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A催化加氢制备H12MDA的方法

MDA催化加氢制备H12MDA的方法
MDA催化加氢制备H12MDA的方法

MDA催化加氢制备H12MDA的方法研究

邱小勇

(珠海飞扬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广东,519050)

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H12MDA)是一种重要的脂环胺类有机中间体,主要用作环氧固化剂和聚氨酯工业中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原料。与传统的芳香族二胺化合物相比,H12MDA拥有脂环结构且分子结构中不存在π电子,因此具有优异的特殊性能,比如耐氧化性好、介电常数低、溶解性好、折光指数小、光损耗小、柔韧性好等,在光学材料、水性材料、液晶显示材料、光纤通讯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极高的推广价值。H12MDA光气化后制得H12MDI,其下游制品也被赋予了耐黄变、耐油、抗粉化、耐户外暴晒等优异性能,成为一类极具开发前途的新兴材料,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极大关注,在高端汽车涂料、粉末涂料、木器漆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根据热力学分析,MDA催化加氢制备H12MDA的工艺路线易得到高反-反异构体的PACM,传统成熟的工艺技术也主要是生产高反-反异构体组分的PACM。而制备低反-反异构体的PACM,尚需对该工艺路线的催化剂及其反应条件进行新的开发研究工作。据此,本研究开展了由MDA催化加氢制备含低反-反异构体PACM的催化剂和相应工艺条件的探索性实验研究。

图一MDA加氢反应网络图

1 实验

1.1 实验原料

MDA,工业品,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四氢呋喃,分析纯,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钌碳催化剂,工业品,外购;H2,纯度>99.9%;N2>99.9%。

1.2 仪器设备

500mLWDF高压釜,大连第四自控仪表厂;气相色谱6890,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天平,;精馏塔,自制。

1.3 H12MDA的制备与检测

按100:100:5的质量比,向500mL高压釜内加入MDA、四氢呋喃和催化剂,封闭高压釜,并用N2,H2置换釜内空气。设置搅拌速度为600转/小时,升温至反应温度,维持一定的H2压力至不再吸氢,反应结束。冷却后,过滤反应液,反应液脱除溶剂、精馏后得到H12MDA产品。

反应、精馏产物通过气相色谱进行分析检测。

2 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2.1.1 催化剂种类

钌基催化剂对芳香环的加氢具有很高的活性和选择性,能在较低的压力下使MDA 氢化,得到反-反异构体含量较低的H12MDA。本项目选用负载钌作为MDA加氢催化剂,在150℃,8.0MPa的条件下,进行了MDA加氢实验,主要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催化剂下的加氢反应结果

催化剂反应时间转化率反-反式含量

R5L1 480 99% 50%

R5S1 600 90% 50%

R5A1 480 99% 20%

R5A2 480 90% 35%

R3A1 600 90% 40%

R3A2 600 85% 45%

结果表明,选用以上催化剂,可以在10小时以内完成加氢反应,其中R5A1在较短的时间内MDA转化率即可达到99%且反-反式含量最少,达到25%。可能原因之一是因为在高温条件下,PACM会往反-反异构转化,反应时间越长,转化的反-反式越多,所以要尽量选择催化活性高,能在较低温度、较短时间完成反应的催化剂;第二方面,可能跟催化剂的晶形有较大关系;第三方面可能跟载体的孔容、孔结构相关。针对上面的两种可能,我们继续进行催化剂的选择。针对第二中可能性,分别选用钌晶型为圆形、片状和无定形进行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表2;针对第三种可能,分别选用小孔、中孔和大孔载体进行负载;得到的催化剂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表3。

表2 不同晶型催化剂下的加氢反应结果

晶型反应时间转化率反-反式含量

圆形480 99% 50%

片状480 99% 20%

无定形800 80% 50%

从表2可以看出,无定形催化剂效果最差,可能是因为无定形催化剂中钌主要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活性较低所致。圆形和片状催化剂催化效率相当,但是片状催化剂所得到得产物中反-反式明显较低,表明圆形催化剂对MDA加氢是全方位的催化效应,而片状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起到了模板作用,控制MDA尽量少生成反-反式。

表3 载体不同孔分布催化剂下的加氢反应结果

孔分布反应时间转化率反-反式含量

大孔480 99% 15%

中孔480 99% 20%

小孔600 90% 25%

从表三可以看出,小孔载体的催化效果较低,可能是因为载体孔太小,催化剂容易堵塞而失活,选择中孔载体是较好的选择。

2.1.2 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实验选择催化剂为R5A1,用量为2.5%(质量百分比),压力8.0MPa时三个不同温度下的反应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温度下的反应结果分析

温度反应时间转化率反-反式含量

140 800 90% 35%

160 480 99% 25%

180 300 99% 30%

从表4可以看出,温度升高180℃时,反应速度加快,但是反-反式的含量明显增多;而温度在140℃反应就变得困难,反应速率很低,即使延长反应时间也没有办法反应完全,而且产物中反-反异构体含量也会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所以本实验选择的最佳温度为160℃。

2.1.3 压力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实验选择催化剂为R5A1,用量为2.5%(质量百分比),温度为160℃时三个不同压力下的反应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不同压力下的反应结果分析

压力反应时间转化率反-反式含量

4MPa 800 85% 35%

6MPa 600 99% 35%

8MPa 480 99% 20%

从表5可以看出,压力降低,不利于反应,催化剂活性不好,从而需要延长反应时间,但是转化还是不能完全。当压力超过6MPa时,压力越高,反应速度越快,从而反-反式含量也越低。但是压力越高,设备投资越大,所以选择压力为8MPa为最适宜压力。

2.1.4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实验选择催化剂为R5A1,温度为160℃,压力为8MPa时不同催化剂用量下的反应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不同催化剂用量下的反应结果分析

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转化率反-反式含量

1% 800 85% 35%

2% 600 99% 30%

2.5% 480 99% 20%

3% 480 99% 20%

4% 420 99% 20%

5% 400 99% 20%

6% 400 99% 19%

7% 360 99% 18%

8% 360 99% 18%

9% 360 99% 18%

10% 360 99% 18%

从表6可以看出,当催化剂用量太低时,反应速度慢,转化不完全;当催化剂用量超过4%时,反应速率和转化率都差不多。催化剂用量越多,成本越高,所以选择催化剂用量为2.5%为最佳用量。

2.1.5 催化剂套用

催化剂的套用次数直接决定了反应成本,如果套用次数太少,反应成本太大,那就不具备工业化的条件。本实验选用R5A1催化剂,2.5%的用量,160℃,8MPa下进行MDA加氢的循环套用实验,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催化剂套用实验结果

套用次数反应时间转化率反-反式含量

1 480 99% 20%

2 480 99% 25%

3 480 99% 25%

4 510 99% 28%

5 510 99% 30%

6 540 99% 30%

7 540 98% 35%

8 570 98% 35%

9 570 98% 35%

10 600 98% 35%

表7的结果表明,催化剂经三3次套用后还维持较好的活性和选择性,直到10次套用后,反应时间仍然稳定在600分钟左右,转化率维持在98%左右。根据以上结果,可以确定该催化剂的工业应用价值。

3 结论

反应温度、催化剂类型对反应产物的组成有显著的影响,确定合适的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对实现优良的反应性能十分重要。

(1)使用R5A1催化剂用于MDA加氢,8小时左右转化率可以达到99%以上,反-反异构体控制在20%-35%,在活性和选择性上能满足MDA加氢的技术要求;(2)经过循环套用,R5A1催化剂能够在多个批次中维持较好的活性与选择性,反应时间、MDA转化率、反-反异构体含量均稳定在合理的范围内,该催化剂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3)加氢催化剂达到稳态需要经历诱导期,催化性能受温度、压力的影响较大,适当高的温度和压力有利于加氢反应的进行。

催化剂常用制备方法

催化剂常用制备方法 固体催化剂的构成 ●载体(Al2O3 ) ●主催化剂(合成NH3中的Fe) ●助催化剂(合成NH3中的K2O) ●共催化剂(石油裂解SiO2-Al2O3 催化剂制备的要点 ●多种化学组成的匹配 –各组分一起协调作用的多功能催化剂 ●一定物理结构的控制 –粒度、比表面、孔体积 基本制备方法: ?浸渍法(impregnating) ?沉淀法(depositing) ?沥滤法(leaching) ?热熔融法(melting) ?电解法(electrolyzing) ?离子交换法(ion exchanging) ?其它方法 固体催化剂的孔结构 (1)比表面积Sg 比表面积:每克催化剂或吸附剂的总面积。 测定方法:根据多层吸附理论和BET方程进行测定和计算 注意:测定的是总表面积,而具有催化活性的表面积(活性中心)只占总表面的很少一部分。 内表面积越大,活性位越多,反应面越大。 (2)催化剂的孔结构参数 密度:堆密度、真密度、颗粒密度、视密度 比孔容(Vg):1克催化剂中颗粒内部细孔的总体积. 孔隙率(θ):颗粒内细孔的体积占颗粒总体积的分数. (一) 浸渍法 ?通常是将载体浸入可溶性而又易热分解的盐溶液(如硝酸盐、醋酸盐或铵盐等)中进 行浸渍,然后干燥和焙烧。 ?由于盐类的分解和还原,沉积在载体上的就是催化剂的活性组分。 浸渍法的原理 ●活性组份在载体表面上的吸附

●毛细管压力使液体渗透到载体空隙内部 ●提高浸渍量(可抽真空或提高浸渍液温度) ●活性组份在载体上的不均匀分布 浸渍法的优点 ?第一,可使用现成的有一定外型和尺寸的载体材料,省去成型过程。(如氧化铝,氧 化硅,活性炭,浮石,活性白土等) ?第二,可选择合适的载体以提供催化剂所需的物理结构待性.如比表面、孔径和强 度等。 ?第三,由于所浸渍的组分全部分布在载体表面,用量可减小,利用率较高,这对贵 稀材料尤为重要。 ?第四,所负载的量可直接由制备条件计算而得。 浸渍的方法 ?过量浸渍法 ?等量浸渍法 ?喷涂浸渍法 ?流动浸渍法 1.1、过量浸渍法 ?即将载体泡入过量的浸渍液中,待吸附平衡后,过滤、干燥及焙烧后即成。 ?通常借调节浸渍液浓度和体积来控制负载量。 1.2、等量浸渍法 ?将载体与它可吸收体积相应的浸渍液相混合,达到恰如其分的湿润状态。只要混合 均匀和干燥后,活性组分即可均匀地分布在载体表面上,可省却过滤和母液回收之累。但浸渍液的体积多少,必须事先经过试验确定。 ?对于负载量较大的催化剂,由于溶解度所限,一次不能满足要求;或者多组分催化 剂,为了防止竞争吸附所引起的不均匀,都可以来用分步多次浸渍来达到目的。 1.3.多次浸渍法 ●重复多次的浸渍、干燥、焙烧可制得活性物质含量较高的催化剂 ●可避免多组分浸渍化合物各组分竞争吸附 1.4浸渍沉淀法 将浸渍溶液渗透到载体的空隙,然后加入沉淀剂使活性组分沉淀于载体的内孔和表面 (二) 沉淀法 ?借助于沉淀反应。用沉淀剂将可溶性的催化剂组分转变为难溶化合物。经过分离、 洗涤、干燥和焙烧成型或还原等步骤制成催化剂。这也是常用于制备高含量非贵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盐催化剂的一种方法。 ?共沉淀、均匀沉淀和分步沉淀 2.1、共沉淀方法 将催化剂所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分同时沉淀的一个方法,可以一次同时获得几个活性组分且分布较为均匀。为了避免各个组分的分步沉淀,各金属盐的浓度、沉淀剂的浓度、介质

催化剂制备方法

催化剂制备 共沉淀法 按照Co3O4和CeO2在催化剂中的比例,计算出所需0.5mol/L Ce(NO3)3溶液的体积和Co(NO3)2?6H2O 的质量。将钴、铈的硝酸盐混合溶液与沉淀剂碳酸钠并流滴定。沉淀过程中,始终保持沉淀液的pH 值在8.5~9.5 之间。在室温下搅拌 3 小时。按50mL 蒸馏水/g.cat 的比例用80℃蒸馏水洗涤三次,在80℃下干燥24 小时,一定温度下焙烧5 小时,制得不同比例的钴、铈混合氧化物催化剂。 浸渍法 考察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时,用到了浸渍法,具体步骤如下:取一定量的0.5mol/L Ce(NO3)3溶液,与沉淀剂碳酸钠并流滴定。沉淀过程中,始终保持沉淀液的pH值在8.5~9.5之间。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按50mL蒸馏水/g.cat的比例用80℃蒸馏水洗涤三次,在80℃下干燥24小时,得到CeO2载体的前驱体。按比例取一定量的Co(NO3)2?6H2O,采用等体积浸渍方法将Co(NO3)2溶液浸渍于载体前驱体上,再于室温下放置过夜。一定温度下焙烧5小时,制得Co3O4-CeO2催化剂。 活性 原料气空速为40,000ml/h gcat。原料组成为:1 vol.% O2,1 vol.% CO,50 vol.% H2,N2平衡气;Co3O4-CeO2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钴含量、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的活性有很大影响,本实验范围内的最佳条件为:共沉淀法制备,Co3O4含量为80wt.%,焙烧温度为350℃,采用氧化预处理。

从图4-4 至图4-6 可见,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明显好于浸渍法的催化剂。共沉淀法的15wt.%Co3O4-CeO2在175℃时达到100%的CO 转化率,而浸渍法的15wt.%Co3O4-CeO2在200℃实现CO 的完全转化。图4-6 显示浸渍法制得的催化剂选择性略好于共沉淀法,但若对比在相同CO 转化率时的选择性,则可看出制备方法对选择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二 催化剂酌制备 溶胶一凝胶法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介孔ceO,载体.首先向不断搅拌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r)(36.5g/L)溶液中加人一定量的氨水(20%),直到获得澄清透明的模板剂溶液.将硝酸铈溶液(43.4 g/L)逐滴加入到模板剂溶液中,并在强烈搅拌的情况F使其混合均匀.用氨水将上述溶液的pH值调到11左右。然后搅拌至形成溶胶.将溶胶移入带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晶化釜内,100℃晶化5 d,过滤分离出固体产物,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分别洗涤三次,于80℃烘箱中干燥24 h,然后在马弗炉中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450℃煅烧4 h,制得介孔Cc02.非介iL CeCh(non—meso—Ce02)载体与介孔CeO:载体制备过程相同,但

催化剂制备方法大全

催化剂制备方法简介 1、催化剂制备常规方法 (1)浸渍法 a过量浸渍法 b等量浸渍法(多次浸渍以防止竞争吸附) (2)沉淀法(制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注意加料顺序:正加法或倒加法,沉淀剂加到盐溶液为正,反之为倒加) a单组分沉淀法 b多组分共沉淀法 c均匀沉淀法(沉淀剂:尿素) d超均匀沉淀法 (NH4HCO3和NH4OH组成的缓冲溶液pH=9) e浸渍沉淀法 浸渍沉淀法是在浸渍法的基础上辅以均匀沉淀法发展起来的,即在浸渍液中预先配入沉淀剂母体,待浸渍单元操作完成后,加热升温使待沉淀组分沉积在载体表面上。此法,可以用来制备比浸渍法分布更加均匀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负载型催化剂。 f导晶沉淀法 本法是借晶化导向剂(晶种)引导非晶型沉淀转化为晶型沉淀的快速有效方法。举例:以廉价易得的水玻璃为原料的高硅酸钠型分子筛,包括丝

光沸石、Y型、X型分子筛。 (3)共混合法 混合法是将一定比例的各组分配成浆料后成型干燥,再经活化处理即可。如合成气制甲醇用的催化剂就是将氧化锌和氧化铬放在一起混合均匀(适当加入铬酐的水溶液和少许石墨)然后送入压片机制成圆柱形,在100 o C烘2h即可。 (4)热分解法 硝酸盐、碳酸盐、甲酸盐、草酸盐或乙酸盐。 (5)沥滤法 制备骨架金属催化剂的方法,Raney 镍、铜、钴、铁等。 (6)热熔融法 合成氨催化剂Fe-K2O-Al2O3;用磁铁矿Fe3O4、KNO3和Al2O3高温熔融而得。 (7)电解法 用于甲醇氧化脱氢制甲醛的银催化剂,通常用电解法制备。该法以纯银为阳极和阴极,硝酸银为电解液,在一定电流密度下电解,银粒在阴极析出,经洗涤、干燥和活化后即可使用。

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柴油技术工业应用实践

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柴油技术工业应用实践 发表时间:2019-09-01T18:59:57.40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2期作者:薛晓阳 [导读] 为了适应全厂生产的灵活性,本装置设计为全循环和60%转化率两种工况。 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 150030 摘要:随着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和原油的日益劣质化、重质化,以及环境的污染,国家对干净、清洁的能源燃料越来越重视,而蜡油加氢裂化技术是原油深度加工生产清洁燃料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未来加氢裂化技术将会越来越普遍和推广。本文就以美国UOP公司的 Unicraking两段加氢裂化工艺技术为例进行实践论证。 关键词:加氢裂化;?催化柴油;?产品质量; 1 装置概况 为了适应全厂生产的灵活性,本装置设计为全循环和60%转化率两种工况。设计加工来自国外的减压蜡油,经过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加氢裂化等反应,生产优质的轻、重石脑油、航煤和柴油产品,加氢尾油作为催化裂化装置原料。本装置反应的部分流程如下: 图1 装置反应部分流程 2?催化剂分布及原料性质 2.1 催化剂分布 本装置一段反应器共六个床层,其中第一床层到第四床层为加氢精制床层,催化剂型号分别为CT-30、KF-542、KG-5、HYT-8109、HYT-8119、KF-848 (再生) 、HYT-6219,第五床层和第六床层为加氢裂化床层,催化剂型号为HC-115LT (再生) ,反应器底部后精制剂型号为KF-851 (再生) 。 表1 原料油性质分析对比表 2.2 原料性质及特点 本装置自开工正常运转一段时间后,为了维持全厂物料平衡和实现效益最大化,开始在原料油中掺入催化柴油,并逐步增加至60 t/h。如表1所示为在总进料量330 t/h不变的情况下,原料中未掺入以及掺入20 t/h、40 t/h及60 t/h数量催化柴油组成的滤后原料油的主要性质参数。在整个掺炼观察期间,装置正常运行,各产品质量合格。 通过表1原料油性质分析对比表可以看出随着催化柴油掺炼比例的提高,混合原料油的密度逐渐增大,氮含量、硫含量所占比例都有相应的升高,这与催化柴油高硫、高氮性质特点相吻合,但由于本装置氮含量设计要求不大于867 mg/kg,所以为保证本装置催化剂失活速率在正常范围内,建议在装置运行前期,当混合原料油中氮含量大于867mg/kg时,操作人员应密切关注原料油性质及反应器床层温度变化。随掺炼比例的增加,初馏点温度呈现下降趋势和350℃馏出量所占体积分数逐渐增大的情况来看,催柴中含有一定比例的小分子轻组分;根据混合原料终馏点温度的逐渐上升和500℃馏出量所占体积分数下降的情况,得出催化柴油中同时含有大量的单环和多环芳烃,使得混合后

催化加氢技术及催化剂

一、意义 1.具有绿色化的化学反应,原子经济性。 催化加氢一般生成产物和水,不会生成其它副产物(副反应除外),具有很好的原子经济性。绿色化学是当今科研和生产的世界潮流,我国已在重大科研项目研究的立项上向这个方向倾斜。 2.产品收率高、质量好,普通的加氢反应副反应很少,因此产品的质量很高。 3.反应条件温和; 4.设备通用性 二、催化加氢的内容 1.加氢催化剂 Ni系催化剂 骨架Ni (1)应用最广泛的一类Ni系加氢催化剂,也称Renay-Ni,顾名思义,即为Renay发明。具有很多微孔,是以多孔金属形态出现的金属催化剂,该类形态已延伸到骨架铜、骨架钴、骨架铁等催化剂,制备骨架形催化剂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催化剂的表面积,提高催化剂的反应面,即催化剂活性。 (2)具体的制备方法:将Ni和Al, Mg, Si, Zn等易溶于碱的金属元素在高温下熔炼成合金,将合金粉碎后,再在一定的条件下,用碱溶至非活性组分,在非活性组分去除后,留下很多孔,成为骨架形的镍系催化剂。 (3)合金的成分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镍、铝合金实际上是几种金属化合物,通常所说的固溶体,主要组分为NiAl3, Ni2Al3, NiAl, NiAl2等,不同的固熔体在碱中的溶解速度有明显差别,一般说,溶解速度快慢是NiAl3>Ni2Al3>NiAl>NiAl2,其中后二种几乎不溶,因此,前二种组分的多少直接影响骨架Ni催化剂的活性。 (4)多组分骨架镍催化剂,就是在熔融阶段,加入不溶于碱的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金属元素,如添加Sn, Pb, Mn, Cu, Ag, Mo, Cr, Fe, Co等,这些第二组分元素的加入,一般能增加催化剂的活性,或改善催化剂的选择性和稳定性。 (5)使用骨加镍催化剂需注意:骨架镍具有很大表面,在催化剂的表面吸符有大量的活化氢,并且Ni本身的活性也很,容易氧化,因此该类催化剂非常容易引起燃烧,一般在使用之前均放在有机溶剂中,如乙醇等。也可以采用钝化的方法,降低催化剂活性和保护膜等,如加入NaOH稀溶液,使骨架镍表面形成很薄的氧化膜,在使用前再用氢气还原,钝化后的骨架镍催化剂可以与空气接触。

催化加氢技术及催化剂讲解

催化加氢技术及催化剂 作者: buffaloli (站内联系TA) 发布: 2009-03-03 一、意义 1.具有绿色化的化学反应,原子经济性。 催化加氢一般生成产物和水,不会生成其它副产物(副反应除外),具有很好的原子经济性。绿色化学是当今科研和生产的世界潮流,我国已在重大科研项目研究的立项上向这个方向倾斜。 2.产品收率高、质量好,普通的加氢反应副反应很少,因此产品的质量很高。 3.反应条件温和; 4.设备通用性 二、催化加氢的内容 1.加氢催化剂 Ni系催化剂 骨架Ni (1)应用最广泛的一类Ni系加氢催化剂,也称Renay-Ni,顾名思义,即为Renay发明。具有很多微孔,是以多孔金属形态出现的金属催化剂,该类形态已延伸到骨架铜、骨架钴、骨架铁等催化剂,制备骨架形催化剂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催化剂的表面积,提高催化剂的反应面,即催化剂活性。 (2)具体的制备方法:将Ni和Al, Mg, Si, Zn等易溶于碱

的金属元素在高温下熔炼成合金,将合金粉碎后,再在一定的条件下,用碱溶至非活性组分,在非活性组分去除后,留下很多孔,成为骨架形的镍系催化剂。 (3)合金的成分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镍、铝合金实际上是几种金属化合物,通常所说的固溶体,主要组分为NiAl3, Ni2Al3, NiAl, NiAl2等,不同的固熔体在碱中的溶解速度有明显差别,一般说,溶解速度快慢是NiAl3>Ni2Al3>NiAl>NiAl2,其中后二种几乎不溶,因此,前二种组分的多少直接影响骨架Ni催化剂的活性。 (4)多组分骨架镍催化剂,就是在熔融阶段,加入不溶于碱的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金属元素,如添加Sn, Pb, Mn, Cu, Ag, Mo, Cr, Fe, Co等,这些第二组分元素的加入,一般能增加催化剂的活性,或改善催化剂的选择性和稳定性。 (5)使用骨加镍催化剂需注意:骨架镍具有很大表面,在催化剂的表面吸符有大量的活化氢,并且Ni本身的活性也很,容易氧化,因此该类催化剂非常容易引起燃烧,一般在使用之前均放在有机溶剂中,如乙醇等。也可以采用钝化的方法,降低催化剂活性和保护膜等,如加入NaOH稀溶液,使骨架镍表面形成很薄的氧化膜,在使用前再用氢气还原,钝化后的骨架镍催化剂可以与空气接触。 其它镍系催化剂 从1897年Sabatier将乙烯和氢气通到还原镍使之生成乙烷开

硝基苯催化加氢制苯胺的安全技术分析(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硝基苯催化加氢制苯胺的安全技 术分析(新版)

硝基苯催化加氢制苯胺的安全技术分析(新 版) 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苯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广泛地应用于橡胶助剂、染料、感光化学品、医药、农药、炸药及聚氨酯等行业。由于市场需求较大,近几年改建、扩建及新建一批苯胺生产装置。但在苯胺及配套装置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加之生产工艺条件苛刻,装置及控制技术要求严格,使其生产过程事故具有突发性、灾害性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苯胺的安全生产问题进行认真剖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 1苯胺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以目前国内先进的35000t/a硝基苯催化加氢制苯胺生产装置为例。苯胺生产中的原料氢与系统中的循环氢混合经氢压机增压至 0.2MPa后,与来自流化床顶的高温混合气在热交换器中进行热交换,被预热到约180oC进入硝基苯汽化器,硝基苯经预热后在汽化器中汽化,与过量的氢气合并过热至180oC~200oC,进入流化床反应器,与

催化剂制备方法大全

催 化 剂 的 制 备 方 法 与 成 型 技 术 总 结 应用化学系1202班 王宏颖 2012080201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成型技术 一、固体催化剂的组成: 固体催化剂主要有活性组分、助剂和载体三部分组成: 1.活性组分:主催化剂,是催化剂中产生活性的部分,没有它催化剂就不能产生催化作用。 2.助剂:本身没有活性或活性很低,少量助剂加到催化剂中,与活性组分产生作用,从而显著改善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等。 3.载体:载体主要对催化活性组分起机械承载作用,并增加有效催化反应表面、提供适宜的孔结构;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抗毒能力;减少催化剂用量,降低成本。 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催化剂载体有:SiO2,Al2O3、玻璃纤维网(布)、空心陶瓷球、有机玻璃、光导纤维、天然粘土、泡沫塑料、树脂、活性炭,Y、β、ZSM-5分子筛,SBA-15、MCM-41、LaP04等系列载体。 二、催化剂传统制备方法 1、浸渍法 (1)过量浸渍法 (2)等量浸渍法(多次浸渍以防止竞争吸附) 2、沉淀法(制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注意加料顺序:正加法或倒加法,沉淀剂 加到盐溶液为正,反之为倒加) (1)单组分沉淀法 (2)多组分共沉淀法 (3)均匀沉淀法(沉淀剂:尿素) (4)超均匀沉淀法 (NH4HCO3和NH4OH组成的缓冲溶液pH=9) (5)浸渍沉淀法 浸渍沉淀法是在浸渍法的基础上辅以均匀沉淀法发展起来的,即在浸渍液中预先配入沉淀剂母体,待浸渍单元操作完成后,加热升温使待沉淀组分沉积在载体表面上。此法,可以用来制备比浸渍法分布更加均匀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负载型催化剂。 (6)导晶沉淀法 本法是借晶化导向剂(晶种)引导非晶型沉淀转化为晶型沉淀的快速有效方法。举例:以廉价易得的水玻璃为原料的高硅酸钠型分子筛,包括丝光沸石、Y型、X型分子筛。 3、共混合法 混合法是将一定比例的各组分配成浆料后成型干燥,再经活化处理即可。如合成气制甲醇用的催化剂就是将氧化锌和氧化铬放在一起混合均匀(适当加入铬

催化加氢还原芳香硝基化合物制备芳胺的技术进展

58 精细石油化工 SPECIALITYPETROCHEMICALS 第23卷第4期 2006年7月 催化加氢还原芳香硝基化合物 制备芳胺的技术进展 徐善利陈宏博李树德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摘要:综述了催化加氢还原芳香硝基化合物制备芳胺及其衍生物的近况,讨论了影响催化加氢反应的主要因 素和工艺条件,并展望了催化加氢法制备芳胺工艺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催化加氢香硝基化合物芳胺 中图分类号:TQ246.3文献标识码:A 芳胺及其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染 料、农药等领域,绝大多数的芳胺及其衍生物系列产物都是由相应的芳香硝基化合物还原而来的。芳香硝基化合物还原为芳胺的方法主要有经典化学还原法、电解还原法、CO/H:O体系还原法和催化加氢还原法。经典化学还原法主要包括铁粉法、甲醛法、硫化碱法、水合肼法等。这些方法工艺流程长,三废多,对环境污染大,代之以清洁生产工艺势在必行;电解还原法由于设备投资较大,能耗相对较高,工业生产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Co/H。o还原体系对催化剂要求较高,存在贵金属催化剂回收问题,且反应大多需高温高压,目前还多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1],但是该法具有设备通用性好、反应易控制、原料来源容易等优点,是催化加氢法的一个良好补充[21;催化加氢法具有产品质量好、三废少、后处理容易以及反应选择性可控制等优点使其在工业生产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是目前实验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领域。 1催化加氢还原法 芳香硝基化合物催化加氢还原按反应物料的状态可分为气相催化加氢法和液相催化加氢法。气相催化加氢法是以气态反应物进行的催化加氢还原,实际上为气固反应,此法仅适用于沸点较低,容易气化或在蒸发温度下,仍能保持稳定状态的芳香硝基化合物的还原。硝基苯制苯胺是气相催化加氢的典型实例。液相催化加氢法是在液相介质中进行的加氢还原。一般采用固体催化剂,实质上为气一液一固三相反应。如果催化剂溶于反应体系相则为气、液两相反应,称之为均相催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二硝基甲苯催化加氢制备二氨基甲苯是液相催化加氢的典型实例[3]。 以下针对催化加氢法还原芳香硝基化合物制备芳胺的主要影响因素(催化剂性能和反应条件)作进一步的论述。 1.1催化剂 在催化加氢还原反应中,催化剂的性能是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其对反应的温度、压力、反应活性、反应的选择性、产物质量和收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用于催化加氢反应的催化剂主要为过渡金属,可分为贵金属系和一般金属系。贵金属以铂、钯为主,此外还有铑、锇、钌等,其特点是催化活性高,反应条件温和,适用于中性或酸性反应,虽然铂的活性最好,但其价格相对较高,限制了它的应用。钯的活性介于铂和镍之间,其中以Pd/C催化剂较常用,价格较便宜。金属铑催化剂在氯代硝基芳烃的催化加氢过程中可使脱氯现象大为减少[4],但铑可使苯环加氢。近年来,铑以其良好的选择性而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一般金属系以镍为主,其次是铜、钼、钴、铁等。 常用的催化剂可以是金属单质的粉末,如铂黑、钯黑等,可直接以金属氧化物还原制得;或者是骨架型,如Raney-Ni。为了使活性金属能和原料充 收稿日期:2006一03一09;修改稿收到日期:2006一06—19。 作者简介:徐善利(1980一),男,硕士,从事染料中闻体合成的研究。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成型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成型 一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1.1浸渍法 将含有活性组分(或连同助催化剂组分)的液态(或气态)物质浸载在固态载体表面上。此法的优点为:可使用外形与尺寸合乎要求的载体,省去催化剂成型工序;可选择合适的载体,为催化剂提供所需的宏观结构特性,包括比表面、孔半径、机械强度、导热系数等;负载组分仅仅分布在载体表面上,利用率高,用量少,成本低。广泛用于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尤其适用于低含量贵金属催化剂。 影响浸渍效果的因素有浸渍溶液本身的性质、载体的结构、浸渍过程的操作条件等。浸渍方法有:①超孔容浸渍法,浸渍溶液体积超过载体微孔能容纳的体积,常在弱吸附的情况下使用;②等孔容浸渍法,浸渍溶液与载体有效微孔容积相等,无多余废液,可省略过滤,便于控制负载量和连续操作;③多次浸渍法,浸渍、干燥、煅烧反复进行多次,直至负载量足够为止,适用于浸载组分的溶解度不大的情况,也可用来依次浸载若干组分,以回避组分间的竞争吸附;④流化喷洒浸渍法,浸渍溶液直接喷洒到反应器中处在流化状态的载体颗粒上,制备完毕可直接转入使用,无需专用的催化剂制备设备;⑤蒸气相浸渍法,借助浸渍化合物的挥发性,以蒸气相的形式将它负载到载体表面上,但活性组分容易流失,必须在使用过程中随时补充。 1.2沉淀法 用淀剂将可溶性的催化剂组分转化为难溶或不溶化合物,经分离、洗涤、干燥、煅烧、成型或还原等工序,制得成品催化剂。广泛用于高含量的非贵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盐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沉淀法有: ①共沉淀法,将催化剂所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分同时沉淀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一次操作可以同时得到几个组分,而且各个组分的分布比较均匀。如果组分之间形成固体溶液,那么分散度更为理想。为了避免各个组分的分步沉淀,各金属盐的浓度、沉淀剂的浓度、介质的pH值及其他条件都须满足各个组分一起沉淀的要求。 ②均匀沉淀法,首先使待沉淀溶液与沉淀剂母体充分混合,造成一个十分均匀的体系,然后调节温度,逐渐提高pH值,或在体系中逐渐生成沉淀剂等,创造形成沉淀的条件,使沉淀缓慢地进行,以制取颗粒十分均匀而比较纯净的固体。例如,在铝盐溶液中加入尿素,混合均匀后加热升温至90~100℃,此时体系中各处的尿素同时水解,放出OH-离子: 于是氢氧化铝沉淀可在整个体系中均匀地形成。 ③超均匀沉淀法,以缓冲剂将两种反应物暂时隔开,然后迅速混合,在瞬间内使整个体系在各处同时形成一个均匀的过饱和溶液,可使沉淀颗粒大小一致,组分分布均匀。苯选择加氢的镍/氧化硅催化剂的制法是:在沉淀槽中,底部装入硅酸钠溶液,中层隔以硝酸钠缓冲剂,上层放置酸化硝酸镍,然后骤然搅拌,静置一段时间,便析出超均匀的沉淀物。 ④浸渍沉淀法,在浸渍法的基础上辅以均匀沉淀法,即在浸渍液中预先配入沉淀剂母体,待浸渍操作完成后加热升温,使待沉淀组分沉积在载体表面上。 混合法多组分催化剂在压片、挤条等成型之前,一般都要经历这一步骤。此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产品化学组成稳定,可用于制备高含量的多组分催化剂,尤其是混合氧化物催化剂,但此法分散度较低。 混合可在任何两相间进行,可以是液-固混合(湿式混合),也可以是固-固混合(干式混合)。混合的目的:一是促进物料间的均匀分布,提高分散度;二是产生新的物理性质(塑性),便于成型,并提高机械强度。

催化加氢技术以及催化剂

催化加氢技术以及催化剂 一、意义 1、具有绿色化的化学反应,原子经济性。 催化加氢一般生成产物和水,不会生成其它副产物(副反应除外),具有很好的原子经济性。绿色化学是当今科研和生产的世界潮流,我国已在重大科研项目研究的立项上向这个方向倾斜。 2、产品收率高、质量好 普通的加氢反应副反应很少,因此产品的质量很高。 3、反应条件温和; 4、设备通用性 二、催化加氢的内容 1、加氢催化剂 Ni系催化剂 l骨架Ni (1)应用最广泛的一类Ni系加氢催化剂,也称Renay-Ni,顾名思义,即为Renay发明。具有很多微孔,是以多孔金属形态出现的金属催化剂,该类形态已延伸到骨架铜、骨架钴、骨架铁等催化剂,制备骨架形催化剂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催化剂的表面积,提高催化剂的反应面,即催化剂活性。 (2)具体的制备方法:将Ni和Al, Mg, Si, Zn等易溶于碱的金属元素在高温下熔炼成合金,将合金粉碎后,再在一定的条件下,用碱溶至非活性组分,在非活性组分去除后,留下很多孔,成为骨架形的镍系催化剂。 (3)合金的成分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镍、铝合金实际上是几种金属化合物,通常所说的固溶体,主要组分为NiAl3, Ni2Al3, NiAl, NiAl2等,不同的固熔体在碱中的溶解速度有明显差别,一般说,溶解速度快慢是NiAl3>Ni2Al3 >NiAl>NiAl2,其中后二种几乎不溶,因此,前二种组分的多少直接影响骨架Ni催化剂的活性。 (4)多组分骨架镍催化剂,就是在熔融阶段,加入不溶于碱的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金属元素,如添加Sn, Pb, Mn, Cu, Ag, Mo, Cr, Fe, Co等,这些第二组分元素的加入,一般能增加催化剂的活性,或改善催化剂的选择性和稳定性。 (5)使用骨加镍催化剂需注意:骨架镍具有很大表面,在催化剂的表面吸符有大量的活化氢,并且Ni本身的活性也很,容易氧化,因此该类催化剂非常容易引起燃烧,一般在使用之前均放在有机溶剂中,如乙醇等。也可以采用钝化的方法,降低催化剂活性和保护膜等,如加入NaOH 稀溶液,使骨架镍表面形成很薄的氧化膜,在使用前再用氢气还原,钝化后的骨架镍催化剂可以与空气接触。 其它镍系催化剂 从1897年Sabatier将乙烯和氢气通到还原镍使之生成乙烷开始,这是最古老的镍催化剂,工业上几乎没有单独使用镍的,而广泛使用的却是加有各种单体或助催化剂的镍,一般的制法是把硅藻土加进硝酸镍水溶液中,一边搅拌一边加碳酸钠,使碱式碳酸镍(或氢氧化镍)沉淀在硅藻土上。充分地水洗过滤干燥。将制成的催化剂在使用之前,在350-4500C的氢气流中进行还原。鉴于还原的催化剂与空气接触会着火而失去活性,使用必须注意。 此外,还有把硝酸镍溶液和硅藻土的混合物蒸干,在400-5000C热分解为NiO-硅藻土后,用氢气还原的方法。通常,还把少量金属氧化物作为助催化剂加到NiO-硅藻土中,例如NiO-氧化钍-硅藻土[40],NiO-Cu-硅藻土等[41],均属于高活性的催化剂。 可用作载体的物质还有浮石、氧化铝、硅胶、酸性白土、氧化锌、CaSO4、MgSO4、木炭、石墨等。.

炼油厂催化柴油转化装置运行方式

炼油厂催化柴油转化装置运行方式摘要在国五车用柴油升级后,催化柴油组分油无法全部平衡,只能外销部分催化柴油,效益损失大。为应对2017年国五普柴升级,新建催化柴油转化装置。本文对催化柴油转化装置与其它加氢精制装置并行运行方式进行总结,提出未来的运行思路。 关键词催化柴油十六烷值辛烷值转化芳烃含量 1.普通柴油升级进度说明 按照国家规定,普通柴油从2017年7月1日开始执行国Ⅳ标准,从2018年1月1日开始执行国Ⅴ标准。 按照总部规定,普通柴油的升级时间比国家要求还要提前一个季度,从2017年4月1日开始执行国Ⅳ标准,从2017年10月1日开始执行国Ⅴ标准。也就是说,2017年内,普通柴油质量在半年时间需跳跃2级。 总部要求普柴升级规定(比国家要求提前三个月) 普柴内控指标2017年4月1日前2017年4月1日(国Ⅳ)2017年10月1日(国Ⅴ) 硫含量(mg/kg) 340 47 8 十六烷值45.5 45.5 45.5 十六烷指数45 45 45 下表为外销混合催化柴油分析数据,因外销柴油没有芳含数据要求,总芳烃含量用历史数据表示。 表一: 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 密度(kg/m3)936.3 946.3 952.4 948.4 馏程(℃)170-345 159-351 161-348 162-345 氮含量(ppm) 743 905 857 822 十六烷指数22.3 21.1 20.6 20.7 总芳烃(%) 80-85 硫含量(%) 0.6477 0.6097 0.6283 0.5201 由此表可以看出催化柴油密度大、十六烷值低、芳烃含量高。富含芳烃是催化柴油 质量差的根源(80%~85%芳烃),如何有效利用催化柴油是柴油质量升级必须解决的难题。

硝基苯催化加氢制苯胺的安全技术分析

硝基苯催化加氢制苯胺的安全技术分析 苯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广泛地应用于橡胶助剂、染料、感光化学品、医药、农药、炸药及聚氨酯等行业。由于市场需求较大,近几年改建、扩建及新建一批苯胺生产装置。但在苯胺及配套装置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加之生产工艺条件苛刻,装置及控制技术要求严格,使其生产过程事故具有突发性、灾害性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苯胺的安全生产问题进行认真剖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 1 苯胺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以目前国内先进的35000t/a硝基苯催化加氢制苯胺生产装置为例。苯胺生产中的原料氢与系统中的循环氢混合经氢压机增压至0.2MPa后,与来自流化床顶的高温混合气在热交换器中进行热交换,被预热到约180oC进入硝基苯汽化器,硝基苯经预热后在汽化器中汽化,与过量的氢气合并过热至180oC~200oC,进入流化床反应器,与催化剂接触。硝基苯被还原,生成苯胺和水并放出大量热,利用流化床反应器中的余热锅炉中的软水汽化产生蒸气带走反应热来控制反应温度在250oC~270℃。反应后的混合气与催化剂分离,进热交换器与混合氢进行热交换,用水冷却,粗苯胺及水被冷凝,与过量的氢分离,过量氢循环使用,粗苯胺与饱和苯胺水进入连续分离器,粗苯胺进入脱水塔脱水,然后进精馏塔精馏得到成品苯胺。苯胺水进共沸塔回收苯胺,废水中含苯胺≤500 mg/L,去污水车间进行二级生化处理。 2 苯胺生产中的主要危险介质分析 苯胺生产中的危险介质主要是硝基苯、氢气和苯胺。 2.1 硝基苯 硝基苯的分子式为C6H5NO2,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1,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有苦杏仁味,能溶于苯、乙醇及乙醚,难溶于水。有毒,多量吸人蒸气或经皮肤吸收都会引起中毒,在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为5mg/m3。 常用的理化数据:相对密度1.205(25℃),熔点5.7℃,沸点210.9℃,闪点87.8℃(闭杯),爆炸下限1.8%(93.3℃),自燃点482℃,蒸气密度4.25 g/L。 危险特性:有毒,遇火种、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硝酸反应强烈。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通风阴凉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避免日光曝晒并且与氧化剂、硝酸分开存放;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破漏,引起中毒;误触皮肤立即用肥皂水洗涤。 2.2 氢气 氢气为无色无臭气体,极微溶于水、乙醇、乙醚,无毒、无腐蚀性,极易燃烧,燃烧时发出青色火焰,并发生爆鸣,燃烧温度可达2 000℃,氢氧混合燃烧火焰温度为2 100℃~2 500℃,与氟、氯等能起猛烈的化学反应。 理化常数:密度0.089 9g/L,熔点-259.18℃,沸点-252.8℃,自燃点400℃,爆炸极限4.1%~74.2%,最易引爆体积分数24%,产生大量爆炸压力的体积分数32.3%,最大爆炸压力0.73 MPa,最小引燃能量0.019 mJ,临界温度-239℃,临界压力1.307MPa。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成为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在室内使用或储存氢气,当有漏气时,氢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自然排出,遇到火星时会引起爆炸。 储运注意事项:氢气应用耐高压的钢瓶盛装;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切忌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氟、氯等分仓间存放,严禁混储、混运。 2.3 苯胺

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裂化柴油研究

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裂化柴油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16T16:07:47.7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作者:白广友 [导读] 摘要:文章以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裂化柴油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加氢裂化装置概况进行了阐述分析,随后分析研究了加氢裂化装置进行FCC柴油掺炼催化产品,最后运用加氢裂化装置掺炼FCC柴油应注意的问题以供参考。 中石化天津分公司炼油部天津市 300270 摘要:文章以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裂化柴油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加氢裂化装置概况进行了阐述分析,随后分析研究了加氢裂化装置进行FCC柴油掺炼催化产品,最后运用加氢裂化装置掺炼FCC柴油应注意的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加氢裂化装置;催化裂化柴油;掺炼 前言:FCC柴油具有杂质含量高、密度较大、储存安全性差等特点,并且直接用作车用能源产生的污染气体较多,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国家对车用柴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升,需要进一步加强对FCC柴油的处理,有效改善并提升FCC柴油的品质,降低柴油用作能源带来的污染,从而有效满足我国对车用柴油质量品质的要求。 一、加氢裂化装置概况 该加氢裂化装置为2.0Mt/a 高压加氢裂化装置,由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参与设计,并于2007年成功投料开车。该装置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反应部分、分馏部分、吸收稳定部分及脱硫部分组成,其中反应部分采用的是目前国内外已经应用较为成熟的炉前混氢流程,操作更加简便,传热效率更加高效,流程也得到了良好的优化。分馏部分通过设置硫化氢汽提塔,并采用分馏塔进料,常压塔与加热炉出柴油的方案,在分馏塔中,还设置了两个中段回流,从而使得热量得到了较好的回收,有利于整体装置能耗降低。吸收稳定部分在吸收方案选择上,采用的是重石脑油作为吸收剂的方案,从而使得干气中的液化气得到很好的回收,有效避免了轻石脑油与液化气出现更大的损失;最后对于脱硫部分来说,在脱硫剂选择上,选择的是N-甲基二乙醇胺,进行低分气与液化气的脱硫方案。主要产品为石脑油、航煤、柴油及用作制乙烯原料的尾油。该装置所得产品众多,并且分向不同的去向,例如所得的柴油更加清洁,十六烷值高,倾点低,造成污染更小;所得的尾油作为乙烯原料,烷烃含量高,芳烃指数值较低;所得的重石脑油作为催化重整原料,芳烃潜含量较高。在2010年,该装置转入了第二生产周期,结合实际生产需求,该装置采用了RN—32V 制催化剂和 RHC—3 裂化催化剂,上述两种催化剂由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发,对尾油质量提升上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意义。 二、加氢裂化装置进行FCC柴油掺炼催化产品分析 (一)FCC柴油前后掺炼条件分析 具体条件如表1所示,通过表一我们可以看出,在掺炼前与掺炼后二者总的加工量基本保持一致的前提下,FCC柴油在掺炼后变得更加轻量,精制反应平均温度和裂化反应平均温度都有所降低,总的能耗相对更低。但同时我们应注意到,相应的耗氢量增加,冷氢用量更多。究其原因在于,从FCC 柴油本身来看,由于其含有大量的芳烃,因此在高压加氢裂化条件下,芳烃想要达到深度饱,就必然要消耗大量的氢。 表1:掺炼催化柴油主要操作条件 (一)FCC柴油前后掺炼液化气(脱硫后)质量对比 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FCC柴油在掺炼后,并没有对液化气的质量产生任何不利影响,并在在其具体的烃组成中,丙烷的含有呈上升

催化柴油加氢裂化生产BTX研究现状

2018年2月第26卷第2期 工业催化 INDUSTRIAL CATALYSIS Feb. 2018 Vol. 26 No. 2 综述与展望 催化 氢裂化生产BTX研究现状 徐洁,吴韬,陈胜,袁桂梅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摘要:总结催化柴油中的主要组分(双环芳烃和单环芳烃)在发生加氢裂化过程中的反应机理和 动力学研究现状,分析催化剂中活性组分和载体的选择对产物分布的影响,介绍国内外以催化柴油 为原料生产轻质芳烃B T X的工艺进展。 关键词:石油化学工程;催化柴油;加氢裂化;B T X doi:10. 3969/j.issn. 1008-1143. 2018. 02. 002 中图分类号:T Q241. 1;0643. 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43(2018)02-0015-08 Research progress of hydrocracking of diesel to produce BTX Xu Jie,Wu Tao,Chen Shengli&,Yuan Guimei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eav? Oil Processing,China UrdversiPy of Petr o leum(Beijing),Beijing 102249,China) Abstract:Hydrocracking reaction rule and kinetics of main components(double - ring aromatics and monocylic aromatics)in catalytic diesel are summarized.And effects of active component and carrier of catalyst on product distribution are stated.Technology progress of producing B T X using catalytic diesel as feedstock i s introduced as well. Key words: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FCC diesel;hydrocracking;B T X doi:10. 3969/j.issn. 1008-1143. 2018. 02. 002 CLC number:T Q241.1$0643.1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 D:1008-1143(2018)02-0015-08 轻质芳经,如苯(Benzene)、甲苯(Tolene)、二甲 苯(Xylene)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随着工业发展 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纤维、塑料和合成 橡胶工业发展迅速,对B T X的需求逐年增长,已出 现供不应求的现状。目前,我国B T X年消费量超过 20 M t,其中以对二甲苯为主,约占B T X总量的 45'。2012年我国对二甲苯(P X)表观消费量13.85 M t,国内产品自给率仅56'[1]。一直以来,我国B T X的生产主要利用直馏汽油、石脑油经贵金 属铂重整工艺和蒸汽 制乙烯工艺获得[2],原料供应不足,苯 衍生物的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受我国经济 调整、天然替代燃料发展较快等因素的影响,对柴油需求增长 慢,且国内炼油能力与水 ,柴油供过于求。催化裂化柴油约占我国柴油生 的三分之一,其芳经质量分数为70% ~ 90',且芳烃中大部分为 十 、安 差的双环芳烃和单环芳烃,是柴油中最差的组分[3]。为解决柴油过剩的问题,炼 油企业积极调整汽柴油的生产比,但受生产工艺的 制,柴汽 不能从根本上抑制柴油产能过剩[4]。 采用加氢裂化工艺将催化柴油中的双环芳经转 化为轻质芳烃(如B T X等),是解决柴油过剩和低碳 芳烃短缺的理想途径[54]。在加氢裂化过程中,双 收稿日期:2017 -11-28 作者简介:徐洁,1994,女,辽宁省沈阳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陈胜利,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石油化工。E -mall:Slchen@cup. edu. c

浅析精细化工中催化加氢技术的运用

浅析精细化工中催化加氢技术的运用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化工行业在技术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催化加氢技术不仅在石油化工领域得到普遍的应用,并且也开始大规模的应用到精细化工行业中。由于精细化工中部分化合物需要通过还原处理才能够进行后续生产,但是我国现今仍旧沿用以往的传统技术,因此,需要对催化加氢技术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标签:精细化工;催化加氢技术 1 加氢催化剂 1.1 镍催化剂 二氧化硅与硅藻土是最常见的负载型的镍催化剂,主要是通过使用沉淀法得到。需要注意首先将催化剂在温度为350到450%的气流中通过氢进行还原,还需要避免催化剂在还原时发生自烧现象。骨架镍是通过强碱腐蚀后形成的大量孔状存在的海绵骨架镍,通过添加稀土金属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能够显著的提升合金的负荷能力、再生能力、机械稳定性以及合金亲和性等性能[1]。 1.2 钯系催化剂 通常制备钯催化剂采用的方法是:首先需要把氯化钯在0.1M盐酸溶液里进行充分溶解处理,然后在氯化钯的水溶液里面添加一定量的活性炭,并确保钯在活性炭上已经全部浸染,然后在温度110%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处理,将氢气在100到300%的条件下进行还原处理。这样的制备方法广泛的使用在制备金属催化剂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制备时,在干燥的条件需要确保活性组分尽可能不会迁移,且还原与活化时还需要避免其出现烧结的现象。 2 催化剂加氢技术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 2.1 催化剂加氢制备对氨基酚 使用催化剂加氢制备对氨基酚较常使用的制备方法是将硝基苯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然后能够生成全新的苯基氰胺,并且能够通过重排反应最终得到对氨基酚。其中主催化剂使用的是0.5%Pt/C,硝基苯和贵金属的重量之比是1∶(0.000 5~0.005 0)。以三甲基十二烷氯化铵为助催化剂,温度维持在80℃范围即可,氢气压力在11到12MPa,并且还需要使用过氧化氢处理。较之以往的方法,收率在原来的基础上最大能够提升5%,并且使用这种方法还能够在显著的降低废弃物,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大幅度提升产品的质量。 2.2 催化剂加氢制备邻氯苯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