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的六要素

流程的六要素
流程的六要素

流程是将一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作用的活动。

流程的六要素分别是:

1)客户:是流程服务的对象,对外来讲是单位服务的个人或组织,对内来讲是流程的下一个环节;

2)价值:是流程运作为客户带来的好处,很多情况下不是用货币来衡量的,它可以表现为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等等;

3)输入:是运作流程所必须的资源,不仅包括传统的人、财、物,而且包括信息、关系、计划等;

4)活动:是流程运作的环节;

5)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环节之间的关系,把流程从头尾串联起来;

6)输出:流程运作的结果,它应该承载流程的价值。

工业品生产中,从原料到制成品各项工序安排的程序。《牛津词典》里,流程是指一个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行动,这些行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促使特定结果的实现;而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给出的定义是:“流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组成要素

流程有六要素:资源、过程、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即结构)、结果、对象和价值。

把一些基本要素串联起来:流程的输入资源、流程中的若干活动、流程中的相互作用(例如串行还是并行。哪个活动先做,哪个活动后做,即流程的结构)、输出结果、顾客、最终流程创造的价值。称其为“流程的6要素”。

不论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流程基本包括这几个要素。

流程不是解决为什么而做、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的问题,而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即更多的是从执行的角度把个人或组织确定的目标去执行到位,而不考虑或者改变组织的决策,在决策确立之后,流程要解决的就是怎么更好的实现决策的目标,而不是改变决策的目标。

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就是从公司战略出发、从满足客户需求出发、从业务出发,进行流程规划与建设,建立流程组织机构,明确流程管理责任,监控与评审流程运行绩效,适时进行流程变革。

流程管理的目的在于使流程能够适应行业经营环境,能够体现先进实用的管理思想,能够借鉴标杆企业的做法,能够有效融入公司战略要素,能够引入跨部门的协调机制,使公司降低成本、缩减时间、提高质量、方便客户,提升综合竞争力。

一般认为,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它应该是一个操作性的定位描述,指的是流程分析、流程

定义与重定义、资源分配、时间安排、流程质量与效率测评、流程优化等。因为流程管理是为了客户需求而设计的,因而这种流程会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需要被优化。

主要特点

分析流程的6要素,我们可以发现流程具有以下特点:

目标性:有明确的输出(目标或任务)。这个目的可以是一次满意的客户服务,也可以使是一次及时的产品送达,等等。

内在性:包含于任何事物或行中。所有事物与行为,我们都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描述,“输入的是什么资源,输出了什么结果,中间的一系列活动是怎样的,流程为谁创造了怎样的价值”。

整体性:至少有两个活动组成。流程,顾名思义,有一个“流转”的意思隐含在里面。至少有两个活动,才能建立结构或者关系,才能进行流转。

动态性:从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流程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它按照一定的时序关系徐徐展开。

层次性:组成流程的活动本身也可以是一个流程。流程是一个嵌套的概念,流程中的若干活动也可以看做是“子流程”,可以继续分解若干活动。

结构性:流程的结构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串联、并联、反馈等。这些表现形式的不同,往往给流程的输出效果带来很大的影响。

通讯稿六要素范文

通讯稿六要素范文 篇一:通讯稿的写作要素 ★通讯稿 一通讯的概念: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二通讯的种类: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三通讯稿的语言特点: (1)客观不弄虚作假不盲目夸大; (2)事件有较强的时效性现要求一天至少一篇; (3)叙述清晰有条理描写具体生动形象; (4)议论深刻有力度不要浮于表面 四通讯稿的写作 1、通讯稿的开头 (1)确立明确的主题; (2)拟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题目 2、通讯稿的正文交代事情发生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筛选两到三件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具典型意义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注意详略切忌记流水账; 第二运用场面及细节描写突出表现人物或事情的闪光点; 第三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第四综合运用比拟、反复、排比等多种表现手法 3、通讯稿的结尾 (1)深入发掘人物的精神风貌阐明对个人或团体的影响或由此引起的反思 (2)挖掘事情的内涵阐明事件对于个人及活动小组的指导及教育意义 (3)客观阐明事件或人物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及产生的影响 (4)总结由此得到的经验及教训对未来的工作提出进一步的要求(5)以某位采访人物精辟或有意义的话作为结尾引起读者的反思 三、通讯稿的写作技巧 (1)选好典型确立主题; (2)写好人物; (3)安排好结构; 1)按时间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或作者对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结构采用这种结构要详略得当布局巧妙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可运用倒叙、插叙、补叙、夹叙夹议的方式;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六要素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六要素 一、人的因数 苦练基本功、严格“应知应会”确保责任心,做到“五个三” 三自:自检、自分、自纠,控制一次交检合格率 三检:首检、互检、巡检 三工序:复查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 三不放过:质量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质量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质量事故的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三按照:按照图纸、工艺、标准生产 二、设备因数 三好、四会、五纪律 三好:管好、用好、维修好 四会:会使用、会维护、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五纪律:遵守操作规程、保持设备整洁、发现异常就处理、遵守交接班制度、管好工具和附件。 三、原材料要素 1、严把进料关 2、按照定额组织生产、减少原材料的浪费 3、搞好统计分析、精确下料 四、对工艺方法的控制对策 5有:有图纸、有工艺、有工装设备、有原始记录、有检验标准

3按: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不断研究采用新工艺 五、对环境的控制要素 空间、噪音、坚持四不走: 1、每天下班前场地不清扫干净不走 2、机床不檫洗干净不走 3、机床的工具和附件不摆放整齐不能走 4、门窗、水闸、电闸、电器没有关好不走 5、地面平整畅通、设施排列整齐、标志鲜明、窗明壁净、垃圾入箱不乱堆乱放、环保防尘毒设施完整、运转正常 六、质量改进八步骤——苦练基本功 1、现状调查——抓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 2、原因分析——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一直深入下去。 3、确定主要原因,由此制定对策 4、制定详细的一整套实施对策(样表内容)5W1H方法 5、实施对策:条条件件落实到实处、落到每个人头上。 6、检查效果:首先要和目标值对照、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检查对照(技术、质量、工艺、用户反映) 7、制定巩固措施:把成功的经验和工艺制度化、标准化;用文件化的东西永久性的进行改造写出质量管理的标准、写出管理的制度办法、写出修改后的工艺文件编号 8、遗留问题和下步打算:存在问题和下一步的打算

流程的六要素

流程是将一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作用的活动。 流程的六要素分别是: 1)客户:是流程服务的对象,对外来讲是单位服务的个人或组织,对内来讲是流程的下一个环节; 2)价值:是流程运作为客户带来的好处,很多情况下不是用货币来衡量的,它可以表现为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等等; 3)输入:是运作流程所必须的资源,不仅包括传统的人、财、物,而且包括信息、关系、计划等; 4)活动:是流程运作的环节; 5)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环节之间的关系,把流程从头尾串联起来; 6)输出:流程运作的结果,它应该承载流程的价值。 工业品生产中,从原料到制成品各项工序安排的程序。《牛津词典》里,流程是指一个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行动,这些行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促使特定结果的实现;而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给出的定义是:“流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组成要素 流程有六要素:资源、过程、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即结构)、结果、对象和价值。 把一些基本要素串联起来:流程的输入资源、流程中的若干活动、流程中的相互作用(例如串行还是并行。哪个活动先做,哪个活动后做,即流程的结构)、输出结果、顾客、最终流程创造的价值。称其为“流程的6要素”。 不论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流程基本包括这几个要素。 流程不是解决为什么而做、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的问题,而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即更多的是从执行的角度把个人或组织确定的目标去执行到位,而不考虑或者改变组织的决策,在决策确立之后,流程要解决的就是怎么更好的实现决策的目标,而不是改变决策的目标。 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就是从公司战略出发、从满足客户需求出发、从业务出发,进行流程规划与建设,建立流程组织机构,明确流程管理责任,监控与评审流程运行绩效,适时进行流程变革。 流程管理的目的在于使流程能够适应行业经营环境,能够体现先进实用的管理思想,能够借鉴标杆企业的做法,能够有效融入公司战略要素,能够引入跨部门的协调机制,使公司降低成本、缩减时间、提高质量、方便客户,提升综合竞争力。 一般认为,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它应该是一个操作性的定位描述,指的是流程分析、流程定义与重定义、资源分配、时间安排、流程质量与效率测评、流程优化等。因为流程管理是为了客户需求而设计的,因而这种流程会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需要被优化。 主要特点

新闻五要素

新闻五要素 新闻五要素即新闻5W,指一则新闻报道必须具备的五个基本因素,分别为何时(when)、何地(where )、何事(w hat)、何因(why )、何人(who )。这是新闻中不可缺少的五个方面,是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由于它概括了新闻事件本身存在的 客观联系,对指导新闻采访和写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此说在西方最早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1913年,广学会翻译出版《实用新闻学》(美·休曼原著),把此说介绍到我国。随着调查性报道的兴起,西方有些学者提出了“六要素”说,认为除五个“w”之外,还有一个新闻要素“H”,即如何(how)。 最初,在消息写作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在每条消息的开头导语中,都必须回答五要素。原因是,自1844年美国科学家莫尔斯发明电报之后,一些通讯社就启用电报发稿。这在新闻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革命,

使消息传递更为及时。但由于当时的电讯技术还不完善,收发电讯经常发生故障,编辑部便不得不向记者提出要求:发新闻一定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等尽可能写进第一段,以便一旦电讯发生故障,只要第一段收到了,仍可成为一条完整的消息。 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于1889年3月30日第一次发了一条在导语中包括五要素的消息,成为创新之作。自此之后,导语中必须具备新闻五要素的写作模式,便一直被西方新闻界奉为“金科玉律”,流行了几十年,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有所变化。因为这时人们感到老是这种写法太死板,束缚了导语的生动灵活性;同时,电讯技术也逐渐进步,不存在中断电文的问题了。于是,有人主张在消息的导语里不一定包括五要素,应视情况或突出其中一两个要素,或突出其中两三个要素,其余的要素可放在正文中去交待,以把最重要的要素放在最前面,“立片言以居要”。这便是后来盛行的现代消息

消防安全管理的六大要素

消防安全管理的六大要素 通过对我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产生、发展以及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性质和特征的研究,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应该围绕消防安全管理要素开展,而消防安全管理的要素可由消防安全管理的概念引出,即消防安全管理的要素大致包括消防安全管理的主体、消防安全管理的对象、消防安全管理的依据、消防安全管理的原理、消防安全管理的方法、消防安全管理的目标等六大方面 一、消防安全管理的主体 从《消防法》确定的我国消防工作的原则,即“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这四者都是消防工作的主体,是消防安全管理活动的主体。 (一)政府 消防安全管理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当地的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提高公民消防安全意识,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建立和管理各种形式的消防队伍,规划和建设各类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等 (二)部门 政府有关部门对消防工作齐抓共管,这是消防工作的社

会化属性所决定的。《消防法》在明确公安机关及其消防机构职责的同时,也规定了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教育、人力资源等部门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法履行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 (三)单位 单位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单元。单位对消防安全和致灾因素的管理能力反映了社会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市地区的消防安全形式,各类社会单位是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必须全面负责和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职责。 (四)个人 公民个人是消防工作的基础,是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和监督者,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消防工作就不会发展和进步,全社会抗御火灾的能力就不会提高。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公民在享受消防安全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应的消防义务。 二、消防安全管理的对象 消防安全管理的对象,即消防安全管理资源,主要包括人、财、物、信息、时间、事务等六个方面 (一)人 人”即消防安全管理系统中被管理的人员。任何管理活动和消防工作都需要人的参与和实施,在消防管理活动中也

大项目管理要素

大项目管理要素 只要流程界定清晰, 项目经理就能保证项目的发展方向与最终目标相契合。 广义而言, 要掌控各种类型项目的发展,首先要关注十个关键的流程。 、生命周期与方法论 项目的生命周期与方法论,是项目的纪律,为项目开展划出了清晰的界限,以保 证项目进程。生命周期主要是协调相关项目,而方法论为项目进程提供了持续稳定的方式 方法。 生命周期通常由项目的阶段组成(包括:开始、规划、执行 / 控制、完成),或 由工作的重复周期构成。项目生命周期的细节一般都会随具体业务、项目、客户 改变。因此即使在同一个项目中, 周期也会有多种可能的变化。 对工作细致度、 文件管理、 项目交付、项目沟通的要求体现在生命周期标准和考核的方方面 面。大项目的阶段一般 更多更长,而小项目的阶段少,考核点也少。 与生命周期类似,项目方法也因项目而易,细节关注程度高。产品开发项目的方 法经常涉及使用何种工具或系统, 以及如何使用。 信息技术项目的方法包括版本控制标准、 技术文档管理、系统开发的各个方面。 项目方法往往不是由项目团队自行确定,而由公司为所有项目设定。采用与否, 其实项目团队没有太多选择。公司管理层设定的方法本身代表权威,也是你作为 导获得项目控制权的一个途径。考虑项目方法某方面的作用时,始终要把握其对项目人员 管理的效率,即在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争取正面效应。 、项目定义 清晰的项目描述决定了你的项目控制能力,因为接下来所有工作都在描述范畴之 内。不管你如何并为何要进行描述,你要对你的项目进行书面定义,让项目各方和项目组 随时参考。 项目定义的形式和名称各式各样,包括:项目章程、提案、项目数据表、工作报 告书、项目细则。这些名称的共同点在于,项目主管方和其他相关各方面从上而下地传达 了他们对项目的期待。清晰的项目定义还包括以下方面: 要求而 项目领

项目管理能力提升四要素

项目管理能力提升四要素 认识项目管理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主席保罗说:“在当今社会,一切都是项目,一切也将成为项目。”项目,是在一段时间内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提供独特的服务所进行的一次性努力的过程。只要有目标和过程,就可以成为一个项目。譬如:设计开发某一产品功能、房屋装修改造、结婚的婚礼筹备等都能称为项目。 项目管理,就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以便达到项目要求,其目的是满足和超越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项目管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面向目标的,所有的方法、行动都是为了达成目标而服务的。 互联网公司的项目实践 早期或初创的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和技术开发几乎承担着多种角色的工作。产品经理除了产品方案设计以外,还做交互设计、产品测试以及项目执行的整体协调推进工作。技术开发人员除了做程序编码实现以外,还做系统测试以及测试完成后的上线部署。 实际上,从标准规范的人员角色分工来讲,交互设计是交互设计师的工作范畴;系统测试属于测试工程师的工作范畴;上线部署属于运维工程师的工作范畴;项目执行的整体协调推进,也属于项目管理的工作范畴。当那些早期或初创的互联网公司的业务规模越来越大、项目越来越多时,一个人兼任多种角色,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必将影响项目进度和节奏。 以中国互联网行业里知名的A公司为例,A公司的W事业部在最早期的组织架构中,会有独立的产品、UE、UI、页面制作、前端、后端、测试等部门,当时没有专职的项目管理人员。项目管理工作多数是由产品和技术部门的负责人来承担。这一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项目管理流程,因此相关项目工作没有统一的依据,管理较为粗放。项目负责人的界定也不清晰,有时候项目出了问题也难免发生互相推诿扯皮的情况。后来项目执行中问题不断暴露,又得不到快速有效的解决。对项目管理的需求,就变得日益强烈,业务线的领导意识到需要从全局高度统一对项目做管理。主要体现在:需要确保项目资源合理利用、明确项目成员的角色分工、制订合理的项目计划并推进执行。看似非常简单的要求,却是A公司W事业部在项目管理方面的起航。 W事业部为了增强其项目管理能力,成立了项目管理部(PMO),直接向业务线的负责人(高级总监级别)汇报工作。当时在产品、设计和技术类部门,形成了如下形式的人员角色划分(运营和市场类部门,不做介绍),如图1所示。

现场管理的六要素

现场管理的六要素 现场管理的六个要素即:人、机、料、法、环、测。也就是以下要介绍的5M1E分析法。 a)人(Man):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 b)机器(Machine):机器设备、测量仪器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 c)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d)方法(Method):这里包括生产工艺、设备选择、操作规程等; e)测量(Measurement):主要指测量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 f)环境(Environment):工作地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等; 由于这五个因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M和E,所以常简称为5M1E。 我们知道工序是产品形成的基本环节,工序质量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工序质量对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工序标准化作业对工序质量的保证起着关键作用,工序标准化在工序质量改进中具有突出地位。工序质量受5M1E即人、机、料、法、环、测六方面因素的影响,工序标准化就是要寻求5M1E的标准化。 那么我们如何控制这六个因素形成标准化以达到稳定产品质量的目的呢? 1、操作人员因素(人) 主要控制措施: (1)生产人员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经过相关培训考核。 (2)对特殊工序应明确规定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 (3)操作人员能严格遵守公司制度和严格按工艺文件操作,对工作和质量认真负责。 (4)检验人员能严格按工艺规程和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做好检验原始记录,并按规定报送。

2、机器设备因素(机) 主要控制措施有: (1)有完整的设备管理办法,包括设备的购置、流转、维护、保养、检定等均有明确规定。 (2)设备管理办法各项规定均有效实施,有设备台账、设备技能档案、维修检定计划、有相关记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3)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工装工具、计量器具等均符合工艺规程要求,能满足工序能力要求,加工条件若随时间变化能及时采取调整和补偿,保证质量要求。(4)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工装工具、计量器具等处于完好状态和受控状态。 3、材料因素(料) 主要控制措施有: (1)有明确可行的物料采购、仓储、运输、质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建立进料检验、入库、保管、标识、发放制度,并认真执行,严格控制质量。 (3)转入本工序的原料或半成品,必须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4)所加工出的半成品、成品符合质量要求,有批次或序列号标识。 (5)对不合格品有控制办法,职责分明,能对不合格品有效隔离、标识、记录和处理。 (6)生产物料信息管理有效,质量问题可追溯。 4、工艺方法的因素(法) 主要控制措施有: (1)工序流程布局科学合理,能保证产品质量满足要求。 (2)能区分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和一般工序,有效确立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工序和控制点能标识清楚。 (3)有正规有效的生产管理办法、质量控制办法和工艺操作文件。

浅谈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创新管理

浅谈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创新管理 崔 斌,呼跃军 (包头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目前企业的创新管理是摆在众多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企业创新管理的趋势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旨在分析和探讨创新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国有企业;创新;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应该是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并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在企业管理创新中,必须把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同企业管理创新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和取得实际成效的重要前提和条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企业来说,特别是国有企业来说是个制度性的创新。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其中最基础的一点就是企业的内部管理。 传统的企业管理归纳起来就是六个字:人、财、物、产、供、销,即管理六要素。人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财就是财务管理,物就是生产资料的管理,产就是生产控制管理,供就是源材料供应管理,销就是产品销售管理。 当前,在商业环境的稳定性、确定性、可预测性已经被变革性、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所代替的同时,国内外企业在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顺应时代变化进行了许多管理变革,呈现出了三大趋势: 1 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观转变 研究表明,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惟一主题,是造成企业过早夭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一个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 坚持可持续成长管理观,在管理中就会注重整体优化,讲求系统管理,实行企业系统整体功能优化,注重依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注重夯实基础管理,讲求管理精细化、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注重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其能动作用等等。 企业是一个人造系统,其内部系统是可以改造的,这是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成长的客观条件。与可以枯竭的物质资源不同,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等是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 2 企业竞争由传统的要素竞争转向企业运营能力的竞争 企业从大量市场产品和服务标准化、寿命期长、信息含量少、简单的一次性交易的竞争环境,向产品和服务个性化、寿命期短、信息含量大,并与顾客保持沟通关系的全球竞争环境转变。提升企业的运营能力,就要使企业的生产、营销、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敏捷"起来,使企业成为一个全新的"敏捷性"经营实体,实现向"敏捷管理"方式的转变。一个企业要适应超倍速的竞争,必须在以下各层面具备敏捷性的特点:在生产方面,敏捷管理意味着具有依照顾客定单,任意批量制造产品和提高服务的能力;在营销方面上,它具有以顾客价值为中心、丰富顾客价值、生产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组合的特点;在组织方面,敏捷管理要求能够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与生产经营过程相关的资源,通过与供应商和顾客的互动合作,创造和发挥资源杠杆的竞争优势;在管理方面,它一改强调指挥和控制的管理思想,转换到领导、激励、支持和信任上来。 3 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转向供应链协作、网络组织、虚拟企业、国际战略联盟等形式 现代企业不能只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还必须懂得如何把自身的核心能力与技术专长恰当地同其他各种有利的竞争资源结合起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在现代企业的生存原则中,“排他”已被“合作”所取代包容。 许多成功企业形成了不少互利(下转第71页) 76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6年第11期 收稿日期:2006-06-25

项目管理的四要素

项目管理的四要素 项目管理有四个要素:工作范围、时间、质量、成本。 对一个项目来说当然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多、快、好、省”。“多”指工作范围大,“快”指时间短、“好”指质量高,“省”指成本低。但是,这4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提高一个指标的同时会降低另一个指标,所以实际上这种理想的情况很难达到。项目管理的目的 在谈项目管理要素之前,首先明确一下什么是项目管理。按PMI的定义:“Project management is the applications of knowledge,skills,tools, techniques to project activities in order to meet or exceed stakeholder needs and expectations from the project. ”。按字面意思理解,项目管理就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一系列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以满足或超过相关利益者对项目的要求”,这指出了项目管理涉及的范 畴和要达到的目标。 对于以“项目”为基本运作单位的IT服务公司来说,主要目标是让每个项目都能使

“客户满意、公司获利”。虽然单方面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还不能达到此目标,但项目管理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项目管理已经是公认的IT服务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 项目的成功要素 成功的项目不仅取决于项目本身从开始到结束的执行过程,还取决于开始前和结束后的努力。成功的项目应该取决于三个阶段的努力: 1)项目开始前必须 “了解什么是客户的成功”,只有客户成功了项目才能成功; 2) 项目执行中能够“担负客户成功的责任”,按要求完成承诺的工作; 3) 项目结束后能“帮助客户实现价值”,只有客户说项目成功了才是真正的成功。

管理过程的6要素

管理过程的6要素 上一篇/ 下一篇 2008-07-17 18:26:38 / 个人分类:管理之道 查看( 541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我看到一篇文章,提到管理过程的6要素问题,这6要素包括: 1,管理简单化 2,注重规划 3,强有力的跟进和控制系统 4,以行动为导向的组织结构 5,最佳运营策略 6,创造有利员工自我发展的运营环境 对于以上的6要素,我比较认可,也是我们现在企业应该注重和实践的要素。战略中心型组织的原则是:通过领导力推进变革,把战略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围绕战略整合组织目标,使其成为每一个的工作,成为持续性流程。 管理简单化: 管理要简单化,做企业要多务实少务虚,有一个故事,说是某报纸出了一个有奖竞猜问题,问题是这样的,某飞机上有律师、法官、商人、牧师四个人,飞机中途因为天气原因,机翼结冰,需要减轻重量,这个时候,该扔的东西都扔完了,只能开始扔人,那么扔谁呢?读者的答案五花八门,但最终是一个小孩子得奖了,他的答案是:把最重的扔下去。哈哈,就这么简单。在目前细节管理泛滥的年代,有的经理人走入了细节管理的误区,大有走火入魔之式。把细节管理无边际扩大化、复杂化就是对人力物力的浪费,简直是不务正业。细节管理主要放在生产环节,找准几个关键点就可以了。天下没有失败的企业,只有失败的管理者,效率是企业成败的分水岭,是鉴别管理者优劣的硬指标。

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管理中的诸多制度、程序、环节、形式等进行剪裁和调整,使之变得精练、实用、简洁、便利,达到省时、省钱的目的。 世界最佳经理人杰克·韦尔奇追求的就是“速度、简单和自信”。他对管理简单化的追求,有以下三层含义:一是办事要敏捷;二是说明简捷很有必要;三是变革走向管理简单化。 注重规划 俗话说“预则利,不预则废”,预就是有计划和预测,做事必须有一套相应的战略计划。摆在面前的困难重重,可怎样才能从容应付各种困难,便是先将这些可能遇到的困难明确下来,并且制定相应的战斗计划,一切活动依据计划为中心,在计划的执行中克服困难,在困难中总结计划的执行方向的正确与否,即使遇到突发情况,也可以从容应对,以不变应万变,在不影响整体的发展行进方向,略微抽出精力便可将突发事件从容应付过去。 强有力的跟进和控制系统 我认为主要说的是除了有规划和好的想法之外,必须有反馈和跟进,在管理上建立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和跟进系统,对合理化的建议有跟进和落实,做到:做事有人管,事事有落实。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统筹安排,扎实推进。 以行动为导向的组织结构 建立最佳组织结构是公司的最核心战略,是让组织结构适应人?还是让人适应组织结构?组织机构的设置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还是以人为中心?这些问题实际上一直是企业家最伤心和困惑的问题。中国企业很多是以人来设置的,其结果是效率和权力的对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再加上人的因素和人为因素,使问题更加复杂化。问题从来不会自行消失。有效的领导者会在组织中造成一种紧迫感,高效的组织会及时采取行动来排除阻碍。所以如果一个企业要注重效益,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及时的处理和解决问题。 最佳运营策略

组织架构设计基础

组织结构设计的六要素 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6个关键因素:工作专门化、部门化、命令链、控制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 工作专门化 本世纪初,亨利·福特(Henry Ford)通过建立汽车生产线而富甲天下,享誉全球。他的做法是,给公司每一位员工分配特定的、重复性的工作,例如,有的员工只负责装配汽车的右前轮,有的则只负责安装右前门。通过把工作分化成较小的、标准化的任务,使工人能够反复地进行同一种操作,福特利用技能相对有限的员工,每10秒钟就能生产出一辆汽车。 福特的经验表明,让员工从事专门化的工作,他们的生产效率会提高。今天,我们用工作专门化(work specialization)这个术语或劳动分工这类词汇来描述组织中把工作任务划分成若干步骤来完成的细化程度。 工作专门化的实质是:一个人不是完成一项工作的全部,解成若干步骤,每一步骤由一个人独立去做。就其实质来讲,工作活动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活动。 20世纪40年代后期,工业化国家大多数生产领域的工作都是通过工作专门化来完成的。管理人员认为,这是一种最有效地利用员工技能的方式。在大多数组织中,有些工作需要技能很高的员工来完成,有些则不经过训练就可以做好。如果所有的员工都参与组织制造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那么,就要求所有的人不仅具备完成最复杂的任务所需要的技能,而且具备完成最简单的任务所需要的技能。结果,除了从事需要较高的技能或较复杂的任务以外,员工有部分时间花费在完成低技能的工作上。由于高技能员工的报酬比低技能的员工高,而工资一般是反映一个人最高的技能水平的,因此,付给高技能员工高薪,却让他们做简单的工作,这无疑是对组织资源的浪费。 通过实行工作专门化,管理层还寻求提高组织在其他方面的运行效率。通过重复性的工作,员工的技能会有所提高,在改变工作任务或在工作过程中安装、拆卸工具及设备所用的时间会减少。同样重要的是,从组织角度来看,实行工作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组织的培训效率。挑选并训练从事具体的、重复性工作的员工比较容易,成本也较低。对于高度精细和复杂的操作工作尤其是这样。例如,如果让一个员工去生产一整架飞机,波音公司一年能造出一架大型波音客机吗?最后,通过鼓励专门领域中进行发明创造,改进机器,工作专门化有助于提高效率和生产率。 本世纪50年代以前,管理人员把工作专门化看作是提高生产率的不竭之源,或许他们是正确的,因为那时工作专门化的应用尚不够广泛,只要引入它,几乎总是能提高生产率。但到了6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好事做过了头就成了坏事。在某些工作领域,达到了这样一个顶点:由于工作专门化,人的非经济性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厌烦情绪、疲劳感、压力感、低生产率、低质量、缺勤率上升、流动率上升等)超过了其经济性影响的优势.

新闻六要素

新闻六要素 简介: 新闻的六要素是5个“W ”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而新闻的结构的五部分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两者不能弄混淆了。 1 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教材把它们概括为“6W”,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结果。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 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些因素。比如下面这条新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新闻的六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 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今天下午2:02分在白宫东厅正式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和导弹条约。 通过对这六要素的把握,我们面对一篇新闻,可以很迅速地把握其主要内容。这对于每天接触大量信息的现代人,快速筛选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无疑是有帮助的。 2 新闻的不同结构方式 (1)时间顺序式结构 学生阅读:教材P16中的《刘胡兰慷慨就义》 明确:《刘胡兰慷慨就义》一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是一种把六要素顺次串起来的结构方式。

(2)“倒金字塔”结构 学生阅读:教材P16中的《鲍威尔宣布辞职》 明确:《鲍威尔宣布辞职》一文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文章一下来就点明了最重要的信息——“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已于12日向布什总统递交了辞呈”,突出了新闻六要素中的“What”这个要素。 3 新闻为什么要“打破顺序” 新闻要求简洁、凝练,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充分的信息。所以不能流水账似地报道所有的新闻要素,而是强调那些“含金量”最大的内容。由此造成了著名的“倒金字塔式结构”: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介绍,后边的内容按照重要性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 思考:下面是一篇按照“倒金字塔”结构写成的新闻稿,从尾部删起,看看如果逐段去掉后面的段落,是否影响文章的整体结构。(见教材P17中的“思考与探究”二) 明确:“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最重要、最新鲜的信息放在开头,后边的材料按照重要性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依次排列,因此如果从尾部删起,逐段去掉后边的段落,并不会影响新闻主要事实的传达。从这篇文章看,最后一段叙述的是新闻的背景,属于辅助性的材料,倒数第二段则是对事件的具体展开,分别删去,不影响事实的传达。我们在报纸上常常看到的“一句话新闻”实际上就是这种没有具体展开,不加新闻背景的报道形式。 4 新闻的导语 (1)什么是新闻的导语 新闻的开头称作导语,导语是以简炼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并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开头部分,它往往是最精炼、最重要的部分。 找出教材p2新闻的导语:肯尼迪总统今天在这里遭到刺客枪击身死。

十大企业的企业文化

十大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 1.李宁 企业文化: “推动中国体育事业,让运动改变我们的生活”是李宁有限公司成立的初衷。李宁有限公司从不放弃任何努力以实现这一使命。从1990年支持beijyyh中国体育代表团开始,李宁有限公司对体育事业已投入大量赞助,同时也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 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李宁有限公司每个部分紧密协作、奋力向前的接力棒,使所有的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成为合作伙伴,让所有的员工合力同心。 企业战略: 1.国际化战略由一家国内的经验型民营企业向拥有国际品牌和具有专业生产和经营能力的现代化公司转变 2.市场渗透战略--调整目标市场定位 3.产品开发战略—开发高端产品 2.海尔 企业文化: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的特色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员工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企业战略: 1.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2.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1—1998):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3.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1998—2005):走出国门,出口创牌 4.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2005年—2012年):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品牌 5.网络化战略发展阶段(2012年—2019年):网络化的市场,网络化的企业 3.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文化: 万达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国际万达,百年企万达 业”。“国际万达”就是企业规模、管理、文化达到国际级,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百年企业”是指企业要追求基业长青,追求长远利益。 企业战略: 万达集团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的企业,创新能力是万达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使万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万达在企业内部完善了创新机制,形成了独特的创新文化。 4.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文化: 1、企业使命:为社会发展提供绿色能源 2、企业愿景:坚持矿、路、港、电、化一体化发展,打造国际一流大型能源企业 3、企业核心价值观:科学和谐、厚德思进 4、企业发展战略:科学发展,再造神华,五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 5、企业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务实、追求卓越

项目管理核心三要素

项目管理三要素:时间、质量、成本工期紧,活儿只能凑合了;超支,赶紧砍内容,别弄那么多;资源有限,人手奇缺,往后拖吧。 这就是我们身边项目运作时常发生的状况。 所有的项目经理都会做预算,都会设置检查点,都知道又要无休止的协调。但真正执行起来,千变万化的现实让他们经常无所适从。 时间、质量、成本难平衡! 在纸上画一个等边三角形。在各个边上标上时间、质量、成本。我们会看到,任何一方的移动必定带动其他的变形。这个三角形中间又是什么呢?是范围管理,也就是项目范围。这个三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项目管理三角形”。时间、成本、质量就是项目管理的三要素。有一种比喻更能说明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小高为了取悦新认识的女朋友,精心设计了欧洲8日游,旅游花光了他多年的积蓄,旅游结束后,他再也没有财力去继续下一步的发展了。用项目管理的话说,这就是不计成本的恶果。 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又攒了一些钱,这次他不和新女朋友旅游了,他请这个姑娘看了场电影—《第一滴血》。看完后,女朋友觉得小高有暴力倾向,又分手了。这一次,小高败在不讲质量。 第三次,小高知道女孩子一般喜欢看歌舞剧,他准备请第三个女朋友去看半年后才上演的《天鹅湖》,战线一直拉着,女朋友爱上了别人——时间拖得太久了。 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项目管理中的难题:如何平衡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管理者都希望项目完成的时间要快,完成的成本要低,完成后的质量要好。可是这三个要素是彼此互斥的。能够完美做到以上三个要素的项目,少之又少。上世纪60年代初,肯尼迪总统下令要十年内把人送上月球,并安全带回来。这个庞大的计划,要快,必须赶在前苏联之前完成;要好,绝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并且在预算上有限制。 结果,在各方为这个项目大开绿灯之后,美国果真抢先把人类送上月球,并平安带了回来。当然,我们平常的项目不可能集所有人力、物力、财力等所有资源,并且得到至高无上的尚方宝剑。 因此,在一般的项目上,这三个要素,彼此之间是鱼与熊掌的关系。要兼顾的难度,会按照几何级数上升。这样一个三角难题,我们怎么去解呢?可以试着从两方面着手。 第一,先弄清楚什么是“好”,什么是“快”,什么是“便宜”。 什么是好项目?一般来说,项目的结果使企业的收入增加、支出减少、服务加强,就是好项目。 那么,什么是“快”?在项目管理上,时间是绝对的。项目经理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在完工日期的预测上,为了讨好上司而尽量乐观。同时,他们总用历史数据或别人的经验影响自己的预测,也使得项目工期的变化比较大。 要达到预期完工的要求,项目经理要把一个规模大、时间长的项目,分成不同的阶段完成。在每个阶段,又要根据每阶段不同的重点分别来做完工预测。工程分得越细,预测的准确性就越高。这道理很普通,但需要很周详的计划和分析。

新闻五要素分析

分析一则新闻关于五要素的体现 4 例子: 《医药代表揭秘药价利益链:医生每月仅提成就有三四万》(《中国青年报》2011/11/28) 药价为什么会虚高?有医药代表解析称:“整个药价虚高的利益链是见者有份,利益均沾,雁过拔毛,层层加码。” 有医药代表认为,“虚高药价里那块最肥的肉被拿回扣的医生吃了。” 同品规药品在各地中标价相差悬殊 国务院医改办有关负责人日前在介绍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时举例说,2ml∶0.3g规格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厂价0.6元,在北京地区的中标价是11元,在实行了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河南省中标价是0.67元,山东省是0.7元,山西0.68元。同一规格的氟康唑胶囊出厂价是1.29元,北京中标价9.55元,而山东中标价是1.64元,四川中标价2.14元,湖北是1.38元。 其实,类似上述“同药不同价”的案例还有很多。 近日,网友“一个有良知的中国百姓”致信本报,希望媒体“能够找到药品回扣的真正幕后原因”。他写道:“河南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20mg7片的奥美拉唑镁肠溶片,中标价是62元,而同规格的山东鲁抗辰欣的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14片中标价仅为12元,折合成7片就只有6元,河南某制药的价格是鲁抗辰欣的10倍!” 中国青年报记者查阅了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近年来在各地的中标价格。山东鲁抗辰欣药业生产的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14片,2009年在山西省的中标价为12.2元;河南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20mg7片的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08

年在吉林省的中标价为61.8元,2010年在江西省的中标价为49.98元。 有多年医药代表经验的刘梅告诉记者,按照惯例,医院一般是在中标价的基础上加价15%卖给患者。 网友“一个有良知的中国百姓”认为,以20mg7片的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这种药品为例,河南某制药企业给全国总代理的价格不过6~8元,即使按照8元来计算,8元到62元的巨大空间,是导致药品回扣、不法商贩暴利、行贿招标人员及制定招标规则的真正原因,这个空间就是对国家、人民的巨大伤害。 记者试图对河南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的价格加价过程抽丝剥茧。该药在沿海某省的省级代理李女士在电话里说她现在已经不做这个药了,估计全国总代理也不做这个药了,因为厂家被兼并重组已经停产了。 对于全国总代理给省级代理的价格,李女士一直避而不谈,只说医院卖给患者的价格是五六十元。 记者拨打位于北京的全国总代理的电话,语音提示竟然是空号。记者辗转联系上了该药企的一名销售负责人,确认公司已经停产正在重组中,所有业务暂停,“代理的事至少到12月底再说了”。 据分析,鲁抗辰欣的14片的20mg的只是12元,相当于7片的是6元,如此算来,7片的20mg的成本应该在5元以下,药企给总代理的价格不会超过7元,应该在5至7元之间。 曾做了3年医药代表的杨星告诉记者,她曾经代理过的吉林一制药厂生产的妇科用中成药,老板给出的供货价是每盒10元,医院的进货价是39元,然后医院以45元的价格卖给患者。“医生每盒提成10元,医药代表提成5元,然后医院各相关科室部门和人员是利益均沾,见者有份。”杨星说。

现代企业管理六要素

企业要以人为本,但是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呢?也就是如何使企业拥有优秀的人才呢?企业的人才来源有不少途径和方法,但单单能招来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关健是企业自身还要建立一套人才的培养和合理使用的机制,来解决企业的人才来源问题,特别是企业自身要有一套人才的培养机制。有人这样说,一个企业应是一所学校、一支军队和一个家庭,这种比喻确实有其道理,他告诉我们一个企业要拥有一个能使自己的员工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环境,这也许是企业人才来源的最好的途径。这一点恐怕是部分企业操作者不愿认同的,因有些人认为,企业自身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效率太低,这些人更喜欢拿来主义,海韦力公司自身也有部分同志有此观点,他们经常向我提议,企业自身培养和储备人才的代价太大,吃掉了企业利润,应该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到社会上招收什么人才。但通过尝试,我发现这种认识有点目光短浅,狭隘。特别对中小型企业,在其自身没有成熟的管理和用人机制时,一味的希望企业所需人才都从社会上招聘,甚至采用挖其他企业墙角的做法,这样做只会给企业带来更大风险。特别对部分企业,因其某一方面工作不畅时,总在希望能从社会上招收人才来解决问题,甚至认为人才只要花高薪就能聘来,而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这应该说是一个误区。为什么这样讲呢?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才是企业优秀的人才?一个企业的优秀人才,应该是深知企业的文化,在思想上能有机地溶入企业的文化中成为一个整体,同时具备能创造性地、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特别是前者尤为重要。所以,我们不否认人才是能从社会上直接高薪招收来,但其思想要和企业文化相融合则不是单靠金钱就能办到的,甚至有些人才是无法和企业文化相融合的,而这种不相融合的现象往往还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另外,还应该看到,许多企业操作者不去研究如何建立企业自身的人才培养机制,而是一味希望从社会上高薪聘请人才,这种企业不需培养就能解决难题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也是很难有满意结果的。因此,一个企业要想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地拥有优秀的人才,企业自身就必须拥有人才的招收、培养机制。 海韦力公司从98年开始,在企业刚解决生存问题后,就开始坚持每年从大学招收应届毕业生,进行培训并投入到各部门进行锻炼,然后进行较为严格的筛选、留用。为此,企业每年也确实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因为总会有部分学生经过企业培训和试用后,不适合海韦力公司的需要而离开,但海韦力的收获还是远远大于付出。今天的海韦力管理人员,几乎都是企业这几年自身培养的人才,可塑性很强,他们不仅自身工作能力提高很快,更主要的是他们深知海韦力的文化,在思想上和企业能很好的有机溶合,对海韦力的发展和前途深信不疑,是真正的海韦力人。应该说,海韦力能否迅速发展,他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认为他们才是海韦力真正的实力所在。 品牌才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这种观点恐怕是我们不少企业操作者不愿苟同的。在我国,不少企业做了许多年,其客户甚至连其商标是什么都不知道,有些企业甚至对其产品的商标名称从未做过任何宣传,这实在令人遗憾。仔细分析造成这一误区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不少私营企业都是在8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的,由于我国当时因产品的缺乏而存在着巨大的市场,使得只要胆子大,稍微看准项目,生产什么都不存在市场销路难的问题,根本无需考虑什么品牌效应。而今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卖方市场逐渐变成了买方市场,致使许多企业都感觉竞争激烈,产品利润越来越小,而且销路不畅,大家都十分怀念80年代的美好时光,但可以说那是一去不复返的往事。大家都认为企业难做,而事实如何呢?我们今天的市场上各行各业的品牌产品凤毛麟角,大都处于价格竞争的原始竞争阶段,所以今天的市场上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商机,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立,谁重视企业品牌的创立,谁重视按照企业发展规律操作,谁就能抓住中国市场经济的又一次大的机遇,把企业做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