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吧,海鸥》导学案

《飞吧,海鸥》导学案
《飞吧,海鸥》导学案

7.《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反复朗诵,感受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 把握散文诗的思想感情。 3. 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自主学习 1. 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积累。 (1 )作家简介 泰戈尔(1861年一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 义者。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新月集》、《文明的危机》等。 冰心(1900年10月5 日- 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1]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 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并蒂()匿 ()笑祷()告菡萏() 徘徊()荫()蔽攲()斜姊()妹 罗摩()衍()那分歧() 2?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填空。 泰戈尔(1861 —1941) , ________ 、文学家,1913年获__________ 奖,著有诗集《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等。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 ___________ ,原名 _______ ,选自_________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 、 _________ 等。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语气。听读课文朗诵。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金色花》 1 ?《金色花》中的孩子与母亲嬉戏,表现了孩子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2?《金色花》结尾写道:“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句话是如何体现母爱的?

诗经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高一语文《诗经》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六义”及现实主义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学习重点】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采薇》中“赋”的艺术表现手法并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1.《诗经》概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2.诗经“六义”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又叫国风,共160篇,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是从周南、召南、邶、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离骚》历史上并称“风骚”。 ②雅,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①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敷陈”指叙事,“直言”指照直说。 ②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③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3.关于诵读节奏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郭沫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节奏又叫节拍、音步、音尺、音节、顿,在诗歌中是由可以较量的语音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地重复形成的。四言诗的节奏,是“二二”节拍,读诗要读出句内的小停顿。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等三个节拍。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意切分。 二、赏析《氓》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正字音。 氓.()蚩蚩 ..()愆.期()将.子无怒()垝垣 ..()尔筮.() 咎.言()犹可说.也()陨.()于嗟 ..()汤.汤() 自我徂.尔()罔.极()渐.车帷裳.()夙.兴夜寐()靡.室劳矣() 咥.其笑矣()隰.则有泮() 2.理顺思路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划分文章结构。 (二)合作探究 1.分析人物形象 ①分析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②分析氓的人物形象。

24、《诗经》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科目:九年级语文(下)学案课题:24 、《诗经》两首 时间:年月日总课时序号:主备人:授课人:课型:新授课 1、《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2、“风”“雅”“颂”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颂扬为主,共40篇。 3、“赋、比、兴”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赋”:铺陈直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其语言生动传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飞吧海鸥

飞吧海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 2、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情感目标:理解人的自然界动物的关系,让学生懂得如何关爱动物。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友人和小海鸥之间的默契。 2.理解友人和小海鸥之间深厚的友谊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让学生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的第一段。 3.谈话导入:同学们,如此漂亮可爱的小海鸥,你们想和它成为好朋友吗?那么就让我们先来看看友人是怎样做到的。 二、品读课文,体会“深厚情谊”。 导读: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一般会经历“相识---相知---相爱”三个阶段,才能由陌生变成朋友,最后成为好友。那么人和动物是否也是如此呢? (一)相识 1.即将认识的双方是谁?指名回答。(一个是漂亮可爱的小海鸥,一个是一位作家) 2.他们是在什么地点认识的?(海边小楼窗台) 3.双方给对方的感觉如何? 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4.讨论:人和动物成为朋友的前提是什么?(平等) (二)相知 1.友人和小海鸥是如何相互了解而成为朋友的?他们都为对方做过什么? 2.请同学们找出他们各自的行为并画出来,读一读,互相讨论。 3.学习重点词句: (1)“友人和这只小海鸥结下了友情,常常为它留一勺清清的淡水,一盘青色的鲜虾,任它自来自去。他有时还把海鸥托在手心上喂食。”抓住“常常、自来自去、托在手心上喂食”感悟友人对海鸥亲人般的关爱。 (2)“那小海鸥呢,也仿佛和他有着一种默契(qì),当他埋头工作的时候,就在窗台上用嘴巴梳理着自己的羽毛,用光闪闪的小眼睛瞧着他。”理解:什么叫默契? (3)“?它飞得多自在呀!?友人微微地笑着说。 ?它并没有受到伤害,还在飞呢!?友人无比兴奋地说。”抓住“微微地笑、无比兴奋”体会友人发自内心的对海鸥飞翔的欣赏。 (4)“友人什么也没说,但从他霍然而起,绕室徘徊中,我知道他在担心。”抓住“霍然而起,绕室徘徊”理解感悟友人内心深处对海鸥安危的牵挂和担心。 (5)“我不知它经历了什么:是风雨的侵袭,是雷电的恫吓,还是恶 浪的阻拦?”抓住“是……是……还是……”体会海鸥那不畏凶险、顽强抗争的精神和能力,并练习说话。 4.小组汇报交流成果,感悟友人情感,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释疑。 5.讨论:友人和小海鸥是如何成为朋友的?(信任) (三)相爱 1.自由读,思考:我为什么建议友人把海鸥留在笼子里?如果这样做,留下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2.深入体会“它属于大海!”的含义。 (1)友人很喜欢海鸥,可他为什么又说“它属于大海”?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因为它属于大自然而不属于友人;因为它只有在大海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自由;因为不对它的行为进行干扰,是对它最好的关爱……)(2)友人的心愿是什么?(联系课题“飞吧,海鸥”)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引读课题,再一次走进友人的心,感悟友人的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诗经二首 导学案

《诗经》二首 1、《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2、“风”“雅”“颂”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颂扬为主,共40篇。 3、“赋、比、兴”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赋”:铺陈直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其语言生动传神,并时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交流点拨】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2、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交流点拨】第一节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第二、三节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第四、五节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3、《关雎》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交流点拨】《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 知识点一:圆柱的认识 (1)底面: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2)侧面:圆柱周围的面是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3)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注:圆柱有无数条高 (4)侧面展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 长方形的是圆柱的高。 知识点二: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侧面积:圆柱侧面展开后长方形的面积。 (2)侧面积公式: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 (3)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4)表面积计算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两个底面积 知识点三:圆柱的体积 (1) 定义: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的体积。 ⑵ 计算公式: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X高 随堂练习: 一.圆柱的表面积 1. 求下面圆柱体的表面积 (1) 底面半径是3 厘米,高是10厘米

(2)底面直径是2 米,高是底面直径的倍 ⑶底面周长是,咼是(n取) 2.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厘米,高是5 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n取)? 3.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分米,咼是6 分米,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n取)? 4.把一段长12 分米的圆木锯成3 段,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分米,求原来圆木的表面积?

5.一个圆柱形油桶的底面直径是4分米,高是6分米,做一个这样的 油桶(无盖)至少需要多少铁皮? 6.把一段圆柱木料经过底面直径沿高切成两块,它的切面是一个面积为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原来圆柱体表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n 取)? 二.圆柱的体积 1.求下列圆柱的体积(n取): (1)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0cm (2)底面积是平方厘米,高分米: (3)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底面直径的今倍: 2.一个圆柱形粮仓,底面直径是2 米,高米,每立方米空间可以装小 麦750千克,这个粮仓可以装小麦多少千克(n取)?

散文诗二首第二课时学案导学案教学案

夏津实验中学课型:新授主备人:韩明坤审核人:班级:姓名:日期:序号:() 7散文诗二首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一)明确目标: 1.学习目标: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3)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学习重难点: 3.知识链接: 冰心(1900-1999),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 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二)自主探究 A.基础扫描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花瑞: 莲蓬: 烦闷: 菡萏: 亭亭: 适意: 徘徊: 遮拦: 荫蔽: B.探究文本。 1.找出文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心灵感受? 2.“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为什么会深深的受了感动,是我看到了什么?还 是想到什么? 3.课文重点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作者的心情有没有变化?请找出变化过程。 4.重点研读最后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 “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2)如何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3)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三、训练达标 任务要求:在规定时间独立完成,书写认真,专心做题。 ⒈《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原名(),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等。 ⒉文字游戏:请你试一试,完成由“房子”和“茶”,“月亮”和“花”的联想。 房子→(),(主人)→(),()→茶 月亮→(),(太阳)→(),(大地)→(),(花园)→花 ⒊吐漏心声 例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蔽天空下的荫蔽。 母亲啊,你是_____,我是_____,______除了你,________。 母亲,你是_____,我是_____,_______除了你_______。 反思:

《诗经二首》学案

课题:12《诗经二首》学案 (第一课时) 姓名 学号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本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体会本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检查预习】 1.朗读诗歌,圈点诗歌的生字词。 雎鸠( ) 窈窕( ) 逑( ) 荇( ) 寤寐( ) 芼( ) 2.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①关关: ②洲: ③窈窕: ④逑: ⑤寤寐:。 ⑥思服: ⑦悠哉悠哉: ⑧芼: (2)词类活用。 ①琴瑟友.之( ) ②钟鼓乐.之( ) (3)古今异义。 左右流. 之 古义: 今义: 3.《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本来只称《 》,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 的诗歌305篇,也称“ ”。 《诗经》分为 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 。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 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 为主;“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 为主,共40篇。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达,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 ”。 “赋”: 的意思。 【整体感知】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3.全诗共三个小节,每小节讲的内容是什么?4.《关雎》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作业布置】 预习第二课时学案;背诵课文及重点字词。 课题:12《诗经二首》学案 (第二课时) 班级姓名学号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本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体会本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检查预习】 1.朗诵诗歌,圈点诗歌中的生字词。 蒹葭( ) 溯洄( ) 晞( ) 湄( )跻( ) 坻( ) 涘( ) 沚( ) 2.解释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1)重点词语。 ①蒹葭:②苍苍: ③溯洄:④溯游: ⑤晞:⑥阻: ⑦跻:⑧采采:

人教版七年级上《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一、知识与能力: 1、把握诗文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2、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把握诗文感情。 2、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语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 感染。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品味诗歌语言,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2、把握诗文感情基调,通过诵读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妈妈的吻》,创设教学情境。)我们课前 听的这首歌是流行于我少年时代的一首歌曲, 20 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你能听出歌中蕴涵的 感情吗?(学生回答) 歌曲既唱出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 亲的深情的倾诉,这种真切的母子深情不会因为时空流转而

改变,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散文诗两首》,接受一次更美的亲情洗礼吧! 二、明确学习内容:师生同学《金色花》,学生自主学习《荷叶母亲》。 三、学习《金色花》 (一)整体感知 读一读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散文诗,并思考感情基调。 2、勾画字词,查助学资料解决。 、” 、” 说一说 说说透过精美的语言文字所看到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概 括明确文章描绘的五幅画面。 (二)精读课文 1、朗读活动一:读出人物形象。议一议: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人物的言行中感受人物形象,然后说说读出一个怎样的妈妈和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朗读之后探究人物形象,以 “我读出了一个的妈妈(孩子),你看(听)”的形式说话。 (结合文章的具体情景和相关语句进行说明) 2、朗读活 动二:读出诗歌情感。

飞吧海鸥教案

6、飞吧海鸥 【教学目标】 1.会认“歇、仿、佛”等生字,会写“临、抹、乖、勺”等生字,掌握“面临、一抹、乖巧、斩钉截铁”等词语。 2、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和自然界动物的关系,让学生懂得如何关爱动物。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和自然界动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写字本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海鸥在大海上翱翔的视频,学生说观看的感受。老师及时引导:我们人类该如何与这些自然界中的生灵交往哪?《飞吧,海鸥》这篇课文会给我们以启发。 二、自主预习,合作探究 1、通过自学,你认识了下面的字,能给它们写出音节并组词吗? 歇()()仿()() 佛()()愉()() 勺()()测()() 概()()斩()() 截()()漆()() 2、通过自学,你可以写出下面的词语吗? miàn lín yìmǒguāi qiǎo fǎng fúhuān yúyìsháo ()()()()()() dàn shuǐweìshích?n m?qīdài shǔyúzhǎn dīng ji?tiě ()()()()() () 3.为下面的词找到它们的近义词吧 欢愉()仿佛()眺望() 嬉戏()寻觅()踪影() 大概()霍然()恫吓() 4.《飞吧,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与()之间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界动物的()之情。 三、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读生字,口头组词。 歇仿佛愉勺测概斩截漆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仿佛(f?fú)眺望(yáo tiào)恫吓(t?ngxiàd?ngha)默契(qìqia)徘徊(huái huí)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庖丁解牛》导学案(含答案)-最新教学文档

《庖丁解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把握文章内容,理解庄子寓言的本意; 3.欣赏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 2.理解庄子寓言的本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人论世 1.庄子其人 庄子,名,字子休,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为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附近)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学派”。曾经做过漆园吏。他可能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生活贫苦,学问渊博,善于辩论,他的著作辑入《庄子》一书,现存33篇。该书由后人整理为“”“”“”三部分。一般认为“”为庄周所作。《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2.写作背景

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原意是讲养生之道。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回避矛盾,寻求解脱,就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这反映了没落阶级消极遁世的思想。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 3.文体知识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大多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结构简单,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中国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内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二、疏通文意 1.诵读全文,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庖.( )丁所踦.( ) 砉.( )然騞.( )然 大郤.( ) 大窾.(. ) 肯綮.( ) 大车瓜.( ) 发硎.( ) 怵.( )然讠桀.( )然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并标记疑难。(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2)良.庖岁更刀,割也() (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4)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5)膝之所踦.() (6)新发于硎.()

诗经两首导学案 (1)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编号:gswhywbx2----04 文华高中高一语文必修2 《诗经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王安章审核人:聂文嘉编制时间:2016年11月24日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3、背诵并能默写诗歌。 重点难点 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背诵并能默写诗歌。 学习方法 诵读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到现代的 新诗,可谓源远流长,星汉灿烂。而《诗经》中的作品,以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涵,新颖而独特的艺术形式,真挚充沛的感情,淳朴自然的风格,多种多样的手法,生动 优美的语言,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辉煌。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两千多年前的古诗, 品一品这遥远的绝响。 二、知识链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 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颂扬为主,共40篇。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 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铺陈直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语言生动传神,并时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 三、自主学习 1、诵读诗歌,疏通词句。 2、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并准确地朗读诗歌。 郭沫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节奏又叫节拍、音步、音尺、音节、顿,在诗歌 中是由可以较量的语音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地重复形成的。四言诗的节奏,是 “二二”节拍,读诗要读出句内的小停顿。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 等三个节拍。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3、概括两首诗每章的内容。 (1)《氓》: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第五章,补 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2)《采薇》: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 思归之情。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 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 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 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第六章, 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 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 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 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四、合作探究 1、《氓》女主人公有着怎样的思想性格? (1) 痴情: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不见复关,泣涕连连;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2) 温柔体贴,迁就男子: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3) 朴实,纯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4) 对待婚姻很慎重:非我愆期,子无良媒。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5) 善于反思: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6) 勤劳坚忍:三岁为妇,靡事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飞吧海鸥》教材分析

《飞吧海鸥》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友人和海鸥之间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界动物的喜爱之情. 全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友人住在海边,和海鸥交上了朋友. 第1自然段,先交代了友人居住的地方,“小楼”“面临大海”“弥漫着海洋的气息”. 正因为是住在海边,这里弥漫了海洋的气息,所以海鸥才能常来这里,作者用简练的文笔,为友人和海鸥交上朋友作了铺垫. 第2自然段,写小海鸥长得什么样,友人是怎样和小海鸥交上明友的. 先写小海鸥长得什么样. “浑身雪一样的羽毛,翼尖一抹凝黑”写出了它的颜色;“光闪闪的小眼睛,偏着脑袋瞧人,那神情又机灵又乖巧”,“跳跃、歇脚”,写出了小海鸥的神情和动作特点,非常传神和生动. 接着写小海鸥来到窗前的情景,“令人高兴”“欢愉”说明了小海鸥的到来给友人所带来的喜爱之情. 最后指出小海鸥不仅给友人带来了快乐,友人喜欢它,“我”也非常喜欢它.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到课文最后),讲友人和小海鸥结下了怎样的友情. 第3自然段先写友人怎样给小海鸥喂食,在生活中和小海鸥相处的怎样融洽和默契. 第4—7自然段写了友人怎样欣赏飞翔时的小海鸥. 当友人工作感到“累了的时候”,他就会“常常倚窗眺望”,让小海鸥那时而“悠悠回旋”时而“直插波心”时而“和海浪嬉戏”的优美的飞翔动作给自己带来几分快乐,让自己疲惫的身体得到一些放松;当小海鸥高飞时,友人还在“眯着眼睛寻觅它的踪影”,即使是看不到了,他也会从海鸥传来的叫声中判断出“它并没有受到伤害,还在飞呢!”因此而感到兴奋,说明了友人和小海鸥的友情之深. 第8—12自然段写了小海鸥飞到很远的地方,又飞回来,在这期间友人对它的牵挂与惦念. 当海鸥“飞越海峡”时,由于路途的遥远,“我”判断它可能回不来了,可友人却“斩钉截铁”地说它会回来,说明了友人不仅和小海鸥有着深厚的友情,也看到了友人对海鸥生活习性的了解;“可是……”“无论……都……”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海上可能出现的凶险情景,这些情景都会给海鸥带来伤害,所以每当想到这些时,友人就会“霍然而起”“绕室徘徊”,这样的“担心”说明了他对小海鸥的牵挂. 经过“漫长的期

(暑假一日一练)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7* 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 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2.理解这两首诗的思想内容。 能力目标抓住诗歌的意象赏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难点) 情感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重难点) 教师活动 1.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 2.指导学生阅读知识卡片,补充介绍背景资料。查阅字典,标注生字。 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散文诗《金色花》来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吧! 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 【目标导学一知识卡片】 1.文体简介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3.搜集资料整合,介绍泰戈尔和散文诗等知识。 4.学生结合教师提示,体悟本诗的朗读技巧。 5.朗读感悟。 方法指导 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与情感。 (1)循序渐进。在朗读教学中绝不可急于求成,应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把握基调。指导学生朗读,把握诗歌大意及朗读基调,为理解诗歌打好基础。 (3)体验情感。在理解诗歌时,要注意讲解和朗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深入地理解。 (4)教学中可以采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声轮读的方法,读出诗的气韵。 6.指导小组交流,适时点拨,解决疑难。组织全班交流,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2.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的影响也是广泛的。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 3.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嗅.(x iù)花瓣.(bàn)罗摩衍 ..那(mó yǎn) 匿.笑(nì) 祷.告(dǎo) 沐浴 ..(mù yù) 4.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偷偷地笑。匿,隐藏。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洗澡。比喻受润泽或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目标导学三阅读感知】 5.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6.这首诗表现了什么? 写孩子与妈妈的三次嬉戏,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情。

诗经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六义”及现实主义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学习重点】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采薇》中“赋”的艺术表现手法并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1.《诗经》概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2.诗经“六义”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又叫国风,共160篇,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是从周南、召南、邶、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离骚》历史上并称“风骚”。 ②雅,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①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敷陈”指叙事,“直言”指照直说。 ②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③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3.关于诵读节奏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郭沫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节奏又叫节拍、音步、音尺、音节、顿,在诗歌中是由可以较量的语音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地重复形成的。四言诗的节奏,是“二二”节拍,读诗要读出句内的小停顿。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等三个节拍。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意切分。 二、赏析《氓》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正字音。 氓.()蚩蚩 ..()愆.期()将.子无怒()垝垣 ..()尔筮.() 咎.言()犹可说.也()陨.()于嗟 ..()汤.汤() 自我徂.尔()罔.极()渐.车帷裳.()夙.兴夜寐()靡.室劳矣() 咥.其笑矣()隰.则有泮() 2.理顺思路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划分文章结构。

(完整版)圆柱体表面积练习题

圆柱体表面积练习题 知识要点 (1)把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得到一个(),延斜线剪开得到一个()。 (2)把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得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宽等于圆柱的() (3)圆柱的侧面积等于()。 (4)圆柱的()面积加上()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5)把一个底面积是15.7平方厘米的圆柱,切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圆柱,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 (6)计算做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筒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7)计算做一个圆柱形的烟囱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 (8)计算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桶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9)一个圆柱,它的高是8厘米,侧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它的底面积是()。 (10)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31.4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这个圆柱(11)体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12)用一张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铁皮, 围成一个圆柱体, 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 ) 基础练习 1、一个圆柱高9分米,侧面积226.08平方分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圆柱形,侧面展开是一个边长为62.8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形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31.4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拓展提高 4、某宾馆大堂有6根圆柱形大柱,高10米,大柱周长25.12分米,要全部涂上油漆,如果按每平方米的油漆费为80元计算,需用多少钱? 5、一根长2米,底面积半径是4厘米的圆柱形木段,把它据成同样长的4根圆柱形的木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6、一支没有橡皮头的圆柱形铅笔长20厘米,底面半径0.5厘米。这支铅笔有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7、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接口处不计,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荷叶·母亲)导学案 (5)(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荷叶·母亲》)导学案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句中蕴含的情感。(重点)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难点) 3.感悟世间至爱亲情。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 A.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B.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文学家。著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儿童文学集《小桔灯》等。 C.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匿.(nì)笑沐.( mù )浴祷.( dǎo )告叠.( dié )成倘.( tǎng )若 菡萏 ..(yìn bì)3.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 hàn ) ( dàn ) 欹.( qī )斜花瓣.( bàn ) 荫蔽 (1)匿笑:偷偷地笑。(2)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3)并蒂:指两朵(及以上)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4)花瑞:花带来好预兆。 (5)慈怜:慈爱怜惜。(6)荫蔽:遮蔽;隐蔽。 4.《金色花》和《荷叶母亲》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共同点? 赞美母爱的伟大与神圣。 【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组评分()【课堂探究】 (一)《金色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语句中蕴含的情感。 例句:(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2.读后思考。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金色花是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金色花在印度人心目中象征着纯洁,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表现出了孩子对母亲最天真,纯洁,无私的爱。 (2)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请用“当妈妈的时候,我就”说一说。

【2020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学案设计附答案

第三单元 12《诗经》二首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直至成诵,把握诗歌内容。 2.了解《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学习过程 第1课时 一、资料汇总,积累新知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原本称《》,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孔子将《》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之一,才称为《》。该书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传统的源头。 2.《诗经》中的诗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雅”分大雅与小雅,是;“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铺陈;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 二、初读感知,把握内容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雎鸠..()窈窕..()好逑. ()荇.菜()寤寐..()芼.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君子好逑. ()(2)在河之洲. ()(3)寤寐思服.. ()(4)左右芼.之()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三、研读品味,合作探究 1.《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那么,《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2.雎鸠鸟是古代离爱情最近的鸟,在雎鸠的关关之声中,我们的男主人公和窈窕淑女之间在发生着怎样的故事? 3.诗歌中的这位男子,在追慕女子的过程中,感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4.请从语言、人物形象、情感、意境等角度赏析《关雎》之美。 四、链接生活,拓展延伸 请用诗意的文字描述诗歌画面,再现诗歌意境。 第2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加点的字音。 蒹葭..()溯洄..()湄. ()涘.()沚.()跻. ()2.根据语境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所谓伊人.. ()(2)溯洄.. 从之()(3)宛. 在水中央() (4)道阻. 且长()(5)白露未已.. ()(6)宛在水中沚.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4.诗人为什么迷茫忧郁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