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历史教材中国共合作中国民党抗日态度的转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b3049455.html,

试论中学历史教材中国共合作中国民党抗日态度的转变

作者:王占龙

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08期

摘要: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但我认为,五届五中全会后国民党确实由联共转向了积极反共,可在抗战问题上国民党并没有立即转向消极抗日。

关键词: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中学历史高中一年级课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一节中认为: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这一方针的确定,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国民党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但我认为,五届五

中全会后国民党确实由联共转向了积极反共,可在抗战问题上国民党并没有立即转向消极抗

日。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从国民党制定的作战方针看,我们不能认为国民党从相持阶段到来后就实行的是消极

抗日政策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因为出现许多新的因素,国民党调整了战略方针。

1.日本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不变的同时,侵华战略作了调整,一方面,停止对正面战场上的战略性进攻,集中主要兵力投入敌后战场;另一方面,对国民政府以军事进攻为辅,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

2.中共先后开辟了十多块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力量发展迅速,国民党对此感到了严重

的威胁。

3.抗战开始时国民党因实行片面抗战和消极防御的方针,因而在15个月多的抗战初期伤亡军队约100万人。

面对这些因素,国民政府必须调整战略。1938年11月,国民政府军令部在湖南南岳开会,蒋介石在讲话中把抗战分为两期,即从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为第一期抗战,此后为第二期抗战。会后制定了《第二期作战指导方针》“连续发动有限度之攻势与反击,以牵制消耗敌人,策应敌后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