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急症心电图-经验、教训与新进展

心脏急症心电图-经验、教训与新进展
心脏急症心电图-经验、教训与新进展

心脏急症心电图的经验、教训与新进展

一、急性肺栓塞(PE)的心电图诊断线索

二、严重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与临床联系

Short QT Syndrome

概述

新认识的(2000年以后)恶性心律失常、猝死密切相关

心脏离子通道病,家族性、遗传性。

特征

ECG:QT间期<300ms,胸导联T波对称性高尖

临床:阵发性AF、VT、VF,晕厥和猝死、无器质性心脏病,

常有晕厥和猝死家族史

PES:心房、心室不应期缩短(多<170ms)易诱发单行性VT

治疗:ICD 肯定有效,药物?

恶性心律失常处理基本原则

知病人、知病因、知方法(有无血液动力学障碍!)

既要观察药物疗效,又要观察药物毒副反应

既要控制发作,又要预防复发

除颤器必须随时处于战备状态

临时性起搏导管必须在消毒有效期随时备用

硫酸镁针剂,倍他洛克针剂,利多卡因(先推后滴法)

胺碘酮(先负荷量后维持量,再口服)

反复发作性心动过速应同时使用药物与电学治疗,(VT电复律能量75 J已足)

三、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新进展

心电图预测心肌再灌注

I.溶栓后90分钟ST 段不回落→挽救性PTCA

II.ST段抬高的导联70%回落预示预后较好

III.心梗后4小时内T波出现倒置提示心肌再灌注;PCI后或溶栓后数小时内T波转为倒置,强烈提示心肌获得再灌注,但再灌注治疗后>4小时才出现T波倒置为心梗本身的心电图演变过程。

心电图是诊断STEMI有无心肌再灌注的白金标准

心电图检查对STEMI患者的重要价值:

1.有对应导联ST压低者要比无对应导联ST压低者预后差,并发症多;

2.近年意识到心电图对心肌内微血管循环可提供重要信息。ST段抬高完全消失为最简单

与有用的反映心肌再灌注的标志物。1764例retaplase治疗后60分钟ST抬高回落>70%者,30天死亡率仅为2.1%,回落30~70%者为5.2%,无ST段回落者为5.5%,ST段抬高恶化者死亡率达8.1%

心电图对NSTEMI的诊断价值

NSTEMI发病时心电图记录不仅可与STEMI作出鉴别,且可提供重要预后信息。

Savonitto根据心电图表现对GUSTO-II6试验中12142例ACS患者进行分类,结果显示:

1.仅T波倒置者冠脉造影大多阴性(19%阳性)

2.ST段压低者常有三支血管病变(36%阴性)

发病后1个月死亡率分析

仅T波改变者 1.7%

ST段抬高者 5.1%

合并ST抬高与压低者 6.6%

发病后6个月死亡率

T波改变者 3.4%

ST段抬高者 6.8%

ST段压低者 6.9%

兼有ST抬高与压低者9.1%

上述心电图表现与死亡率关联在调整CKMB升高与其他因素后仍有显著性意义。Kaul报道两个相邻导联ST压低>2mm者1年死亡危险性高达6-10倍。可见在今天对NSTEMI ACS病人采取早期介入治疗的时代,心电图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FRISC-II回顾性分析显示PCI对术前ST段有广泛改变者特别有效,可使心梗与死亡危险性减半。

非ST段抬高性ACS的心电图分类

第一类弥漫性心内膜下缺血

1.暂时性ST压低≥0.5mm in V4-6、I、II、III、aVL、aVF

2.伴有T波倒置

3.最大ST压低in V4-5

4.aVR导联ST抬高★(左主干或严重三支病变)

第二类节段性心内膜下缺血

1.仅在胸导联ST压低≥0.5mm V2-4最明显

2.T波直立

★LAD次全闭塞或对角支完全性闭塞

第三类Open LAD(血管未闭塞)

仅有T 波倒置≥1mm

第四类后壁缺血或梗死

胸导联ST 压低(V2-3为主)

易漏诊!

分类的临床意义

①第二类伴T波直立者往往无严重狭窄,且81%为单支血管

病变;

②伴T波倒置者多为左主干或三支病变。3/4伴T波倒置者

需搭桥手术;

③T波直立者适合PTCA或CABG者各占一半。

④第二类病人如无高危标志,可先用药物治疗。

⑤单纯T波倒置可能反映暂时性闭塞的血管发生再通。此

类病人一般不需急诊PCI。

⑥仅V1-V3 ST压低者常为小回旋支动脉远端闭塞所致。

先天性心脏病心电图

先天性心脏病心电图 [单项选择题] 1、以下符合右位心心电图表现的是()。 A.Ⅰ导联P波直立 B.Ⅰ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 C.Ⅰ导联T波直立 D.V 2、V 1 、V 3 R、V 4 R及V 5 R导联R波逐渐减低,S波逐渐加深 E.Ⅱ、Ⅲ导联图形互换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2、患者女性,15岁,室间隔缺损。心电图如图3-5-1所示,应考虑为()。 A.右心房肥大 B.左心房肥大 C.左心室肥大 D.右心室肥大 E.双侧心室肥大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3、患者男性,12岁,体格检查时发现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心电图如图3-5-2所示,应考虑为()。 A.右心房肥大 B.左心房肥大 C.左心室肥大 D.右心室肥大 E.双侧心室肥大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4、男性,12岁,平素无症状,心电图如图3-5-3所示,应考虑为()。

A.右心室肥大 B.双侧心室肥大 C.右位心 D.左心房心律,侧壁心肌梗死 E.右心房下部心律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右位心较为罕见,其特点为心脏位于右侧胸腔,心电图的主要特点 为Ⅰ、aVL导联的P、QRS及T波均倒置,V 1~V 6 导联的R波振幅逐渐降低。 [单项选择题] 5、严重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是()。 A.V 1~V 6 导联R波逐渐减低,S波逐渐加深 B.右心房及右心室肥大 C.左心室及右心室肥大 D.aVF导联P-QRS-T波图形倒置 E.肢体导联低电压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6、右位心的心电图特点是()。 A.V 1~V 6 导联R波逐渐减低,S波逐渐加深 B.右心房及右心室肥大 C.左心室及右心室肥大 D.aVF导联P-QRS-T波图形倒置 E.肢体导联低电压 参考答案:A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特点归纳

房间隔缺损ASD 室间隔缺损VSD 动脉导管未闭 PDA 法洛四联症F4 定义房间隔连续性中 断室间隔连续性中 断 大动脉之间异常 的管状通道,出 生后一年管状通 道未闭合时称动 脉导管未闭 室间隔缺损,肺 动脉狭窄,右心 室肥厚,主动脉 骑跨 血流方向左向右分流右向左分流 病理分型原发孔型 继发孔型(卵圆 孔型房缺最常 见) 静脉窦型(上腔 静脉窦型,下腔 静脉窦型) 冠状窦型 混合型膜周部(膜部室 缺最常见) 漏斗部 肌部 管型 漏斗型 窗型 主动脉瘤型 临床听诊胸骨左缘2/3肋 间可闻及收缩期 喷射性杂音,肺 动脉瓣区S2固 定性分裂胸骨左缘3/4肋 间可闻及收缩期 杂音并伴有震 颤,肺动脉瓣区 S2亢进 胸骨左缘第2肋 间外侧可闻及收 缩期及舒张期连 续性响亮、粗糙 的杂音,伴有震 颤,部分存在周 围血管征 胸骨左缘可闻及 响亮的收缩期杂 音,S2明显减弱 或消失,多伴发 绀或仵状指 分流量大小两房间的压力差 缺口面积 右心室的舒张期 顺应性缺口面积 两室间的压力差 肺血管的阻力大 小 导管粗细 体循环及肺循环 间的压力差 体循环阻力及右 心室射血阻力的 比值 血流动力学右心受累为主左心受累为主左心受累为主取决于体循环阻 力及右心室射血 阻力的比值 超声表现直接征象:房间 隔回声连续性中 断,断端回声增 强增宽。 间接征象:右心 房右心室扩大, 右心室流出道增 宽,肺动脉内径 增宽,室间隔及 左心室后壁呈同 向运动。 CDFI:房水平可 探及左向右分流直接征象:室间 隔回声连续性中 断,断端回声增 强,增宽。 间接征象:左心 室左心房增大, 左心室壁运动增 强,二尖瓣活动 幅度增大。右心 室流出道增宽及 肺动脉扩大,肺 动脉瓣开放时间 短及收缩期振 直接征象:多切 面可见显示降主 动脉及主肺动脉 之间异常通道。 间接征象:左心 房、左心室扩大, 肺动脉增宽,三 尖瓣、肺动脉瓣 反流速度增快; 右室壁增厚;右 心扩大、左心不 大、室间隔异常 运动。 直接征象:1、肺 动脉狭窄。2、室 间隔缺损。3、主 动脉骑跨。3、右 心室前壁增厚, 右心房,右心室 增大。 CDFI示:左室长 轴观,收缩期见 一束红色血流信 号从左室流出道 进入主动脉,同 时右室侧见一束

【2019年整理】先心先天性心脏病笔记

动脉导管未闭:出生后主动脉压升高,超过肺动脉压,出现左向右分流。使左心容量负荷增加,导致左心室肥大,甚至左心衰竭。左向右分流也使肺动脉压力增高,肺小动脉反应性痉挛、管壁增厚纤维化,最终导致梗阻性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阻力负荷增加和右心室肥大。当肺动脉压力接近或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呈现双向或逆向分流,病人发绀,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最终右心衰竭而死亡 肺动脉口狭窄:右心室与肺动脉存在压力阶差,右心室血液排出受阻,右心室压力增高,阻力负荷长期增加导致向心性肥厚,加重继发性右室流出道狭窄,进而出现右心衰,死亡。静脉回心血流受阻可出现周围性发绀。合并心房或心室水平的间隔缺损,可出现右向左分流,发生中央性发绀。 房间隔缺损:左心房压力大于右心房压力,左向右分流,增加右心房、右心室容量负荷,使右心室肥大,肺动脉高压,最终导致梗阻性肺动脉高压。当右心房压力大于左心房压力时出现右向左分流。发生艾森曼格综合征,右心衰竭,死亡。 室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左心室容量负荷加重,出现左心室、左心房增大。肺循环血量多,最终导致梗阻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最终右向左分流,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 主动脉缩窄:缩窄近端血压高,左心室后负荷加重,肥大、劳损;缩窄远端血压低,肾及下半身供血不足;在导管前型主动脉缩窄时,部分下半身血液来自未闭合的动脉导管的肺动脉血,引起下半身发绀。 主动脉窦动脉瘤破裂:主动脉窦动脉瘤突入右室流出道,阻碍右心室血流。破裂时主动脉血流入右心,形成持续的左向右分流,增加左心和右心的容量负荷和肺血量流,造成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与破裂的大小和破入心腔压力有关。因右心房压力低,病情重,进展快。 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导致右心室压力增高,右心室肥大。肺动脉狭窄程度决定右心室压力高低,右心室压力高低、室间隔缺损部位与大小决定右向左分流量,右心左分流量多少和主动脉骑跨程度决定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发绀程度。持久的低氧血症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当体循环血管阻力骤然下降或右心室漏斗部肌肉强烈收缩时,肺循环血量骤减,引起缺氧发作。 ●症状及体征 动脉导管未闭:导管口径细、分流量小的无明显症状;导管口径粗、分流量大的出现气促、咳嗽、乏力、多汗和心悸,有喂养困难、发育不良。因脉压增宽出现周围血管征,右向左分流时出现差异性发绀和杵状趾。常见并发症:肺炎、细菌性心内膜炎、充血性心力衰竭 肺动脉口狭窄:轻度狭窄无症状或轻;中重度狭窄活动后胸闷,气促,心悸,甚至晕厥。劳动耐力差,易疲劳,口唇或肢端发绀。症状随年龄增长而加重,晚期右心衰竭表现。 房间隔缺损:儿童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多无明显症状,到青年期才出现劳力性气促、心悸、乏力等症状;原发孔房间隔缺损症状早、重;病情发展为梗阻性肺动脉高压,可出现发绀和右心衰竭表现。 室间隔缺损:缺损小的,分流量小者,无明显症状;分流量大的出生后即出现症状:反复呼吸道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喂养困难、发育迟缓;能度过婴儿期的较大室间隔缺损则表现为活动耐力差,劳累后气促,心悸,甚至出现发绀和右心衰竭;室间隔缺损病人易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主动脉缩窄:症状的轻重和出现早晚与缩窄程度和是否伴有其他心血管畸形有关;缩窄程度轻,无其他心血管畸形的可无症状,在体检时发现上肢高血压才发现;缩窄较重的病人出现头痛、头晕等高血压症状,以及下肢易麻木、发冷和间歇性跛行等下半身缺血的症状;缩窄严重、伴有其他心血管畸形的患者症状出现早,婴幼儿期即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喂养困难及发育迟缓。体格检查:上肢血压高,动脉搏动强;下肢血压低,动脉搏动弱; 主动脉窦动脉瘤破裂:较大的主动脉窦动脉瘤突入右室流出道可出现右室流出道梗阻征象;未破裂前多无症状;破裂多发生在剧烈活动时,40%病人有突发心前区疼痛,随即出现胸闷、气促、心悸等症状,甚至迅速出现心力衰竭;多数病人发病隐匿,进展缓慢,逐渐出现症状。有周围血管征,严重时有右心衰竭体征。 法洛四联症:出生即有呼吸困难,3-6个月出现发绀,随年龄增大渐加重;喂养困难,发育迟缓,体力和活动耐力较同龄人差;蹲距;缺氧发作多见于单纯漏斗部狭窄的婴幼儿,常发生在清晨和活动后,表现为骤然呼吸困难、发绀加重、昏厥,甚至抽搐死亡。体检:生长发育迟缓,发绀,杵状指趾。

心脏起搏器术后住院期间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价值

心脏起搏器术后住院期间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以便发现严重心律失常及起搏器功能异常。方法:113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于住院期间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发现阵发性房颤6例,室性心动过速8例,感知异常6例,起搏带动不良1例,起搏感知均异常2例。结论:起搏器植入术后住院期间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严重心律失常及起搏器功能异常。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动态心电图 随着我院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例的增多,发现有少数患者植入起搏器后不久仍然发生猝死,也有少数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电极脱位或阈值升高,现将我院2001年8月~2007年1月期间113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住院期间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13例患者中男57例,女56例,年龄18~90岁,平均70.4岁。基础疾病:冠心病53例,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3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尿毒症1例,心肌炎后遗症1例。心律失常类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6例,房颤伴长RR间期20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5例,Ⅱ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1例,扩张型心肌病及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伴心功能不全1例。起搏器类型:VVI型72例,VVIR 型3例,DDD型29例(程控为AAI起搏2例),DDDR型8例,三腔起搏器1例。 1.2 检查方法:患者术后常规给予起搏器程控,双腔起搏患者打开心房双极感知功能以减少感知功能异常,打开心房双极起搏功能以避免动态心电图分析仪将心房单极起搏信号误认为QRS波,其中有2例患者程控为AAI起搏方式。采用飞利浦Zymed1810型EASI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机,于术后住院期间,平均在术后6天(3~14天)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此动态心电图记录盒可打开起搏通道记录功能,记录完成后可以进行回顾分析并通过人机对话修改计算机的错误判断。 2 结果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 作者:曾凡莉 来源:《健康之友·下半月》2020年第10期 【摘要】目的: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动态心电图检测的意义。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18年3月-2020年4月,便利选取该时间段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共计96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测资料、12导联心电图检测资料以及其他临床资料,对收集后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两种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心电图检测结果的分析得知,起搏器功能经过动态心电图检测,共检测出异常情况14例,而起搏器功能经过12导联心电图检测,共检测出异常情况6例,两种检测结果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动态心电图检测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105-01 引言:在临床医学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并且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的愈加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当前医疗水平和医疗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缓慢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然而该手术使用后,容易导致一些问题的发生,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些问题的发生与起搏器功能异常有着直接联系,比如间歇性起搏周期异常、感知功能异常等。对于以上情况,临床中需要术后进行起搏器功能的全面检测,掌握其运行状况,对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着积极作用[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20年4月期间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进行分析,分别使用两种方法进行心电图检测,以此探析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动态心电图检测的意义,现将报告内容如下呈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18年3月-2020年4月,便利选取该时间段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共计96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所有的研究对象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例数、年龄分别情

EHRA-ESC 心脏起搏器和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南

EHRA/ESC 心脏起搏器和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南 2014-10-17 22:38来源:丁香园作者:郭继鸿昃峰 随着临床诊疗的不断进展,心脏起搏器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2013年欧洲心律学会 /欧洲心脏病学会(EHRA/ESC)公布了新的心脏起搏器和心脏再同部步化治疗指南 [1]。该指南的公布标志着国际领域对心脏起搏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理念的进一步更新。 与既往指南相比,新指南中关于起搏的适应证削减,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适应证放宽。新指南共包括 65条推荐意见,其中,Ⅰ类推荐意见约占 35%,Ⅱa和Ⅱb类推荐意见各约占 32%和 17%,Ⅲ类推荐意见约占 15%。在证据等级方面,只有 9%为 A级证据。 一、心脏起搏器治疗 (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分类、临床症状及诊断 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新指南关注的重点在于,患者的心律失常是持续性还是非持续性、患者的心律失常是否有心电图记录,而不同于既往指南将患者按照病因 (例如,窦房结功能不全、心肌梗死或束支传导阻滞 )进行分类 指南根据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作特点分为持续性缓慢型心律失常和间歇性缓慢型心律失常,其中持续性缓慢型心律失常根据病变的部位分为窦房结功能不全和房室传导阻滞两大类,间歇性缓慢型心律失常则根据有无明确的心电图记录分为两类 (图 1)。

图 1需要起搏治疗患者的缓慢型心律失常分类 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症状可以由多种机制引发,最常见的机制为缓慢型心律失常导致的脑血流灌注不足,常见的症状包括晕厥、头晕、乏力等 (表 1)。症状性的心动过缓则是起搏器治疗的重要指征,因此判断症状与心动过缓的关系十分的重要。另外,在诊断方面持续性缓慢性心律失常通常可以根据心电图表现作出诊断,而间歇性缓慢型心律失常通常需要根据长程的监测才能做出相应的诊断。记录到一次事件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反复发生的事件可造成患者伤害,甚至死亡。表 2列出了相关症状发作频率及建议使用的心电监测技术。 表 1心动过缓 (SB和 AV传导阻滞 )的典型症状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的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01-20T17:14:34.750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0年5期供稿作者:黄蓉[导读] 术前充分做好病人的准备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较快恢复有重要作用。黄蓉(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无锡214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91-02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心脏起搏器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利用起搏器中一定强度的频率和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肌兴奋和收缩来达到控制心律失常和改变心功能。目前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作为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部分快速型心律失常等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对抢救病人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36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整体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6~78岁,平均62.0岁。患者均有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其中病窦综合征10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4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1例,心房纤颤伴房室传导阻滞4例,窦性停搏7例。其中1例伴有晕厥或阿斯综合征发作史。 2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对起搏器的知识了解甚少,加上疾病引起的痛苦不适感,而产生多种复杂心理如:焦虑、紧张、恐惧等。专科医生和护士,应首先耐心向患者及(或)其家属讲解其疾病的严重性、危险性和介绍起搏器的适应症、各类型起搏模式的优缺点、术中的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及术后护理与配合等,提高患者对起搏器及其疾病的认识,使之了解和接受新技术,以积极而自愿的心态接受手术。护理人员应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使其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 3基础护理 3.1术前护理:术前充分做好病人的准备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较快恢复有重要作用。术前行心电监护并密切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注意观察P波及QRS波群形态和时限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以便术后判断电极位置。为防止术后出现尿潴留及便秘,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务必让病人学会床上解小便,以免术后导尿而加重痛苦,同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给予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纤维素的易消化食物,以预防便秘。术前常规检查心、肝、肾、肺等脏器的功能,抽血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和血小板,常规行普鲁卡因、青霉素过敏试验。手术前6小时禁食,进行术区备皮。 3.2术后护理 3.2.1术后严格做好床边交接班,仔细检查伤口情况、测血压、查脉搏与起搏频率是否相符,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2.2术后将病人送回CCU病房,连续心电监护2天~3天,行心电、血压监测,床边心电图每天1次,了解起搏效果,正常起搏心电图有起搏信号,如发现异常起搏心电图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分析排除起搏故障,保证病人安全。 3.2.3术后协助病人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绝对卧床休息1天~3天,限制躯干活动,防止起搏器电极脱位。 3.2.4术后伤口用0.5kg沙袋压迫6小时,术后1周内每日用75%乙醇棉球消毒,并更换敷料,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痛等现象以及囊袋皮肤的颜色和张力、囊袋内有无积血等,每日测体温4次。 4常见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4.1出血与感染: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出血和感染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术中止血不佳、组织损伤严重、没有消灭死腔及伤口部位处理不当等是引发出血和感染的主要原因,所以医生缝合完毕之后,要迅速包扎伤口并用沙袋压迫止血,换药时密切观察是否有渗血现象及感染情况,如切口有无剧烈疼痛,囊袋处皮肤有无波动感及肿胀隆起,敷料渗出的多少等,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4.2电极脱位:这是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在0.65%~29%,甚至更高,体位对于手术的成功特别重要,指导病人选择正确体位,可预防电极脱位,患者最适宜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 4.3起搏阈值升高:术后因电极导管刺激右心室的心内膜,使局部充血、水肿、损伤,因而起搏阈值升高,一般2周后随着伤口的愈合,阈值随之下降。 4.4起搏器综合征:见于心室起搏的患者,由于房室收缩不同步,心排出量减少脉搏减弱,患者可出现心悸、乏力、胸闷胸痛。需密切观察病情,调整起搏器工作状态及药物对症治疗。 4.5静脉栓塞:据报道约有30%~45%患者静脉造影有异常,但有症状的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相当低。护理人员术后对患者的观察要注意病人的整体状态,如面色、意识、呼吸等,以助判断有无血栓形成。 5康复护理 术后5天开始对病人进行康复指导,教会病人自测脉搏,并做好记录,告知病人在安静时测量,每日早、晚各1次;告知病人注意多休息,不要劳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告知病人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教会病人排遣心理压力的方法,使其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指导病人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术后6周避免抬举大于2.5kg的重物,两个月内术侧肩关节活动都要适度,以免起搏器电极脱位;告知病人应远离强磁场、高压线等场所,不能做各种电疗,不能坐电车,不宜与一些电子仪器直接接触,如电剃须刀、电吹风、电动按摩椅等,不宜频繁靠近家用电器,以防外界电源的干扰而导致起搏不稳定;告知病人随身携带记录卡,以便出现意外时急救;嘱病人保持起搏器置入部位清洁、干燥,衣着宽松,洗澡时勿用力揉搓,以减少对手术部位的摩擦;术后半年内应右侧卧位,禁止俯卧位;嘱病人戒烟、戒酒;嘱病人术后15天复查1次,以后半年内每月1次,半年后每3个月~6个月1次。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原有其他心脏疾病患者强调其病情仍需通过药物来治疗和控制,避免病人误会安装起搏器就能解决所有心脏病问题,而停止原心脏疾病的治疗用药。如有不适要随时就诊。 6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起搏器技术的突飞猛进,患者对生活质量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心血管内科专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护理技能,制订全面、有效、严谨的护理计划,手术前后严密观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以期提高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成功,减轻或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起搏器心电图判读

起搏器心电图判读 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心电图上可以见到起搏刺激脉冲“钉样标记”、以及由其引起的心房和(或)心室激动波,称为起搏心电图。认识和了解起搏心电图对于分析起搏器是否正常工作,辨别所出现的问题即判断起搏心律与患者主述之间的关系等十分重要。 一、北美和英国起搏与心电生理学会代码(NBG编码) NBG 编码目前人们一直在应用。起搏器的第一个字母代表起搏的心腔: A ,代表心房; V 代表心室; D 是双腔; O 代表心房心室都不起搏; S 是单腔的,可以是心房,也可以是心室。 第二个字母是感知的心腔: A ,代表心房; V 代表心室; D 是双腔,心房心室都能感知; O ,没有感知; S 是单腔感知。 第三个字母代表起搏器感知以后的反应。如果是 T ,感知到一次心腔的电活动之后,就会触发一次心电活动; I 是抑制,就是每感知到一次心脏的电活动,就会抑制这次电脉冲的发放; D 是 T 加 I ,既可以是 T ,也可以是 I , T 和 I 两个都有;如果是 O ,既没有 I ,也没有 T ,既不触发,也不抑制,就是不作反应。 第四个字母现在用的越来越少。 P ,既有频率和或输出程控的功能;所有起搏器都有这个功能,所以现在不带 P 这个字母了。 M ,是代表频率、输出、灵敏度、方式等多项的程控, C 是通讯遥测的意思,目前所有的起搏器都具有这个功能,所以 M 和 C 也不再出现了。 R 是频率调制,是起搏器能不能够自动的进行频率调制。如运动、需要代谢量增大时,它就会使起搏频率自动的加快;如果是在休息、睡眠,就会把起搏频率自动的减慢,更符合生理性的频率调节的功能。 第五个字母,是抗快速心律失常的功能。目前由于导管消融的出现,抗心动过速的起搏器几乎没有了,在用的都是植入性的除颤器里,可以用抗心动过速的起搏功能来自动的终止快速的心律失常。所以第五个字母,现在在起搏器上已经几乎失去了他的意义。 二、正常起搏心电图 (一)正常起搏心电图 首先前边要有刺激信号波,一个钉样的标记,单腔的钉凸样的脉 冲比较大;双腔的比较小。钉凸信号之后,起搏的是心房还是心室,这点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后心电图对比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1年08月第20卷第4期 ·临床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后心电图对比分析 徐梅郝建华陈静魏兰萍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特点及其产生的机制。方法125例先天性心脏病 患者于手术前3天和手术后24h内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测,并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心电图变化特点。手术3 个月后复查心电图。结果125例先心病术前心律失常检出64例(51.2%),手术后心电图新发心律失常31 例(24.8%),右束支阻滞及ST-T改变明显多于术前(p<0.01)。结论手术对心脏有一定损伤,先心病术后心律 失常发生率较术前增高;各类型先心病手术前后心律失常有各自特点;应充分认识先心病术后心律失常的 变化特点及其产生机制,以便能及时诊断和处置。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心电图;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540.4+1R5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272(2011)04-267-03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ECG in before and after repairing operation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Xumei,Hao jianhua,Chen jin,et al.The Affiliated Hospital,Aviation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e of Air Force, Beijing,100089,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 patients.Methods ECG of125case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number of arrhythmia was64cases before operation among125cases(51.2%).The number of new arrhythmia was31cases after oper- ation(24.8%).ST-T changes and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ing with be- fore operation(p<0.01).Conclusions The repairing operation has the certain harm for heart.The rate of arrhyth- mia increased comparing with before operation.Respective arrhythmia happened among various types of CHD. The changes of ECG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of CHD were important for the diagnose and disposed. 【Key words】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urgery;electrocardiogram;arrhythmia 据国外资料统计,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约为 0.4%~0.6%[1],以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多见,国内调查显示:我国先心病的发病率远高于国外,外科手术治疗是先天性心脏病较好的根治方法,但因心脏原有的结构功能改变、手术创伤和各种心血管药物的作用,心脏外科术后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心肌缺血、心排出量减低甚至危及生命,心电图一直是术后临床监护、治疗和研究的重点。本文总结分析125例心脏外科手术,探讨手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产生机制,以便更好地辅助临床手术前后的监护及治疗。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收集2001年9月至2008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2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所有病例术前均经临床体检、心电图、X线及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并经手术证实。 2.研究方法 心电图检查应用日本ECG-9122P型心电图仪进行,分别于术前3天和手术后24h内对其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24h动态心电监测,分析对比125例先心病手术前后及各类型先心病手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特点。手术3个月后复查心电图。 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率 作者单位: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100089)通讯作者:徐梅E-mail:xumeibj@https://www.360docs.net/doc/b43325736.html, 267··

先天性心脏病基本知识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血管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轻者无症状,查体时发现,重者可有活动后呼吸困难、紫绀、晕厥等,年长儿可有生长发育迟缓。症状有无与表现还与疾病类型和有无并发症有关。根据血液动力学结合病理生理变化,可发为三类:一、无分流类。二、左至右分流类。三、右至左分流类。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除个别小室间隔缺损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临床上以心功能不全、紫绀以及发育不良等为主要表现。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0.8%,其中60%于<1岁死亡。发病可能与遗传尤其是染色体易位与畸变、宫内感染、大剂量放射性接触和药物等因素有关。随着心血管医学的快速发展,许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病死率已显著下降。 先天性心脏病 - 分类 传统分类方法 主要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将先天性心脏病分为三组。

(1)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即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和分流,不产生紫绀。包括主动脉缩窄、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以及肺动脉瓣狭窄、单纯性肺动脉扩张、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2)左向右分流组(潜伏青紫型)此型有心脏左右两侧血流循环途径之间异常的通道。早期由于心脏左半侧体循环的压力大于右半侧肺循环压力,所以平时血流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当啼哭、屏气或任何病理情况,致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则可使血液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肺动脉隔缺损,以及主动脉窦动脉瘤破入右心或肺动脉等。 (3)右向左分流组(青紫型)该组所包括的畸形也构成了左右两侧心血管腔内的异常交通。右侧心血管腔内的静脉血,通过异常交通分流入左侧心血管腔,大量静脉血注入体循环,故可出现持续性青紫。如法洛四联症、法洛三联症、右心室双出口和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永存动脉干等。 遗传学分类 遗传病共分五大类,即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线粒体病和体细胞遗传病,除体细胞病主要与肿瘤有关外,其余四种均与心血管病有关。 (1)单基因病。即孟德尔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Y连锁遗传。目前约有120种单基因病伴有心血管系统缺陷性综合征,其中部分已确定了分子遗传缺陷的基因定位及基因突变,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的马凡综合征、Noonan 综合征、Holt-Oram综合征、不伴耳聋的长Q-T综合征(LQT)和主动脉瓣上狭窄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的Ellis-Van综合征、伴耳聋的LQT综合征等。 (2)染色体病即由染色体畸变所致疾病。在人类染色体病中约有50种伴有心血管异常。常见的主要有21-三体综合征(Down综合征),该综合征心血管受累的频率为40%~50%,主要为心内膜垫缺损、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转位也有报道。18-三体综合征(Eward综合征)心血管受累的频率接近100%,最常见的为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也很常见,其他心脏异常包括主动脉瓣和/或肺动脉瓣畸形、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大动脉转位、法洛四联症、右位心和血管异常。13-三体综合征(Patau综合征)心血管受累的频率约为80%,常见的有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狭窄和大动脉转位等。这三种综合征的大部分患儿被认为染色体不分离所致也与母亲生育年龄有关。 (3)多基因遗传病是指与两对以上基因有关的遗传病,其发病既与遗传因素有关,又受环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手术指征

一永久性心脏起搏器(Permanent Pacemakers) 心脏起搏器适应证主要是缓慢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动过缓引起头晕、黑矇、晕厥或晕厥先兆,和有以此诱发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慢频率依赖性心肌缺血等症状者。此外,虽暂时无明显症状但有缓慢性心律失常导致潜在危险者,也是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 [适应证] 1.房室传导阻滞 具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和进展性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有心动过缓症状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型。 2.慢性双束支和三束支阻滞 表现为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交替出现的束支传导阻滞。 3.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持续性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随双侧束支传导阻滞,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4.窦房结功能不全 有心动过缓症状的窦房结功能障碍,包括频发性窦性停搏。有症状的窦房结变时性功能不全患者。 其他相对适应证为: (1)特发性窦房结功能障碍,或由于必需陛药物治疗导致了窦房结功能障碍,心率<40次/分。症状和心动过缓之间有明确的关系。 (2)不能解释的晕厥,但窦房结功能不全已确诊,或在电生理检查时可被诱发。

(3)血管迷走性晕厥由颈动脉刺激引起的复发性晕厥。在无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传导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很轻的颈动脉窦压迫可导致心室停搏>3s者。 临时心脏起搏手术 临时心脏起搏手术主要适用于紧急需要心脏起搏,病情可能恢复的患者。 (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有: 三度或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三束支阻滞或新出现的双束支阻滞。交替性左、右束支阻滞。心动过缓伴有胸痛、气促、头晕、晕厥以及低血压等循环不良症状者。 (2)急性心肌炎伴二度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 (3)药物中毒或电解质紊乱引起二度二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或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伴有晕厥先兆等症状者。 (4)心脏外科手术、冠状动脉造影等手术时预防性应用,或术后出现心动过缓时进行临时治疗。 (5)在需做永久心脏起搏器手术前或在更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紧急情况下做过渡起搏。 (6)顽固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超速起搏抑制治疗。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手术术前准备] 停用凝血药物。摄X线胸片,检查12导联体表心电图和出、凝血时间,必要时测凝血酶原时间等。与家属交代病情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由家属在术前谈话记录上签字。永久性起搏器手术需剃去双侧前胸及腋下的毛发。临时起搏应剃去会阴部毛发。患者术前3小时禁食。 二心力衰竭(Heart failer)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 【摘要】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脏起搏器作为一种创伤性疗法,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据有报道称,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2%~17.4%,起搏器植入术后成功与否取决于术者的专业水平,还取决于护理者的专业护理技巧。现将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相关并发症做一综述。 1 常见并发症 1.1 囊袋血肿或出血囊袋血肿或出血是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尤其是术后1~3d。其常见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前未停用抗凝药物,术后压迫方法错误或压迫时间不够,术侧肢体过早、过度活动。 1.2 囊袋感染囊袋感染为术后常见并发症,也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原菌多为葡萄球菌,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囊袋感染一般发生在术后2~5d 。 1.3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发生在安装起搏器的任何时期,特别是早期,由于电极移位、心内膜感染、起搏器故障和性能以及日常生活中起搏器受外界电磁场干扰等原因,心房或心室触发型起搏器误被外界信号触发而引起心动过速J。 1.4起搏电极脱位起搏器电极脱位是致命性并发症起搏电极脱位与以下因素有关:术后过早的体位改变,如右侧翻身、外举术侧上肢导致过度牵拉电极;患者心脏扩大,肌小梁萎缩,心内膜光滑,肌小梁纤细,不利于电极的嵌顿固定;患者的不合作性,术后不配合护理工作,早期过度活动等都是引起起搏器电极脱位的重要原因。 1.5气胸气胸的发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术中损伤了肺组织。 1.6起搏器综台征起搏器综合征是指起搏器植入后由于血流动力学及电生理学方面的异常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低心排血量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晕厥。起搏器综合征约占植入单腔心室起搏器患者的17%~38%。 2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2.1 囊袋血肿或出血的护理观察与护理的关键:(1)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2)术前2~5d停用抗凝药物,尤其对于高静脉压力的患者,在术后2个月内应及时停用抗凝药物。(3)术后密切监测心率和血压、面色的变化,有利于早期发现出血。(4)若出现囊袋血肿,嘱患者手术肢体制动1周。(5)术后常规予以0.5kg盐袋压迫6h,每2小时解除压迫5min,如有潜在出血,增加压迫时间至24h,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护

先天性心脏病试题

A1型题 1.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 A.室间隔缺损 B.房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 D.法洛四联症 E.肺动脉瓣狭窄 2.胎儿血液循环下列哪项正确( ) A.胎儿左右心室均向全身供血 B.下腔静脉血全部流向右室 — C.胎儿有2根脐静脉1根脐动脉

D.脐动脉血氧含量最高 E.主动脉压力大于肺动脉压力 3.先天性心脏病分类哪项正确( ) A.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属潜在青紫型 》 B.法洛四联症、大血管转位属潜在青紫型 C.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属无分流型 D.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属潜在青紫型 E.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属青紫型 4.关于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与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电轴变化下列哪项正确( ) < A.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电轴右偏,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电轴左偏 B.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电轴左偏,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电轴右偏 C.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与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电轴均右偏

D.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与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电轴均左偏 E.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与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电轴在正常范围| 5.法洛四联症缺氧发作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应除外( ) A.平卧位 B.给氧 C.静脉注射西地兰 D.静脉注射心得安 . E.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 6.下列哪种先天性心脏病不发生Eisenmenger’s综合征( ) A.室间隔缺损 B.房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 D.肺动脉狭窄 E.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7.房间隔缺损在胸骨左缘2~3肋间可听到2~3/6级收缩期喷射音,是由于( ) A.血流通过缺损部位 B.右室流出道相对性狭窄 - C.右心室扩大 D.肺动脉瓣相对性关闭不全 E.主动脉瓣相对性狭窄 8.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出现声音嘶哑,最常见的原因( ) A.左室大压迫喉返神经 @

先天性心脏病选择题 (2)

先天性心脏病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 据以下信息回答1~4题:男性,5岁,出生后即发现有紫绀,喜蹲踞。查体:发育不良,口唇青紫,杵状指,心前区搏动增强,胸骨左缘3级/6级收缩期杂音伴轻度震颤,P2减弱;X线示心略大,心尖圆钝上翘,心腰凹陷,主动脉增宽,肺野清晰;心电图示右室肥厚。 1.该患儿不存在的心内畸形可能是 A.室间隔缺损 B.右心室肥大 C.房间隔缺损 D.右室流出道狭窄 E.肺动脉狭窄 2.体检中肺动脉瓣区杂音的强弱说明 A.肺动脉区收缩期杂音越响,病变越严重 B.收缩期杂音轻,说明肺动脉瓣狭窄严重 C.肺动脉高压引起肺动脉瓣区杂音降低 D.肺动脉瓣口重度狭窄时,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可减低 E.室间隔缺越大,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也越响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信息所提供疾病的肺动脉狭窄 A.右心室漏斗部狭窄 B.肺动脉瓣狭窄 C.肺动脉主干狭窄 D.肺动脉分支狭窄 E.肺小动脉广泛粘连 4.该患者手术治疗的关键是矫正 A.右室肥厚 B.左室肥厚 C.主动脉转位 D.左室流道梗阻 E.以上都不是 5.张某,女,11岁,出生后发现心脏杂音但无症状,体检无紫绀,胸骨左缘第2肋间吹风样收缩期杂音3级/6级,肺动脉瓣第2音亢进、固定分裂,心前区未扪及震颤,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诊断考虑为 A.肺动脉瓣狭窄 B.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C.房间隔缺损 D.室间隔缺员 E.动脉导管未闭 6.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机一般是 A.2岁以内 B.3岁以内 C.4岁以内 D.5岁以内 E.学龄前或儿童期 7. Lutembacher,s综合征的解剖病变包括 A.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 B.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二尖瓣狭窄 C.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 D.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

心电图异常不一定就是心脏病

心电图异常不一定就是心脏病 很多人在检查心电图之后,发现有异常心电图,就开始慌张地认为自己患上了心脏疾病,其实不然,某些异常心电图并不一定是心脏病,在临床上需要心脏专科的医生予以诊断和鉴别。 1.心律不整:正常心脏心电图受到身体是否畸形、心脏传导电轴、胸部大小、肺部疾患问题、肥胖等影响。一般情况,呈现规则跳动,速度为每分钟60~100下。所谓心律不整,乃是心跳不规则或速度上之变化、或启动心脏跳动的起始点不是由正常之窦房结启发。它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或受到全身性身体疾病、药物、内分泌、神经系统之影响,因此需依个别状况由心脏科医师决定处理方式。 2.窦性心搏过缓:由窦房结启动之心搏数少于每分钟60下,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尤其运动员或一般运动民众,年轻人于休息时,心跳小于每分钟60下很正常。另外某些服用药物者,尤其高血压患者服用β受体拮抗剂抗高血压药物、抗巴金森药、毛地黄强心剂、抗忧郁剂、吗啡等,会使心搏减缓。而甲状腺功能低下、身体低体温、脑压升高时,亦会有此情况。而心肌缺氧、心肌梗塞、心肌炎或老年人窦房结退化性病变时,亦会引发心搏减缓。因此无症状之健康检查者,单纯的窦性心搏过缓且无其它合并之心电图异常,更没有头昏、晕倒、暂时性意识丧失等临床症状,尤其年轻健康人,可能是生理现象,观察即可。如果有临床症状或合并其它心电图异常,应找心脏科医师检查。 3.窦性心搏过速:由窦房结启动之心搏数每分钟大于100下以上称之,健康人于紧张、恐惧、压力等情绪下,或运动时,心跳就可能大于100以上,另服用药物、抽烟、咖啡等刺激,心搏亦会增加,而发烧、身体疾病、体液不足、休克、缺氧、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等非心脏疾病也会心搏过速,于心郁积性心衰竭、心肌缺氧、心肌梗塞等心脏病也会增加心搏。因此,一般健康检查者如果没有临床症状时,可观察。但如有疑似疾病时,应找医师进一步评估检查。 4.窦性心律不整:正常状态下,窦房结释放讯息本来就有些许差异,当此差异大于0.16杪时,称为窦性心律不整。正常年轻人或小孩为常见之正常现象,但可因乙型拮抗剂、毛地黄、吗啡等药物影响。如果此种心律不整不会随呼吸变化时,需注意是否有身体急性疾病、心脏病或脑部疾病,尤其脑压异常引起之心率变化。 5.心房先期收缩:心跳启动脉冲由窦房结以外的心房发出而非原有之窦房结时称之,可能出现在正常健康人,尤其最常出现在喝酒、咖啡、尼古丁、焦虑紧张、疲倦之情况。但如果有临床症状且出现频率增加时,需注意是否有心房肥大、心肌缺氧或梗塞、肺动脉栓塞、低血氧(如抽烟)、慢性肺病而应到医院检查。 6.窦房结传导阻碍:心电图上出现P波而没有RS波,表示脉冲无法传导出来,可能于运动员、迷走神经兴奋、头动脉窦太敏感引起、也可能冠状动脉疾病、急性心肌炎、心肌病变、毛地黄或奎宁药物过量、高血钾症、高二氧化碳血症、低血氧、体温低下等情况出现;而于年长者,需注意是否不明原因性窦房结化病变。尤其年长健康检查者,如果窦房结传导阻碍合并心搏过缓,临床上有晕眩、头昏、跌倒、意识暂时丧失等脑部缺氧症状时,特别要注意重度窦房结病变症候群,应由心脏专科医师做心导管电气生理学检查及必要时需要装置心律调节器。大部份无症状健康检查者,如无特殊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子或心肺疾病,观察追踪是最理想的建议,毋需焦虑。 7.异位性心房心律:偶而出现在健康人,但通常表示有心脏疾病,尤其是心衰竭患者,因此,受检者有此心电图异常且有症状时,建议心脏科详查。 8.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此种心律异常通常有心悸症状,较少出现于一般劳工或健康检查者,一般表示有心脏疾病,尤其老年人。常会有心房颤动或扑动支心脏疾病为心房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