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发展趋势展望

中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发展趋势展望
中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发展趋势展望

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调研报告

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调研报告 农产品流通信息系统是现代农产品流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保障。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信息服务体系的有效支撑,可以大大降低市场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改变农产品流通的传统模式,提高流通效率,使农业发生深刻变化。 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的现状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信息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信息系统也得到迅速发展。但是,目前农村的信息服务体系仍然薄弱,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 1.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我国政府在农村信息化方面的投资明显偏少,同时缺乏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从而使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信息化水平不高,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水平。一方面,互联网的用户和农业网站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相对发达地区,真正的农村地区的用户很少。另一方面,大多数农产品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及专门人员,致使市场信息、库存信息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2.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率低。有调查显示,几乎

国内比较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但是,实际上这些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大多只是发布信息,展示企业形象,没有起到真正的交易作用。大多数农产品网站冷冷清清,即使有了初步的搭建,也形同虚设。并且信息化建设存在重技术轻内容的情况。 3.信息发布渠道不畅。在部分地市县没有建立互联网的信息平台,绝大多数乡村缺乏网络沟通手段。基层农业部门信息发布渠道少,媒体间在农业信息传播和发布方面缺乏必要的配合和沟通,信息利用不充分。同时,农业行政部门的管理服务工作电子化水平相对较低,政府和用户双向互动网上事务处理还没有开展,从而难以为监管主体和公众提供高效的网络化服务,尤其在产品和生产资料的市场监管方面,很难满足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需要。 4.农产品流通系统各个环节不协调。农产品流通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流通的各个环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效益背反现象,一个环节效率、效益的提高有时会降低其他环节的效率、效益,从而导致整体的效率、效益降低。所以一个高效率、高效益运转的流通系统必然是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系统。但我国由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信息流不顺畅,流通的众多环节各自为战、竞争无序。例如我国许多地方采取大量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策略来提高运输效率,但因与其他环节协调不足,往往出现盲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及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及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李志萌 我国现有农产品流通体系是伴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由国家统购统销的流通体系经过市场化改革逐步演变形成的。目前,在农业发展由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的形势下,市场流通对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加快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是新时期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建立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实质是保证农产品的市场实现和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推进农产品流通方式的现代化,用优化的机制保证优质农产品的流通,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历程 自1978年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方向改革。一是由计划调节向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过渡阶段(1979~1984年)。政府逐步减少统购统销和派购限售的品种和数量,缩小国家收购农产品范围。到1984年年底,国家对主要农产品量和播种面积下达的25种指令性计划指标已基本取消。逐步放开了三类农产品的购销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实行议购议销。由于政策的放宽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实施,我国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曾被取缔、合并的农村集贸市场和传统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得到了初步恢复和发展。 二是合同定购与市场收购并存时期(1985~1991年)。在家庭承包制与先行放开的农产品收购价格和集市贸易相配合下促成的农村经济超常规发展,一举改变了长期存在的农产品供应匮乏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文件的核心内容是改革计划经济时期的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1990年9月,国务院决定筹建国家粮食储备局,对粮食收购实行最低

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分析

摘要 本文阐述了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并在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分析了目前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外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进行了对策研究。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连锁经营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现状 (3) (一)、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主体现状分析 (3) 1 集贸市场 (3) 2 批发市场 (3) 3 连锁超市 (4) (二)、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物流现状分析 (4) 1 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量大 (4) 2 鲜活农产品物流水平低 (5) 3 鲜活农产品物流损耗率高 (5) 4 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5) 二、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存在的问题 (6) (一)、流通渠道中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 (6) 1 物流主体多元化、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 (6) 2 经营方式和产后环节滞后 (7) 3 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7) (二)、连锁超市经营存在的问题 (7) 1 建设投资大,经营费用高,导致销售价格高 (7) 2 配送中心和物流配送系统建设落后 (8) 3 没有足够的货源保障 (8) 三、优化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途径 (8) (一)、对我国现有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扩展 (8) 1 完善市场内部秩序,规范交易行为 (9) 2 对小规模的鲜活批发市场进行重组合并 (9) (二)推进我国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 (9) 1 国家要对发展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提供支持 (9) 2 提高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企业自身综合素质 (10) 3 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 (10) 四、结束语 (11) 五、安考文献 (12)

山东省农产品市场流通组织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模式研究

山东省农产品市场流通组织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13-08-30T16:39:47.920Z 来源:《中国商界》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于景英高强王原雪 [导读] 大型农产品流通配送中心运用先进物流思想及技术,如第三、四方物流等等保证整个配送流程畅通、高效、低成本 于景英高强王原雪/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一、农产品流通体系及农产品流通组织 农产品流通是农产品通过交换实现从农业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全过程。国际经验表明,系统、高效、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是一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而当前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见图1),虽然随着近几年来一系列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推进而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仍存在着诸如市场主体规模小、实力弱;农产品商品化、标准化水平低;流通经营业态及经营方式陈旧;农村市场建设缺乏合理规划和指导,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流通成本高、效率低;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很多问题,整体上仍显滞后。这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成为了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瓶颈问题之一。 图1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构成 农产品流通组织是指介于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参与农产品流通的各类组织。它不仅仅指专门从事农产品流通活动的专职流通组织,而且包括从事农产品加工的流通导向型组织以及为农产品流通提供服务的各种组织,如上图流通渠道中的批发市场、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连锁超市、经销大户、各级批发商和零售商以及合作社、协会等农户专业合作组织等都属于此。 由上图可见,农产品流通组织显然是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核心要素,其建立与完善从根本上影响着我国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了目前的首要任务。 二、山东省农产品流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山东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以改造提升农村传统流通网络、建设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做强做大农业流通企业为主抓手,大力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建设,狠抓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发挥流通的先导作用,以流通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时至今日,已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为载体,以农民经纪人、运销商贩、中介组织、加工企业等多元市场主体参与,以产品集散、现货交易为基本流通模式,以原产品和初加工产品为营销客体的农产品流通格局。与此同时,在参与流通的各类农村市场主体中,除了传统的国合商业组织外,还相继出现了农民个体运销户、经纪人、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诸多形式的农产品流通经济组织,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的市场流通主体共同发展的格局,山东省的农产品流通日趋活跃。(一)目前山东省农产品流通的供应链结构 目前山东省农产品流通模式呈现多元化,流通组织主要包括批发市场、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连锁超市、经销大户、各级批发商和零售商以及合作社、协会等农户专业合作组织等等,其中主要以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或批发市场为流通核心,抽象后的流通渠道如图所示: 图2 山东省农产品流通的供应链结构 (二)山东省农产品市场流通组织存在的问题 由以上所述山东省农产品的供应链结构可以明显看出,当前山东省农产品流通呈现多组织、多渠道的混乱格局。农产品各市场流通组织多而散乱,虽然流通链条上每一组织都取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完善,但基本上仍各自为战,职能单一且分工不明确,相互之间缺少战略合作,还远未形成系统、高效、完整的信息化、电子化及整合营销的产业供应链流通体系。山东省农产品流通组织功能弱化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农户生产的导向性差。 2、职能单一且各级职能组织混乱 3.缺乏必要的协同合作,系统性差。 4.电子化、信息化程度较低。 5、供应链思想薄弱,对农业产业链的带动能力较差 6、对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及加工增值的引导力不够 7、缺少对农产品品牌化的指导及营销战略。 三、山东省农产品流通组织的未来发展模式 (一)下一阶段山东省市场流通组织发展的目标模型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实现农业进一步发展,山东省农产品流通组织的首要任务就是顺应前章所述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整体发展趋势,并结合自身客观发展现状及资源条件,总结出一套合理、创新、高效、规范的组织发展模式,以明确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指导山东省农产品流通组织下一阶段的发展。本文从电子商务供应链及市场营销的角度构建了下一阶段山东省市场流通组织发展的目标模型,如图: 图3-1下一阶段山东省市场流通组织发展的目标模型 为了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模型,山东省农产品市场流通组织下一步发展的主要任务与举措有: (1)大力推进基层供销社的改革重组,使之真正成为农民的合作组织 (2)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1.以主导农产品为纽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 2.加强对现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 3.大力培育、发展、规范农村经纪人队伍。 4.加快研究制定农村流通合作组织的有关法规,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章制度,规范运行行为,保障其合法权益。 (3)改组改造农业龙头企业,组建农民参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 (4)优化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是发展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优化农产品市场体系必须打造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为基础,

收费站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实施方案

收费站“绿色通道”实施计划为切实加强我站“绿色通道“工作,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严格执行“绿色通道“车辆通行的相关规定,保障鲜活农产品流通,切实将“绿色通道“政策落实到实处,特制定实施计划,具体内容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指示精神,遵循“积极落实、规范程序、打击假冒、加强监管“的原则,实现“绿色通道“顺畅通行,提高“绿色通道“车辆通行效率,为过往司乘服好务、站好岗,树立我站良好形象。二、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领导,保障“绿色通道“工作顺利开展,根据“统一领导、责任到人“的原则,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名单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三、稽查管理为切实加强管理“绿色通道“车辆,打击假冒“绿色通道“车辆,成立专项的稽查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四、政策依据及解读(一)国家相关政策依据11月19日,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国发〔〕40号)。(二)交通主管部门相关政策12月20日,交通运输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交公路发〔〕784号)。11月26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紧急通知》(交公路发〔〕715号)。(三)省交通运输厅高管局下发的相关政策10月18日,《关于在全省高速公路开展规范“绿色通道“工作的通知》(豫交高管〔〕109号)。(四)收费政策重点解读所有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车辆,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才能享有减免通行费的优惠政策:1、货物种类必须在国家公布的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中。2、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必须整车合法装载,超载幅度在国家公布的合理计量误差5%范围内。3、所装载的鲜活农产品应占车辆核定质量或车箱容积的80%以上,混装的其他农产品不超过车辆核定载质量或车厢容积20%的车辆。4、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必须在指定验货点接受查验,并由“绿色通道“专用通道通过。5、与其他货物混装的运输车辆,不享受“绿色通道“通行费减免优惠政策,应正常缴纳高速公路通行费。6、对假冒、违法超限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以及有其他违法行为、拒绝通过指定车道或拒不接受查验鲜活农产品的运输车辆,收费站可不给予“绿色通道“免收通行费的优惠政策。五、组织实施原则(一)各班组应成立验货小组,明确带班领导,同时配备两名以上成员进行验货。(二)验货人员工作期间,由值班班长随机安排,不得长期指定专人从事验货工作。(三)固定验货点应有完善的设施,推广使用现代化检测设备,其监控设施要满足联网运行的技术要求。(四)固定验货点正式员工要定期轮换,连续从事验货工作时限不得超过一年。固定验货点负责人工作时限视具体情况,由中心另行规定。(五)对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进行验货时,必须有2名正式员工以上同时进行,验货和发放证件应设立不同岗位,建立有完善的相互监督制度。(六)查验人员查验时,应着制式反光背心,注意人身安全,查验工作应当依法依规。验货工作要求及纪律(一)收费站区验货工作要求1、验货人员要求验货过程必须由当班值班班长带领1~2名机动收费员进行,不得长期安排专人从事验货工作。验货工作人员接班前,应上缴所有私人物品,工作期间严禁携带手机和现金。2、验货的所需物品“绿色通道“验货工具应包括照相机、活动梯子、验货工具、应急灯等,工作期间要随身携带“现场同步录音录像“设备。(二)、固定验货点验货工作要求1、验货人员要求(1)固定验货点人员应按“四班两运转“实施24小时不间断验货。每班应由1名班长,正式人员2名(其中1名为登记发放“绿色通道检验证“),临时人员2名组成。(2)固定验货点正式员工要定期轮换,连续从事验货工作时限不得超过一年。固定验货点雇用的临时工连续从事验货辅助性工作时限不得超过半年。(3)固定验货点雇用的临时工,只能从事篷布绑扎、货物搬动等辅助性工作,不得从事货物认证、签发“绿色通道检验证“的工作。(4)对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进行验货时,必须有2名正式员工以上同时进行,验货和发放证件应设立不同岗位,建立有完善的相互监督制度。

农产品流通网络项目建设实施方案(20200918012707)

食品有限公司 农产品流通网络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冷链改造项目 二、项目承担单位 食品有限公司 三、项目建设地点 鹤壁市淇滨区金山工业园 四、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建设农产品配送中心一座,包括改造双螺旋式速冻机2 套、改造低温熟食加工车间3000 平方米、改造冷库排管蒸发器119 组; 建设1000吨冷链物流立体冷库1座及装卸平台、停车场、供水、供电、给排水及总图工程等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4000 平方米;购臵制冷设备、冷库货架、堆垛机、叉车、轨道导轨、滑触线及输送系统等;运用现代化物流配送技术,建立智能配送中心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配套购进服务器、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信息技术设备。 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22.6 万元。其中冷链加工改造系统142.6 万元,现代化物流

配送系统180 万元(土建基础22.5 万元,钢架结构79万元,冷库货架、堆垛机、叉车等设备投资37.5 万元,制冷设备投资21 万元,自动化输送系统及信息管理系统投资15 万元,工器具投资5 万元)。 资金来源:企业自筹资金322.6 万元。 六、项目建设期限 从2011 年5 月至2011 年12 月。 七、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投产后,物流配送中心年物流吞吐量达20 万吨,可新增300 多家连锁店、200 多个超市专柜及2000 多个经销网点,年配送禽肉制品10 万吨,可直接安排劳动就业100 人,直接带动参与运输户150户,间接安排劳动就业1000多人,为农民增收1 亿元以上;年新增营业收入600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600 万元,所得税150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8.55%,远大于基准收益率12%,投资回收期5.4 年。 该项目的实施对加快农超对接、加速农产品流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增加劳动就业,带动养殖行业升级,繁荣区域经济,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提高 人们的生活质量,均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建设背景与编制依据 一、项目的由来及必要性 1、项目建设背景 食品有限公司是2002年5月新建的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公司占地60 余亩,注册资本1950 万元,员工530 余名,现有鸡肉深加工、丸子系列、烤肠系列、面点系列产品。公司经过几年的生产运营、市场运作,呈现出良好的发

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流通环节免征增值税政策解读

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流通环节免征增值税政策解读 有效性:颁布时间:发文单位:字号T | T 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免征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75号,以下简称《通知》),规定自2012年10月1日起,免征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流通环节增值税。为方便纳税人掌握此政策的运用,特解读如下。 政策背景 我国是鲜活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为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建立平稳产销运行、保障市场供应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国务院办公厅于2011年12月13日发布了《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1]59号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以加强产销衔接为重点,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完善流通链条和市场布局,进一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建立完善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保障鲜活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其中,完善财税政策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保障措施之一,内容包括完善农产品流通税收政策,并自2012年1月1日起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今年7月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部分鲜活农产品。为落实这一精神,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此次通知。 免税范围 《通知》规定,对从事农产品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的部分鲜活肉蛋产品免征增值税。也就是说,从事农产品批发和零售的纳税人在销售本通知中规定的鲜活肉产品时,免征增值税。农产品批发地批发、超市及社区菜市场零售均属于免税环节。需要注意的是,从事农产品加工的纳税人不在免税范围内。 《通知》明确,免征增值税的鲜活肉产品,是指猪、牛、羊、鸡、鸭、鹅及其整块或者分割的鲜肉、冷藏或者冷冻肉,内脏、头、尾、骨、蹄、翅、爪等组织。这意味着上述六类动物的各种肉产品组织均属于免税范围,如鸡胗、鸡爪、鸡翅中、猪蹄、肝、肺、肾脏等产品。我国税法遵循例举原则,因此,除了上述“猪、牛、羊、鸡、鸭、鹅”等产品外,其他的肉产品均没有纳入此次免税范围,如蛙等;人们生活当中习以为常认为是肉类的水产品,如鱼、虾、蟹类等,也没有纳入此次免税范围。还需要提醒的是,免税范围仅限于鲜肉、冷藏或者冷冻的肉产品,加工过的肉食、熟食不属于免税产品,如腊肉、酱制肉、扒鸡等。 《通知》还明确,免征增值税的鲜活蛋产品,是指鸡蛋、鸭蛋、鹅蛋,包括鲜蛋、冷藏蛋以及对其进行破壳分离的蛋液、蛋黄和蛋壳。没有例举的不属于此次免税范围,如鹌鹑蛋。加工过的蛋产品和熟食不属于免税范围,如咸蛋、松花蛋等。 《通知》特别指出,上述产品中不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法》所规定的国家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鲜活肉类、蛋类产品。《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

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历史与现状(非常全)

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历史与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先后采取了放开物价、开放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三高”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推动农业规模和产业化经营等诸多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也发展迅速、发生了巨大变化,个体运销户、经纪人、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国合商业组织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市场流通主体共同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产品流通渠道逐步形成,农村商品流通市场日趋活跃。然而短短30多年,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却经历了西方发达国家200余年的发展历程,但是我国农产品流通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与不足,与国外相比存在着相当的差距,这些问题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引言 农产品流通是指农产品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经济过程,主要由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运作环节组成,并在整个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保值、增值和组织目标。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改革先后采取了放开物价、开放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三高”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推动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等诸多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农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发展迅速、变化巨大,彻底改变了统购统销、统购包销的政策,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农产品流通渠道也由过去的单一型转变为多元化,形成了多渠道的流通体系及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 回顾我国建国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变革,大致经过了以下发展时期: 第一,统一计划购销时期(1953—1977年)。从1953年开始,农产品出现供需紧张,为控制这一局面,保障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我国农产品开始实行统购统销的流通体系。到1956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实现了对粮食的统购统销、对棉花的计划控制,农业的发展开始纳入国家计划经济的轨道。1957年,国务院进一步指出,凡属国家规定计划收购的农产品,全部由国家计划收购。其后,农产品基本上都由国营商业独家收购。1961年,中共中央文件又提出了三种收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

一、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现状 1、农产品流通市场迅速发展 至入世以来每年递增5%的速度增长,2007年投资上亿元以上市场达到1562个,但成交额超过10亿的市场只有279个,占比18%,上100亿的07年10个,占比6‰; 2、流通方式初级,市场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农产品流通主要采取“产地收购—产地市场集散—销地市场集散---商贩零售”现货交易模式。由于生产者与购买方之间没有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没有签订购销契约,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比较低,无法通过交易次数的集约化和商品储存的集约化来实现规模效益,加大了农产品流通环节的风险; 3、交易方式传统,品牌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大部分弄产品市场仍是传统型市场,以现货交易为主,代理结算还不普遍,商品的分级整理、加工包装、质量验证、委托购销、代理储运、信息提供等配套功能还不完善,竞拍交易方式尚处于萌芽阶段。市场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自身经营特色不突出,提供的服务简单。 4、市场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一是对于全国市场来说,信息量远远不够,农业生产得不到信息的指导;二是信息渠道不畅通,企业、种植户和运销户对市场需求不甚了解;三是信息质量不高,信息不准确;四是信息滞后,即时信息十分短缺。 5、市场的长效监管机制粗放,不健全、不完善

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仍停留在一般水平,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特别是在市场长效监管机制方面不够健全完善,规范化管理缺乏系统的制定建设和配套措施; 6、农产品市场近距离重复建设,相互间恶性竞争 我国农产品市场在规划布局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缺少统一的管理与协调,近距离重复建设,市场布局过密,致使需求不旺、农户和经营者利益受损。批发市场的管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的检疫监测手段不完善,食品安全隐患较大。 (二)、发展趋势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副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客观上要求摆脱集贸式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原始形态,减少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和成本,降低农产品流通市场的风险,大力发展期货市场与无形市场,形成有效的现代市场运作形式与市场组织力量。 1、组织化、规模化、经营企业产业化的农产品流通成为主体; 2、政府主导、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产品市场布局规划,不同的农产品将根据产地、销地、集散地的不同情况进行合理布局,使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 3、农产品的超市连锁经营模式将成为流通主体,农产品物流配套系统将日趋完善,由多层次复杂流程简化为由生产者经配送中心直接到达零售终端; 4、农产品交易方式将逐步采用电子拍卖交易、仓单交易、远程合约交易、网络交易、期货交易;

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构建上

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构建(上) 2013年01月10日10:00 来源:《中国流通经济》2012年第10期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摘要: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是实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以推进农产品流通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以创新现有农产品流通体系为核心,以完善农产品流通管理和制度为重点,从流通渠道体系、流通组织体系、流通服务体系和流通质量安全体系四个方面构建了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基本框架及其运行机制,并提出了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实现路径与公共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基本框架,构建,政策建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农产品流通渠道变革及其福利效应研究”(基金编号:12CGL067)、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基于流通视角的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培育与创新研究”(基金编号:11YJA79014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变革与创新研究”(基金编号:10YJC790397)、武汉市社科基金“武汉现代农产品流通研究”(基金编号:11051)的阶段性成果。 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条件。多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中一直存在着产销不衔接、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组织化程度低、信息网络不健全、流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1]“卖难买贵”、“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等事件频繁发生,这些问题不仅与农业生产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有关,也暴露出当前我国农产品产销链条和流通体系的脆弱。因此,迫切需要对现行农产品流通体系进行变革,培育和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功能完善、城乡一体”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① 一、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内涵及形成条件 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是指与工业化和信息化过程相适应的一系列农产品分销网络。[2]它是为高效组织农产品流通,在一定的流通体制和流通战略目标下,运用先进的理论、流通技术手段与现代化的流通形式、管理方式对传统农产品流通体系进行全面整合,所形成的由现代化的流通主体、流通载体、流通服务以及流通运行、监管机制组成的具有内部联系的统一体。其形成需要相应的资源禀赋、需求拉动、政策支持及区位优势等条件。[3]. 1.资源禀赋。资源禀赋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形成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决定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水平与发展模式的边界,影响流通体系的性质、类型及规模。 2.需求拉动。需求拉动是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农产品资源的价值化与商品化过程中发挥着诱发和牵引作用,它决定生产规模、销售地点、流通中介体系的性质与规模。 3.政策支持。政策支持对于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形成具有外生性推动作用,它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形成提供资金、基础设施、政策保障和流通体系内的游戏规则。 4.区位优势。区位优势所在地的枢纽作用,能将农产品流通中的生产信息、消费信息有效对接,通过枢纽和吸附集散功能诱发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形成。区位优势所在地因为交通便捷、金融体系发达和信

鲜活农产品城市流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

鲜活农产品城市流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 摘要:在整个鲜活农产品的供销环节中,销售环节存在着“最后一公里”的现象:从菜地到批发市场,鲜活农产品往往加价25%;而从批发市场到城内的零售市场,鲜活农产品加价往往超过50%,其中少数菜品价格甚至翻倍。造成鲜活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很多,其中有市场的力量,也有非市场的力量。遏制其价格过快上涨,政府除了投资于一些菜市场以及农田基础设施外,更重要的作用是提供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从生产、运输、销售环节让鲜活农产品价格“虚高”的部分降下来。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城市流通直营店 一、鲜活农产品的概念及物流特点 (一)鲜活农产品的概念 鲜活农产品是指生产地没有加工或只有少量加工的,在常温下不能长期保存的农产品。鲜活农产品具有生、鲜、活的特点,与其他农产品的区别主要在于消费、储藏、运输等方面。2005年交通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界定了鲜活农产品范围,即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畜禽,新鲜的肉、蛋、奶等农产品。本文中的鲜活农产品的界定遵循上述的表述。(二)鲜活农产品的物流特点 鲜活农产品物流是一系列环节的综合,包括储存、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其不同的任务和需求。 1、储存需求。任何农产品都不是同时生产同时消费的。鲜活农产品是典型的“季产年销”的产品,在其生产出来以后,总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进入消费。这段时间是由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与空间、集中与分散上发生的矛盾所形成的 2、加工需求。鲜活农产品加工是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产品进

行再生产的活动,是鲜活农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重要环节。 3、包装需求。包装是对即将进入或已经进入流通领域的鲜活农产品采用一定的容器或材料加以保护和装饰。这是鲜活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条件。 4、运输需求。由于各地生产有不同的产品,需要互通有无,不同地区同类农产品的生产有集中或分散,多余或缺乏,需要长短互补。 5、市场信息需求。传统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由于信息网络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出现了农民“卖难”和消费者“买难”的信息不对称矛盾。 二、流通中存在的问题 (一)批零价格差距大 通过对某市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及超市等地进行了调查,并对鲜活农产品的价格进行了对比(详见下方市场价格表)。通过比较发现:批发市场中鲜活农产品的价格和零售市场的价格是有很大差距的。以芹菜为例,二级市场中芹菜的价格为一级市场的价格的4倍;再以白萝卜为例,二级市场中白萝的价格是一级市场的2.6倍。 抽样鲜活农产品在不同市场的价表格 鲜活农产品名称价格(元)一级批 发市场 二级批 发市场 居民小区 摊点 市区菜市场大型超市 土豆0.55 1 2 1.5 1.1 白菜0.4 1.5 2 1 1.25 莲花白0.2 1 1.5 1.2 0.95 芹菜0.5 2 3 2 2.1 香葱 2 3 5 3 4.5 韭菜 1.5 2.5 3.5 2.5 3.3 西红柿 1.5 2.5 3 2.5 1.45

农产品流通的现状

农产品流通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

(一)农产品流通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产品流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的增收以及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提升。经过多年的农业改革,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我国农产品场供求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市场的分散性和地域性以及交易的风险性等特征突出,主要存在“卖难”“涨价”、市场信息不对称、缺乏完善的农产品预警体系、农民盲目生产、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产品做得再好,没有推介展销的平台,也卖不出去。而这就使蔬菜与市场流通的是否合理有很大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方面当地有很好的农特产品,但是农民找不到销路,另一方面,公司的采购资源不多,而农户的种植都是分的、小规模的,这就迫切需要构建一个畅通的买卖信息渠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已由社会生产中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先导行业。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要求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同时我国的农业正处在从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经济时期。在这一时期,农产品流通行为具有商品经济和自给经济的双重特征。从农产品流通来看,既有农产品自身的特点,又有中国过渡经济的转轨特征。因此,依据农产品特点合理组织农产品流通是实现商品流通合理分工的重要内容。目前的农产品流通还远不能够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人们在经济水平提高后对生活质量更高的要求。 (二)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产品的特点是品种和个体间的差异显著,农产品的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具有不稳定性,再者就是农产品具有季节显著时间性强的特点。 农产品流通的特点造成了农产品流通的问题。 1、在流通上表现为现货交易多,季节集中度高,产品质量检测设施重要 在农产品生产对自然条件依赖比较明显,包括土壤、气候、温度、水源等,生产的地区分布特征突出,并且季节性强,产品质量部均衡。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以现货交易为主,农产品流通大多数是现货流通,进入市场往往是人货同行,采取对手交易的方式,结算用现金收付。同时,交易规模较小,季节集中度高,而且农产品绝大部分集中在夏秋两季。冬春季节虽然交易较多,但数量很少。此外,农产品质量检测、包装、储藏保鲜及加工设施、商品检疫、农药残留检测、电子结算等方面都比较落后。 2、交易规模小,参与主体多。 从生产、加工到市场销售存在着众多参与主体和组织,其中个体农户占绝大多数。在流通领域形成了一个由农民组成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贩卖大军,在实践中造成农产品流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较差。此外,农产品流通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农户、中介、生产企业间交易地位事实上的不平等。小规模、大群体的特征明显,流通过程中介环节多成本高,因组织化程度太低而不能充分发挥农产品流通的效能。

农产品流通调研报告

农产品流通调研报告 第一篇:发展××农产品流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研究调研报告发展××农产品流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研究—调研报告 农产品流通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和社会的安定,及时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民需求和保持市场繁荣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本文联系××情况,就加快发展我市农产品流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农产品流通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积极作用 ㈠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环节。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经济组织的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按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一含义,发展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而扶持一批加工流通和外销型的龙头企业,增强其竞争、辐射、带动能力,则可大大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因此,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农产品最终价值的关键,也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 ㈡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要求。农业产业化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基础上,确立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农业经营形式。这一形式的首要特征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与流通各个环节都要根据市场机制来进行,要求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部门分割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农业生产

经营要求适应“以销定产”、“大规模生产、批量化与网络化销售”的特点,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按市场需求进行。农业生产的产品最终是以农产品流通的形式进入市场,农产品在市场中实现价值的高低是农业产业化形成、巩固与发展的关键。因此,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客观要求。 ㈢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联系。农产品流通和农业产业化具有高度的“亲和力”。一是二者具有相同共性。都是市场经济产物,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二是农产品流通对农业产业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农产品流通的龙头功能、优化功能可以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农产品流通的规模经济功能可以促进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基地化建设。三是农业产业化为农产品流通拓宽空间。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农产品流通对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和科技含量的要求,有利于推动市场体系的发展,从而为农产品流通提供广阔的舞台。 二、××农产品流通现状 ××农产品流通已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农业系统、供销系统、粮食系统企业购销转变到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中介组织、销售组织经纪人为辅的销售渠道。目前,我市有农贸市场90多个,面积约252173平方米,其中较大的产地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6个,面积9956平方米,年交易额9.5亿元;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4个,面积8300平方米,年交易额10亿以上;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1个,面积3023平方米,年交易额近亿元。全市现有各种农产品流通销售组织200多

国外农产品物流模式及其经验借鉴

国外农产品物流模式及其经验借鉴 一、国外农产品物流模式概况 世界级城市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大体可分为“市场流通”和“市场外流通”两部分。市场流通,即生产者直接或经过上市团体、货物收集者将农产品经各类批发市场集散、交易、形成价格后,经零售商、加工业者和大的消费团体将农产品最终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市场外流通,则指农产品不经过批发市场交易而是经过全国农协、商社的集配中心、果蔬超市、生协径直转移到零售机构、消费团体或出售给个体消费者或者说是生产者、上市团体与零售业者、消费者直接交易的流通形态。世界农产品流通交易体制和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形成,受各国社会体制、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当前,世界农产品物流模式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东亚模式。 日本、韩国是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均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以拍卖为手段。以日本为例,目前,全日本共有88个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资的中央批发市场,年成交金额达6兆2000万日元,1513个多元化投资的地方批发市场,年成交金额达5兆1800万日元。经由日本批发市场流通的蔬菜占81%,果品占72%。在批发市场从事蔬菜果品交易的客户中,通过农协或其他任意组合组织的上货量各占上货总量的59%和66.5%,而其他商人等则占总上市量的17.8%和20.1%。交易方法以拍卖为主。在大阪中央批发市场通过拍卖成交的果蔬比率高达9O%以上;采用该模式的国家农产品流通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①流通渠道环节多,流通成本较高;其流通过程表现为“生产者-上市团体-批发商-中间批发商-零售店-消费者”,这样其利润也分配不均;②流通规范化、法制化、效率高。 第二种是西欧模式。 法国、德国、荷兰等国是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西欧模式的批发市场与东亚模式相比,批发市场流通比例较小,而且大多数大型批发市场仍然坚持公益性原则,如法国就指定了全法的23所批发市场为国家公益性批发市场。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形式也有所不同,农产品直销比例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如在法国巴黎郊外设立的一个批发市场-汉吉斯国际批发市场,由于鼓励发展产、加、销一体化,并将产前、产后相关企业建立在农村,巴黎的农产品直销比例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另由于西欧国家市场信息网络发达,地域内、国家间的农产品贸易十分活跃,进出口产品在批发市场中也占据一定比率。其国家农产品流通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①鼓励发展产、加、销一体化,并将产前、产后相关企业建在农村;②建有完善的现代化大型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③农产品实行标准化生产。 第三种是北美模式。

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关于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关于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实 施意见 【法规类别】农产品购销 【发文字号】冀供销[2012]29号 【发布部门】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 【发布日期】2012.03.26 【实施日期】2012.03.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关于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冀供销〔2012〕29号) 各设区市、县(市、区)供销合作社,省社各有关单位: 为切实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1〕59号)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加强供销合作社鲜活农产品流通工作的指导意见》(供销经字〔2012〕18号),现就推进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1、工作目标。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组织与经营优势,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产销对接为重点,提高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完

善经营服务功能,创新流通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与农民及相关经营主体共同建立从生产到市场终端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 二、主要任务 2、编制河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发展规划。省社以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和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文件为指导,结合各地城乡规划、经济社会布局以及供销合作社实际,制定好全省供销社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发展规划。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相结合,重要物流节点建设与网络布局相匹配,中短期目标与长期规划相衔接,兼顾经营性和公益性的原则,实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3、创建“河北省供销社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省社集团公司组织建立批发市场联盟,带头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整合、升级改造为重点,实施网络化、集团化、多元化发展,加快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探索远期合约、竞价拍卖、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 4、组建“河北省供销社电子商务交易中心”。省社年内搭建起全省供销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利用先进便捷的现代网络技术,整合全省鲜活农产品资源。积极探索网上商城、挂牌交易、竞价(招标、拍卖)交易等现代交易方式,适时探索中远期交易,建立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农产品交易服务网络,以信息化带动鲜活农产品生产的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以及交易方式的新型化,提高流通效率。 5、推进“农合联”服务实体化。省社农合联引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规范发展,提高行业素质、诚信水平和经营规模。创建交易商服务中心,组织“农合联”成员或非成员的农产品市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经纪人登陆“河北省供销社电子商务交易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