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康建霞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42页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学生喜爱的课件,漂亮的图形入手,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在理解周长概念的基础上,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配以媒体的直观演示,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归纳出常用的周长计算公式,使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得以提高。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概括能力,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在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会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四、说教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

从生活中的实物入手,继而课件的展示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主要采用:复习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点拨、归纳等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六、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复习旧知、巩固引入

首先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图形周长。多媒体播放由直观实物的周长过度到抽象的平面图形周长,在复习过程中

要强调图形的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引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合作探究、感悟体验

1、小组合作探究,整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3、交流算法,并进行优化。

我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巩固深化

数学规律的形成与深化,不仅靠感知,还要辅以灵活、有趣、有层次的训练,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把知识的巩固提高建立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用好数学的积极性,我设计的练习题是: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5米,宽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

是多少米?

2、课本42页“做一做”第2题是一道开放题,让学

生感到数学就在生活中。

七、说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宽+长+宽+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人教版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上海试用本)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10~112 页的例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 2、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内容是在前几册直观认识角、线段以及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会进行周长的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兴趣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一节课学习周长公式的变式运用及拓展打基础,同时又为后继四五年级的长、正方形的面积及长、正方体的学习作铺垫,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本课内容基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还是以直观为主,通过讨论交流,围围描描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3、本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二期课改教学大纲的理念、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课可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 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②会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过程能力与方法:① 通过围一围、描一描等操作活动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周 长的概念; ②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讨论,配以媒体的直观演示,

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归纳出常用的周长 计算公式,使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得以提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喜好的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 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4、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周长的含义,会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难点是:建立周长的概念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得出;而要突破难点的教学关键就是:通过多种学生喜好的实践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各种感观,来协调感性认识,并通过合作学习将得到的直观感受加以内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本课内容,并形成一定的探究学习的方式。 二、说教法 爱迪生曾说过:“我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实验的结果。”教学也是一样,学生的动作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让他们亲手去描一描,围一围,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在动手操作中进行认识和理解,在合作讨论和交流中进行完善和内化,在练习与运用中进行对比,排除误区,得以巩固。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面向全体,人人动手 本课内容概念性较强,又较抽象,如果单纯是教师演示或个别学生演示,必然会有部分学生因为得不到亲身的体验而无法建立正确的概念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练习题、板书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设想: 《数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本课重点,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时,教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的各种解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最终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练习设计力求突出层次性、典型性、生活化,避免简单的重复与模仿。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一、情境引入 秋天过后,草地进入养护期,花匠老爷爷为了不让人们进入,要将几块草地用绳子围起来,那每块草地至少需要绳子多少米?(单位:米) 出示图: 答:需要绳子()米。 1、算一算: 师:同学们,我们来帮花匠老爷爷算一算每块草地都需要多少绳子? 板书: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和→ 四边形四条边长度和→ 五边形五条边长度和→ 师:像刚才所求的几条边的长度和也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现在谁能用上“周长”这个词,说说每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三角形的周长是: 四边形的周长是: 五边形的周长是: 2、指一指: ①指一指书本、黑板、桌面的周长 ②指一指一些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多媒体上出示,学生上台指) ③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多,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吗? 3、归纳周长概念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说课稿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三年级数学组的华颖。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本课选自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2的内容。在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得与失八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本课所在的第八单元《图形的周长》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本单元的第3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初步认识理解周长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以后学习计算其他各种图形周长的基础,在整个几何知识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活,这样的设计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通过创设“购买花坛护栏”的情境,提出“给不同形状的花坛安装护栏需要多少钱的”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方法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来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在知识技能方面: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自主探究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在数学思考方面: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问题解决方面:能够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

1、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一定熟悉篮球场吧。 2、出示篮球场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从略) 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沿着篮球场的边线走一圈,走了多少米? 生2: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3、自己动手算一算。 4、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 5、全班进行交流。 生1:28+15+28+15,我是一条一条加起来的。 生2:28+28+15+15,我是二条长加上二条宽的。 生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我二条长是用乘法算的。 生4:28+15=43(米)43×2=86(米),我上台来说明,指着图说出来。 师:你喜欢哪种算法?说说你的想法。 师: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呢?

6、试一试:“一条正方形的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1)学生试做。 (2)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做法。 [反思]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研究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营造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在观察、思考、计算、讨论等活动中自主探索并掌握的。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自己来选一选,来感悟体验哪一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好,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实现算法的优化,有利于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学生初步理解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直接放给学生试做,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发现、探索、研究的机会,体现了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说课稿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图形的周长》中第二个信息窗的内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对来阐述一下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节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个信息窗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学习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相关内容,为这一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一节课也为后面的新课学习做下了铺垫,可见,这节课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生必须熟悉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由直观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建立空间观念,指导学生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教法、学法

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是什么-

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是什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高÷2 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圆周率×半径×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长方体的表面积= ×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长方体 的体积=底面积×高 平面图形 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 正方形a—边长C=4a S=a2 长方形a和b-边长C=2(a+b) S=ab 三角形a,b,c-三边长 h-a边上的高 s-周长的一半 A,B,C-内角 其中s=(a+b+c)/2 S=ah/2 =ab/2·sinC =1/2 =a2sinBsinC/(2sinA)

四边形d,D-对角线长 α-对角线夹角S=dD/2·sinα平行四边形a,b-边长 h-a边的高 α-两边夹角S=ah =absinα 菱形a-边长 α-夹角 D-长对角线长 d-短对角线长S=Dd/2 =a2sinα 梯形a和b-上、下底长 h-高 m-中位线长S=(a+b)h/2 =mh 圆r-半径 d-直径C=πd=2πr S=πr2 =πd2/4 扇形r—扇形半径 a—圆心角度数 C=2r+2πr×(a/360)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说课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乐天小学金兴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我将从三个大的板块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了解了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1、巩固图形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得出求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算法。 2、在研究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图形空间想象能力。并会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 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根据读讲精练教学法的理念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 3.充分运用课件、学具的辅助作用,巩固知识

4.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和个性的张扬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采用了以下学法,让学生通过自读学习、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汇报的活动,总结推导出计算公式,从而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五个环节:设疑激趣,引入新课;自读引导,探究新知;系统整理,明确算法;分层精练,巩固达标;抒发感受,心灵对话。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首先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为此课一开始我创设龟兔赛跑的情景,小兔子和小乌龟因为路线不同发生争执,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了小兔子的路线是长方形的,乌龟的路线是正方形的,那么他们的路线长短到底相不相同呢,引导学生说出:“要想知道它们的路程长短实际上就是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直接引出课题。 (二)自读引导,探究新知 1、为了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独立尝试、 小组交流、总结归纳、巩固练习五个环节。 2、自读教材根据自学指导,完成自学内容。 3、利用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独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学生真正 成为学习的主人, 4、在自主探索后,充分发挥小组学习优势,学生会得出3种算法: ①120+60+120+60=360(m) ②120×2+60×2=360(m) ③(120+60)×2=360(m) 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形周长的3个计算公式 (长+宽)×2=长方形周长 长×2+宽×2=长方形周长

《周长的计算》说课稿

《周长的计算》说课稿. T) @3 {) @( o 一、说教材 《周长的计算》是小学数学青岛版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已有 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 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I7 ]; G) S+ ^4 k% e M “教”立足于学生的“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 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f: u. V- S" K# i) Z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的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水平、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作如下的预设: 1、基础知识目标 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条理地表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2、能力训练目标% E& z. T0 S" o& l9 G 能正确测量其他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 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灵活选择自己欣赏的方法,通过自主探 索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t& J9 H0 G4 A% P3 o0 `; ]. 4、个性品质目标 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有兴趣和热情,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会根据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 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获得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成功的体验。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尽量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n6 n {# M, ^8 I 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认识不同的图形要采取不同的周长计算方法 关键: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1 w4 E$ p5 f. N0 g) f9 @2 Q/ E 四、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 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 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教学时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算出它的周长,先自己想想猜猜,再

长方体和正方体周长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大全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大全 周长: 长方形周长公式=(长+宽)X2 正方形周长公式=边长X4 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或=圆周率×半径×2 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X宽 正方形面积公式=边长X边长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容积:容器若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 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S=6a×a(棱长×棱长×6) 正方体体积公式:V=a×a×a(棱长×棱长×棱长) 长方体的表面积:S=2×(ab+bc+ac)((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体积公式:长X宽X高 长方体棱长总和公式:(长+宽+高)X4 正方体体积:Va×b×c(长×宽×高) 正方体棱长总:棱长X12 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圆柱体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或S=2π*r*r+2π*r*h(2×π×半径×半径+2×π×半径×高)]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或V=π *r*r*h(π×半径×半径×高)] 圆锥体积:V=S底×h÷3(底面积×高÷3) 正方体体积公式:棱长X棱长X棱长 通用体积公式:底面积X高 截面积X长

表面积的变化要会人折。 长方体或正方体被锯开后,一次会增加两个面;反之,两个相同,体或长方体拼在一起,一次 会减少两个面。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相同点和不同点要牢记。 平面图形 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 正方形 a—边长 C=4a S=a2 长方形 a和b-边长 C=2(a+b) S=ab 三角形 a,b,c-三边长 h-a边上的高 s-周长的一半 A,B,C-内角 其中s=(a+b+c)/2 S=ah/2 =ab/2·sinC =[s(s-a)(s-b)(s-c)]1/2 =a2sinBsinC/(2sinA) 四边形 d,D-对角线长 α-对角线夹角 S=dD/2·sinα 平行四边形 a,b-边长 h-a边的高 α-两边夹角 S=ah =absinα 菱形 a-边长 α-夹角 D-长对角线长 d-短对角线长 S=Dd/2 =a2sinα 梯形 a和b-上、下底长 h-高 m-中位线长 S=(a+b)h/2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说课稿

(封面)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说课稿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第五单元美化校园窗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2第67—69页。 2.说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测量和计算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乐于思考的数学素养。 3.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交流、善于合作和主动探究的数学素养。 4.说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在对于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 1.说导入方法: 本节课的导入采取了回顾旧知,为新知识作铺垫的方法进行,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了秋天到了,草地进入养护期,花匠老爷爷给花坛围上护栏这个情境,目的在于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关于周长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做好铺垫,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2.说新授教学采用的方法: ①情境串教学法。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通过创设给花坛围护栏、算游泳池周长、篮球场的周长、给手帕加花边等一系列生活化的情境串,引出学生对数学问题周长的探索和研究,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②猜想验证法。在教学长方形周长这一知识点时,先让学生猜想一下,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教学中,通过猜想,让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通过自己验证等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地提出数学猜想、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素养。 ③讲解法。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中,教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设计 铜钟中心小学卢燕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建立了周长的概念以后,着重研究两类规则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问题。 学生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周长的含义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自己的头脑中对“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也建立了相应的概念,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非常重要的认知基础,本课教学内容的知识生长点也就在此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并交流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推导、归纳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长的知识,谁来告诉老师周长是什么?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师: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课桌表面,它是个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那请你们动手摸摸课桌表面的周长。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卡片,这是个什么图形? 生:正方形。 师:那谁愿意来摸摸这张卡片的周长? 师:他摸对了吗? 生:对了。 师:好。你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真牢固啊!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 生:听过。 师: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总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猴哥宣布比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

三年级长方形周长说课稿

长方形周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长方形周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给篮球场画边线的情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三、教学重点、难点 在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运用。 四、说教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 在复习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的特点的基础上,从给篮球场画边线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点拨等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摸一摸,描一描,说一说。 ①首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三角形卡片和一张长方形卡片。 ②其次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卡片的边线,然后拿铅笔沿着卡片的边线描一周,看谁描的又快又准确。 ③挑选描得较好的作品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PPT演示过程,巩固旧知。 ④从而引入新课,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长方形周长(板书:长方形周长) 设计意图:首先巩固上节课的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其次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印象,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际问题引入,探究新知 1、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张篮球场平面图,让学生观察篮球场平面图,回答篮球场是什么形状(长方形),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特征①:四个角都是直角; 特征②:对边相等;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情景,了解长方形的特征,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2、创设情境:现在工人叔叔要给篮球场画边线,一共要画多长? ①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是怎样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的?然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②同时到学生中参与交流,指导探索过程。 ③然后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板书)。 设计意图:有利于师生沟通,也能及时发现问题,便于下面讲解和总结。

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供参考)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是尤竹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方形的周长》。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长方形的周长》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范畴。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了解了周长的概念,本课是学生关于图形计算知识的第一课时,既是后面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也是学习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棱长和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正确的方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是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各种计算方法的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有效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基于“教师是组织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结合本节课知识内容特点,我采用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迁移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 同时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交流中全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教法和学法贯穿在教学中的(四)个环节。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三、分层训练,实践应用。四、回顾整理,互评激励。下面我就每个教学环节做具体阐述:第一环节: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我以儿子过生日,我制作生日卡片的情景导入,提出一个问题: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一些?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短一些? 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让学习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自我需要。 在学生的讨论中明确判断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就可以了,从而引出课题并板书。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索展示。 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我以两个活动展开教学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环节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本节课是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以后学习各种图形的周长打下优良的基础。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段的理解能力,我确定以下三个目标:(二)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用例外的方式探索,交流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 2、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胜利的情感体验。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四)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公式推导的过程。(五)教具准备: 为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我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主要采用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迁移法、练习法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三、说学法: 有用地数学学习不能纯正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有:自主探索法、观察发现法、合作归纳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合作中掌握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分为四个环节来进行: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课 1、教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问学生分别是什么图形,谁能说一说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学生解放回答) 2、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了周长,那么谁能指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学生上台来指一指 3、引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既可以巩固旧知识,又为后面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做铺垫)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不用量,计算图形的周长 (1)课件出示方格纸上的图形,学生观察,说一说你发现的信息。重点让学生知道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厘米。(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的求出周长。 (3)交流自己的算法,重点让学生说清每一步的由来。

长方形周长说课稿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说课 张雪莹 说教材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2—43页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的。从课前对学生进行的前测情况看,大多数学生能够比较正确的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第一层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借助一些解题策略,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层 (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能借助公式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能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说教法 指导思想:新课标指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加深。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周长的含义及计算公式,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想象、操作、尝试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索。 本节课教师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互动探讨新知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方式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思考 上课伊始,教师创设两只小蚂蚁找食物,谁走的路程远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巩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探究周长的计算提供思考平台。 二、师生互动交流探讨新知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但方法不一,因此教师为学生提供交流探讨的机会,利用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节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说得失八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在前面“图形与几何”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意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中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二、说学情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求法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以前的知识铺垫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因此对周长的理解要通过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引导,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面向全体,尊重学生,注重发展”。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参与探索周长计算的过程。 三、说教法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现代小学数学》第五册79~80页)。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归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长方形铁丝框,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图形的纸片,火柴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2.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二、引入课题:

(出示)做这样一个长方形至少需要多长的铁丝?实际是求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出示课题。 三、展开与讨论: 先请你们试一试。(电脑出示例1) [例1]你能求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周长吗?怎样列式?(三角形逐一出示) 学生列出算式: 4+5+6=15(cm) 5+5+4=14(cm) 6+6+6=18(cm) 52+4=14(cm) 63=18(cm) 讨论:都是求三角形的周长,为什么有的只能用一种方法?而有的可以用两种方法呢? 四、探索与归纳: 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电脑出示,学生拿出学具)请你量一量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长5cm,宽3cm) 小组讨论: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怎么求?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讨论后由各组汇报得出):(1)5+3+5+3=16(cm) (2)5+5+3+3=16(cm) (3)52+32=16(cm) (4)(5+3)2=16(cm) (由电脑演示每种算式的推理过程)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优选.)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说课 XX小学 XXX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四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我将从三个大的板块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了解了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1、巩固图形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得出求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算法。 2、在研究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图形空间想象能力。并会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 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根据读讲精练教学法的理念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 3.充分运用课件、学具的辅助作用,巩固知识

4.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和个性的张扬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采用了以下学法,让学生通过自读学习、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汇报的活动,总结推导出计算公式,从而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五个环节:设疑激趣,引入新课;自读引导,探究新知;系统整理,明确算法;分层精练,巩固达标;抒发感受,心灵对话。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首先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为此课一开始我创设龟兔赛跑的情景,小兔子和小乌龟因为路线不同发生争执,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了小兔子的路线是长方形的,乌龟的路线是正方形的,那么他们的路线长短到底相不相同呢,引导学生说出:“要想知道它们的路程长短实际上就是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直接引出课题。 (二)自读引导,探究新知 1、为了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独立尝试、 小组交流、总结归纳、巩固练习五个环节。 2、自读教材根据自学指导,完成自学内容。 3、利用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独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学生真正 成为学习的主人, 4、在自主探索后,充分发挥小组学习优势,学生会得出3种算法: ①120+60+120+60=360(m) ②120×2+60×2=360(m) ③(120+60)×2=360(m) 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形周长的3个计算公式 (长+宽)×2=长方形周长 长×2+宽×2=长方形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doc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小数三上p42-43教学目标: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3、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探究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及正确计算周长教学难点:运用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同桌一份(小棒6厘米4根,4厘米8根,3厘米4根)图片若干,尺,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摆摆、想想、探究计算周长的方法(一)长方形的周长1、我们学过了那些图形?2、①你会用小棒围长方形吗?(出示长方形)真的会吗?那听清要求:一定要同桌合作,每根小棒代表长方形的一条边,围出的长方形要大小不同,看那对同桌是最佳搭档,又好又快? ②发现特别快的,让他们说说你们怎么围的这么快?为什么你用两对一样长的小棒?③量一量你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大约是几厘米?3、指名介绍你摆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大约是几厘米?教师出示学生摆出的长方形的放大图,标出长和宽的长度。4、那么要知道你围出的每个长方形的小棒的总长度是多少就是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什么?你会算吗?那么我们先来算第一个。①可以在本子上写出算式,也可以同桌合作说说算法和想法②指答算式,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摆小棒帮助理解③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些?为什么你认为它要

简便?④用自己的话说说计算正方形的方法?得出公式:(长+宽)×2⑤对这个方法还有不理解的吗?5、那就用这个方法计算另外2个长方形的周长,再出示学生的作业校对,说说想法。(二)正方形的周长1、刚才我们围了长方形,正方形你们会围吗?那就用小棒围出不同的几个正方形,开始围。2、反馈摆出的正方形的边长(说出正方形的特征)(出示放大的图)3、你们能算出围成的正方形的周长吗?选一个先算① 独立计算② 反馈说说计算方法,为什么乘于4?4哪来的?③ 计算正方形的方法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形成公式:边长×44、独立用公式计算其他的正方形的周长,板演校对。二、用用、练练、解决与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1、(出示课题)刚才我们计算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在我们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计算周长。(出示花坛)要给花坛围上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该怎么办?(量出一条长和宽,算出周长)出示长和宽,你能算了吗?3、(出示手帕)要给一块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手帕镶上花边,需要多少长的花边?4、在我们生活中你还看到过那些地方需要计算周长的?同桌讨论,再汇报。5、判断:(用手势表示“√”、“×”)(1)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周长是10+5×2=30(厘米) ()(2)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3×4=(厘米)()(3)一个长方形,长加宽的和是10厘米,周长是10×2=20(厘米) () 三、看看、算算、寻找影响周长的变化的因素1、学生用8根小棒围成正方形,周长怎么算?独立计算,再投影校对。2、如果移动两根小棒,这个图形的周长该是多长呢?为什么?3、那用这8根小棒,你能摆出普通的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