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物理解题模型

新课标高考物理解题模型
新课标高考物理解题模型

新课标高考物理解题模型

PART 1 力学模型

一、追及相遇模型

模型描述:一般为加速度较小的物体在后追加速度较大的物体,能追上的临界条件是:当二者速度相等时,恰好追上。解题关键是分析运动过程,画运动示意图,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模型示例:

1. 火车甲正以速度v 1向前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距甲d 处有火车乙正以较小速度v 2同向匀速行驶,于是他立即刹车,使火车做匀减速运动。为了使两车不相撞,加速度a 应满足什么条件?

2. 甲、乙两物体相距s ,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就保持静止不动。甲物体在前,初速度为v 1,加速度大小为a 1。乙物体在后,初速度为v 2,加速度大小为a 2且知v 1

3. 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乙车以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甲车在乙车的后面作初速度为15m/s ,加速度大小为0.5m/s 2的匀减速运动,则两车初始距离L 满足什么条件时可以使(1)两车不相遇;(2)两车只相遇一次;(3)两车能相遇两次(设两车相遇时互不影响各自的运动)。

二、斜面模型

模型描述:做好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是解题关键。基本思路就是将力分解到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的方向上,然后对这两个方向分别列平衡方程或动力学方程。常用方法有:假设法、整体法与隔离法。

模型示例:

1. 相距为20cm 的平行金属导轨倾斜放置,如图1.03,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θ,现在导轨上放一质量为330g 的金属棒ab ,它与导轨间动摩擦系数为50.0=μ,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2T 的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导轨所接电源电动势为15V ,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可按要求进行调节,其他部分电阻不计,取2

/10s m g =,为保持金属棒ab 处于静止状态,求:

(1)ab 中通入的最大电流强度为多少?

(2)ab 中通入的最小电流强度为多少?

三、挂件模型

模型描述:几段绳子(或者弹簧)共同吊着一个静止的物体,分析各绳上拉力之间的关系。方法是对结点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模型示例:

1. 图中重物的质量为m ,轻细线AO 和BO 的A 、B 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 是水平的,BO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AO 的拉力F 1和BO 的拉力F 2的大小是( )

A. θcos 1mg F =

B. θcot 1mg F =

C. θsin 2mg F =

D. θ

sin 2mg F =

2. 物体A 质量为kg m 2=,用两根轻绳B 、C 连接到竖直墙上,在物体A 上加一恒力F ,若图中力F 、轻绳AB 与水平线夹角均为?=60θ,要使两绳都能绷直,求恒力F 的大小。

3. 两个相同的小球A 和B ,质量均为m ,用长度相同的两根细线把A 、B 两球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O ,并用长度相同的细线连接A 、B 两小球,然后用一水平方向的力F 作用在小球A 上,此时三根细线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 细线恰好处于竖直方向,如图所示,如果不考虑小球的大小,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力F 的大小为( )

A. 0

B. mg

C. mg 3

D. 3

3m g 四、弹簧模型 模型描述:一是弹簧上的弹力特点,即胡克定律;另外就是和弹簧相连的物体动能与弹簧的弹性势能之间的转化。弹性绳上的拉力与弹簧上的拉力类似,区别在于,弹性绳只能拉伸产生拉力 模型示例:

1.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测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该装置是在矩形箱子的前、后壁上各安装一个由力敏电阻组成的压力传感器。用两根相同的轻弹簧夹着一个质量为

2.0kg 的滑块,滑块可无摩擦的滑动,两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压在传感器a 、b 上,其压力大小可直接从传感器的液晶显示屏上读出。现将装置沿运动方向固定在汽车上,传感器b 在前,传感器a 在后,汽车静止时,传感器a 、b 的示数均为10N (取g m s =102

/)

(1)若传感器a 的示数为14N 、b 的示数为6.0N ,求此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当汽车以怎样的加速度运动时,传感器a 的示数为零。

2. 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上端固定在O 点,下端系一个钢球P ,球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球施加一个方向向右的外力F ,吏球缓慢偏移。若外力F 方向始终水平,移动中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90

且弹簧的伸长量不超过弹性限度,则下面给出弹簧伸长量x 与cos θ的函数关系图象中,最接近的是( )

五、传送带模型

模型描述:传送带问题中涉及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物体的运动性质均有变化,物体运动过程往往减速再加速两个过程。重点注意传送带中的能量转化问题。

模型示例:

1.如图所示,物块从光滑曲面上的P 点自由滑下,通过粗糙的静止水平传送带后落到地面上的Q 点.若传送带的皮带轮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使传送带随之运动),物块仍从P 点自由滑下,则(

)

A .物块有可能不落到地面上

B .物块仍将落在Q 点

C .物块将会落在Q 点的左边

D .物块将会落在Q 点的右边

2. 如图所示,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安装有水平传送带,用水平传送带传送工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s m v /2=运送质量为kg m 5.0=的工件,工件都是以s m v /10=的初速度从A 位置滑上传送带,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

因数2.0=μ,每当前一个工件在传送带上停止相对滑动

时,后一个工件立即滑上传送带,取2/10s m g =,求:

(1)工件滑上传送带后多长时间停止相对滑动

(2)在正常运行状态下传送带上相邻工件间的距离

(3)在传送带上摩擦力对每个工件做的功

(4)每个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由于摩擦产生的内能

六、小船渡河模型

模型描述:此模型涉及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正确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是关键。 模型示例:

1. 如图所示,人用绳子通过定滑轮以不变的速度0v 拉水平面上的物体A ,当绳与水平方向成θ角

时,求物体A 的速度。

2. 一条宽度为L 的河,水流速度为水v ,已知船在静水中速度为船v ,那么:

(1)怎样渡河时间最短?

(2)若水船v v >,怎样渡河位移最小?

(3)若水船v v <,怎样渡河船漂下的距离最短?

3. 小河宽为d ,河水中各点水流速度大小与各点到较近河岸边的距离成正比,d v k kx v 04==,水,x 是各点到近岸的距离,小船船头垂直河岸渡河,小船划水速度为0v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船渡河的轨迹为曲线

B. 小船到达离河岸2

d 处,船渡河的速度为02v C. 小船渡河时的轨迹为直线

D. 小船到达离河岸4/3d 处,船的渡河速度为010v

七、平抛模型

模型描述:平抛运动模型是一种重要的模型。其处理的基本方法就是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种方法在带点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问题中也会涉及到。

模型示例:

如图所示,在一次空地演习中,离地H 高处的飞机以水平速度1v 发射一颗炮弹欲轰炸地面目标P ,反应灵敏的地面拦截系统同时以速度2v 竖直向上发射炮弹拦截. 设拦截系统与飞机的水平距离为

s ,若拦截成功,不计空气阻力,则1v 、2v 的关系应满足( )

A .1v =2v

B .1v =2v s H

C .1v =s H 2v

D .1v =2v H

s

八、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模型

模型描述:物体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往往是静摩擦力或绳的拉力提供向心力。临界条件是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或绳断裂瞬间。

模型示例:

1. 如图所示,水平转盘上放有质量为m 的物块,当物块到转轴的距离为r 时,连接物块和转轴的

绳刚好被拉直(绳上张力为零)。物体和转盘间最大静摩擦力是其正压力的μ倍,求:

(1)当转盘的角速度ωμ12=g

r 时,细绳的拉力F T 1。

(2)当转盘的角速度ωμ232=g r 时,细绳的拉力F T 2。 2. 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圆盘上,沿直径方向上放置以细线相连的A 、B 两个小物块。A 的质量为m kg A =2,离轴心r cm 120=,B 的质量为m kg B =1,离轴心r cm 210=,A 、B 与盘面间相互作用的摩擦力最大值为其重力的0.5倍,试求:

(1)当圆盘转动的角速度ω0为多少时,细线上开始出现张

力?

(2)欲使A 、B 与盘面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圆盘转动的最

大角速度为多大?(g m s =102

/)

九、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模型

模型描述:注意区别细线和杆的弹力的区别,最高点的临界问题。往往要和机械能守恒结合。

模型示例:

1.一内壁光滑的环形细圆管,位于竖直平面内,环的半径为R(比细管的半径大得多).在圆管中有两个直径与细管内径相同的小球(可视为质点).A球的质量为m1,B球的质量为m2.它们沿环形圆

管顺时针运动,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都为v0.设A球运动到最低点时,

B球恰好运动到最高点,若要此时两球作用于圆管的合力为零,那么

m1、m2、R与v0应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

2.如图所示,滑块在恒定外力作用下从水平轨道上的A点由静止出发到B点时撤去外力,又沿竖直面内的光滑半圆形轨道运动,且恰好通过轨道最高点C,滑块脱离半

圆形轨道后又刚好落到原出发点A,试求滑块在AB段运动过程中的加

速度.

十、天体运动模型

模型描述:天体运动中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是解题关键。

模型示例:

卫星做圆周运动,由于大气阻力的作用,其轨道的高度将逐渐变化(由于高度变化很缓慢,变化过程中的任一时刻,仍可认为卫星满足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下述卫星运动的一些物理量的变化正确的是:()

A.线速度减小

B. 轨道半径增大

C. 向心加速度增大

D. 周期增大

十一、双星模型

模型示例:

经过用天文望远镜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许多双星系统,通过对它们的研究,使我们对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分布情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双星系统由两个星体组成,其中每个星体的线度都远小于两星体之间的距离,一般双星系统距离其他星体很远,可以当作孤立系统来处理。现根据对某一双星系统的光度学测量确定;该双星系统中两个星体的质量分别是M和m,两者相距L,试计算该双星系统的运动周期及二者的轨道半径;

十二、碰撞模型

模型描述:碰撞过程中动量大都是守恒的。对于弹性碰撞,还要考虑到机械能守恒;而对于非弹性碰撞,机械能不守恒,碰撞前的机械能大于碰撞后的机械能。

模型示例:

1. 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A 、B ,质量都为m ,现B 球静止,A 球向B 球运动,发生正碰。已知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两球压缩最紧时的弹性势能为E P ,则碰前A 球的速度等于( ) A. m E P B. m E P 2 C. m E P 2 D. m

E P 22 2. 用轻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2kg 的A 、B 两物块都以s m v /6=的速度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为4kg 的物体C 静止在前方,如图3.03所示,B 与C 碰撞后二者粘在一起运动。求在以后的运动中,

(1)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体A 的速度多大?

(2)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多大?

(3) A 的速度有可能向左吗?为什么?

3. 如图所示,一个长为L 、质量为M 的长方形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初速度0v 从木块的左端滑向右端,设物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物块与木块达到相对静止时,物块仍在长木块上,求系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量Q 。

十三、人船模型

模型描述:人船模型也是动量守恒的应用,列方程时要注意参考系的选择问题。

模型示例:

1.如图所示,长为L 、质量为M 的小船停在静水中,质量为m 的人从静止开始从船头走到船尾,不计水的阻力,求船和人对地面的位移各为多少?

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车,上面站着一个质量为m 的人,车以v 0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前进,现在人用相对于小车为u 的速度水平向后跳出后,车速增加Δv ,则计算Δv 的式子正确的是:( )

A. mu v v M v m M -?+=+)()(00

B. )()()(000v u m v v M v m M --?+=+

C. )]([)()(000v v u m v v M v m M ?+--?+=+

D. )(0v u m v M ?--?= 十四、爆炸反冲模型

模型示例:

1.如图所示海岸炮将炮弹水平射出,炮身质量(不含炮弹)为M ,每颗炮弹质量为m ,当炮身固定时,炮弹水平射程为s ,那么当炮身不固定时,发射同样的炮弹,水平射程将是多少?

2. 在光滑地面上,有一辆装有平射炮的炮车,平射炮固定在炮车上,已知炮车及炮身的质量为M ,炮弹的质量为m ;发射炮弹时,炸药提供给炮身和炮弹的总机械能E 0是不变的。若要使刚发射后炮弹的动能等于E 0,即炸药提供的能量全部变为炮弹的动能,则在发射前炮车应怎样运动?

PART 2 电学模型

十五、电路的动态变化

模型描述:一般情况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或者是开关变化导致电路中的电流及电压变化,从而反应为电流表、电压表及各用电器的功率变化。解决的关键是牢牢掌握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模型示例:

1. 如图所示电路中,R 2、R 3是定值电阻,R 1是滑动变阻器,当R 1的滑片P 从中点向右端滑动时,

各个电表的示数怎样变化?

2. 用伏安法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伏安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回答:

(1)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各多大?

(2)图中a 点对应的外电路电阻是多大?电源此时内部热功率

是多少?

(3)图中a 、b 两点对应的外电路电阻之比是多大?对应的输出

功率之比是多大?

(4)在此实验中,电源最大输出功率是多大?

3.如图所示,R 3=6Ω,电源内阻r 为1Ω,当K 合上且R 2为2Ω时,电源的总功率为16W ,而电源的输出功率为12W ,灯泡正常发光,求:

(1)电灯的电阻及功率。

(2)K 断开时,为使灯泡正常发光,R 2的阻值应调到多少欧?

十六、电加速模型

模型描述:带点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加速问题,这类问题往往都是粒子从静止开始被加速,或者初速度方向与电场力方向相同。解决此类问题往往要从能量或电场力做功角度出发。

模型示例:

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 和b ,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a 、b 板的中央沿竖直方向各有一个小孔,带正电的液滴从小孔的正上方P 点由静止自由落下,先后穿过两个小孔后速度为v 1.现使a 板不动,保持开关S 打开或闭合,b 板向上或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相同的液滴仍从P 点自由落下,先后穿过两个小孔后速度为v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开关S 保持闭合,向下移动b 板,则v 2> v 1

B .若开关S 闭合一段时间后再打开,向下移动b 板,则v 2> v 1

C .若开关S 保持闭合,无论向上或向下移动b 板,则v 2= v 1

D .若开关S 闭合一段时间后再打开,无论向上或向下移动b 板,则v 2< v 1

十七、电偏转模型

3R

模型描述:带点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问题,这类问题粒子的初速度方向往往与电场力方向相同,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运用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即可解决此类问题,但有时也得结合动能定理。

模型示例:

如图所示,真空中水平放置的两个相同极板Y和Y'长为L,相距d,足够大的竖直屏与两板右侧相距b.在两板间加上可调偏转电压U,一束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不计重力)从两板左侧中点A以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射入电场且能穿出.

(1)证明粒子飞出电场后的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两板间的中心O点;

(2)求两板间所加偏转电压U的范围;

(3)求粒子可能到达屏上区域的长度.

十八、磁偏转模型

模型描述:带点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偏转问题。牵涉到圆心,轨道半径,速度,圆心角等的确定。说到底,这其实是平面解析几何问题。

模型示例:

1.横截面为正方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有一束速率不同的带电粒子垂直于磁场方向在ab边的中点,与ab边成30°角射入磁场,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边长为L.求这束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是多少?运动时间最长的粒子的速率必须符合什么条件?(粒子的带电量为+q、质量为m)

2.图中虚线MN是一垂直纸面的平面与纸面的交线,在平面右侧的半空间存在一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O是MN上的一点,从O点可以向磁场区域发射电量为+q、质量为m、速率为v 的粒子,粒子射入磁场时的速度可在纸面内各个方向.已知先后射入的两个粒子恰好在磁场中给定的P点相遇,P到O的距离为L.不计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求:

(1)所考察的粒子在磁场中的轨道半径;

(2)这两个粒子从O点射入磁场的时间间隔.

十九、霍尔效应

模型示例:a b

如图是电磁流量计的示意图,在非磁性材料做成的圆管道外加一匀强磁场区域,当管中的导电液体流过此磁场区域时,测出管壁上的ab两点间的电动势ε,就可以知道管中液体的流量Q——单位时m/3)。已知管的直径为D,磁感应强度为B,试推出Q与ε的关系表达式。间内流过液体的体积(s

二十、自感模型

模型示例:

1.如图所示,电阻R1=3Ω,R2=6Ω,线圈的直流电阻不计,电源电动势E=5V,内阻r=1Ω。开始时,电键S闭合,则()

A、断开S前,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零

B、断开S前,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10/3V

C、断开S的瞬间,电容器a板带上正电

D、断开S的瞬间,电容器b板带上正电

2.如图所示,电路中A、B是规格相同的灯泡,L是电阻可忽略不计的电感线圈,那么( )

A.合上S,A、B一起亮,然后A变暗后熄灭

B.合上S,B先亮,A逐渐变亮,最后A、B一样亮

C.断开S,A立即熄灭,B由亮变暗后熄灭

D.断开S,B立即熄灭,A闪亮一下后熄灭

二十一、导体棒模型

模型描述:导体棒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受到变化的安培力,因此是个典型的变加速运动。一般来说要结合动能定理。运动过程分析是关键。

模型示例:

如图甲所示,一个足够长的“U ”形金属导轨NMPQ 固定在水平面内,MN 、PQ 两导轨间的宽为L =0.50m 。一根质量为m =0.50kg 的均匀金属导体棒ab 静止在导轨上且接触良好,abMP 恰好围成一个正方形。该轨道平面处在磁感应强度大小可以调节的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ab 棒的电阻为R =0.10Ω,其他各部分电阻均不计。开始时,磁感应强度B T 0050=.。

(1)若保持磁感应强度B 0的大小不变,从t =0时刻开始,给ab 棒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使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拉力F 的大小随时间t 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求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及ab 棒与导轨间的滑动摩擦力。

(2)若从t =0开始,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从B 0开始使其以??B t

=0.20T/s 的变化率均匀增加。求经过多长时间ab 棒开始滑动?此时通过ab 棒的电流大小和方向如何?(ab 棒与导轨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二十二、交变电流模型

模型示例:

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B = 0.1T ,矩形线圈的匝数N = 100匝,边长ab = 0.2m ,

bc = 0.5m ,转动角速度ω= 100πrad/s ,转轴在正中间。试求:

(1)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该线圈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

(2)当转轴移动至ab 边(其它条件不变),再求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 二十三、变压器及远距离输电模型

模型示例:

如图所示,在绕制变压器时,某人误将两个线圈绕在图示变压器铁芯的左右两个臂上,当通以交流电时,每个线圈产生的磁通量都只有一半通过另一个线圈,另一半通过中间的臂,已知线圈1、2的匝数比为N1∶N2=2∶1,在不接负载的情况下()

A.当线圈1输入电压220 V时,线圈2输出电压为110 V

B.当线圈1输入电压220 V时,线圈2输出电压为55 V

C.当线圈2输入电压110 V时,线圈1输出电压为220 V

D.当线圈2输入电压110 V时,线圈1输出电压为110 V

物理板块模型解题思路 物理必修2平抛运动常见问题及解题思路

物理板块模型解题思路物理必修2平抛运动常见问题及解 题思路 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一种典型的曲线运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物理必修2平抛运动常见问题及解题思路,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常见问题及解题思路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复习 有的同学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结果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笔记。而在这里我要强调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应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

考、回顾,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的方法我们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步骤进行:首先不看课本、笔记,对知识进行尝试回忆,这样可以强化我们对知识的记忆。之后我们再钻研课本、整理笔记,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使对知识的掌握形成系统。 作业 在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再做作业。在这里,我们要纠正一个错误的概念:完成作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在课后安排作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二是运用课上所学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明确这两点是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作业时,一方面应该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思考,看知识是如何运用的,注意对知识进行总结。我们应时刻记着我们做题的目的是提高对知识掌握水平,切忌为了做题而做题。 质疑

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中,我们必然会产生疑难问题和解题错误。及时消灭这些学习中的拦路虎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的同学不注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其结果是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对于疑难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想办法(如请教同学、老师或翻阅资料等)解决,对错题则应该注意分析错误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错还是计算粗心致错,是套用公式致错还是题意理解不清致错等等。另外,我们还应该通过思考,逐步培养自己善于针对所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这里,我建议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疑难、错题本,专门记录收集自己的疑难问题和典型错误,这也可以为我们今后对知识进行复习提供有效的素材。 小结 学习的最后一个是对所学知识的小结。小结的常用方法是列概括提纲,将当天所学的知识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这样可以使零散的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使我们对它的理解更为深入,掌握起来更为系统。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 目录 第一章运动和力 (1) 一、追及、相遇模型 (1) 二、先加速后减速模型 (4) 三、斜面模型 (6) 四、挂件模型 (11) 五、弹簧模型(动力学) (18)

第二章圆周运动 (20) 一、水平方向的圆盘模型 (20) 二、行星模型 (23) 第三章功和能 (1) 一、水平方向的弹性碰撞 (1) 二、水平方向的非弹性碰撞 (6) 三、人船模型 (9) 四、爆炸反冲模型 (11) 第四章力学综合 (13) 一、解题模型: (13) 二、滑轮模型 (19) 三、渡河模型 (23) 第五章电路 (1) 一、电路的动态变化 (1) 二、交变电流 (6) 第六章电磁场 (1) 一、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 (1) 二、电磁流量计模型 (7) 三、回旋加速模型 (10) 四、磁偏转模型 (15)

第一章 运动和力 一、追及、相遇模型 模型讲解: 1. 火车甲正以速度v 1向前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距甲d 处有火车乙正以较小速度v 2同向匀速行 驶,于是他立即刹车,使火车做匀减速运动。为了使两车不相撞,加速度a 应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设以火车乙为参照物,则甲相对乙做初速为)(21v v -、加速度为a 的匀减速运动。若甲相对乙的速度为零时两车不相撞,则此后就不会相撞。因此,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甲车减速到与乙车车速相同时,甲相对乙的位移为d 。 即:d v v a ad v v 2)(2)(02 212 21-=-=--,, 故不相撞的条件为d v v a 2)(2 21-≥ 2. 甲、乙两物体相距s ,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就保持静止不动。甲物 体在前,初速度为v 1,加速度大小为a 1。乙物体在后,初速度为v 2,加速度大小为a 2且知v 1,说明乙物体先停止运动那么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总存在速度相等的时刻,此时两物体相距最近,根据t a v t a v v 2211-=-=共,求得 1 21 2a a v v t --= 在t 时间内

高考物理万能答题模板汇总

2019高考物理万能答题模板汇总 高考物理万能答题模板(一) 题型1〓直线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题型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 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题型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题型4〓抛体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思维模板:(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 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 题型5〓圆周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圆周运动问题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板块模型解题基本思路

高中物理基本模型解题思路 ——板块模型 (一)本模型难点: (1)长板下表面是否存在摩擦力,摩擦力的种类;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如滑动摩擦力,N F 的计算 (2)物块和长板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摩擦力的种类: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3)长板上下表面摩擦力的大小。 (二)在题干中寻找注意已知条件: (1)板的上下两表面是否粗糙或光滑 (2)初始时刻板块间是否发生相对运动 (3)板块是否受到外力F ,如受外力F 观察作用在哪个物体上 (4)… (5)初始时刻物块放于长板的位置 (6)长板的长度是否存在限定 一、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放置一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长板,一质量为m 的物块,以速度0v 从长板的一段滑向另一段,已知板块间动摩擦因数为μ。 首先受力分析: 对于m :由于板块间发生相对运动,所以物块所受长板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 即: ?????===m N N ma f F f mg F 动 动μ g a m μ= (方向水平向左) 由于物块的初速度向右,加速度水平向左,所以物块将水平向右做匀减速运动。 对于M :由于板块间发生相对运动,所以长板上表面所受物块向右的滑动摩擦力,但下表面由于光滑不受地面作用的摩擦力。 即: 动 f N F N F 'Mg

) ?????==+='M N N N Ma f F f F Mg F 动 动μ M mg a M μ= (方向水平向右) 由于长板初速度为零,加速度水平向右,所以物块将水平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假设当M m v v =时,由于板块间无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板块间的滑动摩擦力会突然消失。则物块和长板将保持该速度一起匀速运动。 关于运动图像可以用t v -图像表示运动状态: ! 公式计算: 设经过时间 t 板块共速,共同速度为共v 。 由 共v v v M m == 可得: m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t a v v m -=0共 M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t a v M M = 可计算解得时间: t a t a v M m =-0 物块和长板位移关系: v v

高中典型物理模型及解题方法

高中典型物理模型及方法(精华) ◆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 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 记住:N= 21 12 12 m F m F m m ++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 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F 2 12m m m N += 讨论:①F 1≠0;F 2=0 122F=(m +m )a N=m a N= 2 12 m F m m + ② F 1≠0;F 2≠0 N= 211212 m F m m m F ++ (20F =就是上面的情况) F=2 11221m m g)(m m g)(m m ++ F=122112m (m )m (m gsin )m m g θ++ F=A B B 12 m (m )m F m m g ++ F 1>F 2 m 1>m 2 N 1

N 5对6=F M m (m 为第6个以后的质量) 第12对13的作用力 N 12对13=F nm 12)m -(n ◆2.水流星模型(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典型的变速圆周运动) 研究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情况,并且经常出现临界状态。(圆周运动实例) ①火车转弯 ②汽车过拱桥、凹桥 3 ③飞机做俯冲运动时,飞行员对座位的压力。 ④物体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汽车在水平公路转弯,水平转盘上的物体,绳拴着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绕绳的一端旋转)和物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翻滚过山车、水流星、杂技节目中的飞车走壁等)。 ⑤万有引力——卫星的运动、库仑力——电子绕核旋转、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重力与弹力的合力——锥摆、(关健要搞清楚向心力怎样提供的) (1)火车转弯:设火车弯道处内外轨高度差为h ,内外轨间距L ,转弯半径R 。由于外轨略高于内轨,使得火车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F 合提供向心力。 为转弯时规定速度)(得由合002 0sin tan v L Rgh v R v m L h mg mg mg F ===≈=θθR g v ?=θtan 0 (是内外轨对火车都无摩擦力的临界条件) ①当火车行驶速率V 等于V 0时,F 合=F 向,内外轨道对轮缘都没有侧 压力 ②当火车行驶V 大于V 0时,F 合F 向,内轨道对轮缘有侧压力,F 合-N'=R 2 m v 即当火车转弯时行驶速率不等于V 0时,其向心力的变化可由内外轨道对轮缘侧压力自行调节,但调节程度不宜过大,以免损坏轨道。火车提速靠增大轨道半径或倾角来实现 (2)无支承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受力:由mg+T=mv 2/L 知,小球速度越小,绳拉力或环压力T 越小,但T 的最小值只能

高中物理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

高中物理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一定要收藏! 高中状元计划今天 高中物理考试常见的类型无非包括以下16种,今天为同学们总结整理了这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同时介绍给大家高考物理各类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供各类试题的答题模版,飞速提升你的解题能力,力求做到让你一看就会,一想就通,一 题型1:直线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题型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

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 (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 (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题型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思维模板: (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题型4:抛体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高中常用物理模型及解题思路

高中常用物理模型及解题思路 ◆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 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 记住:N= 211212 m F m F m m ++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 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F 2 12m m m N += 讨论:①F 1≠0;F 2=0 122F=(m +m )a N=m a N= 2 12 m F m m + ② F 1≠0;F 2≠0 N= 211212 m F m m m F ++ (20F =就是上面的情 况) F=211221m m g)(m m g)(m m ++ F=122112 m (m )m (m gsin )m m g θ++ F=A B B 12 m (m )m F m m g ++ F 1>F 2 m 1>m 2 N 1

高考历史万能公式

高考历史万能公式 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如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②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③尼德兰人民与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矛盾④加尔文教与天主教矛盾等等。 6、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如王安石变法: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二、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 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完整版)高中物理滑块-板块模型(解析版)

滑块—木板模型 一、模型概述 滑块-木板模型(如图a),涉及摩擦力分析、相对运动、摩擦生热,多次互相作用,属于多物体多过程问题,知识综合性较强,对能力要求较高,另外,常见的子弹射击木板(如图b)、圆环在直杆中滑动(如图c)都属于滑块类问题,处理方法与滑块-木板模型类似。 二、滑块—木板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1.通过受力分析判断滑块和木板各自的运动状态(具体做什么运动); 2.判断滑块与木板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滑块与木板存在相对运动的临界条件是什么? ⑴运动学条件:若两物体速度或加速度不等,则会相对滑动。 ⑵动力学条件:假设两物体间无相对滑动,先用整体法算出共同加速度,再用隔离法算出其中一个物体“所需要”的摩擦力f;比较f与最大静摩擦力f m的关系,若f > f m,则发生相对滑动;否则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3. 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 4. 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特别注意滑块和木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位移. 5. 计算滑块和木板的相对位移(即两者的位移差或位移和); 6. 如果滑块和木板能达到共同速度,计算共同速度和达到共同速度所需要的时间; 7. 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是什么? 当木板的长度一定时,滑块可能从木板滑下,恰好滑到木板的边缘达到共同速度(相对静止)是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 【典例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如下图所示)()

(完整版)高中物理模型解题

高中物理模型解题 模型解题归类 一、刹车类问题 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即停止运动,加速度a突然消失,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其实际运动时间。如果问题涉及到最后阶段(到速度为零)的运动,可把这个阶段看成反向、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题1】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地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轮胎跟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刹车线长是14m,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是否超过事故路段的最高限速50km/h? 【题2】一辆汽车以72km/h速率行驶,现因故紧急刹车并最终终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则从开始刹车经过5秒汽车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二、类竖直上抛运动问题 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到速度为零后,反向做匀加速运动,加速过程的加速度与减速运动过程的加速度相同。此类问题要注意到过程的对称性,解题时可以分为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也可以取整个过程求解。 【题1】一滑块以20m/s滑上一足够长的斜面,已知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则经过5秒滑块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题2】物体沿光滑斜面匀减速上滑,加速度大小为4m/s2,6s后又返回原点。那么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开始沿斜面上滑时的速度为12m/s B物体开始沿斜面上滑时的速度为10m/s C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位移是18m D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位移是15m 三、追及相遇问题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时,由于二者速度关系的变化,会导致二者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出现追及相撞的现象。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运动时,会出现相遇的现象。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两者的位移关系,即抓住:“两物体同时出现在空间上的同一点。分析方法有:物理分析法、极值法、图像法。常见追及模型有两个:速度大者(减速)追速度小者(匀速)、速度小者(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匀速)、 1、速度大者(减速)追速度小者(匀速):(有三种情况)

高考物理压轴题常用解题方法例析09-12

高考物理压轴题常用解题方法例析 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221400) 张统勋 高考压轴题每年题目翻新,亮点较多,是参加高考的学子们感到较棘手的题目。但通过对近几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习题的总结、分析,我们可明显看出,压轴题较多使用的解题方法是以下两种:微元法和数列递推求和的方法;且试题难度较大的一问均与这两种方法的一种有所涉及。因而值得对涉及这两种方法的相关考题进行考前回顾,并对相关题目加强训练。 (2007年的第18题也是应用微元法的习题)。 一、微元法在物理考题中的应用 微元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高中物理教材中从高一就开始有所渗透这方面的内容,如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课本“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一节,其中位移公式的推导就是利用了微元的思想。 用微元法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用我们熟悉的物理规律迅速地加以解决,使所求的问题简单化。因而近年高考物理试题特别青睐于对这方面方法的应用与考查,江苏高考近年连续在高考的压轴题或倒数第二题中涉及到微元法的应用解题,如2008年的最后一道压轴题、2007年高考的倒数第2题、2006年的最后一道压轴题。 对于微元法,我们在使用处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求解。使用此方法会加强我们对已知规律的再思考,从而引起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和提高能力的作用。 高考题回顾: 1.(2008·江苏高考15题)如图所示,间距为L 的两条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导轨光滑且电阻忽略不计.场强为B 的条形匀强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磁场区域的宽度为d 1,间距为d 2.两根质量均为m 、有效电阻均为R 的导体棒a 和b 放在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 (设重力加速度为g ) (1)若a 进入第2个磁场区域时,b 以与a 同样的速度进入第1个磁场区域,求b 穿过第1个磁

高考物理板块模型典型例题+答案

1.(8分)如图19所示,长度L=1.0m的长木板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A的质量m1=1.0kg,A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04.在A的右端有一个小物块B(可视为质点).现猛击A左侧,使A瞬间获得水平向右的 速度υ=2.0m/s.B的质量m=1.0kg,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6.取 0 2 2 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B在A上相对A滑行的最远距离; (2)若只改变物理量υ、μ02中的一个,使B刚好从A上滑下.请求出改 变后该物理量的数值(只要求出一个即可). v0 B A L 图19 2、(8分)如图13所示,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M=4.0kg、长 度L=2.0m的木板,在F=8.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v0=2.0m/s的速度向右 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将质量m=1.0kg的物块(物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 木板最右端.(g=10m/s2) (1)若物块与木板间无摩擦,求物块离开木板所需的时间;(保留二位有效 数字) (2)若物块与木板间有摩擦,且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求将物 块放在木板上后,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停止运动。 3.(2009春会考)(8分)如图15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块木板,质量 M=1.0kg,长度L=1.0m.在木板的最左端有一个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1.0kg.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0.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起对小滑块施加一个F=8.0N水平向右的恒力,此后小滑块将相对木板滑动. (1)求小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 (2)假设只改变M、m、μ、F中一个物理量的大小,使得小滑块速度总是木板速度的2倍,请你通 过计算确定改变后的那个物理量的数值(只要 m F 提出一种方案即可). M 图15

物理解题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物理解题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1、正交分解法 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研究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及其对运动的影响,既好操作,又便于计算。 2、画图辅助分析问题的方法 分析物体的运动时,养成画v-t图和空间几何关系图的.习惯,有助于对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分析。 3、平均速度法 处理物体运动的问题时,借助平均速度公式,可以降二次方程为一次方程,以简化运算,极大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4、巧用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阶段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是高考中永恒不变的热点,至少应做到在以下三种情况中的熟练应用:重力场中竖直平面内光滑轨道内侧最高点临界条件,地球卫星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5、回避电荷正负的方法 在电场中,电荷的正负很容易导致考生判断失误,在下列情景中可设法回避:比较两点电势高低时,无论场源电荷的正负,只需记住“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比较两点电势能多少时,无论检验电荷的正负,只需记住“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6、“大内小外”

在电学实验中,选择电流表的内外接,待测电阻比电流表内阻大很多时,电流表内接;待测电阻比电压表内阻小很多时,电流表外接。 7、针对选择题常用的方法 ①特殊值验证法:对有一定取值范围的问题,选取几个特殊值进行讨论,由此推断可能的情况以做出选择。 ②选项代入或选项比较的方法:充分利用给定的选项,做出选择。 ③半定量的方法:做选择题尽量不进行大量的推导和运算,但是写出有关公式再进行分析,是避免因主观臆断而出现错误的不二法门,因此做选择题写出物理公式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物理基本性质 物理学是人们对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和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这种运动和转变应有两种。一是早期人们通过感官视觉的延伸;二是近代人们通过发明创造供观察测量用的科学仪器,实验得出的结果,间接认识物质内部组成建立在的基础上。物理学从研究角度及观点不同,可大致分为微观与宏观两部分:宏观物理学不分析微粒群中的单个作用效果而直接考虑整体效果,是最早期就已经出现的;微观物理学的诞生,起源于宏观物理学无法很好地解释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原子光谱等新的实验现象。它是宏观物理学的一个修正,并随着实验技术与理论物理的发展而逐渐完善。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万能公式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万能公式 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如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②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③尼德兰人民与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矛盾④加尔文教与天主教矛盾等等。 6、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高考物理板块模型典型例题+答案

1.(8分)如图19所示,长度L = 1.0 m 的长木板A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A 的质量m 1 = 1.0 kg ,A 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 0.04.在A 的右端有一个小物块B (可视为质点).现猛击A 左侧,使A 瞬间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υ0 = 2.0 m/s .B 的质量m 2 = 1.0 kg ,A 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 0.16.取重力加速度g = 10 m/s 2. (1)求B 在A 上相对A 滑行的最远距离; (2)若只改变物理量υ0、μ2中的一个,使B 刚好从A 上滑下.请求出改变后该物理量的数值(只要求出一个即可). 2、(8分)如图13所示,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M=4.0kg 、长 度L=2.0m 的木板,在F=8.0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v 0=2.0m/s 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将质量m=1.0kg 的物块(物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木板最右端.(g=10m/s 2) (1)若物块与木板间无摩擦,求物块离开木板所需的时间;(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若物块与木板间有摩擦,且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求将物块放在木板上后,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停止运动。 3.(2009春会考)(8分)如图15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块木板,质量M = 1.0 kg ,长度L = 1.0 m .在木板的最左端有一个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 = 1.0 kg .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30.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起对小滑块施加一个F = 8.0 N 水平向右的恒力,此后小滑块将相对木板滑动. (1)求小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 (2)假设只改变M 、m 、μ、F 中一个物理量的大小,使得小滑块速度总是木板速度的2倍,请你通过计算确定改变后的那个物理量的数值(只要提出一种方案即可). B A v 0 L 图19 m M F 图15

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及分析

高三物理总复习 专题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 方法概述 高考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考查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的高中物理学习思想.每年各地的高考题为了避免雷同而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但又总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可粗略地总结如下: (1)选择题中一般都包含3~4道关于振动与波、原子物理、光学、热学的试题. (2)实验题以考查电路、电学测量为主,两道实验小题中出一道较新颖的设计性实验题的可能性较大. (3)试卷中下列常见的物理模型出现的概率较大: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包含子弹射入)、带电粒子的加速与偏转、天体问题(圆周运动)、轻绳(轻杆)连接体模型、传送带问题、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 高考中常出现的物理模型中,有些问题在高考中变化较大,或者在前面专题中已有较全面的论述,在这里就不再论述和例举.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等在高考中的地位特别重要,本专题就这几类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和强化训练;传送带问题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也较大,而且解题思路独特,本专题也略加论述. 热点、重点、难点 一、斜面问题 在每年各地的高考卷中几乎都有关于斜面模型的试题.如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25题、北京理综卷第18题、天津理综卷第1题、上海物理卷第22题等,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14题、全国理综卷Ⅱ第16题、北京理综卷第20题、江苏物理卷第7题和第15题等.在前面的复习中,我们对这一模型的例举和训练也比较多,遇到这类问题时,以下结论可以帮助大家更好、更快地理清解题思路和选择解题方法. 1.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匀速下滑时,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 tan θ. 图9-1甲 2.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 (1)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面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 (2)加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3)减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 3.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乙所示)匀速下滑时,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m上加上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在m停止前)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依然为零(见一轮书中的方法概述). 图9-1乙 4.悬挂有物体的小车在斜面上滑行(如图9-2所示): 图9-2 (1)向下的加速度a=g 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垂直于斜面; (2)向下的加速度a>g 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上; (3)向下的加速度a<g sin θ时,悬绳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下. 5.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速度v0平抛一小球(如图9-3所示): 图9-3 (1)落到斜面上的时间t= 2v0tan θ g ; (2)落到斜面上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恒定,且tan α=2tan θ,与初速度无关; (3)经过t c= v0tan θ g 小球距斜面最远,最大距离d= (v0sin θ)2 2g cos θ . 6.如图9-4所示,当整体有向右的加速度a=g tan θ时,m能在斜面上保持相对静止. 图9-4 7.在如图9-5所示的物理模型中,当回路的总电阻恒定、导轨光滑时,ab棒所能达到的稳定速度v m= mgR sin θ B2L2 .

初中语文万能答题公式完整版

初中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语文成绩为啥从来不低于130 全靠这套万能答题公式 第一,语文的重中之重:作文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一篇二十五,从来都写偏。”开个小玩笑啊,现实生活中很多同学都认为,作文是语文最难的地方,拿个35分就正常了,殊不知,别人轻飘飘就超了您十几分,而一个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前半部分一般考得都不会太差,因为他有了语文语感,找到了考语文的感觉。其实,写高考语文作文都是有“套路”的,就像写英语作文一样。 首先,必须增大您的阅读量,《读者》、《疯狂阅读》、《意林》、《青年文摘》等等,您以为我是让你看小说吗?不不,这只是在你学习太累需要放松的时间看,占用的是你玩手机、化妆、看电影的时间,看完之后必须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能写到作文里的句子原封不动的摘抄到摘抄本上,注意字体美观,不然下次自己看都会觉得辣眼睛。还有一个必须要看的要背的内容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等等这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物的颁奖词,这个很重要,找一些有最近的具有代表性又没有用的太泛滥的人的颁奖词,剪贴或者摘抄到摘抄本上,语文早读的时候抱着摘抄本,每天读一遍,然后写作文的时候,这些摘抄笔记就在脑海中意义闪过,总有几个符合主题的句子当论据。这个摘抄本,就是你语文作文决胜必备的秘籍。 还有几个注意事项:

第一,作文议论文论据提倡古今中外,记得“古”一定要语言优美具有诗意,且不能用太过泛滥的人物,“今”一定要新,就用那些颁奖词,“外”可以不用,用的话就用伟人。 第二,字体工整,平时做摘抄就可以顺便练字,工整优美的字体相当加分。 第三,收尾呼应,避免虎头蛇尾。每次考试认真写一篇作文,您真的会发现作文都是套路,然后您就固定了那几个句子和事例,甚至有时候原封不动的用了一遍又一遍,这个时候您就升华了,别说这些“套路”抹灭了你的创作才能,不好意思,考场上那一个小时的时间完全不够您的发挥,正所谓“会背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偷”。 本人整个高中共积攒了四个摘抄本,传给我的弟弟后,轻飘飘把他的语文作文提升到40分以上。 第二,阅读题 阅读题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语文做题都有这种感觉,认认真真做的还没别人蒙的准,怎么做都不能十拿九稳自己是对的,不像数学物理,会就是会,不会连蒙都不会蒙。

2020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 动量守恒多种模型的解题思路(教师版)

动量守恒多种模型的解题思路 1.(碰撞模型)甲、乙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甲球的动量是p 1=5 kg·m/s ,乙球的动量是p 2=7 kg·m/s ,当甲球追上乙球发生碰撞后,乙球的动量变为p 2′=10 kg·m/s ,设甲球的质量为m 1,乙球的质量为m 2,则m 1、m 2的关系可能是( ) A .m 1=m 2 B .2m 1=m 2 C .4m 1=m 2 D .6m 1=m 2 【答案】 C 【解析】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可知碰后甲球的动量p 1′=2 kg·m/s 。由于是甲追碰乙,碰撞前甲的速度大 于乙的速度,有>,可得m 2>m 1;碰撞后甲的速度不大于乙的速度,有≤,可得m 2≤5m 1。碰撞p 1m 1p 2m 275p 1′m 1p 2′m 2后系统的动能不大于碰前系统的动能,由E k =可知+≤+,解得m 2≥m 1,联立得p 2 2m p 1′22m 1p 2′22m 2p 212m 1p 22m 2177m 1≤m 2≤5m 1,C 正确。 1772.(碰撞模型综合)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A 点固定一半径R =0.2 m 的竖直光滑圆弧轨道,底端有一小孔。在水平面上距A 点s =1 m 的B 点正上方O 处,用长为L =0.9 m 的轻绳悬挂一质量M =0.1 kg 的小球甲,现将小球甲拉至图中C 位置,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θ=60°。静止释放小球甲,摆到最低点B 点时与另一质量m =0.05 kg 的静止小滑块乙(可视为质点)发生完全弹性碰撞。碰后小滑块乙在水平面上运动到A 点,并无碰撞地经过小孔进入圆轨道,当小滑块乙进入圆轨道后立即关闭小孔,g =10 m/s 2。 (1)求甲、乙碰前瞬间小球甲的速度大小; (2)若小滑块乙进入圆轨道后的运动过程中恰好不脱离圆轨道,求小滑块乙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 【答案】(1)3 m/s (2)0.3或0.6 【解析】(1)小球甲由C 到B ,由动能定理得:Mg (L -L cos θ)=Mv ,122 0解得v 0=3 m/s 。 (2)甲、乙发生完全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 0=Mv 1+mv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