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面瘫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贝尔面瘫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贝尔面瘫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专家笔谈?贝尔面瘫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韩维举

贝尔面瘫(Bell′spalsy)是急性发作的、特发性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自限性、非进行性,可自发性缓解,不危及生命的疾病[1唱2]。贝尔面瘫的发病率在(20~30)/10万人,在各种原因引起的单侧面瘫患者中占60%~75%,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生育期女性发病率略高,罹患此病的年龄中位数为40岁,但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10岁以下少见,10~29岁发病增加,30~69岁发病率比较稳定,70岁以上发病率最高,两侧面神经发生贝尔面瘫的几率相等[1]。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寒冷和凉风的刺激、过度疲劳、难以承受的不良心理刺激、上呼吸道感染、妊娠等可为本病的诱发因素[3],但贝尔面瘫的确切发病原因仍然不清。有以下几种学说。

1畅神经缺血学说:部分贝尔面瘫是在受寒冷和凉风刺激后发病,因此推测由于寒冷的骤然刺激或其他原因刺激引起血管的运动神经反射,导致神经营养血管痉挛收缩,致使神经缺血、水肿、受压。面神经进入内听道后便一直在弯曲狭窄的骨管内走行,是人体内居于骨管中最长的神经,其穿行骨管约3畅1~3畅3cm,血运局限,侧支代偿差,容易引起缺血性损害,而面神经迷路段的骨管尤为狭窄,毛细血管密度较小,更容易发生缺血损伤。另外,位于内听道和膝状神经节之间的迷路段面神经缺少神经外膜和神经外周组织,对各种刺激的抵抗力差,更容易受损水肿。面神经发生缺血、水肿后受压,面神经骨管内压力增加,影响了面神经的血供,这些病理因素相互联系,形成恶性循环,使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而出现面肌瘫痪。有糖尿病和血管硬化病史的患者,贝尔面瘫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糖尿病和血管硬化引起的缺血有关。临床上在对贝尔面瘫患者进行面神经减压手术时观察到面神经发生水肿,推测水肿可能继发于缺血和炎症[4],这种水肿在贝尔面瘫

基金项目: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2006BAI02B06);教育部和国家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2008wzbh03);卫生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200802070)

作者单位: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Email:hanweiju@yahoo.cn

患者发病9~23d的增强MRI检查中曾得到证实[5]。

2畅病毒感染学说:由于一部分贝尔面瘫患者发病时伴有发热、鼻塞、咽痛、口唇疱疹等类似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症状,因此,学者们怀疑贝尔面瘫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早在20世纪70年代,病毒感染引起贝尔面瘫的理论就被提出[6],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20世纪中后期的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能是贝尔面瘫的病因。支持病毒感染的一些研究证据被提出,尸检时利用PCR技术在面神经膝状神经节检测到潜伏的单纯疱疹病毒。在面神经减压手术时收集神经内膜的液体进行病毒学分析,在14例贝尔面瘫患者中有11例检测到单纯疱疹病毒的DNA,而在亨特综合征(RamsayHunt

syndrome)和其他神经疾病中没有检测到,说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在贝尔面瘫患者中有一定的特异性,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单纯疱疹病毒可引起类似人类贝尔面瘫的病状[7唱10]。在国内,有学者在面神经耳后支断端接种单纯疱疹1型病毒(HSV唱1)可以引起小鼠暂时性面神经麻痹,成功复制了单纯疱疹病毒诱发面神经炎的模型,认为可能是由于病毒逆行转运引起面神经炎,进而神经肿胀受压,发生面神经麻痹[11]。还有学者在小鼠一侧耳廓背面近耳根部皮肤连续搔刮后,将25μlHSV唱1病毒液滴在创面上,49只接种动物中,37只(75畅51%)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神经麻痹。建立了Ⅰ型疱疹病毒感染致小鼠面神经麻痹的动物模型。这些研究说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在贝尔面瘫患者中有一定的特异性[12]。

另外,还有观点认为,贝尔面瘫的发生可能与机体免疫力降低、遗传、糖尿病神经病变、血管压迫、面神经管的先天性狭窄等因素有关。

二、临床检查和诊断

1畅临床症状和检查:贝尔面瘫一般为急性发病,大多数患者在发病2d内面瘫达到最严重程度,面瘫进展不超过2~3周,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的所有分支区域全部受累,静态时额纹、眼裂、鼻唇沟、口角不对称,动态时颦额、皱眉、闭目、示齿等面部表情不对称,口角向健侧偏斜,部分患者可有耳颞部疼痛。可以有患侧泪液分泌减少、舌前2/3味觉减退,听觉过敏;声导抗检查可以发现镫骨肌反射消失等。通过对面容和面肌运动状态进行观测,根据面神经麻痹程度,可以将面神经功能区分为不同的等级,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分级方法有House唱Brackemann分级法[13]。颞骨CT和颅脑MRI检查并非贝尔面瘫所必需的检查,但对于怀疑有颞骨占位病变或其他神经疾病可能的,影像检查是必要的,增强的MRI检查有可能发现面神经的水肿。

2畅电生理检查:电生理检查对于贝尔面瘫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电生理检查包括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最大刺激试验(MST)、面神经电

图(ENoG)和面肌电图检查(EMG)(表1)。在发病早期,EMG只要能引出随意运动单元电位,说明神经的连续性还存在。ENoG检查在损伤数天(一般4~7d)后检查才有意义,否则会有假阳性结果,随意运动单元电位和诱发电位消失意味着神经损伤严重[2]。

表1 贝尔面瘫的电生理检查评估

检查方法适应证结果意义

肌电图(EMG)急性面瘫,1周之内运动单元电位运动轴突完整

慢性面瘫,2周以上多相运动单元电位神经再生

运动单元+纤颤电位部分变性

神经电图(ENoG)面瘫后4d~3周变性<90%预后良好

变性>90%预后差

神经兴奋试验(NET)完全面瘫3周之内阈值<3mA预后良好

最大刺激试验(MST)完全面瘫3周之内显著减弱,或没有收缩进行性的神经变性

NET和MST是主观检查,容易受到检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但这两项检查有助于对预后的判断,一项250例贝尔面瘫和100例外伤性面瘫的回顾性研究表明,面瘫后3d~3周行NET检查,NET正常的所有患者,其面神经功能都可恢复到HBⅠ级或Ⅱ级;而NET无反应的患者中,85%的贝尔面瘫和90%的外伤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没有恢复;而NET检查显示兴奋性减退的患者中,74%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4]。

EMG可量化突触后膜的膜电位,EMG和临床检查在评估面瘫恢复过程中具有一致性,在一组30例急性、完全性、特发性面瘫患者中,研究者测量了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的随意和连带运动,发现临床评估能够提供口轮匝肌自主运动恢复的足够信息,但在评估眼轮匝肌瘫痪的程度方面,EMG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15]。

ENoG检查使用超最大刺激兴奋面神经干,引起面肌全面收缩,用表面电极记录面部表情肌收缩时的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actionpotentials,CAP),比较健侧和患侧的CAP,根据其差值的百分数估计神经受损程度。虽然这项检查受到神经受损后时间的限制,但目前仍然被认为是最准确和直接的评价面神经受损程度的方法。在部分贝尔面瘫的患者,临床上可以表现为完全性面瘫,但不能确定面神经的完整性是否受到损害时,在损伤后4d~3周行ENoG检查对于判断预后及是否选择手术减压具有重要意义,面神经变性超过90%意味着将来恢复差[1,15]。

3畅诊断和鉴别诊断:贝尔面瘫为不明原因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因此,对

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必须排除明确病因,方可诊断为贝尔面瘫。首先要排除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中枢性面神经麻痹表现为面上部肌肉运动存在,颦额、闭眼、抬眉功能正常,而面下部肌肉瘫痪,不能完成耸鼻、示齿、鼓腮等动作,而味觉、泪腺分泌、唾液分泌等功能正常;其次,通过询问病史、耳部及头颈部检查排除其他引起周围性面瘫的疾病;第三,对不能确定的患者可以进行临床听力学、前庭功能及头颈部影像学检查,以进一步排除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耳部、后颅窝疾病,对于反复发生的“贝尔面瘫”,应通过薄层颞骨CT扫描或MRI检查,以除外面神经肿瘤。表2列举了临床常见的引起面瘫的面神经病变发生部位及相关的症状、体征和原因,可供贝尔面瘫鉴别诊断时参考[1]。

表2 面神经病变部位及常见原因

病变部位面神经体征常见的合并症状常见的原因

皮层,皮层下区域对侧中枢性面瘫,泪腺、涎腺和

味觉正常

对侧偏瘫和痉挛皮层和皮层下梗死

桥脑同侧周围性面瘫,泪腺、涎腺

和味觉正常

对侧偏瘫,感觉丧失,共济失调,

眼震,同侧外展神经麻痹

桥脑梗死,胶质瘤,多发性硬化

小脑桥脑角同侧周围性面瘫,泪腺、涎腺

和味觉一般正常

耳鸣,听力下降,面部麻木,眼震

听神经或面神经肿瘤,脑膜瘤,胆

脂瘤

内听道及膝状神经节,颞骨内段同侧周围性面瘫,泪腺、

涎腺和味觉功能可有异常,

可伴有镫骨肌反射消失

耳鸣,听力下降,眼震

贝尔面瘫、亨特综合征,听神经或

面神经肿瘤,颞骨骨折,中耳或岩

部胆脂瘤,颈静脉球体瘤,中耳

炎,中耳恶性肿瘤

颞骨外段同侧周围性面瘫,泪腺、涎腺

和味觉一般正常

头部外伤,腮腺包块头部外伤,腮腺肿瘤

三、贝尔面瘫的治疗

未经任何治疗的贝尔面瘫患者中约70%可以完全恢复面神经功能,约84%的患者可基本恢复面神经功能[16],因此,是否对贝尔面瘫进行治疗以及如何治疗,在学术界曾有很多争议。由于不能自行恢复面神经功能的贝尔面瘫患者达20%~30%,考虑到贝尔面瘫的发病率达(20~30)/10万人,因此,不能完全恢复面神经功能的贝尔面瘫患者的人口基数是比较大的,而面瘫对患者的心理和日常生活会造成很大影响,对于这部分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1畅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在对贝尔面瘫患者进行面神经减压手术时观察到面神经发生水肿,推测水肿可能继发于缺血和炎症[4],这种水肿在贝尔面瘫患者发病9~23d的增强MRI检查中曾得到证实[5]。因此,对贝尔面瘫患者早期都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数十年来,临床医师做了大量临床研究,试图找到疗效肯

定的治疗方法。1998年,有学者在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观察了101例贝尔面瘫患者,47例患者口服强的松1mg?kg-1?d-1,顿服,持续用药10d,接下来的6d逐渐减量至停止用药;54例口服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总剂量2400mg/d,每次800mg,分3次口服,持续用药10d;随诊3个月以上,比较两组的疗效,发现强的松治疗组面神经功能恢复优于阿昔洛韦组,最大神经刺激试验显示强的松治疗组神经变性的程度较阿昔洛韦治疗组轻[16]。Ramsey等[17]通过Medline检索以英文发表的治疗贝尔面瘫的文章,选择临床确诊的完全性面瘫,进行了一项评价糖皮质激素治疗贝尔面瘫效果的Meta分析,在符合随机对照要求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现糖皮质激素治疗组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者较安慰剂和无任何治疗组高17%。显示糖皮质激素对于贝尔面瘫中完全性面瘫患者的治疗具有临床和统计学意义。2007年,英国的Sullivan等[18]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治疗贝尔面瘫,在发病72h内开始接受强的松龙治疗,观察到发病后3个月时,强的松龙治疗组与未接受强的松龙治疗的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畅001);发病后9个月时,强的松龙治疗组与未接受强的松龙治疗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畅001);研究结果表明,在贝尔面瘫口服强的松龙治疗可以提高面神经功能恢复的比率。

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有强的松、强的松龙和地塞米松,激素治疗剂量为强的松1mg?kg-1?d-1(最大不超过80mg),一般采用早上顿服,也可分次服用,持续服用5~7d,然后逐渐减量,10~14d内减至停药。激素治疗的时间应该越早越好,应该在出现症状24h内即开始激素治疗。激素应用的禁忌证包括:消化性溃疡、活动性结核、癫痫、重症高血压、未控制的糖尿病、妊娠、骨质疏松、急性感染、真菌感染等。但对于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作用仍有很多争论,也有研究并不支持激素治疗面瘫,因为缺乏激素治疗可以提高面神经功能的确凿证据。一项欧洲的调查显示[19],只有36%的贝尔面瘫患者接受了口服激素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没有用药物治疗。2002年Peitersen[20]报道2500例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分析和自然恢复过程,收集了丹麦哥本哈根面神经研究的2570例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其中1701例贝尔面瘫,所有病例随访至面神经功能恢复或随访1年以上,该组包括贝尔面瘫的所有病例,就诊时30%为不完全面瘫,70%为完全面瘫,85%的患者面神经功能在3周内有恢复,其余15%在随后的3~5个月内有恢复,从恢复的效果看,71%的患者面部功能恢复至正常,12%有轻微的后遗症,13%有中度的后遗症,4%有严重后遗症。因此该学者认为,包括强的松在内的任何治疗都无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改变不了其预后,没有证据证明强的松对面瘫有治疗作用,该作者甚至认为服用强的松产生的副作用(欣快感)使患者主观上认为

强的松治疗有效果。

2畅抗病毒治疗:早在20世纪70年代,病毒感染引起贝尔面瘫的理论就被提出,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支持病毒感染的一些研究证据被提出,尸检时利用PCR技术在面神经膝状神经节检测到潜伏的单纯疱疹病毒,在贝尔面瘫患者的神经内膜检测到有活性的单纯疱疹病毒DNA序列,而且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单纯疱疹病毒可引起类似人类贝尔面瘫的病状[6唱10]。因此,抗病毒药物也被用于贝尔面瘫的治疗。

支持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者主张在激素治疗的同时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单独使用阿昔洛韦较单独使用强的松的治疗效果好。而伐昔洛韦与强的松联合应用的效果显著优于不采取任何治疗,特别在老年人[16]。另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Meta研究表明,尽管对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贝尔面瘫仍有争论,但如果在发病后72h内就开始接受治疗,则支持阿昔洛韦和强的松联合应用[21唱22]。2003年日本学者Hato等[23]回顾性分析了480例贝尔面瘫患者用强的松龙和强的松龙加阿昔洛韦治疗的效果,所选病例均为重度或完全性面瘫的患者,发病7d之内治疗,随访6个月以上。单独服用强的松龙患者386例,每日口服强的松龙1mg?kg-1?d-1,5d后逐渐减量,共10d内减至停药,强的松龙加阿昔洛韦治疗组共94例,另外加服阿昔洛韦2000mg/d,共7d。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面神经功能总体恢复率为95畅7%,而单独使用强的松龙治疗的恢复率为88畅6%,而且在发病3d内即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恢复率为100%,而发病4d后才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恢复率为86畅2%,因此,该作者认为贝尔面瘫发病3d以内口服强的松龙加阿昔洛韦联合治疗可获得最佳疗效。Hato等[24]于2007年又报道了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比较使用伐昔洛韦加强的松龙、强的松龙加安慰剂治疗贝尔面瘫的效果,通过血清学检查和PCR反应排除无疹性带状疱疹病毒,221例患者在发病7d之内接受治疗,伐昔洛韦组114例患者口服伐昔洛韦1000mg/d,分两次口服,安慰剂组107例口服外形和质量相同的安慰剂,均持续5d,所有患者同时都服用强的松龙60mg/d×5d、30mg/d×3d、10mg/d×2d,随访6个月,结果伐昔洛韦加强的松龙治疗组96%的患者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安慰剂加强的松龙治疗组89%的患者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畅05),对于重度或完全面瘫的患者,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比率分别为95畅7%(n=92)和86畅6%(n=82),伐昔洛韦加强的松龙治疗组明显优于安慰剂加强的松龙治疗组(P<0畅05)。

但病毒在贝尔面瘫的发病中所起的准确作用还不清楚,对于贝尔面瘫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合理性一直受到质疑。2007年日本学者Kawaguchi等[25]报道,为了

确定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激活是不是引起贝尔面瘫的原因以及抗病毒药物治疗是否有效,进行了随机对照、多中心观察,研究了150例贝尔面瘫,多元统计分析,并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Ⅰ型单纯疱疹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血清抗体、唾液中的病毒DNA以及口腔黏膜组织培养中分离病毒的情况,其中一项阳性者确认为病毒重激活,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强的松龙治疗组和强的松龙加伐昔洛韦治疗组,结果显示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两种病毒的重激活率分别为15畅3%、14畅7%和4畅0%,总的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重激活率为34%,强的松龙加伐昔洛韦联合治疗组与单独用强的松龙治疗组相比,疗效无差异。2007年,英国的Sullivan等[18]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治疗贝尔面瘫的研究,将几乎涵盖整个苏格兰的17家医院中诊断为贝尔面瘫的患者纳入观察,发病72h内开始接受治疗,随机分为4组,分别口服强的松龙、阿昔洛韦、强的松龙加阿昔洛韦、安慰剂治疗,强的松龙25mg/次,2次/d,阿昔洛韦400mg/次,5次/d,口服,持续服药10d,随访至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或发病后9个月,共有496例患者完成了观察研究。发病后3个月时,强的松龙治疗组83畅0%的患者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未接受强的松龙治疗的患者有63畅6%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与前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畅001);接受和未接受阿昔洛韦治疗的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患者分别占71畅2%和75畅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后9个月时,强的松龙治疗组94畅4%的患者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未接受强的松龙治疗的患者有81畅6%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与前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畅001);接受和未接受阿昔洛韦治疗的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患者分别占85畅4%和90畅8%,两者比较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接受强的松龙和阿昔洛韦治疗的患者,3个月和9个月时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比率分别为79畅7%和92畅7%。该项研究结果表明,贝尔面瘫口服强的松龙治疗是有效的,可以提高面神经功能恢复的比率,而阿昔洛韦治疗是无效的,不能提高面神经功能恢复的比率[18]。其结果在阿昔洛韦的疗效方面与日本Hato等[23]学者2003年的报道相矛盾。尽管Sullivan等[18]的研究设计严谨,为双盲、安慰剂随机对照,但有学者提出质疑,认为Sullivan等[18]的研究没有进行病毒的血清学检查,无法排除贝尔面瘫患者包含无疹性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亨特综合征,另外,将症状比较轻的患者,例如,将House唱

Brackmann分级为Ⅱ级的患者也纳入其中,而这些患者不需要治疗[26]。

3畅其他治疗:贝尔面瘫患者由于泪液分泌减少和眼睑闭合不全,容易发生暴露性角膜炎,因此眼睛保护对于贝尔面瘫患者十分重要,保护措施包括避免吹风和持续用眼,滴用人工眼液,睡眠时使用无刺激的眼药膏等。维生素B族类药物

对周围性神经功能恢复有益,可以服用,如维生素B1或甲钴胺等。血管扩张剂和改善微循环制剂、神经营养因子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缺乏临床证据。

物理治疗、针灸治疗也被临床采用,但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Teixeira等[27]分析了2008年以前,最早到1929年的贝尔面瘫物理治疗方面的研究观察,符合随机或半随机对照条件的45篇发表于英文杂志上的文章中,6项研究符合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其中3项研究观察了294例接受电刺激治疗的患者和253例接受面肌训练的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种物理治疗方法与对照治疗和未治疗组相比,无显著疗效,仅有有限的证据显示面肌训练组的症状改善较早,但尚需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He等[28]检索了1966年以来,包括Medline、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检索系统等在内的有关用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几乎所有文献,选择符合随机或半随机的6项研究,共有537例受试者,但由于设计的缺陷和随访不够,除没有发现副作用以外,未能得到针灸有效治疗贝尔面瘫的证据。

4畅外科手术治疗:贝尔面瘫的外科治疗方法是面神经减压术,如果面神经损伤后2周之内神经变性超过90%,面神经减压术可以改善预后,提高面神经功能,但刚刚发生面神经损伤时,即使是面神经完全断裂,远端的面神经仍然健康,对刺激仍有反应,因此,在神经损伤后4~14d出现华勒变性(walleriandegeneration)时

ENoG检查才能准确反映出损伤远端神经变性的多少,变性超过90%时,或者在发生完全性面瘫2周之内行面神经减压手术可以提高面神经功能恢复的总体效果[29唱30]。一项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通过ENoG测试结果来确定是否行面神经减压术,结果显示2周之内面神经变性<90%的所有患者面神经功能都在面瘫7个月后恢复至House唱Brackmann分级Ⅰ级或Ⅱ级;而2周之内面神经变性>90%,且EMG检查没有运动单元电位的患者面神经功能仅能恢复至House唱Brackmann分级Ⅱ级或Ⅲ级,该组患者在行膝状神经节近端的面神经减压术后,其面神经功能可恢复至接近正常。为了能提高疗效,在发病2周内发生完全性面瘫的患者,推荐行面神经减压术[31唱32]。

面神经炎性疾病的减压手术方式:早期的面神经减压仅仅行垂直段减压,后来经乳突行垂直段和鼓室段减压。事实上,面神经骨管在迷路段及其附近是最狭窄的,因此,一旦决定行面神经减压术,如果患者的听力正常,可以经颅中窝径路迷路段及膝状神经节面神经减压,如果已经没有听力,则可以经迷路径路面神经减压[33]。目前国际上流行经中颅窝入路或联合乳突入路的全程面神经减压术,而国内选择最多的是经乳突唱上鼓室入路。由于面神经走行在一个封闭的骨管内,容积效应使得在密闭管腔内的压力在任何一点都是一致的,面神经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管腔压力在面神经管内分布应该是均匀的。理论上讲不论在面神经管

的任何部位减压,只要开放的面神经有足够长度,结果应该都是相等的。

四、小结

贝尔面瘫是急性发作的、特发性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不明原因的面神经麻痹,首先通过面部上下受累肌肉的不同排除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再通过询问病史、耳部及头颈部检查排除其他引起周围性面瘫的疾病,对不能确定的患者可以进行临床听力学、前庭功能及头颈部影像学检查,以进一步排除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耳部、后颅窝疾病以及面神经肿瘤,然后才能诊断为贝尔面瘫。尽管还有争议,但对确诊的贝尔面瘫患者,在没有激素使用禁忌证时,应尽早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强的松1mg?kg-1?d-1(最大不超过80mg),依据患者的症状和全身情况,持续服用5~7d,然后逐渐减量,10~14d内减至停药。贝尔面瘫发病早期(3d以内)在服用激素治疗的同时,加用阿昔洛韦或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可获得最佳疗效。贝尔面瘫2周之内面神经变性>90%,且EMG检查没有运动单元电位的患者行膝状神经节近端的面神经减压术可提高疗效,在发病2周内发生完全性面瘫的患者,推荐行面神经减压术。但上述何种治疗更好,仍然没有定论,因此,设计严谨、随机对照的双盲研究非常必要。

参 考 文 献

[1] GildenDH.Clinicalpractice.Bell′sPalsy.NEnglJMed,2004,351(13):1323-1331.

[2] BeneckeJEJr.Facialparalysis.OtolaryngolClinNorthAm,2002,35(2):357-365.

[3] 李健东,赵亮,王佳,等.贝尔麻痹的发病诱因调查.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13(2):95-96.

[4] GildenDH,TylerKL.Bell′spalsy唱isglucocorticoidtreatmentenough?NEnglJMed,2007,357(16):1653-1655.

[5] YetiserS,KazkayasM,AltinokD.Magneticresonanceimagingoftheintratemporalfacialnerveinidiopathicperipheralfacialpalsy.ClinImaging,2003,27(2):77-81.

[6] McCormickDP.HerpessimplexvirusasacauseofBell′spalsy.1972.RevMedVirol,2000,10(5):285-289.

[7] MurakamiS,MizobuchiM,NakashiroY,etal.Bellpalsyandherpessimplexvirus:identificationofviralDNAinendoneurialfluidandmuscle.AnnInternMed,1996,124(1Pt1):27-30.

[8] TakasuT,FurutaY,SatoKC,etal.DetectionoflatentherpessimplexvirusDNAandRNAinhumangeniculategangliabythepolymerasechainreaction.ActaOtolaryngol,1992,112(6):1004-1011.

[9] SugitaT,MurakamiS,YanagiharaN,etal.Facialnerveparalysisinducedbyherpessimplexvirusinmice:ananimalmodelofacuteandtransientfacialparalysis.AnnOtolRhinolLaryngol,1995,104(7):574-581.

[10] HatoN,HitsumotoY,HondaN,etal.Immunologicaspectsoffacialnerveparalysisinducedbyherpessimplexvirusinfectioninmice.AnnOtolRhinolLaryngol,1998,107(8):633-637.

[11] 刘稳,高志强,神平,等.单纯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的动物模型.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1):17-21.

[12] 王海波,冯红云,樊兆民,等.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致小鼠面神经麻痹的实验性研究.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1):13-16.[13] HouseJW,BrackmannDE.Facialnervegradingsystem.OtolaryngolHeadNeckSurg,1985,93(2):146-147.

[14] PsillasG,ConstantinidisJ,PrintzaA,etal.Estimatingtheprognosisofperipheralfacialparalysis:istheminimalnerveexcitabilityteststilluptodate?HNO,2007,55(8):625-629.

[15] OnAY,YaltirikHP,KirazliY.Agreementbetweenclinicalandelectromyographicassessmentsduringthecourseofperiphericfacialparalysis.Clin

Rehabil,2007,21(4):344-350.

[16] DeDiegoJI,PrimMP,DeSarriáMJ,etal.Idiopathicfacialparalysis:arandomized,prospective,andcontrolledstudyusingsingle唱doseprednisoneversusacyclovirthreetimesdaily.Laryngoscope,1998,108(4Pt1):573-575.

[17] RamseyMJ,DerSimonianR,HoltelMR,etal.Corticosteroidtreatmentforidiopathicfacialnerveparalysis:ameta唱analysis.Laryngoscope,2000,110(3Pt1):335-341.

[18] SullivanFM,SwanIR,DonnanPT,etal.EarlytreatmentwithprednisoloneoracyclovirinBell′spalsy.NEnglJMed,2007,357(16):1598-1607.

[19] RowlandsS,HooperR,HughesR,etal.TheepidemiologyandtreatmentofBell′spalsyintheUK.EurJNeurol,2002,9(1):63-67.

[20] PeitersenE.Bell′spalsy:thespontaneouscourseof2,500peripheralfacialnervepalsiesofdifferentetiologies.ActaOtolaryngolSuppl,2002(549):4-30.

[21] AxelssonS,LindbergS,Stjernquist唱DesatnikA.OutcomeoftreatmentwithvalacyclovirandprednisoneinpatientswithBell′spalsy.AnnOtolRhinolLaryngol,2003,112(3):197-201.

[22] AlbertonDL,ZedPJ.Bell′spalsy:areviewoftreatmentusingantiviralagents.AnnPharmacother,2006,40(10):1838-1842.

[23] HatoN,MatsumotoS,KisakiH,etal.EfficacyofearlytreatmentofBell′spalsywithoralacyclovirandprednisolone.OtolNeurotol,2003,24(6):948-951.

[24] HatoN,YamadaH,KohnoH,etal.ValacyclovirandprednisolonetreatmentforBell′spalsy:amulticenter,randomized,placebo唱controlledstudy.OtolNeurotol,2007,28(3):408-413.

[25] KawaguchiK,InamuraH,AbeY,etal.Reactivationofherpessimplexvirustype1andvaricella唱zostervirusandtherapeuticeffectsofcombinationtherapywithprednisoloneandvalacyclovirinpatientswithBell′spalsy.Laryngoscope,2007,117(1):147-156.

[26] KorfES,KillesteinJ.PrednisoloneoracyclovirinBell′spalsy.NEnglJMed,2008,358(3):306-307.

[27] TeixeiraLJ,SoaresBGDO,VieiraVP,etal.PhysicaltherapyforBell′spalsy(idiopathicfacialparalysis).CochraneDatabaseSystRev,2008(3):CD006283.

[28] HeL,ZhouM,ZhouD,etal.AcupunctureforBell′spalsy.CochraneDatabaseSystRev,2004(1):CD002914.

[29] MaraisJ,MurrayJA.Repairoftheinjuredfacialnerve.ClinOtolaryngolAlliedSci,1995,20(5):387-389.

[30] DannerCJ.Facialnerveparalysis.OtolaryngolClinNorthAm,2008,41(3):619-632,x.

[31] JaborMA,GianoliG.ManagementofBell′spalsy.JLaStateMedSoc,1996,148(7):279-283.

[32] GantzBJ,RubinsteinJT,GidleyP,etal.SurgicalmanagementofBell′spalsy.Laryngoscope,1999,109(8):1177-1188.

[33] MyckatynTM,MackinnonSE.Thesurgicalmanagementoffacialnerveinjury.ClinPlastSurg,2003,30(2):307-318.

(收稿日期:2009唱07唱05)

(本文编辑:乔晓)本文文献标引格式:韩维举.贝尔面瘫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9,3(9):1435-1444.

面瘫最新

面瘫最新 面神经麻痹蒋川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麻痹俗称“面瘫”“歪嘴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 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面神经面神经是一混合性神经其功能以运动为主也含有感觉纤维及副交感纤维。 运动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感觉神经纤维()一般感觉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耳后皮肤()鼓索神经:舌前味觉()镫骨神经:支配听觉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泪腺()支配唾液腺面神经为对脑神经的第对神经,脑桥延髓沟的外侧出脑行向前外进入内耳道两根在内耳道内合并穿内耳道底行于颞骨岩部的面神经管面神经的分段以茎乳孔为界面神经管段颅外段()运动神经核上段起自额叶中央前回下端的面神经皮层中枢下达脑桥下部的面神经运动核。 ()运动神经核段面神经根在脑桥中离开面神经核后绕过外展神经核至脑桥下缘穿出。 ()小脑脑桥角段面神经离开脑桥后跨过小脑脑桥角会同听神经抵达内耳门。 此段虽不长但可被迫扩展到cm而不发生面瘫。 ()内耳道段面神经由内耳门进人内耳道偕同听神经到达内耳道

底。 ()迷路段面神经由内耳道底的前上方进人面神经管向外于前庭与耳蜗之间到达膝神经节此段最短长~mm()鼓室段又名水平段自膝神经节起向后并微向下经鼓室内壁的骨管适在前庭窗上方、外半规管下方到达鼓室后壁锥隆起平面。 此处骨管最薄易遭病变侵蚀或手术损伤亦可将此段分为鼓室段(自膝神经节到外半规管下方)与锥体段(自外半规管下方到锥隆起平面)。 ()乳突段又称垂直段自鼓室后壁锥隆起高度向下达茎乳孔。 此段部位较深在成人距乳突表面大多超过cmo()颌骨外段脑桥延髓沟内耳门面神经管面神经膝面神经管段的分支岩大神经镫骨肌神经鼓索面神经颅外段及其分支面神经主干主干进入腮腺前的分支主干在腮腺的分支()岩大神经:在膝神经节处由面神经分出由内脏运动纤维构成经过岩大神经沟出破裂孔再经翼管前行抵翼腭窝在翼腭神经节换神经元后节后纤维分布到泪腺及腭鼻腔粘膜腺支配腺体的分泌。 ()镫骨肌神经:为面神经行于面神经管沿鼓室后壁下降时在锥隆突后侧发出的一个细支支配镫骨肌。 ()鼓索:是面神经在未出茎乳孔前发出的重要分支含内脏运动和内脏感觉纤维穿过鼓室至颞下窝加入舌神经(三叉神经下颌神经的一个分支)。 内脏感觉纤维(味觉)是膝神经节内假单极神经元的周围突随舌

中西医结合治疗贝尔面瘫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贝尔面瘫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2-06T09:16:02.9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9期供稿作者:柯红林曹明根金凤 [导读] 同时还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安全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柯红林曹明根金凤(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五官科 200031)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400-03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贝尔面瘫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贝尔面瘫患者,其中常规治疗45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强的松、阿昔洛韦、营养神经等药物。中西医结合治疗5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赵氏雷火灸治疗。调查和统计中西医结合治疗贝尔面瘫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常规治疗贝尔面瘫的有效率为93.3%,中西医结合治疗贝尔面瘫的有效率为94.3%(P>0.05)。影响疗效的因素有发病年龄及治疗时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贝尔面瘫能明显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并对老年人疗效更佳。 【关键词】贝尔面瘫中西医结合疗效 贝尔面瘫(Bell’s palsy)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周围性面瘫。发病率每年约为10~40/10万人,占所有周围性面瘫病例的60%~75%[1]。贝尔面瘫病因不明,可能与血管痉挛、病毒感染、自身免疫、遗传因素及内分泌紊乱有关[2]。现代西医多推荐联用类固醇激素及抗病毒药物治疗贝尔面瘫[3,4], 其面瘫恢复率可达90.1%[5]。中医主要以针灸治疗面瘫,其总有效率为87.5%~100%[6]。我科自2002年起即开始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贝尔面瘫的新模式,即在现代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将传统中医中的灸疗应用于面瘫的治疗,经过8年的观察和总结,发现其疗效可靠,能缩短面瘫恢复时间,对老年人疗效尤佳,而且病人普遍反应良好,依从性较高,安全无毒副作用,报道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总结我科自2002年起收治的贝尔面瘫患者,共入选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82岁,60岁以上患者20例。其入选标准为:(1)明确诊断为贝尔面瘫的患者,初诊时House-Brackmann分级在III级以上;(2)排除妊娠和哺乳期患者;(3)初次就诊时间距发病时间在7天以内,且无面神经减压手术史;(4)无糖尿病或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其中45例包括9例60岁以上患者,采用了常规西药治疗,包括强的松、阿昔洛韦、营养神经等药物。另53例包括11例60岁以上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赵氏雷火灸治疗。 1.2治疗方法 常规西药治疗包括强的松、阿昔洛韦、营养神经等药物,强的松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mg顿服,持续6天,后每3天剂量依次递减。阿昔洛韦为每日2次,每次500mg静滴,持续7天。营养神经药物有弥可保每日3次,每次0.5mg口服及维生素B1每日3次,每次10mg口服,持续1月。中西医结合治疗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赵氏雷火灸治疗。赵氏雷火灸由重庆市赵氏雷火灸传统医药研究所生产, 规格为25g/支。方法如下: 患者取坐位, 点燃雷火灸药顶端,对准患侧地仓、颊车、阳白、太阳、下关、翳风和风池穴,距离皮肤2~3cm ,施以回旋灸法, 灸至皮肤发红, 深部组织发热为止, 随时吹掉药灰, 保持红火状态。每日1次,每次约20分钟。 1.3House-Brackmann分级及疗效判定 采用国际通用的House-Brackmann分级法[7],该分级法被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面神经疾病委员会采纳为分级标准。此分级法分为Ⅰ-Ⅵ六个级别,Ⅰ代表功能正常,Ⅱ为轻度功能障碍,Ⅲ为中度功能障碍,Ⅳ为中重度功能障碍,Ⅴ为功能严重障碍,Ⅵ代表完全麻痹。统计每例患者每日的House-Brackmann分级以观察疗效,I级和II级定为面瘫治疗有效。记录每个患者的面瘫恢复时间。最后汇总统计两种治疗方案的面瘫恢复率和面瘫恢复时间,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分级,计量资料用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常规西药治疗贝尔面瘫的有效率为93.3%,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的有效率为94.3%(P>0.05)。其中60岁以上患者常规西药治疗的有效率为88.9%,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率为90.9%(P<0.05)。常规西药治疗贝尔面瘫的平均恢复时间为14天,中西医结合治疗贝尔面瘫的平均恢复时间为10天(P<0.05)。实验组无一例发生烫伤等副反应,安全可靠。 3 讨论 贝尔面瘫(Bell’s Palsy,BP)是以19世纪英国神经学家Charles Bell命名的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特发性面瘫”。BP一直被视为病因不明的特发性疾病,其传统的病因和发病学观点是面神经血运障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BP病因可能与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s Virus Type 1,HSV-1)感染有关[8]:HSV-1在膝状神经节潜伏,在一定条件诱发下,如上呼吸道感染、寒冷、疲劳、睡眠不足、月经、免疫力降低等,病毒复活沿轴索扩散引起面神经炎症和肿胀,造成面神经麻痹。美国神经病学会质量标准小组委员会经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于2001年颁布了类固醇、阿昔洛韦以及外科方法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指南[9],并于2004年再次肯定该临床指南,该指南推荐①早期口服类固醇激素,很可能有效改善面肌功能; ②早期阿昔洛韦与强的松联合用药,可能有效改善面肌功能;③尚无充足的证据支持外科面神经减压改善面肌功能。但临床上对应用类固醇激素和阿昔洛韦治疗BP仍争议不断,有研究认为:虽然应用激素能够明显提高面瘫恢复率和缩短面瘫恢复时间,但最终结果与安慰剂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也有学者进行一项双盲随机对照实验显示阿昔洛韦并没有明显的效果[10]。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伐昔洛韦联合强的松治疗BP较安慰剂联合强的松疗效显著,前者对完全性面瘫的恢复率达90.1%,较后者的75%明显提高[11]。 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多是由于脉络空虚,风、寒、湿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中医多以针灸治疗BP,其机制在于调整经络,调理气血,增强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增加神经的兴奋性,促进神经再生和侧支建立,加强肌肉收缩和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和机体功能恢复[12]。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效果肯定,文献中报道的治愈率在72.5%~98%之间,总有效率为87.5%~100%[13]。美国医学会主编的《通用医疗程序编码》也正式纳入针灸疗法,认为它是一种治疗面瘫正式有效的方法。相比针刺,灸疗具有独特的运用价值,能“攻之不及”,凭借艾灸的温和势力以及药物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刺激体表的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

面瘫的护理查房

面瘫的护理查查房 时间:2011 地点:***科 参加人员:全科护士 主讲人: 一、概论 (一)面神经麻痹(,贝尔氏麻痹,综合症),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二)面神经麻痹的病因 (1)感染性病变(约42.5%):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内休眠状态的(VZV)被激活引起。(2)耳源性疾病(3)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4)(约5.5%):5)神经源性:约13.5%,(6)创伤性:(7)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8)代谢障碍:如、维生素缺乏(9)机能不全;(10)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11)心理因素

(三)面神经麻痹的分型 1.中枢型 为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等) 受损时引起,出现对侧颜面下部麻痹。从上到下表现为 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即瘫痪 面肌对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多见于脑血管病变、 脑肿瘤和等。 2.周围型 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 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 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 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多见于 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 经麻痹。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 (四)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贝尔面瘫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贝尔面瘫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导读:多数患者受凉风吹袭后突然发作单侧面部偏瘫,亦有少数累及双侧。…… 若单侧面瘫者,面部两侧不对称,患侧表情动作丧失,不能蹙额、皱眉、闭眼,久之下睑外翻流泪,结膜角膜因长期外露而干燥发炎。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偏斜向健侧,以说话、发笑与做露齿动作时明显。鼓腮时漏气,不能发“波”、“坡”等爆破音,进食时液体易从口角外流。双侧面瘫时面部呆板无表情。面瘫的同时,耳部周围有疼痛,乳突部有压痛。鼓膜后部充血,但不久即消失。患侧舌前2/ 3的味觉丧失,但不久即可恢复。 贝尔面瘫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充血和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急性期应注意保暖,可用热敷或红外线照射。常用的药物为:(1)血管扩张剂:如烟酸100mg,每日3 次,口服;或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溶于5%葡萄糖液500ml中作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 天。(2)类固醇激素:如地塞米松针剂20mg,加入上述液体之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亦可口服强的松30mg,每日1次。(3)维生素B族类:维生素B1 20mg,每日3次,口服;同时可用维生素B12 500μg,每日3次,口服。 中医称本病为“口眼?斜”,其病机多属卫外不固,风痰中络,壅遏气血,面部络脉痹阻,故见面肌?僻、麻木、不仁诸症。治宜疏风逐痰,通络散邪。方用牵正散加味:全虫10 g,僵蚕10g,

白附子12g,蜈蚣3条,蝉蜕10g,钩藤15g,白芷15g。研为细末,每次15g,用防风煎汤送下,每日早晚各1次。若阴虚阳亢证,头目眩晕或头痛,口眼斜,腰膝酸软,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以滋阴潜阳,平肝熄风:天麻12g,钩藤15g,石决明20g,桑寄生15 g,怀牛膝30g,杜仲15g,防风12g,全虫10g,僵蚕10g;水煎内服。若病程迁延日久,气虚血瘀,阻滞脉络,可以益气活血、疏风通络为治则,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当归12g,赤芍1 5g,黄芪40g,地龙10g,川芎10g,桂枝10g,秦艽15g,僵蚕10g,土元10g;水煎内服。 针灸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简单易行。可选颊车、地仓、下关、阳白、鱼腰、足三里、翳风、合谷等。急性期宜强刺激,慢性期可弱刺激。 据统计,贝尔面瘫病员如在病初起1~2周内开始恢复,则最终将完全恢复,而且全部恢复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如从第二周起经治疗后病变并无起色,其预后常较差,即使恢复也不完全。一般恢复的开始,起于额部皱纹,其后是眼睑闭合,恢复过程是自上而下的。如在三个月内无任何恢复迹象,在面神经变性前,应从速进行面神经减压术。 (责任编辑:黄彬)

贝尔麻痹的常见治疗

贝尔麻痹的常见治疗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贝尔麻痹的常见治疗》的内容,具体内容:贝尔麻痹在生活中是比较少见的疾病,但是贝尔麻痹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伤害,下面我带你了解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1、急性期起病1~2周内可视为急性期。此阶段主要... 贝尔麻痹在生活中是比较少见的疾病,但是贝尔麻痹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伤害,下面我带你了解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1、急性期 起病1~2周内可视为急性期。此阶段主要是控制炎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神经受压。可给阿司匹林0.5~1.09,3次/天。如无禁忌,大多数人主张进行一疗程的激素治疗,可采用地塞米松5~1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或口服泼尼松30~60mg/d.口服激素应在起病后立即给予,连续服用2~3日,以后即逐渐减量,一般连续使用激素不超过10日。此外,给予维生素B1100mg肌注,1次/天;维生素B12-1000g肌注,2次/天。可做理疗,可给超短波透热疗法或红外线照射茎乳孔部。此时期不宜应用强烈针刺、电针等治疗,以免导致继发性面肌痉挛。可给予局部热敷,肌按摩。1周以后,可用维生素B族行穴位注射。穴位可选颊车、四自、听会、耳门、下关等。应嘱患者注意保护眼睛,以防引起暴露性结膜炎,特别是要防止角膜损害,可用眼膏,入睡后应以眼罩掩盖患侧眼睛,不宜吹风和持续用眼,减少户外活动。 2、恢复期

第2周末至2年为恢复期。此期的治疗主要是尽快使神经传导功能恢复和加强肌收缩。除可继续给予维生素B1肌肉注射外,可给予烟酸、地巴唑等。亦可加用加兰他敏2.5mg肌肉注射,1次/天。可给予面部肌电刺激、电按摩等。此时期患者应继续注意保护眼睛。 贝尔麻痹的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可在急性期起到消炎消肿减轻免疫反应,抑制面神经的炎性反应,使之在固定管径的面神经骨管内受压减轻,从而减轻了面神经因水肿增粗而受到面神经骨管压迫、微循环障碍的程度,因此,糖皮质激素治疗为该病的首要和主要的药物治疗,但不宜长期使用。注意糖尿病、结核、胃溃疡以及孕妇慎用。小儿慎用,防止影响生长发育。高血压者应注意控制血压。 抗病毒药物可干扰疱疹病毒DNA聚合酶,抑制DNA复制。常用无环鸟苷(阿昔洛韦),亦可用更昔洛韦、泛昔洛韦或万乃洛韦。 神经营养药或能量合剂维生素B和维生素B等肌肉注射或口服。ATP肌注或静脉点滴。辅酶A静脉点滴。 改善面神经微循环的药物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或其他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药物静脉注射或口服。 止疼药耳剧痛时可以适当应用止疼药。 贝尔麻痹的相关知识 1、贝尔麻痹是什么 所谓贝尔麻痹就是Bell麻痹,又称急性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由于为病因不明的急性单侧面部的轻瘫(麻痹)或瘫痪,故又称为特发性面神经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也称Bell麻痹,是 常见的脑神经单神经病变,为面瘫最常见的原因,国外报道发病率在(11.5-53.3)/10万。该病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炎性反应等有关。临床 特征为急性起病,多在3d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无其他可 识别的继发原因。该病具有自限性,但早期合理的治疗可以加快面瘫的恢复, 减少并发症。 诊断 一、临床特点 1.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 2.急性起病,病情多在3d左右达到高峰。 3.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 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根据面神经受 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和颊部的不适感。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 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时需要注意:(1)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是排除其他继发原因的主要方法。(2)检查时应要特别注意确认临床症状出现的急缓。(3)注意寻找是否存在 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病变表现(特别是脑桥小脑角区和脑干),如眩晕、复视、 共济失调、锥体束征、听力下降、面部或肢体感觉减退;是否存在耳科疾病的 表现,如外耳道、腮腺、头面部、颊部皮肤有无疱疹、感染、外伤、溃疡、占 位性病变等;注意有无头痛、发热、呕吐。(4)注意询问既往史,如糖尿病、卒中、外伤、结缔组织病、面部或颅底肿瘤以及有无特殊感染病史或接触史。 二、实验室检查 1.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化验、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2.当临床需要判断预后时,在某些情况下,神经电生理检测可提供一定帮助。 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可以发现患侧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发病1-2 周后针极肌电图可见异常自发电位。面肌瘫痪较轻的患者,由于通常恢复较好,一般不必进行电生理检查。对于面肌完全瘫痪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行神 经电生理测定,在发病后1-2周进行测定时,可能会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指导 意义。当面神经传导测定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不足对侧10%,针极肌电图检 测不到自主收缩的电信号时,近半数患者恢复不佳。 三、诊断标准 1.急性起病,通常3d左右达到高峰。

面瘫的综合知识

面瘫的综合知识 1.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得了面瘫? 也许那天在不经意中,发现自己面部不听使唤了,也许清晨起床后洗脸、漱口时发现自己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这时候,你可能就患面瘫了,对着镜子观察: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自己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眼皮下睑内翻,常常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当然也许你是早期患者,症状较轻,上面的情况你可能不明显或者只出现部分症状,建议你有必要去医院就医了。当然上面只是面瘫患者的一种最常见的现象,主要是因为疲劳及面部、耳后受凉,受风寒等引起,起还有一些面瘫是由于某些疾病感染(如带状疱疹,腮腺炎,耳源性疾病,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外伤,肿瘤,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原因导致的面瘫。 2.面瘫分为那些种类?什么是中枢性面瘫?什么是周围性面瘫? 面瘫是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又称面神经麻痹,我们俗称"歪嘴巴"、“吊线风”、“吊斜风”、“歪嘴风”、“面神经炎”等。以其损害的部位不同,也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种。中枢性面瘫是指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的部位,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瘫。由于面神经核上部的细胞接受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上的表情肌,而面神经核下部的细胞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因此中枢性面瘫时表现为病变对侧眼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即是平时说的脑血管疾患(脑中风)、除了面部有面瘫的症状外、还伴随有肢体功能障碍,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病变可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例如脑桥下部、中耳或腮腺等。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嘴歪眼斜、眼睛流泪等,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其中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即贝尔面瘫,大约占整个面瘫的49%,另外常见的还有亨特氏面瘫也比较多见。与中枢性面瘫不同的是周围性面瘫没有肢体功能障碍。 3.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如何区别? 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对于瘫痪明显者通过上面对二者的界定很容易区别,但是早期的患者或极轻者鉴别有一定的困难。可以从下几方面进行鉴别: 一、表情运动,周围性者瘫痪更加明显,而中枢性者哭笑时并不表现瘫痪。 二、掌颏反射,周围性面瘫时无或减弱,中枢性面瘫时有或亢进,但此法不太可靠。 三、将其它体征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判定。 4.引起周围性面瘫的原因有那些? 西医对引起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染性病变如耳部带状疱疹、局部感染、多发性颅神经炎、脑膜炎、腮腺炎、猩红热、疟疾等。 (2)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颞骨化脓性炎症等。 (3)肿瘤如基底动脉瘤、颅底肿瘤、听神经瘤、颈静脉球肿瘤等。 (4)外伤如面部外伤、颅底骨折。 (5)中毒如酒精中毒,药物中毒,化学物品中毒等。 (6)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7)其他: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

贝尔面瘫的诊断和治疗进展_韩维举

·专家笔谈· 贝尔面瘫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韩维举 贝尔面瘫(B e l l ′s p a l s y )是急性发作的、特发性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自限性、非进行性,可自发性缓解,不危及生命的疾病[1-2]。贝尔面瘫的发病率在(20~30)/10万人,在各种原因引起的单侧面瘫患者中占60%~75%,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生育期女性发病率略高,罹患此病的年龄中位数为40岁,但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10岁以下少见,10~29岁发病增加,30~69岁发病率比较稳定,70岁以上发病率最高,两侧面神经发生贝尔面瘫的几率相等 [1]。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寒冷和凉风的刺激、过度疲劳、难以承受的不良心理刺激、上呼吸道感染、妊 娠等可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3],但贝尔面瘫的确切发病原因仍然不清。有以下几种学说。 1.神经缺血学说:部分贝尔面瘫是在受寒冷和凉风刺激后发病,因此推测由 于寒冷的骤然刺激或其他原因刺激引起血管的运动神经反射,导致神经营养血管痉挛收缩,致使神经缺血、水肿、受压。面神经进入内听道后便一直在弯曲狭窄的骨管内走行,是人体内居于骨管中最长的神经,其穿行骨管约3.1~3.3c m ,血运局限,侧支代偿差,容易引起缺血性损害,而面神经迷路段的骨管尤为狭窄,毛细血管密度较小,更容易发生缺血损伤。另外,位于内听道和膝状神经节之间的迷路段面神经缺少神经外膜和神经外周组织,对各种刺激的抵抗力差,更容易受损水肿。面神经发生缺血、水肿后受压,面神经骨管内压力增加,影响了面神经的血供,这些病理因素相互联系,形成恶性循环,使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而出现面肌瘫痪。有糖尿病和血管硬化病史的患者,贝尔面瘫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糖尿病和血管硬化引起的缺血有关。临床上在对贝尔面瘫患者进行面神经减压手术时观察到面神经发生水肿,推测水肿可能继发于缺血和炎症[4],这种水肿在贝尔面瘫 基金项目: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2006B A I 02B 06);教育部和国家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2008w z b h 03);卫生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200802070) 作者单位: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E m a i l :h a n w e i j u @y a h o o .c n · 1435·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9年9月第3卷第9期 C h i nJ C l i n i c i a n s (E l e c t r o n i c E d i t i o n ),S e p t e m b e r 15,2009,V o l .3,N o .9

面瘫诊治指南

面瘫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面瘫(Facial paralysis)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面部疾病,发病原因大多由面部受凉、物理性损伤或病毒入侵所致,面神经的发病之初表现为面神经发炎,此时还未形成明显的面部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眼角下垂、口眼歪斜等典型的症状表现。因此,对于面神经的症状一定要加以了解,便于及时地发现这种疾病,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因治疗不及时而使病情加深。 发病原因 ⒈ 感染:约42.5% 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vzv)被激活引起。另外脑膜炎、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疟疾、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等均可引起。 lyme病是一种蜱媒传染病。本病呈区域性,多见于夏季。居住于森林地带和乡村者更易发病。 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颞骨化脓性炎症。 ⒉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约30 .3%,bell麻痹的因为疲劳及面部、耳后受凉、受风引起。 ⒊肿瘤( Tumor):约5.5%,肿瘤本身及外科切除肿瘤均可以引起。肿瘤包括:基底动脉瘤、颅底肿瘤、听神经瘤、腮腺瘤、原发性胆脂瘤及颈静脉球肿瘤。 ⒋神经源性:约13.5%,由于脑血管病,颅内、非创伤性神经源性引起。 ⒌创伤性:约8.2%,颅底骨折、颞骨骨折、面部外伤、外科手术及以及面神经分布区神经毒性药物的注射如酒精、青霉素及肉毒素等药物是面瘫在创伤性原因中最常见的。 ⒍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 ⒎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⒏血管机能不全 ⒐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临床表现 唾液分泌障碍(Saliva secretion disorder)

面神经炎(面瘫病)病程模板

住院病区:针灸科床号:206-2 住院号:12793 首次病程记录 2010年03月03日 09:30 病例特点: 1、田明兴,男,27岁,自由。 2、主诉:右侧口眼歪斜一月。 3、现病史:患者自诉1月前感冒后出现右侧头痛、头晕,三天后晨起自觉右侧面部板滞,出现右侧口角向左侧歪斜、右眼睑闭合不全,说话漏风、喝水漏水、进食夹饭。病后无发热,无心慌、胸闷,无耳痛、耳鸣、耳聋及肢体麻木无力等症。于广州某医院住院治疗(具体不详),患者头痛、头晕症状消失,但右侧口眼歪斜症状无缓解,为进一步治疗,今来我院就诊,门诊遂以“右侧面神经麻痹”收入院。 病程中精神、睡眠欠佳,饮食、二便正常;体力体重无改变。 4、既往史:既往有“乙肝小三阳”病史五年,平素无特殊不适。否认“结核”病史,无手术外伤及输、献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5、体格检查:T36.4℃ P80次/分 R18次/分 BP130/85mmHg 神志清楚,精神欠佳,营养中等,步入病房,慢性病面容,查体合作,头颅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无异常分泌物,耳廓对称无畸形,茎乳突无压痛,舌前2/3味觉减退,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右侧额纹消失,右眼睑闭合不全,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左侧,鼓腮试验(+),示齿试验(+),抬眉试验(+)。心、肺、腹检查无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压痛,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6、辅助资料:无。 拟诊讨论: 1、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因“右侧口眼歪斜”为主症入院,属中医“面瘫病”范畴。青壮年男患,急性起病,病程一月余,病久正气耗伤,气血亏虚,气虚则血运迟滞,血 1

住院病区:针灸科 床号:206-2 住院号:12793 2 虚则肌肤失养,结合舌脉属“气虚血瘀”之象,治宜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2、中医鉴别诊断:中医与“中风”鉴别,本证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不经昏仆而出现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 斜、言语蹇涩等症,发病前多有头晕、胀痛或肢体麻木等先兆,每因恼怒、劳累、酗酒、寒冷而诱发。与该患者病证多不符,不与考虑。 3、中医诊断:面瘫病(气虚血瘀) 4、西医诊断依据:1)青壮年男患,感冒后起病,病程一月;2)因“右侧口眼歪斜一月”入院;3)专科检查:舌前2/3味觉减退,右侧额纹消失,右眼睑闭合不全,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左侧,鼓腮试验(+),示齿试验 (+),抬眉试验(+)。 5、西医鉴别诊断:西医与“中枢性面瘫”鉴别,后者常只限于病变对侧下面部表情肌的运动障碍,额纹正常,额肌运动不受累。头颅CT 检查可见病灶。与本患者病情不符,不予考虑。 6、西医诊断:右侧面神经麻痹 诊疗计划: 1)针灸科常规护理; 2)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肝功能); 3)口服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维生素B 1、B 2、B 12、甲钴胺等; 4)星状神经节阻滞及静滴黄芪针益气活血、改善微循环; 5)针刺治疗疏经活血通络,取“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 、下关、太阳、牵正、水沟、合谷、太冲、足三里”,“合谷、太冲”用泻法,“足三里”用补法,余用平补平泻,中强刺激手法,1日1次,每次留针40min ,起针后配合闪罐法; 6)理疗:右侧茎乳孔附近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局部热敷; 7)按摩:一指禅推法重点按摩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颧肌、提上唇肌、口轮匝肌、

面瘫诊疗方案

概述 面瘫(Facial paralysis)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面部疾病,发病原因大多由面部受凉、物理性损伤或病毒入侵所致,面神经的发病之初表现为面神经发炎,此时还未形成明显的面部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眼角下垂、口眼歪斜等典型的症状表现。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 中医观点: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主要是指面部肌肉瘫痪,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西医观点:面瘫由感染、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肿瘤性、神经源性等多种原因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等症。 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四)鉴别诊断: 中医鉴别诊断

面神经炎临床诊疗指南

面神经炎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面神经炎又称贝尔(Bell)麻痹。它是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为单侧、偶见双侧,病因尚不清楚,部分患者因头面部受凉或病毒感染后发病。 【诊断要点】 1.症状发病较急,多晨起洗漱时发现口角漏水,口眼歪斜,眼闭不紧,流泪,进食齿颊间隙内积食,患侧可有耳后、耳内、乳突区轻度疼痛。 2.体征患侧耳前或乳突区有压痛点,患侧表情肌瘫痪,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扩大,不能皱额蹙眉,眼睑闭合不良或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下垂,鼓颊或吹哨时漏气,角膜反射、眼轮匝肌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康复评定】 1.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共分6级。 I级:正常(100%)。 Ⅱ级:轻度功能障碍(99%?75%),仔细检查才发现患侧轻度无力,并可觉察到轻微的联合运动。

Ⅲ级:轻、中度功能障碍(74%?50%),面部两侧有明显差别,患侧额运动轻微受限,用力可闭眼,但两侧明显不对称。 IV级:中、重度功能障碍(49%?25%),患侧明显肌无力,双侧不对称,额运动轻微受限,用力也不能完全闭眼,用力时口角有不对称运动。 V级:重度功能障碍(24%?1%),静息时出现口角歪斜,面部两侧不对称,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额无运动,不能闭眼(或最大用力时只有轻微的眼睑运动),口角只有轻微的运动。 VI级:全瘫(0%),面部两侧不对称,患侧肌张力消失,不对称,无运动,无连带运动或患侧面部痉挛。 2.肌力检查 0级:相当于正常肌力的0%。嘱患者用力使面部表情肌收缩,但检查者看不到表情肌收缩,用手触表情肌也无肌紧张感。 1级:相当于正常肌力的10%。让患者主动运动(如:皱眉、闭眼、示齿等动作),仅见患侧肌肉微动。 2级:相当于正常肌力的25%。面部表情肌做各种运动

面瘫的治疗

面瘫的治疗 1. 面神经炎我喜欢用的处方如下: 1.强的松30毫克,每日一次. 2.ATP20毫克,每日3次. 3.地巴唑20毫克,每日3次. 4.维生素B12两支肌注,每日一次. 5,维生素B1一支肌注,每日一次.-----------------------------------------面神经炎的治疗: 面神经炎的治疗,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为主,后期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为其主要治疗原则。 (一)激素治疗:强的松(20-30mg)或地塞米松(1.5-3.0mg)1/d,口服,连续7-10天。(二)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可用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1/d,连续7~10天,亦可加用脱水利尿剂。 (三)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的应用:维生素B150-100mg,维生素B12100μg,胞二磷胆碱250mg,辅酶Q105-10mg等,肌注1/d. (四)理疗:茎乳孔附近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直流电碘离子导入,以促进炎症消散。亦可用晶体管脉冲治疗机刺激面神经干,以防止面肌萎缩,减轻瘫痪侧肌受健侧肌的过度牵引。 (五)针刺治疗:取翳风、听会、太阳、地仓、下关、颊车、并配曲池、合谷等。 (六)血管扩张剂及颈交感神经节阻滞:可选用妥拉苏林25mg或烟酸100mg,口服,3/d或患侧颈星状神经节阻滞,1/d,连续7-10日。 恢复期除上述治疗外,可口服vitB1、vitB8各10-20mg,3/d;地巴唑10-20mg,3/d.亦可用加兰他敏2.5-5mg,肌注,1/d,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 此外,保护暴露的角膜,防止发生结、角膜炎,可采用眼罩,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等方法。对长期不恢复者可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面神经减压术,或者行神经移植治疗,一般取腓肠神经或邻近的耳大神经,连带血管肌肉,移植至面神经分支,一般报道有效率约60%左右。 2、面神经炎的预后及预防: 增强体质,寒冷季节注意颜面及耳后部位保暖、避免头朝风口窗隙久坐或睡眠,以防发病或复发。 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是否及时和得当。贝尔面瘫约80%的病例可在2~3mo内恢复。轻症病例多无神经变性,经2—3wk后即开始恢复.于1—2mo内可痊愈;约85%病例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神经部分变性者,需3—6mo恢复,更严重者恢复缓慢或不恢复。 6个月以上未见恢复者则预后较差,有的可遗有面肌痉挛或面肌抽搐。前者表现为病侧鼻唇沟的加深,口角被拉向病侧,眼裂变小,易将健侧误为病侧;后者病侧面肌不自主抽动,紧张时症状更明显,严重时可影响正常工作。少数病侧还可出现“鳄泪征”即进食时病侧眼流泪,可能为面神经修复过程中神经纤维再生时,

面瘫相关临

贝尔面瘫针灸临床实践指南 摘要 1 关键问题 本指南旨在提供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可靠证据。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贝尔面瘫的简要介绍,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原则和特点、推荐方案和注意事项等。 2 推荐意主要见 推荐意见 推荐等级 贝尔面瘫的针灸治疗原则和特点 病程在3 个月内的轻度贝尔面瘫,推荐采用针灸、西药或针灸联合西药治疗,重度贝尔面瘫,推荐采用针灸或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病程在3 个月以上的患者,推荐以针灸治疗为主 针灸宜尽早介人贝尔面瘫的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缩短临床痊愈时间,提高疼痛和流泪等伴随症状的缓解率 针灸治疗贝尔面瘫宜分期结合辨证、对症治疗,急性期、亚急性期以风寒外袭型或风热侵袭型为主,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以痰癖阻络型、气虚血密型或阴虚生风型为主 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选穴处方主要以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和辨证取穴为特点,宜选取手、足阳明经经穴为主 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刺灸方法丰富,宜以毫针刺、艾灸、电针和穴位注射等为主,且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刺灸方法联合应用为主 贝尔面瘫急性期的针灸治疗 贝尔面瘫急性期宜尽早介人针灸治疗,选穴以患侧局部穴位和双侧合谷为主,辨证以风寒外袭型或风热侵袭型为主,推荐以毫针刺为主的刺灸方法,风寒外袭型可配合艾灸法 贝尔面瘫亚急性期的针灸治疗 贝尔面瘫亚急性期,选穴以患侧局部穴位和双侧合谷为主,辨证以风寒外袭型或风热侵袭型为主,推荐以毫针刺为主的刺灸方法,可配合艾灸或面部按摩,也可选择电针,并配合红外线照射或穴位注射

贝尔面瘫恢复期的针灸治疗 贝尔面瘫恢复期,选穴以患侧局部穴位和双侧合谷为主,辨证以痰瘀阻络型、气虚血瘀型或阴虚生风型为主,推荐毫针透刺或电针为主的刺灸方法,可配合艾灸、物理疗法或穴位注射 贝尔面瘫后遗症期的针灸治疗 贝尔面瘫后遗症期,选穴以患侧局部穴位和双侧合谷、足三里为主,辨证以痰瘀阻络、气虚血瘀或阴虚生风型为主,推荐毫针透刺配合电针、艾灸或穴位注射的刺灸方法 3 指南产生过程 成立指南制定委员会,通过专家指导委员会讨论和医生、患者调查问卷筛选出临床问题,据此进行文献检索及质量评价,将纳人文献整理合并,最终形成初步推荐意见,经专家共识后形成本指南。 4 指南回顾与更新 本指南于2009 年完成,并将在今后定期回顾和更新。如对本指南有疑问或建议,可以与指南编写小组联系。 概述 1 定义 1.1 西医学定义 贝尔面瘫,又称贝尔麻痹、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本病最早由CharleS Bell 于1821 年描述,其后,神经学家William Gowers 以Bell 的名字命名该病。根据美国国家神经疾病与中风研究院、美国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学会、西氏内科学、神经病学仁和耳鼻咽喉头颈科学中的定义和描述,贝尔面瘫主要是指原因不明的、茎乳孔(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水肿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1.2 中医学定义 贝尔面瘫属于中医学“口僻”、“口眼斜”等范畴,是指以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