哈里发的合法性。不管是逊尼派、还是什叶派,都是穆斯林兄弟。他们都信仰同一部《古兰经》、遵圣训、都是诚信真主独一、承认穆圣(算烂拉胡而来习我散来埋)是真主派给人类的最后一位使者。并认同真主的全知、全能、无求、永活、无形似、无方位、无如何、无朝向、无体等德行的。伊斯兰教的历史有1400余年,在我国有1300余年。我国的伊斯兰教一般认为是在唐朝永徽二年(公历651年)从阿拉伯传入。那时伊斯兰光明的时期,距离穆圣(算烂拉胡而来习我散来埋)很近的光阴传过来的正教。中国的穆斯林走的是艾赫里·笋乃台·者吗尔台的道路即:符合圣行的大众的道路。它被称作盖低目,即古老的、保守、守旧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中国的逊尼派一直保持着1300年前的伊斯兰传统,不敢加以改变,因此也就保证了我们中国伊斯兰教思想的纯洁和正统。举例说我们中国穆斯林的洗浴方法、洗浴中的细节规矩和祈祷词(杜阿一)、礼拜方法、殡礼仪式、礼拜中祈祷词的念法诸如晨礼、晡礼后的欧拉代等都遵经而行,非常之古老,在一些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穆斯林都不再讲求。有时候想想,在一千四百多年后,我们仍能按当初穆圣(算烂拉胡而来习我散来埋)一样的方式作大、小净,进行礼拜,心里就自然会有一种甜美的感觉了。作为中国的穆斯林,我们应该依托真主把正教、在中国流传了1300多年的光明的伊斯兰不加改变的继续流传下去。不加改变是一个基本要求,因为前面指出了我们的伊斯兰信仰起自离穆圣(算烂拉胡而来习我散来埋)很近的光阴,而离穆圣(算烂拉胡而来习我散来埋)越近的就是越未加改动的、越符合伊斯兰本原思想的。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呀!感赞真主安拉胡对中国伊斯兰教的佑助。伊斯兰教是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它不专属于某一民族。真主说:“我派遣你只为怜悯全世界的人”(古兰经21章107节,马坚译本)就以我国而论,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主要分布在十个民族。它们是:回、维吾尔、塔塔尔、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乌兹别克、东乡、保安和撒拉族。其它民族中比如汉、蒙、藏等也有伊斯兰教徒。因为回族遍布于中国各地,并大多与汉族杂居,很多人认为凡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既是回族,凡回族既是伊斯兰教徒,这是不正确的。有一些非穆斯林的回族相信无神论、有些赌博、酗酒、吃非法的食品、打架斗殴,他们怎么能代表伊斯兰教呢?另外,伊斯兰教规定对人要厚养薄葬,而现在有些人受到封建迷信和唯物拜金主义的思想影响,讲排场、大办丧事、穿大孝,败坏了伊斯兰教的形象。大家应该知道,这些都是违反教规、教法的,有些甚至是犯罪的行为。

伊斯兰教三大圣寺简介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的主要类型,它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点中必须建立的建筑。清真寺建筑必须遵守伊斯兰教的通行规则,如礼拜殿的朝向必须面东,使朝拜者可以朝向圣地麦加的方向做礼拜,就是面向西方;礼拜殿内不设偶像,仅以殿后的圣龛为礼拜的对象;清真寺建筑装饰纹样不准用动物纹样,只能是植物或文字的图形。 下面介绍的是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寺:麦加大清真寺、麦地那先知寺和阿克萨清真寺。 麦加大清真寺,位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建于公元638年,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世界各国穆斯林向往的礼拜圣地,也是全世界穆斯林举行一年一度朝觐盛典的地方。由于该寺区域内禁止非穆斯林入内,还禁止狩猎、杀生、斗殴等行为,故又称禁寺。 禁寺规模宏伟,经几个世纪以来的扩建和修葺,特别是沙特时代的扩建,总面积已扩大到18万平方米,可容纳50万穆斯林同时作礼拜。周围有七座高塔,中间是天房,据说是先知易卜拉欣亲自建造的。 禁寺有精雕细刻的25道大门和7座高92米的尖塔,还有6道小门,24米高的围墙将门和尖塔连接起来,6座塔分别耸立在3座主要大门的两侧,另一座塔则与直径为35米的圆顶毗邻。这7座塔环绕着圣寺,象征着一周的天数,巍峨高耸,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禁寺的整个建筑、墙壁、圆顶、台阶、通道都是用洁白大理石铺砌,骄阳之下光彩夺目,气势磅礴。入夜,千百盏水银灯把禁寺照耀得如同白昼,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麦加大清真寺以其宏伟壮观的建筑规模和庄严肃穆的独特艺术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雄伟的清真寺。 今年八月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来到伊斯兰教圣城麦加,为麦加大清真寺扩建工程主持开工仪式。据当地媒体报道,此次扩建预计耗资约合213亿美元,将是这座清真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扩建。 麦地那先知寺,是伊斯兰教第二大圣寺,又称麦地那清真寺,地位仅次于麦加的圣寺。坐落于沙特阿拉伯麦地那,穆罕默德迁徙麦地那后创建。先知寺是世界上第一座清真寺,始建于公元七世纪二十年代初,经过千余年的多次扩建,原先简陋的先知清真寺已发展成为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落。 该寺气势磅礴,布局严谨壮丽,内外装修精致华美,主体空间和外围广场可容纳100万人做礼拜。原建筑简朴,以枣椰树干作梁柱,用土坯垒成。后延长周围平房的屋顶,用枣椰树枝和泥土把露天院子盖起来,围以土坯围墙。自欧麦尔后,历代统治者不断扩建,规模逐渐宏大。现在先知寺面积为1.6万余平方米,寺内有5道门和5座宣礼塔,其中两座尖塔高达70米。豪华宽大的礼拜殿内,有精致的凹壁。殿内顶每隔3米有一盏水晶玻璃吊灯。在寺的东南角有一块有黄铜栏杆隔开的地方,是穆罕默德的陵墓。该寺是穆斯林瞻仰的圣地,并成为朝觐后的拜谒地。装饰富丽堂皇,为世界有名的雄伟清真寺。每年世界各地穆斯林凡到麦加朝觐者,有的也来此祈祷和礼拜,瞻仰先知寺和圣墓。

哥特式建筑和伊斯兰风格建筑异同

浅析哥特式建筑和伊斯兰风格建筑异同

————————————————————————————————作者:————————————————————————————————日期:

[组图]浅析哥特式建筑和伊斯兰风格建筑的异同 发来源:《中华建筑报》 摘要:哥特式建筑的尖顶、拱肋、飞扶壁,以及高高的垂直线条仿佛一直延伸到了天际,创造出一种神圣的感觉。哥特式教堂充满了宗教的气氛,当光线射入深深的内部空间时,从五彩的玻璃中投射下来的光线更渲染了教堂宗教的气氛。而穹隆、纹样、彩色玻璃工艺等则借鉴了阿拉伯建筑风格。 关键词:哥特式建筑;伊斯兰风格建筑 哥特式建筑11世纪下半叶发轫于法国,13世纪~15世纪流行于欧洲,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风格发展而来,文艺复兴时期获得继承发展。主要建筑是天主教堂,也影响到普通建筑。哥特式建筑的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2世纪~15世纪,法国的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相互争胜。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新的框架结构增强支撑顶部的力量,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哥特式建筑从罗曼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推力作用于4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扶壁也称扶拱垛,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在罗曼式建筑中得到大量运用。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亚眠大教堂的扶拱垛有两道拱壁,以支撑来自推力点上方和下方的推力。沙特尔大教堂用横向小连拱廊增加其抗力,博韦大教堂则双进拱桥增加扶拱垛的承受力。有的在扶拱垛上又加装了尖塔改善平衡。扶拱垛上往往有繁复的装饰雕刻,轻盈美观,高耸峭拔。

伊斯兰教何时传入中国

伊斯兰教何时传入中国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念,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除恶是格物 ——以为题记选这个题目是因为曾经有同学跟我说过李世民拜过安拉,这个问题一直让我纠结至今,在此就是想弄清楚伊斯兰教何时传入的中国! 先知穆罕默德(????,570-632 )婚后他常到麦加城郊的希拉山洞静坐沉思,610年,他40岁时,奉到安拉的使命一-把人类引导于真主之道。622年迁徙到麦地那。631年,阿拉伯半岛各地派遣代表团到麦地那,表示愿意接受伊斯兰教,至此,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占统治地位,半岛已基本统一。632年3月,先知率10万穆斯林到麦加进行了伊斯兰教史上的第一次朝觐,在阿拉法特山发表了著名的“辞朝演说”,他以安拉启示的名义宣布“今天,我已为你们成全你们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赐你们的恩典,我已选择伊斯兰做你们的宗教”。“辞朝演说”表明他已完成自己的使命,同年6月8日,病逝于麦地那,并葬于此。 关于伊斯兰教何时传入中国的说法有很多,以“隋开皇中说”时间上限为最早,明代有一种影响至今的说法是“唐武德说”,以及“唐贞观说”,唐“永徽二年说”,据此我大概了解了一些内容。 默罕默德,大概生活于中国的隋唐年间,明朝人所著的《闽书》卷七灵山中记载“自郡东,南折而东,遵湖往南行为灵山。有默德那国二人葬焉,回回之祖也。回回家言,默德那国有吗喊叭德圣人生隋开皇

元年,圣真显美,其国王聘之御位二十年,降之经典,好善恶恶,奉天传教,日不晒曝,雨不湿衣,入火不死,入水不澌,呼树而至,法回而行,门徒有大贤四人,唐武德中来朝,遂传教中国,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卒葬此山”同样《明史》西域传中记载“隋开皇中,其国撒哈八撒阿的斡葛始传其教入中国。”明朝人书中记载默罕默德生于开皇年间明显与阿拉伯史上默罕默德的生卒年不符,且书中对阿拉伯人的过于神化明显是以讹传讹的结果,唐武德年间是公元618-626年,而我们熟知伊历元年是622年,阿拉伯半岛的基本统一是在631年,很明显时间不符。《闽书》中所记载的内容在中国的正史中并未记载,作为证据尚显不足。时隔700多年很难记载清楚,而我们也知道明史的可信度不高。且《隋书》中说“汉氏初开西域,有三十六国,其后分立五十五王,置校尉,都护以抚纳之。王莽篡位,西域遂绝。至于后汉,班超所通者五十余国,西至西海,东西四万里,皆来朝贡,后至都护,校尉以相统摄,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发时置。暨魏晋之后,互相吞灭,不可祥焉。。。。。然事多亡失,今存录者,二十国焉。”隋书中所记载的二十国中,没有涉及阿拉伯国家,至于那些无可稽考的,则没有史书证据了,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公元618年以前,中国没有传入伊斯兰教。中国最早的清真寺是广州的怀圣寺,相传赛义德·艾比·宛葛素于唐贞观初年(627年)到广州传教并建清真寺供侨民礼拜。他归真后,教徒为其营葬于此。墓建于贞观三年(629年),至今已逾1300多年,是一座名正言顺的古墓。这应该是最早到达中国的阿拉伯人了,对于这

浅论伊斯兰教建筑的中国化

浅论伊斯兰教建筑的中国化 在全世界,各地文化、地理以及建筑技术条件的差异形成了清真寺建筑的千姿百态,它们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地方特色。我国清真寺约有两万余所,其建筑式样、结构、艺术风格丰富多彩。目前见到的绝大多数为元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创建或重建。明代清真寺,在建筑的整体布局、建筑类型、建筑装饰、庭院处理等各方面,都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清代则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大发展的高峰时期,中国清真寺的特有建筑形制正是在此时完全形成。 一、传统清真寺建筑样式 在阿拉伯国家及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里,人民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建筑体系。从两河流域到比利尼斯,清真寺的主要型制是巴西利卡式。由于伊斯兰教仪式要求礼拜时,朝圣者面向圣地麦加,所以,原来的巴西利卡式就被横向使用,长期沿袭并形成定制。但伊斯兰教的礼拜殿、邦克楼、沐浴水池、教室及殿内设圣龛等都有定规,从而组成完整的以宗教活动为中心的清真寺建筑群体。最典型的清真寺是叙利亚大马士革的大清真寺,它也是早期最大的清真寺建筑群。该寺围墙东西比南北稍长,俱在300米以上,院子正中还有一个四合院,四角有方塔,其大殿靠南,进深三间,有两排柱子,在圣龛前开辟成一个独立空间,形成纵向的轴线,正中为一个穹顶。出于这种构思的完美性,

因而它成为各地区清真寺的范本,随着时代的变迁,集中式的穹顶式建筑成为伊斯兰建筑的标志。 尽管各地民族成分不同,地方传统差别很大,建筑也因地而异,采用的结构方式、平面布置也有变化。但是,伊斯兰教建筑却有其共同点,清真寺都喜欢表面装饰。因伊斯兰教规定禁用写实的动物纹作装饰,所以采用的题材是几何图案、阿拉伯的古兰经撷句和程式化的植物。在建筑中普遍采用富有装饰性的拱券结构,特别是大殿中使用穹顶。加之相应的建筑及装饰的陪衬(邦克楼、几何花纹等),使建筑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富有神秘感。穹顶的采用在建筑上形成了与精神所融合的空间表现,这与伊斯兰教信仰有着直接的关系。经历千百年的不断探索和创造,其建筑结构水平不断提高,建筑风格不断成熟,艺术日趋完美,产生了其建筑的独特性,对世界建筑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二、逐步中国化的清真寺建筑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最初国内清真寺主要用砖石砌筑,平面布局,外观造型及细部处理基本上是阿拉伯式样。随着伊斯兰教的发展和宗教传播的需要,清真寺建筑在发展中逐步吸收了汉族建筑的特点,表现为两种建筑艺术的融合,从而创造了特有的建筑型制。尽管有些地方、有些清真寺建筑已被完全汉化,但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

伊斯兰建筑文化

伊斯兰建筑文化 城市设计学院 2011301540001 李昌文 摘要:伊斯兰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文化影响源远流长。在众多伊斯兰文化遗产中,伊斯兰的建筑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本文从理性与感性并重角度赏析伊斯兰建筑文化,以探讨伊斯兰文化的理性与感性。 关键字:伊斯兰文化建筑清真寺 “真主的仆人在路上小心翼翼地走着,蒙昧的人呼喊他们,他们回头答曰:‘和平’。” 假若世上失去了信仰,拿什么去寄养我们无处可归的精神。一千多年的沧桑巨变,封建王朝只剩下少许斑斑痕迹,而精神与信仰却在古老的教义下流转壮大——伊斯兰教。 “普通美国人心中全世界的穆斯林都一个样子﹐他们念《古兰经》﹐手里端着自动步枪﹐女人蒙着头﹐男人留大鬍鬚。但是这部影片告诉观眾﹐世界上的医院体制是穆斯林创造的﹐他们也是最早掌握了切割钻石的技术﹐古希腊的哲学着作是被阿拉伯人挽救出来然后再传授给欧洲人﹐他们把印刷术在数百年后才教会欧洲人。”纪录片《信阳帝国》如是的介绍到,从570年先知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到1566年奥斯曼帝国苏莱曼大帝,像人娓娓道来,将人引入这信仰的国度中。 蓝天、大漠、戈壁、绿洲、雪山、冰川、草原等奇特的自然景观,无疑是引人入胜的,但在片片绿洲之上繁华的城市、宁静的乡村,一座座独具特色、形态各异的伊斯兰建筑,以其奇妙的造型、传统的建筑手法、独特的装饰艺术,构成了又一道凝重、奇丽的风景线。从公元七世纪开始,阿拉伯穆斯林就沿着海陆交通线到达了世界各地。他们或是进行贸易,又或是旅行,伊斯兰教亦跟随着他们传播着。 试图去走进这个国度,体味这个国家的世事变迁。社会的发展在不知不觉的影响着社会风貌,阿拉伯人并不像西欧的蛮族或者后来的蒙古人那样,将征服等同于烧杀抢掠和文明的毁灭,他们很聪明的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政治制度和科技,而且并不将他们的宗教信仰强加于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像中国建筑表象了深层次的思维理念,心理结构和中国人的人生观、宇宙观,伊斯兰建筑如同其宗教仪式一样,是直接从信徒的日常生活而来,它是一种绿洲建筑。 建筑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将一个名族的精神与信仰毫无保留的展现在世人面前。伊斯兰建筑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开始于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以后传入印度、东南亚、北非和西班牙。12世纪传入印度后,取代了印度原有宗教建筑,莫卧儿王朝时,是其极盛时代。其代表作是建于1630-1653年的泰姬玛哈

伊斯兰建筑之我见

伊斯兰建筑综述

摘要 伊斯兰建筑,西方称萨拉森建筑,是伊斯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涵盖了从伊斯兰教兴起至21世纪在穆斯林地区和伊斯兰文化圈内形成的各种建筑风格与样式。伊斯兰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清真寺、陵墓、宫殿、要塞、学校和各类文化设施,其风格影响并带动了伊斯兰文化圈内各种建筑结构的设计与建造。伊斯兰建筑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之一,开始于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半岛,随后传入印度、东南亚、北非以及西班牙。它包括清真寺、伊斯兰学府、哈里发宫殿、陵墓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是世界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文化的组成部分。本论文对伊斯兰建筑的起源、文化、特征、发展以及各个时期对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列举了国内外的伊斯兰建筑实例。 关键字:伊斯兰建筑艺术清真寺

0 前言 建筑是什么?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但是脱离了历史背景、文化底蕴、地域元素、艺术韵味的建筑便变得像个没有灵魂的空壳盒子。倘若附加以民族和文化的个性体现,很可能便找到它本身富有生命力的源泉。建筑的代言符号往往决定建筑的形式,包括内部空间布局,外部造型等。往往并不是技术,而是当时的文化铸就了建筑的个性。 宗教建筑,是宗教文化的产物之一。与生俱来便带着宗教文化的气息,所传递的无不是宗教的各种信息,背后担负的文化责任之重,可想而知。人影响建筑,建筑又反过来影响人。故而,从一个建筑群甚至一个单体建筑,往往可以窥探到其背后的故事,能够听到到建筑“呐喊”出来的历史号角。 伊斯兰教始于公元610年,由穆罕默德在麦加城创立,它主要由阿拉伯人信奉,现已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地区,完成了阿拉伯民族统一的伟大事业。到公元八世纪时已经形成了东起印度河和乌浒河,西至西班牙、北非,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发展,阿拉伯建筑师们积极进取,兼收并蓄,在吸收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文化的优秀营养的同时,以高度的智慧将东西方建筑文化巧妙地结合起来,加以创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伊斯兰建筑文化实际上就是多种文化的混合体。伊斯兰建筑以阿拉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为基础,借鉴、吸收了各个时期的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建筑艺术精华,以异样的风格和丰富的造型,创造了一大批具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物。伊斯兰建筑在伊斯兰艺术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文化的更新前进,伊斯兰建筑艺术在各个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艺术成就涉及范围包括伊斯兰宗教建筑礼拜寺、帝王宫殿以及陵墓等纪念性建筑艺术。故而不乏优秀的建筑作品,像可容万人祈祷的国家标志性建筑摩洛哥大清真寺、中国新疆的香妃墓,以及大量集中式构图的纪念性建筑。其建筑形式体现端庄肃穆,强调垂直的轴线,体态简洁稳定,穹顶与光塔对比强烈,厚重朴实,如早期为纪念穆罕默德登天而建的圣石庙,后期的陵墓等。细察这些有浓厚文化的建筑,对于我们了解伊斯兰文化非常有益。

宗教文化简介

简介 中华文明史上,宗教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在教徒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作用,而且对 宗教文化 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产生了影响。 浩如烟海的宗教典籍,丰富了传统历史文化宝库。 宗教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浩繁的书籍、绘画、建筑等宝贵财产。她跨越历史的时空,传承着深厚的宗教文化传统。如道教经典之集大成者《道藏》,内容宏富,包罗万象,既有道教经典论著、科仪方术、仙传道史,又有医药养生、天文史地、诸子百家;既是研修道教的经书宝典,也是探讨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历史、文艺思想以及医药、化学、天文、地理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佛教经典丛书《大藏经》,最先翻译的印度佛教著作,已是鸿篇巨制,再加上我国古代佛教学者的阐释和著述,形成了经、律、论三藏,更加蔚为大观,成为研究我国古代哲学、伦理、逻辑、文学、艺术、历史的宝藏。 至于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基督教经典《圣经》,都是世界文化和知识宝库中的财富。 形成 宗教是一种群体社会行为,它包括指导思想(宗教信仰),组织结构(宗教组织,如教会,宗侣),行为规范(宗教组织内的活动,如祭祀,礼仪),文化内容(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宗教音乐)等等方面的内容。它是人类在具有社会组织结构后,有意识地发展的一种社会行为,其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和维护人的社会性,从而维护人类社会组织的正常运行。宗教的其他作用,如宗教的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等作用,包括宗教在历史上阻碍社会发展的负作用也是存在的,但这些都不是宗教的主要社会作用。 在人类历史上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的确是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等。但是宗教作为一种在历史上影响时间如此长、影响范围如此广泛、影响人数如此众多的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因素在于:自从人类成为一种群体活动的生物,成为具有社会性的群体以来,宗教就是作为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作用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而成为社会的必需。虽然,世界上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可能有不同的宗教,但是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作用是所有成功的宗教的共性。 宗教在适应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和与此种信仰相适应的宗教理论、教义教规,有严格的宗教仪式,有相对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有严密宗教组织和宗教制度。所以宗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宗教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的各种思想文化,与政治、哲学、法律、文化包括文学、诗歌、建筑、艺术、绘画、雕塑、音乐、道德等意识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包容,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宗教文化,成为世界丰富文化的成份。 表现形式

伊斯兰建筑风格

伊斯兰建筑风格 作者:yanxin 日期:2007-4-20 伊斯兰建筑最大的造型特点: 广泛使用尖拱和尖顶穹窿,建筑群的主体取集中式平面,建筑群常伴随着伊斯兰式花园。建筑上装饰高度发达的几何纹样图案,并采用彩色琉璃石砖,装饰性极强。 泰姬陵在这些特点方面都有所体现,不同之处在于全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局部镶嵌有各色宝石,造型完整匀称,色彩单纯而不单调,妩媚明丽,有着神话般的魅力。整个环境极为单纯、宁静而优美,碧水绿树蓝天,衬托着白玉无瑕的大理石殿堂,圣洁肃穆,从而成为伊斯兰世界最美丽的建筑,也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建筑艺术极品这一。 伊斯兰建筑艺术在中亚、北非、东南亚包括我国西北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出现过许多优秀作如:摩洛哥大清真寺,可容万人祈祷,成为摩洛哥国家标志性建筑。中国新疆香妃墓等。 伊斯兰建筑最典型的特征既不是它们没有遮蔽的地点,也不是它们的建筑风格,而是其倾向于隐藏在高墙后面以及将注意力集中在室内的安排上。但是伊斯兰建筑在早期的发展阶段表现出

一种传统性。 伊斯兰建筑不可避免地发展出地区性的差异,它们融和了叙利亚、波斯和撒马尔罕的韵味,也融和了麦加和麦地那的风格。但其中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建筑可单独说明伊斯兰建筑的特色。伊斯兰建筑的发展,如同其宗教仪式一样,是直接从信徒的日常生活而来;它是一种绿洲建筑。笼统而言,古代世界曾经有过的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大约有七个,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美洲建筑等,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美育的主要内容就是艺术审美,建筑艺术是艺术诸多门类中一个重要门类,在西方,经常被置于所有艺术最重要的地位。建筑艺术也是一种艰难的艺术,没有指点是不容易入门的。 伊斯兰建筑最重要的代表就是那些清真寺。伊斯兰教的教徒每天要坚持5次祈祷。作为游牧民族的阿拉伯人,在这块干枯的土地上离不开水,因而任何一个寺院中心都有斋戒淋浴的池子或泉水、院落(叫拜楼)、水池、祈祷用的拱廊和礼拜墙,再加上米赫拉伯(礼拜墙中间凹进去的壁龛),构成了清真寺的基本面貌。米赫拉伯的功能是标明麦加的方向。此外,正入口的穹隆形门道(艾万)也是清真寺的典型特征。 伊斯兰教认为建筑是一切美术品中最持久的,而宗教建筑是美术的最高成就。伊斯兰建筑独具特色的是穹庐顶和拱券顶以及两个主要装饰—宗教建筑和世俗建筑共有的“帕提”和钟乳饰。“帕提”是一个拱形门厅,钟乳饰是墙和拱顶之间具有装饰性的过渡部分。伊斯兰建筑上的这种结构,起源于古代巴比伦,它们很早就运用穹庐形结构于坟墓,运用拱举顶结构于宫殿、寺

伊斯兰建筑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

伊斯兰建筑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开始于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以后传入印度、东南亚、北非和西班牙。12世纪传入印度后,取代了印度原有宗教建筑,莫卧儿王朝时,是其极盛时代。其代表作是建于1630-1653年的泰姬玛哈尔陵。 伊斯兰建筑最大的造型特点是广泛使用尖拱和尖顶穹窿,建筑群的主体取集中式平面,建筑群常伴随着伊斯兰式花园。建筑上装饰高度发达的几何纹样图案,并采用彩色琉璃石砖,装饰性极强。 泰姬陵在这些特点方面都有所体现,不同之处在于全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局部镶嵌有各色宝石,造型完整匀称,色彩单纯而不单调,妩媚明丽,有着神话般的魅力。整个环境极为单纯、宁静而优美,碧水绿树蓝天,衬托着白玉无瑕的大理石殿堂,圣洁肃穆,从而成为伊斯兰世界最美丽的建筑,也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建筑艺术极品这一。 伊斯兰建筑艺术在中亚、北非、东南亚包括我国西北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出现过许多优秀作如:摩洛哥大清真寺,可容万人祈祷,成为摩洛哥国家标志性建筑。中国新疆香妃墓等。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尖肋拱顶 从罗曼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Pointed Arch,或者干脆称为Gothic Arch),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 飞扶壁(Flying Buttress) 扶壁(Buttress),也称扶拱垛,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在罗曼式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运用。 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亚眠大教堂的扶拱垛有两道拱壁,以支撑来自推力点上方和下方的推力。沙特尔大教堂用横向小连拱廊增加其抗力,博韦大教堂则双进拱桥增加扶拱垛的承受力。有的在扶拱垛上又加装了尖塔改善平衡。扶拱垛上往往有繁复的装饰雕刻,轻盈美观,高耸峭拔。 花窗玻璃

伊斯兰建筑风格室内设计浅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037623.html, 伊斯兰建筑风格室内设计浅谈 作者:单珊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年第01期 摘要:本文扼要分析伊斯兰宗教、文化演化过程,对其建筑风格进行要素分解和归纳, 探索伊斯兰建筑风格室内设计的要点和方法。本文还对这一领域的市场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伊斯兰文化;伊斯兰建筑风格;伊斯兰风格室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3-0058-01 一、伊斯兰建筑文化 公元7世纪中叶,穆罕默德及其信徒创建了信仰独一真主的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本身具有人生观、宇宙观的真理性和合理性,一经建立,旋即在迅速传播。伊斯兰宗教文化显示出其开放性、兼容性、继承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五大优势,焕发出生机与活力。阿拉伯各族人民在吸收融会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的具有伊斯兰特点的新文化,阿拉伯人和各族穆斯林在诸如哲学、宗教、历史、文学、地理、逻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医学和建筑等各个领域对人类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修建了诸多堪称世界最优美的一流建筑物,这些别具风采的伊斯兰建筑一度在世界建筑史上独领风骚。伊斯兰建筑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开始于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以后传入印度、东南亚、北非和西班牙。12世纪传入印度后,取代了印度 原有宗教建筑,莫卧儿王朝时,是其极盛时代。 二、伊斯兰建筑风格的特征 伊斯兰建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其它文化精华,形成独有的风格。清真寺强调垂直轴线,体形简洁稳定、风格厚重朴实、形象端庄浑穆,纪念性很强。在家居建筑领域,多种文化交融并带有浓郁地域民族文化特点的风格,恪守神圣的宗教崇敬,融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留了素雅的色彩,增添了鲜活的情趣,严肃而不泛活泼,缤纷却不失庄重。 伊斯兰建筑几乎都以穹隆夸示,韵味十足。穹隆线型还常用于开孔顶部设计、装饰图案主线条等。开孔一般有尖拱、马蹄拱、双圆心尖拱、多叶拱、正半圆拱、圆弧拱等等。拱型门窗一般有大面积图案装饰。门楣、壁龛、前廊、藻井、梁枋、木柱等,多采用浓彩绘制花卉、水果、花瓶、风景及几何图案和文字。 伊斯兰的纹样堪称世界之冠,主要有谢德纹、伊斯力玛纹、巴旦木纹、石榴纹、花蕾纹、花朵纹、小花纹、叶文、文字等等,这些图案多是无限延续的方式被运用,并且其形式变化无穷无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